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地理学科课程标准范文

初中地理学科课程标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地理学科课程标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地理学科课程标准

第1篇:初中地理学科课程标准范文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高中地理教学 教学策略

每位教师都有其独特的教学风格,不同的学科也有不同的教学风貌。众多教师,有的以图文并茂的教案凸显教学特色,有的以构思巧妙的板书凸显教学特色,还有的以富有创意的教法设计凸显教学特色。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反映出其独特的教学风格,而且要充分体现出地理本身的学科特征。地理是一门文理相通的学科,既有形象直观的表象知识,又有抽象难懂的地理规律,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另一方面要优化地理教学策略,以确保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我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一些有效策略,取得了一些成绩,现阐述如下。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率

不同的教学风格,取决于各个教师不同的知识结构、个性特征、思维方式等综合素养,但是,无论教师的教学风格怎样千差万别,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都必须紧密围绕地理教学内容,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比如,我在带领学生学习“地球的公转”这一章节时,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教材,并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抢答“地球公转的概念”、“地球公转的运动方向”、“地球公转的周期”等问题,然后借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播放“地球的公转”动态视频,并在黑板上画出“地球的公转”示意图(如下图所示),指导学生学习地球公转的有关知识:“同学们,地球上的光和热来自于太阳,地球上的冷暖变化与接受到的太阳的光和热有着密切的联系,请同学们观察示意图,指出哪儿是直射点?有什么具体特征?”“哪个同学知道‘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这四个节气的具体日期?在这四个节气的那一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纬线分别是多少?”“随着地球围绕太阳昼夜不停地公转,太阳的直射点就在地球的表面上不停地移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对于地球表面的冷热状况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为了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我利用事先准备的地球仪和手电筒作为教学辅助设备进行现场演示,即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让学生知道地球仪上的最亮处就是直射点,从而使学生理解了什么是“直射”。并现场组织教学游戏,由同学们分别扮演太阳和地球,演示动态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即一个学生(选择个头大些的学生,增强直观形象的特征)站在中间充当太阳,并向两侧平行地张开双臂,以演示太阳射出的平行光,而另外四个学生(选择四个身高和胖瘦差不多的学生)扮演地球,分别站在上述“公转示意图”所演示的四个位置,然后引导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并回答问题:“同学们,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直射点的位置有什么样的变化?”我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进一步设疑:“每一天总有早晨、中午和晚上,同学们觉得什么时候温度最高?这与太阳光的照射有什么关系?一年总有春夏秋冬,同学们感觉最热是哪个季节?最冷是哪个季节?这又与太阳光的照射有什么关系?”然后根据同学们的答案进行总结和归纳,使学生更加明白“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含义,从而对于学习内容加深理解。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我继续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同学们知道我国处在地球的哪个位置吗?我们所处的位置在一年当中的白昼的时间是不是一样长?什么时候长?哪一天时间最长?什么时候短?哪一天时间最短?为什么?……假设地球不是倾斜而是竖直的,那么地球的表面还有四季的变化吗?”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教学效果。

二、提倡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

新课标提倡主动探究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教学主体,促使学生真正地展示自己,充分地提高自己。比如,我在带领学生学习“工业的区位选择”这一节内容时,首先采取情趣导入法导入新课,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领学生快速进入自主探究情境:“假设你是一名企业老板,想创办一个工厂企业,那么,在选择地点时,你将考虑哪些因素呢?”无论学生的答案是否合理,我都从中找出“发光点”予以肯定,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和总结,让同学们了解到影响工业区位的有关因素,从而一方面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浓厚兴趣,另一方面使学生增强自主探究的动力。我在给予学生充分肯定、提高自信心的基础上,继续抛出问题,引发学生探究。提问的时候,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我适时地“幽上一默”:“在座的老板们,据你们刚才的回答,你们真是太幸运了,你们的创业有利因素简直是一应俱全: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市场广阔、租金便宜、劳动力廉价而且充足,等等,但是,现实中的老板真的有这么幸运吗?是不是必须具备所有的有利条件才能投资创业呢?……既然不是,那么,你们认为投资创业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同学们再深入思考一下,不同的工业区位的选择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否一样?……假设你们投资创建的企业分别是家具厂、制衣厂、甘蔗制糖厂等,那么要求考虑的主要因素分别又是哪些?……作为一个企业的老板,除了考虑到经济效益外,还要考虑哪些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边设疑边释疑,能激发学生从各个角度和层面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在相对较难的知识点上作适当点拨,从而在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

第2篇:初中地理学科课程标准范文

关键词:地理学史;地理教科书;渗透

地理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地理学史是研究地理知识的产生、发展与地理学学科体系形成、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1]。地理学史是重要的教育要素,对培养学生能力起着重要作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和地理教科书都十分重视对地理学史的渗透。本文以最新的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为例进行阐述。

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对地理学史的教学要求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没有单列一项对地理学史教学作出要求,但是在其课程内容标准中有所涉及,大致如下:“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运用地理图和其它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2]。尤其是在“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一项中,特别作出说明,要注意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的培养。从中可以看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地理学史的教学,并且以渗透式的方法进行表述。

二、地理学史在新人教版初中地理教科书中的渗透

1.地理学史相关内容在教科书中的分布

初中地理教科书一共四本,都含有地理学史相关内容,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七年级有关地理学史的内容要比八年级多,尤其是七年级上册相关内容最多,究其原因大致如下:提高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学生在七年级才正式接触地理学科,比较陌生,在教科书中设置较多的地理学史,如同讲述故事,可以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感受地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降低地理学科难度。七年级上册地理内容难度大,尤其是地球地图和天气气候相关内容,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力和空间思维能力,通过插入地理学史,可以适当减低其难度。七年级地理主要为世界地理,范围广、内容多,有关地理学史内容十分丰富,而八年级地理为中国地理,内容和范围相对要少和窄,地理学史内容相对少些。

2.地理学史在教科书中的呈现方式

地理学史在教科书中没有单独阐述,而是以穿插方式进行渗透。在新人教版初中地理教科书中,地理学史主要以阅读材料方式表述,采用与正文不同的字体以作区分。如在阐述地球的形状知识点时,在正文中设置了阅读材料栏目,穿插麦哲伦环球航行这一地理学史上的壮举之一,用实际行动证实地球是个球体。地理学史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地理知识、地理思想和地理认识的方法。其中,地理知识是基础,地理思想是核心,地理认识的方法是手段。通过对相关地理学史内容的分析发现,新人教版初中地理教科书中的地理学史以地理知识为主,主要是补充正文中某个地理知识点,如地理学家简介、地理事实等,有关地理思想和地理认识方法的地理学史内容很少。因为初中地理注重学生形象思维培养,强调对地理现象结果的认识,以感性知识为主,主要让学生识记地理知识。

3.地理学史的教育教学意义

(1)理解加深。部分地理学史是某些地理知识点的更为详细阐述,通过阅读或者讲授地理学史,能够加深印象、降低难度。以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为例,正文中通过一幅路线地图阐述麦哲伦整个环球航行过程,再利用阅读材料这一文本进行补充,图文并茂,加深学生对地球是球体知识点的印象,让学生记住麦哲伦环球航行这一人类历史上的革命性事件。

(2)扩大知识视野。有些地理学史不作为考试的内容,属于补充内容,但通过阅读材料这一栏目,让学生阅读相关文字,可以拓宽知识面。以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为例,这段地理学史选取了历史上比较有名的探险家探索世界的事迹。通过阅读这段材料,可以大致了解人类探险与认识世界的历史。

(3)渗透科学精神。通过学习与地理学家相关的地理学史,传递给学生地理学家特有的科学精神品质等正能量,让学生内心深受震撼。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被统治者列为异端邪说,其《天体运行论》被列为禁书,也没有向统治者屈服;魏格纳为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前往格陵兰岛探险考察不幸遇难。这些地理学家传递着求真求实、不畏艰险等科学精神,能够成为学生的榜样,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4)提高学习兴趣。有些地理学史比较有趣,能够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志和纪念碑的地理学史,阐述脚跨经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就跨越了东经和西经,脚跨基多赤道纪念碑所在纬线,就跨越了南半球和北半球,一人同时在两个半球,会让学生感觉很有趣。

(5)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目标,地理学史中尤其是有关地理学家伟大事迹的介绍以及我国地理学取得的成就,能够鼓舞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如在地图家族一览中提及的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三幅地图,这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古老彩色地图;在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中提及公元前2世纪,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15世纪初,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通过阅读这些地理学史,增强学生自信心,感受祖国的伟大,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为祖国发展做贡献。

三、地理学史在教学中的运用建议

1.熟悉相关地理学史料

在讲授地理学史之前,地理教师需对该史料充分了解熟悉,在课堂上能够信手捏来,做到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应整合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地理学史以及去收集教科书上没有涉及的地理学史,尤其是一些在地理学发展上有着标志性意义的史料和我国地理学发展取得的成就及著名地理学家。

2.结合重点适量适度

地理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地理学史十分丰富。对于教科书上以及收集的地理学史需要进行加工处理,不能长篇累牍,要做到重点突出。同时,地理学史的使用要注意适量原则,课堂上讲授地理学史内容不能太多,过多会导致地理课堂变成历史课堂。

3.采用形式多种方法

在讲解地理学史内容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增强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听课效率。如在讲授地球的形状时,涉及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阅读材料,可以让学生上台进行深情朗读,锻炼学生胆量,提高朗读能力;教师也可以自己朗读,学生看着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做到图文并茂。在讲授大陆漂移学说时,涉及从地图上得到启示的阅读材料,教师让学生将准备好的世界地图,沿着南美洲和非洲轮廓裁剪,最后进行拼接,让学生进行探究发现,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同时也感受魏格纳的伟大之处。

作者单位:1.江西省赣州第一中学(341000);2.江西省赣州市赣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341000);3.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学(350003)

参考文献:

第3篇:初中地理学科课程标准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初中地理 教学有效性

从2001年教育部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初中教学理念、教学改革取得长足进步、发展。其中初中地理改革的成绩主要有:地理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改变,地理地方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地理课程考试评价制度得以完善。一定程度上也突出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心和环境伦理观的养成、树立。但是在新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要深入。下面,我结合对新课程标准的研究和对教学实践中的思考,谈谈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落实。

一、准确把握课标精髓,明晰新型教学特点

初中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实践性的特征。新课标明确,初中地理教与学的内容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即地理学习对生活的意义。指导学生从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切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地理学习意识,增强地理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地理视角”,从而从长远的角度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人文情操。而初中地理课程内容学习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即引导学生从地理视角思考问题,关注自然和社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这一崭新的学习内容和目的要求我们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课程形态具有开放性,而在具体实施中形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开放性。可见,我们的教学模式要翻陈出新,课堂教学要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着重拓宽学习空间,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引导学生关注问题研究,发展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从课堂狭隘的地理知识灌输,走向地理人文思想的熏陶、养成。

二、培养地理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思维

兴趣是伴随着愉悦的情绪体验,学习兴趣,是学生内部动机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学生学习行为的兴奋剂和调节器。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只有充分培养、调动对地理学习的兴趣,那么地理教学才能实现有效、高效。传统的地理教学,教师往往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应达到的知识和技能目标来处理教材,然后再把“嚼烂”的知识“喂”给学生;结果学生被动地接受,缺乏学习兴趣和真实的体验。在新课标下,我们要了解学生关注点,男生比较关注时政,可以用当下与地理教学相关的时政引导入,如南海事件,让学生读地图,这既能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也提高了利用图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由从身边的污染现象找原因,由身边的现象,引导他们体验地理情感,培养地理必备的能力和兴趣。初中生一般好奇心强,有活力,记忆力强,情感单纯而强烈,想象力丰富,处在形象思维强而抽象思维正在形成阶段,可以找到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并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如通过实物、多媒体运用等展现现象可感的地理现象,视屏、音频或是教师声情并茂地营造地理学习情境等。如此,学生课堂思维活跃,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实现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三、构建和谐师生关系,采用形式多样教学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我们明确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后,还要关注学生是否接受、喜欢自己的引导。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并尊重学生,老师的教学可以适当满足学生的需要;体悟学生的感受,让学生产生可以亲近、依赖的情感。教师要有丰富知识和学科素养,以应对不同学生对学习知识的需求;只有老师知识渊博了,课堂教学上有高度、有深度,具有幽默感。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评价者,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乃至学习资源。如此,学生才能喜欢你的课堂,喜欢你这个老师;师生关系才和谐,课堂教与学才能愉悦,教学效果才能增强。另一方面,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的教学模式不能陈旧单一;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是讲的明白、学的轻松、考的理想的教学形式都是可以采用的。这也是在新课程教学的理念下,我们只有坚持走减负增效、打造高效课堂的必由之路。只有如此,才能确实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梁素琼.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J].新课程学习(中).2011(05).

[2]王茹.提高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1(09).

第4篇:初中地理学科课程标准范文

关键词:初中地理 课程改革 教学方法

一、学科特点

地理学科的主要特点表现为:知识较散乱,图表内容较多,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且又比较抽象。因此,初中生普遍缺乏学习地理的时间,也未对地理学科形成足够的重视。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以及不断深化的素质教育理念,初中地理的教材内容更加丰富且新颖,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教育理念。这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地理教学更应以“一切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不再单纯强调知识点,而是更为关注知识的趣味性、代表性以及学生的实践性。

同时,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应更为关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激发,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与热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教学方法探析

1.充分发掘教材资源,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地图是地理学习的一个重要工具,地理图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初中地理教材中包含了很多地理图像,比如:统计图、分布图、景观图、示意图等,其作为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对其进行有效利用,有利于学生更为直观且充分地认识,并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各要素之间存在的联系等。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应充分发掘并利用教材中的图像等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引导其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充分激发其主体地位,灵活而有效地使用地图等图像工具。

例如:以“欧洲”一课的课堂教学为例,教师可通过图文合一的模式灵活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对欧洲的大体形式构造图进行观察,了解并指出欧洲各个大国的整体分布情况,掌握各个国家的大致位置。在激发学生浓厚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熟悉欧洲的大致地图形状,并分析欧洲各国的自然、经济状况等。这样灵活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好奇心与学习兴趣的激发,提高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

再比如:教师在教授世界地震与火山分布这个知识点时,可采用对比教学法,让学生对“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与“六大板块示意图”进行比较,找出火山的分布特点及板块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就会很容易得出结论:板块交界处为火山与地震的集中处。这样的教学方法比教师直接宣布结果更有效果,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利用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所进行的教学,有助于学生读图、理解图、分析图等能力的提高,进而促进其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的提升。在充分发掘并利用教材资源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突出了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2.利用高科技信息技术手段,有效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带来了便利。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导入环节是一个重要且关键的环节,虽然只占有很少的时间,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教师可以在课程讲解之前,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图片或视频短片的播放,以达到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促使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解我国各个地区的地理差异时,就可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在课前利用多媒体播放《西游记》中“过火焰山”的相关情节,并向学生提问:你知道唐僧师徒千辛万苦要过的火焰山在我国的什么地方吗?这样,在瞬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学生也会很愿意举手发言,教师再趁热打铁,引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相关地理情况与知识等,就可以很好地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联系实际生活,将地理知识延伸进生活领域

新课程标准指出:知识应来源于生活,并最终为生活所服务。地理知识与人们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存在一定的联系。因此,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也应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所处地、所处环境进行知识的传授。

例如:在气温、气温带以及气候特征等知识点的讲解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学校当地的天气或者某一时间段内当地气候的变化等,为学生进行细致、详尽的讲解,这样可以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也更便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或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其学会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身边发生的地理问题与现象等,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全面提高。

三、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与深化,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发展的核心理念,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师更应放眼于学生的未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强化其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将课堂打造成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有效阵地。

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为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多的问题与挑战。因此,地理教师应不断冲破传统教学模式与理念的束缚,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讨论,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最终提高其综合素质与能力,引导其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掌握地理知识并将其运用于实际生活之中。

参考文献

[1]邹霞.新课改下初中地理教学方法[J].读写算(教研版),2013(11).

第5篇:初中地理学科课程标准范文

巢湖中考时间及科目

巢湖2018年中考科目及考试时间是:6月14日至6月16日。具体日程安排如下:

日 期

午别

时 间

科 目

月14日

上午

8:30—11:00

语文

下午

3:00—5:00

物理和化学

月15日

上午

8:30—10:30

数学

下午

3:00—5:00

思想品德和历史

月16日

上午

8:30—10:30

英语

巢湖考试办法

中考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试卷、统一考试时间,我市组织考试。

(一)命题

2018年中考命题兼顾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和高中阶段教育招生选拔性要求,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在全面检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反映课程标准中坚持立德树人目标的根本要求。各学科命题的具体原则和要求见《2018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

(二)考试科目与分值

由省统一命题考试的科目为: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英语、历史、物理、化学。具体分值:语文150分,数学150分,英语150分(其中听力测试30分),思想品德与历史合卷共150分,物理与化学合卷共150分。语文、英语、数学、物理与化学实行闭卷考试。思想品德与历史实行开卷考试,允许携带教科书等相关材料。语文考试允许使用正版学生字典。各学科考试均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生物和地理学科合计100分,成绩为2017年的生物和地理学科全市统一考试成绩,计入2018年中考总分。今年参加中考的学生,未参加2017年生物和地理学科统一考试的,具体操作办法详见《关于2017年初中生物和地理考试报名工作的补充通知》(蚌教基[2017]2号)。

参加2019年中考的初中毕业生,需参加2018年全市统一组织的生物和地理学科考试。具体考试时间另文通知。

第6篇:初中地理学科课程标准范文

池州中考时间及科目

池州2018年中考科目及考试时间是:6月14日至6月16日。具体日程安排如下:

日 期

午别

时 间

科 目

月14日

上午

8:30—11:00

语文

下午

3:00—5:00

物理和化学

月15日

上午

8:30—10:30

数学

下午

3:00—5:00

思想品德和历史

月16日

上午

8:30—10:30

英语

池州考试办法

中考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试卷、统一考试时间,我市组织考试。

(一)命题

2018年中考命题兼顾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和高中阶段教育招生选拔性要求,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在全面检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反映课程标准中坚持立德树人目标的根本要求。各学科命题的具体原则和要求见《2018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

(二)考试科目与分值

由省统一命题考试的科目为: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英语、历史、物理、化学。具体分值:语文150分,数学150分,英语150分(其中听力测试30分),思想品德与历史合卷共150分,物理与化学合卷共150分。语文、英语、数学、物理与化学实行闭卷考试。思想品德与历史实行开卷考试,允许携带教科书等相关材料。语文考试允许使用正版学生字典。各学科考试均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生物和地理学科合计100分,成绩为2017年的生物和地理学科全市统一考试成绩,计入2018年中考总分。今年参加中考的学生,未参加2017年生物和地理学科统一考试的,具体操作办法详见《关于2017年初中生物和地理考试报名工作的补充通知》(蚌教基[2017]2号)。

参加2019年中考的初中毕业生,需参加2018年全市统一组织的生物和地理学科考试。具体考试时间另文通知。

第7篇:初中地理学科课程标准范文

关键词:初中 地理 教师队伍 课程 调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要“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贯彻《纲要》精神,逐步优化初中教师的学科结构,真正做到“开齐、开足、开好”规定课程,推动贫困山区地理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及课程建设,我们于2011年3月组织开展了对贫困山区县――四川省叙永县的地理学科教师及地理课程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是借2011年3月地理学科中考复习研讨会之机进行的。因此,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叙永县初三年级的地理教师。调查方法是以问卷为主,以个别访谈为辅。来自全县29所初中学校的30位教师参加了问卷调查,共回收分别来自23所学校的23位教师的有效答卷,占参加调查教师的76.7%。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作为调查对象的与会初三教师的基本情况、所在学校的地理教师及地理课程情况、对地理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的意见建议等三个方面。另外,其中有5位教师还接受了个别访谈,访谈内容涵盖了问卷调查内容但重点放在意见建议和归因分析上。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初三地理教师的情况与分析

对初三地理教师基本情况的调查,包括了教师年龄、性别、学历、专业、职称、是否兼职及兼职学科、工作量等内容。23位教师中,年龄在30岁以下的有10人,30岁以上的13人,年龄结构比较合理;男教师17人,女教师6人,以男性教师居多;学历均为大学专科以上,其中本科学历13人,符合国家要求;从教师所学专业看,其中仅1人为地理专业,其余有9人为中文专业,4人为数学专业,2人为体育专业,2人为教育管理专业,英语、政治、美术、化学、计算机专业各1人,地理专业教师占有效调查教师的4.3%,专业教师严重短缺;从专兼职情况看,有4人专职地理教师,其余均为兼职教师,兼课的学科有语文、数学、英语、思品、历史、化学、生物、信息技术、体育、美术等10个学科,专职教师占有效调查教师的17.4%,专职教师太少;教师周课时12节―16节,除个别教师外,地理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在合理范围内,只是教师多为跨学科教师,甚至1人跨多个年级多个学科,无形中加大了教师工作量。

按义务教育教学计划,初三年级不再开设地理课,但由于在当地的中考中,地理学科列入了中考考试范围,所以,叙永县的初中学校普遍在初三年级安排了每周1课时的地理课。同时,正因为地理属于中考学科,所以各学校往往都安排有经验的骨干教师任课。从这个角度看,初三地理教师的基本情况在整个初中地理教师中是具有代表性的。由此可以看出,叙永县初中地理专业教师严重缺乏、专职教师太少应是该县基础教育存在的比较突出问题。

2、初中地理教师及地理课程的情况与分析

对初中地理教师及地理课程情况的调查,包括了学校班级规模、地理课程设置、地理教研组织建设以及地理教师人数、所学专业、学历等内容。接受调查的23所学校,包括单设初中15所、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和戴帽初中8所,覆盖了城乡不同区域环境的学校,具有代表性;其规模最大的20个班,最小的3个班,平均为10个班;其中有17所学校的地理课按初一、初二2节/周、初三1节/周设置,占受调查学校的73.9%,另有3所学校初一按3节/周设置,其余年级与前面的17所学校相同,有3所学校的初三地理课是在4月份的初中毕业会考后加设。在校内教研组织的设置上,所有受调查学校均只设置了文科综合教研组,未单独设置地理教研组,且有20所学校没有设置地理学科备课组,地理学科日常教研活动根本无法开展。关于地理学科教师情况,调查显示,23所学校有69名地理教师,但专职地理教师仅9人,占地理教师总数的13%;所有教师的学历均在大学专科以上,但仅1人系地理专业毕业,专业教师占地理教师总数的1.4%。由此可见,地理学科虽然教师数量足,可是几乎没有专业教师,专职教师也占比太低,这进一步印证了对初三地理教师的调查结果。

3、个别访谈情况与分析

由于时间等因素限制,只选择了5位有代表性的教师进行访谈。访谈重点围绕当前状况的原因分析、对地理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的意见建议进行。归纳起来,受访教师的观点和意见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

(1)历史和现实的多种因素,造成了叙永县地理学科专业教师严重短缺、专职教师太少。受访教师认为,叙永县地理教师队伍现状堪忧,其成因既有历史的因素、也与当前的教师人事政策有关。在历史上,该县曾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为解决类似地理学科的初中短线学科(如政治、历史、生物等)教师短缺问题,与高校合作开办了文政、文史、政史等复合型专业,但并未涵盖到地理学科,因而地理学科缺少专业教师储备。而近年来,叙永县在教师招聘录用中,受招录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短缺学科的教师难以补充到学校,造成了地理学科专业教师严重缺乏的状况。在学校层面,由于教师学科结构不配套,连语文、数学、英语等长线学科都难以专业化、专职化,地理学科的专业化和专职化就更加困难。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了当前该县地理学科教师队伍建设的落后局面。

(2)希望尽可能保持地理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并切实加强地理教师新课程培训。受访教师认为,要在短期内解决叙永县地理学科教师专业专职问题,是不大现实的。因此,为了落实新课程要求,保证初中地理教学质量,当务之急是要通过县级教育教研部门的工作,督促学校保持初中地理教师的相对稳定。同时,要由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负责,多形式开展初中地理教师新课程培训,帮助现有地理任课教师把握地理课标要求、掌握必要的教材教法知识。

(3)地理课程建设应以县域范围来统筹规划、统一要求。受访教师反映,基层学校的地理课程资源匮乏,部分学校甚至缺乏基本的教学挂图、教学仪器,教师教学十分困难。他们认为,地理学科在一所学校肯定是比较弱势的学科,在教师以非专业非专职为主的情况下,要以学校为主搞好地理课程建设往往收效不大。因此,无论是地理课时的保证、教具学具的提供还是课程资源的整合,均建议由县级教育教研部门来统筹规划、统一安排。

三、结论与建议

从上面的调查结果与分析中不难看出,贫困山区地理学科教师队伍及课程的现状的确堪忧,突出表现为专业教师严重缺乏、专职教师太少、教师学科不配套、课程设置不规范、教学偏科现象明显、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发展不全面。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但我们觉得过于纠缠于历史的和客观的原因,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更多的要从现实的和主观的方面去分析查找。据此逻辑,我们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更主要的在于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对象地理一样的短线学科重视不够,进而在教师招录政策上缺乏对教师学科结构的关照、在教师工作分配上缺乏对短线学科的关照、在学校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上随意性大。基于此,我们提出如下改善贫困山区地理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建议:

1、规范教师招录,改善教师结构,大力提高地理学科教师专业化水平

如前所述,叙永县地理学科教师专业化水平极低,与该县近些年来的教师招录办法有很大的关系。该县近几年的初中教师招录,首先是对应聘人员进行文化课考试,然后由应聘人员按文考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选择缺编学校,学校完全没有选择教师的自,这不仅造成了地理学科专业教师缺乏,更造成了学校教师学科结构的严重不合理。如果继续执行这一补充教师的办法,该县初中地理学科专业教师缺乏的状况就根本不可能改变。因此,我们建议国家应尽快建立健全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规范中小学教师的招聘录用工作;在此之前,教育行政部门应联合相应的人事部门,制定相应的地方政策,切实纠正中学教师补充招录时不注意兼顾学科专业的现象。

2、统筹规划,多方协作,切实加强地理教师的培养

鉴于地理作为短线学科,其教师需求量在一所学校并不大,而在当前的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下,要想依托学校来改善教师的学科专业结构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建议贫困山区要以县域为单位,在认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统筹做好初中地理学科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并通过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和义务教育初中学校的多方协作加强地理教师的培养。在具体的培养方式上,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依托高校定向培养和现有在职青年教师接受成人教育培养相结合方式培养地理学科教师。

3、以县为主,上下联动,切实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并保持地理教师的相对稳定

当前,为有效弥补学校层面的地理教研难以开展的不足,尽可能降低贫困山区地理学科教师不“专”可能带来的损失,以县为主加强在职教师教研与培训就显得格外重要。为此,我们建议,县级教研机构和教师培训机构要通力协作,并与基层学校形成上下联动机制,采取集中学习和研训结合等方式,切实加强现有地理教师的新课程培训,帮助每一位地理教师把握课程标准、掌握必要的教材教法知识,能基本适应新课程教学之需。同时,还要以县为主制订措施,保持地理教师的相对稳定,避免陷入地理教师“培训――流失――再培训――再流失”的怪圈。

第8篇:初中地理学科课程标准范文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的原则,本文选取了首都师范大学2005级地理科学(师范)专业的32名实习生为研究对象。编制了《地理教学实习状况的调查问卷》。发放问卷32份,回收有效问卷28份,占总数的87.5%。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钻研教材、理解新课程标准、应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基本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成绩评价(评价学生、评价教学)、备课6个维度命题,总共20道。每道题采取5点量表记分的方法,让实习生依据亲身体验选择非常熟练、比较熟练、基本熟练、不太熟练、极不熟练,数据统计时赋予分值分别为5、4、3、2、1分。第二部分以研究大学相关地理学科课程、地理教育学课程与中学教学实习的互动、融合与整合状况为目的,共6道题。前4道题研究大学相关地理学科课程的状况,基本属于等级量表的范畴,每个选项以一句话描述了各等级的状况,分别赋予分值4、3、2、1分。后2道题研究地理教育学课程的状况,属于类别量表的范畴,只统计各选项的百分比。

此外,笔者等人还选择性地听取实习生课程、与实习生和实习指导教师进行非正式访谈,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笔者在中学实习1个月的经历也是本文的资料来源之一。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实习效果的总体状况

问卷的第一部分共20道题,每道题得分3为参照值,因此总分60为中等水平。本次调查中28名实习生的平均分为65.25,略高于60分,说明实习生已具备基本的课堂教学技能,通过实习能够基本胜任课堂教学。但是实习效果差强人意,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有很大的潜力可供开发。另外,有8名实习生总分低于60,占总人数的28.57%,这是一个不能忽视的比例。这说明超过1/4的实习生还与一个合格实习生的标准存在较大的差距。

从各维度得分的平均分看,钻研教材得分3.31、理解新课程标准得分3、应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得分3.25、基本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得分3.23、成绩评价(评价学生、评价教学)得分3.36、备课得分3.37,所有得分均大于或等于3分。经过配对样本t检验,理解新课程标准得分显著低于其它5个维度得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

2.大学相关地理学科课程与中学教学实习的融合

从“大学相关地理学科课程(区域地理、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等)为实习生提供相关地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方面”这道题答题情况来看,82.14%的实习生认为大学课程中学到的东西能够完全或者基本满足教学实习的需要,只有17.86%的实习生认为有些内容大学课程中没有学到,不能满足教学需要。71.43%的实习生认为大学学习的内容与中学教学的内容似乎不完全一致。

从“大学相关地理学科课程(区域地理、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等)为实习生提供学科思路或知识之间逻辑关系方面”这道题答题情况来看,67.86%的实习生认为非常有帮助或者比较有帮助,但是绝大多数实习生根据中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调整。另有28.57%的实习生认为没有什么帮助,认为大学学到的学科思路与中学教学完全不一样。

从“大学相关地理学科课程(区域地理、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等)为实习生提供学科素材(指中学课本之外)方面”这道题答题情况来看,71.43%的实习生认为用到的素材大部分都是在教学实习中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的。21.43%的实习生认为来自大学课程的素材与教习实习中搜集的素材的数量差不多。

从“大学相关地理学科课程(区域地理、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等)为实习生提供学科内容的组织、分析等能力方面”这道题答题情况来看,53.57%的实习生认为备课时从大学课程学到的方法中得到很多启发,甚至得心应手。46.43%的实习生认为大学课程中的学习方法对实习没有多少直接帮助,甚至只是对要讲的内容不感觉陌生罢了。

以上4道题分别是问卷的第21~24题,采取4点量表计分方式,故2.5为参照值,通过计算,这4道题的平均分依次为2.93、2.68、2.25、2.39。其中第23、24题得分低于2.5,经过配对样本t检验,这两道题得分显著低于第21、22题,具有统计学意义(p

3.地理教育学课程与中学教学实习的融合

从“大学地理教育学类课程中,你认为对教学实习帮助较大的是:(可多选)”这道题答题情况来看,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中学见习、听课(71.43%)、地理教学方法的了解(60.71%)、中学地理教学案例的分析(53.57%)。由此可见,切实解决实习生如何“教”的困惑是最突出的问题。

从“教学实习(讲课)中感觉比较(或“最”)困难的地方是:(可多选)”这道题答题情况来看,初中实习生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把握补充知识的多少和深浅(57.14%)、理清课堂教学组织的思路(57.14%)、找到合适的素材(57.14%)。初中课程以区域地理为主、课程设计原理性的内容较少,理解起来不是很难,但是由于初中课程不追求完整的学科体系,这就使得教材编排突出区域重点,而显得学科体系不完整,因此实习生就会觉得课堂教学组织思路比较混乱,非常有必要补充知识与素材,但是不能把握补充知识的深浅。高中实习生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吸引高中学生的兴趣(64.29%)、能深入浅出地讲清楚一些比较复杂的内容(57.14%)、组织课堂学习活动(35.71%)。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不同,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这就使得课程难度加大,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

由上可见,无论是初中实习生还是高中实习生,他们面临的困难与问题都是围绕新课程的特点展开的,新课程的理念融入到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活动中,如果地理教育学相关课程不涉及相关内容,如果实习生不在大学期间理解和实践新课程,就会影响到他们的教学效果。

三、存在问题与建议

1.扎实教学技能,提高实习效果

实习效果如何与实习生的教学技能是否扎实密切相关。这里所说的教学技能不仅指实践知识层面,更侧重于实践能力、实践智慧。高师学生实践能力不足是普遍的,在研究者对175名中小学校长、管理人员和教师调查中发现,不少中小学校长抱怨高师毕业生是“半成品”,需要很多时间再培训,这是对高师毕业生实践能力、实践智慧不足的有力佐证。为了不让这样的“半成品”进入中学校园,在教学实习之间,一定要利用多种途径,如教师教学技能训练类课程、微格教学等途径锤炼实习生的实践能力。实习生实践能力的获得不要寄所有希望于教学实习,这是不切实际的。

实习生毕竟还不是一名真正的教师,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经历必要的过程才能实现,不能以一名优秀中学地理教师的标准要求实习生。实习生教学实习前应基本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通过实习提高实习效果,达到一名高师合格毕业生的要求。 2.大学相关地理学科课程与中学教学适度融合

世纪之交,基础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这些国家都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增强国力、积蓄未来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措施加以推行。为保证基础教育的质量,笔者认为必须保证所传授知识的科学性、培养能力的有效性,这就要求大学相关地理学科课程与中学教学有机融合,使高师课程“学术性”与“师范性”统一起来。具体到地理学科,就要加强大学相关地理学科课程与中学教学的融合。大学相关地理学科课程(区域地理、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等)需要为实习生提供充足、科学的地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提供缜密、清晰的学科思路或知识之间逻辑关系,提供充足的学科素材,培养实习生学科内容的组织、分析等能力。实际调查中发现,大学相关地理学科课程与中学教学的融合度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提供学科素材和提供学科内容的组织、分析等能力方面。

笔者认为,大学相关地理学科课程与中学教学的融合度并不是越高越理想。如提供学科素材方面,学科素材涵盖非常广泛,要求大学相关地理学科课程提供充足的教学素材似乎不太现实。新课程倡导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生活中的素材方方面面都可以引用到课堂教学中,而寻找素材应是地理教师的一种能力。地理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与时俱进的敏锐性,根据教学实际选择素材,这样才能满足课堂对素材的需求。另外,大学相关地理学科课程的难度要高于中学课程,并不是中学课程的重复学习,因此应提供充足、科学的地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但是不能要求大学学习的内容与中学教学的内容完全一致。

3.从实习生需求出发开设地理教育学课程

中学见习、听课、地理教学方法的了解、中学地理教学案例的分析代表了实习生的内心需求。实习生最迫切想学习如何“教”,这不是理论的学习,更侧重于指导、训练他们怎样“教”,强调实践操作性。教师职业本身具备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地理教育学课程的开设要着重从“教”入手,但是不能忽视融入“学”法的指导以及必要的理论学习。

由问卷的第一部分可以看出,理解并实践新课程标准是相对其它维度最迫切需要提升的问题。从上述初、高中实习生报告的教学实习中最困难的地方可以看出,实习生遇到的困难几乎都与新地理课程的改革有关。当前的实习生都是新课程实施之前中学毕业的,对我国中学教育改革现状实际了解少,体验更少。因此,地理教育学课程的开设要与时俱进,努力培养实习生实施新课程的热情。从新课程的实践出发讲解新课程的理念、与旧课程的区别;从实验区新课程实践出现的问题入手,重点突出初、高中地理课程的差异。

与此同时,地理教育学课程自身的教学方式要努力尝试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如多使用探究式教学,多采用讨论、发言、辩论、撰写论文等的方式开展教学。让实习生从大学教师的示范中,体验新课程,学会新课程的教学方法。

第9篇:初中地理学科课程标准范文

一、考试一元化的思想制约着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现行的教育体制、考试制度直接影响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社会、学校、家长、学生、教师认可的都是考试升学率或重点率的问题。一切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在升学率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加之绝大部分地理教师本身就是应试教育的产物,是经过无数次考试筛选出来的,并以应试教育的成功者而自豪,因此,成为教师以后,也希望学生像自己一样是一个盛装书本知识的容器。

二、地理教师是制约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因素

1.受地理教师的课程资源观制约

由于地理学科长期受到冷落,学校、家长、社会的认可程度低,使得部分地理教师失去信心,不安心于本职工作,意识不到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性,缺乏这方面的意识,认为地理教材就是唯一的地理课程资源,一提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就想到订教材、编教材,认为这是教材专家的事,与自己无关。

2.地理教师综合协调能力的制约

很大一部分的地理教师忽视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一味地按学科理论、按教材呆板地、机械地、照本宣科式地教学,致使地理学科与学生的认知之间脱节,这不仅浪费教学资源,同时对学生也是一种不应有的损失。

3.教师的合作、沟通能力制约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在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地理教师要与本学科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学生之间进行广泛的合作,这种合作沟通能力是课程资源开发是否成功的关键。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造成的“专业个人主义”的影响,部分教师往往靠自己一个人的能力去处理课堂的所有问题,拒绝同别的教师交流思想与经验,造成教师之间的相对隔离,甚至互相排斥,缺乏相互间的沟通与合作,制约了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4.教师自身的知识、技能、学科教学能力制约着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长期以来,部分地理教师采取陈旧的知识灌输手段和空洞的教学方式,营造出萎靡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效果较差,甚至连基本的教学任务都没有完成。初中地理教师所处的尴尬现状使部分地理教师失去信心,对地理课程资源认识不足,更谈不上开发课程资源为地理教育教学服务了。

5.地理教师的非专业性制约着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

初中地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仍然是混编队伍。专业初中地理教师严重不足,制约了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

三、学生的参与制约着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学生,如果缺乏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则开发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学生是正在发育中尚未成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如果教师没有充分了解学生、与学生沟通思想感情,那么学生有可能产生抵触而不与教师合作。

四、教学评价方面的因素制约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现行教育评价制度的不完善制约着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一方面,以升学率、重点率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指标,使地理教师失去主动积极开发的动力。另一方面,课程资源的开发往往体现学校的特色,通常采用内部评价方式,没有统一的标准,也就缺乏相应的竞争机制,致使有的学校评价流于形式。

五、校内图书资料的匮乏制约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