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地理情境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创设趣味性情境
教师可通过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在课堂设置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一般可采用播放视频、讲述谚语故事、描绘神话传说等形式。
在学习“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在让学生讲述愚公移山的故事、肯定愚公精神的基础上,再设疑让学生思考:当初的愚公为何要移山?如果是现在,愚公还需要移山吗?为什么?愚公移山的故事,学生非常熟悉,再用“穿越”的方法思考过去的问题,学生的兴趣很浓。很容易就分析出当年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交通不便,山地地形阻碍了当地的交通。而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掌握了越来越多的工程技能,能够在崇山峻岭和大江大河上修建现代化的交通设施,愚公自然不用移山。有了这样的分析,学生很容易就能得出结论:自然条件下,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影响很大;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因素逐渐成为交通线路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趣味性很浓且与课题结合得很紧的故事情境,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需说明的是,很多教师误以为创设趣味性情境适宜于在课堂开始阶段的导入环节使用。进入课堂正题后,即为“讲经布道”阶段,不需要再创设趣味情境。这种看法大错特错。趣味性情境的有利之处是吸引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将学生课堂中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因此在课堂内的任何环节都可以创设趣味性情境。
笔者曾在让学生们探究“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这一问题时,播放了电影《阿凡达》片段,用发生在潘多拉星球上的科幻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存在生命必须具备的条件。用学生感兴趣的电影举例,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究该问题的乐趣,学生们在探究完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后,进一步探讨在宇宙中有没有真正的地外文明存在的可能。课堂中学生们各抒己见,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生活性情境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在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到听官的跟前。”这段话揭示了一个认知规律:直观形象的事物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利于学生的感性认知,并为理性认知打下基础。
创设生活性情境时,可举出生活中的种种自然、社会现象,以真实准确的数据,让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推理其中蕴含的地理现象。因为生活性情境真实、形象可感,易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
由于笔者当地处于长江三角洲,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都会出现梅雨天气,梅雨过后出现伏旱天气,夏秋季节又会受到台风的影响。所以,在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引导学生回想并描述每年这段时间本地的天气状况,通过切身感受分析这些天气的形成缘由。把生活中的天气现象作为教学素材,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研讨兴趣和求知欲望,因而更便于学生掌握这些常见的天气系统带来的天气状况,便于学生树立科学的、正确的环境观。
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因拉近了学生和地理科学的距离,而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强情感体验的同时,顺利实现了知识的迁移理解和应用。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近家乡典型的地理现象,实地观察具体的环境,运用所学知识揭开自然现象背后的奥秘。
三、创设思辨性情境
孔子曾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为学生探讨问题创设的表面矛盾实则蕴涵地理科学知识的背景性情境,可以让学生进入“愤”“悱”的状态,让学生产生创造、思考问题的冲动,更好地让学生探究、研讨地理问题。
如学习“台风”相关知识,很多学生都认为台风所经之处都是狂风暴雨。笔者设置了一个问题:台风所经之处,是否都是狂风暴雨呢?通过仔细冷静的分析,学生明白了:台风是发源于热带海洋表面的热带气旋,其中心气压值极低,水平方向产生的气压差极大,导致空气旋转上升速度非常快,加上水汽充足,自然会带来狂风暴雨的天气。但是,由于中心气流旋转上升速度快,在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下,导致台风中心地带即台风眼区空气反而下沉补充,从而形成晴空万里的景象。
教学中这种无疑、设疑、解疑的过程,易于让学生进入“愤”“悱”境界,即让学生进入主动、积极探究学习的状态,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拓展了思维,培养了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了知识。学生在生疑、解疑的同时,能感受到求知的趣味与快乐。
关键词:高中地理 问题情境 策略
问题情境教学,就是把学生置身于一种可以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研究新的未知问题的氛围,让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主动学习。这样的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发现,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和方法。在情境中呈现问题,突出问题更能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形成学习技能。而且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更注重学生对地理技能的形成和运用,以及能否发现和提出地理问题,提出问题的假设,独立思考和解决地理问题,交流探究结果等。因此探讨问题情境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1]
一、问题情境教学模式
1.创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
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对所知识本身产生兴趣,从而形成一种学习的心理倾向,因此在教学中所创设的问题情境是否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创设问题情境就是为了让原本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让学生产生认知需求。
2.给出问题,引发思考
当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后,就会去思考,此时教师要明确指出当中的问题所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让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线索,促成新旧知识的链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2]
3.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学生思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加之问题的综合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在探讨中教师可以铺设一些符合学生认真规律的子问题,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归纳总结,及时点评
合作交流之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在自己发现的现象中去总结规律,通过新旧知识间的类比,对其共性进行分析,突出差异,从而让学生发现知识间的联系和规律,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
5.迁移拓展,教为不教
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获得启发,从而对知识体系进行重新整合,获得解决问题的方式,然而这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教师应及时通过问题情境再创设,引导学生变化角度与方式,把结论迁移到不同的情境中,让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到实际中,从而促使知识得到迁移、拓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问题情境教学的几点策略
1、实验问题情境
教育家苏赫曼认为:“实验能够提供探索的途径,实验可以训练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推导理论的能力。而且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笔者认为把实验教学融入到地理教学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能力、智力的发展,并激发出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如,上升补偿流教学,我创设了这样一个实验问题情境:用一个透明的大茶杯泡好茶叶,然后沿着杯口轻轻的吹动茶叶,引导学生观察茶水的运动,并注意茶叶的运动,由此小实验联想到海水也是在大气的动力下进行运动的,然后对风海流和上升补偿流的性质及其性质进行讲解。
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设置问题情境
现代教育技术打破了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法,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局部放大等手段,把地理知识中那些难以理解、难以表达的抽象内容形象化,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促使学生想象思维得到更大的拓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增强直观感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2.1“引趣”情境
地理学习中有很多是学生现在缺少,或是难以到达的接近真实经验的情境,此类学习内容如果仅是教师讲述,长久下去必然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引趣”情境,可以借助其生动形象的展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寻找答案,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能起到启迪学生智慧与探索精神的作用。
如,黄土高原形成的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设计了如下动画情境:①西亚及蒙古西部戈壁、沙漠上的沙粒在西北风的作用下向东南方向转移(强烈的沙尘暴)。②黄土高原上人们的生产、生活、建房等各方面的活动导致森林的严重破坏。③暴风雨导致水土流失。让学生观察动画情境,让学生思考、分析黄土高原形成的原因。这样的教学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3]
2.2“联想思维”情境
发展学生的联想思维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而且还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一定的发展联想思维情境,是为了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引发学生主动观察地理现象,并通过联想、想象、思维、判断、分析、归纳等方法通过地理现象去揭示其内部的规律。
如,长江教学时,我以《长江之歌》为背景音乐,运用多媒体展示长江沿岸的地形地貌、支流、水文等图片,以此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接着向学生提出问题:歌词中的“雪山”、“健美的臂膀”、“高山”、“大海”、“乳汁”……分别指什么?通过这样的“发展联想思维”情境的创设调动学生积极探讨的兴趣。
3、利用诗歌、谜语创设情境
教学中可以借助一些谚语、诗词、歌曲等来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如,在讲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时候可以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讲地球自主时,赤道有“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天河”……引用这些言语等不仅具有科学性,还可以客观的反映地理事实,寓意深刻,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三、结束语
高中地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还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让学习更为有效。在问题情境中教师不是简单的给予,更多是引导,让学生自主的去“获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让教学变得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 谢政. 高中地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和应用[J]软件:教学.2014(08)
一、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构建问题情境
学习和生活是分不开的,在学习中,学习的很多内容都来源于生活,并且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方便生活。针对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来说,学习的内容都是生活中的内容,只是经过了概括,整理成章,上升到了一定的理论和思维高度。所以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开展情境教学,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巧用知识迁移,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这样,教师不但减轻了教学负担,简化了教学过程,还能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下学习。高中地理中有很多知识在日常生活中都随处可见,很多的生活经验其实都是地理学上的知识,只是学生不知道是地理学上的知识罢了。例如在学习高中地理鲁教版《大气运动》相关章节的热力环流的内容的时,知识点较为抽象,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淡薄,参与性不高,那么教师就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来开展授课。过程如下:“在我国,南北温度差异较大,北方和南方夏天较热,生活起来很不舒服,那么为了过得舒适,很多的人都会在家里安装空调。在寒冷的冬天,为了提升温度,人们会安装和使用暖气。但是细心的同学肯定会发现,在空调和暖气的安装上,有着一定的差异,空调一般都是安装在房子的上面,而暖气则是安装在所住房子的下面,这是为什么呢?”细心观察的学生肯定有这样的印象,不细心的同学可能觉得有点儿茫然,也会促使他们在日后的学习中学会观察。问题的提出肯定会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他们会迫不及待地寻求问题的答案,不妨让学生尝试着回答问题,一般来说,学生的答案都是不正确的,那么教师就可以卖起关子,先不告诉学生答案,这样也会让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找到问题的答案。学完相关的内容之后,教师再让学生尝试着回答问题,学生就可能分析出其中的缘由了。为什么是空调在上,暖气在下?通过天气运动的相关知识和热气环流的常识就可以找出答案:在空调输送冷空气的时候,周围的空气密度较大,气体做下降运动,而暖气周围空气热会做向上运动,这就是原因所在。
二、激发学生思维,创设探究性的教学情境
新课改下设计的高中地理教材,更能突出学生三维目标的教育,强调学生探究意识、学习积极性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所以几乎在每一章节或者每一单元之后,都会涉及一些探究性的问题或者一些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其实就是课堂的延伸,也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定的真实情境,为学生理解、消化和运用知识提供了平台。在实践或者实验活动的情境下,学生的探究意识、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都会得到激发和提升,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非常有帮助的。比如,在学习《资源的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内容之后,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一定的情境下,依据习得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就以当堂课学习的内容,创设比如森林开发的实践探究问题,为了创设真实的体验情境,教师要先把学生分成五组,每组分别扮演的角色是开发商伐林部、政府相关部门、当地居民、世界环保组织官员以及森林中的动植物代表。给每小组一定的讨论时间,让他们分析砍伐森林的利弊与影响,对于森林的过度砍伐谈谈自己的看法,然后反思自身角色与森林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最后针对自己的反思拟定一个开发的合理方案。这样的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又能很好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巧用多媒体技术,构建体验式的教学情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的媒介也发生了变化,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一线的教育教学中。在高中地理课堂,牵涉到很多的地理符号,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多媒体可以巧妙地将知识转化为形象化的、直观的知识,让学生拥有参与式的体验感觉,进而掌握住课堂所教的知识。比如,在讲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这一节时,通过FLASH的课件形式,逐一展示黄赤交角,同时模拟演示地球绕日公转过程及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的周期变化,让学生理解黄赤交角的存在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这样,通过演示学生逐渐在脑海中树立起了地球公转的动态立体图,进而对地球公转和自转的知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结语
关键词:高中地理;情景体验式教学;地理实验;多媒体
所谓的情境体验式教学从其字面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教学方式主要是由情境和体验式这两部分组成的。情境主要是指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采取多样化的手段向学生呈现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场景,借助生动直观的场景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使其在场景探究中获得有价值的知识。体验主要是指在新课改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引导下,教师以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实际情况为组织多样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自主体验、自主获得新知。由此可以看出,情境与体验有着相似之处,所以我们可以将二者合二为一,在组织地理教学活动的时候,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手段,借助生动直观的情境来向学生呈现抽象的地理知识,并使学生在体验下感知情境,从中获得有价值的地理知识。如何将这一教学方式有效地运用到地理教学实践之中,是本文论述的重点内容。
一、借助地理实验创设体验情境
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在高考的压力下,常常会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来向学生呈现抽象的地理知识,在有限的地理知识储备下,学生是难以深刻理解这些知识,借助所学的地理知识来解决问题更是无从谈起。对此,教师可以借助地理实验的方式来将抽象的地理知识生动、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实验活动中仔细地观察实验细节,从实验中探究出有关的地理知识,如此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还可以借助直观的实验情境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以“洋流”这一内容教学为例,通过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需要掌握洋流的运动、规律以及影响。由于洋流对于高中生来说是极其陌生的,而且其形成是极其抽象的,对此,我在组织教学的时候,会借助实验来帮助学生在动手中扎实掌握洋流知识。在上课之初,我向学生呈现本次实验的实验器材:脸盆、吹风机、食用油、多用插座以及碎纸片若干。首先,我沿着脸盆壁向其中倒入大约高度为3cm的水,紧接着将若干碎纸片放入脸盆之中,然后将脸盆置于学生中心,选择一名学生拿着吹风机,沿着水平方向向脸盆吹风,其他学生需要认真观察纸片的运动方向,并记录其方向变化。学生在观察的时候会发现,当用吹风机沿着水平方向吹脸盆中的纸片的时候,脸盆中的水在稳定风速的作用下,会朝着脸盆壁的方向飘动,一旦碰到脸盆壁会由一开始的水平方向沿着脸盆壁向两侧分散,形成两股水流,分别沿着水盆壁折回流动;当吹风机沿着垂直方向吹脸盆中的纸片的时候,纸片会沿着风向垂直向下运动,直到碰到脸盆底部的时候,便会折回来继续向上运动。
如此,在生动的实验活动开展中,学生在动手参与下可以借助纸片的运动来迁移学习洋流运动,以此加深对洋流运用的理解。
二、借助多媒体创设体验情境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教师借助多媒体来展开教学活动,以此在多媒体的作用下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画面,借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使学生在生动直观的画面中深刻地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地理知识。在高中地理情境体验教学活动开展,借助多媒体创设体验情境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
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这一内容教学为例,在课堂导入环节,我会借助多媒体先向学生呈现一些精美的图画,使学生清楚地观看到我国某些地区的景观图。当学生的注意力被集中在图画上的时候,我会趁机提出问题:这些景观主要出现在我国哪些地区?这些景观图反映出来自然地理的哪些特点?如此借助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内容来创设情境,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自然会产生新知探究兴趣。在新课讲授环节,我会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一个旅游情境,让学生自主设计出从黑龙江出发一直到海南的旅途中会看到哪些景观,并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谈一谈沿途的这些景观有何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这些变化反映出了哪种地域分布规律?在此需要注意一点,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所以我在该情境中会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呈现相应的路线图,以此丰富其经验。学生在直观的多媒体情境中可以通过动手操作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双重作用,从多媒体中获取有价值的内容,并借此探究到问题的答案,以此在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兴趣的基础上,提高其地理自主探究能力。
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手段来创设体验情境,使学生在生动直观的情境直观感知地理知识,在亲身参与中理解地理知识,以此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白兴华.情境体验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情境教学法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10126
地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这就为在地理课堂中使用情境教学法提供了内在的需求和外在的可操作性。那么,如何将情境教学法有效运用于地理课堂教学中呢?下面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把握创设情境的时机
1.在课堂导入中创设情境
课堂的导入其实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容易被忽略但又很重要的环节,尤其在复习课和试卷讲评课中。在一节课的开始,教师如果能设置巧妙的课堂导入,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升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记得在一次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示范课上,笔者给学生展示了第二亚欧大陆桥在我国境内的线路,讲述了一位游客乘坐火车从连云港自东向西看见了不同的景观,引发学生思考他依次看到了哪些景观,自己能不能将下面一些图片排序。学生十分感兴趣,课堂学习氛围非常好。
2.在课堂教学重难点问题上创设情境
想要让学生能够在教师问题的引领下,层层递进地解决重难点问题,创设相应的地理情境尤为重要。教学难点,其实是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之间存在较大落差,而分解这个落差,搭建合适的台阶,正是教学艺术性之所在。在高三第一阶段复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某同学父母暑假时去买房,院内阳光明媚,而过年住进去发现一楼没有阳光,这是为什么呢?创设这样一个生活情境比灌输课本内容更能帮助学生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3.在与学生的情感共鸣处创设情境
在新课程改革下,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教学目标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创设好的情境,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必修3《经济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一课时,笔者选择了一段背景音乐《春天的故事》,同时展示一组广州火车站上千万农民工春节后返程的图片,然后提出问题引入新课的内容。在这过程中,学生也感受到父母在外打工挣钱不容易,自己更应勤奋学习,回报父母。
4.在课堂教学的结尾处创设情境
课堂小结时创设情境,可以总结和升华学生所学的知识,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好的教学设计应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系统传授之后,升华学生的情感,以发挥地理学科的现实功能。笔者曾经观摩过一节有关“环境保护”内容的课,授课者在课堂结尾处通过《世界十大环境问题》的一段影视资料,展现目前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学生顿时被吸引住了,深感环境危机的严重性。学生对保护环境的情感得到提升,学习课本知识的热情也得到了提高。
二、创设情境的途径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感情境
如今,各种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被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地理现象,获取地理知识,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讲述必修1《水圈和水循环》的第一课时,想要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对于我们这些水资源丰富地区的学生来说很难。所以笔者给学生展示了一些图片和视频,如我国西南地区近年来遭受干旱后人民的生活状态等,让学生思维和情感受到冲击。
2.利用实物教具,创设现实情境
很多学生认为必修1学起来比较困难,其实必修的三本教材是层层推进的,必修3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要求最高,但为什么学生会有这样的想法呢?根本原因是必修1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如“地球自转和公转”部分。因此我们在创设情境时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实际,这样才能做到化难为易。我们不妨利用生活中的实物来创设情境。在进行必修1《地球运动》的教学中,为了向学生真实、生动、形象地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笔者买了一个会发光的玩具球当作太阳,又准备一个地球仪,然后把教室四周的窗帘拉下来,创设一个宇宙大环境,引导学生合作研究地球运动的一些规律。
3.利用问题设问,创设思维情境
关键词: 情景体验式教学 高中地理 教学应用
高中地理知识以其系统化和深度化区别于初中地理,无论是大气环流模块的知识,还是气候、区域地理等模块,都以模块化的知识体系串联成高中地理总的体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因为某一模块知识的薄弱而感到整体知识建构吃力,当需要调用气候等知识进行区域地理的分析时总会无从下手,这都是模块知识点掌握效果不佳的结果。在情景体验式教学推广之后,各个高中地理教师开始着眼于地理情景化的课程设计,将地理知识融入实际情境,让学生在情景引导下参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体验,主动思考和分析地理问题,整合地理体系化知识系统,建构高中地理知识库,从而促进地理课程的学习。
1.情景创设,体验引导
在高中地理的情景体验式教学中,合理的情景创设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生动有趣的教学体验活动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其思维,引导其主动地参与到地理学习中,促使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在具体情景创设过程中,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以实际的事件为根据,充分考虑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以及相关的课程内容,从教材入手,增强情景创设的趣味性。如在进行《宇宙中的地球》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航天飞行或卫星发射的模型展示地球的位置,同时用视频动画资料展示太阳系行星的位置和相关卫星的位置,引导学生逐个指认,接着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练习本上默写行星分别所处位置的排序,如此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强化了太阳系行星和相关恒星、卫星、星云的位置和概念知识。
课堂情景创设的素材可以是视频、图片和调查报告等,而其来源则可以通过网络和相关教案分析,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和完善才是情景创设的最终目的。当然,高中地理的情景创设还应注意时代性和生活性,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料和游戏活动,立足于当下生活中常见和广为人知的地理现象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进行地理知识的调用。如在进行《中国的地质灾害》一章学习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西南干旱和泥石流等灾害的相关图片,接着让学生试着分析相关成因,利用实际情况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和分析思路的印象。
2.善用图表,丰富内容
除了图片素材和视频素材之外,地理学习还离不开图表资料的利用,地理图表的合理利用能够推动地理情景体验式教学的展开,从而丰富体验式教学的引用内容。图表信息以直观性和综合性相较于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更具优势,在信息传递效果上,地理图表的信息综合性作为地理知识综合的核心媒介为广大高中地理老师所青睐。在实际地理课堂中,地理图表能够直接以教学工具的作用使用于情景体验式教学无疑更直观有效。如在进行《人口的变化》一章教学时,合理利用人口相关图表,能够引导学生培养图形的分析思维和综合知识运用的能力,教师可以教会学生通过相关数字和树状图、柱状图、折线、点状图的观察分析获得有用的信息,从而为相关问题的分析提供依据和参考。人口数量折线图、城镇人口密度统计图等都是可供参考的图表资料,观察图表的过程本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它能够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拓展能力,促使学生通过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地理信息认知,从而拓展了学生的认知范畴,在无形之中深化了学生的学习态度。
3.关注学生,确保效果
新课标改革之后的课堂教学提倡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出发,通过课堂互动教学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情景体验式教学提供情感基础和组织基础。情景体验式教学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讨论和辨析,教师需要在情景体验式教学模式进行之前加强同学生之间的交流,包括在地理知识基础的了解、学生兴趣爱好和价值观的了解等,从而加深学生的基本理解,这对情景体验式教学的具体实施是有利的。教师要以自身的行为规范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共同打造现代化的高中地理课堂。如在进行《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一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随机提问和交流的方式了解学生了解的交通方式和相关的信息,并以小组方式进行讨论,考查学生对于这些交通运输方式分布的了解,这就涉及课本知识的事先预习情况。这一环节可以从侧面促使学生加大课前预习的强度,接着进行相关知识的展示和分析,整个过程的相关环节可以根据实际进行的顺利程度进行调整,从而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重新树立学习地理的信心,体会地理知识的生活性。
总而言之,情景体验式教学在现代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还使学生在情景体验过程中学习了地理知识。因此,立足于现代化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情景体验式教学的推广是一种可观的思路,从教师角度而言,在良性利用这一教学模式的同时,还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认真设计情景体验式课程,积极开展体验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积极性和高中地理教学效率与水平。
【关键词】高中物理 情境创设 有效教学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迷恋于对考分的追逐,割裂了物理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课堂上大肆灌输,忽视了学生的过程体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湮没于抽象、枯燥的书山题海之中,借拼命“刷题”提高考分,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
开展情境教学,将生活、游戏、活动等融入学习之中,让学生感受到形、情、意、理,拉近新知与旧知、生活之间的距离,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情境培养兴趣、启迪思维、提升能力。
一、创设实验情境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学生在实验中形成观察分析的能力,发现物理规律,掌握知识,提高科学素养。但部分教师未能摆脱应试的束缚,“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背实验不如写实验”的观念作祟,以枯燥、机械、呆板的灌输替代学生的探究发现过程。本该学生探究的实验,教师却先予以示范,让学生“依葫芦画瓢”,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探究能力难获发展。
教师要走出“注入式”教学的樊篱,创设实验情境,营造民主的探究氛围,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中,教者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了解实验原理,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运用变量控制法,保证小车质量不变,加减钩码改变拉力大小,打出的不同纸带,每条纸带上取七个记数点,每两个记数点时间间隔0.1s,将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同样,保证钩码数量不变,加减砝码改变小车的质量,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并记录数据。通过绘制a-F图像、a-1/m图像得出实验结论:物体的加速度与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二、创设史学情境
物理学发展史是一块巨大的宝藏,它集中了人类探索、认识物理世界的现象、规律,需要我们引领学生去挖掘,从中吸取营养。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加强物理史教学情境,将物理家的故事、物质的发现融入物理教学之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们探索物理世界奥秘的艰辛历程,让他们被科学家们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感染。如在学习“力学”内容时,教师可利用伽利略发现摆的等时性、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第一二定律、牛顿阐述了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用扭秤实验测定万有引力常数G等资源创设情境。
三、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重难点处、困惑处、疑点处、易错处创设问题情境,利用教材内容为学生创造问题情境,将学生置于“不协调”的境地,让他们认识到所学知识的不足,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教学中,提出问题:“什么叫交变电流的周期?什么叫交变电流的频率?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你知道我国使用的交变电流的周期和频率是多大吗?”教师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将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之中,让学生开启思维,在观察、分析中建构知识体系。
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中提出问题。又如在《电动势》教学中,教者让学生拆卸废旧干电池,观察他们的内部构造。干电池的正、负两极之间的物质是导体,同学们对此有何疑问?有学生提出,正电荷为什么能够聚集在正极,负电荷为什么聚集在负极?聚集在负极的负电荷为什么不经导电物质移向正极?
四、创设生活情境
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要创设情境,搭建知识与生活的桥梁,让学生借助于生活现象,以获得感性的认识,而后通过思考、分析上升为理性知识,从而能把握知识的真谛。如在《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教学中,教者为学生表演了一个小魔术,教师用手指遥控它的发动与停止,学生模仿老师试着去遥控未发动的小车,发现不能使小车发动,教师提问:“为什么老师的手会有魔力呢?原来小车上方安装了干簧管,老师手中隐藏了小磁片,它们共同组成了能感应磁场的开关,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传感器的一种。”接着教师向大家举出能感应人体温度的自动水龙头、能感应自身位移的光电鼠标等传感器,让学生思考: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五、创设多媒体情境
高中物理抽象难懂,运用多媒体教学,既可以用图像、声音、视频等元素,增强感染力,渲染教学气氛,使枯燥的物理教学变得丰富多彩,让学生如临其境,也可以用彰显交互性能,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变微观为模型,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如在研究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关系时,学生可以借助实验获得大小关系,但难以捕捉到准确的数据,教师可以借助于几何画板描点、Excel绘画,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小角度时折射角和入射角近似成正比。
总之,高中物理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主动建构认知体系、提升实践能力。教学情境的创设,也能物理知识不再抽象,拉近知识与生活的距离,也让物理教学更接地气。
【参考文献】
[1] 赵玉. 基于情境创设之教学模式的探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01.
关键词:高中地理;问题导学;多媒体教学;游戏教学法
引言
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就是帮助学生形成地理学科思维能力以及实践分析与操作能力,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以问题导学来指导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让学生带着地理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思维、拓展。一方面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兴趣性,提高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思维性;另一方面以问题脉络来架构高中地理知识体系,降低地理知识内容的抽象性与杂乱性,进而实现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的精准化掌握与重点性拓展,全面构建高中地理教学的多元性与有效性。
1明确问题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的积极作用,强化地理教学的方向性与侧重性
1.1问题导学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难度,增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
在利用问题导学来组织高中地理教学时,以问题来引导学生对重点知识点以及重点问题进行分析与理解,可以有效地降低学生对地理知识点的理解难度,并可以有效地保障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到高中地理教学情境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性与互动性。同时教师以问题创设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可以更加高效地掌握地理实践模型以及思维模式。
1.2可以有效利用问题导学来框架化高中地理知识脉络体系,实现学生的系统化掌握与拓展
每一个地理问题都可以是对高中地理知识重点的具体性分析与拓展,因此学生可以通过所有问题来架构高中地理知识脉络体系,实现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体系的框架性认知与掌握,并通过问题模式来细化对重点知识以及思维方式的分析与掌握,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高中地理知识[1]。
1.3问题导学可以全面落实学生的地理思维训练,帮助学生的构建主动型的地理思维模式
问题导学以问题为蓝本来组织学生积极思维与高效互动,使得学生可以更直接地掌握高中地理思维模式以及思维重点,尤其是帮助学生全面适应高中地理学科思维逻辑,帮助学生构建起主动性的地理思维偏好,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运用地理知识去解决地理问题,进而帮助学生在实践思维过程中掌握地理知识核心以及知识逻辑要点。
2以多元问题角度来组织高中地理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
2.1以多媒体来架构问题导学情境,降低学生对抽象性地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教师在组织高中地理问题导学教学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来架构问题导学情境,实现学生在具象性的问题情境中对高中地理内容的精准理解与重点掌握。比如在进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播放地球公转的三维模型来组织问题导学情境,使得学生在形象化的教学情境中掌握地球公转模型以及相关地理知识点,进而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指导性与有效性。
2.2以生活情境来实施问题导学,促使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经验之间地对接
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在组织问题导学教学时,还可以充分利用生活情境来组织地理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经验之间对接起来,以生活问题来完成对高中地理知识的详细理解与重点掌握[2]。比如在组织《自然灾害与人类》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南方季节性水灾、512地震、台风灾害等的起因、影响、预防等作为地理教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相关情节的分析与思维,实现学生对该知识点的实践性掌握与生活化拓展。
2.3以小组讨论来组织问题导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性与互动性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课堂参与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在问题导学过程中以小组研讨来加强对问题情境的分析与掌握,使得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有一个全面梳理与分析,实现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的全角度、多方位、细致化掌握。比如在进行《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气候因素、政策措施、历史发展等方面进行细致化的分析性梳理,使得学生在研讨过程中掌握更加全面的地理思维角度以及知识点认知面,进而提升问题导学的教学质量。
3强化对高中地理问题导学的管理强度,增强问题导学的教学有用性与针对性
3.1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分析与运用,实施差异化的问题导学策略
教师在利用问题导学来组织高中地理教学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群体中存在的显著学习差异,需要将教学问题建立在对学生的学习实际以及个性化学习诉求的细致化了解上,实现高中地理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与辅导性。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上课反应情况来及时调整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与形式,保障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到高中地理教学情境中来。
3.2控制问题导学中的问题难度与数量,实现问题情境与地理知识点的紧密联系
问题导学的重点就是问题本身的质量,因此教师需要全面控制好高中地理问题导学中的问题难度与数量。一方面需要将问题导学内容与具体的高中地理课本知识点进行充分地整合与对接,实现问题导学的方向性与有效性;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控制好问题本身的难度与数量,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学得懂、学得快、用得好,才能真正实现问题导学的教学作用与意义[3]。
结束语
问题导学是现代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教学形式,教师需要立足于问题模式,选择具有思维难度、教学引导、知识点显著的地理问题,通过问题研讨式、结论展示式、归纳整理式、分析拓展式等方式来呈现问题情境,使得学生可以更加全面、细致、精准、高效地掌握高中地理知识要点以及思维模式,进而全面提升高中地理教学质量,优化学生的地理学科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焦阳《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下旬2016(8)
[2]徐鑫《探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学研究2016(7)189-189
【摘要】高中课堂教学是学校培养人才、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平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教学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在新环境下,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高中地理教师思考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前言
目前,随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深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以及课外学习的有效性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者的重视。在地理课堂中,有效性教学不仅能快速的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还能增加课堂的活力和生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提取传统教学中的有用之处,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进行有效性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认真分析教材
在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材的最大特点是样式新颖,形式多样,对学生的吸引力比较强,如在教材中,部分章节和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比较贴切,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有的问题比较复杂,容易引学生走弯路,同时有的例子和学生生活联系不太紧密,学生不太容易深入了解这些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研究课标,认真分析教材,将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形象生动的材料,优化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高中地理教材内容,从而有效地提高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2.合理的利用地理实验
地理学科的趣味性比较强,有很多地理知识是可以通过实验形象生动的展示在学生面前的,并且很多地理现象也可以通过地理实验进行模拟,因此,在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合理的利用地理实验,让学生通过多方面感受,更加灵活的掌握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地理实验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它能通过实验手段,将人们发现、认识地理知识的过程形象的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就能更深层次的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变化、发展规律。同时采用地理实验方法还能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分析研究等各种能力,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在进行实验设计时,需要对各种现象进行预测,这就能培养学生的地理想象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认真的观察实验的每一个细节,这就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需要对实验现象、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推断,这就能培养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通过直观的地理实验,能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
3.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3.1合理的创设教学情境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否创建一个有效地教学情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要创建一个合理的教学情境,从而成功的导入教学内容。教师将教学内容引进教学情境时,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合理的设计导入方式,而设计导入方式的前提是地理教师要具有丰富的知识,敏锐的观察能力,并且能熟练的掌握多媒体技术,这样才能为学生创建一个和学生实际生活贴切的教学情境,才能恰当的将教学内容引入教学过程中,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2突出重点
在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对于重点、难点的地理知识,教师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学生讲解,但由于部分知识过于抽象,即便教师再怎么努力讲解,学生也不能有很深的理解,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采用多媒体技术,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些重点知识。多媒体技术具有图形并茂、动静结合、形象具体等特点,将其应用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能将复杂的地理知识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达到突出重点、突出难点的目的。
例如教师在讲解“地球公转”的相关内容时,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会感到很困难,因为学生无法从模型、挂图、教材的插图等中积极的进行空间想象,这些图形中缺乏立体感,无法让学生进行完整的认识。而采用多媒体技术,能形象的将地球绕日公转过程、太阳直射点、昼夜周期变化等展示出来,这样学生能在思考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对太阳直射点、昼夜周期变化规律等进行分析,并且能在脑中构建地球公转的动态三维立体图,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堂中,如根据地面影子的变化分析季节变化等,这样能为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全面的掌握地球公转的知识。
又如教师在讲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将航天技术的发展情况为学生展示出来,让学生在感受科技发展的同时,感受宇宙的神奇,同时教师还可以将人类探索月球、火星等的相关视频播放出来,将人类认识宇宙过程形象的播放出来,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有效地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培养学生地理图像判读能力
判读地图对高中地理学习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地图是地理知识的基本载体,也是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信息来源,通过地图能将散乱的地理事物归纳总结在一起,清晰的将地理知识的规律展示出来,而地图判读能力对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图判读能力。通过培养学生判断地理图像能力,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在新环境下,高中地理教学对学生读图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才能有效地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5.总结
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措施,积极的采用多媒体技术,不断的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邓绯鸿.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04):125-126.
[2]潇飞.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2,(02):141-142.
[3]刘海娟.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有效性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16):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