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加强社会经济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利国利民的的措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情况日益增多,加强社会经济管理中的经验积累,有助于合理的化解经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不断的积累经验也是一种学习和总结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创新的过程,参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式,经过探索和实践,提高了对社会管理中人人参与的主动性,增强了各企业、行业间的责任意识,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积累经验,总结社会经济管理的根本规律,从中找到新阶段社会经济管理的有效思路方法。不断的积累经验,勇于创新是社会经济管理发展的有力措施。
加强社会经济管理的质量、实效。加强社会经济管理的质量,在于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水平。在研究中,要按照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要求进行工作。要坚持全方位研究、深入研究、创新研究,要严把好对经济管理研究成果的质量关;要讲求实效,。在经济管理研究中,要注重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在充分利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创新和提高,而不是一切都从头开始研究。在研究中,要基本理论研究与应用性研究兼顾,侧重于应用研究,把研究重点放在为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服务上。加强社会经济管理的科学水平。新阶段的社会经济管理与传统的经济管理有较多的不同,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经济管理模式。
新阶段的社会经济管理特点必然要遵循新阶段社会发展的特点。加强经济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按照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来督促社会经济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加快培养新阶段社会经济管理人才,以现代科学的方法,提高社会经济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对经济管理工作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和创新,建立与社会经济管理发展相配套的现代化科技水平。以长远性经济发展为目标,科学的规划,社会经济管理工作,以科学促发展,以管理带效益,实现有新阶段特点的科学的社会经济管理的的稳步发展。
【关键词】教育公平;早期教育;美国;分析;启示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2)06-0053-04
近年来,早期教育的公平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受到重视。教育公平不仅意味着儿童拥有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更意味着儿童有权利获得公平的高质量的教育。维护教育公平,是实现高质量教育的重要体现。所谓公平,是指所有社会成员拥有自由、平等选择和分享资源的权利。从儿童权利及教育质量的角度看教育公平,第一个考量指标是儿童是否能获得公平的受教育机会,第二个考量指标是儿童在受教育过程中是否获得公平对待。如果教育环境、课程设置及师幼关系等不能体现公平性,那么高质量的教育也无从谈起。此外,早期教育投入的公平与否也是一项重要的考量指标,因为不均衡的教育投入将引发教育系统内的不公平问题。
在过去的50年中,基于公平的教育改革一直是美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1〕在早期教育领域,自实行“开端计划”以来,美国政府为处境不利儿童提供了一系列教育补偿服务,体现了教育公平。不过,总体来看,教育不公平问题在早期教育领域依然很明显。本文拟从早期教育的可获得性、早期教育项目质量以及资金投入三个方面对美国早期教育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进行分析。
一、早期教育可获得性的不公平
早期机构教育对年幼儿童的发展非常重要。享受早期教育服务,尤其是公共教育资源,是儿童的权利。然而研究表明,美国早期教育的可获得性会因为儿童的种族、社会经济地位、所处地理位置、父母受教育程度、母亲的职业、英语水平等原因而产生严重的不公平问题。〔2〕以下具体介绍前三项影响因素。
1.种族
美国是个多种族的移民国家,非洲裔、拉丁裔、亚裔等外来移民很多。研究表明,不同种族儿童的入园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拉丁裔儿童的入园率明显偏低。Fuller和Kim(2011)的数据显示,在美国,2005年拉丁裔4岁儿童的入园率为53%,而非洲裔和白种4岁儿童的入园率分别为69%和70%;2005~2009年,拉丁裔儿童的入园率逐年下降,至2009年已下降到48%,非洲裔与白种儿童的入园率则基本保持平稳。〔3〕虽然非洲裔儿童的入园率较高,但其辍学率也很高。可以说,儿童的种族制约了其获得早期教育的机会以及持续接受早期教育的时间。
2.社会经济地位
一系列研究表明,来自富裕家庭的儿童比来自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家庭的儿童更有可能获得早期教育。Bainbridge(2005)研究发现,富裕家庭的3~4岁儿童,其接受机构教育的可能性要比低收入家庭的同龄儿童高23%。〔4〕
由于美国的早期教育政策一向对处境不利儿童有所倾斜,政府的资金也大多投入到面向处境不利儿童的服务项目上,导致经济收入处于中等偏低水平的家庭可能面临既无财力让子女接受优质的早期教育服务(家庭收入有限)又无资格获取政府提供的有关补贴(尚未达到政府规定的需要救济程度)的尴尬境况。Hustedt和Barnett(2011)提供的数据表明,家庭年收入在2万~3万美元间的儿童的入园率仅为20%,低于其他收入水平的家庭。〔5〕
已有的一些研究显示,富人聚居社区的早期教养机构远多于贫民聚居社区;高收入社区或低收入社区中每位幼儿拥有的可支配教育资源至少是中等收入社区幼儿可支配教育资源的4倍。
3.地理位置
Barnett和Yarosz(2007)的研究表明,美国东北部地区3~4岁儿童的入园率为67%,西部为54%,中西部为58%,南部为54.5%。〔6〕可见,美国东北部地区的3~4岁儿童入园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地域差异十分显著。
比地域差异更显著的是州际差异。美国的早期教育不是义务教育,各州政府对公办早期教育项目的推行力度有很大差异。从公办早期教育项目的入园率看,2010年,俄克拉荷马州4岁儿童的入园率为86%,佛罗里达州为77%,而内华达州仅为5%。目前美国尚有10个州未设立针对4岁儿童的公办早期教育项目,有26个州未设立针对3岁儿童的公办早期教育项目。〔7〕各州政府提供的公共早期教育资源存在巨大差异,相应地,早期教育的可获得性也有很大差异。
二、早期教育项目质量的不公平
高质量的统计信息对发挥统计的咨询、监督、决策三大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及时、准确、全面的统计信息是统计工作提供优质服务、有效监督和科学决策的先决条件。但在现实的企业统计工作中陈旧的统计方法和观念、单纯的统计报表和手段,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规避统计工作中不良因素的影响,及时提供准确、丰富、高质量的统计信息成为现代企业统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统计信息及统计信息的特点
企业统计信息是企业各级统计组织工作的成果,是反映企业发展状况的数字、文字、图表和分析等统计资料,来源于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所提供的数据及企业外部搜集的数据,是企业内外情况的综合反映。
统计信息的质量,就是统计数据符合客观实际的程度。高质量的统计信息具有三个明显特点,即:准确性、全面性、及时性。
(一)准确性。所谓统计信息的准确性是指统计信息要能够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客观实际情况。它是统计信息质量在客观真实性方面的具体体现,真实准确是统计信息的灵魂,是统计工作的生命。如果统计信息失真,则会直接导致领导决策的失误,因此,必须把真实准确放在统计信息的首要位置。
(二)全面性。所谓统计信息的全面性是指统计信息应系统、综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状况。它是统计信息质量在内容含量上的具体体现,就是要求统计信息在内容上应该包括企业经济活动方方面面的信息,不能残缺不全。全面的统计信息,不仅包括企业产出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统计信息,也包括企业投入和企业活动条件等方面的统计信息。
(三)及时性。所谓统计信息的及时性,是指要按统计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上报或取得统计数据,及时向企业领导或决策者提供统计信息。及时性是统计信息质量在时间价值上的具体体现。
二、造成现代企业统计信息质量不高的原因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统计工作得到了明显加强,统计服务水平跨上了新的台阶。但是,现实的企业统计工作中,统计信息的质量仍然有待提高。造成现代企业统计信息质量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重视不够。部分企业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不清楚,盲目认为:统计工作就是为政府统计部门报送报表。因此,部分企业统计工作由会计或其他人员兼任,以会计或其他工作为主,统计工作为辅。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差,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业务培训,对统计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不够,从而影响统计信息的质量。
(二)统计基础工作薄弱。为适应经济的发展,大部分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都建立健全了统计管理制度。但是,部分企业仍然没有健全规范的统计管理制度,没有明确统计工作的职能部门和统计工作岗位,统计业务工作流程不规范,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以及统计调查方法的运用不科学,原始记录、统计台帐不规范不健全等等,都直接影响到统计信息的可靠性。
(三)统计技术手段落后。目前,多数企业的统计工作都采用了计算机,但是,尚未完全适应信息化快速发展的需要。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统计工作方式和统计手段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建立在纸质原始记录和手工统计台账基础上的传统的统计管理制度和统计方法已不适应信息化背景下统计工作管理的要求。
三、提高现代企业统计信息质量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企业统计管理制度,规范统计工作流程,为统计信息质量提供制度保障。
企业应建立或完善一套既科学合理又行之有效的统计管理工作制度,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和监督。设立综合统计部门和综合统计岗位,明确其职责,规范统计工作流程。
笔者所在的河北中烟工业公司,多年来一直在加强统计基础管理工作。公司结合标准化及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编制下发《统计管理控制程序》,明确了综合统计部门,建立了公司综合统计、职能部门专业统计和基层企业综合统计、基层企业车间和部门专兼职统计三级统计机构,规范了统计工作的流程;同时编制下发三级文件《统计报表制度》,明确了统计指标体系、统计调查表式、统计范围、计算方法、统计口径以及统计报表的报送时间和方式。为统计工作的开展,提高统计信息质量,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二)加快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提高统计服务水平,为统计信息质量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内涵式发展;经济统计;人才培养
一、就业导向视阈下经济统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经济统计是应用统计学中最为枝繁叶茂的一个分支[4],它是建立在经济理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分析等相结合的一门应用经济学。在量化描述经济现象并透过现象揭示背后的数量规律的过程中,经济统计发挥着重要作用[5]。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云计算等的迅速发展,记录政府、企业、银行、保险、证券、电商等经济活动的数据越来越丰富[6],为了挖掘这些海量数据所蕴含的重要商业价值信息,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对高质量经济统计人才需求非常迫切,也对经济统计专业技能提出了较高要求。从就业导向来看,经济统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专业知识与市场需求不完全契合
就经济统计教学内容来看,尽管一般高校所用相关教材不断地进行了修订,但是其主要内容并没有更新,知识内容无法满足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需要。相比市场需求而言,经济统计专业教育知识面显得比较窄,培养出来的经济统计人才综合能力不足,不能满足社会需求,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数据库知识内容缺乏或者偏少。经济统计学与数据库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数据库技术通过对数据进行分类、编码、存储、检索、输出等有效地管理海量数据资源,这些数据资源既是统计分析的基础,也是金融部门、政府部门、电子商务等组织处理大规模日常事务的基石。纵观我国高校的经济统计专业教育,经济统计要么与数学紧密结合,要么与经济等学科关系密切,而与计算机科学结合的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要增加数据库知识的教学内容。二是机器学习知识内容缺乏或者偏少。经济统计的发展源于统计实践的活动,而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模拟退火、人工智能在社会经济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经济统计学理应有条件地向其他学科取长补短,提高经济统计专业人才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需求来看,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从传统领域的生产统计、营销统计、物流统计岗位转向市场调查类岗位,像计算模拟等知识越来越重要,需要增加机器学习知识内容。
(二)软件驾驭能力和市场需求不完全相符
就经济统计学学科属性来看,尽管主要借鉴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社会经济现象而具有“概率属性”,但是由于其研究社会经济领域的变量之间具体数量规律,因此应用性才是经济统计最终的使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更多地体现在数据分析方面,而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又聚焦于相关统计软件熟练程度上。相关软件驾驭能力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熟练掌握R语言、Python等软件的经济统计人才市场需求巨大,而大部分高校的经济统计专业并未开设相关软件课程。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电子商务公司、信息科技公司、网络科技公司等在招聘信息中明确要求:熟悉R语言、Python等中的一种或多种,会制订调查方案,会撰写统计分析报告等,这就要求应聘者对一些主流统计软件具有较强驾驭能力,而目前大部分高校经济统计专业教育主要用Eviews、SPSS等统计软件,并未开设R语言、Python等主流软件。二是企事业单位要求熟练掌握相关软件是针对实际数据(案例)进行统计分析的,而大部分高校的经济统计专业案例教学和编程教学比较少。对于企事业单位而言,每天都会产生大量数据,随着数据库建设的日益普及,挖掘本单位存储的数据价值是企事业单位面临的重要课题,这些数据和课堂上所列举的数据有着本质区别,其中最主要的区别是实际数据伴随大量噪声,需要进行数据的分类、挑选、匹配、横向合并、纵向合并、行列互换等数据清洗工作,这就需要熟练掌握一款数据分析的软件利器,通过编程实现从海量数据集中找到所需要的目标子数据集,进而进行统计分析,并撰写统计报告。
(三)统计专业素养与市场需求不完全匹配
就经济统计专业教学过程来看,通过师生互动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固然重要,但统计专业素养的培育更加重要。从笔者教学经验来看,统计素养主要反映了在实际工作中分析具体问题时遇到困难和挫折的个人态度与团队协作精神状态,这种素养主要是在教学互动、课题讨论和参加比赛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把统计观念、统计思想、编程思维、难题解决方案等信念和思想传递给学生的一种内在精神特质。统计素养很难用现有的考核体系来衡量,但它是经济统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统计专业素养与市场需求不完全匹配表现在下述两个方面。一是经济统计专业大学生容易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态度,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或者没有为市场需求做好准备。重理论、轻实践的态度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主要原因是应聘者对工作岗位缺乏正确的认识,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造成自己的期望与公司给予的机遇之间出现较大落差,容易滋生不满情绪和离职倾向。这反映了应聘者对从单位基层工作做起缺乏足够的认识,也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敬业精神和工作成绩才是获得单位认可并逐步升迁的重要保证。二是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仅靠就业指导是不够的。团队协作意识是统计专业素养的核心素养,它贯穿于数据资料收集、调研、访谈、统计整理、统计分析以及统计报告展示的全过程,表现为学会与人相处、与人交往、与人合作,不仅善于用语言描述问题和分析问题,而且善于用数据指标、图表以及可视化等形式说明问题,也善于用书面语言呈现研究报告。
二、适应就业需求的经济统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经济统计人才培养是经济统计专业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功能,也是落实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方面。一般而言,经济统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师资力量、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内容,涵盖了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内容、方式、条件等诸多要素。在我国经济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统计专业无疑具有更大发展空间,培养出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经济统计专业人才是全体经济统计学界的专家学者们的共同心声。笔者认为,提高经济统计专业人才质量,需要结合市场需求情况探索科学的路径。
(一)优化课程体系优化课程体系,适时更新教学内容,适当增加
数据库技术和机器学习内容系统优化经济统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参考国内外相关专业的设置及其市场对经济统计人才的需求状况,综合考虑基础知识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理论方法教学和实践实习教学、专业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训练之间的关系,统筹兼顾应用性和前瞻性。对现有课程体系中相近课程和内容重复课程进行合并,并对开课门数较多的经济类课程进行除粗取精,保留重要课程,删减其他课程,同时广泛征求意见压缩相关课时,并对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进行调整。一是适当增加数据库知识内容。鉴于数据技术在实践中的重要性,在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基础课中适当增加一到两门数据知识课程作为必修课,让学生能够了解数据库,提高学生调用数据库中的数据集,并进行补充数据等的管理数据能力,同时在选修课程中适当增加一门数据技术,提供给学生选择数据库有关课程的机会。二是适当增加机器学习知识内容。尽管机器学习内容十分庞杂,但是可以把一些在社会经济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内容,如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随机森林等设置成教学内容,可以在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体系中安排一门相关课程,另外设置一门选修课。
(二)突出数据清洗能力的培养突出数据清洗能力的培养,训练软件编程思维
随着相关数据库建设的推进和国内外各种学术团体、高校的微观数据库开放,获得数据资料变得非常便捷,关键问题是怎样从海量的数据库中获得所研究问题的子数据集,而获得这些高质量的子数据集,必然涉及数据加工能力及其编程能力。另外,经济统计专业和一般的经济学专业相比,优势在于培养学生具备数据处理和加工能力,因此经济统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突出数据清洗能力和编程能力的要求。一是加强数据清洗能力的培养。在统计分析过程中,数据质量对研究结论的影响不言而喻,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获取的社会经济数据往往伴随大量噪声,想要的数据集和搜集到的数据集并不完全一致,特别是来自开放数据库中的数据集,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数据处理的一些基本技能,能够按照指定要求进行纵向和横向合并、分类统计,网页爬虫、数据集的输出格式调整以及不同格式数据集的互调等。二是使用真实数据代替虚拟的教学数据。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来自统计调查、开放数据库、学术论文中的真实数据,而不是采用虚拟的教学数据或精选的真实数据,应把数据中关键指标的获取及其来源向学生交代清楚,增强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同时可利用R语言或Python软件向学生展示数据结构,并进行可视化分析等。
(三)注重学生统计专业素养注重学生统计专业素养,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尽管统计专业素养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是经济统计专业人才的专业素养是在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专业眼光、专业方法和专业知识等,也是一种解决实际问题时油然而生的专业思维方式,更是一种在教学、科研和比赛过程中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一种职业习惯和精神特质。一是要重视实践实习,养成从点滴做起的习惯。经济统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需要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加大实践实习考核力度,让学生重视实践实习。实践实习不仅包括实践课程和实习课程,而且包括参与课题讨论、参加专业比赛项目等,通过实践实习,增强学生从数据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以及报告撰写全过程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解决困难的执着精神,养成从点滴做起的习惯。二是要善于沟通,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善于沟通以及团队合作是经济统计专业人才必备的核心素养。在统计报告形成的过程中,需要与调查对象、主管部门等进行充分沟通,也需要团队其他成员进行分工协作,并且能够用数字、图表、研究报告等形式展示研究成果。
(四)重视教学团队建设重视教学团队建设,提高师资力量
围绕经济统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各高校需要根据自己的特色和市场需求状况,转变教育观念,重视教学团队建设,以提高师资力量作为关键举措。只有一支具备扎实统计知识、经济学知识和计算机知识,并且精通R语言、Python等软件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厚基础”“宽口径”的经济统计专业高质量人才。一方面需要引进优秀博士和高级专家学者,补充经济统计专业师资力量,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现有教师队伍的建设,发挥教师自学能力,鼓励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和学术会议,及时更新前沿知识,打造一支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的优秀的教学团队。
三、结束语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会计失真;对策
在经济市场化已经发展到相当阶段的今天,企业财务管理所提供的会计信息随着传播和存储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经济效率化运行的重要一环。会计信息,指企业财务部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自身的专业技能,通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权益变动表和报表附注、企业财务发展报告等形式,向企业管理者、投资者等需求人群展现企业的真实生产经营情况。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会计信息所提供的具有参考价值的最基本保障。
1会计管理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意义
高质量、高水准的会计信息表现为明确地符合国家和企业的会计准则,显著地勾勒出了企业运行过程中的利益冲突,以及最重要的、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在会计周期内的经济活动。如果企业会计管理的结果能够有以上特质的高质量会计信息,将能为企业的运行发展带来以下好处。
1.1提升企业运行效率
从内部而言,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得以被制定出来,说明企业的一些不正当行为如偷税漏税、私设“小金库”、两套账等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从而能够有效防范企业主体侵犯国家、集体的利益,防范个人主体侵犯企业的利益。企业内部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得以传播,可使管理者在进行企业经营时做出积极有效的正确决策,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得以制度化、科学化地进行,企业保持良好的运转秩序。从外部而言,高质量的企业群体会计信息的收集,可以使国家财力走向真正需要的地方,使国家财力真正集中力量发挥优势,政府职能得以有效发挥,政府制定的政策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社会群体面临的问题,即实际有效有必要的政府政策才能得以制定,以维持积极健康的社会经济秩序。而会计信息失真,势必会误导管理层思路,扰乱社会经济秩序,为企业的不规范行为、犯罪行为提供温床和护身符。所以,高质量的企业会计信息,不仅有助于企业自身有效率地运行,也有助于企业更稳地立身于社会经济体系之中,更是有助于整个社会经济体系的有效运转,从而为国家经济发展贡献非常重要的一份力量。
1.2为领导层进行企业的发展策略制定提供有效信息
在竞争性的市场经济中,及时有效地了解到企业的财务健康状态、企业当前运行状态和企业已经产生的经营成果,可以使企业管理层及时做出科学的投资决策。有效率的会计信息应当动态地监控企业的现金流、成长能力、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的指标,随时为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参考。比如流动资金远不足以覆盖短期负债时,应当及时将资产转化为流动现金避免出现偿付危机;数据显示当前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企业运营能力指标低下时,应当通过实际生产调研和相关的详细会计数据结合的方式找出原因,方便管理者制订提升计划。企业管理者还需要通过已经形成的会计信息推测企业的未来经营情况,一般情况下,在对过去的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后,管理者可以据此推测下一个会计周期企业的经营趋势和财务情况,从而在前一期会计周期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未来一周期的策略调整。若在前几个会计周期中,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呈现连续大幅上涨,那么后一期企业管理者就应当考虑让企业运营节奏慢下来,进行结构优化调整处理过去几期快速增长所积累的一些问题;若企业效益较高的项目所需资金不足,企业需要考虑如何补充流动资金,是举债还是出售企业股权,这些都能从企业的会计信息中找到一定的参考。
1.3有效控制腐败行为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势必会削弱国家权力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为各经济主体的腐败行为提供掩护。在最极端的假设下,如果每一个企业主体都能做到每一张发票都是真实反映科目实际用途的、每一个科目的数字都是真实发生的、每一分成本都被分摊到了正确的地方,那么“两套账”“、小金库”等自然不会存在,因此只要认真查验财务报表,行贿受贿行为将能在账面上真实地反映出来。所以,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督促财务部门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将能有效地控制腐败。
2企业会计管理过程中会计失真的表现形式
2.1按具体表现分类
2.1.1记账原始凭证失真
这里所说的原始凭证,包括了记录一切会计信息的记账凭证、会计凭证、报表等信息载体。记账原始凭证失真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记录会计信息的凭证本身就不真实,包括了发票金额与实际的花费并不吻合、发票种类与实际消费种类并不吻合等有作假或者虚报的情况;二是原始会计凭证本身不具有真实性,比如假发票、假公济私的会计科目等。这些会计原始资料的失真,造成了会计信息系统的混乱,为企业工作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提供了掩护。
2.1.2会计核算要素失真
会计核算要素的失真有负债要素失真和资产要素失真两个表现面。负债要素的失真表现在未对一些拖欠时间已经很长的债务进行及时清理,导致总资产虚增,或者是账务核算不谨慎导致总资产虚增;资产要素核算的失真表现在混乱的资产管理,不管是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折旧还是无形资产等都存在混乱。总体而言,系统中记录的会计数据无法真实、有效、清晰地反映出现有的资产情况。
2.2按产生根源分类
2.2.1规则漏洞产生的失真
从字面上来看,规则漏洞产生的失真,即指国家、行业管理部门和企业本身制定的会计准则自身存在的某些缺陷,为相关会计人员的某些实际不合理行为形成了规则上的掩饰。结果便是虽然最终提供的会计信息符合各种相关法律法规,却是失真的会计信息。一般情况下,国家和行业部门的相关法律法规出现巨大漏洞的可能性较小,企业在制定自身会计规则时需要在遵循国家和行业部门规则的前提下,尽量完善本企业的会计管理路线。这种会计失真产生于管理层的规则制定。
2.2.2人为违反或规则把握不清晰产生的失真
人为违反或规则把握不清晰导致的会计失真是会计实际操作人员的人为因素形成的信息失真。这种失真还可以被划分为有意地违反规则和无意地违反规则两类。无意违反的控制受限于会计实际工作人员的个人专业素质和企业使用的相关软硬件。有意违规这方面则与企业的会计准则制定的完善性和招聘的会计人员的道德素养有关。
3会计管理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分析
3.1在《会计法》指引下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企业会计规章制度
企业会计规章制度需明确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制定脉络清晰的会计信息质量控制流程。企业需要明确财务信息的编制、分析、报送流程;清晰地划分权限范围、职责分工;科学合理地配备机构和人员,且保持会计信息的审核、披露和制作流程的融通性。财务信息编制的各个环节的批准制度应当被建立健全。财务信息编制、分析利用的需求管理和外部个体的信息需求管理都需要有明确的授权制度。为此,首先,企业需要依据自身经济个体的业务性质、管理模式和组织机构层级安排来建立分层的管理制度。其次,审批审核的流程一定要有明确可执行的规范条文,在审核审批的权限合理前提下,确保提交的会计信息详实完整,印章、签字等合乎规范。最后,要有防火墙设置,即避免在财务处理流程中越权操作的相关内控制度,越权操作按需另行审批,并且过程应该被妥善记录保管。在切实可行的会计规章制度中,还包含了日常信息核对制度的建立。日常信息核对的完善,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真实,防止主观的会计信息失真,如虚假交易、虚增收入、乱摊成本等,也可以防止由于能力不足造成的会计信息处理失误。日常信息核对,主要包括了会计账簿与会计账簿之间的相互对账、会计账簿和实际资产之间的对账、会计账簿和基础的发票、银行对账单、往来单位的相互核对。会计制度应当明确约定发现不符合实际情况时的处理方法,以使得会计最基本的要求——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和账证相符得以实现。最后,企业的会计规则制定需要考虑到对现代化会计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以达到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有效减少人为编制差错的目的。同时,也应当考虑到如何防范现代化会计信息技术带来的一些风险,做好企业使用会计信息系统的定期维护更新,切实执行访问安全权限制度,提升硬件水平以及做好会计信息数据源的管理。
3.2注重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道德素质的培养
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能够有效减少规则把握不清晰产生的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素养能够有效降低人为故意违反会计规则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所以提高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道德素质,是一种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途径。会计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要求对数字变化非常敏感,因常常需要一次性处理大批量的数字信息,业外人士面对这样的工作量很难做到不出差错。若会计人员专业能力欠缺,非常容易产生会计错漏、记账方向记反等基础性错误,而非会计人员又很难发现此类错误,为错误的低质量的会计信息的产生埋下隐患。所以,在企业管理过程中,除了适当安排会计工作外,还要加强会计工作人员在会计管理、先进会计技术方面的培养,为其熟练掌握先进的会计信息技术提供机会。更重要的是,会计人员道德素质的选拔和培养。企业管理过程中,需要有意识地选聘能够遵守自身职业道德、维护集体利益、维护社会利益的会计工作人员。
3.3加强对信息失真责任人的惩罚力度
加强责任人的惩罚力度,要利用经济、行政手段提升企业主体、企业高管、企业会计人员和行业审批人员的违规成本,从而降低其提供失真会计信息的主观动力。对企业的惩罚,可从加大经济处罚、撤销某些企业人员的从业资格。对企业高管的惩罚,我国一般采用公开谴责、少量罚款、警告等方式。提升高管的违规成本,可从加大经济处罚、增加行政处罚;对情节严重者,加大刑事处罚力度。对会计人员的处罚,我国《会计法》中有明确规定,对个人处以3000~50000元的罚款。除有效执行上述法规外,为防止该处罚金额不由其个人承担,可加大对违法违规会计人员的经济处罚。并且,可通过加强会计行业管理,利用吊销从业资格证、建立诚信档案、提高相关工作人员薪酬待遇来有效防范会计违法违规事件的发生,以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产生。
4结语
不管是在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是上市企业还是非上市企业,是政府机构还是非盈利组织,会计信息失真都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有效防范会计信息失真,让社会经济更加有效率地运行起来,企业需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的会计规章制度、提升培养会计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道德素养、加强对信息失真责任人的惩罚力度等有效渠道来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
作者:周成林 单位: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
参考文献:
[1]李玲.浅谈企业内部控制五要素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J].企业研究,2014(12).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已成为共识。高校集聚了专家学者、先进科技等各类资源,是科技传播、科技进步的重要基地,也是将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渠道。
2.高校是研发社会高新技术的主力
高校汇聚着社会中各类高级知识分子,他们对人类、时代问题的思索和探讨引领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它在人才资源、设备资源、国家政策、文化氛围等各方面都有着良好的基础条件,对技术的创新和研发都有着巨大的潜力。因此,高校成为了社会研发高新技术的主力。
3.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
高校作为人才教育基地,为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劳动力,为国家、为社会创造科学知识和物质财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提供的高等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劳动力综合素质、思想道德价值观、社会技能的主要途径,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输送着新鲜血液。4.高校可参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高校的建立,促进了周边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了地方就业,高校学生的消费也相应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而大量高级人才的集聚,也为地方建设提供了大量的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从智力、技术方面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支持,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目前高校建设和发展存在的问题
1.注重形式,忽视内涵,管理观念陈旧
我国部分高校的管理模式仍局限于集权式的管理。只重视形象面子工程,铺张浪费、不求实际,缺少相应的管理人才。个人集权式的管理,使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等指导思想没有有效落实贯彻,个人臆断、不科学的决策,阻碍了学校的正常建设,也对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产生了负面影响。而对于学校的专业内容设置,没有因地制宜、结合学校优势和区域经济发展实际,一味效仿他人特色,反而使自身毫无特色可言,高校的文化建设丧失了应有的生机和活力。学术自由的大学风气日益被行政化取代,应有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资力量建设却被忽视。同时,因学校建设、理念、改革等方面的落后,阻碍了老师和学生自身想法的实现,造成教学质量低下和学习氛围淡薄。
2.高校培养出的人才质量不高
高校的人才资源和技术创新是影响社会经济的主要因素。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支持,各高校得到发展、扩建,但大多数高校只重视生源的扩大,而忽视了提高相应的教育质量。比如,学校不断扩招,而教师队伍的扩容步伐却停滞不前,很多学校师生比例非常不协调;基础教学设施得不到改善,或相当缺乏或相对陈旧落后,学生享受不到人均的教学资源,几百名学生在一间教室上课、几十人共同使用一台实验仪器的学校不在少数。另一方面,许多老师并没有以身作则,“亲其师,信其道”“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学习风气逐渐式微。更多的是,大学教师由于工资较低,而忙于教学外的创收,从而忽略了自身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本职工作。这样的教育质量很难保证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相反,在人师的实际行动、社会现实压力和拜金主义的压制下,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把经济利益看得越来越重要,浮夸轻浮、肆意攀比、随意挥霍的作风日益弥漫。可以想见,这样的病态血液输入社会经济发展中,出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比如,不计成本地铺张浪费,只为形象工程;不讲究质量品质,一味追求数量、规模;肆意浪费资源,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这样的状况,如何能让高等教育充分有效地服务于社会,不能不发人深省。
3.对学生管理的问题
在我国法律中,涉及到高校学生管理的规章主要有两部:《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各所学校大多根据以上两部规章进行自制。然而,学校对学生的管理规定虽然条目众多、形形,但大多还是过于笼统抽象或过于苛刻严厉。有些学校为了严肃考风,动辄就将作弊违规者开除或勒令退学,这种处罚本身就不符合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学生被退学从某种意义上无异于毁其前途于一旦,这显然违反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三、创新型地方经济区高校建设和发展策略
1.地方与高校相互协作,实现共赢
高校与地方经济建设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高校为地方经济提供人才、智力和科技支持,地方又可向高校提供财力、人力和物力支持,二者互补,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实现共赢。高校要向地方输送高质量的人才,需要牢牢把握绿色、创新、科技三个理念。旨在培养有公共道德和社会意识的绿色人才,拥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的积极向上的人才,能顺应潮流掌握科技和研发新科技的新型人才。但要想达成这样的预期,必须在学习态度、生活态度、个人价值观等方面着力培养学生,同时力求营造教学、研究、学习自由的氛围,使学校真正成为“百家争鸣”的学术圣地。另外,加强学术研究和高校教育的紧密结合是建设创新型经济区的需要,是提高学校教学水平的需要,是培养地方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只有将科研与教学结合,将创新和科学联系,才能源源不断向地方经济区输送高质量的人才,保障创新型地方经济区的持续健康发展。
2.坚持学术研究,建立科技创新团队
良好的学术基础是立校之本,加强科研力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要形成推动教学与科研的同步发展,使双方达到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同时注重教学与科研的有效融合,使双方相互推进、共同发展,保障教学水平、质量的与时俱进。所以建立创新团队是必不可少的,而团队成员的组成应该趋向多元化的发展,尽力引进一些知名的有实力的学者加入,保证团队的开放性。另外应建立公开公正的考核机制,使团队成员在竞争中不断提高水平,形成良性竞争,将充足的空间给予优秀的人才,提高团队活力,增强团队的综合竞争实力。
3.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绿色管理
坚持以人为本,打破腐朽陈旧的管理机制,与时俱进,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绩效机制和激励机制,最终实现绿色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仍要以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为基础,使学校管理机制健康、科学、规范地运行。同时,坚持改革、坚持创新,敢于打破旧的陈规陋习,推进大学绿色机制的改革。始终坚持人才强校的战略,创新大学的建设需要具备创新品质的人才。这种人才的培养要求学校不再是局限于技术教育,而是人文教育。所以创新大学教育的中心应以培养独特、和谐、有个性的人才为主,而不是所谓的专家。
4.全面发展,培养学校特色
为了把校园文化建设得多姿多彩,应该结合实际,立足本校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建立自身特色,不断探索、开拓新的学科,完善健全学科体系,同时注意避免多度强度学科多样化,弱化了特色学科的优势,总之,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校整体的办学实力。较为稳定、科学的发展方式、先进的管理和办学理念、领先的科研力量、雄厚的教师资源、完善的社会服务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特色的基础标准,办学特色的成功是被社会认可的必要条件,可表现为高校的名气和名声。可以说特色就是发展的力量源泉。所以,高校不但应把建立自身特色作为发展战略,更要作为办学之本。学科作为大学的基础和基本要素,几乎决定了一所高校的核心竞争力的高低。它是高校被社会认可的一个支撑点。多学科性是高校发展必由之路,它不仅可以拓展高校办学的领域,也可以降低教学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尤其是生源和人才的市场上尤为突出。多学科还可以加强不同学科间的交流借鉴,从而启发思维的创新;可加强跨学科间的合作而提高创新能力;可以丰富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对不同领域的认知能力;扩展了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更宽广的选择空间;最终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从而提高学生思维活跃度和创造性思维,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与社会建设和发展密切相关的高校,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高等教育
四、结语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
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我国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就是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水平。高职院校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把学生的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尤其是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已刻不容缓。目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中,企业对人才需求的首要标准就是员工要爱岗敬业,高职院校只有不断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更好地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学生也能够实现零距离就业的目标。
一、职业道德的涵义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各种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总和。爱岗敬业、服务群众、办事公道、诚实守信和奉献社会这些内容构成了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职业道德明确规定了社会从业人员在企业活动中的行为要求,体现出行业本身对于社会所承担道德方面的责任和义务。社会企业中的每一位从业人员都应该自觉服从并忠实履行自身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只有这样,整个社会的职业活动才能保证正常有序地开展,社会经济发展等各项活动才能健康长久。
二、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作用
1.有利于提高职业院校的自身竞争实力
目前,我国人口高峰已过,适龄入学人口总数呈现下降趋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为849万人,2009年为834万人,2010年为803万人。高中毕业生人数的减少意味着大学入学人数的相应减少,而且这种趋势在短时间内还不会立刻改变。随着生源紧张局势的进一步加剧,各个院校之间的竞争将在所难免。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加大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和教育力度,努力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使学生在就业市场上一帆风顺,高质量的学生就业率是高职院校竞争实力的具体体现。郑州旅游职业学院特别重视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宗旨,在全院师生中推行“全过程德育、全方位德育、全员德育”的德育教育体系,以学院团委为核心,建立了“学生废品收购站”和“爱心超市”,通过自身实践活动来锻炼学生的道德品质,同时也丰富了校园文化。学院每年的毕业生都供不应求,学院还为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博会各输送了150名高端服务人员,受到了主办单位的一致好评。现在学院已成为河南省旅游人才的品牌培养基地。
2.有利于提高学生满足社会人才竞争需求的能力
“十二五”期间到2020年,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面临重要的机遇期,但同时也是一个矛盾多发期,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我们要解决人才、资源、科技和体制四个方面的经济发展瓶颈,就必须解决人才问题。当今社会经济的竞争也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最终取决于学院对即将从业的劳动者素质的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高质量的产品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做人的根本是道德。”在当今社会道德素养普遍下滑的今天,针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培养社会劳动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要大力宣扬爱岗敬业、服务群众、办事公道、诚实守信和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使学生在走向社会时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充分满足社会对人才竞争的需求。
3.有利于学生的个人事业得到提升
学生个人的职业道德素养直接影响着自身事业的发展空间,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的学生很难在所从事的行业中站稳脚跟。某大型机械制造企业在省人才交流中心招聘了一名高职生和一名研究生,经过实习期的试用和考察,企业最后决定用这名高职学历的学生,而放弃那名学历较高的研究生,主要理由是,这名高职生勤奋好学,在业务上也能独当一面,并为企业的一名特困职工主动捐钱,这些实际行动代表着这名高职生的良好道德品质,这些美好品质最终吸引了企业的领导。因此,每个人都要自觉树立职业道德的观念,只有这样,个人的事业才能有更大地提升。
4.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人生价值
人生的价值主要是通过社会职业活动来实现的,主要体现在个人的知识素养和道德素养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起多大的作用,即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有多少。许多刚毕业的大学生都想去知名的大公司竞聘,主要原因就是这些公司的价值观非常有吸引力。3M公司的价值观是绝对的诚实、对个人创新和个人发展的尊重;IBM公司的价值观是给每个员工充分的关心、无论做什么都追求卓越。而通过职业活动能否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这与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才能和志向等职业态度有很大关系。如果一名从业者在工作中能够充满热情和活力,拥有良好的职业态度,那么他的人生价值将得以实现。当然,一个人职业态度的好坏又取决于其是否受到过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学生如果在校学习期间受到过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那么他在企业的工作中就会逐渐形成一个良好的职业道德境界,逐步养成诚信公道、勤奋好学、坚韧顽强和无私奉献的优秀职业道德。这些优秀的职业道德品质会促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和事业发展上超常地、创造性地行动,最终取得个人的较大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5.有利于学生在工作中抵御不正之风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防腐拒变始终是我们国家的重要任务,一些干部和企业领导往往利用职务之便、侵吞国家财产,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来,对国家和集体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因此,抵御不正之风是我们国家搞好经济建设和强化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重要任务,也是每个社会企业的从业者应当遵守的责任和义务。从业者要利用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来抵御不正之风。
三、培养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的途径和方法
1.高职学生的特点
大部分高职学生的思想是进步和积极的。他们在政治观上,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能够较乐观地融入社会生活中;在人生观上,拥有较强的主体意识,竞争意识明显增强,体现出彰显个性的时代特点;在道德观上,崇尚理想的人格,注重人人平等,希望能够“以真心换真情”;在文化观上,注意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社会对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也逐步提高,针对社会上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矛盾,许多高职学生特别是新批下来的高职院校的学生出现了思想上的困惑和迷茫。如社会责任感不强,总认为“我来高职院校就是学门技术混碗饭吃”,与整个社会的融合度远远不够;重现实,讲实惠,“有钱赚才是硬道理”,人生价值取向格调偏低;对于物质享受和感性刺激特别有兴趣,整个人生的职业生涯设计还很粗浅等等。总的来说,高职学生既有“乐操作、好交往、重情义”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少责任、缺自信、欠意志”的弱点。针对高职学生的这些特点,高职院校要引起重视,加大“扬长”教育,注重“特长”教育,有计划针对性地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
2.职业道德的培养途径与方法
第一,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随着社会对高职人才的职业道德要求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必须把德育教育的内容贯穿到教学过程的始终,在教学过程中把职业理想和实践创业教育融入到教学中,把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知识和品德并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如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在创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中,将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建设融入到重点专业与专业群的建设中,在对各专业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强调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并在教学课时量上给予适当偏重的份额。在“以人为本,人人成才”的教育理念下,充分利用学院现有的德育教育资源,不断创新和完善职业道德教育的新体系,保证了学院职业道德教育的高质量、高水平。
第二,加强学生道德实践,注重学生道德体验。重视学生的道德体验,体验需要亲身经历,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理论灌输的同时,更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锻炼。学院要积极组织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对学生强制性进行德育练习。郑州旅游职业学院的学生已经连续五年坚持到辖区的敬老院和福利院做义工,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在精神上获益很大,思想上进一步得到洗礼。通过这些道德实践活动的体验,使学生能够感悟到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三,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责任感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本前提,是对事业和整个人生高度负责的态度。责任感的培养往往比较困难,需要一个长期的体验过程,它是通过具体的社会活动形成和建立起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涌现出了多少感人事件和英雄人物,这些具体的事件和人物都可作为学生道德教育的优秀素材。同时,学校还可组织专门的校外活动,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学生懂得能力有限而责任无限的道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社会对高素质和高技能型人才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加快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尽快培养出一批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已刻不容缓,因此,高职院校要大力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以尽快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詹万生.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2] 杨忠.高职职业道德教育应注重“三性”[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8,(8).
[3] 黄兆康.探索高职职业道德教育新途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2).
一、围绕社会需求开展研究,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
学校鼓励教师和科研人员围绕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开展应用研究,通过技术合作、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技术指导等形式,加强产学研合作,参与企业科技进步,促进科技开发和科研成果的转化。并引导教师和科研人员围绕区域发展规划和当前农村社会经济的重大问题,充分调研,开展农业政策和战略研究,以解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重大战略和政策问题,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高水平的政策咨询和发展规划。
二、发挥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优势和特色,为区域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
【关键词】广告作品;品味流失;文化功能
Abstract:advertisingistheproductofamarketeconomy,notonlytopromoteeconomicdevelopmentandalsohasthefunctionofculture,onpeople''''sideas,hasasubtleinfluencesocialbehavior.Basedonthecurrentadvulgarization,concreteanalysisoftheperformanceofthelossoftasteadvertising,advertisingin-depthdiggingtherootcausesofthelossoftaste.
Keywords:advertisingworks;thelossoftaste;culturalfunction
广告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广告业平均以每年近40%的增长率保持稳步增长,已形成以具备全面综合服务能力的广告公司为主干,以高效畅通的媒介传播网络为支撑,能够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高效益服务的广告促销体系和信息传播体系。到2004年,我国广告经营单位已达到113508户,广告从业人员91.38万人,广告经营额1264.6亿元,占全国GDP的0.93%,人均广告费97.28元。广告不仅在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中发挥了并正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而且还具有文化传播、教育引导等社会化功能,对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社会经济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广告的文化功能
广告作为一种特殊的传播方式,它的发展既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促进商品、服务消费,也反作用于社会文化,连接物质与精神、商品与文化。无论是真实合法的广告、还是虚假违法的广告,无论是格调高雅的广告,还是内容粗俗的广告,都会对社会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舆论导向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真实合法、格调高雅的广告,对社会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例如,2000年夏,“韩朝峰会”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韩朝双方历经半个世纪的对抗,终于走向和平。邦迪公司敏锐地抓住这一时机,围绕这一主题把产品的“愈合创伤”功能巧妙地拓展为一种理念,通过广告表达了一种“再深、再久的创伤也会愈合”的观念,从而不仅很好地宣传了自己的产品,而且在受众中传递了“人类需要和平”的现代道德和公理的信息,表达了社会对和平的期盼和关注,以及对人类前途和命运的思考,较好维护了社会正义。
内容虚假违法、粗俗下流的广告,则不仅会严重扰乱社会市场经济秩序,损害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甚至生命健康,而且会败坏社会风气,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成长。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全球化,东西方文化不断交流、沟通、甚至碰撞,其中广告所承担的文化传播的功能不断得到加强,由品味低俗所引发的负面影响更不容忽视。
二、广告作品的品味流失
广告虽然是一种商业推销手段,但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成功的广告常常借助文化的力量,采用文学、美学、艺术互动的手法包装产品或服务,通过最大限度地调动消费者的情感因素,来达到销售目的。
现实中,企业与媒体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往往忽视社会效益,致使广告作品的文化品味产生偏差,迎合了一些受众的低俗心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传播不良文化观念:著名西方理论家杰姆逊认为,“如果要使广告形象起作用,就必须在消费者那里存在着欲望,同时,广告形象必须与这个欲望相吻合。但是广告又不能只是对直接的欲望说话。……广告必须作用于更深一层的欲望,甚至是无意识的需要(其中有些和有关)。”这种欲望一旦被泛化,就将不可避免的传播不良文化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