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课题研究范文

小课题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课题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小课题研究范文

一、编题小组

根据调查,结合百分数的应用,编写了以下2题。

1.我国森林面积为1.34亿公顷,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3.9%,世界森林总面积有多少亿公顷?

2.世界人均拥有森林蓄积量为71.8立方米,而中国人均森林蓄积量仅为8.6立方米,中国人均森林蓄积量是世界人均森林蓄积量的百分之几?

请你来算一算:

二、实验小组

在我们这次小实验中,从树枝上摘下5片叶子,通过测量和估计,它们的面积分别为15平方厘米、16平方厘米、12平方厘米、20平方厘米和18平方厘米。

1.平均每片叶子的面积是多少?

2.假如这棵树有10000片叶子,并且每25平方米的树叶能在一天释放出足够一个人呼吸所需要的氧气,请问:这棵树可供一个人一天所需要的氧气吗?

请你来算一算:

三、调查小组

现在餐馆里有些都是用一次性筷子,如果1家餐馆1天用200双一次性筷子,而1立方米树木可以生产4500双一次性筷子,那么1家餐馆一年要用多少双一次性筷子?消耗掉多少立方米树木?

请你来算一算:

四、推理小组

中国现在每年生产大约450亿双一次性筷子,如果我们以每根筷子长15厘米计算的话,把中国人每年用掉的筷子接起来,可以绕地球多少圈?(地球赤道一周的长度大约是40000千米)

请你来算一算:

五、网络小组

世界森林覆盖率:日本67%、韩国64%、挪威60%左右、瑞典54%、巴西50-60%、加拿大44%、德国30%、美国33%、法国27%、印度23%、中国16.5%!研究结论:我国森林覆盖率偏低。

六、研究结论

通过解答这些题目,如果照这样长此下去,我们国家的森林会怎么样?

研究结论:一次性筷子是树木做的,如此使用这么多的一次性筷子要砍掉多少棵树来做筷子。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后果,森林将遭到破坏,严重的话将导致水土流失,引发洪水,自然的警钟告诫我们少使用一次性筷子保护森林。从今年洪灾可以看到,合理砍伐树木,保护森林刻不容缓。

第2篇:小课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小课题;题目表述;规范

在实际的普及小课题研究工作中,教师对小课题的题目表述出现了种种问题,有的是没有体现小课题的特点,有的受“问题即课题”的误导,还有的将小课题的题目写成论文式题目等。

一、 “问题即课题”的小课题题目表述误区

小课题研究之所以非常容易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所接受,很大的原因之一就是“问题即课题”的核心理念所致。一线教师天天接触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具体的实际问题,将这些问题转化成课题来研究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在课题的表述中,教师很容易走到一个误区:将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直接表述成课题。如如何快速理解文言文、面对中考,如何减少语文中的失分现象,等等。所有问题式题目或带有疑问词的题目,都不是课题的准确规范的表述方式。如使用“如何”“怎样”等字眼,在课题申报中,这类问题出现的最多。

教育科研课题一定是教育问题,而教育中的问题不一定成为科研课题,如果把教育问题转化成科研课题,则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具有研究价值;2.可操作性;3.没有明确的结论或规律。因此,小课题题目的表述中一般都没有“如何”“怎样” 等疑问词。

二、课题实施中,课题表述的不规范现象

1.选题偏颇造成课题表述不规范

(1)选题偏大。小课题的特点之一就是“小”,即研究范围小、周期短、见效快、可操作性强。小课题的研究过程简便,研究方法多样,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也是丰富多彩。

根据小课题的特点,选择小课题时必须克服贪大求全毛病,最好选取一个“点”来研究,而且时间不宜过长。因此,小课题题目的表述也要突出这些特征,在研究的范围表述中,尽量限制,尽量“小”。如:“初中英语单词教学研究”是一个不错的课题,但如果从研究限制范围上来说,至少涉及初中三年的内容,时间较长,内容偏多,而且“单词教学”的指向是学生如何记忆、如何理解,还是教师教的策略,很难确定。如若改成“八年级英语单词记忆策略研究”就比较合适了。

(2)偏向理论研究。理论的研究不适合一线教师,更不能成为小课题研究的对象。小课题研究要求操作性强一些,更贴近教学实践。在选择课题时,如果该课题的研究过程或者研究成果中大量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大都不适宜一线教师。

2.课题表述不准确或不规范

(1)研究对象不明确。课题的表述中,必须明确研究对象,使人一目了然。虽然教师都清楚自己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但在表述中往往含混不清。如“中考生物复习的关键”这一课题中,教师想研究总结近几年的生物中考情况,抓住关键问题,提高学生中考成绩。但中考生物复习的“关键”太多:就学生而言,有理解的、记忆的、实验的、综合的关键,还有答题技巧、书写规范、思维方式、情绪特点等都是复习的关键;就教师来说,教学风格、习惯特征、教学手段、教学水平等也是复习的关键,学校的教育环境、学习氛围也是关键问题。所以课题表述必须明确研究对象。

(2)研究范围限制不清。小课题的“小”即研究范围小,在课题的表述中必然将研究范围进行限制,修饰限制词语越多,研究的范围就越具体,课题就越小。但在教师的课题表述中很多题目的研究范围没能确定清楚,如“做中考语文题如何多得分”,内容大而多,研究范围限制不清指向不明。

(3)口号式或标语式的表述。有些教师的课题题目表述成“口号式”语句,不能从题目中看出其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等,不能使读者清楚地了解研究者的意图。从题目上看容易使人感觉是口号、标语,这也是课题表述不规范的现象。如“改变哑巴英语,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等。

(4)“手段+目的”的语句的表达方式。小课题研究的目的之一是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益,其课题题目的表述与一般的论文的题目表述方式有所区别。“手段+目的”的语句像是介绍经验的论文题目。如“阅读名篇名著,使学生在阅读中促进语文能力培养” “辅导英语学困生,提高英语成绩”,既是“手段+目的”式的语句,又属于研究内容过大而指向不明的表述。

第3篇:小课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小课题;研究;校本教研

小课题研究是指研究者在已有的成功经验或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问题中,选择研究范围比较微观、研究内容比较具体、研究切口比较小、研究周期比较短,容易操作并且有兴趣、有能力完成研究任务的课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课题研究方式。让教师进行小课题研究,可以加强教师的参与意识,解除他们的畏难情绪,使每位教师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校本教研活动中来。

一、真抓实干,组组开展小课题研究,人人参与小课题研究

1.掌握方法,选准课题。明确课题范围:可以从总结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中选择问题;从教育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中发现问题;从对教育过程和现象作深入观察和调查中选择问题;从学习和借鉴先进教改成果中提出课题。寻找课题来源:①在研究教材中。②关注教学过程中有争议的地方。③留意教育教学资源,借鉴别人的经验和教训。④通过反思教学得失。⑤追踪教育热点。⑥联系本地、本校的教育实际。小课题就要立足于“小”:提醒教师不宜把课题选得太宽、太大、太复杂,应选择自己熟悉的或自己擅长的方面,选小一点的问题进行研究,从而增强兴趣和信心,容易获得成功。下面以我校2010年9月确立的校级母课题:《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的课题确立为例:

课题研究的背景分析(存在的问题)。直视我们农村少年儿童,长期以来受“重智轻德”思潮的影响,“分数至上”是所有农村家庭的普遍观念,加之农村“留守”儿童较多,学生在家缺乏正确的引导,农村许多家长自身具备的低文化素养对子女潜移默化的影响,致使许多农村小学生具有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

我们学校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统计结果表明为:有30%的独生子女。他们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养成对成人过分依赖的心理。有45%的学生是留守儿童。孩子在成长的初始阶段,在家缺乏正确的引导,养成很多不良习惯。有70%的学生或多或少都存在着礼貌、守纪、卫生、安全、学习、劳动、生活等方面的不良习惯。

课题研究的意义(课题的确立)。小学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天真、活泼、好动、好强,各方面行为习惯的形成都处在萌芽时期。正确的引导,良好的教育是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针对上述问题孩子,他们在成长的初始阶段,就时时刻刻与不良行为习惯相伴,这些行为虽然在其严重性和稳定性上还没达到违法的程度,但是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就会不断恶化,成为品德不良甚至违法犯罪的前奏,将来给个人和社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我们提出《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这一实验课题。

2.拟定课题实施方案、计划,填写课题研究申报表。在教师选定好课题主题后,再由教科室牵头进行课题方案、计划怎样写的培训,然后每位教师拟定课题实施方案、计划,填写课题申报表,研究者所有材料经课题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后方可实施。

3.结合实践,实施研究。又以我校校级母课题《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这一实验课题为例:针对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问题,课题确定后就确立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预设研究效果(意义)。确定课题研究的策略、方法。在对课题实施研究时,力争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针对不同学生、不同学科、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

总的策略如下:①坚持正面教育。②严格约束,规范训练。③反复抓、抓反复,常抓不懈。④注重反思。

具体方法如下: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记载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生的阶段性信息反馈,反映学生的成长史。每隔一段时间就对学生测查评价一次,形成对比依据,体现研究成果。成立“一帮一”互助小组。互助小组又分学习、行为习惯两方面,由帮助者负责记录互助过程和效果情况。创办“我的心声”小报。让学生通过写、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便于同学和同学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加深了解,增进感情,拉近彼此间心与心的距离,建立团结、和谐、健康校园。抓实主题班会活动。主题班会作为班级管理的重要形式,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规范自我行为,激发学习兴趣,增强班级凝聚力等方面的作用较大。因此,主题班会的举办要有计划、有目的,做到活动有声有色、有实效。定期召开家长会。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常了解学生在家有哪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以便及时寻找合适的补救措施,与家长取得一致意见,形成教育合力。要求教师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注意收集各类过程材料,材料要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充足性。如:依据性资料,计划性资料,非计划性资料,专题性资料,过程性资料,实效性资料,总结性资料,影像性资料等。

4.反思得失,总结提升。仍以我校母课题《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为例:根据课题研究前的调查资料显示,不少学生在行为习惯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一些问题,全校多数教师对学校母课题或子课题进行了研究。综合课题领导小组、各教研组、教科室、研究者的阶段性总结和反思。

(1)在课题研究中得出经验。要教好书,首先就要育好人。要了解孩子首先就要和家长沟通。师生心灵对话,是打开学生心灵天窗的有效途径。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要有记录和比较,形成对比性文字依据。对问题学生要以正面引导和榜样感化为主。常抓不懈,具备持续性。

(2)在课题研究中解决了一些过去存在的突出问题。学生不完成家庭作业的现象由多变少了。学生逃学的现象没有了。打架斗殴的现象由经常变为偶然。

集体集合时由拖沓混乱变得有头有序。迟到的现象由多变得很少了。校园清洁卫生保持良好。

(3)在课题研究中发现一些突出问题。部分学生容易“旧病复发”,持久性不强。部分学生总是顽固不化。部分家长认为教育学生是老师的事。部分教师没有系统的研究思路和策略。

二、求真务实,小课题研究结硕果,校本教研上新台阶

第4篇:小课题研究范文

现在晋升中级职称,拥有一张课题研究的获奖证书,就可以达到一半以上的机会了,因此,在教学的同时,搞点课题研究是不可或缺的事情。

什么是课题研究?搞好课题研究有什么作用呢?课题研究是以自己为研究主题,研究和解决自己在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并努力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它主要是教师针对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和困惑进行的反思性的实践研究,是行为研究,它重在解决实际问题,它不排除使用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但重要的是学习、讨论、总结,实践成果也应主要体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并能促进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转变。

【以上引用】

体育与健康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要选好题

选题很关键,选大了,无法实现,选小了,没有研究的价值,选难了无法操作,我觉得选取本校很突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来做。这样的课题切合实际,好收集资料,图片等。例如:我们做的第一个课题是《初中生学习体育的现状与策略研究》这个课题就大了,范围就广了,不好操作,后来我们改成《我校学生学习体育的现状与策略研究》这一课题,范围小了,研究起来就方便得多。

第二、收集好第一手资料

课题研究做了些什么事情,就把资料收集起,比如上体育课的图片、搞活动的活动记录、活动计划、活动总结等等,这些资料课题负责人平时要安排专人收集,课题研究结题时主要看过程,看操作痕迹,看实际效果,图片有了,可以看到效果,可以看到场面,过程有了,可以说明没有搞假资料,图片尽可能多收集一些,以后觉得不好的可以删除,但是如果平时没有收集,结题的时候再想起没有照片来,效果不好不说,还有造假的成分在里面。

第三、围绕课题的主题开展活动

课题研究怎么做?开展什么活动?究竟要些什么资料?这些一连串的问题就是刚开始搞课题的人经常要问的问题,其实,只要能够为课题服务的活动都可以搞。比如我们的课题《我校学生学习体育的现状与策略研究》,我们为了能达到研究的目的,开展第二课堂、开展广播体操比赛、篮球比赛,搞过运动会,玩过游戏,除此之外,我们还从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开展多种活动的多种游戏以及比赛来激发学习兴趣,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能找到适合学生的教法,我们在校长的支持和帮助下,全校体育老师到体育优质课比赛现场观看人家是如何上的,回来写心得体会,把学到的好方法运用于实践,学生看到课有希望了,就对体育课感兴趣了许多。

第四、研究方法

我们课题组用的研究方法有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走访法、总结法、前后效果比较法等常用的方法。其实,课题研究的方法并不是死的,要看情况,有的方法在这个课题适用,但在其它课题就不适用,因此,课题研究的方法要根据课题的具体情况来定。

第五、课题研究结题的时候要一些什么资料

第5篇:小课题研究范文

一、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

小课题研究是一门操作性强的课程,学生需要学会观察、研究,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大量信息;再对信息进行整理与归纳,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

例如在开展小课题《扬州的桥》研究的时候,辅导员先组织学生进行调查活动:桥的种类有哪些?再在父母、同学的帮助下对本地的桥进行考察,了解当地桥主要有哪几种。校少科院通过举办“扬州桥照片展”活动来加强对桥的认识,并利用牙膏盒、报纸等废旧物资开展桥梁设计活动,最后综合各种信息,归纳成桥的分类、桥承受力原理、扬州桥的历史故事等各方面知识,并用手抄报、海报、网页等形式进行展示。坚持学生的亲自参与,这是小课题研究强调的一个基本理念,本次活动通过让学生调查、认识家乡的桥,树立起我爱家乡、我爱探究的意识,也培养了学生对信息的整合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课题研究内容涉及面广,当我们面对着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主题应该怎么办?我们要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比较、判断、归纳,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要有一种刻苦钻研、探究的“韧”劲,鼓励学生放开思维去想,去追根,去刨底,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例如开展《校园资源浪费调查》的小课题研究时,学生如何开展研究?辅导员可让学生明白研究活动一般包括选题、制定计划、整理资料、撰写报告四步骤。学生掌握了研究方法,就能自己开展研究活动,调查水、电、纸张等各种资源的浪费情况,校园内节约资源应该从哪些方面做起,该怎么做,存在什么问题,最后号召全校同学都要节约资源,爱护地球。通过活动,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去寻找解决的办法,逐步形成质疑思索、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小课题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它注重学生的自主精神、探究体验,是小课题研究区别于其它课程的根本特点。我们要在教学中,要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激发学生产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三和四美酱菜》小课题研究中,辅导员首先让学生陈述收集到的三和四美酱菜资料,对扬州酱菜的形、色、味进行观察;第二个环节:师生交流、讨论扬州酱菜所需原料、工具,激发学生兴趣,提问学生还想知道什么知识;第三个环节:指导实践、追根求源,提倡创新;第四个环节:辅导员小结,揭示原理,激起学生的不断探究的学习欲望。活动中,辅导员在活动中“”下放,让学生自主探究:扬州酱菜品种、数量、特色、历史的调查研究;再引导学生根据兴趣分好组、推选出负责人、分配调查任务、制定活动方案、分析资料、整合资料、统计数据;最后组内动手协作,总结评价,让学生享受到“探究成功”的乐趣。

实践说明:“探究”并非要学生去研究深奥的科学知识,而是要求辅导员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潜能,使学生获得新发现,提高探究能力。

四、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在研究《蒿草河的水污染》小课题时,任务面广量大,不可能让所有学生一起做同一件事,辅导员先引导学生自主分组,有的组负责调查社区的居民、学校、工厂的用水情况,有的组负责沿着玉带河了解水污染的情况,有的组负责深入街道、单位、居民家中、公共场所进行宣传活动,宣传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最后中队汇总,提出家乡河流水污染的防治与整顿方案。

在小课题研究活动中,学生参与率为100%,有的拍照、有的摄像、有的调查、有的分析,实现知识互补和能力互补,真正做到了以与人合作为乐。他们在与同伴分工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分享共同的结论、成果,学会与别人达成一致,学会与别人团结协作,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也可以选择与自己的爱好和特长相关的课题进行研究,如我校本学期的小课题“店铺门前绿化带调查”、“市民闯红灯调查”、“史可法精神对扬州人影响”、“调查校园水资源浪费的研究”、“维扬实小食堂现状的调查”、“烟花三月旅游节看扬州发展”……涉及范围广、操作性强。学生在辅导员的指导下,选择好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制定合理的活动计划,带着新观念开展探究活动,用现代学生的理念表达出具有新意的研究成果。因此,综合实践小课题研究的开展,既对学生提出创新的要求,也给学生提供创新能力发展的空间。

小课题研究活动具体研究过程中,例如在以“扬州园林”为主题的小课题研究中,活动伊始,辅导员便抛出“扬州园林的特色是什么”的研究问题,学生作为本地人,天天看着扬州园林,享受园林之美,但是现在才知道并没有具体想过这个问题。于是,辅导员就引导学生思考,对扬州园林的什么问题最感兴趣。学生一下子提出许多有意思的问题:扬州园林的名称哪来的,有什么传说?扬州园林的的历史地位如何?扬州园林在扬州城的地理位置怎样?扬州园林有哪些与众不同设计等等,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可见,小课题研究活动可以让学生抛开众多拘束,独立思考,迸发创新的火花,探究出了扬州园林的众多特色,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第6篇:小课题研究范文

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到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再到成为一名科研员,回眸从事教育工作20多年来的成长历程,其实是我对教育和教师的良心不断认识的过程。我带着满满的青春走进校园,带着知识给我的自信走进教室,带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职责站在三尺讲台。岁月如梭,长久不变的教与学的模式占据了我教学生涯的大部分时光,学科知识的生动和浩瀚与学生的排斥与无视产生的强烈反差及美育的终极目的,在现实课堂教学中的彻底失落,让我感到深深的迷茫和无助。站在课堂上,我更像一个布道者,有着满腔的真挚和满怀的忧郁。看了无数遍的《放牛班的春天》,我希望自己成为马修那样的老师,去唤醒像皮埃尔那样的孩子。我还和学生们一起看电影《凡高传》、《罗丹传》。为了上好《故宫》这堂课,我特地用放假的时间重去故宫实地考察,以求知识的准确,但这些都不足以使我作为教师和他们作为学生,对美术课教与学的状态发生根本变化,这是学科教学的突出问题和瓶颈所在,怎样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更高、更深层面的思考、实践和探索。

二、对理念和理论的学习,是小课题研究的重要基础

在没有找到解决的方法与途径的阶段,我意识到:作为教师,只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教学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要从根本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需要更新知识和改变旧有观念。我首先进行了自我教育,查阅了许多关于新课程改革的资料,阅读了大量的关于新时期美术教育理论和教师如何提高职业素养的书籍,同时借助到发达省份向大学的专家教授系统的学习理论课程,使我彻底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思维,并基于新课程的理念初步形成了对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整体构想和设计,确立了关于《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培养中学生美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之小课题研究的课题。

三、整体的策划和系统的思考,是小课题研究的重要前提

1. 搭建研究的整体框架。一切的开始首先需要系统的策划和设计,这些完全基于我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关键环节,我做了大量的前期规划和准备工作,包括如何分组是公平合理的、学生能够喜欢和接受的、奖励的量化设计和如何奖励、设计制做各种评价表格、奖励情况记录单等等。

2. 将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美术教学有学科的特殊性,适合大胆改革,根据这一特点,我将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组合,通过以主题研究、动手实践、欣赏评述、论文撰写、语言表达等几个课程模块将整个学期的教学内容串连在一起,符合新课程理念中对学生动手、实践、创新、综合能力的新要求,这期间我根据学校当时所处的发展阶段设计了一组将教学和学生学习生活紧密关联主题研究型课程,包括《我为学校设计未来》、《我为学校设计壁画》、《我为学校设计校徽》。

3. 变革上课模式。每节课学生将课桌组合在一起,以固定的划分小组的形式来上课,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集体荣誉感、组织与领导的能力,提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专长,不同优势的学生担负不同的任务。实验比想象的进展速度还要快,很多时候是学生的进步反过来促进了我进行课题研究的速度,通过实验我发现,过去教师往往低估了学生的创造力,这也是应试教育最重要的缺陷之处和问题所在。

4. 变革教与学的方式,教师角色的彻底颠覆。我改变以往教学生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前一节课告知学生下一节课的学习主题,让学生通过自己搜集资料、提前预习、小组课成员课前交流与研究、分工协作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完成学习任务。课堂上,我的角色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我开始更多的是一个学习任务者、学习与研究的组织者、评价者,其它大部分工作由学生秘书来协调和管理,学生秘书实行竞争机制,这就给学生中创造了公平竞争、能力培养和展示自我的机会,而学生的表现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学生自主管理、相互帮助、共同学习、也学会了试着表达友爱和善意。学生们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结果都超出了我的预料。在这种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教学中,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全面激活,也激活了他们对学习的喜爱。其实,要改变教与学的模式,只需要教师改变一下教学思维的模式和角度。

5. 改变评价模式。课堂教学的改革需要教学流程全方位、多维度的配合与支撑。在研究初期,我便设计了《美术教学研究性学习学生评价记录表》和《美术教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评价记录表》,通过应用这种评价记录单,使学生有了具体的可追求目标和方向,有了对荣誉的想往,同时也使我能即时了解、追综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学习情况、能力特长和进步阶段。可以说评价模式的改革是小课题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激励学生寻找自我、发现优势、建立自信、超越自己的良方和魔杖。

6. 重视课题研究过程材料的记载与管理。

(1)通过教案体现小课题研究。在教案的设计上我也进行了很大的改革,内容写的少了,一节课的教案只有短短的几条,但是这是在对课的大量的设计、设想和细心准备之后,实际上在这简单的背后,背后是大量看不到的工作。在考虑设计这节课的时候,花费了甚至几倍于常规课的思考时间,在教案中我会记录对课的思考、反思和发现的新问题等等。实际上它侧面记录了研究的经历和我作为研究者的心理历程,有了思考的厚度和研究的痕迹。

(2)保留每一堂每一给学生的作品。

(3)保留每一节课的学生评价表和研究性学习小组评价记录表。

(4)保留每一张学生和同事写给我的字条。

(5)注重即时的记录我的小课题研究的心理历程和感想、随笔。

第7篇:小课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物理课堂 探究过程 效率 研究 分组 五步探究法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界定

课题研究背景:新课改实施以来,物理教师大胆尝试、努力探索科学探究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模式,以提高物理课堂中“探究过程”的效率.但也有不少教师在新课程下的教学中没有领会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实质,使科学探究过程盲从、浮躁和形式化,教学效率不高.不能真正激活学生内在的情感和思维,在物理“探究过程”的教学中还是存在诸多误区与不足。

课题名称界定: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以探究学习内容为载体的教学.

该课题旨在走出物理课堂的误区,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究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从而提高物理课堂效率.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中学物理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具体体现为:(1)必须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使他们不仅掌握物理知识,还具有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2)必须倡导物理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激发他们持久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逐步养成敢于质疑,善于交流,乐于合作,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1、研究目标:

(1)何培养学生有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和提出问题、做出猜想的能力;(2)如何培养学生探与究的能力,让探究在思考中升华、明晰;(3)如何培养学生对探究过程中“非预设性问题”的处理能力;(4)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现新问题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5)如何培养学生交流、评估的能力;(6)如何提高物理探究过程的效率.

2、研究内容

(1)正确定位物理教师的角色;(2)研究探究学习的基本特征和探究教学思路;(3)课堂上要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发现问题,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4)物理探究过程既要“形”似,更要“神”似;(5)教师要面向全体,更要关注个体,分类推进;(6)高效物理探究过程的基本教学模式.

3、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4、研究步骤及过程

第一阶段:学习调研(2011年4月20日―5月31日)

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与培训,调研课题的背景与现状,寻找研究的立足点和突破口,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讨论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5、 4月14日,我校初中部在初二年级举办了课外物理探究实验竞赛,活动之后,我们召开了课题组研讨会,进一步明确了我们的研究目标,该活动拉开了我们课题研究实施的序幕;

6、在初三进行了物理探究实验竞赛笔试,调研探究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状况.

7、建立了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档案袋”及《中学物理有效教学评价表》等,完成了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2011年6月1日―10月31日)

(一)立足现状,确定目标(见上);(二)明确分工,团结协作;(三)问卷调查,弥补不足 ;(四)互相听课,互相督促;(五)5月26日,参加总结经验交流会,李仿琴老师代表课题组进行了交流发言.;(六)完成了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七)10月11日,本校初中部课题组之间经验交流;(八)10月19日下午课题组织开展了课题研究交流课;(九)10月25日 课题组专题研讨: 学生实验报告的分析与思考;(十)10月28日,召开了课题组专题研讨会;(十一)11月15日李仿琴老师在雁塔区教育局主办关于“物理教师的专业成长”的专题讲座;(十二)11月16日李仿琴老师在学校教师培训会上作了“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专题讲座.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1年11月-12月)

(一)2011年11月10日、24日,课题组分别进行了课题研究汇报课交流(3节)

11月10日,主讲老师:李仿琴、廉亚莉,课题:伏安法测电阻

11月24日,主讲老师:周西霞老师,课题:透镜

(二)2011年11月22日,学校青年教师过关课上,课题组老师与学校领导、专家组老师以及其他课题组老师共同观摩了一节实验探究课.

(三)11月25日,在李仿琴老师所带两个班中进行了调查问卷,各项综合评价均为优秀.(学生各项评价表及统计已上传博客)

(四)收集,整理各类研究过程资料并上传博客,做好分析总结和反思,并撰写相关论文.

(五)填写小课题申请表,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并上传博客,完善小课题档案袋.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一)小课题研究结果

主件:《物理课堂中“探究过程”的效率研究》结题报告

附件:开题报告、中期报告、 论文、随笔、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学生实验报告、自制教具等.

(二)小课题研究成效

此次小课题研究,我们始终坚持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在工作的背景下研究,面对真问题,展开真行动,获得真发展.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课题组教师教育教学理论修养,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研究,完成了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正确定位物理教师的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规范者”,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前认知特点实施一定的教学策略,建立一个民主宽容的探究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探究教学中重点要处理好丰富的教学资源与有限的教学时间的矛盾,处理好自主探究与教师必要指导的矛盾,既要放得开,还要收得拢.

2、明确了探究学习的基本特征和探究教学思路

(1)基本特征:问题―假设―证据―解释―评价―交流

本质特征:知识建构的自主,思维活动的开放

(2)教学思路:情境――问题――探究――结论,以情境引问题,以问题导探究,以探究促真知.

3、重视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发现问题,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建构主义的情境性学习理论强调在教学中把所学的知识与一定的真实任务情境或模拟的任务情境联系起来,让学生合作解决情境性的问题.

4、深刻领会到物理探究过程既要“形”似,更要“神”似.探究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它更是体现了一种理念和精神,前者是“形”,是探究的载体;后者是“神”.

5、加强探究教学的组织管理

实验室分组探究是最典型的探究教学形式,基本能满足学生各方面的学习需求,是我们所倡导的探究方式.也是学生最喜爱、最希望的教学组织形式.

6、本次研究过程中,对学生课堂分组探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与实践,基本形成了物理课堂分组探究的基本教学模式――五步探究法.

(1)提出问题,预习自学。在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前的一节课里,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课外思考、预习并撰写实验探究预习报告.

创设的问题情境一定要处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使其不仅包含着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知识信息,而且还能营造起亢奋的心理环境.

撰写预习报告,是提高课堂探究效率的保证,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对实验原理、方法、步骤以及器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进入实验室时心中有数、充满期待,可快速投入.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预习报告的内容要求有所不同.

(2)交流讨论,确定计划。交流的内容不是探究内容的简单重复,通过预习,重点交流要探究什么?怎么探究?通过实验要获取哪些信息?要注意什么问题?还有什么困惑?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修订完善探究计划.

(3)合作探究,展示成果。合作探究是探究过程的关键环节,课堂不妨“粗放”一些,这样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更能体现探究的真谛.求实的态度应贯穿在探究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包括选择仪器、确认变量、单一测量的可靠性等.每次探究都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同时,探究过程又不能放任自流.

展示成果,是在记录、处理实验数据之后,在小组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向全班展示实验结果的过程,重点是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并加以解释,找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以纠正,对实验误差加以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故障分析,提升能力。在探究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求学生对实验错误或故障要有记录,随时告知老师,同学们也能从实验过程的分析中获得新的知识,从而演绎出探究过程的灵动和高效.

(5)知识拓展,完成报告。探究实验报告是实验教学反馈的主要途径,因此要求学生在整个环节中都要实时填写其各部分内容,另外教师随时巡视指导,恰当增加探究实验内容,或奖励优秀生进行自主创新探究实验.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存在问题: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我们的课题研究还不够深入,论文的内容还不够充实,探究教学模式也不够完善。从学生评价的反馈信息中看到了学生对探究教学的喜爱,他们享受探究的过程,乐于创新、体验、但是也看到了探究教学的不足,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探究实验教学还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由于课时的限制,探究过程有相对的局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第8篇:小课题研究范文

1发现问题

小课题的选题源于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所以教师平时教学中要特别留意所遇到的问题。笔者上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时发现,教师布置了操作练习后,有小部分学生很快完成练习后就睡觉、玩手机、和同学说话,使得没有完成练习的学生也加入了聊天的行列,严重影响课堂纪律和教学效果。

2将“小问题”转换为“小课题”

出现以上问题,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教学内容对部分学生而言过于简单。受生活环境、个人兴趣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入学时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所以面对同样的教学内容,就会出现有的学生觉得较难,有的学生觉得过于简单的情况。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教材内容简单,也很实用,非常适合没有计算机基础的学生学习。如何让计算机水平不同的学生都有兴趣上这门课?如何充分发挥基础较好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其带动全班学生一起学习?通过分析,笔者认为选择教学内容非常重要。虽然使用的教材是规定好的,教学内容也是教学大纲要求的,但教师可以针对知识水平层次不同的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创作,让学生感到学习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必要性和挑战性,使没有基础的学生“吃得好”,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由此确定课题———分层教学应用于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研究。

3做题

3.1确定研究方法在确定好研究课题后,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对小课题研究具有重要作用。根据本次研究内容,笔者选择了以下几种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法,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各班学生现有的计算机水平;文案研究法,研究教学大纲和教材,对教学内容“分层”,并通过网络等途径搜索相关内容,增加拓展内容;行动研究法,在教学中采取边实践边研究、改进的方法,以获取最佳教学效果;课堂观察法,通过观察学生上课时的眼神、表情、回答问题及完成练习情况等,及时获取本节课的各种信息,比如知道本节课的情境导入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内容难易程度是否适合等,以便适当调整。

3.2制定实施方案首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初步了解各班学生原有的计算机水平。以笔者所教授的2012级护理9~15班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7个班95.8%的学生用过计算机,但由于条件限制,经常使用计算机的学生只有18.5%。学生用计算机经常做的事情是上网聊天、听音乐、看视频、看小说、购物、查资料等,而对上网之外的其他功能知之甚少。可喜的是96.7%的学生对计算机感兴趣,愿意通过学习掌握更多的计算机知识。其中部分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明确提出通过学习想要掌握的内容和达到的水平。这些资料对教学内容的二次加工,尤其是对确定课外拓展内容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其次,深入研究教学大纲和教材,并结合问卷调查情况,将教学内容分为基本知识、飞跃进阶和课外拓展3个层次。将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设为基本知识,基本知识是全班学生都要熟练掌握的内容。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将一些操作小技巧以及教材上没有但又很常用、很实用的知识作为飞跃进阶内容,把一些高级的操作技巧和有一定难度的内容作为课外拓展内容。比如Word中可以把给文档加密设为飞跃进阶内容,把插入尾注和脚注设为课外拓展内容。对教学内容分层的同时,设计与不同层次教学内容相对应的案例和练习。教学中,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鼓励学生挑战自己,进一步掌握飞跃进阶内容,突破课外拓展内容。

3.3反馈观察学生上课时的反应,并通过提问和展示、评价学生作品等途径了解教学效果;课后根据教学效果结合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中职生大都是十六七岁的孩子,他们对于未知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动手操作的欲望很强,而且有股不服输的精神。教师要正确引导,抓住他们的好奇心,让其把这种不服输的精神用到学习上,在班级形成你追我赶的浓厚的学习氛围。上课时,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后,展示、点评不同层次学生练习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基础不太好的学生看到其他学生运用飞跃进阶和课外拓展知识完成练习后的效果,都很羡慕、好奇。于是他们不甘心只掌握基础知识和完成几个简单的练习,遇到不会的操作时,他们自然而然会问同学或老师。一次次提问、一次次讨论的结果不仅仅解决了某些具体问题,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习能力,增加了自信,逐步提高了计算机水平。而且同学间互相帮助、共同讨论,课堂学习气氛越来越浓厚,玩手机和说话的学生明显减少,教学秩序明显改善,教学效果越来越好。

4结题

结题就是把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总结出来。这一过程既是教师反思的过程,也是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过程。根据确定的研究方法和实施方案,最终小课题研究成果为:问卷调查的调查研究报告;编写飞跃进阶和课外拓展教学内容与相关练习题集;分层教学法应用于课堂的教学反思;以案例形式记录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形成优秀的教学案例。

5成果推广

第9篇:小课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课程改革;校本小课题;教师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2-0014-02

课改没有商量,是国家意志,政府行为。课改不是口号,不能只有心动,没有行动。课改不可踩高跷,总是高空飞行,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育质量是根本。

随着课改的推进,教师们对教育理念有比较准确的认识、理解,然而将理念转化为实践,就难免有“此生归路愈茫然,无数青山水拍天”的感觉,需要教师在实践中深入研究。以校本小课题研究为载体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夯实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发展、建构学校研究管理、提高课堂效果上很有实效。我们在实践中对此做了积极探索,获得了一些肤浅的感悟。

一、校本小课题研究直面课改中教师自己的问题

所谓校本小课题研究,是与专家、学者的课题研究或者“规划立项”的大课题研究相对而言的。在不断推进的课改中开展的校本小课题研究,主要是指以教师们在课改中出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那些真、实、小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通过研究,寻求该问题的具体方法、策略的课题研究形式。这种研究具有选题切入点小、研究方法灵活、研究步骤简约、研究成果实在的特点。因此它是一种教师“面对课改的真问题、开展真研究、获得真发展”的行动研究;是一种源于课改实践、服务课改实践、注重实用的实践研究;是一种贴近学校、贴近教师、贴近课改实际的田野研究;是教师以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为土壤,以“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的洞察与思考为依据,追求自主发展、内在发展,进行创新。因此,课改中小课题研究,旨在引导教师研究自己的问题,将理念 转化为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构建课堂新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育质量。

二、校本小课题研究统领于学校课改研究

校本小课题研究,是推进学校课改研究的一个重要举措。对其应按以下步骤实施管理。第一,选题立项。学校根据课改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策划校本母课题,然后挖掘课题研究要素或因子,将其分解为若干子课题作为教师的选题指南,或者由教师根据自己在课改中存在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来确定自己研究的小课题,它既可以由个人独立承担研究,也可以自主结合或学科教研组联合,实施集体合作研究。第二,申报立项。教师选定课题后,按“问题提出―研究假设―实践验证―总结提炼”的步骤设计研究方案,形成文本,向学校申报;学校组建评审组筛选课题,根据其问题的真实性、研究的有效性、实施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再对合格者由学校下达立项批复,正式确立为校本小课题。第三,实施研究。学校加强研究过程管理,组织教师扎实地开展自主或合作研究;对研究中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可请有研究经验的教师、专家来校指导,与主研教师一道研讨,破解难题,并将研究感悟运用到教育、教学中付诸实践,验证,确保研究质量。第四,研究论证。当课题研究完成了预期任务,即可申请学校组织研究评审,评审重点是研究行动的真实性、问题研究的有效性、总结提炼的准确性和所形成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第五,成果运用。学校制定了小课题研究成果运用、推广的激励机制,旨在提高教师参与校本小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并争取(区)县研究机构或教育学会的支持,组织校本小课题研究成果评选,使优秀的研究成果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认可和推广运用,让教师充分体验研究的快乐。

三、校本小课题研究直击学校课改教研空虚的弊端

在课改推进中实施校本小课题研究,突出了管理校本化、问题教师化、研究实证化、成果个性化、渐进序列化和逐层升级化的行动研究要求,化解了教师在课改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不少问题。例如,针对学生在课堂上不想动、不愿动、难以动,而教师既缺乏耐心又不敢大胆把课堂时空让给学生的症结,确定了“问题牵引式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的总课题,提出了“目标问题设计”、“问题牵引自学”、“交流破译问题”、“问题解疑拓展”等教学环节,然后对学科教师在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选定了“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目标”和“问题设计策略研究”、“语文课堂教学问题牵引式自学方法的研究”等数十个校本小课题,突出了“问题牵引式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总课题中的有关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的研究。同时,学校、教师还根据学科特点,进行学科之间课题的循环研究,对每一个学科对总课题的每一个环节所涉及的主要问题都进行具体研究,形成了突出学科特点的校本小课题研究序列。通过校本小课题的研究实施,将课改的理念化为了具体的教学行为,落实到实践的操作层面,使学校常规教研活动内容充实了,集体备课活动落实了,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展示的欲望增强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明显的好转,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了,活起来了。可见,校本小课题的研究实施,直击了课改中校本教研虚张声势、华而不实的弊端,使校本教研丰实、有效。

四、校本小课题研究直通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