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心理健康小常识范文

心理健康小常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心理健康小常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心理健康小常识

第1篇:心理健康小常识范文

关键词:市场营销;高校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工作

近年来,高校在心理健康的宣传教育中存在只重视形式,不重视内容,只重视在某个时间段内宣传,不重视日常宣传,只重视心理疾病知识的宣传,不重视积极心理品质的宣传。导致部分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宣传教育产生抵触心理,使得宣传教育流于形式,失去实效性。而市场营销观念中在解决如何有效地改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塑造产品或服务在公众中的形象,提高产品或服务的影响力等方面具有良好效果[1]。因此,有必要借鉴市场营销中的有关原理和策略,探索如何向学生提供满足需求的心理宣传产品和服务,改善宣传效果,从而提升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在校内的影响力和认知度。

一、高校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工作借鉴市场营销理念的意义

1.对高校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工作的理解

高校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工作就是通过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面向全体学生,以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为主,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整体素质的提高。它更重视的是宣传教育的实效性和指导性,即在宣传教育中要求能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给予有效的心理辅导,对少数有较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及时识别和转介到有关心理治疗部门,不延误其心理康复。

2.对“市场营销“的理解

关于营销的内涵,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两条原则:(1)以用户的观点看待整个营销;(2)把营销作为一种创新力量,它绝不只是满足当前用户需求,还要给用户以新的期望,制定新的需求标准,使用户得到可能而又全新的满足[2]。前者体现的是“重视用户需求”并通过产品或服务达到更高客户满意度的服务宗旨,后者则强调了营销具有很强能动性,可以引导用户的需求和选择,而这两点恰恰都适用于高校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工作。

3.高校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工作借鉴市场营销理念的意义

许多大学生认为只要参与到心理健康活动中来的学生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这个误区也一直是影响高校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瓶颈。其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工作没有很好地解决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需求问题,以一些常规的模式,如黑板报、横幅、小册子等向学生进行宣传。其内容、形式不够多样化。并没有全面的吸引大学生真正融入到心理健康宣传教育中来,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没有找到一种新的宣传视角让大学生产生认同感,没有找到一种新的宣传内容让大学生觉得有价值,没有找到一种宣传方式让大学生觉得亲切。而借鉴市场营销的一些理念和策略能指导好对谁宣传、宣传什么、如何宣传,让大学生在满意度的前提下提升对心理健康知识的认可度,培养主动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性。

二、市场营销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工作的优化

1.优化理念

第一,全方位“促销”。促销实质上是一种沟通活动,即营销者发出作为刺激消费的各种信息,把信息传递到一个或更多的目标对象,以影响其态度和行为。尽管有的高校很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老师工作也非常尽职,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科学的心理健康观念。为了摆脱这种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尴尬局面,借鉴营销理论中的促销策略。在全体同学当中,对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全方位的宣传促销。一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充分发挥课程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渠道宣传阵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普及心理知识,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主动的心理健康意识。二是多渠道、全方位加大宣传力度。新生入学时开展心理健康服务体验活动,加深学生对心理健康的感性认识;在入学教育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广播站固定开设专栏;根据本校特点自编心理健康类读本,将心理健康服务指南张贴到教室和宿舍。三是大力扶持学生心理社团,给予场地提供和经费支持,由心理中心指导开展常规活动。四是精心打造每年“5•25”心理健康主题宣传月相关活动作为热点事件推广心理健康意识,在活动方案设计上,做到主题鲜明,形式创新,具操作性和实效性。第二,细分市场。一流的营销策略首先要对市场环境有正确、深入的了解。对于每一个目标市场选择市场细分,研究客户的需要、认知、偏好和购买过程。针对大学生的行为特点和心理特点,分别开展不同专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我们细分教育对象,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时期、不同心理问题类型的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来确定宣传教育的内容、方式,调动和吸引不同大学生的参与兴趣。如对大一新生开展《职业规划》、《心理适应》讲座、针对班级心理委员和朋辈辅导员开展心理知识培训、针对大二学生开设《学习心理》《恋爱心理》等讲座、针对学生干部开展《学生干部素质提升》讲座。定期开展班级心理主题班会视频、主题黑板报评选等心理活动,使心理类活动常规化、精细化。对于不愿面谈的学生,采取网络咨询的方式;对于在近期集中出现的一些有共同心理需求的学生,开展不同主题的“成长性”和“治疗性”团体心理辅导。

2.优化产品(服务)

提供优质的产品或服务是取得顾客满意和认同的前提,没有产品质量保证的企业必然死亡[3]。所以我们也需要不断改变,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才能更好地实现宣传和教育的职能,为了能更好地吸引学生,中心在优化其宣传教育产品时必须注意,一方面要立足于本校实际,突出本校特色来打造精品活动,另一方面要关注大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高校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的产品或服务包括:课程教学、心理咨询、微信平台、团体心理辅导、心理主题活动、网站建设、心理报刊、心理沙龙等。如何优化呢?第一,改进、完善已有产品。如把网络咨询和微信平台作为高校心理健康宣传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第二,开发新的有潜力的产品。例如,可以在高校中开展“阳光使者”选拨活动,选拔以身心是否健康,人际关系是否良好作为主要标准。

3.优化宣传策略

商家赞助成为已成为大学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校园赞助既帮助了企业树立品牌形象,同时注入资金,解决了校园活动资金的短缺,使得校园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我们可以综合选取有经济实力,又在校园内有长期业务的一些商家作为我们进行整合传播心理知识的赞助商。如以每年的“5•25”心理健康活动月为契机,引导学生自己撰写整合营销策划书。以一系列的活动的冠名和奖品等为媒介宣传,集中力量在短时间内的一些活动和长期固定活动中,发起声势浩大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商家产品的同时宣传攻势。以商家赞助的模式进行整合营销来传播心理知识,提高赞助商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知名度,实现双赢。实践证明,这种和商家一起合作的整合营销模式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宣传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高校不需花费较多宣传经费,学生不排斥,易于接受,积极参与各项心理健康活动,效果自然。总之,我们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无论是理念的优化,还是产品或服务,宣传策略的优化,要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大学生心理和行为的变化特点,才能将宣传教育工作实效性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宋李娜.面向公众的档案利用工作——论档案馆信息服务的“营销”战略[J].档案学通讯.2002(05).

[2]葛守江.市场营销理论在信息机构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导报.2001(08).

第2篇:心理健康小常识范文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安全防范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0006-02

学校安全工作应树立新的安全教育管理观,对一切可能直接或间接能对学生身体、心理、学习、财物构成威胁的因素,都应是我们安全教育管理关注的对象和内容。而在安全教育中解决好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学校安全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当前学校安全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当前校园中由心理问题引发的常见安全问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中这样预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先生已向外界宣布了他对全国中学生的多年调查结果,称有32%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往往是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由于自身个体发展的原因,家庭的原因,学校及社会的原因等一系列因素诱发的。与其成因对应,当前校园中由心理问题引发的常见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中学生个人成长的问题,如对人生的迷茫、焦虑等引发的厌世轻生等;二是青春期的问题,如早恋、黄色文化引发的害等;三是学习的问题,如学习失败引发的厌学逃课等;四是与同伴沟通的问题,如交流不畅引发的打架斗殴等;五是与父母的矛盾问题,如沟通不畅引发的离家出走等。这五个问题是中学安全教育中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这些重要问题解决好了,就为中学生的安全健康成长铺平了道路,就抓住了学校安全教育的关键,对中学生的安全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安全隐患的对策

首先,领导重视, 转变教师观念,加强教师职业培训,建立健全教育管理体系。

一个学校搞得好不好,关键在校长。一个校长的水平,就是学校的水平,对于心理素质教育也是如此。校长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校长有一定的心理素质教育理论,学校的心理素质教育就能很快开展起来。同时对教师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能,不断提高教师相关知识水平。加强师德教风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用教师的人格力量对学生的心理实施健康的影响,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其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1.全面性原则。一切教育应面向一切学生和学生的一切,心理健康也不例外。

2.发展性原则。以发展的眼光和宗旨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切为了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的发展。由于学生的年龄、文化、生理等都在不断地变化,他们的认识水平、承受能力、内心体验、行为表现等都是变化着的“不稳定因子”。因此,在教育时,不可以来所谓的“一锤定音”,而应当坚持发展性原则。

3.活动性原则。这是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在整个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一定要以活动为载体,因为在活动中,学生的心理才展示出真实的一面,这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最好的机会。

4.协同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最讲究协调一致,双向互动,切不可一厢情愿地说教或以某种手段施压,那样的结果只能是造成更大的心理障碍和心理伤害。

三、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首先,防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倾向。我们工作在第一线的班主任老师,一定要明白,现在中学生中出现的安全问题行为不仅有思想、品德、法制纪律观念方面的原因,而且还有更深层次的心理方面的成因。因此,我们在育人工作中应正确区分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与品德行为问题,不要把本是心理健康范畴的问题,上升或转移到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等问题上来处置。我们只有认识到问题的本质,才能从治标转向治本,从而从源头上,从深层次上杜绝安全隐患。

第3篇:心理健康小常识范文

乙:二十五中校园之声广播站经过老师的指导和我们广播小组成员的精心策划,将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大家的眼前,它将容校园好人好事,生活小常识,、爱国教育、健康、创卫、安全等知识为一体,陪伴大家度过每一天的校园生活。

甲:我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受到家长的百般呵护,因此也使我们的身心存在了一些问题,今天我们就和大家来谈谈有关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请听《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乙:根据世界心理卫生协会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并结合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我们把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确定为6个方面,即智力发展水平、情绪稳定性、学习适应性、自我认识的客观化程度、社会适应性、行为习惯。

(1)智力发展水平:虽然智力发展优秀者并不一定拥有健康的心理,但如果智力发展水平低下,那将毫无心理健康可言。因此,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其智力发展应属于正常。相反,若智力水平低下,是算不上心理健康的。

(2)情绪稳定性: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一般是心境良好,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占主导,但同时又能随事物对象的变化而产生合理的情绪变化。所谓合理的情绪变化是反应,当有了喜事感到愉快,遇到不幸的事时产生悲哀的情绪。此外,还能依场合的不同,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3)学习适应性: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通常喜欢上学,觉得学习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感到轻松;对于学习内容往往抱有浓厚的兴趣,乐于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学习效率高。

(4)自我认知的客观化程度:心理健康的小学生能顺利地从以自我为中心向去自我中心阶段转变;能将自己同客观现实联系起来,主要从周围环境中寻找评价自己的参照点,对自己的认识开始表现出客观性。

(5)社会适应性: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往往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自己的日常生活事务能由自己来料理,能适应不同环境下的社会生活,乐于与同学、老师交往,让自己融入集体生活中,自觉用社会规范来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孤立起来,与周围的人群格格不入。

(6)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的小学生一般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外部刺激的行为反应适中,不过度敏感,也不迟钝;他们不会因鸡毛蒜皮的事情而大发脾气,也很少出现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的举动,其行为表现同他们的年龄特征相吻合。

甲:请同学们在听了之后结合上面的标准进行自我测试,不好的方面我们要努力改正,好的方面我们要坚持!希望大家都能有一个健康快乐的心情!

第4篇:心理健康小常识范文

高校大学生 道德教育 现状大学生作为当代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的一个群体,肩负着建设祖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重任,其道德素质如何,不仅对社会上同龄人以及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有着很大的影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社会公民道德素质的高低。因此,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如何,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而高校作为“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教育的灵魂”,担负着责无旁贷的责任。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1、功利思想明显,价值取向扭曲。一些大学生敬业意识薄弱,理想追求淡化;过分关注自我价值,把实现较高经济收入和安稳生活视为人生追求的核心,从而造成价值取向扭曲,甚至形成极端的自私人格。在索取与奉献关系上,则一味地强调索取,造成个人贡献与社会索取失去平衡。2、缺少社会公德意识,生活行为失范。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方面,不少学生对这一体现大学生责任感与文明程度的规范未加重视,甚至行为失范。个人情感问题一直困扰着不少大学生,处理不好恋爱与学业、爱情与性等诸多问题,导致抑郁、敌意等心理症状,造成未婚同居、未婚先孕、为情自杀他杀等诸多问题。3、拜金思潮泛滥,贪图安逸享乐。大学生高消费既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滋长了校园的奢侈风,又使得拜金思潮泛滥,对当今大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以及身心健康都极为不利。

二、当代大学生道德缺失的原因1、家长过分溺爱。许多父母忽视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尤其忽视了孩子心理健康和思想道德的发展。2、社会上诚信缺失的不良环境影响。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固有缺陷,加之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特别是还未建立起健全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道德体系,致使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都出现了为追逐利益而抛弃诚信的现象,并形成了诚信缺失的不良环境。3、学校德育教育的缺陷。目前各类学校正在推行素质教育,而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我们也发现,传统的“应试教育”、“唯分论”的思想,在学校教育中仍然根深蒂固,重智育而轻德育、片面追求成绩的现象依然明显存在。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研究1、加强传统教育。在传统教育方面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引导:(1)坚持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是包括哲学、教育、史学、经济、文学、艺术、宗教、科技为主要内容的中华民族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则是一个跨越人类生存时空的概念,具有超越历史阶段的绵延特性。(2)加强公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首先高校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大学生的基础文明建设和社会公德教育作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和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并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其次是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公德教育不仅仅只是唤醒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更重要的是对大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加强管理,包括公德行为方式的选择和行为习惯的养成。2、提升科学文化素质。在科学文化素质方面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引导:(1)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加强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一要积极举办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系列讲座;二要大力开展社团活动、科技节、文化艺术节等校园文化活动;三要加大经费投入,尽量改善教学、实验设备和更新补充图书资料,大力加强校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设施建设。(2)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校内外的人文景点、历史博物馆、自然科学博物馆,参加社会调查、访谈等活动,参与社会服务工作,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行为修养。3、强化心理素养。心理素养方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正确引导:(1)着重加强对学生的自主性、自律性和心理适应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多途径地指导和训练学生学会独立探索、规划自己的学业和生活,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和课余生活;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觉抵制生活中尤其是网络中的负面诱惑、消极影响,做自我的主人,指导他们在学习、生活的各个层面,有意识地磨练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刻意培养个人的心理适应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调适能力。(2)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常识,尤其是自我调适方面的小常识,必要时进行自我调节;另一方面使他们懂得健康的重要性,自觉地维护心理健康。在需要的时候,能够想起心理咨询,想起寻求帮助。(3)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遵循“道德以德育为首,德育以教育为先,教育以文化为本”的原则,积极拓展道德教育路径,树立与公民教育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使大学生提前进入公民角色,让公民意识的重要性在大学生身上得以内化,实现公民身份真实化,运用多种教育方法,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保证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第5篇:心理健康小常识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高校教育

1、存在问题

1.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中学阶段接受的是基础教育,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阶段接受的是专业教育,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高中阶段的学习基本靠老师的讲解,而升入大学后往往老师讲得少,自觉、自立、自主、创造是大学学习的特点。一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因未能掌握大学学习的方法而导致考试不及格,从而带来厌学、自卑、自信心下降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有的同学甚至得了考试恐惧症,每遇考试就生病或不敢参考。美国人类资源心理学家赫伯特说,未来的文盲已经不是不能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而学会学习的实质就是要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初入大学的新生正是由于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才阻碍了知识的获得和智能的发展,甚至导致整个心理活动的紊乱。

1.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

大部分学生在中学时代没有寄宿经历,进入大学后,班级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为主要生活区域,日常生活完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及其其他家庭成员的学生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往往也会导致心理失衡。

1.3、人际关系的复杂化

任何人都要与周围的人产生交往。而大学生正处在步入社会的关键期,他们从内心渴望着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调节身心、完成学业。但他们由于对交往的本质与技巧缺乏认识与掌握,又使他们陷入交往的误区,正是由于这种高期望值与低成果造成心理上的巨大落差,苦苦寻觅却又毫无结果。于是开始闭锁自己,郁郁寡欢,久而久之,形成忧郁症、交际恐慌症等心理疾病。

1.4、生活上的挫折

一些偶然的因素,带给大学生生活挫折,影响他们心理情绪的稳定,诸如失恋、失去朋友、家庭的重大变故、经济困难等。由于绝大多数大学生是在家长和教师的保护下一帆风顺地成长起来的,很少遭受严重的挫折,更缺乏独立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因而,遇到挫折就束手无策,耐受性比较差,从而造成他们焦虑、烦恼、自卑、痛苦、嫉妒、失望、逆反等不良心理。

2、策略

面对以上种种主观和客观造成心理问题的因素,我们认为,高等学校领导和老师必须采取良好的心理教育策略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1、着重加强对学生的自主性、自律性和心理适应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

时代对大学生的自主性、自律性和心理适应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工作中尤其要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的教育和指导。多途径、多方法地指导和训练学生学会独立探索、规划自己的学业和生活,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和课余生活;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觉抵制生活中尤其是网络中的负面诱惑、消极影响,做自我的主人,指导他们在学习、生活的各个层面,有意识地磨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刻意培养个人的心理适应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调适能力。

2.2、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大学生是成长中的个体,常常有许多成长的烦恼困扰着他们,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

高等教育大众化、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在知识、能力与心理素质方面对他们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他们成长、发展的环境更具有竞争性、挑战性。所以,21世纪的大学生经受着成长的压力、时代的压力和环境的压力。这三重压力构成了对个人心理健康最严峻的考验。此时,他们尤其需要心理疏导和帮助,但多数人主动求助的意识较弱。因此,我们应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个人求助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加大宣传力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常识,尤其是自我调适方面的小常识,必要时进行自我调节;另一方面使他们懂得健康的重要性,自觉地维护心理健康。在需要的时候,能够想起心理咨询,想起寻求帮助。为此,宣传工作不仅要经常开展,而且要广泛深入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2.3、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小学开始设置了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4、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发现与、早疏导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高校一定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障碍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2.5、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由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2.6、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我国大中小学的课程设置都共同存在一个问题,即是关注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与改造,很少关注青少年自身的修养,有,也是较空洞的说教。其实,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自我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参考文献:

第6篇:心理健康小常识范文

整体规划,完善舆论体系

网络时代给教育界带来的不仅是教育手段的变革,更是教育观念的更新。青少年对网络有着特殊的心理需求,在网络世界里,他们可以毫无约束地挥洒自己的个性、体验各种人生角色的酸甜苦辣。为此,我们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加强对新型文化样式的引导,让不同类型文化产品都成为弘扬社会主流价值的生动载体。

2004年4月,泉州德育网的开通有效填补了课堂“八小时”以外的空缺,对泉州德育工作的物质平台搭建、健全学生人格发展、家校协作以及拓展和丰富学校德育教育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泉州德育网站通过建立百个子网、迅速更新平台信息、设立法纪专栏和展播爱国主义影片等多种方式,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校园文化中“刮起”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学习和践行之风,在无形之中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网站开通至今,已有100多所学校在泉州德育网建立子网,及时上传各学校开展的德育活动;泉州德育新闻栏目共报道新闻信息4439条,通过开设“国内德育”新闻栏目,采集、各地先进德育理论与事例共2000条,使全市德育工作者及时感受国内各地德育工作动态,与时俱进促进泉州德育工作的飞跃发展。

从小到大,实施全程教育

青少年时期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德育工作应贯穿于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

在创建网络德育平台的过程中,泉州市教育局充分发挥网络的多元化属性,将视频、电子刊物等融入其中。同时,利用网络的动感化和形象化,在网站开设特色版块,丰富德育文化,不定期举办“网上素质拓展夏令营”和“网络读书节”,在寒暑假期间,利用泉州德育网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摄影大赛”等系列活动。而开通的“青少年学生网上读书”平台、“好书推荐”版块,让同学们在家就可以参加丰富的、活跃的德育活动,并通过举办“好书伴我成长”活动、“万祥”杯读书征文活动,在网上发表学生的读书心得、读后感,大大提高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网上展览馆是泉州德育网站的一大重头戏,目前已开设“人民防空宣传资料”“地震知识展览馆”“科普之窗”“闽南文化”等专版,通过与市地震局、文化局、科协等单位联合办展等形式,提供了生动的网络课堂,丰富中小学生科普知识内涵。“德育成果展示”和“网上德育文化活动”,展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成果,深入挖掘教育资源,不断增强网络德育基地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开设“网上家长学校”“社区教育”等栏目是该网站的一大核心,通过持久开展,家长在家即可大面积的了解教育动态和教育理念,同时也吸取更多的单位协助、参与学校的德育工作,使社区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三结合,在网上凝成一个有效的德育整体。

源头入手,形成长效机制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名师才能出高徒。因此,德育网络从教育者入手,从源头起步,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坚持师德为上,形成全程全面育人长效机制。

“中小学生生命教育大家谈”“民办学校德育论坛”“班主任工作论坛”等各种网上专题论坛,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学生、教师、家长根据主题在网上进行交流,让德育工作更加深入人心。广大的家长和师生都非常喜欢这种交流的形式,乐意提供意见和建议,从而使网络安全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得到加强,使学生自觉强化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在网络时代健康成长。

为了进一步健全学生人格,泉州德育网站还聘请22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建立网上工作室,设立专题网页,让家长、学生了解心育知识,进行网上心理咨询辅导,报道心理活动新闻,交流心理健康实验学校经验,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由泉州市教育局主办的《3G德育手机报》,是全国首创面向广大的家长的德育专项手机报,刊登教育大视野、一句话新闻、教养心得、名人家教、成长驿站、心理导航、专家互动、快乐实践、生活小常识等多个可读性强、家教知识丰富的栏目,向家长提供心理健康教育资讯,让家长能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兴通讯方式的诞生,泉州市教育也逐步将德育教育阵地向微信端拓展,通过微信联络的便捷性、易操作性和实时性等优点,以微信联络德育环节中的“你我他”,建立起“校园――家庭――师生”的全覆盖德育教育模式。

第7篇:心理健康小常识范文

2008年,因长期处在压力爆表状态,金Z莫名地陷入自我否定的情绪,“了无生趣”,一度有轻生的念头。不分日夜,心里像被一条黑狗不断追着跑。

一次,金Z对学心理学的朋友说出处境,朋友说:“你大约抑郁了。”在朋友推荐下,她参加了心理治疗课程,走出了黑暗的日子。2009年,她干脆申请攻读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生,一边学心理,一边自愈成长。

2012年,金Z在北京成立了中迪心理咨询中心,成功帮助了上万人恢复心理健康。但一次经历让她重新思考这个行业。

一天,金Z接到海淀区一位母亲的求助电话,说自己10岁的孩子总说头疼,睡不好觉,上课也听不进去,还叹气说活着没意思。金Z判断这孩子有抑郁倾向,建议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心理科检查。对方一听就翻脸,“什么抑郁,我看他就是想逃避写作业!”说完“啪”的挂了电话。

次日,看到一则海淀区10岁的孩子跳楼身亡的新闻。金Z很难受,不知是不是昨天那位咨询者的孩子。她开始思考:如何让有需求的人及时得到专业服务?

传统心理咨询服务门槛较高,均价500元每小时,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同时,心理诊所和咨询师多集中在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相对匮乏。对于去医院看心理科,出于对隐私的顾虑,对周围人眼光的在意,更多人选择了忍耐。

“为什么不尝试互联网+心理咨询的服务模式?”有着IT工作背景的金Z,不由想到了这一点。

用科技暖心理

2015年3月,金Z认识了新浪微博前资深产品经理刘一D。有趣的是,她与金Z的经历相反,学心理学出身,却误打误撞进入互联网行业。

对于心理咨询“触网”,刘一D有独到见解,心理咨询必须改变高大上的形象,注重平民化、便捷性,所以做内容和服务,远比做工具要有优势。

聊了一晚,刘一D被金Z“挖”了去,成为公司的产品总监。而在金Z新组建的团队中,80%的成员拥有IT和心理学双背景。

2015年6月,暖心理App应运而生,用户锁定为30岁左右的人群。这一群体面临着工作、情感、家庭的压力,具备且拥有更强的心理咨询意识。

暖心理把价格基本控制在每小时200元以下。整个咨询过程在App上完成,用户可在线选择信任的咨询师,一键下单支付。咨询师则主要通过文字、语音通话的方式和用户沟通,可以很好地保护对方隐私。

金Z对于入驻平台的咨询师,制订了严格的准入制度,包括资料审核、面试、提交案例报告、咨询时长记录、督导时长记录、咨询案例测试等。一个200余人的服务团队里,包括中科院心理所教授祝卓宏、哈佛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岳晓东、耶鲁大学心理学博士李明等业内大咖。

“你的爱情是否有底线?”“如何对不喜欢的人说不?”根据当下热点话题,平台推出的《暖杂志》每日更新。推送心理测试、心理学小常识等,深受欢迎。

“我跟他分手一个月了,为什么还会不自觉地等他的电话?”“工作中遇到一个小人同事怎么k?”2015年6月,暖圈圈功能又推出,根据婚恋情感、人际关系、学业职场、亲子关系等各类群体,提供倾诉和交流的平台,在线的咨询师会第一时间出现,及时化解发帖人的问题。而其他圈里人除了答疑解惑,更多的是安慰,没有网络暴力,陌生人之间也充满暖意。

轻咨询暖直播

2015年12月,团队推出“轻咨询”的概念,主要解决婚恋、职场、人际、学业等不是特别严重的心理困惑。文字、语音、图片结合的方式,让心理学更生动更贴近生活。

“你妈又逼着你相亲了吗?”轻咨询成为被逼婚一族的福音。通过对不同相亲场面的逐一分析,让人再也不害怕相亲,面对奇葩相亲对象也有了应对之策。

“为什么三年婚姻越过越凄凉?”一位女士通过轻咨询,倾诉苦恼。她与丈夫工作越来越忙,见面时间越来越少。家,变成了旅店,婚姻走进了死胡同。在咨询师引导下,她开始尝试下厨,为丈夫做几道拿手菜,不再每天捧着手机看新闻,而是与丈夫聊天。丈夫也开始回应,在结婚纪念日为她送上一大捧玫瑰。

2016年9月,新的暖直播平台推出,“职场导师”春楠、“恋爱达人”仵烨、“情感教练”丁力等一批心理师闪亮登场。通过直播,用户可以与大咖更近距离地接触。

第8篇:心理健康小常识范文

[关键词]科学素养方法青少年

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是开发科技人力资源、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任务,也是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我们要通过具体生动、切实有效的科学素养教育,在青少年中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使他们成为与时俱进、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一代新人。

1破除心理障碍,引导青少年走近科学的大门

科学给很多人的感觉就是高深莫测的,是只有专业人士才可以接触、钻研的事物。因此,很多人是谈“科学”色变。这种心理障碍肯定对提高大众科学素质不利。

因此,为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我们必须先从其心里障碍开始,只要破除这块坚冰,就可以正确地引导青少年走进科学的大门。

我们在给青少年上课、讲解时,就非常注意青少年的心理状态的调整,从身边的科学讲起,给他们灌输一个概念:科学是可以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只要利用好科学,那么就会事半功倍。同时营造了一个热烈的讨论氛围,大家各抒己见,交换彼此的看法,并引导学生得到正确的结论,让他们在求索中得到满足,充分理解到科学的重要性。

阿累尼乌斯说过,一切自然科学知识都是从实际生活需要中得出来的。我们在给青少年讲课的时候,就非常注意理论知识联系实际,比如讲到电传导的时候,我们提问学生“为什么打雷时不要站在树下”,让学生去反思这些生活小常识背后的科学意义,让他们觉得科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关键是自己是否留心、留意。科学并不需要专业的设备,更不是专业人士的时尚饕餮。

2精心挖掘教材,着力培养青少年的科学兴趣

科学兴趣是激励人们孜孜不倦地进行学习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推动力。培养科学素质首先要培养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和观察能力。

在“全息音响”的展馆中,青少年单凭耳机就感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这使得他们有了身临其境的奇妙感受。在亲身经历之后,我们不失时机地谈了声音的传播以及声音传播的3个物理量。并由听觉效果谈到了声音的录制,再引申到当前计算机领域的环绕音响,以及家庭影院的DTS解码等。在谈到全息音响应用的时候,学生的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了,一个个开始幻想着自己未来使用全息音响的情景。

事后,我们又布置了学生去查询关于全息影像的资料,并递交个人感想,从上交的文章来看,完成的效果较理想,达到了提高兴趣的目的。

3养成自学习惯,提高青少年探求科学的主动性

有了科学兴趣之后,青少年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可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不可能时时刻刻地跟在学生身边。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

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和广泛应用,本着“自由、平等、共享”的精神,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在网络上互相交换信息,甚至共享资源。这为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提供了极好的历史机遇,同时为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提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信息,为自己答疑解惑,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

4提倡动手实践,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科学来不得半点的虚假。我们在运用现代科学知识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严谨细致、一丝不苟。

在木工制作工作室,我们从一开始就严格贯穿“认真”两个字。要求青少年在看完制作说明或制作步骤后,准备好必需的工具,了解基本的制作方法后才开始制作各部件。在制作中,我们要求学生在各部件的合适部位写上部件的名称或序号,最后才开始装配。一段时间下来,参加活动的青少年的动手能力大大加强了,培养了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

在青少年完成了自己的作品之后,我们在给予积极肯定的同时,也让他们充分了解到自己作品的一些不足之处,勉励他们朝更完美的方向跨进。在沟通中,更是举了爱因斯坦的“三只小板凳”的故事为例来勉励他们。通过观察,大部分参加活动的青少年都愿意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改进以获得更加满意的作品。

5通过有效互动,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

在开展科技活动中,应该让青少年尽量接触更广阔的知识领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发展智能,还要把课外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他们去培养创新能力,去大胆探索科学的奥秘。

我们在给青少年介绍现代科学技术时,他们的思路十分活跃,常常提出很多设想,很多看法。我们必须注意保护这种寻求创造性劳动的积极性,大力鼓励学生有所创造,有所发明。我们甚至列举其他省市的青少年发明创造的例子来勉励参加活动的青少年,让他们明白,一些发明创造者也跟他们一样,只是一名普通的学生,青少年同样也能做出成功的发明创造。

总之,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提高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仅需要耐心,更需要方法。

参考文献:

[1]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2006.

第9篇:心理健康小常识范文

一、数学教学与品德养成教育紧密结合,提高学生思想素质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课堂教学中首要让学生学习课本知识,了解数学知识对人类的作用与好处。利用教材中的数学小常识介绍我国数学方面所取得的重大研究成果,数学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作用与地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中应树立育人观念,利于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教学“年月日”时,引领学生对重大节日“七一、端午节、国庆节”的了解,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怀。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思想品德教育因素,教师必须深入钻研课本,利用现代信息资源,搜集、查阅大量与之相关的资料,认真备好每一个环节,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成为学生的榜样。通过知识学习和相关资料介绍、查阅、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数学学习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辩证观,数学教学中介绍数学中的辩证思想,让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实践,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反作用于生活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分析教材、运用教材,根据学生现有生活经验和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内容上挖掘。例如:小学四年级下册的运算律、五年级方程等的学习,这些理论知识都源于实践,又为生活实践服务,受实践检验。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空间与图形”概念的建立,反映了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感性到理性的辩证过程。教材中蕴含并贯穿着唯物辩证的思想,只要在教学中适时进行指点,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能感染辩证思想,能辩证的思考和看待问题。

二、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心理承受力

小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身心健康成长的起始阶段。学生不但要有健康的身体、健全的心理,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力。现在很多孩子都是在温室长大,在家受父母宠爱,对环境和社会的适应能力有待极大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心理承受力不容忽视,教学中既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科学知识,还要加强学生心理承受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数学是以事实为基础、是最讲事实和真实性的一门科学。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通过具体问题,学生会感受到数学的严谨、逻辑严密,小小的一点误差,就会相差甚远,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数学这一学科只相信真理,不会屈服于“权势”。在数学真理的探索中培养学生顽强的拼搏进取精神,独立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严谨的学习态度,迎难而上、不屈不挠的学习毅力。

小学阶段学生心理不成熟,承受力还不强,学习过程中受成功和失败的影响较大。学习上取得进步、成绩上升可能会产会骄傲自满的情绪,对自己的要求可能会不严格,自我约束力会在不经意间放松;遇到不顺心的事和困难时会垂头丧气,信心减弱,甚至自我放弃。学生出现这种状况时是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和养成良好自信心的绝好机会,教师应从正面进行引导,通过反面事例进行教育,让学生增强自信心,坚持与困难和挫折作斗争,养成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奋力拼搏的精神,形成抗击挫折的能力,从而增强心理承受力。

三、数学教学注重智力培养,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训练、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智力因素,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为思维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简单、基础的知识为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提供必要素材,而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是学习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有力保障。新知识学习过程中,应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要重视学生获取新知识时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通过不同类型的训练,开发学生的智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智力的开发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当成学习活动中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创造各种独立自主完成和表现的机会,让学生独立思考、操作、探索发现、归纳总结。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获取知识的成功与快乐,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