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三年级语文教学主要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为了秉承我校“起跑,一路争先”学校精神,提高这批学生的语文素质,找到制约他们语文素养提高的瓶颈,力求 “对症下方,有效提高”,我从调查学生语文的基本素养情况入手,寻找有针对性措施办法。
一、 学生语文素养现状调查
以本校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16个班共计724名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状况:喜欢怎样上语文课?学习语文过程中觉得自己最擅长哪方面?是否有充足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等等,再进行一系列的数据统计。此次共发调查表724份,收回724份。调查的要点是:
1. 你在学习语文过程中觉得自己最喜欢哪方面?
2. 你爱上语文课吗?
3. 平时的语文家庭作业量多不多?
4. 你的爸爸妈妈是否支持你读课外书?
5. 你每月大约读多少本课外书?
6. 你觉得影响你课外阅读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7. 你希望你的语文老师怎样上语文课?
8. 你在学习语文过程中觉得哪方面有难度?
9. 你觉得读课外书有哪些益处?
10. 课外阅读时你一般采用哪种读书方法?
二、 学生语文素养情况简析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面窄量少
724名学生中每月不读课外书的,三年级有10.2%,四年级有7.5%,五年级有8%,六年级有6.2%。每月只读一本课外书的,三年级有28.5%,四年级有30.6%,五年级有26.6%,六年级有28.4%。每月读2—3本课外书的,三年级优6.2%,四年级有45.4%,五年级有40.2%,六年级有44.3%。每阅读四本以上课外书的,三年级有9.4%,四年级有10%,五年级有15%,六年级有25.2%。
以上数据表明:同学们课外阅读量太少了,主要是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读课外书的自觉意识不浓厚。
学生大多数喜欢看《查理九世》、《安徒生童话选》、《小学生作文选》等,对中国名著则读得少,在调查中问四大名著的作者,出现了一些笑话。事实说明了小学生不是不喜欢看课外书籍,而是老师和家长没有推荐适合他们口味的课外读物。
(二)学生家庭文化氛围不浓
调查表明,多数学生的家庭缺乏浓厚的文化气息,只限于看电视,上网玩游戏。大多数学生是在没有几本课外书刊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刚入小学时身边唯一的读物是语文书,这样的孩子语文素质怎么会好?
调查还表明,724名学生中,有44.2%的父母不支持孩子看课外书,认为这些“闲书”对学习不仅没有帮助,还有影响;有33.4%的父母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他们忙于农活、经商,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管;还有一些家长觉得只要成绩好,看不看课外书随便;22.4%的父母支持孩子读课外书,但不会选择,对孩子看哪方面的书从来不过问。
(三)急功近利思想作祟
教师和家长一直只重视语文、数学、英语。为了考出好成绩,学生们整天背呀写呀算的,课外时间大部分用在数学上,因为数学在考试中容易得高分,拉的分距也较大。他们认为语文枯燥乏味,漫无头绪,不知如何下手,不愿意在语文上多花功夫。急功近利的心理使许多学生直至小学毕业才觉得语文水平太差,想回头再补,已经为时已晚了。调查表明:觉得学习语文过程中阅读方面有难度的,三年级学生占35%,四年级占26%,五年级占28.5%,六年级占33.8%;觉得习作方面有难度的,三年级占62%,四年级占60%,五年级占52%,六年级占40%。学生回答“你为什么读课外书”这个问题,说是“父母或老师要求读的”,三年级学生占45%,四年级占34%,五年级占26%,六年级占24%;说是“自己喜欢的”,三年级学生占38%,四年级占44%,五年级占42%,六年级占47%。对于课外阅读你一般采用哪种读书方法?”这个问题,回答“摘抄”的,三年级占66%,四年级占59%,五年级占38%,六年级占28%;回答“其他”的,三年级占18%,四年级占31%,五年级占40%,六年级占47%;回答“写读后感”的,三年级占16%,四年级占10%,五年级占22%,六年级占25%。可见学生们课外阅读的时间太少了,同时又不愿动笔写,因此语文素养也就很难提高了。
三、 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
(一)革新语文教学过程
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抓住课本,成天让学生捧着一本语文书,读呀、写呀、背呀,总是在字、词、句、段、篇中打圈子,跑来回。如果是这样,学生就会觉得太单调乏味,学习兴趣也就会大大降低。因此,我们要把语文教学放在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树立“大语文”意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果想让学生有这样宏观的意识,就要加强学生的自觉阅读习惯的培养。近年来我们教研室提出的要让学生多读唐诗宋词,名言警句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多读一些唐诗宋词名言警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与修养,还能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感情,也是在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学生一旦养成了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也就能逐渐领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优美。
(二)创设良好阅读条件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第二摇篮,学生每天除了睡觉、吃饭外,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要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学校应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学校要充分发挥图书馆、阅览室、班级图书角、阅报栏等的作用,定期安排时间指导学生阅读书刊;努力有效地开展好读书节活动,充分合理地利用好学生在校的活动时间,使学生爱上阅读;学校还可以经常性地开展一些小型竞赛,如经典诵读会、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等活动,以活动激发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
(三)家庭配合科学引导
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在城里的许多父母对孩子的培养往往从胎教开始:母亲怀孕后经常听音乐、看古典名著、背唐诗宋词,甚至背《三字经》,这足以说明城里孩子的父母对未来孩子有多么大的期望啊。在我的身边就有这样的同事,他们在孩子刚刚会说话时,就在家里每一件物品上贴上了卡片,写上了名称;每天让孩子看动画片,教孩子背古诗,唱儿歌;为孩子订了《早期教育》、《幼儿画报》等刊物。现在,孩子长大了,在学校读书,他的语文成绩非常优秀,各方面的能力也非同一般。因此,笔者以为:我们农村孩子的父母、家长,眼界也要放高些,不要只顾挣钱,或是整日整夜坐在麻将桌旁消闲,为了孩子,也爱上读书,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当然,我们农村有许多家长文化水平低,看不懂书,甚至不想看,但家长们应认识到身教甚于言教,为了孩子美好的未来,带头爱上读书,多为孩子购买一些读物,督促孩子多看课外书,让孩子的身体精神比翼成长。
(四)从小培养良好习惯
功课要学好,课外阅读的时间不能少。要达到这一目的,作为主体的学生要学会安排利用好时间。每天要按时完成课内作业,不能拖拉,不要让作业占据了大量的时间。要按规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养成每天读课外书的习惯;要自始至终,坚持不懈。这样与书中人物同欢喜,共悲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语文素养,同时也是一种精神享受。
(五)引导开展实践活动
2011版语文新课标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然而,作为农村中心小学,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虽然课改十多年,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仍然存在重知识传授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重单一学科教学轻综合性学习的现象,学生高分低能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我认为要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实践能力,将综合性学习落在实处。
【关键词】农村小学;作文;问题;对策
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它是一种综合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很多年了,我深感学生作文中存在不少问题,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下面就以四年级作文为例来号号脉,开开方。
一、错字别字多
汉字比较复杂,写错别字是人人难免的,如某个字多一撇少一撇,多一点少一点,多一横少一横,这在学生的作文中更是无法避免。较之三年级,四年级的作文已经不提倡用汉语拼音注音了,于是除了上述的“错字”外,还出现了一些“生造字”。四年级上学期教材“习作4”,要求用象声词写一个场景,很多象声词都有口字旁,于是就出现了把“叮当”“丁零”“突突”“轰隆”加上了“口”字。由于作文时间有限,学生“提笔忘字”“思维卡壳”更是常有的,所以作文中出现同音字、形近字混淆使用的现象更是举不胜举。
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错别字的产生呢?我除了让学生及时订正错别字自备一本“纠错本”外,还依据作文批改记录,定期总结归纳生活中的常用字、易错字,打印后粘贴于班级“学习栏”内,让学生经常阅读、记忆。实践证明是有效果的。
二、方言口语多
本地方言把“老叔”称为“老爷”,“姑妈”称为“娘娘”,“姨妈”称为“姨娘”,“爷爷”称为“爹爹”,“外公外婆”称为“公公婆婆”,这就让人难以读懂,甚至产生歧义。学生署名时,“外甥子”与“外孙子”概念混淆不清。可见方言土语确实影响阅读、交流。除此之外,总有一些学生文中夹杂着口语,破坏了语言的美感和表达的流畅性。
减少作文中的方言土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的:1、坚持跟学生用普通话交流,用普通话上课,学生用普通话回答问题。2、利用现有教材资源,通过课文教学,学习语言表达。3、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作文指导书,并做好读书笔记,摘录好词好句,从中学习说话。4、坚持做好作文批改,对文中好的词句及时批注、肯定,好的文章当做范文,评讲时读给同学们听,集中学习。
三、了解家乡少
四年级上学期教材“习作3”,要求介绍家乡的风景名胜、风俗美食,学生对家乡灵岩山、金牛湖等只知其名,并不了解多少。我认为让学生了解家乡,应该重视乡土教材的学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认为,除了重视社会实践活动,教师还要了解家乡,做个有心人、负责人的人,多向学生介绍家乡的过去和发展,引导学生关心家乡,关心国内外大事,这样,“心中有积淀”,写作才能胸有成竹,文思如泉。
四、交往观察少
《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二学段(3~4年级)对习作的要求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采取什么措施呢?我首先教育孩子友情的珍贵,鼓励他们多交几个朋友,在家长允许的情况下多串串门,探讨学习中的问题,互相借阅课外书。我利用中队活动,带孩子到操场观察春天的足迹,我还通过校信通、家长会跟家长交流,建议家长多带孩子外出活动,亲近社会。
以上即使我对四年级作文的一个粗浅的诊断和做法。作文教学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它任重而道远,有待于我去进一步探索。
参 考 文 献
一、工作目标
1.加强理论学习,带领全体备课组成员积极学习新课改理念、新课标以及学校研发的尚美课堂五步教学法等,以理论武装自身,便理论为实践,全面提升三年级语文组的整体语文素养。
2.积极开展丰富的语文相关活动,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3.抓好集体备课,尤其是单元集备,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增强教师阅读的观念,并且统一作业布置、批改方式。
4.开展老带新活动,促进新晋教师的快速成长,积极为新教师的学习、培训创造有利条件,提升整体语文组教师能力。
5.精心打造自主有效课堂。通过写教学随笔、个案积累,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创出佳绩。
二、主要工作
1.配合教研组长,做好本学科组的备课和教学活动。认真抓好理论学习,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的理念。明确形势发展要求,学习新课程,在思想上树立新课程意识,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2.严格执行和落实教学常规,强化教学管理。教学常规包括备课、上课、作业的批改与辅导、学生评价、教学研究以及教师读书笔记和教学随笔的撰写等方面。本学期要抓好教学常规的执行与落实,确保每一次的集备与听评课有效开展并达到预期效果。每个月都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常规的检查。
3.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心,以优化教育教学为目标,以转变教学方式为重点,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把学校的教学要求落到实处。
4.抓紧抓好集体备课工作,备教师要根据年级的教材特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安排好教学计划,落实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放在首位。
5.组织好学科单元测试,负责试题的编选和质量分析。对本学科成绩全面负责,努力提高本年级学生的成绩,注意学生能力和治理的培养,协助教研组长安排好学科竞赛辅导工作。
四、活动安排
九月
1.各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
2.研读小学语文教学常规、集体备课、听评课活动安排。
3.组织参加语文新教材培训。
十月
1.作业批改检查。
2.教学常规检查。
3.开展互学互研、互帮互助活动。
十一月
1.期中考试及质量分析。
2.教学常规检查。
十二月
1.教学进度、备课、作业检查。
2.组内观摩课、评课。
一月
1.常规检查、总结。
关键词:分析;指导;培养;感受;表达
一、教师教学情况分析
由于从“写话”到“习作”发生了质的飞跃,习作的内容更丰富,容量更大,语言要求更具体、更形象,所表现的主题也更深刻,情感更真挚。因此,教师往往感觉无从下手,一节作文课经常从选材到写作方法讲得面面俱到,而学生的习作却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由于学生生活面比较窄,经历有限,因此,往往造成无材可选、无事可写,再加上他们语言积累有限,写出的语句也很平淡,还有些孩子写出的习作没有层次,顺序混乱,甚至词不达意。长此以往,就造成了孩子的畏难心理,觉得习作怎么这么难,慢慢地失去信心,放弃习作。
三、理论依据及意义
三年级在小学教育中正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是培养学习能力、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也是学生写作兴趣、习作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在习作起步阶段,指导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教师指导得当,才能为学生奠定良好的习作基础,让学生感受习作的快乐,写出他们小小心灵中的点滴美好感悟。
四、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从新课程标准来看,小学三年级正式从“写话”进入“习作”阶段。他们现有的语文知识、语言水平都影响着他们的表达方式。起步阶段学生对习作有畏难情绪,怕写作文。因此,通过问卷调查、学生习作分析、小组讨论,先将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分析,针对起步阶段学生习作出现的问题,我们教师从学情出发,在教学中采取一些措施,做到对症下药,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写作意识,扩大学生的素材积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我们将课题研究分三步走来进行:
第一阶段:在教学中初步研究探索进行作文起步阶段训练的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并确定其中较为有效的几种方法。在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收集整理习作起步阶段的指导策略。
在课题研究中,采用调查问卷法、实验对比法、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探寻三年级习作教学的指导方法与策略。
1.确立目标,使习作指导有章可循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3~4年级)学生习作要求是: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泥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这是对我们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要求,也是对习作教学策略的指导。分析三年级的习作教学,我们发现,学生畏难于习作,教师困惑于习作教学,而我们将习作教学的门槛放低一些,这样,学生乐于学,教师乐于教,互利互惠,既激发了兴趣,又达到了目标要求。
2.培养兴趣,热爱写作
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让学生的作文回到生活当中去,解决了学生的写作素材问题,让学生感到有东西可写,没有题材、体裁、字数的限制,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引导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事,抒自己想抒的情,写出自己的快乐,写出自己的烦恼,凡是生活作文,想写多少就写多少,这样起步作文,让孩子觉得作文并不可怕,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与写作热情。
3.学好语文,积累素材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教师就要经常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镜头,以及在学校、家庭、社会出现的丰富多彩并具有典型意义的场景、事件和人物,用随笔的形式把这些材料记录下来,如课堂中随机发生的事情,校园、班级里开展的各项活动,邻里间的故事等。让学生把自己亲眼所见的、亲自体验的、生活中的新鲜事以“写真”的形式记录下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去观察生活,去发现生活。捕捉生活的镜头就是为了强调“写真”。由于学生明白了习作是记录生活,不能瞎编,内容非常的生活化。
4.坚持练习
(1)结合文章构思,引导学生仿写、构思。简单地说就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儿详写,哪儿略写……教材中有些文章明显地体现了作者的构思和具体的写作方法,抓住这些文章的特点,可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文章构思的指导。
(2)延伸课文内容,实现迁移练笔。人教版三年级教材中安排了很多小练笔,这些小练笔都是与课文内容紧密相连的,这种形式的“小练笔”就是绝佳的习作训练途径。因为学生学了课文,有了依托,觉得有话可写,知道该怎么写,写作也就有了兴趣。真正做到了“言之有物”。这样的练笔水到渠成。
(3)发挥想象,鼓励学生创意表达。想象力是学生习作的重要能力。没有想象,就没有任何创造。现行教材中有些课文的场面、情节可以用来引发学生的想象。对学生在习作中非常有创意的表达,在班上交流,并给予鼓励。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资源,利用生活中的各种契机,巧妙地不留痕迹地指导学生习作。
第二阶段:教师将自己确立的较为恰当的方法进一步进行探究试验,并进一步研究从写一句话到写一段话如何恰当过渡,从写一段话到写起步作文怎样转变,从写简单的作文如何过渡到能较顺利地独立作文这几方面进行研究探索。三年级是学生作文起步阶段,这一阶段是学生语言发展,特别是书面语言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立足于教学,从教学中发现问题,再从教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将经验积累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积极寻求有效教学、高效训练的指导策略。
第三阶段:收集教师的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关键词:小学语文 培养 学生 口语表达能力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高科技信息化的时代,知识的传播、扩散,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人的说话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每位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的问题。小学语文是基础的工具性学科,语言文字不仅是信息交流、情感表达和艺术表现的工具,也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传授语文知识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在小学阶段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对学生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语文、语文,语者,口头表达;文者,书面表达。”可见,口头表达的培养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口语训练,改变重文轻语的传统习惯,已是刻不容缓。
创建自由的教学空间,诱发学生开口说话
传统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模式都是教师不听的讲,学生硬性的听,根本就没有发言的机会,使得学生也就失去了开口说话的兴趣和欲望,非常不利于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师应结合新课改内容改变这一现象。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的创建一定的情景,给予学生自由的空间,诱发学生开口说话。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与生活关系密切,可以一说生活中的每个环节都可以作为口语交际题材来引导学生交流。如:笔者在教学中开展一些讲故事比赛,新闻娱乐点评述、说说你见到的新鲜事、谈谈你喜欢的电视剧或者动画片等等,找学生喜欢的话题来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鼓励学生开口说话。同时,小学生年龄较小,任何事物都正处于学习的过程中,笔者对此,将一些礼貌用语,如:见面问好、道歉、致谢、询问路况、借东西等言语表达有意识的渗透到教学情境中来,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对这些用语进行现场表演、模拟,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的欲望和兴趣,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提升其综合素养。
二、运用激励措施来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心理学家表明:小学生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喜欢得到教师、父母、同伴的认可,一定的鼓励、激励可以推动其快速发展。鉴于此,笔者在教学中采取激励的措施来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在教学中,我们不乏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具备很强的知识素材却不知道如何表达、还有的学生看完动画片后自己很明白却讲不出出来等等,这些都可以说是由于学生的心理因素所导致的,他们对自己的表 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达缺乏自信心,总担心得不到其他人的认可,这样,他们对表达顾虑重重,不能很好的开展自我口语表达能力。而激励措施是以表扬、鼓励的形式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认可,对学生的心理有着调节、缓和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消除畏惧感,增强自信心,进而促使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形成。如:在教学中,对于学生回答错误的问题,笔者首先不是对他进行批评,而是首先肯定其思维的发展,进而引导其朝着正确的方向思考,知道完成教学任务,对其表扬,这样允许学生出错,对学生的表达来说就有了一定的空间,尤其对于内向的、不爱说话的学生,教师要有意识的为其创造机会,鼓励其表达,并及时的给予其表扬,这样不断的刺激学生表达的欲望,长期以往,形成一定的口语表达技能。
三、运用问题讨论法,深化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问题是诱发学生开展思维的最佳途径,同时也是促使学生表达自我观点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讨论能引导学生积极发表其自己的看法。这是对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之一。对此,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一些问题来诱发学生开展思维,不仅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其分析问题能力、记忆能力、收集信息能力等都有着一定的提升,这样将知识掌握与综合技能同时发展、提升,深化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如:在学习《狐狸和乌鸦》教学内容后,笔者提出问题即:过了一段时间,乌鸦又找到了一块肉在嘴里叼着碰到了狐狸,这次乌鸦会怎么样呢?试着讲述这个故事。这样,学生很快开始议论了,纷纷开展想象能力,上台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发表自己的观点,有的故事讲:乌鸦心理想着不会上当,但是终究没有逃得过狐狸的狡猾,还是丢了肉块;有的则讲:乌鸦这次再也不理会狐狸的花言巧语了,而是美滋滋的吃肉,让狐狸干眼馋、干着急……这样的问题讨论不仅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更有效的开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说是深化了口语交际教学,升华了学生的口语表达技能。
四、听说兼顾,因材施教。
口语表达训练虽然以说为主,但不可忽视听的训练,李英敏、刘芬兰、陈静等人注重听说能力相结合的方法。听是说的基础,听好才能说好,说好才能为听好提供方便,促进听的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研究内容是非常广泛的,针对现在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方面的问题,我认为应该从醉基本的抓起,如,教师应该重视语文中每单元“口语交际”中的训练内容,结合课堂提问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他们敢于说话,自信说话,这样才能逐渐的提高。
参考文献:
一、短
短,能萌生精要。叶圣陶在谈到精短是曾不无感慨地说:“倾筐倒容易,画龙点睛难。”可见,语文教学要在精短上下功夫,不仅是改革的需要,也是对语文教师执教水平的一次检验。
长话短说。长话短说中,长时积累,是准备;短时凝练,是浓缩。没有长,即无所谓短;同样,缺少了精短,长又显得多余。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语言和文字本来应该是两条腿走路的,可是我们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不良于行’。”所以要重新树立起“说”的威望,得到“说”的实惠,引导学生跨越“说”关,就须靠教师树起表率,做出榜样,课堂语言力避啰嗦随意、口若悬河,更忌不留余地,把事事、理理都说透、说尽。教师自己应努力将语言转化成‘压缩饼干’使学生受之轻松,咀嚼有味;少给学生端去“泡汤馒头”,使学生闻道腻味,滋生学语文的逆反心理。教师率先垂范,学生在课堂上耳濡目染。再说起话来就有条有理,有依有据,作起文来文从字顺,语句连贯。
长文短教。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文学作品篇幅较长,上课时不少教师感到难以把握。我以为,对此类课文最好采用“删节剪辑式”教学,大胆实施“长文短教”。如教学鲁迅的小说《孔乙己》,可避开开端、发展、、结局的老俗套,围绕一个“笑”字,对课文情节重新剪辑组合,从众人“取笑,成为笑料”到“悲从中来”,教师从世态炎凉和主人公命运两个方面去交叉串联,题旨随欣赏自然显露,目标也随欣赏逐一达成。
逐句分析,逐段总结,一二三四,平分秋色,是长文短教之大忌。正如张志公所云,对文学类长文,“只要老师少析一些,少灌一些,多导一导,足够了。”又说:“文学最足已唤起人们的联想、想象,进而诱发创造性思维。”可见,文学类常温不宜教得反杂琐碎,更不可置之不教,应“以短取胜”。
长设计短训练。语文课的听说读写训练要从长计议,整体规划,全盘设计。在付诸实施时由简而繁,由易而难,由单一到综合,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并“一个萝卜一个坑”,使它们各就各位,分散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形成系统性、序列化。按这样的思路设计与训练,既能突出各个学习阶段的重点,又能体现整体性的原则,避免教给学生的只是一推拆散的“零件”。小学六年我们可以这样规划设计“说”的训练:一年级“说自己”、二年级“说周围”、三年级“说环境”、四年级“说事件”、五年级就“说科技”、六年级“说事理”。这样由说近到说远,从说浅到说深;说到领地渐宽,说得技艺渐渐高,学生的思维得到应有的训练,叙事、说明、议理也就不在话下。
二、平
平,体现执教者对教学因素的一种把握,是大面积提高语文成绩的基础;平,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完成并发挥作用;平,当是语文教师时刻装在心里的“一杆秤”。
承受与心理平衡。学生的心理素质决定承受能力。反过来,承受能力,又会促进学生心里的发育。记得教育专家魏书生老师说过,不要把学生当作“零件”,老师作机械加工,而要把学生当作幼苗,扶植他自己成长、发展。这里“幼苗”与“零件”的根本区别,在于一个有生命力,一个没有。面对充满生机的学生,我们的教学应因地制宜,有的放失。如果我们的教学要求超出了学生的承受能力,那他的心理就会产生障碍,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会受到损伤,最终导致逆反心理。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基础、学习要求等及时调整学习计划,落实教学措施,使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始终保持承受能力与心理状态的平衡。
课内与课外平衡。课内是课外的引导,课外是课内的延伸。课内与课外互补,注入语文学习无限生机。可是,受时间、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不少教师只重课内不重课外,这也会使语文教学“不良于行”。自然,重课外也要首先解决好“看什么,怎么看”的问题,无论在材料准备、难易程度,还是与教材相互配合上,都要有一番精心设计、周密安排。还要写好指导教案,建立考核制度,不能“大撒鹰”;那样,不仅找不到合理的平衡,造成语文学习的畸形发展。
三、快
快节奏是现代社会的需要。语文教学的“快”,能促使课堂活跃,提高教学效率,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关键词:语文教育;特点;原因;教学质量;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3.1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由于受到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观念的影响,高职校往往片面重视专业课的教学,忽略了包括语文课在内的文化基础课教学,割裂了专业课与文化课之间的必然联系,导致学生语文素养的严重不足,制约了学生面向社会所需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如何摆正高职语文教育应有的地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着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首先应明确高职语文的特点,对制约语文教学质量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针对性的提出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1 语文教学的特点
语文教育的特点,当下的认识主要以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为主,包含六个方面:人文内涵,综合性,模糊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重语感以及遵循汉语、汉字的特点和规律。
(1)人文性
人文性主要包含人文内涵、模糊性和重语感三个方面。语文教育的内容起于表情达意的目的,具有很强的因袭性,经历了古人口耳相传、文字记载、学校传授等阶段,其主要功用就是交流。其区别于物理、化学、数学等学科的最大不同,就是语文内容是情感的,有思想性的,是表达人的喜怒哀乐等感情的,不能用确切的量来衡量和计算,是模糊的。因为人的情感是属于心灵的层面,且有延续性,无法用科学的量来计算,只能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进行表达传递,这就增加了语文的不确定性。同时,情感的这种特性,也使得语文教育需借助语境整体进行,割裂开来容易产生歧义,所以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
(2)工具性
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主要包括综合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和遵循汉语、汉字的特点和规律三个方面。语文的产生主要是为了交流的需要,以及人类思想经验的延续。这其中,既有历史的内容,也有政治的参与,甚至还有哲学的思考,语文教育渗透到各个领域,因而综合性极强,正因为语文具有工具性的特点,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而其教育过程便是实践的,是为生活实践服务的,是生活实践的演练。作为一门学科,虽然内容以主观情感为主,但其发展依然是有规律的,这是人类思维有规律性的反映,语文教学自然不能撇开情感思维规律和依据情感思维规律所产生的汉语、汉字的特点和规律。
2 制约高职语文教学的原因分析
(1)教材现状:一是体现高职特色不明显。目前高职院校的教材普遍内容偏多,理论偏深,实践动手性内容偏少,在课程和教学内容上体现不了以“应用”为主旨的特点,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内容陈旧,数据更新缓慢。有的教材不能及时补充反映各行业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规程的要求,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人才的目标不相适应,缺少与动手实践相配套的实训的内容。三是缺乏与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的有效链接。
(2)学生现状:一是漠视语文。高职学生普遍认为进入高职阶段后,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学好专业技能。而且没有了升学压力,语文课只是可以应付的考察课。由于这些原因大量学生存在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二是基础薄弱。由目前的考试制度决定,高职学生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他们知识的认知力、理解力、消化力相对薄弱,在日常作文、口头交流和阅读理解等各种能力上与普通高校的学生存在较大差距。
(3)师资队伍现状:高职语文教师一般都是从师范院校汉语专业毕业的,教师来源单一化,再加上前面所说的教材的针对性不强,使得语文教学工作的创造性被遏制,效果不明显,成绩不突出。
(4)教学管理现状:很多学校的语文教学在管理上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就笔者所在的学校而言,语文课程仅仅针对一年级的学生开设,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直接取消了语文课程;大部分的职业院校设立基础教学部,统筹负责全校基础课程的教学管理,但语文教师针对的专业系不固定,语文教学缺乏对学生所学专业的研究。
(5)教学方式方法现状:目前高职语文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知识本位”,也就是“学科本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教学的整体性,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传统,在考核方式上,也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这种教学模式过度偏重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专业脱钩,使得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差,教学成效不明显。
3 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1))突出语文教育目标的职业性,对教材进行改革。高职教育突出的特点是强调教育目标的“职业性”和技术的“高级应用性”,强调对学生知识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通过教材的改革利用文学欣赏、美感熏陶、思维训练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应变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通过写作、口语训练等途径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教材的内容上,要贴近生活,要有现代意识,要反映时代的进步和时代精神,介绍当代的先进知识和理念,让学生跟上时代的步伐,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念,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对于社会中的种种现象,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和评价;培养学生认识社会、改造社会、认识自我、改造自我的能力,为他们步入社会打好基础。
(2)产教结合,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一方面要拓展师资专业来源,吸收写作、播音主持等专业的老师加入到语文教师的队伍中来,还要从企事业单位管理部门,或者直接从学校的管理部门聘请兼职教师,为师资队伍带来活力。另一方面要鼓励教师面向职业工作需要,考取、普通话测试员、广播编辑记者证等行业资格和职称资格证书,以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为提高语文教学成效奠定基础。
(3)结合高职生的特点,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变单一的传授式教学为寓教于乐的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奇是兴趣的源头。高职语文教学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一方面,适当采用朗诵、辩论、表演、讨论等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在教学手段上打破传统的“黑板、课本、粉笔”模式,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角度感受语文的魅力。同时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参加文学社、撰写广播稿、参加各类演讲、辩论比赛等,拓宽学生视野,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改变语文教育评价单一性,体现多元化。教学效果的检验手段之一就是教育评价,只有科学的评价标准,才能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做出正确界定,才能发挥学习评价对语文学习的引导、调节和促进作用。一方面评价主体多元化,要求教师、学生及其管理者共同担当评价的主体,突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学生从不同的侧面对自己的学习行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评价主体多元化策略,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营造了和谐的教育氛围,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要体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的投入度进行评价,同时,评价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改变传统的只重视智力因素的评价策略。评价方式弹性化策略,教育评价应向着多目标、多种类、多手段的方向发展。
(5)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强化语文教学。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各高职院校都要高度重视语文课程在学生素质培养中的重要的作用,从师资管理、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入手,提高语文教学的成效。对语文教师既要统一管理,设定语文教研室,又要强化语文教师的专业性,让教师结合各自的特长分别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针对不同的专业进行语文教研活动,将语文教学与技能培训相结合,譬如说,对待管理类的学生要强化公文运用的写作和人际管理的教学;面向设计的学生要加强情感的熏陶和美感的教学;对理工类学生实施文理交相渗透的培养模式,有利于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使之成为知识面宽广、综合能力强、素质全面的人才。
综上所述,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必须明确语文教学的特点,分析制约高职语文教学质量的原因,通过教材的改进,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方式的改变,教育评价的改进以及对语文教学行政管理的强化等措施,掌握学生学习意向,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旭初.面向对象的互动教学—浅谈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设计[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2】张凌波.大学语文功能与教学方法研究[J].时代文学,2009.
小学作文入门教学,经过不断总结自身日常教学经验略有所悟。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既可改变学生不良的作文习惯,还可培养其浓厚兴趣,让他们徜徉于作文情与景之中获得心灵的陶冶,找到成功的喜悦。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作文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抒发真实情感,抒写身边的人、事、物。
“文贵出真”,作为教师宜在小学生刚刚学会用笔认识神秘莫测的大千世界、表达自己内心复杂情感的时候,引导他们写真实的情感,抒写身边熟知的人、事、物。这样会让他们在幼小的心灵中萌生“其实作文就是那么简单”的意识,就不会一开始就觉得作文难写,让他们在初次用笔写自己生活时就充满好奇心。
学生在作文入门教学中我就要求他们写自己真实的生活,把作文当作表达自己情感和展示心灵世界的工具,只要长期坚持这一原则,就可避免作文出现假、大、空的情况。以“我写我人,我写我事”来要求他们,即可利用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塑造出一个可以感知的“自我形象”。在教学中,我常用的方法是:学生入门的第一次作文是写自己,第二次作文写他们最熟知的家人。这样,学生用笔去抒写大千世界,从“自我”开始,然后逐步扩大视野,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学生写他最熟悉的人、事、物,就能有话可说,写出来的文章也不会空洞无物。
其次,要多形式培养和巩固学生的作文兴趣,让他们保持热情,并逐渐进入痴迷状态。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形式来让学生作文入门,并培养、巩固其浓厚的兴趣。
1.鼓励学生长期坚持积累,并有意识地用好词佳句入文。
平常我每接一个新班级,从一年级开始便要求学生把教材上的或课外书上的好词佳句专门积累在一个笔记本上,到三年级写作文时,学生就能有意识地把它们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在评改学生的作文时,我会利用圈点法标出每篇文章中用得精彩的词语或写得漂亮的句子,在班上交流,对突出的同学进行公开表扬,让他们一开始写作文就能找到一种成就感。
2.引导学生读名著和背诵精彩语段。除教材上要求背诵的语段或课文外,每个学期我都指定学生去读两部书和背诵一些精彩语段。根据时间要求,所要求读的两部书放在假期完成,背诵语段在平时,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一年级时每学期额外增加十个精彩语段,二年级时每学期增加到十五个。学生在这两年中已读了几部自己喜欢的书,积累了几十个写人、记事、写物的学生特别感兴趣的精彩语段,到三年级学生入门写作文时就特别轻松,语言运用也不会枯竭。 转贴于
3.设置读书角和佳作窗。平时,我把学生最喜欢的书拿到教室里设置一个读书角,而且号召学生把自己家里已读过的书拿到班里,放在书架上供其他同学阅读。为了让平时特别喜欢读书的同学看到希望,我每学期都在班上设置“读书之星”奖,对部分学生予以奖励,引导学生不断学习,在班上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与此同时,到三年级写作文时,给学生设置一个佳作展示平台,在教室里开辟佳作窗,把每次作文写得有代表性的文章贴在上面。每学期只要有三篇作文进入佳作窗的同学便可获得“写作之星”奖。另外,根据学生兴趣,我还在班上设置了“积累之星”奖、“写作进步之星”奖、“故事大王”奖等若干奖项,以培养和巩固学生浓厚的作文兴趣。
4.积极推荐学生作文发表或参加各种竞赛,让他们从作文入门开始就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进入一年级下学期,我便开始要求学生写日记,到三年级正式入门写作文时,我每次均选出几篇有典型性的作文,反复修改,除装订班级优秀作文集外,还大量向各级各类刊物推荐发表或参加各级竞赛,以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成就感。近几年,我发现这一招的确不错,学生只要有作文得到发表或参加竞赛获奖,他的学习干劲就会更强,学习的自主性也会更强。有时老师即使不要求,一旦他已养成爱读书的习惯,他都会不自觉地自己找书来阅读,而且会自觉不自觉地写作文。每学期我都会收到班上同学主动交给我为他们修改的100多篇文章,而且这些文章既不是老师要求写的,也不是家长要求的。这充分说明,学生一旦对作文入了门,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出现势不可挡的状况,而且班上也会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的学习氛围。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年的光阴又已悄然而逝。在这三百多个日子里,本人一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方针、路线、政策,自觉学习政治理论,关心国家大事,政治立场坚定。一直以来,我把自己的身心都奉献给了三尺讲台,任劳任怨,无怨无悔。我热爱学校,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品德和言行都堪能为人师表。
在上期由于初三分流合班,我主要担任2010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在本期我主要担任2010级2班和2012级2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并兼任初三的班主任工作。在工作中我能按教学“六认真”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深钻教材和大纲,结合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重难点,合理地设计教案,把灵活的教法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因材施教,充分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让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能得到很好的体现,教学重难点也能在课堂上得到很好的突破。对待学生的作业,我都是全批全改,认真细致,对不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进行监督和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一直兢兢业业地工作着,付出了自己应有的努力,可是学生的学习习惯不良,品德素质也较低,再加上社会、家庭等方面的负面影响,学生的成绩仍然起色不大,距离预定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特别是09级二班,是一个走读班,“差生”居多,留守子女占了很大一部分,家长管教无力,要么就是远遁他乡打工,学校的“人性”教育收效甚微!学生在一年级时期末统考成绩居于全县后几位,我通过认真的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的措施,勤奋工作,在毕业统考中,学生的成绩终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中职的招生工作中,还获得了县级奖励。至于2010级2班和2012级2班的基础也不好,三年级一个男生寝室的学生被疳疮子袭扰,无心学习,再加上我到成都去参加了为期十天的“国培”,对学生期末的复习不够充分,成绩也不算理想,希望在下期有所突破。
在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同时,我深刻地认识到时代在飞速发展,人不学要落后,活到老学到老。因此,我在课余自觉学习了一些前沿的教育教改理论,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革新自己的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学校内部我积极主动地参与教研教改活动,参与了校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并开展了两次市骨干教师示范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除了认真教学外,我还参加了本科的自考,现在已经全部结业。我在教研领域获得了以下一些殊荣: 2010年3月,论文《XX》获得国家级一等奖,并结集出版,含ISSN标示;论文《XX》荣获国家级二等奖。另外,我还在2010年被评为县优秀教师,市优秀教师以及市骨干教师。
除了完成以上工作,我还兼任了学校的教务员工作,协助教导处开展工作,撰写学校的教育简报和安全简报等。
逝者如斯,我才蓦然惊觉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有些遥远,但明天的工作仍要继续,任重而道远,要卸下双肩的重担还遥遥无期。成绩属于过去,只有希望才属于未来,我决不做一只踯躅于回忆的小鸟,而要做一只翱翔于蓝天的雄鹰。把过去深深埋葬,站在今天的肩膀上,向明天奋力冲刺。尽管前路充满荆棘,还有无数的考验在等着我,可是我唯一的选择就是义无返顾地进行下一次冲锋,去创造人生更大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