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金融危机股票走势范文

金融危机股票走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金融危机股票走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金融危机股票走势

第1篇:金融危机股票走势范文

中国经济前景谨慎乐观

我们对中国经济前景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也看好中国经济的渐进式转型,但转型过程不会一马平川,将伴随经济增速下降和一定的通胀压力,但出现滞胀的可能性极微。此外,本次欧美债务危机虽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有关,但并不是简单重复,对中国经济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影响有限并可控。

长期看,一个以获取超额收益为目标的投资管理人必须对经济前景持谨慎乐观的态度。悲观论者尽管可以最大限度规避风险,但最终很难分享经济成长带来的长期收益。而盲目乐观者,无论短期收益多么炫目,其在市场中长期生存的概率极低。

如果对中国经济前景是谨慎乐观的,就必须看好中国经济的转型。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不转型,必将遇到难以逾越的发展瓶颈。

中国经济总量已经位居全球第二,从需求来看,主要发达经济体无论是居民还是政府均面临去杠杆过程,依靠外需的增长难以为继。从供给上看,劳动力和资源价格的上升同样在挤压传统经济模式的利润空间。由于供给因素的制约,转型将伴随着中长期经济增长潜力的下降。

成功转型即要实现劳动者报酬占比提升,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占比下降;消费份额提升,投资和净出口贡献下降;服务业占比提升,制造业占比下降。

转型进程中,劳动力供给增速的下降,土地和资源相对价格的上升,都会在降低中国经济长期潜在增速的同时,带来一定的通胀压力,但这绝不等同于"滞胀"。

滞胀的真正含义是通胀水平、失业率上升,同时产能利用率下降。

近年来屡次出现的民工荒和中低端劳动力价格的上升说明中国不具备"滞胀"的基本特点;而今年以来的电荒、煤荒现象也表明中国工业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仍在高位;这意味着经济增速即使放缓也是健康的。当然,劳动力和资源品相对价格的上升会带来中期的通胀压力,但是否会形成通胀仍取决于未来的货币条件。我们认为中国经济是"有一定通胀压力的较高增长"而非"滞胀"。

除了"滞胀"以外,近期另一个影响投资者信心的因素是这次欧美债务危机。本次危机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延续,但并不是简单重复。与2008年相比,美欧金融机构的杠杆水平已下降近一半,资产负债表已大为稳健,这使金融市场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可能性大为降低。

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的增长引擎开始从外需转向内需。内需中固定资产投资的投向也从扩大出口部门产能转为服务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即使从外需来看,中国经济对美欧等发达经济体的依存度也在降低。因此,此次美欧信用风暴会对中国经济有一定影响,但影响可能是有限的、渐进的。

中长期供求关系不容乐观

A股的供给扩张是金融自由化和资本市场国际化大趋势下,政府大力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必然产物。在现有的估值水平下,潜在的供给是无限的,而潜在需求的增速却面临放缓,A股市场中长期供求关系不容乐观。

如果说中国经济的前景可谨慎乐观,那么供求关系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则偏负面,其中供给因素占主导地位。

我们认为,A股上市公司还处于数量快速上行前的阶段,尚未迎来爆发高峰。未来IPO和再融资的潜在供给惊人。

调查显示,浙江全省目前处于上市辅导期的企业约300家,符合主板、创业板上市条件的企业超过6000家。据烟台当地媒体报道,烟台市已上市公司共26家,已列入上市计划或已启动上市日程的企业共45家,此外销售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超过2000家,过10亿的企业则达到72家,这些企业都有希望上市。据此估算,仅浙江、山东两省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可能就已达到万家。

有关分析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PE和VC基金募资约800亿美元,约合5000亿元人民币。实际上,除了PE和VC外,大量企业、私人以及产权交易所也在进行各类股权投资,保守估计,中国的股权投资基金总量可达1万亿元人民币。以这些基金占被投资企业1/3股权估算,相应公司全部上市后市值将达到3万亿元人民币。目前整个A股的流通市值仅约20万亿元,供给压力可见一斑。

即使按照目前的速度,供给对于A股的冲击也是巨大的。如果将2011年7月与2007年9月进行比较,A股总市值从25.3万亿升至26.3万亿,其间代表需求的广义货币供给M2年化增长率高达19.3%,但A股平均静态市盈率却从52.1倍降至了16.8倍。

供给与需求始终会在某一个点上达到平衡,而决定因素是股票的估值,在现有的估值水平上,市场的供给将是无限的。但潜在供给的增速远大于潜在需求,也意味着目前市场的估值面临下行压力。

根据调查,现阶段PE和VC基金三大主要投向为TMT行业、门槛不高的制造业以及食品饮料和纺织服装业,这些恰为目前A股中的估值相对最高的行业。

再来审视股票市场的需求,未来M2难以维持过去5年19.4%的高速增长,中长期来看,稳健或紧缩将成为货币政策的常态。原因有三:首先,劳动力和资源价格的相对提升确实抬高了中期通胀压力,货币政策需要更加稳健;其次,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日趋成熟,资产重估带来的货币化需求将下降,M2高增长的基础已经削弱;第三,2008-2010年超发(超过M2平均增速)的货币高达9.3万亿,未来即使每年消化2万亿,也需要5年时间消化。

牛市时机远未到

A股2008年以来指数和估值下降幅度最大,缘于原本的高估值和急剧增加的供给。在现有估值水平下,未来供给相对无限,我们对未来股票走势相对谨慎。

我们认为,在成熟市场中,投资者对经济前景预期基本稳定,尽管短期盈利数据不理想,但投资者不会因为短期的盈利波动而改变对市场的长期预期,因而估值水平的波动相对较小。

A股盈利状况最好、跌幅最大、估值下降幅度也最大,经过仔细分析,我们认为这一现象有其特殊的合理性。

第一,A股起点较高,2008年第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仍在5265点,当时A股平均市盈率高达30倍。目前A股估值仍有14.2倍,在上述13个国家和地区的股票市场里排第四位,仅次于印度、日本和台湾地区。

第二,作为新兴市场,中国融资、再融资的节奏较快,2010年A股IPO总量全球第一。

第三,2009年为应对危机政府投入大量货币随后又实行紧缩政策,造成需求的大幅波动。

根据实证分析,我们认为A股目前的走势可能更与供给相关,如果维持目前的估值水平,A股供给相对是无限的,未来A股整体将日益成为买方市场,相对于股票发行者,投资者将占据更主动地位,整体估值水平上移将阻力重重。

我们对中国经济前景相对乐观,而对未来股票走势相对谨慎,在中国经济转型的一致预期明朗之前,以及A股市场整体估值足够低廉之前,A股市场不存在出现大牛市的机会。

不过由于当前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述谨慎或相对悲观的预期,所以在某个时点存在系统性反弹的机会,但对其空间不宜过分乐观。

寻找无限中的有限

参照香港市场和其他成熟市场,A股估值存在严重的结构型缺陷。在此背景下,供给相对无限,但低估的、"护城河"在加深加宽的成长行业中的优势企业永远是有限的,这些优势企业我们必须给予高度关注。

尽管判断市场目前难以有系统性大机会,但并不代表我们要远离这个市场,有"护城河"的成长行业中的优势企业永远是有限的,只要是低估的、护城河在加深加宽的企业,必须给予高度关注。

这里强调"护城河"和"低估"两个概念。

首先是对"护城河"的理解:专利、品牌、专营授权、规模效应、垄断等因素,客户高转换成本或者客户粘性,以及网络的竞争力效应等都可形成护城河。

第二,"低估"非常重要。超额收益总是来自于市场没有预期的、最后却是超预期成长的公司。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优势企业和劣势企业的竞争力差距日益扩大,某些优势企业的护城河正在拓宽加深。一方面竞争力弱的企业深感经济环境恶劣,处境艰难;另一方面,不少有竞争力的企业则希望紧缩政策维持下去,借机占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以便于长期发展和优势发挥。这些优势企业肯定是我们投资布局的首选。

结合中国的现阶段发展趋势,如何选择具体的投资标的?

尽管不会一蹴而就,但中国经济转型趋势已形成,内需将是未来经济的主线,一方面是城市化,一方面是消费升级。要从四个方面寻找相关标的:一是与居民消费及服务相关企业;二是传统制造业竞争整合后的胜出者;三是高端制造企业;四是市场没有预期或预期不足的新兴产业潜力股。这些企业因为具有长期发展潜力和竞争优势,将是长线布局的最佳品种。

除此以外,目前基本面确定性强的、超跌严重的蓝筹股将可能存在中短期交易机会。

第2篇:金融危机股票走势范文

海外资本市场被企业看成是财富发酵的动感地带,跨国公司全球上市的热情也因此在20世纪90年代的整整10年时间中被空前地激发出来。同样谋求海外上市至今仍是很多中国企业的“终极理想”,但在经历了艰难的上市过程之后最终选择抽身而退,这种退市现象无论是对于已经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还是正在为进入异地资本市场积极热身的国内企业都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

弃欧赴港

刚刚于2010年8月23日在香港挂牌的西部水泥(2233.HK)选择在伦敦交易所(AIM)退市。在西部水泥董事长张继民看来,除了香港交易所交易量活跃之外,回归后没有了语言、文化差异等障碍,而且港交所的投资者对中国企业可能理解更深,从而给出更为理想的估值。西部水泥并非个案,由于AIM的交易量较低,企业价值难于发现,这也促使更多的企业,尤其是中国企业渴望回归。目前AIM板约有1300家企业,以市值排名,西部水泥去年位列第13位。在AIM板约有近50家中国企业,去年已有多家中国企业退市。

2009年12月18日,“中国玉米油”(1006.HK)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据中国玉米油股份有限公司CFO兼执行董事王福昌介绍,当时香港投资者反应非常热烈,认购倍数为634倍,冻结资金超过800亿港元,共募集资金7.22亿港元。而本次募集资金所得,约15.5%将用于市场推广,约27.9%用作扩展及加强集团于中国其他城市的市场推广及分销网络,约46.4%用作设立新生产设施及购买新生产设备,约3.1%用作设计、研究及开发新产品,并用作改良集团的生产技术,约7.1%作一般营运资金及其他用途。

据市场人士分析,中国玉米油受到热捧,投资者并非盲目追捧新股,而是多方面考虑了该股的基本因素。由于食用玉米油在中国市场的渗透率正逐步提高,市场潜力巨大,加之中国的中高端用户数量在不断壮大,非常看好未来几年中国的玉米油市场。

早在2008年3月25日“中国玉米油”在巴黎登陆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旗下创业板而成为首家在Alternext上市的中国企业时,本刊记者曾经采访过王福昌。而仅仅一年半的时间,这家中国领先的玉米油公司最终还是做出了“弃欧赴港”的选择。对此王福昌坦言,“Alternext的表现不是很活跃,融资能力一般,股票走势较差,这是我们选择退市的最主要原因。”他还向记者介绍,赴港上市可增加市场渗透率,加大产能及研发能力以及增加流动资金。2009年下半年内地取消出口退税并推出一系列政策,考虑到在港上市对增加品牌影响力和流通率都较欧洲更有优势,所以更坚定了在香港挂牌的决心。

根据法国《回声报》报道指出,泛欧交易所创业板在2005年创立当年就吸引了20家中小企业上市,当年的融资总额达到8560万欧元。2006年泛欧交易所创业板共有51家中小企业成功上市,融资总额超过4.4亿欧元。2007年成绩虽略为逊色,但当年上市的44家企业总计融资也接近4.2亿欧元。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了中小企业,无疑也给泛欧交易所创业板带来了巨大伤害。2008年在泛欧交易所创业板上市的公司锐减为10家,融资总额也下降至4230万欧元。泛欧交易所创业板上市中小企业的行情也不尽如人意。在被调查的124只股票中,有52只股票到本月20日价格跌幅超过50%,只有24只股票的价格高于其上市当天的价格。泛欧交易所创业板的股票走势较差,一方面是因为其股票流动性差而且定价过高;另一方面,由于创业板设立时间太短,中小企业还没有时间与投资者建立稳定的联系,在危机到来的时候投资者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离场。

2010年5月,标准普尔评级服务公司下调了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NYX)及其子公司Euronext NV的长期信用评级,该评级机构将纽约泛欧交易所及其子公司的长期相应信用评级从“AA”下调至“AA-”,但仍为投资级别。NYX及其子公司均被标普列入负面信用观察名单。

诸多的约束因素造成海外交易所股票交易量的锐减。与交易量的清淡相伴随,挂牌费用过高和维持上市的成本过大也成为不少公司无法跨越的障碍。虽然全球股票交易市场因规模各异所产生的交易费用不尽相同,但上市企业动辄数百万美元的支出已是司空见惯。如在伦敦证交所上市,仅每年付给会计师事务所的费用就达1200万美元;新加坡创业板中每年维持上市的费用达100多万新币;香港联交所向上市企业产生的如保荐人顾问费、上市顾问费、会计师及核数师费用等就达1000万港元左右,另外企业上市之后每年的维持费用也达两三百万港元。

如果说股票交易量的减少使企业无利可图,那么成本的叠加则进一步打压了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赢利空间。而且流通费用的增加也必然挤占相关的生产经营费用,降低企业的总体赢利能力。因此从成本和收益的角度考虑,企业最终选择退出资本市场也在情理之中。据西部水泥董事长张继民介绍,公司之所以执意选择在伦交所退市,除了AIM的交易量较低,还因为不希望承担两地上市、两班顾问等成本。

筛选交易所

中国经济良好的增长前景,使国际投资人热捧中国概念股,中国企业成为各大证券交易所紧盯的上市资源。而预上市企业对这样的交易所也同样充满着期待――如何选择恰当的上市场所成为预上市企业的必修课。目前已经不是交易所筛选企业,而是企业选择交易所。

各国的证券市场由于其长期的定位、投资者的口味,对于各种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规模,会有不同的偏好;比如在伦敦,资源、矿产、消费、ICT、生物科技、地产、金融行业、新媒体、休闲等,是投资者比较偏爱的,该类行业的企业在伦敦上市,效果比较好;投资AIM市场的投资者,对于高速增长行业的高成长企业,哪怕一开始规模较小,亦比较偏爱,成功的中国企业有新锐国际,昱辉能源等,他们在上市时规模都不大,上市后都是爆发式发展,而依靠他们上市前的规模,在纳斯达克是没有人会注意和投资的。

据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3月,在港交所上市的所有公司的市值已经达到23253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七位,亚洲第三位,仅次于东京证交所和上证所。香港近年来在全球首次公开招股集资(IPO)市场中,已经稳居前三名,如果看总融资额,香港同样在全球名列前茅,堪比纽约和东京,而伦敦和新加坡等地则被抛在后面。

香港能成为亚洲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除了有大量的投资者参与之外,与众多全球企业的积极支持分不开。自从中国政府放开内地国企以红筹、H股等形式赴港上市以来,已经有大量的企业通过香港进入国际资本市场。不仅如此,香港也吸引了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越南等众多企业前来融资。这使得香港地区成为中西投资者交汇的最佳场所。

随着香港全球融资地位的上升,有不少在海外上市的行业优势企业甚至退市转投香港市场,或是争取在香港以介绍上市形式进行交易,以争取获得更多投资者的青睐。

除了文中我们提到的中国玉米油从欧交所退市转登港交所,还有在英国AIM上市多年的宏霸数码,于2004年4月登陆AIM市场后再于2009年2月以介绍形式登陆港交所。吸引这些优势企业前来上市的一个最重要因素,是香港市场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流动性。例如,中国玉米油公司在香港上市之后,其股票在香港的成交量比在巴黎Alternext高出360倍;公司的市值也已达到退市前的数倍。

第3篇:金融危机股票走势范文

平时我们去买一样东西的时候,产品虽然相中了,但还是想砍砍价格找找心里平衡!这时,我就会想方设法挑产品的弱点去攻击或者拿另一个店里的价格来做对比,把价格杀下去。相同,客户进我们店里,只要愿意和我们深入的谈价格就已经说明对我们的东西感兴趣了,大部分不过是想找一下心里平衡。(也有很多例外的客户,具体的就要自己甄别了)客户进店后最好在半个小时内拿下,即交付定金。在这段时间内我们首先要展示我们专业的一面:

一、 专业橱柜公司: 在商丘市场上,很多用户对xx做橱柜都表示怀疑,认为xx就是专业做家电其他的都不行。我们第一步要做的工作就是给用户释疑,数字化生产基地展示图、中国首批橱柜名牌证书、橱柜专业委员会会长证书、首批“十环”认证证书、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证书等等,这些都是最能证明xx是中国最专业的集橱柜设计、加工、制造、经销商之一。

二、 专业设计师: 从厨房开始,旁征博引以诚恳客观的角度介绍一下整体厨房的设计,给客户一种很专业的感觉,以取得用户的信任。先从厨房里的施工步骤说起,贴瓷砖之前应该先改造厨房水电布局。水电改造应该有专业橱柜公司设计好整体橱柜后,再按照设计方案改造水电路,以达到最理想的水电布局。因为厨房里的电器比较多,有油烟机、消毒柜、电磁炉、电饭煲、微波炉、豆浆机、电饼铛、电热水壶等等电器,除此之外还有垃圾处理器、净水机、燃气热水器很多东西。以前厨房里都是用插线盘接出来,那样不但不美观,而且还留下了很多的安全隐患。

xx整体厨房是从实用—美观—舒适 的角度出发,把橱柜与电器有序的结合,再配合人体工程学进行合理的开发和设计,从而能够为您量身定做一套舒适—实用—美观的整体厨房。

打消用户的疑虑之后,紧接着再把xx的十大竞比点给用户讲解一番。讲解的时候最好有可以对比的实际物品,比如找一些其他厂家的pvc踢脚板、柜体截面板、水盆铝箔样本等。

做销售就是做人,只有让客户认可你这个人,下一步才好销售给他你的产品。在讲解的时候要站在用户的立场上,去解决她以前厨房里的出现各种问题,说明xx橱柜是如何规避(在这里我没有用“解决”这个词,是为了下一步给用户说明xx已经替用户考虑到了这些问题,并且在设计和加工的时候采取了规避这些厨房中常见问题的措施与工艺)这些问题的。然后寻找一个切入点进一步讲解厨房订购和使用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即使一个插座我们也要从使用中的舒适度来分析,为什么这个插座需要离地这么高,美观还是实用?(引入人体工程学的概念)。

第4篇:金融危机股票走势范文

关键词:公司金融理论;公司管理;作用;分析

一、公司金融理论分类

1.金融契约理论。金融契约的理论可以被视为企业融资活动完成之后,以何种方式,融资者的资金能够被最大化的利用。在对融资过程进行了解之后,需要根据具体的规定,来确定相应的契约形式。由此可见,契约理论主要在企业和融资者双方共同作用下所产生。对于公司的管理手段,公司内部的控制权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分配,都是公司管理中的重点内容。

2.战略公司金融。在公司组织金融理论刚刚出现的时候,很多专业认为企业的金融管理只需要对金融市场结构进行分析,并且确定金融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就可以实现公司管理。在此环节中,忽视了融资政策之间的影响,同时也没有对上市公司中的竞争手段进行考虑。基于此,在上市公司的管理中,为了防止公司竞争遭受资金等方面的不利因素的干扰,因而出现了战略公司金融。

3.行为公司金融。行为金融学是多个学科相互结合的综合体,其中包含了心理学、经典经济学、金融学以及决策理论学等。行为金融学研究对象是金融市场中反常的问题,对投资者在决策产生时的系统性偏差进行研究。

二、公司金融理论在公司管理中的作用

1.排解上市公司融资难的问题。对于上市公司的公司管理来说,保障企业能够实现长足的发展,具有充足的资金是根本。在经济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中,很多上市公司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选择合理的公司融资方式、降低融资成本,同时减少外部环境对企业的经营决策的约束,才能够实现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公司金融理论在公司管理中应用做大的作用就是有效的排解的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基于公司金融理论的公司融资环节中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类型:

1.1股权融资。股权融资的方式效率最高,对于企业的财务所带来的风险比较小,但是融资成本却比较高。那么在企业股权融资成本较高的情况下,将会造成企业股权控制方面的变动。当股权变动趋势良好的条件下,能够提升公司的知名度,促进公司成长。以长城汽车为例,在2003年长期汽车首次发行H股并且上市,在2011年,长城汽车A股上市,长城顺利的成为了我国第四家A+H股上市公司,公司的融资净额大幅度提升,使得公司从一个民营企业发展为了一个上市大公司,挺近行业前十。

1.2债务融资。债务融资为企业财务所带来的风险比较大,融资的成本比较低,但能够促使投资者在债务融资环节中利用杠杆利益,保持对于公司的控股权。

1.3公司内部筹资。在公司内部进行筹资,需要对各种的融资方式的优缺点、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进行分析,从初期的资本结构理论中的净收入理论、净经营收入理论、折中理论以及弥勒模型等,都是对资本结构的分析,对于这些理论的深入研究能够对资本结构的实现优化。

2.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深入剖析。公司金融理论在公司管理中的应用,还能够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深入的剖析。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主要分为公司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

2.1偿债能力分析。通过对企业的资产负债共同比财务报表进行分析,研究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的流动资金对流动负债的一种保障机制。以XX财务咨询有限公司在2012年的财务报表为例进行分析,2012年该公司的流动资产为218,404,323港元,流动负债为222,362,767港元,流动比率为0.982;在2013年的流动资产为289,569,147港元,流动负债为287,696,977港元,流动比率为0.973;公司在2014年的流动资产为225,742,304港元,流动负债为233,155,528港元,流动比率为0.958;公司在2015年的流动资产为232,274,703港元,流动负债为233,724,976港元,流动比率为0.995。当企业的流动资金足够多时,能够在短期内填补企业的短期负债,就说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比较强。反之,企业的流动资金不能填补短期债务,则说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比较弱。企业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就是流动比率,该比值越高,则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强。

2.2盈利能力。企业净利润增长率是指企业在本年度的利润增长额与上一年的净利润的比值,企业的净利润能够真实反映出企业的经济发展基础,同时还能够真实地反映出企业发展实力的强弱。例如某企业在2013年的净利润为25万元,在2014年的净利润为40万元,在2015年的净例如为30万元,企业的净例如从总体上是持续上升的,但是在2014年的净利润达到最高,由于企业在2014年的大客户资源增加,企业营业收入大幅上升,企业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在2015年企业经济发展形式失去增长能力。企业净利润是企业经济增长中关注的焦点,因此企业要想通过企业内部财务会计的核算工作发现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不足,需要通过详细的数据对比分析制定企业发展的合理对策。

3.衡量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在上市公司在制定公司投资决策时,尤其是在金额比较大的固定资产投资环节中,需要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公司金融理论的应用能够有效的实现对公司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在公司固定资产投资环节中,最为主要的就是现金流,现金流量决定着投资方案的顺利与否。应用公司金融理论能够对货币的时间价值、资金的流动性等进行综合化的分析。

三、基于行为公司金融理论下公司并购投融资行为

1.投资者非理性+公司管理者理性。当上市公司进行投资时,其投资本身需要综合考虑证券市场中的股票价格,而由于投资者对于股票走势的错误判断,使得上市公司在投资时选择参照值是错误。投资者在股票进行分析环节中,有可能高估了公司投资价值,也有可能低估了公司投资价值。其一,当投资者高估了投资价值时,将会为很多融资公司带来阻碍。而低估了投资价值时,使得那么融资一直受到限制的公司失去了投资机会;其二,当管理者是完全理性的时候,需要在股票价格被高估时,发行更多的股票,而不应该开展新的投资。而股价被低估时,理性的管理者需要在合理的股价下,将股票回购。虽然管理者是理性的,能够针对股价变换情况做出判断,但是在非理性投资者的决策影响下,依然不能扭转局面。

2.投资者理性+公司管理者非理性。“投资者理性+公司管理者非理性”模式在投资决策中,有如下表现:非理性的公司管理者是指,对公司发展现状不能理性分析,而只是将预期效用进行最大化分析的行为。非理性的公司管理者大部分过度自信、且对于项目发展盲目乐观,对项目投资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认识不到位。事实上,由管理者非理性的行为而造成的成本损失较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竞争异常激烈的金融市场中,公司管理决定着公司的竞争力。公司融资理论在公司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排解的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股权融资、债务融资、公司内部筹资等方式促进公司融资。公司金融理论在公司管理中的应用,还能够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深入的剖析。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主要分为公司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此外,公司金融理论还能够衡量投资项目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任佳宁.公司金融理论在公司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金融经济,2012,04:35-37.

[2]刘红.基于企业社会责任视角的期货公司风险管理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

第5篇:金融危机股票走势范文

关键词:企业合并 商誉 合理性

商誉是指能在未来期间为企业经营带来超额利润的潜在经济价值,或一家企业预期的获利能力超过可辨认资产正常获利能力(如社会平均投资回报率)的资本化价值。商誉是企业整体价值的组成部分。

我国会计准则规定,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采用的是购买法,即实施合并的企业以现金或其它非现金资产作为合并支付代价,购买被合并企业的净资产而实现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在购买法下,实施合并的企业在合并日,将购买的被合并企业的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记入实施合并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合并成本超过被合并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作为合并商誉。我国对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时的合并报表是以数值列示商誉的,然而,对于合并日的会计处理,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作为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后续采用权益法核算,在此核算法下,购买成本大于被合并方净资产的部分不确认商誉。我国会计权威认为,购买时超出净资产的部分认为是合理的购买行为,所以不确认为商誉。

虽然没有学者明确提出我国会计在处理商誉时应当将其入账,但是有学者曾经提到商誉是以组织为载体的一种重要资产,现行会计准则仅仅确认了这种资产的一部分,导致了相当规模的企业资产没有在帐面上得到反映,掩盖了企业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不仅如此,在现行会计准则下,商誉问题并不被会计准则所关注,导致了,我国关于商誉的确认计量入账都没有一至的规范和要求。多位学者也曾经提出过这个问题,认为我国商誉确认相互矛盾以及不规范。

目前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数量大量增长,商誉的会计实务的合理性对于我国的企业不仅仅是会计上与国际会计准则一致的要求,更是对我国企业成功合并有力支持的基础,本文研究的主要意义是对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提供一个有利的会计环境,促使会计准则相互统一。企业合并中商誉问题越来越受关注,商誉不属于无形资产而是与企业资产整体一起确认转让,它表现为一家企业的盈利能力超过了本行业平均水平或正常的投资回报率。商誉就犹如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商誉也可以被称为企业的“魅力”,由于商誉的抽象和无法衡量,因此在企业合并中是一个热门的话题。随着企业合并浪潮的高涨,企业合并商誉的确认和计量问题,已成为会计实务和理论界所关注的焦点。多年来对于企业合并的商誉问题,各国会计对于商誉会计处理都有不同之处,各国会计与国际会计准则也存在差异,合理的处理商誉能为合并方带来潜在的利益能说明企业合并中反常的现象,对于企业合并中商誉入账问题我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吉利控股收购沃尔沃汽车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我们以这个案例为基础分析商誉入账的价值以及意义。

吉利汽车在瑞典与福特正式签约,收购瑞典沃尔沃轿车100%股权,在收购之前就有国内有媒体习惯性猜测吉利收购纯属“作秀”、“炒作”,而后质疑“吉利钱从哪里来?”、“福特都经营不好,吉利能玩得转吗?”,甚至还有臆想者断言“沃尔沃的高成本将拖垮吉利”、“吉利的低端品牌形象将毁了沃尔沃”等等。吉利此次的收购活动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这不仅仅是一次收购活动,还是具有其划时代的意义。

沃尔沃的软肋是盈利能力不足,原因是在金融危机后高企运营成本遭遇销量下滑。而吉利的核心能力在于领先业界的成本控制能力,以及对中国汽车市场独到而深刻的理解。

从以上财务数据可以提出一个很显而易见的问题,沃尔沃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而且拥有大量的负债,如果不是福特公司对沃尔沃的资金支持,沃尔沃汽车就已经面临了破产的困境,吉利控股集团为什么要花大价钱去购买这么一个“包袱”?然而总裁李书福还说十八亿美元很便宜。但是这么“便宜”的沃尔沃却需要吉利进行大规模的融资,使吉利在短期内负载累累:大庆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向吉利万源账户注入5亿元资金,之后另注入了25亿元;国内银行提供4.39亿美元:国家开发银行和成都银行各提供20亿元和10亿元低息贷款,三年内吉利仅需付约三分之一的利息,三年后酌情偿还。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消息一放出来,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各家媒体各持己见,有的认为吉利是蛇吞象,有的则认为这是大受笔。追其原因是由于吉利集团冒着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去收购一个并不被看好收购后在中国市场能够带来利益的一个庞大的品牌。

沃尔沃虽然然拥有价值15亿美元的净资产而且还是老字号,它的安全性能无车能敌,是很多消费者信赖的汽车品牌,为什么此次收购不被看好呢?从沃尔沃方面来讲,首先,沃尔沃在福特集团旗下处于多年的亏损状态,已经给福特集团非常大的财务压力,其自己本身就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其次,净资产中包含了大量的固定资产,例如厂房,生产线,这些固定资产的变现能力很差,对于企业提高盈利能力起辅助作用,净资产中还包含了大量的存货,存货如果不及时销售出去,那么其账面价值必然大于可变现净值,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要从净资产中减除,这样一来,沃尔沃潜在流失的净资产不可小视。从沃尔沃吉利角度来讲作为一个民营企业,举借大量外债购买沃尔沃会造成巨大财务压力,而且还面临消化不良的问题,排除资产以及技术的整合问题,吉利自己本身背负了很多负债,再加上沃尔沃的负债,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的盈利,一旦资金链断裂出现资不抵债,后果不堪设想。

这么多的问题,难道吉利就没有考虑到?当然不可能,但是为什么沃尔沃处于连年亏损和大量负债之中却能够卖给中国市场十八亿这么高的价格?主要原因是因为商誉的存在,这也是其一项资产,然而这项资产却被忽略了。沃尔沃的净资产是十五亿美元,吉利花了十八亿美元把沃尔沃娶回家,那么多出来的这三亿美元就是商誉。

商誉=合并对价-被合并方净资产=18亿美元-15亿美元=3亿美元

总裁李书福正是看到了商誉带来的巨大潜在利益所以会在此时沃尔沃糟糕的财务状况下花了巨额资产不惜借大量外债来购买沃尔沃。事实也证明了沃尔沃并没有让吉利控股失望。从08~10年的股票走势图中可以清晰的得到结果,虽然大盘的走势低迷,但是并购的消息一出来吉利控股的股价就一枝独秀不断攀升。

商誉在此次收购过程中的重大意义在于,商誉是此次收购活动的动机,这项资产解释了之前诸多问题,而且用直观的数据说明了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获利依据。

根据我国对于商誉入账以及合并报表的规定,商誉科目只入表不入帐,合并后的分录却有区别,根据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初始投资成本大于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差额产生的商誉不作调整。也就是说吉利收购沃尔沃做的账务处理是双份的,这样的结果第一是耗费了大量的财务资源,同一件事有双重的标准,第二,商誉没有在账面的到反映,也就是无形中忽略了企业的一项资产,也是最重要的一项资产。沃尔沃的商誉是吉利控股收购的主要目的,而却没有在账面上体现,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的有用性、重要性。

合并商誉产生于企业合并,国外一些成功的企业合并表明,合并商誉占收购价格比重越来越大,因此应正确地确认合并商誉,否则将有悖于被并购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我国企业的控股比例主要以国有为主,有时在企业进行合并中超过被合并企业净资产部分的投资部分不能充分表示为商誉,即此部分并不是由于企业的管理以及其他方面使企业的价值增加,例如,我国国内的企业合并时归于国有,国家会用高于企业净资产的资金以及其他购买手段合并一些企业,以达到整顿分散企业的目的,例如合并山西的煤矿,虽然这些企业价值并不一定符合国家收购的价格,但是由于国家要实现的一些问题,例如更加有序和便于管理等原因,被购买方以较低的净资产实现了企业合并,所以超出净资产部分的成本不能有效的合理的确认为商誉。我国会计界权威认为,合并成本大于企业净资产的部分是正常的购买行为。所以为了统一我国的会计政策,在非同一控制企业合并下产生的控股合并产生的商誉不入账。

我国的企业寿命偏短,规模虽然很大但是相对于国外同等规模的企业所创造的经济价值目前还是处于劣势。国内的企业过分的追求短期利益导致了企业目标的偏差,不是拥有最大的规模的企业就是盈利最高寿命最长的企业。商誉的确认从狭义来讲是会计处理的问题,但是广义上他有他独特的创造利益的魅力。核心商誉论:被收购企业存续业务“持续经营”要素的公允价值;收购企业与被收购企业净资产和业务结合的预期协同效应的公允价值;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则把其称为核心商誉。“持续经营”相信是每个企业梦寐以求的,商誉是衡量这种持续经营的能力标准。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着装邋遢形象一般的人和穿着正装形象大方得体两个人一同去推销东西,一定是后者的业绩高。对于商誉也是一样,拥有了商誉即使有相同质量品质,相同价格的竞争者加入同行业,由于商誉的存在对于企业在短时间内也不会有太大的冲击。

国家整合企业为了便于管理,有效合理的利用资源最终达到规模经济的目的。国家实施的任何措施都是为了企业以及经济的发展,那么如何衡量决策的准确性以及企业合并后带来的效益呢?商誉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标尺,超出企业净资产那部分的合并成本确认为商誉并入账以后,按照有效的方法予以摊销,剩余的价值才是企业真实的利润。

在企业合并过程中,尤其是我国的企业兼并国外的企业时,除去资产总值还有一大笔的合并成本,即商誉,这部分价值有时会相当于其他资产的总值,所以在日渐发展的我国企业不可小视商誉的存在。

吉利控股收购沃尔沃的案例比较具有代表性,我国会计准则对于初始投资成本大于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部分形成的商誉只入表不入账的的规定的解释是,此行为属于购买的正常行为,所形成的商誉属于购买行为所付出的正常代价。但是按照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以及说法并不能解释吉利控股收购行为,也无法解释在收购的风声刚传出,吉利控股的股票价格在熊市独树一帜。从吉利的案例可以看出商誉的重大意义不将商誉入账无疑是一项损失。多位经济学家分析此案例,都是用文字来进行分析,不仅不直观,而且也无法在账面上得到体现,也对财务报表没有任何意义,如果能将商誉在账面上得到体现,就不需要做一些抽象的分析,而且更直观的反应收购的目的,这也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的有用性。商誉在合并报表中充当了一个平衡报表的“备抵账户”的角色商誉失去了本身的价值和意义。

商誉的会计处理表明了会计准则对于企业商誉的态度。由于商誉的重要性,商誉应该引起我国会计准则足够的重视,我国的会计处理应当与国际会计处理相同,向发达国家靠拢,在非同一控制下企业控股合并中不仅在合并报表中体现商誉,还应将商誉作为一项资产入账。体现出企业商誉对于企业经营的重要性帮助校正企业的价值目标,促使我国企业拥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向长寿命高效益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文丽,张敏.对商誉本质的重新认识[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2]董必荣.商誉的资源基础竞争优势观[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4)

[3]刘.商誉的确认与计量问题之我见[J]. 当代经济.2007.(7)

[4]王南,袁广达.商誉本质的理论解析与商誉会计的实务选择[J].会计之友.2009.(15)

[5]魏鹏,李增笑.基于商业伦理观的商誉成本计量与决策分析[J].商业研究.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