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物流专业特色范文

物流专业特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物流专业特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物流专业特色

第1篇:物流专业特色范文

[关键词] 物流专业英语 语言特色 翻译技巧

英国应用语言学家Stevens指出:ESP(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课程带有四个根本性特征:一是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定需求;二是在内容上与特定的专业和职业有关;三是在句法、词汇、语义以及语篇分析上,重点必须放在那些与特定专业、职业以及与之相关活动的语言运用上;四是与普通英语形成对照。正因为ESP具有以上特点,所以近年来应时代和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分支学科,作为从事物流领域工作的人所使用的英语――EL(物流专业英语 English for logistics)就是其中一门新兴的学科[1]。

与其他专门用途的英语类似,学好物流专业英语也绝非易事。这首先是物流知识覆盖面广,它包含物流科技、物流管理、物流理论、物流实务。在物流科技知识内容方面具有科技英语的某些特色,即王平先生在《科技英语的特点与翻译》一文中指出的:“科技文章属于严肃的书面语体,严谨周密,行文简洁,语法正确,重点突出,按逻辑顺序精确地表达出概念的复杂体系,清楚地确定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2] 而在物流管理、物流理论知识方面包含customer service (客户服务), inventory management(库存管理), transportation (运输), storage and materials(仓储与材料), packaging(包装), information processing(信息处理), demand forecasting(需求预测), production planning(生产计划), purchasing(采购), facility location(设施布局), after sales(售后服务)等等 [3]。物流实务方面具有专门用途商务英语的某些特点(也有物流报关、单证、函电、货贷等);其次是因为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EL在教与学上均难觅前人的经验和研究成果,甚至连专业词典也鲜见,参考资料与辅导书更是难觅踪迹。因此关于物流英语词汇量大、专业性强;句子结构复杂,语言信息量大,语篇抽象晦涩难懂的抱怨声不绝于耳。那么,如何在学习与工作中克服这些困难呢?本人以为首先是要对物流专业英语的语言特色有所了解,才能更有效地进行读、写、译。

1 物流专业英语词汇的特点

EL词汇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三类:普通词汇(common words)、半专业词汇(semi―technical words)和专业术语(technology or specialized terms)。物流英语词汇大部分是由普通词汇构成的,比如:freight, cargo;半专业词汇也是普通词汇,但是它在物流英语中具有特殊的含义;专业术语只占EL词汇的一小部分,常见于EL文献资料,显见于日常生活,非常正式、抽象、有时晦涩难解,不过由于它们的意义和用法相对稳定,一旦掌握之后,就会变得比较容易 [1]。

1.1 一词多义

准确性是翻译物流英语篇章的第一准则。概念的精确取决于词义的精确,而词义的精确又取决于词的含义的多寡及词在句中的联立关系[4]。在物流科技英语中,虽有许多抽象难解的、一词一义的专业词汇,而出现频率更高的一词多义的半专业词常成为翻译的拦路虎。因此,正确理解它们的具体含义是翻译物流英语文章的基本要求。

比如,Lean business:不是小生意而要译成精益企业;

Lead time:在物流专业英语中是前置期(即备货期)之意而不是引导时间;

Shelf life:货架期(即物品保存期限)而非架子的寿命;

Collect:在物流专业英语术语中指货到后付款而非收集;

Tally:不是筹码而是理货;

Clingfilm:中的film既不是电影也不是胶卷,而是食品薄膜。

1.2 多义一词

物流科技文章为了精确地表达相近的概念和意义之间的细微差别,有时也为了避免用词上的单调,普遍使用同义词或近义词。比如:

acquisition, procurement, sourcing, purchasing都可用来表示购置,采购,购买;

inventory, storage, storing, stocks, warehousing均可以表示库存,保管,仓储,储存等;

package, packing, packaging, wrapping虽然在意义上有些微小差别,但是常被译作包装。

1.3 合成词与派生词的广泛使用

大量使用合成词与缩写词是物流科技文章的特点之一。合成词从过去的双词组合发展到多词组合;派生词趋向于任意构词,这种构词具有灵活性和任意性。例如:

airtight密封,airfreight空运,outsourcing外购,fiberboard 纤维板,door-to-door 门到门,coast-to-coast岸到岸,warehouse 仓库,cross-docking直接换装,towline 拖缆,containerization货柜运输,internationalization 国际化,effectiveness效力,compartmentalization区分,划分,subcontractor 转包商,分包商;anticorrosive 防腐的,Thermoform加热成型。

1.4 广用缩略词

至于缩略词,可以说每个领域、行业、学科都有自己一套特定的缩写词,甚至在同一个行业中同样的缩写词会代表不同的含义,物流专业英语也不例外[5]。比如:

CRP:continuous replenishment program(CRP)连续库存补充计划;CAO:computer assisted ordering计算机辅助订货系统;FCL:full container load整箱货;JIT:just in time准时制;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供应链管理;TPL:third-part logistics第三方物流;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供应商管理库存;MRP: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物料需要计划。

1.5 名词化结构、名词短语、抽象名词的大量使用

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Nominalization)、名词短语和抽象名词是物流科技英语的特点之一。因为科技文体要求行文简洁、内容确切、信息量大、强调存在的事实,而非某一行为[6]。例如:

Logistics starts with the provision of raw materials and semi finished goods for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and finished up with the physical distribution and after sales service of the products. (物流以为制造过程中原材料、半成品的供应为起点,以产品的物料配送和售后服务为终点。) 在这句话中,provision 供应(名词化结构),semi-finished goods 半成品(名词短语),manufacturing process 生产过程(名词化结构),physical distribution物料配送(名词短语),after sales services售后服务(名词短语)。

2 物流英语词汇的翻译技巧

与相对稳定的汉语的词汇含义相比,一词多义是物流科技英语中的普遍现象。不同的语境、语域、语旨或语法结构可能赋予同一个词或短语不同的词类和含义。因此,词义的选择与确定是翻译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译者翻译时不仅要弄清词汇的基本含义,还要研究它们的拓展含义,根据具体使用场合、上下文的联系以及同其它词语的搭配等,在许多不同的义项中选出一个最确切、最符合文本要求的义项。译者不但要熟悉原文所涉及的专业技术知识,而且还要通晓词的基本含义(denotation)和引申含义(connotation)以及词在特定物流专业领域中的特定含义[4]。

2.1 根据词的具体使用场合选择词义

物流英语中用于不同场合的同一词或短语其含义及汉语表达可能均不相同。译者必须结合专业知识以及不同的语境和具体使用场合来选择其一,否则就会使词不达意。例如:HDPE (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 is relatively rigid, milky, translucent, and has a hard finish. (高密度的聚氯乙烯是相对坚硬,呈乳状的,半透明的物质,且含有一层硬硬的膜。)这句话中的finish显然不能译为完成,在物流英语中它是涂层、膜的意思。

2.2 从词汇的上下文中确定词义

物流科技文章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逻辑性。译者推敲选择词义时,应该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为求确解,要文中求句,句中求词。例如:Several well-known firms involved in logistics relationships owe much of their success to the notion of information utilize to share this information with one another. Among the most notable examples are Procter & Gamble and WAL-Mart. Through a series of agreements with giant retail customers, P&G has made a major commitme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dedicated customer teams to handle these major accounts.(许多参与物流联系的著名企业把他们大部分的成功归功于与其他企业分享自身可用信息的理念。在这些例子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宝洁公司和沃尔玛公司的事例,通过与大的零售客户订立的一系列协议,宝洁公司对特定客户团队做出一系列的承诺去管理这些重大客户。)从上下文中我们不难判断account 不应解释为“账户”而是指“客户”。

2.3 利用词的同义与反义关系来确定词义

为了追求语言的变化,避免形式上的单调繁复,许多物流英语文章的作者不仅有意大量使用可替换的同义、近义结构或让句型、结构、词汇相互错开,用类概念代替种概念。译成汉语时,一般应使译名保持一致。例如:On arrival at the place of destination it will be taken to a container freight station, where it will be “degrouped”, i.e. the parcels contained therein will be separated and delivered to the various consignee.(集装箱到达目的地后将被运到集装箱场站去拆箱,即集装箱内的货物将被拆开后并送到相应的货主处。)如果知道词“separated”的词意,就不难猜出“degrouped” (被拆分)的词义。

有时,在物流英语文章中语言颇具对比特色,作者可能使用一些含有对比意义的词汇,这时译者可从此义知彼义。如:Highly polished metal surfaces are particularly subject to the gangers of rust and corrosion. It is customary to coat the surfaces thickly with a slushing oil.(抛光的金属表面很容易生锈和腐蚀,通常在表面上刷上一层厚的抗腐蚀油。)读者可以轻而易举地从rust and corrosion中推断出反义词a slushing oil之意。

2.4 根据物流专业知识识别和确定正确的词义

为跨越英语中纷繁复杂的一词多义现象给正确理解物流英语文章的内容带来的障碍,译者应熟悉这类词在特定物流专业领域中的特殊含义。如“elevator”基本含义是“电梯”,而在物流专业英语这一特定的领域里指的是“升降梯”;又如“package”的一般含义指“包裹”,而在物流英语里的含义是“包装”。因此,在识别和确定这类词的正确含义时,应首先识别这类词的使用范畴,根据其使用范畴确定其含义,必要时可查阅物流专业词典[5]。

2.5 模糊词义的确定

物流科技英语用词规范、严谨、精确,但它也是活的语言,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词义的相对稳定并不排斥灵活多变。随着一些超语言因素的介入,有时物流科技英语中亦会出现模糊词义,译者可以运用“动态对等”的手段尽可能将原文负载的语义信息体现出来[4]。这就要根据上下文联系、具体语境和逻辑关系,将词义予以适当变通。如以shipping一词为例:

在shipping space (发货区)中,shipping指发货;

在shipping by chartering(租船运输)中,shipping指运输;

在shipping agency(船务)中,shipping指船务;

在advanced notice of shipping delay(送货延迟通知)中,shipping指送货;

在advanced shipping notice(运前通知)中,shipping指运货。

3 物流英语句子结构的特点及翻译技巧

3.1 被动句的大量使用及翻译技巧

根据英国利兹大学John Swales的统计,科技英语中的谓语至少1/3是被动态。这是因为科技文章侧重严谨的推理,强调客观准确。第一、二人称使用过多,会有一种主观臆断的印象。因此尽量使用第三人称叙述,采用被动语态[7]。物流文章中广泛使用被动语句,凡是在不必或不愿说出主动者或是为了便于连贯上下文等场合,往往都用被动语态,这种表达方式使叙述显得公正、客观、结构严谨、紧凑。汉语中虽也有被动语态,但使用范围较狭窄,物流科技汉语文章大多是主动语句。故而我们在翻译物流专业英语的被动句时常常将它们翻译成主动句[8]。

例如:Protection from corrosion: before goods are packed, materials which are liable to deterioration during transit should be properly treated with protective;highly polished metal surface are particularly subject to the dangers of rust and corrosion;It is customary to coat the surfaces thickly with a slushing oil; anti-corrosive compounds, films, wax or grease should be applied. This is done with a brush, by means of a spray gun, or by a dip tank process; airtight containers and dehumidifying compounds, such as silica gel should be used; liquids in bulk will normally be shipped in drums or tins; some materials should be wrapped in waterproof paper or wax paper; in the case of highly dangerous materials, the shipping companies to lay down specifications for packages; cases should be lined with waterproof paper or cloth(防腐蚀包装:在货物包装之前,对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变质的材料采取适当的防护处理;抛光的金属表面很容易生锈和腐蚀。通常在表面刷上一层厚厚的抗腐蚀油;防腐化合剂、薄膜、蜡、油等是必用之物。用刷子、喷漆枪涂上,或在浸泡桶里加以处理;密封的容器和除湿化合物,如可用硅脂胶体;大体积液体通常装在鼓形圆桶或罐里;一些材料应该用防水纸或石蜡包纸;为了预防高危险材料,船运公司规定了包装规格;箱子应该与防水纸和布一致。)本段共十句话,其中就有九句用了被动态,仅一句不是。这样的段落在物流专业英语中屡见不鲜。看这段话的译文,我们可以发现几乎整段话全是主动句,而且没有出现“被,由,为…” 等字眼,有时连主语都不必补出,也能把道理说清楚,毫不拖泥带水。

3.2 长句及复合结构在EL中的广泛使用与翻译技巧

为了表述一个复杂的概念,使之逻辑严谨,内容完整,结构紧凑,物流科技文章中往往出现许多长句,有的长句包含多达七八个分句和从句,有的长达一页[7]。首先,遇到长句时要对句子进行结构分析,搞清楚句子的主干部分在哪里,然后要确定每个分句和从句的归属,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例如:Logistics(military definition):The science of planning and carrying out the movement and maintenance of forces…those aspects of military operations that deal with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material; movement and hospitalization of personnel; acquisition of construction, maintenance, operation and disposition of facilities; and acquisition of services. (物流(军事定义)是一门计划、执行军队的流动和补给的科学。是关于材料的设计,发展,购置,储存,流动,配送,维护,撤回和材料的部署;人员的医疗和流动,设备的建设、购置,保养、操作和部署;以及相关的配套服务的那些军事操作方面的科学。)该句的主干是The science of planning and carrying out the movement and maintenance of forces.下设四个分句进一步说明物流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每一个分句各有一个中心词,每个中心词前各有多个修饰语。翻译时要注意对句子结构的分析。

其次,在EL的翻译中,由于国外尤其是欧美许多物流文献的复合句居多,大量的长句是由一个中心词和连续套接的修饰成分组合在一起。在翻译时无论在语言形式上,还是在其内容上都不允许把它们依其顺序译成汉语,较为有效的是将长句及复合结构进行语意分割、语句分割和思维分割。而切割之后的句子,既要求不改变原句中的逻辑关联,又要顾及第二语的思维和表达,这样势必在切割中进行重新调配和重新排列[9]。

例如:The concept of benefits is a multifaceted one that goes beyond the product or service itself to include issues regarding timing, quantity, supporting services, location, and cost,so a basic definition of logistics is the continuous process of meeting customer needs by ensuring the availability of the right benefits for the right customers, in the quantity and condition desired by that customer, at the time and place the customer wants them, all for a price the buyer is willing to pay,which apply equally well to for-profit industries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s the earlier discussion on military requirements illustrated. (利益的概念是多方面的,不仅仅包括产品和服务本身,还包含时间安排、数量、技术支持、布局和成本, 所以物流的基本定义为: 物流是一个持续满足客户的过程,即确保满足客户在利润上、数量上、时间上、地点上、条件上、价格上的要求的过程,这个概念同样可以应用于盈利企业和公益组织,正如前面所述的在军事上的需求讨论。)这段话只有一个长句,其中包括两个原因状语从句,五个定语从句,两个方式状语从句以及多个复合结构。翻译时注意在句子结构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物流专业知识,以及各种翻译法,汉语语言思维习惯才能将作者的意思正确地传达给读者。

前面所谈到的问题固然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理解。如果对专业内容不了解,往往根本看不懂原文。即使词汇都查到,也弄不清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这是因为英语的结构使得句子分析有时需要在很大程度上结合意义来进行,而不能全靠语法手段来进行。美国结构语言学派认为英语句子有所谓“结构意义”,即使词汇完全不懂,也能从句子的语法特征中理解句子的结构意义。可是,问题在于英语句子的结构并非都是如此简单,在实际的语言中可能遇到许多句子不结合意义内容就不能进行分析。而所谓意义内容自然和专业知识不可分离。所以说,物流专业英语中对长句及复合结构的翻译应将专业知识、语法分析、汉语表达习惯,翻译方法等结合起来,才能相得益彰[7]。例如:Essential suppliers should be treated as partners and they should be involved in helping to improve the whole logistics process by the way in which they contribute to the product design or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manage and control the supply of their products. Adversarial relationships with suppliers are not productive and are not necessary, and should not be confused with contractual obligations. (应将供应商视为伙伴关系,通过让他们参与产品设计或通过管理和控制所提供的产品的方式来帮助和改善整个物流过程。不必要将与供应商的关系看作敌对关系,这样并不具有生产性。然而当然也不该因此混淆了双方在合同中规定了的义务。)这段话虽只有两句,但结构复杂。翻译时应注意将被动句译成主动句,理顺两个by the way 前后句子的逻辑关系以及各并列句之间的逻辑联系。必要时可打破原有的语法结构,采取意译与直译相结合的方法将段落的正确意思表达出来。

4 隐喻在物流专业英语文章中的使用与翻译

1980年,莱考夫和约翰逊提出了“隐喻概念体系”(metap- horical concept system)的新理论,指出隐喻是人们思维方式和行为的方式。他们从认知角度分析隐喻现象,提出隐喻是两个不同语义域的互动,其中某一领域被用来说明另一领域,被说明的领域被称作目标域(target domain),说明的领域被称作源领域(source domain),隐喻的认知机制实际上就是将源领域的经验映射到目标域。物流专业英语文章中也可找到大量的隐喻,如:Bullwhip effect (牛鞭效应) ,skin packaging(紧缩包装), distribution network(配送网络)just-in-time inventory(准时制库存),shelf life(货架期,保存限期)等等。认识和理解这些隐喻对提高思维能力,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物流实务很有帮助。

物流英语中隐喻的翻译方法主要是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指译文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形式,包括字词、句型结构、比喻修辞表达等。意译(free translation)指译文主要表达原文所传达的内容和信息,不注重语言表达形式的对应。这种方法更多地是阐述原文的意义,而原文表达中的语言形式、形象比喻等可能均有一定的损失[8]。物流英语中隐喻的翻译技巧之一就是要将直译与意译相结合。即目标域能让读者较易联想到源领域的可采取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方法,反之,就应以意译为主,直译为辅。

例如:Agility and leanness could be seen as being mutually exclusive;the first requires capacity to be reduced to the “bare bones” whilst the second needs spare capacity to meet rapid changes in demand. (灵活与精益求精被看作是互斥的,前者需要将容量(库存)减到“露骨”的地步,而后者需要留有额外的库存以满足快速变化的需求。)本句话中用 “bare bones”喻指将库存减少到最低程度,生动直观,让人容易联想,记忆深刻,可直译。

又如:In order to “fine tune” the supply chain there is a need for constant monitoring of service levels and regular review. (为了调整供应链,(我们)必须连续监控服务水平以及定期反思。)此句中的fine tune原意是弹好…的调子,用它来映射“调整供应链”。这个“跨域映射”较为主观地表达了主语的意愿。需要结合上下文才能理解故而选用意译为佳。

5 结语

物流专业知识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给物流专业英语的学习增加了不少难度。但在学习与实践中我们仍能不断总结出EL在词汇、句法和修辞上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EL的翻译必须注意词义的选择与确定;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注意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句式特点;结合多种翻译方法才能易为汉语读者所接受。凡此种种,都要求EL译者除了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词汇、语法、修辞)外,还要有良好的物流专业知识,能自如地运用逻辑思维判断,字斟句酌,努力达到译文与原文在语义信息与风格上的等值。当然,本文的分析是粗浅的,是引玉的一块砖。希望其他的研究者能共同努力,总结出“玉”一样的EL的一般规律,让从事物流专业英语的教育、学习、翻译、研究的人员不再抱怨它难于上青天。

参考文献:

[1] 王琳.浅析物流英语词汇的特点及教学方法[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6, (7): 173-174.

[2] 庄绎传.英汉翻译教程[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3] 程世平.物流专业英语[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4] 田玲.科技英语翻译的词义选择与确定[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2006,(10): 153-154.

[5] 刘宓.谈阅读物流专业英语文章的技巧[J]. 物流科技, 2005, (6): 85.

[6] 林本椿.英汉互译教程[M]. 上海:上海百家出版社, 2004.

[7] 江园, 李洲.科技英语对专业知识的需求[J]. 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 2006,(3): 61-62.

第2篇:物流专业特色范文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高职特色教材;基本思路

近年来,教育部把教材及教学资源建设作为衡量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标准之一,在继续保留原有的规划教材、精品教材评选,把教材作为国家精品课程重要评选指标的基础上,2010年8月教育部正式立项11个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2012年在总结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和专业教学资源库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启动了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工作。

目前,关于探讨好的高职教材标准的研究很多,但是,究竟怎样才能编著出好的高职教材,探讨的并不多。笔者基于物流管理专业省级示范专业建设和国家示范专业建设的两轮建设经验,结合《物流营销》课程从与广东省物流协会联合开发到与全国物流营销专家共同建成国家资源库课程的实战,总结出一些教材建设中的经验,与同行分享。

一、当前物流管理专业高职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近年来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材品种、数量和形式不断丰富,一些有院校特点、区域特点、物流行业细分特点的教材开始涌现,但真正符合“工学结合”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材并不多。集中表现在以下五个“不匹配”:

1.教材内容与物流行业、产业发展的现状不匹配

近年来,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推动下,加上2009年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及相关政策的配套落实,中国物流行业逐渐转型升级,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装备、新材料、新案例层出不穷。但目前大部分高职物流教材内容是高职院校教师闭门造车的产物,内容比较陈旧,不能及时反映迅速发展中的物流领域的新变化,与物流行业、产业发展的现状不匹配。

2.教材读者起点定位与高职院校银领的人才培养目标层次不匹配

大部分高职物流教材将学生统统定位于“零起点”,将所有内容都从最基本、最简单的介绍开始,起点低,内容大、空、全,体现不出高职教材的“知识够用为度”。这样的高职教材和中职教材相比,体现不了技能优势;与本科教材相比,体现不了理论深度优势。靠这样的教材培养的学生就陷入了理论不如本科、技能不如中职的“两不如”的尴尬境地,与高职院校银领、灰领的人才培养目标层次不匹配。

3.实践内容严重不足,与行业对人才技能的需求不匹配

大部分高职物流教材编写队伍缺少企业专家或岗位一线技术人员参与,是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教师闭门造车的结果,缺少前期的产业、行业、企业调研,其基本逻辑是“理论教材”或“教材教材”,而非“产业需求教材”。由于缺乏调研,教材就不可能基于行业调研抽象出典型情境、典型问题、典型任务、典型流程、典型策略、典型成果。目前的教材尤其缺乏系统的实训项目设计,学生的技能训练没有载体,更缺乏系统性。这样的教材培养出来的学生,不适应就业岗位对学生的技能要求,难以在就业时与岗位迅速融合,实现无缝对接。

4.缺乏综合素质培养导向,与企业的用人期望不匹配

现在的物流企业,不仅需要高职的物流毕业生有良好的专业技能,更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包括文字表达、语言沟通、办公软件与设备运用、组织协调、团队协作、务实创新、守时诚信、自学、遵守纪律、敢作敢为、勇于担责、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这些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应该在教材中有所体现,而不能把知识、技能、综合素质的培养隔离开来。但现在大部分的物流教材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缺乏综合素质培养导向,与企业的用人期望不匹配。

5.教材内容与劳动部门和物流行业管理部门颁布的职业资格标准缺乏有效衔接,与行业标准不匹配

物流职业资格标准是劳动部门或物流行业管理部门在大量行业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的对入职员工的基本要求。入职员工掌握了这些基本要求,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其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合格者才能被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证明其达到了国家指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高职物流专业的教材,必须主动与物流职业资格标准对接,把相关内容纳入教材体系。这样的教材培养的学生,才能实现就业导向。但目前大部分高职物流教材,内容选取不能全部涵盖物流职业资格标准的内容,或在要求层次上有所降低,与行业标准不匹配。

二、编好高职物流教材的基本思路

笔者在主持编写的国家资源库课程《物流营销》教材实践中,与来自全国的物流专家、物流教育专家共同研究,在行业调研的基础上由高教出版社出版的《物流营销》教材,受到了业内专家的高度好评,已经被评为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在总结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物流管理专业国家资源库系列教材编撰经验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要编写出高职特色教材,应做到以下八个方面:

1.组建开放的作者团队

作者是高职教材开发的主体。高职教育应体现校企合作,教材编写更应突出校企合作。开放的校企“双师”作者团队应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高职同行的开放,既有本校专家,也有非本校的兄弟院校专家;二是对企业行业专家的开放,既有学校专家,也有校外的企业行业专家;三是个人素质的开放,参加教材编写的学校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企业经历,具备一定的高职教育理论水平和一定的文字能力,至少完整讲授同一门课程3轮以上,参加编写的企业人员必须了解高职教育,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或一定的培训经历,至少担任部门主管以上职务。多家企业、多所高职院校专家联动,是克服教材编写低水平重复的重要手段。高职教师了解学生基础、高职教学规律,熟悉编写教材的基本规范,而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熟知行业的新规范、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掌握大量新鲜实例,把两者结合起来,既反映行业职业的要求,也反映教育教学的要求,有利于教材编写。生产第一线的专家应全面掌握职业岗位群业务流程,对岗位群所必需的能力结构有充分认知,并能够将其模块化。由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专家和学校多年从事专业教育并卓有成效的教师共同组成“双主体”教材编写组,并明确企业专家担任主编或担任主审,使教材内容更贴近岗位实际,保证理论联系实际在教材中得以充分体现。

2.开展深入的学习调研

专家团队也可能有自己的局限。为全面、深入地了解高职教育和行业、产业的最新动态,专家团队应做好三件事:一是共同学习,学习基础的高职教育理论,对高职的特征、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规律有基本的了解,学习行业标准,对行业职业能力标准有基本的了解;二是联合行业协会,抽取一些有代表性的企业开展调研,了解与课程对应的岗位有关的学习情境、工作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岗位的基本任务、正常的工作流程、操作技巧、实施策略,了解岗位需要学生具备的知识结构、职业能力、专业能力;三是应用DACUM方法,针对课程涉及的企业职业岗位,选聘10-12名优秀工作人员组成DACUM委员会,在工作任务分析确定物流职业的具体工作、职责、任务的基础上,分析、确定与描述本职业岗位工作所需的能力,提炼出典型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并针对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方面能力目标的要求和课程设置,编制课程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方法、确定绩效目标评价方法,组织教学实施。

3.进行系统的整体设计

高职教材是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技能训练、教学组织、学习活动及学生认知过程的集中体现,需要编写团队以高度的责任心、崇高的使命感、丰富的实践经验、高超的教学技巧、专业的选择智慧、综合的把控能力来协同进行系统的整体设计。编写团队应在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就课程的培养目标、总学时、教材主线即章节的确立、内容深浅的把握、案例和知识的引入、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应用、教学环节的设计、技能训练的内容和方式、学习活动的组织、教学活动设计、考核的方式方法进行总体、系统的设计,形成教材的基本构架和编写体例。

4.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

在研究职业活动的基础上,根据典型工作流程,突破传统的学科性知识体系,重组教材章节和内容。如传统的市场营销课程,按照市场营销概述、战略计划与营销管理过程、市场分析、营销信息管理、客户需求分析、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营销组合策略、产品策略、定价策略、分销策略、促销策略、客户服务与关系管理、企业营销计划、组织与控制共十三章,国家资源库课程《物流营销》教材编写团队在调研物流企业营销实操的基础上,按照真实工作过程和操作流程,整合相关营销知识,分为“调研市场需求——选择目标客户——开发服务项目——接近目标客户——制订营销计划——控制服务质量——评估营销绩效”八章,业务上前后联系、成果上紧密衔接。在内容取舍上,《物流营销》坚持“以技能训练为主,知识以够用为度”,大胆取舍,与技能训练有关的才详细展开,其他的知识删繁就简,有的直接删掉,有的一句话带过,有的提示学生查资料自学。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既要有传承与借鉴,又要有所突破与创新,并注意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5.抓住职业技能的主线

高职教材要为学生掌握技能提供清晰的蓝图,让学生按图索骥。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注意工学结合,并通过设置情境、项目驱动、流程分析、教学做结合来体现。

每章设置情境分析,在什么样的工作情境下,会碰到什么样的典型工作任务,过去的工作人员如何完成这个任务,会应用哪些策略?假如企业给了你的团队这个典型工作任务,团队需要如何分解任务、协同完成?完成的成果应该是怎样的?按照什么样的流程来完成?每个环节需要注意什么事项、应用哪些策略?为完成这个任务,需要学习哪些必要的知识、进行哪些必要的训练?老师教、学生学之后,要立即动手做,开展必要的训练,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6.坚持项目成果的导向

既然以任务(项目)为载体开展教学,而文科学生的大部分任务(项目)又是以拿出文本为结果的,文科教材中就应该向学生提供标准的成果文本。过去文科高职教材的最大问题就是只说不练,没有给学生详细展示最后的文本应该是什么样的。《物流营销》在成果导向上采取了实际行动:在每章的项目驱动后,《物流营销》都展示一个来自企业一线的工作成果,明确告诉学生,你们完成的项目成果应该是这样的,并详细分析报告的结构,大致包括哪些部分,每部分应该包括哪些内容。然后才分析,完成这样的报告,应该按照科学的流程进行,引出项目流程图,应该学习哪些知识,引出知识结构图。学生的所有文本成果,都要选派两组代表进行当堂演示(包括文本展示和PPT演示),师生共同评议,各个小组再根据评议进行修改完善。

7.形成形式生动的文本

对于编写者而言,编写的过程中应多用图、表,减少文本,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表现。图片可以是照片(组)、漫画(组)、动画(组)、影视截屏(组)等。《物流营销》基本是保证每页至少有一张图或表,使版面不那么呆板。从内容的角度,应体现思想、知识、文化的结合,体现行业的创新和进步,让学生觉得读得有意思,有兴趣去读。对于出版社的印刷而言,应采用双色或多色。如果我们的教材都能编得像连环画,情节、内容吸引学生有一口气读完的欲望,印得色彩斑斓,让学生爱不释手,勤读不缀,老师教起来就容易多了,学生学起来效果也好多了。

第3篇:物流专业特色范文

—、北航物流管理专业现状

北航经济管理学院于2004年开始了首届物流管理专业的招生学生进校后先不分专业大二下学期开始由学生自主选择工业工程专业或物流管理专业。随着物流管理专业培养计划的陆续展开,我们发现现行的课程体系还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画①课程设置重复。学科基础类课程与部分专业课程的基本内容有所冲突②教师授课内容不明确。部分专业课程名称不同授课内容却相互交叉、重复某些课程内容的讲授过于深入是否适合本科生、是否为物流专业本科生所必备还有待探讨。③教师缺乏职业培训。为学生开设物流专业课的大多数教师缺乏物流方面的科研、教学、工作经验。④物流专业课的设置未能弥补学科基础类课程的不足。由于学时限制,为各专业共同开设的学科基础类课程没有涉及物流内容,也未通过设置相应的物流专业课加以弥补。

二、物流市场人才需求及各高校相关专业课程设置比较

1.物流市场人才需求调研。

为了充分掌握物流人才需求动向,使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课程设置、实习安排以及人才基本素质等更能适应企业的实际要求,我们于2007年下半年进行了首次调研于2008年进行了补充调研调研企业包括DHL、神州数码、北京西南物流中心、北京顺鑫首联物流、宅急送、北京第一机床厂、国美电器等涉及中外、民营、国营的生产、服务、零售、采掘等行业其中,物流型企业占60%,生产制造型企业占26.67%,批发零售型企业占13.33%。调研对象为物流企业的人事主管、部门经理或一线物流工作人员,以及非物流企业的物流部门主管。

值得注意的是在接受调查的人员中,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为43.33%,其中本科专业与物流相关的仅为20.00%。而美国奥尔良州立大学主持的一项物流职业类型调查统计的全美物流管理者的受教育程度情况显示,大约92%的被调查者有学士学位41%的人有硕士学位。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物流专业人才的匮乏。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企业对于制约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不同的看法(表1)认为“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程度不高是物流发展瓶颈”的比例相对较高,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企业对相关物流人才的需求。

在对本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图1)有62.5%的人认为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差37.5%的人认为自身的知识体系不合理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类似的结果也出现在对企业的调查中,有90%的企业认为目前物流专业的毕业生理论基础扎实.但实际操作能力较差。学生对专业知识重要度的认识与企业的需要既有相同点也有较大的偏差(图2、3)。对比图2和图3可以看出,学生认为装卸和包装的相关知识不重要选择的人次数是0而这些操作恰好是配送、仓储与存储及采购等的重要环节与基础。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在企业中应用频率高、要求较强能力的某些相关知识点,如物流信息处理、国际贸易、需求预测和库存管理等(图3)在目前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例如本校经管学院的管理信息系统具有较强实力,我们借助这样的优势,为学生开设了相应的课程然而,由于课程体系设置的缺失相关课程在知识体系上相互脱节,学生只学到了几个知识点系统性不强,致使本专业学生在数据库和物流信息系统开发方面的知识仍然欠缺无法胜任这方面的工作。此外,虽然我们为本专业学生开设了国际贸易课程但授课内容几乎不涉及相关的物流活动。对专业课任课教师的调查也表明,某些必修课内容重复率高缺乏完整的理论知识框架;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接轨少,没有提供实际操作培训的机会注重课堂授课忽视实践性教学实践的案例课程少部分专业课的授课内容难度偏大适于在研究生阶段讲授。

以上调查分析显示出学校教育未能很好地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这也印证了我们对企业的调研结果当被问及企业是否有引进物流人才的计划时,80%的企业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这与参考文献2的研究基本相吻合:2005〜2010年我国物流行业每年至少需要补充48000人平均每年增长约为20%。但是在各种补充物流人才的方式中,通过面向校园招聘的只有43%,排在了第3位而面向社会招聘和企业内部培训则是企业采用的更主要方式(表2)

由此可见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是旺盛的但是目前的学校教育与企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这就不难理解在企业的校园招聘中,本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为什么会没有特别突出的优势。

2.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相关课程设置比较。

在本研究中,为了更好地确定本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我们选择了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与本校目前的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比较。之所以作这样的选择是因为本校与这几所高校都是以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选择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是缘于香港作为一个大的物流港、世界贸易的中转站为当地的物流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其物流教育也开展得很好,而且香港的教育有英美国家的特点。

通过分析内地和香港物流管理专业的资料可知除清华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物流管理方向外,其他学校的经济管理类课程的数量几乎都要多于工程技术类。而且,内地3所院校课程数量较多,第一学年以安排基础类课程为主专业基础课基本上都是在第二学年开始授课。

从课程门数的角度分析,内地3所院校基础课程门数比例远高于香港院校的相近专业同类课程比例工程技术类、经济管理类课程比例则低于香港院校(表3)北航物流管理专业与国内其他院校以及香港同类院校专业比较见表4。

表4表明北航物流管理专业没有突出工科院校的特点及北航特色,在物流人才市场上不具有竞争实力。因此为了使学校培养的物流毕业生在竞争中有更突出的表现我们应该在丰富学生知识面的基础上发挥本校特点与办学优势,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办学定位,考虑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市场方向,从四种需求领域(企业物流人才的需求、规划和咨询物流人才、外向型国际物流人才、科研教学物流人才)和三个需求层次(物流操作、物流实际管理、高层物流管理)进行学科规划和建设。

三、培养具有北航特色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

以上调研分析表明北航物流管理专业现行的培养计划中存在的课程设置重复、专业课程授课内容重复等问题仅仅是表面现象更深层次的问题表现在:现行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缺乏完整的理论框架,专业核心知识不完善;专业定位不明确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不突出;缺乏有特色的办学模式缺乏多元背景的师资队伍等。为此我们在研究中首先明确了本专业的定位问题进一步完善专业核心知识框架,修改了课程体系的设置明确了特色办学模式同时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1.教师团队建设。

物流管理专业对于本校经管学院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专业,教师团队是实现培养目标并在教学中体现北航特色的关键我们认为之所以出现课程设置重复、授课内容不明确、核心能力培养不突出的情况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对新专业的总体认识不足、物流实践积累不足。为此我们通过多方调矾从教学方法、手段、专业理论学习及物流实践的角度拟定了教师培训计划。同时根据需要聘请部分在企业工作的有实际经验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选派青年教师参加校级、教育部等主办的培训班,并去相关企业参观、了解等。此外,在我们的教师团队中,每年都有教师去香港、欧美等高校交流、学习,其间教师有意识地选听相关课程,为自己的教学作积累。与此同时,我们还邀请北航的毕业生再入校园为学生开设讲座,等等。

2.突出北航特色

对物流管理人才市场的要求,应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分类,并根据所在院校的学科优势以及物流管理专业知识体系的内在规律结合社会对物流人才需求的特点来培养学生。在物流教学中突出北航特色,首先要明确北航所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究竟应该面向哪一类人才市场,是宽口径人才还是单为航空制造、航空物流企业培养人才;其次要解决如何在经济管理学院突出北航特色的问题,解决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应该掌握什么样的知识即具备了北航特色的问题。

我们认为并不是学习了几门航空专业知识方面的课程,所培养的人才即具备了北航特色而是应该从更广义的角度来看待人才培养问题在课程设置上,应突出特色办学的模式。根据自身的优势和行业背景,结合物流管理专业的特点有所创新,突出特色。

物流管理专业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从目前物流人才市场的需求及前述对部分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所设置的课程对比来看北航所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应该结合其工科背景来掌握物流管理所急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在加强工科背景知识学习的同时,学习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

不仅在物流企业,制造企业中同样存在物流同样需要物流管理人才。航空制造企业的特点是大规模的复杂制造系统,它不同于一般的工业企业制造。因此在学生的基础专业课设置中,应该加强关于大规模的复杂制造系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

同时,由于信息管理系统、物流系统优化与仿真的科研与教学是北航经济管理学院的特长既有理论研究成果也有实践成果其知识也是物流人才市场所需要的。因此,在修订后的物流管理专业课设置中,我们增加了物流系统优化与仿真课程,调整了物流信息系统的授课内容,加强电子商务的教学。

我们的教师团队中有多人在本、硕、博、博士后的学习、研究方向是航空专业具有扎实的航空专业知识背景,在科研中与经济管理相融合,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在以上特色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这部分教师的特长辅之学生在基础课阶段所学的部分航空专业知识应该说北航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既适合于在航空制造企业、航空物流企业中工作,在更广泛的物流人才市场上也具备竞争能力。

在我们首届毕业生中,有学生利用物流系统优化与仿真的知识出色地完成了毕业设计,现已成为所供职的物流企业的骨干;有学生毕业后不久即在某航空制造企业参与企业内部物流的诊断与改造工作。

3.加强实验教学及物流实验室的建设。

物流管理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教学上尽量增加学生接触实际的机会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因此,在系统调整物流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协调、整合、细化教学内容删除不适合的课程增加北航优势课程的基础上我们结合企业调研的成果初步建立了案例库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学生实验指导手册。挑选的实验分为三个层面:企业层面认识实验、物流运作层面实验、物流信息处理包含十个项目:企业概况认识与描述、物流活动与作业认识、基本工具与设备、物流作业绩效评价、认识牛鞭效应、作业流程仿真、库存管理、EXCEL及VBA编程、基本知识和实验环境认识、简单信息处理系统开发手册中没有提供预定的结果让学生按照既定步骤去验证,而是在明确实验目的与要求的前提下让学生自主选题、设计实验。从实施效果看,实验性教学手段的采纳是弥补学生对物流企业缺乏认识、实际操作能力差的一个有效办法。

物流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为本专业的教学提供配套的实验条件。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参观或体验式的比如物流实验室提供货架和仓库管理系统,可以让学生实际体验播种式和摘果式等不同拣货方式的差别,不同货物摆放方式对仓库管理的影响不同信息识别技术对效率的影响等很多基本的物流原理另一种是试验式的比如让学生通过啤酒游戏来加深对牛鞭效应的理解并且评价不同改进措施的效果通过仿真软件或模型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物流系统的优化和改进等试验。

4.重视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工作。

加强实践环节,不是简单的局限于实验课程的设计,应联系专门的物流企业作为实践基地,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提供接触企业实际的机会,有利于学生理解企业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有针对性从而调动积极性。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应尽可能地与企业实际相联系从而增加学生实地观摩企业的物流运作的机会增加直观和感性的认识。

利用北航毕业生的优势资源,笔者指导的学生在生产实习阶段走访了多家物流企业,完成了出色的调研报告,得到了校级奖励。而另一名学生在毕设阶段以某物流企业为背景进行研究并去企业实地调研,顺利完成了毕业论文。

四、总结

第4篇:物流专业特色范文

从现代物流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出发,探讨了地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和培养路径,提出了地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以应用为导向,突出地方特色,校企联合构建双师队伍,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地方高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8-0062-0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物流业也在不断的进行着整合和优化,不少高校开办物流管理专业来培养更多适合现代物流发展需求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但从目前的总体情况来看,高校培养的物流管理人才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需求,主要原因在于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与物流行业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从而影响了高校人才培养的效果和质量。这对地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科学有效的构建地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利用地方特色结合物流业实际需求制定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我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 地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在高等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过程中,地方高校的竞争愈演愈烈,教育部前任部长周济早就提出,地方高校“要正确定位,走快速发展之路;要改革创新,走特色发展之路;要集合各方力量,走集成化发展之路”。对于地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而言,就应该办出学科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以某高校为例,该校依托东风汽车公司大背景,围绕“汽车产业链”优化学科专业。根据人才需求特点,物流管理专业理论教学环节包含了汽车企业物流管理、物流中心设计与管理、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供应链管理、现代物流技术、运输与配送等应用型课程,强化课程的应用性;实践教学环节紧密围绕汽车产业链,突出汽车特色,从汽车零部件的采购,汽车的生产制造,到最终的销售,以及售后服务和回收利用各个环节,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出发,紧密结合专业所学知识,让学生深入了解汽车企业销全过程中物流环节的计划、实施和控制,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地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重点培养一批理论基础扎实,熟悉物流运作模式与物流业务流程,具有物流系统规划、设计与管理能力,能够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来分析和解决企业经营管理及物流管理问题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

2 地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2.1 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突出办学特色

人才培养定位在地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活动的制定过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地方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既要体现地方经济的发展特色,又要体现物流管理专业的特点,同时还要体现学生毕业后适合的就业领域”。地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要做到正确定位、改革创新,要整合各方力量,依据地方院校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环境优势,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建设自己的优势学科,突出自身的办学特色,走特色发展道路。地方高校要认清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以现代物流业对物流管理人才在知识、技能、素养等方面的需求为依据,建立“双参三联合”的培养机制,即校企合作,让企业参与到学生的培养过程当中,学生参与到企业的生产过程之中;实现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开展教学活动、联合评定教学质量。从理论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创新能力培养及教学质量监督等多方面加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2 合理设置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众所周知,“单纯理论教学可培养出专业型理论人才,但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只有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存”。对地方院校而言,课程体系设置是否合理、完善是影响人才培养目标顺利实现的直接因素。地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要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将素质教育与业务培养相结合,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突出实用性和实践性,构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的综合课程体系;要做到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课程(课程设计、实训、实习等)、社会实践与创新学分(物流设计大赛、条码设计大赛等)等多种课程种类相结合,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物流管理专业技能体系,包括工具性技能(计算机应用类能力、数字运用能力等)、专业基础技能(决策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现代物流技术、物流成本管理等)和基本技能(自我管理能力、责任心等)等,培养理论基础厚、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物流管理应用型人才。

2.3 注重应用能力培养,完善实践教学

对于地方高校而言,其培养的人才应具备更强的实践性、技术性和应用性,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燕珍等学者认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安排分为4个阶段,基础实践教学阶段、专业实践教学阶段、综合实践教学阶段、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阶段。基础实践教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物流认知实习,如到物流企业参观、学习、听讲座等,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和方法等;专业实践教学阶段,主要任务在于单项专业技能训练,目的是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实践教学成为理论教学的延伸;综合实践教学阶段是指综合专业技能训练,包括角色虚拟、实训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顶岗实习)阶段主要锻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因此,地方高校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上,要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开展新的实验项目和课程设计项目,加强物流实验室建设,提升学生认知水平和专业素养,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发挥校企特长,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不断优化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

师资队伍建设是地方高校最基本的教学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学科特色的关键。对于物流管理这样一个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其人才培养“是否能够真正满足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实际要求,关键在于拥有一支相对稳定的具备“双师型”素质的教师队伍”。对于地方院校,应该支持和鼓励专职教师到物流相关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深入企业开展科研,促使专职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更应该从物流相关企业引进高级管理人才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技术人才,作为“双师型”教师补充到高校教师队伍中来。总之,要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综合素养高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必须要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专业素质高、理论基础厚、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2.5 建立质量保障体系,促进专业人才培养

地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是一项应该深入、持久开展的工作,只有不断强化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设置、实践能力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才能更好的促进地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和完善。然而,良好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要有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做监督,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和保证。地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要定期开展校内专业评估,要与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保持一致。因此,构建长期有效的专业评估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地方高校要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包含校级专业考试合格率、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用人单位对物流管理毕业生的跟踪评价等;同时,还要定期开展毕业生回访和调查,了解毕业生的工作历程和知识需求,从而建立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3 结语

综上所述,地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以学生的专业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作为培养目标,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突出办学特色,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完善实践教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立质量保障体系,以此来推进地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如鹤,张素芬,周耀旭.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人才的工程化教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

[2]吕玉兰.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途径研究[J].物流科技,2011,(1).

第5篇:物流专业特色范文

关键词:物流管理 本科专业 办学定位 办学模式 办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6432(2007)32-0126-02

Discussion on the orientation and mode of running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the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Wei Ran

(College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Civil Avi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Abstract:Facing the multi-level pattern of the demand of the logistics talents, the author firstly points out the orientation of running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ty, namely “focused on the training of intermediate logistics talents, but give attention to the training of the primary and advanced logistics talents”; then, the author brings forward three modes of running the schooling; at last, the author analyses the strategy for carrying out the orientation and mode of running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the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Key words: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ty,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orientation,modes,strategy

近年来,随着中国物流教育的发展,物流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重教学轻科研、重知识掌握轻能力培养、重专业技能轻综合素质等诸多问题愈加突出,因此物流本科教育如何适应人才需求变化而准确定位,并采取相应的办学模式和具体对策,已经成为教育界普遍关心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物流人才需求的结构

当前,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层次结构。根据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以及物流人才职责不同,物流人才可以分为物流宏观管理人才、物流战略管理人才、物流运营管理人才和物流操作人才。物流宏观管理人才是研究全国或区域范围内的物流业发展,为政府制定物流发展政策、法律与法规,并从事物流理论与技术等方面教学与研究的人员,属于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物流战略管理人才是规划企业物流战略,对物流及其相关业务进行协调和控制的人员,也属于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物流运营管理人才是物流业务操作的管理者,能够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进行具体的项目策划和包括运输、仓储、库存、生产物流、采购物流和物流信息等方面的运作管理,属于中级物流管理人才;物流操作人才则属于初级物流管理人才,包括诸如车辆调度、配送中心操作、客户服务代表、网络维护等方面的高级技能型人员。

企业对不同层次物流人才的要求有所不同。一般而言,企业要求高级物流人才既熟悉现代物流理论,又掌握物流系统设计、物流经营管理、物流决策等相关知识和技能,有较高的英语水平,一般应有5-8年甚至10年的工作经验。对于中级物流人才,企业要求既掌握物流专业知识,又懂得运输、仓储等具体的运作管理,一般应有5年左右的工作经验。对初级人才或一般操作人员,企业要求实际工作能力较强,有相关职业证书,熟练应用计算机,具有基本的英语对话能力,一般要求1-3年工作经验。

二、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办学定位

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在专业理论、能力培养等方面与研究生、高职高专层次有所不同,应有自己明确的办学定位。

与物流管理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相比,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在掌握物流管理相关基础理论的深度和广度方面对学生要求较低,在物流项目咨询、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前瞻性和创造性要求也不太高,所以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更适合于中级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

与各类物流管理高职高专及中专层次相比,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要求学生掌握更为系统的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更为坚实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理论功底,培养重点放在要求学生掌握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和基本管理技能等方面,而高职高专、中专层次的物流教育重点应放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物流相关操作技能等方面。

美国供应链管理研究小组2003年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一般来说,在物流领域有13年、21年和20年从业经验的人才可能升迁至物流经理、物流总监和物流副总。所以,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角度考虑,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办学定位除了要与其他层次有所区别以外,还应注意与其他办学层次有较好的衔接,即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应要求学生一般性地掌握物流业务中的基本操作技能,以便熟悉和了解初级物流管理岗位的要求;同时,还要加强学生在基础理论学习、新知识获得等方面的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以便未来通过自身理论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全面提高进入更高级的管理岗位。

综上所述,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办学定位应为:以培养系统掌握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中级物流管理人才为主,兼顾初级物流管理人才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并在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为未来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三、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办学模式

根据物流人才需求的多层次结构以及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办学定位,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教学应采取以下办学模式:

1.开放办学模式

开放办学模式主要体现在学校教学资源的开放、教学课程的开放和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资源开放即学校应打破封闭办学的状态,充分利用校外所有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并积极推行校内教学资源对社会开放。如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聘请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高层管理者,担任兼职教师或举办讲座,同时组织学生到物流企业或工商企业参观实习;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机制,推行定向培养或“订单式”教育。课程体系开放即根据物流管理学科发展较快的特点,在设置课程体系时,除了设置一些确定性的课程之外,应为未来的新课程或新研究领域留出一定的机动学时和学分。教学内容开放即每门专业课在制定课程教学大纲时,为介绍该课程的前沿理论和企业实践留出机动课时。

2.特色办学模式

特色办学模式应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特色的教学内容,即教学内容应更多地体现各院校的专业优势和所服务行业的特点;二是特色的课程设置,即课程设置应更多开发具有专业优势的特色课程,打造各自的品牌课程;三是特色的实习基地,即有目的的选择行业特点突出的物流企业作为实习基地。

3.三位一体办学模式

三位一体办学模式是指教学、科研和实践三位一体的模式。其中,教学是核心和重点,科研是教学的理论支持、实践的理论指导,实践则是教学的有益补充、科研的研究对象。开设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各高等院校可以与企业共同创建产学研基地,在理论研究、职工培训、学生实践等方面进行合作。

四、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办学策略

要将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定位、办学模式落到实处,必须根据学校特点,采取相应的办学策略。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完善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开设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院校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在完善课程体系时,适当减少必修课比例,增加选修课比例,并设置采购、运输、仓储、配送、货代等更具专业性的模块化课程。

以素质提高为宗旨,大胆探索本科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应改变偏重于理论讲授的教学方式,积极运用研究型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方式,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实际动手能力等。同时,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为人处事能力等多方面能力。

以专业物流为特色,开发具有特色的物流管理课程。明确专业的定位与特色之后,就需要从教材编写或选择、教师培养、实习基地与实验室建设等多个方面采取措施,予以贯彻落实,力争创造出本学校的特色课程和品牌课程。

以实践能力提高为目的,加强物流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在购置物流实验室的设备设施时,应充分考虑如何利用物流设施设备等硬件及软件,加大学生实习实训的力度,开阔学生的视野,实现物流教育与企业需求零距离接轨。同时,应广泛建立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特别是与物流企业合作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

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手段,全面提高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应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并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提高物流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水平。应从师资队伍配备、教学条件改善等方面加大物流管理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的推进力度,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推出不同层次的物流管理专业精品课程。

作者单位: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第6篇:物流专业特色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群布局;产学研布局;先进物流技术专业群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7)06-0029-06

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应对接行业,与地方产业经济紧密结合。怎么办专业群,特别是专业群在战略布局上怎么定位,是高职教育者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笔者提出有关专业群战略布局的关键内容和谋划专业群战略布局的基本原则,并以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群战略布局为例进行分析。

一、相关工作与实践探索情况

从与本文选题紧密相关的工作与实践探索总体情况来看,国家与地方提倡大力开展专业群建设,且许多高职院校已作出了大量有益的探索。

(一)国家与地方提倡大力开展专业群建设,并要求与行(产)业、地方经济对接

从教育部和地方的各种文件、项目中均可见专业群建设已成为推进高职教育与行(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手段。高职教育也需要与行(产)业及区域地方经济发展相对接[1-3]。韦成龙亦指出专业群和产业群的紧密对接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础和前提[4]。

(二)产学研合作是坚定的办学方向,在专业群建设战略上已有许多有益的探索

国务院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高职院校应通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职教育人才 。教育部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中就提出了“产教融合发展创新计划”。曾小平认为,校企合作“学”是基础,“产”是核心,“研”是灵魂[5]。祝木伟等人提出引企入校,建立校内的科技园,探索了产学研的“园校互动,校企一体”人才培养模式[6]。潍坊职业学院建立了校企合作理事会、专业群产学研合作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三级联动”校企合作产学研体制机制[7]。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工程学院用“以服务赢得信任、以信任开展合作、以合作实现共赢”的办学理念,成立了专业群建设理事会,创新构建了“双线四段、筑园塑人”的人才培养模式[8]。张育松提出了医药类高职院校专业和专业群建设的发展思路[9]。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大装备制造专业群立足高端装备制造这一地方主导产业,探索出了校企一体化办学的“徐工模式”[10]。

二、专业群战略布局的主要内容

专业群建设涉及许多方面,包括整体专业布局、群内专业调整与优化、体制机制建设、实习实训场所建设、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等。战略上首先要考虑的是专业群最为关键的问题,其他问题可以围绕这些问题细化出具体方案,因此,笔者将专业群布局和产学研布局两个核心问题作为本文讨论的关键问题,如图1所示。专业群布局就是要设计出专业群的布局图,理顺行(产)业与专业的关系;产学研布局是要筹划好生产、教学、科研事业平台的搭建,并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为事业护航。

(一)专业群布局及其包含的行(产)业与专业的关系

专业群布局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高职院校整体专业群布局及与行(产)业的关系;二是专业群群内专业布局及与行(产)业的关系。这两个部分的布局总体上能体现高职院校的整体办学思路与格局,且专业群建设的其他方面均以此为基础,故这是专业群战略布局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

(二)产学研布局及其蕴含的体制机制改革

专业群产学研布局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高职院校整体产学研工作思路,特别是重要的事业平台的搭建设想;二是专业群的产学研布局。这两个部分体现了高职教育坚定不移走产学研合作办学的方向和体制机制改革的要点,并以此作为一条贯通专业群其他建设内容的主线,导引展开专业群建设工作,最终达到办学目标。

三、专业群战略布局的基本原则

考]战略布局的三条基本原则如图2所示。即:应有超前的思维,指专业群战略布局应结合当前并适度超前考虑行(产)业发展的需求;应具备整合资源的能力,指应整合业内优质的资源促进产学研合作办学;应有因地制宜的考量,指应沉淀高职院校的办学积累与特色,促成专业及专业群快速健康发展。

(一)结合当前并适度超前考虑行(产)业发展的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主要目的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因此从战略上要考虑与地方经济中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的产业或支柱产业紧密对接办学;或以地方经济的某个(或某几个)行(产)业作为主体办学内容,或对接全国性的某个(或某几个)行(产)业办学;在办学发展到一定阶段还应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不仅要考虑当前高职院校办学所对接的行(产)业需求(包括人才需求与技术发展需求),而且还应适度超前。

(二)沉淀办学积累与特色,促成快速健康发展

多数情况下,高职院校在某一领域,具体在某一专业的建设上会有长期积淀,如交通类职业院校在交通运输领域,电力类职业院校在电力领域,将自己本就擅长的领域做大做强,发挥特色优势,在较短时间内既可得到行业认可,又可办出高职教育的特色,与其他院校走差异化路线,形成比较优势。在继续兴办专业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行业的新趋势、新特点、新技术来带动其他专业的建设,形成优势与先导的专业群,这样构建的专业群自然可以建设成为品牌。

(三)整合业内优质资源促进产学研合作办学

在定位好高职院校所对接的行业后,接下来应思考行(产)业内有哪些可以整合的资源。这些考虑主要有:大型的可以合作的企业;已有和需要搭建哪些平台来促进产学研合作;采用何种体制机制。我们曾探索过理事会制、董事会制、股份制独立法人学院不控股、股份制独立法人学院控股等多种体制机制。

四、专业群战略布局的案例分析

下面以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物流学院”)的专业群战略布局为例进行分析。

(一)专业群布局(见图3)

现代物流业是支撑其他行业发展的基础性生产服务业,物流学院的办学定位就是紧密对接现代物流行业办学。因此,我们设计了一级专业群“现代物流专业群”,并进一步整合为与现代物流业发展高度契合的三个二级专业群: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群、先进物流技术专业群、物流商务服务专业群,如图3所示。其中,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群和先进物流技术专业群为重点建设专业群,“一文一工再加服务”,形成三个专业群的“三足鼎力支撑”的办学格局。

专业群内的专业布局如表1所示。每个专业群均是“1+4”的形式,即“1个核心专业+4个相关专业”,核心专业均是学院办学历史长久或特色鲜明的专业,围绕现代物流的4个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商流)来展开办学,每个专业群以1个流为主,其他流为辅,如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群以物流为主,先进物流技术专业群以信息流为主,现代物流商务服务专业群以资金流为主。

(二)先进物流技术专业群分析

1.专业群构建思路

专业群构建思路(见下页图4)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一核两辅两翼”的群内专业布局,即物流信息技术专业为核心专业,物流工程技术、电子商务专业为两个辅助专业,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两翼专业。

二是用信息技术作为串联手段,根据现代物流的4个流将商流、物流整合起来,在学院围绕大物流办学的战略布局中重点以物流信息为主线构建“大物信”专业群整体格局。

三是以老牌专业为引领,用超前的思路结合行业发展需求兴办行业复合型专业,如移动互联网、物联网。

四是专业(群)内设置来自企业和学校的双带头人制。

五是以产学研为基础办学。其产学研特色体现在“院司所室培”的产学研合作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2.构建基础

先进物流技术专业群具备优越的产学研合作育人基础条件。专业群团队已经承担了湖南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重任,成立了物联网感知技术与应用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湖南省物流信息技术研究所,承担过 “超高频RFID芯片的研制与应用示范”(湖南省重大科技攻关课题)、 “基于SOA-BPM的智能敏捷的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技术研究”(湖南省重点科技攻关课题)等重要纵向科研课题,承担过江苏天赋力现代综合物流园、贵州省智慧商贸物流园等重大企业横向课题的研发任务,每年进校科研经费在200万元左右,一批教师已经成长为产学研运营的操盘手,有强劲的社会服务能力。

群内的物流信息技术专业、物流工程技术专业是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重点专业,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拥有省教学名师1人,省优秀教师1人,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人,省黄炎培职教杰出教师1人。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和物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是省级教学团队。在校内运营有学院控股(占86%)的湖南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有限公司、学院参股(占30%)的湖南省湘物联物流咨询有限公司,作为实体供实习实训顶岗和教师顶岗。

3.产学研布局

先进物流技术专业群在产学研布局总体上是要构建基于“院司所室培”的产学研一体化体系。如图5所示,依托专业群将成立二级学院先进物流技术学院。该体系包括股份制公司、特色学院、研究所、培训中心(基地)、理事会制联盟等,需要新搭建的产学研载体说明,如表2所示。

已有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教育集团、国际合作学院、培训中心(同学院全资的湘物教育服务有限公司“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产学研基础平台。已有物流信息技术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J2EE(Java2 Platform Enterprise Edition,Java2平台企业版)架构下的开源物流信息系统研发技术框架研究;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的架构研究;物流软件的SaaS服务技术研究;WMS、TMS等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发技术研究。拟新组建物流大数据研究所、物流工程技术研究所两个研究机构。

依托学院培训中心和国际合作学院平台,形成全国现代物流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骨干基地、全国物流行业职工教育培训中心,全国物流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中心,与先进物流技术专业群有关的培训和国际合作业务挂靠先进物流技术学院运营。

已与行业协会、知名企业合作以股份制方式联合组建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咨询公司作为应用技术推广和产业服务的平台。湖南省发改委已批复学院成立物联网感知技术与应用湖南工程研究中心,拟再新成立湖南省现代物流技术服务中心,这两个中心挂靠湖南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有限公司运营。

与大型电子商务企业(优先考虑本土电子商务企业)联合以章程或协议作为契约,以董事会或理事会方式组建以企业命名的特色学院――天骄物流信息学院。

已牵头与兄弟院校以理事会形式组建了湖南省物联网技术联盟。拟牵头与湖南省内14个地市州的知名物流企业、行业协会共同发起成立湖南现代物流产业联盟,挂靠先进物流技术学院运作。

高职院校的专业群战略布局设计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专业群布局图及其包含的行业与专业的关系,二是产学研布局图及其蕴含的体制机制。而要设计出这两个方面的战略布局需要遵循三项基本原则:一是专业群战略布局应结合当前并适度超前考虑行业发展的需求;二是应整合业内优质的资源促进产学研合作办学;三是应沉淀学院的办学积累与特色,促成专业及专业群快速健康发展。从案例分析来看,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全面对接现代物流行业办学,分设了三个专业群,其中,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群和先进物流技术专业群为重点专业群;从以先进物流技术专业群为例的专业群剖析砜矗构建了“一核两辅两翼”的群内专业布局,即物流信息技术专业为核心专业,物流工程技术、电子商务专业为两个辅助专业,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两翼专业;专业群具有良好的建设基础,构建了基于“院司所室培”的产学研一体化体系。

⒖嘉南祝

[1]蒋小明.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路径探究――以常州高职教育园区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4(24):93-95.

[2]张舸.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调整动态对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70-73.

[3]姜志军,李睿思.论地方经济产业结构与高校专业群建设现状[J].继续教育研究,2015(2):4-7.

[4]韦成龙.服务地方发展 培养应用型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 2015(19):25-27.

[5]曾小平.“利益均衡 三方共赢”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4(12):69-70.

[6]祝木伟,张书,冷士良.“园校互动,校企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5):77-80.

[7]贺志强,娄建玮.高职院校“三级联动”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潍坊职业学院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5(18):100-102.

[8]周军.“双线四段、筑园塑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7):96-100.

[9]张育松.对医药类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思考[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7):223-224.

[10]吉智,朱涛.基于区域支柱产业的校企一体化办学实证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8):86-89.

Case Analysis of and Research on the Strategic Layout of Specialty Group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DENG Zi-yun1, LIU Ning2

(1.Changsha Commerce & Tourism College,Changsha Hunan 410117, China; 2.Hunan Modern Logistics Vocational College, Changsha Hunan 410131, China)

第7篇:物流专业特色范文

本文作者:赵凤丽闫述乾工作单位:甘肃农业大学

兰州市特色农产品物流业发展新模式

根据兰州市特色农产品物流业现状,结合现代物流管理思想及其运作模式,以物流活动的低成本、高效率、最优服务为目标,优化现有物流业,建立新的发展模式(图1)。(一)第三方物流中心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新模式的主导者是第三方物流中心,媒介是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第三方物流中心通过与第一方(发货方)或第二方(收货人)合作,为客户提供以合同为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专业化、个性化、信息化的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中心以供应链管理思想为指导,作为整个链条上的核心节点,整合上下游,运作市场化,立足经济效益最大化,兼顾社会效益;优化人才队伍,强化运输配送团队,并不断创新高效的信息系统[3]。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多是由生产经营同类特色农产品的农民和组织组成,具有明显的群众性、专业性、互利性和自主性,以政府及民间团体投资、管理为支撑,立足社会效益最大化,兼顾经济效益,提高特色农产品物流的组织化及市场化程度。合作组织收取一定的会员费或管理费,用于组织的正常运行,农户与组织签订产销合同,组织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产销信息等,收益分红。第三方物流中心与上游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侧重建立“合同制一体化”的物流模式,对特色农产品的产销采取期货交易,双方均保持经济、法律上的独立性,通过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合同要明确规定特色农产品种植的品种、数量、种植要求、价格、交易方式等,确保其产销,规避市场风险。第三方物流中心对下游消费端及特色农产品投资者等其他群体,除传统交易方式外,可择优灵活甄选电子仓单现货交易、网上拍卖等交易方式,在提供最优物流服务的同时,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4]。(二)运输配送问题目前与各级批发市场、零售终端合作的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已承担了近50%兰州市特色农产品物流的运输配送活动。要通过整合、规范并壮大现有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使其成为运输配送的主体,依托自身的物流信息系统,对运输配送过程的各个环节及其业务活动中的人、财、物进行合理组织、监督执行,力求服务最优化、利润最大化。运输配送是整个物流活动的关键环节。兰州市多山地、高海拔、交通基础设施不发达,加强运输配送这一环节更是举足轻重。据统计,2010年在整个兰州市特色农产品物流成本的构成上,运输配送成本占三分之一[1]169,这一比例并不低。因此,合理组织运输配送过程,提高运输工具的实载率,开展协同配送,推行JIT(JustInTime,准时制)配送系统,减少对流、迂回、重复、倒流等不合理的运输配送方式,力求运输配送环节的最短距离、最省时间、最小成本、最优服务,是目前兰州市第三方物流中心运输配送系统管理的重点目标。根据本研究对兰州市现有第三方物流中心的调研分析发现,优化后的运输配送系统功能主要包括系统管理(用户权限管理)、运输配送优化(配送优化和配载优化)、分析查询(货物、车辆、司机信息分析查询)、信息管理(用户、货物、车辆、司机信息管理)。其中运输配送优化环节包括优化运输配送方式、路径、时间等。确定合理的运输配送路线可降低运输配送成本,这是运输配送系统决策的重点。在兰州市特色农产品物流运作中,最常见的是对分离的、单个始发点和终点的网络运输配送路线选择问题。解决问题最简单和直观的方法是求最短路径。例如:城关区某配送中心要给安宁区某大型超市配送百合、高原夏菜等特色农产品,交通如图2所示,V1表示配送中心,V7表示超市,V2、V3、V4、V5和V6表示中间区域可能途经的地点,点之间的连线(边)表示两地之间的路程,边所赋的权数表示开车送货通过这段路程所需时间(或费用)。运用运筹学中广泛使用的狄克斯(Dijkstra)算法(双标号法)求解。图中每个点都有两个标号,前标号表示从起点到该点的最短路长度,后标号表示在这条最短路上该点前一个相邻点的下标号。从各点的标号情况可看出,此例最短路径为:V1V3V6V7,按此路线送货可实现最少时间或最少费用为13[5,6]。图2运用狄克斯算法求配送中心到超市的最短路径对兰州市运输配送主业务流程的优化是运输配送系统决策的另一重点。在优化后的兰州市特色农产品运输配送主业务流程(图3)中,GPS、GIS、WebGIS等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运用既是趋势也是重点。目前,车载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WebGIS具有“一次编成、到处运行”的强大共享功能,在运输配送环节,可实时监控、查询在途车辆,提高运输配送效率及服务水平。(三)信息系统建设问题第三方物流中心各项功能的高效实现,其核心是信息系统的完善。兰州市近年加快了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建设步伐,已初步应用条形码、RF(射频)、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等,为现代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完善提供了基础支撑。条码技术可快速、准确地采集数据,实现物理货物与相关数据的分离,并可实现自动分拣,大大提高货物的分拣速度和效率。RF技术的优点是不局限于视线,识别距离比光学系统远。EDI技术快速、准确、安全,通过网络化的自动传输、处理,可建立、强化供应链伙伴关系,并改善整个供应链效率,使企业获得长期的战略利益[7]。以上述物流基础信息技术为支撑,对其整合、创新,可得优化后的兰州市第三方物流中心信息系统总体第三方物流中心为了给供应链上各节点提供一体化的物流服务,更强调与整个供应链上各节点信息系统的对接,强调与金融、保险机构信息系统的对接。综合信息平台的各参与节点以网络化的EDI技术为支撑,针对各自物流业务特色,灵活选用不同信息技术。其中,供货商环节更侧重条码标签技术的完善,销售商环节则以RF技术的应用、创新为主。作为信息系统的关键,数据库综合管理系统对各类物流相关数据库的数据进行采集、组织、存储和维护,主要包括三个数据库:(1)物流基础信息数据库,包括兰州市综合交通运输信息、物流设施基础信息、政策法规信息等;(2)物流供需信息数据库,包括车辆供需信息、货物供需信息等;(3)物流综合管理信息数据库,包括快递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统计分析等信息。

发展兰州市特色农产品物流业的对策建议

为促进兰州市特色农产品物流业快速、可持续发展,除加强建设第三方物流中心各重要节点外,市场和政府的协调推动也举足轻重。首先,提高特色农产品现代物流的组织化、市场化程度。对广大农户加强宣传引导,增强物流意识,并加快专业物流人才的培养。创新性地培育、发展代表农户切身利益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侧重遵循典型示范、规范发展、循序渐进的原则,由点及面,完善运作机制,实现农户与合作组织的共赢,并提高其组织化、市场化程度。其次,完善特色农产品现代物流市场体系和标准化体系。在市场体系建设中,政府要完善立法,加强监督。在纵向层次上,建立以合作组织为基础,以区域第三方物流中心为核心的功能完备、灵活高效的特色农产品市场运作体系,并加快推进第三方物流中心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在横向结构上,要建立起网络齐全、开放畅通、规范统一的特色农产品市场体系。在标准化体系建设中,政府应侧重于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信息标准和物流作业标准体系建立,以及制定;市场准入制度、检测制度、质量公示制度和信息反馈制度。最后,政府要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投融资体系。在市场调节下,政府要灵活有序地推进“银政企合作”的投融资模式,通过银行资本的注入、政府政策的支持和放活,保证企业灵活多样的投融资方式,可强化兰州市特色农产品现代物流模式建设的资金链,并促进其快速发展和壮大。

第8篇:物流专业特色范文

本文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发现多数院校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无特色,课程内容重复度大,引人设课现象严重,实践教学环节薄弱,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对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建设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优化

近年来,随着物流业的飞速发展,许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纷纷设置了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这类院校基本上是由一些地方性专科院校合并组建而成,人才培养的目标多数定位为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由于该类院校在人才的培养上还处于摸索阶段,往往习惯性的照搬照抄其它一些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导致了其在人才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设计上具有较大趋同性,无法培养出有自己特色的人才,因此无法服务于地方经济。要从根本上解决这种问题,各院校应结合地方的实际需求,对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

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导致课程体系设置无特色

由于地方本科院校地域特征明显,因此在人才培养的定位中往往会涉及到服务地方经济,所以,多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但到底培养什么样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人才具有哪些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没有作出明确的回答。结果是是几乎把物流的所有领域都作为自己的人才培养方向,因而它们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十分强调学科的完整性、系统性,而没有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来设置课程体系。结果,培养的物流管理人才知识结构趋同,无法体现自己的办学特色。

(二)课程内容重复度大

目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开设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是课程名称不规范,课程体系缺乏系统规划,有些课程覆盖面较宽泛,没有合理设置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导致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缺乏,还有些课程之间内容上的交叉重复非常严重,课程体系混乱。

(三)因人设课现象严重

多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是在缺乏专业师资或专业教师队伍素质不高的情况下开设的,很多专业教师没有从事过物流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为了使专业教师能够胜任授课任务,在课程设置上,往往针对不同教师所能讲授的课程来安排课程,而忽略了学生应该学什么样的课程。这种因人设课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四)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既然培养的是应用型的人才,那么其培养的人才应具备更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目前,许多高校教学普遍偏重于理论传授,缺乏实践教学。有些高校虽设置了较多的诸如认识实习、学年论文等环节,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基本上处于无人管、无事做的状态,难以真正的将所学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应用。同时,由于物流管理专业设在文科院系的较多,实验室建设经费短缺是常见的问题,很多普通高校物流实验室建设滞后,导致实践课程设置上处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同时,部分高校不能建立物流实习基地,导致物流专业学生没有到企业实践训练的机会,校外实践课程的安排也就成了泡影。

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建议

(一)根据培养目标定位设置有各自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

地方本科院校应当将课程的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热点、焦点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在课程的设置上有所侧重,增强人才培养的实用性,从而突出自己的物流管理专业的特色,而且可以形成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差异化,有利于毕业生就业。另一方面,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的热门行业往往急需大量的人才,因此可以拓宽学生的就业面,拓展就业渠道。一些知名院校,如北京交通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其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往往有所侧重,如北京交通大学突出交通运输与规划、海事大学突出航海运输和港口物流等,特色较为明显,因此学生的未来发展前景十分明朗。

(二)强化课程导入的时间顺序,确立相关课程的内容边界

尽管所有高校开设的课程都是按一定时间顺序开出,但开课顺序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某门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所处的位置能否与其作用相适应值得重点关注,需建立起课程与课程之间的依赖联系,如建立起先开课程、并行课程和后开课程之间的网络图。其次要确立课程的内容边界。作为教材,编者通常强调课程内在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作为课程,它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该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功能定位。因此,即便教材名称与课程名称相同,授课内容也不能按教材照搬。否则,会出现同一授课内容在多门课程中重复出现,或者应当讲授的教学内容在所有课程中均未提及。为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有必要进行系统化的教材体系建设和教学大纲的统一修订。只有这样,才能完善高校培养目标与教材知识体系相匹配,避免教学过程中的内容重复现象。

(三)整合教学资源,优化师资队伍

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是否真正得到落实,关键还在于是否拥有一支相对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师资队伍。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加强内部员工的培训。以充分利用已有专业的师资力量,从而有效地满足课程的讲授工作。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体系的设置更多地考虑了培养学生的实战性,这就要求教师们除了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实战经验,要求教师属于“双师型”的教师,教师要到企业去学习、考察,了解社会物流实践,了解企业对物流人才的真实要求,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准备教学内容。因此,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是否真正得到落实,关键还在于是否拥有一支相对稳定的具备“双师型”素质的教师队伍。要培养出实践能力很强的物流管理本科应用型人才,学校要真正从改善师资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高度出发聘任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建立起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适应物流教育需要的师资队伍。

2.聘请校外老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师资队伍元素单一导致物流专业的发展步履维艰,为了培养多技能的学生,无妨从校外引进师资队伍,聘请企业专业人才担当相应课程的老师,或者从其他学校邀请领域专家授课。

(四)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和力度

高校在设置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时,要知识与能力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和力度,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理论知识丰富、操作能力强的物流专门人才。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一方面要立足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实践教学内容能反映理论教学的重点;另一方面要利用计算机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数量分析技术等,采用实验室模拟、现场调研、企业实际岗位实习等方式,尽量使学生置身于实际运作环境当中,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实践教学方面,一些院校往往侧重于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设备,让学生进行物流软件操作和物流情景模拟,而忽视学生在企业现场的操作实习。仅仅在实验实训室里进行实践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利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通过现场教学,丰富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对业务现场过程和一些物流设施设备有直观的认识。

总之,物流专业的发展离不开高校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而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要以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系统性为基础,所以,课程体系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新建地方本科院在课程体系的优化过程中,应结合市场的实际需求和学校的办学基础和地方特色,在此基础上设置专业课程,这样既可以保证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拥有科学合理完善的知识结构,又可以塑造自己的专业特色,同时也为本校毕业生在就业时拓宽了空间,为社会培养了高层次的应用型物流人才。

作者:李兴旺 金友良 单位:中南大学 湖南工学院

参考文献

[1]孙海涛.我国中高级物流经理技能需求现状分析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15):127-128.

[2]刘浩华.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基于“T”型技能结构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市场,2008(12):147-148.

[3]邹龙等.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市场,2007(36):126-127.

[4]荆浩等.普通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探讨[J].物流科技,2010(1):138-140.

[5]李万青.我国开设物流类专业的高等院校基本情况研究[J].物流技术,2009(5):95-98.

第9篇:物流专业特色范文

【关键词】物流专业;物流市场人才需求;物流专业教学

当前,在我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物流业迅速崛起,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据中国交通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国内物流专业人才缺口为600万。然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却较困难。为解决此问题,我们需知道市场对物流人才的现实需求。

1.高职物流专业就业现状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对物流专业进行了就业调查,调查结果有以下几种情况:(1)就业质量不高。 高职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以私营、民营企业为主,主要从事基层工作,学生的满意度不高。(2)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专业不对口。据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2009届全体毕业生调查显示:毕业生对口专业或基本对口率为38%,相近率为25%,不对口率为42%。由此可见,市场对物流专业的人才认知度并不高。(3)工作的稳定性较差,短时间内跳槽频率很高。(4)物流行业待遇偏低,与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存在一定的差距。物流技术应用程度低,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难以在规模效益上有所突破。所以,企业利润率普遍偏低,从业人员的薪酬待遇也普遍偏低。这与大学生对白领职业生涯的期望存在一定的差距。

由此可见高等职业物流专业面临毕业生就业难的挑战。为解决这种现状,有必要了解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

2.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

物流业属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由多个环节组成。物流从业人员中70%-80%是具体操作型岗位,这一特点决定了物流行业需要大批操作型人才。

2.1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

物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服务产业,它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对促进生产、拉动消费的作用大。目前,我国物流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16.1 %,占GDP增加值的6.9 %。物流业产值每增加1个百分点,可增加10万个工作岗位。从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物流业发展, 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大,根据教育部高校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公布的统计数据,到2010 年我国大专以上物流人才需求量为30 万至40 万人,在职人员培训需求达到100 多万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是培养物流人才的重要基地,2000 年以来,绝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为了适应社会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要,开设了物流管理的相关专业。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缺口达60余万。

2.2市场对物流人才结构型的需求

市场对物流人才需求包括物流企业、企业物流部门、政府机关、科研院所,其中需求量最大的是企业物流部门,主要需求是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高级实用型人才。目前最为抢手的物流人才是那些掌握现代经济贸易、运输与物流理论和技能且具有扎实英语能力的国际贸易运输及物流经营型人才。企业物流人才主要是指物流各功能岗位的操作人员,如运输管理人员、仓储管理人员、报关员、配送人员、客户关系管理员等。这些人员必须熟悉物流行业,同时掌握了物流运输、仓储、包装、装卸等方面的知识,并能熟练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物流企业人才的需求主要是第三方物流营销人才,能够运用物流知识进行物流企业的物流服务营销,是技术性、技能性物流人才。物流企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需要从业人员在物流企业中从事设备的操作、维护,物流信息搜集、加工、整理,企业配送中心管理和经济核算,储存、运输、配送、货运、报关等从事具体工作的中初级实用型人才。

综上所述,企业对物流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可归纳为:良好的沟通和把握全局的能力、实操技术技能、规划未来蓝图和团队合作能力。专业知识主要包括:物流管理知识、财务知识和其它商业知识、专业英语、计算机信息系统知识等。

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迅猛,物流人才紧缺,但我国物流专业就业并不理想,形成了物流需求与物流人才供应错位的怪圈。一方面大批高职毕业生感叹就业艰难、工作难找;另一方面,企业界对难于招聘到合适人才的抱怨也日渐强烈。面对这种人才供需之间的矛盾,物流专业教学需进行相应的改革。物流专业的教学要以满足企业界对人才的要求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新的职业能力内涵为目标构建系统化的课程模式,这既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3.物流专业教学现状

3.1高职物流专业趋同性

截至2009年底,全国开设有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有215所。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多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物流量比较大的地区。经过调研,大部分职业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设置非常相似,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方面也大同小异,缺乏专业培养特色。只有部分院校根据自身特色和资源优势在方向上有所侧重,比如交通运输类院校侧重港口物流、国际物流、物流工程与技术等,理工院校侧重物流工程与技术、物流设施与装备等,文科类和大部分高职院校侧重物流管理、外贸物流、流通经营等。学生招生规模不大,一般在校学生每届200人左右。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还处于学科体系状态,但由于受到条件的约束,校企合作还处在初级阶段。

3.2高职物流专业缺乏地域特设。

大多数高职物流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立足于本区域,物流专业的建设应适合本地区的经济特设,课程的设置应结合本地物流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构建“大专业、小平台”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区域经济每种具体岗位对人才的需求。物流专业口径窄,物流管理职业岗位体系是一个动态系统, 口径过窄的专业不利于受教育者的职业变迁或方向转移, 口径过宽的专业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区域企业合作开发课程, 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结合区域物流发展的特点培养学生就业能力。

3.3高职物流专业定位要与本科院校、中职学校的物流专业区分

高职物流专业的定位包括办学理念、目标层次、教学布局、运作管理、规模等方面。其中办学目标、类型与层次的定位是高职教育定位的基本方向。(1)与本科生相比,高职毕业生在实践能力等方面应该有明显的优势。(2)与中职生相比,高职毕业生综合能力、掌握技能的深度应有明显的特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设置复制本科高校,没有高职教育的特设。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应根据本专业职业岗位应具备的能力、素质与知识结构的要求, 确定了与知识、能力、素质 结构相应的课程设置, 制定了以突出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构建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

3.4高职物流专业缺乏自身特色

高职教育的热潮中,物流学科边界模糊,专业设置偏大、偏全,专业核心技术尚未形成。很多高职物流专业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设置上不尽合理,缺乏专业特色。(1)高职物流专业缺乏人才培养特色。仿佛高职毕业生什么工作都能做,实际上是什么岗位都不胜任。(2)学生缺乏专业技能实践场所。物流专业实务性强,需要技术含量高的实验室。一般高职院校无法投入资金,学生也就无法完成物流技能训练。(3)缺乏校企合作。高职物流专业没有形成专业与行业对接,没有形成物流企业参与专业建设的机制。

4.高职物流专业要培养市场所需要的人才

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应与人才需求相吻合,以市场为导向设置专业,审视存在的问题,探索高职物流专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提高市场对高职物流专业人才的认可。

4.1物流专业教学改革。我国高职物流专业目前的教育存在盲目性,培养出来的学生不知到底能胜任什么岗位,不明确将来的就业方向。高职物流专业应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能应用性技术人才。由此高职物流专业的教学需进行相应的改革。(1)明确培养目标。高职物流专业主要培养第一线高级实用型人才,强调零距离上岗。高职物流专业教学要注重实践性教学,校内要建仿真实验室;校外要建多家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培训的人才培养模式。(2)教学内容设计强化专业细分,在物流大专业下可以细分不同的小专业,形成大平台小专业的特色。物流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产业,同时它又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产业。物流专业的就业方向广泛,如物流企业、港口、海关、货运公司和商贸企业,涉及的岗位仓储、运输、配送、货运等。培养的人才就业能力要明确,因此教学内容要明确,物流内的专业要细分。(3)课程的设置要围绕岗位要求展开。高职物流的课程应根据就业方向所涵盖的岗位设置相应课程,要兼顾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训,物流小平台之间要有一定的区分,课程的岗位特设要分明。高职课程设置应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 以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为核心,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设置要突出物流基础理论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具有高质量的物流专业教材。物流专业的教材权威性教材缺乏,教材之间的内容重叠,高职物流教材内容没有与本科教材区分出来,没有高质化特色。

4.2物流专业走差别化道路。(1)小专业体现地区经济特设。很多学生将来就业于本地区,不同地区经济特设不同,就业岗位或有所不同,物流专业教学要体现地区特色。(2)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有差异。经济形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不同,市场随经济的变化会变化,人才的需求也会不同。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要以市场为导向设置相应的专业。(3)学生的就业能力要分明。高职物流专业培养目标要有差别,物流专业的不同岗位的培养方案要细分,学生的技能才有差别化。

4.3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1)教室要熟悉企业岗位职责,加强实践性教学,建立一支双师型的队伍。(2)高职物流人才大多从事企业时间性工作,物流设施、设备在不断进步,物流技术不断推新,物流教师也要与时进步,因此物流学院需让教师定期进行职业培训。只有这样,为师者才能真正传业,才能培养市场所需要的物流人才。

5.结束语

针对我国人才市场的需求,高职物流专业的教学,既要考虑学生的职业道德,还要注重学生的上岗就业能力,更要考虑学生的职业生涯。高职物流的教学既要注重理论教学,更要注重学生的操作能力,毕业后能很快上岗,满足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建萍 谢家的

[2]李凤梅 以就业为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期刊论文] -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22).

[3]刘玫 我国物流人才培养及物流专业课程建设分析 [期刊论文] -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2009(5).

[4]肖艳.吴兰.冯蕾 高职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初探 [期刊论文] -成才之路20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