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范文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

第1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新世纪;小学语文;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6-0069-02在新课改全面推进的今天,小学语文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阵地之一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以前那些传统的仅以教师或者教材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教育形势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要紧跟时代,努力在教学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探索、改革,在新实际的新形势下,努力将语文课堂教学做到:学生兴趣浓厚、教学模式多样、内容丰富,真正的实现学生为主体、教与学的统一,以此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下面我就将从不同的方面对我国新世纪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研究。

1.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语文教学,它是我国文化记录的重要载体,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形成和培养学生的文化、思想道德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且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现阶段,随着我国教育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显然已经不能较好地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所以很有必要对现有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内容进行分析与思考,针对存在的一些时代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此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水平。

2.新世纪小学语文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2.1趣味性。兴趣是第一位的。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没有任何动力的。而无论教育形势如何发展,兴趣都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是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地位不会随教育形势的变化而变动。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之中,我们要特别的注重教学快乐氛围的营造,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自身特点,为学生构建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增强教育教学的趣味性,以此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使之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2人文性。新课程对语文学科的定位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新世纪下,语文学科的教学要加强教学的人文性,全面落实新课改所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主要包括有:情感、思想品德的培养;文化的积累;方法的掌握。所以在教学中要深入挖掘,为学生构建人文环境,让学生得到情感的陶冶,提升学生人文素养,这样才能达到对课文的真正理解,达到新课标所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

2.3创新性。创新,是现代教育的核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深入落实创新教育,鼓励学生创新,让学生勇于思考、善于改变,突破传统教学中标准答案的束缚,进行富有个性化的学习,让学生有所创新。主要做到:问题的开放性。所提问题更加注重与生活的联系,要让学生从文本中提取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加工;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要加强引导,要让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大胆地发表个人见解,增强学生问题意识,这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契机。

2.4主体性。在过去传统的教育教学之中,很多时候都是教师在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来开展教学活动,忽视学生的具体学情,学生只是在教师的指令下被动地进行识记与运用。而新世纪之下,要关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我们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既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同时又要引导学生主体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则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来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调控,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引领与合作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思考提供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思维,以此达到学生们对知识的真正理解,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2.5现代化。现代的社会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计算机等一些现代科技产品已经应用到了各个领域,在教育教学中也一样。我们的教学要积极的应用到现代技术水平,勇于接受新的事物,进行积极的实践与探索,体现出教育教学的现代化,在具体的教学中实现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用多媒体来丰富教学内容,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创设有效情境,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益,以此更好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集现代化、知识、趣味性于一体,提高教学效率。

3.新世纪小学语文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3.1要注重知识与技能。在过去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常对学生学习结果十分注重,而忽视了对其技能、知识学习过程的培养。而新世纪下,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我们要求教师必须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审美等等,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得到全方面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师要将自己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和学生所具有的主体地位充分的体现出来,教师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出一个比较宽松、愉快、民主的学习环境,营造教师和学生情感交融的和谐气氛,努力使学生学会自发的思考、交流以及议论,使小学语文课堂实现学生之间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和谐交流,以此有效的提升小学生技能水平以及知识水平的提高。

3.2要明确过程和方法。在新世纪下,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必须要进行合理的情境创设和相关的兴趣导入,对于每一节课程的导入是吸引学生进入到语文课程中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做好课堂的导入,引领小学生走上一条探索知识的路。与此同时,要积极的在课堂中创设意境,以此增强小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真正处于自身创设的情境里,有效的将学生的情感发掘出来,并对学生的精神世界进行丰富,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以此真正的引起小学生对于语文知识进行探究的兴趣,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3.3要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们知道,不同学科之间的价值观以及情感态度是不一样的,但每一个学科的教学都必须要将人作为主要的对象,并且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必须要将过去传统教学中偏重学习知识的情况进行改变,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以及情感态度,以此来指导小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小学生能够在自身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会生活、做人、审美,以此真正的使小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3.4注重信息化教学。随着社会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进步,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频繁,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在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也十分普遍。信息技术它作为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是指将信息技术通过辅助教学的方式引入到教育教学之中来,以此更好地开展教师以及学生之间的知识、情感态度的交流。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的兴趣需要,运用信息化的方式开发一些语文学习的专题,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新的时代给我国小学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这要求我们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积极的培养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情感态度的形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参考文献:

[1]赵英杰,郝爱莲.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2014,02:47.

[2]邬彩霞.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新课程学习(下),2014,01:131.

第2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读代讲;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9-0140-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9.090

一、选题的概念意义

“以读代讲”,是指用教师的读代替过多的讲,以教师的读教会学生如何读。将“读”作为“朗读”诠释以读代讲,就是教师将教学内容寓于以指导朗读、提高朗读能力为目标的教学过程。课堂要以学生的实践和活动为主,教师只作点拨和指导。以读代讲中的“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途径,抓住了读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确立“读为主线”的理念,让学生“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以读代讲”是让教学从“繁琐”走向“简单”;让教学从“教师”走向“学生”,力求达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文”的理想境界。

国外母语教育工作者积极创立试行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其共同点为:重视发展学生的智能,重视指导自学方法,重视学生的合理负担。这些方法为我们开展“以读代讲”提供了借鉴。国内阅读教学改革中,叶圣陶等语文教育专家经典论著,“回归语文本色”的观点和理论,于永正、支玉恒、王崧舟等名师的著述及课例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丰厚的理论基础。以读代讲的理念虽已深入人心,各地也在不断地实践与探索,但落实力度尚嫌不足,操作策略较为粗放,重讲轻读,以问代读倾向未彻底改观。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一是以读代讲中“备读”及范读策略;二是以读代讲中读层的次方式的设计与应用,三是以读代讲中朗读指导的有效策略;四是以读代讲中朗读评价的有效策略。语文阅读教学实施以读代讲,创新方法策略,可有效遏制无效问题和繁琐分析,提高朗读水平,发展学生能力,提升语文素养,达到语文教学低耗高效目标。其研究目标,一是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读代讲的有效实施方法,提高朗读水平,培养学生语感,发展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本色语文”。以此为突破口,努力打造高效语文课堂,全面提高小语课堂教学质量。二是通过实践探索和实证研究,积累丰富有效的课堂教学经验,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以读代讲”课堂教学特色风格,培养骨干教师,丰富教学资源,逐步实现“先试点―再推广―后普及”的目标,带动城区及全县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高效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途径策略

1.加强读的备课。教师只有充分备读,才能明确怎样读,读到什么程度合适,才能准确判断学生读的好坏,指导朗读的方法才能生成。这是备好课的重要前提条件。教师在备课时要备读的目标、读的训练点,精心设计读的指导方法。这样,教师可以很准确地感知文本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作者的写作方法、重点段落等,理清了课文的脉络。

2.突出读的示范。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能迅速调动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对文本有更深的感悟与理解。默读、批注、浏览也是一样,教师如果不给学生默读、批注及浏览以实质性指导,学生难以把握其要领。学生只有在教师的示范引领下习得方法,并在自己的读书中加以应用,反复实践,才能真正形成能力。

3.设计读的层次。阅读教学不仅要读,而且必须有效地多读。要有效多读就必须层次清楚,目的明确,指向性强。就读的层次性来讲,其主要流程是:初读要读准―再读要读通―三读要读懂―四读要读出语气语调―五读要熟能成诵。

4.丰富读的形式。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指名读、小组合作读、齐读、分角色读、对读、男女生比赛读、引读、自由读、表演读、默读、浏览、诵读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朗读目的选择合适的读法。

5.指导读的方法。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从最基本的读书方法教起,训练学生正确流利地读。除读出节奏,注重声调和音量外,还要满怀感情地读,读出文句中的情感,意境以及“弦外之音”等。学生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才能随着作者感情的跌宕、心潮的起伏、思维的翻腾去品味语意,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6.重视读的评价。朗读评价中,一要赏识评价,让学生敢读。朗读评价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用发展与欣赏的眼光肯定激励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二要诱导评价,让学生爱读。好的教师应当善于巧妙、机智地诱导评价学生,做到引而不发。三要多元评价,让学生会读。即除教师、同学外,学生本人、家长等也可以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第3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范文

小学生在刚进入学校的时候,会把教师看作是无所不能的人,他们在这一阶段对老师说的话唯命是从。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他们认为老师是知识的化身,老师所做所说的都是对的,因此可能会在经年累月的学习过程中受到老师的影响。教师并不是完美无缺点的,在进行教学时可能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些错误如果被学生学习到了就会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以为优秀的教师应该在言传身教的同时充分树立好自己的形象并且在自身的专业素质方面下功夫,尤其是在教授语文课程时,需要制定合理明确的教学目,那么相信可以让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对汉语言文学的研究和学习相信也会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文就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的一些教学难和教学质量不高、效果不好的情况进行分析,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希望能为我国小学语文教育贡献一份自己微薄的力量。针对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现状,笔者认为应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保证语言的规范性和标准性小学生在刚进入学校的时候,会把教师看作是无所不能的人,他们在这一阶段对老师说的话唯命是从。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他们认为老师是知识的化身,老师所做所说的都是对的,因此可能会在经年累月的学习过程中受到老师的影响。教师并不是完美无缺点的,在进行教学时可能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些错误如果被学生学习到了就会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以为优秀的教师应该在言传身教的同时充分树立好自己的形象并且在自身的专业素质方面下功夫,尤其是在教授语文课程时,需要制定合理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计划,在教学时一定要坚持语言的规范性和正确性,尽量使用标准的书面语言不要出现方言等。这一阶段的学生的模仿能力都特别强,因此老师需要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好榜样,正确的书写和使用规范语言。

二、保证语言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无论是他们的知识量和语言储备量都远远不及高年级学生,因此,对于很多事物甚至不能清楚的表达,在进行语文学习时由于认识的汉字较少在理解时可能也会产生一些误解和偏差。这也就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了难题,并且要求老师积极开动脑筋解决这样的情况。在进行教学时,如果遇到了一些学生比较陌生甚至从未接触过的事物,老师可以将其用图片的形式展现出来,图片具有易于理解和形象的特点,即使学生们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接触过,但是凭借图片也能在头脑中对其有一个充分的认识。此外,经过研究表明,在进行语文学习时将书本中的文字和图片相结合会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给学生讲解“瀑布”这一词汇,对于许多学生来说肯定都没有接触过也没有亲眼看过,那么这样陌生的词汇教师就可以采用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向学生逐个解释。相信对于这样新奇的东西,学生也很容易接受和被激发学习兴趣的。

三、教师在教学时要保证语言的生动性

小学生由于年纪较小,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要注意使用一些符合他们理解能力的表达方式。小学生思维活跃,但时也会出现一些比较幼稚的语言和想法,这时,老师要做的不是打击他们发言的积极性,批评他们表达的错误而是更应该鼓励他们发言和积极思考,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在讲授知识时要提高自身语言的生动性,不能一味死板地给学生讲解,比如在给学生讲故事时应该使用一些生动活泼的语气再加上适当的表情,这样可以很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中体会语言的魅力,长此以往,学生也会被这些生动、质朴的语言吸引,模仿并形成自己的语言。在保证语言的生动性时,教师必须要保证语言的形象和有活力。所谓形象就是老师在讲述故事或描述事物时务必要做到仔细和精确,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建构一个相应的形象出来。有活力主要是指教师讲述时的语调。语调有抑扬顿挫,不同的语调对于感染学生的情绪都有着不同的作用。因此,教师也要注意这一方面,尽量保持语言的生动形象、有活力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第4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语言知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教学策略

从陈述性知识“是什么,为什么”出发,可以将语言知识分为原理层和工具层,从程序性知识“怎么办”入手,将语言知识分为实践层。针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三个层面语言知识教学进行分析和探索,对于提升学生语言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增强原理层语言知识教学

原理层语言知识处在最基础的层面,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对原理层语言知识的呈现略显浅少,因此,为弥补教材中此层语言知识的不足,需加强原理层语言知识教学,以期学生能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一)教师应加强自身原理层知识的储备

为加强原理层知识教学,首先要从教师自身知识储备量入手,教师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原理层语言知识,才能对教材中未涉及而又需要学生了解的语言知识进行有效地传授。那么教师究竟需要掌握哪些原理层语言知识成为困扰教师的一大难题。笔者针对此问题结合黄强军语言知识内容的量化标准[1],对教师需要掌握的原理层语言知识进行整理和分析。首先,语言的本质方面,包括语言特点、汉语定义、汉语特征。其次,汉语方言基本知识方面,包括汉语的变迁,汉字产生以前的原始汉语;先秦时代的上古汉字;两汉至隋唐时代的中古汉语;从晚唐到五四的近代汉语;五四之后的现代汉语;以上汉语的五种形态及其各自的特征等。另外,关于其他层面的具体语言知识如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的发展源头和历史变迁过程等知识也包含于这一层面的语言知识内容中。

(二)教师运用多种形式增强教学效果

由于教材中原理层语言知识分布较少、形式相对单一,因此,教师不能仅根据教材停留在“说教”这一层次的单一教学方法中,很难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相应工具书,采取适当的教学模式将自己储备的原理层语言知识活化地传递给学生,将枯燥的课程转化为生动、形象和充满趣味性的内容,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变得更加活跃,充满生机和活力。例如教授四年级上册第24课《春联》时,除了讲解书中有关对仗(即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的工具层语言知识外,还应当依据自身所储备的原理层语言知识,让学生知道春联的来历以及对偶修辞的演变和发展,单一的讲述法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减弱学习动机。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采用多种手段进行有效的对偶教学。由于四年级学生的具有较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教师需要以直观形象的图表形式和引发学生感性的情境创设为主要呈现形式,利用图表形式介绍对偶和对仗的不同,直观表现出对偶大起大落的发展史,从而使学生一目了然,激发兴趣,拓展知识。对于“春联”起源,可创设具体情境,以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春联”的来历,“桃符的故事”“五代后蜀皇帝孟昶过春节的故事”“明代朱元璋写春联的故事”将其原理层语言知识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更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春联所表达的含义。

二、重视工具层语言知识教学

教材中呈现最多的即为工具层语言知识,它处于中间层面,作为工具指导和服务于实践层语言知识,因此重视工具层语言知识教学,有利于学生为实践层语言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更是促进学生直面生活的动力源泉。

(一)依据汉字特点,加强识字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这是在强调语文教学必须遵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由于汉语具有很强的历史继承性,包含着大量古代汉语的因素,无论是从语音知识的汉语拼音,还是文字知识的字构书写,甚至是词语知识中词汇的积累和词义的理解,都是作为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载体,承续着历史的脉络。因此在充分解读和分析教材中工具层语言知识的同时,要与汉语言文字特点相结合。汉字知识教学,教材中以集中识字法、分散识字法和字理识字法为主要方法呈现。而教材中的根据字构呈现的字理识字却被许多老师忽视,应充分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运用汉字形音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例如教“鸟”字,出示鸟的图画,解析“鸟是有眼睛的,里面的一点就是眼睛,千万不要丢了,丢了,小鸟就什么也看不见了。”如教“牧”字,点出“牧”的本义是手拿鞭、棍在放牛。“沙”字教学时,启发学生想象河水少会出现什么———水少而沙现。字理识字法运用范围广,遵循汉语言特点,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强化儿童对汉字音形义的记忆,能有效地预防错别字,有利于学生观察力、理解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二)结合阅读和写作,加强语法和修辞知识教学

通过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语法知识呈现内容的分析可见,其语法知识呈现零散分布的特点,但是在小学教材中将其整合又是难度极大的,因此,便需要教师结合阅读和写作对语法知识进行教学时采用适宜的方法,让学生“在零散中学,在整合中内化”。付惠均[2]在《语法教学方法论探讨》提出“三个结合”的方法论体系,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示正与纠误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一语法教学方法要求一是精简语法项目,淡化理论色彩;二是紧密联系实际,强化具体运用。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依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必要的语法项目有针对地进行教学,低年级重点在于单句语法的练习和巩固,初步了解和学习人称代词的使用方法;中高年级出现复句以及单句、复句相融的较复杂句式。而且在强调语法规则的同时紧密联系语言实际,如一年级上册练习4中“我喜欢吃的水果有……”单句的学习,在分析句子成分的同时又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实际,提高了语法教学的效果。静态与动态相结合,脱离实际的语言单位和联系具体语言环境进行语法分析,两者在语法教学中应该结合运用,相辅相成。示正与纠错相结合。是语法教学中不可偏废的两种方法,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双管齐下,才能更有效。根据教材中各学段修辞格出现频率,充分利用修辞的表情达意作用。修辞知识教学主要采用“切境法”。语言材料选得好与不好,主要就是看选用的语言材料是不是切合于具体的语境,即题旨情趣。因此我们在修辞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结合语言环境来阅读理解文中修辞艺术。修辞教学只有在应用中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不可为教修辞格而教修辞格,要使学生真正体会学好修辞对阅读和写作带来的好处。

三、关注实践层语言知识教学

实践层语言知识是最接近日常生活的层面知识,强调语用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语言知识教学中应重点关注的层面,为学生直面生活、提高语言交际能力起到推进作用。

(一)注意语境创设,引导学生习得言语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十分重视语境的创设,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语境的创设,关注话语语境,其中上下文语境在中小学阅读教学中尤为重要,它要求在书面语的话语阅读理解时,要注意联系上下文,整体把握,不要孤立地去理解语言片段;除此之外,教师能够根据课堂氛围作适当调整,对前后语境构建,使其相衔相配,并且运用情景化的语言让学生融入所创设的情境中去,引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学习语言。例如可以在虚拟情境中根据语境理论来创设虚拟语境,如教学一年级下册《奶奶的白发》的复习巩固阶段中,可以通过扮演奶奶的角色来检查学习效果。这样的虚拟语境创设,不仅可以帮助理解文本,更加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艺术性地创造语境,引发学生自主性和积极性,试看以下于永正老师通过艺术性的创设语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永正老师教学《翠鸟》中“翠”字:师:下面看于老师写课题。哎,这个“翠”字怎么写?提笔忘字,谁能提醒老师一下?生甲:“翠”字上面是个“羽毛”的“羽”字。生乙:不带钩的。师:噢,明白了,谢谢大家的提醒。请学生看于老师写,并且抬起手跟着于老师把课题写一写。于永正老师并没有直接将课题写在黑板上,而是艺术性的“懂而装不懂”,营造了一种“不懂就问,积极好学”的学习氛围,满足了学生自豪感,认为老师对自己拥有极大的期望,这就是“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提高了学生自信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遵循会话得体原则,增强话语评价功能

“得体原则”是衡量言语行为的终极标准,无论你遵守的是合作原则,还是礼貌原则,但最终都必须以“得体”作为评价标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是否得体做具体的评价。如看是否适应不同语境要求。在正式的场合,说话应当严肃、认真;在欢庆场合,说的话就应当有助于欢快气氛的营造,例如二年级上册练习1中口语交际“学会祝贺”,显然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在亲人离散之时发出的渴求团圆期望的诗句在这里就极不合适。例如教师在教授一年级上册练习5中“别人问你什么,有时可以这样回答。”举了这样一个例子[3]:一姓张小孩听到别人跟爸爸初次见面,总是先问:“您贵姓?”,爸爸总这样回答:“免贵,姓张。”接着别人又问:“弓长‘张’,还是立早‘章’?”于是他也耳熟能详了。有一天,只有孩子一人在家,有客人来访。小孩问:叔叔,您贵姓?客人:我姓李。小孩很恭敬地又问:是弓长“李”,还是立早“李”?客人:愕然,不知如何应对。上述例子表明在进行语用知识学习时,要能够灵活运用,注意语言得体原则,案例中小孩的表达是不得体的,老师举了这个例子之后,学生能够体会到表达需得体,从而对自己和他人的表达也能进行合理评价。

作者:李文芝 霍生玉 单位:江苏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黄强军.语文课程教材中语言知识内容的建构[A]//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教育教材语言分中心、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教育教材语言分中心、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20-121.

第5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范文

P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创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景。”针对这一教学标准,语文教师在教学课堂中应学生创造口语交际情景,在言语实践中学习口语交际的基本知识,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一、合理选择口语交际话题,激发学生的交流兴趣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章节中,已经为学生准备了很多新颖、有趣的口语交际话题,但有些话题并非适合全部学生的,学生的教育条件、教学环境、生活经验存在差异,若是一味沿用课本口语交际话题,可能会存在不适应性。因此,教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应注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选择合适的、能引起学生交流兴趣的话题,还应注重话题的趣味性、情节性和开放性等,在课本原有口语交际交流章节上,对话题加以延伸或者改编,让学生面对新话题,重新产生交流欲望,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

比如,在面对“怎么过六一儿童节”这个口语交际话题时,正好处在国庆期间,为了适应当前的教学环境,教师就可以就“如何过六一儿童节”引申为“打算怎么过十一国庆节”,很多小学生在国庆假期还没来的时候,在父母的帮助下,已经有了假期打算。教师刚好就这一环境,与学生探讨“打算怎么过十一国庆节”,有些学生说“出去旅游”,也有学生回答“到乡下看爷爷奶奶”,等等。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对学生不同的回答进行分组讨论,充分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

二、创设口语交际情境,发挥口语交际激情

小学语文的口语交际课堂,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巧妙引导,为学生口语交际创设出良好环境。最简单的就是分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扮演,给学生创造出一个好的交流环境,让学生身处在语言环境当中,以故事原型为话题,参与故事演出,发挥学生的口语交际热情。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还能让语文的口语交际活动变得丰富有趣、多姿多彩。

比如,当学生学习完《小红帽》这个童话故事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扮演。首先,选取几个学生扮演大灰狼、小红帽、妈妈、外婆、猎人等。为了增加角色扮演的趣味性,教师可以赋予小草、小花等自然植物生命,共同构建口语交际环境。然后,让学生在原文理解基础上身临其境,表演主要的故事情节。最后,在学生表演完毕后,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就“角色扮演和看角色扮演”展开讨论,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在具体事件中产生说的欲望和激情,增加语文口语交际的魅力和色彩。

三、多种形式组织口语交际

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无论是什么时候,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口语交际时有话可说、有话可讲。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与话题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丰富口语交际素材。比如,组织学生春游、秋游,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把握口语交际的机会,将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讲给大家听,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其次,向学生提供交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生很多小状况,面对突发状况,比如遇到学生拌嘴、迟到等情况,教师就可以以此为教学素材,让学生掌握什么环境下该怎么说话,从交流态度、语言上进行比对,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学会口语交际技巧。最后,进行随机训练。教师对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的40分钟,而是要利用教学的随机性,抓准时机进行口语交际。比如,学校经常组织课外活动,活动是学生的天性,在活动中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行提升和培养,能显著地增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应用性和实用性。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下,口语交际是人人必须掌握的工具,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进行口语交际教学,可以从合理选择口语交际话题,激发学生交流兴趣开始,进行多形式、多手段的创新教学,不断增强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参考文献:

[1]郑细静.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创新教学研究[J].快乐阅读,2015(22).

第6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诗歌教学 语文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许许多多经典的名家名作,这些著名的诗词是我国几千年文化的精髓,是散发着华夏文明光辉的文学瑰宝。学习好诗歌,是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必经之路,也是实现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一、小学语文中诗歌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古诗词是我国古代诗人对于社会的反思和对生活的感悟,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是古代人民思想的结晶。学习古诗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代人的生活,从而珍惜现在的生活,让学生体会到诗歌中蕴含的浓浓情意,从而让学生懂得为人处事的许多道理,可以说,古诗词的学习,是小学美育的重要环节。

其次,小学生年纪尚小,对于许多抽象的事物,比如说美与丑、善与恶等概念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而古诗词能够通过自己特有的审美功能,带给学生美的享受,让学生在对古诗词的学习中逐渐体会到其中蕴含的美感和感情,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再次,在进行古诗词学习的过程中,诗中出现的许多意象在学习的过程中就逐渐的出现在了学生的脑海之中,并进行了再次的组合和创造。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对诗歌中的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还能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其创新思维,拓展自己的想象力,从而提升综合素质。

二、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诗歌教学

(一)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诗歌教学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在进行诗歌教学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明确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对诗歌感兴趣,真正地理解诗歌内容,将知识内化成为自己体系中的一部分。而要想真正做到这些,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提升上来,不一味地对学生进行说教式的教学,而是将教师当作一个舞台,将学生当作是这个舞台中最主要的角色。比如说,在进行《别董大》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应当通过语言不断的诱导学生自己去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并鼓励学生自己说出自己对于这首诗的感受和理解,这个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是真正能够让学生始终保持注意力、让学生喜欢的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自然很好。

(二)以联想为引导进行诗歌教学

诗歌节奏感强,但是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遍又一遍地去阅读诗歌,在阅读中体会韵律和内涵,鼓励学生在体会诗歌的过程中,充分将自己的联想发挥出来,利用想象力,将诗歌描绘出的内容在脑海中构建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从而真正的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比如,在进行《咏柳》一刻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联想,从柳树到碧玉,从枝条到发丝,从春风到剪刀,在不断的联想中,体会到诗歌的情感。

(三)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诗歌教学

相比较与现代文章的学习,小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普遍觉得更加的困难,这是因为古诗词运用古代语言进行写作,短小精悍,却内容丰富,较为抽象,而小学生的特点导致了他们无法十分迅速而高效的理解抽象的知识,而对声音和画面的刺激较为敏感。所以,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时,应当适当的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现代化教学设备,将原本抽象的古诗词变得具体化,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比如说,在进行《题西林壁》一课的教学时,学生可能一时之间无法理解诗歌中呈现的不同角度的庐山,教师就可以通过为学生展示庐山不同角度的图片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同一事物不同角度所能够呈现出的不同观感。

(四)适当进行知识拓展

语文诗歌教学的内容不能仅仅拘泥于教材中的内容,而是要及时适当的进行知识拓展和课外延伸,让学生对诗歌作者的经历、诗歌的写作背景等进行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的对诗歌进行理解。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预习诗歌的时候上网查阅诗歌的相关资料,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将自己查阅到的资料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和交流,提升课堂活跃程度,增强课堂教学效率。

三、结语

诗歌是我国最早产生的文学体裁和文学形式,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诗歌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于文字美的感受,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小学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诗歌教学工作,发挥好诗歌对于小学生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作用,让小学生更好地体会祖国优秀的文化,成为综合素质强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向春.浅谈古典诗歌教学的新思路[J].长春大学学报,2005,(08).

第7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情景教学法有效方法

一、为什么小学英语教学要采用“情景教学法”

1.“情景教学法”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小学生的年龄大约在6~12岁之间,这一阶段孩子的主要特点是:好奇心强,具有发展的主动性和教育的可塑性,但缺乏独立学习的能力;其次是喜欢生动活泼、灵活多样,不喜欢单一单调、刻板呆板,因此教师为他们设定一定的情景帮助其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2.“情景教学法”符合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规律

中国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心理、学习行为与西方国家的学生不同。我国(大部分地区)是单一语种的国度,平日学生除了学习汉语之外,很少接触外语,外语学习普遍缺少语言环境。其二,学习资料来源有限,主要局限于教师和教材。其三,学习了汉语拼音的中国学生,受母语思维的影响很大。其四,我国经济还不发达,教育比较落后,缺乏先进的教学设备。其五,家庭与社会没有外语交流的语言环境。针对以上几种情况,我国学生学习外语的主要途径是在英语课堂,所以“情景教学法”的运用,在较大程度上给学生提供了较为充分的操练英语的机会,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情景教学法”的几种操作模式

1.把身(肢)体语言带到课堂

这是“情景教学法”最基本的一种运用形式。在教单词或句子时,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做动作,甚至做夸张的动作,用夸张的朗读语调,孩子们会比较喜欢。比如在教单词“big、small、short、long…”等形容词时,就可以教学生做动作,“big”两手张开画个大圈,表示很大;“small”用两个手指做个特别小的小圈等等,学完单词以后,我们老师一旦做出这个动作,学生就很容易地说出这个单词。

2.让学生当“小老师”、“模拟秀”,给予他们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

比如说“Talkaboutit”这一模块中,我们就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模仿,带表情说句子。如“Iamangry.(可以作生气状);”“Iamhappy”(可以作高兴状);还可以鼓励学生上台当“小老师”,领读句子,让他们模仿老师平时上课的表情、动作、声音等,鼓励他们学着使用课堂用语。比如说“verygood”;“sitdown,please.”等等。

3.模拟表演,创设语境

对话是在一定情景下的习惯性语言,脱离了情景,对话也就失去了意义。在教学中,教师不可能将真实生活情景搬入课堂,但能模拟真实情景,创设接近生活真实的语言环境,这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对话内容。例如,在学生进教师办公室交作业本这段对话中,可以让学生模拟表演对话情景:一边敲课桌模拟敲门声,一边说:“mayIcomein?”然后双手递上作业本说:“Hereismyexercisebook.”简单的表演既容易又很逼真,学生兴趣很浓,对内容的理解也便不感到困难。再如在学习同学间的相互介绍时,教师可让一个学生扮演从外地转学来的新同学,让其他同学向他表示欢迎、问候并询问一些有关于他的问题,如“whatisyourname?”,“howoldareyou?”“whereareyoufrom?”等等,让这位学生一一加以回答。这些对话表演,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大激发了他们内在的表达欲望,从而积极地参与对话活动,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培养了英语学习的能力。

4.编排英语短剧

要充分相信学生,大胆地下任务让他们去完成,可以鼓励他们编排英语短剧,虽然刚开始编得不太好,甚至还夹杂着很多汉语,没关系,练多了自然会好起来。还可以通过班与班之间,进行表演交流,把(1)班的“英语短剧”推荐到(2)班去表演,(2)班的也到(1)班来交流。慢慢我们会发现学生的英语水平会有很大的进步。

当然“情景教学法”还有很多其它方法,这里不再一一列举。利用情景教学,把学生带到活动中来学习英语,可以让学生有目的地使用英语,发展学生的交流能力,可以使全体学生参与其中,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英语,这些都是“情景教学”的好处。但在活动设计时,老师要特别注意下面的内容。

三、“情景教学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必须钻研教材,发掘教材中的情景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设计最佳的教学情景,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教师仍然是“情景教学”中的灵魂。不是把“情景”给了学生,教师只让学生去练,而自己就没有什么大事了,在“情景教学”中教师要示范表演,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同时在学生表演中,教师也要全身心投入,了解每一个学生从单词到句子、乃至整个的英语水平,以便发现问题,及时总结。

第8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范文

摘 要: 课堂上教师要告诉学生课堂重点,对于新字词要严格要求;要注意学生的听课质量,随机调整讲课节奏。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时间一般比较短。我们不要长时间持续讲重要知识,每讲一段重要知识应该有段时间停歇,课堂应该是风趣诙谐的,不要让课堂过于严肃,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有影响。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调查 教育研究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深感使命之伟大。我们应该严于律己,在严格要求学生之前应该先严格要求自己。对于每堂课都有充足的准备,只有我们好好备课才有可能讲出高品质的课。我们在备课前,要知道面对的是一些什么学生,他们的学习基础怎样、他们有什么样的爱好和他们喜欢什么样的沟通方式。在每学期授课之前,我们应该告诉学生课程安排。我们应该告诉学生老师对他们的一些要求。要告诉他们课前预习是很重要的,在讲新课程之前是需要预习的,预习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很重要的,因为每个人对于新课程的理解是有一个阶段的,需要给大脑咀嚼和吸收的时间,预习时大脑就开始工作了,开始用潜意识加工新知识。正式听老师讲课时,我们就会有所侧重,知道听课重点在哪儿。预习对于听课质量的提高有很大帮助。课上我们要求学生做课堂笔记,方便以后复习。语文教学中字词是重点掌握的对象,学生不但要知道怎么读,还要知道意思,用它们造句。对于每天学的生词,应该准备一个小本子,把每天学的新字词写在上面便于日后复习。这个小本子越小越好,小到可以装到衣服口袋里,随时都能拿出来复习。语文教学的重点当然不只是字词,还要学会人情世故和风俗民情。语文学习不但可以在语文课堂上进行,而且无处不在。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老师和学生要学会在社会中学习。社会这个广阔的课堂是最丰富和生动的讲堂。

课堂上我们要告诉学生课堂重点,对于新字词要严格要求;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听课质量,随机调整讲课节奏。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时间一般比较短。我们不要长时间持续讲重要知识,每讲一段重要知识应该有段时间停歇,课堂应该是风趣诙谐的,不要让课堂过于严肃,这样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影响。老师的知识应该是广泛的,应该不断学习,不但要掌握语文知识,而且对于历史政治甚者数理化自然科学方面都要有涉及。因为学生在课上课下会问我们问题。对于学生的每一个问题,我们都应该给予重视。老师在课下要多读一些经典名著,国外的名著也应该有所涉及。对于国外的经典浪漫有意义的故事,我们可以当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来讲。只有教师知识面广,读书多,才有资格能让学生信服,有资格要求学生多读书。我们在课下和课上应该多和学生交流。常问问学生在课下读什么书了,让学生多读书。我们在教学中更要注意学生良好学习态度的建立。有些学生不喜欢学习,考了倒数第一也没有羞耻感,对于这样的学生,要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观点,要让他知道学习好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让他们知道学习不好将来的危害性。有些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能力不看好,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差,自己就应该是后进生,没有动力好好学习。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发现后需要立即采取行动,我们可以使用的方法很多,如观察法、谈话法和家长沟通法等方法都可以使用。我们一定要注意学生的自尊心,有些学生外在表现得好像很不在意,其实内心深处都很在乎面子,不要以为孩子小就什么都知道,其实比我们大人还敏感,我们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可能会打动他们或伤害他们。对好学生要关注,对后进生更要关注,千万不要让哪个学生感觉到我们不关心她,这样久而久之,他们会不在乎老师、慢慢不在乎学习。对于后进生,我们要找到他们的闪光点,看到他们的长处,让他们知道他们其实并不比别的学生差,让他们有自信心,知道自己其实也可以成为好学生。还要为学生家长提供帮助。学校和家庭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两方面因素,只要学校和家长一起配合,学生的成绩往往会很快提高。我们在给后进生安排作业或学习目标时要根据他们的能力而定,不要过高也不要过低。后进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自信心不强,我们如果一下子要求他们和优等生一样,他们就会很快产生挫败感。给他们安排学习任务时不能过低,要拿出耐心,只要学生不放弃,我们就要陪他们到底。我们还要注意学生的学习时间,不要让学生的学习时间过长,学习时间过长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会有很大的影响。

有人说学习就是不停复习。我认为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每一个人都会忘记。忘记是人们的天性。知识同样会忘记,我们应该有安排地复习。长时间不写作,作家会感觉到手生,长时间不唱歌的歌手会找不到调子。知识同样需要常复习。复习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把所有知识汇总起来,把所学的新知识都写到一起。我们还可以分章复习。复习是为了能更好地利用新学的知识。我们在复习时要知道哪些知识已经会应用,哪些知识不是很牢固,复习功课时要做到温故而知新。

第9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语言运用;语文教学;能力提升

当前语文教育教学的任务归根到底是对学生合理掌握和应用国学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要想充实语言文学教学,在很大的程度上都是基于老师对语言的把握和合理运用。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多数都是得益于教师课堂知识的传授,因此在语文教学当中,应该十分重视学生的认知的特点和规律,情景导引激发小学生语言发展和语言运用能力的不断提升[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际上是语言艺术的生动呈现,教师语言运用和修为深刻影响着小学生。所以,针对语文这一学科的特征,对语文语言运用进行剖析,对于升华学生语言水平,发展学生语言的运动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语文课堂教学通常会呈现以前几点鲜明的特征。

1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具有鲜明的规范性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工作者,有着明显的示范作用,特别对于广大的小学生来说,可以说在他们的心理把教师看作为是知识和行为的化身,教师的言谈举止是他们模范的最佳对象,远远超出了父母和其他亲人朋友,对教师有一种神的一般的崇拜。语文教师对于语言的合理规范的运用深刻的影响着小学生,越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就越应该对语言进行深入把握,就要越具有规范性的特点,小学生正在处于语言发展和运用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在这一特殊时期,他们对语言的模仿能力超出于其他任何年龄段很多倍。[2]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当中一定要“咬文嚼字”把最正确的语音、词汇表达和语法的运用呈现给小学生,为小学生创造出一个生动规范的语言学习环境。教师首先要注意平翘舌区分,这是十分重要的,语音会伴随着学生的一生,一旦出现偏差今后很难纠正。词汇表达和语法的运用一定要使用正确,都以全国通用普通话为准绳,严格要求教师自身,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基础语言得以正确的发展,今后才能更上一层楼,因此教师语言运用的规范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语言的发展,除了语言的规范性之外,教师还应该注意语速的控制,发音声音情况和语调的自然和谐等一些问题。

2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课堂教育教学自身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当的科学性,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具备饱满的语文认知,提升小学生的人文涵养,语言表述更要具备科学的严谨性,不能含糊其辞,要清晰明确的表述。当代语文教学要求教师能够准确掌握和御用词语的正确内涵,从而能够准确无误的传授给学生,语言表述的科学性同时呈现出用语表述的简洁明了。正如弟子规上所述“话说多不如少”,语言表述需要简明扼要,需要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扣题,重点突出语言精华部分,丰富主题内容,在语言上以少胜多。

3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具有生动性

语文课堂教学用语要突出生动性,处于思维快速发展的小学生,对于事物和知识的认知形象思维处于绝对的优势,教师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述能够很好的满足小学生的语言需求。[3]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有着璀璨的文化历史,遗留了大量经典的文学著作,生动形象的表述所阐述的内容。因此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尽量使用生动愉悦的语言,将学生带入文学经典的意境当中,使学生能够亲身体会语言的生动奥妙。教师应该能够运用娴熟生动的语言对人物、情节和事物等描绘,使学生在课堂教学当中如临其境。语言运动的得体恰到好处、简单扼要、生动形象就能够使难以理解的词汇变得通俗易懂。例如教师在教学当中往往会遇到一些让学生难以理解的词汇,这时教师要是只是对这一词汇进行单纯的详细解释,往往学生并不能很好的理解;这时教师如果能够运用生动形象的简洁语言进行描述,会激活学生形象思维,满足学生对美好事物追求的需要,能起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4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语文教学中语言运用的精妙之处在于能否体现出语言的艺术性,运用语言描绘出生动形象、扣人心弦的美感,创造出情景的美感,使学生陶醉在美的意境当中,激发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语文教师在语言的运用是常人所不能及的,语文老师的专业性主要表现在声音饱满富有感染性,语句组织流畅欢快,语言生动形象、简明扼要,遣词造句恰到好处,内容和形式呈现出美感,语意表述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给予学生语言美的享受。有人曾经说过,完善的语文教学应该有诗歌语言的精炼,小说语言的生动,散文语言的优美,相声语言的风趣,演说语言的雄辩。[4]

参考文献:

[1]梦庆敏.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素质与能力,2016.

[2]吴舜华.关于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课程的改革及其意义[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4).

[3]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