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地理学科思维范文

高中地理学科思维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地理学科思维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地理学科思维

第1篇:高中地理学科思维范文

关键词: 思维可视化 高三地理 二轮复习

思维可视化是指把本来不可见的思维通过一系列图示或图示组合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的过程。它有多种图示方法,如流程图、概念图、鱼骨图、逻辑关系图、模型图,这样更能促进学习和知识整合的构建,有效提高信息加工及信息传递的效能,增强复习效果,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如概括、归纳、分析能力等)的有效途径。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与第一轮复习不同:一轮复习侧重地理知识点的细化,讲究考点的深度;二轮复习侧重知识结构的体系化,借助知识结构体现知识点的广度。在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中,如何体现地理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要求,将思维可视化落到实处,使学生知识储备更完善,提高地理复习备考的有效性、实用性,笔者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运用思维可视化构建主干知识体系

从近年来的高考地理试题看,高考侧重对地理主干知识的考查。地理主干知识包括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影响因素、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地球与地图的相关知识;人文地理要素的区位、变化发展、区域发展问题分析,等等。这些是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要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就必须夯实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在二轮复习教学环节中,在课堂上通过构建主干知识导图,使得学生对课堂地理知识的体系有完整的认识。

大多数的一轮地理复习板书结构是大纲式的,学生掌握的地理知识相对单薄且独立。而二轮地理复习要进行地理知识的横向构建和纵向构建,即构建要素内部、要素之间的自然、人文领域的立体知识网络。构建地理知识网络的有效手段是实施“思维可视化”。

教师除了可以在课堂小结时用思维可视化构建主干知识体系外,还可让学生绘制思维可视化图。课堂上教师可先让学生通过浏览整节或整章的知识,有大概的知识脉络,通过学生互相交流,并依照自己的理解画出思维可视化图,再根据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概括要点,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或者布置课后作业――绘制思维可视化,小组长收集作业并进行完善,完善后的思维可视化图由老师在课堂上展示并给恰当的评价。这样学生改变传统的做笔记的方式,主动回顾知识,参与地理知识的理解整合过程,建构系统立体的知识网络,达到迁移知识的目的。所以思维可视化在二轮复习课中的运用,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清晰化概念,把知识化零为整,最终使学生感到所学知识在由多变少,所学的课本由厚变薄,迁移能力逐渐提高。

整合地理主干知识、构建思维可视化图的过程,是学生根据自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整合过程,也是学生形成系统立体的地理知识再认知过程。学生认为地理知识导图很重要,是二轮地理复习的主要成果,也是进行地理知识再整合的一个总纲目。地理二轮复习在这样的纲目指导下显得更有效。

二、运用思维可视化帮助学生建模,快速解答地理试题

根据近年来福建省高考考试大纲的说明,高考地理试题围绕能力立意主线,侧重考查考生对地理基础知识、地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综合运用相关地理原理进行判断推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当学生在作答高考试题中的问题时却不知从何下手,不知如何把学过的知识和问题快速建立关系。为什么学生没有思路?回想教学过程,发现教学中只是简单地重复和灌输地理知识,疏忽引导和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和答题思路,而运用思维可视化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运用思维可视化使学生将高中系统地理原理应用到地理问题中,构建分析思路,做到答题规范。因此,在高考地理试题评讲课中应该运用思维可视化帮助学生建模,而不是老师包办一切模式。

例如(2014年新课标II文综卷地理部分第36题):(3)通常,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但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相对较少。说明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的原因。(8分)

此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思维导图解决此类问题,将会达到非常好的效果。老师可以先让学生绘画思维导图,再组织学生交流,渐渐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最后通过学生展示,老师加以点评,达到进一步完善的目的。上图是在课堂上最后完善的思维导图,从此图可看出,解题思路清晰,逻辑性强,答而不漏。

三、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可视化进行课后复习

很多学生课后复习时,往往把课本和笔记翻开,从头到尾地看完和背完,就算是复习地理。这样是没有多大成效的,只是在重复和记忆知识,而没有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故再回顾时就脑袋一片空白。也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听明白地理问题,下次再面临同样的问题却不会,这些都能反映学生课后复习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老师除了在课堂上运用思维可视化外,还应引导学生在课后复习使用思维可视化,让学生以思维可视化进行更完善的知识网络,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二次消化。

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后复习使用思维可视化?笔者认为可通过下列的步骤引导学生:第一,抓住这节课“点”即关键的要素;第二,回想这节课老师提到的跟点相关的内容即线进行延伸;第三,回想跟这些“线”有关知识进行补充,建立模糊的思维可视化;第四,翻开课本和笔记本,查阅有没有遗漏的,进行标示,构建明确的思维可视化;第五,每次课后复习时,重新画一张,最后的思维可视化会更完善。

参考文献:

第2篇:高中地理学科思维范文

关键词:中学生;地理教学;创新能力

“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意味着每个人都有创造的潜能,每一学科都能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创新教育应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健全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如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思维在学习中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呢?笔者以为:

一、创设真切的地理情境,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地理学科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综合性强,知识内容丰富,而大部分知识是学生没有也不可能亲自经历的,这就要求地理教学语言不仅要做到科学、准确、清晰,而且能灵活运用语言的艺术,如适当的加上一些谚语、诗词、成语、歌诀等趣味语言,创设地理意境,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充实地理表象,使学生听课时如同身临其境,听后心驰神往,并以此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则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讲授《世界地理》(上册)“七大洲、四大洋”内容时,用“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太平大西洋,印度北冰洋”的歌诀传授,既简单又好记,重点也得到深化理解;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谚语来讲述气温的日变化,则可增强学生的记忆。这些趣味语言的运用,对地理课堂教学会产生良好的效果。使本来枯燥无味的地理课变得生动、活泼、有趣,学生也易于接受和掌握地理知识。

二、老师的关心和鼓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是通往学生内心世界的桥梁,是点燃学生心中自尊和进取的火种。教师应努力营造出师生亲密无间的和谐氛围,像春风雨露般滋润学生的心田。在每一个课堂提问中,只要学生举手回答,无论正确与否,首先肯定他们肯动脑筋、勤于思考的精神。值得注意的是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举手时,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增添一份自信与参与的兴趣。老师的关心和鼓励往往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特别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来说,显得特别重要。所以说,浓厚的兴趣是成功的向导,坚定的信念是胜利的保证,也是创新意识形成的前提条件。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创造力

目前,在地理教学中,多媒体利用的越来越广,并随着家庭条件的日益富裕,家庭电脑的普及,因特网与校园网的并轨,更为利用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条件。要搞好地理多媒体教学,当务之急是制作出更加精美,更加有趣的地理教学软件。多媒体的现代功能,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中有“学”、有“思”、有“乐”,有理想、思维的启迪,也有知识的传播,品德的熏陶,更有美的享受。

如在讲授“地球公转”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改变地球运动的条件:方便的看到①黄赤交角增大或缩小,地轴的方向不变;②黄赤交角不变,但地轴方向变动;③黄赤交角为零等用语言不好表达的现象。这样,可让学生在联想、分析和发现这些假设运动与现实中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使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能激发学生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构想的热情,引发学生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动机及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创造力。

四、开展实践活动,培养综合创造力

学生参与小制作或社会实践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激发学生智力和力的发展,使学生学习生动活泼、自觉积极,富有创造性,有助于较好的解决课堂上难于克服的困难。

从学生的年龄、认识特点来看,初中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好胜心、自我表现欲强,他们不愿处于被动地位,而是希望经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取知识。因此,参与小制作或社会实践正是迎合了学生的这种心理,因而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通过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思维受到启迪,扩大了知识面,增加了信息量。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纸上谈兵”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观察、联想、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创造力。

五、加强读图、填图训练,强化思维的图像性

各种地理状况和现象都分布在一定的空间里,地理科学是以一定的空间为研究对象的空间科学,具有突出的空间性特点,组成地理环境的地形、气候、水文、动植物、资源、人口、工业、农业、城市等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则要通过地理图像加以展示,才能清楚明了。地理图像直观、简明地表述了地理状况和现象的特征。注意地理图像的使用,特别是读图、填图技能的培养,可以避免走进“读死书”的死胡同,有助于知识点的记忆、理解和运用,进而培养地理创新思维。

第3篇:高中地理学科思维范文

关键词:新高考模式;地理教师;机遇;挑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4-27

一、新高考模式下高中地理教师所面临的机遇

1.新时代地理学科的复兴促进高校重视地理考试科目的选择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高校应对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的专业设置与调整机制进行改革,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机制[1]。在地理学科价值不断提升的同时,地理学科与高校专业的相关性也逐渐加强。地理学科在各高校专业要求的考试科目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地位。

2.新高考模式下地理教学的变革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

在现有的考试制度下,不少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面临着这样一些困境:课时紧张,没时间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缺乏必要的人力物力,使得地理实践活动难以开展。因此新高考模式中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的考查,为高中地理教师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提供了更有实质性的支持,这也为高中地理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带来了更多的实践机会。

二、新高考模式对高中地理教师的挑战

1.对教师教育观念的挑战

新高考改革制度和新课程标准都强调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的重要性。教育培育的是富有鲜活生命力且具有差异的个体。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不能单以学生的学科成绩来判断学生的好坏甚至区别对待。尊重生命、张扬个性、共同发展才是教育的真谛,这也是高考制度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改革要着力实现的目标[2]。

2.对教师专业知识的挑战

高中地理教师专业知识素养主要包括教育教学知识和地理学科专业知识等。其中,尊重和张扬学生个性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并且学习先进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而且还应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与灵活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这也对高中地理教师在改进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因此,为了帮助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目,广大高中地理教师也需要同时努力学习关于职业生涯规划、学业发展指导和校本课程开发建设方面的知识。

3.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挑战

《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改革考试科目设置” “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旨在分散学生考试压力。而学生如果选择地理学科的话,高中地理学习的时间将由原来的三年缩短为两年左右,但地理考试的内容范围基本没有变化,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依然没有变。因此高中地理教师一方面要提高地理课堂容量的完成进度,另外一方面要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必要的思考和讨论时间,同时还要保证在课堂外还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这就对高中地理教师积极提高自身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应综合整合地理课程资源,积极采取措施以应对地理课堂容量增大以及教师负担加重等问题。

四、新高考模式下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对策

首先,高中地理教师应该紧跟时代步伐,抓住这次新高考改革带来的机会,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媒体向社会各界介绍地理知识,帮助学生、家长及社会认识到地理学科的价值和重要性,充分展示地理学科的独特魅力。其次,高中地理教师在学习新课标中除对学生的地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建议外,还应该紧跟时代,充分认识到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最后,在新高考模式全面实行后,无论地理学科的地位提高与否,作为一名人民地理教师,应努力学习教育教学新观念,积极探索尝试适应新时代的教学方式,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高中地理学科思维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研究性学习;指导策略

在运用传统教学方法组织开展高中阶段地理学科知识内容的教学实践工作过程中,高中地理学科任课教师往往在具体的课堂讲授式知识内容教学实践过程中,长期占据着基于课堂教学知识内容呈现结构,以及课堂教学活动时间进程层面的绝对控制地位,因而导致高中阶段在校学生群体,在具体参与地理学科知识内容学习体验过程中,长期处于被动性接受地位,无法获取到数量充足的时间资源进行自主性思维体验过程,给学生实际获取的地理学科基础知识内容学习掌握效果造成了极其显著的不良影响。与此同时,在基于传统教学模式组织开展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工作过程中,高中地理学科任课教师往往过分侧重于针对地理学科理论性知识内容展开教学讲授,在未能充分关注高中阶段地理学科知识内容的实际应用价值背景之下,给高中阶段学生群体地理学科知识内容学习效果的改善提升,造成了极其显著的不良影响。在新课标教学改革实践工作的深入推进背景之下,高中阶段学生在具体参与地理学科知识内容学习体验过程中的知识应用能力水平引起了广泛关注,而研究性学习策略在高中阶段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引入运用,为有效改善提升高中阶段在校学生群体的地理学科知识内容应用能力,发挥了程度显著的支持和助力作用。有鉴于此,本文将会围绕高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指导策略展开简要阐释。

一、高中地理学科研究性学习过程的具体要求

(一)针对实际设定的学习实践活动目标展开细节分化处理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开展过程中,针对已经设定形成的学习目标展开细节分化处理,不仅能够显著提升实践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还能显著改善提升针对特定课题展开教学呈现过程中的效率水平。比如在围绕《河流环境的污染及治理》课题组织高中阶段在校学生开展地理学科知识内容研究性学习体验过程中,高中地理学科任课教师,应当在具体开展课题教学环节之前,优先督导高中阶段在校学生,围绕如下细节分化性学习项目完成预习探究学习体验过程:(1)被污染河流的种类、引致因素以及污染来源;(2)实地获取的水样样本在实施化验处理过程中需要满足的基础技术条件,以及需要运用的技术方法;(3)河流污染治理职能部门对河流污染问题所表现的态度;(4)河流污染问题的发生对普通居民生活状态的影响;(5)河流污染治理工作的具体实践策略。

(二)切实明确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要求

高中地理学科任课教师作为高中学生在具体参与地理学科知识内容研究性学习体验过程中的主要指导者,应当在具体组织开展的高中地理学科课题研究式学习活动组织开展之前,优先为学生设定和提出明确且系统的学习要求。要切实督导学生借由对具体课题活动的参与,明确充分认识研究性学习体验活动本身具备的综合性实践价值;要督导高中阶段在校学生群体,在具体参与实施实地性考察活动,测量活动,以及实验探究检验活动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并且在此基础上确保实际获取的数据信息要素,能够具备稳定且充分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而在具体形成课题研究性学习结论过程中,应当指导相关学生尽可能保障和促进实际形成的学习成果具备充分的新颖性和独创性。

(三)切实保障研究性学习课题设置过程中具备充分实际性

为切实保障高中阶段在校学生群体,在参与地理学科课题研究性学习体验过程中顺利实现自身基础性地理学科知识内容学习掌握水平的充分改善提升,应当督导高中阶段地理学科任课教师,在具体设定研究研究新学习课题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和把握研究性学习课题与实际之间的相互联系,确保具体组织开展的研究是学习活动,能够保证和支持高中阶段学生群体的地理学科知识内容学习掌握水平不断改善优化。

二、高中地理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指导策略

以研究性学习方法组织开展高中阶段地理学科知识内容的教学实践工作,不仅应当注重于培养和提升高中阶段在校学生群体对基础性地理学科理论知识,以及地理学科实践应用性技能的学习掌握水平,还能切实保障和支持高中阶段在校学生群体,能够切实全面感知高中阶段地理学科理论知识与应用技能性学习内容,在日常化生活体验过程中的应用价值,确保高中学生在具体参与地理学科知识内容写学习体验过程中,能够实现自身综合性素质水平的显著改善优化。在具体组织开展的高中地理学科知识内容研究性学习体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借由对适当表现类型的教学场景的设计及和呈现,督导高中学生在充满生活气息的学习场景之中,具体完成针对特定地理学科知识内容要素的研究性学习体验过程,并且在结合生活实践体验感知基础性地理学科知识内容的实践应用价值背景之下,不断诱导和激发高中学生群体参与地理学科基础性知识内容探究式学习体验活动的主观愿望,切实改善提升我国高中阶段地理学科教学工作的综合效能获取水平。

三、结语

针对高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指导策略,本文选取高中地理学科研究性学习过程的具体要求,以及高中地理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指导策略,两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的分析论述,旨意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刘全科.高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指导策略[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04:115-118.

[2]刘飞.高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与指导策略分析[J].中国培训,2015,08:148.

[3]刘丹.高中地理教学研究性学习策略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2:283.

[4]孔祥平.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策略———以甘肃省靖远县第三中学学生例谈[J].学周刊,2017,15:98-99.

第5篇:高中地理学科思维范文

关键词:教育;高中地理教学;PBL模式

一、引言

随着应试教育的发展,高中生对于学科的应用能力逐渐下降,许多高中生普遍出现“死读书”的现状。在高中地理学科上,许多高中生常常无法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种情况使得学生实践能力落后于书本学习内容,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实现地理教学的有效方式。为此,PBL模式的出现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实现学生虚拟化场景学习,使得高中生在地理学科上的应用实践能力越来越强。

二、相关概述

(一)PBL模式的简介

PBL模式是问题式学习的一套完整方法,在PBL模式下,高中生可通过问题导向找到自己的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法。PBL教学法是跨越学科进行多元化沟通学习的一种方法,其教学理念围绕点拨、支架(scaffolding)与教练(coach)进行展开,而PBL模式的行为控制者则维系了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学科专家及信息的高中生咨询者。在PBL模式下,许多高中生更好地察觉到自己学习的乐趣及积极性。

(二)高中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

我国高中地理教学目的主要是为培养学生综合地理素质,在培养地理技能、思维能力及研究能力等方面能独立自主地形成地理观点,并解决及完善地理问题。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主要包含《宇宙中的地球》《大气》《陆地和海洋》《自然资源与灾害防治》《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及《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其中,选修课程可包含《人口与环境》《城市的地域结构》《文化景观》《旅游活动与环境》《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中国的区域差异》《中国的国土整治》《中国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的案例研究》等内容。高中地理教学内容涵盖地理层面的许多内容,在PBL模式下,地理教学的思维将会进一步被完善和应用。

三、PBL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特点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指导下,围绕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目的,PBL模式以问题为中心、以合作为中心、以高中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PBL模式教学的价值是培养高中生地理创新能力、培养高中生地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高中生地理合作能力。PBL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理论围绕建构主义理论、发现学习理论、合作学习理论、创新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理念等理念展开教学。在教学目标上,PBL模式围绕高中地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进行展开。

(二)PBL模式的高中地理学科问题式应用

在高中地理学科问题设计方面,教师需将PBL教学模式的问题真实性反馈给学生,如城市空间结构如何划分这样的问题,教师应在学生进行这类问题的思考时,给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如城市空间结构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而其表现又是如何形成的,通过真实化问题,PBL模式将调动高中生主动思索问题的来源,并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除此之外,PBL教学问题的相关性也很重要,例如中国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的案例研究上,通过提出水土流失的治理、荒漠化的防治、河流的综合治理、山区开发问题、农业低产区的治理、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交通建设、海岛、海域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问题、资源的跨区域调配问题、城市新区的发展问题等PBL问题,高中生可主体性去寻找答案,并环环相扣地联系上自己所学习的内容。除了真实性和相关性,PBL问题还需具备劣构性、复杂性,以学生经验为基础的内容。总体而言,做好高中地理教学的问题引导非常重要,但就目前而言,做好PBL组合型问题导向也是非常重要,当高中生学习一个章节内容时,其所控制的内容应当联系到另一个内容上,进而形成问题解决的思维模式。

(三)PBL模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应用

在PBL模式下,教师首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给高中生营造一种地理场景,由此学生可自由地联想到地理内容。其次是学生分析问题,当遇到比较棘手的问题时,学生完全可以通过所学内容展开内容的探讨,例如《人口与环境》,通过研究人口数量与环境、人口素质与环境及人口迁移与环境等问题,让学生对于人口环境有了更深的认识,由此,在人口发展与环境、人口发展基本模式及分布、环境承载力和合理容量,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环境因素和人口的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人口迁移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及中国人口迁移等地理问题上,学生更能有效地提出见解。除此之外,分组搜集资料及设计解决方案都是PBL模式用于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此外,教学模式设定以后,教学评价还需围绕地理学科进行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及教师评价等。

四、结语

随着国家教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得各个阶层都开始离不开教育这股强大的推动力,而一种新型的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将能够改变教学改革的现状,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PBL模式教学围绕高中生生活中真实的、复杂的地理问题展开,充分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对问题进行分析,运用多种途径搜集资料并对搜集的信息归纳总结,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完成知识的学习过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信息搜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本文的研究,教师能更有效地去发现地理学科的关键知识,从而在教学方面更加轻松,在实践应用上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曹连连.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6,(64).

[2]高继敏.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好家长,2016,(29).

[3]石丽芸.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6,(26).

第6篇:高中地理学科思维范文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二、为什么要学地理

1.地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与地理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服饰的材料、样式、饮食习惯和方式,住房的式样与特点等,都与地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例如,逛街时能看懂街边的指示图,外出旅行时选择安全的旅行路线和时机,购房时选择通风采光好的楼层以及拥有绿色生活的自觉意识。

2.地理学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首先,地理位置主ё啪济的发展,决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前景。从商业方面来说,矿产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商业中心的布局和商业网点的选择,工厂的布局与分布都取决于地理环境。目前,已经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商业地理学。

它主要研究商业活动的地理分布;商业活动与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关系;商业活动的空间组织或地域结构规律等商业活动的地域特点。例如,深圳能够在短短的30年间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渔村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这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分不开的。从农业方面来说,气候的变化会影响农业类型、种植制度、农作物的种类、分布以及产量。各地不同的水土条件适合不同的农作物生长,所以要想农作物丰收,必须当个聪明的农民,因地制宜。因此,研究气候变化可以指导农业生产,预防台风、寒潮等自然灾害,减少经济损失。

3.地理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地理学科的内涵非常广泛,它不仅包含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科学知识,与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等各门学科也有着广泛的联系,它特有的全面分析和思考问题的地理思维方法还对我们学习其他学科大有帮助,使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也受益匪浅。

4.地理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大学阶段,很多专业都与地理相关,都会直接或间接地用到地理知识。例如,建筑学、地质勘探、考古、地球化学、资源与环境、区域规划、旅游管理、历史地理学、水土保持、地图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科学、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如果对上述专业感兴趣的同学,在高中阶段就应该好好学习地理,形成基本的地理素养,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新时期公民的现代地理素养,现代公民作为组成社会的个体,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对人类未来的关注,对新技术的掌握应用,应该作为每个人的基本素质。

地理学在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之间起桥梁纽带作用,是文理结合的独特学科,具有十分重要的知识价值。人们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一个人知识的渊博,这充分说明了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因此作为中学生,一定要学好地理,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为今后进一步扩充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三、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联系

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的学习内容基本一致,都包含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初中和高中的地理教材虽然各有侧重,但两部分知识内部联系紧密、相辅相成。从知识的广度、深度,能力和技巧的要求层次上来看。初中地理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大量的地理事实可充分证明、解释高中地理的基本理论。而高中地理又从原理、成因及规律等方面对初中地理的区域知识有指导作用。

2.区别

一是初中地理通过地图反映了某地或者某时出现了某物或某种现象,高中地理则回答了为什么在这个地方或时间会出现这种事物或这种现象;二是初中地理知识大部分只介绍了局部区域的基本情况,而高中地理则会从局部延伸到整体并概括出整体的规律;三是初中的地理知识以具体形象的内容为主,抽象思维活动较少,而高中地理知识适当讲述了一些抽象模式的内容,要求具有更高的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四是高中地理知识中的原理和规律可以用来解释初中地理的一般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但是初中地理中也存在着一些特殊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因此,在高中学习中既要抓好高中的普遍规律又不能漏掉初中地理知识中的特殊实例。

四、高中阶段地理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1.学习内容

在高中阶段,地理要学习3本必修和7本选修。必修1主要介绍自然地理,包括地球仪和地图、地球的运动规律、大气的运动规律、水体和地壳的运动规律、自然地理环境等内容;必修2主要介绍人文地理,包括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以及人地关系等内容;必修3主要介绍区域地理,包括环境与区域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经济发展、区域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等内容。7本选修分别是宇宙和地球、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高中地理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如何描述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河流的水文特征,分析影响气温、降水、太阳辐射、雪线高低、山地垂直带谱、城市区位以及商业布局的因素,以及交通线路、车站、航空港、隧道等的选址原则。此外,还需要掌握学科知识、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图像分析与运用、空间想象能力与一般认知能力,各种思维品质与地理思维方式、方法所组成的多元交叉的能力。

2.学习方法与技巧

一是理解地理学空间性、区域性、综合性的特点,掌握高考和会考的考查要点,并关注热点问题,明确学习思路。

二是建立空间概念。这是学习地理的关键,空间概念是十分重要的地理思维基础,如把握一地或某一地理现象的位置,明确半球、海陆、经纬等位置。

三是上课时应适当地有重点地记笔记。记老师强调的内容;记自己不能立刻吃透的内容,便于在复习时做注释和补充。

四是让地图成为你的床头书。学会用地理知识、图表、数据等分析问题。注意从包括教科书、报纸、电视等在内的多种媒体中获得知识。识记一些必要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数据和分布,形成基本的地理知识储备。

五是注意与各学科的横向联系。努力学会以综合的观点观察分析地理事物,找出发展变化的规律。

第7篇:高中地理学科思维范文

在高中的地理教学中,它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当今的地理环境问题,对人与地理环境关系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教师通过地理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资源观、价值观,使学生的素质有全面的提高。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是对初中地理知识进行深化,对地理现象与地理事物的特征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地理事物的成因、深入分析地理环境的要素、地理事物发展的进程以及人类活动给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环境教育”主要包括对协调经济发展、资源开发、社会进步以及对优化环境所形成的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概括地说,地理教育是增长对人地关系的了解。通过地理教学了解人口动态、资源动态、环境动态与其存在的环境问题,使学生对人口、可持续发展、环境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最后使学生在意识与行为上都能够自觉保护人类环境,协调生态稳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新的时代赋予了高中地理教学新的使命。当今的高中地理已不是单纯的地理知识课程,高中地理教学经过改革与发展,已经逐步发展为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新课程。所以,高中地理教育成为了教育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学科,使地理教育与环境教育的理念达到一致,构成学校地理教育的大框架。

二、高中地理教学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优势

(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很多涉及到环境教育的内容

1.高中地理教材有很多讲述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环境问题的版块。

2.高中地理教材告诉学生,人类自然资源不是用之不竭的,如果对人类环境的自然资源无节制使用,就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与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就会遭到威胁。

3.高中地理教学教育学生,保护环境要从小事做起,爱护环境、节约能源,从小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地理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在高中地理教育对学生展开环境教育、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是重要的教育渠道。

(二)高中地理教育可以对人们展开全面的环境教育

高中地理学科的教材,主要是以地理环境为基础内容的,而且把人地关系的理论作为环境教育的指导,这也是高中地理学科的特色。虽然在理、化、生等学科也有涉及到环境教育的内容,但仅限于局部的教育,这种局部的教育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是不可取的。在我国,高中地理教材已经纳入了比较完善的保护地理环境的内容,给予学生详细的地理环境基础知识,使学生对如何保护环境、趋利避害、使地理环境更有利于人类的发展有一定的认识。高中地理的知识体系是把地球在宇宙作为开端的,最后的归纳深入到如何协调环境与人类的关系,也就是说,环境教育贯穿于整个高中地理的教材。因此,教师应该通过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与发展观,在对学生情感与观念的教育方面,高中地理学科的要求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以及环境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与对社会的使命感;对学生深化国情、国策以及国立的认识。”

(三)通过高中地理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念

通过高中地理学习,学生知道,人是环境的产物,人不仅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可以是建设者,也可以成为破坏者。科学技术呈现出空前发展,加强了人类对环境的利用,但也有不合理的利用,使环境遭到了日益加剧的破坏。例如,工业“三废”的排放、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等,都使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还有一些国家,极不道德地把大量的污染物排放至其他国家。在高中的地理学科中,对学生宣传环境伦理,可以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良好情操,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

三、在高中地理学科开展环境教育的策略

(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提高环保能力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这让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学生的创造力与思维能力得不到开发,实际操作能力也得不到提高。这不仅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还会影响学生保护环境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比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地理环境的特征。因为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所发生的环境问题也不一样,教师利用差异法,可以让学生对环境问题有更全面的了解,加强保护环境的意识。此外,教师也可以运用辩论教学法,让学生在交流中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地理环境问题本身是有争议的,所发生的环境问题的原因并没有完全确定。教师运用辩论法,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环保能力。

(二)因地制宜开展课外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开展地理环境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对环境有更深的认识,所以,选择开展课外活动的环境很重要。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地理环境进行考察,也可以让学生对陌生的地理环境展开调查。例如学生居住的城市、所在的学校都可以。因为学生来自不同的城市,所以学生在活动中可以展开交流,互换环境,使学生了解的环境更加全面。环境问题因为地区的不同,也呈现出不一样的特点,不一样的环境可以使学生对环境问题认识更加全面,使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更强。

四、结语

第8篇:高中地理学科思维范文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中地理;教育;资源;开发

随着网络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中地理教学资源愈加丰富,这也拓宽了地理学科的教学发展之路。其也利于加深学生社会地理环境友好发展的观念,还有利于学生展开地理学上的实践探究学习及增强其对地理学习的热情。

1.提高学生参与,加强网络环境交流

在网络环境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学生的交流和参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网络中所含有的大量知识资源信息,教会学生在网络上检索、搜索、下载、编辑等。高中地理教师在制定一个完整且合理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前提下,使学生逐渐体验地理学科的魅力。教师需重视网络交流教学与使学生参与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在地理学习加大重视度,进一步寻求更为合理的方式。教师需引导学生顺利地理解网络资源交流中的关键地理知识及信息,使学生在日后的课堂学习中受益。学生应扩充相应的地理背景文化知识,把握好高中阶段的地理网络化教学的良机,全面明确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关键点。教师可积极培养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自主搜集地理信息资源的能力,让学生自身对所学加以整合,提升其对于地理知识的积累能力。教师还需同时培养学生学会拓展地理知识的知识面,由于在运用网络资源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进行沟通方式的扩展与普及,这样的教学方式与策略将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此外,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网络化教学时需擅于为学生的地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注重提高学生的参与及交流能力,提高学生们的地理学习综合能力。在具体的高中地理教学工作中,教师通过结合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方案设计,进而充分帮助学生巩固地理知识,加深理解及应用。教师需提高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和先进性,结合网络互动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是新形式的教学模式应用,因此,教学中教师需自身提高擅于借助多媒体及多种交互式平台网络的优势之处,使高中学生积累对于地理学科的情感与素材,从而直观地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能力。尤其是在现代网络信息化社会,教师应培养学生对于网络环境中学习资源的检索的能力。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还应擅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其结合多媒体教学等网络形式,进一步改进及创新教学方式,运用网络资源互动模式,提高学生实践检索信息的趣味性和成效性,最终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及思维交流能力。教师还可巧妙地运用一些地理知识经典讨论实例,以此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

例如,在网络环境之下,高中地理教师可建立一个以班级为单位的论坛或者新浪博客,以此为交流契机,让学们广泛参与到地理教学资源开发的过程当中来。教师可将BBS论坛中的资源设置由群体所共享,如在高中二年级人文地理的教学中,教师在“人口环境问题”课程即将讲授之前,可在论坛上提前增设类似“人口的增长限度”等相关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交流,并在论坛自己在网络上收集并整理后的相关资料。这也可作为学生真正接触所学课程的预习阶段,待教师开始讲授课程时,学生已经过前期充分的网络搜集资料的准备与交流阶段,使其由此对已学知识具有更深的了解程度。

2.联系网站资源,引发学生地理兴趣

高中地理教师可通过网络建立起属于地理学科的专属网站,并把所做课件、所备教案、相关论文等均到网站上。教师还可将其他网站已经有的课件与网络资源相连接,通过长时间的教学资源积累,逐渐建立起一个使学生受益的大规模且完整的地理教学课件资源体系。教师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可利用网络多媒体资源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以最终取得最优的教学成效。教师需善于引发学生在课堂上轻松地交流的兴趣,并通过网络资源与课件的结合开展探讨活动,由此提高课堂效率,进一步取得高中地理教学教学成果。此外,教师需明确网络化地理教学活动的目标与进程,对网络中涉及的地理知识内容进一步正确把握,需擅于训练学生自主进行搜集地理信息与知识、资源整合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需合理地规划课堂内容与任务,结合学生对不同地区的兴趣、其所了解的人文文化等情况课后任务,使其在运用网络搜集信息的同时逐渐学会分析、思考和与解决、处理地理信息与知识的能力。教师还需帮助学生充分理解知识,以提升网络论坛上的地理知识交流及积累能力。网络环境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进程中,教师需擅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为其提供搜集网络信息资源的机会。

众所周知,随着信息技术及网络资源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与教育教学中多种资源整合的联系也正逐渐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高中地理教师需借此环境及机遇,引导学生学会结合互联网资源进行学习,培养其通过互联网搜集如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进而逐渐达到联系网站资源,引发学生地理兴趣的成效。培养学生学习与地理知识积累方法的使用方式,最终达成基于网络环境的高中地理教育资源开发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学生也应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地理知识检索方面学习方法与生活常识的积累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勤于培养自身利用网络搜集信息的能力,其是高中生学习好地理的关键。如在学习计算地方时等自然地理的内容时,学生需多结合生活体验,了解逐渐多的一些生活地理常识,从而培养成出积极向上的网络检索信息的习惯,积累良好的生活经验,体验更多地理在生活中的实际乐趣,进而进行地理学习也才能有更强大的动力。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从而教师也为学生自身各方面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奠定更加坚定的基础,这也将从两方面证明网络环境资源对新形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另外,高中地理教师还需丰富教学形式化及趣味化方案设计、丰富地理知识内涵等方面。通过注重运用多元化方式,如在讲授人文地理部分时,通过令学生制作旅行计划等趣味性性方式、结合评比等形式进行进一步的实践及探索。进而推进以网络环境下的地理应用教学的发展,使网络技术对现今的教育资源开发活动产生影响。高中地理教学也在此之中结合网络教学形式的新发展,将会有力地推动高中地理教学的进程。

第9篇:高中地理学科思维范文

初高中地理教学产生衔接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其教学内容与教学重点有很大差异。初中地理课程主要讲区域地理,强调对区域地理事实现象的客观描述,由于知识较为浅显,多采用直观教学的方法进行逐一讲解;而新课标高中地理的教学内容在知识深度、广度、难度上都有了很大提升,侧重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中的原理、规律、方法的重点解释,对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很多初中学校虽然开设了地理课程,但对地理学科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课时少、占课现象普遍,致使学生课上松散,甚至完成其他学科的作业,地理教学效果低下。最后,当前我国初中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初中生地理基础较差。很多地理教师由其他学科教师担任,对中学地理课程缺乏严谨、科学的认识,初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也无从谈起。由于上述情况,使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地理学习阶段后,难以快速地适应新的、更高的课程要求,从而使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变得更加困难。

二、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策略和建议

1.深入研究和把握新课标教材内容

中学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知识框架一脉相承,初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也存在必然的联系。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了实现中学地理课程的有效衔接,一方面,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加强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把握,对教材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抓住初高中地理教材的衔接点。在高中地理教学前,可以先带领学生有系统、有重点地复习初中学过的知识,为学生接触和学习高中地理知识,奠定良好基础。另一方面,要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机统一起来,要注重课本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的密切结合,使学生明确地理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其地理学习的热情和持续性。通过对教材的研究把控,有效降低初高中地理衔接的难度,从而有效地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水平。

2.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的引导

相比于初中地理知识,高中地理课程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要求学校具备空间思维能力、读图析图能力以及理解记忆能力等。基于此,高中地理教学要把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作为重要教学目标。首先,充分利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等形式,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其次,要加强对学生的读图析图训练,增强学生从地理图像中快速、准确地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并使其能够结合已有知识对有关地理问题进行分析、描述和探讨。然后,还要强化对高中生的理解记忆能力的训练,摆脱初中阶段养成的依赖形象思维与机械记忆的习惯,引导学生使用抽象思维对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理论进行理解型记忆和应用。此外,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对学生地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进行适时点拨,帮助其减少负担,增强学习信心。

3.优化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