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为人处世的格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岗位胜任力 水质理化检验 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3.044
实践教学是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的实施 培养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是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训练技能的最佳课堂。①努力推进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是发展学科的必要手段,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经之路。②水质理化检验是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在系统掌握水质理化检验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具备扎实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为学生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正确采样及预处理,熟练进行水质各项指标的检测,准确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和完整的编写检测报告等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本教研室从不同的用人单位获悉,学生在从事水质理化检验工作的过程中暴露出,水样采集方法不明确,实验操作技能缺乏,检测报告编写不规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缺乏,责任心差,团队协作精神缺乏等多个问题,难以真正满足工作岗位需求,影响卫生检验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岗位胜任力,是指根据岗位工作要求,确保该岗位人员能顺利完成岗位工作的个人特征结构,包含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及认知行为技能,能显著区分卓越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的综合表现。③
为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岗位胜任力,本实验室以本校2013级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65名学生为对象,在水质理化检验的实验教学中探索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实验教学改革。
1 实验教学内容
本校水质理化检验的实验教学为32学时,根据实验室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参考人民卫生出版社《卫生检验检验实验教程:卫生理化检验分册》和《水质理化检验(第1版)》确定了:(1)水的色度、电导率、pH的测定;(2)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自来水中钙和镁;(3)水中生化需氧量的测定―稀释培养法;(4)饮用水中铬(Ⅵ)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法;(5)自来水中游离余氯的测定―N,N二乙基对苯二酚分光光度法;(6)游泳水中尿素的测定―二乙酰一肟分光光度法;(7)水中三氯甲烷的测定―顶空气相色谱法;(8)自来水中常见阴离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八个实验项目,每个实验项目分配4个学时。
受教学设备和教学条件的制约,安排的分光光度法的实验项目过多,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老师为主体,准备好实验所需要所有实验用品,配制好所有试剂,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步骤操作,得到实验结果,书写实验报告,必将导致学生感到课程枯燥乏味,学习兴趣下降。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加强教学效果,本实验室在水质理化检验教学模式上进行了以下改革初探。
2 实验教学模式改革
2.1 开展拓展型综合性实验
拓展型综合性实验设计包括“问题”实验和联系生活实际的设计性实验两部分。④在饮用水中铬(Ⅵ)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法实验过程中人为的提供酸度不合实验要求的硫酸,导致实验过程标准管显色不稳定,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偏低,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主动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逐步排除和改进,最终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另外,从学生们实际生活中接触的水源采样,测自己日常饮用水的色度、电导率和pH值,包括矿泉水、纯净水、煮沸的白开水,煮沸后过夜的白开水,让他们了解自己饮用水的质量,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水中生化需氧量的测定,从校园内的内湖里采集水样,然后每个实验室的每个小组以不同的稀释倍数进行培养(5~6组),然后根据5日后的培养情况确定稀释比例,如果在一次实验中不能确定稀释比例,实验室内每个小组需要重新进行实验。为保证实验结果准确,不影响后续实验进度,小组间相互沟通,相互督促。通过拓展型综合性实验设计,增加了学生对水质理化检验这门课程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在工作中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学生的责任感。
2.2 开展开放性实验教学
由于本实验室火焰原子吸收光度计、气相色谱仪和离子色谱仪均只有一台,不能满足65名同学同时上课的需求,于是对65名同学分组(3~4人/组)分时间段进行实验教学,在实验开始前的1~2周通知学生开始进行实验的准备工作,包括资料查阅,实验所需仪器、玻璃器皿等的清洗,处理,实验试剂的配制等,在规定的开课时间内,根据不同小组实验准备充分的程度确定实验的先后顺序,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上机操作,记录分析实验结果,遇到问题时及时与老师沟通讨论,进而解决问题。同时为避免实验过程中过多的试剂浪费,将试剂配制的量的合适程度也作为实验评分的一项标准。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模式,学生熟悉了整个实验准备过程,了解了在使用这些仪器时,对实验器材,试剂级别的特殊要求,巩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团体协作意识,使他们在实验过程中思路更清晰,实验工作更有逻辑性和条理性,明确了从事本专业职业态度和责任感,为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3 模拟现场教学
由于我们所开设的实验项目中几乎所有的水样都是自来水,为强化学生水样采集布点的相关知识,我们在游泳池水中尿素的测定实验中在实验室内用大的塑料盆装水模拟游泳池,模拟现场进行布点采样,让学生更加明确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采样方法。
3 改革后实验教学成效
在水质理化检验课程中经过1年的改革后,为评价新的实验教学模式的成效,在实验课结束后,以水中亚硝酸盐氨氮的测定为实验项目对每个学生进行了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实验准备,试剂的配制,实验操作技能,721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标准曲线相关系数,盲样的的测定,数据处理以及检测报告的编写。
通过考核发现,90%的学生实验准备充分,试剂配制方法正确,配制的试剂浓度准确,滴定管的使用等实验操作技能熟练,掌握了721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和正确使用,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好,盲样浓度测定准确,检测报告书写规范和完整。考核过程中同时也发现,学生的协作精神,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学生对新的实验教学模式高度认可,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发挥了他们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自信心,有助于以后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
校教学督导组专家进行了实地考察和随堂听课,给予这种实验教学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种将课堂教学与实际需求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4 小结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水质理化检验实验教学改革,不仅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同时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能学有所乐,学以致用。虽然该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教学内容的深化,以及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上还有待进一步探讨,以便学生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和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
*通讯作者:梅勇
注释
① 张煜,果建华,马岩茹.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J].学理论,2010(16):251-252.
② 王琰,王苏华,沈海俊,等.综合性大学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5.23(4):599-601.
1、逢人只说三句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这是民间广为人知的格言,意思就是劝人不要把心里话都说出来,要有所保留,保留的成分要多于说出来的真话,说话说三分就可以了。为什么不把真话都说出来,有句话叫做言多必失,或者交浅不可言深,绝交不出恶声,讲话要谨慎,不能口无遮拦,就是这个道理。
2、最根本的原因是为了安全,不是故意对别人设下一道墙,交友不诚,而是为人处世的一种哲学,是对自己及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人的负责。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对别人,特别是不是很了解的人,不要把自己的的想法全告诉他,不要让别人知道你想什么,将要做什么,人和人之间要留有余地。而心胸狭窄、斤斤计较的人,别说是陌生人了,就是周围的熟人,都会在心理上对别人设有间隔的。
(来源:文章屋网 )
2、你的心是温柔的宇宙,把关爱播撒;你的眼是温暖的明灯,把前途照亮;你的手是智慧的海洋,把知识书写。你的人生是无悔的格言,把责任担起。老师,愿你节日快乐。
3、个点驻足原处举步维艰,两个点直线贯穿双向绵延,三个点组成平面风景无限;无数同学无数个点,借助短信点点相连,教师节至,愿良师益友们快乐安然!
4、是您教会了我第一个字,是您给了我人生的第一堂课,是您为我的梦想插上了翅膀,在教师节到来之际,祝亲爱的老师“教师节快乐”。
5、老师是海,带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翱翔;老师是山,是我们伤心落寞时依靠的臂弯。今天9。10教师节,只想告诉您一声:老师,您辛苦了,注意身体!
6、年过去了,一切都变成那昏黄色的画面。怀念操场,怀念教室,更怀念您!我的老师!教师节快乐!
7、高山在于不动,河水在于流动,生命在于运动,爱心在于传动,老师您带给我太多感动,教师节到了。祝福老师您幸福快乐!
8、寒来暑往,日复一日,您谆谆教诲,台上展风采;校园里,春夏秋冬,年复一年,您辛勤灌溉,园内尽芬芳,教师节到了,祝您桃李满天下!
9、从过去到今天,不变的是我的一片真心,抚慰您一生的劳辛,祝福您的情深似金,奉送一片心的真情,想您,爱您,祝福您,教师节快乐,幸福到永远。
我是来自初一4班的张汉东。今天我十分荣幸地站在这里参加本届学生会成员的竞选。我竞选的是学生会纪检部部长,虽然我很清楚,我的竞争对手都是各班的精英,实力不可小觑,但我相信自己的能力。或许会有人会暗自发笑:这人怎么这么自负!可是我想说,这不是自负,这是自信!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不相信,那么他就没有资格做任何事,即使做了,也很难成功。因此,我认定,我是一个有自信的人。当然,能力也很重要,因为一个人的信心和能力永远是成正比的。我在本班自从担任班长后,我觉得我各方面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赢得了同学们的好评。不过成绩代表过去,未来的路还很漫长,在今后我将更加努力,使自己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并且这段时间我学会了怎样为人处世、怎样忍耐,怎样解决一些矛盾,怎样协调好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怎样动员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怎样处理好学习与工作之间的矛盾。这一切证明:我有能力胜任学生会纪检部部长一职,并且有能力把学生会发扬光大。如果我竞选成功:我要进一步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以诚待人,以心换心,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件事情。这样同学们才能支持我的工作。我将会和纪检部其他同学们一道,对老师分配的各项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并以同学利益无小事为宗旨。妥善的去处理和解决每一个问题。虽然困难重重,但我会始终保持自己的优良作风,以不变应万变。即然是花,我就要绽放;既然是树,我就要长成栋梁;既然是石头,我就要铺成大路,让大家踩得更加坚实。我觉得,我现在不是在竞争一个职位,而是在争取一个可以锻炼自己的机会,一个可以为同学奉献自己力量的舞台。是鸿鹄就要志存高远,是雄鹰就要翱翔蓝天。在适者生存的今天,我深知有实力才能说话,我自信有这个实力,请相信我能以彼之长补己之短,在学生会的舞台上有所作为。
我知道,再多灿烂的话语也只不过是一瞬间的智慧与激情,朴实的行动才是开在成功之路上的鲜花。我想,如果我当选的话,一定会言必行,行必果。
请大家相信我,我会是最合适的纪检部部长人选!
古人云,字如其人,讲的是人与字的气韵合一。年近八旬的老人,鹤发童颜,神采奕奕,双目炯炯有神,步法轻捷稳健,洪亮的嗓音中透出淡然和从容,和煦的笑容里满是近亲与平和。观其人,再赏其字:“横划如千里阵云”、“竖若万岁枯藤”、“点如高峰坠石”、“撇如陆断犀象”、“捺如崩浪雷奔”、“戈如百钧弩发”。
云峰先生祖籍山西闻喜县,名门望族裴氏之后,其家族自古荣显、千年书香,自幼在祖辈父辈的教诲熏陶中,躬身践行,不仅形成了厚重的家学,也积淀出格言警句式的家规:推诚为应物之先,强学为立身之本;节俭为持家之基,清廉为做官之本。云峰先生正是在这种家规熏陶下,从七岁起开始学习书法,严于律己,刻苦修炼。除了书法,其另一大爱好就是静坐,在静坐冥思中,不仅悟出为人处世的精髓和神韵,更悟得书法的至高境界――字与人,神韵与气度,浑然天成,人字融为一体。
云峰先生认为,学习书法既要入“法”,更要出“法”。所谓的“法”,就是前人总结出来的方法和规则。其认为,学习书法,首先要掌握的就是这个“法”。掌握的办法有两条:一条是认真向从古至今的优秀作品学,另一条是向老师和同行学。更为重要的是,选范本起点要高,一定要选古今大书法家的代表作和历代著名的书法碑帖,同时要懂得“参悟”。古人所说的“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仅得乎下”就是这个道理。正是在从入“法”到出“法”的游历中,云峰先生的书法艺术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除书法之外,云峰先生的国画造诣也极为高深。书画互见,使云峰先生的书法更具动感,更加形象化,也使他的画作具有书法的风骨和灵性。云峰先生也因此更为业界同仁所敬重。
一、认识读书的重要性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在写作中才能泉思如涌。读书之妙,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读书久了,能够深入其中,会感觉到“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读书能够丰富思想,打造完全的人格,形成敏捷的思维,增进理解能力,提高语言素养,升华人生智慧;无论是刀笔小吏还是国学大师,其语言的素养和文化的修为大都是“读”出来的。读诵不辍者,话语天成,言辞有味,说理深刻,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走向简洁与智慧,日久功深,逐步成为语言的大师、文字的巧匠,能够文章锦绣。而不喜欢阅读的人,语文素质低,学习辄成障翳,如宝镜蒙尘,乌云罩月,学习的路上、包括学习其他学科必然障碍重重、疑云片片;说话词不达意,写起文章三纸无驴,令人难以卒读。《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显然也是倡导科学的阅读,突显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打造与时俱进的诵读文化。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认识阅读的重要性,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使学生乐于去读,从而有利于他们写作水平的提高。
二、提高认识,阅读优秀之作
经商需要人脉,习武需要广拜名师,读书要读优秀之作,需要博览,而且需要耐心理解古代文学,借此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根据我学习书法的经验,我体会到了教给学生学习写作的方法。我在一开始学习书法的时候,喜欢龙飞凤舞的草书,后来又喜欢行云流水的行书,虽然经过了大量的努力,但是水平一直不能够得到飞跃式的突破。于是我谦虚地向书法大师请教,得到的答复是:我必须从楷书学起,所谓的楷书,就是皇帝中的正统、音乐中的严肃音乐、文学中的文言文。也就是说,能够写文言文的人,写白话文绝对不是问题,但是白话文写得好的人,不一定能写文言文,更不要说文采如何。经过了书法大师的指点,我认真地照做,结果过了半年多的时间,我的书法水平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学习、读书、写作也是同样的道理,主要是下工夫阅读优秀之作、千锤百炼。
三、作文之课前准备、提问,启发学生的思维
读书之后,就是写作,基础打好了,大厦才会屹立不倒。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内容,在写作文之前,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加上对学生一连串的提问,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写作内容。在以母爱为题写作文中,我们进行了下面的准备。
1.生活日夜交替,春去秋来,在学生的点点滴滴的生活体验中,培养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的人文关怀的素养,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学会关心亲人、关心母亲。
2.在活动中,让学生回忆过去,细心感受,体悟母爱,理解母亲的爱是世间爱的极致,理解母爱的全部尽是情,在此基础上,学会为人处世。
3.学生搜集有关母爱的格言名句、歌曲、文章等等,酝酿情感。
4.用最真挚的感情、最真实的体会、最朴实无华的文字说出、写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次母爱。
5.你有没有最想和母亲说的一句话?有没有一句话在你心中藏了很久?有没有平时想表达的情感而没有表达出来?
[关键词]《论语》;人文素养;高中生
《论语》是一部集政治、经济、哲学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文化、文学、艺术等思想内容于一身的儒家典籍,《论语》一书可谓是“圣人之言,行身之则”。其文虽短但字字珠玑,句句箴言,同时,《论语》极大地丰富了中华语言宝库,《论语》中的成语、箴言、典故、警句、格言等也已经融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诵读《论语》,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审美情趣,使其文化修养与品质养成得到一定的提高。经典诵读、古诗词吟诵活动等对于塑造学生灵魂,通晓事理,孝亲尊师,人文素养的提升等有着无与伦比的作用。
一、追本溯源,阐幽发微,塑灵魂
1.立德修身,为人处世
在信息网络时代背景下,高中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导致学生失去分辨能力,出现游戏人生、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不健康的思想价值观念。高中生还处于青春期成长的关键阶段,正确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如果在这时候鼓励和引导学生诵读《论语》,将有助于培养高中生的“立德修身”意识,诸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教学生明白君子亲密团结的道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则告诉学生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通过诵读与讲解,可以让学生从《论语》中汲取精神食粮和思辨智慧。
2.贵仁重德,以诚待人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更加凸显了人际关系上的冷漠,社会各界对“仁义”“道德”“诚信”的呼声越来越高。当前社会出现一些跌倒老人无人扶、垃圾随地扔、公交车上不让座等行为,社会各界对“仁义”“道德”“诚信”的呼声越来越高。《论语》作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进行了有效的阐释,孔子为我们列举了许多圣贤作为学习的榜样。“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的子产,“善与人交,久而敬之”的晏平仲,“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的宁武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的伯夷叔齐,“其心三月不违仁。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颜回,“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尧舜,让学生在接受学科知识的同时,受到《论语》中仁爱、知礼、诚信、忠恕等中华传统美德的影响与熏陶,润化心灵,陶冶情操,以达到“成诵、践行”的目的。
3.文言知识与写作素材的积累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实践中,无论在课上教学,还是在课下练习,对于我国传统经典著作的涉及比较多。让高中生诵读《论语》,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还可以让学生不断积累文言知识,丰富写作素材,所以诵读《论语》与高中语文的教学目标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论语》中的实词、古今异义、使动、意动等现象,虚词的特殊用法等是训练学生阅读古文能力的好教材;其语言乃先秦正宗口语,文言纯正,举一反三。同时,在培养学生诵读《论语》的习惯时,要注意提醒学生《论语》中的成语、箴言、典故、警句、格言等已经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用语,可以用来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库,提升作文表达能力。
二、固本立德,奠定底蕴,施诵读
1.将《论语》诵读与学校德育相结合
诵读《论语》作为一所学校开展德育的有效途径,关键在于学生要对诵读的内容有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如果学生只是停留在机械记忆或“一知半解”的层面,那么其诵读学习效果将会大打折扣。苏轼曾用“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道出了读的重要性。对于《论语》的诵读教学与引导而言,关键在于学生能够真正走进诵读的内容,真正领悟到《论语》语言的节奏美、辩证美、形式美和情感美,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论语》中的道德情感和精神力量,实现诵读与情感体验的有效结合,在理解其真正内涵的基础上,将《论语》的很多思想道德价值观作为个人的行为准则。
中学生正处在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告诫我们要自省,“贤贤易色”告诫我们要以德行为重,“事父母能竭其力”告诫我们要孝顺父母,“泛爱众,而亲仁”告诫我们要有爱心重仁德,“过则勿惮改”告诫我们要知错就改,“慎终追远”告诫我们要有孝心重感情。“克己复礼为仁”告诉我们要以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影响社会。《论语》的诵读教学与引导,关键在于学生能够真正领悟到《论语》的道德情感和精神力量,在理解其真正内涵的基础上,将《论语》的很多思想道德价值观作为个人的行为准则。
2.将《论语》诵读与学生生活教育相结合
不可否认,《论语》中的某些内容已经相对过时或远离学生的生活,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科学选择《论语》诵读的内容与章节,在边诵读、边实践中加深对知识内容的认知与理解,最终内化为个人的思维特质,促进学生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
《论语》中很多内容难以理解,一些学生缺乏进行自主诵读的热情,加上高中生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相对有限,所以语文教师要做好《论语》诵读的指导工作。为了保持学生诵读《论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与记忆,教师要引导学生边诵读、边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内容的认知与理解,最终内化为个人的思维特质,促进学生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当学生将生活中的阅读资源与《论语》中所蕴含的思想融通起来,就可能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论语》中“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告诫我们以诚待人,“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C哉?人焉C哉?”告诫我们看人要听其言而观其行,还要看他做事的心境,“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告诫我们要向贤人学习,对于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虽然是在谈治国,但学习工作也同样适用。对《论语》的反复诵读,感受仁者情怀,勇做少年君子,用自己的德行以身垂范,才能真正服众。
3.将《论语》诵读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
高中生诵读《论语》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探寻民族文化之源的过程,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灿烂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我们反对让学生单纯利用课余时间对《论语》进行机械性、被动性的阅读和识记,而是加强诵读,进行教学创新,根据《论语》背诵的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诵读环节导入一些历史故事或生活案例,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实施诵读教育。如在教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诵读:“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意思就是要按照道义去做,不要厚此薄彼,不要亲疏有别,才能在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同时,在组织和引导学生诵读《论语》时,应当结合高中生的个性化差异,有选择性、有重点地诵读《论语》,让高中生在有限的课外阅读时间内,能够诵读自己喜欢的、对自己学习与成长有帮助的内容。
《论语》言简意赅,语约义丰,尤其是里面的格言警句,包含着宝贵的生活经验。《论语》中凝聚了孔子的经典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中的一些内容至今仍有十分积极的现代教育价值。诵读《论语》能益人心智,怡人性情,培养气质,滋养人生;也能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反复诵读《论语》,充分吸纳和储备传统文化元素,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了解我国古代文化,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等都起到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建清.阅读儒学经典,重塑民族精神[J].新课程学习(下),2011,(01).
[2]马亚芬.《〈论语〉选读》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J].文学教育(下),2013,(01).
[3]林忠港.选修课要呈现出必修课未曾有的景象――《〈论语〉选读》教学设计[J].语文建设,2010,(11).
关键词:中学生 诚信 措施
历史表明,人无信不立,家无信不和,业无信不稳,世无信不安。诚信无论是对于治学经商、治国理政,还是对于修身齐家、为人处世来说,都是最基本、最简单的要求和原则。然而,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赢利原则的普泛化对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说谎、考试舞弊、抄袭作业等现象在中学生中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也为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
一、中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1.考试作弊屡禁不止。近些年学生作弊行为还是较普遍的,有一成左右的学生经常作弊,有三成以上的学生有过作弊行为,而且作弊现象不仅存在于不认真学习的同学中间,还存在于平时成绩较好的学生中。
2.作业抄袭司空见惯。作业抄袭对于不少学生是家常便饭,而且和考试作弊现象一样,作业抄袭不仅存在于不认真学习的同学中间,还存在于平时成绩较好的学生中。
3.欺骗行为屡见不鲜。学校几乎每天都有学生迟到、旷课现象,理由五花八门,如闹钟没响、车子轮胎破了、链条坏了、父母亲忘记叫起床了等等,而了解之后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贪睡。此外,在学生中还有大量骗人行为,包括欺骗同学、老师、父母亲等,如痴迷上网而找借口请假外出、因贪睡怕迟到挨批评索性称病、向同学借钱不及时归还、多花钱后向家长要钱时称学校收钱、损坏公物拒不承认等等。
4.人际关系淡薄冷漠。很多学生由于缺乏对他人足够的信任和安全感,不愿意在生活中与人交往而是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影响身心健康发展;还有的学生为喜欢的异性与别人争吵打架;因恋爱不成而打击报复等。
二、中学生诚信缺失的成因分析
学生诚信的缺失,实际上是社会、家庭、学校诚信缺失的一个缩影。导致中学生们诚信缺失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毒米毒酒毒奶粉的事件不断,企业恶意逃避债务,做假账,假证书等现象都对中学生的身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2、意志力差,缺乏自律。 一方面,多数学生对诚信道德的基本范畴讲起来头头是道,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当涉及到个人利益或安危时,便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使知与行相背离,这主要是意志力的问题。另一方面,中学生涉世不深,道德心理尚未成熟,缺乏理性思辩的能力,缺乏对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关系的全面理解和认识,容易受到消极观念的影响。
3、学校德育工作的滞后。在升学的压力下,学校普遍存在着德育工作滞后的现象,德育工作只是应付检查,流于表面。在教育中重“知”轻“行”,重知识教育,轻情感教育等。
4、家庭教育乏力。大部分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起居,忽视或根本不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引导。少数家长全然不管孩子的一切,任凭孩子“自由发展”,有的甚至把错误思潮带回家中,对孩子产生负面的影响。也有的家长自己不讲诚信。例如,家长本来在家干私活,却给单位打电话请病假等。甚至有的家长也在“教”孩子撒谎。
5、认知与行为的脱节。大多数中学生都知道做人要讲诚信的道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如许多学生对《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背的滚瓜烂熟,可就是不能好好的体现在行动中。有人在场与无人在场不一样,在校与在家不一样,在班主任老师面前是一套,在任课老师面前一套。
三、中学生诚信教育的措施
1、教师要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教师的言传和身教是培养学生诚信品质的两条重要途径。身教重于言教,只有高素质的老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躬自厚而薄于人”的品格,学生才会自觉自愿的接受其“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的为人师表。”再有,教育本身就是用一个高尚的灵魂塑造另一个高尚的灵魂,用一个诚信的人格塑造另一个诚信的人格的过程。教师无言的人格感化,远远超过刻意的“教育”。
2、找寻多样教育形式,寓教于乐。开展以诚信教育为抓手,将诚信教育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名言警句、格言、经典故事等通过诵读、故事会、表演等形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活动中,使学生感受、体会诚信是做人的根本。
3、诚信教育走向社区、进入家庭。诚信教育要取得实效,仅仅停留在学校教育是不够的,要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将学校诚信教育与社会道德和家庭道德建设结合起来。现如今孩子诚信缺失,这固然与学校教育的不到位、与社会大环境的污染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家庭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家庭则是孩子受教育的重要课堂。社区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对学生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要主动与家庭、社区联系,扩大学校教育对社会和家庭的影响,特别是要重视和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学生、家长充分认识诚信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促进学生诚信素养的提高。
(一)儒家先贤用“和”的思想解决社会矛盾、民族纠纷等现实问题,努力构建“和”的社会
先秦时期设立了一种叫“调人”的官职,即通过类似今天调解员性质的工作,处理百姓之间的各种各样的纠纷,调处政府与百姓之间的矛盾,以化解社会矛盾,达到和谐的社会状态。《周礼》中有“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①这样的记载,不难看出,古代统治者在治理国家的时候,也注重运用儒家的“和”的思想,以“和”作为施政的主导思想;以“和”作为方法统御百官,营造君臣、官宦之间的和谐氛围;以“和”作为出台对农政策的出发点,以此缓和地主、农民之间的阶级矛盾。另一个方面,古代统治者也注重改善中原地区同少数民族及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之间的关系,《左传•襄公十一年》有如下记载:“子教寡人和诸戎狄,以正诸华,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请与之乐之。”②在大多数的古代时间范围内,正是由于统治者施行了以“和”“和谐”作为主要的少数民族政策内容,使得在生产力水平不太高的历史背景下,和谐、融洽和共同发展成为了民族关系的发展主流。
(二)将“和”“礼”作为人们处世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力求人际之间的和谐相处、交往
孔子把“和”提出“礼之用,和为贵”③,将严格的礼仪规范、制度,“和”的思想提升到空前的高度,将其视为为人处世的重要标准,无论是君主、臣子还是普通百姓,都要遵守相应的礼仪规范和制度。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甩开了阶级、阶层的束缚,创造了一个较为平等的社会礼仪道德环境,营造了和谐有序的社会秩序。孟子也曾论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④。也就说,时间优势、地理位置优势、人们团结的优势作为三个影响到是否能办成某件事情的因素,其中,人们的团结、和谐相处,孟子认为是最重要的因素,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人们的和谐相处,一个团队内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互助的和谐关系,是人们达到成功彼岸的重要因素。另外,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儒家还将“和”的思想应用到维系、处理家庭中的人伦、亲情关系。比如,喻夫妻和悦为“琴瑟和谐”。又比如,古代治家格言中所说“夫妇和而后家道成”⑤,“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⑥。
(三)将“和”的思想应用于处理人与自然之间,有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局面的意识
儒家主张人与自然在相处的时候,要遵循“天道”,即要做到遵循自然规律,不能从主观臆断,想当然地贸然采取对自然的行动,否则会受到自然的惩罚。这从另一个方面也体现出古人的“生态和谐”的思想。“不麛,不卵,不杀胎,不殀夭,不覆巢。”⑦“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⑧翻译过来,就是说要求我们对自然要适度开发、开采,注意尊重农时、农业生产规律,以期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耕、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污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尤多,而百姓有余用也;靳伐养长不失其时,帮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⑨可见,在古代的时候,儒家就将“和”的思想引入到人与自然的相处中,进而粗浅地形成了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并在实践活动中予以践行,力求构建一种有条不紊、井然有序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
二、儒家思想构建对和谐社会构建的借鉴
(一)儒家所勾勒的“大同社会”的蓝景,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可参考的人与社会的理想社会状态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⑩这是儒家为我们描绘的未来社会的蓝景。这里强调的,恰恰是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时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首先,要在兼顾效率的基础上,在不同的社会群体、阶层中推行公平正义。这是和谐社会得以建立的最重要的环节。二是提示我们今天的治国理政必须能遵守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因为权力是来自于人民的,只有以人为本,才能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制定、施行有益于人民的路线、方针、政策。三是提示我们要在承认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全方位发展。
(二)儒家重“和”、重“礼”的思想,为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提供了丰厚的精神资源和道德规范
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仁”,即爱人。《论语》记载:“樊迟问仁。子曰:‘爱人’。”“仁者爱人”不仅要做到爱自己和自己的亲人,还要做到爱他人,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当今,我们在着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必要的价值观、理念就成为了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道德约束。以“诚信”“友善”“和谐”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它不仅是儒家“和”“礼”思想的当代反馈,更重要的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必需的精神支撑,我们在注重快速发展经济的时候,也要注重理想信念的培育,诚实守信、友善关爱、和谐相处的社会风气、社会氛围的形成,这不仅可以为我们的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同时,也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交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儒家尊重“天道”、不违农时的观念,对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现实的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