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健康教育的方式范文

健康教育的方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健康教育的方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健康教育的方式

第1篇:健康教育的方式范文

关键词:产科健康教育;实施方式;探讨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3-0-01

健康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标志之一,是社会质量的重要内容。现代护理学将健康教育定为以医院为基础,以病人及家属为对象,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教育过程,达到使病人了解增进健康的知识,改变他的健康行为和问题,使其行为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病人在住院期间不单纯满足于传统的护理技术服务,同时希望护理人员为其传授自护知识和技能,这是新时期护理工作的职能转换及护理专业本身发展的要求,现根据我院产科病区实施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如下探讨。

1 临床资料

1.1 孕产妇收治情况

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入院的2960例孕产妇,年龄20~35岁,平均28岁,孕周24~41周,平均38+1周,分娩总数2960例。

1.2 收治孕产妇文化程度分析

共收治孕产妇2960例,其中初中文化程度854例,占28.8%;高中(中专)文化程度1962例,占66.2%;大学文化程度144例,占4.8%。

2 产科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1)疾病的预防、治疗、护理和康复知识,器械性治疗、检验、用药、心理卫生等知识是医院健康敦育的主要内容。接诊护士对新入院病人进行自我介绍,入院卫生宣传、医院规章制度的介绍和解释,使患者尽快适应医院环境,对护士产生信任安全感。

(2)在住院期间护士针对不同的病人按健康教育的程序对病人进行估计、计划、采取相应的措施,并观察效果及进行评价,正确掌握和利用心理沟通技巧,给病人耐心、仔细地做好分娩前后的心理护理,饮食、活动、卫生指导,防病等有关知识的讲解,使病人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接受治疗和护理,应指导产妇合理的饮食营养,如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饮料和汤汁,富含维生素和无机盐的蔬菜和水果以及适当的滋补食品,如芝麻、鱼汤、鸡汤等,对于自然分娩的产妇,主要是转变家属尤其是老人的错误观念,及早进食营养丰富的各类食物。

(3)母乳喂养知识宣教 宣教内容不仅是母乳喂养的优点和喂奶的具体姿势,而且还要指导产妇及时掌握并做到早吸吮、早接触、早开奶,按需哺乳和有效吸吮,使之掌握有效吸吮的特点和重要性,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3 讨论

(1)提高了孕产妇的认知水平 通过定期检查、及时对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可明显增强孕产妇的认知水平,认知水平的提高是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的先决条件。由此可见,健康教育促进了产妇的心理健康,减少了产前、产后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降低了产褥期感染。

(2)健康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沟通技巧,及时调整,并穿插使用教育方法。不同文化程度及不同年龄的病人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术后配合的效果都不同,因此,健康教育必须有针对性,教育内容不必面面俱到,应因人而异,符合个体情况和心理需求,教育时间应集中与分散有机结合,在住院期间提问释疑,以不断强化病人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增强自我保健能力,不同的病人给予不同的健康教育处方,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3)护理人员素质得到提高 护士在实施健康教育的整个过程中起到教育、指导、评价作用。不仅体现了护士自身价值,而且激发了她们不断学习专业知识的上进心和对患者的责任感。护士在具有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学习了行为科学、护理心理学、社会学及管理学、教育学等,成为具备T型结构(既有本专业知识又有相关学科知识)的人才[1]。

(4)在产后对产妇进行饮食营养、卫生、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产后性生活与计划生育、婴儿日常护理及计划免疫指导等教育,能使产妇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所学的知识,充分发挥产妇的自我护理能力。产后42天复检时,及时帮助产妇解决问题,克服了产妇住院时间短、产后疲劳、认知能力下降的不足,提高了围产期的保健质量[2,3]。

参考文献

[1] 郑惠淑.浅析医院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护士进修杂志,1998.

第2篇:健康教育的方式范文

【关键词】护理;健康教育;儿童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5.288 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5-1290-01

护理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由护士执行,针对病人或健康人群所开展的具有护理特色的护理教育活动。儿童患者年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其学习能力、接受能力也不同,对其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也不尽相同,护士应了解儿童各个时期的心理发展特点,针对疾病、性格、学习接受能力等,采取符合儿童特点的教育策略,使儿童了解疾病知识,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配合治疗护理,促进早日康复。我科从2009年1月起应用多样化的健康宣教方式针对儿童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病人的满意度从85%提升到95%。

1.临床资料

2009年1月至5月共收治患儿1000例,年龄0岁-7岁,男性患儿689例,女性患儿311例;上呼吸道感染354例,急性肠胃炎234例,哮喘123例,其他189例。

2.健康教育的方法

健康教育方式包括口头讲述、提问、运用多媒体的技术,电视播放健康教育片、针对疾病发放健康教育卡通卡片等。每天两次定时播放健康宣传片,并根据季节随时调整更新健康宣传的内容。

3.健康教育的内容

门诊患儿的健康教育内容有登记药液时,向患儿及家长介绍输液的环境,告知洗手间、饮水机等常用设施的位置,嘱咐在输液前适当的进食及饮水,避免空腹输液,针对疾病发放相应的健康宣传卡通卡片,缓解儿童及家长的紧张情绪,并请在输液等候区稍等片刻;在等候期间,输液护士及时的和患儿及家长介绍自己,告知输液的药物名称、作用及有可能发生的药物反应,输液过程中家长如何看护患儿,避免患儿自行拔掉输液针尖,减少患儿的痛苦,通过与患儿及家长的有效交谈,可以缓解家长及患儿的紧张情绪,消除儿童的恐惧心理,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穿刺成功率,同时也减少患儿的痛苦,缓解护患矛盾。输液过程中,随时巡视,观察输液情况,有无局部肿胀,有无药物反应;输液结束时嘱咐家长按压穿刺部位片刻,着重饮食指导、休息、活动、继续服药以及复诊等其他注意事项。

4.讨论

4.1 健康教育的时机要适当,内容要合适。环境、人员的熟悉有助于消除家长及患儿的恐惧心理,对所使用药物的名称、药理作用及输液过程中注意事项的了解,可以有效减轻家长的紧张情绪。输液结束后的健康教育有助于家长更好的照顾患儿,了解休息的重要性等。

4.2 健康教育的施教方法应得当,应该视年龄、性别、病情而定,3~7岁儿童宜用直观、形象方法,学龄前儿童宜用讲道理和鼓励的方法。另外还应与家长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反馈信息,注意观察患儿的不良健康行为,了解他们所关心的内容。

4.3 健康教育的语言要有艺术性并且通俗易懂,避免使用医学术语,注意交流技巧,语言丰富,词汇生动,患儿能听懂接受,施教时护士态度和蔼可亲,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是进行健康教育的关键。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1]。因儿童的实践不多,认识能力有限,所以健康教育的人群还包括家长,应根据家长及患儿的学习接受能力而定,不能高出其承受限度。儿童对生动形象的事物和现象比较容易接受和记忆,并有好奇的心理特点。在教育过程中,运用多样化的健康教育的方式,启发他们多想多问,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能提高教育效果。通过健康教育,促进了护患沟通,同时也提高了儿童的生活质量。

第3篇:健康教育的方式范文

[关键词] 健康教育;高血压;生活方式

[中图分类号] 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8(a)-057-02

高血压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可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也是全球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近年来,由高血压引发的高致残、致命性疾病――冠心病、脑卒中等在我国的发病率也日益攀升。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仅为6.1%,仍处于较差水平。导致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长期不良环境刺激、运动少、长期精神紧张、高盐、高脂、高胆固醇饮食、过量饮酒、吸烟、肥胖等,虽然高血压遗传因素约占30%,但有不良嗜好和不良的刺激,常容易发生高血压。如果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低盐饮食、不吸烟、不饮酒、避免肥胖、减少精神压力、改变不良环境、坚持锻炼,同样可以避免高血压。因此,鼓励患者改变现有的不良生活方式已很有必要。为此,本研究对高血压患者开展全面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6年1月~2008年7月,收集在我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180例,男125例,女55例;年龄38~84岁,平均58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31例,中学88例,小学及以下61例。

1.2方法

1.2.1健康教育方法。对高血压患者及家属进行系统健康教育,实施从入院到住院宣教、出院指导、随访的全面健康教育,按照护理程序方法,自患者入院即评估患者健康情况,并按照“收集资料 列出护理诊断、制订教育计划、实施教育计划 评价效果”的顺序开展健康教育。

1.2.2 住院教育。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在对患者进行入院宣教的同时发放入院告知书及自行设计的高血压相关知识和需求调查问卷,对患者及陪护人员的年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进行评估,了解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要进行个体化宣教。对其中的共性问题制订成“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单”,由责任护士发放并讲解,要求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患者或陪护人员阅读。并组织患者观看科室播放的高血压健康教育录像。教育患者积极治疗高血压,将血压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

1.2.3 发放健康教育单。内容主要包括如何预防高血压;保持规律的运动;减轻体重;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限制钠盐摄入,每天应低于6 g,补充钙和钾盐,多食绿色蔬菜、水果、豆类食物,油菜、芹菜、蘑菇、木耳、虾皮、紫菜等食物含钙量较高,减少食物中脂肪摄入,补充适量蛋白质,如蛋类、鱼类等;增加粗纤维食物摄入,预防便秘,因用力排便可使收缩压上升,甚至造成血管破裂。按医嘱服药,不可增减药量,更不可突然停服;定期检查血压;吸烟的危害;控制饮酒;避免不良的情绪波动,保持心理平衡,避免不良的环境刺激;定期体检等。

1.2.4 出院指导。对出院患者定期复查随时指导,建立患者档案手册,在患者出院后进行电话追踪宣教,提醒患者注意饮食、休息、服药,避免劳累和情绪激动。

1.3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

2结果

2.1健康教育前后高血压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健康教育前后高血压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比较[n(%)]

表1显示,健康教育后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率显著高于教育前的认知率。

2.2健康教育前后高血压患者生活行为方式的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显示健康教育后高血压患者生活行为方式较教育前有显著改善。

表2 健康教育前后高血压患者生活行为方式的情况比较[n(%)]

3讨论

高血压属慢性病,发展缓慢,如得到合理正确的治疗,一般预后良好,否则易发生靶器官损害。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包括高血压、危险因素及同时存在的临床情况,了解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和终身治疗的必要性。学会调整心态,避免情绪激动,坚持控制饮食,合理安排运动量,坚持服药,戒烟、戒酒,可避免血压增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经健康教育后,在改变不良行为和饮食习惯、合理安排休息与运动、保持情绪稳定、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和用药知识等较健康教育前均有显著改善,患者对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需求大有提高,特别对如何预防高血压,降压药物指导,饮食指导需求最多。出院后患者普遍反映通过住院期间接受各种形式健康教育,学到许多知识,患者通过护士的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知识已有全面认识,更主动配合治疗,应对能力大有提高,高血压并发症如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脑血管病、心力衰竭、慢性肾衰竭明显减少,患者自我管理与调控能力提高。而且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了护士整体素质和专科水平,激发了护士对健康教育的求知欲,增加了护士的成就感。健康教育不仅对药物治疗有增效作用,而且其本身就是一种治疗方法,使患者在心理、生理、社会三个方面都保持健康。由此可见,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62.

[2]陈维英.基础护理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1.

[3]郑建华,梁淑欣.83例长期高血压眼底改变动态随访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5):49.

[4]陈德勋.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指导[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0):110.

[5]张蕴婷,吴桂芳.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3):133-134.

[6]谭丽,景玉芝,樊立坤,等.健康教育在高血压防治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2):128-129.

[7]刘丽敏,许晓云.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国医药导报,2007,4(31):64-65.

[8]尹作香.高血压病防治健康教育新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8):82.

第4篇:健康教育的方式范文

关键词: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52;G61-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都将幼儿的健康教育列为五大领域之首,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目标。学前专业学生学习《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学会遵循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全面探索学前儿童身体保健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的目标任务、教育内容和实施方法,努力促进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创新《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课程教学方式,根据课程具体内容及学生的实际需要,在课时设计、教学安排、教学方式、教学引导等方面形成全面的创新,帮助学生专业知识内化、专业能力建构,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和正确的健康教育观念,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1、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优化课程效果

教学双向互动是实现教学创新的关键 ,教学互动的根本又在于“善教”与“乐学”。师生互为主体是主体性教学的内在要求 ,是实现教学互动的条件。在教学中,灵活安排演示、讨论、模拟练习等多种教学实践内容和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作为主体的主动参与和自我发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渴望表达、追求健康运动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心理。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融入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在提升学生健康素养的基础上,重视学生心理的引导,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让他们在内在情感的带动下主动的参与到儿童健康活动之中。例如,在行为习惯的教学实践中,一些W生对学前儿童行为习惯内容把握不好,不主动参与学习实践、懒惰等特点,教师采取积极有效的引导,通过让学生自己参与各种行为习惯的培养方式,让他们克服自己的心理压力,减少各方面的懒惰思想,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勇于克服学习困难的能力,来逐渐提高学生的儿童健康素养。

2、自主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创新合作课程模式

在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课堂集体学习和课外个人预习,小组讨论等形式,先学后教。每一章节由学生先行自主预习,提出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文字教材,要清楚每章学习要实现的目标,知识结构,根据教师的学习建议和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独立的学习,认真作好学习笔记。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自学辅导时,要求学生按照学习目标的要求对教材进行学习,要掌握教材的要点和重点,善于分析、概括教材的基本知 识和基本理论并且能够做到联系实际。小组学习是自主学习的必要补充,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习效果。学生在自学基础上学生必须参加小组学习,小组学习包括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开展的小组活动和形成性考核中小组研讨等,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其合二为一,课堂教学在保证课堂逻辑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拓展学生知识面,提升综合能力。

3、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努力为学生营造自由开放的教学氛围,采用校内课堂学习与校外现场观摩结合,理论学习与模拟试教相结合,课程学习与实践运用相结合,教学内容预设与生成结合等形式,让学生在真实的教育环境中内化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建立职业认同,明确专业发展方向。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需要和学前教育改革的新形式,适时适度的生成必要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学习了解到学前儿童健康领域中的最新发展。引导学生们采用自我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即兴创作,倡导他们采取多种方式表现自己个性化的成果,广泛开展各类儿童健康实践活动。可以在一些技能教学中,让学生进行一些自主编创小型的儿童健康童话歌剧、儿童健康童话故事、幼儿舞蹈等。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灵活的教学方式,再现儿童健康教育生动活泼的原始面貌,使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可能。

结语

全面加强《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的优化,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对学生主体负责的教育教学课程,容不得半点的疏忽,在教育过程中,将身体健康教育与心理健康引导相结合,形成学生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推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优势局面。

参考文献:

[1]肖羡君. 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13

第5篇:健康教育的方式范文

关键词 高血压 健康教育 护理干预

高血压是导致人充血性心衰、脑卒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主动脉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sup】[1]【/sup】。通过对120例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进行调查,实施教育干预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9月~2009年9月收治高血压病患者120例,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sup】[2]【/sup】。男70例,女50例;男性平均年龄65.9±11.2岁,女性平均年龄63.9±10.2岁。收缩压140~235mmHg,平均175mmHg;舒张压90~145mmHg,平均115mmHg。

方法:⑴入院评估:收集患者的主客观资料:①症状和身体评估;②辅助检查;③健康史;④心理社会状况。同时,要确定患者目前生活方式,对疾病认识程度和学习能力,确定患者的态度和信念,制定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计划。⑵护理干预:①疾病相关知识宣教针对高血压患者的文化水平学习能力,选择适当的方法【sup】[3]【/sup】,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病的常见症状,发展后果、治疗原则、预防措施,减轻其焦虑及恐惧心理。同时,还要教会患者自己测量血压,以便及时了解血压控制情况,做到适当增减药物和及时去医院就诊。②药物治疗干预:药物是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手段,也是决定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不能按医嘱长期服药,是高血压患者最危险的因素。③强化遵医行为:向患者及家属仔细讲解用药原则对治疗的重要性,讲明坚持用药与疾病控制的利害关系。使他们认识到正确合理用药不但取决于医生,更重要的是患者配合。除患者坚持规范用药,还要求家属做患者药物服用的监护工作,以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医从性,达到治疗的目的。④饮食行为干预:饮食治疗的两大主要目标是减轻体重和限制食盐的摄入。每人每天摄盐量应控制

结 果

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干预前后效果比较,见表1。

讨 论

健康教育是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手段,而健康教育的实质是一种干预,它向人们提供改变生活方式和行为所必需的知识、技术与服务等,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心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而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害因素,是世界性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严重损害心、脑、肾等靶器官。目前,我国发病患者已达1.5亿,严重影响国民的身体素质,因此,预防高血压病已成为重要的预防医学课题。

通过这次调查研究,明显的看到有目的的防治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可提高健康人群及高血压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高血压患病率,及延缓高血压病情的进展,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健康教育、行为干预,能有效降低血压,获得满意疗效【sup】[5]【/sup】。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健康教育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2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高血压联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试行本).北京:人民医药出版社,1999:10.

3 孙艳红.176例高血压病患者膳食调查及饮食指导.护理学杂志,2001,16(8):451.

4 王红霞,蒲建英.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中国疗养医学,2004,13(5):308-309.

第6篇:健康教育的方式范文

【摘要】 目的 探索一种切实可行的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的途径。方法 将15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5组,给予不同方式的健康教育,观察其高血压KAP、依从性评分以及血压控制率。结果 医患互动型健康教育优于其他健康教育方式。结论 医患互动型健康教育发挥了各种健康教育方法的优点,是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中值得推广的一种健康教育方法。

【关键词】 高血压 健康教育 效果 依从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seek a practical approach to health education for communal hypertension patients. Methods: 150 hypertension patients were pided into 5 groups and imposed different health education respectively. Finally their hypertension KAP score and compliance score and blood pressure control rate were observed. Results: Doctor-patient interaction health education is better than the others. Conclusion: Doctor-patient interaction health education is worth to popularized for communal hypertension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Key words】 hypertension; health education; effect; compliance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又是引起脑卒中、冠心病和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高血压患患者数正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呈逐年上升趋势[1]。有研究表明,目前我国高血压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较低,而健康教育是提高人们对高血压病知晓率、提高遵医行为以及改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高血压控制率的重要手段[2],高血压的防控必须重视并加强开展社区人群防治和针对高血压患者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主的高血压综合干预。本研究观察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在社区高血压防治中的效果,拟为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综合科和心血管内科住院的确诊高血压病人150人,入选标准:(1)符合1999年WHO/ISH高血压判定标准[3],在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安静状态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除外其他器质性心血管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继发性高血压;(2)年龄40-70岁,意识清楚,可用言辞表达,有阅读能力,与人沟通无障碍;(3)排除有精神障碍、老年痴呆、认知障碍及严重的急慢性疾患,如恶性肿瘤、严重的心力衰竭等。其中男97例,女53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86例,初中43例,小学21例;平均年龄55.3±6.8岁。将其按年龄、性别和文化构成随机分为5组(包括对照组、电话回访组、讲座组、宣传手册组和医患一对一互动组),每组各30例,各组间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构成无统计学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前KAP与依从性调查 所有5组患者在健康教育前均进行高血压及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和服药、运动、饮食等行为的依从性调查,同时记录各患者健康教育前的高血压分期和血压值。

1.2.2 健康教育方法 对照组出院后不予特殊干预,直到6个月观察结束回访1次;电话回访组(简称电话组)每周电话回访1次,包括药物指导、饮食指导、心理疏导和合理指导运动等;讲座组每月组织专家进行1次高血压相关防治知识讲座,开展现场咨询,同时每3个月进入社区组织讲座1次;宣传手册组(简称手册组)将高血压防治知识印制成宣传手册,在患者出院时发放给病人,叮嘱其经常翻阅,内容也包括药物指导、饮食指导、心理疏导和合理指导运动等;医患一对一互动组(简称互动组)采用多种方式结合,包括定期(每月1次)家访、发放宣传手册、组织患者一起讨论、互动演示训练等。

1.2.3 资料收集 5组患者观察结束时收集如下资料:(1)高血压KAP调查问卷,自行设计,包括知识问题20题,态度问题10题,行为问题10题,按答对问题正确个数计分;(2)服药、运动、饮食等行为的依从性调查,自行设计问卷,包括服药、饮食、运动等行为按3级分类(即相当规则,比较规则,不规则),分别计分2、1、0分,问题共25个,最高得分50分;(3)血压控制率,所有患者血压控制在140/90mmHg视为有效控制。

1.2.4 资料处理 所有数据用SPSS13.0录入并处理,数值资料用表示,多组数值资料比较用方差分析,观察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分类资料比较用R×C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各组干预前后KAP和依从性比较

健康教育前各组患者KAP以及依从性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互动组同其他组比较知识、行为和依从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电话组知识、态度和依从性,讲座组KAP及依从性,手册组知识、行为和依从性,互动组KAP及依从性干预前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各组患者干预前后高血压KAP及依从性比较

注:a表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表示同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血压控制情况比较

各组患者血压控制率有所差别,互动组控制率高于其他各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电话组、讲座组和手册组血压控制率均较高(P﹤0.05),见表2。

表2 各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比较

3 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日益昌明和药物的不断更新应用,现有药物和治疗水平完全能让90%以上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到正常水平,但现实生活中高血压控制率并非如此,由于各种不良行为方式、心理原因等影响,高血压人群中血压正常率美国仅为27%,英国为6%,我国北京的调查仅为18.5%[4,5],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患者缺乏系统的高血压防治知识,对改变生活和行为方式以及提高临床依从性认识不够,因此需要积极开展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连接卫生知识和行为改变的桥梁,它也是一种治疗方法。现代医学证明,许多疾病与人们的不良卫生习惯有着密切关系,要治疗这些疾病,最根本的办法不是靠药物,而是健康教育来改变患者的不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日益严峻,高血压在老年人口中的高患病率促使我们迫切需要寻找一条有效、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本研究结果显示:单一的健康教育方法如电话回访、宣传手册发放及单一讲座等方法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而结合各种方法的优点探寻出医患互动方式的健康教育方法有非常理想的效果,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有研究表明[6]: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其对高血压的认知程度有密切关系,同时良好的治疗依从性一旦建立,就会形成习惯被保持。范珊红[7]等报道良好的治疗依从性是高血压患者血压得以有效控制的前提条件。医患互动式健康教育方式效果显著与可能以下特点有关[5]:(1)能注意到患者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减少高血压的可控相关危险因素;(2)根据不同情况灵活采取适用于个体需要的教育方式,通过交流互动、心理疏导,调动患者掌握相关知识的积极性,增强对疾病的防治意识,提高了依从性;(3)根据不同阶段和对象设立治疗目标,使患者将所学付诸实践,同时使家属了解高血压可能给患者带来的严重后果,共同参与制定健康计划,为患者创造防治高血压的良好环境。

因此医患互动型健康教育发挥了各种健康教育方法的优点,利于患者充分获得对疾病防治的认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是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中值得推广的一种健康教育方法。

参 考 文 献

[1]刘力生,龚兰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2005年修订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l0.

[2]胡玉冰,邱昕光,严红.健康教育在高血压人群防治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7):118-119.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本)[J].高血压杂志,2004,12(6):483-486.

[4]王苏,顾缓,李丽霞等.北京方庄社区高血压患病率与管理现况的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7,7(3):135-136.

[5]齐瑞玲.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应用于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6):157-158.

第7篇:健康教育的方式范文

广元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四川广元 628001

[摘要] 目的 研究健康教育以及生活方式干预对于血糖患者控制情况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7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研究。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以及生活方式干预护理,对比研究护理前后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经过本院的分组护理,观察组的患者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的血糖较之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过本院的护理效果统计分析,采用健康教育以及生活方式干预可有效的控制血糖情况,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

关键词 ] 健康教育;生活干预方式;血糖控制;护理情况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8(b)-0112-03

Health education and life style intervention nursing observation on blood glucose control

HE XiaofenTANG SimingZHOU Yuanfang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Guangyuan Third People&acute;s Hospital ofSichuan, Guangyuan 628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health education and lifestyle intervention on blood glucose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effect. Methods 78 cases ofdiabetic patients in this hospital from 2012 January ~2014 year in Februaryadmitted to the nursing research.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it, divided into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Each group of 39 cases ,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conventional methods of care,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health education and life style intervention nursing, nursing before and after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patient car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Results After grouping nursing in our hospital,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postprandial 2H blood glucos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o observe the effect and nursing of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Afternursing effect of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control of blood glucose by health education and lifestyle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is conducive to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Key words]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Life style; Blood glucose control;Nursing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加快。近年来,糖尿病患者数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一经确诊,糖尿病患者就需要终身进行药物与非药物治疗。随着糖尿病的病程加长,很容易使患者的血管、神经及肾脏等组织器官出现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体内分泌代谢系统,所以对糖尿病进行有效的治疗和健康指导对患者来说尤为重要[2]。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7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研究,现将相关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7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对照组39例患者,男性占16例,年龄在45~69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8.2±11.4)岁,女性占23例,年龄在49~72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9.3±11.5)岁;观察组39例患者,男性占19例,年龄在45~69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8.2±11.4)岁,女性占20例,年龄在49~72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9.3±11.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WHO的诊断标准并确诊为糖尿病;②患者年龄>45岁,且具有独立完成问卷能力;③具有血糖明显降低、升高表征[3]。排除标准:①患者血糖不稳,并未确诊为糖尿病,导致因素未确定;②患者年龄不足45岁,且阅读能力欠佳难以独立完成问卷;③患者的血糖升降不规律,存在着其他严重性的并发症。

1.2方法

1.2.1社区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干预①在社区中对糖尿病患者发放调查问卷,其中包含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内容,如吸烟、饮酒、运动、饮食、作息、心理状态等,如果发现有的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生活不利于病情的康复,那么可以针对性的制定健康教育内容以便对症下药。②定期的在社区中举行糖尿病学习教育班,根据糖尿病的特点制定出针对性的教学内容,然后实行面对面的健康教育,强调糖尿病的危害以及日常生活细节对糖尿病的影响,强调饮食疗法是糖尿病的最佳治疗方案,饮食的原则是一日三餐,合理搭配,定量定食,控制饮食总热量,忌吃高热量、高胆固醇、低矿物质、低维生素事物和甜食,戒烟限酒等。让他们知晓运动疗法也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主要注意以下几点:空腹不进行运动,宜餐后1~1.5 h进行运动,不宜太过疲惫。除此之外,让患者认识低血糖的早期表现,随时携带含量高的食物,以备在低血糖时食用。指导患者掌握好用药的时间和剂量,让患者认识到药物的机理、类型以及副作用。指导患者合理使用胰岛素,如需要长期注射的患者需要教会患者及家属对胰岛素注射器的使用方法。③告知患者要长期的坚持做空腹血糖、血压、血脂、体重肾功能等检查,并做好记录,复诊时可以给医生提供大量的数据以作参考。

1.2.2出院指导①科学的营养和饮食指导:教会患者及患者家属根据标准体重和热量标准对食物中的脂肪、蛋白质以及碳水化合物含量进行计算,食用油选用植物油,蔬菜选择糖分较少的,总体来说就是让患者及患者家属知晓生活细节,对饮食进行控制,从而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进而提高患者生活品质和延长患者生命;②心理健康辅导:教会患者自我调节的方法,关心并尊重他们,鼓励患者保持一个积极的心态,让患者树立起信心,培养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指导家属为患者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③用药指导:指导患者及患者家属合理的使用药物的剂量、方法、时间以及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一定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④康复训练: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当的运动及运动的时间,患者运动应该不感到疲惫为最佳[4-6]。

1.3判定方法

针对患者空腹血糖进行测定,以及餐后2 h进行血糖测定,并且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和依从性判定。①显效标准: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空腹血糖<7.2 mmol/L,餐后2 h血糖<8.3 mmol/L,24 h尿糖总量<10.0 g,或血糖、24 h尿糖总量较治疗前下降30%以上。②有效标准: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空腹血糖<8.3mmol/L,餐后2 h血糖<10.0 mmol/L,24 h尿糖总量<25.0 g,或血糖、24 h尿糖总量较治疗前下降10%以上。③无效标准: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且血糖未达到上述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组和对照组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使用t检验,技术资料使用(%)表示,用χ2进行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糖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空腹血糖值为(6.02±0.51)mmol/L,餐后2 h的血糖值为(9.26±1.59)mmol/L,对照组的空腹血糖值为(7.33±1.24)mmol/L,餐后2h的血糖值为(10.19±2.18)mmol/L,观察组的患者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的血糖较之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2.2护理效果结果

经本院的分组护理,对照组显效例数为12例,有效例数为13例,无效例数为13例,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显效例数为20例,有效例数为17例,无效例数为2例,总有效率为94.87%。则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糖尿病患者饮食结构的改变来看,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患者的饮食结构混乱,引起了糖尿病的复发[7-8]。据查,我国目前的糖尿病的复发率达到了3%左右,每年以150万人次的数量递增,而且在开始的时候不会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一旦出现则难以控制患者的并发症[9-10]。对于糖尿病的护理中通常可以采用健康教育以及生活干预护理,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效果。

从本次实验来看,观察组的患者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的血糖较之对照组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此研究结果与戴梅等人研究的全面干预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一样,均采用干预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糖变化,有利于患者的康复[11-12]。故,采用干预护理与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的血糖护理效果,值得临床的应用和研究[8]。

综上所述,经过本院的临床分组护理研究,采用健康教育可以提升血糖患者的治疗和护理知识,利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控制饮食。并且针对血糖患者在前期给予生活干预,切实有效的实现对患者进行护理,为患者的康复提供良好的干预效果。

[

参考文献]

[1]张会民.人性化护理对心外科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2(15):1383-1385.

[2]姚小玲.临床路径结合心理干预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2(24):145-146.

[3]王莉.心理干预对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2(8):740-741.

[4]索巧云.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和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分析[J].医药与保健,2014(1):118.

[5]刘京菊,沈棫华,吴竹林.危重症患者高血糖护理及血糖调控对预后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12(5):23-24.

[6]吕洁文,李京花,黄泳红,等.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21):702-703.

[7]戴梅.全面干预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3(7):109-111.

[8]王立,刘茂芳,曾俞霖.重症颅脑外伤伴高血糖患者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1):136-138.

[9]张连香. 健康教育联合营养干预综合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3.

[10]纪文英,黄泽泓,陈慎仁,等.糖尿病社区健康教育及生活方式干预的调查[J].护士进修杂志,2012(8):696-698.

[11]胡蓉,吴重玲,朱立场,等.高血压健康教育与生活方式干预对高血压疗效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21):135-136.

第8篇:健康教育的方式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8年4月到2009年4月我院收治的Ⅱ型糖尿病患者106例,均符合Ⅱ型世界卫生组织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85例,女性21例,年龄在39到75岁。

1.2健康教育方法

1.2.1心理教育 针对有些患者在不经意中发现糖尿病且无相关症状而产生无所谓的心理;或者过分在意表现出惶惶不可终日的恐惧心理;或者是有些少数民族认为糖尿病不能根治是因为自己罪孽太深,上天给予的惩罚而对治疗丧失信心的这一系列心理问题。我们通过医务人员的热情宣教,尤其是少数民族的医务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少数民族患者讲述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和控制的特点,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帮助他们调整情绪,保持乐观,并让他们正确认识到只要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病情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1.2.2基本知识的教育 向患者介绍糖尿病的病因表现及预防,以及与之有关的检查方法,教会患者正确使用电子血糖仪进行血糖自测,判断低血糖的预防处理,口服降糖药物的选择,服用方法及药物的不良反应,胰岛素的使用原理、适应症、保持及注射技术等。

1.2.3饮食指导 新疆少数民族饮食习惯方式是以油炸食品,牛羊肉类高脂食品为主,此类食品进食后均可增加胰岛负担,影响血糖的控制,因此指导他们改变饮食习惯中的不足方面,在每年斋戒期间,也应按时进食服药,否则会影响血糖的控制以及因长时间不进食而致低血糖的发生。

1.2.4运动疗法 告诉患者以低至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为宜,如步行、慢跑,也可因人而异运动方法。以每周3次以上,每次在饭后30分针或1小时为宜,特别注意运动时要携带糖果及糖尿病卡,如有不适要及时停止运动。

1.2.5提供有关宣教资料 向患者与家属发放糖尿病健康知识小册子,并使用维汉两种文字,针对一些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采取图示和漫画的形式,使他们尽快掌握糖尿病的健康知识,加深对糖尿病的认识。

1.2.6药物治疗指导和并发症的监测与防治 让患者提高药物的依从性,要严格按照医生要求服药,不宜随便停药物,改药或增减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还要特别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预防低血糖。要告知患者不宜空腹,并随身携带糖果和糖尿病卡。

2 讨论

近年来糖尿病已经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主要非感染性疾病之一,所引起的慢性并发症给个人、社会和国家医疗健康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严格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可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现代控制血糖的主要手段为健康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疗法、降糖药物及血糖自我临测的措施。由于糖尿病早期症状及危害非常隐蔽,通过健康教育后,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明显提高于健康教育前。患者基本掌握糖尿病的基本知识与自我保健知识,减少了高血糖的危险因素,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实施一系列有效的护理措施,使患者改变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患者能自觉戒烟忌酒,适当运动,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期间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血糖得到控制,而且出院能坚持接受治疗,定期到门诊复诊,大大提高了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性和治疗的依从性,从而达到坚持长期服药,促进病情稳定。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特别是许多II型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及并发症的危害认识不足,导致其治疗意识比较淡薄,因此开展健康教育意义重大。特别针对少数民族患者的心理特点,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措施,能使其重视疾病,正确处理常见问题,提高生活质量,建立积极向上的信心,并可以密切医患关系,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从而更好的控制血糖,因此在社区进行健康教育是非常有效的。

参 考 文 献

第9篇:健康教育的方式范文

论文摘要: 针对学前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对儿童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游戏自身的特点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方法和要达到的目的有着相似性和统一性,使游戏成为开展学前儿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最有效方式。

学前期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不仅是人的认知、语言、动作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学前期儿童的身体和思维都还处于人发展的初级阶段,其认知思维和语言能力都还处于一种不完善的状态,以怎样的方式来开展学前儿童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呢?笔者认为游戏能有效开展学前儿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游戏既给学前儿童提供了一个自由、开放、宽松的心理环境,让他们学会表达和控制情绪,学会处理焦虑和内心冲突,又能让他们体验到自主快乐,激发其自信心、幸福感、成就感,潜移默化地形成了积极健康的心理。

1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心理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赛里格曼引发的心理学研究的新视角、新领域,它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对心理问题作出新的解读,并以此来激发人自身所固有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并运用这些积极因素来增进人类的健康、幸福,促进社会的繁荣。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孟万金教授整合借鉴西方积极心理学及积极教育思想而提出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它认为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消极、被动、补救向积极、主动、预防和发展的方向转型,应该重视全体学生,并全面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而不是象以往只注重个别学生及其心理问题。除了以积极视角、主动态度之外,还要用积极的途径、思想来培养受教育者的积极心灵,最终实现积极健康心理教育目标。

2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给学前儿童播下了积极心理的种子

学前期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不仅是人的思维、语言、动作、身体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我们在重视儿童智力和身体发展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儿童的心理发展,不能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事实上,如果我们仔细去观察,儿童其实也是有烦恼、有忧愁的,也存在一些心理健康问题的,而且童年期的心理问题也同样会影响到人一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提倡心理健康教育要积极、主动、预防,所以对学前儿童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也同样重要。知识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同样心理健康教育也应在学前期得到重视,如果在学前期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理念的指导下给学前儿童播下积极心理的种子、注入健康心理的疫苗,将会对个体的整个人生的心理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 在游戏中开展学前儿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3.1 学前儿童的心理特征

注意力方面,虽然幼儿神经系统在学前末期已经发展到接近成人水平,其大脑皮质机能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与发展到完全成熟相比,他们的皮质抑制机能还是较弱,因而是不宜对幼儿提出过高的抑制要求的。认知方面,学前儿童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性占主导地位,抽象逻辑性只是初步发展。儿童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使得儿童在认识和把握事物时主要是以事物的具体形象即表象来进行的,很少凭借对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关系的理解,因此要幼儿凭借概念、判断或推理来认识、把握事物是很有难度的。学前儿童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地集中在枯燥抽象的事物上,而其认知思维是具体形象性占主导。这些心理方面的特征决定了对幼儿进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宜用积极心理健康知识去简单传授。能有效开展幼儿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就游戏,幼儿好奇、充满想象和想利用自己的能力以及周围环境去实现某种意愿的冲动等等都让幼儿对游戏特别青睐,而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体验又能帮助他们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从而形成积极、主动的健康人格。

3.2 学前儿童青睐的游戏

作为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游戏对于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可以促进他们的身体、智力、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许多教育家就曾肯定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夸美纽斯指出游戏可以使儿童自寻其乐,并可锻炼身体的健康、精神的活泼和各种肢体的敏捷;罗素也曾经提出要使孩子幸福、健康,就必须为他提供玩耍和装扮的机会;陈鹤琴认为小孩子是好游戏的,幼儿是以游戏为第二生命的。

学前期幼儿的运动和言语能力发展迅速,他们已能够控制自己的身体,能做各种运动,还能说一些连贯的较准确的言语。但他们的发育还不够成熟和完善,虽然渴望参加一些成人活动,却又受到身心发展水平的束缚,而游戏恰好为幼儿的这种渴望创造出一个不受约束的可以供其体验的世界。体验成为他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成为他们对待世界最为普遍的一种方式,幼儿正是在游戏中用体验来认识、理解和把握外界事物的。在游戏中,幼儿体验着自由性、体验着愉悦性、体验着创造性,感受到兴奋、幸福、无拘无束。

3.3 游戏与学前儿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游戏有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弗洛伊德就认为游戏是幼儿发泄情感,避免损伤的出口。游戏能使幼儿摆脱现实环境及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在需要得不到满足,愿望不能实现时,缓解他们的心理紧张,避免造成心理矛盾和冲突,并帮助他们在主观上实现欲望、避免抑郁。而埃里克森从新精神的角度分析游戏的作用,也认为游戏是幼儿情感发泄和思想表现的健康方式。在游戏中,儿童可以“复活”他们的快乐经验,也能修复他们的精神创伤。学前儿童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选用游戏的方式符合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具体方法的选择要求,孟万金教授在《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就指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具体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更加强调情景性、参与性、互动性和体验性。”游戏正是一种有着情景性、参与性、互动性和体验性的活动,它不是教师的知识灌输,而是儿童的自我参与,是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间的互动,其中的喜、怒、哀、乐幼儿都是以一种愉快、乐意的心态去体验、去感受的。

幼儿在游戏中有着“主观层面的积极情绪体验,体验着主观幸福感、自尊自信、乐观希望,等等”。游戏是令幼儿体验到自由、愉悦、创造与自我力量的活动:在游戏的王国里,他们成为真正的主人,完全忘却了外在的强制与压力,融自己的全部身心于游戏之中,在游戏中自由表现,自如发挥;他们在游戏中无论是兴奋、激动还是严肃、愤怒,都毫无例外地感受到愉悦;摆弄游戏材料控制所处的环境,与伙伴的积极活动及相互的影响,都使幼儿体会到了自身的力量,获得了创造的体验。健康、积极的游戏不仅能发展儿童语言、动作、表达、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能力,还能培养幼儿积极、乐观、进取等优良品质,潜移默化地使幼儿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

参考文献

[1] 孟万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