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健康教育的着眼点范文

健康教育的着眼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健康教育的着眼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健康教育的着眼点

第1篇:健康教育的着眼点范文

【摘要】1、基层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2、今后基层健康教育工作应当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健康教育 挑战 对策

健康教育是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全国“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行动”的广泛开展,基层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现就基层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探讨如下。

基层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呈上升趋势:由于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吸烟、酗酒、饮食机构不合理、心理等不良生活方式,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肿瘤、糖尿病等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意外伤害的发生率正大幅度增长,目前这些疾病已占本地区全部死因的70%以上。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通过健康教育减少农民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与伤残,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命质量是巨大的挑战。(2)传染病流行的潜在因素仍然存在:如何针对这些问题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人们自我保护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3)健康教育经费与人员等问题:由于经费等原因,基层健康教育宣传材料甚少,业务经费严重不足。(4)基层健康教育工作流于形式:据调查大部分基层单位健康教育工作没有计划、总结、工作记录;基层卫生人员在看病时很少讲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只是临时突击、应付。从事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多数没有接受过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培训,缺乏健康教育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今后基层健康教育工作应当采取的对策(1)健康教育应当纳入当地卫生发展规划,纳入领导任期责任,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建立评价考核制度等与之相适应的制约机制,保证健康教育扎实有效的运作。(2)健康教育从成本效益的角度来看是一项投入少,产出高,效益大的保健措施。虽然投入少,但必要的投入是健康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3)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才能取得成效。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一般的卫生知识传播和宣传动员,其着眼点是行为问题,目标是如何使人们建立与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以消除危险因素,进而达到促进和保护健康的目的。将有关的健康知识转化为适合于人们生活环境的行为方式,处理好某种行为方式在不同环境下的灵活应用问题。同时要注重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结合运用,加大宣传力度,在一个地区造成声势、规模和影响,建立起促使行为转变的社会氛围。(4)环境因素与健康密切相关,重视环境保护,尽可能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可以大大降低各种疾病发病率,如改水改厕,避免过度施肥用农药,(5)正确引导人们进行健康投资,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制度。

参考文献

[1]杨功焕。中国人群的意外伤害水平和变化趋势。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第2篇:健康教育的着眼点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四法一纲要”为指针,以教学课标为依据,以新课程方案为准绳,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注重实际,培养创新精神”的思想;以为了一切学生全面发展学生体育素养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基本出发点,以为了学生的一切为着眼点,深化教研教改,提高课堂效率,全面提高我校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二、教学目标:

学校体育健康教育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与德智美育相结合,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良好基础。

三、教材分析:

1、教材是遵循“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原则,构建了初中体育与健康理论的教学内容新体系。

3、教材的构建和选编是以全面贯彻执行教育方针,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改革精神,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综合功能。教材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身心两方面协调发展,充实反应了国内外体育与健康研究最新成果的内容,让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生动活泼一发展,使每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以充分的发挥,另外,新教材在注重加强身体锻炼的同时,大量充实扩展了体育与健康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相关教学内容。

四、基本情况分析:

五、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深入领会有关精神,全面考查本校的实践,从实践出发,认真制订好各项计划。

2、坚持集体备课,并结合网络备课,使教研教改深入化,经常化,落到实处。

3、搞好课堂常规管理,重视入学教育,给学生上好第一堂课,切实搞好“形成”教育。

4、搞好群众性体育活动和娱乐体育活动。

5、认真搞好体育训练工作,做到有组织,有方法,有计划,有成果,更要有队伍的连续性。

第3篇:健康教育的着眼点范文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search on the type of implementation of ward health education and applied methods, the article explores how to help patients understand and learn them by heart, and try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al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ealth education.

关键词: 病房;健康教育

Key words: ward;health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4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3-0198-01

0 引言

健康教育发展有100多年的历史,国外开设健康教育专业也有60多年。但直到现在,“健康教育”尚无公认的标准定义。[1]国内健康教育专家黄敬亭教授提出:“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进人们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死亡率,维持和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健康教育其核心是通过卫生知识的传播和行为干预,改变人们的不健康行为,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因此,健康教育是连接卫生知识和健康行为改变的桥梁,是一种以健康为中心的全民性教育,它与传统意义上的卫生宣传不同。卫生宣传是指卫生知识的单向传播,其受传对象比较泛化,不注重反馈信息和效果,往往带有“过分渲染”的色彩。

1 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

1.1 患者入院后健康教育 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热情接待,做自我介绍,向患者介绍主管医生、护士长、作息制度、探视制度、请假制度以及环境介绍,标本留取等,让患者很快熟悉环境,消除恐惧。我们还根据以上内容制作了健康教育表。有些护士在宣教的过程中,只注重了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患者对宣教内容掌握的程度,而低年资护士由于临床经验不足,存在着漏宣教或宣教不到位的情况。健康教育表的应用不仅成为低年资护十的T作指引,同时也使得不同班次的护士能够根据健康教育上的记录了解到患者的宣教做了多少,做到什么程度,减少了漏宣教或宣教不到位的情况,提高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率。另外在做入院宣教时也要注意宣教的时机性,患者刚来入院,精神紧张,心里忐忑不安,我们填鸭式的灌输一堆内容,患者是无法深刻了解及记忆的,我们可以先给他们介绍环境,让他们很快熟悉环境,消除心里恐惧,再进一步的给他们介绍其他相关内容,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1.2 患者在住院期间健康教育 患者在住院期间,我们要给他们做更深一步的健康教育,例如疾病的发生,治疗方法,预后等相关内容。教育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特点、信念和价值观等因素结合考虑后决定。在教育形式上,可灵活开展个人宣教、小组式宣教和患者座谈会等形式,以达到预期效果的目的。对于文化程度高,接受能力强的患者可以采取直接讲述的方法,对于文化程度低,接受能力差的患者可以采取图片讲解,观看影像资料等方法。我们还根据本科疾病撰写的健康教育手册包括发病、治疗、术后康复、出院指导、回家后的饮食指导等内容以供患者翻阅。确保让每位患者都能了解我们宣教的内容。

1.3 患者手术前健康教育 患者手术前,心里是十分紧张的。监护室、手术室的护士会在手术前一天,来到患者床前,通过图片展示,让患者了解手术室、监护室的环境,医生,以及需要患者配合的相关事宜,让患者对手术室、监护室的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消除其陌生感及恐惧感,能积极的配合手术。

1.4 健康教育效果改进 为了了解健康教育的效果,每月对患者进行 一次问卷调查,从中了解这段时间来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增减健康教育内容,改变健康教育方法,在下月的调查表中就可以查看我们的改进方法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再根据调查结果做进一步改进。

2 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

2.1 客观因素 ①医护人员在技术和时间上不能保证:目前,临床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比较大,因此在技术和时间上还不能充分达到教育目地。②增加了经济费用:更好的开展健康教育,扩大了医院的正常开支,健康教育方面的财物需求能否保证,都会直接影响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③高素质的教育人员不足:开展健康教育人员素质的高低,对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非常大,如医护人员对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责任感的程度,为患者服务的精神状态,以及进行健康教育的教学方法、传播技能的水平都影响健康教育能否顺利实施。

2.2 主观因素 ①对健康问题的认识不同:对不同的健康问题存在着观念上的不一致。②教育对象的期望值相异:教育对象因知识层次、文化素养、年龄、性别等因素的不同,对接受健康教育的期望值有异。③教育手段的特殊性:健康教育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对具体的问题、不同的人员、不同阶段采取的方法应有一定的针对性。

3 体会

3.1 加强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的能力。

3.2 拓宽思想,突破思想观想上的局限性:健康教育应该拓宽思路,真正以健康为中心去认识和思考问题。把握健康教育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是使受教育对象通过知识改变、态度转变并逐步实现行为转变,避免将健康教育仅仅当成疾病护理常规来宣讲。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从“普及卫生知识”延伸到“建立健康行为”上来。

4 结论

通过健康教育,患者接受治疗护理的顺应性增强。患者及家属能不同程度地掌握与本病相关的保健知识,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患者平均住院日,减轻了家庭与社会负担,同时对减少医疗纠纷,降低住院费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提高了患者对我们工作的信任和满意度。通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所了解,提高了患者对疾病预防复发的能力。通过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使护理人员感到了自身的价值,认识到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有效地做好健康教育,从而激发了学习积极性,形成了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良好氛围。护理质量、护士服务态度也受到患者的认可。许多护士受到病人的表扬和好评,护士的责任心和与患者沟通的能力均明显提高。在实际工作中,护理健康教育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提高开展自身的素质,不断完善健康教的方法,才能健康教育深入执行。

参考文献:

[1]化前珍.社会护理学概论.[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9.

[2]刘喜文,尼春萍.护理学导论[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1.

第4篇:健康教育的着眼点范文

关键词 小学 心理健康 意义 途径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有关理论,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课堂教育教学、游戏、活动、辅导等各种教育途径,帮助小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认知,唤起小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保健的初步意识,并对已经出现心理偏异或形成障碍的学生提供一些简易有效的心理服务,以促进小学生身心正常发展,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

1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1)智能训练,即帮助小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针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而设计不同的训练活动等。

(2)学习心理指导,即帮助小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训练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

(3)情感教育,即教会小学生把握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感,体察与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

(4)人际关系指导,即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指导小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

2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2.1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小学儿童自身成长的需要

个体的发展应该是身心、内外和谐统一的,对于涉世不深、面临基础性发展任务的小学生而言尤其重要。小学生的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均匀和平稳发展,构成了小学生心理的协调发展;学习成为主导活动,不仅使小学生的智力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而且也使他们的社会性和个性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他们也会现实地遇到许多心理与行为方面的问题,如由于环境变化导致的长期应激,可能导致儿童行为退缩,出现恐惧、焦虑等情绪异常,需要外界的及时帮助和有效干预。此外,小学儿童身心发展也有危机期的出现,种种冲突和不平衡客观上需要调适。学龄早期(4~7岁)主要面对主动性与退缩内疚的发展任务,学龄初期(7~12岁)主要面对勤奋进取与自贬自卑的发展任务。如何处理这些发展任务是儿童客观面临的抉择,也是学校教育不容回避的课题。

2.2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

当今社会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导致竞争空前激烈,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有效面对各种压力和烦扰的关键。实践证明,只有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才可能把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并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些心理素质的获得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也需要专门的辅导和帮助。弗洛伊德认为,早期社会经验决定了人格的终身发展。虽然他的着眼点是5岁以前,但是也可以看出儿童时期心理发展的重要性。入学后的个体在成年以前的绝大多数时间都与学校紧密相关,学校发生的一切都将对他们的发展发挥影响。因此,学校教育应该利用系统性、专门性的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仅可以使教师有效地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自我调适能力,通过他助―互助―自助的方式提高自我心理素质,从而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儿童的素质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心理素质不仅在其中居于重要的地位,而且极大地影响和制约着其他素质发挥作用。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往往过分重视智力的开发,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实践发展的需要,心理素质的重要性逐渐体现了出来。人们认识到,学生的德、智、体等因素的发展都离不开心理素质的参与,个人潜能的发挥、价值的实现,也与心理素质息息相关。小学生的消极情绪对智力活动的准确性、深刻性等都将带来干扰;小学生学习效果不好大部分不是因为智力发展低下,而是由于动力不足;一些小学生难以体验到成功,是由于他们意志薄弱,很难克服困难达到目标;部分小学生遇到困难就一蹶不振,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学校教育功能的实现,而且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能极大地推动小学生知识、技能、品德向更高水平发展。

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强化专业知识。由于我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科学理论化程度不够,所以急需对从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人员进行系统性、理论性的培训,让他们全面掌握心理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流程,提高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2)加强借鉴学习,探索适合学校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由于西方国家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较早,有很多经验和理论,我们要结合我国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探索出一套适合我们国家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理论。

(3)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教育。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中积极心理学教育,针对有心理障碍的个体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和治疗,制定有个体特色的资料计划,从根本上帮助小学生扫除心理障碍,解决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第5篇:健康教育的着眼点范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A-0034-02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现在,很多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来实施,并逐步形成学校新的办学特色。心理辅导站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职能部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建设学校心理辅导站是一个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系统工程。下面,笔者着重谈谈心理辅导站建设的一些做法和设想,归结为“一、二、三、四”,即:一个有特色的心理辅导室;两点依托(校本教研和科研);三级预防机制;四大教育平台。

一、创建一个有特色的心理辅导室

心理辅导室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平台。因此,在给心理辅导室命名时,应该突出爱心。例如,可以把学校的心理辅导室命名叫“舒心园”,将“舒心园”中的“心灵小屋”设计成暖色调的、温馨的个别辅导室。利用心理辅导室,可以开展以下几类辅导。

1. 个别辅导。个别辅导有四种方法:面谈、写信、电话谈心、网络在线辅导。面谈:每周一至周五下午3:30分~4:30开放辅导室接受学生咨询,辅导员本着“真诚、平等、共情”的辅导原则和“一切为了来访者”的服务宗旨,面对面地与学生沟通交流。写信:“心语信箱”每天开箱1次,及时分类回复学生来信。假如来信反映的是普遍性问题,就通过“心灵港湾”广播进行讨论、解答。“心灵港湾”广播每单周一中午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并对学生所反映的普遍性问题进行解答。假如学生反映的问题具有特殊性,就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电话谈心:在心理辅导室,每天都有心理辅导员值班接听电话,对学生咨询的问题进行解答。网络在线辅导:建设心理辅导网站,针对小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如学习适应问题、自我调适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情绪调控问题、青春期的困惑等)进行网络在线辅导。

2. 团体辅导。学校可以发展性心理辅导为着眼点,坚持以团体辅导为主力,确立以心理辅导课为团体辅导的主要途径。①配置适应的教材。目前,心理辅导教材百家争鸣,可以采用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吴增强主编的《小学生心理辅导指南》(小学共2册)。还应购置相应的教师参考用书、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自助手册等配套用书。②定时开设心理辅导课,每月第一周周四的最后一节课可以定为全校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固定时间。

二、校本教研与校本科研结合

在校本培训中,要以校本教研和校本科研为依托,实现教研科研一体化。当前,心理健康教师主要来源于学科教师,如何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辅导技巧是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学校要开展以教研组为单位的组内教研活动,将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相结合。校本教研主要解决“学什么”的问题,而校本培训主要解决“怎么学”的问题。校本培训与校本科研相结合,用教育科研的方法来开展,通过设立科研课题增强校本培训的计划性和系统性,突出校本培训的超前作用,使校本培训更科学、更规范、更超前。

三、形成学校三级预防机制

根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预防为先,教育为主,发展为重”的指导思想,笔者所在学校构建了三级预防机制,其具体内容为:

为了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每一层参与人员的权限进行严格区分和规定,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构建四大教育平台

1. 营造良好的心育氛围,加强心理卫生的科普宣传。学校通过心灵橱窗、手抄报、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资料、“心灵港湾”广播站、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心理健康教育报纸、专题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等多种途径,多形式地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促使师生、家长掌握必要的心理调适方法,形成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营造良好的关注心理健康的氛围。

2. 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辅导。班主任是小学生在校接触最为密切、言行最有威信的人,因此,加强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辅导非常重要。可每年组织班主任工作研讨会、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对年轻、骨干班主任进行培训。使班主任能逐渐将心理健康知识融入到班级管理中,如:通过周记与学生谈心,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在主题班会中渗透心理健康知识和理念;对问题学生,通过家访全面了解学生的成长背景及家庭教养方式,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计划。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除教材内容的自然联系外,可着重进行“学习辅导”,包括学习方法指导、学习兴趣激发、学习能力培养、关注学生学习情绪和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等。而“生活辅导”、“人际交往”、“青春期教育”的某些层面则可融入思想品德课、体育与保健课和地方课程等。平时,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应能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巧,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提高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侧重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发挥师生的交互作用。

4.家庭与学校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心理辅导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远远不够,还需建立家庭、社区与学校教育沟通的渠道,多管齐下,启发和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成长。①建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由在社会上有威望、有号召力,重视家教的家长组成家长委员会。定期举行家长会,由各班班主任发出书面通知,会场实行签到制度,请有关专家向家长们传授心理学知识,指导其做好家庭教育工作。②使用“家长联系卡”,发送获奖喜报。为了加强班主任与家长的日常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可制作“家长联系卡”。学生在校取得一点成绩,有一点进步,或是在思想上.、行为上出现一点问题,班主任或任课老师应马上填写“家长联系卡”向家长反馈,及时表扬学生的进步或分析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③利用家访双向联系。家访是学校和家庭沟通的重要方法。家访主要由班主任完成,可以在开学后分发家访登记本,内容包括家访日期、地点、学生姓名、家长姓名、交流内容、效果等,每个学期的家访次数应有规定。此外,教师还可运用电话、QQ等与家长取得联系,解决一些忙于工作的家长的后顾之忧。④家长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让家长能走近学校的工作,以主人翁的心态参与学校工作。学校可以评选“先进家长”。请先进家长参加表彰大会,与学生一起领取“先进家长”奖状。在成果汇报会上,请家长坐在台下观看,家长看着自己的孩子上台领奖会欣喜万分,没得奖的学生的家长也会因此对孩子加大教育力度。

第6篇:健康教育的着眼点范文

【关键词】健康教育;护理对策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逐步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理念已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成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正逐步成为临床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已成为每一名护理人员的职责,已纳入护理质量考核中。通过采取不同类型的健康教育和有效的功能锻炼指导,可有效的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日及减少住院费。

1健康教育的涵义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过程,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 ,以改善、维持和促进 体的健康。它是以以住院病人及家属为教育对象,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使患者了解增进健康知识、改变健康行为,使患者行为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的教育活动。

2健康教育的对象

本文健康教育针对所有住院患者和患者家属,临床护理工作中对于轻症患者其本人是接受健康教育的直接接受者,而对于急重症患者由于其家属是其治疗与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角色,为此也将他们作为健康教育的对象。

3影响健康教育的因素

3.1护理方面的因素

3.1.1对护士角色认识偏差由于长期以来受功能制护理模式的制约,角色认识偏差,不能正确认识护士角色的多元化,多数护理工作者还没有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观念转变过来。教育角色认识偏差,给护理健康教育活动带来了困难。使健康教育工作仍停留在疾病知识的宣传上。

3.1.2对护理健康教育的内涵认识不清较多护理人员对护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认识不清,将护理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的概念混淆,卫生宣传是知识的单向传播,接受对象比较泛化,且不注重信息反馈和效果评价。健康教育以个人、集体的行为改变和环境改变为着眼点,根据健康问题特征和角色变化而采取各种教育形式,其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是连接卫生知识和健康行为的桥梁,是全球推进“人人健康”的核心策略。

3.1.3对护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认识不清护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病人及其家属确立健康信念、建立健康行为。临床中多数护士认为进行健康教育以病人或家属掌握疾病知识为目的,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病人不健康的行为,对护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护理的根本目的(恢复、维护和促进健康)的一致性认识不清。

3.1.4对护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掌握不足健康教育是一门牵涉多学科的应用学科,其学科基础包括预防医学、社会医学、传播学、行为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这些学科在健康教育活动中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但是我国的医院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系统,临床护士明显缺乏护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人文科学知识,特别是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使健康教育工作得不到深入的发展。

3.1.5对护理健康教育能力缺乏有些护士不了解病人教育的基本程序,缺乏教育知识和技能,无法与病人达到有效沟通,有些护士学历水平偏低、知识老化,缺乏系统的健康教理论知识的学习,对病人的健康教育仅仅停留在一般的卫生知识宣教,没有把“普及卫生知识”延伸到“建立健康的行为”上来,近半数护士不知道病人教育的程度,在沟通技巧、交流方法的掌握上还远远不能满足病人的需要,护士在为病人或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时多采用口头教育或宣传资料方式,表现为灌输的多,反馈的少,单项交流多,双项交流少,没有形成护患互动的作用,不知道知如何施教。

3.2病人方面的因素

3.2.1病人认可度低由于社会观念及传统思想,病人认为护士只能打针、输液,没有知识性,所以对护士的信任度和依从性远远低于医生。

3.2.2病人对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我国属发展中国家,国民素质偏差较大,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存在很大差别,患者的年龄、接受教育程度、生活方式、经济状况、心理状况、社会支持、健康状态等因素不同,获得医学知识的渴望程度也不尽相同,自身疾病的重视程度等都直接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

3.3管理层因素

3.3.1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医院管理人员在使用护士的管理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医院的护士队伍不太稳定,人员流动性较大,造成现有床护比例无法适应整体护理的需求。护士忙于应付日常护理工作,使健康教育工作得不到很好地落实。另外不同职称、不同学历的护士站在同一起跑线,也挫伤了部分护士开展健康教育的积极性。

3.3.2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缺乏护理人员继续教育重视不足,护士接受新知识的机会较少,不能及时掌握护理健康教育知识,护士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对一些常见病、慢性病等病人的健康教育指导仍处在常规性教育内容上,对不同需求的病人缺乏系统的、有一定深度的并符合病人个性化需求的内容,致使其实施健康教育能力提高较慢,不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健康要求。

3.3.3职能保障支撑不足医院的配合协调性不一致,各项医学教育、网络系统的开通、宣传信息的及时、考核制度不完善,后勤缺乏保障等。

4有效开展健康教育的对策

4.1护士教育

4.1.1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各层次护士现代护理理论教育,使每个在职护士都能真正地了解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从思想上认识到这是护士的根本任务,真正适应新模式下护士角色的多元化。护理管理者需更新观念,要系统、分层次地进行教育,使护士真正树立现代护理观。

4.1.2加大力度,拓宽护士专业知识面根据健康教育需求,应组织各 讲座,外出短期培训,院内组织培训,强化训练等形式,提高护士教育水平。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健康教育的程序,按程序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健康教育,掌握与疾病护理相关的知识,包括专科护理知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疾病预防、卫生保健、药理学、营养学,行业科学、伦理学、医学新进展等知识;掌握护患交流技巧,知识灌输技巧,适当的教育方式、方法,获得患者的信任。

4.1.3在当今法制愈来愈健全的大形势下,首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知识危机感,要熟悉自己工作存在的潜在性法律问题,以便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

4.2健康教育方式多样化

4.2.1口头讲解①护士在进行各项操作时实施告知制度,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配合。②对于责任制护士应用更多,工作中责任制护士负责住院患者宣教工作(入院介绍,制度宣教,疾病知识讲解,相关检查介绍,术前术后注意事项,出院指导等)根据具体情况给予个体化指导。③各病区根据具体情况给患者集中做科普知识讲座,召开公休座谈会,定期选派资深护士或优秀护士对患者或家属进行护患沟通,听取患者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2.2图文宣传各科室根据本科专业性质设健康教育宣传栏、宣传册,护理部根据相关疾病制定了健康教育处方。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文字资料,便于保管阅读,弥补口头语言健康教育方式的不足,健康教育资料健全规范,使护士在指导患者时有统一的标准。同时,客户部负责定期补充,更新宣教内容,使患者及家属不断了解新知识。

4.2.3视听材料科内设置具有专业特色的小广播,每日播放,不断更新其内容,利用闭路电视,制作幻灯片或者录音带组织患者及家属集中观看或收听,使健康教育方式多样化,提高患者和家属的积极性。

4.2.4示范训练主要用于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和自护功能,如:指导患者有效进行颈部、腰部等功能锻炼,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告知家属协助患者翻身叩背,按摩患肢,被动运动……的方法,教与学互动,共同参与。

4.3医院文化建设

4.3.1医院应做到护士的职称、学历和继续教育要求相吻合,提高各极人员的教育能力,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管理考核方案应明确质量目标及相应的奖惩措施,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确保工作到位,质量提高。

4.3.2医院应消除分工差别,着眼角度不同造成的认识差异,加强医护工作的协调。并促进后勤服务的社会化,加大保障供给,配合临床工作,全方位服务患者。

总之,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决定病人康复程度和速度,决定着病人以后的生存质量,健康教育是一个从始至终的过程,它贯穿于病人入院、术前、术后及回归家庭的整个过程,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到先关疾病的特点,掌握了功能锻炼的正确方法及卫生保健知识,密切了护患关系,减少护理纠纷和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取得医护、病人、家庭、社会多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湛永毅,方立珍.护患沟通技巧.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6.

第7篇:健康教育的着眼点范文

小班三生教育工作计划

(一)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通过进行生命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和发展生命。认识生命是前提,尊重生命是基础,珍爱生命是关键,发展生命是目的。通过生命教育让学生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认识个体的自我生命和他人的生命,认识生命的生老病死过程,认识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命存在和发展规律,最终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要以个体的生命为着眼点,在与自我、他人、自然建立和谐关系的过程中,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

(二)生存教育

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发展能

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的教育。通过进行生存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存及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把握生存规律,提升生存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强化生存意志,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正确生存观。通过生存教育,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的有效知识和技能,建立适合个体的生存追求,学会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善待生存挫折,形成一定的劳动能力,能够合法、高效和较好地解决安身立命的问题。

(三)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确立正确的生活观,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国家和人类幸福生活的教育。通过生活教育使学生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树立正确的生活观。使学生理解生命的终极意义就是追求幸福生活。帮助学生确立为个人、家庭、国家和人类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的理想。让学生理解生活是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和公共生活等组成的复合体。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学习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感恩之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形成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生活追求。教育学生学会正确的生活比较和生活选择,理解生活的真谛,能够处理好收入与消费、学习与休闲、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一、计划和措施

1、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相结合

2、与养成教育相结合

贯彻落实好教师职业道德、《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加强对师生进行思想道德、法制纪律、诚实守信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师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感恩之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形成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生活追求,教育师生学会正确的生活比较和生活选择,理解生活的真谛,能够处理好收入与消费、学习与休闲、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3、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活动相结合

4、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三生教育”,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文化、科技、艺术、体育活动,因地制宜地设立文化走廊、德育走廊,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5、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把生命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学生对自己、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增强爱心和责任感。以培养自信、乐观、顽强、自律、宽容、合作为主线,结合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发展需求,构建沟通学生心理的桥梁,采取预防与疏导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个别咨询与辅导,有条件的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节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6、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相结合

组织设计开展形式多样的“三生教育”学生活动、团队活动。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三生教育”,各学校在德育教育实践活动、团队活动、主题班会中渗透实施“三生教育”。

7、教学中突出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关注全体生命、生存、生活的基本问题,促进人的发展。

8、教学中突出实践育人的思想,着眼于知、情、意、行的统一原则,引导学生以实践性为主的方式开展“三生“教育;

9、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关注学生生活实际,以学生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习认知内容;

10、教学中应注意结合其他科目知识的整合,使各科之间优势互补、互为延伸。

三、教学组织形式;

以课堂教学为主,以课外活动和组织比赛为辅的形式组织教材学习。

四、具体时间安排

1、20XX年2月下旬,教师自学教材,制定教学方案和计划。

2、教师组织 “三生”教育实践活动。3月份参加学校大队部组织的各种活动。

3、教学进度安排。

20XX年3月份下旬完成:生存教育部分 活动3 危险来临时;活动4 我们的团队。

第8篇:健康教育的着眼点范文

一、防止心理健康教育治疗化

在实践中,一些地方和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误认为是心理治疗,把开展心理测验作为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由于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认识不清,加之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与训练,一些学校将学生视为有心理疾病的患者,通过对学生的心理测验,用医生记录病史的办法建立心理治疗档案。在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和进行心理测验是一项支持技术,它的目的主要是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信息与服务,侧重于描述学生心理发展的现有状况,了解在咨询、辅导、教育之后学生心理发展出现的变化与改善。但有些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与心理测验划等号,具有很大的片面性。由于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与训练,一些学校在心理测验量表的选择,实施,心理测验的过程等方面都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并违背心理测验中的保密原则,将测验结果随意公开,或将一些学习困难学生随意判定为智力低下而剔除于集体之外,来提高班级的升学比例。把测验结果作为给学生随意分类、贴标签的依据,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教育的原则,也给学生和家长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走上与心理健康教育背道而驰的方向。

科学分析和正确估计中小学生心理障碍发生的程度,是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前提。有关专家认为,目前大多数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健康的,学生中存在的某些心理与行为问题是一些发展性的问题,是社会环境变化所带来的。现在的孩子面对的很多问题大都是从前的孩子不会遇到的,而适应这种变化是一个艰难的、缓慢的过程,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在学生适应这种变化的过程中起疏导、帮助的作用。

另外,在心理测量中,由于测试量表、测试人群和抽样样本等方面的问题,尤其是测试标准不同,许多测验结果的效度和信度还需要进一步通过其他方式验证,不能以一次测验就完全确定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即使是被认为较科学的心理测验量表)。由于我国心理测量科学发展的滞后,目前学校所使用的心理测验量表,绝大多数是直接借用外国现成的。心理健康的标准自身受制于文化背景,因此,在使用心理测验量表时要慎重选择,尽量选用经过实践验证、在我国信、效度均表现良好的国外量表,或我国自己编制的心理量表。

心理咨询和治疗面向学生个体,是一种心理问题的矫正手段。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服务”,作用是指导和协助所有学生健康地成长和发展,因此,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每一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有一个如何认识自己、认识环境、调整自己、适应环境的问题。因此,每个学生在校期间都必须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而且应该是越早越好。

二、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情绪调节、情感体验,是心灵的沟通、理念的认同,而不是干巴巴的说教。当前,有一种倾向值得我们注意,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着成人化、课程化、知识化的趋势。有些学校采用简单生硬的说教,生搬硬套心理学概念,心理教育课以传授心理学知识为主。有的还不恰当地、无足够科学根据地按学科知识体系的方法,规定不同年级每个学期的训练目标与任务。

对于在中小学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实践过程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应为有机地融心理健康教育于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于日常的班主任工作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之中,于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之中,并辅之以适当地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结合学生学习与生活实际问题的有关活动。这是因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他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与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亲子关系、教师与家长关系等密切相关。

在学校教育中,通过教师的行为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因素。教育过程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早已表明,教师对学生的心理暗示会在学生身上引起预期的反应。因此,通过教师健康的心理品质营造良好的群体心理氛围,师生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在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中陶冶心理品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条件。

其次,应多渠道、多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教师的参与下,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或分享各自的经历和体验,利用学生群体间认同的特点,帮助学生认识心理问题并找出解决的办法。

另外,心理健康教育还应向学生的日常生活渗透。心理知识的介绍应与心理教育活动相结合,对全体学生的心理教育应与对个别学生的心理咨询相结合。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化将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趋势。

三、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从不同的角度促进个体人格的完善和品德的发展,具有促进个体素质全面发展的共同目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不容忽视的德育功能,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依据的理论基础、运用的方法、涵盖的内容与运行的机制等均存在很大差别。

长期以来,很多人把心理问题与思想品德问题混为一谈,在德育过程中,往往把心理问题当成思想品德问题来处理,导致了心理问题的德育化。这种倾向的出现是有其原因的。

首先,在一个温饱尚未解决的社会,是顾不上什么心理问题的。由于人们的注意力主要放在温饱问题的解决上,因此很多心理问题没有受到关注。

其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容易把个体的动机和需要简单地看成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而忽视社会变革给人们内心带来的种种冲突和不安。

第三,在教育观念中,过分强调政治因素,对人的素质要求上只重视思想觉悟、知识水平,而忽视心理素质的培养,往往把心理问题归结为品德问题,甚至把心理疾病同思想认识上的错误混为一谈,导致了教育工作中的心理问题德育化倾向。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政治、思想和道德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是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给教育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过程,它是一种技术,根本指向在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它们二者的最终目的都是培养人格完善的全面发展的人,但是它们的理论依据、包含内容及其实施方法是有区别的。

首先,二者的理论基础侧重不同。德育主要以的基本原理为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则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

其次,二者的内容不同。德育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规范、劳动观念及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观念等;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为心理卫生、学习生活、智力发展、人际关系、人格评定、行为适应等。

第三,二者的实施方法不同。德育工作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规范的过程,个体被迫适应它提供的价值体系、行为模式,“符合”就予以肯定,“不符合”就予以公开否定、批评惩处等,具有公开性特点。心理健康教育中也有一定的心理健康的参照标准,但这是一个学生主动构建、改造其心理世界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本着尊重、理解、信任、保密的原则,没有对学生的心理予以否定的权利。

第9篇:健康教育的着眼点范文

一、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前提

新时期,辅导员在道德、情操、品行、作风、学识等方面也成为学生的楷模,做到“育人先育己、育己先育德。”首先,需要不断地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身思想理论水平,运用系统、科学、扎实的理论观点教育和指导学生,帮助学生解决思想政治问题,使学生拥有坚定理想观念;其次,在工作中应注重自身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品德风范和工作作风。工作中更多时候靠自身的言传身教,通过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作用,因而辅导员在言行中所体现出来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对学生而言是一种直接而有力的教育。

二、“勤”字当先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基本保证

深入班集体,走进寝室,步入学生日常生活之中,了解学生真实的生活近况和心理状态,必须做到“五勤”:一是腿勤。经常出入学生宿舍,以学生的身份进入课堂,增加与学生相处的机会,与学生打成一片,融洽关系,培养师生感情,为做好学生工作打开方便之门;二是眼勤。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眼睛里可以捕捉到别人的喜怒哀乐,利用自己的眼睛和学生的眼睛,查找漏洞,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到事半功倍;三是嘴勤。勤动嘴,多谈心,掌全局。时常与学生或单独或集体谈心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班级动态。另外,有针对性地配合任课老师对学生开展专业学习方面的辅导工作,增进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多与宿舍管理员沟通联络,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四是脑勤。知识就是力量,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相关课程,并考取心理咨询师证书,理论联系实践,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五是手勤。作为一所民办高职院校,有其自身的办学特色,辅导员均为专职型,管理学生较多,事情繁多细碎,将学生情况详细记录在案成为一种必须,只有辛苦自己的手,才能在遇到突发事件有更好的应对方法。

三、突出“六抓”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关键

一抓新生的入学教育。不少新生进入大学后出现了众多问题:例如人生价值去向迷失、奋斗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的动力问题,产生自我放松、自我放纵、荒废学业的消极情绪。只有通过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确定新的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良好的人生观。

二抓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的专业有所了解,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帮助他们全面认识自我,感悟大学精神,重塑人生价值观,及时引导他们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科学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和终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于刚迈入大学校门的新同学来讲,科学地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对于个人职业生涯的成功、对于自己终身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抓贫困生的解困工作。要通过多种途径全面了解贫困生家庭经济情况,为下一步的解困工作做好准备。1、新生入学时,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贫困补助。辅导员需要进一步要核实贫困生的家庭经济真实情况;2、学校设置了各种奖学金和助学金项目,辅导员应积极起到告知义务。鼓励学生通过努力学习,获取奖学金和助学金,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3、学校提供各种勤工俭学岗位,鼓励学生抛开自卑心理,用双手所得减轻家庭经济压力。

四是抓好学风建设。学风建设是高职院校常抓不懈的工作,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根本着眼点,是确保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成长的前提。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具体实施者,在学风建设中发挥着排头兵作用。以抓好学生课堂出勤率、课堂纪律、考风考纪为主要内容的学风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以学为本的学习理念。

五抓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塑造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先决条件是辅导员选配一个素质过硬的班干部队伍。班干部队伍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班级的班风。学生干部是辅导员开展工作的重要依靠力量,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辅导员的工作成效。因此,辅导员务必重视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第一,明确各班委的分工和责任。经过明确的分工能更好地协助辅导员管理好班级;第二,加强学生干部教育。学生干部与学生朝夕相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必须学习刻苦,上进心强,责任感强,自控能力强,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才能在班级同学中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第三,调动班干部的积极性。对于品学兼优、德行兼备的学生干部,学校应予以表彰鼓励,以利于班干部更加积极参与辅导员的日常管理工作。

六抓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心理辅导与危机干预两方面。通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在学习、心理、人格和社会性发展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它的重要意义是提升大学生自助的能力。在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笔者为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排解了心理问题,帮助他们重树了自我,找回了自信,让多梦的青春充满了阳光和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