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1-0262-02
一、研究背景
最近几十年,随着全球化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体制的深化改革,世界范围内的相关产业开始融合交汇,逐渐形成一种全新的社会经济运行机制。创意产业是在世界经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这一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推崇创新、推崇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全球化经济蓬勃发展的条件下产生的新兴产业,它通过创意活动将设计、技术、制造、商业、文化和艺术等活动融为一体,通过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创造社会财富,拓宽就业领域,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政府倡导的推动经济增长的新产业。统计数据表明:1999年全球创意产业的产值就已经达到220亿美元,而且还在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而联合国2005年的统计,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到全球 GDP的7%,并以年均10%的速度在增长,远远高于全球GDP的7% 的增长。有专家指出,经济和社会正在经历一场新的变革――从工业经济时代到创意经济时代,而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己经成为新经济的双引擎。
二、旅游创意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研究
(一)旅游创意产业相关研究
1.国外对旅游创意产业的研究始于旅游创新研究和创意旅游研究两个方面。旅游创新研究一直为经济学家所关注,Sheldon(1997)分析评价了新技术对传统旅游创新的影响,Mattsson(2000)论述了旅游企业创新的组织绩效与管理能力,Ha-lager(2000)对旅游创新的空间组织与旅游产业集群、旅游创新系统与创新环境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2.国外旅游产业创意研究综述。冯学刚、于秋阳(2006)发表创意产业对旅游产业发展借鉴的可能性和发展前景,认为旅游创意产业是创意产业在旅游领域的传承和延伸,也是对旅游策划下的广告、节庆等旅游产品和活动的产业提升[1]。高静、刘春济(2010)认为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主要表现为产业范畴交叠、空间共享和需求融合三个层面。可以看出,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向创意产业融合的倾向,更加注重活动内容的文化性与创意性,两大产业正朝着进一步融合创新的趋势发展[2]。
(二)文化创意相关研究
1.国外学者的研究多数集中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应用上,开始注重与其他产业的结合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还研究了文化创意产业在应用过程中对经济、区域、国家安全等方面的影响,研究的层次更为深厚。而中国的应用研究则较为肤浅,只是应对时事来开展文化创意产业,更多的还是理论研究阶段。
2.国内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张建(2009)在其《都市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态势及其整合对策研究》指出都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融合模式研究展模式,以期对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所启示[3];张振鹏、王玲(2008)探讨了山东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4]。
三、张家界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张家界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首先的起源是从民间开始,约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出现了小规模的民族文化演艺节目。自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张家界整个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市场的大门也陆续对外开放。张家界旅游行业发展至今,已经具备相当雄厚的基础实力,文化旅游在近几年来逐渐显露出来。伴随着文化旅游的不断进步,层次的不断提升,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在张家界已崭露头角,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附带的经济效益也显而易见。自2009年以来,张家界著名大型山水舞台剧《天门狐仙》就是张家界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创意产物,该舞台剧总投入1.2亿元人民币,是由湖南传统花鼓戏《刘海砍樵》结合张家界天门山狐仙传说改编而来。在该舞台剧中,包含了张家界少数民族的民俗生活特色、习惯、山歌等大量民族文化元素,其中有渗透着令人向往的凄美爱情故事。可以说是张家界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一个成功典范,自开场以来,国内外广大游客慕名而来,特别是震撼的音响、灯光效果结合天门山下嶙峋的山体背景,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其创意效果无与伦比。“山水实景演出”,摆脱了传统舞台模式的束缚,将旅游景区的自然山水景观作为舞台的演艺背景,把实体山水、真实生活搬到了舞台上,将最通俗真实的文化上升到了欣赏的层次,充分显示出张家界民族地区的人文美景,奇峰异岭,民风民俗。整个演出随着人物、故事、感情的变化而变化,让观众身临其境,激发出对张家界地区山水、文化的向往。张家界大型山水实景舞台剧《天门狐仙》,将民族传统文化与自然紧密结合在一起,让旅游者畅游在真个故事情节里,在文化里感悟自然,是对民族地区文化的深层挖掘,反映出了现代人对文化旅游的需求,也展现出了张家界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当然,该舞台剧不仅从文化艺术上让人们沉浸其中,其带来的经济效益是不容置疑的,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人们早已厌倦了固定模式的旅游方式,越来越追求新颖的事物,《天门狐仙》这一文化创意产物正中人们下怀。下面就以《天门狐仙》为例,来分析其给张家界带来的经济效益。张家界大型山水实景舞台剧《天门狐仙》是推动该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催化剂,由剧场演出而衍生出了一系列相关的产业链,不仅带动了张家界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而且还带动了相关餐饮、住宿、运输、服务等行业的发展。自正式公演后,每年游客数量以23%的速度增长,2010年张家界旅游总收入达103.4亿元。2010年第一季度,张家界旅游收入就超过19.8亿元,至2011年12月接待游客总人数近 90万人,演出总数约为300来场,彻底改变了原来张家界游客过夜率低下的情况,留宿的比例大幅度得到提升。其演出收入每年呈递增趋势。另外还有张家界武陵源区的大型歌舞剧《魅力湘西》。从2001年创办开始只有 200座的小剧场到现在有2 600多座的大型剧场,可以说《魅力湘西》是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关爱。2003年,市、区两级政府将魅力湘西大剧院指定为民族民间文化的定点表演单位。各大旅行社也不甘落后,纷纷将魅力湘西文化表演作为张家界之游的必看节目之一。如今,“白天观奇山秀水,晚上赏魅力湘西”正成为海内外华人和国际友人们的共识。2008年9月,《魅力湘西》被文化部授予“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光荣称号,这是继《印象刘三姐》、《丽水金沙》、《云南印象》之后,第四家专注于旅游文化表演机构获此殊荣。在《魅力湘西》的带动下,目前张家界产生了8台固定演出场地和常年演出的旅游演艺节目,总座位数超过1.1万个,从业人员超过2 000人,形成了让国人瞩目的张家界演艺现象。
四、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对策
(一)加强资金引进力度,完善政府扶持政策
张家界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尚处于初级阶段,未来的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这其中当地政府在政策上的大力支持是必不可少的。首先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提供多样化公共服务等手段,引导包括文化创意人才和企业投资等资源向重点行业集中,实现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快速、优化的发展。其次,完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政策,需要对产业的发展规律进行研究,针对当前产业发展中突出的问题,制定一系列相关扶持政策,有效的解决问题。
(二)加强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集群建设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集群是促进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与提高区域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多种产业集中为一体,相互促进,相互共存,相互交融的经济园区。张家界于2001年《魅力湘西》大剧院与 2009 年大型山水舞台剧《天门狐仙》的开发为其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做出了导向。打造出了张家界本土特色文化品牌,展示了本土文化特色。目前,张家界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集群还未形成,其创意产业的数量屈指可数,文化旅游创意产业还不到整个旅游产业的 10%。产业集群的建立将成为区域经济高速发展的动力,有利于各方面相关资源的共享,大幅度节约成本;同时又会产生连带效应,使所在区域相关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集群化的发展。首先要在科学规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基础上,研究建设文化创意集群区的相关内容。
(三)加强创意人才培养与引进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文化创意源于人才的创新思维,有创新才有创意。因此,促进张家界地区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快培养、引进一批有创新精神、饱含创意理念的文化创意人才。人才的来源一方面是引进,一方面是靠产业自身培养。要制订有利于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人才引进的政策和计划,加强与发达地区旅游创意产业机构的交流,引进其他地区的创意人才,让不同的思想和价值观互相撞击,产生持久的创意灵感。首先,要更新社会传统的观念,在社会范围内引入创新理念。在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中,技术人才是产生文化创意人才的群体,原因在于诸多的想法和创意思维最终需要这些人才来实践才使得创意成为产业;其次要大力度的普及创新教育,更是要加强本土文化旅游创意人才的培养,如在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等相关院校中设立旅游创意专业;最后,在人才的管理方面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人才的可塑造性,实现产业目标与个体目标相一致,精神与物质激励相结合,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创意潜质,保证该机制的科学与合理性。
参考文献:
[1] 冯学钢,于秋阳.论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前景与对策[J].旅游学刊,2006,(12).
[2] 高静,刘春济.论创意旅游――兼谈上海都市旅游的提升战略[J].旅游科学,2010,(3).
关键词:香港文化创意产业经验启示
近年来,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一些特别倚重创意及才华的知识密集型行业(文化创意产业)在经济规划和政策制定中日益受到关注。英国率先于1997年有系统地推广文化创意产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亦紧随其后加以发展。中国香港地区长期以来是亚洲的创意中心,数码娱乐、电影、设计、漫画、出版等文化创意产业在业内均享负盛名,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从经济型态看,香港已进入创新驱动经济增长阶段,具有知识型、创意型及服务型特点的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我国内地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潜力巨大。香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对于内地积极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经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香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历程
由于历史渊源与地理条件的关系,香港自古以来是东西方交会的舞台,因此形成了多元文化的独特环境。根据香港大学文化政策研究中心完成的《香港创意产业基线研究》,香港创意产业在狭义上分为三大类,包括11个行业。第一类是文化艺术类,包括艺术品、古董与手工艺品、音乐、表演艺术。第二类是电子媒体类,包括数码娱乐、电影与视像、软件与电子计算、电视与电台。第三类是设计类,包括广告、建筑、出版与印刷。然而以广义的角度来思考,香港也将健身美容、美食、文化旅游等服务业称为创意行业。
进入21世纪,香港陆续推出研究报告,全面梳理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2002年9月,香港贸发局公布了首份题为《香港的创意产业》的研究报告,评估文化创意产业对香港经济的贡献。根据资料显示,截至2002年3月,香港创意产业聘用员工超过9万人,占香港总就业人口3.7%:创意产业在2000年的出口总值达100亿港元,占香港服务出口总额31%;同年,创意产业产值为250亿港元,约占香港本地产值的2%。
2003年6月和2004年8月,香港与内地签署了《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第一、第二阶段协议,内地承诺开放26个服务业领域,其中有多项行业(如广告、视听、文化娱乐等)属于文化创意产业范畴。按有关规定,香港影视制作等行业可以进入内地投资,并可从事文化市场开发等活动,大大促进了香港相关产业的发展。
随后,香港特区政府于2004年正式策划推出香港创意指数(HKCI),拟定了5Cs作为香港的创意指数:创意的成果、结构及制度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研究结果表明,香港自1999~2004年的整体创意指数显示出正增长,指数由1999年的75.96上升至2004年的100(以2004年作为基准年)。
2005年香港特区政府在《施政报告》中,更详尽论述了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原因和限制,并指出目前香港文化创意产业只占本地生产总值的4%左右,相对于英国的8%尚有很大的增长余地。2006年以来,CEPA在实施中不断深化,内地居民访港“个人游”的计划逐步扩大,已遍及泛珠三角全部省会城市;2007年元旦起进一步扩展至石家庄、郑州、长春、合肥及武汉等5个省会城市。与此同时,香港特区政府更加持续建设、落实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公共投资,包括政府总部、立法会大楼和公众休憩用地的添马舰工程等。
二、香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
经过多年发展,香港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形成相当大的规模,创造了令人称道的成就。相关产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已超出15%,并且在经济转型中发挥着巨大的催化和推动作用,促进了整体经济向知识型经济迈进。以广告业为例,目前香港经营广告业务的公司超过1,100家,其中约半数从事广告策划及顾问服务,其他包括广告招牌制作以及广告赠品制作公司分别约200家,宣传展览公司约50家,广告喷画制作公司40多家,电视广告制作公司20多家,户外广告制作公司约20家,直销市场服务、报纸及期刊广告制作公司,以及网上广告制作公司各1O余家等。各行业广告开支十分巨大,2004年香港各行业整体广告总开支剔除折扣后为164亿港元,同比上升14.8%。此外,在数码娱乐、电影、设计、漫画、出版等方面,香港在亚洲也占据重要位置,在业内赢得了广泛的影响力。香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健全的自由市场体制
香港的自由市场体制,表现在企业可以自由经营、自由贸易,无关税及配额,对外来投资和对外投资亦无限制。同时,香港实行独立税收制度和低税政策,无外汇管制,港币可以自由兑换。香港连续10年被美国传统基金会评为世界上最自由的经济体系,是世界上主要的金融商贸中心,但政府除了发行低面额的辅币外,没有中央银行和存款保险制度,印发法定钞票由私营商业银行负责,政府对银行业的监管较松,资金流动和进出十分自由。目前,香港是亚洲唯一低风险地区,已成为美元和欧元的亚洲实时结算中心,以及人民币最大境外流通中心。作为独立的关税区,香港还可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在WTO框架下进行商贸活动。正因为香港具有健全的自由市场体制,使企业具备较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能够随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做出快速的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
(二)自由市场主导下的政府角色
香港特区政府依照不同产业链的需要,承担着不同角色,尽量使文化创意产品实现自由生产和流通,政府只提供必不可少的法治基础和商业环境。具体管理方面,香港采取事后机制,即市场的文化创意产品只在违法或受到市民正式投诉之后,政府才依法处理。在自由市场的主导下,香港政府的政策范围虽然有限,但执行力度却很有效。在私人企业能力不达的范围,在符合公共利益和资源许可的情况下,政府才予以协助。例如,近年来,香港电影业与银行业达成共识,由政府成立电影贷款保证基金,银行以履行合约保证的方式,发放贷款给电影制作公司,使各界在不同的平台上相遇和合作,缔结出更多的文化创意良缘。
(三)积极有效的吸引创意人才机制
香港在吸引创意人才方面极具竞争优势,创意人才汇集。在“输入内地人才计划”下,香港过去3年已成功吸纳超过1.1万名内地人才。对于人才引进,香港都持自由开放的态度,各类人才可以根据行业变化的需要,自由申请工作签证或以其他身份来港发展及定居。因此,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很多方面,香港都拥有众多高水平的专业及管理人才。不同国家、文化背景出身的人才汇聚在香港,不断产生交流及碰撞出创意的火花,增加了香港企业的创意与活力。目前,香港的文化创意人才,普遍具备企业经营技巧,而且有长期的国际合作经验,精通国际融资、成本控制、人才搜罗与市场开拓等技能,为香港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强有力的人力基础。
(四)公正的司法制度和法治精神
香港是法制社会,其独立的司法制度,保证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法律环境。香港除了外交事务、国防及中国宪法外,终审法院是其他一切事务的最终裁决机关。于1985年成立的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如今已是全球主要仲裁地之一。香港在商业、金融、船务及建筑等方面的专长,能为仲裁提供经验丰富的各行各业专家,包括会计师、律师、建筑师、工程师、银行家等。香港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就已通过《防止贿赂条例》、《廉政公署条例》,建立起有效的肃贪倡廉的执法制度。公正的司法制度和法治精神,以及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确保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和个人无须顾虑隐蔽不清的交易成本,实现在商业上的公平竞争。
三、香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内地的启示
我国内地目前正在建设创新型社会,香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对于内地积极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力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经济中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首先,必须建立自由的市场机制,努力开拓国际市场。近几年来,我国内地文化创意产业开始蓬勃发展,许多地区建立起多种形式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和生产基地。但内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内容产品比例偏小,广播影视业、音像业、文化艺术业、休闲娱乐业等行业的原创能力还很薄弱;市场规模也不够大,单靠本地市场难以获得足够盈利,影响了产业发展的动力和竞争力。我们可以借鉴香港利用南洋华侨和美加华人聚居地市场来扩大产品发行网的经验,确保文化创意产品的外销出路和资金回笼,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例如,可以音像制品出口为突破口,确立电视剧、电影、民乐、书法、杂技、现代舞以及武术、风光、医药等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关的音像节目为重点目标市场,利用文字和文化亲和力,辐射港台、韩日、东南亚华人文化圈,并进军欧美等文化创意主流市场,积极拓展外向型文化创意产业。
其次,必须制定有效的发展政策,营造良好的创意社会基础。世界性的文化创意中心,如伦敦、纽约等,往往以金融商贸中心的地位为发展基础。考虑到香港国际性金融商贸中心的战略地位,我们应超越常规,突破传统政策局限,凡是企业愿意投资于适合经济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政府都应给予大力支持,包括给予批地和税收优惠;并充分依托香港的地理优势,从总体视野来制定发展政策,用区域市场的经营来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全球化生产。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广大市民,尤其是年轻的一代,增加对文化创意艺术及其传统的认识与参与,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共同价值观。在这其中,尤其需要营造一种自由、开放、灵活、变通的文化创意氛围,在提倡保留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更要广泛接触海外先进文化,做到洋为中用、东西结合,开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契机。
关键词:文化旅游 创意产业 宁波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在旅游领域的体现,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上升到新的阶段的必然结果和产物。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旅游建设的新形态,是一种新的生产力文化,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实践证明,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对提高旅游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市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宁波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
(一)宁波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优势
1.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宁波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长三角南翼的中心旅游城市,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宁波市境内现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5处,其中包括拥有7000年文明史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全国最古老的藏书楼天一阁、长江以南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保国寺、奉化蒋氏故居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处。此外,宁波还拥有梁祝传说、宁海平调、朱金木雕、甬剧、石浦富岗如意信俗等一大批具有鲜明浙东地域特征和海洋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非遗”项目已达到14个。
2.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宁波旅游业实现较快增长,旅游业总收入占到GDP的9.5%以上,旅游业已经成为宁波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2009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3962万人次,接待入境游客80.0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30.53亿元,旅游经济各项指标居全省第2,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排名前列。
3.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已具备一定基础
近年来,宁波市以现代传媒、商务会展、包装印刷业、文化用品制造业等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已经成为宁波市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以贝发、广博、三A等民营企业为龙头的宁波文具业,出口量占全国的1/3。江东LOFT创意街区、海曙 “新芝8号创意园”、江北的“财富创意港”、鄞州 “128创新园”、 象山影视城、江北宁波市大学科技园创意产业基地等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了一定规模,江北慈城古城手工DIY创意园区、镇海宁波商帮文化创意产业园、梁祝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一批集文化、观光、教育、休闲和传承等于一体的创意园区也正在逐步形成。
4.较好的经济条件和区位优势
宁波作为沿海较发达的城市,拥有较好的经济条件和区位优势,其所在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已经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宁波市发展理念超前,市场运作能力强,合力兴旅氛围已经形成,再加上经济实力雄厚,城市基础设施发展到位,综合服务功能完善,地方财政、民营资本殷实,人民消费需求层次与总量不断提高等因素,为宁波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强势后劲。
二、宁波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
(一)转变理念,政府主导,创新体制
旅游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横跨十几个,甚至几十个行业的价值实现过程。因此,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引导、扶持,需要政府各部门的相互协作、相互配合,需要形成适应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环境。为此,可以考虑采取由市级分管领导统筹协调,成立由旅游业和创意产业相关的科技、经济、文化、城建部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参与的协调机制,并通过政府、业界等合作,成立发展基金,对富于创新精神或有发展潜力的公司提供支持,从投资促进、人才招引、税收返还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同时,要建立健全旅游业和创意产业的服务体系,营造适宜旅游业和创意产业发展的环境,支持旅游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做大做强。
(二)将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机融合,拉长产业链
宁波文化创意产业总体上仍然处于起步、探索和培育阶段,除了文具制造等文化产品生产在全国形成一定优势外,总体水平与杭州、深圳等城市相比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产业总体规模偏小,文化产业链尚有待拉长,产业集聚度不足,文化资源的商品转化率低,盈利状况并不乐观等。同时,宁波旅游的发展也存在旅游国际化程度偏低、旅游创汇能力较弱等问题。而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旅游开发和规划文化创意不够,具有较强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旅游产品缺乏等是主要原因。
因此,深刻认识和挖掘具有宁波地域特色的文化内涵,将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机融合,是把宁波旅游的发展引向纵深,实施宁波旅游国际化战略的重要因素。应充分利用宁波文化资源优势,从宁波历史积淀的文化土壤中挖掘出宁波精深的文化内涵(如宁波商帮文化、海洋文化、藏书文化、三江文化、梁祝文化等),加强创意产业的开发力度,探索开发参与性的文化体验旅游产品,有效拉伸和延长文化产业链条,打造在国内甚至在国际市场上有影响的文化创意旅游产品,由产品带动产业的发展。
(三)加快文化创意人才的引进培养与人才基地建设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源泉是人才的创造力、智慧与技能,尤其是那些懂旅游、懂策划, 又富有创意理念的人才, 是推动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原动力。缺乏高端的专业人才,是目前制约宁波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一方面,要筑巢引凤,制定人才引进优惠政策措施,引进一批一流的文化创意人才;另一方面,应建立新型的创意人才培训教育机制,依靠在甬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社会力量,努力培养高层次本土创意人才。
目前,宁波市政府对在甬高校实施了服务型教育重点专业建设工程,并以宁波大学旅游管理、中文、历史、广告、艺术设计等专业为依托,启动了宁波市文化创意专业群建设。该专业群应以培养文化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深化教学改革,提升专业办学水平,整合相关学科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团队,加强与产学研合作和对外合作办学等途径,培养一批本土化、创新型的、高素质的文化创意复合型人才,为宁波市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四)重点打造一批特色文化旅游创意产品和产业园区
1.特色文化旅游游景区
在旅游景区景点将一些具有鲜明地方文化特色以及艺术价值的传统手工技艺、民俗文化(如朱金木雕、骨木镶嵌、谢洋开洋习俗等)向当地居民和广大中外游客进行展示,聘请民间艺人在旅游景区进行传统艺术表演,整合利用戏剧、曲艺、音乐、电影、电视等不同的文化艺术手法,将民间民俗文化开发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较强吸引力的表演艺术旅游产品(如宁海平调、余姚犴舞、宁波走书、甬剧等);以梁祝传说、徐福东渡传说等为依托,融合歌舞、曲艺、音乐、杂技等艺术,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营造意境和氛围,打造大型文化精品歌舞节目,定期在景区内上演,使其成为文化旅游的标志性演出等,都是文化创意与旅游景区开发结合的有效途径,都可以成为增加旅游产品吸引力、延长旅游时间的重要手段。
2.文化旅游节庆活动
旅游节庆活动是依托本地文化旅游资源,通过内容丰富、开放性、参与性强的各种活动项目,以活动带动旅游消费和吸引投资,进而带动当地国民经济增长为最终目的。宁波目前举办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中,中国象山开渔节和梁祝爱情节运作比较成功,但在突出体现目的地个性、加大规模和游客参与度、注重城市的牵动效应、突出地域文化特色等方面还有待加强。应探索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需求,以游客满意为目标,以资源的互补性、经济的共需性和利益的共享性为前提的整合开发机制,在地域特色、文化特色、时代特色上下功夫,避免把旅游节庆单纯办成政府的节庆活动。
3.特色文化旅游商品
旅游购物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关系密切。在旅游商品的开发中融入当地传统文化特色,可丰富旅游商品的艺术内涵,将地方传统工艺与高新技术有机结合,开发出一批创意新颖独特的旅游商品,增加旅游商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扶持和吸引一批企业投资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集聚效应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从而使文化艺术、旅游和创意产业互动,是旅游购物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最佳途径。宁波拥有朱金木雕、越窑青瓷、骨木镶嵌等历史悠久、富有浙东文化特色的民间手工技艺,有关部门可以根据旅游纪念品开发“新、美、实、便、藏、流”的原则,将传统工艺与高新技术有机结合,开发出一批创意新颖独特、设计精美、地方文化特色鲜明、宜于收藏的旅游商品。
4.特色文化饮食旅游
宁波餐饮业在发展历史中,曾涌现出一批如缸鸭狗汤圆店、梅龙镇饭店、状元楼宾馆、东福园饭店等著名的中华老字号,但如今大多已经衰落。如何振兴众多宁波餐饮老字号,已经成为宁波各界共同关心的问题。除了加大政府对传统饮食文化的开发、保护和扶持力度外,与文化旅游开发结合是一条理想的路子。如认真研究和挖掘宁波饮食文化的背景、历史渊源、民间传说等资料,将品尝和观赏宁波特色餐饮和名优小吃活动纳入旅游线路之中,让游客边听、边看、边尝,使游客在吃中感受宁波餐饮文化,将传统老字号保护与宁波菜传统菜点的文化挖掘和创新结合,扶持和培养几家餐饮名店等,都可以使饮食文化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
5.文化产业创意园
文化创意产业园是文化创意业以及相关服务在空间集中而形成的集聚区。文化产业创意园与一般主题公园有所不同,前者以文化产品研发为主,旅游开发为辅,产出的是文化创意产品和民俗旅游产品;而后者以提供旅游产品为主,是集产品设计研发、观光、教育、娱乐休闲和传承于一体的创意园区。也就是说,文化创意园不仅是旅游目的地, 还是产业集聚区,其实质是在文化中产生创意, 创新产品设计理念。宁波应该依托本地特色历史文化资源和现有的文化创意产业基础,大力开发宁波江北慈城古城创意园区、镇海宁波商帮文化创意产业园、梁祝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一批依托历史文化原貌型创意区,并努力建设慈余研发设计创意休闲产业园、江东工艺美术设计创意休闲产业基地、宁海湾深海休闲用品设计创意产业基地、动漫设计创意休闲产业园、都市型创意休闲产业园等创意休闲业基地。
参考文献:
[1]曹雪稚 ,王世亮 .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及途
径探索――以山东省曲阜市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
社会科学版,2010 (6).
[2]袁力, 黄基秉, 赵波. 成都地区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初探
关键词:江西;文化创意产业;对策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一般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内容。江西人杰地灵,是中国革命的发祥地,与中国最活跃的经济区域比邻,是“长珠闽”的共同腹地,具有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地理区位条件、自然环境和资源、人力资源以及文化内涵,具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文化基础。近年来,江西文化及创意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江西文化及创意产业总资产近1000亿元,完成主营业务收入达100亿元,比2007增长20%,最近两年,江西文化创意产业产值更是突飞猛进。江西文化、全省文化及创意产业等九大分类中,新闻出版、艺术品交易等行业在主营业务收入、利润、人均资产收入等方面居于前列,成为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链环节主营业务收入中,制作和出品、产权交易、服务配套成为产业发展的支撑。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态势明显,艺术品交易、新闻出版、文艺演出、茶文化、传媒等成为产业品牌。但是,和香港、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相比较,江西文化创意产业总体规模小、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各种行业竞争力还比较差、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还未发育健全,江西文化创意产业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本文试图从体制机制、法律法规、财政支出、产业龙头等六个方面措施来推动江西文化创意产业做大做强。
1 以文化体制的改革创新和政府职能转变为突破口,激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活力
传统文化体制是适应计划经济的需要建立起来的“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开放以来,以“事业单位、企业管理”为基本特征的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但迄今为止,“政府办文化”的体制环境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没有用市场机制来整合文化产业资源。行业垄断现象较为突出,非国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相对缓慢,经济规模普遍较小,市场竞争力不强。
江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必须明确政府主管部门的功能与职责,将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事业完全分离,成立专门管理文化创意产业的部门,形成独立、有效的文化创意产业管理监督体制;加强文化创意产业行业协会建设,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作为政府来讲,应做好以下工作:注重对全民创造力的培养,鼓励文化创新,培养创新民族,创建创意产业园;增强对文化创意产业基础设施、周期性消耗的规划及支持力度,提高资源利用率;进行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规划,明确产业发展定位,建立有效的本地发展模式;加大财政支持,实行税收优惠,政府与融资机构共担风险,设立专门为文化创意产业担保的公司,同时也可建立信用评级机制,为创意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建立自由、开放机制,实行政策扶持,吸引创意人才;金融危机下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重点培养和发展一批实力雄厚的大型文化创意产业;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推进文化创意服务均等化;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2 调整产业结构,打造完整产业链条,重视产业链中附加值较高环节,撇除单利润运行的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价值
从文化创意产业企业本身来讲,企业在获得政府优惠政策和社会资金支持的同时,应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树立品牌意识;建立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在保证文化创意产品质量和生产水平的前提下,做大做强,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市场公信度,同时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转变传统的单一产品生产模式,生产多种文化创意产品,突出特色,丰富形式,以市场为导向,借鉴国外企业的发展经验;注重技术创新和文化内涵创意,由劳动集约型向技术集约型转变,这就要求加大研发的资金投入和高级创意人才的聘用。
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链完善方面应加强有效的引导,结合江西自身特点,发挥优势、弥补短缺,重点支持动漫产业、新媒体产业、工业设计等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开发利用好全运会产业,融入背景的文化特色,精心运筹谋划,做好全运会场馆的赛后利用,为文艺演出、广告会展、文化旅游、文化体育休闲等开辟新的空间,为江西文化创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积累资金和声望。
3 优化文化创意产业法制环境,创新理念,大力培育创意人才
针对产业立法滞后、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盗版猖獗、创意氛围缺失或者创意不够等一系列问题,一方面,江西省政府首先要加强立法、执法力度,规范企
业生产、行业创造和市场流通,此外立法要与国际接轨,为产业走向国家化提供强有力的法制后盾,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增加砝码,然后是对法制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产业素质培养,依托江西多所品牌高校的教育资源和文化氛围;另一方面,政府和企业乃至个人都要注重创意研发,深入创意理念和创意宣传,政府企业要培养创意人才,个人也要积极上进为产业发展作出贡献。
创意人才的产生一方面可以依托高校教育、专业教育和科研机构培养人才,支持高等院校设立文化创意相关专业,建立产、学、研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江西有实力的高校都开设了相关专业,为文化创意产业培养输送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则需要我们营造有利环境,积极引进创意人才。在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江西市要努力做到培养和引进并重。注重加强与国外教学机构的合作交流,省委宣传部与美国、英国、德国的多所大学进行合作,相继开办了文化创意产业经营管理人才、新闻宣传人才等多期培训班,逐步建立起教育培训和岗位实践相结合的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机制。
4 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充裕的资金流
加快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体制改革,应积极引入社会资本,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和领域,鼓励非公有资本及海外资本进入,拓宽投融资渠道,推进投资主体和产权结构的多元化,从而激发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活力。
为探索解决目前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领域存在的投资方与项目方信息不对称问题,江西市依托产权交易所,构筑面向文化创意企业的股(产) 权融资服务平台,会聚文化创意企业资源和金融资源,为社会资本参与文化创意产业投资提供专业化服务。平台的构架以文化创意企业为核心,通过组织专业服务机构,广泛吸纳社会资本投入,为企业在债权融资、私募融资、上市融资、增资扩股、并购与重组等方面提供增值服务。
通过组织研讨会、洽谈会、推介会、博览会等多种方式,积极拓展市场营销渠道,培育一批高素质的中介机构,活跃交易市场、推动社会资本流向文化创意产业。主要措施包括:披露有关文化创意企业资金需求信息,构建项目推广平台、投融资中介服务和电子服务平台,组织专门推介,规范融资服务,以及组建江西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协会。
5 优化文化产业组织内部结构,创新运行机制
合理的组织内部结构和科学的运行机制是产业有序快速发展的基础。霍步刚认为,目前,我国文化产业机构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由传统的文化单位转企改制而来,二是在市场中新生的一部分文化产业组织,这决定了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必须完善这些市场主体。第一,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在文化企业中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国家依据出资额来承担有限责任,而文化企业可以依法支配其法人财产,从而改变以往政企不分的情况。第二,建立健全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第三,优化文化产业组织结构,建立扁平化、网络化的组织架构,降低成本,提高管理运营效率。第四,培育文化产业集团,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同样,江西要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目标,必须建立健全文化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现代公司法人制度、优化产业组织结构以及培育产业龙头和具有整合效力的文化产业集团。
6 财政税收政策向文化创意产业倾斜,提供资金支持
(一)财政政策扶持重点不突出
近年来,各地纷纷出台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但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范围界定不统一,大都较宽泛,包括了北京、上海、深圳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快的城市。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间文化资源的差异,也体现了各地的不同倾向。但文化创意产业范围界定过宽,使财政政策支持的重点不突出。按照《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指标目录》,文化创意产业的范围相当广泛,甚至一些群众性文化事业、电子信息产业也列入其中。由于范围过大,扶持项目中,个别项目属文化产业,但创意性不足,有些项目创新性较强,但缺少文化内涵。从调查看,融资困难、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房租压力大是文化创意企业面临的三大难题。知识产权保护属于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知识产权是文化创意产品的核心,没有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文化创意产业就难以实现大发展。融资困难是中小企业的通病,中小文化创意企业由于经营成果难以把握,盈利来源不稳定,融资更是难上加难。文化创意企业对房租异常敏感,北京市几个自发形成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如798艺术区、宋庄画家村等,其初期集聚的主要原因在于房租成本较低,便于创业者的进入。但大城市往往寸土寸金,办公用房的购买和租用成本往往使中小企业难以承受。因此,财政资金要发挥引导性和杠杆作用,找准重点,在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解决制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财政政策支持范围过宽也容易助长产业雷同现象。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各地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纷纷制定发展规划,明确主导产业。由于区域间缺乏协调,导致各地区创意产业结构存在趋同现象。以北京市和相邻的天津市、河北省为例,就有9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规划发展动漫产业。财政政策应支持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产业,如果对所有的文化创意产业都进行扶持,会使优势产业的竞争力得不到有效提升,而劣势产业本无竞争优势,政策投入也可能是无效的。
(二)财政政策针对性不够
各地区现有支持政策基本上采取“一刀切”模式,即采取一定标准,入围的企业就可以得到支持,这种支持模式更多地起到的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的作用。在一系列的标准之下,入围企业多是规模相对较大、发展相对成熟的企业,而小微企业以及处于发展初期的企业则很难得到扶持。但前者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政策扶持要么是锦上添花,要么会使企业形成“等靠要”的思想,不利于其在市场竞争中成长;而后者竞争力薄弱,容易在市场竞争中夭折,应是政策扶持的重点。财政支持政策缺乏针对性也与对文化创意产业内部结构认识不清有关,且现有政策对不同特点的文化创意企业的区分不够。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产业体系,包括若干子产业,它们虽然都具备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特征,即创新性、文化性和产业性,但在市场结构、组织方式、市场绩效、外部性强弱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如,广告策划和电影制作,前者适合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后者则适合规模较大的企业;新闻出版和建筑设计,前者具有较强的外部性,后者基本上没有外部性。正因为各产业具备不同的特点,所以制定财税支持政策要体现足够的区分度。
(三)对财政补贴风险的认识不深入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市场失灵,但在市场有效的情况下,政府的干预就有可能干扰市场配置资源的信号,使市场出现人为的失灵。如,原创性环节、技术含量高的行业需要政府资金支持,投资风险大的行业需要政府资金担保。而对一些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如广告业、印刷业等,依靠市场调节就可良好发展,无需政府作为重点产业来扶持。政府干预的两面性,意味着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财政政策支持如果不加以选择和优化,容易产生消极后果,如,有的文化创意企业可能更关心如何获得财政支持而不是去吸引客户关注,有些文化创意企业在未能形成有效盈利途径的情况下,过度依赖政府扶持,可能出现层层外包、坐吃财政补贴的问题。
二、完善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的建议
(一)明确财政政策支持的范围与重点
1.明确界定财政政策支持的范围,按特定标准适当缩小政策覆盖面,合理界定文化创意产业范围。应紧扣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性和文化性的属性,剔除不具备这两个基本属性的产业。这并不意味着要抛弃这类产业,而是没有必要对它进行特殊扶持。应遵循商品市场、要素市场的供求机制来发展壮大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紧密相关,它源于文化产业,但又超越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与高科技相结合的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文化性。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其产品是附加创意的文化产品。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文化创意产业便是无源之水。二是创新性。创新性是文化创意产业区别于传统文化产业的本质特征。如果缺少创新性,即使该产业具有文化特征,也难以成为文化创意产业。三是产业性。一些应归于“文化事业”甚至不属于“文化产业”的行业不应归入其中。如,文化保护和文化设施服务、群众文化服务属于公益性文化事业,应由财政予以保障,而不应享受产业性政策。产业性要求文化创意产业应与公益性文化事业区别开来,同时生产某种物质或精神产品的主体应与其他主体有明确的界限。如,北京市的文化创意产业指导目录中,有些行业具有公益性或半公益性,并不适合进行产业化发展,如博物馆、纪念馆、一般性广播与电视服务、卫星传输服务、文化性社会团体等;有些文化创意产业的类别过于宽泛,如新闻业作为一个小类,其涉及面较宽,报刊、广播、电视等都涉及新闻业。因此,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财政政策应把范围集中于充分体现文化与创新相整合,同时具有产业化发展潜力的行业。
2.政策支持应突出区域特点,塑造比较优势。在扶持企业选择上要突出区域特色,避免与其他地区的产业雷同。区域间的文化资源禀赋不同,产业发展的侧重点就应有所不同。各区域应适当控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数量与规模,避免“大而全”,不能有利可图就盲目推动。应在对创意产业消费市场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把握大众的文化需求,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做好准确的市场定位和详细的发展规划,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扶持。
3.对原创能力较强的文化创意企业进行重点扶持。财政政策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目标应明确定位为自主创新,将重点放在创意的形成及创意企业的孵化体系支撑方面。一方面,通过财政政策支持创意企业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引导企业的资本投入,增强其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应创造较宽松的政策环境,推动各类创意产业发展平台的孵化能力、创新能力和产业集群聚合能力的提升。如,根据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特点,将政策优惠延伸到创意研发及市场转化阶段,提高研发加计扣除的比重;对创意企业进口必要生产设备给予相应优惠;允许符合条件的创意企业按其销售收入提取一定比例的创意开发基金,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
(二)增强财政扶持政策的针对性
应从实际出发,在文化创意产业范围内,选择优先发展的重点,并采取多种措施予以重点扶持,力求在一定时期内形成优势行业。可按企业成长阶段进行针对性扶持。企业发展初期,资金少、规模小,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得到贷款的可能性小,融资的途径和方式有限,这类企业应是财政资金扶持的重点。随着企业规模和实力的壮大,企业的融资渠道也相应拓宽,尤其可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资金支持,使企业用较少的成本获得大量资金。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应以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为主。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具备在资本市场融资的条件,可考虑上市融资,在短期内迅速扩大资金规模,在合理运用资金的基础上,使企业成长产生质的飞跃。文化创意产业可细分为核心产业、外围产业和边缘产业,应以此进行分类支持。核心产业中创意主体占据重要地位,主要包括广播电视电影业,广告会展业,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休闲娱乐六大产业。这六大产业在文化创意产业五大主体(创意主体、制作主体、传播主体、服务主体和延伸主体)中,最能体现“创意”这一核心特征,充分体现了文化创意产业区别于其他产业的基本特点。这类产业应是财政扶持的重点。外围产业主要有文化旅游业、新闻出版业。这些产业的规模和产值都在整个文化创意产业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这些产业的“创意性”较弱,市场化程度有待提高,尤其是新闻出版业的管制还较为严格,应将其列入外围产业。边缘产业主要由传播服务及相关服务业构成,包括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提供辅助服务的各种相关支撑机构及使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所需的各类基础设施和配套机构,文化科技与科研、文化经纪与等。对于边缘产业,当前应以规范为主。
【关键词】成都东区音乐公园;政府作用;文化责任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139(2012)01-0154-4
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经济的升华,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有很高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这对从业者的创意能力、创意产品的文化含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对政府的政策和企事业的领导者提出了更深层次的挑战。政府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作用问题亟待我们去解决。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在其发展之初,尤其需要政府的扶持。在这一发展进程中,政府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至关重要。地方政府能否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制度上进行持续的创新,决定着区域文化产业的未来前景。
2009年,成都市将文化创意产业列为全市重点推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了《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明确了文化创意产业定位和发展目标,将重点发展传媒、文博旅游、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学与艺术品原创、动漫游戏和出版发行等行业,全力建设“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文化创意产业标杆城市”和“成都东村即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等多个市区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为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成都市确定利用东郊老工业区中的原成都红光电子管厂旧址,将部分工业特色鲜明的厂区作为工业文明遗址予以保留,并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打造音乐产业基地。城市发展理念的先进性和超前思维,为“成都东区音乐公园”脱胎于传统老工业区,改造成为国内首个音乐主题商业街区提供了强大的有力的政策支撑,拓展了产业发展空间。
一、坚持正确价值取向,肩负应有文化责任
城市发展不仅仅要看到短暂的经济利益,更是要从城市长远的发展人手。在工业时代衰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背景下,如何规划城市原有的工业区,是政府面临的一个挑战。在旧城改造中,政府应肩负起应有的文化责任。
位于成都市二环路的原红光电子管厂,是我国一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见证了六十年的沉浮变迁。这些工业时代留下的工业遗产,留下的是成都工业时代的记忆。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到来,原有的工业文明式微。工业遗产的消失可能会引起文化遗产断层,这将对城市肌理和个性特征带来不可挽回的伤害,政府有留住城市记忆的使命。如何发掘六十年成都工业文明的辉煌记忆,保护、传承现代工业文化遗产?是成都市政府面临的巨大任务。
成都市政府从战略高度出发,放弃了将位于二环路黄金地带的旧厂区作为房地产开发的机会,而是决定作为工业遗产保护。工业遗产的保护,不是简单地保存下来,而是要将工业遗产中蕴藏的城市肌理与城市个性保护下来,重塑城市物质空间特征和城市性格,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保护方式,处理好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当古老工业文明邂逅现代传媒时代,注定会碰撞出耀眼的火花。2009年,成都传媒集团正式牵手东郊工业文明,以沙河之滨原红光电子厂20万平方米大跨度、高空间的工业旧厂房为文化底蕴和建筑优势,依托成都传媒集团,腾龙换鸟,以打造音乐为核心,文化创意产业为灵魂的“成都东区”。未来3至5年内将成为音乐产业发展、明星资源集聚、多元文化互动和新媒体产业接入的创新型文化产业园区。
二、理性面对发展之势,走科学发展之路
(一)差异化的主题定位
成都是一座富有浓郁生活气息与文化气息的以休闲为主要特色的城市,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造就了成都人乐观、豁达、幽默的性格和开放、包容的心态。尤其是近几年湖南卫视、东方卫视、江苏卫视等主打娱乐风向的卫视纷纷将成都作为挖掘潜在新人的大舞台,“星人”辈出的选秀之城成都走出了张靓颖、李宇春、谭维维等一大批实力偶像明星。由此可见,成都有着音乐的土壤。
音乐本身有着其自身的优势,音乐(特别是数字音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发展潜力大,是重要的经济新增长点,也是调整经济结构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极佳切入点。国内对于工业遗产的保护和打造仍处于起步阶段。现阶段发展较好的是北京的798,处于西部的成都的打造风格要有自己的特色,实现差异化发展。在建设世界田园城市的大局下,成都市政府结合本地的实际,为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决定打造以“音乐”为主题的文化创意集群。
(二)合理规划
音乐为主的创意集群是东区音乐公园的最初雏形,创意集群被认为是发展文化和创意产业以及打造创意城市的重要策略。文化创意集群这个概念本来源于(工业、制造业)产业集群和一般商业集群。但创意集群被独特地表述为“包括了非营利性企业、文化机构、艺术集合点、独立艺术家。临近科学园和媒体中心。既是工作也是生活的地方,它既生产也消费着文化产品。为工作和娱乐而日夜经营,并依赖多样性和变化,通常在繁华的闹区里发展,是一有着本土特色同时又与世界相联系的多元文化城市地区。”
成都市政府在确定了“数字音乐产业园区”和“音乐互动体验园区”两大定位后,对东区进行了合理的规划。整个东区被规划为七个业态,包括商务办公、演艺与展览、音乐培训、音乐主题零售、酒吧娱乐、设计酒店和文化餐饮,以满足办公、演艺、旅游等各类人群的消费需求,发挥新兴文化产业的战略性、先导性作用。
【关键词】文化产业 创意环境 政府支持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从创作角度讲,文化产业就是创意产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定义为文化产业。这个定义强调,要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即没有按工业化标准生a的艺术制作就不能视之为文化产业。在这一点上,美国尤为强调版权的重要性,如果产品的创新受到版权法的保护,那么该行业就可以称之为文化产业。这些产业涵盖动漫、书刊、影视甚至装修设计等领域。
文化产品无论是书刊、影视、广告、演出,还是纯粹的艺术作品、工业品的外观设计,这些产品的制作都算不上是新兴行业。借助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网络书刊、动漫,是在新技术平台上诞生的作品,虽然有助于降低制作成本、提升传播效率,但并没有改变靠思想性、艺术性来吸引受众的品质标准,创作仍然是艺术作品的生命线。从这个角度说,文化产业就是创意产业。
同时,某些创意产业也是文化产业。以养殖业为例,养殖业虽不属于创意产业,但在台湾,却将以三尾鱼为代表的观光养殖业列入了创意产业。这种创意表现在经营思路方面,属于著作权(或称版权)的保护范围。再如刷房子、铺设地砖、安装门窗玻璃的房屋装修,也算不上创意产业,但装修的个性化、艺术化,让室内墙体、陈设变得与众不同,让装修变成一件作品,于是就有了著作权,使家装也成为创意产业。
文化产业项目选择的几大重要原则
文化产品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美国人把文化产品定义为归著作权调节的产品,这类产品的特点是一个人的消费不影响另一个人同样的消费,这就是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文化产品的这一性质,决定了文化产品在项目投产后,在生产成本既定的情况下,随着消费群体的增加,让项目从亏损逐步实现营利,这是文化项目的正常成长路径。所以,文化产业项目的举办,往往会从政府支持切入,再过渡到完全市场化的运营。发展文化产业,是要把文化作坊工厂化,而不是文化事业的商业化。由于公共物品消费本身具有非竞争性,所以对于文化产品的生产,市场机制显露出一定的局限性,故而文化产业项目的选择还要更加慎重。哪些可以由市场来做,哪些只能由政府来做,这存在着一个市场边界划分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强调:发展文化产业不是要把文化事业市场化或产业化,而是要把文化作坊工厂化。
首先,基于项目创意的难易程度,进行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选择。发展文化产业要以创意为前提,但不同文化产业项目的创意度是不一样的,所以文化产业项目的选择要先易后难、把握节奏,率先从创意难度低的项目做起。在文化产业项目中,如书刊、影视、动漫等项目,必须有“创”才会有“新”;而像计算机软件、演出、广告、旅游、餐饮、服装、会展、装修设计等项目,其“新”是源于技能和对其他行业经验的借鉴。因此,要以产业间相互借鉴的项目为着眼点,待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再深入到“创”的项目中去。
其次,基于文化产业的服务业性质,把面向生产、生活服务的项目作为切入点。发展文化产业项目并不一定要面向全国市场、全球世界,而是应该首先定位于当地生产、生活的需要,使文化产业项目仅靠本地的市场需求就可以收支相抵。目前,一些地区集中推行动漫项目,造成入不敷出,这主要是因为没有一个保本的需求量。
再次,寻找艺术与生产的交集,成就创意产业题材。艺术与产业各有各的成长空间,只有当艺术为经济所用时,才会发展成为文化产业。即使艺术成为文化产业,由于艺术创作路径在一定程度上仍保持着自身的独立性,所以也不会完全经济化。成就文化产业项目,不仅要鼓励艺术工作者的创作,也要鼓励产业界不断去开拓新领域。
最后,有针对性地发展一些项目,使之成为优势产业。基于艺术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我们可推论出,一种艺术形式可能会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地方开花结果。另一方面,新的艺术形式、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相伴相随。如今天的动漫,就是与科技发展同步的。即使如此,在平衡性的层面也存在着不平衡性,比如动漫产业发展最好的地区,就不是计算机设计与使用水平最高的地区。因此,发展文化产业不是发达国家、发达地区的专利或优势。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与项目选择
我国历史悠久,为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培育了土壤,具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资源。同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政府的引导鼓励。
着力营造创意环境。以河南省为例,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政府给予了相当大的政策支持:各级地方政府成立了各类文化艺术委员会,负责对外文化交流;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在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资以及文化创意的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给予指导,使工业、商业之间,贸易、教育与文化政策之间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无论是在政府主导的创意产业发展模式中,还是在市场主导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中,都应该呈现面向大众的特点。政府的支持与投入并非只集中在特定产业之中,还要以营造当地文化氛围、培育文化创意人才为主。
鼓励创新,树立创意生活的理念。文化不仅局限于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范畴,而是范围很广。人类的文化史实际上是一部生存史,人类文化首先体现为生活文化,所以,文化创意也应该更多地表现为生活创意。创意不单是社会精英们的专属之举,而应该理解成为社会大众的生活经验改造。想要树立这种生活理念,自然离不开政府的倡导和支持。
产业与文化的融合仍然是文化产业项目的主旋律。发展文化产业的主旋律是把已有的传统产业项目改造转型升级,发展成为文化项目。这一方面体现在文化制品的生产效率上,如工艺美术制品,或者是绣品、瓷器由手工生产变成了工业制品;另一方面体现在通过文化创意提升制造业的创新水平,如增加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包装和外型设计。
有节奏地开发主题公园、休闲旅游地,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如可以利用不同的历史文化题材、科技题材开发新的主题公园,开发地域特色的餐饮,以城市工业为依托,开发工业旅游项目等。此外,还可以凭借旅游资源优势,促进会展业的发展。一个地方旅游发达,会展业也会随之跟进。例如河南,可以借助地处中原腹地的区位优势、消费物价偏低的成本优势以及省会的场馆资源,成就区域性的会展城市。
引导软件业转向智能城市建设,塑造宜居城市形象。目前,许多城市都在进行智慧物流、电子商务和智能城市的建设工作,这实际上涉及到计算机编程技术的推广问题,只要企业、城市主管部门愿意接受,技术方面的展开也将会顺理成章。
开发休闲演出项目。依托现有的演出团体,积极扶持民间表演团队从事商业推广、生活服务的娱乐演出。商家宣传活动需要大量的文艺演出作铺垫,这些演出的艺术要求并不高,主要是气氛的渲染,这与大众化表演团队的演艺水平较为相符。
变老街古巷为历史文化休闲街区、创意街区。对于古老的历史文化街区,可以适当增加老街上的休闲演出,让老街成为当地居民的休闲之地和旅游者的参访之地。同时,还可以增加老街上的创意工作室和现代艺术作坊,让老街成为文化创意街区。
(作者为开封大学财政经济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创意产业;发展模式;产业聚集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6-03 -03
文化创意产业既是一种集文化、思想、精神、创意和知识等要素的新兴产业形态,也是世界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全新潮流。作为新兴产业,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但是,如何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特别是如何根据地区实际,设计合适可行的创意产业发展模式,是政府和企业共同面临的突出问题。由于文化创意产业是比较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这种密集性要求产业的空间布局多采用集群发展模式。但由于受地理区位、经济发展水平、知识高度、产业整合力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通过建立创意聚集区的共性模式过程中,形成了特色明显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这些具有特色的发展模式既充分利用了当地自然、人文和经济资源,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繁荣,同时也为进一步扩大文化创意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奠定了基础。总结这些发展模式,有利于推动江苏文化创意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
(一)“历史建筑保护+园区建设”模式
该模式强调历史文化资源与现代产业因素的充分融合,产业集聚与历史建筑保护的有效结合。即在保留富有科学价值的老厂房、老仓库、老故居等的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对此进行装修和修饰,并注入现代产业元素,打造颇具特色的艺术展示和创作空间,为艺术人才提供良好的创意环境、想象空间,激发人们的聪明才智,进而形成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既保留了城市历史风貌、文化资源,又与现代城市发展目标相协调,是沟通历史与未来的桥梁。南京创意东8区位于南京市白下区光华东街6号,园区前身是南京蓝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电子陶瓷总公司及南京汽车仪表厂。依照“保存历史建筑特色,体现现代艺术创意性”原则,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老厂房、老仓库、老故居的文化遗存元素,并通过重新设计来强化原有建筑作为特殊文化载体,老厂房、老仓库经过重新装修后变为风格独特的建筑,将创意元素引入老厂房、老仓库。引进了迪安医疗、瑞虎科技、大贺传媒、感知营销等文化创意企业,形成创意产业聚集。创立于2005年的无锡崇安区文化创意产业园,是利用古运河畔原来废弃的蚕丝仓库等工业老建筑改建而形的,借鉴上海苏州河畔艺术工作室、美国纽约苏荷艺术街以及北京789艺术聚居区的发展模式,园区完整保留了仓库原有结构和建筑风格,适当装修和加工,并注入适合创意产业发展的相关元素。此外,南京的幕府三工园、南京世界之窗创意产业园、苏州的“姑苏·69阁”、苏州太仓LOFT创意产业园也都是由采用“历史建筑保护+园区建设”发展模式。
(二)“龙头企业+关联企业”模式
该模式强调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以龙头企业发展带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壮大。具体做法:一是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较强实力的能够在各自行业发挥龙头作用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二是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其他企业为配套的产业链和具有较强凝聚力、根植性的产业集群;三是在龙头企业与关联企业间形成分工合作的联系机制。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或是利用市场机制,鼓励和引导创意产品的研发商、生产商、发行商以及中介服务机构之间强化联系,形成从研发设计、产品制作到版权转让、开发衍生产品以及终端销售等环节的完整结构链。常州创意产业园是江苏“龙头企业+关联企业”发展模式的典范,该园区聚集有400多家企业,年产值超过30亿元。园区内经认定的软件企业150家,占常州全市软件企业的81.97%,经认定的软件产品近400个,占常州全市软件产品的75%以上,其聚集规模和程度位居全国同类园区前列。久通动漫、安利动画、宏图动画等企业获得“2009-2010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荣誉称号。常州创意产业园有中国最大的通信应用软件系统开发企业——联创科技、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冲电气软件(江苏)、中国最大的GPS导航器软件企业——新科软件(常州日报,2010)。以久通动漫、安利动画、银河动漫、宏图动画等大型动漫企业为龙头,形成了集动画创作、动画生产、动画音乐、网络游戏、国际服务外包以及动画衍生产品研发、市场运作、人才培训等环节为一体,组成了完整的动漫产业链,产生了明显的集聚效应。同时也形成了《炮炮兵》、《小卓玛》、《恐龙宝贝》等一批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较强竞争力的动漫品牌。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 发展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0-0330-02
近年来,无锡市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过程中,坚持以创意为核心,以文化为灵魂,以科技为支撑,以知识产权的开发与运用为主体,力争将文化创意产业建设为知识密集型、智慧主导型的战略产业,促进了全市文化创意产业蓬勃成长,发展态势良好。
一、无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1.各地发展各有特色
江阴金一产业基地、江阴书城、海澜马文化旅游4A景区、中凯―金马文化综合体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宜兴重视保护、传承以紫砂为特色的“陶文化”,恢复“陶艺节”,“中国陶都”品牌,基本形成了紫砂陶艺、书画收藏、文化旅游、广告传媒等特色产业群体。锡山区制定了《锡山区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加快印刷企业的技术升级,积极发展农家生态休闲旅游业。惠山区积极扶持手机游戏企业,拉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和汉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跻身全国手机游戏前30强,排名第二和第三。滨湖区利用区位优势,加快引进万达追梦城、凤凰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兰桂坊文化广场等重点文化综合体。崇安区成立无锡崇安电子商务产业园,并建立无锡电子商务协会培训基地和淘宝大学无锡网商学院培训基地。南长区大力发展清名桥古运河集聚区和N1955南下塘文化创意园区,以南禅寺观光旅游、南长街南下塘休闲旅游、清名桥文化旅游为总体定位,打造休闲旅游和文化创意两大产业集群。北塘区继续实施《北塘区促进城市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相关办法,以开办奖励、贡献奖励、项目建设补助等方式支持在北塘注册的独立核算的文化创意企业7家。新区注重打造产业链,培育了CNTV、易视腾等新媒体资源企业,艾德思奇、泛亚信息等广告运营企业,腾讯・买卖宝、拉卡拉等知名电商企业,以及数字广告制作、影视动漫、网络游戏及产业支撑机构,产业链逐步完善。无锡(国家)工业设计园依托无锡已形成的制造业基础、江南大学设计学科优势和周围众多科研院所的人才支撑,创立工业设计特色园区,同捷汽车设计、尚格工业设计、中科芯集成电路、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南理工机器智能研发中心、艺术产业园等专业设计公司及研发机构相继入驻。同捷汽车设计13年销售超3亿元,税收超1500万元,龙头培育初见成效,集聚万象工业设计、托普瑞尔、九久动漫等一批拥有50人以上设计师团队的中型文化创意企业。园区作为协办单位参与先后9届“中国无锡国际工业设计博览会”。2013年承办了第二届届中国(无锡)工业设计大赛“太湖奖”,参赛院校300所,企业近100家,收到创意作品3200件,最终共颁发71个各类奖项。无锡(国家)外观设计专利信息中心正式运营,无锡市会展产业园启动建设,有力推动了国内外工业设计交流合作与产业对接发展。
2.招商引资成效突显
结合重点发展的产业门类,无锡市采取“上门敲砖”的方式与目标企业对接,积极搭建招商平台。市文广新局、市台办成功举办2013无锡(台北)文化创意产业座谈会;会同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赴美加举办“无锡影视文化说明会暨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推介活动”,推进了美国卢卡斯、工业光魔、派拉蒙影业等著名企业与我市的项目合作、加拿大魔科影业公司落户无锡事宜,争取国际资源。全市先后赴美国、韩国、北京、上海等重点地区及城市举办专题文化产业招商活动达14次,成功引进无锡海润盈峰影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艺谷无锡创意设计有限公司、拉卡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知名文化企业。年内引进了注册资本超2000万元的企业24家,投资额超5000万元重点项目39个,总投资超过500亿元,其中最大的为总投资超360亿元的万达文化旅游城。
3.重大项目带动性强
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2013年5月开园至今,完成注册企业103家;共有88部影视剧在园区拍摄,制作完成的达到55部,华莱坞5D光影秀正式开始演出,起到了很好的带动辐射作用。广电集团加快推进全媒体媒资网建设,“无线无锡”移动客户端已上线19个功能模块,月下载量以30%速率增长,用户已超过60万户,入选“江苏省三网融合、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试点示范工程”。无锡数字动漫创业服务中心项目完成桩基施工,主体工程建设全面展开。报业集团与北塘区政府在“559文化产业园区”共建“江苏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无锡园区”,由上海圣博华康公司投资超1亿元,与北塘区双方投资共3亿元拟将无锡559园区打造成一个示范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亿唐动画的动漫衍生产品产业化平台通过了国家文化部科技司专家组的检查,平台在年内为超过50家企业服务,制作衍生产品上百种。
4.文化走出去和会展活动活跃
2013年,全市文化产品出口额达4.2197亿美元。其中无锡利特尔彩印包装公司出口印尼、俄罗斯等国家创汇254万美元,宜兴陶瓷工艺美术品远销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创汇2191万美元,江阴乐器、贺卡等工艺品出口创汇3241万美元。无锡凤凰画材有限公司2013年斥资200万欧元收购西班牙巴塞罗那一家拥有70多年历史的画材经销商75%股权,建立了凤凰画材自主品牌进入欧洲市场的直接通道,一举覆盖南欧高端画材市场,公司出口总额4210万美元,排同类产品出口量世界第二。绿波美术馆的油画、泥塑精品出口俄罗斯、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等国家,销售达600多万人民币。演艺集团演出走出国门,《绣娘》赴美国、加拿大进行文化交流和商业演出,成为中国第一家进入肯尼迪艺术中心主会场演出的艺术院团。广电集团投资拍摄的《不肯去观音》获得37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世界优秀电影奖”。海邻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10月份在法国卢浮宫举办无锡文化展览,紫砂、文人画、瓷画等与卢浮宫的油画和雕像有了一次美丽的邂逅。由省文化厅和无锡市政府联合主办的2013年第三届中国(无锡)国际文化艺术产业博览交易会,坚持市场化运作,现场观展人数超12.6万人次,现场销售额达1.32亿元,是省内唯一的文博会品牌。另外,2013年第六届中国(无锡)国际汽车博览会参观人数超10 万人次,成交总金额7.76亿元,均同比大幅增长30%以上。
二、无锡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瓶颈问题
无锡文化创意产业在推动经济增长,促进无锡经济稳定转型,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取得积极的成效,但也存在发展的困境和瓶颈。
1.政策环境滞后。近年来,尽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发展较快,但总体水平仍亟待提高,创新能力、专业人才、专业化程度和成果转化等,仍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文化创意产业和设计服务业的经济政策层面,包括政府财税引导扶持、企业发展和市场运营方式等,存在一定的缺陷,有利于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发展的政策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省市级层面没有专门对于工业设计产业产业的扶持政策,工业设计企业获相关项目扶持比较困难。
2.园区缺乏文化内涵。无锡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大都是在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建立起来的,部分园区存在定位不明确,入驻企业关联性不强。同时,由于运营成本和产值的压力,园区在“粗放招商,无为管理”,放宽园区进入门槛,允许一些非创意类企业进驻,导致园区内文化创意生态环境被破坏,园区产业链无法对接。产业集聚效益不能最大化。
3.企业聚集不合理。目前,无锡文化创意产业同构现象明显,产业链不完整、链化程度不高。区域竞争加剧,优势产业分散。无锡两市七区在引进和发展文化创意企业过程中竞争激烈,关联性优势互补性企业分散于各区,无法在知识产权保护,文化创意人才培训,投融资服务等方面进行有效整合。无锡文化创意集团公司和小微企业两端分化,灵山集团,凤凰画材集团,慈文影视,金一文化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集团公司分散在园区之外,但更多处于起步阶段的小微文化创意企业聚集在各种非文化创意园区内,导致创意产业总体集聚度偏低,产业聚集作用不明显,品牌效应有待提升。同时,产业优势不强,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产业整合能力较弱,尚没有上市文化企业,无法形成文化创意产业聚集优势,致使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的能力不足。
4.高端人才相对匮乏。文化创意人才是高标准的优质“通才”。目前无锡不仅缺乏懂文化,善创意,会经营的文化创意的管理型人才、文化销售型和拥有现代信息手段高科技型人才,更缺善于园区运营的领军型人才。占据产业链条前端和末端的创意和经营人才是链条上最为薄弱的两个环节。两类人才的集聚度不高,制约了创意产品、创新思维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无锡市文化创意产业下一步工作重点和建议
1.理顺和健全文化创意产业和设计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
建立涉及文化创意产业和设计服务业发展的管理部门间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协同配合和顶层指导。完善政策体系,营造发展软环境,强化文化创意产业和设计服务业规划指引,对《无锡市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及配套文件着重就文化创意与科技融合和金融资本支持等几方面进行修正和完善;研究出台《无锡市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现有政策扶持体系,用好用足国家、省、市产业扶持政策;搭建工商界人士和文化产业人士的沟通桥梁,鼓励更多的有识、有资之士积极投身于文化产业领域,不断促进基层文化消费水平的提升,积极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软环境;尽快出台《无锡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范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出台《无锡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认定考核管理办法》,遴选出一批集聚度高、特色鲜明的示范园区,并将该项考核工作纳入无锡市文化发展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参照《无锡市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奖励发展较好的重点文化产业园区,鼓励现有文化产业园区或企业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实施年度文化产业发展绩效考核,强化绩效考核督导,研究建立符合国际惯例、反映无锡文化创意产业和设计服务业发展特点和水平的统计指标体系,提高统计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和权威性。
2.提升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层次
以新区创新创意产业园、滨湖区山水城科教产业园国家动漫基地、无锡数字动漫创业服务中心等为主要载体,以江阴经济开发区文化创意产业园、江苏江阴文化创意产业园、宜兴文化创意产业园、(宜兴)茶文化博览园、五大历史文化街区等为支撑,加快形成集创意、设计、动漫、网络游戏等业态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推动文化产业集聚集约集中发展,形成特色化、品牌化、集聚化发展优势。
3.提升文化创意产业整体水平和实力
坚持注重创意创新、淡化行业界限、强调交互融合的大设计理念,不断提高创意设计能力,充分发挥创意设计对实体经济相关领域的促进作用。推动民族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有机结合,形成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创意设计发展路径。促进创意设计与现代生产生活和消费需求对接,拓展大众消费市场,探索个性化定制服务,为创意设计推广、交易和交流合作提供平台。
4.培育核心文化创意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