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影的发展历史范文

电影的发展历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影的发展历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影的发展历史

第1篇:电影的发展历史范文

[关键词]名著电影;票房;口碑;受众心理

文学名著被改编成电影在影坛并不罕见。2012年年末,中国影坛再掀文学名著改编热潮,从实的《白鹿原》到刘震云的《一九四二》等文学名著都被搬上银幕。在原著已有“光环”下,名著电影要想获得票房和口碑双重丰收,了解受众的期待,迎合受众心理是必然途径。

一、现状:名著电影的“势不可挡”

名著一般指有价值的出名著作,电影导演将名著进行改编搬上银幕,此类电影被称之为名著电影。据统计,自1930年以来,在改编自文学名著的电影群体中,有25部荣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奖,《乱世佳人》《英国病人》《辛德勒的名单》等经典赫然在列。在我国电影的发展史上,名著与电影的交相辉映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张艺谋成功改编莫言的《红高粱》为起点,苏童的《妻妾成群》、余华的《活着》、王朔的《顽主》和《动物凶猛》、阿城的《孩子王》和《棋王》、李碧华的《霸王别姬》等大批文学作品都被电影导演再次成功诠释,奠定了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的地位。

尽管随着中国电影不断商业化,国产电影创作呈现出偏重视觉奇观的倾向,国产大片与文学逐渐割裂,而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文学名著却依然是许多导演热衷的对象。2012年9月,《白鹿原》的上映让电影市场对名著电影的关注再次推向,这部史上“最难拍”的电影既有不错的票房,也存在极大的争议。同时,作家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相关文学作品又成了许多电影编剧和导演跃跃欲试的改编对象,名著电影在电影市场所占份额历来不小。

二、分析:名著电影的受众心理

从表面来分析电影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仅是一个连贯而丰富的动作表象,但行为背后实际上却是包含了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为何观影?以何种标准衡量电影?这通常与受众在观影前和观影中两个阶段的心理活动有关,即观影动机和观影期待。

(一)观影动机:选择观看名著电影的理由

不少名著电影在上映初期都会票房不错。如电影《听风者》,上映第一周,票房就过了15亿,它改编自获茅盾文学奖的麦家小说《暗算》;与原著同名的电影《白鹿原》的上映月余,票房为13亿,导演王全安凭此成功跨入“亿元导演俱乐部”,等等。票房高低取决于受众数量,分析受众选择名著电影的观影动机,主要有:

1.娱乐心理

电影观众选择观看电影的最主要常规动机是娱乐身心,他们通过看电影释放压力,调节身心。此种动机下,电影仅作为一种简单的娱乐方式而存在,电影观众他们以求放松的心理走进电影院,选择名著电影带有一定的偶然性。

2.明星效应

粉丝追随自己的偶像,成为电影观众选择电影的重要动因。比如电影《白鹿原》的导演王全安,作为中国内地第六代电影导演领军人物之一,自然拥有一部分铁杆“粉丝”,凡是贴上王氏标签的电影都会成为这一群体的选择。而老戏骨张丰毅、刘威、吴刚和新生代明星张雨绮、段奕宏、郭涛的加入,他们各自的大部分粉丝也都会发展成为电影《白鹿原》的受众。

3.宣泄动机

电影还可以帮助观众进行情感的有效宣泄。弗洛伊德的心理学术语中有“自我“一词,电影观众在观影时容易无意识地将“自我”转化成电影角色,因角色命运悲而悲,因角色命运喜而喜,这个过程潜移默化地激发着观众的观影欲望。名著电影在未上演之前,其中的主要内容会因为原著的影响力而被受众提前知晓,因此,受众可以有的放矢地选择与自己情感需求吻合的电影,这是非名著改编电影难以做到的。

4.从众心理

从众效应又称“阿希效应”,是指个体在群体中会不自觉地受到群体的影响与压力,因而在知觉、判断与行为上趋向于跟多数人相一致的现象。名著本身的影响力和电影前期的宣传,使名著电影大多是“未映先火”,成为社会热点事件。为了保持与外界保持一致性、追求归属感,受众会走进影院去观看电影,这是从众心理的一种表现。我们采取这一行为方式,仅仅是因为这能使我们与我们所认同的人建立起令人满意的关系。因为我们对朋友本身吸引力或感染力的认同,“一人观片众人皆观”的局面也就容易形成。

5.经典认同

这一观影动机应是名著电影受众区别于其他类型电影受众的最大区别。与原著同名的电影上映,文学名著的影响力很容易将“读者”转换为“影迷”,会将他们对小说的认可移情到电影当中去。比如当张爱玲的代表作《倾城之恋》被同为女性的香港导演许鞍华搬上电影银幕时,为小说深深折服的读者定是蜂拥而至的。

(二)观影期待:影响名著电影口碑的要素

口碑,在辞海中被解释为“比喻众人口头上的称颂”,电影口碑的获取与受众观影期待存在密切关联。在名著电影的受众群体中,因原著慕名前去观影的受众占了较大份额,他们在名著电影的接受中,所持观影期待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比对情节

将电影与原著情节比对着看,这是名著电影受众常有心理。由于受到时间的限制,电影对原著会有不同程度的改编和删减。以电影《白鹿原》为例,原著有两族三代绵亘半个世纪的故事容量,改编后的电影则主要围绕白嘉轩、鹿子霖、田小蛾、黑娃、白孝文、鹿兆鹏等几个主要人物展开,将人物的命运处理得极为凝练,戏剧性也大为增强。但也因为这种删减,电影出现了时间跨度的缩小,电影中多数人物命运的不知所踪。而且诸如“晒枣”和“泡枣”的细节的交代不清,让没看过原著的受众只能靠猜谜,对原著有所了解的受众靠联想原著对照揭晓谜底,这些势必会影响到受众对电影的评价。

2.视听愉悦

电影受众皆具有七情六欲,其感望往往存在于无意识深处,渴望满足和释放。人的欲望一旦满足,紧张的精神状态就得以改观,身体就会呈现和谐状态,在放松的状态下,人的感官可进入全面愉悦阶段,这就是人的精神心理的“愉悦原则”。在观影中,电影的视听效果最能直接满足和刺激受众身心。电影通过声音、图像来构成的审美意象,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受众在观看电影时获得视听愉悦是原著无法比拟的。但原著对氛围的烘托、环境的描写、人物的塑造都是用文字来呈现的,是间接和无限的,每个受众在阅读时都可以再创造,也就是常说的“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而电影将这一切具体化以后,剥夺了受众的再创作空间,这种可感的画面、形象、声音是否符合受众在阅读原著时所产生的期待,也将会影响到电影的口碑。

3.审美升华

作品主题的有深度有内涵,是文学和电影获得持久生命力的保证。为文学名著所打动的名著电影受众期待着,电影能将以生动的形式表现原著的深刻内涵,而不单是具体的人与事。电影创作过程中对影片内涵深度的把握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到受众这种较高精神层面的需求能否满足。此外,在原著已经获得受众认可的前提下,名著电影能否用另一种更立体的艺术形式触及人丰富的精神世界,这是电影创作者应该加以考虑的。小说的灵活叙事和创作空间,往往让作品拥有宏大而多元的主题。而电影受到容量的限制,经常只能取其中的一条主线进行表达,导致其他主题的弱化或模糊。电影受众对作品内涵的丰盈与否的判断,也势必反映到电影口碑上。

三、基于受众心理分析基础上从文学“经典”到电影“经典”的探求(一)名著电影创作应处理好与原著的关系

受众将电影与原著对比,是名著电影必须面对的现实,容量的控制和情节的取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学者李欧梵认为“一流的电影改编自二流的小说”,这句话折射出电影的“有限性”,这种有限体现在时间、空间和表达方式上。所以,选择合适的文学作品进行改编应放在第一位考虑。[JP]

其实,应该区别对待不同文学作品。有些文学作品偏重思想性、哲理性,特别是那些不以多情节、内容见长的短篇小说,挖掘和探究其思想底蕴是在改编时着重思考的;而对于一些情节性、故事性较强的中、长篇作品,改编的策略主要是提炼、浓缩,注意渲染典型环境、提炼典型情节、刻画典型形象,抽取文学作品中典型的环境和情节来塑造人物形象。

(二)名著电影创作应优化画面和声音刺激

从实质上讲,名著电影是电影导演运用特定的视听语言对文学名著进行新的解释,所以,受众走进电影院,想获得的感官刺激就不是指向文字的,更是期待从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作为电影创作者让画面和音效拥有基本“叙事”的功能之外,应有更高的追求,以求满足受众的审美愉悦。如张艺谋导演在拍摄《活着》时,中国民间艺术皮影戏被引入,承担了视觉符号这一角色,这一艺术与电影叙事的结合则大大增强了电影的观赏性和艺术感。张艺谋同时特别注重色彩美学的表现,在影片中对中国红的运用恰当好处,对受众形成极大的视觉冲击。《活着》成为名著电影中高口碑影片之一,与此不无关系。而电影《白鹿原》中振聋发聩的老腔、撕心裂肺的秦腔、凄楚婉转的碗碗腔,更是对电影整体气氛的烘托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名著电影创作应凸显人性情感需求

文学名著是精英文化,有特有的历史定位和人文关照。而电影是面向大众的,改编时要做到走下文学殿堂、突破精英、稀释深度,既要迎合大众文化审美情趣,又能兼顾和延承文学名著的精神和内涵,才能让文学名著从“阳春白雪”变成“雅俗共赏”,电影才可能成为大众的电影。基于此,电影在改编原著时,要瓦解名著在某个时代背景下所形成的集体意识,在其中加入创作主体通过故事所引发的个体个性化的思想情感的表达,表现现实的人对生命及时的感悟。这种情感的定位可以超越阶级、时代、种族等,但却能直指人性本质,更能打动人心,引起受众共鸣。改编很是成功的香港电影《青蛇》,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同为作者和编剧的李碧华在小说和电影中对人性思想与欲望的深层揭示,能引起强烈共鸣,受众“可以从她笔下人物的身上清晰感受到现代人的影子,体验到现代人的情感与生活”。

(四)名著电影创作应有效运用商业元素

注意名著电影中的商业元素,要求导演不以意识形态的宣扬为拍摄理念。不少国内导演在对文学名著影片改编时,为了符合意识形态宣扬,刻意地表现政治立场,特意强化名著的时代意义,导致影片有浓厚的说教意味和政治导向,这在名著电影创作中应是力求避免的。电影具有时代性,一些先进的拍摄手段和电脑特技等的引进不应被排斥,这些如能加强影迷的观影兴趣更是无可厚非。此外,名著电影中可增加明星阵容,这是保证一定票房基础。

四、结语

每部电影都承载了一个导演的追求和特性,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影的成功与否,最终靠市场和受众检验。了解受众心理,在名著电影创作中做到创作主体的个性化演绎与受众需求的统一,实现“文学”与“电影”交相辉映,这是一个不断需要探讨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刘伟,吕宪栋.李碧华《青蛇》与电影的成功联姻[J].文学界:理论版,2010(03).

[2] 刘京林.传播中的心理效应解析[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第2篇:电影的发展历史范文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应用

引言

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在实际生产生活中起到的作用也愈来愈突出,尤其是在当前电力系统中的电力电子技术应用下,对电力系统的整体质量水平得到了提高。通过从理论层面加强电力系统中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研究,就能从理论上为实际技术应用提供支持。

一、电力系统中电力电子技术应用重要性和技术特征

(一)电力系统中电力电子技术应用重要性分析

电力系统中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比较重要,有助于电能优化使用。在电力系统运行中,要想将系统运行效率整体提高,在新技术的应用上就比较重要,电力电子技术对电力系统的正常优化运行,以及资源的合理科学应用有着积极意义,在电能层面的优化作用发挥比较突出。在电力系统中,电力电子技术应用,能有助于机电一体化的生产发展,从整体上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

电力系统中的电力电子技术科学化应用,可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发展,促进电力系统的二次改革发展,对高频化以及变频化发展也有着积极促进作用。通过电力电子技术应用下,就能有助于电力系统综合运行能力优化。

(二)电力系统中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特征分析

电力系统运行中的电力电子器件以及技术的特征都比较鲜明,从电力电子器件自身的特征上来看,在电力电子器件的高耐压水平以及高频化和大工作电流等特征上比较鲜明。这就对电力电子技术的优化发展有着促进作用。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中,也有着鲜明特征呈现,主要体现在,集成化特征方面,和传统的电力电子器件分立方式有着不同,在全控型器件方面,都是多单元器件实施的并联集中在基片上,所以在集成化的特征层面就比较突出。

电力系统当中的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特征中的全控化也比较突出,主要是通过半控型普通晶闸管进行逐步发展形成的。在自断器的应用下,从而实现了全控化,在电路层面有了很大程度的简化。电力电子技术应用中的高效率以及高频化特征也比较突出,对导通损耗有了很大降低,使得整体运行效率有了很大程度提高,在高频化的作用发挥上也比较突出。

二、电力系统中电力电子技术具体应用和发展

(一)电力系统中电力电子技术具体应用

电力系统当中的电力电子技术应用体现在多层面,在电力系统发电环节中的应用上比较重要。大型的发电设备系统的运行中,就涉及到诸多的应用设备,其中发电机组励磁技术的应用,对电力发电系统的良好运行就有着保障作用,在这一电力电子技术应用上有着多项优势发挥,其中的调节速度快以及控制简单的特征比较突出,能对发电厂的整体工作效率和电力运行的效率有效提高。发电机组在对交流励磁技术相结合下,就可实现动态性调整,在电力系统的动态化运行上能加以有效促进。而在风力发电中的电力电子技术应该用,以及光伏电站的电力电子技术应用上,也能有助于发电的效率提高,对无功功率调节和故障穿越等积极作用都能有效发挥。

电力系统输电中的电力电子技术应用,也能提高输电的整体效率。对于轻型直流输电和直流输电技术的应用,也能有助于输电的质量提高。在直流输电方面的可控性比较强,在输电的容量上相对比较大,有着高稳定性的特征。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下,对直流输电的技术优化作用发挥也有着促进作用,其中的柔流输电技术应用,就能对电力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有着促进保障作用。柔流输电技术的设备种类比较多,在无功功率的独立可控性作用方面比较突出。还有就是采取分频输电的技术应用,对交流输电线路电气距离就能有效减少,对电力系统的电能传输能力可有效提高。

配电环节中的电力电子技术应用也比较重要,对配电中的诸多不稳定因素的消除就比较重要。从电力技术层面的解决,是对配电系统的优化重要方法。FACTS技术的应用和其它的技术相结合已经成为发展趋势。电力电子技术在对电力系统的节能环节中的应用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这是对电能浪费的重要举措,在节能技术应用方面对发电机组的优化以及新技术的应用等层面,都要进行完善和科学化呈现。

(二)电力系统中电力电子技术应用发展

电力系统中的电力电子技术应用中,要注重施可靠性的评估,这是对电力电子装置安全可靠性保障的重要基础,对电力系统的优化作用发挥也比较突出。通过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评估,对电力电子装置的优化设计和运行管理的水平提高比较有利,能在可靠性评估工作实施下,对电力系统的可控性预测上有效提高。在具体的可靠性评估过程中,能从元件以及系统多层面实施建模,在功率器件以及电解电容的核心元件建模方面进行优化。

电力系统运行中的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的故障管理方面需要加强。在遇到比较重要的应用场合,电力电子的装置故障维护工作就显得比较关键,其中的功率器件的故障对整体电力系统的良好运行就有着很大影响。在故障运行管理层面的加强就显得比较重要,故障管理工作的实施中,在故障预测以及故障诊断是比较常用的方法。电力电子器件以及系统故障出现的时候,就能在这些方法的应用下得以有效诊断和及时性解决。

三、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电力系统中电力电子技术的科学应用,就要注重从实际出发,对电力系统的整体质量提高打下基础。通过此次对电力系统中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研究以及发展策略的简析,能从理论上对实际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更好的促进实际发展。

参考文献:

[1]陈j权,李旭升.现代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控制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6(01)

[2]邵鹏.电力系统中电子电力技术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5)

[3]唐静娴.浅谈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J].机电信息,2014(30)

第3篇:电影的发展历史范文

关键字:电力建设;起重机;施工设备

引言:随着社会改革发展,我国的电力产业发展越来越好,并取得显著成就。例如计划于2014年投入使用的山东省海阳核电站,使用了世界一流技术,其安全稳定性远远超过了日本的福岛核电站。在电力电源方面,我国电源结构不断优化,火电机组向大容量、高参数、环保型方向发展;水电、核电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风电、太阳能发电和生物质能发电等新能源建设积极推进。在电网建设方面,我国电网规模已经位居世界首位。

由于电源、电网建设越来越普遍,覆盖面积越来越大,规模也在增大,我国的电力建设工程施工设备也由最初的单纯从国外引进设备,由科研人员研究后,了解先进技术后,再仿照国外技术制造电力施工设备,发展到自主研发、制造具有中国技术特色的、高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力建设施工设备。我国自主研发的电力施工设备很好地保障了我国电力产业可持续的健康发展,摆脱了对国外技术的依赖,为电力产业发展开拓了美好的未来。笔者在本文主要对目前电源和电网建设施工中所用设备的情况进行分析后,提出施工设备未来发展的方向。

一、电源建设施工设备

电源建设的特点是拥有大批量的厂房结构,需要安装大型设备,需要搬运许多物流。所以电源建设主要依赖的设备室起重设备。起重设备是电源建设工程中最重要的大型施工设备。我国目前常用的起重机有:塔式起重机、履带式起重机与液压式起重装置。

1.1塔式起重机

塔式起重机是电力建设中的主要起重设备,其应用范围较广,在核电建设工程中也有普遍使用。塔式起重机根据使用原理不同,可有分为多种,例小车变幅式塔式起重机、动臂式塔式起重机和折臂式塔式起重机。

小车变幅式塔式起重机,优点是幅度利用率高,起升和变幅速度快。缺点是,其在大幅度下的起重能力有限,比较适合小幅度使用。所以它在电力建设工程总,常作为土建或厂房的辅助设备。目前技术比较先进的有:Manitowoc公司生产的Potain MD3600型塔式起重机在90m幅度下起重量29t,最大起重量达到160t;Liebherr生产的5000HC80上部回转塔式起重机在100m幅度下的起重量达到42t;国内四川建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M2400型水平臂塔式起重机最大幅度有70m、最大起重量100t、最大幅度处的起重量也达到了22.8t。

动臂式塔式起重机的变幅方式是动臂,采用上部回转、臂架铰点后置、上部液压顶升等结构形式。该种塔式起重机具有起重重量大于小车变幅式起重机,作业范围广,抗外界恶劣环境强,设备自重轻,设备装拆方便简单等特点。我国目前电站钢结构与塔式炉等的安装施工中,用主要的大型起重机主要是动臂式塔式起重机,其中FZQ系列自升附着塔机使用得较为广泛。

上文提到的折臂塔式起重机,是一种比较特别特殊的塔式起重机。折臂起重机的起重臂有两节组成部分,也可作为水平臂塔机使用。该种塔式起重机通过内侧起重臂可俯仰变幅,进而抬起外侧起重臂。此种起臂方式可提高起重机的起升高度,利于降低回转半径。要求塔机具有较大的幅度,同时上部开口小,要求塔机半径小可自行下降拆除的冷却塔施工。

1.2履带式起重机

履带式起重机的接地面积较大,具有良好的通过性,较强的环境适应力,设备转移时不用拆卸,并可带载行走。履带式起重机可节省移动设备的人力和物力。它比较适合于单台大件设备或同场多作业点吊装,如:风力发电机基本均由履带式起重机或基于履带式起重机行走机构研发的塔式起重机完成吊装组立。

核电建设领域中,主要依赖履带式起重机完成大量的重件吊装作业。目前,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引进美国LAMPSON公司LTL2600B型履带起重机是目前世界上较大的履带起重机,在核电建设大型构件吊装中有着出色表现。

目前国内已经拥有多台国内外制造的1 000吨及以上的履带式起重机。我国在履带起重机研发方面也有了长足进步,三一集团公司生产的SCC10000型履带起重机最大起重量达到1 000t,在电力建设领域也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

1.3液压提升装置

液压提升装置,是运用液体压力来起重重物的。其根据结构类型不同,分为杆式、钢索式、千斤顶式、链条式等。在我说国现代电力建设施工中,最常见的是钢索式液压提升装置。笔者在本文主要分析下钢索式液压提升装置。

钢索式液压提升装置主要组成结构为液压千斤顶、液压泵站和集中控制系统。液压千斤顶的动力来源于液压油,工作原理是通过推动液压油缸活塞往复运动,迫使活塞上端接连的上卡紧机构与缸体下接连的下卡紧机构之间进行荷载转换,进而实现重物起重目的。钢索式液压提升装置运用技术比较先进,其占地面积较小,重量轻,转移方便,起吊物体重量大,运行性能较为平稳,安全性能好等等许多优点。根据这些优点,笔者认为它可运用于发电机定子、锅炉汽包、锅炉大板梁、高/中压缸、烟道尾部组合件、烟囱钢内筒(包括钢平台)、原子能发电站核反应堆压力壳等大型设备的组建。

钢索式液压技术在不断进步,目前该种类型提升装置已形成系列化,单台起重能力最大可达600t。起重范围完全可以满足电力建设领域的大型设备的安装需求。

二、电网建设施工设备

电网施工包括输电线路施工和变电站施工,其常规或通用施工设备,如杆塔组立施工用汽车起重机、架线施工用牵张设备、土石方施工机械、混凝土机械等不在此介绍。

电网施工内容包括输电线路施工和变电站施工。我国电网施工环境中,常用的大型设备有抱杆、组塔专用塔式起重机、架空货运索道等等。

2.1抱杆

我国电网施工使用最为普遍的铁塔组成施工设备的是抱杆。它具有结构简单,制造过程简便等特点。抱杆分类比较多。依据结构形式不同,可分为单抱杆、人字抱杆、摇臂抱杆等。根据支撑方式不同,可分为悬浮抱杆、落地抱杆等。拉线方式的不同可以将抱杆分为内拉线、外拉线抱杆。

抱杆虽结构简单,但是的质地是钢材,重量大,搬运不便。抱杆发展方向是材料轻型化。抱杆材料可选用铝合金,因其密度远远小于钢材,铝合金抱杆重量轻,体积小。

2.2组塔专用塔式起重机

抱杆是一种非标准化的轻小型起重设备,一般缺乏必要的安全保护,且在施工中需要设置多道拉线,对人员的操作和配合要求高,危险因素多。我国已研制成功S64L4型组塔专用塔式起重机,该机采用动臂变幅、钢丝绳附着方式,设置有电气保护系统并安装了起重力矩限制器、幅度限制器、起升高度限制器、风速仪等多种安全保护装置,安全性高,操作方便,

2.3架空货运索道

我国货运索道近年来才运用于电网建设行业中,之前多运用于林业、矿业等。电网建设中的货运索道技术不够成熟,存在应用不规范的现象。国内相关人员已经开始进行电建用货运索道的研制和标准化研究工作。相信他们会研制出高安全性能、载重量大、安装方便的货运索道。

2.4直升机的应用

目前国外已将直升机广泛用于输电线路导线展放、组塔、巡线和线路维护工作。我国因缺乏必要的人力与物力,目前并不能实现这一点。

三、电力建设施工设备的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生活质量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样,电力产业不断发展,必然会对电力设备提出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未来电力建设施工设备的发展方向如下:

3.1轻型化与智能化

电源施工设备的发展方向是轻型化、集群化。电网施工设备要求轻型化、智能化。由于火电、水电、风电等电源的单机容量越来越大,其主要设备的重量也必然随之增加。这就要求其施工设备,主要是起重设备的起重量更大、作业范围更广。输电线路途经环境复杂,点多线长,其施工设备需要频繁拆装和转场,因此要求尽量轻便、便于搬运。

3.2可靠的安全性能

安全性能是永恒的话题。由于电力建设项目施工量大,要求工期短,所以为了在工期内完成施工,达到施工预算要求,必须保障施工设备运行性能稳定,故障率低,安全性能高。提高设备的安全性能,是施工人员安全作业的前提。我们可以把安全性作为评判施工设备优劣的重要指标。在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的时候,必须配备齐全必要的安全保护装置或措施。

3.3自动化

提高电力施工设备的自动化、集群化、信息化水平,利于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提高安全可靠性。节省部分人力。

第4篇:电影的发展历史范文

尽管近些年来,我国的电力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面临较大的挑战。我们知道电力市场的需求是拉动电力营销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但是由于每个地区的实际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使得电力市场的需求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导致电力区间增长不平衡。现阶段,在电力行业的日常经营发展中,第二产业依然是电力营销的主要对象,而且还保持着较快的增强趋势,与此相比,第三产业与百姓的日常用电比重也大幅上升,但是化工、冶金、建材及煤炭等传统用电量较高的产业,近些年的用电量比重所有下降。在我国市场机制作用的影响下,电力价格与用电量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由于用户对供电稳定性与电能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电能与居民生活中所使用的煤气、天然气等新能源之间的竞争也日益加大,加之电力价格的形成机制不够完善,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都增加了电力行业发中的阻力。

2我国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现状

尽管近些年来,我国的电力行业发展较快,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整体上看,电力行业的实际发展中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2.1市场营销观念不强在供电企业的实际运营过程中,电力营销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是由于电力企业受到传统发展体制的影响,很多电力工作人员还会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没有对当期市场经济大环境背景下各行各业的发展趋势有正确的认识,未能掌握到市场发展变化的规律。由于没有对电力市场的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在实际工作中,没能给予市场营销手段高度重视,依然认为电力行业会永远处于垄断性的地位,存在一定的优越感,因而没有将电力营销手段真正落实,电力营销的思想意识不强,电力市场的开拓力度不够。

2.2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各行各业在发展中都将“客户至上”作为了企业发展中的重要理念,对于电力企业而言,也同样如此,需要将优质服务作为企业发展的宗旨。电力企业想要获得可持续的发展,需要长期贯彻“优质服务”的发展思想,从而提高用户的满意度,提升市场竞争优势。但是一些电力企业在实际的工作中,还存在服务不到位,电能质量不高等问题,甚至是没能处理好供电双方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并在用电供需矛盾的影响下,导致一些电力企业的服务质量不高。

2.3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现行的经济体制下,我国的电力行业在一定程度上还表现出了垄断性。但是我们不可否认在其他能源市场上却存在激烈的价格竞争,尤其是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会促使天然气、煤气等新型能源或设备超越电器的性能。普通百姓通过对经济性与多种性能的比较分析以后,很可能会选择其他能源来替代电能的使用,由此可以看出电力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

3电力营销创新与发展的建议

3.1创新观念,完善电力组织当前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为了提高电力企业的竞争实力,首先需要转变思想,用观念创新来实现电力营销手段的创新。在这个过程中,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突破“重生产而轻营销”思想观念的限制,将市电力的场营销放在电力企业发展的战略层面上,结合本电力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真正将电力营销落到实处。对电力需求市场进行认真分析,并对电力市场进行准备定位,对准目标市场,扩大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从而提高用户的满意度。与此同时,要对电力组织进行优化与完善。对营销手段与方式进行规范,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建立健全电力约束机制,促使电力营销不断满足电力市场的发展需求。电力企业需要对当前的市场环境进行分析,寻求相关的政策支持,并要对国内外电力领域先进的生产观念和管理方式进行借鉴,并要对电力企业的内部架构组织进行调整,对员工的日常工作进行约束。特别是在抄表环节,要加强监管,提高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与技能。此外,还可以设立对停送电进行协调的办公室,以便将用电客户的变电站维修、电力企业的线路等结合部署并统筹兼顾,尤其应该考虑到客户的购买淡季与节假日。总之,在确保电力企业安全营销策略下积极探究企业的夜间与带电作业的新举措。

3.2创新营销,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为了创新营销战略,电力企业需要加强对电能环保方面的宣传,突出电能是一种清洁、方便与高效的电能优势,使客户认识到在节能减排的大环境背景下,国家积极倡导使用节能环保的能源。供电企业要抓住契机,在宣传和推广上打出环保能源的品牌,并使其成为形象设计的主要特点。要把优质服务作为宗旨,通过为客户提供快捷、便捷及全方位的服务来使电力企业树立良好企业形象,进而扩大消费群体,提高市场占有率。同时供电企业还要制定市场扩张战略,完善电网架构,扩大电力营销市场,做好以电代油、以电代煤、以电代气的工作,促进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3.3技术创新,加强日常管理在新时期,在对电力营销方式的创新中,要加大新技术的投入比例。我们要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对电力工作进行网络化管理,发挥出电力商务化和电子技术的优势。要对市级、县级的供电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倡导电子付费的方式,可以为用户创造便利的条件,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构建电力营销的自动化系统。图1为电力营销的自动化系统的主要构成。同时要对使用寿命长、精度高及更能齐全的智能化电表进行宣传与推广。此外,加大对地方性电厂电能生产的监管力度,促使电网的高效运作,提升电力企业的整体效益。

4结束语

第5篇:电影的发展历史范文

关键词:继电保护;装置;实际应用;发展趋势

1前言

现代电力系统的迅速发展,用电设备的功率、发电机的容量不断增大,发电厂、变电站和供电网的结线不断复杂化,电力系统中正常工作电流和短路电流都不断增大,熔断器已不能满足选择性和快速性的要求,于是出现了作用于专门的断流装置的过电流继电器。本世纪初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继电器才开始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保护。这个时期可认为是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开端。

2继电保护的作用与意义

2.1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

电力在现代社会各方面起着重大的作用,没有电力的支持,社会生活和生产根本就无法正常进行。基于电力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对电力的维护就显得格外重要。而对电力维护起重要作用的继电保护,则是电力系统能否正常工作的关键。继电设施的正常运转,技术运用与发展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影响重大。如何确保继电保护设施和技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是电力系统应该着重关注的,也是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问题。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市场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电力供应开始出现紧张,在很多地方都出现了供电危机,使其不得不采取限电、停电等措施,以缓解电力供应的紧张。在如此严峻的形式下,加强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维护至关重要,而继电保护正是其中主要的保护手段之一。继电保护对电力系统的维护有重大的意义。

2.2继电保护可以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正常运转

因为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或异常时,继电保护可以实现在最短时间和最小区域内,自动从系统中切除故障设备,也可以向电力监控警报系统发出信息,提醒电力维护人员及时解决故障,这样继电保护不仅能有效的防止设备的损坏,还能降低相邻地区供电受连带故障的机率。同时还可以有效的防止电力系统因种种原因,而产生时间长、面积广的停电事故,是电力系统维护与保障最实用最有效的技术手段之一。

2.3继电保护的顺利开展

在消除电力故障的同时,对社会生活秩序的正常化,经济生产的正常化做出了贡献不仅确保社会生活和经济的正常运转,还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社会的稳定,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前些年北美大规模停电断电事故,就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引发了社会的动荡,严重的威胁到了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可见,电力系统的安全与否,不仅仅是照明失效的问题,更是社会安定、人们生命安全的问题。所以,继电保护的有效性,就给社会各方面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3继电保护装置使用条件和维护

继电保护装置是实现继电保护的基本条件,要实现继电保护的作用,就必须要具备有科学先进、行之有效的继电保护装置,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设备的支持,才真正具备了维护电力系统的能力。因此,要做好继电保护的工作,就必须要重视保护的设备。而设备的质量问题,直接决定了继电保护的效果,因而必须对继电保护的装置提出较高的要求。

3.1灵敏性

要求继电器保护装置,可以及时的把继电保护设备,因为种种问题而出现的故障和运行异常的情况,灵敏的反映到保护装置上去,及时有效的反映其保护范围内发生的故障。以便相关部门和人员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

3.2可靠性

保护装置如不能满足可靠性的要求,反而会成为扩大事故或直接造成故障的根源。为确保保护装置动作的可靠性,必须确保保护装置的设计原理、整定计算、安装调试正确无误;同时要求组成保护装置的各元件的质量可靠、运行维护得当、系统简化有效,以提高保护的可靠性。

3.3快速性

要求继电设备能在最短时间内,消除故障和异常问题,以此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同时可以把故障设备的损坏降到最低限度,以最快的速度启动正常设备的正常运转,避免出现由局部故障而造成全面故障的情况出现。

3.4选择性

在要求继电器在系统发生故障后,可能选择性的断开离故障点最近的开关或断路器,有目标的,有选择性的切除故障部分,在实现最小区间故障切除的同时,保证系统其它正常部分最大限度地继续运行。

3.5重要性

不仅要在选用上考虑其是否达到基本运行条件的要求,还要在日常的检测和维护上做好工作。首先,要全面了解设备的初始状态。继电保护设备的初始状态,影响其日后的正常和有效运行。其次。要对设备运行状态数据进行及时全面的统计分析。再次,要了解继电设备技术发展趋势,采用新的技术对设备进行监管和维护。而且,目前我国在线监测技术上,使用还不够成熟,在日常的状态检修工作中还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只能依靠在线数据与离线数据的相互配合,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4继电保护装置简介与实际应用

4. 1继电保护装置的简介

WSTJ―1微机式继电保护数字通讯接口装置这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较为先进的继电保护装置,这套装置采用传统数字通信5群中的64kbi/s数据接口,但是却利用了最先进的专业光缆通道传输多路继电保护的开关量信号。装置中的继电保护接口可与相间距离和零序方向保护配合,实现闭锁式或允许式保护逻辑,构成方向比较纵联保护。该装置可与微机线路保护配合,构成各种闭锁式和允许式保护。

4.2全数字继电保护测试装置

全数字继电保护测试装置具有数字化、模块化、小型化、嵌入式人机界面等功能,主要技术特点为高压保护、测量装置等,满足IEC61850-9―1标准的数字量信号的情况下,从硬件结构和软件设计实现觉得保护装置的全数字操作目标。

整机采用两套DSP+CPLD分别作为信号发生和人机监控模块,其中主控DSP系统采用以太网模块和自定义的内部通信协议,通过模块间内部CAN通讯接口传输测试数据,而监控DSP系统赋予了整机人机交互和保护自检功能。该装置能够满足新型微机保护装置研发中对数字量继电保护测试数据的需要。

4. 3继电保护装置的实际运用

近年来,由于电网继电保护技术均已达到先进水平,在经过实际应用,相信该系统在电网安全运行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电网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处理系统主要由网、省、地级电力调度中心或集控站的主站,各级电厂、变电站端的子站及录波装置通过电力信息传输网络共同组成。系统设计目的是能够切实提高电网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并具有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要优先采用电力调度数据网络,保障故障录波数据能实时上传。因此系统必须具有分层、分布、开放、易扩展的特性。

该系统实现了事故推画面、故事汇总、网络探测和跨安全区应用的技术创新,至投入使用以来,经历了夏季高温用电高峰、暴风雨,冬季冰雪等突发事件的检验,结果表明继电保护装置能够较好的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

5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发展趋势

在未来继电保护技术将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方向发展。随着计算机硬件的飞速发展,电力系统对微机保护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除了保护的基本功能外,还应具有大容量故障信息和数据的长期存放空间,快速的数据处理功能,强大的通信能力,与其他保护,控制装置和调度联网以共享全系统数据,信息和网络资源的能力,高级语言编程等,使微机保护装置具备一台PC的功能。

为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各个保护单元与重合装置必须协调工作,因此,必须实现微机保护装置的网络化,这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是完全可行的。在实现继电保护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化的条件下,保护装置实际上是一台高性能,为了测量、保护和控制的需要,室外变电站的所有设备,如变压器、线路等的二次电压、电流都必须用控制电缆引到主控室。所敷设的大量控制电缆投资大,且使得二次回路非常复杂。但是如果将上述的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的计算机装置,就地安装在室外变电站的被保护设备旁,将被保护设备的电压、电流量在此装置内转换成数字量后,通过计算机网络送到主控室,则可免除大量的控制电缆。

6结束语

第6篇:电影的发展历史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 传统财务会计 影响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1-162-0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互联网和通讯的迅速发展,已经使世界经济越来越相互依赖,电子商务应运而生。电子商务的出现,使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实务面临挑战。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电子商务已经冲击了传统财务会计模式,改变了会计环境,会计信息系统也进行了改革,会计信息系统也已经部分实现了网络化。不能适应电子商务活动环境的会计信息,就难以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与传统的经营业务显著不同,具体表现为以下特征:书写电子化,信息传递数据化;支付手段现代化;存货能实现"零库存”;降低企业间的交易费用;经营规模无限制(刘玉军,2008)。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的特征

会计是在人类生产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理论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而社会及其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对会计领域产生积极的影响。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财务会计显现出不同于以往传统财务会计的特征:

1.处理的实时性。电子商务促进了企业内部与外部的一体化,并提高了会计工作与业务处理的协同性。会计信息的实时输入、处理、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

2.方法的多样性。在电子商务会计信息处理过程中,由于网络会计软件的强大核算功能,使得会计核算方法能同时并用,以满足不同用户对信息的要求。如可设置各种类型的财务报表和内部管理报表,还可以提供原始数据及各种计算、分析模型,信息用户可以在线访问企业数据库,将取得的原始信息用于自己的决策模型。

3.提供信息的全面性。会计信息的计算机处理具有强大的数据存储、处理能力。会计部门可提供各种类型的会计信息,以全面满足电子商务时代信息用户的各种需求。如既提供财务信息,也提供非财务信息;既提供企业内部信息,也可提供整个供应链及社会部门的信息;既提供历史信息,也可提供现在信息和未来信息;既反映实物资产的信息,更注重反映无形资产的价值;企业既可以直接向用户传递信息,用户也可以经过授权在线访问企业数据库,主动获取信息。

4.会计功能的扩展性。会计的功能由核算延伸至财务分析、财务管理、监督审核和管理决策。会计部门在企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会计人员除了掌握会计技能外,还要具备计算机、电子商务、管理、法律等多方面知识。

二、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传统会计的影响

(一)对会计概念的影响

1.在会计职能上。(1)电子商务对核算职能的影响。会计的核算职能,在会计的最早阶段,就从数量方面计算和记录经济活动情况,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社会的进步,会计的内容也日益充实。因此建立基于网络化的会计信息核算系统已是时代必然。电子商务运作空间是电子虚拟市场,是在网络上以数字方式进行的交互式商业活动,与传统市场不同之处,就在于他们的实现形式己电子化、数字化、虚拟化了。从而企业会计的核算职能与以前相比,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转变。(2)电子商务对监督职能的影响。会计的监督职能,是会计本质的重要表现。由于会计信息实现了实时和自动的处理,那么会计监督职能就变得更加重要。监督职能主要是监督自动处理系统的过程和结果,以监督国家财经法纪和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这时,监督的形式也将发生变化,如可以通过网络对经济活动进行远程监控和实时监控。

2.在会计假设上。(1)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影响。传统会计的会计主体是拥有诸如土地、资金和设备为主的资源,并对这部分资源担负责任的经济实体。而知识经济时代,许多会计主体的有形资产很少,而主要以无形资产诸如专利技术、人才、服务、品牌、商誉等为代表,这些公司有形资产很少,而主要以知识的生产和销售作为公司的主要产品。企业有形资产的比重相对下降,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越来越重要,这些情况的出现打破了原来会计主体假设的活动范围。网络公司作为会计主体具有可变性,这就使得对会计主体认定产生困难,会计主体变得模糊。例如,已构成母、子公司关系的企业集团出现后,会计为之服务的主体已具有双重性。对于会计主体的这种模糊性,需要重新认识和拓展会计主体假设的空间界限。现实主体与虚拟主体同时并存,将是新经济时代赋予主体假设的新含义。(2)对持续经营假设的影响。电子商务时代,由于会计主体变化频繁,虚拟公司可以随业务活动的需要随时成立,当该项业务活动结束,或者需要调整该项业务时,虚拟公司可以随时终止。以及企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企业稍有不慎,就会面临破产清算。再加上企业并购潮流的加剧,会计个体被兼并的可能性和速度都空前的加大,“网上实体”经营活动的快速性、短暂性和适时介入和退出等特点,决定了持续经营的假设已经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使得持续经营假设面临严峻的考验。(3)对会计分期假设的影响。传统财务会计期间的划分一般是以一年或其他标准为一周期进行核算。随着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冲破了财务会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每一笔交易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只有一个会计期间,不存在中、前、后各期的问题,公司的收支均在同一交易期内完成。网络公司的存续时间即是某项业务从开始到结束的期间,具有很大的弹性。交易结束后,实体有可能解散,这就要求会计必须提供及时的、最新的信息,会计的报告期必须尽可能地缩短,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实时的会计信息。因此,对会计分期假设应加以改进,变定期为适期,以交易期间作为会计期间。(4)对货币计量假设的影响。传统会计的货币计量假设仅是指在企业计量单位中确定用货币为单位进行统一计量。随着虚拟公司与网上银行的发展,企业经营的重心逐渐由有形资源转化为无形资源,企业之间的交易不再使用钞票和纸张作为交易媒体,而是采用“电子货币”和“电子数据”来进行交易和记录,电子货币的出现,弱化了记账本位币的币种唯一。在现代电子商务中,通过货币反映的价值信息已不足以成为管理者和投资者决策的主要依据,诸如创新能力、客户满意度、市场占有率、虚拟企业创建速度等表现企业竞争力方面的指标,企业决策者越来越重视信息的相关性和非货币信息,单纯用货币计量的会计信息已经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因此,适用于网络会计的电子货币计量,使传统的货币计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货币计量假设可能会被人们扬弃,最终形成电子购买力单位计量假设。

3.在会计目标上。传统的会计目标是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提供反映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信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后,由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物质资产的作用减弱而知识资产的作用增强,物质资本的所有者在企业中的传统统治地位发生动摇,拥有专门知识和技术的人成为企业的核心,这些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知识人才将成为企业真正的主人。由此,会计目标也将由过去的向股东、债权人提供信息为主,转为以计量企业主体资源、权益的变动情况和收益的形成过程及有效控制企业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为主的企业主体型会计目标模式。(彭涛,2002)

电子商务下的会计目标是实时地满足不同层次的信息使用者的多元要求,其实现过程具有如下特点:(1)会计信息披露的侧重点有所变化。知识资产、信息资产、人力资源在企业资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2)实现双向的信息传播方式。企业内部网和国际互联网的联结,实现了企业内部信息对外实时开放,信息需求者可上网访问企业的主页,不但可浏览查询最新和历史的财务信息,而且还可以得到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有关财务指标。(3)会计信息需求者的范围扩大化。电子商务的参与者包括消费者、销售商、供货商、金融机构以及政府机构或个人,他们不仅要了解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还要了解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显然,电子商务时代,会计服务的范围更加广泛,凡是网络到达的地方,都是会计服务的对象,会计信息需求者的范围扩大了。

4.在会计要素上。会计要素是为实现会计目标,在会计假设的基础之上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依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严格定义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六大会计要素。而在网络交易中,由于交易双方不是面对面交易,为了保证买卖双方的各自利益,很多支付都是通过第三方中介平成。例如目前广泛使用的支付宝平台:买家浏览商品,将商品放入购物车;然后通过网银将货款打入支付宝账户;支付宝通知卖家买家已付款;卖家发货;买家收到货后如没有问题,通知支付宝放款;支付宝将货款打入卖家账户,交易结束。这个过程中,在交易还没有结束时,买卖双方谁都不能支配支付宝中的货款。因为或有事项是不能加以确认的。显然,原有的会计要素已经难以划定这笔资金的性质,应该重新界定。

因此,现有的会计要素分类不一定能反映经济活动的全貌,必须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重新分类,会计要素也将随之改变。

(二)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1.在会计核算上。会计核算是指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根据记账凭证登记各种账簿以及根据账簿编制会计报表这一过程的步骤和方法。在手工核算的条件下,根据企业不同情况可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形式,如记账凭证账务处理形式、汇总记账凭证财务处理形式、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形式、日记账账务处理形式等。手工操作的主要特征一是处理环节多,处理内容分散。

传统会计受手工操作能力的限制,需要多名会计人员协作才能完成数据处理工作,为了便于人员分工和管理,需要分割会计核算过程,分解会计核算内容,每人完成整个过程中的某一部分内容。处理流程重复,周期长,在手工核算系统中,一般以月、季或年为周期定期产生会计信息,不能跟踪实时信息。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核算可以采用录入原始数据生成分录数据库和Web数据库最后形成会计报表的程序。总账核算与明细核算、序时核算与分类、日常分散核算和期末汇总核算,以及有关的记账与结账规则、核对和试算平衡方法等均不复存在。而记账、对账、结账等也都只是一种形式。(任新利,2005)

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财务分析、信息处理成为会计工作的主流,人人都是会计信息的处理者。会计核算不再是主要工作,会计信息管理、决策分析占主要地位。会计作为一种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为了不断满足财务报告需求者的客观需求,必须采用多样化、现代化的会计核算方法为企业服务。在电子商务中企业将会计报表放在web网上,缩短了企业报告的形成时间与使用时间,而且透明度很高,既能做到信息共享,又可有效遏制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形成社会化监督。

2.在会计科目上。2006年2月份国家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科目也随之发生变化。会计科目类别的变化在旧的准则下会计科目的类别分为五大类,即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科目。而在新准则下,除了以上的五大类科目外,还增加了共同类科目。该大类科目个数不算多,是以科目的余额方向判断其是属于资产,还是负债。若余额在借方便形成资产,若余额在贷方,便形成负债。

在传统的商务活动中,交易双方使用的都是现实中的货币,这主要包括:现金、票据和银行卡。相应地,会计核算中有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应付票据等科目。而在网络交易中,大量用到的却是电子货币,出现了如电子现金,电子支票这样的新的货币类型。比如对于电子现金来说,是一种新的货币类型。那么应该将其划入哪一类科目呢?显然“库存现金”是不恰当的,这种情况下,似乎“库存电子现金”更恰当一点。

3.在会计凭证上。会计凭证,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事项的发生、明确经济责任、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也是核对账务和事后留存查考的重要依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操作的起点和基础,在任何情况下,没有审核合格的会计凭证就不能处理业务、记载账务,就不能向网络系统输入数据。在手工操作的条件下,受手工操作方式的影响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制约,会计凭证的处理一般都要经过由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的环节。现在人们所关心的己不再是根据记账凭证登账的工作量大小问题,而是凭证的来源。因为这时所有的记账凭证都存储在网络服务器里,如果不能从中明确地区分凭证的来源,会计以及审计工作就会非常困难。因此,网络会计条件下,传统的电算化软件,如用友、安易等都必须重新开发,增加电子票据的处理模块。如果能进一步将这类软件纳入ERP系统,通过计算机系统自动完成,就可以极大地提高对凭证的处理能力,加快企业的资金周转速。

(三)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现行财务报告是综合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的书面文件,由财务报表和附表组成。在传统会计实务中,财务会计报告的核心是会计报表,附表、附注等提供报表以外的货币和非货币信息,它们是会计报表的重要补充。电子商务的发展使会计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会计信息使用者也希望得到更加及时、准确和丰富的信息,而传统模式下的财务报告则在这种要求下显得力不从心。传统财务会计报告由于受确认标准的限制,将许多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如人力资源信息、自创商誉等无形资产信息排除在外,更缺乏面向未来的预测性信息和价值信息等,造成财务会计报告信息数量上不完整。在网络环境下,企业不管是提供定期信息,还是提供实时信息,是提供综合信息还是提供明细信息,是向债权人、投资者提供还是向社会大众提供, 技术上的限制已不复存在,建立网上实时报告模式已成为可能。利用互联网编制能够更好地满足使用者要求的财务报告已成为大势所趋。未来财务报告应是以事项法为基础的,通过互联网传输的,并能以更加直观、形象的形式,提供内容更加丰富的、即时的财务信息。

参考文献:

1.蔡壁洪.网络会计及其基本假设的研究与思考[J].财会研究,2003(8)

2.陈春谋.电子商务模式对会计的影响[J].科技信息,2008(24)

3.陈国华.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面临的问题[J].财会通讯,2003(6)

4.仝惠林.浅议电子商务对财务会计的影响[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7)

5.葛家澍.关于财务会计基本假设的重新思考[J].会计研究,2002(1)

6.黄晓素.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信息产生的新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技信息,2010(31)

7.刘晓静.电子商务时代财务会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贸,2007(11)

8.林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理论、方法与对策[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0(7)

第7篇:电影的发展历史范文

Abstract: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automation technology of power system emerges is popularized.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nsuring the safe, stable and reliable op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power suppl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work flow and control requirements of power system automation technology,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power grid dispatching automation and power system substation automation technology. On this basis, it will effectively deal with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power system automation, including the trend of adapt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power system automation and improving the level of safety control of power system automation.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电网调度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自动化控制

Key words: power system;automation technology;grid dispatching automation;substation automation;automation control

中D分类号:TM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3-0202-03

0 引言

电力系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密切联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对电能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为确保供电顺利进行,提高电力系统的质量是必要的。一般而言,电力系统主要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五个部分组成,随着电力技术创新发展,电力系统综合性能、电压等级、供电等级也在不断提升。目前,电力系统逐渐连成网络,结构日趋复杂、规模不断扩大、供电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与此同时,为更好满足人们的用电需要,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以及可靠运行,提高供电质量和效益,发展并利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

1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工作流程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电力系统控制中心得到升级和改造,不再采用传统的人工控制方式,而是在控制中心装备计算机,建立现代化的控制中心,从而有利于全面监测和详细掌握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情况。通常以计算机控制为中心,构建向四周辐射的控制网络体系,并在整个电力系统之中,建立完整的、立体化的覆盖网络,实现全面而畅通的信息传递和指令传输,如图1所示。有利于管理人员及时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情况,实现供电的安全、稳定与可靠,进而满足人们的用电需要。中心控制计算机的主要作用是,整合并使用各种软件,负责对电力系统进行整体调度和控制,实现电力系统运行、监测等各项操作的自动化。[1]同时,在电力系统自动化进程中,通常采用分层操作和控制方式,全面掌握系统每层运行的基本情况,对存在的不足及时改进和调整。从而有利于保障电力系统稳定及可靠运行,提高供电的安全性。

2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控制要求

在自动化技术逐渐推广和应用的前提下,为促进自动化技术得到有效利用,使其在电力系统之中充分发挥作用,加强自动化控制,提高操作人员素质,把握每个操作控制要点是必要的。一般而言,自动化控制的要求表现在以下方面:准确并迅速收集电力系统的运行参数,做好电力系统元器件的检测工作,对存在的缺陷及时采取措施修复。加强电力系统运行监控,及时掌握系统运行状况,了解各种元器件的技术、安全和经济节能方面的要求。并注重对系统操作人员和调控人员的管理培训,让他们把握每个技术要点,严格按要求进行设备操作和元器件调控。重视电力系统不同层次、局部系统以及各种元器件的综合协调,优化整合各种资源,为整个电力系统寻找最优质的供电方式,确保电力系统安全有效运行,并且还有利于节约电能,降低供电成本。[2]总之,通过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调节和控制,不仅可以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约人力资源和管理成本,还能促进电力设施更为有效的发挥作用,延长电力设备使用寿命。并改进电力设备的运行性能,实现对安全事故的预防,减少大面积停电事故发生的可能,确保供电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为人们日常生活创造良好条件。

3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整个电力系统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与此同时,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普及,电力系统已经改变以前单一的控制和管理方式,而是在自动化技术的支持下,将电力系统中的各种技术措施进行优化整合。这样不仅能提高对电力系统的管理与控制水平,还能推进电力系统自动化和智能化进程,对整个电力系统运营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3.1 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 主要设备包括:电网调度控制中心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服务器、工作站、打印设备、大屏幕显示器、电网调控中心、电厂、变电站终端设备等。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到电网调度领域,能够实时监控并采集电力生产中的数据,监测电力生产中的安全状态,并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评估。[3]通常来说,县级电网调度控制中心的设备规模比较小,工作站和服务器通常采用普通的商用PC机。地市级调度中心比县级的大,通常实时、自动监控区域内的各级变电站与配电网,确保各类设施有效运行,进而提高供电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国家级调度中心的规模较大,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的容量大,各种设施功能齐全,软件的综合性能良好,运行效率较高。通过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有效掌握电力系统运行情况,推动电网调度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3.2 电力系统变电站自动化技术 整个电力系统之中,变电站和输配电线路是连接发电厂和电力用户的重要环节。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变电站自动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并且在变电站运行中,自动化技术可以逐步取代人工操作,推动变电站运行效率提升。同时还可以实现对变电站运行的全过程监控,有效提升监控能力,掌握变电站运行的基本情况,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排除,促进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水平提升。变电站自动化的主要表现为:注重计算机的应用,改进站内装置,替代电磁式设备,全方位监测和控制站内的电气设备。[4]同时利用计算机的电缆或光纤替代电力信号电缆,重视现代监控仪器和设备的使用,逐步实现监控设备的屏幕化、数字化与网络化,让站内运行管理和数据记录实现自动化,对电网调度自动化也产生积极影响,也为变电站有效运行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4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供电系统逐渐升级,性能逐步改善,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前提下,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也取得进步与发展。例如,由开环监测逐步变为闭环控制,由高电压逐步变为低电压,由单一功能逐步演变为多功能,并最终实现一体化。此外,在自动化技术的推动下,电力装置的性能得到不断改进和发展,最终要实现电力系统的快速化、灵活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这样不仅能显著提升电力系统的综合性能,还能有效满足人们的用电需要,并且有利于电力系统更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4.1 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 例如,以提高电网调度工作水平为目标,研制并开发能适应多种需要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构建完善的电力设备和电力系统安全防护体系。研究电网调度自动化运行维护的新方法,重视电力系统信息的挖掘、优化及整合,提升电网调度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5]根据电网调度自动化需要,构建新型管理体制,进一步提高电网调度工作效率。

4.2 电力系统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 逐步实现变电站系统结构的革新,一次设备和测控设备融合,提高设备智能化水平。测控设备只需要一台计算机显示器甚至是便携式机器,就可以满足测控工作需要。[6]并且在线测控技术得到利用,将调度自动化、变电站管理、通信、保护等进行综合考虑,有利于变电站实现资源共享,为电力系统管理维护和技术升级提供数据支持。

5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保障措施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再加上经验的总结,电力系统自动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同时,为推动自动化技术得到有效利用,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5.1 顺应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趋势 应该顺应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趋势,注重自动控制技术、自动监测技术、顺序控制技术的应用,构建自动化管理系统,提升电力系统管理水平。逐步利用计算机监控替代人工操作,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重视多媒体技术应用,逐步实现电力系统监测的网络化与自动化。

5.2 提升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安全控制水平 现代社会,人们对供电指标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因而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应该把握这个趋势,以“安全、经济、可靠、优质”为目标,推动自动化技术升级,实现电力系统控制的智能化、区域化和协调化。[7]例如,利用自动化技术进行电力设备操作、调试和维护,改善力设施的保护性能,提高设备运行的准确率与可靠性。还要逐步取代人员值守模式,实现电力系统的远程监测、控制和调节,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6 结束语

随着技术创新发展和供电系统升级,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尤其是在用电需求量大、电网建设比较复杂的地区,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提高供电质量,确保供电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在发展和利用自动化技术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电力设施的升级与改造。同时还要善于总结经验,推动自动化技术的创新发展,并确保自动化技术的安全。从而全面推进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早日实现,有效满足人们的用电需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参考文献:

[1]邵敏艳.关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的论述[J].能源与节能,2013(3):117-119.

[2]王攀.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趋势及新技术的应用[J].煤炭技术,2012(9):39-40.

[3]马宏忠.电力工程[M].二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4]刘天琪,邱晓燕.电力系统分析理论[M].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5]杨劲男.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7(1):69.

第8篇:电影的发展历史范文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趋势;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1.1 电网调度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1)研制并开发出新的能适应多种应用的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

(2)进一步推进 CPS1,CPS2 评价标准在我国的实际应用。

(3)进一步完善二次设备系统的安全防护体系。

(4)研究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维护的新办法。

(5)充分重视整个系统的彼此融合,信息的发掘和共享,进一步促进电力调度系统的信息化、现代化。

(6)建立新的自动调度的管理体制,以适应电力体制改革的新形势。

1.2 火电站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1)增加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如自动监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顺序控制技术、自动监视与信号技术。

(2)逐步扩大DCS的应用范围并增强DCS的功能。

(3)加快管理自动化的进程,提高电厂综合水平。

1.3 水电站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1)逐步实现以计算机监控代替人员操作,节省人力资源。

(2)大规模应用现场总线技术。

(3)进一步实现水电监控系统的网络化、自动化。

(4)在水电厂监控系统中逐渐成熟应用人工智能。

(5)在水电厂监控系统中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

1.4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努力实现保护和监控的统一。

(2)使设备安装更加简易、方便。

(3)做好人机操作互换的连接,加快发展无人、无线操作技术。

(4)制定统一标准的网络通讯协议。

(5)逐渐达到数据采集的一体化、标准化。总体来说,整个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的总趋势为:由开环监测逐步变为闭环控制;由高电压逐步变为低电压;由单个元件逐步变为部分区域甚至整个系统;由单一功能逐步变为多功能并最终一体化,装置性能逐步快速化、灵活化、数字化、追求目标最优化、协调化、智能化。

2 电力系统中的新技术

2.1 地理信息系统(GIS)

在电力系统中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将电力系统进行数字化、信息化的有效方法。此技术主要应用在电力系统中的 2 个方面:①配电系统。配电系统是用电户和供电部门之间联系的桥梁,因此这个系统的有效管理对电力系统整体上的可靠、经济、高效工作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所以,GIS 在配电系统中的应用非常普遍,并且在技术上和国际一流水平之间的距离也在逐渐缩小。②空间资源规划(SRP)是先前的 GIS 和企业资源规划(ERP)的有机融合和进一步拓展,它将成为未来电力系统方案设计中的重要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因此必将会在电力企业中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全面的应用。而 GIS 作为 ERP的基础必将随着 ERP 在电力企业当中的发展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前所示,实施 GIS 的终极目标是实现电力企业的信息化、数字化,在未来的几十年内 GIS 的发展趋势是突破以往的信息孤立,将多种不同空间信息进行紧密连接整合,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全面展示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了实现 GIS 的先进性,需要采用空间数据库技术、面向对象技术、Web 技术等更多

先进技术。

2.2 计算机视觉技术

应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最重要的目的是方便的获得多种图像信息,目前,其在电力系统中的主要应用是修改并增强遥视系统的功能,这主要表现在以下2 个方面:①在线监测。在对电力设备进行在线监测的方法中红外图像监测是最为方便、实用、准确的方法,在红外图像识别方面主要就是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其工作原理主要就是将电力设备实时的红外图像与其正常工作时的图像进行比较,如有异常情况,则可判断它发生故障;②进行无人操作或环境监视。借助微波双鉴探测器,同时利用差分图像和流光法 2 种方法对移动的物体进行监测,如有异常,则会被自动识别出来并发出警告。但是,由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发展的并不完善,同时由于图像识别自身的复杂性,在现阶段还不能实现完全的无人操作,在许多情况下,计算机视觉技术仍然是一种辅助手段。

2.3 GPRS

(1)接受范围比较广。可有效利用全国范围内的电信网络为远程数据用户终端提供方便的服务。

(2)传输速率非常高。其最高传输速率可达 171bps,完全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3)接入时间很短。可以在 2s 之内快速的建立连接。

(4)有实时在线功能。用户随时处于连线和在线状态,这一功能可以使用户的访问变的更加方便、快捷。

(5)按流量计费。它的费用是按照用户接受和发送数据包的数量来计算的,只要传递的没有数据流量,即使用户天天挂在网上也是不收费的。GPRS 通讯方式的这些优点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数据信息传输方式的弊端,更加适用于专业数据的传输。由于 GPRS 以上的功能优势,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主要有 2 方面:(1)低压配电监控。由于分布在城市、郊区、农村的低压配电数量较大,安置分散,环境情况也很复杂,因此就需要低压配电设备更加的实时、准确、高效,而且设备装置要有高性能价格比,安装方式更加简单、方便。GPRS 的以上 5 大优点,不仅可以实时、精确的传输数据,而且大大降低了系统安装运行的费用,克服了传统的数据传输方式的缺点,很好的满足了低压配电网数据传输的需求。(2)电力远程抄表系统。为了实现对电力监测设备的统一监控和有效管理,地、省级的集中监控中心

需要采集工业和民用电力系统数据,GPRS 网络可为此提供简单高效的信息传输手段。电力远程抄表系统是建立在移动通讯公司的 GPRS 业务平台上的,这样可以利用已有的网络,缩短工程建设的时间,降低投资的成本,实现电表数据的无线传输,而且设备的安装也比较方便,维护也很简单。另外,在对一些偏远地区的变电站的监控中,GPRS 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自动读取相关数据并进行综合分析,从而达到远程监控的目的,还可以对设备进行维修,这样可以节省人力资源和维修时间。

第9篇:电影的发展历史范文

前言

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行业也随之节节攀升。近年来,电力行业在我国对其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下,在其发展上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但随着使用新型能源的企业越来越多,来自于同行业与电网企业的巨大竞争压力,使得电力企业的发展愈发艰难,在这种条件下,电力企业想要保证自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意识到新型市场营销的概念,通过当前新媒体与信息化的新途径,结合其营销策略,做到与时俱进。

一、我国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现状

近年来,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电力行业的发展速度虽然为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通过观察,在电力行业的发展上还存在这种种问题,经过整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营销观念微弱

电力营销在供电企业的实际运营过程,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受到传统体制发展的影响,电力企业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很难摆脱传统思想所带来的束缚,无法实时的对当前市场经济做出正确合理的认识,没法掌控市场走向,了解市场动态。无法展开对市场的需求进行了解与分析。而且普遍对市场营销方面面不予重视,抱用垄断思想,存在侥幸心理,有着不着边际的优越感。从而导致了无法落实电力营销手段,意识不强,相关市场的开拓力度微乎其微[1]。

2.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在我国,对于市场经济上,各行各业都秉持“客户即上帝”的企业发展重要理念,同样对于电力企业来说,提供优质服务是其企业发展的重要准则,切实有效的从用户体验好感度,服务的满意层度来提升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但是有一些电力企业认识不到这种危机,仍然普遍存在服务不到位,电能质量不高等问题,甚至处理不好与用户间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这种在供需产生的矛盾下,电力企业的服务质量难以提高。

3.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在现如今的经济体制下,垄断性在我国电力行业一定程度上还残存着些许生命力。但其他能源市场上激烈的价格竞争也不是我们所能忽视的,尤其在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下,使得新型能源,例如煤炭,天然气等超越或完全取代电力能源。用户再通过多方面比较之后,很有可能更青睐于新型能源,由此可见,电力企业所面临的极大压力[2]。

二、电力营销的创新与发展

(一)电力企业营销的优劣势

1.发展优势

电力企业其自身的营销发展随当前市场环境而左右,电力行业因市场环境的改变对其起到了强力的促进作用,是我们必须深刻意识到的。市场经济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其发展情况更是突飞猛进。在其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下,我国电力企业把受投资能力的影响的束缚彻底挣脱,但是受制约与供需增长因素。我国电力行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然朝着更高的台阶迈进。经济效益在其城市电网的构建中已经有着不错的进展,对农村电网也在进行不断的完善。随着更高层次的用电需求,为了创造更大的价值,通过对全国的电网进行深化改革与创新发展,为电力行业的发展注入一道强有力的力量。随着我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不断强化对外沟通,更新营销观念,引进新型技术,这对电力营销的创新是强有力的支持,在对各种资源的整合并予以优化,从而进一步提升电力生产效率。

2.发展劣势

我国的电力在近年来虽然显示出一片大好的繁荣景象,但在其实际运行中面对种种挑战还是有着不小的压力。众所周知,影响着电力营销其发展的是整个电力市场的需求,但是因实际具体发展水平在各个地区都缺乏均衡性,增长的不平衡,归根结底还是电力市场的需求结构差异过大的原因。现如今我国的电力行业日常经营发展中,具有较快的增长趋势的第二产业还是电力营销的主要面向的客户群体。居民的日常用电与第三产业的比例也有着显著提升,但我国用电量较高传统产业,例如钢铁有色金属冶炼企业、石油、化工企业、机械制造业的用电量比重有所下降。电力价格与用电量之间的联系在我国市场体制的作用下,使之更加密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用户对于供电的稳定性与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其他的新型能源也有著要和电能一分高下之态,由于电能自身价格机制还不够完善,相比较于电力能源,似乎用户更青睐于天然气、煤气等新型能源,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电力行业的发展。

(二)创新与发展的建议

1.创新意识与电力组织的完善

提高电力企业的竞争实力,重点在于思想的转变,用创新意识来进行营销手段的创新。在这期间,要挣脱老旧传统思想带来的束缚,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精切定位,找准市场,并同时引入先进的理念与思想,切实提高在电力营销概念上的认知。

2.技术创新,强化管理日常

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在营销方式的创新中应加大技术创新的比例,应结合目前企业发展程度,尽可能为用户提供便利的条件,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应将电力营销自动化系统尽早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