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语文教学的要求范文

语文教学的要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语文教学的要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语文教学的要求

第1篇:语文教学的要求范文

关键词:网络环境;低年级;教学策略;识字教学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识字教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但是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识字教学中,我们传统的做法常常是将识字和字的具体环境隔离进行集中学习,显然着不利于学生对子的认识和理解。在当前的网络时代里,完全可以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那么,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开展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点。供广大一线教师教学参考。

一、在网络课堂环境下,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基本原则

原则一:必须以学生的母语为基础。就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一进学校的大门就开始学习母语,似乎不符合学习语言参考文献:的规律。这个时候的学习生,他们一进具备了一定的母语基础,且在词汇上一进积攒了很多的字和词。所以,对低年级的小学生进行识字教学有着良好的基础。原则二,在识字教学中,尽可能地跟阅读和写作有机集合起来。这是因为汉字要承载语义,主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够实现。在网络中,对小学生进行识字教学最好试将阅读和写作充分地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汉字。原则三,将思维培养和语文素养充分结合起来。毕竟语言是人的思维的一种外化。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发展实际上跟这个人的思维能力发展是分不开的。

二、在拼音课型下的识字教学策略

(一)关联生活,激发兴趣进行识字如果单独进行拼音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但是如果在学拼音的过程中跟识字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则可以瞬间可以调动起来,尤其是跟学生的生活关联起来,其教学的效果最好。比如,在教学到“奶奶”拼音的时候,组织学生说说自己是“奶奶”情况。这种种通过关联学生生活实际的方式,能够调动出学生的积极性,参与识字的活动中来。(二)跟图片结合,展开说话表达不可否认的是小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多,要他们自行阅读短文是不现实的。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将书写有汉字的图片通过多媒体给学生进行呈现,并组织学生根据图片内容进行说话训练,在具体的说话中达到识字的目的。(三)积极拓宽阅读视野,用兴趣引导小学生进行识字学生在学习拼音以后,可以组织学生进入到网络的一些资源平台,让他们进行阅读,特别是一些儿歌等,这些阅读形式是小学生特别喜欢的形式。

三、在识字课型下的识字教学策略

(一)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识字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一些新的技术已经走进了课堂教学,如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就是一例。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过程中,积极整合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加速行驶对汉字的认识。比如在教学一年级的“口耳目”的时候,我们可以编一个故事,通过动画来呈现,在兴趣的支配下,学生便牢固地记住了口、耳、目着三个字。(二)采用游戏,进行识字教学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的本性。如果规定学生坐在椅子上不动,这显然是达不到的。故而在识字之前设计用于汉字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让学生记住和理解新字。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找偏旁”游戏中,游戏由几个人一起来完成。即每一个人拿一个偏旁或者是一个字,这些拆散的部件通过怎样的连接后,又成为了新的汉字。(三)识字和和运用充分结合起来在语文课标中,已经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对学生进课堂识字教学之后,还应该组织小学生在课堂中的所学充分地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促使小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通过动手对汉字就与认识和掌握。比如,我们在小学一年级的识字教学后,组织学生将所学的汉字进行对话训练。(四)逐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用于对汉字的巩固训练当学生具有了一定的汉字数量后,教师应该有步骤地组织学生阅读,扩大阅读量。在阅读中,表面上在看文本,实际上在学习汉字。因为要阅读,就必须掌握汉字,有的汉字学生认识,则可以达到对所学汉字的巩固,而对于不认识的汉字,则可以通过文本的实际语义来理解汉字。所以说逐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用于对汉字的巩固训练。(五)充分利用打字来运用汉字,巩固识字电脑有汉字输入的功能。为了达到对汉字的运用之目的,可以组织学生通过电脑的键盘输入功能,在电脑上打出一段话或一句话。在汉字的输入过程中,达到对汉字的巩固记忆。

四、在课文课型的识字教学策略

(一)将阅读和识字结合起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低年级而言,主要的任务就是识字。搞好识字学习,有助于为阅读和写作铺垫基础。而语文课型的主要任务在于阅读和分析。但是这必须是在没有生字的情况之下。在语文课型中,可以组织学生学习含生字词的短文,以及含有生字的儿歌等,在阅读中让学生明白汉字的字形、字义。(二)空手写字,进一步强化识字在识字过程中,为了强化识字的效果,可以在课文课型的识字教学采用空手写作的活动。这里的空手写字就是组织小学生在空中用手字头来写汉字。采用这种鞋汉字的模式,可以节省实际书写带来的纸张耗费,还加速了学生书写的速度。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识字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基本原则,并根据课文的不同类型来采用不同的识字教学的方法。在拼音课型下的识字教学策略是:关联生活激发兴趣进行识字,跟图片结合展开说话表达,积极拓宽阅读视野用兴趣引导小学生进行识字,组织学生进行拼读训练促进学生识字。而在识字课型下的识字教学策略则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识字教学,采用游戏进行识字教学,识字和和运用充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打字来运用汉字,巩固识字。只有这样,相信一定会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增加识字量。

参考文献:

[1]荀道艳.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效率策略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5(16):79.

第2篇:语文教学的要求范文

关键词:课堂语言;示范规范;形象趣味;启发激励

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9-0091-01

语言是文化的条件和背景,人类所有的文化活动都是在语言提供的平台和基础上展开的,都受到语言的制约。语言还是知识信息的载体,是人际交往的主要工具和思维的表达方式。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对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它既是教师教书的基本手段又是育人的重要途径。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就得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熟练掌握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方法和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在新课改的语文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本文拟从语文课堂语言的示范规范性、形象趣味性、启发激励性方面,对语文教师课堂语言的基本要求加论述。

“师者,传导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语文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载体。语文教学中语言的运用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所以语文的课堂教学与其说是教师身体力行的讲授,不如说是教师在遵循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运用语言来承载丰富的语文知识并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的活动。通过大量资料的研读和归纳,我认为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要具有如下特点:课堂语言的示范规范性、课堂语言的形象趣味性、课堂语言的启发激励性。

一、课堂语言的示范规范性

一些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用学习心理的研究来审视语文课程观,他们认为“在语文课程目标的定位和设置上,主张应该把基本目标确定为: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言语行为(或语言习惯)”①,“在语文课程实施方面强调模仿练习和强化的运用。”②这里提到的“语言习惯”就是我国长期以来推广的普通话,而“模仿练习”主要是以教师为对象。所以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一定要具有示范规范性,这就表现为语文教师要有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语言学界就对普通话进行了定义,规范它“要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③国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普通话不是为了消除方言,而是为了不同方言区的人民交流,学生在校期间要学习普通话,是为他们日后走进社会交往做铺垫。

在辽宁地区,人们在用语言的交往中,对于平翘舌没有加以明确的区分,好像潜意识里也并没有当回事。如“四十”会读成“shì shí”,“三块”会读成“shān kuài”,“儿子”会读作“ér zhǐ”。对于这种语言氛围造成的交流,多数语文教师只有在做语音辨析题中进行强调,并不会在实际运用上加以明析。只有少数的语文教师会强制学生背诵平舌音的字,这对学生日后无论在做习题或是实际运用中都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在辽宁的朝阳地区,把“我不知道”说成“我知不道”,对于平翘舌的区分更是没听说过。虽然个别不能代表一般,但是提高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师普通话水平是毫无疑问的。

二、课堂语言的形象趣味性

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不但要具有示范规范性,还要具有形象趣味性。学校虽然把每堂课设置为四十到四十五分钟,但是学生的注意力不会集中那么久,如果这个时候教师的课堂语言平铺直叙、平淡无奇就会使学生昏昏欲睡,所以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具有形象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李燕杰教授曾经说过:“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例,最感人的情节,要绘声绘色,细致刻画,使听众如身临界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语文教育不同于音乐或者绘画,能直接听到或看到,它必须通过联想、想象才能体会到。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以一种极具立体感的语言,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方面调动学生感官,也可以通过一些生动的事例或形象的比喻把对象直观化,变得让学生看得见,听得到,闻得着,使学生易于、乐于接受。

语文教师的语言如能生动形象,就能将抽象的化为具体,深奥的化为浅显,枯燥的化为风趣,让学生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鸟的天堂》中有这样一句话: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学生对这个句子很难想象,我们不妨用具体的事物打个比方。“大树的叶子绿得发亮,它把生命全部展示给了我们。有的在轻松的摇摆,好像在翩翩起舞;有的在左右旋转,好像在摇动着美丽的衣裙;有的发出沙沙的响声,好像在说悄悄话;有的互相簇拥,层层叠叠,好像要把这‘天堂’的每一寸土地都铺上绿荫。这是作者精精心的描写,他赋予了这些树叶新的生命,新的灵魂。”

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要用课堂语言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利用趣味性的课堂语言传授讲解知识,要是学生觉得语文课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煎熬。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与教材有关的故事、警句、笑话、典故等,按照教学需要把它们引入课堂,适时设疑激趣,帮助学生迅速理解和记忆学到的知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能对于外国人,每一个汉字就是一个不规则的图形,让他们读、写、记十分困难。如“照”字的教学,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是一个“日”本人,拿了一把“刀”,杀了一“口”人,流了“四”滴血。这样就用趣味形象的语言把“照”字拆分开来,提高了学生的吸收能力,强化了学习效果。

三、课堂语言的启发激励性

教师语言还应具有启发激励性,否则,无论教学内容多么丰富,也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

其中,启发性我认为包括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启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情。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课堂上教师要用简明快捷的语言启发学生,不能让学生一味地回答教师的提问,这样只能使学生的思维滞后于教师。新课改还提出课堂应由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导,所以教师更要鼓励学生见难解疑,思索争辩,训练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用心去捕捉知识,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

心理因素对任何一个阶段的学生都很重要,学生总是很重视教师对其的评价。课堂上教师一句无意的评价就会影响学生听课的情绪,甚至会影响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兴趣和态度。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都应用激发学生更积极思维的特意性评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结果。

总之,语文教学是科学与审美的统一,是育才和树人的统一,是文化和情操的统一。在语文课堂上能够将这些统一完美展现的手段,就是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语言是争取人们灵魂的坚强战士,有的语言像枯草的影子一样,没有力量和感情,有的语言则能像永恒的星星那样光辉灿烂,永不熄灭,为人类指引着道路。”

我们说通过语文课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不是靠练习提高的,而是靠学生大量地阅读文质兼美的读物来提高。作为语文教师不正可以用课堂语言来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吗?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习得知识是我们的夙愿。教师优雅的谈吐必然会让学生效仿,教师机敏的言辞必然会让学生钦佩,教师深情的朗诵必然会让学生陶醉。教师的课堂语言,似春风似细雨,拂过学生耳边,浸润学生干渴的心田,催化出缤纷的季节。

注释:

①倪文锦、谢锡金.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0页.

第3篇:语文教学的要求范文

【关 键 词】 课程标准;语文教师;素质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所体现的理念要求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因为:“语文课程的根本目标就是使每一个学生能够挖掘自身潜能,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满足自我实现的人生要求。”具体目标就是要通过课程的实施把学生培养成认识和情感整合发展的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那么,依据这种培养目标的要求,作为新时期的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本文将就这个问题从要有爱业的精神、过硬的基础、科学的理念和开阔的胸襟这四个方面作一些尝试性的探索。

一、要有爱业的精神

在我国自古就有“干一行,爱一行”之说。只有爱才会用心去做,才能做的好,做中学语文教师也同样要有这种爱的精神。

首先,要爱教育事业。教书是个良心活儿,它要求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教语文更需要如此。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决定了教语文要比别的学科更辛苦,如果事先没有相应的心理准备,日后难免会打退堂鼓。因为,今后的语文是要将“语言文字”的语文变为“语言文学”的语文,以更加强调语文的人文性特征。要使学生通过语文课堂树立人文信仰,“语文”可谓任重而道远。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身教胜于言传,要有“献身精神”,做学生的楷模,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

其次,要爱学生。做教师不同于别的,它要求教师必须耐心,不厌其烦,十年如一日地去面对一个个性格不同的学生,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的话很难坚持长久,而要想有足够的耐心就必须爱他们。好的老师能塑造学生的灵魂,所以要教育学生,必须要热爱学生。要爱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尊重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不管是优秀的学生还是暂时落后的学生。这种爱必须是博爱的,不可以是偏爱,更不能有溺爱的成份在内。

二、要有过硬的基础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不了解一个字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检字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体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强调的就是要修炼、磨砺,下苦功练习基本功。对于一名中学语文教师而言,基本功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能力的高低。在我看来,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除了上述以外,还应该大致包括如下几点:

(一)流畅优美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是对一个中学语文教师在专业能力上的最低要求。流畅自不必言,试想一个语言表达不流畅的教师怎么可能与学生们进行良好的交流,又怎么可能与学生们进行良好的交流,又怎么可能将知识很好地传授给学生呢?从表面上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似乎做到流畅就可以了,至于优美好像纯属锦上添花之举。实则不然,优美的语言有其优美的音节韵律及其形式上的美,这些都能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更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另外,中学生是以一个以模仿为其学习途径的阶段,优美的语言课可唤起他们对阅读和写作的兴趣。

(二)较强的写作能力

这一点其实与前面一点有交叉部分。写作能力其实就是表达能力之一种,只不过前一点指的是口头表达能力,这里指的是书面表达能力。前一种能力的好处前文已述,今就写作能力一项作些分析,行为示范。为人师表是对教师职业的终极要求,也是教师行为的一个纲领性准则。当初沈从文、朱自清都曾用师生同题作文的方式指导学生写作,这种方式便于诱导学生写“下水作文”,并且老师的文章可以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样板。这样不仅可以促使教本身不断地学习,同时也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谊,更在无形之中启示学生去学习模仿教材中的课文,并进而培养其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和兴趣,从而使教材充分地发挥其功用,达到语文教育的目标。因为“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这些事不能凭空着手,都得有所凭借。凭借什么?这就是课本或选文,然后养成、培植、训练的工作得以着手”。

(三)一话三字

首先要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普通话的推广重任有很大一部分都落在了中小学语文教师的身上。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能和自己的学生之间进行无障碍交流,还要能让学生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这就是所谓的要让学生“拿得出手,张得开口”。其次要有一手漂亮的粉笔字,钢笔字和毛笔字。让别人一眼看去就知道是语文教师,要让字成为自己的脸面和招牌。其实,认真说来中学语文教师练成一手好字,其意义还不止于此,对于学生而言也有着很大的熏陶、带动和引导作用。

(四)能将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起来

现在讲学科渗透,文理交叉,一招鲜早已不能吃遍天了。将多个学科知识融合起来既能提高语文教师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又可以更好的服务态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即时可信的服务。更何况思维在达到一定的高度时是相通的,任何一个领域的知识都有可能用于语文教学之中去,如政治、历史、地理甚至数学等。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做一个杂家,努力去使自己具备广博的知识。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要注重培养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

三、要有科学的理念

(一)要有科学的教育理念

科学的不一定是最时髦的,古代也有许多教育思想至今仍未过时,依然符合现代教育的规律。例如: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等等。由此可见科学的教育理念的形成需要有一个不断积累、总结、继承和扬弃的过程。总之“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的规律,这是任何教学的首要的,最高的规律”。符合这个规律的就是科学的,不符合这个规律的就是不科学的。科学的教育理念都是优秀的古代传统与先进的现代思想相结合的有机合体。

(二)要有科学的教学理念

这一点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吸取教育学、心理学和课程论发展的最新成果,了解语文教学的新趋向,如针对阅读教学的对话互动理念、个性化阅读理念、整体把握的理念等。语文教师只有不断“输血”,更新观念,才能更好地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逐步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之权威转向“平等的对话者”,由课程知识体系的灌输者转为平等对话者。对话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关键词,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改变长期以来“授受”的教学方式,领会对话教学理念的精髓,与学生在平等地位上以“文本为中介”展开的认识、情感、精神领域的多向交流,促使学生产生个性化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四、要有开阔的胸襟

古人讲“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生在世就要不断地学习,而生在这样一个知识更新极快的时代更需要终身不断地学习。作为一个新课改环境下的中学语文教师更要具备合作学习的意识,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精”“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真正的学习,对于个人而言涉及人所以为人此一意义的核心。通过学习,我们重新创造自我;通过学习,我们能够做到从未做到的事情,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与我们的关系,以及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通过与别的老师合作会使语文教学工作完成得更加完美。另外还要有能与学生合作的意识。新课改要求要培养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学生。怎么培养?老师通过与学生合作给他们一个范式让他们去模仿岂不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也有利于和同学们之间增进交流,加深相互理解与感情以便于日常教学。语文很难教,它包罗万象,既要教语文知识,又要考虑思想情感的教育和培养,并且大多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不大。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应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情感交流,通过情谊引导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又应是中学语文教师应该给予足够重视的着力点。如布鲁纳所言:“教育过程很大程度上包括反思自己的思维从而以某种方式与自己所知道的区分开来的能力。这也是一个通过与环境、与他人、与文化的反思性相互作用成自我感的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不仅强调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还注重方法与过程、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其基本理念主要表现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人文性和工具性,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它对中学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中学语文教师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的同r还要能够积极倡导并切实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和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朱士泉. 关于课堂教学创新的思考[J]. 教育科学研究,2001(1).

[2] 孙培青. 中国教育史(修订版)[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 王守恒,讼虎.教育学教程[M]. 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

[4] 李创新. 中学语文创新教法[M]. 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

[5] 宁鸿彬. 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6] 祝新华. 语文能力发展心理学[M]. 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3.

[7] 杨成章,谢贤扬,李丽.语文创造教育学[M]. 重庆:重庆出版社,1999.

[8] 倪文锦.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第4篇:语文教学的要求范文

树立一个观念:课堂是开放性的

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观念、行为等方面都在发生着变化。教师从知识权威逐步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在动态教学中,教师应该把课堂定位为师生知识情感交流的纽带,课内课外连接的桥梁,学生内在学习动力迸发的兴奋点。一句话就是要把课堂变成一扇开放性的大门,引领学生走进广阔的生活天地。

一方面,语文教师要转变职业角色,以新形象和新姿态培养民主开放的教育氛围。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谓组织者即语文教师必须改变自身是知识的拥有者和真理的化身这种传统偏见,充分关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基本心理特征,摒弃灌输式教学;所谓引导者即语文教师要在思想和知识方面引导学生选择成长的方向,从传道、授业、解惑之权威向平等互动的长者转化。

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要学会反思总结。反思对教师改进自己的工作有独特的作用,是教师获得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反思是自觉地对当前的教育活动进行回顾、思考、总结、评价、调节的过程,是对教学现象辩证思维的一种体现。语文教师要反思课程教材,反思教学模式,反思教学行为,反思教学观念。教师形成反思意识,养成反思习惯,有助于形成爱岗敬业、虚心好学、自我促进、追求完美等优良职业品质,有助于在动态教学中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独具特色的路来。

确立一个样板:教师是示范性的

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塑造他人灵魂的人,自己先要有高尚的灵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为人师表,自己应该表里如一,成为学生做人治学的楷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应该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要让学生求真,教师首先就应该是真人。教师要无限热爱教育事业,要有春蚕般的奉献精神和蜡烛般的牺牲精神,甘于平凡和清贫,要作风正派,心胸坦荡,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处处为人师表。学生“度德而师之”,无论何时何地,教师都必须“以身立德”,只有这样,才能有力地感染学生,潜移默化,使学生也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

其次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素养。今天,知识更迭加速,社会竞争加剧。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熟悉并精通本学科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了解学科发展的新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更要拓宽视野,懂得学科以外的一些知识,如天文地理、政治哲学、军事科技、音乐美术等等,杂学博采,使自己成为杂家通才。新课标提出了课程整合。课程整合就是打破原有各门课程之间的封闭状态,加强各门课程之间的沟通和互补。例如,在语文课程学习中,可以利用美术的直观形象功能、音乐的熏陶感染功能,也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搜集信息的功能来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把握一个关键:教学是创造性的

新课标要求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师生之间共同学习、平等交流;教学过程从禁锢走向开放,教师不再完全依赖于教材,而是通过挖掘、补充和整合相关的课程资源来组织教学。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在语文动态教学中应该得到充分的体现。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的探究知识,由个体学习变为合作学习,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以往单纯的听教师讲变为与老师学生交流合作,共同探究。在此前提下,所有的课堂教学都是因时制宜、因事制宜,没有统一的模板和样式,讲求的是课堂实际效果。也就是说,我们在每一次课上都应该是因时而动,因事而变,创造性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一方面,语文教师要学会科学处理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的载体,也是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的媒介。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要求要做到心中有数。对教材的重点、难点要成竹在胸。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教材重组,在课堂上创设一种积极的和谐的学习氛围,使主体、主导的作用能充分发挥,真正体现出动态教学中“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趣味盎然地学习。

第5篇:语文教学的要求范文

关键词:口语障碍 中学语文教师 素质要求 对策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为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以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其中,对于中学语文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自主性、创新性、综合培养的要求下,中学语文教师教学水平的评判也有所转变,从满足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转化到拥有基本的教学素养、能够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本文主要从口语障碍的角度,对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口语素质要求进行了探讨。

一、中学语文教师素质要求的内容

面对日益严峻的社会竞争形势,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对教育质量都十分重视,也对教师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受教学目标要求的影响,中学语文教师的处境更是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中学语文教师的素质要求也包含了诸多内容,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

(一)教育理念改革素质,施行实践教育

目前,许多中学语文教师仍未认识到教学理念的重要性,并未针对新课标而对教学理念进行调整更新,造成陈旧的理念不适用于现代教育,严重影响教学成果。因此,现代教育要求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具有转变教育理念的素质,在教学中施行实践教学,将语文教育付诸于语言实践和口语应用。

(二)语言修养素质,实现以自身为榜样

语文教育是一门感性的学科,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理解力和想象力。这就要求中学语文教师自身具有很高的语言修养,无论是在理解力还是想象力上,都能够展现出很大的拓展空间,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更全面、更清晰、更直观的感受语言的魅力带来的乐趣。

(三)语文专业素质,做到因材施教

良好的专业素养是每一位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在新的教学体制下,各个学科在高度分化的同时,又出现了相互交叉、综合的趋势,中学语文学科也要求能够顺应发展的需要,构建出创新、开放的课程系统。这就要求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拥有扎实的专业素养。

二、中学语文教师口语障碍的现状和具体表现

新课改教学体制下的对中学语文教师的各项要求,归根结底在于要求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在课堂教学中以其较好的普通话素质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但目前,部分中学语文教师仍存在口语表达素质较差,在教学过程中语言运用存在障碍,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

(一)教学口语生动传神的缺失

1.示范性缺失。普通话标准、发音正确、口齿清晰是语文教师教学口语的基本要求,教师运用标准的普通话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中学语文教师口语表达存在障碍,不能准确、简洁地抓住教学实质,使得语文教学口语失去了示范性。

2.启发性缺失。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运用是对学生知识、能力、创新思维的全面培养,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启发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从而更好地进行语文的学习和感悟。而中学语文教师的口语障碍直接导致语言的启发性缺失,制约教学改革的实现。

3.生动性缺失。语言是一门极具情感内涵的学科,其运用需要通过语音、语调、语气的灵活转变来表达思想感情。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方式将内容的特点展现出来。中学语文教师口语障碍而导致的生动性缺失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4.自控性缺失。语文教师的自控能力是指教师语言的掌控和自我调节。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准确把握口语表达的分寸,注意对程度、语量、语速的调节,同时重视肢体动作对语言表达的辅助作用。而自控性缺失是中学语文教师口语障碍的一大表现。

(二)朗读水平较差

在课堂教学中,中学语文教师的朗读水平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学水平。为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从整体上感知文章,教师有必要进行范读。这就要求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具有较好的朗读水平,运用朗诵的方式代替乏味枯燥的单一讲解和分析。

三、中学语文教师口语障碍的影响因素

中学语文教师口语障碍是其基本功的不扎实、教学水平存在不足,针对这种口语障碍的存在,主要有几方面的影响因素:

(一)专业素养水平不够

专业素质水平不够是造成中学语文教师口语障碍的根本原因。我国对于教师的资格考核有着严格的标准,对于普通话的考核更是有着明确的要求。但仍不能排除部分语文教师素质水平低的情况出现,某些教师只针对考试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学习,而其口语表达能力欠缺,专业素质只停留在较为低级的水平,这就给中学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和困难。

(二)自身修养水平不高

自身修养水平是对中学语文教师个人能力提高的要求,受新课改的要求,中学语文教学也必须进行现代化改革,施行生动、灵活的教学模式。因此,部分中学语文教师口语表达存在障碍,无法适应教学体制改革的需求。这是由于教师自身修养水平不够的原因造成的,直接关系到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对教学理念改革认识不够

对教学理念的认识不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中学语文教师口语障碍的存在。部分中学语文教师具备丰富专业素质和较高的自身修养,但仍沉浸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沿用陈旧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口语表达枯燥单调、缺乏生动性,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制约现代教学体制的推广。

四、中学语文教师应如何克服口语障碍提高自身素质

面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竞争压力以及教学体制改革的强烈需求,中学语文教师克服口语障碍,提高课堂口语表达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口语障碍的具体表现和影响因素,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中学语文教师克服口语障碍的对策措施。

(一)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专业水平

自身语文专业素质水平和个人语文修养是口语障碍的决定因素,影响着整个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中学语文教师要克服口语障碍就必须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加强自身修养。在基本功的培养上,加强普通话的学习和规范,做到口语运用流利、准确,口齿清晰、句读分明。在个人修养上,不断完善心理修为,同时涉猎各类学科, 不断丰富个人的知识面和知识储备量。

(二)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

在新的教学体制改革环境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已不适用于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市场经济环境下,教育对于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理解力、感悟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克服口语障碍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在这种改革的作用下,语文教师的口语表达朝着生动传神的方向不断发展,从而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目标。

(三)加强心理揣摩,提高创新能力

语文教学是一项对教师思维能力有着较高要求的学科,其课堂口语的表达是教师对知识、情感地具体化细腻的表达。这就要求中学语文教师要对教学内容不断进行心理揣摩,研究其具体所要表达的思想,并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保证思维的灵活性,从而使得中学语文教师克服口语表达的障碍。

五、结语

中学语文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是在对学生语言素质培养的基础上,提高学生感悟力的一门学科。其教学实施对于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充分显示着教师的语文专业素养水平。中学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克服口语障碍,提高基本素质,才能提高教学效率,真正做到对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培养。

参考文献:

[1]薛晓晓 中学语文教师素质之我见[N].学周刊,2012,27

[2]李喜仁 中学语文教师的口语表达素质[N].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1

第6篇:语文教学的要求范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课改 新教材 综合素质

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们不断地在教学前沿探索最新的语文课堂教学,尤其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各种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新时代期待着老师们重新审视对职业角色的定位,把自己从“神坛”中请下来,能与生为善;把自己从“经验”中请出来,正确地发掘其内涵,变通地实践其要求,给学生烹调出丰盛的素养套餐。课时代要求老师们来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方式,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规,多一些不拘一格;在课堂上少一些“话语霸权”,多一些百家争鸣。

目前,课改教改在全国全面展开,是一场深刻的教学革命。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要迎难而上,破旧立新,课改教改齐走,自主探究是基础。其中的关键在于观念的转变。新教材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着眼于少年儿童的人格发展和现代语文能力的提高,理解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集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汉语性于一体,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新教材显示了这些特点,而教师除了精深的专业知识,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高度的责任感之外,还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我认为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搜寻信息 博览群书

汉语是一个民族的语言,是传递信息的载体。当今社会科技发达、信息灵通,教师必须注重搜寻信息、博览群书,讲课时渗透信息,充实教学内容,学生在自己合作探究的同时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质疑有一个丰富完美的解答这样学生就会学得满足满意。同时还要注意课文阅读取材的广泛性,使教材承载着大量的社会、人文、历史及自然科学知识,学生在学习使用语言的同时,还将接触到许多诸如天文地理、文化艺术、古今中外的背景知识和一些未知领域。若老师孤陋寡闻知识面窄,在教学中就会捉襟见时,被动应付,就不能应付自如,举一反三。

2语文兼顾 训练驾驭

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具多义性的语言。运用语言表达思想要恰当;运用语言传递信息要准确;运用语言辩论事理要严密。教师要引导学生听、说、读、写,兼顾教材,学会在生活中撷取语言。生活处处皆语文,利用这一优势,尽可能地为学生打开语文世界之窗。所以教师应加强自己的文学修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使教学富有文学色彩,生活情趣,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得以感化掌握知识。

3左右逢源 多才多艺

语文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施教的程序和方法与其它学科的巨大差异。语文重实践运用,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听的明白,说的清楚,看的透彻,写得生动,思的正确。新教材注重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乐于探究。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给学生创造一个直观、具体、鲜活的语境是十分必要的,除了有限的电化教育手段外,教师可把书本知识转换成悦目的图文信息,我还把课文编成话剧、故事小品,组织晚会让学生在饶有兴趣的参与中巩固知识,培养语感,使课堂有声有色,情趣横生。

4情感交融 因材施教

课堂是教师工作的主要阵地,是探究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对学生有关爱,在教学工作中就会有动力、有办法、有信心、有成绩。教师要善于研究学生、了解学生。要认真钻研分析教材,把学生和教材联系在一起考虑问题。这样,教师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让学生有所收益。不能一刀切,优生适当增“量”,困难生“吃饱”就行。这样可缩短学生之间的差距。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教导。

5多动脑筋 勇于创新

第7篇:语文教学的要求范文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1—0084—01

课堂教学成败与否,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不仅依赖于教师的学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艺术等,更重要的在于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怎样组织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呢?笔者认为关键还是“问题”二字。下面,笔者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设问,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课堂教学设问的基本要求

1.设问要以实现教学目标为中心。一切偏离教学目标的设问都是课堂资源的浪费,反而增加了学生的思维负担。设计的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同时还要有启发性、有新意,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的问题应有梯度。这里所说的梯度不是步子越大越好,而是在符合学生思维水平和认知特点基础上的层层推进。

3.设计的问题要难易适中。过难的问题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过于简单的问题又达不到提问的目的。因此,教师应给学生提出那些“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问题。

4.设问要掌握好节奏。设问不宜过于频繁,教师要精心设计、反复推敲,避免随意提问给学生造成负担。

5.设问要语言精炼。准确简洁的提问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把握问题实质,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在课堂教学中科学设问的尝试

1.引入课题的设问。在新课开始,要把学习内容以合理的问题引出,以便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案例1:设计“递进提升”问题

在“等差数列概念”的教学中,呈现给学生一些生活中可见的数列的实例。之后,提出问题:

① 观察以上几个数列,你能说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吗?

② 每两项的差是前项减后项还是后项减前项?

③ 依据这些特征你能给出这种数列的定义吗?

在这组问题的引导之下,学生逐步完善了对“等差数列”概念的理解。

2.突出重点、攻克难点的设问。用以解决重点、难点的设问,可在适当的教学环节并充分考虑学生理解程度的前提下进行。以重点内容为中心设计一系列相互关联又层层递进的问题,随着课堂教学的开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案例2:“化整为零”设问

在学习“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时,如果直接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什么?”显然问题太空,不利于学生分析思考。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把这个问题分解成一系列的小问题逐一提出:

① 要想求出等差数列48、53、58、63…的第100项,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② 如果任意给出了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你能找出它的第n项是什么吗?

③ 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中有几个量,我们至少应该知道几个量?

以上几个小问题,降低了学习内容的难度,突出了问题的重点。通过解决以上逐层递进的问题,学生真正掌握了所学内容,在学习中增强了自信心。

3.课堂小结时的设问。一节课结束时,我们往往用课堂练习代替了反思回顾,小结有时蜻蜓点水,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其实,如果在小结时设计恰当的问题,可起到提炼内容、升华思想、承前启后的作用。

案例3: “升华提高”设问

在学习了“指数函数的图象”、“对数函数的图象”后,学生通过几个具体的幂函数图象归纳总结幂函数的性质。第一课时的课堂小结,可以设计如下问题:

① 幂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是什么?

② 利用幂函数的哪些性质,可以只在某些象限利用描点法作图?

③ 与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相比,幂函数的图象由哪个量决定着?分为几种情形?

第8篇:语文教学的要求范文

现在社会很流行拒绝孩子要求的教育行为,常常把这种糟糕的教育模式冠以教育艺术。而我认为,拒绝仅是一种矫正心理行为的方法,不能对孩子的心里成长有帮助,而很多家长却当做法宝,认为拒绝教育会改变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殊不知对孩子的心里健康对幼儿的心理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和破坏。充满爱心的对待幼儿的合理要求,才是这正的教育艺术之道。就当前的幼儿教育误区罗列之。

1、理所当然——误区之一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人来人往的大商场里,有小孩子赖在玩具柜台前哭闹,一旁的父母在面子大失之下,不免心烦意乱训斥孩子一顿;宾客满堂的时候,孩子要这求那,拒绝后倒地撒泼,一屋子人尴尬之余,父母把孩子拖进了小房间,关起了禁闭。在父母的意识里,孩子要玩具是错误行为,应该理所当然的拒绝,并且施之以禁闭,认为这样的教育是正确而有效,我们认为这种不分皂白的一概拒绝孩子的要求,对孩子的情感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

2、直截了当——误区之二

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很多家长在孩子的吃穿上不惜血本,但在对教育孩子的理念上却很小气,常常把错误的教育方式当作先进理念,把拒绝合理要求当作时尚,在家中的地位如同众星拱月一般,面对孩子越来越多的要求,父母到了拿出威信来拒绝孩子的时候了。还美其名曰的冠以直截了当,意思是纠正孩子错误行为要快刀斩乱麻。不能拖泥带水。

3、用冷处理——误区之三

“冷处理”成了很多教育者拒绝孩子要求的法宝。本应该用温暖来对待孩子,却偏偏要让孩子的心变冷酷。把错误的教育理念当作制胜法宝,认为冷处理是对付这阶段孩子不错的办法。当孩子大吵大闹要的时候,不去理睬他,如果孩子是在公众场合要东西不听话,父母把孩子拖回去,再进行冷处理。这样做会大大的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二、满足幼儿合理要求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成长

1、更新观念,充满爱心

对待幼儿的合理要求需要更新观念,过去教育孩子经常凭着自己的经验行事,不管还子提的要求正确与否,都一概拒绝,因为在老师的眼里,孩子的需求只是一时的兴起,这样的观念严重影响幼儿心理的健康成长,不利与孩子的身心发育,会对孩子产生不安全感,长此以往容易产生焦虑症。用爱来满足幼儿合理的要求是课堂教育最高的艺术境界,尤其在当下流行的幼儿区角游戏的创新教学当中,用新的理念,对待和满足幼儿的合理要求,对培养幼儿良好心里情、促进健康心理成长,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平台。下面是课堂上教师改变旧理念、充满爱心对待满孩子合理要求的典型教学案例。这是一堂充满着爱心的区角游戏课。这是一堂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好课。游戏活动开始,几个孩不断变化各种方式搭建纸桥,课堂上孩子们精力集中,气氛紧张而活跃,就在此时,一个孩子撅着小嘴,一脸的不高兴,嚷嚷着走到老师跟前,原来孩子是告状他的小伙伴,并向老师提出要求,要求和另一个孩子合作,这时只见老师俯下身子,用手抚摸着生气孩子小脸,微笑着点点头。老师领着孩子给他换了一个小伙伴,红红的小脸上浮着笑容。孩子提出了要求,而这个要求合情合理,老师满足他的要求,而且是在充满着爱的关怀下答应的孩子,这对课堂上焦虑不安,想得到帮助的孩子来讲,是多么的重要。在我们有些人的眼里,这没有什么,但是对教育者来讲,让孩子在温暖的环境中人格健康成长是最重要的。刚刚下课,只见哪个孩子手里拿着搭好的纸桥,笑着交给了老师,这是成功的教学案例,成功的原因是教师在以新的教学理念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并在此基础上,用自己的爱心鼓励孩子,在搭桥的游戏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这正是在设计游戏环节有意为之,目的就是通过这样的教学,培养孩子优秀意志品质的形成。

2、巧抓时机、正确引导

孩子向老师提出合理的要求,老师不能只以满足孩子要求作为第一任务,更重要的是老师在满足孩子需求的同时,要学会巧抓时间,因势利导,及时点拨等不失时机的教学方法,在满足孩子需求教育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不能停留在低级阶段,要引导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关爱,学会善良。幼儿提出合理的要求,既是生理的需要,也是心里的需要,更是健康成长的需要。我国著名教育家于漪说过,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教师,而教师应当尽可能的满足孩子要求,这是孩子成长发展阶段必然选择。现实当中有些老师,会经常用:“你不要说”,“你停下”,“不要总是提要求”等等来拒绝孩子合理的要求,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畸形发展。在它们的生命成长阶段,意识品质形成时期,一些满怀期望常常以老师的拒绝和自己的失败结束,从小就留下了不必要的心理阴影,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下面是一堂有孩子们组织设计的区角游戏课,是一堂老师满足幼儿合理需求、巧抓时机、因势利导的成功教学案例。区角教育要实现创新,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把所有感情倾注在教学的全部。要学会满足孩子的创新需求,要尊重他们,倾听他们的声音,要包容和爱他们,也只有这样,满足孩子的需求才不仅仅就是答应。这是大班一堂区角游戏课,通过游戏活动了解不同国家的不同肤色,初步掌握世界五大洲的人文地理、风俗习惯、地貌特征,让孩子知道黑人主要生活在非洲,白人主要生活在美洲和欧洲,黄皮肤的人主要生活在亚洲,此前,我已带着他们看过录象。从游戏中的角色定位和认知能力分析看,稍显复杂。让每个孩子的把白皮肤的人放在了亚洲,当老师巡视发现后,引导这个孩子纠正错误。让老师没有想到的是,不但没有按照老师要求做,反而要求老师也加入拼图。老师有些疑惑,后马上答应孩子的请求,俯下身,与那个孩子一起做完拼图游戏。;老师微笑着轻轻地问孩子:“黑人为什么住在欧洲,而白人住在非洲?黄头发的人怎么又跑到亚洲去了呢?”在老师的亲切问话中,从微笑的眼神里,孩子闪着智慧的双眼,自信地说:“黑人是到欧洲去学习和工作的,白人到非洲去旅游,黄头发的人其实也是黄皮肤,只不过她的头发染过了,因此放在亚洲。”听到孩子们充满自信的解释,老师敬佩的连连点头。如果老师拒绝孩子的请求,不与他一同参加;如果老师不巧妙的抓住学生独立思考的有利时机;如果老师不是从心里发出微笑,给以肯定那将会是一个多么大的悲剧。孩子的心灵将受到多么大的打击。当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时,老师首先要要满腔热情的认真对待,也许是一次不经意的拒绝,也许是一句无意的让其坐下,也许是某个习惯性的摆摆手,都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

3、宽容适度,灵活多变

及时而合理满足幼儿的要求,对他们的人格品质的形成,对心里健康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合理满足孩子的要求要渗透到教育的每一个角落,要体现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师要学会宽严适度,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在答应孩子的合理要求基础上。创新发展,努力提高,一种教学理念的发展,需要孩子的积极参与,老师和学生是相辅相成的,学生有了合理的要求,老师会在要求基础上采取灵活多变,举一反三的方法,显示老师最大的宽容度,形成孩子成长的良好的环境。孩子们合理要求得到满足后,他们在游戏中也学会了答应别的小朋友的要求,举一反三,形成良性循环。在时时变换角色中满足孩子的要求。满足孩子的好奇需求,提高他们的与人为善,与人合作的精神品质。在一个充满乐趣的区角游戏的休闲吧,那里有许多美味的食物、有趣的玩具。孩子们对自己的每一项活动的要求得到满足后,他们选择自己喜爱的东西和游戏,和其他小朋友快乐的玩着,并从中学会与人合作。一群小朋友,他们或拿着玩具,或推着小车。或俩俩牵着小手,高高兴兴来到了休闲吧,休闲吧里有好吃水果,又好吃的冰淇淋,这里更有他们喜欢的各类游戏,可以拼图,可以画画。可以骑马,孩子们可以选择。在游戏教学中,孩子交换角色的要求得到满足,孩子们可以任意的选择,可以互换位子,老师没有拒绝,有的只是鼓励和赞扬,孩子们在体验游戏乐趣的同时,也学会了合作。在满足了自己的要求后也学会了满足别人的合理要求,他们在幸福感和满足感的的氛围中,快乐的成长。课堂上,一个孩子正在独自玩骑马游戏,这时一个小朋友玩完了拼图想与他互换角色,但遭到了他的拒绝,但孩子并没有放弃的意愿,而是跟这个孩子交流,最终哪个孩子满足了他的要求,高高兴兴的互换了游戏角色。在宽容的课堂氛围里,在灵活多边的游戏中,孩子们在得到需求满足的同时也学会交流合作。

三、满足幼儿合理要求教育应注意的几点

1、在满足孩子合理要求时,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有时,个别孩子的要求得到老师的答应后,会一时兴起,影响他的活动,这时老师要学会亲切的善意矫正。使孩子的心理行为健康成长。

第9篇:语文教学的要求范文

【关键词】语文 综合性学习 教学要求

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是以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教师们虽然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还是觉得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选题,如何确定目标。总而言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要求不好把握。如何把握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尺度,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作用”,以下谈谈个人的一些建议。

1.综合性学习中要正确选择主题

“正确选题”是综合性学习成功的一半,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能力,兴趣爱好引导学生从广泛的生活空间从中选定综合性学习的主题。

1.1 以课文内容为立足点挖掘综合性学习主题。综合性语文学习是对学生语文课堂的延续,在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很强的典范性。许多内容还具有丰富的知识性和深刻的教育性。为语文综合性学习选题提供了广泛的丰富素材。如:一年级在教学《打电话》一文后,以《电话》为主题,了解电话的发展史,在不同的场合怎样使用礼貌语言与别人进行交流,怎样正确使用特殊电话号码等,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合理高效经济地使用电话。

1.2 与学生兴趣相结合。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积极开展研究,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如:学习了《小猴子下山》《狼和小羊》等童话故事,可以让学生练习排练课本剧;学习《捞铁牛》一课后,组织学生讨论,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设计捞铁牛的方案等。

1.3 以社会实践为背景。社会生活广阔天地,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鲜活事实中有机进行综合活动。如:节假日,学生可根据已有的旅游经验或从各种媒体所获得的信息,开展以设计一份《最佳旅游路线》为主题的学习活动,为同学推荐名胜古迹,介绍当地的风俗民情、民间传说,描绘旅游景点,特色饮食,新开发游览项目及合理的日程安排。

1.4 从自然景象、社会生活中设计。让学生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感受一年四季变化的脚步,以春天为例:让学生听听春的歌,看看春的美,读读春的诗,画画春的景,写写春的儿歌、作文等等。只要我们贴近学生生活,抓住闪光点设计综合性学习,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学习的乐趣。

2.综合性学习中要启发诱导,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综合性学习的实施建议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自主性,重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如果学生对学习活动缺乏兴趣,或者虽有兴趣,却不知道怎样开展活动,那么“自主”和“积极参与”都无从谈起,综合性学习也就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所以启发诱导,激发学习兴趣是开展好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条件,是教师应当优先考虑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利用好教材提供的内容进行启发诱导,打动学生的心灵。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习目标设置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你知道环境污染主要有哪几种吗?你能说出一些世界上和我国的环保纪念日吗?这样,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使学生们兴趣盎然,激起学生对环境的关注,促进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3.综合性学习中要恰当安排,明确目标

语文综合性学习不是一种标准化学习,它是一种比较充分体现学生个性的创造性学习活动。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确定学习内容,选择学习伙伴,选择学习方式等,但是,这并不等于放手让学生全盘负责,学生喜欢怎样做就怎样做。综合性学习,从总体上说是强调自主和探究,但是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特别是三年级的学生,自己确定活动的主题,自己设计活动的形式和步骤,都可能存在一些困难,而且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过程和内容要紧紧围绕着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展开,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作为教师,应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担任好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要恰当安排,明确目标,从各个环节中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例如,“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教学中,学生了解到民间工艺、民族艺术、风俗习惯等也属于我国的传统文化。教师可趁势提出活动要求、活动内容和开展活动的途径等建议:大家自由组成小组,先商量一下打算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准备怎样开展活动以及活动时间安排,做到分工明确,心中有数。然后分头行动,用各种方式了解传统文化。

4.综合性学习中要共同合作,参与指导

综合性学习的组织过程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的小集体取得的成果,而忽视了每个学生是否参与创造成果的过程。综合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进步。作为教师,应该参与学生活动的全过程。在活动内容和形式指导方面,教师重在指导学生活动不偏离语文学习轨道,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一是指导学生制订活动计划;二是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调查方法,获取有效信息,记下自己的感受;三是指导学生确定学习成果的展示形式。通过指导,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筛选、整理信息、发展语言等方面的能力。

5.综合性学习中要关注过程,做好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