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园的景观设计范文

公园的景观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园的景观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公园的景观设计

第1篇:公园的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词:纪念性公园景观设计;元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其欣赏水平和精神追求的层面越来越高。表现为对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追求使用功能的多样性,更加注重审美追求和精神追求。公园的建设为人们自由活动、放松身心的空间,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以纪念为主题的纪念性公园在各大城市快速建立,并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彰显鲜明的主题,在设计元素上更是别具一格。

1.纪念性公园的概述和特点

纪念性公园是用来寓意某些具有纪念价值和精神内涵的纪念性景观,是可以供人们思索、缅怀、吊念和游憩的公共场所。其可以将整个公园设置成具有纪念价值的空间,也可以将公园的一部分空间设置成具有纪念价值的空间。是以当地的历史事物,包括革命活动、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它不同于传统的纪念碑和陵墓那样具有很浓的庄严肃穆性,而是注重参与性和可游玩性,在游乐的基础上增加了更深层次的纪念意义。纪念性公园具有以下3个特点:寓教于乐,精神信仰追求;主题明确,文化气息浓厚;时间轴线,具有时代气息。

2.项目概况

福莱山纪念公园位于烟台开发区的西部,该公园集文化展示、休闲娱乐以及历史纪念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具有多重作用,是开发区未来经济发展、文化底蕴和历史底蕴的重要标志。该纪念性公园的地基东临金沙江路,北接长江路,西面临近秦淮河路,南面接近变电站。公园的景观占地面积共为57hm2,地基的东侧和东西侧为商业用地,西北侧毗邻工业用地,南侧和东南侧分别为行政管理地和居住用地。

2.1设计和规划理念

通过对公园所在地的地理情况进行勘察和测量,对测量结果和基础资料进行整体、分析和研究,明确其具体的设计规划和设计理念。(1)计划将该公园建立成以展示该开发区30年来的发展历程,歌颂和赞扬开发区人民的吃苦耐劳,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以传承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为主题,集多样性、功能性以及纪念性为一体的生态型纪念性综合公园,展现当地的历史风采和时代特征。(2)以生态文明为设计理念进行公园内部的植物分布规划,建立一个适宜植物群落生长的和谐生态系统。(3)以建立生态绿地和自然景观为基础,融入文化娱乐、健康身体、休闲游览以及纪念设施等可供体验、游憩和感受的体验内容。(4)结合周边的城市特点和环境特点,设置城市景观与纪念公园景观的视景走廊和环绕四周的绿化带,形成保护隔离屏障,共同构成完整的公园全貌和绿色生态廊带。(5)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演绎历史事物,通过历史人物和景观的塑造,将历史重现,增强历史性和文化性,引起共鸣,回忆历史。

2.2公园的空间组织和规划布局结构

2.2.1空间组织。按照纪念性公园空间形式塑造的基本要求,结合该纪念性公园的内部结构空间,根据其地理位置和地形状况,以展示公园的整体面貌和满足游客的游览和娱乐功能为目的,将其空间进行规划和组织安排。该纪念性公园在空间设计上着重于对空间的布局和序列的组织上。结合实际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整个公园的坡度范围为0%-15%,烽火台遗址位于场地的至高点位置。所以,可以通过轴线控制法,设置双轴线来控制整个公园的空间规划和布局,使空间的布局和序列符合要求,起到塑造环境和渲染氛围的作用,引起游者的情感共鸣,从而体现纪念的价值。

2.2.2规划布局结构。公园以中间的塔为核心,南北方向设置成文化体验轴,东西方向设置成形象展示轴,廊道由游憩绿带组成,周围四区为基底的生态布局结构。

3.纪念性公园的景观设计元素

3.1植物元素的设计与应用

植物对于景观的情景创设具有重要作用,品种不同的植物可以营造出风格完全不同的情景特征,与当地的地域环境紧密结合。该纪念性公园的纪念轴线在植物的布局上使用了生态设计手法,在广场入口处种植高大挺拔的本土银杏树,沿着道路轴线对称分布。营造出纪念的氛围,彰显城市的植被特色,通过植物群落烘托文化环境,达到寓情于景。

3.2高技术产品元素的设计与应用

通过对当地特有的地域形态、人文色彩以及文化符号等的分析与设计,使高科技产品元素的应用于当地的文化协调一致。可以采用声、光、影等因素设置高科技数码景墙,通过相关的形式实现与游人之间的互动。可以将当地开发区的机械制造、电子电器以及生物医药等方面的发展和所取得的成就通过景观墙展示出来,形成一种文化体验。

3.3雕塑作品元素的设计与应用

雕塑作品是人造环境的重要组成元素,其丰富的造型可以传递不同的信息,通过特定的形态传达思想感情。将雕塑作品与建筑景观和园林景观等的结合,共同组成城市的特色,雕塑的质量和造型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其审美价值和传承精神的价值。要清楚地意识到雕塑作品的价值不但是指其题材构思和艺术表现力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其作为一种传承历史的载体所体现的价值。

3.4景观构筑物元素的设计与应用

整个公园的地形由下而上,逐渐到达体验轴的最高处,即中心塔。中心塔是整个公园的形象标志和景观焦点。使用先进的材料,利用高端技术,设计形状和造型独特的中心塔,使其集展示、娱乐以及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传承其被赋予的历史意义,寓意着对历史的追忆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塔高60m,可乘电梯上到塔顶,眺望公园全景、开发区以及远处的海景,预示着经过当地人民的不懈努力,风雨兼程,将会收获美好的未来,更上一层楼。

3.5水元素的设计与应用

水作为我国古典园林的灵魂,是环境当中最具有灵性的自然因素。通过设置水景可以将建筑物的硬朗轮廓线进行柔化,在纪念公园的中心塔周围设置一个环水体,设计景观墙,并让水环从中穿插而过,将水引流到景观墙上方的水槽处,达到水体空间的丰富。让水沿景观墙流下,汇聚之后再沿着阶梯顺流而下,构成跌水景观,与其它景点相结合,构成景观对话。同时,借助水的流动隐喻“源头”、“发源”之意,象征着水养育一代又一代当地人。

第2篇:公园的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景观设计

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的、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它具有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增强防洪排涝能力、提升城市景观质量、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促进科研教育和审美、优化完善城市形态等重要功能,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城市的“生态肺”,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国内的湿地公园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主要集中在原生态湿地的修复和保护,湿地公园的功能研究和评价,人工湿地的水净化处理、景观价值的评估,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建设和生态旅游的评价等当面。其中虽不乏成功的案例,如杭州西溪湿地,镜湖国家湿地公园、上海崇明岛西沙湿地公园等。但在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湿地的生态和景观游憩功能,处理好两者的矛盾是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本文以南宁心圩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生态恢复及景观设计工程为例,浅析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一、项目背景与概况

心圩江位于南宁市西部,发源于武鸣高峰岭,地形由斜坡地带流经盆地汇入邕江,形成北高南低,中上游为高峰林区植被良好,下游为平原区地形平坦。近年来由于建设和高新产业的发展,沿江两岸已成为开发热地,局部建筑物较靠岸坡,加之人为活动破坏,形成两岸岸坡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稳定性较差。心圩江河道为河漫滩地貌,漫滩两侧以上为邕江Ⅱ级阶地,地形较为平坦。规划用地总面积为103.8公顷,其中现状水域面积为20.73公顷。

二、项目规划理念及目标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应以湿地的自然复兴、恢复湿地的领土特征为指导思想;以恢复湿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并促进湿地的生态系统发育,提高其生物多样性水平,实现湿地景观的自然化,为湿地群落动植物创造适宜的群落生境为主要目的;同时在湿地不受破坏的前提下,适当规划为游人提供多样性的游憩空间,最大限度发挥其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休闲娱乐等方面所具有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从而保证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本次心圩江综合整治生态恢复及景观设计工程是建立在促进南宁市内城市湿地保护,消除河道原有水污染现象,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质量的规划原则基础上的。规划目标是将心圩江河道建设成为有丰富河川自然景观,协助城市河流恢复自然生态和环境功能的城市湿地公园。“沟通水系、生态优先、合理利用、持续发展”,是心圩江环境综合整治的“总方针”。

三、项目规划设计原则

1、功能性、科学性与景观性相结合

城市湿地系统作为人造的高效的污水处理系统,其功能性与科学性是整体规划的首要考虑原则。对于人工湿地景观而言,在重视景观表现形式的同时,首先应注重其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的应发挥的功能。湿地是个运动着而非静止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涵盖了水文、城市生态学、生态工程学、产业生态学及物种适应等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因此要建立一个具有自我维持以及自我发展能力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就必须要科学对待湿地的生态构成。在对人工湿地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依据城市污水特点,科学地进行景观规划、植物种类选择及配置。

2、以人为本,生态优先

湿地公园的生态功能,是净化空气、净化污水、涵养水源、改善小气候环境。同时,作为城市绿地,湿地公园也为市民提供一个舒适、怡人的亲水、观景、游憩和科普教育的场所,增进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因此,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原则,遵循生命的规律,尽力做到合理利用土壤、植被和其它自然资源;对生境的改变控制在最小的程度和范围;注重湿地环境的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建立;注重材料的循环利用以减少对能源的消耗,科学设计,减少维护的成本;发挥自然的自身能动性,建立和发展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等。

3、合理利用和协调建设原则

规划应充分考虑湿地系统中动植物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合理利用,合理利用湿地开展休闲与游览、科研与科普活动;同时应严格限定湿地公园中各类管理服务设施的数量、规模与位置,体现自然元素和自然过程,减少人工的痕迹,使城市湿地公园的整体风貌与湿地特征相协调,体现自然野趣。

4、特色性原则

挖掘地域、人文、植物特色,利用景观手法加以表达,对提高城市湿地公园的活力、趣味、文化品味等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心圩江环境综合整治的景观设计应充分凸显岭南地域特色,体现广西的民俗地方特色。综合空间布局、植物选择、造景手法等多方面考虑,通过道路规划、空间景观划分与植物造景巧妙而有机地融合,创造出一个环境优雅、景观丰富、适宜持续发展的城市湿地公园。

5、可持续发展原则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自然状态下的河岸带常表现为物种丰富、结构复杂的自然群落形式。因此植物种植设计是湿地保持生态性的根本。许多湿地规划后由于长期的人为破坏、管理难度和管理疏失,使得植物生态系统结构受到破坏,湿地失去其应当发挥的作用。为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在规划初期,就应当充分考虑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模拟自然河道生态群落结构,注重乡土植物的运用,坚持“适地适树、生物多样性”的原则,营造稳定的植物群落,增强城市湿地自然生态恢复功能, 防止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灾害,实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四、景观设计思想和方法

1、顺应地形,因势利导

“顺应基址的自然条件,减少施工能源物质消耗”是绿地规划的重要基本原则。本案由于河道岸线较长,空间跨越大,因此设计规划中根据现状地形、高程特点、征地情况等划分了不同的景观功能区域。在局部位置采用微地形处理,以增加竖向视觉的节奏变化。利用蜿蜒的游览步道串联起一个个景观空间,通过虚实、开合的空间变化设计形成多元的游览空间单元,达到“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

在驳岸的处理上,本案设计中力求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有自然河道本身的美感。设计中只在亲水平台处局部调整河岸线,同时通过水边植被的疏密种植、景石的搭配摆放等多种方式,弱化、柔化局部生硬的河岸线,使其更加自然、柔美。在需要保护土固坡的河滩等滨水地带,设计尽量不使用传统的混凝土脚注或砌块方式,而是改用“土工笼”等新型材料。既保护了河滩,又未隔绝与土壤的联系,还可为虾蟹等水族提供觅食繁殖的场所。这样不仅能达到较好的景观效果,而且还能为保持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有利的场所。人们将看到的不是一片混凝土框架的水池,而是一幅令人赏心悦目的充满自然野趣的水景。

2、开闭结合,人车分流

1)开敞空间――活动广场、亲水平台

在心圩江环境综合整治整个规划中,亲水性设计是一大亮点。水景对人来说有着与生俱来的吸引力,亲水性设计就是顺应人的这种天性。本案中在河道沿岸设置了不同的亲水、活动广场,并在水边设置人性化的警示标志,使人们能够在较为开敞的空间,以较为开阔的视野近距离与水“亲密接触”,观赏两岸树影婆娑、碧波荡漾的美景。同时出于安全性的考虑,规划中的亲水性设施以观水、赏水为主,而避免直接接触水的戏水性设施。

2)半开敞空间―― 疏林草地

通过局部种植高大挺拔的特大乔木疏林,实现景观视线的通透感和空间感,不仅能营造具有一定空间围合感、寂静的休憩思考空间,同时也能成为良好的景观节点和活动场所。

3)密闭空间―― 密林

通过乔、灌、花、草的合理配置组合形成密林,减少人类的活动范围,为野生鸟类、昆虫提供一个优良的栖息地。而林中布置的一些随地形起伏、蜿蜒曲折的汀步,能使游人享受“林间漫步、曲径探幽”的野趣。

4)人车分流,减少污染

公园整体划分为五大区域,每个区域均设有主入口和停车场及公车站。公交车站与停车场的设置充分保证了公园的可达性,方便了游人。园内的交通线路分为主园路(包括抢险道和环湖路)、次园路(即林中小路和汀步)。主园路贯通整个园区,可供游人步行或自行车游览不同的景区;林间步道蜿蜒曲折,随地势灵活穿梭在湿地景观空间内部,使游人能“零距离”接触和了解湿地景观。

3、立足乡土,适地适树

植物种植设计是湿地保持生态性的根本。湿地公园的植物种植配置应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恢复和保护、景观效果以及水质净化等多重功能的要求。在植物种植设计时应根据不同植物品种对气候、土壤、水分的需求等生态习性特征的差异进行栽植环境的设计。应特别注重乡土植物的运用,减少或避免外来物种,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此外,植物品种的选择除了要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外,还应有适应能力强、抗逆性强、易于管理等特点。

1)丰富植物群落

通过水生、湿生、林地植物群落的组合搭配,乔、灌、草、花多样配置的方式,创造多样化的生境,招引各种昆虫、鸟类、鱼类等,增强景观的观赏性,构建生态结构的完整性,提高抵抗外界破坏和干扰的能力,有利于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持续发展。

2)突出地域特色

南宁市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丰富,雨量充沛,植物资源种类繁多,终年适宜植物生长,“草经冬而不枯,花非春而常开”,被誉为中国的“绿都”。绿化树种绝大多数为热带科属种类。本次心圩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选用的植物品种有200多种。其中大部分为常绿乔木、棕榈科植物等,以突显热带风光的南国特色;也有部分秋色叶树种作为特色树种,以营造特色的秋季景观。同时为了兼顾其它季节的景观,合理配置一些观花、观叶、观果、香花、蜜源、招鸟等植物,以形成丰富的季相景观。

3)植物品种的选择

(1)乡土树种为主,如:扁桃、秋枫、小叶榕、木棉、羊蹄甲、火焰花、凤凰木等;

(2)凸显亚热带景观的棕榈科植物,如:大王椰、老人葵、霸王棕、糖棕、红刺林投、苏铁等;

(3)兼具景观及果树功效的树种,如:扁桃、木菠萝、芒果、荔枝、人心果,莲雾、银杏等;

(4)秋色叶或变色叶树种,如:红叶乌桕、尖叶杜英、大叶杜英、落羽杉等;

(5)香花植物,如:白兰、广玉兰、四季桂、米仔兰、含笑等;

(6)临水、水生植物,如:水松、水杉、垂柳、湿地松、香蒲、芦苇、花叶水葱、荷花、伞草等。

五、景点景观设计

心圩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景观设计为表现广西本土的民族文化内涵,规划了一系列的带有浓郁广西民族特色的景区:风雨廊桥、芦笙欢歌、鼓楼踩歌、铜鼓甬道、隔水对歌……从这些景观的名称上,就可以感觉到一股浓郁的广西少数民族的本土风味。特别是“隔水对歌”的水上舞台,生动地再现了壮族男女对歌的场景。相信这些景点建成后,不但能为市民提供休闲活动场所,还能创造了一个高品质的滨水生态环境,成为真正为人所用的城市河居空间,使心圩江成为未来南宁西部新区的“绿色走廊”。

六、结语

本文中所举的心圩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生态恢复及景观工程的景观设计案例虽然有着其个别性,但其在生态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上,体现了一定的共通性,对其它城市湿地景观设计具有一定借鉴和推广使用的意义。当然,景观的最终形式并不单单只出于对生态因素的考虑,社会、美学和功能需求的因素也是相当重要的,缺乏美感或者不符合社会和大众需求的“纯生态”的景观设计在实践中是难以实现和有长远发展的。因此,景观设计师应该以生态原则为基础,追求景观品质、社会及人文价值等多方面的共同提升,做到“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生态价值与社会价值、人文价值兼顾,才能使自然生态与社会发展及人类生活相互促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思元,牛萌. 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以上海崇明岛西沙湿地公园为例[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07):137-138.

[2]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

[3]李桂媛,陈池,郑江英.滨水景观设计生态理念的探讨[J].中国水土保持SWCC.2006(11):53-54.

第3篇:公园的景观设计范文

1、景观设计的雨水利用 

在美国的一些城市,例如波特兰或者西雅图,雨水全年为充沛状态,景观设计师就会常常通过对雨水花园的应用使城市的排水功能得到加强。在停车场之类的城市公共场所中,此类雨水花园可以十分有效的使收集到的雨水发挥功效。在注入广场的水体之前,雨水首先需要通过有水生植物与微生物组成的净化水塘,将水的净化与二次过滤完成,使水体的卫生状况得到保障。广场水面紧邻南部运河,构建出一个完整的水网系统,给闹市区里的人们营造出一个主题为水的生态环境景色。 

2、如何利用雨水 

2.1加强雨水储存 

雨水储存的装置,绿地里建设的蓄水池也是其中一种,所储蓄的雨水同样可以用于景观的灌溉或者是其他部分公园建设的公共用水设施,比如厕所中马桶的冲洗,马路上的洒水车等等。这是由于当雨水未注入水箱的时候,首先利用过滤设施去除污染物及碎片。将水管安装在蓄水池里,用以进行存储水的传输,或利用重力和水泵,把储存的雨水直接运至需使用的位置。在通常情况下,一套溢流系统可以输送多余的雨水至指定的地方,比如较为干燥的土地或者用水的景观内。 

储存且进行雨水利用的另一个方式就是落水管截留。在较为传统的建筑内,积存在屋顶的雨水通常会通过下水管流至排水沟,之后再流到雨水井,最终流进下水道里,给管道增加了负荷。落水管的作用主要是将干净的屋顶雨水进行截留,进而让雨水不用流进已经超负荷的下水道系统,可以将屋顶的雨水再一次输入庭院或公园,或是雨洪种植池里,或是输送至蓄水池与储水罐中。管理人员能够依据自身及不同地点的情况选择安装容易或者复杂的系统。同样能够把落水管截留和建设景观结合在一起,特别适于在公园内设置,构建成别具一格的用水景观,加强公园的整体格调。 

2.2加强雨水的渗透,将地下水有效回补 

某些区域出现地下水位下降的情况时,将雨水进行回渗到地下的工作,不但能够将雨洪径流量减少,而且能够缓解地下水回补的问题,对于减慢城区雨水洪涝与地下水位的降低问题,雨水径流污染的控制,生态环境的改善等等都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以上同样是可持续雨水利用的重要途径。利用各种人工或者自然渗透装置让雨水向地下渗入,使地下水得到有效补充。具体方法如下: 

用透水砖替换不透水的地面砖,运用透水砖的缝隙收集雨水,在透水砖下设置过滤层,过滤层通常由碎石、砂砾、沙子构成。使雨水能够顺利的渗入到地下,还能够渗透渗水井。渗水井为一条埋在地下的穿孔管道,它的四周由碎石填充,有着收集雨水的作用,再把雨水渗透到地下。这种设施能够收集屋顶、停车场以及另外不透水建筑上的雨水,经过集水管流入渗透井内,将雨水管引入渗水井并渗入地下。 

2.3通过绿化屋顶,使雨水继续利用 

实验数据说明,屋面雨水的径流量正在进行有效的削减:绿化屋顶能够让屋面径流系数降低至非屋顶绿化的0.3,让排水的强度降低70%,在排水工程进行过程中能够将相对应的下水管道、以及溢洪管、储水池的尺寸都适当减小,节约建设经费。绿化屋面也可利用植物的茎叶来对雨水进行截流作用与种植基质的吸水将大部分的雨水进行储存,有数据表明,大概有1/2的降水滞留在屋顶。除此之外,绿化屋面排水层通常又能够当作蓄水层,过剩的雨水储存在卵石层里,在种植土干燥的时候,又能将其再吸入土内。 

2.4建设景观沟,进行雨水的过滤净化 

景观沟的意思是,在道路或者广场内设计排水的凹槽,里面种植了各类植物。景观沟的边缘位置设置了切口,雨水顺着切口淌进每一个种植池里。景观沟在创建收集、清洁、滞留、渗透等等功能的雨水收集系统,与此同时,也创建出了优美自然的街道或者广场景观。 

景观沟可以使雨水径流消失或显著减少。通过利用污染物的过滤来使水质得到提升,回补地下水。在排水的大区域,景观沟的植物可以为建筑以及停车场提供树荫。植物还可以防止土壤受到侵蚀,给野生生物创造美观的栖息地以及视觉上的美感。一组或者多组景观沟系统可以对场地的所有雨水径流进行完全的处理,还可以节省城市雨水管道的费用。 

3、雨水的积蓄利用 

3.1雨水利用竖向设计 

植物园的土方主要有两处来源,一为挖湖的土方,二为植物园建设的过程中,与场地外工地建设的土方刚好相遇,形成大规模的向外运输,构成了植物园多种多样的地形变更,且不用考虑土方量工程造价的问题。通过起伏的地形,对雨水的径流进行阻止,路经几个比较集中的地段,在水体附近进行汇流。 

3.2建筑公园雨水的收集 

建筑设计时包括了展览馆内的设计。与建筑屋顶的排水系统相结合,在公园内设置水池,让此水池不光具有观赏的功效,还具有蓄水的功能。且与落水管的截留相结合,构造出公园内的落水景色。公园的景观也得到了有效的丰富。 

3.3道路雨水的渗透以及效益分析 

植物园的设计是宽度2.5m,其主游路采取的是彩色的透水沥青,小游路采取的是透水砖,且用砂石作为道路的基层,使面层结构的透水设计得到有效的实施;停车场全都应用嵌草来铺垫;广场不必采取透水的材料,因为它可以采取坡度的设计,把雨水全部输送到广场中的景观凹槽内。在一些道路的两侧和广场的入口处,有由人工挖掘的整齐的景观沟,内部种满了菖蒲、水杉等植物,既对广场内的活动没有丝毫影响,又能够给广场增加一些特别的乐趣。在雨水过大的时候,可以利用溢水管把雨水输送到中心水面上。 

雨水的利用在多方面均衍生出效益。在经济效益方面,利用雨水可以节约水资源从而产生直接的经济利益,除此之外,雨水还能够就地吸取并加以利用,在有效利用雨水的同一时间,还能够对城市排水管的超负荷有些许减轻,减少收集污水管道以及污水处理厂,对城市排洪设施扩建的政府所投入的资金,出现了更加明显的间接的经济利益。从生态环境意义的角度上来讲,返还以及补给地下水,有效地降低了雨水径流,与此同时也能够对当地的小气候进行调节,使城市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从社会的意义来说,能够行之有效的加强城市的水资源提供,使用水开支得到节省,也能够促进社会的可持續发展。 

第4篇:公园的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词】城市公园;雨水资源;利用措施;方案分析

1雨水资源的景观利用

像美国的波特兰和西雅图这样的城市,终年雨水充沛,景观设计师便经常运用雨水花园来增强城市排水功能。在停车场等城市公共环境中,这种雨水花园能有效地使收集到的雨水变废为宝。德国的柏林波茨坦广场(Potsdamer Platz),占总面积19%的用地被规划为水面,可收纳周边屋面和地面的雨水约1.5万m3。雨水在注入广场水体之前,先要经过种植有水生植物和培养在上面的微生物构成的净化水塘,完成水的净化和二次过滤,保证水体有清洁健康的品质。广场的水面与南部紧邻的运河结合为一个整体水网生态系统,为身处闹市中的人们创造了一个以水为主题的都市生态景观环境。

2雨水资源景观利用的措施

雨水利用的主要景观措施有:屋面集水、滞留池、生态调节池、植草沟、人工湿地等。本案例中雨水直接利用时选用无渗透功能的贮存装置(人工湖、地下贮水池、贮水沟),雨水间接利用采用渗滤沟、渗滤池、低洼绿地、梯田、花畦等方式将雨水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或回灌至地下水层。

2.1渗滤池:结合池塘、洼地设置渗滤池,池塘与洼地维持少量水位,除有集水功能外还可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开放的水域还能提供亲水及视觉美化的效果。

2.2花畦:池底覆以土壤并种植吸附污染物的湿生植物,具有调节与改善水质的功能。

2.3植草沟:用植被覆盖的集水、排水渠,主要用于疏散暴雨径流以及移除污染物,提升水质,保留乡土植被维护景观品质,提供生物栖息的空间,且植草沟设置及维持保养的费用低于传统的地下管线。

2.4渗滤沟:渗滤沟是利用卵石、碎石等空隙为雨水提供滞蓄空间的方法,在地面设卵石沟或卵石槽导引地表径流至卵石间的孔隙。

2.5渗透性铺装:采用渗透性地面铺装是让雨水回归大地,解决地下水回灌问题,具有入渗、滞留的能力,有减洪、水质净化与地下水涵养的优点。

3杭州某公园雨水利用方案分析

杭州降雨量年际变化大,往往出现雨季暴雨量大,雨后大量雨水自然流走而缺水的情况,结合该现状,在公园景观规划初期我们引入了雨水利用的概念。公园北面地势较低有2个水塘;南边为自然坡地,视野开阔;东面地势较为平坦。公园绿地率达75%以上,设计水面达7.6万m2,提升景观品质的同时,对于雨水的回收贮存也极为有利。雨水经过大面积绿化过滤,水质好;园中各景观要素有机结合,相宜布置,并以浓郁、丰富的植物将各要素融为一体,综合运用多项技术措施,力图使雨水得以充分利用。

3.1公园水景系统设计目标——雨季无水涝,旱季不缺水,污水零排放。

充分利用渗滤、调蓄设施,调节雨季多水与旱季缺水的矛盾,即旱季利用雨季储存的雨水解决除工作人员饮用水、盥洗用水以外的公园用水;雨季将大量富余雨水渗入土壤,部分雨水贮存用于补充旱季用水。结合生物处理及人工湿地净化,设计污水处理系统,对公园的污水进行水质处理,然后供绿化灌溉或冲厕使用。

3.2在水景规划方案及其各设计参数初步设定后,进行水量分析。

公园总占地面积55.9万m2,其中山体占18%,道路及铺装占11%,绿地占58%,水体占1370,杭州年均降雨量1435mm。公园综合径流系数y=0.3×18%+0.7×11%+0.15×58%+1×13%=0.36;公园年均雨水径流量W=0.36×1.43×55.9×104=28.77×104m3。根据分析结果可知,因公园汇水面积和人工湖调蓄能力较大,每年可收集利用雨季暴雨期间大量雨水资源,弥补大部分景观用水,从而节约水资源的消耗,旱季景观水体依靠雨水基本能维持水景正常运行。

3.3设计理念

在园区绿地设计中,雨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我们采取了大量截留和利用雨水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利用雨水资源,发挥其综合作用。

3.3.1按照重现期为2年的暴雨量设计渗透设施,保证雨季无水涝;计算旱季累计最大用水缺口,设计贮水设施,旱季不缺水;结合人工湿地以及生物处理技术,设计公园污水处理系统,污水零排放;设置自动监控系统实时监控水质,实时处理。

3.3.2结合杭州降雨特点以及公园实地情况,采用“自来水补给+人工湿地净化生物处理”系统。自来水补给公园工作人员日常用水、游客盥洗用水;人工湿地净化系统处理优质雨水,提供绿化灌溉用水、冲厕用水、冲洗地面用水;生物处理系统处理冲厕、盥洗排水,再排入湿地进一步净化贮存,重新用于绿化灌溉或冲厕。预留雨水处理配套用地作为公园水质监控设备用地,以及配备生物处理设施,作为污水处理初级净化系统。生物处理系统建设较复杂且成本较高,结合公园周边中水系统统一规划。

3.4设计中采用的雨水利用措施

3.4.1收集系统

(1)绿地生态水渠

根据现状地形及景观要求,设计以下3种形式:①利用现状截洪沟进行改造,变成集、蓄、滤三个功能兼备的生态型水渠(如图1.1);②在山坳处设置引水渠,将山上雨水引入人工湿地过滤净化;③结合现状地形设计渗透型集水渠,渗滤沟+穿孔管+贮存池或渗滤池(如图1.2)。

(2)道路渗滤沟

因景观和功能要求,在主要道路和广场上未使用透水砖。因道路广场的标高大于绿地标,道路广场上的雨水可以汇聚到周边绿地内,再渗透到地下。而园内一般道路采用透水砖,并以级配砂石作为垫层,在级配砂石垫层内铺设全透型排水软管,便于雨水渗透、收集和利用。

根据具置及路幅宽度不同,渗滤沟有以下几种形式:①主园路渗滤沟:路幅宽6m,行人较多,雨水稍有污染,结合绿地过滤设计渗滤沟(如图2.1);②硬质广场路面:结合地面找坡及铺装设计,广场中每隔20m左右设置渗滤沟(如图2.2);③3m宽园路:渗水砖路面+渗滤沟+穿孔集水管;④山体渗滤沟:内侧做渗滤沟,隔一定距离结合地形设置渗滤池或贮水池(如图2.3);⑤木栈道:栈道下方设置低洼绿地(如图2.4);⑥停车场:设计多孔沥青车道结合植草砖停车区,尽可能让雨水下渗,此处雨水污染较大,结合弃流及土壤渗滤设置穿孔管集水(如图2.5)。

2.4.2净化系统

(1)土壤渗滤净化

大部分雨水在收集时同时进行土壤渗滤净化,并通过穿孔管将收集的雨水排入次级净化池或贮存在渗滤池中;来不及通过土壤渗滤的表层水经过水生植物初步过滤后排入初级净化池中。

(2)人工湿地净化

分为2个处理过程,一是初级净化池,净化未经土壤渗滤的雨水;二是次级净化池,进一步净化初级净化池排出的雨水,以及经土壤渗滤排出的雨水;经二次净化的雨水排入下游清水池中,或用水泵直接提升到山地贮水池中。初级净化池与次级净化池之间、次级净化池与清水池之间用水泵进行循环(如图3)。

(3)生物处理

参考中水处理流程,结合人工湿地设计生物处理系统,处理冲厕、盥洗排水的净化系统,如图4。

2.4.3贮水系统

(1)人工湖

结合景观水景要求设计人工湖,包括初级净化池、次级净化池、清水池。雨水利用时主要从清水池用泵抽取,供附近的冲厕用水以及补充山地绿化灌溉用水;少量溢出的雨水排入市政雨水管。湖水的常水位标高比溢流口低10cm,而驳岸的标高则根据常水位来设计这样处理可以使降雨蓄存量增加,保证至少单次降雨量在50mm以下时不会产生溢流,

既保持了平时湖水充盈的亲水效果,又为雨季蓄水打下了基础。在人工湖设计有若干水生植物种植池,这些种植池在丰富湖区景观的同时,也承担着沉积雨水带来的泥沙的作用。为保证湖水清洁,防止水质恶化,中水处理系统对湖水进行循环处理,同时为公园里其它绿地喷灌系统提供水源,使得汇集的雨水得以充分利用。

(2)地下贮水沟

结合生态集水渠设计地下贮水沟,既是集水沟,也是贮水设施。贮存的水过滤后在重力作用下直接供给附近低标高厕所冲厕以及绿地灌溉,贮存沟内溢流出的雨水排入下游净化池中。

(3)地下贮水池

根据景观场地设计及绿化灌溉就近原则,设置2种形式的地下贮水池:①自动滴灌式贮水池:主要设置在阳光草坪高位坡地上,抽取清水池中雨水,贮存在坡顶土层下方贮水池中,结合滴灌系统,利用重力作用灌溉下游草坪;②山地贮水池:水源主要来自高位集水沟收集过滤的雨水,必要时用水泵抽取清水池雨水补充;贮存的雨水主要用作附近低标高厕所冲厕以及绿地灌溉;利用溢流管将山地贮水池连成一个系统,水量过多则通过溢流管逐级下流,最后排入清水池中;缺水时通过水泵抽取清水池中雨水,逐级提升至最高位贮水池中。

第5篇:公园的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词:景观趋同;形式;情感;自然资源

1 规划背景

伊金霍洛旗位于鄂尔多斯市东部,南与陕西相连,北距东胜39km。掌岗图滨河公园规划区占地约2.3km2,所在的阿勒腾席热镇与康巴什新区一河之隔,距成吉思汗陵旅游区20km,属“金三角”地带。

2 景区定位

以蒙元文化、绿色生态和城市风貌为核心内容,将风情文化旅游与生态休闲度假紧密结合,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广泛的参与和观赏体验方式,以“塞外风情,草原牧歌”为主题,形成滨水生活休闲带和“长河旭日”、“蒙元苍桑”、“深林探幽”、“城市港湾”等4大特色景观区。

3 规划指导思想

(1)功能契合:通过规划设计使核心景区成为展示城市特征、生态景观和民族风情的媒介,并同周边用地环境有机契合。(2)天人一体:突出地域文化内涵同自然生态景观特色的全面融合,建立起人工与自然融合,景观与生态统一的以人为本的有机系统。(3)师法自然:充分运用现状河流谷地、自然植被等因素,以水域为核心建立起多维表现力的景观体系,材质、色彩等细节融于地脉特征。(4)传承文脉:以民族风情和城市文化作为创作素材和原型。浓缩提取成特色景观符号,营造出兼具浓郁塞上风隋和城市生活体验的园林景观。

4 基于地域文化的景观设计思路

4.1 传承地域文脉――蒙元文化的挖掘与展现

中国的地域文化博大精深,设计师只有通过深层挖掘、分析,利用地理、水文、植物、历史渊源、风土人情等人文元素,理出其精髓应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中,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当地地域文化内涵,使自己的设计作品韵味独特。掌岗图滨河公园的设计方案中,就秉承崇尚自然、践行自由、英雄崇拜、兼容并蓄和以人为本等蒙元文化核心价值,从分区布局、主题景观和活动参与等方面着重挖掘和展现民族风情和蒙元文化:景观分区上,以占地面积最大的民族风情活动区――“蒙元沧桑”控制景区的整体格调和景观特色。

4.2 彰显空间形态特征――形式、意义、情感的表达

形式作为园林场所设计的基本语言,比如,中国园林的山水呼应、步移景异的如画意境、日本禅宗寺院中的枯山水、德国莱茵河畔丛林中的古堡等,均显示出设计师身上独具的与其本民族相关的审美取向、人文习俗等相关文化特质,因此,好的园林作品还要依靠深谙民族、地域文化来体现。景区以分散的林地围合开放的草场空间,以草场为中心分别形成草原天骄、歌乡舞海、马背盛世、奶茶飘香和塞上驼铃等5处集中景点。“草原天骄”围绕“成吉思汗魂归地、鄂尔多斯蒙古风”的核心理念,布置特色浓郁,氛围祥和的纪念和展示景观,按成吉思汗出行阵列布局建筑群落,空中俯瞰犹如雄鹰展翅、博击苍穹。“马背盛世”沿河设“那达慕”活动场。通过参与式体验,让游人融入浓郁风情的活动中,去理解和欣赏草原文化,激发人们积极向上的奋进精神。以树林分别围合赛马、射箭和博克场地:在河滩跑马场周围,铺设马蹄印迹和马赞浮雕板,衬托“那达慕盛会”的场景和风采。

4.3 遵从自然环境结构特征的意境――整合自然景观资源

中国园林历来讲求随形就势,强化自然环境的结构特征,将现状景观资源潜在的特质进行有效的艺术化提炼,整合于整个环境中,形成新的景观秩序,是体现地域特色的重要途径。场地上植物季象变化呈现丰富多彩的生命形态,扩展景观深度和宽度,设计时应尽量保护原有的植物,以地域生态群落为蓝本,并有意识地去维护、强化场地的自然特征属性。

“塞上驼铃”依托地形高差,由南向北形成背山面河的景观主轴,以草原石刻、石像和岩画等多种载体,构成秩序井然、景观细腻的蒙元历史画卷。轴线的最高点以抽象岩画表现蒙古民族创业始端和粗犷强悍的气度。景区东部创造以疏林草场为主的滨河景观――“百草竞秀”,以伊旗沙柳、柠条、紫穗槐等当地特有的乔木、灌草植物为基质。其间局部穿插草药种植区,蒙医药是蒙古族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我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游客可以在草药园里采到自己需要的蒙药。

第6篇:公园的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词:建筑;防排烟;常见问题;设计施工;

0.引言

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视觉元素是由视觉基本元素和构成法则两部分构成的一套完整的视觉传达设计的规范或符号系统。本文选取进行分析论述的基本视觉元素主要是指:点、线、面、形态、色彩、质感、空间,它们是构成视觉艺术作品的基本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是必不可少的。音乐中的音符,文学作品中的字和单词。对于园林景观设计来说它们的作用同样是举足轻重的。

1.线在园林景观设计施工中的运用

视觉中的线,是由众多的点沿着相同的方向,紧密地排列在一起所形成的,即线是点的运动轨迹。线的特点主要是具有长度和方向,其外形有长短、粗细、轻重、强弱、直接、转折、顿挫等不同的变化。同时,线能给人以力量、速度、连续、流畅、移动、纤巧、弹力等视觉体验。“线条能产生一种视觉上的联系,并且是视觉艺术中各因素之间最为重要的沟通方式。”线条能引起一种视觉对话或视觉上的关注。尽管有其独立性,但线条也能分割它所在的块面,既能产生和谐,又能产生紧张。不同的线条引起审美感受肯定不同。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有相对长度和方向的道路、长廊、围墙、栏杆、路灯、溪流、驳岸、曲桥等均可视为线的元素。直线,其坚强、刚毅、有气魄,通常被用于主题相对严肃,具有鲜明主题的规则式园林景观中,如纪念性公园、各类人民公园、城市中心公园等。凡尔赛有一条自宫殿中央延伸长达2km的中轴线,两侧大片的树林把中轴线衬托成为一条宽阔的林荫道,交错的直线路网系统有一种无以名状的威严感,它所显示的恢宏的气魄,是法国绝对君权的象征。曲线则轻柔、温和,给人以飘逸、自然的感觉,它一般会用于较为休闲、娱乐的场所,如度假村、城市休闲绿地、小区花园等。著名的纽约中央公园就是多由曲线构成。线的网状交叉在景观设计中可以应用在较大的平面上,它也给人面的感觉。线的造型应用在景观设计中是屡见不鲜的,其主要包括线的粗细搭配、线的交错、线的实虚处理、线的直曲对比、线群和线面、线的方向及动势等。图3中就是运用了粗细和虚实线的组合。图4中是运用了线群的渐变,极具动感。

2.面在园林景观设计施工中的运用

任何面积较大的形在视觉上都会给人以面的感觉,点、线的积聚会形成面。线条首尾相接形成的视觉空间也有面的感觉。面有虚实之分,内部充实的面可以看成是实面,而内部空虚的面则是虚面。这在园林景观中我们可以理解为广场地面或者草坪是实面,而水池和溪流则是虚面了。如图5中,水面和草坪的设计就是虚实面的处理变化。视觉上的面可以是在平面上,也可以在三维空间中,面可以水平摆放也可以垂直或者倾斜处理,不同面之间可以利用相离、相遇、相融、相切的方法进行位置的处理,这要求设计师充分发挥想象,在设计中去寻找面的巧妙的变化。面在外形上可分为几何形面和自然形面,相同形状或近似形状面的重复、组合,面的色彩及明暗变化,这些在园林景观设计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施工方法都可以实施。大面积的面一般要和点、线组合使用效果才会更理想。如图6,运用了不同的材料来作矩形面的设计,其中心的地灯起到了点的作用,从而使面有了对比,视觉上也有了变化。

3.形体在园林景观设计施工中的运用

形体是形在三维空间中的运动,当不同的面于不同的方向,并在边沿的位置连在一起就形成形体。形体是形状在空间中的延伸,是形变化的延续,它能引导人们的视线从水平线以下向高处发展,使得空间也随之发生改变,给人以不同的视觉体验和心理感受。与此同时,形体在光线的影响下产生的明暗变化也将大大提高和丰富形体的视觉层次。形体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表现为假山、雕塑、建筑、装置等,它可以打破园林景观设计时面的单调,同时它也可以和平面上的图形相呼应、协调,使得景观产生较舒适的视觉感受,甚至会形成视觉的焦点。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形体还应包括半立体,如浮雕等。由于完美的外形和简约的形态,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大量的几何形体被广泛的运用,在设计中创造一种符合现代人审美趣味的构成感。如图7,巴塞罗那中央公园中的线形现代雕塑不仅使公园景观在三维空间上有了层次和变化,同时简洁的线的几何形态还向人们传达着现代主义的信息,体现城市的现代感。另外,几何形体和自然形体的结合在景观设计中也会产生较好的视觉效果。如图9中,仙人掌的自然形体和后面的几何形体在一起既对比又统一,使得观众的视线可以向上面的空间延续。

4.色彩在园林景观设计施工中的运用

色彩是视觉元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它在视觉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色彩是眼睛受到光线刺激所引起的感觉作用。色彩能够影响人的情绪及心理,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设计师都借助色彩来表现感情。一个好的景观设计师应该是善于利用色彩给人的不同视觉感受来进行景观的设计。现在国内很多景观在设计时配色过于简单化,太注重统一和协调,在视觉上总是给人单调和匾乏的色彩感受,起不到色彩所应该具有的愉悦视觉的功能。因此,我们在园林景观设计时要善于打破这种局面,从景观色彩的搭配上来打动观众的视神经,使景观既是处在一个较统一的色彩背景下,同时还有色彩的夸张和对比。在园林景观设计时除了我们通常运用材料本身的颜色之外,我们还可以适当运用在色相和彩度上给人视觉冲击较强的颜色,如大红、橘色、柠檬黄、果绿、湖蓝等。图8的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就大胆运用了大红色作为主要用色,仿佛一条彩带在飞舞,这也使得其本身就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图9中的用色也是以纯度较高的湖蓝为主,和其前面的绿色植物形成类似色的对比,和谐中也有变化。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色彩配色方法包括对比色、类似色、同类色,涉及的色彩知识有色相、色彩的纯度、色彩的明度、色彩的冷暖以及色彩心理等。

6.结束语

视觉元素对于园林景观设计来说它们所起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重视对视觉元素的构成和运用,无论是从园林景观的环境功能设计还是整体视觉传达设计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郭会丁. 园林景观色彩设计初探[D].北京林业大学,2013.

第7篇:公园的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词:人性化设计;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城市公园是供人们活动的空间,也是城市居民社会生活的中心,是集旅游、休憩、集会、交通、商业活动和文化宣传为一体的综合性广场。从主体来看,由具有观赏价值的动、植物等自然要素和必要的建筑设施组成;从功能来看,主要在于为广大居民提供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空间,陶冶其情操,从而提高社会精神文明的水平,同时也有利于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提高城市景观的审美价值。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公园设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性化”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引入公园设计中。所谓“人性化”,就是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将人、物、自然环境合理结合在一起。设计要充分考虑到人的主体地位和人与环境的关系,关注人的生理、心理需求,在设计中创造出不同性质、功能的具有鲜明特色,适合各个不同层次使用者的成果,体现对人性的关怀、尊重。

一、城市公园人性化设计的现状

在城市公园建设进度不断加快的同时,我国的城市公园设计还面临许多问题,如设计尺度不适宜,比例不协调,缺乏特色,开放性不强,结构呆板,空间布局不科学,功能单一,休息、娱乐、健身、游戏等公用设施偏少,整体缺乏人性化设计设施。国内众多地方公园的建设只追求速度,而不顾当地文化和民俗以及人们的日常行为活动。虽有的在设计上追求标新立异的构思,但在设计上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功能,仅考虑宏观布局和平面结构,而在一些细节之处缺少对使用者的考虑等,导致公园设计严重欠缺人性关怀的元素。公园绿地内一定要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许多设计者只注重视觉景观的塑造,而忽略了其使用功能,没有将游客的需求放在首位。如大面积的草坪,硬制铺装形形的花坛,大型雕塑、喷泉等,这样的绿化只能供人欣赏,不能形成人与景的互动,有空间而无内容,难以满足休闲的需求。总之,其人文性设施、建筑等数量偏少,只注视实体,忽略了内涵,缺乏人性化,对于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十分淡漠。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人性化的对策

1、“人化”与“物化”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统一

人类的设计总是能体现一定时期人们的审美、伦理、道德、历史文化以及情感等等因素,这是物的“人化”,造物的“人化”。可是人类的一定意识、情感和文化等精神因素又必须要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形式来表达,而作为人类生活方式载体的设计物一定承担了一些对人类精神的承载和表达功能,这也就是人类精神的“物化”,即人的“物化”。“人化”和“物化”组成了人与设计物的互动关系。设计就是物的“人化”和人的“物化”的有机统一,两者相辅相成。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设计中的人性化绝不是什么“新花招”,而是人类设计本就应该具备的特质。设计师所做的便是让这种“人化”和“物化”过程更通畅、更和谐以达到人与设计融为一体的状态。中国古代所宣扬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便体现了对这种关系的辩证认识,所以这种统一也必然反映在作为设计一类的景观上。

2、空间布局的人性化

城市公园在空间整体的设计上,要充分结合城市的绿地系统,在满足可达性要求的同时,也需要与城市的道路系统相结合。从局部而言,城市公园需要规划适当面积的活动场地,为需要进行各种活动的人提供有利条件。如晨练者可以打太极拳、舞剑、练习舞蹈等;傍晚可以打羽毛球、滑滑板、跑步、打篮球等。有些城市公园的设计忽视了人们的行为习惯,硬性规定了人们的行走路线。在公园路线的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此设计是否遵行步行者所需要的路径,是否对人们起到了牵引作用,是否反映了每一步行区的功能,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目的的人行走的路线是否相同等。所以,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各种活动需求,选择适宜的活动场地,尽量动静分开,不设在主要交通路线,避免影响来往的人流穿行。在城市公园,他们可以通过嗅觉、听觉、触觉、视觉等获得多角度的完美体验。

3、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脉的传承

景观存在地域性。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生活习惯,风土人情以及都对景观有着巨大影响。首先,在相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会有普遍的相似性,过去熟悉的事物与形态能引起他们相似的情感共鸣,产生相似的联想,因此增强人对景观环境的认同感。其次,对该城市原有历史文化的深度挖掘,对形成城市公园景观特色是非常有利的,富有较强烈的识别性和唯一性,就会自然而然地使人们对景观环境的自信心得到提升,归属感得到强化。从另一方面来说一个城市公园景观之所以能得到使用者的认同感,一定是设计者在设计之初做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充分地了解了该城市的文化背景、使用人群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以及等,并且在设计时把以上因素全部考虑进去,经过反复的推敲以至于把所有相关因素综合在一起,而且达到和谐统一。只有这样做出的城市公园景观环境才能让使用者产生归属感和亲切感。

4、“绿色”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一个优秀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不管其是否可再生,但至少不会对人类资源的再生有影响,也就是景观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即“绿色”的景观设计。这就对景观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能满足当代人的使用需求还要考虑后代的发展需求,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不去考虑长远的影响。因此,要提倡绿色、环保、低碳的设计理念,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负责,同时也是为人类长远的发展负责。

5、精神层面的人文关怀

城市公园的使用者中还包括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主要有老年人、儿童、孕妇及先天或后天身有残疾的人所组成。老人、儿童们对于公园的依赖有目共睹,一个好的公园能带给老人和儿童诸多快乐,这是其他空间所不能实再的。而一个城市公园的设计如要忽略了这些特殊群体的需求,是不能称为一个成功的设计的。目前大部分公园缺少老年人休息养神的地方,没有跑道和运动场,没有儿童喜爱的玩具、沙坑。而在公园景观设计时,应注重老年人和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应根据他们的喜好,分别设置晨练场、门球场、游戏场,以及各种游戏空间、交往空间等。

设计可以采取””的方法来解决景观空间建设与老人行为需求的适配问题。求同是指:在充分理解老人的行为特征和需求的基础上,参照老年人在公园中选择场地的标准,在景观空间的设计中,只要和空间主题不相悖,就尽可能的加入必要环境要素,从而为老人的活动提供更多的环境支撑。存异是指:根据绿地景观需求和所要实现的不同使用功能的主题要求,打造不同景观空间的个性。这样,既能够保证景观设计的标准又能为老人的行为需求提供更多的环境支持,让老人有更多的空间可以选择。从而更好的满足老人的多方面需求。

结束语

城市公园展示着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人们社会生活交流的重要场所。现代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不仅要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还要在景观设计中贯彻“以人为本”这一准则的基础,考虑对人的真正关怀,挖掘和重视不同群体的心理需求。而“人性化”的关键在于是否设身处地地从人的角度,分析人的环境心理和活动规律,对场地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并以此为依据,结合公园景观设计中各种构成要素,精心设计各种宜人的环境空间、视觉享受,从而真正体现出关怀人性的设计宗旨。最终,创造出一种和谐温馨的社会氛围,为人们提供一个参加公共活动、增进交流的舒适空间以及一个能充分放松身心的精神乐园。

参考文献

[1][加]艾伦·泰特.城市公园设计国外景观设计丛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第8篇:公园的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字:园林工程;景观设计;软质景观;硬质景观

在园林工程设计发展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直作为古典园林的精典,布景、点景艺术一直被历代官员、文人推崇;在功能、材料使用单一的同时,透露了欧洲现代式广场以及当今园林无法具有的艺术美。新形势下,园林景观设计更加注重实用性,科技技术在整个园林工程设计施工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针对目前科技施工的不足,必须在硬质景观、软质景观设计的同时,保障景观设计和周围自然环境协调统一。

一、硬质景观设计技术

在园林景观构造因素中,硬质景观设计主要包括:铺地、墙体、小品以及景观构筑;软质景观设计主要包括:水体、园林植物、阳光、空气以及自然环境等。硬质景观作为重要的构造因素,主要有照明、铺装、休闲设施以及标识等;它以户外景观的形式,通过艺术效果以及应用功能给人们带来美的体验、享受以及舒适环境。

(一)铺地

铺地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重点内容,主要以广场设计的形式表现。世界很多著名的广场都是由于铺装设计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例如:澳门中心广场、米开朗琪罗设计的罗马市政广场、美国纽约的时代广场等。在铺地设计中,通过认真选择材料,有效避免盲目追求高档带来的浪费,从根本上保障周围环境与设计主题的适应;例如: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广场,休闲座椅和铺地都是由简单的混凝土制造而成,在保障工业时代协调统一的同时,让人们流连忘返。同时,铺地也可以根据不同色彩、质地划分营造不同的空间,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例如:上海复兴公园健身场所通过选用鹅卵石铺地,在保障审美效果的同时,让铺地具有良好的保健按摩效果。

(二)墙体立面

在实际园林工程建筑中,受生产力限制,过去墙体普遍采用砖墙、土墙、石墙等方式,在简单古朴的同时,越来越不能适应时展需要。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我国现代园林工程不仅墙体材料发展了重大变化,同时墙体种类也越来越丰富,挡土护坡的挡土墙、机场隔音的隔音墙、阻隔组织空间的浮雕墙等不断得到应用。同时,随着时间推移,现代玻璃幕墙对景观创新也起到了很大作用,让墙体在界限和方位的象征中,不断成为全新的艺术享受。

(三)景观小品

景观小品作为园林工程环境的重要组成单元,主要由造型别致、功能简单、体量小巧、选址恰当、富有情趣的精美构筑物组成。在实际园林工程修建中,任何园林小品都会影响园林环境的总体效果;从以自然小品为主的古典园林,到以人工建筑小品为主的当代园林,例如:花架、坐凳、健身器材、雕塑等,园林小品和环境都是息息相关的。

在园林小品设计中,主要根据居民心理以及行为,在良好视线、尺度亲切、空间宜人的基础上,设置最具有防护性、安全性的休闲座椅,避免直接暴露座椅的不便。在实际情况中,花池、台阶等设施还可以和休闲座椅适当结合,在保障各自功能的同时,收获更好的共同效果。

(四)景观构筑

景观构筑主要包括检查井、雨水井、垃圾桶、灯柱等实施。例如:修建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复兴公园,由于景观构筑只注重景观效果,进而忽略了景观构筑艺术效果。随着精神文明不断提高,人类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和完善,越来越注重景观构筑修饰和美化,通过实践细致改进,获得了良好的感官享受。特别是在国外广场构筑别明显,例如:威尼斯广场改造,通过垃圾桶、井盖外观美化修饰,在实践本身性能的同时,也增强了建筑物独特的观赏性,各种图案绘在表面,从而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国由于传统观念落后,例如:雨水井修饰中,大多尊重传统色彩、自然色彩,不加修饰;近年来,虽然出现了一些遏制褐色井盖的规定,但是由于缺乏重视和创新,视觉效果和欧洲存在很大的景观构筑差异。

二、软质景观设计

和硬质景观设计相对立的软质景观设计,主要通过园林工程自然景观以及绿化种植进行设计。在我国传统园林设计中,植物作用非常明显,甚至直接影响园林建筑使用性能。适当的绿化植物配置,不仅可以柔化建筑,避免建筑给人们带来冷漠、生硬的感受;同时,绿色植物生命力,以及水自然灵动的气息给建筑景观也带了鲜活的生命力、无限活力,在园林建筑景观设计中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绿化植物

在建筑园林工程中,绿化植物在整个园林景观中具有无可置疑的作用。一个优秀的园林景观,不仅要具有优美的建筑作为园林建筑的主题骨架;同时,必须配备合理的植物,在展现园林建筑风格、主题的同时,利用自然因素、环境因素、文化因素,保障景观建筑和绿色植物协调统一,充分展现现代园林景观自然美、建筑美,创造更美好的园林景观。

另外,意境美作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视觉享受,能给人留下不同的映像;因此,在实际设计中,必须将园林建筑和绿色植物有机的联系起来,在科学性、艺术性高度统一的同时,满足自然生态环境和植物统一;通过相关艺术构图原理,充分体现绿色植物群体以及个体形式美,以及园林欣赏时产生的意境美。

通过园林植物展现地方特色作为地方发展的重要手段,一直被园林景观设计者所用。例如:牡丹、蔷薇、杜鹃、梅花、竹等以地方园林为内容的专类园;以季相景观、观赏价值高的大型园林植物;以及以月季、樱花、荷花等作为不同园林各个季节的景观特色。根据不同气候条件差异、不同地理条件差异的园林本地区代表性观赏植物;以及地区性乡土树种,都是园林景观地方特点的良好材料。例如:东北地区的冷杉、云杉、杜松、话术、水曲柳等寒带植物,华南地区的凤凰木、木棉、芭蕉、榕树、蒲葵、羊蹄甲等热带植物,季相景观和生态习性都有很大差别。因此,在实际园林景观绿色植物配备中,必须根据自然形态、地方特征,充分展现园林植物自然美素质。

(二)水体景观

水体景观作为我国古代园林的灵魂,具有极强的塑造性,它可以和建筑物、绿色植物、雕塑等元素充分结合;通过不同的动静形态以及水流声音,营造独特的风格意境。水体景观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小溪、小桥流水、瀑布等;因此,在实际景观设计中,必须根据地貌、地势等天然属性,充分搭配水体景观。

目前,我国水体景观主要包括四种情况:第一种是静水,景观成片汇成的水面,主要表现为:塘、池、湖等形式,朴实平静是它的特点;第二种是流水,自然界带状水面,有高低宽窄、曲折狭长的变化,由于地球重力而变化,从而形成流动水,不同的溪流,具有灵动的活力和动感;第三种是落水,由于重力下落,形成不同落水效果,形成水帘、瀑布;第四种是喷水,由于外力喷涌,形成喷雾、涌泉、喷泉,从而减少空气尘埃,增强环境质量。

结束语:

园林景观设计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景区建设、城市环境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园林工程景观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同时,结合实际条件,从跟上促进园林景观艺术发展和效益。

参考文献:

[1] 樊特.园林工程中的景观设计技术[J].科技风,2009,(18):216.

[2] 杨真.园林工程中的景观设计技术的发展与创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2).

第9篇:公园的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词:工业园区 景观设计 可持续发展

一、工业园区景观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所谓的工业园区,即是在某一大片的土地上聚集若干工业企业的区域,是由政府或企业为实现工业发展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域环境。在这样一个新城区中,工业园区的景观设计,不再是工程建设后期简单的“绿化处理”,再加上一些假山、喷泉、花坛、亭子所能奏效的,工业园区就应该在一开始的规划和建筑设计中注重整体的环境景观以及该园区所传递的人文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一个既统一和谐、又特色明显的工业园形象,展现出丰富多元化的、科学健康的、以人为本的园区环境。

二、工业园区的特点

2.1 生态环保性

工业园区的景观环境是工业企业生存的大背景,为整个工业园区提供高质量的空气,净化的水体等自然要素,也为工业园区的生态防护,保持水土资源等起到重要作用,生态环保性是工业景观可持续发展最本质要素。

2.2 企业文化延展性

工业园区景观的审美要素主要是通过该企业文化内涵来体现的,现代大多工业景观元素统一缺乏独特性;因此,工业园区的景观应该将企业文化延展到景观中,将该企业的文化及内容通过元素的表达直观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从而通过景观我们变能了解该企业。

2.3游憩休闲性

工业园区景观除了有生态环保性,企业文化延展性的特点以外,还为园区内工作和生活的人们创造出一个良好的休闲空间,这个空间供人们交流、沟通,从而创造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工作状态。

三、我国工业园区研究和发展现状

我国在工业园区的景观设计的理论与方法方面较少有系统研究,先后在苏州、南京、上海、宁波、天津等地建成了大型工业园区,工业园内的景观规划设计水平不一。

1.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开发建设

苏州工业园区在开发之初即由中新双方专家制定了富有前瞻性的发展总体规划,科学布局各项城市功能,先后编制实施了300多项专业规划,确立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和“执法从严”的规章管理制度,先后投入近400亿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建成绿地面积2000多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超过45%,区域环境保护指数位居全国国家级开发区之首。

2.工业文化的体现、企业形象的展示

上海浦东工业园区金科路整体景观简结、大气的设计风格及节点以工业文化为主题的雕塑设计作者自摄苏沪工业园区作为企业生产建设的基地,是企业实施拓展战略的开始,是企业形象在公共场所的视觉再现,代表着苏沪企业的面貌特征和生产特色,苏沪工业园区的景观是一种公开化、系列性的整体设计,整体景观上表现出工业文明的巨大成就,展现了工业文化的魅力。节点上则通过雕塑、小品等构筑物成功的塑造了工业与自然结合的美感。

3.人文关怀的体现

苏沪工业园区选址远离城市中心区,工业区内考虑有完善园区工作人员生活相关的商务会所、住宅、购物店、餐饮娱乐健身场所、医院、学校、公园等。道路景观上增添了人性化的景观休憩广场、街头小游园,极大的丰富了园区道路的趣味,弥补了工业机器生产的冷漠感。极大地体现出人文关怀的理念,主要表现在标识系统、人性化步道系统、服务性设施系统的完善与建立。

4.建立完善的绿地系统

绿地系统的完善与建立实质上就是植物系统空间的搭配与建构。在植物系统构建方面上,苏沪工业区多选用抗污染的植物如香樟、桂花、银杏、雪松、夹竹桃、黄杨、龙柏等,对污染物起到了有很好的防护性,并以多样而稳定的绿地结构,发挥出绿色廊道效益,起到了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5.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运用

(1)苏沪工业园还给了我们这样的理念:员工作为工业园区环境的主人,环境应主动满足员工工作、运动、娱乐、卫生、交往等方面的需求,而不是让员工去适应已建成的环境。通过员工的参与,增强其集体意识,改善人际关系,创造安全生产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的持续发展。

(2)苏沪工业园区的设计考虑了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保持了尽可能多的生态功能,使园区环境与自然有机地融合为一体,营造出一个宜人、和谐的景观氛围。

四 安徽美亚达厂区景观设计案例解析

1. 场地特点:

该项目位于安徽六安市,由于环境及企业文化的特质,该设计定位于:现代、个性、生态;整个空间赋予简捷、大气、秩序感强烈、色彩鲜明的特点。

2.品质定位:

在现代工业秩序中渗透浓郁的生态气息;在新颖的造型里映射出光影的艺术品质。

美雅达铝业的生产秩序表达了现代的工业流程和经过科学论证的秩序,以秩序感传达其文化特质。美雅达铝业公司的现代生态意识表现现代工业人的企业思考,以新颖的造型艺术加前卫的绿化手法展示企业人的个性。

3.空间组织分析:

(1)带状空间组织方法:

以中点向两翼展开。两个线性水景把景观带分割为对比的两个带状空间。

(2)空间排列方式:

中部为全开放空间,腰部为半开放空间,两侧延伸为闭合空间。

(3)空间围合手法:

一分为二、合二为一。水景把空间一分为二,绿化带把空间合二为一。

植物配置手法:临水植物为规整种植和大乔木的孤植、对植、列植。以树池、花坛和硬质的组合完成秩序空间。临路和围墙则采用自由种植,以群落种植手法围合和半围合空间。

4在小品设置中以该企业的铝业文化为基础,提取其元素创造出该企业独特的景观文化:其主要内容包含了三叠翻水阶、铝合金精品廊架、曲致廊、组合角亭;

五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