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济责任审计量化评价范文

经济责任审计量化评价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济责任审计量化评价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经济责任审计量化评价

第1篇:经济责任审计量化评价范文

一、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内容

(一)财务预算责任 是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学校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编制学校财务预算,并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与科学管理。包括:是否按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及时编报学校年度财务预算(部门预算);校内各部门预算指标的审批、调整等程序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各项收入是否按规定纳入预算管理,收入预算是否积极稳妥;支出预算是否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讲求效益的原则,有无赤字预算的情况。

(二)财务核算责任 会计基础工作是否符合规范,财务核算是否符合财务会计制度和有关财经法规的规定。包括:对纳入预算管理的各项收入,是否在学校财务账户内统一核算,有无账外账、“小金库”等问题;各项支出是否符合预算,是否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是否取得了合法的会计凭证并按规定进行会计核算,有无超预算支出和违反财务会计制度等问题;专项经费是否专款专用,核算是否合规,有无挪用、挤占等情况;各项专用基金的提取和使用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是否先提后用,专款专用,并正确组织会计核算;各类结余计算是否正确,是否按规定进行分配;应收及暂付、应付及暂存等往来款项的结算、清理是否及时,有无利用往来款账户挂账隐瞒收入或直接列收列支等问题;代管款项的核算是否合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是否完整,会计档案管理是否符合制度;年度决算和财务报告的有关内容是否完整、真实、合法,有无隐瞒、遗漏或弄虚作假等情况。

(三)内部控制责任 学校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制度及财务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合法、恰当、有效;财务处是否依照有关规章制度对全校各项财务工作实行统一管理;能否有效贯彻学校的有关财务决策,对学校签订的各项经济合同、协议履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与管理;是否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各项收入,各项收费是否符合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项目和标准,票据使用是否合法、规范;现金和各种存款的管理是否符合规定,银行账户的开立和使用是否合规,有无出借银行账户、公款私存的情况;票据、支票和印章管理是否符合规定;融资活动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手续是否完备,是否制定严格的贷款资金管理制度与办法,是否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各项债权、债务是否真实、合理,有无遗留的经济纠纷等问题;是否按有关规定进行财产清查,账账、账卡、账实是否相符;本部门管理的资产是否安全、完整。

(四)廉洁自律责任 在履行岗位职责时是否廉洁自律,是否在单位报销应由个人支付的各种费用,是否接受与其行使职权有关系的单位、个人的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是否弄虚作假、虚报浮夸,造成经济损失,职务消费是否符合有关制度规定。

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

(一)定量指标 定量指标是能够用数量标准来衡量的指标,包括通用指标和个性指标。个性指标包括绩效指标和修正指标,是在确定具体评价对象后,通过了解、收集相关资料、信息,结合评价对象不同特点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目标来设置特定指标。

一是通用指标。通用指标包括基本财务指标、国际通行指标、公众关注指标等被广泛应用于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指标。主要评价高校财务部门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的共性方面,包括年平均收入预算完成率、年平均支出预算完成率、累计收入负债率、年平均债务依存度和年平均招待费支出比率五项指标。

(1)年平均收入预算完成率。该指标反映财务负责人任期内学校各年度财务收人计划完成情况,是任期内各年收入预算完成率的算术平均数,能够反映财务负责人任期内在组织财务收入方面的业绩和努力程度,同时能说明财务负责人任期内学校收入预算编制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程度。计算公式:年收入预算完成率=(年度实际收入÷年度收入预算)×100%。

(2)年平均支出预算完成率。该指标反映财务负责人任期内学校各年度财务支出计划完成情况,是任期内各年支出预算完成率的算术平均数,体现财务负责人任期内在执行支出预算方面的业绩,以及为保证行政、教学、科研和其他活动正常进行及事业发展投入资金与控制支出的能力,同时也说明财务负责人任期内学校支出预算编制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程度。计算公式:支出预算完成率=(年度实际支出÷年度支出预算)×100%。

(3)累计收入负债率。该指标反映高校财务负责人任期内学校偿债能力,能够评价财务负责人任期内学校承受财务风险的程度,如果累计收入负债率过高,则财务风险增大,将对学校的事业发展形成威胁。计算公式:累计收入负债率=任期到期年末累计对外负债总额÷任期到期年内学校经费总收入×100%。

(4)年平均债务依存度。债务依存度等于高校当年贷款额除以当年总支出,是任期内各年债务依存度的算术平均数,能够评价财务负责人任期内财务支出对举债的依赖程度,以及是否存在借新债还旧债的情况。

(5)年平均招待费支出比率。该指标是高校财务负责人任期内财务部门各年招待费支出比率的算术平均数,能够评价高校财务负责人任期内财务部门招待费支出情况,衡量财务部门按规定范围、标准从事公务接待活动以及廉洁自律的程度。年招待费支出比率=学校财务部门年招待费支出÷财务部门年总支出×100%。

二是绩效指标。主要评价高校财务部门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的个性方面,是衡量每个评价对象履行经济责任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指标,包括年平均学校经费自给率、年平均学校人员支出比率、年平均学校公用支出比率、年平均生均事业支出、年平均生均事业支出增减率、四项经费占学费收入比率、学校基本建设资金贷款率和学校基本建设资金自筹率八项指标。

(1)年平均学校经费自给率。该指标指财务负责人任期内各年除财政补助收入和上级补助收入以外的非偿还性资金与经常性支出的比率,是财务负责人任期内各年学校经费自给率的算术平均数,评价财务负责人任期内组织收入、满足学校经常性支出的努力程度。计算公式:年学校经费自给率=(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事业支出+经营支出)×100%。

(2)年平均学校人员支出比率。该指标是指财务负责人任期内

各年学校对人员支出总额与事业支出总额的比率,是财务负责人任期内各年学校人员支出比率的算术平均数,评价财务负责人任期内经费支出结构的合理程度。计算公式:年学校人员支出比率:(人员支出+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事业支出×100%。

(3)年平均学校公用支出比率。该指标指财务负责人任期内各年学校公用支出总额与事业支出总额的比率,是任期内各年学校公用支出比率的算术平均数,能够从另一个侧面评价财务负责人任期内经费支出结构的合理程度。计算公式:年学校公用支出比率=公用支出÷事业支出×100%。

(4)年平均生均事业支出。该指标指财务负责人任期内学校各年事业支出总额与折合后的各类在校学生平均人数的比例,年平均生均事业支出和年平均生均事业支出增减率分别是任期内各年生均事业支出、生均事业支出增减率的算术平均数,可评价财务负责人任期内生均年培养成本的合理程度。计算公式:年生均事业支出=事业支出÷在校生平均人数×100%,年生均事业支出增减率=(本年生均事业支出-上年生均事业支出)÷上年生均事业支出×100%。

(5)四项经费占学费收入比率。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四项经费占学费收入的比率指年度本专科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的总和占当年学费总收入的比率,计算公式:四项经费占学费收入比率=(年度四项经费合计值÷年度学费总收入)×100%,合格标准是不低于25%。在评价财务负责人任期内对四项教学经费的保障程度时,除了运用四项经费占学费收入比率指标外,还应关注生均四项经费增长情况,是否保持了持续增长趋势,是否为稳定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资金保障。

(6)学校基本建设资金贷款率。该指标是指财务负责人任期内学校基本建设贷款总额与基本建设资金来源总额的比率,能够评价财务负责人任期内基本建设资金贷款的合理程度。计算公式:基本建设资金贷款率=(任期内基本建设贷款总额÷任期内基本建设资金来源总额)×100%,“任期内基本建设贷款总额”是指财务负责人任期内学校获得基本建设贷款的总和;“任期内基本建设资金来源总额”是指财务负责人任期内学校通过各种渠道取得的基本建设资金总额。

(7)学校基本建设资金自筹率。该指标是指财务负责人任期内学校基本建设自筹资金总额与基本建设资金来源总额的比率,能从另一个侧面评价财务负责人任期内基本建设资金来源的合理程度。计算公式:基本建设资金自筹率=(任期内基本建设自筹资金总额÷任期内基本建设资金来源总额)×100%,“任期内基本建设自筹资金总额”指财务负责人任期内学校自筹的基本建设资金总额;“任期内基本建设资金来源总额”指财务负责人任期内学校通过各种渠道取得的基本建设资金总额。

三是修正指标。主要评价高校财务部门负责人任期遵守国家财经法规和廉洁自律的状况,是对通用指标、绩效指标的修正和完善,包括年平均职务消费指标、违纪违规资金总额和损失浪费总额三项指标。

(1)年平均职务消费指标。该指标是高校财务部门负责人任期内履行职务而发生的各项开支的年平均额。职务消费主要包括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出差、会务、通讯、办公等费用支出。年平均职务消费指标能反映财务负责人任期内廉洁自律的状况。

(2)违纪违规资金总额。该指标是指高校财务部门负责人任期内单位和个人违反财经法规的资金总额,包括违规变更预算、虚增财务收支、虚列财务支出、截留挤占挪用、少计少缴税金等发生的金额。反映高校财务部门负责人任期内单位和个人遵守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的情况,一般情况下,违纪违规资金总额越高,说明单位和个人遵守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的行为越差。

(3)损失浪费总额。该指标是指高校财务部门负责人任期内因管理不善、决策失误、投资、借款及担保等行为造成的损失浪费金额。

(二)定性指标 定性指标指无法通过数量计算分析评价内容,而采取对评价对象进行客观描述和分析来反映评价结果的指标。定性指标是用于评价高校财务部门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内部控制、财务收支、资源配置状况以及资产安全完整状况等非计量因素,将无法计量却反映了高校财务部门负责人某方面状况的潜在因素纳入评价范围,通过分析判断,验证定量指标评价结果,得出综合评价结论,主要由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率、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率、财务收支真实性、财务收支合法性和资产安全完整率5项非定量指标构成。

一是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率,该指标反映财务负责人任期内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完善情况,可从内部控制健全性的角度,说明财务负责人履行经济管理职责的情况。计算公式: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率=(实际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项数÷审计调查问卷设置的内部控制制度项数)×100%。单项审计评价可分为内部控制健全、基本健全、不健全三个层次。若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率高于90%,没有遗漏关键控制点,认定内部控制制度健全;若介于60%~90%之间,认定内部控制制度基本健全;若小于60%,或者该比例虽然较高,但关键控制点有遗漏的,可认定其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二是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率,反映财务负责人任期内本单位已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可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角度,说明财务负责人履行经济管理职责的情况。计算公式: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率=(实际执行的内部控制制度项数÷实际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项数)×100%。单项审计评价可分为有效执行、部分有效执行与无效执行三个层次。若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率为100%,认定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率大于60%,认定内部控制制度部分有效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率小于60%,认定内部控制制度无效执行。

三是财务收支真实性,主要根据高校财务部门提供的账、证、表反映的财务收支数据与审计组实施审计后认定的数据进行比较来确认,是评价财务负责人任期内学校财务收支是否真实的一项重要指标。单项审计评价可分为真实、基本真实、不能真实地反映财务收支状况三个层次。凡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账、证、表数据与审计认定的数据相符或差错在5%以内的,认定其会计资料真实地反映了财务负责人任期财务收支状况;凡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账、证、表数据与审计认定的数据基本相符(差错在5%~10%之间)的,认定其会计资料基本真实地反映了财务负责人任期财务收支状况:凡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账、证、表数据与审计认定的数据有较大差距(差错在10%以上)的,应认定其会计资料不能真实地反映财务负责人任期财务收支状况。

四是财务收支合法性,主要根据审计组实施审计后是否发现财务负责人个人及其任期内学校存在财务收支违规违纪事实来确认,是评价其任期内学校财务收支是否合法的一项重要指标。单项审计评价可分为符合、基本符合、违反、严重违反财经法规四个层次。凡在财务收支方面未发现违规违纪事实的,可认定为财

务负责人任期内财务收支符合财经法规的规定;凡在财务收支方面有违规违纪事实的,违纪违规资金比率在5%以内,情节轻微的,可认定为财务负责人任期内财务收支基本符合财经法规的规定,但对违规违纪事实要披露;凡财务收支方面有违规违纪事实的,违纪违规资金比率在5%~10%之间,情节较轻的,应认定为财务负责人任期内财务收支有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凡财务收支方面有违规违纪事实的,违纪违规资金比率在10%以上,或金额虽然不大,但存在私设小金库、账外账问题,有重大违纪案件的,应认定为财务负责人任期内财务收支有严重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

五是资产安全完整率,反映财务负责人任期内本单位资产安全完整情况,能评价财务负责人对资产管理控制的有效性,计算公式:任期内资产安全完整率=任期到期年末资产盘点数÷任期到期年末资产账面数×100%。单项审计评价可分为资产安全完整、资产基本安全完整与资产不够安全完整三个层次。若资产安全完整率为100%,认定资产安全完整;资产安全完整率大于95%,认定资产基本安全完整;资产安全完整率小于95%,认定资产不够安全完整。在进行审计评价时,既要对每个定性指标的执行结果作出单项审计评价,又要将其与定量指标结合起来,对高校财务部门负责人任期内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作出综合审计评价。如果认定财务负责人任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无效执行、会计资料不能真实地反映财务收支状况、财务收支有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或财务收支有严重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资产不够安全完整,则综合审计评价为不称职,并将审计发现的问题和相关线索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三、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运用

第2篇:经济责任审计量化评价范文

【关键词】村镇中小学学校 财务 内部管理审计

引言

学生在中小学学校阶段所受到的教育在学生的整个教育生涯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为学生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摆在整个社会面前的重要问题。随着社会各方面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国家对教育也开始实行教学改革。这一改革过程不仅仅针对教学,同样也涉及中小学学校内部的各项工作,其中包括对各级的中小学学校进行评估,评估活动离不开审计。在这里审计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对被审计单位的预算决算、财政收支以及对被审计单位在其他活动中的各种执行及控制情况来进行独立的评价。如何将内部审计在中小学学校日常工作所起到的监督作用发挥出来,进而促进中小学学校的发展,是目前摆在中小学学校内部审计工作面前的问题。

一、审计的主要内容及重点

中小学学校公用经费使用情况:重点审计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1.审查公用经费收入情况,审查其是否纳入财务部门统一核算和管理,有无隐瞒收入、转移资金、公款私存或将收入挂账等问题。2.审查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各项支出是否真实、合法,资金的使用是否符合规定的范围和标准,有无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虚列支出、转移资金、滥发钱物等问题。重大经济行为是否经校班子集体研究讨论决定,是否实行政府采购,手续是否完备,程序是否合法。3.审查“三公经费”的支出情况及占公用经费支出比例。

二、中小学学校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审计发现,中小学学校会计基础工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具体表现在绝大多数报账员通过培训或自学都取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财务收支、财务核算更加规范。学校都制定了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定期进行财务稽核,民主理财、财务公开有了良好的开端。建立了固定资产台账,乱收费现象得到了有效地遏制。但在审计中也发现少数中小学学校在财务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学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财务公开不到位,个别校长民主理财观念不强,教辅资料代收代支操作不规范,少数中心学校分面上、本部两块核算,向所辖学校分摊费用等问题。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缺乏内部审计人员。村镇中的各级中小学学校没有对内部审计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学校内没有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人员。学校员工主要由教工组成,在学校里有专门负责财务的人员比较少。与此同时,学校的负责人过分强调生源,认为在中小学学校里学校的主要工作只是教育好学生,认为财务、技术等活动不需要太过注意,也无须重视内部审计的工作。部分学校虽有内部审计人员,但由于学校的不重视,致使审计人员形同虚设,从而造成学校的大部分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的监督。

2.审计人员的素质不够高。在各个中小学学校编制里,财务部门的人员不多,很难培养出能够实时更新财务思想的工作气氛。中小学学校的日常教学活动通常具有高重复性、比较简单的特点,所以很多的做账流程被固定化。中小学学校的财务信息不会像各个企业那样会得到社会的监督,所以中小学学校的财务人员就不会经常更新做账方式,也不会积极学习新的相关法律法规。所以,大部分中小学学校的财务人员现有的知识结构无法满足强化中小学学校财务管理的各种需要。

3.中小学学校的内部控制不够健全。中小学学校的内部控制不够健全,各个控制点的设置不够合理。为了促进各个中小学学校教育改革活动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政府的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相关的内部审计意见。然而,各种实践结果证明,这类审计意见对中小学学校缺乏强有效的可操作性。在当下,我国的各级中小学学校基本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内部控制系统来指导内部控制在各个中小学学校中要如何实行。

4.中小学学校中缺乏经济责任审计。这里的经济责任审计指的是要对学校的负责人在任时的各种经济状况给予考核与评价。和其他政府部门的审计相比较,各个中小学学校的经济责任履行被没有得到良好的控制与监督,从而无法监督学校的管理状况,也就无法对学校的管理进行有实质性作用的帮助。

5.中小学学校的审计工作缺少有关的监督评价体系。在各个中小学学校日常工作中,比较重要的考核评价体系基本都与教学成果等问题有关,对于专门的内部审计还是比较缺乏,所以,很少有专门对学校的工作设定相应的监督与评价体系。即使有部分学校设有相应的体系,一般的内部监督也大都流于形式,并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认真执行,甚至也会发生财务部门自己负责监督自己的工作情况。

三、如何对中小学学校内部的现状加以改善

1.提高中小学学校的内部审计意识,使内部审计工作得到重视,并强化中小学学校的内部审计的环境。首先,要使中小学学校负责人对于内部审计的重要性的认识得到提高。单位的负责人要对本单位的财务状况的完整与真实性负主要的责任。各种工作都只有得到了负责人的认可,工作才会得到较有效的展开。其次,要在中小学学校中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宣传与推广,要使学校中的教职员工都能对学校的内部审计工作形成正确的认识,从而才会推动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展开。

2.在各级中小学学校中要有相应的内部审计人员,并且还要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由于大多数中小学学校对于审计等工作来说更重视教学工作,造成了学校内的审计部门形同虚设的局面。没有符合要求的审计人员,对于开展真正的审计工作来讲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对于各级中小学学校来说,要在学校中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人员。同时,学校还要监督学校内的财务人员加强自身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以便适应学校在不断发展中的不同要求。

3.对于中小学学校内部的控制要加强,避免发生资产流失的现象。首先,学校要加强对于学校内的财务与审计人员的专业培训与学习,在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得到提升的同时,建立与学校自身的情况相符合的内部控制制度。其次,学校的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对学校的负责人提交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通过学校的实际操作,要对这一制度进行不断的改进与完善。

4.在中小学学校日常工作中,要加大负责人的经济责任的审计工作。大多数的中小学学校并没有对学校的负责人所应负的经济责任制定相应的界定与考核办法,也没有对于学校的经济责任设立相关的审计量化指标,所以,大部分学校负责人应负的经济责任基本处于真空的状态。中小学学校自身也要建立起相应的考核制度以及对于经济责任的界定方法,使之可以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从而可以对负责人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有利于加强对学校各项工作的管理,也可以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5.按照“确认业绩,揭示问题,完善监督,改善管理”的原则,通过查阅财务制度、银行账户、财务报表、账簿、凭证等会计资料、固定资产明细台账、债权债务清理明细表、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材料及相关文件、合同、协议和会议记录等资料,对离任校长任职期间的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履行经济责任、遵守财经纪律、廉洁自律等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核查审计。

6.引进第三方对学校的工作进行监督,中小学学校可以加强与第三方关于审计工作的交流。在各个企业中,不仅在企业内部会设有内审部门,对企业的各项活动进行监督,还会请独立的第三方对企业的财务报告提出具体的意见,同时还会对企业自身的各种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相应的评价。对于各级中小学学校而言,这种方式也值得学校在工作中进行借鉴。学校也可以引进独立的第三方,对学校的内部审计工作定期地进行评价以及相应的指导,找到学校在工作中的缺陷与漏洞,使学校可以及时对自身的内部审计制度进行相应的修改与订正,防止学校的资产发生流失的现象。

结束语

通过审计,为村镇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使学校财务收支审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得到了正确及时的评价。教育内部审计深入基层学校,强化审计监督,充分发挥教育内审的职能作用。同时达到了帮助学校把关理财,提高财经法律意识,健全内控,堵塞漏洞,预防警示的目的。村镇中小学学校的内部审计工作要想在新形势下开创出新的局面,就要从本校的内部审计的现状出发,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针对问题找到各种解决方法,同时还要抓住教育发展越快,就越需要对学校的工作进行审计的规律与机遇,为提高本校的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奋发工作,做出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刘玉廷.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解读[J].会计研究,2010(05) .

第3篇:经济责任审计量化评价范文

一、的提出

内部审计部门(以下简称“内审部门”)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正常运行不但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内部的非正常消极因素,而且可以为管理层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一个健康有效的内审部门可以在改善企业治理机制、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及时防范企业风险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然而,内审部门的绩效评价问题,在我国提出得较晚,在评价指标的选择上,通常简单地使用审计计划完成情况、审计的及时性、时效性以及领导的满意度等指标,在权重赋值上随意性强,还常常出现被审计单位充当评价主体等。这种考核模式存在明显的不足:

1、指标过于简单,考核面窄。内部审计作用主要是确认和咨询,现行考核指标多偏重于确认职能的考查,对咨询职能的考核不足,不利于体现内部审计在促进企业改善组织管理、提高经营效益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而这些正是内部审计的主要价值所在,也是体现其未来效能的地方;

2、指标体系缺乏应变性,不能及时反映内审部门在不同时期,因企业战略目标、经营策略的调整而适时转换的工作重心,也不具备对内部审计未来工作重心定位的指导作用;

3、考核关系不够合理,如采取360度打分原则,由被审计部门充当评价主体,易到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4、可操作性差。许多审计项目,如经济责任审计,是受托业务,随机性很大,内审部门很难用计划控制。又如不同的审计、审计对象,审计目的等,都决定了每次审计有不同的特征,及时性、时效性等指标就缺乏涵盖度,也难以制定明确的操作指导标准;

5、考核与内审部门前后的工作环节衔接不好,许多企业未将绩效考核放在管理的体系中考虑,孤立地看待考核,忽略了考核前期与后期的相关工作。内审部门绩效评价模式的不足之处,既不利于客观反映内审部门工作的得失,也不利于指引内审部门的业务重心定位,甚至会扭曲内审部门的形象。制定科学化、标准化的业绩评价模式,既是正确评价内审部门功过得失的前提,也是引导内审工作重心的重要工具。

二、建立内审部门绩效评价模式的困难

内审部门的诸多特征导致评价其绩效会面临许多困难:

1、内审部门作用的发挥,深受其独立性、客观性特征强弱的影响,而这些特性强弱多由企业的内部控制架构和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地位决定;

2、内审部门的工作实际上是一种面向企业内部提供的服务,对于服务质量的认定缺乏统一的和一致的标准;

3、内审部门的贡献一般都具有长期性,而绩效考核一般是以不超过一年的时间段为周期,考核时很难兼顾各周期之间的联系,无法全面评估长期性业绩;

4、内审部门的作用多具有间接性,很难用定量方法去计量,而用定性的方法又显得过于简单,缺乏说服力;

5、内审部门提供的咨询服务,如在完善内部控制建设方面,内审部门只能提出建议,具体操作在各业务部门,这些建议的作用发挥,依赖于领导的重视和作业单位采取的具体行动,所以也很难客观地评价这些咨询服务的质量;

6、缺乏成功先例可鉴,正如前文所提,由于企业内外的环境有别,如果完全引进西方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模式,将出现水土不服,而把西方现代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模式与我国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的实践还很少。

三、建立内审部门绩效评价模式的几个建议

如何客观公正评价内审部门的工作业绩?何以解决存在于其中的现实问题?首先我们必须关注方法体系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

(一)评价指标设置应遵循的原则

1、严格把握评价原则和评价思想的内涵,以保证指标的有用性;

2、指标计量结果的获取应具有规范可靠的基础,以保证指标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

3、指标体系应是能有效反映内审部门关键业绩驱动因素的衡量参数,而不是对所有操作过程的反映,考核不能面面俱到;

4、进行层层分解,即按照内部审计组织的层级,逐层传递下去,形成逻辑严密且层次分明的系统;

5、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有机结合,定量指标部分应包括服务/运作指标,定性指标应包括与部门职责及业务战略相一致的软性参数;

6、总体把握指标的数量和权重,指标不宜太多,并要按照的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为对指标进行科学统一的记分测量打好基础。

(二)多角度建立指标体系

建立内审部门绩效评价体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实现多种构建方法。一种方法是以内审部门作业范畴为对象,首先将内部审计作业进行细化,再针对具体的作业进行综合评价:防卫性作业着重考核内审部门完成任务的效率和程度;建设性作业着重考核获取效益的评估、增进利益或提高管理效率;一般性作业着重考核审计报告的质量、后续审计的及时性等。另一种方法是以内审部门“三E”(性、效率性、效果性)职能作用为范畴,结合时间纬度,设置内审部门的短、中、长期考核指标:供短期考核的经济性指标,如投资项目经审计后的实际投入与审计前的预期投入的对比结果;供中期考核的效果性指标,如被审计单位经过采纳审计建议改进工作后的实际产出与预期产出的对比结果;供长期考核的效率指标,如经审计后的实际产出与前期已审计过的实际投入的对比结果等。再一种方法是利用企业绩效目标确定内审部门的绩效评价体系:首先界定内审部门可以的企业绩效目标,接下来内审部门要做出什么样的业绩才能有助于企业达到其目标,把这些成果作为内审部门的考核标准。

(三)评价的标准和实施

上讲,可供选择的评价标准有预算标准、标准、行业标准、规模标准和区域标准等。由于内审部门的工作和工作结果属于企业秘密,是不要求公开和企业不愿公开的,这样,无论是选择行业标准、规模标准,还是区域标准都很难操作,预算标准和历史标准成为企业最具操作性、最现实的选择。

评价主体可选择内外相结合的方法,在选择外部评价主体时,应特别注意利益相关者的回避,力争评价主体的评价公开公正,不影响到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具体评价时,应采用一定的计量模型,将不同类型的指标统一量化,最终得出清晰明了的评价结果。可采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有针对定量指标的功效系数法、综合指数法、数据标准化法、线性规划法等方法和于定性指标的隶属因子赋值法、德尔菲法等方法。

第4篇:经济责任审计量化评价范文

T集团始创于1983年,是一家集铸造、水泥、旅游、煤电铝、矿业、商贸物流等产业为一体的综合性民营企业集团。2012年底集团总资产近50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25亿元,员工16000多人,是省内重点支持的百户工业企业之一。T集团审计部门共有员工13人,划分为财务绩效、内部控制、工程核算三个处室。除工程核算处使用外购工程计量软件外,其余涉及财务审计人员没有单独工作平台,账务审计时与财务系统共用一个平台。对审计信息的保密性,审计资料的收集多有不便。且相对审计方面功能单一,即仅能对当前会计设置好的账项进行查看、统计。审计人员系统权限较低,与普通财务人员相同。集团现有正常经营分子公司50余个,并在不断兼并收购中,涉及铸造、铝业、水泥、旅游、煤电、物流商贸及矿产等7个方面。审计任务繁重,覆盖面广泛,仅2012年就实施审计项目近70个,下发报告100余份,业务涵盖财务收支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期末绩效审计、工程预结算审计以及监察舞弊审计等审计业务类型,其总量占到了民营企业开展内部审计业务类型。除此之外,还需对年度预算进行全面预算审计;对重要岗位离任审计以及一些专项工作审计等。内部审计人员少,任务重成为制约审计效率的一大难题,T集团在不断招聘内部审计人才的同时也意识到当前的工作环境已经不能适应企业集团的不断发展壮大,以往每年一轮的财务收支审计和年终绩效审计能否完成都面临巨大的挑战

2T集团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为适应

T集团的不断发展壮大,以及对内部信息化建设的更高要求。T集团在2013年初投资2000万元,对当前信息化系统进行重新定制,主要项目模块有:办公OA、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系统管理、供应链管理、采购系统、供应链管理、销售系统、库存仓储系统管理、资金项目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审计信息化系统等。T集团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预计项目实施流程如下:项目启动了解需求研发阶段培训阶段试点上线正式上线后续维护其中审计系统主要分为四部分:(1)决策指挥系统,各级领导可以及时、准确地获取决策、管理和评价所需要的支持信息,主要包括审计计划、审计报告、项目档案、全员工作量等查询内容,以及审计人才信息统计表、审计计划信息统计表等;(2)在线审计作业系统,细化项目管理过程,指导审计作业工作,规范审计行为,控制审计工作质量,降低审计风险,主要包括审计类型管理、审计阶段管理以及各种审计工具;(3)数据分析及预警系统,关键风险点全面受控,利用各种审计作业工具,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提升审计人员业务水平,主要包括财务数据分析、ERP审计、审计分析、同行业数据分析等,监控预警包括审计方法预警、指标体系预警、指标分析模型等;(4)审计管理系统,合理安排审计计划,有效掌控审计项目,持续提升审计工作质量,集中管理审计档案,高效协同办公,主要为各种系统设置及权限分配等。审计信息化系统上线之后,审计工作模式发生了重大改变。首先,在计划方面,原来的计划对各分子公司平等对待,现在对分子公司按规模、产能等生产经营指标划分为A、B、C三类,对A类企业重点审计,并对其不定期进行专项审计;对B类企业只进行常规的财务收支、经营绩效等方面的审计;对C类企业则可以减少审计次数,甚至采用网上监控等方式进行审计,以减少审计成本。其次,在审计现场工作中,由以往耗费人力物力的普查、全面盘查改为计算机抽样、对比,由翻凭证的账表审计转为计算机筛查过滤之后再由审计人员对疑点进行分析。以系统导向审计为主,辅以分析性程序和实质性测试。最后,在后续审计程序上,由计算机对所有底稿进行汇总、统计并自动生成审计报告的草稿,大大减少了审计人员的重复劳动。系统上线后,达到了如下效果:(1)整合利用各种审计资源,便于经验共享、规范标准,统一调度(2)对关键风险点进行全面监控预警,增强风险的预见和防范能力(3)通过计划的创建、分解、变更、审批等,加强审计工作计划性(4)通过流程化的复核、审批及方案控制,有效控制审计工作质量(5)利用查询、分析、计算、报表等工具,快速提升审计工作效率(6)通过对审计问题整改设定、提醒、反馈等,有效跟踪审计整改(7)通过客观、量化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有效提升审计工作质量(8)利用总裁桌面、预警报告等直观手段,有效辅助领导科学决策。

3结论与建议

第5篇:经济责任审计量化评价范文

经理工作部

(一)主任岗位职责

⒈负责经理工作部全面工作,不断提高部室管理人员素质,促使部室工作全面完成;

⒉组织实施各项行政管理工作,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⒊牵头组织实施各部室、二级单位经济责任和管理责任考核工作;

⒋落实部室费用计划,严格控制支出;

⒌督促分管副主任抓好文秘、宣传、规范化管理工作;

⒍督促后勤服务中心抓好物业管理及后勤保障工作;

⒎主持拟定内部考核办法及实施工作;

⒏协助公司领导处理日常事务,协调公司内部各单位之间工作的开展;

⒐组织部室考核小组成员总结上月工作,安排当月工作,对部室人员进行量化考核评分;

⒑做好各级来文、来电拟办工作;

⒒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副主任岗位职责

⒈完成公司半年、年度工作总结、会议报告等综合文字材料的起草、核稿工作;

⒉做好公司公文的发文把关工作,提高办文质量;

⒊督促宣传人员搞好对外宣传工作;

⒋督促搞好文书档案管理工作;

⒌起草公司综合性会议的会议纪要;

⒍对分管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和工作评价;

⒎做好会务工作;

⒏建立健全公司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工作流程和考核办法;

⒐依据国电系统和公司的要求,指导各单位做好基础资料管理、安全管理、生产管理、经营管理、企业民主管理、优质服务管理和窗口建设工作;

⒑做好公司各种专项计划的组织实施和督办落实工作;

⒒督促做好机关考勤工作;

⒓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文秘、宣传专责岗位职责

⒈负责草拟公司公文,并进行初步校核;

⒉确定拟发公文的发文字号,做好印发登记并存档,确保无差错;

⒊参与会务组织工作,确保会议材料及时准确印发;

⒋保管公司会议记录;

⒌做好公司职代会、经济工作会等大型会议的宣传报道工作;

⒍做好公司各项专项活动的跟踪报道工作;

⒎负责做好《宣恩电力》的稿件采编和组稿工作;

⒏制定各单位兼职通讯员的考核办法并实施;

⒐做好兼职通讯员的培训工作;

⒑组织通讯员投稿;

⒒制定宣传工作计划并进行总结,下达各单位宣传工作任务;

⒓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档案、收发管理专责岗位职责

⒈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建立健全本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规章制度;

⒉指导本单位文件、资料的形成、积累和归档工作;

⒊统一管理本单位的档案,并按照规定向有关档案馆移交档案;

⒋负责公司文书档案管理及 保密工作,提供档案资料的借阅、查询服务,对各单位档案管理进行检查指导;

⒌做好来文、来电登记,根据部室主任的拟办意见,及时送达领导阅示和部门阅办;

⒍做好报刊的分发工作;

⒎协助做好会务工作;

⒏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五)统计、文印专责岗位职责

⒈负责每月按时收集各单位关于发电量、厂用电量、供电量、售电量、线损、平均电价、购电量、上网电量、电力销售等经济指标的基础报表;

⒉负责按照程序,及时准确上报报表;

⒊监督检查各项计划、政策执行情况,每月进行经济指标分析,及时公布生产经营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⒋做好统计资料的保管工作;

⒌负责保守公司商业秘密,拒绝提供不合要求的统计数据;

⒍严格执行公司公文打印规定、程序,打好的稿件经改正无误并由校对者签名后方可印刷;

⒎负责公司公文及各类书面材料的打印、制作,做到所打文件美观、大方、整洁,印刷字迹清晰、格式得体,保证文件质量;

⒏节约纸张及其他文印用品,爱护设备,做到经常清理、维护;

⒐协助做好会务等事务性工作;

⒑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六)基建专责岗位职责

⒈负责基建工程预算审核工作;

⒉负责项目立项申报等前期工作;

⒊负责办理指定工程的预决算、参与工程验收工作;

⒋负责基建工程管理、施工、督办;

⒌负责审定基建工程单位资格和工程设计资格,并建立档案;

⒍负责基建工程技术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⒎配合拟订公司年度基建计划,并监督实施;

⒏配合完成基建资料统计管理;

⒐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政治工作部

(一)主任岗位职责

⒈对公司党委决议、决定及工作安排的督查催办要做到及时、认真,并向有关领导汇报;

⒉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员工思想动态、二级单位领导班子建设、公司党委各项决议的贯彻落实情况,做好信息收集工作,当好党委的助手;

⒊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地协助党委书记处理日常党务、干部教育管理及后备干部的培养、教育工作;

⒋认真筹备党委会议前期工作并提出相关建议;

⒌加强本部门的自身建设,提高部室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

⒍定期听取本部室各岗位人员工作汇报,检查落实各项工作,安排下一阶段工作并提出指导性意见;

⒎认真接待群众来信来访,积极督办有关事项;

⒏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副主任岗位职责

⒈协助主任对公司党委决议、决定及工作安排的督查催办要做到及时、认真,并向有关领导汇报;

⒉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员工思想动态、二级单位领导班子建设、公司党委各项决议的贯彻落实情况,做好信息收集工作;

⒊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地做好日常党务、企业文明创建工作;

⒋按规定认真办理党员干部任免和党员调动手续;

⒌搞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工作;

⒍按有关管理制度和规定拟定奖惩方案;

⒎认真接待群众来信来访,积极督办有关事项;

⒏按规定做好劳动用工的管理工作;

⒐完成领导临时安排的其他工作。

(三)党务、纪检专责岗位职责

⒈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传达上级党委指示,接受党委安排的各项任务,负责日常党务工作;

⒉坚持原则,管好、用好党委印章;

⒊认真撰写党务方面的各项文字材料;

⒋配合上级部门及公司做好干部队伍培训等方面的具体工作和各项统计表册的收集整理工作;

⒌认真做好与来客接待工作;

⒍按规定对纪检监察对象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向主管领导汇报;

⒎结合公司实际,认真开展纪检监察工作,提高办事效率和办案水平;

⒏督促有关部门兑现服务承诺,搞好优质服务工作;

⒐认真接待群众来信来访,积极督办有关事项;

⒑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劳资、劳保、福利专责岗位职责

⒈负责下达年度工资计划,加强对工资基金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⒉拟定公司内部分配及各种津贴、补贴方案;

⒊负责对劳动人事、工资、保险、职称等各类报表的审核工作;

⒋做好劳动合同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用工档案;

⒌负责做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伤、失业等保险工作,建立台帐,并对准确性负责;

⒍负责做好各类保险金额的交纳和支付工作;

⒎负责做好职工退休的上报审批、待遇计算工作;

⒏负责做好职工各类保险关系的转移与终止工作;

⒐负责处理好职工有关保险的咨询和解释工作;

⒑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五)人事、职称、职教、档案 管理专责岗位职责

⒈负责本单位职工档案的整理、管理、转递及审核工作;

⒉负责掌握好职工档案材料的完整性,严格细心的收集应归档的全部材料;

⒊负责定期办理职工档案材料整理归档工作;

⒋负责协助作好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

⒌负责了解本企业发展及职工对技能培训的需求,做好培训的教案制定工作;

⒍负责做好职工技能鉴定的组织工作;

⒎负责做好培训工作的各项统计和上报工作;

⒏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六)人力资源管理专责岗位职责

⒈负责了解公司人才需求,做好相关的预测工作;

⒉负责按规定做好劳动用工的管理工作;

⒊协助落实年度培训计划;

⒋负责分析研究公司现有人力资源现状,拟定公司紧缺人才招聘计划,并组织实施;

⒌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

(七)工会副主席岗位职责

⒈负责工会组织建设工作;

⒉负责工会会员管理及女工工作;

⒊负责工会宣传、文秘工作;

⒋负责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⒌负责公司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⒍负责职工住院费的核实、报销工作;

⒎负责公司离退休职工的日常管理工作;

⒏负责检查指导各单位工会经费管理工作;

⒐负责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配合公司调解劳动争议;

⒑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生产技术部

(一)主任岗位职责

⒈负责生产技术部的全面工作,布置安排和协调生产与技术管理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创造性地开展公司生产工作;

⒉负责组织拟订公司的年度生产计划,报批后组织实施;

⒊负责基建工程的招投标工作的组织工作,参与标书的制作、审定;

⒋负责开展生产质量管理,加强生产技术监督和控制,保证电能质量;

⒌组织拟订电力生产中、长远发展规划;

⒍提出生产部门的考核主要指标、考核标准及考核办法,并配合搞好单位考核兑现;

⒎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主任工程师岗位职责

⒈负责公司生产技术管理工作;

⒉负责编制电力发展规划、计划;

⒊拟订和审核生产单位大、中修计划和技改工作计划;拟定各单位年度设备的维护、改造等生产费用计划;

⒋负责工程建设项目的概预算、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⒌参与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工作;负责公司的基建工程的管理、施工及维护;

⒍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副主任岗位职责

⒈协助主任搞好生产技术部的全面工作;

⒉负责审核公司各类检修计划,督促大修和检修计划的完成;组织设备验收工作,把好检修质量关,指导解决设备检修技术难题;

⒊协助主任提出考核主要指标、考核标准及考核办法,并配合搞好单位考核兑现;

⒋负责管理公司的设备评级、检修计划的安排部署、运行分析;负责各单位的防汛预案,指导开展防汛工作;

⒌负责公司的生产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工作,配合进行“两措计划”的落实和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落实;

⒍负责生产运行分析、水动设备、资料档案,协助网络、基建、继电保护、物资管理;

⒎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电气一、二次专责岗位职责

⒈负责修订和修编运行规程,并组织实施;

⒉负责准确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建立设备台帐,搞好设备评级工作,提高设备完好率;

⒊参加事故及异常情况的调查分析,督促有关部门实施反事故措施;

⒋负责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推广、引进新技术、新工艺;

⒌配合职教部门搞好培训工作;

⒍配合拟订公司年度生产计划;

⒎负责审核继电保护整定方案、运行说明、定值通知单和保护动作统计报表;

⒏负责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规划和管理工作;

⒐负责电网的潮流计算、运行方式的审定工作;

⒑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五)可靠性管理专责岗位职责

⒈贯彻国家、电力行业有关可靠性管理的法规、制度、标准及国家电网公司有关电力可靠性管理各项规定,制定适合本公司实际的可靠性管理实施细则和奖惩办法等;

⒉按照电力可靠性管理有关规程及规章制度,统计可靠性数据,计算、分析本企业各类可靠性指标,并按时向有关单位报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

⒊参与公司设备检修计划的安排工作,提出可靠性指标目标规划,并将可靠性指标的变化作为评价检修质量及技术改造的重要依据;重要技术改造项目的立项,设备的更改和选型,电网规划和改造等,应提供可靠性理论依据;

⒋运用可靠性(来源:文秘站 )分析、评价理论,定期对公司设备的可靠性水平进行评价,并根据可靠性评价结论,提出提高公司电力可靠性指标的建议;

⒌定期开展可靠性分析,全面分析设备制造、施工安装、运行维护、检修管理等因素对设备可靠性的影响,制定年度可靠性管理的目标和措施,并加以实施;

⒍组织开展可靠性管理与技术培训;准确判断电力设施和所辖电网的可靠性状态,正确填写可靠性记录;熟练运用可靠性信息系统进行统计、分析;

⒎负责及时跟踪分析重大的非计划停运、停电事件,在事件定性后将详细的分析材料逐级报送;

⒏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六)资料档案管理专责岗位职责

⒈维护档案资料完整与安全,对重要的技术资料要保证不泄密;

⒉负责文件的收发管理以及文字的处理工作;

⒊负责生产方面的统计工作;

⒋负责设备季度的评级整理;

⒌负责检修计划的收集整理,大修和技改资金的登记工作;

⒍负责本部室的考勤记载和管理;

⒎负责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

⒏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七)中低压网络管理专责岗位职责

⒈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各项政策和法规,严格执行有关安全规程,抓好中低压配网的安全生产;

⒉负责抓好中低压配网的运行维护工作,提高设备完好率;

⒊负责制订中低压配网建设规划,合理解决线路负荷布局;

⒋负责督促营销各单位完成中低压线路和设备的巡视检查,制定整改方案,提高供电可靠性;

⒌负责业扩报装的审批、施工、验收等营销业务管理工作;

⒍负责营销各单位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工作的监督实施;

⒎负责与各营销单位共同建立客户侧需求管理,合理安排计划停电检修;

⒏重大业务及时向主任汇报,共同 研究解决;

⒐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市场营销部

(一)主任岗位职责

⒈负责市场营销部的全面工作;

⒉组织制定公司经营策略,资产经营责任方案并负责组织实施和考核,参与公司制订企业发展规划;

⒊深入基层,走访客户,了解电力市场动态,开展经营分析,注重需求侧管理,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性意见和建议;

⒋负责综合线损管理,大宗用户的用电管理;

⒌负责设备的安全管理,做到安全、可靠、经济供电;

⒍督促检查配网维护、农电管理工作,审查计划和落实情况;

⒎负责经营目标任务完成和月、季、年度完成情况的分析、总结工作;

⒏负责组织制定营销系统优质服务实施方案,并对各单位进行考核和考评;

⒐及时上报和处理公司营业责任和重大事故;

⒑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副主任岗位职责

⒈协助主任抓好营销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人员基本素质;

⒉负责公司月、季、年度经营情况的统计分析、上报工作;

⒊负责综合线损的统计分析、上报工作,监督线损管理措施的落实和执行;

⒋负责起草《供用电合同》范本,规范营销系统合同管理;

⒌负责及时上报和协调处理营销单位营业差错、违约用电、电量电费的退补业务;

⒍建立健全营销台帐、资料、记录等,完善基础管理;

⒎负责完成年度电价测算工作;

⒏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营销管理专责

⒈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公司电力营销及线损管理工作;

⒉负责组织完成公司电力营销考核指标;

⒊负责公司电力营销经济指标的分解,经审批后下达;

⒋负责公司电力营销的抄、核、收业务;

⒌负责国家电价政策的贯彻执行及有关电费电价政策的咨询解释工作;

⒍定期组织开展营业普查和供电所“三化”管理、“三公开”、“四到户”、“五统一”执行情况的检查工作;

⒎定期召开经营分析会,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⒏定期组织对供电所营销资料的检查工作;

⒐负责公司低压电网理论线损计算工作;

⒑负责对供电所经营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⒒按时统计各种营销报表并上报;

⒓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计量专责岗位职责

⒈负责全公司综合线损管理工作;

⒉负责对全公司关口计量进行抄核、校检;

⒊负责每月对公司所辖母线电量平衡分析,并及时反馈;

⒋负责接收外部工作单和各供电所反映计量装置故障及客户反映计量故障,业扩报装工作单等的处理;

⒌负责每月对各单位进行营销质量考核;

⒍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五)电费管理及统计专责

⒈负责公司实收电费的统计、核对工作,跟踪考核供电所电费日终业务;

⒉负责欠费数据、实收数据的汇总、核对;

⒊负责直管大户的电费收取工作;

⒋负责对营销经营指标分类统计、分析,并及时汇总上报;

⒌负责对全公司分压、分线、分台区的线损率的统计考核,每月完成各供电所线损完成情况的统计、分析和总结并制定相应措施;

⒍负责每月对变电站及关口表进行统计;

⒎负责业务帐务处理,填制各类业务报表,建立各种业务台帐;

⒏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财务审计部

(一)主任岗位职责

⒈负责组织公司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内部审计工作,力求实现收入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

⒉负责组织制订公司财务管理办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建立科学的核算体系;

⒊负责组织编定财务收支计划、各项预算,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财务核算进行审核;

⒋负责组织目标成本及成本费用的控制、分析和考核;

⒌负责做好财务分析,并提出分析报告;

⒍负责与财政、税收、银行等部门的联系,执行国家财政、税收、金融等法律法规,灵活运用有关政策,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

⒎负责银行的负债的管理工作;

⒏负责部室工作调配、协调基本建设项目资金的管理;

⒐配合有关部室搞好电价的测算与监督工作;

⒑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副主任岗位职责

⒈具体组织建立公司的会计核算体系及会计核算,及时、全面、准确的提供会计信息;

⒉负责总分类帐管理和会计报表的编制;

⒊负责检查记帐凭证;

⒋负责检查出纳现金的日清月结情况;

⒌负责电价测算,并对二级单位电价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⒍负责组织对公司各二级单位财务收支内部审计工作;

⒎负责组织对公司各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⒏负责组织做好财物清查工作;

⒐负责组织做好财务人员培训工作;

⒑负责公司基建工程委托外部审计协调工作;

⒒协助主任搞好各项收入管理、成本预算控制等管理工作;

⒓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主管会计岗位职责

⒈努力学习和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政策文件;

⒉负责组织制定财务管理制度并督促贯彻执行,及时总结,不断完善;

⒊负责制订成本费用计划、消耗定额,及时报告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⒋负责审核公司的财务收支,保证报销凭证真实、合理、合法;

⒌负责编制财务情况说明书,按时报送会计报表;

⒍负责定时做好有关数据备份,保证数据安全完整;

⒎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审计专责岗位职责

⒈协助完成对公司各二级单位财务收支内部审计工作;

⒉协助完成对公司各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⒊协助做好公司的财物 清查工作;

⒋协助做好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

⒌协助完成二级单位财务管理工作;

⒍完成基建工程委托外部审计协调工作;

⒎负责办理会计人员从业证件年检、换发等工作;

⒏负责办理公司税务登记证等证件的年检、换发等工作;

⒐负责公司职工住房公积金登帐、核交、退发等工作;

⒑负责公司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核算工作;

⒒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五)出纳专责岗位职责

⒈负责公司货币资金收付及有价证券管理,做到日清月结;

⒉负责编制公司本部工资发放表,协助二级单位搞好工资发放;

⒊负责登记、催收各单位应交的电话费、水电费等;

⒋负责代扣个人所得税;

⒌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六)票据、档案管理专责岗位职责

⒈负责公司增值税专用发票、电费发票及其他各种票据的购买、领用、缴销及检查工作;

⒉负责会计凭证的装订工作;

⒊负责会计档案的立卷、整理和归档工作;

⒋负责保管各种会计证件;

⒌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七)核算员岗位职责

⒈负责各单位的会计核算,严格控制成本费用,节约开支;

⒉负责各单位成本费用核算和核对工作,及时提供成本费用报表;

⒊负责往来帐目的核算、核对、检查和清算工作;

⒋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安全及法律事务部

(一)主任岗位职责

⒈负责主持本部室全面工作,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

⒉负责安全监察工作,对公司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

⒊负责组织每年春季、秋季安全生产大检查和日常不定期的安全生产检查,组织安全性评价工作,在检查后写出总结材料报有关领导审核后下发,并监督被检查单位限期整改;

⒋负责写出半年、全年工作总结,分析全年事故及不安全情况;

⒌负责组织召开安全生产例会,提出会议议题及研究讨论内容,汇报上次会议内容落实情况;

⒍参与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的设计、审查、竣工验收和外承包工程的资质审查;

⒎及时处理各类安全事故或问题,并形成事故材料;

⒏负责公司范围内的人身和财产保险理赔工作,每年年底对保险理赔情况进行汇总并报公司领导;

⒐负责重大安全活动的具体安排和组织工作;

⒑配合做好职工的安全教育工作;

⒒经常深入生产现场,调查了解设备运行情况,对《安规》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考核;

⒓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副主任岗位职责

⒈负责分管范围内的工作,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

⒉配合组织每年春季、秋季安全生产大检查和日常不定期的安全生产检查,组织安全性评价工作,在检查后写出总结材料报有关领导审核后下发,并监督被检查单位限期整改;

⒊参与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的设计、审查、竣工验收和外承包工程的资质审查;

⒋及时处理各类安全事故或问题,并形成事故材料;

⒌负责处理本部门和消费者投诉的调查,权限内的处理和提出处理意见;

⒍经常深入生产现场,调查了解设备运行情况,对《安规》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考核;

⒎配合做好重大安全活动的具体安排和组织工作;

⒏主任外出时受委托主持本部室全面工作;

⒐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安全监察专责岗位职责

⒈负责宣传国家的电力安全生产方针,监察下级安全监察员和安全员对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执行情况;

⒉经常深入现场检查作业现场的安全状况及设备的安全运行情况,制止与处罚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发现不安全隐患,有权发出安全监察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对有严重事故危险的作业现场,有权责令停止作业或撤出人员;

⒊放生事故后,要求保护事故现场,进行必要的调查,了解与事故有关的情况;在事故调查中,及时索取、查阅与事故有关的原始资料;

⒋对安全生产中存在的和发生的重大问题隐瞒不报时,应及时向上级或越级直接反映;

⒌归口管理事故统计报告工作,做到及时、准确、完整,并按规定审查上报;

⒍及时处理各类安全事故或问题,并形成事故材料;

⒎负责本部室资料的及时整理、归档工作,做到整洁、完整;

⒏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法律专责岗位职责

⒈负责起草法律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⒉负责按时填报报表;

⒊负责公司法律事务工作,指导、协调、参与法律事务活动;

⒋负责做好普法工作,加强职工法律知识教育;

⒌负责审查公司公司的经济、技术合同;

⒍负责做好综治、供用电秩序整顿、安全事故处理、电费电价执行、供用电合同签订、劳动争议与仲裁工作;

⒎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五)电力设施保护专责岗位职责

⒈负责起草电力设施保护工作计划与总结;

⒉负责检查电力设施保护情况,落实“乡包片、村包段、户包杆”的三级管理模式,起草检查情况通报和工作汇报;

⒊负责提出电力设施隐患整改方案并督办落实;

⒋负责做好电力设施保护人员的业务培训;

⒌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技改办公室

(一)技改办主任岗位职责

⒈全面负责公司生产技术改造、设备挖潜工作。

⒉负责拟订公司年度大修技改计划,报批后监督实施。

⒊负责技改项目立项申报等前期工作。

⒋负责技改工程的预决算、参与工程验收工作。

⒌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技改办技术专责岗位职责

⒈协助主任搞好年度大修技改计划编制工作。

⒉监督实施技术改造工作。

⒊负责完成技改相关设计工作。

⒋负责生产设备大修、技改计划的落实。

⒌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物资管理中心

(一)主任岗位职责

⒈根据公司下达的生产计划,组织物资采购招标工作,签订采购合同,并检查合同执行情况;

⒉负责审核年度各单位呈报的采购计划,清理库存后按需采购,减少库存积压,保证物资供应;

⒊了解市场行情,检查和监督控制采购价格,做好购价、比价、议价工作,采购的物资必须质优价廉;

⒋掌握公司所需物资的名称、型号、规格、单价、用途及代用品和生产厂地,对公司购进的物资质量负责;

⒌制定本部门工作 计划,并定期检查和总结;

⒍负责检查和监督物资进、销、存,做到帐帐相符,帐物相符;

⒎做好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工作;

⒏负责本部室人员的思想教育、业务培训,开展职业道德观念教育;

⒐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物资保管员岗位职责

⒈负责物资验收、入库保管与发放工作;

⒉严格履行物资验收入库手续,拒绝入库数量、质量、票据与合同不相符的物资;

⒊负责根据“领料单”出库物资;

⒋负责物资分类别、性能摆放,保证仓库整洁;

⒌负责材料设备的质检报告、合格证等证书的复印及发放工作;

⒍做好仓库的防水、防盗、防潮工作,定期检查、维护消防器材,保障仓库和物资财产的安全;

⒎掌握材料、设备的主要性能,妥善保管库存物资;

⒏做到物资合理库存,避免物资积压式供应短缺,确保生产正常运行;

⒐按时清仓盘点,做到日清月结;

⒑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物资采购员岗位职责

⒈负责公司物资的采购工作;

⒉按公司下达的物资计划,核对仓库库存,拟订采购方案,及时采购所需物资;

⒊采购物资时,根据市场行情波动,做好购价、比价、议价工作,采购的物资必须质优价廉;

⒋办理物资入库手续,在保证数量相符的情况下,持产品的合格证、资质证、发票、合同等四证交保管员验收;

⒌掌握公司各部门物资的需求及消耗情况,熟悉各种物资的供应渠道和市场行情,与物资供应方建立良好的关系,按照《合同法》的规定签订购货合同;

⒍熟悉掌握各类物资的名称、规格、型号、用途和生产产地,及有关材料性能、质量、标准;

⒎加强法制学习,树立法制观念,自觉抵制不良之风;

⒏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材料会计岗位职责

⒈负责物资材料、设备的核算工作;

⒉负责物资出、入库的票据开具及管理工作;

⒊负责核对工作帐目的核对,做到帐帐相符,帐物相符;

⒋掌握物资合同执行进度,发现问题及时反映;

⒌负责物资定期盘存,做好物资的盘盈、盘亏申报工作;

⒍根据生产计划,核对帐面库存余额,准确开具出库单;

⒎负责按时上报有关报表及帐目;

⒏掌握公司生产物资需求及消耗情况,加强物资成本核算与控制;

⒐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信息中心

(一)主任岗位职责

⒈认真执行上级有关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方针、政策、电子信息技术的有关标准、规范,搞好信心保密工作;

⒉主持信息中心日常工作,侧重对各网络管理员、系统管理员的工作分配和指导;

⒊负责实行信息业务归口管理,规划组织系统的发展,侧重总体方案拟订,项目的指导实施;

⒋负责计算机整体正常运行,侧重于核心数据库维护、代码维护,各网段的逻辑划分、路由关系、网络安全,系统集成、网络集成的核心设备维护工作;

⒌负责核心数据库服务器、核心交换机、主防火墙的日常维护工作;

⒍负责各单位计算机专责的技术指导工作;

⒎负责信息中心内外的联系工作,协调信息中心与职能部室之间的关系;

⒏负责各单位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工作,提高信息应用技术水平;

⒐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网络管理专责岗位职责

⒈负责计算机网络的软硬件配置、运行、开发、使用情况的统计工作和考核工作,主要管理网络交换设备、楼层交换机、结构化布线、防火墙等;

⒉负责计算机网络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侧重网络系统结构化布线、ip地址、网络安全、二级交换设备远程管理、网络设备的外部维护和管理、故障检修、易损件更换、设备功能扩展等;

⒊负责服务器的系统软件维护、运行、开发、使用情况的统计与考核工作,主要管理: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公共数据库服务器、e-mail服务器和其他待建服务器;

⒋参与各项管理信息系统规划、标准的制订;

⒌负责公司计算机及外设的日常维护及与经销商售后联系工作;

⒍参与计算机设备硬件安装、软件调试工作;

⒎负责服务器数据和日志的定期备份工作及计算机管理子系统的数据整合处理工作;

⒏负责公司内部和外部网页的日常维护;

⒐负责公司计算机管理系统相关的设备台帐管理;

⒑参与机房内日常事务管理,搞好信息保密工作;

⒒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用电系统管理专责岗位职责

⒈负责电力营销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故障处理,做好软件系统的升级、程序更新;

⒉负责做好系统建设、开发的相关工作;

⒊负责信息系统应用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

⒋负责电力营销系统相关数据的转接与定期维护;

⒌负责定期对系统日志进行清理,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⒍负责系统统计查询并按要求形成一些临时性的数据报表;

⒎负责全公司营销业务系统管理,及时完成一般业务处理和协助解决疑难问题;

第6篇:经济责任审计量化评价范文

【关键词】 高校;过度贷款;财务风险;对策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迅速扩大, 高校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教育投入与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也更加突出。为缓解资金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以及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近几年来,高校积极利用银行贷款筹措办学资金,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改善了办学条件, 提高了教学质量, 解决了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应该说银行贷款对高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高校在利用银行贷款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财务风险。如何认识、防范、控制财务风险,促进高校健康、稳定、和谐、可持续地发展,是目前我国高校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高校贷款的现状、原因及特点

(一)高校贷款的现状

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发生了持续、快速的增长,普通高校由2000年的1 041所发展为2010年的2 035所,办学规模从不到700万人,增加到现在的2 285万人。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40%,在校大学生规模将达到3 550万人,高等教育正在由精英型向大众型转变。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等教育竞争也日益激烈,各高校为改善教学环境,增加教学设施、扩大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需要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在高校资金来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向银行贷款已成为弥补资金缺口的主要途径。据《2007年中国教育蓝皮书》披露,到2006 年底,全国高校贷款规模在4 500 亿元到5 000亿元,个别高校的贷款额甚至超过了10亿元。沉重的贷款压力、巨额的财务成本,已使我国高校举步维艰。

(二)高校贷款的原因

1.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高校在校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学校的办学条件不能满足教育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和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这使高校产生了巨额的资金需求。而财政拨款和自筹资金远远不能满足高校因快速发展对资金的需求,许多高校不得不采取向银行贷款的方式解决资金需求的问题。

2.财政拨款不足。面对迅速增长的高校在校学生, 财政拨款投入严重不足, 导致高校教学资源严重不足,高校办学经费普遍短缺,无法保证解决高校因招生规模扩大所带来的教学、实验等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问题。

3.本科教学质量评估的要求。自1998年开始的本科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对高校教学设备、基础设施等作出了相应的规定。2004年教育部办公厅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还明确规定了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生均宿舍面积、生均师资比、体育维持费、本科业务费、设备购置等指标。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发展壮大。而要实现这些指标,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4.高校社会融资能力不强。高校资金来源主要分三部分, 即政府投入、学生缴费和高校自筹。高校经费来源渠道单一, 其自身的“造血功能”始终没有建立起来, 社会融资能力不强。

5.商业银行认识存在误区。在高校大规模扩张引起教育贷款的强劲需求下, 商业银行普遍认为:高等教育是政府重点扶持的产业, 无论怎样贷款都会有财政担保, 绝对安全。

(三)高校贷款的特点

1.贷款投资期限长,财务风险大。由于高校贷款大多用于新校区的建设以及基础设施改、扩建和设备的采购上,贷款资金使用周期较长,加剧了还款的利息负担,财务风险和不确定性风险也随之增加。

2.贷款规模过大。部分高校在扩张时,没有科学预计与规划贷款项目和经济承受能力,盲目增加贷款,扩大办学规模,导致贷款总额太大。

3.建设项目中贷款资金比例较大。高校实施项目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有:财政专项拨款、自筹资金、银行贷款。从高校目前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看, 银行贷款占到资金总量的70%左右。

4.贷款保证形式单一。按照《担保法》的规定, 高等教育设施不得进行抵押, 学校不得为保证人。因此, 目前高校贷款基本上是信用贷款或基本账户抵押贷款。

5.还款渠道单一。高校资金来源主要有:教育经费拨款、教育事业收入、科研收入、校办产业收入、其他收入等。其中真正用于还贷资金的主要是教育事业收入。

二、高校过度贷款引起的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

高校贷款资金就像一把双刃剑,在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改善高校办学条件、满足学生基本需求的同时,也存在着风险防范意识薄弱、贷款规模过大、财务管理不力、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等隐患。随着高校还贷高峰的到来,巨额本息的支付将会使高校面临非常严峻的财务风险。高校贷款引起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有:

(一)缺乏总体发展规划,任意扩大贷款规模

随着高校扩招,高校迎来了新一轮的大发展。但是,不少高校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发展潜能合理确定发展规模, 对学校的发展缺乏总体规划, 盲目扩张、过度建设,任意扩大贷款规模,造成贷款过度、贷款利息费用过高的后果,使学校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影响高校正常的运转, 不利于高校长远的发展。

(二)高校借贷资金管理不善, 使用效益不高

高校事业发展需要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如何筹措事业发展所需资金固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如何管理, 以提高其使用效率, 取得最大经济效益。但有的高校往往是重视贷款的取得, 而常常忽视了对贷款资金的有效管理和合理使用, 存在摊子铺得过大、项目上的过多又缺乏充分论证的现象; 有的擅自扩大建设规模, 提高建设标准, 随意超概算;有的存在重复建设, 而没有从学校事业发展的长远上看, 没有把资金用在最需用的地方;有的对贷款资金没有实行专款专用, 常常被挪作他用, 或者贷款过多, 造成资金闲置。所有种种都造成了资源与资金的极大浪费, 影响贷款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政府部门对高校贷款缺乏有效的协调、监控

高校利用银行贷款搞建设,涉及到高等教育的发展布局、设计规划,也涉及到高校的筹资政策,但到目前为止,政府部门尚没有出台相应的办法。在具体利用贷款过程中,基本上是学校与银行之间的自行运作,有关政府部门缺乏有效掌控,更谈不上对学校的建设规划、贷款额度、贷款投向、贷款使用管理等方面进行指导、监督和约束。

(四)高校贷款理性分析与风险控制意识不足

高校贷款大部分投资期限较长, 贷款多用于购置土地、后勤、科研用房、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重点实验室和大型仪器设备的置办, 偿还贷款的不确定性很大。而高校在考虑贷款申请时, 通常只以“能否满足项目建设需要”作为第一标准, 只要能贷到款, 资金成本放在第二位。在贷款申请、审批过程中的理性分析和风险控制意识显得不足。

(五)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

负债办学是高校目前也是今后较长时间内的必然选择, 未来融资市场能否提供一个较低的资金成本和充实的信贷资金环境, 完全取决于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 与银行利率的波动、银行信用紧缩政策等都有关系。目前, 我国利率将进入新一轮的加息周期, 高校面临的还息压力将会与日俱增。

(六)高校缺乏融资人才,内部财务管理滞后

融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工作量非常大。目前, 在高校财务部门工作的财务人员普遍缺乏融资专业的知识,难以胜任融资财务方面的工作。在高校举债资金的管理监督中, 缺乏对举债方式作成本分析和比较分析; 在资金的使用中, 随意扩大举债资金的使用范围, 缺乏审核监督, 甚至将贷款资金和学校资金打通使用, 出现挪用贷款资金等行为。

上面提到的引发高校财务风险的种种因素,既有主观性的,又有客观性的,哪一种因素的不慎重、不作为,都会引发财务风险。因此,加强对贷款资金风险的控制和管理已势在必行,必须引起有关部门和高校各级领导的充分重视。

三、高校过度贷款引起的财务风险的特征

负债办学机制的引入, 在为高校带来发展资金的同时, 也带来了风险。因此, 高校管理层必须充分认识举债带来的财务风险, 并在负债筹资中充分认识财务风险的特征。

(一)客观性

高校的财务风险是负债办学的必然产物,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不论人们是否意识到, 财务风险都是客观存在的。

(二)危害性

高校由于过度贷款而无法到期支付本金和利息, 会给高校带来直接或间接、有形或无形的损失, 不仅影响高校财务资金的运动, 而且危及贷款及高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严重影响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隐蔽性

由于高校贷款多属于信用贷款, 很少有具体的抵押物, 而高校的人力资本和声誉价值又很难按市场价格准确计量,这就使贷款风险衡量难度加大, 对风险的发生也难以及时发现。

(四)可控性

高校贷款从一般性的流动性不足到偿还能力不足, 再到严重的资不抵债, 是有一个过程的, 只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就可以对高校贷款风险进行识别、预测, 并在事中防范, 事后化解。

(五)转嫁性

贷款风险随着贷款规模的扩大而增加,一旦风险出现,管理者最有可能采取的策略就是转嫁。但这种转嫁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对社会都具有较大的危害。因为贷款转嫁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和国家。对于前者,转嫁会受到制度的制约和舆论的监督,会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强烈反对;对于后者,无疑会增加政府的财政风险和财政负担。

(六)不确定性

高等教育的发展受国家政策的不确定性、宏观经济的波动、管理者经营管理不善等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这些都有可能导致高校举债融资风险的出现。

四、应对高校过度贷款引起的财务风险的对策

银行贷款给高校的超常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可能性,但是它同时也给高校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如何既抓住高校飞速发展的机遇,又有效地规避贷款带来的潜在风险,是高等学校的管理者必须面对的课题。为确保高校健康持续地发展,减轻学校债务负担,控制学校贷款数量保持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防范高校贷款的财务风险。

(一)建立健全教育投入保障体系,保持政府投资主渠道地位

1.大力加强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目前,政府财政拨款仍是高校经费的主要来源, 但财政拨款已不能满足高校快速发展的需要。通过加大财政投入, 发挥政府财政对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主渠道的作用, 提高政府对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比重, 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高等教育经费严重短缺的矛盾和还贷压力。

2.政府应主动消化部分贷款。政府应给予部分贷款规模过大、负债过重、财务风险过大的高校参照国有企业消化债务的办法,政府出资解决偿还贷款,消化部分债务,让高校减少历史包袱,轻装上阵,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在2007年,广东省委省政府为了缓解省属高校的财务风险,一次性地偿还了省属院校用于教学部分的银行贷款130 多亿元,这应该是在全国范围内的高校贷款问题引发普遍关注和广泛争议之后,政府部门首次作出的具有实质意义的回应与对策。

3.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必须制定一系列有关高等教育经费保障的政策法规,从法律的高度明确政府在高等教育投资中的主导地位, 细化政府应当承担的责任,真正实现教育财政投入的持续增长。对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逐步达到4%这一要求加以具体化, 明确各年达到的比例数,并争取尽快接近和达到4%。同时,政府还应对高校在经济活动中涉及税费的事项进行一定的减免,给予高校更大的优惠政策。

(二)慎重选择投资项目,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

贷款项目要经过充分论证,要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搞好项目决策阶段的投资估算是控制投资的先决条件。选择投资项目时要谨慎, 坚决杜绝无效益投资的现象。高校建设必须量力而行, 自觉控制建设项目和建设规模, 避免无效投入。必须制订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学科与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以高校总体规划为基础, 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和高校实际偿债能力确定贷款项目及适度的贷款额度。充分征求广大教职工意见, 经高校最高决策机构集体研究决定。

(三)科学合理地确定贷款结构和贷款规模

高校通过贷款可以获得建设资金, 但其承受债务负担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贷款规模过大, 就会影响高校正常运转, 加大高校的财务风险。因此,高校要根据自身发展规划和财务状况, 恰当预测所需资金量, 确定贷款规模, 合理预计贷款的偿还能力。同时与银行建立良好的“银校合作”关系, 最大限度地争取贷款利率方面的优惠政策, 将短期、中期、长期贷款有效地结合起来, 使偿还贷款的时间均衡分布,减轻还款压力, 降低负债给学校造成的财务风险。

(四)树立财务风险意识

由于高校长期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对银行贷款资金的有偿性认识不足,缺乏资金成本概念和财务风险意识。因此,要树立财务风险意识,特别应提高高校领导层对财务风险的认识,要把风险防范理念贯穿到整个决策工作全过程中,对高校财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控与预测,及时发现风险发生的征兆,采取分散和规避财务风险的举措,有效地防范高校财务风险。财务人员作为财务管理者,也应不断学习和掌握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强化风险意识,通过自身的知识水平、业务素质的加强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五)进一步明确高校还贷的责任

高校作为借贷的主体, 必须承担起归还贷款的法律责任。因此, 高校要摒弃“高校贷款, 政府埋单”的侥幸思想,积极承担起还贷的义务, 树立“科学贷款, 诚信还债”的观念。 在贷款之前要充分进行论证, 贷款之后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由于贷款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及时按照贷款合同的约定偿还贷款本息。同时, 针对目前在高校中存在的“前任借款, 后任还钱”的现象, 高等教育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明确高校贷款的归还责任, 将贷款管理作为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 实施贷款责任追究制度, 严格高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及离任审计, 增强高校决策层做好贷款管理的责任心, 促使其更合理地筹集和使用资金, 防止“任任借款, 无人还钱”恶性循环现象的出现。

(六)加强贷款资金的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高校必须加强贷款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按照高校会计制度进行正确的账务处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资金预算, 保证合理的现金持有量。 一方面能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及时筹措所需资金。另一方面应制定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要按照贷款本息归还的时间、额度要求,合理安排调度资金,降低贷款成本。高校还应建立偿债基金,避免因准备不足、资金周转困难而出现的延期还款损失。

(七)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高校应根据自身的财务状况, 依据高等学校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型,给本校的贷款资金使用情况确定一个比较合适的预警系数。高校的财务部门根据即时掌握的贷款进度和资金的使用情况, 确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如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发展潜力等量化指标。分析和评价贷款资金的合理程度和财务管理水平, 及时揭示隐性问题。对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预警预报, 建立长效的财务预警系统, 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规避贷款风险。

(八)加强对贷款资金的审计与监督

高校还要建立健全内部监控制度, 充分发挥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作用, 对贷款项目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监控。对贷款项目从立项、审批、执行到资金使用、归还本息的整个过程进行全程监督管理, 对不按规定使用资金以及使用效益不高的项目及时采取措施, 予以改进和纠正,使各级责任人在决策、组织、实施等管理过程中做到程序化、规范化, 强化权力间的互相制约和监督, 堵塞漏洞、消除隐患, 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营造良好的经济秩序和环境保障。

(九)积极拓宽经费筹措渠道,增强还贷能力

高校要充分利用办学自,拓宽办学渠道,多方筹集资金,寻求自我发展道路。通过新老校区置换,筹集大量自有资金;调整办学思路,开发多层次、多形式办学,增加学校事业收入;充分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加速科技成果转让,走产、学、研发展道路,提高科研、校产创收能力;加强学生学费收缴与管理工作,建立“奖、贷、助、免、补、捐”等多元贫困生资助体系,创造良好的收费环境,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欠费问题,增强资金自给能力;对教育筹资进行制度创新,尽量争取社会捐赠,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吸引社会闲散资金,通过社会投资、融资、教育国债等多种市场手段积聚教育资金。

总之, 高校在通过银行贷款获得快速发展的机遇面前,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 既要敢于开拓进取, 积极利用银行贷款实现学校的快速发展, 又要正确处理好眼前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事业发展需要与实际经济承受能力的关系, 坚持量力而行, 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风险,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确保国家高等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丽珠.浅谈高校办学中贷款融资的财务风险及对策[J].教育财会研究,2007 (4).

[2] 魏东玲. 对高校贷款管理的思考[J] . 会计之友,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