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发展策略范文

农业发展策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发展策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业发展策略

第1篇:农业发展策略范文

都市农庄是昆明建设高原特色农业的重要载体。2012年昆明市特别提出要用建设都市农庄的方式,示范和带动发展一大批休闲农业,并在政策、资金上给予重点扶持,每年安排1500亩建设用地指标,专项用于保障都市农庄配套设施建设需求。笔者通过搜集和整理,选取6个首获权益证的都市农庄,进行分析比较(如表1),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从区位来看,以上农庄多分布在中郊和远郊地区;(2)从主题特色来看,以上农庄多为生态农业示范、观光农业旅游、绿色食品生产、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等几种类型;(3)从投资和经营主体来看,经营方式以企业自主经营为主;(4)从组织形式来看,以上农庄多为在农业科技园区的基础上通过强化观光、旅游、教育功能发展起来的园区型和由企业负责经营管理的企业型。昆明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且旅游业发达,为发展观光农业提供了广阔的潜在市场。

但是,昆明都市农庄尚处于探索阶段,从目前来看,存在以下问题。(1)借都市农庄之名、行地产项目之实。某些开发商利用政府给予都市农庄建设用地和资金上的支持,将其规划建设成地产类项目,偏离了都市农业发展的最终目标: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提供就业机会。(2)缺乏宏观规划及技术标准支撑。整体规划、全面布局对于都市农庄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昆明都市农庄的规划设计尚没有纳入到城市规划体系中,相应的用地分类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仍不够完善。(3)用地和景观规划合理性不足,对生态环境安全重视不够。规划中应确保农庄景观的原始性和生态性,配套服务设施用地应尽量利用荒地、低丘缓坡、废弃工矿用地。(4)投资和经营主体单一。目前昆明都市农庄的经营模式多为政府投资和企业自主经营,还可增加农户自主经营和社区集体经营等类型。

二、台湾休闲农业的类型及成功经验

台湾休闲农业种类繁多,各具特色,主要类型如表2。台湾休闲农业始于20世纪70年代,最初仅限于果园采摘、购买农产品等简单的经营模式。1994-1999年,农政部门修订了《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确保了休闲农业在台湾的顺利发展。2001-2004年,台湾开始推动“一乡一农业园区”的计划,休闲农业进入蓬勃发展阶段。随着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提高,以“生产、生活、生态”相结合的经营模式被广泛推广,农庄的管理也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台湾休闲农业的成功经验主要有:(1)主题特色鲜明。农场经营者善于挖掘优势资源,营造农场特色。(2)健全的法规。依据农政部门制定的《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保证了休闲农业的有序发展。(3)政策的大力支持。经政府部门核准的休闲农场在经营上享受优惠政策,其建设的专项经费由政府拨出。(4)科学的规划布局。台湾从省一级到市、县、区、乡镇,都有一个近、中、远期的规划,层层指导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更有效地利用资源,获取最大利润。(5)与协会组织的合作。台湾休闲农业协会,提供经营技术服务、实务训练及学习机会,使休闲农业走向专业化,并协助反映农业问题与农民诉求,增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联系。(6)成熟的规划管理运作。台湾休闲农业的经营主体大多运用现代化经营管理方法,比如网络营销,使游客获取信息更加方便快捷。

三、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对昆明都市农庄的启示

第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特色是都市农庄健康发展的前提,在农庄建设前期,应全面分析现状条件,依据农业生产资源、乡村聚落资源、民俗文化资源、休闲娱乐设施及服务资源等各类资源所占主导地位,以及项目经营管理模式来决定都市农庄的主题特色。

第二,制定法规政策,加强科学管理。台湾有关休闲农业的法规有《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休闲农场经营计划审查作业要点》、《非都市土地申请作休闲农业设施所需用地变更编定审查作业要点》、《休闲农业区划定审查作业要点》、《休闲农场专案辅导实施作业规定》等。这些条文明确规定了审批过程的程序、审核的标准,既保证了企业的依法经营,又限制了部分人借办都市农庄之名进行圈地和违法经营。结合昆明的实际情况,应尽快制定都市农庄发展的法规,进行先期发展指导,并伴随都市农庄的深入发展进行法规的修正,明确主管机构,专门研究、规划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三,整体规划,弹性架构。都市农庄规划需要更有弹性的架构,体现在规划上、经营上、管理上的整体性、多样性和特色性。需从区域规划开始,自上而下逐级制定一套完整的都市农庄规划体系,选准项目、集中资金、重点开发,避免盲目发展、一哄而起而导致同质竞争甚至恶性竞争。

第四,关注农民土地和就业问题。农庄发展需要土地聚集,国家应制定一个稳定的土地政策,积极推进土地流转机制创新,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可借鉴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经验,对农民进行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使他们成为当地旅游业发展的主体。

第五,尊重自然,生态优先。都市农庄的规划建设,既要对农村环境的落后面貌进行必要的改造,又要注意保护农村生态的原真性。规划应注意保持地貌单元的完整性、生态环境敏感性与功能定位类型的一致性,贯彻可持续发展理论,促进生态良性循环。

第2篇:农业发展策略范文

摘 要 本文主要基于笔者研究,重点就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策略进行探究,以期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问题 发展策略 思考

一、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种植结构不合理

在农业结构中,虽然较以前单一的种植业相比畜牧业的发展也逐渐增强,但是林业和渔业的发展还是比较缓慢,在整体农业经济中所占有的比例还是很低。在现有的农业种植结构中,过分重视粮食作物,而对于经济作物的培养却疏于管理,导致在农业生产中粮食与经济作物的比例失调。农业种植结构不合理造成了农业产品品种严重不足,生产与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进一步制约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缺乏合理的营销手段

对于产品的信息化管理不到位,大多数市场没有相应完善的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信息平台。市场中缺少大型电子显示屏幕及时更新外界市场中的各种变化。其次就是对于产品的宣传不到位,只有对产品加强宣传才能逐步形成品牌效益,进而增加产品的无形价值。比如:我国吉林省盛产人参,但是却不能卖出好人参应有的价格。就是因为吉林省市场的内耗现象非常严重,在重要的人参产区都会有几个自己的品牌,各品牌之间会进行内部价格战,由于这些人参的销售市场有限所以商家就只能通过互相压价来争夺市场,很难形成大规模的对外开放市场经营模式。

(三)农业生产产业化建设不到位

目前农业的经营方式中虽然通过网络途径进行销售的业务虽然有所发展,但是目前的农业生产中仍然是以个体户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不能够形成大规模的企业,经营范围小,生产不集中。还有很重要的是,由于我国的土地所有权归农民所有的限制,种植业中不能形成一定的规模。再者因为农民的整体知识水平有限,难以形成有效的商品意识,对于农作物的观念还停留在仅供食用的基础上,不能用对待商品的观点对农作物进行销售。农产品机械化进程的缓慢导致对于农产品的深加工不够,仅仅是对于农产品本身的出售不能完全体现农产品的价值,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在市场中没有一定的竞争力。

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策略思考

(一)加强农业信息管理

要想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经营首先要加强农业和农村的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务系统,将信息能够及时准确的传达到农村。在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要多方面搜集信息,保证信息途径的畅通有效。其次,对于外界搜集到的信息要经过筛选,将符合农民文化水平以及能力水平的消息及时。再者,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及时进行信息供给渠道的更新。在我国市场经济与世界接轨之后,信息的更新速度逐渐加快,对于农产品的需求也是如此。因此政府部门要保证传递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就要不断对传播渠道的畅通性进行检查更新。

(二)逐步建立企业化的农业生产模式

农业生产企业化经营是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的有效经营模式,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农业生产企业化能够将分散的小户农业生产合并与外界的农业大市场联合起来,更容易获得较为准确的消息以及更为先进的技术设备,提高农业的专业化。在农业发展中,小型农户与外界市场的矛盾是制约其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坚定不移的在家庭承包土地制的基础之上实施农业生产产业化才能不断推进全面发展。

(三)注重劳动与科技的结合

目前的城镇化水平虽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还是远远落后于工业化水平,在农村仍然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在某些l达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劳动力不足的现象,因此不能一味的追求用科技代替劳动的生产方式。要坚持走将劳动力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将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工业化同时进行,不能在城镇化建设完成后再着手建设农业现代化建设。

(四)积极对农民进行培训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先进的科学技术,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进行操作,针对这一逻辑,就应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变,整个转变过程要有规划,有次序;除此之外,加大对农民培训的宣传力度,让相关人员意识到培训、学习的重要性,例如,针对农村一些富余的劳动力,可以培养其职业技能,这样就能最大化地发挥其价值和作用,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另外,还应积极争取得到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解决在这方面经费短缺等问题,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扩大培训规模,深化培训内容,还可以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率,那么得到培训的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会发挥跟更大的作用,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

三、结语

我国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生产地,在国家经济发展以及保障社会安定等方面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但是在近几年的农业发展中却出现了由于农民自己承包规模小,产业结构不规范,缺乏有效的管理,以及逐渐恶略的自然环境等的影响而产生的种种现象。在国内外的竞争环境中,只有加快农业的现代化建设,抓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才能跟上激烈的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

第3篇:农业发展策略范文

    1.1农业生态自然现状

    河南省新蔡县地出华北平原的南端,属北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地带,季风型气候,年平均降雨量902.1mm,大于零度以上有效积温4861.6℃,无霜期221天,年平均气温15℃,年平均日照时数2180.4小时。土壤有黄棕壤土、潮土、砂姜黑土三大类型,适宜于南北方多种农作物生长。

    1.2污染程度及地理环境

    新蔡县地处华北平原的南端,地上无矿山,地下无资源,没有大型工矿企业,乡镇企业发展也较薄弱,受工业“三废”的污染程度也较轻,新蔡县又是全国平原绿化达标县,平原农业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得较好,宜于发展生态农业和无公害农产品。

    1.3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是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少而单一,单纯的种植业获养殖业生态农业较多,尤其是立体种植型的生态农业更多,而种养结合型的生态农业更少,特别是集农作物、林果、花卉、药材、养殖、加工于一体的立体综合型的生态模式更少。例如:充分利用光、热、水、气如、肥、空间多种形式的间作套种则较多。全县9.87万hm2耕地,有5.67万hm2实现了多种形式的间作套种。养殖型的生态农业只有363处,种养结合的立体综合型生态农业仅有36处。

    二是生态农业发展不平衡。交通发达的地方发展较快、发展得好,而偏僻落后的地方发展得慢、发展得差。如沿洪、汝河两岸的林果、农作物、蔬菜间作型生态农业发展得好。

    三是化肥的大量使用及盲目施肥,特别是假冒伪劣农业生产资料的使用,导致了农田污染、土壤肥力降低、耕性退化变差、养分失调、土质恶化、病虫害滋生、农产品产量和品质下降,严重阻碍了农业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

    四是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和滥用,成为农田、农业环境、农产品的最直接污染源。

    五是沿河流流经该县的污水是该县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破坏者。

    六是农村垃圾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形成农田和农业环境的新的污染源

    2治理对策与模式

    2.1加强治理

    各级环保部门应加强环境保护综合治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灭源治流,从根本上治理,严防环境恶化。

    2.2综合运用多种措施,发展生态农业

    2.2.1加强宣传工作

    广泛深入宣传,使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农业环境恶化的严峻性、治理环境恶化的紧迫性和大力发展优先提供的必要性、重要性。

    2.2.2强化技术培训

    强化各种生态农业经营模式的经营和市场技术培训,使农村致富能人、快捷示范户、农民技术员、种养大户和广大群众掌握多种生态农业模式的市场和经营技术。

    2.2.3政府积极引导和支持

    政府应采取政策引导,资金倾斜,制定优惠政策,采取优先提供经营场地、优先提供生态农业项目资金,优先提供贷款,适当降低土地租金,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等措施,积极鼓励引导生态农业示范户,大力发展各种模式的生态农业。

    2.3改以化学农药为主的病虫害防治为综合防治病虫害

    一是农业防治,通过科学的鼓励措施,培养健壮植株,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化学农药用量。二是加强化学农药管理,严禁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剧毒、残效期长的农药。三是扩大生物防治面积和生物农药使用面积。四是科学使用化学农业,以减少农药对人、畜的危害,降低农产品、农田污染,有效保持农业生态良性循环。

    2.4大力推广平衡施肥技术

    平衡施肥就是根据不同作物的生理需要和不同类型土壤中养分含量的不同,合理地供应和调节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各种营养元素,以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达到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减少肥料浪费、防止农田污染的目的,有利于生产安全、健康、无公害的绿色农产品。

    2.5积极推广秸秆还田技术

    秸秆还田不仅可以消除秸秆废弃或焚烧的污染,还可以变废为宝,增强土壤肥力,改良土壤性状,使农田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2.6妥善处理农村垃圾

    农村垃圾应得以妥善处理,否则将成为新的农业环境污染问题。

    2.7大力推广各种形式的生态农业经营模式

    2.7.1立体种养综合型

    在农民科技素质高、种养业起点高的地方宜于发展“立体种养综合型”生态农业。

    2.7.2依靠食物链循环利用物质能量型

    在养殖业发展较好的地方宜于发展“依靠食物链循环利用物质能量型”生态农业模式。如:

    2.7.3果(林)草牧型

    在沿河的河堤坡滩上宜于发展“果(林)草牧型”生态农业模式。例如:果、草为鸡鸭鹅提供了优质饲草,降低了养殖成本;鸡鸭鹅减轻了果树、牧草虫害和杂草危害,鸡鸭鹅粪为果树、牧草肥田,降低了果树、牧草成本;牧草、果树减少了水土流失,起到保堤护坡的作用。

第4篇:农业发展策略范文

目前,全市已开发绿色、有机食品81种,经国家经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获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产品23个,其中AA级2个,A级21个,已经申报到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待批产品8个。获得德国、美国和欧盟认证的有机食品16种。绿色、有机食品种植面积达6.59万hm2,其中绿色食品种植面积6万hm2,有机食品种植面积5933.33hm2。绿色、有机食品生产企业15个渊通榆县3个、洮南市3个、洮北区5个、镇赉县2个、大安市2个冤,通过GB/TI9002院94要ISD9002院94标准质量体系认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企业有3个,通过Q/Z认证的有机绿色食品企业1个。每年可提供大米、绿豆、葵花仁、小米、芝麻、牛肉等绿色食品9万t,有机食品8348.6t,绿色食品速冻粘玉米1030万穗,绿色食品白条鹅200万只。已创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9个,面积3.10万hm2,品种60个,其中获得省级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1个,面积1.23万hm2,已经制定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渊地方标准冤53个。

2存在的问题

2.1宣传力度不够

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公众对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的消费意识不是很强,部分农民存在种植绿色农产品和普遍农产品是一样的想法。

2.2绿色农业基础薄弱

绿色农业的生产规模小,比较分散,品牌杂,精深加工产品少,市场开拓力度不够,市场占有率较低,真正依靠现代的大市场、大流通来建设现代化的大企业、大基地还很少。

2.3市场管理不规范,执法力度不够

有的企业或销售商不经过国家及省的认证就擅自打出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或无公害农产品的招牌,扰乱了市场秩序,给一些真正的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损害,更有部分商贩见利忘义,经营国家明令禁止销售的高毒、高残留农药、伪劣化肥和种子,给广大消费者造成损害。

2.4检测能力较弱

目前,白城市只有洮北区能对蔬菜进行定性检测,其他作物还不具备检测条件。并且国家投入的检测资金有限,检测数量和次数也极有限。

2.5投入资金不足

开发一种有机食品需要4万元左右,开发一种绿色食品需要6万元左右,开发一种无公害农产品需要1.5万元。由于缺少开发资金,从而影响了绿色农业的发展进度。同时,由于各地绿色食品办公室都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办公经费很少,又没有其他的经费来源,更没有专项开发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绿色农业的开发进程。

3对策

3.1切实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形成良好氛围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和报刊等各种新闻媒体,采取开辟专题、专栏和专版等宣传方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发展绿色农业的重大意义,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绿色农业的认知程度,通过宣传和培训绿色农业的知识与技术,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增强广大干部和群众开发农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农业部门要结合开展野科技之冬冶、野科技之春冶活动,采取举办培训班、技术讲座、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素质。要围绕提质增效,选择最优品种、推广最新技术,依靠科技提高品质,增加效益。

3.2强化绿色农业监督管理工作,加强市场监测

从长远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出发,坚持质量标准,强化绿色农业监督管理工作,是绿色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为此,要严格按照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制定的各种绿色食品标准,进一步加强对绿色食品生产的监督管理,要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净化绿色食品市场,切实维护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各县渊市、区冤绿色食品办公室要按照商标法的有关规定,会同工商、技术质量监督部门及新闻单位,定期开展市场的联合检查活动,对生产和经营假冒伪劣绿色食品的责任者予以严惩,并公开曝光,形成舆论监督高压。同时将各种绿色食品的质量标准以最直观的方式告示消费者,让消费者能够真正掌握鉴别真假绿色食品的知识。

3.3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第5篇:农业发展策略范文

    1邳州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邳州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全市耕地面积183万亩,农业人口122万,设施农业面积仅l0万亩。邳州市设施农业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初期规模小,技术不成熟,季节性生产明显,效益比较低,处于探索阶段。该市近期经过一年多的时间,设施农业取得了明显成效.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为如下几点。

    1.1设施农业发展初具规模

    自2010年,邳州市委市政府决定选择地理条件好、交通便利的地块沿线发展设施农业以来,仅2010年就新增钢架大棚75000余亩,13光温室800o亩。

    1.2设施农业经济效益比较明显

    据了解,2010年新建的钢架大棚,经营比较好的每亩年均收人在2万元左右。给农民带来的经济效益已经突显。可以预期,随着设施农业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种植技术的普及提高,必将加快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步伐。

    1.3干部群众对设施农业发展的认识进一步提高

    2010年邳州市设施农业的成功实践,具有明显的示范带动效应。当前,农村干部群众对设施农业有了全新的认识.产生了投资发展设施农业增收致富的强烈的心理愿望。今后只要继续加强引导和扶持.邳州市设施农业将获得长足发展。

    1.4设施农业对相关产业产生了明显的带动作用

    首先创造了就业机会。设施农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其快速发展不仅安置了相当数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而且培养了一部分致富带头人,避免了因劳务输出而引发的一些社会问题。其次,设施农业的产品具有流通快等特点,因此有效推动了当地物流商贸业的发展。1.5邳州市设施农业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一是该市市委市政府强力推进:二是鼓励引导政策措施对头;三是科技服务比较到位:四是村组干部积极带头。

    2目前邳州市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设施农业布局分散、规模较小

    总体上看,邳州市的设施农业布局主要分布在邹庄、港上、四户、新河、八路、车夫山等市,其余各市生产规模偏小,且比较分散,没有集中连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设施农业经济效益的发挥。有关部门要对此进行积极引导,鼓励农户进行规模化连片建设,并给予补贴。

    2.2设施农业项目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日光温室建设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项目,修建使用面积为1亩的日光温室需要资金2500O元左右,加之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更大。一方面.虽然各地采取了一些不同的措施筹措资金,但对收入较低的农民来说,资金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依靠群众自筹建设有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由于认识不足,农民等、靠、要思想相对严重,多渠道投入的机制还未形成。近两年设施农业建设项目虽然财政一22一在资金上给予补助,但金额有限,加之银行贷款的落实存在一定难度,在不同程度影响了设施农业的顺利发展。

    2.3设施农业发展重产前、产中服务。轻产后服务

    在设施项目建设初期,积极引导经营户进行建设,出主意、想办法、跑项目、筹资金。当设施项目建设完成以后,在引导种植上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对设施农业生产服务基本上处于只管种养,不管销售。并且设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仍不健全。邳州市农业技术力量严重不足,尤其是专业水平较高的技术人员更是缺乏,加之农民的科技实用技术水平较低。大部分农民习惯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对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精品农业概念不清;对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的接受能力和推广意识较弱,对设施农业栽培管理技术把握较差,同一地段、同类棚室、同种作物收入高的可达2万元,低的只有3000~4000元。对于后期的经营服务更是很少过问,特别是一些远离城市、公路的经营户生产的产品除了本地销售一部分外,其余的很难找到销路。开展配套服务存在着重产前、产中服务,轻产后服务的现象。市场信息链服务滞后。邳州市只有一家蔬菜批发市场,规模小.服务功能不健全。解决产销脱节问题是发展设施农业的当务之急。

    2.4无公害蔬菜生产量小。品牌产品缺乏

    设施蔬菜的生产没有充分利用水、土、气等环境无污染的有利因素,没有发挥出预期的效果,现有蔬菜产品生产仍是以大路品种为主,蔬菜品种结构趋同。据调查,农户在温棚中普遍使用化肥、农药的情况十分突出.由于这种封闭式的种植,没有雨水的冲刷,阳光的直晒,设施农业产品中药物残留令人担忧,直接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优质蔬菜品种短缺,无公害蔬菜缺乏,同时销售方式主要是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了农产品的销路和经济效益。因此,严格按照商品质量标准生产、分级包装上市,创出自己的品牌,亮出产品产地,注册具体的商标名称,优先满足高消费阶层和出口需求.并要做到生产的产品有品牌、有商标、有承诺.实现树形象、创名牌,引导消费、扩大市场的战略目标。努力实施“放心菜”工程。

    2.5农民文化水平普遍低。科学技术推广不够深入

    现代设施农业技术需要文化素质较高的现代农民,那些从未上过学或文化水平低的农民,大部分都是粮农转菜农,习惯于旧的生产方式,对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概念模糊,蔬菜栽培水平不高,加之各级领导对发展设施农业的认识不够.特别是懂技术、懂生产的行政干部不多,缺乏对农民在政策、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宣传和引导,推广科学技术不够深入,也没有在栽培技术上进行系统的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设施农业的发展。2.6设施农业产品市场竞争力较低邳州市设施农业产品市场竞争力较低,并且产量有限,难以满足外销需求。对于本地销售市场,目前主要生产的黄瓜、尖椒、麻椒、豆角、西红柿等,品种较少,还存在供应不及时,难以满足本地批发商的需求的问题。邳州市生产的果类蔬菜与外地同类产品相比。外形不够美观,品质不高,上市价位低,缺乏竞争力,经营效益受到很大影响。

    3对邳州市设施农业发展的建议

    当前.设施农业在邳州市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只要切实增强现代农业的发展理念.在基础建设、品种优化、科技服务、产品销售等方面,积极发挥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和市场导向作用.设施农业必将成为邳州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3.1宣传引导。提高认识

    要通过新闻媒体、广播、电视、网络、信息等多种形式,及时将邳州市发展设施农业的政策措施、成功经验、最新走向传达给农户,广泛宣传设施农业的发展优势,用生动鲜活的事例启发教育群众,切实增强群众的投资意识和市场意识,从多方面激发和调动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农民能够自觉自愿地投身设施农业建设。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在继续落实邳州市委市政府扶持发展设施农业优惠政策的同时,建议政府拿出一定数量的资金,对集中连片、规模发展设施农业的村给予奖励;对在设施农业技术推广中作出较大贡献的技术人员给予奖励.进一步推动设施农业健康快速发展。

    3.2多元筹资。确保投入

    首先,邳州市党委政府,要贯彻落实好扶持设施农业的政策,在资金使用上要统筹安排,确立重点扶持区域,解决当前资金不足问题;其次金融部门要积极支持设施农业发展,对于设施农业基础建设适当提高最低信贷额度;第三要抓住国家推进农村经济改革的契机。在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土地流转的探索,吸纳社会上有经济实力的人士承包土地搞设施农业,集中力量引进、培植一批有优势、有特色、前景好的骨干龙头企业和生产大户.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新型产业化组织体系,带动设施农业快速发展。

    3.3强化服务,加快发展

    建议邳州市政府进一步健全设施农业技术服务体系。要积极引进人才,大力提高设施农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和水平.带动培养从事设施农业的农民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力争达到“一户一个明白人”。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力度,转变培训方式,积极搭建交流平台,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等形式,加强与外省市间、各苏木市间的交流学习,以观摩交流等形式,将先进的栽培技术、成熟的管理经验、科学的投资运营模式进行及时的交流和推广,尽快让农民掌握设施农业的实用技术。同时加强对农业技术人员的管理,依靠农技队伍,加大设施农业生产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的引进和推广力度,制定相关的技术措施和技术操作规程.组织解决好设施农业中出现的技术难题。要建立健全市场销售服务体系。积极组建和培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经纪人队伍,加快建设蔬菜交易市场,提高设施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要依托合作经济组织、经纪人队伍及龙头企业,促进产销衔接,多渠道销售蔬菜产品,以流通促进生产,以流通提高效益。

第6篇:农业发展策略范文

    都市农业是当城市经济、社会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时,地处都市的间隙地带及其延伸地带,紧密依托并服务于城市,以城市生态保护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出口创汇农业、高科技现代化农业为标志,实现农业产业化,通过规模经营满足都市的市场需求,建立集生产、服务、休闲、消费、观赏为一体的,经济、社会、生态、辐射、示范等多功能并存的现代农业模式。

    都市农业是一个非常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通过都市农业的发展,促进城乡经济互促,从而推动成品农业的发展,使农业产业链延长,促进农业向第三产业的渗透,实现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对农业现代化、城市健康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有促进作用。近来,中原城市群的崛起,为促进郑州市快速发展,缩小城乡的差距,实现城乡产业全面融合成为郑州市重要的战略思路。

    一、郑州市区位优势分析

    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地处于中华腹地,九州之中,十省通衢。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总面积7446.2km2,市区面积1010.3km2,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282km2。郑州市总人口724.3万,其中城镇人口436.3万,是我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地理过渡带,有“雄峙中枢,控御险要”之称。郑州市处于从东向西区梯级发展的过渡带,各类物资资源、技术、信息再转移的位置非常明显;郑州市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是我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带,境内大小河流35条,分属于黄河和淮河两大水系,其中流经郑州段的黄河150.4公里。在郑州这里南北方的品种均可引种,农业发展条件良好。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具有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重要作用。据统计,郑州市已拥有300多家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和12家大型粮食、蔬菜、水果、花卉等农产品批发市场,年交易额达180亿元左右,发展都市农业的市场优势明显。

第7篇:农业发展策略范文

1.1我国农业科技推厂发展现状分析

1.1.1我国农业科技推厂体制

我国现行农业科技推厂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上形成的以政府主体是的中央一省一地(市)一县一乡镇五级农业科技推厂组织体制政府主导其机构设置、运行万式。

1.1.2我国农业科技推厂的投资体制

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推厂经费来源主要分为三个万面一是来自政府财政一般性农业科技推厂事业费二是专项推厂项目经费三是非政府来源的推厂经费如农业科技推厂机构创收收入等[4j213我国现行农业科技推厂模式随着体制变迁和买践发展我国农业科技推厂模式内容和万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其主要推厂万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项目推厂型(2)示范农场及科技园区型(3)技术承包型(4)技物结合型(别咨询服务型。

1.2我国农业科技推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2.1推厂体制问题

我国农业技术推厂体制问题主要表现在:陈旧的组织管理万式科研、教育、推厂与买际生产脱节各部分割据协调不利资金不足投资机制不健全市场化太低农业技术推厂人员分布不尽科学技术推厂队伍素质不够高现行农业技术推厂体制激励机制不健全相关政策不够完善等

1.2.2推厂经费不足

虽然农业技术推厂工作历来收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但我国农业技术推厂投资占。尸的比例与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属于较低水平。

1.2.3人员素质问题

农业技术推厂队伍专业技术不过硬缺乏精兵强将从业人员不足平均每个农业技术推厂人员服务708名农业人口每个种植业技术人员负责指导2436公顷耕地说明我国专职农业技术推厂队伍由于人数不足而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

1.2.4农民的文化素质低

由于历史、体制、政策等种种原因我国农民素质在整体国民中一直处于偏低水平多数农民仍然没有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万法这其中主要原因与农民对于新技术新经验的接受能力太差有着直接关系现代科学技术不能为其所用。

二、完善我国农业科技推广发展的建议与策略

2.1加大农业科技推厂经费投入力度

依法保障农业科技推厂工作的基本经费是各级政府应该首先做到的除此之外考虑到我国农业的生产现状多数农民科技素质较低农业生产规模小经营较为分散组织化程度不高厂大农民对农业科技推厂缺乏正确充分的认识以止匕各级政府必须加大农技推厂经费投入以克服种种不足通过重大推厂项目以促进科研成果向经济价值的转化从而买现农业生产的较快发展帮助农民致富。

2.2健全农业科技推厂体系

在西万发达国家中由上到下的改革方式正逐渐被有下到上的推厂万式所取代并且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其具体过程表现为由科技人员根据农民或者基层组织提出所需求来决定技术推厂项目的万式而不是依靠政府和科研单位来决定技术推厂项目的万式我国农业发展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厂模式应该着眼于这万面的改革与转变。

2.3加大培训提高全员科技文化素质

只有加强农业科技人员的新知识与新技能的培训使得科技人员的专业结构得到调整厂大农业科技推厂人员的素质才能得到提高在培训农业科技人员时可以对我国现有的各级各类农业院校进行充分利用同时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也要不断提高从而使他们采纳、应用、并受益于先进科技成果。

2.4加强科学普及宣传力度和人才管理

第8篇:农业发展策略范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策略

一、农业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

农业经济本身离不开生态环境的保障,二者只有协调交互发展才能够助力区域经济腾飞。目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还十分低下,生态保护工作还不够深入合理,这些都成为制约农业经济协调发展的障碍。当然生态农业经济具有自身的特征,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在局限性和开放性兼容的背景下,高效协调路径方案,夯实农业经济运行结构,明确生态农业的属性和规律,全面贯彻和落实技术保障机制,是发展生态农业的基础;明确农业发展方向,统筹监督技术要点和管理,实施经济共同体全方位监督和管控,维护经济运行管理的有机性是发展生态农业的根本保障。

二、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

农业经济是立国之根本,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宏观指引下,有效贯彻生态可再生资源的开发理念,不仅符合时展的必然趋势,而且能够提供了完善的交流平台,带来多样化和优质的农业产品,有效发挥协调理念的最佳效应,为地区农业资源的深度利用转化奠定坚实的基础。未来只有积极发展生态农业,调整和优化现有的农业经济结构,才可以为社会输送更多的绿色安全性有机农产品。未来“农户+公司”将会越来越多,绿色无公害贸易一体化发展格局将会更加茁壮,农民会深切感受到加工、销售、贸易培育发展带来的实处。国家对于农业生态化监管会逐渐科学,质量监督、检查的跟进,生态农产品监督体系日趋成熟。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既会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又符合政策和环保的要求,为此是利国利民且大快人心的好事。

三、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策略研究

(一)完善生态农业系统提升农业生产力当地政府要重塑农业发展的理念,普及农业可持续发展观,掌握和探究生态学和自然的基本规律,借助现代化技术推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同时宏观统筹指导打造农业产业链,在环境承载的限度内,有机兼容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使农民因地制宜创新生态技术和产品,将种植、生长、采摘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

(二)发展和优化农产品利用招商引资的手段,拓宽农业生态道路。借助环保产业升级发展的东风,将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有机融合,在有利条件的配合下,有效整合农业市场,提升农业整体利益。在发展和优化农产品的进程中,一定要因地制宜,拓宽产品内涵和外延的同时,同时坚守生态底线,顺应自然发展的规律,防止短期利益驱使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三)改进农村社会生态体制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征途中,政府需要引入和培养农业储备人才,开发和销售环保产品,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采取各种措施维护生态农业发展市场,培养农业储备人才,改进农村社会服务体制,提高农业科学技术手段以及农业人才的薪资和福利。此外,监测和监督环境污染治理,宣传生态农业技术的重要性,打击劣质生态农产品。

(四)健全生态旅游服务体系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农业劳动力素质培养,鼓励生产绿色健康食品,拓宽农产品的销儒渠道。结合乡村旅游业发展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响应国家生态农业的优惠政策,构建合理、鲜活的生态农业。此外利用多种宣传方式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精准定位旅游业特色,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为农产品销售增加渠道来源和保障。

第9篇:农业发展策略范文

(一)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和农业生态,促进农业产业化

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证了农村农业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使农业资源和环境推动农业经济的持续长久发展。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解决了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问题,作为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模式推动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达到农业生产集约化和生态化,促进农业产业化。

(二)实现农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人口增多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所以,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就必须由依靠消耗大量资源、破坏环境的粗放型农业向依靠科学技术的集约型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有利于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减小了污染,是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农业资源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减少对资源的一次性利用,增加他们的重复使用。同时,对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比如农业的生活垃圾可以用来建立沼气,这样不仅保护了农村的生态环境也减少了资源浪费,节省了资源。

二、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农业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矛盾

近年来,城镇化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农村人口的快速增加,这就使得农村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大大减少,农村的教育、医疗环境面临压力越来越大,这就导致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就业困难,造成农村经济发展停滞不前,资源环境恶化,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另外,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围湖造田、毁林造田、私自开发土地等现象严重破坏了农村生态平衡。

(二)农业结构不合理

由于农村信息传递之后,信息传播途径有限,虽然很多地区农民不停扩大经济作物生产来提高收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短期来看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从长远看就会导致农业结构的失衡,有些产品会出现供过于求,而一些产品会供小于求。着不仅不利于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也减缓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民素质较低不利于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

正如前文所提,目前农村人均资源不足,尤其是教育资源缺乏,导致部分农村孩子没法上学,农村文化水平总体偏低,没有一定的创新精神,也很难接受新鲜事物,尤其是一些先进的农业技术难以推广应用。

三、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一)大力宣传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内涵

农民是农业发展的主力,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国家应该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内涵进行大力的宣传,让农民读懂并接受这一发展新模式,从而保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够顺利实施。

(二)保护好农村经济发展的资源

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近年来,由于乡级土地规划建设不合理,许多企业工厂违章扩建,严重的占用了农村的耕地资源,耕地资源的减少直接导致粮食减产。还因为农民生产过程中滥用农药化肥,导致土地盐碱化严重,耕地资源减少。国家应加大农业科技投资,帮助建设绿色生态农业。修建水库、灌溉渠等公共设施保护农业生产用水。

(三)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是发展农业经济的必备自然条件,政府应加强对农村排污企业的治理,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植树造林,做好对农村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四、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方向

(一)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就是要充分利用当地的生态环境对农村经济发展做出总体规划。再满足主要发展方向的同时结合农、林、牧、副、渔业协调发展,共同形成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从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农业

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发展绿色农业,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出无污染、五公害的绿色农产品,随着人们对食品营养价值新的认识,绿色农产品得到广泛认可,经济效益迅速提高。

(三)网上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