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手术后患者的护理范文

手术后患者的护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手术后患者的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手术后患者的护理

第1篇:手术后患者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 肝胆外科手术;疼痛;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43-01

肝胆手术,它是普外科较为常见的手术类型,其范围涵盖肝脏手术、胆囊手术、脾脏手术以及胰腺手术等,它具备治疗范围广、患者众多的特点。相应的,肝胆手术医疗意外及并发症也较多。疼痛是外科手术患者的主要不适[1]。疼痛护理是外科护理的重要课题[2]。患者切口疼痛以术后24h最为剧烈,术后(2-3)d疼痛逐渐缓解。剧烈的疼痛严重影响患者器官的生理功能及休息,因此进行疼痛护理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中,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疼痛护理,收效良好。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2年8月进行肝胆外科手术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各55例。在对照组中,男28例,女27例;年龄在17-80岁,平均年龄35.6岁;其中,37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15例-胆囊切除,3例-肝脏手术。在干预组中,男27例,女28例;年龄在16-79岁,平均年龄36.5岁;其中,36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16例-胆囊切除,3例-肝脏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方式、年龄及性别等一般资料,P>0.05,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术前及术后均给予常规的治疗及护理,即常规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及一般护理等。

1.2.2 干预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疼痛护理。干预组的疼痛护理主要包括二大方面即术前疼痛护理及术后疼痛护理。

1.2.2.1 术前疼痛护理 ①术前对患者进行评估及健康宣教。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接诊,收集患者的信息,向患者介绍疾病知识及住院制度,带领患者熟悉医院环境,然后,有针对性的了解患者病情相关的问题,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对于有创伤经历及手术史的患者,我们应了解以下一些问题:创伤及手术是怎样发生的;患者既往止痛药的应用情况;患者对待疼痛的态度。对于无创伤经历及手术史的患者,我们应重点了解他们在疼痛时的行为反应以及特殊生理反应。②改变患者对于疼痛的概念。疼痛是患者的主观感受[3]。患者应准确及时的表达,改变以往对于疼痛的陈旧观念(即手术疼痛是正常的,患者不应该抱怨,应忍耐),让患者了解到减轻或去除疼痛是他们的权利。患者反映疼痛后,护士应主动进行询问、评估及护理,从而帮助患者度过手术后的疼痛期。③更新患者对止痛及麻醉的认识。害怕成瘾是有效止痛的主要障碍[4]。护理工作者应正确认识止痛及物的耐药性、依赖性及成瘾性的区别。术前,护士应以患者对疼痛的认知情况及方式为依据,建议部分患者在手术结束后,立即应用麻醉止痛泵。对照组中,19例患者在出手术室之前应用了止痛泵。

1.2.2.2 术后疼痛护理 ①一般性护理措施。护士应同情理解患者对疼痛的生理及心理反应,细致耐心的讲解术后疼痛的相关知识,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应激,解除患者对疼痛的焦虑及恐惧。帮助患者取舒适,全麻患者清醒后,取半卧位,以达到减低腹部切口张力的目的。此外,我们还应密切观察患者伤口的情况,以排除伤口包扎过紧,管道牵拉以及血肿等因素。保持病房安静,留家属陪伴。②疼痛的专项护理。轻度疼痛患者,我们给予安慰及鼓励,可采用音乐疗法来分散患者注意力。中度疼痛的患者,除采取以上方法外,遵医嘱肌内注射一般的镇痛剂,如安痛定。重度疼痛的患者,给予芬太尼、杜冷丁或者应用麻醉止痛泵。③心理护理。术后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缓解患者疼痛,促进患者康复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患者手术后,切除了病灶,使患者卸下了生理及心理的负担,此时,护士应正确引导患者,鼓励患者,增加患者的依从性,使患者积极的配合医师及护士的工作。同时,我们还应让患者家属了解到心理护理的重要性,使家属可以协助我们对患者进行心理照看,安慰体贴患者,使患者身心愉悦。④其他相关方法。分散注意力:疼痛,它属于患者的一种主观感受,我们可以采用分散患者注意力的方法例如看书,看电视等,使患者注意力转移,从而达到缓解患者对疼痛的注意,缓解疼痛的目的。音乐疗法:患者术后出现疼痛时,护士可采用音乐疗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旋律优美的音乐,使患者心情得到放松,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1.3 疼痛评价 我们采用NRS评价量表[5],对患者术后疼痛进行评估。0代表无痛,10代表最痛。被检测的患者依据自己对疼痛感受,选择其中一个数字代表自己的疼痛程度。0代表无痛,1-3代表轻微疼痛,4-6代表中等疼痛,7-10代表重度疼痛。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学系统,应用t检验,x2检验,P

2 结 果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疼痛评分更低,且P

3 讨 论

现今,患者术后疼痛状况是衡量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5]。系统全面的疼痛护理可有效解除患者焦虑、紧张及恐惧的负面心理应激,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受,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手术患者的护理工作,应把疼痛护理置于首位。临床上,护士是患者疼痛的主要评估者,是止痛举措的主要实施者,也是家属和患者健康教育及指导工作的承担者。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应用疼痛护理的干预组,术后患者疼痛评分更低,且P

参考文献

[1] 曹晓婷,张小玲,陈永红.肝胆外科手术患者疼痛的护理[J].吉林医学,2013,34(9):1761-1762.

[2] 张欣华.肝胆外科手术后患者疼痛的护理[J].吉林医学,2012,33(30):6708-6709.

[3] 朱文英,陈秋琴,曾苑香.普外科手术后患者疼痛的观察与护理分析[J].临床护理,2012,50(11):119-120.

[4] 王三荣.普外科手术后患者疼痛的护理和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0,16(6):108-109.

第2篇:手术后患者的护理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9年4月泌尿科76例患者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38例,男、女分别为28例、10例;最低/高年龄分别为56/79岁,平均年龄为(67.5±5.7)岁;肾上腺肿瘤、肾肿瘤、肾囊肿、膀胱癌、前列腺癌、癌、输尿管结石、前列腺增生、其他分别为2例、2例、2例、1例、1例、1例、9例、15例、5例;对照组患者38例,男、女分别为26例、12例;最低/高年龄分别为57/80岁,平均年龄为(68.2±6.1)岁;肾上腺肿瘤、肾肿瘤、肾囊肿、膀胱癌、前列腺癌、癌、输尿管结石、前列腺增生、其他分别为2例、1例、2例、2例、1例、1例、11例、13例、5例。本次研究选取的全部患者各项基础信息相对比,P>0.05,无统计学差异,能够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心理认知行为护理,主要包括:(1)健康宣传,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为患者讲解相关注意事项,引导患者按医嘱用药。同时护理人员要为患者讲解相应的健康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术后并发症等的认知,便于患者配合护理工作。护理人员需要结合患者的病情、身体状态,引导患者对自身疾病有更加理性的认知,促使患者客观的面对疾病,避免患者产生消极心理。(2)心理护理,患者在术后担心出现感染、术后恢复等,难免会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此时,护理人员同患者积极交流沟通,密切观察患者情绪状况,针对患者的不良心理,进行有效疏导。同时护理人员还可以为患者讲解一些成功治疗案例,全面提高患者治疗信心。另外,护理人员还应鼓励支持患者家属,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指引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逐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行为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做好皮肤清洁、卫生清洁等工作,患者长期卧床休息时,还应该定期指引患者翻身,防止出现褥疮、血栓等并发症。护理人员需要结合患者身体恢复情况,指引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活动,加快恢复患者机体功能。

1.3观察指标

护理后,根据SCL-90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定,其包含恐怖、敌对、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偏执、精神病性、躯体化九个方面,得分越高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越不好[3];在判断患者的生活质量时,利用SF-36量表进行,该量表包含八项,每项总分100分,患者得分越高,表示其生活质量越高[4]。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选取的全部数据均用SPSS24.0统计软件包进行护理,年龄、心理健康状况、生活质量等用(x±s)表达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前后对比的配对样本用t检验;性别、疾病类型、护理总满意度等用n(%)表示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检验标准判定为α=0.05,P<0.05证明两组患者之间的统计学差异明显,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健康评分状况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恐怖、敌对、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偏执、精神病性、躯体化评分别为(1.3±0.3)分、(1.5±0.4)分、(1.5±0.3)分、(1.5±0.4)分、(1.6±0.4)分、(1.6±0.3)分、(1.3±0.2)分、(1.3±0.3)分、(1.6±0.4)分;对照组患者恐怖、敌对、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偏执、精神病性、躯体化评分别为(1.7±0.4)分、(1.8±0.5)分、(1.8±0.3)分、(1.7±0.4)分、(1.9±0.5)分、(1.9±0.4)分、(1.4±0.3)分、(1.3±0.3)分、(1.9±0.5)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健康评分,恐怖、敌对、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躯体化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偏执、精神病性评分两组患者相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状况相对比

2.3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水平

第3篇:手术后患者的护理范文

乳腺癌是一种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我国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1〕。有研究者认为乳腺癌患者较其他恶性肿瘤更容易发生焦虑、抑郁情绪〔2〕,研究结果表明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促使乳腺癌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乐观对待生活,树立战胜疾病信心,积极配合各种治疗,对病人的康复,治疗效果及以后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择我科2007年5月~2008年11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92例,均为女性,年龄30~60岁,要求初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有一定的沟通、理解能力。临床以乳腺无痛性肿块和迅速增大伴胀痛感肿块入院,术前经穿刺或活检确诊28例,术中经快速病理确诊64例,均手术治疗,其中单纯乳腺切除15例,乳腺癌改良根治9例,乳腺癌根治术68例,平均住院16天。

1.2方法

对乳腺癌手术后患者心理干预除常规健康教育外,主要实施个性化心理干预,主要包括:认知行为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特殊心理反应的干预;行为训练,音乐治疗;对症状严重者可应用小剂量抗焦虑、抗抑郁药物等。

管床护士每日按照乳腺癌患者确诊后的心理特点分型,根据患者的需要反复进行评估、教育、评价,直到达到最终心理干预目标,即患者能够自觉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

出院前对每位患者就护理干预内容及护理质量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每位患者进行总结评价,力求人们在维护自身健康方面达到“知、信、行”的统一〔7〕。

2结果

本组92例患者从入院第1天开始心理干预,术后每周2次,每次30~50分钟,总疗程为8周,如患者出院则在其家中进行电话回访心理干预,直至完成疗程。92例患者的心理症状均有所下降,信心有所上升,促使部分患者能在预期或提前出院,大多数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3讨论

乳腺癌病人开始确诊时,33%以上存在心理压抑,有较强烈的信息需要,但由于传统护理模式的影响,许多护士缺乏心理干预意识,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观念逐步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健康人一旦进入患病者的角色会因入院后诸如环境陌生,人际关系改变缺乏信息交流等因素,使其产生消极的心理,这种心理平衡的失调有时甚至会超机体内部的不良反应,研究证实对肿瘤患者实施的心理干预治疗采用抗癌知识介绍、康复方法座谈、放松训练、沟通与鼓励等方法,均能减少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乳腺癌的治疗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要确定科学的护理干预对策,就必须找出乳腺癌患者多种心理现象的内在联系,促使乳腺癌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乐观对待生活,树立战胜疾病信心。主要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医护人员积极与病人及家人交流感情,并与家人一起有针对性地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给患者以真诚的情感支持,并要求其亲属(特别是丈夫),对她们以合理适度的关心和支持,针对不同患者采用不同的干预方式,利用当代通讯便利的条件,经常与患者联系,解答她们出院后的疑难问题,给患者以长效护理干预措施,对病人的康复、治疗效果及以后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顾沛主编.外科护理学(二)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90.

[2]张曼华.肿瘤患者心理干预研究的现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487.

[3]郑淑君、张振路、何穗芬等.医院健康教育服务部作用的探索与实践中国护理杂志,2002.37(1):38.

第4篇:手术后患者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胃肠术后 肠内营养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7)11-0010-02

营养支持包括肠外与肠内营养。许多研究表明,肠内营养可以避免由于肠外营养导致的腔静脉导管感染和肝功能损害等并发症 [1]。且肠内营养能保持胃黏膜的屏障作用,促进胆囊收缩,胃肠蠕动,增加内脏血流,使代谢更符合生理过程[2],故肠内营养在临床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与应用。2005年11月至2006年6月,我科为56例胃肠术后患者进行了肠内营养,效果满意。现将观察与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56例,年龄52~80岁,平均65岁;男32例,女24例;胃癌38例,结肠癌12例,直肠癌6例。

1.2 材料与方法

采用纽迪西亚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螺旋形鼻肠管,长度145cm。在术前将胃管与营养管头端固定后同时插入,术中将营养管置于远端吻合口之下20~30cm处。均在术后24小时给与5%温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由鼻肠管滴注,使肠道适应。若病人无不适,在6~24小时后给予瑞素营养液。均采用输液泵滴注,滴速20~80ml/d,由慢至快,加温器加温至37℃~40℃。每天输注总量由500ml逐渐增至1500ml。肠内营养时间6~12天。

1.3 结果

患者伤口按时拆线,一期愈合。滴注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详见表1。

2 护理

2.1 正确留置鼻肠管并妥善固定

营养细管头端从胃肠减压管侧孔中插入固定,以石蜡油充分后,营养管和胃管一并轻柔插入,分别妥善固定好两管,防止滑脱移动、盘绕扭曲。每日更换粘膏,并清洁鼻腔和口腔,同时检查营养管和胃管固定情况。一般于术后第3~4天,拔除胃管。拔除胃管时,注意妥善固定鼻肠管。

2.2 熟练掌握滴注的方法

按计划设置营养液输入量、速度。每日输注前后,均以温开水50ml脉冲式冲洗管道,防止营养液残留堵塞管腔。用输液泵保证滴注的速度、加温器保证营养液适宜温度。

2.3 正确评估患者不适并及时处理

从表1可以看出,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堵管、呕吐、腹胀、腹泻。

2.3.1 堵管

本组患者3例出现堵管:1例鼻肠管留置缺陷引起,2例未按时冲管引起。临床护士必须明确对于胃肠术后患者,鼻肠管可谓生命管。这是因为胃肠术后进行合理的肠内营养是一种常用的营养方式。通过手术方式将鼻肠管置于Treitz韧带以下约30cm处或行空肠造口管,以食管来提供营养基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的营养支持方法[3]。合理的肠内营养可以减轻蛋白质的消耗和营养不良,维持胃肠道黏膜的完整性和屏障功能,调整肠道正常菌群,防止肠道菌群易位,维持机体重要脏器的结构和功能。由于营养支持开始的时间与患者原发病的危重情况无关,故一旦循环、呼吸平稳,既可以开始实施营养代谢支持,达到正氮平衡[4]。给外科术后患者提供肠内营养,特别是含纤维素的肠内营养,可以增加内脏的血流量,保护胃肠黏膜,促进肠功能恢复,促进吻合口的愈合。且小肠功能通常在术后几小时即已恢复正常。因此,对胃肠道疾病术后病人实施肠内营养是非常必要的,为了避免堵管,防止营养液残留在管中腐烂变质引起腹泻,对肠内营养的病人每天按时按量冲管是必要的。

2.3.2 胃肠不适的观察与护理

从解剖上看,小肠由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构成。空肠长约2.4米,大部分位于上腹部。其管径较大,管壁较厚,黏膜的环状皱襞密而高,血供丰富。小肠具有巨大的吸收面积,食物在其中停留时间长,食糜在小肠分解为葡萄糖、氨基酸、短肽、脂肪酸,经小肠黏膜吸收。因此,若循序渐进的给以肠内营养,患者极少出现胃肠道不适。本组病人9例出现呕吐、31例出现腹胀、21例出现腹泻。其直接原因为滴注肠内营养液过快、未保证液体的适宜温度。故在滴注过程中,应注意病人的反应,及时调整营养液的量、浓度、速度并保持温度在37℃左右;正确记录24h出入量,观察病人有无口渴、皮肤黏膜弹性以及尿量的变化;观察大便的性质;每天滴注前检查胃储留情况,特别是胃全切除的病人,如果储留量>100ml,应暂停2~8h,并给予胃动力药,增加胃肠蠕动。

2.3.3 健康教育

对于健康知识缺乏患者,实施肠内营养之前,应详细解释肠内营养的意义、重要性及实施方法,说明置鼻肠管是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重要保证,告知患者配合要点。经常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与心理支持。

参考文献

[1] 任建安,黎介寿.感染病人的营养支持策略及途径选择[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2):68

[2] 李宁,黎介寿.外科营养近20年的进展与展望[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22(1):6

第5篇:手术后患者的护理范文

方法:用医疗科学道理说服人,介绍医生精湛的医术治疗的先例和手术过程。

结果:患者认识到为了健康就必须手术时,心理的负担就会减轻。

结论:使患者坚定信心,必须选择手术治疗,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关键词:手术患者 心理护理 探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387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337-02

本文集多年临床知识对外科患者在手术前后对心理护理进行分析,意在更好地完成护理工作,使患者更快地恢复健康,现浅述如下:

1 外科手术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与护理

当患者被通知需手术治疗时,无论是患者还是家属,由于对治疗疾病的手段没有基本的了解,再加上人们对手术的重视心理,使患者必然产生焦虑情绪,恐惧手术,疑虑健康恢复的心理,他们渴求治愈,但又害怕手术,又考虑医生的技术水平,患者和家属尤其在术前签字时,会被签字时需要了解的各种并发症及意外情况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在医疗程序上,患者手术都是被告知,尊重的心理需求,但同时必然产生压力,究其原因,主要是对疾病的治疗方案不了解。因此,医护人员耐心地与患者沟通医疗方案,减轻患者对疾病的陌生感,让患者认识健康与手术的关系,使患者感到医护人员的关怀和真情,当患者认识到为了健康就必须手术时,心理的负担就会减轻。因此,医护人员用情真意切的语言,用医疗科学道理说服人,介绍医生精湛的医术治疗的先例和手术的过程,以及术后可能会出现的不适应如何处理,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安心地接受治疗。医务人员对待患者的态度,决定了患者对你的可信度,态度和蔼,使医患之间没有障碍,沟通疾病的治疗方案,使患者坚定信心,必须选择手术治疗,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 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的心理特征与护理

外科手术后的患者手术后渴望健康的恢复,但外科手术刀口需要恢复,在恢复过程中心理上容易产生急躁情绪。

(1)患者伤口疼痛会产生烦燥,外科手术无论大小,都是损伤,必然会给患者带来肉体的恢复期,加重患者的身体负担。

(2)外科手术给患者放置引流管和引流条,会使患者感到恐惧,应及时向患者解释手术后放置各种管道是恢复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会留下任何隐患。

(3)外科手术后患者渴望了解手术效果,患者从麻醉醒来,首先就想从护理者脸上找到答案手术是否成功,因此,医护人员应尽早向患者家属告知手术结果,把手术顺利、成功、效果好的消息,通过多渠道让患者掌握,使患者能够以舒畅心情恢复手术治疗后的创伤,早日康复。

3 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的心理护理

3.1 外科手术后的及时指导。患者以为伤口拆线后就可以出院回家休息,实际上伤口拆线了但身体的功能仍未完全恢复,要向患者介绍出院后认真锻炼的知识,比如具体要进行哪些活动,饮食要注意的知识,有的患者术后部分功能丧失,容易引起患者心理上的压力,应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和科学知识。

3.2 外科手术后的社会支持,家属的探视、领导、同事、朋友的安慰和鼓励是增强患者治疗疾病信心的最好武器,可为患者快速康复奠定基础。

3.3 外科手术后的电话随访。当患者出院后要按时进行电话随访。掌握患者的康复情况,给予心理支持,对患者提出的疑问给予合理解释,解除患者疑惑。

3.4 外科手术后的安慰体贴患者。外科手术后患者回到病房苏醒后护士应立即告知手术完成情况,让患者放心,应向患者多传达有利的信息,对患者给予鼓励支持,以免患者术后心理负担过重。

3.5 外科手术后及时帮助患者克服消极情绪。外科手术后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原因很多。如:把自己术后的情况与做过此类手术的人相比或自己对术前疗效的期望相比,有时难免感到失望,此时应将正确的评价疗效方法告诉患者,同时应在生活、心理上给予全面的疏导战胜消极情绪。

3.6 正确处理外科手术后的疼痛。患者术后护士应及早告诉患者术后疼痛的情况,让患者有心理准备,对于不愿意或不能言语表达的疼痛,护士应从患者的表情、姿势等非语言方面观察情况及时给予沟通和处理。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痛剂,镇静剂,鼓励患者深呼吸,听听音乐,帮助患者按摩肢体等分散注意力的方法以缓解疼痛。

4 讨论

手术俗称“开刀”,是外科的一种治疗方法,它是需要通过打开人身体组织,用外力切除病变组织或移植器官。从手术本身来讲,是帮助患者除去了病灶,希望正常的基因运转起来,恢复健康。但是,由于患者在手术中正常的肉体也受到创伤,一些患者对手术的功能和作用没有正确的认识,对利用手术切除病灶没有正确的认识,所以,一般在医疗中会拒绝手术,即使肯接受手术的患者,也会在手术将要实施时产生恐惧、紧张的心态,这种不正常的心理活动,不仅会对是否选择手术治疗产生影响,而且也会由于心理的压力对手术实施和术后的恢复会产生不利因素。从现代护理学的理论观点,应该把心理学应用于临床,心理疗法尤其对外科手术患者在手术前、后护理就更为重要。

心理护理是通过评议来解释患者的心理反应,手术的成功离不开专业技术,但心理护理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外科护理工作者,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亲切而科学的语言,给患者营造平和、安祥的心理状态,对术后身体早日康复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参考文献

[1] 闫萍.浅谈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中外医学研究,2012年第3期,106

第6篇:手术后患者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妇产科;术后疼痛;综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347-02

1引言

众所周知,妇产科手术是成功治疗妇科疾病和孕妇分娩出现异常的重要手段。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进步,妇产科手术方式也在不断改进,由此带来妇产科手术的成功率也大大上升。但是有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围绕手术期的康复护理,特别是对妇产科患者手术后疼痛的护理,更是直接影响着妇产科手术的质量,影响着手术后患者的康复状况。因此理所当然的,如何有效的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减轻妇产科患者的疼痛也就成为每一个护理人员日常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我院妇产科从2010年8月~20011年8月对在我院进行过妇产科手术的64位患者实施综合护理以减轻术后疼痛,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在将护理的结果报告如下:

2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64例从2010年8月至2010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过妇产科手术的患者病历,其中子宫全切除手术7例、附件切除手术8例,剖腹产手术42例、子宫次全切除手术7例,所有手术均实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后拔管时不注入镇痛药物,应采用综合护理的方法。

3综合护理

3.1心理护理。在患者住院后,医院护理人员要及时和患者展开沟通,让患者能够尽快的熟悉医院的环境,从而消除陌生感。除此之外,医护人员还必须详细向病人讲明手术过程以及前后的工作,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负胆,缓解其紧张情绪。与此同时还要努力争取患者家属的配合,以充分调动患者配合手术及康复治疗的主动性,使患者保持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情。值得注意的是,妇产科术后护理人员要善于观察手术患者的面部表情。正常情况下,患者手术完成后3天内是护理切口疼痛的关键时期,切口疼痛的时间一般是发生在手术后8~36小时。护理员应及时给予合理的综合护理,引导手术患者保持放松,达到轻松愉快的心理状况,如果必要的话护理员可以在病室内内摆放鲜花,或者给手术患者放一些轻音乐缓解患者的情绪,从而保持乐观的心情。

3.2正确评估患者的疼痛。正确评估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是综合护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开展有针对性的疼痛治疗和综合护理的前提和基础。疼痛的强度不同,所造成在患者生理、精神、心理方面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如此来说,要想正确了解患者手术后疼痛的情况,护理人员还要正确掌握疼痛评估的方法和技巧,从而及时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疼痛并据此及时的给病人实施止痛的处理措施。

3.3对伤口护理。患者手术后的疼痛感主要来源于伤口的发炎疼痛,因此护理人员要时刻注意伤口创面的清洁护理,并要随时观察手术伤口有无渗血、渗液,还要注意伤口感染与否。护理人员要保持患者术后伤口的干燥、清洁,及时更换湿透的敷料,通常情况下于手术后每3天更换一次敷料。若出现伤口感染的患者,应该及时拆除伤口的缝线,以扩创引流,并及时定期的换药。如果有外阴伤口者,应保持外阴清洁,可以用10%左右的洁尔阴或者0.01%~0.02%高锰酸钾冲洗外阴。如果外阴伤口出现了肿胀、疼痛等现象,还可以用95%酒精纱布或者50%硫酸镁进行湿敷,每日敷2~3次,每次20分钟左右。还必须要注意便后要及时冲洗外阴和,并且勤换内衣。在睡觉的时候,最好侧卧在无外阴伤口的一侧,这样既可以减轻疼痛,还可以减少伤口被感染的机会。

3.4应用镇痛药物。目前,对于患者手术后疼痛的处理大多主张预防性用药,其给药剂量较少,因此带给患者的痛苦小、镇痛效果好。科学研究表明,在手术前应使用阿片类镇痛药可以起到减轻术后疼痛,减少用药总量的效果。硬膜外自控镇痛技术(PCEA)是目前临床应用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术后镇痛方法。根据研究发现采用PCEA镇痛治疗手术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等生命指标均比较稳定,仅仅心率有所减慢,能够有效加速胃肠道的蠕动,并且恢复速度快,使产妇的催乳素分泌增加,从而减轻产妇的抑郁焦虑情绪。手术后应鼓励患者早期的活动,以达到降低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3.5其他护理方法的应用

3.5.1替代疗法。该方法又称为非常疗法,即使用穴位敷贴、针刺等止痛方法来替代以往的常规止痛药物。有科学实验研究表明,采用针刺的术后止痛效果与服用同等药物止痛方法所取得的效果相似。

3.5.2护理。体味护理是指帮助患者采取正确的,一般在手术后6小时采用半卧位。半卧位能够有效减轻腹部肌肉的张力,缓解腹部伤口的疼痛。手术患者在第一次离床进行活动时要有护理人员在场陪护。护理人员在场能够增强手术患者的心理安全感,并正确指导上下床的姿势,从屈膝右侧卧位下床,到右侧半卧位屈膝上床。由于在整个过程中腹肌始终处在松弛状态中,从而也就避免了因姿势不当而引起的腹肌紧张所带来的切口疼痛。

4结束语

在妇产科患者手术后对患者伤口疼痛的综合护理中,可以通过采用伤口护理、心理护理、正确评估手术患者伤口疼痛等综合护理方法,然后辅以有效的镇痛药物将手术患者的疼痛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从而实现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有效地康复。

参考文献

[1]朱凤琴,王丽荣.妇产科手术后疼痛的护理[J].宁夏医学院学报,1999,21(4):303-304

[2]耿莉华,宋雁宾.外科手术患者疼痛控制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9):11-12

[3]胡纬青,刘捷,杨水珍.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产妇心理及生理因素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3):26-27

[4]梁春玲,高瑞芳,王爱玲.针灸配合心理护理治疗术后疼痛的体会[J].职业与健康,2003,19(9):173

第7篇:手术后患者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 心脏手术;术后呼吸道感染;原因;护理对策

DOI:10.14163/ki.11-5547/r.2015.03.140

心脏病即心脏系统疾病的统称, 包括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1]。该类患者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心悸、发绀、胸痛、呼吸困难、水肿、脉搏异常、心脏异常增大、心律失常等[2]。心脏病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 但由于心脏解剖结构较为复杂, 手术难度较大, 患者术中极易因牵拉积压而出现肺部顺应性下降情况, 导致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率增高, 严重影响手术疗效。为分析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原因, 并探究其护理对策, 作者进行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共124例心脏手术后合并呼吸道感染的患者, 男79例、女45例, 年龄14~76岁, 平均年龄(49.8±6.1)岁, 其中法洛氏四联症矫治术16例,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9例, 双瓣置换术24例, 二尖瓣置换术31例,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34例。所有患者术中均行ICU气管插管操作, 呼吸机选用美国PURITAN-BENNETT 740呼吸机, 机械通气时间为12~157 h, 平均机械通气时间(74.5±3.4)h。

1. 2 护理方法 给予所有患者全程护理:①术前健康教育, 手术前给予患者讲解相关疾病、手术要点, 给予患者介绍气管插管、监护设备的相关知识, 积极鼓励患者, 消除患者恐惧心理, 提高患者手术配合度。②术前准备, 医护人员需在术前检测患者生命体征, 尤其是检测患者肺动脉高压及心功能水平, 并根据医嘱给予患者强心、扩张血管药物。严格按照相关标准给予患者气管插管操作, 给予患者间歇性低流量吸氧。给氧操作时需保证气管、导管弯曲度适中, 并选用胶布及纱布妥善固定气管、导管。如需给予患者翻身操作, 则需由专人固定患者头部, 避免导管牵拉, 降低气管对患者呼吸道的刺激。③术中监测, 医护人员需于术中严密监测患者神智、瞳孔、四肢活动状况及生命体征, 患者一旦出现复苏前躁动症状, 需酌情给予镇静。④术后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 医护人员需于术后给予患者吸痰、叩击及引流操作。吸痰操作时需按相关操作标准进行, 严格无菌操作, 且吸痰时间不宜过长, 一次吸痰时长不得超过20 s。吸痰操作时需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一旦患者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面色青紫、心率加快等缺氧症状, 立即停止吸痰, 并给予患者吸氧。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 每隔8 h给予异常患者叩击及引流操, 保证呼吸道分泌物顺利排出。叩击时医护人员需以杯状握拳, 并以一定频率自下而上, 由外及内沿呼吸气道轻拍患者, 震动患者气管, 保证分泌物汇聚于大气管, 最终排出。⑤咳嗽训练, 医护人员需传授患者正确的咳嗽方法, 嘱患者于站立或半卧位姿态下, 深吸一口气, 再于呼气2/3时咳嗽, 反复多次[3]。⑥呼吸道定植菌监护,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尽早拔除气管、胃管, 降低侵入操作刺激。医护人员还需加强巡视, 严格无菌操作, 给予患者2~3次/d口腔护理, 口腔护理可选用聚维酮碘及其他弱碱性液体。

2 结果

12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其中88例(71.0%)患者术后伴轻度肺部感染症状, 27例(21.8%)伴中度肺部感染, 9例(7.3%)伴重度肺部感染, 经相关治疗后顺利痊愈, 患者护理满意度达95.2%(118/124)。

3 讨论

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病因可能与以下几点有关:①定植菌感染: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合并呼吸道感染直接病因与呼吸道定植菌感染有关。气管、胃管等侵入操作可导致细菌直接入侵患者呼吸道, 导致呼吸道定植菌感染率大幅上升。②侵入操作:心脏手术患者往往需求开胸操作, 患者术中损伤极大, 加之手术需要一定操作时间, 患者呼吸生理功能将被改变。此外, 长期的气管、胃管刺激可导致患者呼吸道黏膜水肿, 呼吸道分泌物增加, 呼吸道阻塞率增高, 术后感染率上升。③疼痛:术后疼痛导致患者害怕咳嗽, 呼吸道内分泌物无法有效排出, 患者感染率上升[4]。④切口感染:手术时间越长患者切口感染率越高, 而切口感染也可能诱发呼吸道感染。⑤纵膈感染:虽然心脏手术前后患者均使用抗生素进行感染控制, 但是由于切开气管与纵膈相通, 一旦患者纵膈出现感染, 病原体将蔓延至呼吸道内, 最终引发呼吸道感染[5]。术后呼吸道感染对心脏病患者手术疗效及术后恢复存在极大影响, 因此严格手术操作, 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极其必要。本研究中, 在给予患者全程护理干预后,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且患者感染症状经相关处理后恢复正常, 提示全程护理干预后患者术后感染可显著控制。

参考文献

[1] 马奕,王冰心,郑磊,等. 授权在心脏手术后应用无创呼吸机病人照顾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护理研究, 2013, 27(14): 1063-1065.

[2] 姜晶波,林巍,赵月. 集束化护理策略在预防无创正压通气呼吸系统感染中的应用研究.吉林医学, 2013, 34(33):152-154.

[3] 刘玉平. 心脏手术后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早期应用 BiPAP 无创呼吸机的护理体会.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3, 23(10):14-18.

[4] 张高峰,何志强. 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及浓度依赖性抗生素预防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感染比较.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3, 17(1):54-58.

第8篇:手术后患者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 食管癌; 介入治疗;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0082-02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已超过心脑血管疾病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1],其中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食管癌,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2]。我国因饮食习惯及结构问题是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死亡率仅次于胃癌居第二位。如何使患者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减少痛苦是食管癌诊治目标所在,食管癌介入治疗适合中晚期食管癌,出现食管狭窄、食管梗阻并吞咽困难者,然而介入治疗术后的效果如何除与手术本身相关外,临床护理亦必不可少[3],本院近年来采取综合性的护理措施,使介入治疗后的患者恢复进食功能、保障治疗期间食管持续通畅,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为其赢得更多的治疗机会和生存时间。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2例食管癌患者,均进行介入治疗,给予综合护理,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2例食管癌患者,男20例,女12例,年龄49~85岁,平均72岁;病程2~5年。鳞状细胞癌18例,未分化癌9例,其他类型5例。

1.2 方法

32例患者均采用介入治疗,术后采取综合性的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2.1 基础措施 手术前后始终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保持室内环境优雅舒适,床铺干燥整洁,定期翻身,温水擦洗,时常按摩受压部位,预防褥疮的发生。满足食管癌患者止痛要求,提高其生活质量。

1.2.2 宣传教育 患者对介入知识知之甚少,迫切需要专业解答,应告知患者介入治疗适用于中晚期食管癌出现食道狭窄、食道梗阻并吞咽困难者,治疗目标可快速解除狭窄或梗阻,恢复患者进食功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赢取更多的治疗机会和生存时间,获得患者心理和身体上的双重配合。

1.2.3 术后护理 介入治疗后进行严密监测,麻醉未清醒前给予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分泌物堵塞呼吸道发生窒息,利于患者咳嗽排痰。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氧流量1~3 L/min,浓度控制在25%~30%。注意患者体温变化,若术后患者体温超过38.5 ℃,则采取物理降温法或使用降温药,若发现异常,要及时报告医生。介入过程中应用的化学药物及造影剂可引起恶心、呕吐症状,还易造成消化道出血,需积极防止患者出现的恶心、呕吐症状。返回病房输液时给予胃复安分次入滴管静点。给维生素K静点防止出血,注意观察呕吐物、排泄物的性质、颜色、量并做好记录,及时发现出血现象。

1.2.4 并发症护理 介入治疗后会发生一些并发症,因此护理时应注意防范,加强出血倾向的观察,防止穿刺点皮下出血和血肿,密切观察患者穿刺点皮肤有无淤血、血肿,所以术后注意观察患者的进食情况,若近期内患者再度突然出现进食困难、胸骨后剧烈疼痛、呕血,应警惕内支架滑落。

1.2.5 饮食护理 介入治疗后24 h内禁食有渣、油腻的食物,指导多饮水,给予患者低盐、低脂、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易消化饮食,忌干、硬、粗糙、生冷刺激性食物,多食鸡蛋、鱼、虾、各种肉类、猪肝等蛋白含量高的食物,适当补充些奶粉、牛奶,豆浆等。

1.2.6 心理护理 术后由于活动受限等一系列不舒适反应,此外患者也担心介入治疗的效果,产生恐惧心理,护理时要对患者的每一个疑问都耐心解释,同情理解患者,针对性的介绍相关知识,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消除心理障碍。护士须经常与患者及家属谈心,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减轻和缓解患者的痛苦,保持稳定的情绪,配合治疗,顺利渡过术后反应期。

1.3 疗效评定标准

术后4周对患者进行跟踪评定,包括躯体、疼痛感觉,睡眠质量等。按照WHO实体瘤近期疗效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病变完全消失;部分缓解(PR):病变症状部分消失;无变化(NC)。

2 结果

32例食管癌患者介入治疗后经过综合性护理,28例部分缓解,进食较治疗前顺畅,5例患者失眠,未出现狭窄梗阻、支架移位等并发症,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提高,临床有效率达87.50%。

3 讨论

食管癌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发生与亚硝胺慢性刺激、炎症与创伤,遗传因素以及饮水、粮食和蔬菜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有关。起病隐匿,早期可无症状,随着病情发展,患者有食管内异物感、梗噎感,进展期吞咽困难呈进行性发展,常伴有呕吐、上腹痛、体重减轻、营养不良等症状。临床需要注意与胃食管反流、食管良性狭窄等鉴别[4]。

介入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包括电化学介入和粒子支架等手段[5]。电化学介入是通过一根很柔软的电极导入肿瘤组织,直接杀灭肿瘤细胞,使肿瘤迅速缩小、食管迅速通畅,打通食管、贲门、幽门。粒子支架含放射性粒子,能放射出短程γ射线和x射线,近距离照射肿瘤组织,分别在1.7 cm范围内最大限度杀灭肿瘤细胞,对正常组织无伤害。有不开刀、无痛苦、无毒副作用的特点,适合年龄较大、合并症较多、失去手术机会、传统放化疗无效的患者。

肿瘤是一种恶性消耗性疾病,对生命威胁大,患者往往面临严重的心理压力,食管癌致食道狭窄、食道梗阻,出现严重吞咽困难时,以及术后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时,为快速解除吞咽困难,往往需要进行介入治疗,电化学介入治疗是一种新型技术,可以截断供应、疏通管路、改善症状,但是介入治疗必须有相关的护理配合方能顺利进行,护理对晚期食管癌患者来说至关重要[6]。

临床发现食管癌患者介入治疗手术后的护理对治疗和康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除做好常规基础护理外,要特别加强出血倾向的观察,防止穿刺口包扎松动移动,若患者出现剧烈胸痛、呼吸困难则提示可能是发生食管穿孔,需要做好相应的护理措施[7]。术后的饮食护理不可忽视,应尽量多吃一些能进入食道的食物,如半流食和全流,并要注重半流食和全流的质量,不要限制热量,要做到营养丰富[8],饭菜细软,容易消化和吸收,可嘱患者多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忌食辛辣和刺激性强的食物,在保证营养供给的同时增强患者的免疫抗病能力。介入术后患者往往心理压力较大,一旦术后出现身体不适,疼痛加剧,以及药物毒副反应和并发症,即产生疑虑、忧郁和恐惧心理[9],护理时应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减轻和缓解患者的痛苦,给予心理上的支持,使患者有安全感和信任感,保持稳定的情绪,配合治疗,鼓励患者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使其融入到社会活动中去,通过转移注意力放松压力[10]。

综上所述,食管癌患者介入治疗手术后的综合护理能使患者尽快恢复进食功能、保障食管持续通畅,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郭玲,柏淑霞,任飞.食道癌患者介入治疗的术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27(20):228-230.

[2]马宏文.45例食道癌患者介入治疗的术后护理[J].天津护理,2009,23(3):125-126.

[3]何淑红,吴爱兰.食道癌同步放化疗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8):5-7.

[4]张焕,李彩凤,孙妍.食道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1,25(6):125-126.

[5]房亚琴.食道癌切除术后并发吻合瘘的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0,21(14):228-230.

[6]郭玲,柏淑霞,任飞.食道癌患者介入治疗的术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31(20):180-182.

[7]林燕彬.食道癌同期放化疗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2,24(2):198-200.

[8]周金鹏,佟庆刚.自制食管支架在治疗良恶性食管狭窄的临床应用[J].中国临床研究,2011,18(7):230-232.

[9]王昊,王雪峰,高建林,等.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18(5):217-218.

第9篇:手术后患者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 普外科手术; 术后疼痛; 临床护理

普外科手术术后疼痛是临床常见症状,多由皮肤缝线伤口肿胀、留置管等所致,疼痛持续且严重,不仅会给患者带来失眠、食欲不振等生理不适,还极易产生不良情绪,极易引发各种术后并发症,对患者手术效果和术后康复都有极大影响。因此,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进行优质的护理对缓解术后疼痛,促进患者身心恢复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1]。本院根据实际情况对2012年1-6月收治的部分普外科手术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临床效果较好,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1-6月间19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所有患者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精神障碍,具备基本表达能力。护理组90例患者中男51例,女39例,年龄15~80岁,平均(45.29±9.28)岁;肝胆手术46例,胃部手术5例,肠道手术18例,甲状腺手术6例,其他普外科手术15例;文化程度:小学24例,中学26例,大专以上40例;常规组100例患者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16~82岁,平均(43.56±8.91)岁;肝胆手术51例,胃部手术5例,肠道手术12例,甲状腺手术14例,其他普外科手术18例;文化程度:小学26例,中学29例,大专以上4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常规组采取常规普外科手术术后护理和常规镇痛。护理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1)加强心理护理:在术前帮助患者充分认识术后疼痛基本原理,手术的具体过程以及了解有效的镇痛方法等,减轻手术神秘感和患者恐惧心理,并积极为患者创造优雅舒适的住院环境,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鼓励与帮助,尽量满足患者生活需求,详细了解患者疼痛时特殊的生理与行为反应,采用疏导法、心理暗示法等消除患者焦虑情绪,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2]。(2)生理护理:入院后要及时接诊,术前测量血压、脉搏、体温、体质量等基本数据,术后护理动作要准确、轻柔,尽量避免疼痛刺激,根据患者疼痛情况,对症下药,实行个体化、痛觉与治疗相反馈的镇痛方案。例如手术伤口疼痛可以指导患者在情况稳定后用手由上向下,由下向上按摩伤口周围的皮肤,按顺时针方向按摩,动作要轻柔,松弛止痛[3]。同时,严密观测患者病情,注意包扎松紧度、血运情况、伤口有无渗出、出血及感染迹象,并给予患者详细的饮食指导。(3)指导患者做好自我护理:引导患者掌握相关的护理技巧、准确舒适的以及呼吸节奏,咳嗽和深呼吸时都应用手或枕头护住切口,防止伤口拉开,日常活动注意防止压迫、扭曲以及牵拉留置引流管,指导患者学会放松调整,指导患者适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他们处理好与家庭及社会的关系,以获得更多系统的支援。

1.2.2 评价标准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分别于术后24 h、48 h、72 h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分四级进行评估,0级为无痛,分数越高疼痛越强烈;同时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24 h镇痛需求,首次下床时间,出院时调查患者对镇痛的满意度。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8.0统计学专用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取 字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以P

2 结果

术后疼痛情况调查数据显示,护理组术后24 h、48 h、72 h患者疼痛情况评估均显著低于常规组,且护理组患者术后24 h镇痛需求和患者对镇痛的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首次下床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普外科手术术后疼痛是手术创伤、焦虑等的正常综合反应,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包括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引发的痛觉和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痛反应,受到如性格、对疼痛的敏感度、注意力、心理状态等患者主观因素[4]及环境、教育、暗示作用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术后疼痛能引起患者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会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切口愈合等带来不良影响,甚至还可诱发一系列并发症,并对患者及家属造成不良的心理刺激[5]。因此,高质量的镇痛护理,解除术后疼痛已成为手术护理工作中重要部分。良好的疼痛护理是在充分了解患者疼痛的基础上,给予正确的评判,从心理、生理以及患者自我护理等角度采取相应的预防与减缓疼痛的措施[6],尽可能多的解除患者疼痛。

本研究中,护理组应用优质护理干预,患者术后24、48、72 h疼痛情况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且护理组患者术后24 h镇痛需求和患者对镇痛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首次下床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卢华萍, 毛慧萍, 韩霞. 普外科手术后患者疼痛的心身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09,16(2): 145-146.

[2] 杨萍, 张凤玲. 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术后疼痛的影响效果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3):2223-2224.

[3] 宋小梅, 谭玲芳, 邓爱娟.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术后疼痛的影响效果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2): 101-104.

[4] 刘亚耘, 程红霞, 陈锁红. 护理干预对普外科大手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14): 121-121.

[5] 马淑玲, 郝云霞, 李丽娟, 等. 护理干预对实施无痛内窥镜下手术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20): 239-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