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习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共有学生人数21人,其中男生17人,女生4人,绝大多数上进心强,有极强的求知欲。通过一个月的补课成绩有所以高。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古诗,能主动借助字典独立识字;同时,孩子们在阅读、书写、表达等方面已具有了初步的听、说、读、 写的能力。多数学生学生在课堂上能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积极参加语文实践活动和大阅读活,但学生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但学生书写习惯不够正确,有待改进。也有极个别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不能及时完成,掌握知识不扎实,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因此语文能力有待提高。
二、教材简析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于2019年秋季正式试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 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轻叩小说的大门,围绕中心意思写作,珍爱我们的家园,艺术的魅力,初识鲁迅。本册教材共有课文27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9篇。这八组教材的编排体例与高年段前三册一致,每组由 “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五部分组成。课例包括2-4篇课文。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后也有思考题。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 “阅读链接”和“资料袋”,全册安排“阅读链接”4次,分别在2课《丁香结》、4课《花之歌》、8课《灯光》、25课《好的故事》;安排“资料袋”3次,分别在5课《七律.》、13课《穷人》、21课《文言文二则》。“口语交际”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全册共安排了四次,分别安排在第二、第四、第六、第七单元,主题分别是演讲、请你支持我、意见不同怎么办、聊聊书法;“习作”是每单元都有安排,主题分别是:变形记、多彩的活动、笔尖流出的故事、围绕中心意思写、学写倡议书、我的拿手好戏、有你,真好;除了这8次专项习作外,课文还安排了两次小练笔,分别安排在13课《穷人》和24课《少年闰土》的后面。全册共安排“语文园地”七次,“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书写提示”“快乐读书吧”穿插安排,其中,“书写提示”在第二和第八单元各一次,“快乐读书吧”在第四单元安排了一次。
三、教学要求和目的
(一)知识与能力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中既要注意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文学习的总目标和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关注学生经过小学阶段最后两年的学习,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明确六年级上学期在第三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教到什么程度,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教学每一个专题时,要明确本专题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无论教学进行到哪一部分都要与单元学习重点联系起来,做到“瞻前顾后”──前面学过的适时总结、复习、应用,后面要用到的适时做好铺垫。
2.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180个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注意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要注意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检测。也可以就“词语表”中的词语,进行复习巩固。对于书写练习,除阅读课上指导写字外,主要凭借本册配套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写字教材,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书法爱好。
3.阅读教学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识字量不断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作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
继续凭借字、词、句、段、篇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使学生受到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受到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2.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3.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4.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5.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6.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7.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关键词: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意义 理论依据 内容选择 编排与呈现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指在实施小学语文课程的过程中,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性学习内容学习方式,通过学生语文活动的设计和展开,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运用听、说、读、写能力和已掌握的各科知识,将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沟通,将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尝试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体验,获得能力,逐步形成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
中国的传统教学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分科教学,也就是说,在清朝末年“废科举,兴学堂”之前,我国古代缺乏严格意义上的语文教学。古代的《三字经》、《千字文》等识字教材除了教学生识字以外,还涵摄了历史地理、文物服器、人伦道德、科学百物等广泛内容。孔子在他的教育思想中强调智德双修、内外兼通、知行合一,中国传统教育把读书识字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认识的起点和归宿,现在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正是对传统教育合理因素和理论精髓的继承和发展。
建国后受前苏联教育教学思想的影响,强调以学科为中心,学科界线越来越细,过分追求语文学科本身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过分关注语文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语文学习变成了语言研究。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走的是“书本―课堂―标准化习题”这样一条路子。语文作为交际工具与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急需缩小课堂与生活的距离,让源头活水流进课堂。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把学生定格在书本世界里,只会割裂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割裂学科知识间的联系,隔断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语文教学失去实践和应用价值。
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开放的课程组织形式,超越了传统语文单一学科的界限,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通过先让学生提出创造性的问题,再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有机地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际、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知情意行和谐统一地发展。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依据
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正是这种“自主、合作、探究”新型学习方式的具体体现,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途径之所在。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综合性不言而喻。汉语言从字开始产生就体现出其综合性,汉字是音形义的综合体,由此延伸至词、句、篇。汉语运用过程中的听说读写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更是一种综合。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是我们的母语,与社会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语文学习的开放性突出表现为内容的多样性和学习时空的延伸与拓展。语文作为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决定了其知识涵盖面的广泛。仅小学语文教学就涉及诸如:历史、地理、天文、医学、自然、民风民俗等方面的知识。语文学习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学习的内容不囿于语文课堂教学资源,更多的来源于社会、自然、学生自身的各种类型的生活。
语文综合性学习还表现为学习内容的整合、学习能力的糅合、学习方式的复合、学习效益的综合。“留心处处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生活是正文,语文课本只是注解。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正是实践过程,它强调学生的亲历参与和实践体验。“实践”不但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条件和基础,还是语文教育的归宿和目的。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选择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各种版本的教材都设计了“综合性学习”这一内容。人教版高段五、六年级每册教材都集中编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第一次安排在阅读教学课文后的练习中,结合单元专题,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些语文实践活动,我们称之为“小综合”。第二次则是单独成组,突破以课文为主体的教材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形式,我们称之为“大综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综合为“感受读书的快乐”,大综合为“遨游汉字王国”。大综合又分为两大板块:第一板块是“有趣的汉字”,着重是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建议开展的活动有:搜集和编写字谜,开展猜谜活动;查找利用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或笑话;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第二板块是“我爱你,汉字”,着重是让学生初步认识汉字蕴含的丰富文化。建议开展的活动有: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历史;欣赏和学习汉字书法;通过搜集有关错别字的笑话、社会用字调查等,认识错别字造成的危害,自觉规范地使用汉字。下册小综合为“语言的艺术”,大综合为“走进信息世界”。大综合分为“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两大板块。内容是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快速发展,体会给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影响;学习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六年级上册的小综合为“歌颂祖国”,要求学生围绕“祖国在我心中”开展访问参观、搜集资料等活动,交流收获和展示成果。大综合性学习为“轻叩诗歌的大门”,以“了解诗歌”为主题,分成“诗海拾贝”、“与诗同行”两部分,主要开展搜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动手写诗、诗歌知识竞赛等活动。六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紧密结合六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围绕“向母校、师友告别”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两大板块分别为“成长足迹”和“依依惜别”,引导学生回忆小学生活,用各种语文形式记录小学生活;为母校做点事,写倡议书、建议书,互留赠言,并策划一台毕业联欢会。
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编排与呈现
人教版教材在进入第三学段后,每册除继续安排一次以课外为主的综合性学习外,出现了整组集中的、课内外一体的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的编排方式与其他各组截然不同,不再以课文为主体安排阅读、习作和口语交际,而是分成主题活动板块。每个板块设“活动建议”、“阅读材料”两个栏目。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希望学生按照这些建议开展综合性学习;“阅读材料”是供学生开展活动时阅读的,但开展活动的材料不限于此,学生可以自己动手搜集,教师可以补充。由此可见,这既是一个规定了方向、有很大空间的教学单元,又是一个充分体现了综合性、实践性和学科性的语文活动。
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板块一,安排了有关信息传递方式及对人类生活产生影响的五篇阅读材料。这些材料与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不同,就作用而言,在于提供信息,介绍相关资料。板块二,安排了两篇不同类型的简单的研究报告――《奇怪的东南风》和《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其作用在于通过给学生提供研究报告的范文,使学生能够了解研究报告的基本特点,知道怎样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最后,还对今后如何提高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可行建议。
人教版教材除设置大、小综合性学习外,高段每册还保留了中、低段“语文园地”中的“展示台”栏目。“展示台”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领学生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运用具有个性化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本领和学习收获。
北师大版教材则通过每个单元的“语文天地”和“综合学习”中的“初显身手”栏目,建议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力。高段活动的主题(内容)包括表演、收集资料或图片、办板报、办联欢会、开玩具交易会、办展板、手抄报、做天气统计图、采访或访问、调查等。
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教学中除了学习专题和阅读材料要予以落实外,对于学习的具体内容、方式、方法,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等,学生都有相当大的自。综合性学习从各地教师的自发性尝试,进入国家课程的规范性实施;从以课外开展活动为主,进入课堂教学的领域。其目的主要是引领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如人教版五上“遨游汉字王国”,编者在设计这些以文化奠基为线索的开放单元时,必须考虑这样的单元是否具备让学生学习识字、阅读、习作的材料,是否提供含有培养学生思维发展创造能力的可能,是否适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习得学习方法等。开放性单元没有主体课文,为教师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了空间和展开思路。同时,开放性单元主要是引领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集中体现语文课程、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实践运用密切联系的特点,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理念。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思维活动日渐丰富,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日益增强,对语文学习的要求更高。语文综合性学习正是从学生年龄、兴趣、爱好和时代要求出发,制订切实可行的符合小学生学习活动的主题方案,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第1版.
[2]陈志强.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新探[J].现代语文(理论研究版),2005(09).
一、学段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依据口语交际这一总目标,按照根据儿童生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层次上进行了低(1-2年级)、中(3-4年级)、高(5-6年级)三个学段的划分;要求上每个学段又都按照“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上进行;内容上密切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和实际,从身边的家庭生活,走向学校生活,最终走入社会生活。使口语交际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口语交际中各学段目标说明表
第一学段
(1-2年级) 第二学段
(3-4年级) 第三学段
(5-6年级)
知识与能力 学讲普通话;
了解别人讲话的主要内容;
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 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
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
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 听人说话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过程与方法 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认真听别人讲话;
始终用普通话交流,停顿较合理、快慢把握较准;
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无不规范方言和生造词出现;
听人说话认真耐心;
运用恰当的肢体或表情语言与人共鸣;
能掌握对方说话层次内容、目的、转述到位。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措词文明、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和技巧;发音标准、语调自然,表达流畅,普通话运用流利; 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根据交际情景,及时作出自我调控,讲究应对技巧。
第一学段:培养兴趣,养成习惯,夯实基础。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学生是交际的主体,他们的交际愿望是促成交际活动产生的基础,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显然是第一学段十分重要的任务,目的是做好“启蒙”起步训练。例如,一年级上册安排了6次口语交际,分别是:1、有趣的游戏;2、我们的画;3、这样做不好;4、我会拼图;5、该怎样办?6、小兔搬南瓜。语言表达上主要强调简要、完整地讲述,用几句话把事情或画面内容说完整、说明白。
第二学段:提高要求,学会共处,促进发展。以三年级上册为例,在语言表达方面,要求由“完整”提高为“清楚明白”“具体生动”,还要以他人讲话的主要内容和自己的见闻为依据,突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交际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方面,突出了“尊重对方”的交际情感、交际的“主动性”和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的培养。其中,以培养“尊重对方”的交际情感为重点。这样的定位,既巩固了低年级的口语交际教学成果,又为高年级的教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发挥了中年级的过渡和衔接作用。
第三学段:丰富内容,提升水平,综合运用。六年级上册的八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认识自然;祖国在我心中;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28期2013年第47期-----转载须注名来源辩论:讲诚信与善意的诺言;珍惜资源;留在心里的印象;动物的故事;身边的艺术。下册内容为:难忘的第一次;民俗风情介绍;畅谈理想;学会生存;辩论:科技发展利大弊大;成长的足迹;告别小学生活。更强调表达自己的感受与体会,在形式安排上更生活化,有辩论、演讲等,在交际的心理品质与行为习惯方面,更突出自我调空与应对技巧。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视野的不断开阔,三个学段“口语交际”的内容涉及家庭、学校、社区、自然、社会、文化、人生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爱”为例,就有父母之爱、家乡之爱、祖国之爱、自然之爱、艺术之爱、文化之爱、生活之爱。不仅内容广泛,而且涉及“口语交际”的所有形式,如:介绍、讲解、讲述、复述、演讲、说明、讨论、辩论、表演等。
不同版本的教材在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都努力挖掘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服务于实际生活需要,力图充分体现口语交际源于生活,为生活之所需这一基本原则。同时,注重把与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相符、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口语交际话题情境化,以此增强学生口语交际内容的生动性、趣味性,使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起学生口语交际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带着情感、兴趣走进“口语交际”。
二、结构安排
语文课程标中的口语交际学习是准按照九年一贯的思路设计,既要从口语交际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考虑,更要兼顾口语交际与阅读、习作、综合性学习间的密切关系。随着年级的升高,口语交际学段目标的要求也呈螺旋式状态上升,体现了整体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结合。
听说结合,主题融合。1-2年级低段小学生主要心形象思维为主,依赖事物间的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彼此间的关系进行想象思维。一年级上册的口语交际是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选取了孩子喜闻乐见的六个单独的生活话题,目的是让刚入学的小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愿说。随着学习的深入,一年级下册的八个口语交际的话题,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话题,而是围绕单元主题来安排。这样一来,使得阅读课文及相应的搜集资料、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成为口语交际的重要知识背景,由此加强了各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如,第八组的口语交际,话题是“未来的桥”。在此之前的《兰兰过桥》一文的课后练习中,已经提出分头设计未来的桥的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已经得到一些启示,在现实中,在与同伴的交流合作中得到一些灵感,生发出形形的对未来的桥的设想。这样编排口语交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发展他们的想象和创造思维。以专题组织单元,既贴近儿童生活,又蕴含教育价值,且较好地体现了知识、能力、方法、情感之间的联系。这样安排,体现了《课程标准》避免繁琐、加强整合的思想,便于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板块提前,说写结合。3-4年级中段小学生具体形象和抽象趋向平衡,一方面思维活动具有形象性,同时,概念、判断、推理抽象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进入三年级,单元中的“语文园地”将“口语交际”放在了最前面的第一板块,内容上或单独使用,或与第二板块“习作”相互呼应。四年级,单元中的“口语交际”与“习作”或单独成板块,或合并成“口语交际·习作”板块。
灵活运用,走向综合。5-6年级随着学段的升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开始逐步发展,生活空间进一步扩大,听说读写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因此与中年级相比,高年级口语交际和习作在编排形式亦比较灵活,教材中不再设置“语文园地”, 而是将“口语交际·习作”板块单独设置,有先说后写的,有先写后说的,有把两部分内容合在一起的,也有分开的。教材中的提示性文字,注意提供多个角度,拓宽话题范围,增加选择性,为学生回归常态进行口语交际、自主进行习作,留有较大的创造空间。目的是引导学生更多地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关注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就是语言文字的表达与运用。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学习就有多广阔。口语交际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口语交际教学既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考虑,更要兼顾口语交际与阅读、习作、综合性学习间的密切关系。让口语交际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注重把与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相符、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口语交际话题情境化。让口语交际从学校生活,走向家庭,走向社会,以此增强学生口语交际内容的真实性,使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起学生口语交际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带着情感、兴趣走进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关键词:平等;情境;互动;交际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039-02
《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课堂这个教学的空间,充分挖掘文本资源,师生之间的资源,开展不同形式的口语交际活动,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在交际活动中培养学生说话、倾听、应对能力,真正让我们的口语交际互动起来。
一、平等对话,引发共鸣
口语交际具有口语化和大众化、互动性和综合性、生动性和多样性、临场性和随机性等特点,是人们使用最频繁、最广泛的交际手段,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当前农村小学口语交际课堂实际却不容乐观:很多老师把它当作教学的附庸,并没有正视过它,它成了语文教学中可有可无的一项内容。即使有些老师有去指导,也只是提一提、说一说,流于形式,不过是师生问答而已。偶尔看见教室里有几只小手举起来,让这几个同学说一说而已,几乎没有对话交流的机会和气氛。另外,由于环境、气氛因素,即使是平时口头表达流利的学生,也习惯低着头,默默地听着、记着;而平时口语能力就较差的学生,更是难得开口,即使老师点名站起来回答老师的提问,也是羞羞答答、扭扭捏捏,不能启齿,或者憋老半天,涨红了脸,也说不上几句话;也有的随着年龄的增加,在课堂上越来越沉默;还有的是因为缺乏交流的兴趣而懒得参与。有时也能看到看上去热闹的口语交际课堂,观其实质,又把口语交际课上成习作指导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所以,在口语交际课中,教师要想方设法使课堂成为师生敞开心扉、融洽对话的良好平台,真正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师生、生生在平等中互动。我们教师要让学生觉得老师是一位平易近人的良师益友,从而乐于开口,教师必须放下架子,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和谐的语言环境。那样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才可以畅通无阻地交流对话;同时,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学会以放松的表情、自信的心态与人交流,逐步养成平等交往的习惯;同时,要教育学生尊重他人,认真听讲,不挖苦嘲笑他人等。教师要积极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对学生的见解给予一定的评价,以自己的学识、水平、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以一种敞开的方式去面对学生,和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相互影响,以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是一场真正的对话,也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互动。课堂上建立了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了宽松、自由、信任的交际氛围,教师尊重了学生的表达方式,表扬多了,批评少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了保护,学生们精彩的话语就会喷涌而出。
二、创设情境,主动参与
教学情境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学习的具体的现实环境。情境的有效创设有利于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其主动参与学习奠定基础。《课标》指出:“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小学语文教材上口语交际专题训练贯穿了一至六年级的每个学期的语文教材之中,不包括口语交际•习作就有70个不同的训练类型,大致可以分为看图类、情景类和话题类。为我们提供了极其丰富口语交际训练的资源。因此,在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应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寓教于乐,使学生情绪变得高涨起来,参与互动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出来,走进“交际情境”,去作进一步的体验。
1、创设“答记者问”情境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的话题是“难忘的第一次”。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想想自己所经历的印象深刻的“第一次”,从中筛选出难以忘怀、对自己有启示的事情。进行口语交际时,可以先采用小组交流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相互询问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并说说自己得到的启示和感悟到的人生道理。
然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可采用竞赛、评选的方式进行。各小组推选出代表,说说自己的“第一次”,说完以后“答记者问”。在整个交际过程中,体现在情境中交流和双向互动。教师注意从口语表达、交际态度以及思想感情等方面加以指导,达到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创设“座谈会”情境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我的理想”,旨在让学生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认识到树立理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我们可以创设自然、宽松的“座谈会”环境,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理想,例如,将教室里的桌子围成大圆圈,教师带头讲自己的理想。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累,明确什么是“理想”。(1)回忆本组教材中人物的理想。(2)交流自己知道的各个时期各个领域“名人”小时候的理想,并简单说说自己的感想。(3)结合具体例子明确什么是“理想”:是自己希望实现的,又对别人有益的。(4)讨论交流: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
3、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的围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形成的一种氛围,是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学习某个课题而精心设置的实际问题。如话题“学会生存”。教师可以进行交际之前,讲述一则报道:在一间酒吧里,突然燃起了熊熊大火,大家都很慌乱。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他们时如何逃生的?学生凭着自己曾经参加学校开展的逃生演练想象如何逃生畅所欲言。接着又抛出: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危险和灾难,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等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探讨……成功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求知。
4、创设正反方“辩论”情境
辩论,说到底是一种知识、智谋的较量。对学生来说,是质疑、交流、锻炼口语的好机会。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口语交际安排的是辩论,辩题是“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正方的立场是“利大”,反方的立场是“弊大”。辩论与一般演讲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是一种针锋相对的“舌战”,需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要提前几天向学生宣布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并做好“如何做好辩论准备”的指导。在辩论活动开始前,可以把教室布置成辩论赛场,将学生根据各自的立场分为两个方阵;同时,教师要说明辩论的基本程序:开篇立论―自由辩论―总结陈词;在辩论过程中,容易出现课堂纪律混乱的局面,部分学生会因急于表达或坚持己见,出现抢话、抬杠、情绪激动等现象,教师要注意维持正常的纪律,调控学生的发言顺序,合理分配发言机会。教师要深入辩论的过程,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听清辩论双方的表述内容;“学会合作”,在学生思考、讨论阶段要能假设对方切入的角度和内容,从而预先找出反驳的理由或语句,以备在辩论中及时给予反驳或必要的补充。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处、重点处进行辩论,同时教师要善于审时度势,发现辩论盲点,以平等的身份及时投入到辩论中,以辩友的身份出现,支持辩论弱势一方,形成良好的交锋场面。
还可以创设模拟生活情景的“对话”情境;“小记者”采访情境;
三、资源整合,增强力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1、挖掘文本资源,填补课文“空白”
小学语文课文中的“空白”很多,可以说无处不在:有的出现在课题中;有的出现在文中对人物描写的心理空白点、动作空白点、语言空白点、神态空白点等处;空白还可能出现在标点处,从而使文章意蕴深刻,令人回味……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思维拓展空间,能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的兴趣,是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优质资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课文中的这些“空白”,巧妙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填补“空白”,做到阅读教学中口语交际与习作表达的整合。
如《鱼游到了纸上》一文中“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如果自己就是青年身边的游客,看到这位青年那么专注地画画,说一说你会怎样赞叹?听到旁边的观众议论,你又会怎样做?会加入他们议论的行列吗?然后让学生上台就刚才同学们交流情况分角色进行情景再现……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有什么补充的可以现场做适当补充。这样学生把自己置身于特定场合,通过想象丰富了文本,同时又进行了有效的口语交际的能力训练。
2、利用文本插图,激发交际欲望
各册教材中,几乎每一课都有主题图和许多插图。这些图画直观形象,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观察、联想和交流的兴趣。不仅浓缩了课文内容,而且将观察方法、思维训练隐含其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图画,激发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强烈欲望。比如:六年级上册第五课《詹天佑》一课有“人”字形线路插图。先引导学生看图分析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到底是怎样的?火车利用两个头怎么拉、怎样推?过岔道口之后怎样退、怎样拉?如何前进的?“人”字形线路让火车容易爬上陡坡是什么?接着针对以上问题同学们进行激烈的讨论。最后对“‘人’字形线路让火车容易爬上陡坡是什么?”进行探讨。学生1说:“我认为很简单,就是因为有两个火车头,前推后拉。”学生2说:“这位同学,我觉得你说的太过于简单,詹天佑叔叔当时的设计思路我认为是这样的,走人字形铁路可以避免开凿隧道。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直接进入八达岭隧道。”学生3说:“你说的太复杂了,弄得我们雨里雾里,我觉得‘人’字形减缓了坡度。就像盘山公路一样,克服陡坡行车的困难,保证火车安全爬上。”学生4说“有可能是由于惯性吧。”马上有同学站起来反问:“这位同学,惯性是指一直冲上去,‘人’字形线路是折返,这怎么是由于惯性呢?”……学生通过实际练习,学会面对不同的交流对象,确定交际方法、谈话方式和谈话重点,做到真正有效的多向互动。
3、重视语文实践,提供交际舞台
口语交际是从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为生活的实际需要服务的,这种说话训练有很强的实用性。为此,教学中应灵活使用教材、要充分利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一教材资源,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综合能力的养成。所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应在交际的情境中进行,这种情境的创设,要和生活一样,即我们常说的,“要把生活搬进课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语文综合实践课,增加交际实践的机会。真正做到“把生活搬进课堂”。比如: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遨游汉字王国》。引导学生课外实践,搜集、查找、整理资料,这些“走出去”的实践,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去设计活动方案、制定活动规则、布置安排工作,让他们自己去与别人打交道、请求帮助、解决问题,从中学会合作,学会表达,学会应对,从而形成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
总之,我们要及时消除学生交际心理障碍,积极创设交际情景,给学生提供广阔的交际舞台,真正让我们的口语交际互动起来,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参考文献:
[1] 费蔚《口语交际的性质和特点》2010:05-07.
一、准――准确定位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
略读课文的课堂教学只有一个课时,显然,我们不可以也不可能对课文的教学目标求全求深,必须对课文的训练点有所取舍,有所侧重。因此准确定位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可以说是整个略读课文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要对略读课文进行教学目标的拟定应遵循以下三个把握原则:单元训练重点导向的原则、因文而异的原则、以生为本的原则。
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略读课文《大瀑布的葬礼》一文,讲述的是巴西总统亲自为一条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而如今即将消失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主持葬礼的故事,涉及到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这―世界性的问题,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环境问题的深深忧虑。作者在行文中巧妙地运用了前后照应、今昔对比、倒叙等多种手法。本文在表达上这些鲜明的特色都值得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细细的品味和迁移练习。对于这种有多个读写迁移点的课文,我从以下三个角度出发以求准确定位本文的教学目标。
1.从单元提示角度。本课所在的第四组课文的主题是“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要求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笔者认为如果简单地把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拟定为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的“通过学习课文,增强学生的保护环境的意识。”是比较片面,不能体现本文的特色。因为,环保意识不应该是本学段的重点目标,早在第二学段的时候就有不少同类题材的文章出现,如《路旁的橡树》《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些保护环境的知识学生们早已接触过,这类的意识到了第三学段应该是在体现在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潜移默化的,非一朝一夕的,更非在一节课的学习上即可达到的。因此,我把本课的第一个重点教学目标确定在知识与技能层面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从因文而异角度。通过教材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本文有对比写法、前后照应、倒叙、建议书风格等多方面可供进行读写迁移的内容。尤其是“今昔对比”的手法采用,作者把昔日瀑布的雄伟壮观与如今奄奄一息的情景作对比,把昔日游客流连忘返的热闹场面跟如今乘兴而来、失望而去的痛心结局对比,强烈地反映出葬礼的“特殊”与必要,震撼着每一个读者的心灵。为此,“通过朗读及小组合作学习,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成为我为本课课堂教学确立的第二个在过程与方法层面的重点教学目标。
3.从学生实际的角度。通过课前的资料收集,我了解到同学们对虎门运河的污染情况作了很详细的调查,加上平时的耳濡目染,大家早就想就此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此外,结合本单元学写建议书的习作要求。我把“观察虎门运河的前后变化,学习本文今昔对比的写法,给全镇人民写一封保护虎门运河的建议书。”作为本课堂教学的读写迁移训练。也以此作为本课另外一个重点的教学目标。
二、足――留足学生课堂自读时间
在略读课文的课堂教学中着重让学生从精读课文为主的“听”转变为略读课的“用”,而“运用”是一定要学生独立阅读感悟的,此外,把“读”全部推给课外预习是不负责任的。课标指出:“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从内容上说,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为实现略读课文的编排意图――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发挥略读课文的巩固迁移功能,教师应大胆放手,留够时间,课堂上让学生有充足的自读时间,有充分的实践机会。
三、放――敢于放手让学生去学
首先,《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略读课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个体自读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应该用于自读与交流。教学策略上以学生为主体,教法上落实一个“放”字,放手让学生自主独立阅读,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阅读的时机,把在精读课上习得的阅读方法加以迁移运用,还要有更多的交流自己读书心得的机会。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其中,教师不可袖手旁观,必须扮演好“引领者”的角色,根据学生的自主阅读情况,紧扣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抓住一两个重点的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
其次,在略读教学中,我们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使学生到六年级能够达到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的要求。略读课文的教学正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精读课习得的方法自主阅读,并适当地向课外拓展、延伸,最终实现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使略读课文的教学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
练在学生表达的兴奋点上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通过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精彩语段,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含英咀嚼”外,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练点”,在学生交流的兴奋点上,巧妙地设计练笔,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如人教版六上《山中访友》的第五段,作者用第二人称的写法,很亲切地与山里的朋友打招呼,同时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表达方式的独特,正是语言学习的“练点”。可以这样巧设读写并行:第一步,创设各种情景,引导学生朗读,在读中感受作者与山中朋友的情谊。作者觉得山中一切都是他的朋友。让我们跟山中的朋友热切地打招呼:师引读――同桌对读――把文章排成诗歌的形式,配乐齐读。第二步,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表达的特点。即“作者是怎样描写自己与山中的朋友的情谊的?”学生发现了拟人与排比的表达效果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本段称呼那些朋友都用“你”,让人感觉特别亲切。第三步,进行迁移片段训练。教师说:“除了文中描写的这些,还会有谁?”出示清凉的山泉、汩汩的溪流。接着,老师说:“还有很多很多,谁愿意像作者这样也跟他们热切地打招呼?你想跟谁?是蝴蝶?是野花?还是其他的?”然后,教师大屏幕出示句子,让学生练说:“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 )的蝴蝶!你 ,你好,( )的野花!你 ,你好, 你 ,你好, 你 。”学生们在课堂里交流地兴致盎然,此时提醒学生像作者一样用笔写下来,一次随机的课堂练笔就练在了学生表达的兴奋点上。
学生作文摘记:“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色彩斑斓的蝴蝶,你娇小美丽的身躯在空中有节奏地扭动着,如同一位披着彩衣的少女在翩翩起舞,真美!你好,五颜六色的野花,你灿烂的笑容,缕缕芬芳,让我忘记了一天的烦恼!你好,湛蓝的天空,你一望无际,犹如浩瀚的大海,到底蕴藏着多少奥秘呢?你好,婀娜多姿的柳树,你甩着绿色的秀发,在湖边尽情地舞蹈,使我陶醉其中……”
练在学生的情感触发点上
在阅读教学中,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寻找文中与学生相似的生活经历,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就能让学生的心与文字直接对话,聆听文字的呼吸,从而能够达成深刻思维、细腻情感与敏锐语感的共生共存。此时,在学生的情感触发点上进行语言教学实践活动――读写并行,能有效促进学生积累与运用语言,还丰富了学生的情感。
如人教版语文六上《穷人》一文细致地刻画了桑娜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教学时,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咀嚼文本的语言形式,学习作者如何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然后进行语言迁移训练,让学生像作者那样,把经历过的一次“忐忑不安”写下来,注意标点的使用。适时迁移仿写,既积累词语,又让语言得到训练,让孩子学会细致地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教学片段如下:第一步,桑娜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后,心里是――(忐忑不安)。第二步,数一数,画一画,桑娜想到了哪几件事?第三步,如果按照先后顺序应该怎样排列这几件事?第四步,为什么课文不按这样的顺序来写呢?按事情的先后顺序改写这一段话,让学生比较是否更合乎逻辑了。教师说:“与原文比较,文学大师为什么没有按这样的思维习惯来写呢?”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忐忑不安”的特点――人物的思维很乱,是没有条理的,即省略号的表达效果。第五步,进行迁移片段训练。教师说:“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这种‘忐忑不安’的经历呢?像作者这样,把你经历过的一次‘忐忑不安’写下来,要注意标点的使用。”然后学生练笔。
学生作文摘记:“咳,昨天的电视太好看了,看得我都忘了写作业,这可是我第一次没写作业呀!叮铃铃,上课了,向来严厉的林老师出现在教室门口,面无表情地扫视着教室,好像是在窥视谁没写作业。坐在位置上的我忐忑不安:老师会不会发现……老师问起这件事我该怎么说……就说……哎,不行!老师会狠狠地批评我的……早知道没完成作业这么难受,我就不看电视了!后来,课堂上老师讲什么我一句也没有听进去。”
练在学生漫无边际的想象里
读写并行,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想象挖掘,借助形象显化语文,让学生在漫无边际的想象里练笔,读写联动互促。如六年级上册的第三课《草虫的村落》围绕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读文找画面“追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哪些有趣的画面?”在找画面、品画面中,在学生感受到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的基础上,老师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漫无边际地想象,并设计“练笔”:跟随作者继续在草虫的村落里游历,以“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学习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段话。课堂片段如下:
师:文中草虫们的生活有趣吗?想不想跟随作者到草虫的村落里去游历一番?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插上想象的翅膀,在你心中的世界里自由飞翔。想象着,想象着:我们的身子在缩小,在缩小……我们也变成了一只可爱的小甲虫,追随着甲虫们的脚步穿过细密的草茎组成的茂盛森林,到了这神奇的草虫的世界。听!(多媒体播放应景音乐)草虫们在寒暄,在攀谈,在演奏。看!那儿有俏丽的小圆虫,还有粗壮的黑甲虫,还有远方来客大蜥蜴呢!虫儿们正在热火朝天地生活着、工作着,我们看见了许多许多……
师:都看见什么了?把眼睛睁开,赶紧拿起笔把看见的情景写下来
(生写,教师巡视)
师:你们跟着作者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作文摘记:“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瞧,许多小甲虫在草丛里玩捉迷藏。有的躲在岩石后面,有的藏在草茎下,还有的藏在树叶大伞下。哎呀,一只小甲虫被捉到了,大家都咧开嘴笑了,多开心呀!我还看见天空飞来一只麻雀,降落在草虫村落里,麻雀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它们向庞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但一点儿也不害怕。对视良久后,它们开始友好地攀谈,不知它们津津乐道的是什么,但可以感觉得出它们已成为好朋友。麻雀身上坐着几只可爱的小甲虫,哦,它们要麻雀带着它们一起飞上天空,感受飞行的快乐呢!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
时光匆匆,日月如梭,很快又要放假啦,说到放假是学生们最开心的事情了,那你们知道福建中小学寒假放假时间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2022年福建中小学寒假放假时间公布,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2022年福建中小学寒假放假时间公布2022年1月20日(农历十二月十八,星期四)寒假开始,2月15日(农历正月十五,星期二)寒假结束。2022年2月16日(农历正月十六,星期三)开学,2月17日(星期四)正式上课。
小学生寒假安全教育注意事项假期安全要注意什么呢?如何让孩子远离危险?
1.出门要有大人陪同。
孩子出门,一定要有大人陪同,不要让孩子独自出门玩耍,特别是小一点的孩子,如果是六年级的学生,也要和小伙伴结伴玩耍才更安全。
2.不要在冰面上玩耍。
北方冬天天气寒冷,有很多地方的河水已经结冰,在冰面玩耍是很有趣的,但是,也很危险。孩子一定要在父母的陪同下到指定滑冰场所玩耍。
3.远离电器的危险。
孩子独自在家的时候,一定要嘱咐孩子不能随意触碰电器,特别是电源插头、充电器头、带电的插座等等。
4.不要让孩子玩火。
一定要叮嘱孩子,不能玩火,因为玩火不仅可能会引发火灾,造成人身和财产的损失,还有可能烧到自己,非常危险。
5.不看不良的书籍。
孩子看书要有选择性,多读少年文学及世界名著,写一些读后感,不能让孩子看暴力犯罪类型的书籍。
6.要注意饮食卫生安全
购买袋装食品时要看清楚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及地址,不购买“三无”食品;不在街头流动摊点购买零食,防止误食不卫生食品、过期变质食品,造成食物中毒。
7.注意个人卫生。
孩子一定要讲究卫生,不能在环境复杂的地方或者脏乱差的地方逗留,要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防止各种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生,让孩子身体更健康。
8.注意交通安全。
交通安全对孩子来说很重要,所以,带孩子外出的时候,一定要看管好孩子,而且,孩子需要自己懂得一些交通安全知识,过马路要走斑马线等。
初中寒假学习计划同学们应该怎样度过这个寒假尤其重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希望同学们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作息时间,有计划地度过寒假,适当的放弃一些玩乐也是为了更多的收获和进步!各个学科的老师都为你的假期学习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请你一定要认真执行,按时完成。
一、语文
1.“文如其人,字如其人。
”一手好字是你迈向成功的重要一步。练字x张(纸张自备)
2.买书、读书《海底两万里》《名人传》,也可以读其他一些文学作品、名人传记,很多都拍成了电影,可配合着看。
读书的同时不要忘了写读书笔记,每个人建立一个专门的读书笔记本。
3.课后附古诗词背诵十篇、八下x课古诗、八下x课古诗,开学就组织一次古诗词的小测验。
4.写作:完成随笔三篇,可以“春节”“寒假”“元宵节”为话题或为内容,也可抒写自己的心情或其它。
字数严格控制在600—800字,并认真书写。数量少,但要求质量!
二、数学
1.复习:第一、二、四、六、七章试卷各一张
2.预习:八下第一、二章
三、英语
1.做《金榜》所划题目
2.A组同学每人准备两篇美文/故事/新闻
B组同学每人准备两篇笑话/寓言/节日来历
3.每人准备两个绕口令,自己先要说熟练。
4.预习作业:预习八下前四单元
5.上班级博客,下载配音的视频,准备开学初的英语配音比赛
四、物理
物理寒假生活:学习指导三份,一、二、四周各一份。
五、政治
1.收看有关学生时政的电视节目(经济与法、中国新闻等)
2.一张试卷
六、历史
观看《甲午风云》《金陵十三钗》《大武生》《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等电影。
多欣赏《百家讲坛》《探索与发现》等电视节目。
七、地理
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应试指南》学习计划
第一周(1.10-1.15)作业:
①做专题1《地球和地图》的“地图导学”、自学“核心突破”、背诵掌握“归纳知识”
②做专题2《世界的自然环境》的“地图导学”、自学“核心突破”、背诵掌握“归纳知识”
第二周(1.16-1.22)作业:
①做专题3《世界人文环境》的“地图导学”、自学“核心突破”、背诵掌握“归纳知识”
②做专题4《认识世界区域》的“地图导学”、自学“核心突破”、背诵掌握“归纳知识”第三周(1.29-2.4)作业:
①做专题5《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的“地图导学”、自学“核心突破”、背诵掌握“归纳知识”
②做专题6《中国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地图导学”、自学“核心突破”、背诵掌握“归纳知识”
第四周(2.4-2.11)作业:
①做专题7《中国的经济与文化》的“地图导学”、自学“核心突破”、背诵掌握“归纳知识”
②做专题8《中国的地理差异》的“地图导学”、自学“核心突破”、背诵掌握“归纳知识”
过完了充实的寒假生活,你对整个初中的地理知识掌握的怎么样了?开学不久我们就要进入复习阶段,所以记得开学初就要带着你的四册地理课本到学校噢!
1、每天进行一小时以上的体育锻炼(最好是室外、能集体运动就更棒了)。
2、要关心时事新闻,关心社会生活(可通过电视或报刊)。
3、每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帮助父母、锻炼自己(比如洗碗、取报、整理房间等)。
4、每天和父母做必要的交流(可在餐桌上和一起看电视时)。
5、读一本名著,古今中外皆可;
6、每天保质保量地完成寒假作业。
寒假计划时间表安排可参考如下:
7:00起床
8:00做寒假作业或复习上学期
11:00吃饭
11:30娱乐
13:00做寒假作业或预习
15:00看课外书
16:30休息
17:00吃饭
18:00预习新课
20:30娱乐
21:30睡觉
寒假各科目的学习计划可参考如下:
在完成寒假作业的同时再去完成以下的学习内容:
1、数学自学下册前3章,做相应习题;做下册学习笔记,习题册一本;
2、科学自学下册前3章,做相应习题;做上册实验报告,下册的学习笔记;
3、英语记背下册英语单词,复习上册单词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