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研项目过程范文

科研项目过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研项目过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研项目过程

第1篇:科研项目过程范文

关键词:国防计量;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管理体系;奖励机制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5-0004-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0379

国防军工计量是国防科技工业和武器装备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国防军工计量的发展,需要不断研究开发,不断创新发展,而科研在科研院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方面处于核心和主导地位。为了加强核心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创造,保障国防军工计量的不断发展,就需要推动计量科研项目实施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战略部署,在中航工业集团公司和基础院的指导下,计量所的“知识产权战略”稳步推进。几年来,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周密安排,提出“追赶、创新、超越”的战略口号,以思想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创新、项目开拓创新、科研水平创新、生产能力创新、管理方法创新等一系列创新举措为核心,按照《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基础技术研究院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要求,制定了《中航工业计量所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方案》,其中明确提出计量所实行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

1 知识产权融入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必要性

当前,国内主流的科研管理过程中,各个阶段都包含评审和论证资料,如立项阶段会有立项评审和论证报告、实施阶段会有实施方案评审和实施方案报告、验收阶段会有验收评审和验收报告等,但是这些阶段均未涉及知识产权管理的内容,导致项目研究的过程中注重设计、开发、质量、成本等的管理,缺乏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因此将上述知识产权的管理融合到整个研究所的核心业务――科研项目管理中,而不是单纯、孤立的成果管理,这不仅是国家、中航工业知识产权战略的要求,更是研究所“技术上有提高、经济上有效益”的需要。

2 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

2.1 概念

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是指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融入科研工作的全过程,即通过知识产权信息利用、发明创造登记、有效保护方式的选择、专利布局分析等内容与科研项目的立项、实施、验收等各环节充分融合,促进科研项目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运用,提高科研项目的成果产出和利用率。

2.2 基本原则

2.2.1 全面结合:即要把知识产权管理全面纳入计量科研项目全过程,从项目构思、立项到项目实施,从项目完成到结题,从科研成果产生到成果应用,都要使用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应用的方法和措施。

2.2.2 上引下拉:所谓“上引”是指将知识产权管理向立项前引伸,围绕研究所知识产权战略目标,进行知识产权检索和情报分析与预测,提出项目可行性建议和知识产权布局建议。“下拉”是指将知识产权管理向计量产业发展需求识别延伸,科研项目瞄准产业发展需求。考虑标准制定、专利池构建、知识产权实施许

可等。

2.3 计量科研项目各阶段知识产权管理重点

2.3.1 项目策划阶段:进行知识产权情报检索与分析,通过查新来评估计量科研项目是否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避免重复研究和资源浪费,保障科技资源投向的正确性。

2.3.2 项目立项阶段:根据项目研究内容,科研人员通过调研、专利检索和分析,形成《计量科研项目知识产权检索分析报告》。通过专利信息的检索,分析本单位的技术发展规划和本专业的知识产权现状、分布情况、主要竞争对手等信息,从而掌握该项目研究的发展趋势、提高研究起点。如通过专利分析获知主要专利权人的排名,然后通过市场信息确认各专利权人的市场份额,市场份额大、专利数量多的一定是该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

2.3.3 项目实施阶段:知识产权工作内容要写入项目实施方案中,通过检索、分析掌握最新的研究方向、研究技术,开阔科研人员的研究思路,或模仿或另辟蹊径,进一步缩短研究周期。及时总结核心技术,凝练知识产权要素,对产生的新的技术创新点或发明创造等阶段性创新成果及时总结,这个阶段要选择明确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制定方案,形成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网。

2.3.4 验收鉴定阶段:项目实施阶段结束后,要进一步分析研究、挖掘专利,从而提高科研项目的成果产出比;验收时,在验收报告中增加知识产权工作的总结,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说明;在技术资料完整归档的情况下,可申请科技成果鉴定,充分利用专利等知识产权成果,来支撑创新点,为获得高评价、进而申报各类科技奖营造良好的环境。

2.3.5 成果应用阶段:计量科研项目的最终完成形式多是建立标准装置,开展量值溯源与传递,应积极宣传推广项目产生的知识产权成果,寻求转移应用机会,集成利用他人知识产权,自主实施或许可他人实施,与技术标准和市场竞争结合,保障获取知识产权收益和形成竞争优势。

2.4 具体措施

在研究所的统一部署下,各科研室结合自身定位和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在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这一具体环节依据“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分阶段、分步骤地有序实施。可以以所级重点项目为切入点,逐步实施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最终辐射到研究所承担的其他项目。

2.4.1 建立知识产权组织管理体系。成立所知识产权领导小组及知识产权办公室,定期组织召开知识产权领导小组会,开展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讨论,制定知识产权激励机制,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主要项目负责人及研究室领导的考核任务,强化领导

责任。

2.4.2 创新知识产权管理制度。采用知识产权分析员制度,为科研项目配备知识产权分析员,并在项目每个阶段实施知识产权管理;建立专利申请制度,不得早于专利发表,防止知识产权成果白白浪费;建立项目策划前的专利分析检索制度,避免人、财、物的浪费等。

2.4.3 设立知识产权专项经费。在每年的预算中划拨专项经费,对于科研项目知识产权的全过程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包括专利申请、版权登记、商标申请、科研人员的奖励等。按集团公司要求年度知识产权经费不低于所年度产值的0.05%。

2.4.4 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宣传与培训。落实集团公司实施“十百千”知识产权人才工程,派员参加知识产权培训;围绕“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在研究所开展知识产权专题培训,提高全所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与兄弟单位之间的知识产权交流,分享各自单位的知识产权管理经验。通过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培养一支素质较高、既懂专业又懂管理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队伍。

2.4.5 建立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奖励机制。为了鼓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要对专利申请、授权、转让、许可等过程中的科研人员给予一定奖励。应充分尊重个人和团队的劳动,个人和团队按照贡献大小进行排序和署名,由知识产权分析员和项目负责人确认。

3 结语

实施计量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是计量所落实中航工业集团公司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措施,通过知识产权各阶段工作的逐步落实,计量所的知识产权战略必将落到实处,从而促进计量所自主创新能力、核心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徐棣枫,沈晖.知识产权管理实务[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第2篇:科研项目过程范文

利用信息化技术来研发、设计和实现农业科技项目网上评审,在一定程度确保了农业科技项目评审工作能够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同时保证农业科学和技术项目资源更为合理科学的分配,通过农业科技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促使政府能够加快政务公开,进而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职能的步伐。

1 农业科技项目综合管理信息平台设计

1.1 设计原则

农业科技项目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开发必须遵守统一的软件开发过程,并用UML (统一建模语言)严格控制实施。除此之外,本平台的设计还要遵循以下原则:

(1)平台安全性原则。在基于C/S的数据库平台中,管理员能够很好地规定数据访问权限和操作权限。当数据集中存放在服务器上而不是存放在每个客户时,平台管理员应保证网络和数据库的安全,并提供存取控制机制,从而保障数据的安全性[1]。

(2)数据的可靠性原则要求数据必须保存在能够运行备份程序的平台上,这样用户就不必担心由于断电或硬件故障灯原因所造成的数据破坏[1]。

(3)平台的使用简洁、易用等原则。客户机可支持图形化用户界面,以方便用户的使用。

(4)可扩展性原则。平台的设计应充分考虑扩展性原则。

此外,平台设计应具有较高的处理速度,将平台任务分布在服务器和客户端进行。服务器复制处理WEB应用操作及数据库,客户机负责有关计算及其人机对话,服务器和客户端的任务分工提高了平台的处理速度,减少了数据流量,从而充分利用了平台资源[1]。

1.2 技术架构设计

农业科技项目综合管理信息平台采用分层设计式架构设计,通过视图层、控制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层共同实现平台的运行[1]。

1.2.1 视图层

视图层在平台中主要指的是表现层。Web界面是农业科技项目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提供服务的主要页面,直接面向用户,比如项目申报界面、项目的审批界面等都属于表现层,它直接面向用户[1]。视图层中控制文件中放置的是Javascript、.cs和Aspx文件。其他文件夹放置的是每个模块的界面文件,即Aspx文件。

1.2.2 控制层

控制层是平台的中枢层,可接收视图层传来的参数,另外控制层可通过调用业务逻辑层中的具体方法来完成平台的转向功能[1]。控制层中的功能包有项目申报管理、项目审批管理、成果展示、资金监管项目验收,这些功能分别存放在业务功能*.cso文件中,控制功能由.cs文件处理完成。

1.2.3 业务逻辑层

业务逻辑层主要负责平台数据的操作处理。该层提供了具体的业务操作,还包括了业务逻辑的有效性检查和安全检查[1]。

1.2.4 数据层

数据层将数据以实体类的形式封装起来,封装了对数据库的增、删、改、查操作,体现了OOP(面向对象编程)的继承性、封装性和重载的三大特性。

1.3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是本平台的核心。按照项目的要求,我们对数据库做了详细的需求分析,为了满足平台的数据处理需求,选用了 SQL SERVER2005作为中心数据库的管理工具[1]。农业科技项目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数据表主要有:项目单位信息表、项目类型信息表、项目单位用户登录表、管理员登录信息表、下载文件信息表、单位授权表、项目分组表、立项项目归档记录表、项目信息表、立项项目进度记录表、)项目经费使用记录表、申报项目分组记录表、项目通知公告记录表、项目评审专家分组记录表、专家用户登录表、项目评审专家信息表、项目评审专家打分记录表。本平台的数据库设计参考详细设计中的实体类设计,本平台数据库的ER图如图1所示。

2 平台关键技术

2.1 ASP.NET与Visual Studio 2008

Visual Studio 2008 (简称VS2008)是一个功能非常强大的开发平台,包括Web集成程序开发、Windows应用程序开发、相关的数据库应用处理、设备应用程序开发等,使用VS2008基本上可以完成所有的开发任务。此外,VS2008还提供了各种应用程序的与安装。支持ASP.NET是VS2008开发平台的一部分,ASP.NET是一项内容丰富、功能强大、应用灵活的新技术,主要用于创建Web动态页面,可以用任何与ASP.NET兼容的语言(包括C#、Visual Basic.NET和JavaScript) 来创建Web应用程序[2]。

2.2 ASP.NET与ADO.NET

ADO是一种比较新的数据访问技术,是微软为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的一种新接口,它被用来同OLEDB Provider(数据访问层)一起协同工作,以提供通用数据访问。ASP.NET采用的数据访问模型是ADO.NET,它是对ADO对象模型的扩充,主要用于访问关系型数据库平台及其他类型的数据源,能够组合多个不同数据源的通用数据表示形式[2]。

2.3 SQL SERVER2005数据库

SQL Server是微软公司开发的一种数据库管理工具,其数据库的编程语言为Transact-SQL。SQL Server 2005是基于SQL Server 技术的一款操作简便、易用、功能强大的数据库管理软件,使用SQL Server2005可以开发出功能强大、安全的数据库应用程序,并可以针对其目标情况进行快速部署和运行管理。SQL Server 2005还达到了支持大型企业进行联机事务处理、高复杂度的数据分析、数据仓库平台和网站所需的性能水平,能够满足复杂的管理需要 。

2.4 B/S模式与分层式架构设计

2.4.1 B/S模式

农业科技项目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设计是基于B/S设计模式的,其基本思想是提供基于Web的网上交互功能。该平台的实现需要以互联网为基础,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和申报农业科技项目。B/S指的是采用浏览器和服务器相结合的模式,它是随着Intemet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可以说是对C/S(客户端/服务器)模式的一种改进。在B/S模式下,用户对平台的操作是通过操作浏览器来实现的,其中主要的事务逻辑是在服务器端(Server) 实现的,部分事务逻辑在浏览器端(Browser)实现,这样可以极大地降低客户端电脑的负荷,从而减少平台维护与升级的成本。

2.4.2 分层式架构设计

在软件体系架构设计中,分层式结构是最常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结构。与单层体系架构设计相比,分层式架构设计具有更多的优越性。因此,农业科技项目综合信息平台采用分层式架构设计,整个架构分表示层、控制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这样可使得开发人员只需关注整个架构中的其中某一层,使他们的分工更加明确,同时还降低了层与层之间的依赖[3]。另外,分层式架构设计在一定的标准化基础上使得平台具有可扩展性和可替换性[3]。

3 农业科技项目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实现

根据平台分析和平台总体设计的结论,依据面向对象编程和分层架构的设计方法将农业科技项目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按角色从功能上进行了全面的需求分析,最后农业科技项目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用户分为3类,由管理员、项目申报单位和项目评审专家组成。管理员的平台功能主要由用户管理、基础数据管理、项目申报管理、项目评审管理、项目归档管理、项目进度经费管理、下载管理、通知公告管理等模块组成;项目申报单位的平台功能包括单位项目管理、浏览通知公告、下载文档、申报项目、已申报项目编辑、立项项目管理、修改登录密码;项目评审专家的平台功能主要包括项目的评审管理、专家网评项目管理、修改登录密码。

3.1 用户登录模块

农业科技项目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用户登录模块是基于口令的、分角色的用户认证模式,用户要访问本平台就必须登录本平台才能访问平台数据,不同角色的用户登录本平台所拥有的权限是不一样的。当用户输入登录的账号信息时,平台会对用户的账号信息进行判断,如果输入正确则允许用户在其范围内访问数据;但是如果输入的账号信息不正确,平台将阻止用户登录。

3.2 管理员功能模块

3.2.1 用户管理模块

用户管理模块实现了对平台中不同类型的用户(评审专家、项目申报单位、农业科技项目综合信息平台管理人员)进行分角色、分权限管理,主要包括管理员用户管理、项目申报单位用户管理、评审专家用户管理等模块。

3.2.2 基础数据管理模块

基础数据管理模块主要是对申报单位、专家库、项目类型等信息进行维护(添加、修改、删除、检索),主要包括项目申报单位管理、项目类别管理、专家库管理、数据导入管理等模块。

3.2.3 项目申报模块

管理员在项目申报模块中可以为申报单位授权、审阅申报项目、对评审专家和项目类进行分组等,项目申报模块主要包括项目大类申报单位授权、审阅申报项目、项目类评审分组、项目评审专家分组、申报项目评审分组等子模块。

3.2.4 项目评审管理模块

项目评审管理模块主要包括查看专家打分、统计项目排名和审定立项项目等3个子模块。

3.2.5 项目进度经费管理模块

项目管理人员可以查看立项项目进度、查看立项项目经费明细表。

3.2.6 项目归档管理模块

项目归档管理模块中,管理员可以把已经结题的项目进行归档并可查阅归档项目,主要归档结题项目、查阅归档项目等。

3.2.7 通知公告管理模块

管理员可以添加、修改、删除通知公告。

3.2.8 下载管理模块

下载管理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对下载文档进行上传与管理。

3.3 项目申报单位功能模块

3.3.1 浏览通知公告模块

浏览通知公告模块中项目申报单位可以浏览、检索、下载本平台的通知。

3.3.2 下载文档模块

下载文档模块主要是提供给项目申报单位下载项目的相关文档使用。

3.3.3 申报项目模块

项目申报单位可以检索并浏览项目信息、阅读项目申报指南、下载项目申报书、上传项目申报材料。

3.3.4 已申报项目编辑模块

本模块为项目申报单位提供检索、编辑以及删除已申报项目。

3.3.5 立项项目管理模块

项目申报单位可检索并浏览已经立项的项目、上传已立项项目的经费使用明细表和项目进度表。

3.3.6 修改登录密码模块

项目申报单位用户可修改自己的用户密码。

3.4 项目评审专家功能模块

3.4.1 项目评审管理模块

项目评审专家可查看本人作为评审专家的相关项目信息、阅读项目评审方法和为需要评审的项目进行打分。

3.4.2 修改登录密码模块

项目评审专家用户可修改自己的用户密码。

4 总 结

第3篇:科研项目过程范文

1、基础理论成果,是指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取得的新发现、新学说,其成果的主要形式为科学论文、科学著作、原理性模型或发明专利等。

2、应用技术成果,是指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中取得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以及农业、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和计算机软件等。

3、软科学成果,是指对科技政策、科技管理和科技活动的研究所取得的理论、方法和观点,其成果的主要形式为研究报告。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科研项目过程范文

关键词:留学中国计划,上海国际师资师资国外研修项目,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课程培训

1国际课程师资国外研修项目背景

为贯彻落实和教育部《留学中国计划》,优化留学生结构,开拓留学生教育的新模式和新方法,鼓励高校建立留学生专业课程体系,支持高校开设一批英语授课学位课程,以吸引更多高质量的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和进修,上海市教委2010年设立了上海市高校国际课程师资国外研修项目(以下简称“国际研修项目”),用于培养更多能够承担来华留学生全英语教学的教师。从2010年开始,“国际研修项目”每年向国外选送一批高校教师进行国际师资课程培训。从国外学校的选派上,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是世界排名前百的学校,每年接受大量的国际学生,具有丰富的国际语言培训经验;留学时间为三个月或四个月;选派的教师,均是上海高校推荐的优秀中青年教师,硕士学历以上,大部分已有出国经历或双语教学经验。

2上海市高校国际课程师资国外研修项目介绍

以笔者出访国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为例,阿尔伯塔大学(University of Alberta,UA)位于加拿大阿尔伯塔省会城市艾德芒顿,迄今为止已有105年历史,世界排名前百。阿尔伯塔大学的“国际研修项目”也称英语语言培训项目(English Language Program,ELP)在1973年建立,为母语非英语但需要用英语教学的高等教育者而设计,课程不仅学习单词和句子,更提供开拓思维,认识另一种文化和提高沟通技巧的机会。本项目由一群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所承担,他们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教学技巧。课程目标是使学员不仅能提高英语说和写的能力,而且提供英语教学的最新方法。让学员逐渐习惯英语环境下学习的术语和模式,最终达到学员能熟练地用英语授课。课程由不同教师进行授课,内容丰富,包括:52学时的英语语言培训;117个学时英语教学法(Teaching in English, TIE)的课程学习;最后还有10学时的结业演讲。

除了ELP课程外本届“国际研修项目”还增添了随堂听课,学员可选择性旁听1-3门相关课程,跟随UA的学生一起听课,每位学员都在各自专业领域里实实在在地体验了UA本科生或研究生的课堂教学,获益匪浅。

3值得借鉴的教学经验

本次培训内容丰富从英语学习,教学法和教学技术的学习上获益匪浅,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

3.1改变教学模式,变“独唱”为“合唱”

ELP课程内容丰富,教师们都非常认真负责,富有激情和活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人公,教师主导教学设计,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仍然非常重要,但在课堂上教师一人“独唱” 变为“学生主唱”,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3.2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指导教学目标,明确学生角色

教学目标对教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教学目标制约着教学过程、方法和师生的课堂活动方式。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认为21,教师需要一个框架以帮助他们了解和组织教学目标,并使之被清晰地理解和方便地实施。本次课程培训中教学活动的选择和设计这一课程为我们讲述了如何更有效地设计教学目标。我们常常在教学目标设定中,过于强调课本内容和知识,而忽略了教学目标应明确让学生做什么,也就是教学目标的设定要现实有效。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还根据认知过程的复杂程度不断加强,分级依次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目标分类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且应用起来简单明了。

3.3利用高科技,增加学生参与度

近年来,高科技在教学中的比例逐渐增加。高科技使教学课件多样化,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如在教学课件中加入视频,音频,使教学内容更形象和生动。甚至可以把教师的教学录像放在网上,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先进的课程管理系统(moodle)1-4将多种教学资源有机结合,不仅可快速整合教师课件,录音和录像等,还方便师生以及学员之间的互动,构建了一个不断整合、丰富与完善的在线教学平台(eclass)5,从而大大促进和提高了师生之间积极而高效的教学互动与沟通的水平和能力,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4不足及相关建议

4.1 不足方面

本培训项目在相关专业课程方面做的还比较欠缺,仅仅旁听专业课程是不够的。缺乏与专业课老师的科研和教学交流。可适当补充专业科研接对,如选取学员相关专业的对口教师进行进行科研和教学交流,安排相应课程,相信效果会更好。将国际师资课程培训与专业课程培训更好的结合,并根据本项目小组学员的教学实践进行更多诊断和嫁接,可能会给每个参与学员带来更大的收获。

4.2 几点建议

“国际研修项目”总体安排非常合理,教学效果显著,学员受益匪浅,但也有一些可以继续改进的地方。(1)增加每届培训小组之间的交流。每次出发前,如果能得到以前小组的建议,包括住宿、生活起居、购物、交通、学校设施利用、以及课程及其相关外教的情况等,这样会带来学习和生活上的更大的便利,也有利于在短短的三个月里,更可能多地获得更多的收益。(2)增加培训后期投入。如果每届项目结束后能够适当增加投入,追踪国际课程开展与推广的实施情况,无疑会大大增加本项目的实际效益。从本次项目的实际情况看,无论从课程内容安排、课堂组织、教学方式方法看,还是从软硬件的利用与学生的参与情况看,国内外的教学效果还是有很大差距的,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内容确实很多。

5展望

通过本次国际课程培训,学员不仅在英语语言听说读写能力方面取得很大进步,并且还吸收了国际教育新概念,对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技巧、教学模式、教学规范和实际运用有了真切的感受,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学员把国际化课程内容传播入各个院校和课堂,将是未来留学生教育的推波助澜者。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该项目的不断实践和完善,教育部《留学中国计划》必将得以迅速推动和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李广杰. 基于 Moodle 的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 电脑开发与应用. 2013(11):9-11.

2. 李炜. Moodle教学平台使用心得. 中小学电教(下). 2013(09):61.

3. 何春林. 引领Web-App潮流的多媒体文件嵌套――以Moodle为例. 中国-东盟博览. 2013(11):199-200.

4. 齐婉丽, 周铭, 成爱民. 基于Moodle协作学习模式有效性研究――以大学英语教学为例. 小说评论. 2013(S2):362-6.

5. 张亚琼, 孔德星. 论易班(E-CLASS)在学习型班级建设中的定位.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21):207.

作者简介:

第5篇:科研项目过程范文

摘 要: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为了促进我国的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家对科研项目进行了项目资助。从我国的项目资助情况来看,这是全世界各国广泛使用的一种项目资助形式。最近十几年来,我国的科研项目资助的单项额度和总量的增长是十分迅速的,而且项目的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也在逐渐的凸显出来。笔者通过对我国科研项目成本管理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其成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进行了总结。目前我国科研项目成本管理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是科研人员多头申请项目、承担项目数量过多;间接成本概念界定不清晰,缺乏科学的核算方法;项目成本补偿编制内人员工资尚不规范。通过对数据的全面分析和研究,利用访谈和相应的案例进行分析,得出问题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科研项目;成本管理;成本核算

一、科研人员多头申请项目、承担项目数量过多

1.问题描述

从目前我国的国立科研机构调研的数据分析得知,一般情况下一个项目负责人和4-5名成员所构成的典型研究团队,每年所承担的科研费用平均为10.6项,而且很多科研人员都反应,科研项目的活动需要很多科研项目的自主,进而导致成本预算的不断提升,导致核算无法进行。通过相应的计算得知,研究团队每年需要递交9个项目申请书,导致需要占用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申请资金。再加上项目的申请十分的消耗时间,导致过多的项目申请,影响了研究人员的科研时间。

2.成因分析

导致这种原因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机制的设计的不合理性,还有一个就是科研人员进行多头申请项目的自愿性。我国目前的资助部门在进行条块分割的时候,将不同种类的资源进行了分割。但是这种分割的形式具有模糊的特点,所以项目本身可以进行多头的申请。这主要是由于项目制度本身的设计所导致的。科研人员在进行项目立项和资金申请的时候,其本身就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进行多方面的资金申请,以此获得较多的项目资金,因此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制度设计的不合理,以及项目科研人员自身的意识所决定的。

二、间接成本概念界定不清晰,缺乏科学的核算方法

1.问题描述

目前我国的资助方对间接成本的概念没有明确的认识,而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没有相应的规范也没有相应的核算工具和方法。在进行机构核算的时候,科研机构内部所执行的核算指导文件中没有间接成本的概念。后来修订后,也仅仅是对其进行说明,表示在核算时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分配计入的各项费用。从整体上来说,我国目前没有对间接成本进行清晰的划定。

2.成因分析

2.1间接成本的补偿理念未能适应项目资助的发展需求

所谓的间接成本就是和生产产品以及服务没有直接关系的资源投入成本,其中包括固定资产的折旧、管理费用和营销费用等。在进行科研的时候,需要有相应的间接成本,而且这些间接成本主要是机构编制内科研人员承担外部资助的项目占用机构公共资源而产生的成本。但目前的间接成本的补偿理念还没有和项目资助之间建立相应的关系,在进行设计和研究的时候十分困难。

2.2成本管理能力尚不能满足精细化成本管理的需求

科研项目本身属于特殊的生产活动,和传统的生产活动相比,科研项目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而且和一般的生产活动相比,科研活动对成本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但从本质上来说,不管是一般的生产活动成本管理还是适应科研活动特点的成本管理,都是需要明确科研活动的成本支出的真实情况。我国目前的国立科研机构和大学的财务部门对成本的管理一般都是仅仅局限于资金的流入和流出,并没有进行全面的成本管理。再加上多头申请,而且同时需要承担多个项目的情况导致结构层面成本管理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三、项目成本补偿编制内人员工资尚不规范

1.问题描述

我国的科研人员的薪酬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与其职位相关的固定工资,另一部分是其承担项目、从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活动相关的绩效工资。而且从目前我国的科研项目成本补偿编制内人员的情况来看,情况并不是十分的乐观。主要是科研人员的个人薪酬并不相同,项目经费从一定程度来说,已经成为科研人员绩效工资的重要来源。在对项目成本补偿机制进行个人项目补偿机制管理的是偶,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我国有部分科研人员在提高薪酬水平的同时,盲目的多头申请项目,导致很多科研人员的实际收入高于国家的统一规定固定工资。

2.成因分析

2.1固定工资水平较低,绩效工资缺乏合理来源

我国在1985年科技体制改革后,就对职务工资进行了全面的规定。工资水平是国家统一规定的,并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逐级设置。但对于科研人员来说,这些资金不足以满足其基本生活。因此绩效工作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科研人员工资水平较低的情况。从根本上来说,项目的科研资金中,有一部分就是用于绩效工资的发放。1992年中国科学院和财政部联合的《中国科学院所属事业单位收入和收益分配管理的暂行办法》率先规定可按项目经费结余数的40%~60%提取劳务酬金奖励有关人员。

2.2项目成本补偿编制内人员工资制度不尽完善

对科研项目的成本进行计算,并以此补偿编内人员,在我国的现有科研人员薪酬机制背景中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激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进而实现对科学技术的快速研究和使用。但目前我国的相应制度并不完善,导致出现很多问题,例如限制单个项目成本补偿编制内人员工资的额度,但并未限制每位科研人员从项目成本中提取人员费总额的上限。这些问题都是需要通过深入的分析后,得出相应的解决办法的。

四、政策建议

通过对我国的科研项目成本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得知,我国目前需要针对科研人员多头申请项目、承担项目过多,以及间接成本概念界定不清晰,缺乏科学的核算方式等问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的时候,需要加强政府和各资助方之间的协调,并建立较为有效的信息公开和共享机制。对于科研结构和大学的相应特点,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及时的解决。这样可以实现项目资助体系的综合管理,并能够全面的做好对经费的协调和使用。另外还需要对定额补助和比例设限进行相应的改革,最终实现两者的相互结合,实现对成本的补偿机制。与此同时,还需要针对学科的差异和科研活动的显示需求,灵活的调整或者是取消对部分成本的比例限制。在此基础上,做好对科研人员薪酬的确定,并以此提升科研人员的研究动力。

参考文献

[1]吴戈,李沫竺,蔡剑.协同演化的分层信任结构模型――科研项目知识产权管理的核心理论基础[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5(06).

[2]2013年我校获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一览表[J].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

[3]王健.全面预算管理在科研项目中的应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5(23).

[4]西安航专2010年校级科研项目一览表[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4).

[5]志.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三项科研项目通过专家鉴定[J].化学分析计量.2015(04).

[6]高汝金.科研项目流程化管理初探[J].天津科技.2015(06).

第6篇:科研项目过程范文

关键词:科研院所;科研经费;项目管理;设计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3-0113-02

随着国家加大对科研经费的审查力度,全社会对科研经费的使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众多可以争取科研经费的机构中,科研院所作为国家传统的科技任务的承担机构,科研能力的提升、科研领域的拓展、产业化发展都得到了重要进展,而传统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没有较大的改变,从科研院所的领导层到各级科研部门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管理意识仍然保留着传统的观念。管理职能的缺失严重与社会发展的趋势相背离,是科研院所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成为国际一流科研院所目标的阻碍。要想冲破这种阻碍,科研院所需要应用项目管理指导科研经费全过程管理体系的建设,新设管理组织机构、优化现有责任控制部门、设立管理战略目标、明确岗位责任、引入考核激励,提高科研院所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达到国际一流科研院所管理目标,切实做好科研院所科研经费管理工作。

一、科研院所实施科研经费全过程管理的必要性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科研经费的监管力度,科技部作为国家科技计划制订的重要部门之一,也在近年增加了常态化的巡视检查制度。在这种背景下,几乎所有的国家科研经费发放部门都加大了囤积的力度,科研院所成为了国家科研经费审计检查的重点科研机构之一。传统模式下,科研院所的经费管理部门把精力都用在了结题验收审计这一个环节上,通过检查就”万事大吉”的思路已经无法应对现阶段及未来的审计检查,更无法应对各个经费巡查组对单位落实法人责任制的内控制度、管理体系的检查。所以,实施科研经费全过程管理已经非常迫切,也是提高科研院所经费管理水平的重要契机。

(一)落实管理职能,突破形式管理

从科研院所整体来看,科研经费的浪费严重,监管缺失。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材料消耗品的大量沉积、差旅会议无法对应到项目研究内容、劳务咨询费的超标开列、间接费用与直接费用的混用等情况都很普遍,管理的缺乏是推卸不掉的责任。这就需要科研院所实施全过程管理模式,才能把管理落到实处,针对科研经费全过程管理出整的管理内控制度,制定管理目标,逐步推行。通过介入模式,加大对科研部门的政策宣传和贯彻,组织内部培训,使科研人员了解到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性,提高科研人员的自觉性和风险意识,将形式管理的弊端逐步消除。

(二)落实管理责任,强化管理执行力

在科研经费全过程管理过程中涉及的预算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科技管理等,都要明确责任,统筹管理,形成单独的管理组合,转化为科研经费生命周期中的预算编制管理、预算执行管理、结题验收管理的管理环节中。再形成各个数据,由新设的经费管理部门统计汇总管理数据,再由领导层根据数据完成内控制度的补充、管理流程的进一步优化设计。责任落到实处,经费在使用过程中就不容易发生突击花钱、转移经费、虚假合同、虚假事项、套取资金等严重的违法、违纪情况。

(三)完善绩效考评体系和激励制度

项目科研经费的全过程管理,完善了经费使用体系,提升了预算控制的有效性。成本效益分析、经费执行率、预算指标的考评是科研绩效考评体系的有力依据,有利于量化考评指标、对科研院所的科研部门的机构和个人、责任控制的部门和个人、都具有参考的作用。通过绩效考评,制定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配合奖惩措施,提升科研院所人员的积极性,对科研院所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科研院所全面推行科研经费全过程管理势在必行,这是提升科研院所科研与管理水平,深化科研制度改革的必经之路。

二、总体思路和实施原则

(一)总体思路

科研经费全过程管理是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近年来,各个科研院所都相继提出了科研经费全过程管理体系建设的意见和构想,但是一个成熟管理体系的建立,从构建到健全要经历不断创新、不断实践、不断改革的复杂过程。

首先,建立科研经费全过程管理的机构框架,包括制定预算管理组织;明确新设管理组织机构的责任控制范围和职能落实情况,整合人力资源,招聘及抽调相关职业背景的管理人员,明确分工,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明确原有责任控制部门的责任控制范围,逐步适应新增和缩减后的岗位职能。

其次,逐步建立科研经费全过程管理体系,健全体系内部的管理流程、建立与新体系相适应的过程管理制度,确立部门规章。匹配的财务核算体系,加大财务审核岗位的培训力度,建立收支标准体系。

最后,引入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创新新型科研经费全过程管理的沟通机制,确立长效发展、不断更新的体系基础,拟订定期交流、培训、学习计划。

(二)实施原则

科研经费全过程管理的实施,应按照以下的原则:(1)全面动员、具体实施;(2)效率与质量并重;(3)与国家经费政策保持一致性;(4)设定期限目标、逐渐推行。

(三)实施科研经费全过程管理的职责分工

实施科研经费全过程管理需要对参与经费管理的组织机构及个人的职责进行详细的分工,确保责任落实到人、制度流程明确无争议。

1.经费管理委员会的职责分工。(1)宣贯国家经费管理政策,把握经费管理动向、制定本单位内控制度;(2)组织全科研院所责任控制部门建立工作流程;(3)设定科研经费全过程管理的管理目标,计划节点;(4)审批预算、年度决算、中期决算、预算调整及决算;(5)完成重大事项呈报的审批与决策;(6)负责制定科研绩效、管理绩效的考评依据和激励政策。

2.经费管理办公室的职责分工。(1)负责将经费管理委员会的评估审议结果向各个责任控制部门及课题组下达;(2)负责科研经费全过程管理的具体事务,与责任控制部门密切配合;(3)负责与课题组管理联系人及项目负责人建立沟通机制,完成信息交流与反馈;(4)负责数据整理、分析,上报经费管理委员会作为政策制度建设依据。

3.科研部门的职责分工。科研部门要建立管理联系人制度,设立管理联系人及团队,督促管理联系人或团队完成科研经费管理的相关培训,配合整个项目的科研经费全过程管理进程的沟通与联系,将重大信息反馈给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自动在项目研制期内成为经费管理委员会的成员,要履行其义务和责任,完成与经费管理委员会管理责任的对接。

三、科研院所科研经费全过程管理的实施与执行

结合科研院所的特点,科研经费的全过程管理按照项目周期包括预算管理、预算执行管理、结题验收管理。三个阶段互为因果,每个阶段管理监督的效果都会直接影响下一个阶段执行的效果。预算由经费主管机构批复后,将预算数据注入管理信息系统,完成科研院所科研经费全过程管理体系内各机构的数据共享,为预算执行管理做好准备。预算执行管理是科研院所经费管理团队对项目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根据对预算执行相关数据的分析与汇总,解决经费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及时解决问题。通过加强科研院所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加强财务核算、实物资产管理、人员聘用管理等责任控制。严格进行监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有经费管理团队结合预算执行数据进行项目经费预算执行偏差因果分析,将分析的结果与项目负责人及时沟通,进行预算调整。

科研经费的结题验收阶段反映了预算管理、预算管理的效果,是对管理是否实现管理目标的检验。在结题验收阶段,经费管理团队全面参与科研经费财务验收的资料筹备、审计验收工作。

第7篇:科研项目过程范文

(1.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宁波 315104;2.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宁波 315100)

摘要: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是当前高职院校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趋势,其中对学生学习的考核评价是项目化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文章构建了一种与项目化课程相适应的多元化过程性评价模式,并以“医院信息系统”课程为例,对该评价模式下考核内容的设计、考核主体的选取、考核标准的制定、考核过程的实施及效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职;项目化课程;多元化过程性评价模式;评价系统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4-0035-03

目前,各高职院校都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模式是当前高职课程改革的基本取向。项目化课程的特点是以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设计项目和组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和素质。如今,在项目化课程标准的制定、项目化课程的开发以及实施等方面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育理论,但在项目化课程的评价方式上往往还沿用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方式。而终结性评价常常以期末笔试方式进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技能和职业素质,这就导致无法满足项目化课程改革的需要和社会对人才多元结构的需求。因此,在项目化课程改革过程中构建符合项目化课程教学规律的的评价模式,全面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学习,是高职项目化课程实施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多元化过程性评价模式简介

根据项目化课程的特点,多元化过程性评价模式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过程性课程考核

过程性考核主要包括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评价目标和过程性的考核方式。

制定基于“工作过程”的评价目标 基于工作过程就是要在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实现该典型工作任务的教学情境,学生根据工作任务进行学习和实践。项目化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以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为载体,学生学习是在完成各个项目和任务的过程中达到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积累以及掌握技能。针对学生的具体项目和任务,以项目实施过程中实际工作能力和素质要求作为评价目标,更真实地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力提高过程以及学习情况,更好地引导学生重视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

设计过程性的考核方式 以往的评价常常采用期末笔试的方式,这种考核方式往往导致学生忽略整个学习过程的现象。因此,采用过程性的考核方式,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各个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促使学生重视学习过程。

(二)多元化课程考核

多元化考核主要包括多样化考核内容和多元化考核主体。

多样化考核内容 根据项目实践过程,将各个任务考核评价量化。这就要求在评价前先制定详细周密的评价指标。考核不再是以往的卷面考评形式,而是对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参与情况、学习态度、贡献度、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任务完成情况以及任务完成后的成果汇报等进行全方位的能力考核。这样,学生能更加重视团队合作、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责任心的培养。

多元化的考核主体 以往的评价主体主要是教师,这样的评价容易片面,而且在项目化教学中,教师较难发现学生的合作情况以及他们参与项目的深度。因此,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形式共同对学生进行评价,使评价结果更加公正、更加具有说服力。

项目化课程多元化过程性评价模式的操作流程如图1所示。首先,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确定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其次,根据教学目标将项目进行任务分解,确定具体的任务。再次就是制定评价标准。制定评价标准时要根据该任务的教学目标和特点来确定评价重点,对评价标准的表述一定要简练、细致、明确。为了避免评价的片面性,体现多元化的考核主体,评价标准又分为教师评价标准、学生自评评价标准和项目组学生互评评价标准。根据项目化课程的特点,对于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的评价指标主要侧重于任务的完成情况、参与情况以及学习态度等方面。而项目组成员互评的评价指标主要侧重于学生在项目中的贡献度、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等方面。

多元化过程性评价模式在项目化课程中的实施

下面以“医院信息系统”课程为例,对多元化过程性评价模式下考核内容的设计、考核主体的选取、考核标准的制定以及考核过程进行探讨。

(一)确定评价目标与内容

根据教学目标设置教学项目与任务,对每个任务进行评价目标的细化,方便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医院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医院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针对医院信息管理的具体实践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全面了解医院信息标准化的现状和意义,掌握医院业务流程和医院信息系统各子系统的功能和应用,掌握医院信息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能完成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的设计与开发;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安全保密的意识;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团队协作、协调能力;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为将来从事医院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维护和管理等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以“医院信息系统”课程中医院信息系统需求分析项目为例,其教学项目和任务以及对应的评价目标如表1所示。

(二)制定评价标准

根据评价目标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对不同的评价主体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以医院信息系统需求分析项目为例,对于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其评价的重点在于项目完成情况、参与情况以及学习态度。对应的评价标准如表2所示。

对于小组内互评的评价标准则侧重于学生在项目中的参与情况和学习态度,因为在小组合作中,合作伙伴最了解该学生对项目的实际贡献度、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等方面的情况,如下页表3所示。

在实施评价时,每个评价指标都会有五个级别供选择,分别为“好”、“较好”、“一般”、“不好”、“非常不好”,对应的分数分别为10分、8分、6分、4分和2分。每个项目的综合评价成绩的计算方式如下:

综合评价成绩=教师评价×评价权重+学生自评×评价权重+学生互评×评价权重

其中,评价权重是由教师根据课程实际情况需要自主确定,三个评价权重之和为100%。学生的期末总评由每个项目的综合评价成绩乘以每个项目所占课程的权重累加而得。

(三)实施评价

由于高职教学中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较多,实施项目化课程过程性多元化评价是一项非常繁杂的工作,若采用传统的纸质评价形式,需要消耗教师和学生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基于此,我们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发了一个项目化课程过程性多元化评价系统来真正实现过程性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利用该平台,教师和学生只需按照图2的评价流程进行,就能让评价过程有序进行。

实践效果

为调查该评价模式的实施效果,我们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在项目化课程教学中实施过程性多元化评价模式的学生和教师,调查内容主要是与高职课程考核相关的问题。共发放教师问卷20份,学生问卷100份。回收有效教师问卷19份,回收率为95%;回收有效学生问卷92份,回收率为92%。其中89.5%的教师认为过程性多元化评价模式适合项目化课程的教学评价,84.2%的教师认为采用基于网络的过程性多元化评价系统有助于项目化课程评价的实施。95.7%的学生认为项目化课程的教学评价应采用过程性多元化评价模式,92.4%的学生认为采用基于网络的过程性多元化评价系统进行评价更能体现评价的公开、公平和公正。从以上数据可见,过程性多元化评价模式在项目化课程评价中的应用是有效和可行的。

项目化教学要求教师改变以往传统的评价模式,采用更为科学合理的考评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多元化过程性评价模式的应用促进了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多元化过程性评价系统使评价更为过程化、公开化,由此也保证了课程项目化改革的有效实施,使教学评价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高进军.高职项目化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建设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5):53-54.

[2]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46-49.

[3]龙芳.高职项目化教学课程考核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2):147-148.

[4]多淑杰.试析过程性评价与高职项目课程教学的有效融合[J].职业教育研究,2012(1):153-154.

[5]白宏洁,杨蕊.高职项目化课程设计和考核方法改革的实践探索[J].职教论坛,2010(4):46-47.

[6]朱金福.表现性评价在高职项目化课程考核评价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34-37.

[7]梁斌.基于网络课程学习的多元化过程性评价的设计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08(12):72-74.

第8篇:科研项目过程范文

关键词:“211工程”;学科建设;验收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6-0143-03

一、背景介绍

“211工程”是国家正式立项并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的重点建设项目,包括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创新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项目、校内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其中“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是“211工程”建设的核心1。2008年开始建设的“211工程”三期学科建设项目已于2011年12月结束。验收工作在2012年2月到8月已完成,其中校内验收工作于2012年2月至3月完成。为检验学科建设项目的管理效果,根据学科建设项目的建设任务、建设目标和管理要点制定了十项指标,这十项指标能够对每一个学科建设子项目进行建设效果的评价。采集以问卷方式进行,发放对象为参加校内验收的所有专家组成员,发放问卷211份,收回209份。

二、项目实施效果的评价指标分析

1.项目实施效果的基本指标体。基于项目建设的主要任务和管理要点,以及在Z大学的管理实施情况,设计了一套评价项目实施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设计主要由管理职能部门为主经过研究讨论制定,十项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成果、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科研支撑条件建设、经费使用情况、标志性成果、项目建设总体评价2。为了能直观地进行评价,本次评价权重采用权重均等的方法,统计、评价“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在这十个指标方面的建设情况。同时,具体评价参考内容所列的指标在校内验收总结报告内容中都能找出具体内容,专家根据总结报告、验收会议PPT等材料做出判断。

2.专家评议表设计。项目实施效果评价打分材料来自于校内验收阶段,由校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及专家组成的验收会议,对各项目进行评价,评价表格式见表1。

三、项目实施效果评价

1.数据采集及统计。本次实证分析数据采集于Z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校内验收会议,参加验收会议的专家每人1份,发放211份,共收回209份评议表。评议内容有上述十项指标,评分按A、B、C、D进行选择评价,评价指标选择答案的依据是验收会议上“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总结报告和现场项目负责人提供的作报告的PPT内容,且评议采取不记名方式进行。

(1)按评价指标统计数据,对Z大学26个项目共209张专家评议表按十项指标进行数据统计,得出汇总结果,根据A、B、C、D得票数计算所占百分比,学科建设中的A%表示在评价(其他九个指标相同)这一指标中所有得票数中A所占百分比,B%、C%含义相同,具体统计数据及计算见表2。

(2)绘制图表,对26个项目的评价表进行综合分析,按十项评价指标统计得分情况,以总数209票作为分母,各指标中A、B、C的比例见下图1至图10。

2.按评价指标分析。由表2和图1到图10中可以看出,项目总体综合评价中,A、B所占百分比都高于90%,说明Z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通过验收评价,实施效果的评价是比较成功和有成效的,且客观公正地反映了“211工程”三期验收评价与学科建设实际水平,说明验收评价结果与学科建设实际水平成正相关。同时由于有两个指标C的比例都大于5%,说明Z大学在这两个指标即项目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经费使用情况两方面有所欠缺,原因分析①经费使用情况评价指标得分不佳,C所占百分比高达7.66%,十项评价指标中排名倒数第一;而A所占百分比却只占60.77%,十项评价指标中排名倒数第三。说明Z大学“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建设经费使用情况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原因是地方配套资金到位晚,以至节余资金过多;其次是设备采购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付款是分步进行的,到2011年底项目结束还有设备不到位的,还有一些设备到位后由于时间不长,效益不是很明显。②项目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评价指标得分也不佳,A所占百分比仅55.02%,十项评价指标中排名倒数第一;而C所占百分比却占6.70%,十项评价指标中排名倒数第二。说明项目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还要提高更多的民主决策机会。同时还要在实践中探索更佳的项目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这也是下一步工作中需要认真思考和给出决策的方向。

四、结论

本文结合本次Z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验收评价,主要是针对项目建设任务及建设目标所设计的指标以及项目管理所设计的管理要点进行设计和评价,从而实现项目全过程管理从立项到结束的一个总体评价,能从中看出项目建设效果是否达到了当初所预期的目标,来判断项目建设是否成功,项目管理是否有效。统计分析得出项目评价得分与项目实际水平和建设质量成正相关,且指标得分情况显示Z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管理是比较成功和富有成效的,建设效果能够真实反映各项目的建设水平。项目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经费使用情况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这与实际建设情况中体现出来的问题是相符合的。对未来类似学科建设项目的评价,建议要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能够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民主制定项目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并在实践中保质保量地得到执行。对经费使用,存在不合理的使用,可能有一部分是由项目负责人负责制造成的,如何使用经费建设相关学科基础更需要全体学科方向人员的共同制定,以及国家经费到位问题、经费使用限制(比如国库)等也会影响经费使用情况的效果。通过Z大学项目实施效果的评价,认为Z大学在“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也存在很多待改的地方。发现经费使用情况不佳,滞后现象严重,一般都是设备采购程序繁琐等一系列问题引起的,在以后的工作中如何加快设备采购程序不但是设备采购部门要思考的问题,也是财务部门及相关上级部门要引起反思的问题;发现项目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中,还是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尽量做到民主决策与监督,使项目负责人发挥公平、民主的力量对整个学科进行建设。由于学科建设项目的特殊性,本文采用了定性的A、B、C、D打分制进行评价。如何进一步探讨定量评价、权重分配等评价方法是今后需要重点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第9篇:科研项目过程范文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项目化教学是由教师根据实际工作岗位的任务和内容,设计出一项具体的工作,学生在教师的主持下以小组的形式组织完成,通过该项目的实施, 学生可以了解并把握整个工作过程的每一环节。项目化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边做边学,在掌握一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养成职业素质,以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

要设计和实施项目化教学,首先必须弄清楚什么是项目。根据戴士弘教授的观点,项目不是一个案例,案例是一个既成事实,可以用来分析,但不能用于专业技能的操作训练;简单的课题活动,如问答、游戏、讨论、作业等不是项目,这些是围绕知识消化和理解进行的活动,不是完整的工作;将原课本的知识(章节或模块)按照职业活动过程或岗位工作过程重新排列,将章节命名为项目、任务等,这不是项目①工作要素不是项目,它们只是从具体工作过程中抽象出来的要素,不是一件具体的工作;同样,单个工作环节的训练也不是项目,它只是训练了学生的单项能力,而不是一个综合项目。由此可见,项目应该是“以实际职业活动、企业工作为背景,按照认识论要求改造过的一项具体工作”。项目来源于真实的岗位工作,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习知识、训练能力、养成素质,最终能够完成真实岗位的工作。

与传统的面授教学方式相比,项目化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养成职业素质,其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模式非常适合理工科类的课程教学。但是,文科和商科类的课程是否完全适用于一种普适性的项目教学范式,专家对此提出了一些争议。其实,文科高职教育和理工科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素质养成、能力培养以及考核标准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一是岗位类型不同。文科高职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面向服务与基层管理岗位,如银行柜员、客户经理、理财经理、出纳、收银员等。二是职业技能和素质不同。理工科高职毕业生须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能够熟练操作相关设备和器械,而文科高职毕业生则需要较高的情商、服务意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三是理工科高职对应的工作岗位业务流程比较明显,工作的结果大多是有形的产品,比较容易衡量和考核;而文科类高职对应的工作岗位大多业务流程性不强,工作的结果多为无形的服务,服务所带来的体验感有时很难量化和考核。“用理工科人才培养的模式,让文科高职学生去反复操练某一个公文格式或管理模型,是培养不出一流的生产管理服务者的。”因此,文科类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简单的器械操作者。

二、项目化教学设计思路

(一)课程地位及现状

国际金融实务是金融管理与实务、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实务、投资理财等专业的主干课、专业基础课,是培养以上专业学生职业基础素质的必修课,一般大学二年级开设。其先修课程包括:经济学基础和金融学基础,后续课程包括:国际结算、国际贸易实务、外汇交易分析、证券投资分析、个人理财等。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国际金融实务教学都采用了所谓的项目化教学模式,所选用的教材也多是按项目化教学体例编制的,但是其实际的讲授内容依然是按照原有的国际金融学科体系设置的,只是把原有的章节变成了项目、任务,并将题目改成了动宾结构,使之看起来是一项工作、任务。在讲授知识内容的基础上也大量增加了实训内容、能力训练,但是依然有种伪项目化的感觉,课程教材、教学大纲似乎是项目化的,教学内容和实施过程却是学科化的。因此,在国际金融实务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存在着课程项目设置与实际岗位衔接薄弱,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学生大多是被动学习、被动接受老师讲授的知识,课程考核方式单一(大多以期末闭卷考试分数为主体,能力训练、职业素养的考核较少)等问题,使得实际授课效果差强人意,学生不知道学了国际金融知识可以做哪些具体工作。

(二)设计思路

在设计国际金融实务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框架时,应遵循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要深入企业进行调研,了解相关金融行业和企业有哪些工作岗位对应了国际金融实务课程的知识体系和能力培养目标;其次,根据具体的工作岗位,提炼典型的工作任务,作为课程项目的蓝本;然后,深入分析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需要从业者具备哪些相关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然后从国际金融实务学科中选取相应的知识点、模块和必要的能力训练、职业素质养成进行重新搭配组合。这一过程将打破国际金融学科原有的知识体系,完全按照工作任务(项目)进行重新组合。如果典型工作任务中所需的知识、能力是现有国际金融实务教材和学科所有没有或遗漏的,要补充进来;反之,现有国际金融实务教材和学科中的部分知识是典型工作任务不涉及、不需要或纯理论类型的,可以考虑在整合项目内容时适当删除;最后,根据调研和分析结果重构国际金融实务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总体框架,并根据项目合理设置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

在进行国际金融实务项目化教学整体设计时,必须考虑到文科课程和理工科课程在人才培养、教学方法和内容、形成素质和能力的途径以及考核评价的标准等方面的差异。除了基本的流程化操作训练外,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收集和整合信息资料、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团队合作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应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阅读、思考,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国际金融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整体设计

项目化教学整体设计的目标是要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变为“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体现“任务驱动,以学生为主体,能力本位”等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理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就国际金融实务课程来说,要以岗位职业需求为导向,以课程设计为载体,突出技能、知识、素质目标,转变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考核方式和方法,使课程真正与职业工作岗位对接,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金融高技能型人才。

初步设想将国际金融实务课程按项目教学要求划分为以下几个项目模块(如图1所示):商业银行结售汇业务、银行外汇交易业务、外汇风险管理、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分析四个项目,每个项目都能对应若干个实际工作岗位。学习了国际金融实务课程以后,学生必须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相关的职业素质。

图1 国际金融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整体设计框架

项目一是商业银行结售汇业务。结售汇业务是现代中国商业银行的一项常规业务。这项工作需要从业者(外汇会计柜员岗位)具备外汇、汇率、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础知识及简单的外汇英语词汇和对话,能够看懂银行外汇牌价,并利用外汇牌价熟练处理相关的结汇、售汇、外币兑换业务,能够正确缮制外汇水单,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对于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拓展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和《商业银行结售汇管理办法》的内容,使得学生了解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下不同类型经济交易所需提供的单据、凭证和证明材料。这样,就会把原先按照学科体系设置的章节打乱,把外汇和汇率及国际收支两个章节的部分知识重新整合到一个项目中来。

项目二是银行外汇交易业务。这个项目面对的工作岗位是银行外汇交易员和外贸企业的外销员。国际外汇市场上,银行同业间的外汇交易尤其特殊和既定的规则,因此作为银行外汇交易员和外贸企业外销员必须了解基本的交易规则,及各种常见外汇交易的原理和操作方法,能够根据汇率走势选择合适的外汇交易种类,能够利用外汇期货、外汇期权、套利套汇等交易达到保值和投机的目的,并且掌握银行外汇交易中常用的规范化专业术语(英文),具备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

项目四是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分析。在开放经济环境中,汇率变动、国际收支和国际储备状况都会对一国的宏观经济造成影响。未来,随着中国金融市场逐步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必将推出更多的与外汇挂钩的理财产品,我国外汇交易的种类也必将日益丰富。理财顾问或证券公司的分析员等岗位的工作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宏观经济分析能力。在开放经济环境下,从业人员必须掌握汇率变动、国际收支与国际储备状况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的基础知识,能够对国际金融市场形势的变动进行分析和预判,对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动有高度的敏感性,具备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项目整体框架确定以后,在每个项目模块下将分设子项目,将子项目分解成教学任务和单元,再进行细致的单元教学设计。在每个项目模块中对应设置能力训练任务,并在教学过程中贯穿职业素质的培养。每个项目教学结束后,都要进行一次考核。考核将根据项目内容有所不同,可以采取模拟实际工作场景完成规定任务和工作、为企业设计一揽子外汇风险解决方案、撰写货币汇率走势分析报告等方式,全面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能力、素质的培养情况。

我们对国际金融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整体设计的最大创新和特色在于,完全打破了原有国际金融教材的知识体系,将所有知识点打散,然后按照对应的工作岗位对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重新进行组合,形成四个大项目,是一个边破边立的过程。同时,考虑到文科类高职课程和理工科类高职课程的不同,我们也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将原本国际金融实务课程中理论性较强的知识,放在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分析这一项目中,培养学生对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的高度敏感性,及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既保证了国际金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也能够更好地与相关职业岗位对接。这种设计思路和整体框架在目前高职院校的国际金融教学中将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其结果有待于教学实践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