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语文教学成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知识可视化 小学语文 隐性知识 应用与实现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079-01
知识可视化作为一种新型的语文教育手段已经在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中被广泛运用,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成果。知识可视化通过将艰涩难懂、不容易理解的语文知识利用图解的方式进行表现,不仅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们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能够提高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语文教学成效的整体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以计算机多媒体为教学手段来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水平。
一、知识可视化理论概述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在数学计算可视化、数据研究可视化与信息网络可视化发展的基础上,人们又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手段,即知识可视化。知识可视化主要是指人们通过对图像、影音等图解手段使一些较为复杂深刻、晦涩难懂的知识能够得以更加简洁、生动、形象的表达出来,对思维、经验、价值观等隐性知识的有效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二、知识可视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可行性概述
由于小学生尚处于智力与认知水平等发展的初级阶段,对一些内容较为复杂的语文知识不能够很好的理解与掌握,使小学语文教学的难度大,教学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针对小学语文教育的这种现状,人们逐渐将知识可视化方法应用到了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中。知识可视化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强的优势,它不仅能够很好的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而且十分适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对于一些小学生很难进行理解与掌握的隐性知识,可以利用知识可视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图像、大纲、思维导图等方法将隐性知识转化为能够容易被小学生理解的显性知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果[2]。
三、知识可视化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与实现
由于知识可视化对隐性知识具有化难为易的功效,十分符合小学语文教育的需求与特点,因此,知识可视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开始被应用,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3.1创设语文教学的问题情境,启发与引导学生们的学习与思考
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化,小学语文教育将新型的创设情境教学方式与知识可视化教学方法相结合,并将其运用到了小学语文的教学中。知识可视化教学方法中需要用到大量的图片、影像与表格大纲等可视性元素,二者正为语文教学的情境创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有助于帮助小学生构建起语文知识系统,让学生们对语文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与领悟[3]。小学教师在利用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引入新课时,可以适当的利用可视化教学中的可视元素,让学生们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更加形象化和具体化,增加语文知识的趣味性,提高学生们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力,并培养学生们观察问题、理解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小学教师在进行语文新课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关键词语图形结合的方式将整篇文章的知识框架勾勒出来。促进学生们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力,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3.2学生分小组进行协作学习,将语文知识归纳成知识网络,形成“集体大脑”图
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只是可视化教学手段进行运用时,运用的手法比较灵活。教师利用分组教学方式将学生们分成了一个个语文学习小组,同学们通过将自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绘制出自己的语文知识可视化图表,并且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小组内其它成员进行交流与分享,形成一个汇集所有学生优点的“集体大脑”图,调动学生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们的语文学习效率[4]。语文教师在此基础上要对学生们的活动进行指导与纠正,再将班级学习小组的语文学习成果进行整理汇总,形成整个班级组的语文知识“集体大脑”图,使学生们能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与深刻,提高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与表达创新能力,为学生们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5]。
结束语:
小学生处于智力与认知能力发展的初期,并且其具有好奇心强、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再加上语文知识的复杂性强、较为晦涩、知识多为隐性的,小学生不易于理解与掌握,因此,语文教学一直是小学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可视化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实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小学语文教学难的问题,不仅有效的调动了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而且还明显的提高了小学语文的教学成果,对语文知识的有效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蒋军晶.课堂打磨:蒋军晶小学语文典型课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5(4):13-16.
[2] 赵国庆,黄荣怀,陆志坚.知识可视化的理论与方法[J].开放教育研究,2005,11(1):23-27.
[3] 袁国明,周宁.信息可视化和知识可视化的比较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12):93-94.
初次相遇是2001年秋季,正值太仓市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之际,当我偶然看到《小学语文研究》这本杂志时,立刻被其全新的理念、朴实的文字、深厚的底蕴吸引住了。杂志以“为课改实验服务,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服务”的宗旨,为一线教师学习新“课标”,研究新教材,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开展教研活动,搭建了很好的平台。不知不觉中我爱上了这本杂志。在与《小学语文研究》相伴的日子里,我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并与自己的课堂教学相结合,不断实践着,以课堂案例、随笔等形式记录着自己的教学生涯。
一次,我在《小学语文研究》杂志上,读到张庆老师撰写的《强化自我体验,促进学生发展》一文,张老师结合李平老师《三袋麦子》的教学,对课堂中落实新课改理念的做法进行深入剖析,对新“课标”中“体验”一词做了形象化的解读。读着文章,我不由想到,什么是“体验性学习”?小学语文教学中该如何推进“体验性学习”?我找来多期《小学语文研究》杂志,对“标准专栏”中的文章细细品读,认真思考,发现了其中巨大的研究价值。2003年暑假,我把思考写成了“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成功地被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立项。可以说,是《小学语文研究》杂志,把我引入了科研的天地。
为了将课题研究做深,我带领着朱棣文小学课题组二十多位教师投入到再学习之中。《小学语文研究》更是我们精读的刊物,给了我们很多启示,让我们萌发了从识字写字、阅读、综合性学习和写作四大板块来做“大体验”课题的想法。在三年多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得到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委会、《小学语文研究》编辑部很多专家的支持和指导。课题组先后在《小学语文研究》杂志上发表了《加强角色体验,促进读书感悟》《知情并重,以情促知的尝试——体验教学》《体验中感悟,感悟中创造》等十多篇科研论文和教学案例。2007年1月,《小学语文研究》杂志还开辟专栏介绍了我们的课题成果,促进了体验教学成果在更大区域推广。
2008年初,体验教学课题进入总结提升阶段,我想把多年来研究成果进行整理结集,以专著形式出版。这个想法得到了《小学语文研究》杂志副主编钱锡铭先生的支持。他细致阅读了我们所有的成果材料,对专著的整体思路进行了耐心的指导,提了许多建设性意见,还一章章地帮助审核。4月份,《体验教学实践研究》正式出版了,得到了许多赞誉。更令人惊喜的是,这项研究成果还获得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我想,这与多年来《小学语文研究》杂志的支持和引领是分不开的。
2009年元月,《小学语文研究》杂志扩版更名为《七彩语文·教师论坛》。为了帮助更多的教师尽快进入科研天地,杂志的“课题研究”栏目专门组织了一次“关于课题实验的培训”系列活动,特意约请我撰写一期培训文章——《课题研究,为教师成长注入“生命活水”》。我以前几年撰写的研究报告《课题研究,伴我走过一路阳光》为基础,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切身体会,具体谈了如何引领教师走进课题研究的园地,如何让课题研究成为教师工作的常态,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生命活水”。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老师们,只要热爱教育、投身科研,与《七彩语文·教师论坛》为伴,就一定会有良好的成果。
去年8月,我调入太仓市明德小学工作。当我为如何发挥校内骨干教师优势,引领这所全市“航母”学校的诸多教师走上良好的专业发展之路而发愁时,我又读到了杂志的专访《名师工作室——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深受启发。我想:我们学校数十位语文教师,一定能够在规范、科学、有效推进课题研究过程中,习得方法和理念,提升教师和学生整体水平和素养。说干就干,“语文体验教学研究工作室”成立了!我作为导师,和二十多位学员一起开始了新一轮的体验教学研究,在忙碌而充实的日子里,我们享受着语文教学浓浓的快乐和幸福!杂志的一个专访,给了我灵感,在我面前呈现出一个全新的视野、全新的工作方式,我真的感谢她!
关键词:阶段性;层次性;合理性
作业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进行教学质量检测的重要手段,更是学生进行知识巩固的有效方法。提高小学语文作业的有效性,可以推动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可以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更为深入的开发,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找到小学语文学习的动力。因此,加强小学语文作业提高的有效性成为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工作内容。
一、注重小学语文作业的阶段性
提起作业,似乎总会有一个“课后”这样的修饰词语,事实更是如此,许多教师比较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一节课的内容进行巩固。但这样的作业方式过于单一,也使得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丧失了语文学习激情。因此在笔者看来应当加强对小学语文作业阶段性的区别,作业应当分为课前与课堂、课后三种,以此来实现作业有效性的提高。首先从课前作业来讲,其设置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熟悉没有学习过的语文内容,以此来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课前作业的内容大多以朗读课文、识记汉字与词语为主,简而言之,就是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从课堂作业来讲,就是教师利用课上时间对教学成果进行及时的检测。如在学习《乌鸦喝水》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问学生,“通过乌鸦喝水这个故事,你们学习到了什么?”或者“你们认为乌鸦喝水的行为具有哪些可学习的地方,又有哪些地方值得批判呢?”这样学生可以利用课堂时间思考问题,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答案中了解到课堂教学成果的高低,进一步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课后作业来讲,大多以习题或者活动为主,使学生利用课堂上所学得的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知识转变为实际的技能,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提高。
二、注重小学语文作业的层次性
小学语文作业的设置要注意层次性,作业层次性的控制是从小学语文作业的数量与难度两个方面共同进行的。首先从小学语文作业的数量来讲,对于那些具有较高语文学习能力的学生来讲,教师可以适当地减少作业量,使学生具有更多的自由时间进行语文知识面的扩展,这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对于那些语文学习基础较差或者语文学习态度不佳的学生,教师可增加作业量,引导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学习当中,早日提高语文学习能力。这样小学语文作业的有效性才能提高。其次,从作业的难度方面来讲,教师要对全班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进行有效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将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不同的层次,设置出三套难度不同的作文。不同难度的作业方案要满足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需求。
三、注重小学语文作业的合理性
所谓合理性,就是指教师所设计的语文作业要在小学生的语文能力之内,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与特点,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提高语文能力。如果小学语文作业不具有合理性,那么作业的存在就毫无价值。《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小学生的识字与写字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在小学语文作业的设置中,教师要为学生安排十分钟以内可以完成的识字与写字的任务,以小量的作业来促进学生大跨步地提高。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有效的思考,在课堂上利用课堂作业完成学生思维逻辑的锻炼,如在讲解《孔繁森》时可以就孔繁森的精神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各抒己见。总之,小学语文作业的设置不要超过学生所能承受的范围,以此来杜绝学生为应付作业而投机取巧的行为与烦躁情绪的产生。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作业是教师进行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进行知识巩固的必要手段,加强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提高小学语文作业的有效性,不仅是教师重要的工作内容,也是教育事业改革的内在要求。笔者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对小学语文作业有效性提高的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小学语文教师加强对作业设计工作的重视,以学生的个人发展为目标进行作业的设计,使作业成为小学生的服务者,而不是负担,以此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思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以下是笔者的几点认识:
一、创设认知矛盾情境,促使学生探究学习
在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看似与生活常识有所矛盾,但是细究却非常精彩的内容,在教学中,我们要将这些“矛盾”找出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样才有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例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之后,启发他们谈一下自己在等车时的心情,有的学生说:“如果时间太长就不等了”。此时教师继续追问:“那么文中的老奶奶为什么会‘内心十分焦急,却又十分耐心的等待’?”通过这一问题的引导,学生会更加深刻地认识人们对的爱戴。
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满堂灌”“填鸭式”等教学方式,这些方法不但枯燥乏味,而且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创设富有激情的教学氛围,达到以理动情、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教学目的。例如,教师在阅读课文时要充满感情,引导学生运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朗读文章,用心感受文章的内在含义;还可以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利用鲜明的色彩、图文并茂的多媒体画面以及悠扬动听的旋律,让学生充分感受文章中刻画的艺术形象,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达到以美育情的目的。
三、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正确把握文章的内涵及思想内容,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切实落实创新思想,逐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必要时应展开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求异思维。例如,在教学《乌鸦喝水》这一课后,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虽然乌鸦想到的喝水的方法很好,你们还能想出其他方法吗?”有的学生说:“可以找一根空心的管子来喝水。”还有的学生说:“还可以将水倒入塑料袋中。”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拓展,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只有遵循小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的规律,才能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教学实践 综合素质 语言环境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宽松学习环境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宽松的生活学习环境至关重要。正确理解教师知识传授的接收效果和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的相互促进关系。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情绪,激发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强化小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和记忆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发展过程中,有关教育专家指出,构建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是学生与老师平等。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们丰富想象力和勇于创新的最佳阶段,是唤起创新意识的最佳时期,语言方面创造力的启发和培养,指的是为小学生创设能够即时被鼓励,有效促进孩子们的形象思维的发展,构建良好人文环境与和谐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挖掘学生富于创造性的语言表达智慧,打破传统教育教学影响模式下的教师完全给予。学生只有认真听课、被动接受,才能进一步有效提高语言学习能力。语文课堂教学最关键的问题是在语言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激发孩子们学习语言的兴趣,教师要根据自身的文化修养充分发挥教材中文学语言的魅力,从心灵深处感化每一位学生。教师要实事求是,根据教学大纲和孩子们掌握语言的实际情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这样才能教得实,学得更实。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建构良好的学习氛围,有了具有人文情境化的和谐课堂教学氛围,孩子们就能够很好地发挥聪明才智。小学生有自己的权利、尊严、思想感情和需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这主要体现在教学氛围的构建方面。
二、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促进自主学习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立足实际情况,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和固定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变被动的认真听讲为师生教学互动。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的一个弊端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启发和引导。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是教师在小学生面前像说书人那样无休止地讲解,同时要求学生安静地认真听讲,只是知识性传授方式,只局限于机械记忆和正确识记知识点,字、词、句的含义和用法几乎都有固定模式。当前小学语文教师普遍反映,小学生几乎在语言运用方面都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造成语文教学效益长期难以提升。主要是因为不注重变换方式对孩子们进行启发和引导,每次语文课程教学实践,只是教了一些孩子们应该学的东西,孩子们在这一教学活动中究竟得到了什么启发,教师自己心里是未知数。虽然有的教师为了激发孩子的兴趣,搞一些知识互动等创新方法,但教师根本不思考所选的内容是否适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尽管语言活动离不开改编和仿编,以故事辅助教学无疑使学生的语言思维得到一定发展,但收效不是太理想。通过近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创新与实践探索,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小学生语文能力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定要抛弃概念化的理念,不能机械地灌注知识要点,应该创设相应的文化情境,让小学生在积极互动教学过程中,主动地接受知识。过去一些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只停留在对学生审美情趣的表象感知,没有从孩子们已有的经验出发,有效引导、激发学生的情感动因,促使他们感受、领悟生活中语言的美感力量,而是教师把自己认为较好的“字、词、句”,凭主观意识强行地“注入”学生的头脑。往往是老师觉得其中某一句很优美,就命令孩子们学习。其次是教师对教材的核心内容理解不透彻,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只注意到教材表层所叙述的事件、描述的词句,很少考虑教材自身字里行间蕴藏的深刻价值,只知道必须是这样而不能解释“为什么是这样的”,很难挖掘出教材传递给孩子们的“如何观察事物”、“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能。由于对小学语文教材的钻研不透彻,把握不好核心内容的主线,自然无法理想地启发和引导学生较好地开发智力,促进他们综合素养的发展。
三、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实施教师科学评价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生活化;现状;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0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2
引言:生活是教育活动所用资源的重要来源,教学是为了生活服务的。在社会文明发展的刺激下,教育事业的进步越来越大。小学语文是小学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生活化处理,可快速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新课标认为,生活化的小学语文课堂会吸引小学生更多的注意力,促进小学生融入课堂活动中。生活化的教学更会让小学生的传统语文学习观得到转变,让小学生脱离传统学习模式的限制,成为社会的创新人才。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现状分析
教学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教学改革路上存在许多实际性困难。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改革也是一样的,无论是学生的思想,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是家长的配合,都让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实施不容易。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现状。
1.学校管理者的创新教学思维不足
学校管理者的个人教育理念影响着整个学校的教学观念发展,更影响着学校的教育质量。在教学改革快速实施的今天,仍然有一些小学管理者没有认识到生活化教学的意识,没有认识到教学思想与方法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部分学校管理者认为,学生只有取得好的成绩,考上好的初中,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这些学校的管理者本着为学生好、对学生负责的理念,专注实施传统的教学思想与方法。他们用学生语文学习成绩衡量教师教学质量与能力,大大影响生活化教学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实施。
2.教师的创新教学能力不足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与实施者,其个人教学创新能力对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创新有着重要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已经习惯了传统教学方法,在长期的教学中,他们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封闭式的教学方法,并安于现状,满足于自己的教学成果。这样一来,这部分教师会自动屏蔽新的教学理念,不愿意接受或者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小部分乐于改革的教师在实施了新的教学方法时,发现并没有得到他们期望的成果,于是马上回到传统教学中。教师创新教学能力不足,影响生活化教学手段积极作用的发挥,更阻碍学生的个人成长。
3.小学生习惯传统教学手段
小学生是小学语文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只有小学生认可生活化教学手段,才能让教师具有实施创新教学手段的动力。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小学生成为学习的奴隶,成为教师的配角。教师的严格管理及传统学习观念的影响,让部分小学生认为他们就是课堂中的听课机器,只要将教师所讲的内容记住了,就算完成了教师与家长交给他们的学习任务。他们用自己的学习活动换取学习之外的自由,在这样的基础上,小学生对于教师的创新性教学手段的响应并不强烈,让一些教师怀疑生活化教学法的意义。因此,调动小学生的生活化学习积极性,是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改革的重要问题。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方法分析
面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改革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加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通过管理与教学等改变推动生活化教学的成功实施,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必然。下面,我们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方法进行分析。
1.开发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要将生活化理念落实到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从教材出发,发掘一些生活因素。新一次教学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实现了创新与改革,与生活更贴近,更有利于小学生阅读与理解。教师要深入分析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内容,开发一些生活元素,将生活与小学语文课堂结合。另外,教师不仅要在课本中发现生活元素,更要在生活中发现语文教学元素,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蕴含的语文知识。当代教师要多引导小学生将学校与家庭中的各种教育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开发综合性学习活动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更多创新与实践的机会。
在讲解《雨点儿》的时候,教师首先从课本中寻找生活元素,下雨是每一位小学生都可以观察到的气象现象,在课文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文章中挑选一句与自己对于雨的描述最为接近的一句话,促进小学生与语文文本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外,针对这一主题,遇到下雨天气的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雨,并以此为话题进行写作练习。课本内容与生活因素的互动,会让小学生自然而然地意识到语文学习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
2.推动小学生生活语文化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不应被限制在课本上、限制在课堂中。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关注语文学科的语言作用,将语言练习放到生活环境中。在学习了语文知识后,学生需要在生活实践中加以运用,才能成为语文知识的主体。生活是检验教师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阵地,教师要抓住生活中的教育时机,时刻将语文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
例如在实际生活中,小学生捡到钱并上交给教师,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对小学生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进行表扬,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个招领启事,帮助他寻找失主。并发动学生为这位同学写一封表扬稿,送到学校广播站,加强正确行为与精神的弘扬。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自然地应用语文知识,锻炼写作能力,意识到语文学习的用处。
3.加强正确教育观念的树立
只有正确教育观念得以树立,才能让教学行为更端正。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改革过程中,相关教育人员都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点。首先,从小学管理者角度来讲,作为学校的最高领导者,其需要时刻关注教学事业的发展与改革,学习最新教学思想与方法,并成为教学创新的实践者。要落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校长必须认可这种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并将其积极作用传达给各位教师,鼓励教师利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实施小学语文教学。其次,小学语文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体制的限制,敢于进步、敢于创新。安于现状的教学思想只会影响自己业务水平的提高与学生发展。教师要通过多次尝试、改革、实践,引导学生认可这种学习方式,通过教学方法的改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家长要配合学校实施生活化语文教学,多在生活中引导小学生利用课堂所学语文知识,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实现学生的共同管理与引导。
在学习《司马光》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如果你在路上看见一名小孩从窗口掉出来,手扒着窗边,那么此时你该怎么办?”,通过这一问题的设置,把司马光的故事和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习司马光的智慧和临危不乱,这样一来,学生不但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理解司马光救人时的心理活动,更重要的是能够从课文中得到启发,在生活中加以实践。
4.加强教学活动与作业设计的生活化
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化发展,需要教师对教学活动方式进行改革,引导小学生在生活化课堂活动中体会语文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内容都是主题化,教师可以通过主题式语文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生活化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在课堂中体验生活氛围,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如讲解《温暖的家》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相关音乐,让学生在课堂中体会家的氛围。之后一起呈现几个课文的题目,让学生自主选择与自己经历最接近的那一个,开展自主阅读、共同教学。这样的教学更自由,有助于满足学生的需求。在学生阅读之后,教师选择阅读人数最多的文章讲解,有利于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高。
另外,教师要对小学语文作业进行改革,给学生留一些实践性作业,促进语文学习与生活互动。如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小学生调查人们对于壁虎的了解,呈现调查报告。
三、结语
生活化的教学理念给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发展提供了生机,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生活化小学语文课堂活动中,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都被更新,小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自我提高,实现语文基础能力提高及综合素质提升。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观念,小学语文教师要正确利用生活化教学方法,积极进行自我提高,从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入手,发挥生活化教学方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建芬.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J].新课程学习(中),2014(05).
[2]杨林,杨艳.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浅析[J].思想战线,2008(S4).
[3]王念强,唐丽萍.小学语文生活化实践的研究与探索[J].当代教育科学,2007(23).
小学生,作为学校中的新进人员,刚刚从家庭生活转入到校园学习生活当中来,对于学校充满好奇与恐惧。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意识较为低下,也没较强的自律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之上,教师要得到学生的关注与配合是有一定的难度的。面临着新课程改革与新教学思想不断出现与应用的教育形势,当代小学语文教学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有效课堂的构建之上。加强课堂的有效性,可以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日常的学习活动之中来,更好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因此,本文选择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构建的方法作为研究对策是有一定的意义的。
一、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构建的重要性分析
小学语文课堂的构建,对于语文学科的发展与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也是许多小学语文教师致力于有效课堂构建的重要原因。从语文学科来讲,进行有效课堂的构建,可以大大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使小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之内学习更多的语文知识。教学成果的提高,会使教学相关者,比如说学生与家长,加强对语文学科的重视,加大语文教育活动开展的支持力度。这对于语文学科的丰富与强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对于学生个人来讲,语文是一切学科学习的基础,语文知识是学生未来一生的财富,对于学生的语文能力与表达能力有重要作用。在社会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如果个人的语文水平不高,那么他就不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也不能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会存在社会交障碍。语文教师是一切教育活动开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个人素质形成的重要基础。小学生只有学好语文,才能理解其它学科的理论知识,才能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无论是对于语文学科来讲,还是对于小学生个人来讲,加强有效小学语文课堂的构建是极为必要的。
二、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构建的策略分析
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构建,关系着教师与学生这两个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我们来对小学语文课堂构建策略的分析:
1.关注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语文学科的学习,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是有一定的趣味性的。小学语文学习内容包罗万象,既没有数学的难度,也没有英语的文化差异。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有效课堂的构建,就要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将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行有效的调动,教师的教学活动也可以更好地展开。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之时,教师可以利用有效的方法对于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对于小学语文中的课文,特别是记叙文,教师可以利用讲故事的方法,将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传达。这样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使小学语文学习的氛围得到活跃。以事故的形式进行小学语文课文的讲述,从一方面来讲,是对课文内容的转述,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就是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将基本的语文知识进行传递,使学生掌握汉语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视野进行开阔,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在进行教学之时,教师要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学生的思维开发出更多有利于课堂开展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
2.关注师生互动
学生与教师是小学语文课堂当中的主要人物,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要与学习活动中的主体进行积极主动地沟通,使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得以建立。语文教师不仅仅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引导者,也是学生人生的重要指导人,是学生世界观与人生观的重要启蒙者。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互动,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开发与人格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只有教师认清自己的角色,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分析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与学习心理。也只有师生互动的深入,才能使学生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因材施教,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小学语文课堂之上,教师要就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与学生开展效的沟通。比如在进行写作教学之时,教师可以用建议的语气为学生提供一种写作的思路与文章结构,在这之后,用提问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提问,使学生站起来分享自己的写作思路。课堂上的这种师生互动,对于教学成效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师生互动当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语文思想与语文能力。其次,在课堂之下,教师也要与学生进行良好地沟通,为学生解决语文学习与生活中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提高自己。
3.关注教材的作用
教材是教师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也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的重要凭借。因此,当代语文教师要重视起教材的作用,从不同的角度对教材进行分析,从中发现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内容。另外,教师不能过分地依靠教材,对于教材中的可取之处,要在课堂上进行推广。而对于教材当中过于老旧的内容,则要进行有效的删减。科学地利用教学,可以使语文教师更加灵活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趣味识字教学;小学语文教学;应用研究
语文科目有着“学科之母”的称谓,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语文是其能够有效学习其他学科文化知识的基础保障,小学生语文课程学习能力差,会直接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所以说小学语文教师的压力要更大一些。尤其对于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而言,识字教学作为其中的关键内容,对学生识字能力的有效培养至关重要。如果识字教学存在问题就会导致学生认字困难,后续无论是语文还是其他科目教学的推进,都会因此受到阻碍。就此而言,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利用趣味识字教学法,以提高学生的识字学习积极性,丰富识字教学方式,从而推动识字教学可以取得良好成果,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
一、趣味识字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一)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正所谓“兴趣使然”,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兴趣的产生才是学习动力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趣味识字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趣味识字教学相较于传统识字教学而言更具灵活性,充满趣味和愉悦的课堂,让学生的学习情绪更加放松,这就促使其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度更高,并且当汉字更加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时,要比僵硬地出现在黑板上要更具吸引力,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然更高,因此学习动力油然而生,学生对识字学习也更加主动。
(二)提高识字学习质效
小学低年级的教学向来要比高年级的难度高一些,因为学生年龄太小,在课堂教学中的配合度不容易掌握,进而识字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通常情况下也不稳定,因此往往需要教师采取不同措施进行调整。趣味识字教学法的应用,最大化发挥了趣味教学的优势,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高和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加强,让教师的教育教学压力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并且学生这种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就已经体现了教学质效的提高,无论是对教师的教来讲还是对学生的学习而言,这都是一种品质的提升。
(三)丰富教学内容与过程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其实是非常饱满的,不仅仅是因为教材的内容,也是来自于教师不同教学方式的应用,但识字教学相对于内容教学来说存在一定的不足,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这就会影响学习的积极性,而趣味识字教学措施在其中的应用,改善了这种原本教学固有的问题。趣味识字教学突破了汉字学习的束缚,一些灵活性方法的使用和趣味元素的加入,让整个教学过程更加丰富,学生文字的学习不再感觉枯燥,每个汉字都有不同的趣味表达方法,让学生的识字学习时刻拥有惊喜,这种另类饱满的学习让学生持续发挥积极主动性,给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带来了巨大动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趣味识字教学法的原则
(一)直观性原则
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育十分不健全,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对于父母家长的依赖性比较高,学习上更是需要依靠教师,所以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的压力要更大一些。整个教学过程中应用趣味识字教学措施,首先就需要遵循直观性原则,一方面是为了迎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直观的这种成长心理,确保趣味识字教学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现学习内容,另一方面则是作为一种指导性原则,引导教师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法,避免在实际教学中的呈现过度存在难度,从而保障学生能够更直观的理解并接受。
(二)趣味性原则
趣味识字教学措施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遵循趣味性原则是潜移默化中的必经之路,失去趣味价值的识字教学,不能被称之为趣味课堂。教师在识字教学中采用趣味性的方式,能激发学生识字兴趣,保障识字教学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教育教学开展的核心指导思想之一,趣味识字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要遵循这一原则,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因材施教的积极作用。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中,落实因材施教原则要把握两方面重点,一是“因”的把握,即学生成长发展特性与个性化差异了解,以及影响教育教学目标实现的“因素”所在,二是有关教学“材”的掌握,即教材中内容的深度剖析与利用。由此,教师整个趣味教学的实施,会更加全面地把握相关教育不利或者有利因素,具体教学开展就能避免不良影响,促使趣味识字教学措施有效刺激提升教育质量与效率。
三、趣味识字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对策
(一)合理制定趣味教学方案
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趣味识字教学法,首先需要教师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有计划地执行教学方案才能确保教学更加系统化。教师趣味识字教学方案的制定,要注意迎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性化差异,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与学生多交流,以此深入了解同学们的兴趣爱好,从而更精准地把握趣味教学点,保障趣味教学方案与学生的融合度更高,这样在选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时也能保证科学合理性。此外,与学生之间融合度的提高,还能反向验证教学成果,可以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还存在哪些不足并及时进行改进。
(二)充分迎合教材内容
教材是实施教学的本体,尤其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大都需要依照教材设定来设计教学内容,所以说趣味识字教学法的应用,要求教师要充分契合教材内容,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教材内容学习的积极性。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本身内容含量并不多,并且教材上图文并茂,但是文字的呈现方式都是中规中矩的,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材的风格设定来趣味化文字表达,比如可以将文字进行变形,“大”这个字本身就像一个伸长手臂的人,教师可以通过画形象小人的方式,将“大”赋予生命活力,这样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在面对其他文字时也能通过象形表达的方式进行记忆。
(三)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
多元化教学方式可以为趣味识字教学法的应用提供帮助。比如采用游戏教学法,将课堂上需要教学的文字先制作成卡片,注意卡片内容要丰富多彩,然后向学习小组分发这些文字卡片,再给学生一些时间进行记忆,之后利用游戏竞赛的形式,看哪个小组的学生记得最快,对获胜的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会有效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增强学习的动力。
(四)结合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更多便利,比如计算机与多媒体的应用,可以给趣味识字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带来更多优势。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将教学课件制作成PPT或者Flash,把趣味识字教学发展成为技术讲学,利用信息技术来吸引学生,在信息技术支撑下,通过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更是让学生的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充分保障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趣味识字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用趣味识字教学法,要注意合理制定教学方案和契合教材内容,这样更能确保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结合多元化教学方式以及现代信息技术,还能促进趣味识字教学更饱满,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才能充分发挥不同教学方式的优势,促进小学学生语文识字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
参考文献
[1]董蓓.趣味识字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20(10):17.
关键词:古典故事;教学设施;教学渠道
将文化渗透在识字教学中,是指在传输知识、教学生认字的过程中,将中华民族的文化适量、适时、适当地渗透到教学中。从现行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来看,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因为它们与汉字的特征、学生认知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依靠字理知识,通过拓展文化视野,在正确解读与辨别汉字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联想思维,从而提高识字效率。
一、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意义
新课标明确提出“多认少写,认写分开”的思想,并且倡导结合学生心理特征,从“会写”与“会认”两个方面进行识字教学。如果将文化渗入教学,不仅能带动学生学习热情,还能让学生主动学、乐学,更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同时学生也很喜欢这些内容,如果在教学中适时穿插这些知识,学生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更加关注汉字结构,让学生死记硬背,时间一长,学生的思想负担增加,而此时插入一部分传统文化知识,学生就能在学习汉字的同时掌握古典知识与故事,从而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与成果。
另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化还能有效减少错别字,避免错误运用汉字。例如,在学习汉字时,老师可以先对汉字进行适当描述,并且引用历史故事、名言警句,这样就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当学生在其他地方碰到相似的汉字,就不会出现混淆的局面。从历史发展来看,几千年的历史演变赋予汉字很多的文化内涵,例如象形文字,利用文字形状就能明白其蕴含的意义。因此,在现行的小学识字教学中,我们必须将文字与文化有机整合起来,这样才能扩大华夏文明的影响,促进民族发展。
二、将文化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措施
1.活用古典故事
每个汉字都具有自身的文化意蕴,不同的汉字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正视该点,利用文化知识提升汉字学习成就感。例如,在学习“美”这个字时,老师可以先向学生灌输类似知识,从而为学生学习打下基础。可以告诉学生这个字的来源以及创造背景,让学生知道“美”由“羊”与“大”组成,但是不能将其理解为肥胖的羊,这种理解过于狭隘,所以老师要向学生解释该字的历史背景。在创造这个字时,当时的国土很辽阔,而“羊”又表示顺从的意思,“大”指的是疆域辽阔,合起来即人民顺从,疆土辽阔,这类国家才能被称之为“美”,代表昌盛与繁荣。这样学生在认识该字时,也理解了一小部分传统文化,既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完成了快乐教学的任务。
2.运用多种教学设施
从教学过程来看,很多时候因为学生的年龄、心理以及反应能力的影响,学生很难真正理解老师的意思。针对这种情况,在识字教学中,老师应该采用现代化教学设施。例如,在讲解“祭”与“祈”这两个字时,即使穿插祭祀背景,学生也很难理解,但是如果将祭祀文化运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就能轻易地了解到汉字由来。如此,既达到了教学要求,又不必担心学生不理解。
3.运用多种教学手法,拓展教学渠道
从教学实践来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当穿插汉语言,不仅能加快学生对文字的掌握力度,还能培养其应用能力。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在漫长的发展与演变中,戏剧、诗歌、小说、散文就像繁星一样闪闪发亮,如果将这些元素恰当地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能集中学生注意力,还能加深学生的理解,使其更好地体会民族与时代魅力。例如,当碰到不易理解、书写复杂的汉字时,可以通过编歌谣的形式将复杂的汉字编成歌谣,这样就能让课堂教学更加活泼、生动,并且给学生留下更深的印象。例如,在讲“翻”字时,可以利用字谜的形式教学:“一个梳着斜辫子的小米人,坐在田野上,学习又学习”,这样难写、复杂的一个字,在分解后就很容易被学生理解与认识。
另外,我们还可以发挥多元化引导的作用,从学习与生活中体会文字的内涵与意蕴。如,某个产品的广告宣传语,学生可从中体会文字魅力,从而拓展视野。或者通过《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帮助学生认识传统文化,构建文化学习背景,带领学生多想、多读、多写。
识字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学生的识字能力直接影响后续语文学习与基础水平。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高度注重文字教学,将文化与文字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深层理解与透视,接受汉字乃至传统文化的洗礼,从而提高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