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笔者认为,像这样去教语文,如果用辨证法来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窃以为,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千万不能忽视教育教学规律,千万不能忽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如果离开了实事求是,离开了全面地看问题,离开了变化发展地看问题,把什么都来个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需要与时俱进,但绝不可抛弃!尤其要全面地遵循它们所揭示的教育教学规律。
因此,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尽力使学生具备以下基本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1、习惯好。即具有各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无论是人格上的,学习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努力从多方面去积极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尤其要指出的是,培养习惯,正面引导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必须带有强制性。这样一说,好象同”以人为本“的理念相悖。其实则不然。笔者认为,真正的”以人为本“,并不完全是课堂上的热热闹闹,一味的顺从和迁就学生,必要时,还需要有教师意志的左右。因为,我们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那,才是”以人为本“最本质的含义。
培养习惯,要悉心引导,严格要求,点点滴滴到位。举例来说,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要让学生写一笔好字,就必须要求有一定速度,必须规范、整洁地写字。必须经常主动习字。习惯是具有迁移性的。还是以写字习惯培养为例来说,在历时数年的”安丘农村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实验“中,笔者发现,良好的写字习惯就具有极强的迁移性。学生把规范整洁地、有一定速度地写字的良好习惯养成了,其他习惯:如爱惜书本文具,学习细心认真,一丝不苟,学习讲效率,讲质量、求速度等等也跟着上来了。
2、热情高。即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学习语言文字的激情。笔者认为,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是一种活态的,有生命的现象。更赞同一种观点,语文课堂要成为生命成长的课堂。因此,离开了学生的感情――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感情,语文课是无法上的,至少是无法上好的。尤其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需要学生的真情和激情的投入,这样才有利于语文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落实。也就是说。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必须进入“角色”,我们常说的:不动感情不读书;拒绝伪读等等,其实就是讲的这个道理。这方面,需要引导,需要熏陶,需要结合习惯养成教育来培养。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让孩子同语言文字伤了感情。这一点并非危言耸听,这种可能随时都可能发生,如: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反感;机械重复的抄写;教师对学困生的歧视等等,都可能导致这种后果。很好理解,试想,如果学生看了课表,某节课是语文,眉头都是皱的,语文课还怎么上?笔者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学生对语文的情,来自于趣,要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有兴趣,对美好生活充满热爱和向往。一旦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感情自然也就产生了。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求知欲有了,主动性强了,对老师的严格要求也能充分理解,并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教学效果自然好。最关键的一点,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爱,对语文学习的激情,都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爱。有种提法,笔者很赞成:用让大爱温暖课堂!
从更广的视觉看,会读书,说到底是会学习。即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训练方法。学生要经历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才可能学好语文。新课程不再提语言文字训练,但训练肯定还是要的。是必需的。语文实践活动,总得以训来年为基础。某种意义说,实践何尝又不是一种训练?因此,要从听、说、读、写;从字词句段篇的学习上,从合作学习上,从收集资料,处理信息上,通过指导,让学生习得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并主动去运用,形成习惯,学生将受益无穷,有的将是终身受益。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细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3-097-01
一、引言
细节化教学是指教师在充分了解所要教授的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从细微之处入手,分析和反思惯常容易忽略的教学细节问题,改变原有的教学行为,形成新的教学理念和实践。在语文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二、教学氛围的营造
新课程改革,最为强调的便是“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地位。在这种情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便需要改变以往较为粗糙的教学模式,运用细节教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学习上的教导和情感生活上的关注。细节教学首先需要实行的一个方面,即是营造一种较为开放自由的教学氛围。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氛围无疑是凝重的,学生所要做的就是记住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在合适的时间起来作答。由于考试这种评价体制的存在,很多学生在对于自己的答案不确定的情况下,并不敢贸然起来回答问题,生怕答错给自己的成绩造成不好的影响。小学语文细节教学首先要纠正的便是这种情况。教师运用自由引导的方式,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并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全部的发言之后,进行热烈的讨论。学生们可以随意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这样一种开放、自由的课堂学习氛围里,学生们就没有了对于发言的恐惧。细节教学正是通过对教学氛围的营造,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教学内容的设计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细节教学,还要求教师设计好一定的教学内容。当然,最基础的教学内容来源于教材,但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之上,添加一些新的与语文学习和课本内容相关的,有趣味性的内容。这种有趣味性的内容能够首先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在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和了解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对于教材所要求的内容的学习,由易而难,使学生不致于学习得过于吃力。
四、教学方法的应用
1、阅读和倾听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细节教学的成功实施,还在于好的教学方法的应用。首先便是阅读和倾听的方式。语文作品的美感存在于文学作品之中,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所要做的首要一点便是在阅读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体会作品所体现出来的美感和所要传达的思想内容。通过对于作品的阅读,可以发现作品在最细微之处运用了怎样的表达,通过对于这些细节的考察,更好地理解作品。另外一点便是倾听的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获得老师的认可。
2、互动交流的方式
另一个重要的方式便是互动交流的模式。一个会讲课的老师不会机械地照本宣科。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这样一群心智发展不是很成熟,注意力难以长期集中的群体来说,互动沟通的教学模式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老师一节课照着课本来讲,学生很容易出现走神等种种情况,不能很好地进行课文的学习。相反,如果老师时不时便提几个有趣的问题,用鼓励的方式让学生们来进行回答,便能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通过这些细节方法的运用,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3、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包括辩论、角色扮演、实际动手、竞赛等一系列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实施,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潜在的思维能力,使得每一位学生都对语文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强化他们学习的趣味性,增加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自主性。让他们在这些活动中,通过细节的学习,加深对于语文知识的了解。
五、教学效果的考察
最后,在每节课结束之后,教师要善于回顾教学过程,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关记录,并对课堂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及时调整教学细节。课堂教学是由多个细节有机组介起来的,教学效果的考察也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的环节。通过教学效果的考察,师生都能够清晰地了解自己应该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应该规避那些问题。这样一来,大家通过一点一滴的细节上的改正,慢慢地做到更好。从而优化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六、结语
做好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细节教学,需要教育工作者开动脑筋,营造一种开放的、自由的教学环境,设计出一套知识性与趣味性兼备的教学内容。与此同时,教师们还要运用诸如阅读和倾听、互动和沟通以及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小学语文细节教学的水平。另外,在课堂教学之外,还要懂得考察课堂教学的效果,在不断的回顾与反思的过程中,了解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优化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樊书强.推敲教学中教师的每一个指导细节[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1(6)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有助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的口语教学中,首先,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各种口语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就是要规范学生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最后,就是进行实践的练习,要求学生在实际的训练当中不断完善、不断提高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学习兴趣源于教学情境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能否学好口语的重要因素之一,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积极为学生创造各种口语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到口语交际的魅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口语交际的学习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有目的地为小学生创设各类语言交际情境,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了解不同年级学生的兴趣爱好,关注学生交际水平,精心设计口语交际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接受能力,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口语技巧源于练习和教师指导
小学生是一个对新的知识接受能力很强的群体,在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不断地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技巧。而教师的最大任务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教给学生各种练习口语和交际的方法,利用课堂时间和课外时间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开展各类交际活动,练习学生所学内容。
三、在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技能
想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就要让学生进行实践,不断提高交际能力,在课堂上、生活中,学生都能够找到机会,积极与其他人进行交流,提高自身的口语交际水平,教师也要及时检查学生的实践效果,进行正确的评价。
总之,教师要在教学中准确地把握语文教材,明确口语教学目标,合理利用教材,为学生创设学习交际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交际实践,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唐晓军.浅谈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常见问题及对策[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2006.
[2]陆早才.课堂中得法,生活中实践:浅谈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2007.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细节教学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是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但是在日常教学之中部分的教学行为及细节却很少关注到学生个人发展,甚至有些连最起码的信任及尊重都没有做到,形成这种局面正是因为对于细节的忽视,故此,需要对现今小学语文教育的细节给予高度的重视。
一、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加以创新
自新课程改革至今,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之中也不无例外。为了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教育工作者要为学生开辟一个开放的教学环境,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中展现自我,对于自己的认知勇于表达。例如:可以使学生进行文章中角色的扮演,充分体会课文中所展现的内容,通过切身的感受及体会进行人物性格的分析,不仅带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更是学生在开发的课堂环境之下掌握了知识要点。
二、教师要发挥引航人的作用,适时的加以引导
开放式课堂教学是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个体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性,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引航人的作用,在恰当是时机上加以引导,对于学生不同想法及见解教师要给予高度的尊重,这样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思想的碰撞有利于学生对于不同事情的处理方法,对其日后的学习及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注重细节,适时导入
新课改的大前提之下很多老师已经重视到了细节的重要性。我国一名著名的教育工作者曾说过:“课程的开端,就好比是提琴演奏家上弦一般,由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节演奏的准确性就为整场演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导入语在整个语文的教学之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导入语的好坏决定了整个语文教学的效果。语文课时一门趣味性极强的课程,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挖掘语文课程所能展现出来的资源,使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融入到课程之中,导入语的设计亦需要精彩纷呈。其中需要注意的是避免一些矫揉造作出现在课堂之上,给学生一种违和感,需要应实际的情况而定,切不可生搬硬套。
四、掌握细节,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
大多数的时候,教师向学生提问没有充分的考虑到个体的差异性,一堂课,多数的问题是向整体进行发问的。造成这样问题的原因可能是为了节省时间,或许是处于整体回答的气势,但是这样的做法往往是事倍功半。通常情况下老师的发问大多是被成绩优异的学生所抢先回答,绝大部分的学生甚至是还未考虑或是给出相应的答案就随声附和,对于教学内容所预期的效果大打折扣。故此,教师在课堂上的发问要有一定的指向性及层次性,避免出现齐声附和的情况,根据具体的问题抽出不同层次的学生来作答,如此可以得到真实可靠的信息反馈,真正的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具体情况。
五、抓住细节,调节课堂气氛
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之中学习是学生有效学习,掌握知识的先决条件,也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不断追求和努力的目标。如果整个教学过程中充满了单调、枯燥,教师就需要适时的创造出一些活跃的教学细节,以此来缓解教学内容上的枯燥,把教学目标同名人轶事、历史典故等有机的结合起来,将难以理解或是掌握的内容融入到愉悦的细节中。精彩的教学细节并非是设计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在课堂的讨论之中将学生的思想激发。
六、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自明。语文教师需要正确理解课外阅读并非所有课内阅读的延伸,其是兴趣使然的自主探索,是受情感熏陶的结果,需要教授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适当的做好读书笔记,使其将课外书中有用的知识转化为自身所具备的知识与能量,进而提升学生将语言转化为文字的表达能力,扩充学生的知识范围,提升其语文素质。
结语:语文课程的学习是一段长期积累的过程,语文课程的实践活动相对于很多科目来说是丰富多彩的。注重语文教学的细节,就是对学生的生活、情感、知识及生命发展高度关注的过程。语文教学的细节呈现于特定的教学环境中,是教学行为组成最小的单位,作为语文教师要为学生打造足够宽阔的空间,让学生的思想进行撞击,关注其个体存在的差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及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成果得到预期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潘盈盈.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细节教学的智慧[J].教师,2012(28).
[2] 陈仁杰.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细节教学的智慧[J].读写算(教研版),2013(23).
一、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局限
长期以来,我国课堂教学评价即一堂好课的标准,往往以教师教作为评价对象,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最大的弊端就是忽略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忽视了学生发展这一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新的形势下,原有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弊端日益显露:评价功能过于注重其鉴定性和终结性,不具有教育性和发展性;评价标准和方式过于片面;评价主体过于单一等等,这种种问题已经成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桎梏。因此,确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势在必然。
二、新课程理理念指导下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确立
而新的形势下,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纲要》内容)简言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应立足于学生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确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确定是保证进行准确、全面、有效地进行评价的基础,也是使评价功能得以正常发挥的前提条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1.导向性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有明确的导向性,通过评价使评价对象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地向评价标准靠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导向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体现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应体现全面和谐发展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良好品格、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较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的人。二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体现现代教学观: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本的发展观;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活动和交往的观念;尊重学生个性独特性的差异观等。
2.有效性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标准的有效性。评价的有效性使评价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有效性就是指所确立的标准符合课堂教学的特点,能够体现现代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并为从事具体课堂教学的人员所认可。因此,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有效性应做到:一是应反映既定的教学目的;二应体现课堂教学内在的规律;三应体现课堂教学自身丰富多样的个性,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3.开放性原则
课堂教学本身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不可能用一个整齐划一的标准来框定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一个标准不可能涵盖众多复杂的教学行为,因此现代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该具有开放性。这样不仅为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具体掌握标准留有一定的余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更为重要的是它应为教师和学生留有广阔的创造空间。
4.可行性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满足当前社会的迫切要求,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同时还应具有可操作性,尤其是新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对象更多的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变化,评价标准呈内隐状态,因此评价的可操作性就显得特别重,否则再好的评价标准也得不到真正的实施。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具体内容
新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在判断课堂教学质量高低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学目标的确定很重要。现代课堂教学目标应体现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宗旨。
(1)应将学生作为认识、发展的主体,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2)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的自我体验和主动自我调控能力、与人交往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3)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4)现代课堂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并能反映语文学科的特点。
2.教学条件的准备和学习环境的创设
教学条件的准备和学习环境的创设是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1)教师应正确理解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用教材教,避免传统教教材的方法。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综合性,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
(2)学习环境的创设应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创新。
(3)应能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课堂教学。
3.教学过程
现代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应体现这一特点:
(1)教师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应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拓展其发展的空间。学生应全程参与、全面参与、全员参与,并且能采用多种方式参与课堂教学。
(2)教师能通过师生和生生互动,促进相互间的充分交往和情感交流,鼓励学生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交流、协作、分享”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教师应创设多样、丰富的交往形式,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和情境。
(3)教师应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的问题、活动情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设计问题的新颖性、提出问题的语言和教学语言的启发性,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质疑问难,抓住学生思考问题的关键以及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创造力。
(4)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具有良好的情绪状态,能享受体验成功的愉悦。
(5)课堂教学过程应尊重学生发展存在的差异,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在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承认每个学生发展的独特性, 不追求每个学生各方面的平均发展,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鲜明个性。
4.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依据就是教学效果的检查。可以从三个方面来体现:
(1)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和基本能力的发展。
(2)通过知情交融的活动方式,促使学生自主性、主动性的发挥和良好个性的形成。
(3)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感受生活的乐趣,体验创造和成功的喜悦。
需要说明的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只是从几个大的维度着手,更重要的是种评价思想。它从宏观层面,从课堂教学的共性出发,对语文学科课堂教学评价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另外,我们认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不应面面俱到,并不是上述维度都必须体现每一堂课中。课堂教学评价还应该考虑面向不同层次的问题。如低中高年级的教学标准应有所区别等。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设计
附表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序号 评价内容 评价指标 A级标准
1 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的确定和体现 能够比较准确地体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指导思想和课程的理念,比较有效地使课程标准的基本思路与教材编制的基本思路有机融合。能够全面、具体、科学地体现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按照“三个维度”比较准确地制定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形成的培养目标,突出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的教育目标。
2 教学准备和环境创设 (2)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3)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4)教学反馈和评价内容的选择 根据学习内容组织和创造相适应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条件。注重直观、趣味、形象生动,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资料,利于学生的体验、探究、反思、表达和创造等活动。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组织形式,如小组学习、合作交流等。选择适当的教学反馈、评价内容及形式,通过学生学习成果的交流展示,对学生客观地评价。
3 学生活动 (5)多种方式的学生参与(6)自主合作学习的体现 学生能够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如游戏、模拟、角色扮演等。学生能够自主和合作学习结合,学习过程探讨交流充分,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4 教学策略和方法 (7)体现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学习(8)体现师生相互学习、合作学习(9)体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相互融合 教师注重创设情景,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注意引导组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指导学生完成学习计划。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师互动、生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教师适当点拨,指导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探讨。根据学生的学习进程,教学中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围绕这些内容组织和指导学习活动。
5 教学效果 (10)学生能力方面的效果(11)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发展性和生成性,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态度获得和知识的积累不断提高。
附表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表
序号 评价项目 评价要点 权值 等级或得分
1 教学目标 ⑴ 符合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宗旨,注重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养成以及能力的提高和基本技能、基础知识的获得。⑵ 具体、明确、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并能反映语文学科的特色。
2 教学设计 ⑶ 正确理解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教材内容的取舍、与整合。⑷ 教学内容的选择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综合性,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⑸ 教学设计有一定的挑战性,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创新。⑹ 教学设计有序、恰当,重点准确、难点突出。
3 教学策略与方法 ⑺ 通过体验学习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⑻ 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交流、协作、分享”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⑼ 采取活动探究和问题解决的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
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部分是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要来源。第二,小学语文教科书。依据不同版本的小学语文教科书(如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长春版等),设计出的教学目标虽大体相似,但依然会有不同之处。第三,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不仅需要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教科书,同时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不同,其学习经历、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兴趣等都存在着差异。有些教师试图设计出全班学生都适用的唯一教学目标,是不切实际的,也是不科学的。小学语文差异教学就是要面向全班学生、顾虑个体差异开展的,那么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目标的设计也必然以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年龄规律等实际情况为基础。
二、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
在小学语文差异教学中,语文教师可采用分层设计教学目标的办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从而使学困生感到“我能行”;帮助中等生认为自己、有更大进步;使优秀生产出乐于挑战的欲望等。即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策略为目标层次化。
例如,在《忆铁人》一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描写王进喜深深自责的感人画面)内容教学时,可分层设计如下多样化的教学目标:第一层针对次学困生——知道王进喜是个什么样的人,了解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铁人王进喜的;第二层针对次中等生——揣摩词句对反映人物品质的作用;第三层针对次优秀生——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尝试仿写身边中“王进喜”。这样设计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既尊重了学生的差异,也满足了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三、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目标设计的注意事项
在设计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目标的时候,教师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差异主要反映在“知识与技能”目标和“过程与方法”目标领域上,而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领域上不做差异要求;第二,虽然各层次目标有所差异,但各层次目标之间需要形成一个阶梯,利于后进生向中等生迈进,中等生向优秀生靠近,优秀生并不自满;第三,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必须突出语文实践性的特点。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语文 教学 实施难点
新课程标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首先要求教学观念的转变,长期以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就受到重视,但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常常被忽视,导致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单一、手段单一、对学生的评价单一,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的培养,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则需要克服难点。
一、小学语文教学观念的转变
语文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教学理论的研究中,确认了语文的人文性。过去,人们普遍认为语言文字只是信息的一个载体,但是现在通过研究,人们也开始重视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语文是人文类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语文教育应当充分地尊重语文的人文性。重视语文对人类情感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从而完善学生的人格魅力。传统的语文教学只重视工具性,而忽视了语文的人文性。现代教学应当从两个方面出发,既要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又要重视语文的人文性。传统的教学只是将语文作为一种工具,而新课标要求教师透彻的理解课标的内容,重视语言教学,从语言文字入手,通过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当中领悟语文的人文性,才能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更好的陶冶。
二、课堂教学结构的转变
课堂教学的改革是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过程。当前,大多数学校的课堂结构都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开展。当前教学结构的弊端主要集中在教学结构较为繁琐,并且教学重点不够突出。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教师在课堂上的教授,而不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过程,所以说当前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改革。在课程改革之前,教师要认真的摸透教材的内容,把握住教学内容,因材施教,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根据教学的主要内容来加强语文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课文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同时教师可以打破课程内外的限制,把一些语文教学相关的活动引入课堂,通过趣味教学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语文教学要向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文字的叙述,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愿望。还可以通过文字的叙述,来激发学生阅读的激情。及时地发现学生在实践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困难,并且及时地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与困难。主体地位的发挥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融入学习当中来,能够有效地发现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且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学习到在学习《秋天向我们微笑》一课时,讲到:“夏天走了,秋风抓一把桂子的香气,轻轻地把他们涂掉——苹果嚷着冷了,要穿红袄;葡萄嚷着冷了,要披紫袍”。这时,让学生自己想象一下这幅美丽的画面,让学生把自己当做是文章中的一个主体,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只重视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应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语文基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在锻炼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加强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比重,在平时课堂教学中上渗透情感,引导学生把语文课上学习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使学生认识到语文无处不在,了解到语文知识的丰富性、实用性,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五、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源泉,小学生好奇心强,思维开阔,想象力丰富,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特点,采用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不但需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需要学生运用知识,这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对交际工具的掌握需要运用在实际生活中,例如在学习《狐假虎威》一课时,富有趣味性的故事引人入胜,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故事,自导自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创新思维的源泉,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为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了基础。
六、总结
小学是学生的一个起步阶段,对于学生的以后学习打下基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能够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都有帮助,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使课堂教学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家欢.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性[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6).
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语文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注意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以及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们给出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及其组成。
1.指标体系建立原则语文教学效果评价是检查教学结果与教学目标的接近程度,是衡量和改善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语文课教学效果的评价应该既能反映教师的备课和授课效果,也能反映学生掌握语文双基的情况,而且要突出评价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功能。这里我们依据下面原则建立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评价的指标体系。
(1)系统性原则:语文教学效果受教师、学生、家长等多个主体相互影响和制约,将语文教学效果作为一个系统,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2)层次性原则: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教学评价的建议,将语文教学指标分为若干层次,对每一层次的各项指标,在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框架下进行评价,真实地反映出小学语文教学的不同层次效果。
(3)关键性原则:语文教学评价涉及面广,包含诸多因素,评价指标过于细化,难以抓住本质因素,因此选取语文教学评价中起核心作用的关键性指标进行评价。
2.指标体系组成依据建立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评价的指标体系的原则和文献,我们从教师备课、授课及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确定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评价的指标系统的层次结构,具体如下。
二、基于属性数学方法的语文教学效果的评价过程
根据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评价的指标系统的层次结构表,我们利用属性数学方法对小学语文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设A表示教师备课,B表示教师授课及C表示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11A、12A、13A表示A对应的二级指标,11B,......,16B表示B对应下的二级指标,11C,......,15C表示C对应的二级指标。具体评价过程如下:
1.对每一个指标采用四等级制评价,分别是有待改进、合格、良好和优秀,按百分制分别对应于1D[0,60)、2D[60,80)、3D[80,90)和4D[90,100]。
2.请专家听被测评教师的语文课并按百分制给出一级指标A、B下对应的二级指标的相应分值,根据学生的考试或者其他测评方式给出一级指标C下对应的二级指标的分值,采用语文教学专家对一级指标A、B、C以及对应的二级指标赋予的权重,建立二级指标的属性测度函数及一级指标的属性测度。
3.设立置信水平,运用置信度准则给出语文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结果。
三、评价结果分析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新课程改革 教学困境
新形势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面临重大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学观念、思路等不断得到转变和提升,教学模式、方法、手段等不断实现创新和突破,这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力”,进一步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教学形势、教学要求的变化,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极大的挑战。尤其是部分教师由于学习能力不足、教学观念未及时更新、对新课标的学习未能深入等原因,导致自身未能及时跟上学科改革的步伐,出现教学观念传统落后、教学方式刻板单一、教学方法低效高耗等与新课程改革提出的高标准、严要求不相适应的情况,严重掣肘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为此,有必要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并针对问题及困境提出相应的突围策略,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和教学改革成效。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主要困境
(一)部分教师观念守旧,教学思想落后。
在新课程改革实践摸索阶段,大部分教师做到认真学习新课标的内容和要求,并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实施小学语文实践教学。但是仍然存在部分教师未能有效摆脱传统落后教学观念的束缚,面对教学的新形势,仍旧采取传统的一套教学理念和模式,进而导致其在教学思路、方法、手段等方面不仅创新性不足,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而且滞后于新课程改革的整体步伐,导致课程教学高耗低效,严重影响和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二)盲目追求教学形式化。
纵观我国各地小学在对新课程改革的实践情况,一些发达城市的部分教师已经完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实践教学中既能够深入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又能够大胆创新出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教学形式丰富多元,教学过程生动有趣。但是另一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和贯彻却陷入误区,教学只重形式而轻实效,过于盲目追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最终导致多种教学形式杂糅一堂,对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实践只是由传统的内容堆砌转变为形式堆砌,削弱教学改革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成效不高。
教学成效不高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突出问题。特别是教师在完成新课教学后,未能及时地引导学生加强知识的复习和巩固,致使一些教学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难以被学生及时地消化和吸收,削弱语文教学效果。
二、小学语文教学困境的致因分析
造成小学语文教学出现上述困境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层面的主观因素。作为教学改革的实践者,教师无疑身处教育改革的“第一线”,起着主导教学的作用。然而,由于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业务能力不高,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不够深入,未能真正实现教学观念和理论的转变,这就导致其在面临教学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时容易出现“力不从心”、“手足无措”等问题。另一方面则在于社会、学校、家庭等层面的客观原因,如学校对小学语文课程编排不够合理,教学资源较为匮乏,社会未能提供充足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场所,家长对小学语文学科重视不足、认识不深刻等,都将直接或间接对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实践带来负面影响,从而致使语文教学困境的出现。
三、小学语文教学困境的突围策略
(一)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实践的先导,要破解小学语文教学目前面临的困局,首先就要从教师主观层面入手,促进教师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掌握丰富的教学理论,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实现自我业务素质和能力提升的基础上,能同时达到小学语文有效教学、高效教学的目的。
(二)不断优化教学模式。
在不同的教学模式、方法主导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其最终获得的教学成效明显不同。为此,教师要不断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方法等,结合新课标的要求,从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角度出发,改变传统授课方式,尽可能地多添加一些学生感兴趣且助于课堂活跃的教学元素,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促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最终实现学生学习兴趣和语文成绩“双获得”的良好局面。
(三)积极改进教学策略。
衡量一节语文课教学是否有效,重要的不是在于这节课上教师讲授了多少语文知识,而在于教师是否将教学主体讲透、讲明,即真正有效的语文教学课堂应当重质而非重量,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内在实质,也是破解小学语文教学困境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此,教师目前要做的是在课堂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启发式教育,重视对学生主观思想和主体性思维的培养和发挥,同时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沉醉在语文教学课堂之中,不自觉地学习、理解并有效掌握课堂所教知识。长此以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必然得到增强,小学语文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的目的必能快速达到。
四、结语
新形势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和困境,造成困境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教师主观层面及家庭、社会、学校等客观层面。针对困境,找寻突围之策是重点。对此,笔者分别从及时转变教学理念、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及积极改进教学策略三个方面提出突围的策略,以期为小学语文实现有效教学提供有用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