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范文

地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地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第1篇:地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师专业;发展

随着国际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不论是在国际场合的交流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地理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对高中生而一言,学好地理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但是在传统的地理教学观念的影响一下,在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体制的左右下,高中地理的教学理念及方式改之甚微。新课程标准中首次对地理教育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地理的教学不再单纯指地理认知能力的培养,开始着重于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这是新的要求,更是地理教学本质的再探索,同时是给地理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地理新课程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发展,地理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完成课改要求和地理教学目标的前提和保障,也是高中地理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在需求。

一、高中地理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

1. 国家政策的改革

课程改革是世界教育不断变化着的重大举措,中国的课程改革是顺应世界课程改革的潮流,结合中国自己的教育实际情况而进行的,并且具有阶段性的特征,是循序渐进,探索中的前进的过程。

2. 课程特色的变化

每门课程都具有某种特殊性,这些特殊性也有相统一的部分。而不论是经历过高中学习的学生还是对地理教学进行研究的学者。每当拿起地理教材或是走进地理课堂,都会有不一样的气息,而对这“不一样的气息”。就像不同的人站在你面前会给你不一样的感觉,我们身处不一样的城市会有不一样的情怀那样,地理课程具有其独特的个性。地理的教学是由地理课程所决定的,只有顺应地理课程特定性的教学才有可能达到地理课程改革的目的,而这时有着必然联系的,不是孤立的。

3. 所处境地

课改之初,随着政策的不断出台,对领导者、教师、学生,甚至家长的振动和改变都比较大,可谓是大刀阔斧,轰轰烈烈。于是上至领导,下至学校,教师都加强对新课改方针的学习,学习之后加强理解并尝试着应用到教学之中,是一次较大的改变,需要一个适应期。参与到课改中的所有人在嗅到课改所带来的新气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要想改变带来的困惑和难题,甚至很多的教师,特别是年龄较大的老教师,对新的课程教材教学方法无法适应,甚至提出了质疑和排斥,这是适应期中出现的最突出的症状。

二、对高中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

1. 勤于反思,提高教学反思有效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会思考,但其中大量的是杂乱无章的,不受我们自己意识控制的思考很少给人留下对自己行为有价值的东西,本文所指的反思是有意识的进行的一种思考,它的发生时基于出现不确定的,复杂的,困惑的,惊奇的或有明确目标的情境下的。而这种反思的目的是寻找解决这种困惑情景的行为,并对行为背后的假设以及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也就是说,这里的反思是带有探究的性质。

2. 善于学习,以学习促进专业成长

“学知不足,业精于勤”,学习对于高中地理老师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教材的改革,新的教育理念的获得,地理知识的不断更新都要求地理教师通过学习这一唯一渠道而获得,所以说,善于学习是促进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对高中地理教师而言,学习无非有两种形式,一是理论性的学习,一是经验性的学习。理论性知识包括专业知识及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具有更扎实的专业知识及更丰富的文化知识,新课程实践中碰到的种种困难也需要这些知识的获取来解决。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在备课、授课的过程中来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此来给自己专业水平的提升打好基础。

3. 乐于合作,在合作交流中提高

对于教师而言,他所处的生态圈是学校老师,学生,同行。其三个生态链是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群体与学校。这个生态圈的生态系统如何不仅会影响教师的发展,也会对学生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而每个教师的乐于合作是保持这个生态系统绿色、和谐的关键所在。首先是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历来师生之间交往的缺失是讨论的热点话题,地理新课程改革倡导找回这种缺失,倡导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其次是教师与教师的合作。教师专业发展的重点在于教师自主发展,但自主并不意味着封闭与孤立,相反要求一种更加开放的心态。高中地理的教学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创新性与开拓性,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教学方法不当及学生的冲突,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情绪及发展,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单靠一个教师的力量是难以很好的解决的。

4. 勇于改革,以方式转变促效率提高

参与教学改革是教师能够理解新课程的最好方式,勇于改革是教师理解了课程改革的最佳体现。高中地理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是首先要对以往的教学理念进行更新,在新理念的基础上实施操作,对地理这一学科来讲就是要把改革渗透于备课与教学的环节之中,归根到底是落实到教学方式的转变上。

高中地理教师专业发展有着很强的时代性和重要性,其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代代学生的成长,关系到教师个人的提高,关系到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好坏,更关系到高中地理课程改革是否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所以,高中地理教师对要加强自身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程度。

参考文献:

[1] 赵文英.??当代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发展途径[J].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9(01)

第2篇:地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中 地理 教学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它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教学,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寓教于乐;另一方面更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置身于整体的地理教学情境中,不断的反思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一、正确使用教材的反思

新教材在知识的编排方面较旧教材更为零散,这就为教师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何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怎样建立知识体系和网络,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教材删减了一些有难度的知识、图表,但是课堂的活动量比以前有明显的增加。如何有效地组织好这些活动。是我们教师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另外,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初中和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问题。初中地理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低。而高中地理的难度则越来越大。因此,对于一些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来说。难以适应,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增加了教学难度。

因此,我们根据课程标准解读教材、分析教材,确立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寻找和识别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材因素。同时确立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小组讨论、同伴助教、探究、模仿等等。例如:在讲授“常见的天气系统”第二课时,确立的重点内容是气旋与反气旋。首先让学生独立学习、看书、填表,然后学生在学习中提出各种问题,再分组讨论,再由各组的代表提问并由其他的学生来解决,如果解决中有困难的.由教师来帮助解决。最后给学生材料让学生自己探究。

二、突破闭合式教学的反思

以往的教材,偏重于理论,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地理没有多大用处,新教材注重地理学科的实践,就应该变闭合式课堂教学为开放式课堂教学。我们可以组织学生依据所学的地理知识,观察当地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的变化及特征,开展地理要素单向调查。启发学生写地理调查报告和小论文,指导学生收集与地理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和新闻等。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地理知识范围,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改变课堂静态教学模式。丰富课余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地理兴趣小组活动;开办地理小广播、小墙报;师生一起制作、改进地理教具等。还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工农业生产布局等发展地方经济的小型辩论会,评价当地的环境质量,开展当地小流域的综合治理。这样放手让学生参与地理知识应用的实践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技能,而且能有效扩展地理教学手段。

对于现有的地理教材中理论性强的内容,结合当地实际加以运用,新教材提出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就弥补了以往教材的不足,做到了传授地理知识原理与介绍当地工农业生产布局、发展经济同步进行,使学生深刻体会学地理的好处。

三、教学氛围的反思

教师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并不仅仅是简单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以及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的检测。教师应该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对知识的梳理和与学生的沟通。因此要注重良好的教学课堂氛围的营造。一种民主、平等、活跃、自由的教学氛围可以给学生自由的思维空间,从而使学生的心理状态轻松愉悦,进而开拓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空间。

四、教师角色的定位反思

学生的学习以及知识一的意义建构是学生依靠学习资料和学习伙伴自主形成的,不是经过老师的传授获得的。这一理论指导下的新课改强调师生角色的大转换,更新了教学理念。新课改的重要理念就是师生角色的转换,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教师不再是一人独掌课堂,而是放下身段,与学生平等交流,民主相处。所以对教学的反思,首先应该思考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是否实现了转变,是否改变了过去把知识传授作为主要教学目标的做法,是否关注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是否把教学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上而忽视了激发、引导、组织和合作的新型教师功能。所以,通过反思更加确定教学氛围和情境对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性。明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为学生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而又平等、民主的教学环境中提升认知水平,从而发散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五、学生创新思维的反思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具有独特的优势。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等多方面的知识。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养成学生勇于创新的品格。

例如上“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一课时.我们应局限于教材,而是让学生结合身边发生的一些现象思考.我们为什么需要洁净的空气?现在我市尤其是大街上空气如何?你有什么感受?我们能有什么好的建议来改变这一现状?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高招”出来了:大家一致认为应该使用无铅汽油,并大力提倡骑自行车,尽量少用汽车和摩托车来减少空气的污染;有的同学建议最好骑电动自行车,速度快,又没有污染;有的同学建议应该在汽车尾气排放管上面安装个过滤器。把有害物质都过滤掉……学生的建议颇有创造性.这让我感到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知识源的地位已被动摇了。

六、对教学反馈的反思

第3篇:地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中教育;地理学科;“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163-01

前言:“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学生的学习行为为主体教学活动典型性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更为透彻、细致的认识地理学科、了解地理本质、掌握地理知识,开展以“问题解决”为基本方法的教学模式很有必要。

一、创设恰当问题情境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基础单元的教学内容,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让学生真正的接受“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就必须要创设出一个恰当的问题情境,让问题情境的魅力吸引学生进入到情境当中来,进而完成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和地理知识的学习。例如在进行《南水北调》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充分研究教材内容以及教学大纲相关要求的基础上,可以通过选择恰当的教学辅助内容,来达到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新闻媒体资料就非常不错。在上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观看与南水北调工程有关的新闻,让学生对南水北调工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构建起一个良好的南水北调环境,为“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展开打下良好的环境基础。

二、引导学生产生质疑

学生作为教学行为当中的主体,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行为动力会对教学效果产生非常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创设好问题情境后,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教学引导者与辅助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对所学习内容产生质疑、提出问题,给予学生探究学习内容的主观动力,为地理课程的顺利展开提供支持。仍以《南水北调》课程为例,在教师创建良好问题情境的基础上,学生对南水北调工程已经有了一个基础的了解,并且已经充分认识到南水北调的作用及重要性。在这一前提下,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来完成对学生学习质疑的引导。

问题举例:1:一旦长江中下游发生旱情,是否会对南水北调工程产生影响?;2: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水平是否会对南水北调工程产生影响,为什么?……

在设计和提出问题过程中,为了确保问题的科学性、合理性,教师一方面要保证所提出问题与教学内容的绝对关联性,另一方面要保证问题能够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并且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到“问题”当中,例如将学生的家乡就设置为南水北调工程当中的枢纽城市,让学生产生一种认识,即教师所提出问题就是切切实实发生在学生实际生活当中的问题,通过与实际生活当中的关联,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三、指导学生进行解惑

探究和解答问题是“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当中的重中之重,在这一环节当中教师必须要发挥出自己教学指导者的作用,帮助学生完成对问题的有效探究和解答,从而确保“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所设定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从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认知水平、地理基础知识水平的角度来看,合作探究学习模式是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效果相对较好的教学模式。在引导学生产生质疑,提出问题之后,教师需要根据对学生的了解,来将他们分成若干个合作探究小组,在分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搭配之间的合理性,保证各小组的知识水平、探究能力、解疑兴趣等都能够处在一个较为均衡的状态下,让各个小组之间能够产生一种良性竞争关系,从而促进教学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认知水平都达到了一定程度,但因为他们没有做到完全认知和了解地理学科,因此在合作探究过程中,他们无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时候教师必须要发挥出自己教学引导者的作用,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让他们能够在点拨当中有所懂、有所悟,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问题解答,达到“解惑”的效果。

四、帮助学生完成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学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其无论是对于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还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都有着关键性影响,因此为了更好的发挥出“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当在学生完成问题解答后,帮助学生完成学习反思,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为了保证教学反思的正确性、有效性,教师需要在之前的教学活动当中,细心的观察和记录学生在产生质疑、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些错误或不好的学习行为和习惯。以这些作为教学反思环节的内容支撑,帮助学生改正自己不好的学习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帮助学生完成学习反思后,教师还要进行自我教学反思,反思自己在此次授课过程中的不足,邀请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不足提出意见并进行探讨,让教师在认识自己教学不足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学生所喜欢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水平,为更高水平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课程的展开提供支持。

综上所述,“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作为当前最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模式,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合理应用,不仅能够让学生更为全面的了解地理学科的本质,同时还能激发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这对于激发学生地理专业潜能和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确保“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应用效果的最佳化发挥,我们需要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基点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争取创设出最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地理“问题解决”学习环境,为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进步提供最基础的支持。

参考文献:

第4篇:地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范文

一、有利于营造形象逼真的教学情境

对地理教学而言,教师如何积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能否成功导入新课的关键。教师的作用主要是要如何创设适当的情景,以便导入新课的内容。恰如其分的导入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广泛更深入地展开。

比如,我在讲“常见的天气系统”时,为了成功导入新课,首先播放了一段有关飓风的录像,只见狂风席卷着乌云呼啸而来,巨浪排山倒海地冲向陆地,高大的树木被连根拔起,房屋被摧毁,地面的物体随着凄厉的呼啸声在空中飞舞……或播放2008年南方雪灾实况,看完这样的画面以后,学生们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接下来,向学生提出以下一些问题:“这是什么样的天气?”“它有什么样的危害?”“天气对人类的影响有多大?”在学生讨论之后,导入新课:“天气和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我们今天就要来了解一下常见的天气系统,学习有关天气的各种知识。”这样,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气氛也活跃起来了,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识图用图的能力

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是要求学生把地理事物的位置落实到地图上,并能在空白填充图上填写出来。多媒体通过软件控制,可把地图任意放大、缩小,既能看到全图,也可突出某个地点,做到点面结合,便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如讲到青藏高原,首先显示一幅中国地图;然后点击青藏高原的位置,图上出现青藏高原在中国的位置及其范围,让学生一目了然,再点击放大,在高原上出现高大山脉,直观地反映出“远看是山、近看是川”,雪山连绵、冰川广布的景象;接着设计一些相关问题,让学生在电脑上做练习,即时检查学生是否掌握这部分内容。

三、有利于实现地理教学重难点突破

传统的教学往往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问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由于某些内容过于抽象,虽经教师再三讲解,学生仍然感触不深,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是变革教学手段。现代教育学实践证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精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相比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一课教学中,“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既是重点,同时又是难点。在传统地理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颇感困难,无论是用挂图、模型,还是让学生看教材中的插图,由于图式单一,没有立体感,难以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学生很难形成完整的感性认识。利用各种地理素材,制作一个Flash课件。在屏幕上,先展示黄赤交角,再模拟演示地球绕日公转过程及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的周期变化(黄赤交角的存在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指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原因,通过多次的演示课件,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空间概念并在脑中构建地球公转的动态三维立体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鼓励学生动手绘制“地球绕日公转轨道”平面示意图。在讲述过程中引用生活中的实例(如地面上影子的季节变化),引导学生巩固理解、应用知识。这一课件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巧妙地结合起来,从而真实地模拟了这一地理现象,给学生形象直观地留下了深刻印象,学生就不会死记硬背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意义,使学生真正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要点,做到一图在心,以不变应万变,《地球的运动》这一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由此可见电教媒体凭借优势,为教师讲解地理,为学生感知地理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五、有利于集思广益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的备课方式,大都是教师各自为政,在办公室或在家中独立完成,集体备课的时间很少。由于地理教师所受的教育和能力不同,同一章节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上课的教学效果不相同,层次上有差别。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加大,教学条件得到改善,许多高中已经配备了教师备课用的计算机机房,为教师集体备课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同一年级组的教师在备课组长的组织下,群策群力,编写教案,构建课件框架,列出课件所需的各种素材,由精通课件制作技能的教师负责课件的制作,其他教师提出修改意见,高质量的教学课件制作出来后,同一年级组的教师可以使用同一课件,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六、地理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反思

第5篇:地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反思

教师的反思大多是针对教学过程进行的,我们要对教学中重难点的处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确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否提高等情况进行反思,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探索,使教学与研究能力得到提高。我们知道,新课标所提倡的“探究式学习”模式能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在了解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学生获得了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同时,在学习中将培养学生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地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的能力还很弱,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是占着主导地位,思维活动也正待逐步提高,逐步改变。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的能力放在重要地位,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为培养开拓性、创造性的人才出力。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的能力,以下就谈谈我在地理教学中的几点反思:

1. 对教学观念和方法的反思

传统的教学在目标的确立和教学方法的处理上,主要是突出教师的主体能力,没有很好的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考虑进去。高二年学时的紧迫使得我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教师教知识,一堂课下来,觉得很满,弹性时间不长,学生消化吸收的速度也慢。这样教学目标就很难在课堂中体现出来,重难点的不明确使学生学习被动,知识框架混乱。

对策: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通过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对教学目标的实施,要正确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突显在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达到教学活动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2. 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课本内容逐渐的浓缩为主要的知识点,阅读、思考和活动环节的实践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这方面的处理上,为了完成任务,我没有很好的处理课本内容与活动环节的关系,生搬硬套的痕迹明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成为课堂累赘。

对策: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暗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重适时评价。例如: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3. 对教学反馈的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由于没有注重学生的层次性,以同样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进步。同时,很多学生在课后仍然对一些基础知识不明确,更多的原因在于我没有很好的教于分析方法而一味的就题论题,同样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对策: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以书本知识为基础,认真构建知识框架,学会举一反三,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对地图的分析上,学会读图名、图例,了解题目要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课后及时辅导和解析,让他们更直接、更具体的接受知识。

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意观察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行为,还要通过学生作业获取教学反馈的信息,在信息反馈中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学习中的情感体验等获取全方位的体察。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教学内容和习题,在考试时学生还是有许多困惑,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学生知识的习得不是学生自己学会的,而是老师教会的,所以我们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本身更重要。

例如,在学生做高中地理新教材的习题时,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请学生思考,要求学生说出理由。学生经过思考,较容易地完成了这道题,并且掌握了解题方法,提高了学习能力。

地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完成新课标中规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除了师生在课堂上的教与学之外,目前最直接的反馈就来源于作业练习。作业练习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通过作业,不仅可以检查课堂教学的效果,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探索获得知识的方法,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的地理作业必须是科学的,多样的、开放的,我们不能仅仅为了使学生完成作业而教学,而要教给学生“对其终身发展的能力”,所以要侧重对学生地理技能和方法的培养。

第6篇:地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多媒体

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我很少用多媒体上过课,但我深知多媒体对教学的重要性。由于地理知识具有社会性、科学性、文化性、地域性、内容丰富多样和范围广等特征,所以只是由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传授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要实现教学大纲的要求,达到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从而对生活有帮助,对终身学习有用,那么现在的地理教学已经很迫切的需要多媒体对教学的辅助。

经过长时间以来的教学经历和反思,我认为初中地理教学对多媒体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备课需要借助多媒体来丰富阅历,从而理清教学思路和改善教学方法

我在近两年的备课过程中经常使用多媒体查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地图、地理趣闻、地理谚语等来丰富教学内容,并且观看教学视频和教学案例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为自己的课堂服务。现以教学内容“日本”第一课时集体备课为例,介绍多媒体在备课过程中的作用.想到“日本”的相关内容,我从如下几个方面查阅资料;首先查看日本的地形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从中找出日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和日本经常发生地震的原因,并查找日本地震的相关资料统计日本每年地震的次数和日本防震的措施。其次查看汶川大地震的相关资料和视频,了解汶川大地震发生时的情况和造成的伤害从而对比3.11日本地震和5.12汶川地震时的伤亡情况。在备日本气候时,我用多媒体查阅了世界气候分布图,并查看日本气候图和日本的气候条件下日本的植被景观图及台风对日本的影响视频,了解日本的气候。在查阅资料结束后我设计了一节比较有新意的课。

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多媒体可使课堂更有吸引力、更活跃、更丰富、更能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在综合了其他地理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建议后,我借学校多媒体教室上了“日本”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现介绍在有多媒体的情况下,我所上的这堂课的效果。根据我查阅的资料和制作的课件,本节课安排如下:(一)播放幻灯片日本地形图,让学生观看,了解日本的范围和组成;(二)重点显示日本的四大岛(闪烁),学生掌握日本领土的主要组成布分。(三)播放3.11日本地震视频和5.12汶川地震视频,并请学生判断两次地震的级别。(四)学生活动;讨论为什么3.11日本大地震级别比5.12大地震高,伤亡人数却比5.12大地震少得多?(五)提问学生讨论结果;(六)播放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并闪烁日本的位置,接着播放对日本经常发生地震的介绍视频,让学生思考日本多地震的原因;(七)学生讨论总结地震发生时的自救措施和减少地震伤亡的预防措施;(八)播放地震发生时自救视频,并组织学生演示;(九)播放日本建筑和中国建筑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其各自的特点,鼓励学生若做建筑师,一定要建牢固的房子。(十)播放世界气候图幻灯片并闪烁日本地区,让学生观察日本的气候分布。(十一)播放日本植被景观图和日本的天气变化视频,让学生了解日本的气候特征和灾害性天气。(十二)课堂小结:依次出示日本地形图、世界火山地震带图、日本气候图,提名或分组让学生小结本节课的重难点,学生回答得非常准确。

一堂学生从未体验过的新奇地理课结束了,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惊奇、专注、活跃、快乐、满足和学习激情是我从教以来第一次见到,也会使我终生难忘。当我提问学生学习收获时,学生齐声回答“最好、最多,希望以后能经常这样上地理课。”我愣住了,怎么会和我长久以来的想法一样呢?我思考后得出结果:多媒体对地理课的作用太大了。

使用多媒体上课可开拓学生的视野并给学生真切的感受,通过观看相关视频可让学生在形象记忆的前提下牢记知识重点,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生活技能。

三、多媒体的运用可使教师课后有深刻的反思再创更具新意的教学方法和理念,长期运用对教师专业技能的增长帮助非常大。

第7篇:地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案例教学法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案例设计原则

案例教学法要想有效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可谓是整个教学的基础与前提,教师需要对教学案例进行合理的设计,在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高中地理教学的时候,需要遵守以下几点原则:

1.真实典型性原则

地理这门课程包含的内容都是自然现象中客观存在的,亦或者是当前、曾经发生过的地理事物。所以,在对地理教学案例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落实真实典型性原则,确保地理案例是真实存在的,若将虚假的案例直接应用到地理课堂教学中,不仅会违背了自然规律,同时还会对学生价值观造成影响。正因为如此,在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案例都来自于现实生活亦或者是实地考察之后而得来的,是真实且精挑细选的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也应该遵守真实典型性这一原则。

2.学科发展性

在应用案例教学法对学生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还需要遵守学科发展性这一原则,具体而言就是应用的案例能够说明地理事物的特征亦或者是规律。案例类型可以丰富多彩,角度与内容也可以多变且不同,可是不管从案例的任何角度来分析,地理教学案例都应该呈现出地理这一学科的特性,这样学生才能在案例分析与探究过程中掌握地理课程中的学科特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3.综合全局性

高中地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要想得到有效应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遵守综合全局性这一原则。基础教育改革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克服学科独立倾向,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综合性。所以,教师在案例设计时,不仅要把握住国外地理走向,而且还需要关注我国历史人文风情,在揭示规律的时候让学生从正面进行剖析,案例涉及最好容纳政治、历史、建筑以及旅行等多方面知识,这样才能真正落实综合性这一原则。

4.教育性原则

案例教学法要想在课堂上发挥出其自身的价值,自身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意义,而非是单纯的知识讲解。所以,教师在为学生选择地理教学案例时,最好按照教育原则来进行合理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从学生情感、价值观等方面来进行调度。例如,在“全球气候变化及影响”的教学时,教师需要意识到知识的传授并非关键,要加强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让其能够树立起良好的环保意识,这样学生自然能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此,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高中地理教学的时候,就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以及目标来为学生选择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案例,这样才能让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效果达到最佳。

5.结合学生实际

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想有效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除了上述几点之外,在案例设计与选择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遵守学生实际情况,即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进行案例设计与教学,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一方面,学生发展需要经历一定的层次性与阶段性,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案例教学时,最好为学生选择不同类型的案例,亦或者是结合不同层次学生来差异化设计案例,这样才能将案例教学法的使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例如,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在案例选择过程中最好将逻辑性较强、内涵较为丰富的案例作为首选。另一方面,学生个体之间具有差异性,教师在挑选案例的时候要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需求与兴趣,让每个学生个性都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升。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应用实践

高中地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要想得到有效应用,关键还在于课堂应用实践,笔者对其进行了如下分析:

1.呈现地理教学案例

在应用案例教学法对学生进行高中地理教学的时候,案例呈现是一个较为重要的环节,在课堂上能够为学生呈现出一个较为生动且有趣的教学情境,同时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对于问题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案例呈现的方式较多,如文字、图像景观、地图以及数据表格等都是常见方式。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以大段文字阅读材料的形式来呈现出我国黄土高原区域水土流失以及治理情况,教师还可以使用示意地图来呈现其地理位置,或者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来为学生播放相关影像资料。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利用案例的形式结合教学内容需求,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性与积极性。另外,对于案例的展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合理把控时机,整个案例呈现时间不能过长,这样才能促进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2.设置疑问

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在为学生呈现案例之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问题,通过问题来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其求知欲望,这样就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案例思考与探究中,然后从中获得知识与技能。问题设置是否合理也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好的问题设置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迁移与内化,所以,在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地理教学时,问题的设计十分关键。首先,教师在问题设计的时候需要遵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原则来进行设计,这样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问题思考中。其次,在问题设计过程中还需要紧扣主题,不仅要和地理事物相联系,还需要在基础知识上进行拓展和延伸。最后,在完成问题设置之后教师还需要发挥“引路者”作用,做好对学生的指导与帮助。例如,教师在“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这一课时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先为学生呈现出以下教学案例:“中南地区在我国属于工业起步较早的地区,在整个社会经济之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是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我国石油、煤炭以及其它金属等资源却因为使用过渡而呈现出了贫乏的现象,如何让其再次腾飞也是现如今发展重要问题。”教师在展示教学案例之后,可以结合案例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现如今我国中南地区在工业这一领域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体现在哪些方面?(2)若想要有效实现可持续发展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3)鲁尔区的经验对我国工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启示?在上述几个案例问题中,学生能够先对中南老工业区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进行思考,之后还会对如何改善这些问题,提出措施,同时,还能让学生对工业基地发展过程中需要注重的问题进行思考。所以,教师就能在层层递进的问题中,更好地让学生掌握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知识要点,从而有效提高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为此,教师在使用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一定要意识到合理设疑的重要性,结合教学案例来设计恰当的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把握和理解。

3.分析讨论地理教学案例

应用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学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也是其中较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分析教学案例的关键在于师生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地理案例内容与地理知识有效的衔接在一起,以此来揭示地理案例和地理原理之间的关系,借助这一手段将案例教学法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同时还能让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深入到案例情境中进行思考与讨论,而教师的任务则是引导、启发学生进行讨论与分析,积极为学生构建出良好的讨论环境,激发学生自主讨论与探究的欲望和兴趣。一般情况下,在进行案例分析时,首先要让学生对案例内容进行自主分析与探究,对案例内容形成大概了解。其次,要求学生在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与交流,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出自身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学生还能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与探究问题,从而有效发挥出集体优势,让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得以提升。为了能够让案例讨论有效的进行,教师在分组过程中最好结合学生实际来进行合理划分,小组成员可以为4-6人,组长则可以轮流安排,同时,要求学生及时对要点和疑难问题进行记录。最后,在小组讨论完成之后还需要进行集体讨论与交流,即由教师进行合理安排引导学生参与到案例讨论之中,这样能够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案例中知识点的把握,促进案例教学法的有效实施,真正有效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第8篇:地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乡土地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1-159-01

地理来源于生活,地理教学和学习比较抽象的,如果将地理教学和学习回归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地理乡土资源,将地理科学淋漓尽致的搬到课堂展现给学生,对我们教学和学生学习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乡土地理是最贴近学生生活的学科,乡土地理材料就在学生的周围,既为学生所熟知,又为学生所喜爱,学生时常接触,它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可以在家乡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通过自由选择家乡地理环境某几个要素或某一要素开展综合或专题的研究,这对培养他们的探究学习能力无疑是极为有益的。下面我们结合地理教学实践谈谈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一、乡土地理的重要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对乡土地理学习有以下几点要求和建议:1.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2.乡土地理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如何以乡土地理为载体进行综合性学习、开展出富有实效和新意的探究性实践活动!课程形态的多样化是新思路,课程形态有两种模式可供借鉴。一是单独设乡土地理课,教材中精选出专题性素材、提供众多的知识生长点,横向可与其他学科联系,纵向可深入到研究型课程,从而构建出一个开放的课程形态;二是与相关学科综合,设立乡土综合实践课程。这样可集中有限的教学课时和各自为政的教师,优化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体现精简、高效原则,提高教与学的综合效益。同时还有助于校园乡土文化氛围的形成和学校特色的重新提升。因此要从校本课程开发的高度来认识乡土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和实施。与之相关的学科整合问题、综合实践基地建设问题、学生小课题研究指导问题亟待深入思考。

二、地理教学与乡土地理研究活动相结合

乡土地理学习实践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这既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途径,也是乡土地理教学实践性特点的要求。乡土研究活动是以小组或个人形式参与的专题研究活动。我们对本校初三学生乡土地理学情的调查:部分学生对家乡地名探源、历史人物、环境保护等研究性话题有浓厚的兴趣。教学中可引导他们作一些较为深入的探究性学习。或向学生提供实践与探究课题,如盘县各乡镇民间谚语、天气状况、著名旅游资源(碧云洞、盘县大洞等)、农业产业结构(畜牧业、成坡改梯、退耕还林等)、主要自然灾害(暴雨,多山洪、泥石流等)、项目建设(响水煤矿、哮天龙水库、松河煤矿、红果循环经济型煤焦化等),并进行具体指导。指导学生深入实践活动调查研究,其过程一般应遵循如下几个步骤。确立阶段调查研究具体实施方案,这个方案包括此次调查研究的人员、对象、时间、地点、具体目标或指标、具体方式方法和步骤等。调查实施,这是整个调查研究的非常关键的一环,是收集资料和数据、获取第一手资料或信息的必需途径,通过有组织的研究活动了解当地地理、历史、经济文化建设等,研究活动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并在实践中发展其创新能力。

三、乡土地理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相结合

“乡土地理”教学作为综合学习和素质培养的载体,学生通过学习“地域和地图”、“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已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有可能将所学到的地理方法运用于乡土地理的学习;同时.由于“乡土地理”所属的范围就在学生身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践,因而更利于学生开展野外考察或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因此,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作为乡土地理学习的目标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国民素质是十分重要的。如我国目前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贫穷落后的面貌还没有彻底改观。在向学生介绍国情时,广泛结合乡土地理材料,把本乡本土有利和不足的事实,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并对学生寄予殷切期望,要求学生正视现实,努力学习、艰苦奋斗,为祖国的发展奋发图强,增强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又如课程标准中要求:“乡土地理要结合所在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突出区域地理特征,体现人地关系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观念,是人们在反思人类改造利用自然的实践中形成的。因此,只通过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是难以真正确立的;而通过乡土地理的学习,结合观察、考察、调查等实践分析自然条件对家乡社会、经济、环境、生态、文化、生活诸方面的影响以及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等事件对家乡自然环境的影响在理论联系实际中才能逐步确立。换句话说,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确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乡土地理的学习较好地体现了这种实践。

总之,乡土地理教学内容可以密切联系当地经济建设实际,使教育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并掌握地理知识和应用实践,为将来的再学习和深造打好基础,在素质教育大力推进和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今天,乡土地理更值得我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关注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杨慎德.中学乡土地理教学与研究.测绘出版社,1991.9.

第9篇:地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范文

全美数学教师委员会提出,数学教学应强调让学生理解并尊重数学在社会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进行推理和沟通的能力及把数学应用于学生日常生活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特点,做到心中有数,细心研究教材,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例如,在学习“世界人口”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图表进行逻辑推理,并预测世界人口的变化趋势。根据“世界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的图表,分析人口最多的国家,并预测多年以后,哪个国家的人口将排在世界第一位。

二、地理教学对学生视觉空间智能的培养

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播放幻灯片、模型演示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并在观察中学会思考问题,究其根源,从而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如,讲授大陆漂移学说时,可让学生观察非洲西岸和南美洲东岸的轮廓,通过演示剪下的非洲和南美洲可进行拼合,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空间概念,发现非洲西岸和南美洲东岸的轮廓相似的结论,从而加强对大陆漂移的理解。在课堂上,也可借助板图板画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思考地理问题,从而培养其视觉空间智能。

三、地理教学对学生身体运动智能的培养

身体运动智能在地理学习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就是运动模仿能力。如,在学习“天气和气候”时,可以让学生模拟天气预报员对当地的天气进行预报;学习太阳系时,可让学生分别扮演太阳和行星及其卫星,来演示太阳系的运动,从而把知识生动化、形象化,激起学生的兴趣。

四、地理教学对学生音乐智能的培养

在地理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配以不同的背景音乐,如,在学习《多变的天气》时,可播放海尔兄弟主题曲,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听歌的同时思考歌词是对什么的描述,以此引入对天气的学习。有研究表明,在背景音乐下,学生处于放松状态,更有利于学习记忆。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可以挖掘古诗词中的地理课程资源,找准地理知识的切入点,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既可以利用地理知识深化对故事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又能拓展地理学习的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关于黄河的授课,可由古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来引入,引发学生的兴趣。

五、地理教学对学生人际交往智能的培养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见人际交往智能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在地理教学中,这种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过程中,就某一问题或现象让学生合作讨论,各自发表不同的见解,学会总结归纳,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加强了学生的交流和合作技能。如:在讲授森林开发的影响时,可将学生分组,分别扮演农民、政府官员、开发商等,分别陈述森林开发的优势和弊端,让学生学会站在不同角度、不同高度看待问题,从而使学生学会为人处世时,要站在对方立场上理解别人。

六、地理教学对学生自我认识智能的培养

地理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发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状态了,清楚地知道自己学习地理的潜能。教师可以让学生将生活实际的所见所感与所学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到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如,学习水资源一课时,可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平时的用水习惯及对水污染的认识,从而进行自我批评和反思,使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

七、地理教学对学生自然观察智能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