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专语文教育专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大学语文教材的选用要与学生专业特点相结合
目前甘肃省高职高专院校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版本不一,多数学校使用高职高专院校国家规划教材,少数学校使用校本自编教材。并且各个院校各专业往往使用同一种大学语文教材。我校的大学语文就是各专业通用的一本自编的语文教材。就内容而言,由80%的古典文学作品和20%的现代文学作品构成,忽略了学生写作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学生职业语文能力的培养。因此,语文教师要认真研究本校学生专业特点,针对专业,认真慎重选用或精心编写教材,突出专业特色。
首先,教材选用或编撰要有针对性。现行高职高专的大学语文教材,忽略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特点,忽略不同专业所需语文学科内容的不同。因此,教材的编写一定要有针对性,要既能体现专业特点,又能满足学生各自职业发展的需要。如我校语文教材的选用或编写,必须考虑到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医学生的专业特点。高专生的语文能力普遍不高,语文基本功较弱,他们在作业或广告栏写作中错别字屡见不鲜,语言表述不当或语法错误司空见惯,文史知识匮乏,人文素质较低,人文精神缺失。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教材的内容应把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语文教材里既要有典范性的文学作品,又要安排口语交际、实用写作等专业需求的基本内容,使教材内容尽可能接近专业需要,如医学专业的大学语文应适当增加中外现当代文学中对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学生的职业修养、职业道德能直接产生影响的作品,让学生在接受文学熏陶的同时,自觉地增强职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另外,结合学生心理特征,把他们比较感兴趣的当代流行的文学作品、经典文学改编的影视等纳入到教材体系中来,进行有选择地个性化讲解,给语文教学内容注入时代气息,相对语文素质不高的高职高专学生而言,易学而又感兴趣。
其次,教材选用要突出实用性。高职语文教材范文要贴近社会生活,适合职业能力需求。就高职高专生语文技能的培养而言,主要在口语交际、实用写作能力方面。应用写作应该选出本专业需要学习的应用文体,一方面为学生将来求职、应聘做好准备,更重要地是要为学生的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医学类高职高专护理生要结合护士岗位的需要,重点培养其与人沟通能力,以及护理文书的规范写作能力;临床医学的学生写作训练重视医学实验报告,医学论文写作指导;口语训练注重培养学生与病人交流沟通的能力,正确处理医患关系等。药学、中医等专业在教材内容上要适当增加优秀典范的医古文和文言常识。这种切合学生实际与他们专业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不仅突出了高职高专语文教学的专业特色,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吕叔湘先生曾说:“要有一种引导学生入门的教材,分量不宜重,内容不易繁琐,要突出重点要害,让学生看了有兴趣,看完确定能入门。不能样样都编入教材里,不能毕其功于一役。”[1]所以,教材编写或选用要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注重实效性。
二大学语文的教学要与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相融合
大学语文作为高职高专生的一门重要的人文素质课,在高职高专生的培养上扮演了很重要的“职业道德导师”的角色,教师在教学中应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侧重点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
1立足语文的人文性,将语文的人文性与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相融合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曾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能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要立足于大学语文的人文性,让学生在“成才”的前提下,必须“成人”。当前许多高职高专院校的毕业生,在工作中不肯吃苦,不愿奉献,责任意识淡薄,敬业精神亏失,自我意识强盛,缺乏合作互助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进行基本的人文素质教育之外,还要结合行业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品格。因为不同职业对从业人员的具体要求有所不同,因此高职高专道德教育应贴近行业、职业的具体要求。我们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始终渗透着对医学生职业品格、职业修养和职业行为的教育。如通过儒家经典的学习,让医学生树立热爱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生命伦理观。用孔子“仁者爱人”的价值观,“重义轻利”的义利观,培养医学生正确的职业义利观和职业价值观,从而成长为一名有爱心、有责任感的医务工作者。
另一方面,通过优秀作品的学习,让学生更深刻地去关注自身,关注生命,铸造健全的人格品质,培育为医者的大爱之心,品味作品中丰富的人生情感,健全医学生的人格品质。[2]如屈原以身殉国、虽九死而未悔的爱国之志;陶渊明淡泊名利的高洁品格和澹远宁静的生活态度;杜甫“宁苦身以利人”的大爱胸襟和人道主义精神;苏轼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坚毅的人生信念;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范仲淹“先忧后乐”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先贤的高尚品行和人格操守犹如春风雨露,滋润着学生的心灵,荡涤着他们的灵魂,引领着他们的人生,促使医学生健康职业人格的形成,也促使其高尚职业道德情操和奉献精神的养成,使之成为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医学技能型人才。
2突出语文的工具性,将语文的实用性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相结合
高职高专院校在强调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培养他们将来从事职业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大学语文教学应从学生职业生涯和职业需求出发,充分体现其工具价值,加强学生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我校90%的学生来自农村,普通话较差,方言浓重,不善交流,写作基础较差,这对他们将来从事的职业有很大影响。本人在教学中立足课堂,拓展课外,围绕教材,结合学生专业特点,有所侧重地训练学生的“说、写”能力。
“说”主要通过朗读和开放性题目的设置来培养。语文课中的精美篇章,在老师的指导下,一律教学生用普通话朗读,根据课文特点,或整篇朗读,或重点段落朗读,老师认真听取并纠正其错误。使平时不爱开口的同学开口说话,不说普通话的同学尽量说普通话。此外,老师在课堂上尽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口语表达兴趣;或利用课前3到5分钟演讲,进行口语训练;或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老师点评,提出改正意见以便学生改进。这不仅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反应能力的重要手段。要充分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教师还必须把课外和课内结合起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各种活动,如护士节、五四青年节等节日的演讲,以及诗歌朗诵比赛、辩论赛等等,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克服恐惧紧张心理,提高心理素质训练,最终让他们在公众场合能谈吐大方得体、自然从容,切实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写”通过实际指导、训练来提高。除教会各个专业学生都需要掌握的通用文体之外,主要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选取最贴近社会现实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与专业相关需重点掌握的文体,有针对性对他们进行指导。护理系的学生必须要严格规范地书写护理文书、体温单、医嘱单、病程记录中的手术清点记录和病危、病重患者护理记录。在课堂写作训练中,针对每一份护理文书,都必须严格要求,规范书写。医疗系的学生训练医疗文书的书写,如住院病历、门诊病历、处方、各类申请单及报告单等,病历的书写必须文字工整,字迹清晰,表述准确,语句通顺,标点正确。课堂训练,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教师要设置相关的应用文写作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写作,然后互相交流,督促改进提高。使应用文写作活动最大程度地接近于实际应用,接近学生职业需要,让学生感到有用而不乏味。
三大学语文的作业设计、考核方式要与学生专业需求、知识拓展、能力提升相一致
语文学习仅靠课堂有限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课后的指导和实践对学生专业素质的提升、知识的拓展、职业能力的提高大有作用。语文作业要针对学生专业需要精心设计,如在每讲完一章内容后,结合不同院系学生的专业特点,给他们开列书目,如我校临床、护理的学生必读《癌症楼》、《最后的尊严》、《教授的戒指》、《红处方》等以医学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中医药系学生书目有《大医精诚》、《华佗传》、《李时珍传》等文学作品,并要求学生写出心得、体会、感受,或就喜爱的作品进行赏析,可以用来课堂交流,也可将其纳入期末成绩中。其目的让医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文学作品欣赏中受到感染、触动和思想启迪。另外,考核方式可以多样化,如作品赏析、人物评论、时事评论、观后感、口头表达等等,让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考试的过程变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提高的过程。一方面促使学生加强课外学习,另一方面扩大了阅读,拓宽了知识,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大学语文 口语教学 专业课
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是国家教育部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即高等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社会提供高端技能型人才。大学语文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基础课程,具有人文性、工具性、审美性的特点,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听、说、读、写能力,为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但高职院校语文课教学的现状是,在教学过程中重人文素养、文学素养、审美素养的培养,即听、读能力的培养,而对于学生说的能力即口语沟通表达能力却重视不足。语文的教学内容也主要是传统的美文佳作的赏析和评点,且大多数学校的教学内容80%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优秀篇章的阅读赏析。当然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光辉灿烂,而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普遍欠缺,语文课又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张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多项重任,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人文素养的培育是语文课的职责,这些也恰恰体现了语文课的课程本就具有的人文性、审美性的特点。但是语文的工具属性,又要求大学语文教学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今天的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不能只是坐而论道的高谈阔论,也不应该只是师传生受的简单的知识传递,作为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口语教学也应该重视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的专业技能打好基础。
一.口语教学的重要性
当代大学生毕业后将面临就业、职场的竞争压力,需要具备全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而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之一。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往来频繁,交流密集,良好的沟通交流有利于感情的维系,事业的开展。纵然知识渊博满腹经纶,公开场合不能准确精辟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不能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在现代这个合作竞争的社会就很难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才。可以说,口语交际能力是能最直接展现出来的能力。此外,口语交际的即时性还决定了交际主体必须具有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平时大学生即能注重口语交际训练,也可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这两种能力也是现代人才的基本能力。
而目前的现状是,高职生与一般本科院校的大学生相比,普遍存在着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高职生知识面较窄、知识存储量少,思维不够敏捷,缺乏逻辑性,因而无法流畅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一情况恰好说明了他们急需加强口语表达的训练,以取得进步和提高。
因此,高职院校在日常的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决定了这一任务应该由大学语文来完成。在日常的教学中加强学生口语方面的练习,既能照顾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又能强化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就业的综合实力,以应对日益激烈的职场竞争。
二.高职大学语文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重文轻语。
语文顾名思义语言文学。但是现在大部分院校的语文课,普遍以经典美文的赏析为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审美能力、文学鉴赏能力等,口语一般是渗透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的、专门的口语训练却是非常少,以我们学校的大学语文为例,专门的口语训练课仅仅是每学期的一两次实践课,这么做也仅仅是为了改变大学语文课与其他课程相比实践课偏少的现状,而不是因为对口语教学的重视,其效果可想而知。不可否认人文精神的培育是语文课的重要任务,但是在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高职院校里,仅仅重视大学语文的人文性显然是不够的。
2.实用性不强。
由于口语训练课所占课程的比例偏少,所进行的少有的几堂课,也只能是泛泛而谈,教学训练的内容仅限于口语交际过程中基本的一些技巧、礼仪规范等,甚至于一些学校的口语教学等同于普通话教学,很多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性的、贴近学生生活的训练比较欠缺。虽然说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仅靠一个课程就想有突飞猛进的提高不现实,需要日积月累的练习,但是不能因此而放弃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和专项训练。
3.与专业课结合不密切,针对性不强。
高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专业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作为为专业服务的基础课语文课,所有教学内容的设置都应该体现专业特点和专业针对性。但是目前口语交际课的现状是,教学内容的设置没有充分考虑每一个专业的职业需求。
三.高职大学语文口语教学与专业课融合
1、提高口语教学在大学语文课程中所占课时比例
现在的高职大学语文口语教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课时太少,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语文课重人文性而轻工具性,口语教学的完整课时在语文课程中所占课时比例5%都不到,导致很多教学内容无法展开进行,教学效果也不理想。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提高口语教学在大学语文课程中所占课时比例,口语教学课要开设至少10周以上。把口语教学放在与知识讲授教学同样重要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良好的训练,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结合专业课,体现专业特点。
为了更好地与专业结合,为专业课服务,教学内容及教材的选择非常重要,必须要选择体现专业特点的教材。教材的内容要围绕学生以后在职场上的需求而设定,可以包括求职应聘的面试技巧、自我介绍、竞聘演讲等这些职场的基本能力;酒店类专业的教材内容要考虑加入训练口才能力,提高与客人打交道的沟通能力,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等内容;旅游类的教材编写可加入景点介绍,导游词的演讲、协调沟通能力、活跃气氛的能力的训练等方面的内容;市场营销教材编写可加入训练社交公关能力、劝说能力、应变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3.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模式、手段,提高课堂效率。
口语教学教师只能起到引导作用,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否提高,关键在与学生自己的练习。因此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创造良好的氛围,以达到很好的课堂效果非常重要。鼓励学生大胆的开口,除了可通过讲授即席发言、演讲、交谈、辩论等几种口语样式,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口语交际技巧外。重要的是多创设一些职业情境,设置一些有适当难度的问题,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思维能力。对于酒店类专业的学生可设置一些客人不同类型的刁难问题,锻炼学生的应对能力;对于旅游管理类学生可设置一些在导游在带团过程中常见的难题,如当遇到团员对食宿不满、对景点不满等情况时,如何机智应对等;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可进行如何提高谈话中的自信,如何取得陌生人的信任,如何让客人接受产品等方面的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专业而创设职场情景进行模拟训练时,情景的设计要让学生参与,分工要具体,学生要根据情景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把自己置身于模拟的情景中去,按照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要求,提出观点或拿出方案。教师在此过程中要给予必要的指导。比如说求职面试,这是每一个进入社会的毕业生必须面临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进行一场模拟面试活动,有的学生担任面试官,有的学生担任求职者,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适当的点评,肯定大家表现好的地方,指出缺点和不足。也可模拟学生在以后职场上可能面临的问题,以我们学校的旅游管理系为例,可以模拟在导游带领游客游览过程中,如遇到苛刻挑剔的客人时,如何得体地应对等等。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掌握一些职场中的应对技巧,并体会到口语表达能力的高低,跟自己在以后的职场中的成败有莫大的关系,从而更加重视锻炼与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玉能,张弓.大学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6).
[2]刘莎.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课程设计[J].教育与职业,2009(18).
>> 大学语文教学与人文素养教育 大学语文教学与人文素养教育研究 动漫专业学生人文素养提升中大学语文教育的运用 试论大学语文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 试论大学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 基于职业综合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的“双轨式”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研究 大学语文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 培养人文素养中大学语文教育的功能性分析 大学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探析 浅析高职《大学语文》中生命意识与人文关怀教育渗透 浅谈大学语文与人文精神教育 浅议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与人文素养 论大学语文对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作用 论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培育 人文素质的培育与高职大学语文教学 大学语文中培育人文精神的路径综述 利用《大学语文》教学,培育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 大学语文教学培育高职生职业素养的思考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人文素养的培育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徐水昆.积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一步[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4,(23).
[5]霍松林.我的学习经历和体会[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7,(3).
[6]马克思.剩余价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21.
具体情况如下:
一、 课堂教学
我们实习的学校虽然在县城,但是农村的教学环境相对比较艰苦,学校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这给美术教学中所展示的图片带来众多局限性,而且因条件制约老师们在课堂上展示的图片及资料非常有限。
我的第一节课是在紧张中结束的,虽然精心的备课,但在课堂上面对孩子们五花八门的问题还是有些紧张。经过指导老师的培训,我们带着自信走进了下一个班级。这节课我要讲的是《飞天》即敦煌的壁画上的飞天形象,很巧合,夏天我刚去过莫高窟和龙门石窟。因此拍了很多真实的石窟图片,配合书上的图片一个真实的飞天展现在孩子们眼前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们听得非常认真。通过我的讲解,孩子们了解了更多有关飞天与石窟的故事。“因为平时很少有外界的图片,所以这节课学生们格外的认真”我的指导教师这样说。我很欣慰,因为我的到来使他们了解了外面的世界。
在课堂教学上,我们将理论知识转化成为更形象化的,语言运用到课堂上。使学生们积极主动参与进来。在此环节中我们也学会了如何组织教学,使理论知识更形象化及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等。在此过程中,我们深感,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老师只有认真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并做好充分准备,孩子就会积极配合共同完成教学计划。
二、 听课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听了大量的指导教师的课。并对其发出赞叹,因为他们在课堂上那样的应对自如。虽然教学条件艰苦,但是通过讲述身边的故事与例子,加上幽默风趣的语言,虽没有多媒体的帮衬,但课堂气氛依然活跃。我想这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发挥自身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克服困难,完善教学工作。
在课堂上我们还学会了一些语言技巧来维持教学秩序,如:个别同学开小差,不应该在课堂上训斥,而应该以提问或其他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方法使其思绪放回在课堂上。
在课堂讨论是对于班级的混乱,可以表扬纪律好的小组,进行鼓励,那其他小组就会效仿,课堂很快就会安静。
… … … …
在听课过程中,我们深感,课堂语言也是一种艺术。听课的过程,是积累经验的过程,在了解教学流程的同时,也应注重教学方式及一些组织教学的能力。
三、 家访
家访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双方的交流,对孩子有更深的了解,同家长共同努力提高学生成绩。同时,针对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给予解答和帮助,努力创设学校教育环境与家庭教育环境和谐发展的课程环境。
我在家访过程中,就了解到一个孩子的性格内向,不经常参加集体活动,我感到她是热爱集体的,带此疑问我进行了电话家访,从家长处了解到因家长工作特殊孩子经常独自在家,因不常与人交流从小的性格就很孤僻,但她的自尊心很强……对此情况,我鼓励他多和班里的同学交朋友,并安排性格开朗的同学与她一组进行二课堂活动,使她的性格能够开朗些。
这都是家访带来的收获使我们能更深刻地了解学生情况,并及时提高学生成绩。
四、 主任工作
班主任是负责班级全面工作的教师,因此要组织班级群体、协调班级关系,实行个别指导等等。
在班主任实习阶段,班级一些日常活动如:怎样搞好自习期间的班级纪律。如何开展课余生活,即针对个别不遵守纪律同学的教育等。在处理这些事情时,我不是处于一个统治者的角度,而是作为一个指导者参与者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听取大多数学生的建议,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并作出指导性的合理方案,使班级充分民主,进而解决问题。
我认为,这种方式更有利于组织班级纪律,开展班级日常工作,教师应处于“平等中的首席”这一位置中。在一个相对平等的环境下,有利于拉近师生关系树立威信,有助于激发班级成员凝聚力,使其团结在一起,构成一种整体力量,有助于学生成长。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知道,认真备课准备教具是重要的教学流程,要针对教学工作持有严谨的态度,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计划。
(一)会计专业大学生诚信教育文化环境缺失
大学虽为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实践过程中更重教育、研究专业知识,而对“道德”“素质”教育较为淡化,忽略职业道德、诚信程度的教育与培养。受就业压力大及社会风气等影响,大多数学生认为在高利润、高回报、高压力的“三高”社会环境下,只有通过提高专业能力水平,才能证明自己有价值,故而当前大学生教育亦重于培养掌握具体岗位技能的工作人员,鲜少提及诚信道德、职业道德。而大学生缺失职业道德与诚信又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逐年严峻,带来更大就业压力,导致恶性循环。校方过分注重专业知识的教学并不合理,没有将大学生有关职业道德与诚实守信的教育很好地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去。
(二)会计专业大学生教育创新性的缺失
大多数高等院校的会计专业还是以基础会计、成本会计,中、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国际会计、审计、税法为主要课程。本身较为严谨,严肃。有关职业道德与诚信的课程内容上课形式较为枯燥,考核方式较为单一。一本书,一枝笔,临到期末交论文。这种枯燥的“填鸭”教育较易引起学生反感,没有更好地引起学生对会计专业诚信道德问题的关注,使学生明确诚信道德问题的重要性、必要性。
二、高校会计专业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
(一)历史遗留影响
长期以来,在我国文明发展过程中,虽然形成了“曾子杀猪”、“范仲淹封金不贪”等的诚信典故,但在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下,人们仍存在着一些扭曲的诚信意识。“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等古语导致人们在潜意识中缺乏诚信意识。诚信的基本要素是“诚实”“信任”,即取信于人,同时给予他人信任。而这些格言古训恰好违背了这些诚信的最基本要素。这也说明,历史残余观念还在持续影响着当代年青人,当代大学生。
(二)家长、老师的教育因素
家庭与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主要环境。父母、老师应该是诚信的模范。“言传不如身教”,更充分说明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老师的言行是否诚实潜移默化地让孩子养成诚实的品行。未及时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地批评教育或在承认错误时利用契机奖赏的各种做法,都容易导致孩子(学生)的诚信缺失。只有当父母与老师把孩子(学生)当成朋友,主动与孩子沟通,少进行大道理灌输、说教,耐心倾听,重视情感教育实践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缩短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形成一个良好的诚信的氛围。
(三)社会大环境诚信缺失的因素
社会诚信缺失,存在多方面原因。不仅有历史层面的原因,也包含现实层面的原因;既有体制层面的原因,也不能忽略管理教育层面的原因;除去外部环境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个人自身的原因。会计从业人员做实账、替企业纳足税,却可能面临失业、被穿小鞋风险。选择口是心非、弄虚作假反而可能好处多多。久而久之,社会诚信就自然被破坏了。会计虽自产生之初就把诚信问题看得非常重要,但却是一直局限在道德层面上,强调了要注重个人、企业地自觉、自省,却并没有投入相匹配的资源给不上市的公司,进行严格审查。同时对实践层面、社会约束层面的要求与设计的不足,导致了诚信教育苍白、无力,长期缺乏生命力。包括诚信教育在内的道德教育,很多时候也还是不甚深入的泛泛空谈,流于形式,并且没有实质内容,没有针对性,更谈不上有力、有效的措施。一些会计从业者出于或为企业胁迫,或拜金以及自我膨胀等方面的原因,为追求一己私利投向了弄虚作假的泥沼,并因此产生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与选择违背伦理道德观念的选择,大大冲击了社会诚信制度。
(四)学生自身因素
生活经历地简单,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偏于感性,使大学生被自己所关注的社会现象所局限与牵制是责任感弱化的主要原因。独立意识,自我膨胀主义的泛滥又使部分大学生形成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少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上,为他人、社会考虑,没有做好本该拥有的担当社会责任的准备。
三、高校会计专业大学生如何做诚信教育
(一)良好社会诚信体系地构建
想要构建良好的社会诚信体系,仅把问题纳入道德领域,突出诚信问题需要进行专项教育及整治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将其归入政府保障和提高民生质量的社会管理问题中去。同理,社会诚信的确立,也不单是社会诚信教育与相关制度建立健全的问题,我们更应注重政府权威和实效性等问题。如果制度本身不管用,缺乏权威,那么制定再多制度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当政府有公信力,人们有坚定地信念、信仰,诚信的社会才会出现,人与人才没有芥蒂。“上梁不正下梁歪”,只有当社会风气转正,假账、漏税行为减少,才能让学生踏入有良好秩序的会计行业,才能更好地遵守会计从业基本道德准则。
(二)诚信教育实践环境地优化
传道授业,是教师工作之本。一般说来,“授业”是指,课堂上老师向学生传授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培养学生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从而开发学生的智能;“传道”则是指,通过课内课外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以自己的行为对学生进行一系列或显性或隐性的德育工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的是:要为社会挑选、培养不仅具备优良思想道德素质、个性心理品质,而且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养与会计技能的“德才兼备”的会计类人才。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给学生作诚实守信的良好榜样,不做学术造假,不为领导检查突击准备等,事事时时讲诚信;其次,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注重做好诚信教育。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的主要场所,一定要充分发挥课堂效果,增强其传道的强大能力,落实诚信教育;最后,学生课外活动亦有其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应当充分发挥教师,特别是辅导员老师的主观能动性。想要将书本理论知识真正转化为实战能力,必须让大学生走出课堂,在接触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不断感悟与提高技能。典型的实践环境优化包括对典型场景参观、对典型人物进行访谈和教育的过程。在一系列的实践中,将感性认识抽象为理性认识。依靠各种学生自治组织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潜移默化使学生建立诚信思维。有益的文化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诚信道德修养,也促使教育者加强自身诚信教育。同时不妨考虑增加一些到对口单位实习、组织参加课堂讲座等多种形式的环境优化,以加强会计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重视程度,在实践中更好地认识诚信的重要性。
(三)建立大学生诚信评价、约束、激励机制
《道路交通管理》(或称作《道路交通管理概论》)课程一般是作为公安院校交通管理专业(专科)、交通管理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或其他地方院校开设的与道路交通专业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属于专业知识学习的前修课程。其教学目的与目标在于对道路交通管理的相关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概括了解和认识,从而为其他后修专业课程的系统学习打基础或作知识储备。随着我国道路通车里程的不断增加,特别是农村公路的急剧增长(在2002年至2011年的十年内,我国农村公路从133.7万公里增加到353.7万公里),以及机动车拥有量和驾驶人数的急剧上升(截止到2013年10月底,我国机动车拥有量达2.5亿辆。其中汽车1.35亿辆,占53.9%,私家车超过8500万辆,比10年前增长13倍;驾驶人达2.75亿,是10年前的2.6倍),不但使道路交通活动与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娱乐休闲活动的关系日益密切,而且与公安工作的关联度也日趋增加。其突出表现在与道路、车辆或道路交通活动有关的治安案件不断上升,更有甚者,一些不法之徒往往通过道路、车辆或道路交通运输过程进行刑事违法犯罪活动。另一方面,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要求现代警察必须一警多能,特别是随着交巡警———交通警察、巡警合一的警务模式(交巡警制度是世界大多数国家普遍采用的成熟警察勤务模式。交巡警制度整合了警力资源,是将刑事执法、治安管理、交通管理、服务群众四大职能有机融合的新型防控体系,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脱离原始,改变粗放,走向动态警务运行模式的显著标志,必将产生强大的司法制衡力、社会治安的驾驭力、打击犯罪的冲击力)在我国高速公路和城市部分区域的推广,公安专科院校作为人民警察培养的摇篮,为保证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能力能够更好地应对日益复杂社会环境的需要,掌握一定的道路交通管理基本业务知识不但必要而且十分重要。正是基于上述背景,学校在讨论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将《道路交通管理》课程增设为所有公安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其目的就在于,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非交通管理专业的学员也能了解和熟悉公安道路交通管理的基本知识和警务工作规范,从而促进公安高专大公安专业的建设,以及公安通用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更好地应对当前公安工作面临的挑战。
二、课程内容选择与设置
根据上述课程的性质与定位,《道路交通管理》作为公安专科院校非交通管理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一般教学课时设置为34个课时左右(周2课时),其中实训课时数达到12课时,占到总课时量的35%。在34个教学课时内,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道路交通管理》课程在内容选择上必须强调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即课程学习内容的选择与设置,必须结合不同警种在公安工作中的实际需要,完善其对交通管理基本专业知识的熟悉、了解和掌握,从而真正做到知识点学习和实战工作需要的无缝对接。根据目前我国公安工作的特点,以及交巡警体制改革的趋势,结合本课程计划教学课时的有关要求,课题组经反复讨论和教学实践后拟定,非交通管理专业开设《道路交通管理》课程,应侧重于对现行交通管理基本法律与业务知识的熟悉和了解。为此,本课程的内容选择与设置分为道路交通管理基础知识及道路交通管理警务规范两部分。道路交通管理基础知识部分,包括道路交通管理基本法律法规知识和道路交通信号与设施两个模块。通过这两个模块的学习,首先让学员了解道路交通的基本原则和执法管理的法律依据,以及维护道路交通安全的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标志标线等基本知识。道路交通管理警务规范部分旨在让学员对道路交通管理警务,即道路交通秩序管理、车辆与驾驶人管理以及交通事故处理的基本内容与工作规范要求,有一定的了解和熟悉。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又可以根据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与勤务,分解为交通指挥与疏导、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交通管理执法规范、车辆管理、驾驶人管理、交通安全宣传、交通事故处理与预防等模块进行。通过上述两部分内容的系统学习,力求使学生熟悉和了解道路交通管理基本业务及相关法律法规和工作规范,以“三懂五会”即:懂交通管理基本法律法规和规范、懂交通管理设施基本知识、懂交通管理基本业务,会疏导指挥交通、会查处交通违法行为、会快速处理交通事故、会识别车辆牌证、会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工作为教学目标。
三、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道路交通管理》课程一直以来是作为概论性的课程开设的,所以在以往的教学实践包括教材内容的取舍上,着重于一些基本知识点的概况介绍,如我国道路交通管理体质的演变、道路交通管理的对象和内容、我国道路交通管理的原则和方法等等。这就使得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局限于教师的纯理论课堂讲授,内容上既没有针对性也缺乏重点。针对这次方案修订,在所有公安专业增设《道路交通管理》课程,如果仍采用这种老套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就会失去增设该课程的实际意义和效果。而按照“面向实战、讲究实用、追求实效”的专科教育教学原则,必须注重学员实战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结合过去一年的实际教学创新尝试和经验,课题组达成了共识,《道路交通管理》课程可以通过学生自学、教师重点讲授、案例分析与讨论、角色模拟演练与角色扮演、观看录像或视频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注重理论学习联系具体工作实际,突出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实战性特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具体采用哪种方法,主要结合不同教学内容的需要和不同教学对象的特点(如普通大专班学员、对口升学生源以及体改班等)有所选择和调整。从教学内容来讲,道路交通管理基础知识部分,即道路交通管理基本法律法规知识和道路交通信号与设施两个模块,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学、教师重点讲授的方法完成教学;车辆与驾驶人管理以及交通事故处理两个模块的内容,在引导学员自学和熟悉《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与《机动车驾驶证业务工作规范》、《机动车登记规定》与《机动车登记工作规范》以及《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与《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规范》等法律规范的基础上,采用针对具体教学案例的分析与讨论的形式加强学员对相应重点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交通秩序管理的内容,如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交通警察道路执勤执法规范、公路巡逻民警队警务规范等内容,特别适合采用角色模拟演练的方法,增强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而道路交通指挥与疏导、交通警卫、交通安全宣传等内容通过观看相关的录像或视频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丰富务实更具实用性。从教学对象来讲,由于不同层次和渠道的学员,原有知识结构、学习能力与接受能力、学习兴趣与主动性等方面的差异与不同,针对不同内容的深度与侧重,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做出适当调整。如针对对口升学渠道的学员,多采用角色模拟演练与角色扮演、观看录像或视频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体改班的学员则多采用学生自学、案例分析与讨论等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进行教学。
四、课程教材选用与建设
【关键词】综合性大学;语文教育专业;教师教育;教学改革
在人们的印象中,综合性大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国家培养出从事科学研究的技术型人才。而师范类院校则是培养教师的摇篮。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现如今的综合性大学中,也相继开设了语文教育专业来满足社会需求,在综合性大学中,语文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是按照类似专业来进行设置的。这样的设置方式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影响了我国教育事业。要想在真正意义上将语文教育事业加以发展,就要从明确教学任务开始做起。
一、将语文教育任务加以明确,规划相关培养要求
在综合性大学中,“语文教育专业”和“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是不同的。语文教育专业主要培养的是语文教师,“汉语言文学”专业则为社会培养出从事文秘,编辑等高级人才。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综合性高校中的“语文教育”专业有着向“综合性”目标看齐的趋势,这种发展趋势,对语文教育专业本身是非常不利的。失去了语文教育专业原有的自身特征。因此,要想在根本上延续综合大学中语文教育专业原有的特征,就要对高校教师的素质加以培养,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重新规划。从当今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科设置上来分析,设置了和汉语言文学相同的语言学科,文学学科两大学科。但高校相关领导对“语文教育”的内涵并没有进行深入性的研究。语文教育专业并不是单纯的“语文+文学+教育”。从一定角度来讲,“语文”是一个以中国汉语为中心,包含了文字,文学,文章等因素的学科体系,因此,在大学教育中,应该把“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培养成专业语文教师的方向。在教育现代化的环境下,该专业要为社会提供优秀的语文教学人才。
二、调整原有教学结构,完善教学组织体系
在语文教育专业的相关教学中,应该将该专业的教育性和学术性加以突出,高教教师在对学生传授基本知识的同时,还应该让学生对该专业的发展前景做一个详细的了解。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来制定,让学生拥有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相关能力。通过“汉语言文学”和“语文教育”可以看出,“语文教育专业的教学目标是教导学生如何教语文,”“汉语言文学”教学生将语文学好。仅仅一字之差,便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教导学生学好语文,指的是学生经过对语文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与训练,提高学生语言组织与综合运用能力。教导学生教好语文则说的是,通过对语文的基础知识学习,为社会培养出拥有教育能力的教学人才。总之,要想在真正意义上为社会提供优秀的语文教育人才,就要对语文教育专业中的课程结构进行系统性的优化。
三、寻找有效途径,改进教学体系
在现如今的综合大学语文教育专业中,除了教学结构需要完善之外,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为了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各高校必须对该专业现有的教学方式加以转变,将实际教学中的每个教学环节都要加以重视并予以完善,在高校中建立符合高等教育规律的教学流程。在我国高等院校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大学教师只要有学术水准就可以,没有必要对教学方法进行钻研。从一定角度来分析,大学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同样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要将原本生涩难懂的知识通过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所以说,身为大学教师,不光要具备一定的学术水平,还要有好的教学方法对学生传授知识。这一点对于从事教育教学的高校教师来讲尤为重要。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教学实践对于语文教育专业学生来讲非常重要。和其他类似的专业相比,因为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从事的是教育行业,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通过实践的方式来加以验证。从现如今的情况来看,大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比较重视,但是对实习阶段的教师却没有相应的指导。这就导致了学生理论与实际不能相结合的现象出现。在综合性大学中,现行的教学实践部分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通过播放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录像的方式,来让学生对教学技巧加以揣摩
在这种方式中,学生虽然也参与到了实际语文教学,但是由于学生们对教学理论认识不清等问题,对实际教学还存在着一些不解。
(二)亲身参与教学实习
学生在学校学习了教学理论知识以后,高校教师直接让学生走进课堂,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语文教育理论知识有着更为深层次的了解,让学生拥有从事教育工作的能力。但是,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来讲,不仅要有非常扎实的语文技术知识,;良好的道德修养作为基础,同时还要具备非常专业的语文结构作为框架。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中的语文教育专业的教育方针要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要想在根本上做到这一点,就要将原有的教学观念进行改革,为社会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语文教师,高校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Z].2011(07).
[2] 陈黎明.高师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及其改进[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11(08):232-240.
人文素质是指人在自身基本素质形成过程中,将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知识,通过环境、教育、实践等途径内化于身心所产生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内化之物”,包括道德情操、文化修养、思维方式、行为模式、言谈举止等,是人在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个人与社会、个性与共性的矛盾体中逐渐形成的精神产物[1]。人文素质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的内在品质,是与科学素质相对应的人的基本素质[2]。
(一)人文素质教育是对大学生基本的人文关怀
大学生首先是社会公民,而人文素质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指出:“学校教育的目的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 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仅仅是作为一个专家。”人文素质教育以人为对象,它是人通过各种途径将人文知识进行内化而形成的。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内在品质,是一个人之所以成其为人并进一步成为人才的关键因素之一,人文精神实质是人类自我关怀,是自尊和尊重他人的价值,它是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命意义和人的理想的关注。
(二)搞好人文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实现高等教育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高等教育工商管理专业的办学目标是培养能够掌握工商管理前沿理论和专业实用技能,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具备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所以,管理工作者主要的工作是围绕人展开的,而人的复杂性决定了我们在培养管理人才的时候不能只注重科学性,只关注学生技术性实用性的知识。
(三)多种因素造成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较低
社会是造成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关键原因,市场经济所必然导致的功利、理性、物化,个人利益的追求、大众文化的流行,使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在某些层面缺乏人文价值的导向,导致物欲至上,拜金主义等一些不良思潮在一定程度上流行。例如由广州的廖勇等对820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很多大学生存在“人生目标茫然”“人生支柱物质化(权力、金钱)”“信仰危机”等严重的思想问题[2],以就业为终极目标的功利和短视培养模式造成对人文素质培养的形式化。
二、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思路
(一)充分认识工商管理专业特点,转变办学思想,以培养具有厚积薄发能力的人才为己任
张杰认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商业道德、终身学习的能力、合作沟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适应社会变革的能力、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素质[3]。因此,高校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沉住气,抛弃企图“立竿见影”的办学思想,拿出“百年树人”的气魄,在强调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应该充分重视人文素质教育,以的思想道德体系和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诚、信”等价值观、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辅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只有这样的人,才是一个合格的职业管理人,只有培养出这样的人的高校,才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承担起了应有的社会责任。
(二)以多种途径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首先,应该解决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问题。只有学生认识到了提高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养成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和意识,外界的努力才能有效转化。除了社会家庭的努力以外,针对新生的入学教育尤为重要,辅导员也好,授课教师也好,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了解进入大学的目的和大学学习的特点,引导学生正确利用课余时间;避免大学生以简单的“实用”标准来判断课程的重要性,忽视一些文、史、哲、艺的课程,完全倾向于技能学习和业务学习的短视行为。
关键词:英语;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12-0011-03
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特征,但由于缺乏对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或者外语知识有限,在跨文化交际中经常会出现语用失误。作为跨文化交际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语用失误引起了国内外许多语言学家的关注。
英国语言学家珍妮・托马斯(Jenny Thomas)于1983年提出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的概念,指出语用失误是“不能理解话语的含义(the inability to understand
what is meant by what is said),可分为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会语用失误”[1]。她的研究具有开创性,为跨文化研究提供了新视角。结合我国学生的英语学习实际,国内学者通过收集实际语料,证实了语用失误的存在。何自然在语用学概论这样定义语用失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因没有达到完满交际效果的差错,统称为语用失误。”[2]
但是,目前国内语用失误的研究主要是以英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大多是针对高中生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开展研究,针对英语专业学生的研究较少。基于这样的背景,本研究以黄河科技学院为例,试图通过在跨文化交际课程中加强有关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相关知识的讲解,发现英语专业学生常见的语用失误类型,试析英语专业学生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希望能帮助广大英语专业学生在交际活动中减少语用失误,同时也期望本研究对提高英语专业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问题入手:第一,英语专业学生语用能力现状如何?第二,英语专业学生语用失误主要有哪些类型?第三,英语专业学生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第四,跨文化交际课程学习能否减少语用失误?
(二)研究对象
黄河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2011级学生。笔者进行了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随机抽取一班(22人)为实验班(EC),四班(22人)为控制班(CC)。实验班的学生接受了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相关知识的课堂教学,而控制班则没有。所有受试学生均学习英语六年以上,且具有一定的英语语言能力。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测试的方法进行。测试分为前测和后测,重在测试英语专业学生的语用能力,从侧面反映出他们在实际跨文化交际中可能出现的语用失误。测试题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判断题,占30%,第二部分为选择题,占70%,总分为100分。所有的测试题主要出自以下材料:(1)《中国学生在英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汉英语用差异调查》(1986);(2)《语用学概论》(1989);(3)《跨文化交际》(1999);(4)笔者在教学中搜集的语用失误案例。测试题涉及跨文化交际的实际场景,包括打招呼、道歉、感谢、邀请、拒绝等12种言语行为。
(四)研究过程
首先,实验班和控制班分别在2012年6月23日接受了前测。之后,实验班从2012年8月到2013年1月期间接受了跨文化交际课堂教学,控制班则没有。该课程教学共持续16周,每周2学时,总学时为32学时。在结课后,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都于2013年2月25日参与后测。在受试学生答完后,研究人员迅速将所有测试题收回并进行相关的数据整理和分析。由于受试学生数量不多,且在测试前要求所有学生认真答题并交回试卷,因此本研究中各收回44份前测试卷和44分后测试卷,所有试卷均有效,有效回收率为100%。实验结束后,笔者对问卷调查数据和前后测成绩通过SPSS19.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对比。
二、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研究结果分析
(一)实验班和控制班前测对比分析
前测主要是为了判断实验班和控制班在实验前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从表1不难看出,实验班的平均分为58.3636,控制班的平均分为56.9091,两者仅有1.4545分的差距,这就说明实验班和控制班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也就是说,实验班和控制班在测试前英语语言能力大体相当。但是,语用能力和语言能力不同,语言能力较好的人不一定拥有同等的语用能力。虽然英语专业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语用能力,但是测试成绩仍然不理想,两个班的平均分都在60分以下。这就说明,英语专业学生目前的语用能力偏低,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二)实验班和控制班后测对比分析
后测主要测试英语专业学生的语用能力,尤其是实验班在接受相关课程学习后是否与控制班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从表2可以看出,实验班后测平均分为76.7273,标准差为5.47011;而控制班后测平均分为57.3636,标准差为5.93252。实验班的平均分比控制班的平均分高出19.3637分,这就表明,实验班学生的语用能力有了明显的变化,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三)实验班前后测对比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实验班前测平均分为58.3636,后测平均分为76.7273,后测平均分比前测平均分高出18.3637分,这就说明其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在前测和后测中存在明显差异。可以说,实验班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语用能力在试验后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同时,这也说明跨文化交际课程,尤其是有关语用失误的相关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后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因为没有任何学生得满分,而且前测中出现的错误在后测中重复出现。因此,英语教师要对此有足够的重视,努力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语用能力。
(四)控制班前后测对比分析
虽然控制班没有接受相关课程的教学,但仍需使用SPSS对其前后测结果进行分析。从上表可以看出,控制班前测平均分为56.9091,后测平均分为57.3636,两者之间仅有0.4545分的差距,这就证明控制班在前测和后测中并没有明显差异。同时,控制班前后测数据分析也告诉我们一个事实,没有跨文化交际课程相关知识的学习,英语专业学生很难自主提高其语用意识和语用能力。
三、英语专业学生常见语用失误的类型及原因
(一)英语专业学生常见语用失误的类型
1.致歉语。从前后测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学生在致歉语方面容易出现语用失误。如:
At a bus stop,a man asked a woman,“Excuse me,do you know which bus to catch for London Road,please?”The woman said,“Sorry,I’ve no idea.”Then the man replied, ________.
A. It doesn’t matter. B. Never mind.
C. Oh. D. Thank you anyway.
(Correct Answer:C)
这是本研究中一道前测题,学生错误率极高。在英语中,对于道歉有多种回复方式,其中比较合适的方式是使用“That’s all right”,而汉语中则使用“没关系”。然而,“没关系”经常会被直译为“It doesn’t matter”。因此,本题学生没有答对,究其原因在于他们认为在询问相关信息时,无论得到相关信息与否,都应该表示感谢。实际上,这三种英语表达“It doesn’t matter”,“Never mind”,“That’s all right”的使用方法比较复杂,学生较难在具体情景中正确使用。
2.请求语。请求语也是学生测试中较容易出现错误的言语类型。如:
If your English uses a new term you don’t know,you might say, ________.
A. What? B. Please repeat. C. I’m sorry. What did you say just now?
D. I’m sorry; I didn’t understand what you said. Could you please repeat the term?
(Correct Answer:C)
在各选项中进行选择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请求语的形式、意义和语用学关系以及言语行为者之间的社会关系。这就是为什么请求语方面的言语行为容易出现语用失误。在交际时需要根据时间、地点或是说话者社会身份的变化改变其应对方式。这需要我们具备更多的语用知识,选择最好的请求策略,并给出相应的回答。
3.告别语。在告别语的相关表达中,也有较高的语用失误。如:
You have been invited to a foreign friend’s home and when you are leaving, he says“Goodbye”at the door. What might you say to him?
A. Thank you for a lovely afternoon. B. Stay where you are.
C. Sorry to have made up so much of your time. D. I’ve wasted a lot of your time.
(Correct Answer:A)
要结束一段对话说“再见”很容易,但是由于文化的差异,很难对“再见”给出合适的回答。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在别人家做客后,往往会为自己打扰对方而致歉,然而这么做在西方文化中是不合适的。因此,要在进行告别语这类言语行为时,注重文化因素的差异,作出正确的回应。
(二)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原因
1.文化的差异性。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产生的首要原因。从二语习得的角度看,文化差异是语言使用中的干扰源,是产生语用失误的根源[3]。受文化差异的影响,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包括信仰、态度和行为都有所不同。在开展跨文化交际活动过程中,由于缺乏对彼此文化差异的了解,交际双方各持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从自己的文化背景角度去揣度其他文化背景的人,结果造成两种文化观念不能融合的现象,从而出现不恰当的言行,进而产生文化冲突。与外国人进行沟通时,英语专业的学生总是会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惯用中式思维模式,在正式对话中很难决定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也就很难避免产生语用失误。因此,英语专业的学生在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沟通时,应重视其文化差异性。
2.母语的负迁移。母语负迁移是指学习者把母语的词语或表达方式直接套到目的语中造成失误[4]。语言是跨文化交际的媒介,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时,母语负迁移会直接导致语用失误。英语学习者受汉语语言习惯的影响,会直接把汉语相关用法套在英语中,虽然合乎语法习惯,但是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往往不这么使用。如“上课”,中国学生都直译为“have classes or lessons”,但是英语本族语使用者倾向于使用“lecture”。还有,问候语“Good morning,teacher!”但是,“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不能直接称呼老师。事实上,英语本族语使用者往往直呼教师的名字以示亲切。在中国,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语用失误经常出现,同时也会产生中国式英语(Chinglish)。
3.英语语言环境的匮乏。英语语言环境匮乏是产生语用失误的另一原因。虽然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有外教口语课,但是由于外教水平参差不齐,课堂学时有限,大部分英语专业学生与外籍教师实际沟通的机会很少,严重缺乏英语语言环境。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只能与中国教师或同学进行沟通,对于地道的英语表达知之甚少,因此也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一定的语用失误。
本研究以黄河科技学院为例,重在研究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试析其产生原因。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定量分析,作者发现:第一,英语专业学生现有的语用能力有限,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第二,英语专业学生在以下语言行为中容易出现语用失误,如致歉、请求、告别等;第三,英语专业学生语用失误的产生原因:文化差异性;语言负迁移;缺乏英语语言环境;第四,跨文化交际有助于减少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
但是,本研究也有一定的不足和局限性。首先,研究样本数量有限,如样本数量多一些,结果会更具代表性。其次,测试题设计并不完美,如能结合其他研究方法如访谈等,会更有效地测试英语专业学生语用失误。再者,本研究尚未提出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有效策略,会在下一步研究中进行充实。
参考文献:
[1]Thomas,J.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J].
Applied Linguistics,1983,(4).
[2]何自然.语用学和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
版社,1997.
[3]贾真,史晓青.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分
析及策略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