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范文

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

第1篇: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地理教学 整合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教学的日渐普及,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了各种供选择的资源,还将导致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课程内容、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育手段等全方位的变革。面对信息社会到来所造成的强烈冲击,初中地理教学也应在汹涌而来的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中走在时代的潮头。

一、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促使信息技术教育正在发生转变,逐步从单纯的信息技术教学课向与其它学科的整合,进而构建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模式发展。它的教育内容从传授计算机基本知识转到利用计算机网络作为工具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讨,它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伦理、道德、法制的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正日益成为推进国家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强有力的手段,通过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二、促使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教育必要因素

1.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着信息技术的应用

地理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巨大的信息世界。它涵盖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创造并遗留下来的各种信息的积淀。通常我们对地理的了解主要依赖于各个时代所遗留下来的各种资料,但其却庞杂繁多,数不胜数。现代教育技术以其巨大的信息存储能力,方便快捷的文件检索功能,使广大师生拥有浩如烟海的地理资料及快速查询资料成为可能。

2.《新课标》的实施赋予了地理学科教学新的内容

《新课标》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地理学习如何实现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呢?其核心是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变教师教学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过程。

3.地理教学同样担负着新的教育使命

信息社会,知识以惊人的速度在不断更新,很多知识在我们尚未认识清楚的时候,它却已经被新的知识所取代了。地理学科教学以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为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对材料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对于信息高速公路——Internet网络提供的各种信息,应该具备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进行选择、判断的能力。

三、初中地理教学应用信息技术教育方略

(一)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目前,地理CAI教学课件的商业化运作已经相当成熟,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演示学习探究过程

采用计算机技术集动画效果、视频影像、声音等为一体,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辅助教学。这类课件可以是线性序列的演示,即按教学顺序来组织各种信息;可以是交互式的,也可以是开放式的,既可按顺序进行操作,也可以通过主菜单根据需要随意选择学习内容或重复同一内容。

2.高密度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和灵活的文字板书应用

这类课件多用于专题课和综合复习课中,利用计算机大容量存储和快速显示功能,代替教师的口授,它具有图文并茂、资料详实、容量大、线索清晰、操作简便等特点。

3.创设信息情境,让学生主动完成意义构建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提供一个由教师预先创设的信息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通过对信息的处理加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利用多媒体自身的优势将声、光、电等多种信息资源构建成学习地理的氛围,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供可能。

(二)基于校园网等局域网的网络教学

由于客观原因,到目前为止,还未见到一套较为成熟的初中地理教学配套的电子材料出版发行。要经常性的开展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初中地理教学活动,就必须善于积累地理电子教案、分类电子地图、地理CAI积件,构建自己的地理数字化素材库;就必须善于积累图象、声音处理经验、动画制作经验、课件的制作经验,努力提高信息技术水平。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等局域网,使之与相对成本较低的卫星电视互联,教师、学生既可以共享通过卫星电视互联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料,又可以通过校园网等局域网实现交互式教学,防止出现信息时代的不平等教育现象的产生。

(三)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

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抛开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打破了时间、空间对地理学科教学的束缚。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是一对多的关系;网络教学构建了一个虚拟的地理课堂,这里提供了优秀的地理教师设计的学习资源,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来选择相应的内容进行学习,并可将学习情况及时地提交给教师,教师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定,以此实现一对一的教学。

四、中学地理教学应用信息技术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角色的多元转换

信息技术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教师教育思想是否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而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愉悦感。地理教师要根据教学情况的实际需要,不断转换自身角色,利用计算机及网络信息占有量大的特点,提供给学生地理学科领域一些前沿的研究成果及有争议的热点问题,启发学生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

2.地理教学方法的转换

在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下,地理教学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民主性和平等性原则,注意学生个性化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制作的CAI课件及网络教学为学生的独立学习创造条件,学生可以独立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进行学习,使学习的内容更具有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灵活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的转换,注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注重学生多元素质的和谐发展

教育教学的信息化为地理教学提供了多元而广阔的教育平台,我们在地理教学中也要落实我们的最终教育目标,重视学生多元素质的和谐发展,学生健康个性的培养,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参考文献

[1]钟万书.《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地理教学的有机整合》.

第2篇: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范文

内容摘要:现在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整合的课程屡见不鲜,笔者也曾在这方面做过很多尝试,本文以我设计过的《聚落》、《澳大利亚》、《黄河》、《长江》等学科整合教学为例,对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初中地理教学的若干问题思考如下,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科整合 地理教学 资源库

正文:

伴随着科技的飞跃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它已经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地理学科具有空间性;综合性和学科的交叉性等特点,而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广泛地理论联系实际,必须重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些都决定了信息技术必将在地理教学中发挥巨大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如何用好信息技术,真正发挥其作用,值得我们探究和思考。

一、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地理信息化教学平台

在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中形成的教学过程结构,不同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更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知识交流的载体。为此我构建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辅以大量资料集合和信息交流工具的地理信息化教学平台,同时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创设了“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协作交流意义建构综合评价”的教学模式,这样知识获取不再是传统的老师讲,学生被动地听,而是在老师的主导控制下,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探索、协作交流去获取知识。

例如在七年级地理上册《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一课中,先根据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将一些地区的气候资料变成数字化学习资源并展示这些地区相应的民居景观图及简介),然后提出问题:“请说出黄土高原的窑洞、西双版纳的傣族竹楼和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上网进行自主探索,将搜索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接着在信息化教学平台上进行交流、讨论,各抒己见、取长补短,达成对这一问题的共识,再到全班,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进行班级交流(学生发言或通过网络平台演示),得出结论,实现意义建构(总结出民居与当地自然条件之间的关系)。课后再利用平台对全体学生进行学习评估,可以师生共同进行(包括信息加工能力;发现问题,提出不同见解的创新意识;合作交流;利用已有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

二、要善于借鉴、积累与创新,建设地理教学资源库

地理教学中需要大量的图片和影像资料,因此需要建设与我们地理教学有关的教学资源库,其不仅包括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影像、声音、动画等多媒体素材,还应包括大量的文字材料。多媒体素材能带给学生感官上的直接刺激,但其容量有限,制作困难,且所耗的存储空间大;而文字材料却能弥补这些不足,同时通过学生对文字材料的选取、分析、综合,也能够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和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我在建设地理教学资源库过程中,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首先,善于借鉴。地理多媒体教学已经进行了十多年,互联网上这方面的资源非常丰富,几乎包括了地理学科的各个章节,种类也五花八门。因此我在构建自己的教学资源库或设计课堂整合案例时,总要在互联网中进行搜索,大量浏览并借鉴,其中的很多素材、资料都可以直接使用,而且在浏览、借鉴的同时,也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带来新的启示。我最近上的八年级地理上册《长江的开发》一课,其中大量的资源都来源于互联网,而且通过借鉴其他地区优秀的教案,使我在课件的设计上大量运用了九江长江段以及九江98抗洪的图片,这些在实际的上课中不仅使学生觉得课堂内容离自己更近、更亲切,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讨论更加热烈,做出的回答也更有创意,令人惊讶。

其次,多积累、善管理。互联网上的资源经筛选可作资源库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则靠平时的积累,扫描的图片、录制的影像和声音、撰写的论文、报纸杂志上的文摘和学校教师制作的课件都是资源库的范畴,只要平时稍加留心,资源无处不在。资料多了,管理时就要注意分门别类,我在管理资料时就分了课件、图片、影片、声音、论文和文摘六个大类,大类中资料多的再按年级、课程或制作时间分小类,这样管理更规范,查找、使用也更方便。我在上《黄河的治理》一课时,发现平时积累的我校和其他学校教师制作的关于黄河的课件非常多,在对它们进行重组、再加工后,就很轻松地完成了该课的整合设计,可见平时积累的重要。

第三,要善于创新。在建设资源库的过程中,不但要借鉴、积累,还要在思想和方法上敢于创新,让资源库体现出自己的特点。我在建设资源库主要做到以下三点:一、对于自制的课件必定配有相应的电子教案或整合案例文字材料,以便以后使用;二、资源库建设过程中,大量与其他学科教师交流,请他们提出建议或参与,这不仅实现了多学科间的资源共享,而且使很多技术上的关键问题得以顺利解决;三、吸收了部分学生制作的作品(电脑图画、动画、电子报刊、科技小论文等)进入资源库,让资源来源于学生,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三、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习兴趣入手,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在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习兴趣,这也是当前整合教学最迫切解决的两个问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指其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组合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是其个人素质的组成,培养起来不是一日一科之功;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考老师的多方引导、多年积累建立。如果把这两个问题解决,将使整合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从根本上提高地理的教学质量。

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需要多学科相互配合,特别是信息技术课上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我认为:学生要想上好信息技术整合课,首先要上好信息技术课。现在信息技术课程也讲究学生的技能学习与其学习生活相结合,例如制作课程表、制作个人网页等,但由于学习环境、时间等因素的制约,这些结合稍显牵强,也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积极性,如果能加强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群策群力,设计一些既符合技能要求,又与各学科知识紧密联系的课程来岂不一举两得。我在上七年级地理下册《澳大利亚》一课时,课前首先要求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课的时间在互联网上搜索与澳大利亚相关的知识材料,而后与信息技术教师联系,让他简单介绍以下网络搜索的知识,使学生的搜索更有针对性,这个建议不仅信息技术教师乐于接受,学生也非常配合,而且通过学生自己对信息的搜索、整理和加工,更加丰富了课本原有知识,一些枯燥的理论和概念变得生动直观起来,也更易于学生接受,在潜移默化中也培养了他们的信息素养。

第3篇: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地理;整合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1-18

一、提高地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

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是开展教研、科研工作的主力军,而要想实现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有机整合,促进初中地理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不仅需要不断优化和提高教师的知识结构与实践教学水平,还要培养和发展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进而为学生呈现出更加新颖、丰富的地理知识。

而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地理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不仅要求教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还要与时俱进,积极采用新颖、先进的教学技术。这就需要学校不断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专业培训,使其能够及时地掌握最新的教学软件工具与技术,进而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有机整合。[1]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地理教学情景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与要求,以及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相应的地理教学情景,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进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得到全面激发,并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

三、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

地理规律具有很大的时间与空间跨度,如果教师仅凭理论讲解或者是单纯的挂图,不仅难以让学生获得透彻的理解,久而久之,还会导致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失去兴趣与信心。尤其是对一些较为抽象的地理概念,而如果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播放一些简单的演示原理动画,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比如,在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课件时,就可以分开呈现我国地理区域的位置、气候和经济等相关要素,并结合教学需要,在教学中随时进行归纳与比较。这样不仅使教师讲解起来更加便捷,也可帮助学生进一步突破地理学习中的重难点,进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 果。[2]

四、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时空局限,实现教学目标

在地理教学中,很多地理事物与现象的发展、发生都有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而且还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通常都难以亲临地理景观现场进行观察和体会,而教师也只能结合自身模糊的想象去为学生解释和描述相关的地理景观,从而无法使学生对其内容形成清晰的认识。而由于受到各种局限,相关地理教学内容往往都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信息技术的科学、灵活应用则可以有效地改善这一教学不足。

比如,在讲解“地壳运动”的相关知识时,一些海地扩张、板块运动和火山地震等地理现象都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地质活动才能够发生,而仅靠教师的讲解,学生往往难以获得透彻的理解。对此,教师就可以利用相关信息技术,针对地球上的海陆变迁等现象实施模拟的动画演示,这样教师不需要再做出过多的理论讲解,学生就能够对这些地理现象有直观、深刻的理解。同时,初中地理课程中,类似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讲解的教学内容有“地球构造”“日昼变化”和“大气降水”等。

此外,在学习关于大洲、大洋等相关地理内容时,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更丰富的课程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与风光,进而引导学生了解更多不同地区的地理事物与现象,这样不仅能够激活学生的地理思维,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与综合学习能力,也能够进一步提升初中地理教学质量。

总之,实现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有效整合,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地理素养和综合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同时,教师也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第4篇: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范文

关键词:地理教学;信息技术;教学整合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日渐成熟,信息技术已经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有了巨大的改变。而且,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教学的整合,恰好能够带来地理教学改革的新局面,具体来说,信息技术在与地理教学的整合过程中有以下几点优势。

一、信息技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生动有趣

传统的地理教学课堂中,文字内容多,教学模型少,很难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的乐趣,也不容易让学生把抽象深奥的理论理解透彻。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把抽象化的理论变得直观形象。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古语也恰恰说明了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性。在地理、地形、地貌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多种地形进行案例搜集,为学生呈现出南方丘陵、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等多种地形的图片。学生面对这些生动的图片,必然会对地形地貌的形成原因产生兴趣,并提出问题。此时则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程度的启发与解答,这样的教学课堂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与教师的互动,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

二、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

信息技术把传统的地理教学课堂变得生动形象的同时,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触类旁通,提出更多的为什么。信息化技术引入,首先能让课堂的知识含量得到大面积的扩充,学生可以接触到的知识将不仅仅局限在文字性的书本上,学生能够有机会通过信息化技术了解到地理最新的知识,找到自己的兴趣点。通过学生自己在课下的资料搜集,如上网搜索、查阅国家地理杂志等相关刊物,为个性思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我的教学课堂上,曾经有学生对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提问甚至会超出教学大纲要求的理解范围。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单独与学生展开讨论,进行个别答疑来鼓励学生个性思维的形成,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三、运用信息技术构建数字化模型,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信息技术能够呈现出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多样化的内容,地理学科恰好需要结合恰当的图片对比,生动的动画演示提供给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例如,在太阳公转与自传的教学中,三维的动画演示可以让学生了解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关系与运动轨迹,易于理解并且便于记忆。除此之外,在初中地理的教学课堂中,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后作业的批复过程中会发现,学生常常在等高线判断地形类型的试题中出现混淆。在这个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利用网络上的三维制作软件,为学生展示不同角度的等高线变化情况。学生通过观看三维模型演示,可以准确地从等高线的变化情况分析出什么是山谷地形,什么是山脊地形。信息化技术与地理课堂的整合,使学生理解快,作业完成情况优,学习效率高。

四、信息技术为因材施教打开全新的局面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点不尽相同。传统的班级教学为了保证整体的教学效果,使个别化的辅导难以实现。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个别辅导带来全新的尝试。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对教学内容做出更充分的准备,以方便在课堂上应对学生的个别疑问。在中学地理授课过程中,可以广泛采用学生小组讨论的教学形式,鼓励学生自己通过课下的资料搜集和讨论,形成讨论结果,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来控制电脑,主动发言讨论,对自己所感兴趣的知识点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在课后内容的回顾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电子试题进行分门别类,制作地理试题知识题库,并且实现网络共享。由于课件与试题已经按照不同的知识点来分类,学生在课下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寻找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课后练习,实现知识的完全消化吸收。

五、信息技术可以与网络接轨,方便资源共享

优秀的教学资源应该实现充分交流学习,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共同进步。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将自己的备课资料、授课多媒体、学生作业情况等内容和其他学校的同行教师进行交流分享。这不仅使老师能够对自己的教学思路得到及时的扩充,而且可以缩短备课时间,扩充课堂的教学内容。在资源共享的过程中,同一个地区的学校,甚至更广阔的范围,可以建立一个共同的教学平台,把优秀教师的精品课程集中分类,教师们共同学习,共同把最生动形象的资源分享给各自的学生,这对实现教学资源的均衡颇有益处。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学科中的应用能让课堂教学生动多彩,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提高。但是切记信息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并不是教学的根本内容,不可以本末倒置,信息技术仅仅应该是教师授予学生知识的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内容。在新课改的普及过程中,已经有无数教育界的专家和一线教师为教育课堂与信息化的结合付出心血,与此同时,网络上的地理教学平台也已经初步建立。相信通过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课堂结合的广泛普及,整个初中地理教学界将会悄然改变,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会使初中地理教学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第5篇: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范文

一、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促使信息技术教育正在发生转变,逐步从单纯的信息技术教学课向与其它学科的整合,进而构建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模式发展。它的教育内容从传授计算机基本知识转到利用计算机网络作为工具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讨,它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伦理、道德、法制的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正日益成为推进国家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强有力的手段,通过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二、促使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教育必要因素

1.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着信息技术的应用

地理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巨大的信息世界。它涵盖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创造并遗留下来的各种信息的积淀。通常我们对地理的了解主要依赖于各个时代所遗留下来的各种资料,但其却庞杂繁多,数不胜数。现代教育技术以其巨大的信息存储能力,方便快捷的文件检索功能,使广大师生拥有浩如烟海的地理资料及快速查询资料成为可能。

2.《新课标》的实施赋予了地理学科教学新的内容

《新课标》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地理学习如何实现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呢?其核心是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变教师教学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过程。

3.地理教学同样担负着新的教育使命

信息社会,知识以惊人的速度在不断更新,很多知识在我们尚未认识清楚的时候,它却已经被新的知识所取代了。地理学科教学以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为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对材料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对于信息高速公路――Internet网络提供的各种信息,应该具备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进行选择、判断的能力。

三、初中地理教学应用信息技术教育方略

(一)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目前,地理CAI教学课件的商业化运作已经相当成熟,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演示学习探究过程

采用计算机技术集动画效果、视频影像、声音等为一体,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辅助教学。这类课件可以是线性序列的演示,即按教学顺序来组织各种信息;可以是交互式的,也可以是开放式的,既可按顺序进行操作,也可以通过主菜单根据需要随意选择学习内容或重复同一内容。

2.高密度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和灵活的文字板书应用

这类课件多用于专题课和综合复习课中,利用计算机大容量存储和快速显示功能,代替教师的口授,它具有图文并茂、资料详实、容量大、线索清晰、操作简便等特点。

3.创设信息情境,让学生主动完成意义构建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提供一个由教师预先创设的信息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通过对信息的处理加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利用多媒体自身的优势将声、光、电等多种信息资源构建成学习地理的氛围,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供可能。

(二)基于校园网等局域网的网络教学

由于客观原因,到目前为止,还未见到一套较为成熟的初中地理教学配套的电子材料出版发行。要经常性的开展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初中地理教学活动,就必须善于积累地理电子教案、分类电子地图、地理CAI积件,构建自己的地理数字化素材库;就必须善于积累图象、声音处理经验、动画制作经验、课件的制作经验,努力提高信息技术水平。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等局域网,使之与相对成本较低的卫星电视互联,教师、学生既可以共享通过卫星电视互联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料,又可以通过校园网等局域网实现交互式教学,防止出现信息时代的不平等教育现象的产生。

(三)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

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抛开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打破了时间、空间对地理学科教学的束缚。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是一对多的关系;网络教学构建了一个虚拟的地理课堂,这里提供了优秀的地理教师设计的学习资源,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来选择相应的内容进行学习,并可将学习情况及时地提交给教师,教师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定,以此实现一对一的教学。

四、中学地理教学应用信息技术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角色的多元转换

信息技术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教师教育思想是否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而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愉悦感。地理教师要根据教学情况的实际需要,不断转换自身角色,利用计算机及网络信息占有量大的特点,提供给学生地理学科领域一些前沿的研究成果及有争议的热点问题,启发学生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

2.地理教学方法的转换

在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下,地理教学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民主性和平等性原则,注意学生个性化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制作的CAI课件及网络教学为学生的独立学习创造条件,学生可以独立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进行学习,使学习的内容更具有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灵活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的转换,注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第6篇: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范文

关键词: 多媒体 网络资源 优化教学 初中地理

初中地理教学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复杂多变的地图、经度和纬度不同产生的气候及其他各方面的变化,对于许多学生而言是不小的学习障碍,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初中地理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一、组织地理教学的优势

地理是一门富有趣味性的学科,它所讲解的知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于生活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削弱了地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模式呈现为“教师讲,学生听”,学习的标准就是学生在考试时的成绩,知识变得死板僵硬,学生的学习好像只是为了应付一场又一场的考试。

多媒体信息技术是集声音、文字、影像于一体的教学法,它可以为教与学提供多种功能,模拟地理课本上的一些教学实践,使知识更加的形象、逼真。同时,这种教学体系能将学生学习的知识和一些信息及时地反馈,适当地调节学习的进度,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拉近了地理与生活的距离,帮助学生灵活地运用地理知识,使他们能够通过地理知识更好地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在学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中的日本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其与中国进行对比,如在文化方面,它们的和服、寺庙和文字一直被中国人认为是借鉴了中国唐朝的文化,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将中国的唐装及寺庙、文字等与之进行对比,让学生观察它们与中国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又有哪些创新。初中生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与向往之情,有些学生对文化方面的知识尤其感兴趣,教师在教学时运用多媒体讲解知识从这方面入手,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此外,教师在备课时也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课本中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幻灯片或教学动画,通过这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在寻找教学资料的时候,不一定只让教师一个人完成,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其中,让班上的学生和教师一起努力,感受地理知识的魅力,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三、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职能

在传统的地理课堂上,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是学生学习的组织和推动者,学习的一切由教师说了算,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极为被动,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不喜欢在课堂上毫无自由,大部分初中生在课堂上都希望自己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地理知识,发表自己的学习意见。

学生的这种学习需要在传统课堂上显然是无法实现的,但是在以多媒体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地理课堂上,有可能实现。多媒体信息技术让初中生有了参与教学的可能,如上文所提到的,在搜集资料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努力,共同寻找与教学相关的资源,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主宰者,而是逐渐转变为与学生地位平等的研究者。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智能的转变,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课堂气氛更活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机会。但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依然具有教学引导者的地位,对于学生不懂的问题,教师还可以做出明确的分析和解释。

四、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学习的选择性增强

互联网是一个十分神奇的世界,在网络上存储着数以万计的知识,只要有需要,学生就可以自主地学习这些知识,并且将它们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如上文提到的《日本》这篇课文,书上主要分了三个部分来介绍这个国家,即“多火山、地震的岛国”、“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书上介绍这些内容的时候相对简单,有些学生可能在学习的时候不满足书上简单的介绍,还希望获取一些新的知识。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的时间有限,不可能将知识点讲得那么仔细,但是,拥有了网络技术以后,学生可以自己搜寻想要学习的地理知识,学习的选择性变多了。

五、学习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它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对于教学来说,它的影响也非同一般。通过互联网络,学生可以不出门,在家里就能通过远程教学与教师直接进行对话,学到知识。学生的学习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拥有网络就可以自己学习。

互联网的这种便利,促进了初中地理教学的进步,教师可以运用网络建立相关的网站与学生一起交流,让学生可以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而且这种网上讨论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锻炼了学生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知识获取的方式也更多了。

总的来说,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一种必然趋势,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教师必须抓住机遇,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将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知识,锻炼自身能力。

参考文献:

[1]蔡静.利用网络资源优化初中地理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11).

第7篇: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自然地理教学高效课堂

信息技术被引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主要表现在从传统高中地理教学的幻灯机、投影到现在的电子计算机、网络和实验设备,并且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扩大到微课和电子课堂,等等。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如何准确掌握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整合,为学生构建高效课堂,成为高中地理教师重点研究课题。

一、高效课堂下信息技术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兴趣引导下的学生,其学习效率远远高于普通学生,但是对于高中生来说,只有对地理学科有兴趣,才能够从心底里激发学习的动力。高中自然地理具有抽象性,强调空间位置、研究地球运动、物质循环等等,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学生的理解能够具有差异性,很多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地理学科的知识点,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这就会导致学生的地理成绩长期提不上去,影响高中地理的整体学习质量。但是通过信息技术的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传统的教学束缚,将高中地理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一方面,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形成高效的地理课堂。例如,学习到人教版必修一自然地理中“自然界的水循环”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视频的演示,加强学生对水循环各个环节的理解与记忆,视频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将抽象的自然界水循环通过视频的形式变得具体化,更加易于学生的理解。

2.有利于构建高效地理课堂

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在这样的条件下,地理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采用声文图并茂的形式,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帮助高中学生提高地理成绩,降低学习难度。教师可以将复杂的知识点通过课件的形式进行整合,为学生构建生动的地理学习资源。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上出现很多自然地理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在业余时间反复学习,对有困惑的地方进行重点标记,方便学生随时进行暂停,可以不断进行重复观看。能够弥补课堂上的不足,有利于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例如,学习到人教版必修一自然地理中“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网络上优秀的视频资源,地球运动是自然地理中的教学难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传统的教学形式下,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通过视频的演示可以简单直接的为学生展示地球自转公转的意义以及地理想象,深化学生的认识,提升教学效率。

二、高效课堂下信息技术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的方法

1.使用信息技术丰富地理教学的教学手段

现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微课等教学方式和工具进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以教学视频为主。教师要合理控制视频的时间长度,将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新的设计,使教师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拓宽教师的教学手段。例如,学习到人教版必修一自然地理中“气压带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传统的教学形式,教师只能通过图示的形式为学生解释这一特点,但是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在十分钟内对这一知识点进行演示说明,并且动画的形式不会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还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一知识点。

2.使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自然地理的实践能力

地理属于自然学科,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通过信息技术,学生可以完成知识的迁移,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运用地理知识,就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地理的重要性,并将所学知识灵活使用,深化对知识的记忆。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够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例如,学习到人教版必修一自然地理中气候的相关知识点时,学生潜意识认为纬度较高的地区温度会比较低,这是一般的规律。但为什么台北冬天的气温却比广州地区更高呢?学生可以通过微课进行学习,找到答案,因为台北在冬天受到季风的影响较小,温度相对更高。通过微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把知识和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实现知识迁移,进而提升学习地理的兴趣。

第8篇: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范文

关键词: 初中生 地理学习兴趣 培养建议

地理在初中阶段地位不高,家长对其不重视,学生对地理学习也没兴趣,教师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难以做到有效教学,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差。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培养地理学习兴趣是开展初中地理课程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一、重视第一印象的作用

第一印象是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其他事物之间,在认识过程中留下的印象在人们头脑中形成并占有主导地位的效应。第一印象的突出效应对培养地理学习兴趣有重要作用。在地理教学中第一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自身的第一印象,包括教师着装、教学语言、教师仪表和学科知识等。教师着装应给学生以正式却不失亲切的师者风范;教学语言应谈吐得体、表达清晰、声音明亮;仪表应具有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给人以学习的动力;知识方面,教师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教育心理知识,都能让学生对地理产生最初的第一印象。教师自身第一印象起到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二是地理学科本身的第一印象,2012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绪言就是“与同学们谈地理”。教师上第一节课之前,可以做一个学生对地理第一印象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对什么感兴趣,是否喜欢地理,你心中地理课是什么样子,喜欢什么样的地理教学方式,等等,然后进行总结,了解学生对地理的印象。在开学第一节地理课时,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创设新颖的课堂导入情境,以学生感兴趣的地理故事或地理游戏为切入点激发学习地理的动机,并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地理课堂教学情境。教学方式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主,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觉得地理有趣、有味、有感,从而形成对地理良好的第一印象。

二、充分利用图表引导学生学习地理

地理信息可以通过图表表达出来,而图表的直观形象性更容易被初中学生接受。首先,在图方面主要采用常用的地图和一些地理景观图片。如学习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东南亚”时,开始上课时放一些关于东南亚典型的民族、海滨、历史、城市、农业等学生喜欢的景观图片吸引其兴趣。让学生找出图片中与我国某些区域的差异以提高兴趣。通过刚刚兴趣的引导,接下来用东南亚的地图整体学习区域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在具体知识点的学习上,要让学生落实在地图上,在理解知识点的同时加强对地图学习的兴趣。其次,在表的处理上,最典型就是两个知识点的对比。如学习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时,如果是南方地区的学生,教师可以先学习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知识,然后通过列表格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对比思考自己家乡的相关地理知识。这样学生可以通过日常所见所闻学习本地区的地理知识,提高学生地理兴趣。

三、理论联系实际

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1],教学中从实际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带有兴趣地学习,从而更好地解决地理问题。以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交通运输”为例,如第一小节“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教师从学生感兴趣的旅游出发,以家乡为出发点去全国各地旅游,让每位学生设计好线路并选择多种交通方式旅游,教师可以通过学生选择的多种交通方式,引出要学习的“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在整个旅行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各种交通方式及经过的铁路干线,教师提示学生“如果你知道这些旅游经过地区的铁路干线,那就向自己的亲朋好友介绍”。激发其积极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也是充分利用初中生乐于表现的心理特点,既可以让学生了解选择这几种主要的交通方式的特点及原因,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信息技术的运用

地理作为一门集社会性与科学性于一身的学科,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多。首先,地理教学是以地图呈现很多信息的学科,可以说地图是地理教学的主要语言,而信息技术的运用就会很好地把地图展现在地理教学中。如全球的气候分布图、崎岖的地形河流图、美丽的地理景观图、多样的民族风光图、区域的行政区划图等,都是运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更直观地表达出来的。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会更好地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从而使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其次,关于地理信息技术,它是由地理信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发展成的一门新兴技术。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形与地势”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卫星遥感图把我国的地形图表示出来,让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形形势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感受到地理信息技术的强大魅力,这样趁着学生浓厚的兴趣让其把我国的三大平原、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主要山地等地形类找出来。运用地理信息技术不仅有助于教师的教,更重要的是易于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从而乐于学习地理。

五、原有兴趣的迁移

兴趣迁移就是将原有的兴趣延伸到其他相关事物上,进而对其他事物发生兴趣。地理课虽然是在初中开始设置的,但是小学期间科学和社会两科的学习让学生多少已经接触到有关地理的知识。所以教师可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之前对小学所学科学和品德与社会两科中相关的地理知识进行研究,以便将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引申到初中教学中。具体来看,首先在人教版小学科学中有介绍有关地球与宇宙科学的知识,教师可以对初中生进行小学相关地理兴趣的调查和分析,把初中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的相关地理知识整合起来,然后结合到人教版七年级-域”“人口”和“民族”三大节内容学习。将原有知识和兴趣进行迁移,不仅可以给初中生地理学习带来亲切感,而且可以更好地把小学与初中知识联系起来便于教师进行初中地理教学。

总之,随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学生地理兴趣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教师可充分运用第一印象的效应并结合图表引导,熟练使用信息技术和利用原有兴趣的迁移,加之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有效改善课堂氛围,对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兴趣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第9篇: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中地理 多媒体技术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的迅速普及,使得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进入高中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信息技术的出现,打开了校园信息化的新纪元,尤其是在以学习发展为重心的高中阶段,更要大力发展信息化。面对目前发展的新趋势,我们研究探索多媒体技术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整合,希望借助信息平台帮助高中学生提高地理学习质量和效率。

一、多媒体技术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一)利用信息技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学场所仅限于教室,教师全盘灌输,学生就记课堂笔记,课后复习笔记。每一节的地理课就是讲课本―记笔记―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的既定模式。老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教学的配角,“老师一味传统的教授,学生则是盲目的去接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教而不重视学,完全忽视学生自身对课程的探讨。课程整合的目的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诱导学生的情感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激发高中生地理学习的兴趣

有实验证明,高中各年龄段的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喜爱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看幻灯片,听音乐和听广播。地理教学,就是要使高中学生有接受地理知识的强烈兴趣。兴趣是任何学习的前奏。保持关注则是感兴趣的条件。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地理课堂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抽象为具体,通过教学、运动与娱乐的一体化,使得高中生更容易接受和消化地理知识,更形象的理解地理知识,从而激发其高中地理学习的兴趣。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培养高中生地理学习中的创新精神和发现式学习的能力

目前多媒体技术拥有较为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相关资源,应用在日常地理教学中就主要包括:各种地理信息资料、课件、电子教材、网络课程等。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新的教学模式的应用,个人的个别化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这些知识结构能够体现出完整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技巧。利用信息技术中的个别化系统学习型多媒体互动软件,可以使高中生在个人独立研究的教学环境下,进行独立自主学习新知识。例如,死记硬背高中地理术语,往往是事倍功半,得不到理想的结果,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联想、谐音、找共同点等一系列科学的学习方法,自己找规律,自己去学习新知识。在学生自主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了他们对学习技能的掌握能力和对发现式学习的应用能力。

二、多媒体技术对高中地理老师的具体要求

(一)对教学媒体的选择

根据美国著名的视听教育家戴尔1946年在其重要著作《视听教学法》中,提出的“经验之塔”的论断,对教学媒体的选择一定要遵循相应的规律。在当今社会中,科学和技术迅猛发展和普及,这就要求作为一名高中地理课教师必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尝试新的媒体和新的技术。同时还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对教学媒体实用性作出客观的评价。只有使用合适,才能起到优化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果使用得不合理的话,而只是流于形式,这就不能使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得到最大的发挥,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地理教师造成很大的负担。

(二)不夸大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不是每一节课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都是合适的,试图用计算机多媒体来代替教师教学,用固定的教学模式是不合理的,它是不科学的。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在日常备课中要遵循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来制作出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接受能力的课件。

(三)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和高中地理课堂的有效结合

多媒体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后对当天的教学成果进行总结、反馈进而进行评价。在课上,哪些地方多媒体运用得到位,哪些地方还需要继续完善,都要每天不断地思考。目前,很多老师在一定程度上只是学会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而忽视技术与日常教学的相结合,从而产生了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流于表面的现象。

总之,多媒体技术不仅改变了生活,也改变了教学方式,不同形式的技术,包括计算机,视频,互联网和电视教育,电子白板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的潜力,多媒体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的相结合,极大地丰富了信息内容的整合,扩大了知识领域,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了一个声音,图像的综合集成。同时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给高中地理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一方面加大力度普及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应用,另一方面提高地理教师自身的素质,才能使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同芳.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J]. 学周刊,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