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健康教育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健康教育;护士工作;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3(c)-0141-04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卫生工作者将工作重心从“疾病”转移到了“患者”,这就要求医务工作者及医疗机构需要满足患者生物、心理及社会方面的需求,达到患者满意的状态。患者满意度是评价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实现患者满意是现代医院追求的目标。患者满意度是指人们由于健康、疾病、生命质量等各方面的要求而对医疗保健服务产生某种期望,基于这种期望,对所经历的医疗保健服务情况进行的主观评价[1]。现今社会,医疗市场竞争日趋巨大,患者满意度已经成为医疗卫生系统高度关注的问题,如何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工作满意度,也成为了各大医院护理部面临的重要问题。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内科在护理工作中应用自制内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评价表,对提高患者满意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9月我院内科住院患者380例,其中,男206例,女174例,住院时间1周以上。入组条件:无意识障碍;无视力、听力、语言沟通障碍;无精神疾病和心理疾病患者。
1.2 评价标准
制订病房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根据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2]和我院实际情况制订《病房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由主管护士指导患者或家属在最符合自己想法栏目内打“√”选择评价内容。该表由14个子条目组成,其中前13个条目为半结构性问题,结果分为3个等级:满意、较满意、不满意,满意度=(满意+较满意)/总人数×100%第14个条目为开放性问题:最满意和最不满意的护士,表扬与意见、建议。应用该表对内科住院患者出院当日进行病房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
1.3 方法
1.3.1 制订健康教育评价表
根据我院内科住院患者实际情况和特点制订《内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评价表》(图1),对患者入院第五日及出院当日进行调查考核。经考核,评价等级为B、C、D级患者,由主管护士当日再次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出院后1周电话随访。
1.3.2 加强健康教育护理管理
1.3.2.1 加强护士的规范化培训 由各科护士长组织,对本科护士统一进行健康宣教知识培训。同时加强护士人文素养、沟通能力、法律法规等的培训,每个科培养1~2名专门的健康管理师。
1.3.2.2 建立床头健康宣教卡及专科健康教育手册 ①将健康教育的内容归纳在卡片上,置于患者床头,主管护士每完成一项在其后面打“√”。②将每个科室专科疾病的健康宣教内容整编成宣传册,护士人手一本;并在每个病房进门左手侧墙壁悬挂一本,由主管护士指导患者进行学习,同时方便患者随时学习有关疾病的健康教育知识。
1.3.2.3 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宣教 对低学历、低龄、高龄、记忆力差、病情重的患者采取有效宣教措施。①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宣教,避免使用专业术语;②宣教内容的深度不宜过高;③运用生动形象的举例表达宣教的内容;④采用工休会的形式,集中进行安全知识、规章制度等的宣教,2次/个月;⑤加强在晨晚间护理、各项治疗操作时的个性化重复宣教,以加强患者的记忆;⑥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健康宣教。
1.3.2.4 加强督促指导 护士长及责任组长加强对主管护士的健康宣教工作的督导、检查,了解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和主管护士健康宣教知识的深度,并有针对性地对主管护士的宣教工作进行指导,进而提高护士的宣教工作能力。
1.4 健康宣教评价
对内科住院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宣教到位评价等级分为A、B、C、D四个等级。患者或家属完全掌握为A,部分掌握为B,未掌握为C,未宣教为D。未按时宣教,超过1 d为B,超过2 d为C,未宣教为D。总分100分,90~100分为“A”,80~89分为“B”,60~79分为“C”,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完成统计,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四个季度内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度和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统计分析表明:随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度的提高,内科住院患者满意度也得到提升。见表2、3。
3 讨论
3.1 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得到提高
健康教育模式是指个体为维持或促进健康、达到自我满足、自我实现而采取的行为与信念防止,包括疾病知识知晓程度、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规范用药、不良生活行为改变几个方面的行为,健康教育模式对人们的健康状况有重要的影响[3-4]。因而护理服务工作中健康教育的实施及效果尤为重要。每个科护士长指定主管护士作为患者的健康知识指导者,让其评估不同患者切实存在的问题,让不同的患者接受有针对性、有价值的健康指导。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实施评价考核,能够及时发现宣教内容存在的漏洞,了解健康教育的效果。对健康知识掌握不牢或未掌握的患者采用个性化宣教,加强其记忆,从而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表1调查结果表明,随着健康教育的加强,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度明显提高。
3.2 患者满意度得到有效提高
Junya等[5]研究也证实了患者的满意度与医务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的友好、关心有很强的相关性,这与中国人注重情感有关,所以医院应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改善医患关系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在临床工作中,主管护士通过不定时、多次、重复、个性化地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及时、有效的沟通,解决了患者的疑惑和顾虑,满足了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及建议,避免了患者的不满、埋怨等,同时患者获得了疾病的治疗和保健知识,能信任、尊重医护人员,治疗依从性增加,和谐了护患关系,减少了不必要的纠纷。表2调查结果表明:随着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度的提高,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3.3 护士健康宣教的主动性增强
应用该调查表以来,护士长和责任护士对主管护士的健康宣教工作进行督促、指导,并应用健康教育评价表考核评价。同时对主管护士健康教育工作实施奖惩制度,考核结果与绩效奖励、年终评优等挂钩。建立制度,保障落实,将此项工作列入常规护理职责中,明确规定责任护士对入院患者有人性化健康教育的责任和义务[6],促使主管护士养成了主动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的习惯,病房内健康教育覆盖率达100%。
3.4 护士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得到提高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在法律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提高的同时,对服务和保健意识也不断提高,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考验[7]。这对护士的综合能力(包括职业素养、理论水平、技操能力、服务态度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护士不断地去学习,去总结,去提高,才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进而提高护理质量。护士自身通过参加不同方式的学习,提升了专业理论知识及技能水平,为患者作健康教育时受到患者的肯定、信任与尊重,其成就感和自身满意度得到提高。健康教育评价表的应用,让护士可以分阶段、有条理地全面地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避免了传统健康教育的盲目性和片面性,避免了患者盲目的呼叫与询问,节省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护理满意度是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最终评价指标之一,能够得到较理想的患者满意度是医疗改革的最终目的[8]。随着优质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健康教育成为了提高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的有效途径。健康教育满意率直接影响到患者对护士技术水平和服务态度的满意率[9]。同时,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治疗疗程,降低复发率,减少合并症等,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0]。我们应结合自身经验和科室的特色,通过认真落实护理工作的每个环节,切实做好患者健康教育工作的加强和改进,从而达到为患者提供满意服务、提高护理质量的宗旨。
[参考文献]
[1] 蔡湛宁,陈平雁.患者满意度的概念及测量[J].中国医院统计,2002,9(4):236.
[2] 冯志英,王建荣,张黎明,等.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的研制[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63-65.
[3] Csaba BM. Anxiety as all independent cardiovascular risk [J]. Neuropsychopharmacol Hung,2009,8(1):5-11.
[4] 张责瑾,陈晓洁,乔艳华.164例孕妇孕期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2,23(2):146-147.
[5] Junya T,Yuichi I. Effects of patient demands on sat-isfaction with Japanese hospital care [J]. Inter J for Qual in Health Care,2000,(5):395-401.
[6] 刘玲,蒋桂芝,付文惠,等.健康信念模式在难治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10-12.
[7] 温贤秀,孟宪东,杨俊华.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科研工作的推动作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8(6):264.
[8] 刘伟,李君荣,刘静,等.影响医疗服务满意度评价因素初步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2,5(11):883-884.
[8] 金丽芬.健康教育提高护理满意度的重要因素[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6):55.
【关键词】糖尿病前期;健康教育;生活干预;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299-02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一旦发病,往往需要终身治疗。但糖尿病的发病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近年来研究表明,在糖尿病发病前的一个阶段,患者已出现糖调节受损,这说明此时患者已有发展为糖尿病的倾向,医学上称为“糖尿病前期”。糖调节受损(IGR),它又包括糖耐量减低(IGT)和空腹血糖受损(IGF)。
IGR 不仅增加了 2 型糖尿病发病的危险性,而且高血糖水平也是发生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故早期发现IGR,及早进行干预措施,对人们的健康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IGR 的诊断标准
1997 年的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提出了空腹血糖受损 (IFG) 的概念: 即空腹血糖 (FPG)≥6.1mmol/L, 但
2 糖尿病前期的转化
20 世纪 80 年代大庆研究的资料表明,IGT 发生糖尿病的年转化率为7.7%。另有资料显示,老年 IGT 患者发生 2型糖尿病的危险比糖耐量正常者增加 5―8 倍,平均每年有8%―10%的人转变为糖尿病,累积患病率达 40%。在中日友好医院所做的为期3年的小样本研究中,可以看到IGT 在自然状态下有 34.9%的人群转化为糖尿病,37.4%仍停留在糖尿病前期。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糖尿病前期患者在未来数年内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明显高于正常血糖水平。
3 IGR 人群的筛查
依据 ADA2007 版糖尿病诊断标准建议,IGR 的筛查内容主要包括:(1) 年龄≥45 岁,特别是体重指数(BMI)≥25 者,年龄
4 对糖尿病前期患者实施健康教育
4.1生活干预及健康教育
4.1.1提高认识,走出误区:绝大多数处于此期的患者,没有任何不适和症状,全部都是通过入院生化检查得出的结果。绝大多数患者认为未超过7.0mmol/L属正常范围。患者处于此期存在着健康隐患,同时伴有胰岛素抵抗和胰岛功能受损,对心脑大血管、肾脏等器官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任其发展他们会以每年8%-10%的速度进展到糖尿病,如对他们进行生活干预,大约有50%的人逆转到正常。同时,对高甘油三酯血症.肥胖.糖尿病家族史的糖耐量低减的患者尤应加大力度进行健康教育,他们是进展到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4.1.2 科学饮食,有效降糖:饮食控制是糖尿病前期患者至关重要的基础治疗,应长期严格坚持。其原则是:低盐低脂,每日保证水溶性纤维素食品的摄入,以延缓食物的吸收,这可降低餐后血糖。进食速度是关键所在,一定要细嚼慢咽。提倡饮食多样化,以混合餐为宜。食用绿叶蔬菜,并注意补充维生素类食物,提供足够的维生素C和A。水果以食用苹果为宜,因苹果中的果糖进入细胞变为能 量不需要胰岛素的参与,所以基本不撼动血糖。以一日三到五餐为宜,定时定量,口味清淡,限油限盐,尽量不吃腌制品、油炸品、动物内脏等高脂肪含量的食物,严格控制脂肪的摄入。
4.1.3 坚持运动,决不懈怠:每日坚持运动,如快走、慢跑、跳健身舞、打羽毛球等等。每日运动时间不少于40分钟,每周运动至少4-5天。长期坚持运动可以增加组织利用葡萄糖,使血糖降低,肥胖患者利于减轻体重,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每日坚持不懈的运动使心脏的功能不受年龄的威胁,深入讲解体育锻炼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5 体会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糖尿病是一种与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疾病,健康教育则是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最有效的方法,因此,健康教育是该病的基础治疗措施之一。患者缺乏对糖尿病知识的认识不仅影响其依从性,也会影响其心理健康,造成患者不规范系统的治疗,甚至认为无法根治而采取消极的态度,对糖尿病患者来讲,依从性对糖尿病的控制有很大的影响。健康教育对患者是一种支持,能改善患者对糖尿病的“无知状态”,改变其态度和行为,提高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达到更好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认真细致的健康教育,使处于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认识得到很大的提高。科学的饮食管理和坚持不懈的运动,是阻断患者进展到糖尿病的法宝。患者出院后,我们跟踪随访,督促他们定期检查空腹血糖,询问饮食管理的效果和坚持运动的体会。在糖尿病早期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循序渐进的施教,为以后的长期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育针对性强,能让患者掌握糖尿病的治疗护理和预防保健知识。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糖尿病早期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疗效,许多患者建立了良好的生活方式,并明显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而且糖尿病早期健康教育效果明显,在有条件的地区应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 何筱莹,李梅忠,阮佩珊,等.互动模式健康教育在改善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450145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五里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共有糖尿病管理患者1 246 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从中抽取250名患者为调查样本。去除外出、迁出、住院等因素,实际观察对象为健康教育组104人,对照组106人。入组条件:① 符合WHO 1999年关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即空腹血糖≥7.0 mmol/L和(或)餐后血糖≥11.1 mmol/L。② 年龄60~80岁。③ 有一定理解阅读能力,能全程接受健康教育。排除标准:① 并存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严重肝、肾功能不全。② 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③ 行为沟通和学习能力障碍等。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自行设计问卷,对胰岛素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胰岛素使用率,胰岛素了解程度,胰岛素接受程度,胰岛素误区(包括使用胰岛素会导致肥胖、注射胰岛素会非常疼、注射胰岛素易导致低血糖、使用胰岛素会“上瘾”、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不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使用胰岛素意味着病情恶化治疗失败等6项),急性并发症情况,低血糖反应。于干预前、干预2年后分别进行1次问卷调查,核对无误后当场收回。
1.2.2 实验室检查 在干预前、后分别检测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
1.2.3 干预措施
① 健康教育组:2010年6月—2012年5月,对患者每3个月组织1次专题健康讲座。由本中心的全科医生主讲,内容包括糖尿病药物治疗、胰岛素概述、胰岛素使用方法、糖尿病饮食、个性化饮食方案、糖尿病运动治疗、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预防、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
② 对照组:采取传统的社区健康教育方式,包括发放糖尿病健康处方,糖尿病宣传版面等。
2组均接受每3个月1次的社区糖尿病随访。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经核对后录入计算机,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其中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其中组内比较采用配对四格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情况
干预前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病程、FPG、2hPG、HbA1c、胰岛素使用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两组患者的胰岛素了解程度,胰岛素接受程度,胰岛素误区,急性并发症情况,低血糖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
2.2 干预前后比较
干预后,健康教育组患者的胰岛素了解率、胰岛素接受率有明显上升,胰岛素误区发生率下降,胰岛素的使用率上升,FPG、2hPG、HbA1c降低,但低血糖的发生率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3)。
干预后健康教育组患者的胰岛素了解率、胰岛素接受率、胰岛素使用率均高于对照组,胰岛素误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早期胰岛素治疗通过控制血糖,可以减轻糖毒性、脂毒性,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持久益处。依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和《成人2型糖尿病胰岛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对下列情况建议起始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HbA1c≥9.0%且糖尿病症状明显;在采用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及2种或2种以上口服降糖药次大剂量治疗3个月后血糖仍不达标(HbA1c≥7.0%)的患者;病程中出现无确切诱因的体重下降者。另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存在急性并发症或严重慢性并发症、应激情况(感染、外伤、中等大小以上手术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妊娠期间等应给予胰岛素治疗。总之,2型糖尿病患者在HbA1c控制不理想时,应尽早起始胰岛素治疗\[1-2\]。
在社区临床工作中,发现许多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使用太晚,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并发症。由于对胰岛素的认识存在误区,甚至有患者在多年的血糖控制不良后,仍拒绝使用胰岛素治疗。常见的误区有:胰岛素会导致肥胖;注射胰岛素会非常疼;注射胰岛素易导致低血糖;使用胰岛素会“上瘾”;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不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使用胰岛素意味着病情恶化治疗失败等。
本中心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系统的专题健康讲座,通过全科医生的专业介绍,使患者对糖尿病药物治疗、胰岛素概况、胰岛素使用方法、糖尿病饮食、 糖尿病运动治疗、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知识有了深刻的了解,消除了他们对早期使用胰岛素的顾虑,增加了对胰岛素的了解,使他们在血糖控制不良时更易接受胰岛素治疗,使胰岛素治疗的起始时间提前。系统的健康教育也使患者的FPG、2hPG和HbA1c下降,从中获益。
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健康教育组内的低血糖反应增加,可能与胰岛素使用中的剂量调整、饮食不规律、其他药物的协同作用、年龄等有关。提示对老年患者,胰岛素剂量的增加幅度不宜过大,以避免低血糖的发生\[3-4\]。
4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1):S1-S37.
[2]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成人2型糖尿病胰岛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J\].药品评价,2012,9(1):42-44.
[3]闫巍,王全录,郑峥.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C):318-320.
【关键词】 护理健康教育 问题 对策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如今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自1986年我国响应WTO提出的全球战略目标号召后,卫生部明确指出要在全国大力开展健康工作,医院护理健康教育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展。但是,笔者作为一名护理人员通过在临床不断地实践,认为在开展此项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主要问题阻碍了护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开展。现分析如下:
1 护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护士对开展护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由于受到长期存在的传统护理模式影响,很多护士都认为开不开展护理健康教育无关紧要,仍然只重视完成病人的常规治疗及护理,未把此项工作列入到护理计划重点中来。加之对护理健康教育未充分理解,对于其思想和行动上应受到的改变常常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1.2 实施方法不足
1.2.1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疾病种类繁多,且每个病人的个体差异和经历更不相同,又存在护士缺编,往往习惯于把资料交给病人或家属阅读,或一味讲解常规、单一的内容,而未了解病人的真正需要。
1.2.2目前,健康教育实施计划单还没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既反映出病人真实情况又具有教育内容及效果,全国认可的标准格式,大多数护士直接面对病人的时间很少,却花大量时间去写是很不现实的。
1.2.3在实施的整个过程中,未建立评价指标,也无反馈信息。很多护士只注重对病人的单向灌输,忽略了这是一个动态的双向交流过程,病员的其他健康需求是否有遗漏,以致效果很难肯定。
1.2.4护士健康教育相关理论缺乏,整体素质低,健康教育融汇了哲学、医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和传播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不足,因而造成知识结构缺乏,不能满足患者需求,不能促进健康教育的提高。
1.2.5医院支持条件有限 医院管理系统虽一再强调健康教育,有时候也只停留在表面,而未具体关心其落实情况,是否有效地培养了健康行为,是否阻止了不健康行为的存在与发展。另外,后勤服务系统也未跟上,占用了护士与病人接触的大量时间。在护理健康教育中,所需要的资料、设备、用具单一未能满足病人需要,阻碍了病人的学习效率与效果。 2 对策
2.1提高护士认识,完成理念更新 在开展健康教育时,首先是观念的转变,使护士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以现代护理理论和整体护理观作指导,明确护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为此我们要更加宣传教育力度,进行多层次、多渠道的健康教育理论培训,使健康教育的思想观植根于广大护士思想中,认识到此工作是护理工作的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
2.2加强护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培训 提高整体素质,健康教育赋予护士多元化角色,由此我们必须强化在职培训,加大继续教育力度,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教育,新知识新技术大讲座,读书报告及专业业务学习,改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提高护士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改进实施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有效地做好护理健康教育,最好应用护理程序来进行,从而使健康教育不仅成为一种宣传手段,也成为护理治疗手段,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病人个体差异及不同时期需要做好阶段性教育,要把教育融入护理工作中,一边做,一边讲,恰当地运用一些技巧,要多做少写,把自己从繁琐的书写中解脱出来,更好地直接服务于病人,当然护理书写也需要解决和完善。在整个过程中,要根据制定的评价指标及时评价弥补遗漏的问题,提高健康教育质量。
182例患者教育干预后知识总评分比教育前明显提高(2=122.63,P<0.01),教育前尘肺疾病知识水平优良者(总分>20分)为7.69%(14例),经过教育后达40.66%(74例)。但仍有9例表现较差,均是文盲。因此,对他们要采用针对性的个人宣教。健康教育后,患者对尘肺病基本知识、危害性知识、治疗知识、预防保健知识、职业病防治法宣传知识的掌握普遍得到提高,与教育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2。
2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前后SCL-90评分的比较
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后,农民工尘肺患者SCL-90的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值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3讨论
3.1多数农民工尘肺患者对尘肺病知识缺乏了解
本研究显示,54.95%的患者对尘肺病知识认识较差,他们对尘肺病几乎是一无所知。另有37.36%的患者对尘肺病知识认识不够。由于农民工患者文化程度较低、流动性强,上岗前多未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对尘肺病基本知识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职业危害缺乏认识,自我保护意识淡薄,错过了最佳预防期,有些人在不知不觉中患上了尘肺病或正处在患尘肺病的过程中而不知,患病后不知道获得救助的渠道。
3.2农民工尘肺患者普遍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本研究表明,该院所收治的182名农民工尘肺患者存在多种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尤以身体不适、抑郁、焦虑、敌对、恐惧表现突出,这与尘肺病本身的疾病特点有关[3]。目前,尘肺病尚无有效药物治疗,患者不得不长期、反复忍受咳嗽、多痰、哮喘、低氧血症等症状的折磨,后期还影响心脏功能,这无疑会影响尘肺病患者的精神健康[4]。且由于当前很多农民工尘肺患者在诊断尘肺病后,其应得到赔偿的权利一直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加上患者本身经济条件差、缺少医疗保障,使农民工患者家庭承受了极大的经济压力,加重患者的抑郁、焦虑不良情绪外,还可影响人际关系,产生敌对情绪。表现为患者往往不配合检查、治疗,有的甚至以破坏公共设施、闹事来发泄愤怒,甚至有的还有自杀倾向。
3.3健康教育对提高农民工尘肺患者认知水平和改善心理健康状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康复护理;临床效果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经过治疗后,皮疹已经消退,只局部留有神经痛长期不愈,延续疼痛超过一个月的神经疼痛病[1]。关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定义至今无统一意见,一种定义为皮肤带状疱疹急性炎症期后持续3个月以上的局限性疼痛。另一种定义为急性带状疱疹治愈后的疼痛,持续时间1个月至6个月[2]。我院自近年来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该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采用护理配合效果更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0年3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对照组(西医治疗组)各30例,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心衰、精神疾患及妊娠患者。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28~76岁,平均56.8岁;轻度疼痛7例,中度疼痛13例,重度疼痛10例;病程5d~8个月,平均3.2个月。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31~78岁,平均57.3岁;轻度疼痛13例,中度疼痛12例,重度疼痛5例;病程3d~10个月,平均3.5个月。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病程等各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西医治疗,转移因子皮下注射,2ml/次,1~2周1次,连续注射1~3次;注射维生素B1针、维生素B12针,4ml/次,1次/日,连续注射2周。观察组患者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双花皂角汤汤加减治疗,基础方剂为:当归15g,生地10g,川芎10g,金银花15g,赤芍15g,皂角刺6g,穿山甲10g,天花粉10g,乳香6g,没药6g,生甘草6g。加减法:年老体弱者加党参、白术;发于头部者加蜈蚣、生姜;发于躯干者加元胡、香附;发于上肢者加姜黄;发于下肢者加牛膝;便溏者加砂仁、生山药;大便干结者加酒大黄。以上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两组患者均以持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比较治疗效果。
1.3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组间进行卡方检验,以P
2 护理干预
2.1 疼痛的控制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使人们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此病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疼痛性疾病,其主要特点为顽固性疼痛,此疼痛使多数患者受尽折磨,对中度疼痛的患者(疼痛程度像≤5分)由护士指导其采取以下非药物疗法减轻疼痛:(1)呼吸止痛法:疼痛时深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呼出,而后慢吸慢呼,呼吸时双目闭合,想像新鲜空气缓慢进入肺内;(2)松弛止痛法:松弛肌肉,如叹气、打哈欠、深呼吸、闭目冥思等方法能减轻或阻断疼痛反应,起到止痛作用;(3)转移止痛法:可通过多种形式分散病人的注意力,起到减轻疼痛的作用,如看电视、讲故事、创造欢乐的气氛、与亲近的家属、朋友相互交谈等。若非药物疗法无效或重度疼痛(疼痛程度≥6分)时,护士报告医生使用有效止痛剂,另外对伴有焦虑或抑郁的患者除心理支持外,根据医嘱适当应用催眠镇静药,如苯二氮芥类(安定、硝基安定),也可应用抗焦虑或抑郁药,均有一定的疗效.1.3疼痛的心理护理:熟悉病人的病情、心理特征、生活习惯,了解病人的家庭状况,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详细了解止痛药的药理、疗效与副反应,指导病人正确用药。
2.2 舒适护理
保持室内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效果,适宜的室内温度,创造舒适的环境,避免强光、噪音等环境因素诱发或加重疼痛。医务人员讲话声音应小,各项护理操作应做到稳、准、轻,尽量减少碰击声,避免一切不良刺激,使房间声响保持在35dB以下。
2.3 心理护理
在入院之初,首诊护士就详细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经治医生的情况、医术及责任护士的情况。护士在进行住院宣教的同时,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热情的服务、还要有娴熟的技术,以化解患者的不良情绪。5例患者年纪较大,均在70岁以上,个别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护士均能主动热情照顾患者的起居,并经常与患者聊天沟通,消除其陌生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鼓励其亲人朋友给予更多的关爱,从点点滴滴让患者感受温暖、重建希望,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很好地配合医疗护理。加强责任意识,针对患者老年体弱、病程长的特点,护士除按等级护理要求巡视病房外,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加强预见性护理,预见性护理在老年患者显得格外重要,要求护士要细心、从细微的病情变化,做好预测、判断、处理;做好基础护理保持床单位平整、干净,污染后及时更换,为患者提供整洁舒适安静的就诊环境;切口疼痛的护理:评估切口疼痛的程度,给予心理疏导,减轻对疼痛的敏感性,必要时给予止痛剂。
3 健康教育
3.1 健康知识的教育
评估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及家属的交谈,初步了解患者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生理缺陷、心理、生活习惯及家庭背景及病情的轻重等。同时用望、闻、问、切的方法采集一般资料,运用辨证分析确定证型评估患者。让患者认识、了解带状疱疹的病因、病机及主要症状通过发放健康教育小册子或聊天让患者了解带状疱疹是一种神经和皮肤都同时受创的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近来也有低龄化发病的趋势,多认为是紧张、劳累、感染或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药及恶性肿瘤病等综合因素引发的免疫力低下所致。本病的特点是:发病年龄及季节的无预见性、无规律性,发作时皮肤的创面灼痛、神经闪电样刺痛难忍,后遗痛持久顽固。安慰体贴患者,尽量解除和减轻患者疼痛,耐心讲解本病的发生原因和疼痛机制,以减轻心理压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病人感到心情舒畅,转移及分散病人的注意力,有效地减轻疼痛。
3.2 饮食调护教育
选择食物时,必须根据病证的性质,结合食物的性味归经,选用相宜的食物配膳,才做到寒热协调、五味不偏,则脾胃得养。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忌辛辣鱼腥等发物,少食煎烤油炸之品,宜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并保持大便通畅,不宜饮酒。或者饮食时要结合原发病的饮食禁忌。
3.3 用药知识的教育
中药汤剂宜温服,如病人出现食欲不振、腹痛、便溏时应停止服用。教会患者相关自我护理的知识与技能,有助于患者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中医的物理治疗如针灸、耳针、梅花针、理疗、推拿、按摩等疗法,可改善血液循环,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对针灸治疗的患者,应指导患者起针后休息10min,6h内不要洗浴,以防针孔感染。敷贴膏药的患者讲解对按摩推拿的患者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自我按摩知识教育。
3.4 日常注意事项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一种顽固性疼痛性疾病,其发病的主要特点为疼痛,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滞留于体内的病毒所致,患者在感染带状疱疹初期,没能及时的进行治疗,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以至于病毒依然滞留于体内,成为带病毒者,当带病毒者受到某些因素导致自身免疫力降低时,滞留于体内的病毒将再次被激发,病毒沿神经生长繁殖,继而造成神经的损坏或破坏,从而引发神经疼痛,也就是大家常见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对于此病,我建议大家要及早的治疗,以免病情恶化。在发现自身患有带状疱疹后要及时就诊,如果不及时治疗,在带状疱疹皮损消退后,会留下疼痛的后遗症,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此病的发生不仅给你身体带来伤害,而且严重的影响到你的正常生活,如果带状疱疹出现在面部,也就如张女士那样,治疗不及时最易导致面瘫。发病期间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平时适当的锻炼身体,从而增强自身免疫力。
4 结果
4.1 疗效评价标准
按照疼痛分级标准[3]进行疼痛改善程度的制定,即治愈:患者疼痛部位疼痛感完全消失,VAS评分为0分,不影响生活及工作;显效:患者疼痛部位疼痛感明显改善,VAS评分
4.2 临床疗效(见表1)
4.3 复发率及不良反应
随访观察6~18个月,观察组复发1例,复发率为3.33%;对照组复发5例,复发率为16.67%。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出现恶心2例,对照组出现恶心1例,头晕1例。
5 讨论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而引发的一种以疼痛为主要感觉的皮肤病。一般病毒感染有一定的自限性,15~30天左右皮疹可自行消退。但神经痛与皮疹消退不成比例,有的老人即使皮疹完全消退,神经痛往往持续数月或数年,甚者达10余年之久。目前,现代医学解决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一个难题,其只能通过止痛药物来暂时缓解疼痛但很少能根治,而我院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后遗神经痛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5.1 影响疗效的因素
治疗此病,不同病人的疗效差异极大,最快的7~10天,最长的4~6个月,那么,影响疗效的因素:(1)年龄和体质:年龄越大、体质越弱疗程愈长;(2)心情:易生气发火、急躁、再加信心不足的患者则疗程长;(3)睡眠:充足的睡眠可提高免疫力,而患者往往由于疼痛影响睡眠,疗程就长,故应加服助眠剂;(4)劳累:重症病人应停工休息,中轻度患者也应避免过劳,否则会影响疗效;(5)其它疾病:疱疹病人特别是后遗神经痛往往伴有糖尿病、胃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必须同时进行认真治疗,方能相得益彰,提高疗效;(6)病情:凡后遗神经痛在三个月以上者疗程延长,后遗神经痛在二年以上的病人,则至少一个半月方可痊愈;(7)诊治时间:就医时间愈早,疗效愈好;(8)气候及生物钟:气候强烈变化时,人体免疫力下降,疼痛加重,患者切勿紧张,否则,也会影响疗效;还有人体生物钟与疗效也有关系,医学上称为“病毒的认时性”,一般人体在下午四点左右及夜三点左右免疫力较低,病毒会乘机作怪,此时用药效果就好。
5.2 后遗症的原因
引发后遗神经痛的主要原因是,神经线的外皮粗纤维被疱疹病毒大量吞食破坏的结果,其次是残余的病毒不定期在作怪。留下后遗症与下列因素有关。疱疹类型:凡大水泡型及疤痕性(即坏俎型疱疹)的带状疱疹易留下后遗症。这两种疱疹由于结痂时间长,此期间病毒活动猖獗,易把神经外周的组纤维严重破坏,而导致掉痂后留下后遗神经痛,前者较好治,后者则更难治;年龄、体质:凡60岁以上,又多病丛生,免疫力低下的病人易留下后遗症;治疗方法和时间:未及时治疗者易留下后遗症。
出现后遗症应采取三种方法:心理治疗又分支持疗法(即鼓励病人树立信心,因这是自限性疾病,主要耐心);还有释疑疗法(即要把病人发病的外因找出来,并向病人详细讲解治疗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及对策);中药外治;中药内服,随症治疗。目前在医学界流行“此症无特效办法”的观点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
5.3 中医病因病机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当属于中医“蛇丹痛”范畴,认为其主要病因为外感湿热毒邪,内因是正气虚弱,形成邪实正虚的基本病机。毒邪入侵伤及络脉,络气郁滞,甚则瘀塞不通,不通则痛。若正气大虚,呈现阳失温煦,阴失濡润,阳气虚,元阳不足,清阳不升;阴血不足,脉络拘急,则形成不荣则痛。在临床治疗方面,众多医家都认为,瘀血为本病最主要、最基本的病理因素,其他相关病机均在此基础上产生 。带状疱疹皮损消退后,因余毒未尽,留滞经络,气血运行受阻,气滞血瘀,则出现疼痛。因此,活血化瘀法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最常见的方法,在活血化瘀的基础上可配以补气、养血、解毒、清热等方法。本研究观察组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双花皂角汤加减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方中当归、生地、川芎、赤芍、乳香、没药活血通络、养血止痛,金银花、天花粉清热解毒,皂角刺、穿山甲通络破瘀,能够引药效直达病所,生甘草解毒益气、调和诸药。在护理工作中,要指导患者加强营养进食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增加抵抗力,保持大便通畅。告知患者注意局部卫生,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穿棉质内衣。保持心情舒畅,多听音乐,适当运动,以散步为主,以分散注意力,缓解疼痛,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
在治疗过程中,安静、舒适的医疗环境能使患者缓和其紧张、焦虑的心情,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使其产生对就医过程的安全感和提高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这些积极的情绪会有效地促进患者的康复。正确的护理是有效控制疼痛的关键,通过以上的了解,想必大家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护理有了新的认识,做好疼痛的控制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朱学俊.现代皮肤性病学诊疗手册.北京医科大学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发行.2004.5:2-3.
[2] 武百山,倪家骧,硬膜外腔持续输注神经妥乐平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8,15(3):241-243.
【摘要】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应用于冠心病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老年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病人服药及门诊随访依从性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其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两维度得分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显著提高了实验组病人的服药依从性及门诊随访依从性,改善了实验组冠心病病人生活质量。
【关键词】 健康教育;冠心病;生活质量;依从性
冠心病是心血管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可由多种因素引起,主要症状为胸腔中央压榨性疼痛,并可迁延至手臂、颈、后背、胃部等处,严重者可出现严重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危及到病人生命[1]。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许多病人缺乏基本的保健常识和冠心病相关知识。为了减少诱发因素,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月—2009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病人100例,均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命名标准联合专题组制定的《冠心病命名及诊断标准建议》标准[2],无急性心肌梗死、重度心律失常和重度神经功能疾病病人。其中男71例,女29例;年龄64岁~83岁,平均71.3岁;心绞痛型60例,心肌梗死型29例,无症状心肌缺血型11例;病程1年~7年,平均3.9年。将100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教育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基础护理、病情监测和基本的健康教育等。实验组病人通过与病人沟通和查阅病历,根据其社会背景、文化程度、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经济状况等,对其进行身心评估,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制订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案,具体如下。
1.2.1.1 生活习惯
根据病人的生活经历、文化背景等,采用口头宣教、宣传图片等方式对病人开展冠心病相关知识教育,对病人提出的疑问给予及时、准确的解答,让病人对冠心病发病机制、诱发原因、临床分型、预防措施、注意事项等有基本的了解。指导病人遵医嘱服药,可帮助其将各种药物的用法用量做好标记,以免错服,并让病人了解药物的疗效和可能的副反应。帮助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和吸烟酗酒,按时睡觉[3],避免过度疲劳。清晨醒来仰卧5 min~10 min,做深呼吸、活动四肢,控制体重、高血压、高血糖等,根据个人爱好适当运动,如通过散步、太极拳等活动放松身心,增强体质。
1.2.1.2 饮食调理
向病人介绍饮食调理的意义,根据病人的饮食习惯和体质状况,指导病人选择清淡可口、低盐低脂、高蛋白低热量的食物,增加海带、紫菜等含碘丰富的海产品的摄入,以提高免疫力和新陈代谢能力。遵循少量多餐,按时按量的原则,忌暴饮暴食。便秘病人可适当增加粗纤维食物,以恢复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水有镇静、止渴、、散热、利尿、稀释血液等多种作用,老年病人大都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血液黏稠度较高。此外,人在夜间因呼吸和出汗会消耗部分水分,夜间缺水会使血液黏稠度升高,血小板凝聚,血流量减少,粥样硬化的血管更易产生栓塞,因此心绞痛、心肌梗死多在睡眠时或早晨发作,所以病人要及时补充水分。
1.2.1.3 心理疏导
由于冠心病病情复杂,容易反复发作,治疗周期漫长,给病人带来很多不愉快的体验,因此部分病人容易产生焦虑、紧张、悲观等不良情绪,程度严重者可能会影响到康复,同时也影响了生活质量。应指导病人正确面对病情,保持心态平和。对不良情绪较为严重的病人,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从病人的语言、姿势、神态等方面去把握病人的情绪波动。根据病人的性格特点,在沟通中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用积极热情的态度鼓励病人,并增加眼神和手势等暗示性动作,安慰病人,让病人感受到被关怀和重视,从而保持较好的心理舒适度。
1.2.2 评价指标
1.2.2.1 依从性
参考费翔等[4]在冠心病病人依从性研究中的治疗依从性问卷编制而成,该工具包括了服药依从性、生活方式依从性、门诊随访依从性共计3个方面。其中服药依从性评估病人服药的次数、量、时间及坚持服药,得分为0分~8分;生活方式依从性包括不吸烟、适量饮水、适量体力活动等共计8个问题,得分为0分~8分;门诊随访依从性的判断标准为:完全做到为8分,基本做到为6分,偶尔做不到为4分,根本做不到为2分。
1.2.2.2 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易量表(whoqolbref) 本研究中对生活质量的评价利用whoqolbref进行评定。该量表包括26个条目、3个附加问题,由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关系、环境影响4个领域评分构成。各领域及附加题中自评计分为百分制,总生活评分和总健康评分采用5分制,得分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本研究中hoqol-bref 各领域cronbach’s α系数为0.80~0.91,表明其在本次测量中的内在一致性较好。
2 结果
表1 两组病人干预前依从性比较
表2 两组病人干预后依从性比较 表3 两组病人干预前生活质量比较表4 两组病人干预后生活质量比较
3 讨论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与高脂血症、高血压、高黏血症、糖尿病、年龄、遗传和内分泌功能低下因素有关。该病是指心脏的冠状动脉管壁形成粥样斑块,造成血管腔狭窄和供血不足,心肌细胞供氧明显不足,导致的心肌功能或器质性病变,长期进展,可发展为心力衰竭[5]。该病发病人群以中老年人居多,这可能是多种因素随时间积累的结果。由于病程漫长,治疗期间的护理非常重要。发病人群多数为中老年病人,其对相关的保健意识和疾病常识缺乏基本的了解,或者有一定的保健意识,但多为偏方或缺乏科学依据,缺乏系统全面的了解。而冠心病发病因素是多方面的,生活中不良习惯也会导致发病率增高,因此,本研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引入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以病人为中心,考虑到病人的个体差异性,从多方面对病人开展健康教育,帮助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干预后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病人服药及门诊随访依从性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健康教育显著提高了实验组病人的服药依从性及门诊随访依从性。而在干预后两组生活方式依从性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一个与效能等相关的复杂的过程,亦需要较长时间有关。除了生活习惯和疾病知识外,还根据病人的性格特征,给予病人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帮助病人保持良好稳定的心情,从而促进病人早日全面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干预后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病人虽然在社会关系及环境影响两维度的得分无统计学差异,但在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两维度上,实验组病人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健康教育活动显著改善了实验组冠心病病人的生活质量,但对于其社会关系及环境因素的影响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分析。
【参考文献】
[1] 胡丽梅,叶柳花.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恢复效果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2):111112.
[2] 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的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j].中华内科杂志,1981,20(3):254255.
[3] 段桂兰.冠心病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0,32(1):6870.
【关键词】健康教育;乙肝;抗病毒;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450.1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444-01
依从性是指病人在就医后其行为与临床医嘱的符合程度,即遵循医嘱的行为活动[1]。慢性乙肝是由乙肝病毒不断复制而引起的长期进展性疾病,部分病人最终要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而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减轻肝脏炎症,阻断肝硬化,预防肝癌及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存活时间,是目前慢性乙肝治疗的首要选择[2]。然而调查表明,临床接受规范化治疗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并不高,患者存在长期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差,例如不遵从医嘱,轻信广告,擅自停药等导致病情反复甚至恶化。因此,我们对2011年1月~6月收住院的60例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护理干预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方法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择本科室2011年1月~6月住院的乙肝患者60例,按住院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男21例,女9例,年龄21~61岁,平均49岁,病程3月~5年。实验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18~57岁,平均45岁,病程6月~4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用药依从性等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由护士长和健康教育专职护士自制调查问卷,内容包括:①一般情况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经济情况等。②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及影响因素:包括患者对抗病毒知识的了解,重要性的认识程度,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等。由健康教育专职护士负责调查,使用统一指导语,问卷由患者独立填写,对文化程度偏低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其行解释指导填写。共发出调查问卷60份,回收6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
1.3 健康教育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加强医患沟通,主动与患者交谈,建立理解信任关系,了解其病情,治疗情况,对疾病的认识和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确认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的原因;②面对面咨询和针对性的指导,根据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职业以及不同文化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分析,根据不同对象的等具体情况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措施,以是干预措施尽量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③进行疾病知识宣教,宣教内容包括病因,治疗方案,识别疾病的危险信号,并发症的预防与观察,合理用药方面等,其方式多烊,如利用科室走廊宣传栏,小册子,健康教育处方等方式进行疾病知识宣教,提高患者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疾病及预防并发症的能力;④与家庭重要成员沟通,告知家属有关疾病知识,让其提醒并帮助患者遵从服药规律。
1.4 评价标准:
依从性评定标准:完全依从:是指患者遵从医嘱时能按时按量用药;不依从:指不遵从医嘱按时按量用药,包括间断用药,自行增减药量或自行停药[3]。
1.5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本结果表明,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后,患者服药依从性佳的情况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3.1在临床工作中,由于患者对乙肝抗病毒治疗认识不足,在治疗过程中常出现自卑,焦虑,恐惧,怀疑的心理导致治疗依从性差,常见如:①认为无不适症状,没必要治疗或者对治疗没有信心,不相信医生的治疗方案;②药品费用高,难以承受,同时担心药品副作用,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医生未说明必须进行抗病毒治疗,而听信广告,或其他所谓的秘方偏方。针对这些原因等实验组进行健康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
3.2针对乙肝抗病毒治疗现状,①慢性乙肝发病隐匿,缺乏自觉症状,多数患者又对该病缺乏全面的认识;②慢性乙肝的抗病毒药物仅是抑制病毒复制,并不能达到清除病毒,切底治愈乙肝的目的;③抗病毒路程长,至少需要半年到2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的治疗,才可能取得较为持久,稳定的疗效;④抗病毒治疗见效慢,其疗效很难从症状及特征的改善来反映,仅从HBV-DNA滴度的下降来判断,一般需要1-3个月甚至长大半年时间;⑤抗病毒治疗中耐药性可致患者疾病不断进展或者病情反复等不良后果。使用要分时分阶段实施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治疗依从性。
3.3健康教育干预是提高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有效途径。现实社会中人们对乙肝的恐惧和对乙肝感染者的歧视,这些都使他们承受着沉重的精神负担和生存压为。存在着孤独,自卑,焦虑,恐惧,抑郁,强迫等心理问题[4]。所以他们渴望医生提供多方面的帮助,社会给予关注,理解和包容。
3.4 对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实施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单纯在医院给于健康教育还不能充分满足患者的要求,还需要家庭的关怀理解和帮助,所以应把我们的工作网络化,要与患者建立长期的随访与联系,从而提供更多的治疗和信息帮助,提高治疗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屈学勤.高血压病患者不遵医行为原因分析与健康教育[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11(2):178~180.
[2]武风华,抗乙肝病毒药物的应用[J].中外医疗,2007,26(20):24~25.
[3]孙萍,张明辉,吴星恒.儿童哮喘对吸入医嘱的依从性调查[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5,5(45):111-112.
[4]姚树桥,孙学礼.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5
【关键词】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优势途径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适龄青年得以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但社会急速发展使得竞争压力也急速增加,大学生面临着就业的恐惧。另外,由于在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人际关系、家庭贫困等方面面临冲突和压力,使得一些心理相对脆弱的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由此而引发了危害自身健康与校园安全的事件,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辅导员作为高校第一线的学生管理人员,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
1.沟通优势
辅导员的年龄优势使其容易和学生沟通。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中绝大多数都是从高校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年龄、价值观、生活模式与在读大学生都很接近,属于同辈群体。师生之间基于成长背景的差别小,沟通的防御性低、有效性高、互动性强,所以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包括心理素质的培养、塑造、提高和发展具有最直接、最持久的影响和作用,很多学生比较信赖辅导员,在学习、生活中出现问题时愿意主动与辅导员沟通,征求意见,寻求支持。
2.资源优势
就工作内容来看,辅导员负责学生学习、生活的管理工作。小到学生的生活起居,大到毕业生就业,对于学生适应环境能力、情感状况、人际关系和谐程度等情况都比较了解,加上学生干部团队的辅佐,使得辅导员与专业任课教师和行政工作人员相比,无论在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还是工作内容的性质方面,都有十分独特的资源优势。同时,辅导员要伴随大学生走完大学求学的几年时间,相较于专业课教师,他们是“任课”时间最长的老师,也是“上课”门数最多的老师,和大学生接触最广泛、最具体、最有机会深入了解本班学生的思想动态、情绪、困惑、压力等,知道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需求,这有助于他们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自身优势
我国目前的高校辅导员队伍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师范院校毕业的,数年师范教育的熏陶,使得这部分辅导员对学生的心理变化、情绪反应较为敏感,而心理学、教育学的专业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辅导员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或有能力提供正确的实现成长的其他途径。非师范教育专业出身的高校辅导员,在正式参加工作前,也接受了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岗前培训,了解了大学生群体生理、心理的发展特点,结合自身经历,进入职业状态也比较容易。总之,高校辅导员已经基本具备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同伴功能、顾问功能和疏导功能。
二、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开展心理健康调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辅导员开展好学生工作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工作措施与方案。而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就要进行心理健康普查,主要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异常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与他们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预防。上课学习阶段,任课老师也要观察学生情况,反映给班主任、辅导员,结合学生心理档案,记录学生心理变化,再及时反映到心理咨询机构,或者做统一的心理知识讲座预防、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或个别进行指导、帮助。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早解决。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工作效率。
2.培养学生骨干,建设和谐班级
班风的好坏也是影响学生心理的重要因素之一。每一位在校大学生都组合在不同的某一个班级内,班内同学彼此熟悉,没有较大的距离感。而和谐的班集体能够促进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发展,辅导员应引导大学生在班内建立一些爱心小组,同学间互帮互助,互敬互爱,这种对心理的关爱往往能落到心坎上,并能让人动情、感触深,甚至终生难忘。相反,若一个班级的风气是消极的、互不配合,像一盘散沙,那么班级的每个学生就会感到孤独无助、紧张压抑,班集体名存实亡,久而久之不仅影响每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效率,而且也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辅导员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要注重班级建设,要把班风建设作为班级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规范学生行为,培养和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抓好班风建设。辅导员可以在学生中建立起很好的信任感,做学生的知心人,以“情”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影响力。
3.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关键还要靠培养学生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而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辅导员要积极引导大学生走向社会,深入基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要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长见识,调适心理,认识社会,把自己融入社会,从中接受锻炼、磨练意志,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4.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孩子起着表率作用。父母应该而且必须配合学校,关心青年学生的成长,父母有责任了解与关心自己孩子的心理问题,尤其在一些年轻人情感纠葛问题上,家庭的处理往往比其他机构更有效。辅导员首先应使家长明确家庭对学生心理支持的作用,让家长认识到预防学生陷入心理危机的重要性。其次应定期与学生家长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校外的表现;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内的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最后对于发生心理危机的学生,辅导员应在第一时间通知其家长,使家长配合干预,对其实施监控。
5.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辅导员要学会倾听艺术。倾听艺术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途径。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情感复杂动荡,有些学生性格内向,遇到问题时不愿意将其真实感受表达出来,这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辅导员在同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中,不仅仅是老师对学生说,认真地倾听学生诉说也很重要。如果辅导员能够以学生为中心,理解和体会学生的感情,认真地听取学生的陈述,并启发学生陈述,让其在述说中表明自己的观点,宣泄自己的情绪,才能真正地、客观地了解到学生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