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1篇: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教育改革;大学;人文素质;语文;边缘

大学语文作为高校基础公共课,是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基础学科。高校开设大学语文这门课程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语文是中小学的主要学科,而在大学阶段,与专业课程相比,显得微不足道,这也是大学语文逐渐地被边缘化的原因之一。一些大学对大学语文课程也从设置到取消再到设置,不断地变化,这从侧面体现了大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

一、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性

对于大学语文的重要性,可以说大学语文承载了太多的责任,其内容与教学实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能力、人文素质、道德水准等各个方面,而它对学生的社会化作用是凌驾于其他学科之上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大学语文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大学语文的课程内容与教师的教学工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能力,而这个语文能力是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等的必需品,是学生日后走向社会与社会沟通交流的能力,因此,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2)大学语文是一门有着先进文化背景和深厚底蕴的学科,对于塑造学生“三观”有重要意义。大学语文蕴含着我国优秀的文化精髓,并融合了高尚的道德伦理观念,对于个人品行和思想影响深刻,在大学生中体现得更为突出。(3)大学语文对于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在大学阶段,大学生除了获得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其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而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培养兼具专业知识与人文素养的新型大学生也是国家所倡导的。

二、大学语文课程面临的问题

大学语文在高校开设的时间较早,经历了开设、取消、再开设的过程,表现出高校对大学语文地位与作用的不确定性。尤其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应用性科学更受到社会各界的追捧,而作为基础课程的语文教育逐渐边缘化,也影响着大学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大学语文处于极为尴尬的境地。

2.大学语文教学手段和方法滞后

纵观我国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学,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较为单一,与初高中语文教学相差不大。教师依旧是“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整个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学生听起来枯燥无味,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缺乏主动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

3.大学语文教学观念有待更新

信息时代下的大学生一方面接受着中国教学知识,一方面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在思想上更加多元化,他们更加注重自我意识的表达,然而,目前的大学语文课堂只是局限在教材上进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坚持以课件为准,高高在上,大学生得不到自我表达的权利,这样的课堂教学也满足不了学生全方位的文化需求,因此,从教师角度来讲,其教学观念有待更新。

三、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可行性对策

1.科学定位大学语文课程地位,奠定坚实的教学基础

大学语文应是全面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课程,而当今的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道德缺失、文化知识薄弱等现象,急需中国传统文化及思想道德教育,因此,必须给予大学语文科学合理的定位,重视大学语文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学校的重视,提高师资力量,增加教师的交流和培训,有了雄厚的师资力量就为大学语文教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教师自身对教学工作的实践与创新,教师可通过启发式教学使语文回归它的本质,让学生对语文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2.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大学语文应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改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1)计算机作为各高校普遍采用的教学手段,应将大学语文与其进行有效地联系。从教师的教学课件开始,教师充分利用计算机音、图等优势,进行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讲授。(2)将大学语文教学内容与大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即让学生带着语文知识去实践。例如,学生学到个人道德与品行塑造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去观察身边的一些个人道德品行较差的行为,并让学生自我思考,采用怎样的手段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3)学习还可开设大学语文网上学习频道,其下设诗词鉴赏、小说阅读、秘书写作、申论辅导等专题性课程供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

3.更新教学观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

教师作为大学语文教育的重要传递者,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从大学生所处阶段所具有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进行语文教学。面对大学生接受知识的国际化和全面性,教师应根据大学语文教材进行科学的延伸,不再局限于本学科本民族文化,让学生从宏观的角度把握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通过跨学科、跨国界来重新审视和解读各国的文化现象和文化活动。同时,现代社会也要求大学语文教学观念更具有现代化,教师可将网络文学、影视文化、卡通动漫等纳入大学语文研究的范围内,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将这些现代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有机地联系起来,既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增加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又一定程度上弘扬了我国的传统文化,更培养了学生科学的逻辑能力和人文素养。

总之,大学语文教育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道德理念是高校应该重视并大力宣传和鼓励的,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玲.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第2篇: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所面向的对象不全面。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成绩,往往只注意提高学习成绩处于中上游的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本应该受到更多关注的成绩稍微差点的学生的成绩。我国目前的考试制度造成了这些教师只注重教学成绩,而忽视了语文教学的本质。语文教学尤其是初中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而不是考试卷面中所单独反映的成绩的高低。

2.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课本、板书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给学生传递知识,而学生要做的就是在下面记笔记,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这样下去,学生就习惯了老师把一切都做好,“学生的思维习惯了顺从接受,渐渐对变化和发展产生抵制,不肯接受新事物、新知识;自己也忘记了是一个有着独立思想的活生生的人。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要求,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灌输式和绝对化的课堂教学阻碍了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在阅读理解中,学生也认为老师说的答案就是标准答案。语文是极其灵活的一门学科,只要理解了文章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学生就可以自己组织语言来表达出来,也是正确的答案。

3.对教学目的的认识存在偏差。

历史悠久的应试教育制度使得教师认为他们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考试中考出好的成绩,忽视了语文本身作为一门学科,其作用主要是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弘扬语言文化。其教学目的的偏差,使得在其教学过程中方法使用的不当,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不到激发,并且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就有偏差。

二、搞好初中语文教育应采取的措施

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学生对于学习语文不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对语文的学习、阅读等产生抵触心理,这样,就算语文教师再努力地教学,也无济于事,因为学习的主体根本不想接受语文方面的知识,更谈不上提高文学素养。因此,在做好初中语文教学方面,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是最重要的也是首要的一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教师激发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这门课程,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完成教学内容,并且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开拓性学习也会明显提高。“比如,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准备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收集充足的相关材料,然后在课堂上向其他同学讲述、分析和评价,其他同学听完之后还可以提问。这就是一种很好的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而且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表达、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学生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后,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因为习惯决定一切。初中生相对于高中生来说,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其逐渐地形成学习语文的习惯。习惯的形成是长期的过程,所以语文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有耐心。当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后,就会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形成一个好的习惯后,要努力引导学生实现下一个目标,形成另一个好的习惯。比如:在开始学习语文时,在每篇课文讲解之前,让学生先预习课文,一段时间过后,学生自然就养成了自主预习课文的习惯。在这个习惯形成后,逐步地让学生在预习过后总结每段的段意,理解作者想要给读者传输的思想,以及在文中找出好词好句来积累。这样,就使得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课文的习惯,而不是依靠老师来讲解,来灌输知识。

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要尽量使良好的习惯不断地在更广阔的空间发展,并且时刻注意学生动态,避免不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经过在学习的不同阶段的引导,学生的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就会养成。

3.培养学生提问意识,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只是起着引导作用。长期的应试制度,使得我们的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老师讲课,学生埋头做笔记”现象,学生的思维钝化。在当前实行素质教育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打破这种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学生通过先预习课文,提出和文章相关的一系列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和询问老师,从而解决疑难问题。这样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

语文的学习主要靠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对于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对于其看法可能千差万别。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经常组织学生展开对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4.让学生走出课堂,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的天地就有多么宽广。语文学习的最终成功,在于学生能灵活运用语文,求生存,谋发展”。

学生在课本上学习的课文远不能满足需要,这就需要教师创造广阔的学习语文的环境,建起语文和生活的桥梁,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感受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实现这一目的:(1)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本的课文外,还应该引导学生读一些期刊、杂志和著作上的文章,通过拓宽阅读范围,让学生通过比较不同的文章,更好地学习。(2)在给学生讲授课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课文中选取在平时生活中有用的信息,以达到学以致用。(3)如果所学习的文章是小说等类型的文章,可以鼓励学生将其表演出来,深入角色,通过对话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并且和课文中的语言描述作对比,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4)组织班级活动,然后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因为语文本身和生活就紧密相连。通过以上方法,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成果能应用于生活,达到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学生通过生活的具体实践,能更好地学习语文。

三、结语

语文教学中会经常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康改云.语文的教育方法探究.中小学电教,2008,(7).

[2]刘春凤.初中语文教育改革的方法初探.科教文汇,2007,(12).

[3]仇定荣.在初中语文教育这块土地上耕耘.新语文学习(教师版),2008,(2).

[4]王圣洪.如何做好初中语文教育.才智,2009,(35).

第3篇: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 中学 语文教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1目前普通中学语文教学面临的问题

(1)学校本身面临的问题。普通中学学校生源数量少,致使学生综合素质每况愈下。加之升学压力,语文素质教育更难提高。

(2)在校学生的问题。进入普通中学的学生,大都是知识面狭窄、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无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他们本身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基础知识薄弱,能力较差。错别字普遍存在,不会使用标点符号,听课注意力不集中,回答问题答非所问,逻辑混乱,写作水平低,文不对题,词不达意。同时不学生不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认为学语文没意思。小学初中学过了,早会了没必要再学了。还有一些学生浮躁,心不在焉,自学能力差,没有预习、复习的习惯,不做或不重视作业,敷衍了事或干脆抄别人的。这些都将给教师教学带来诸多的难度和挑战。

(3)普通中学教师的问题。长期面对的是一些后进生,时间一长,教学积极性和热情极大削弱。由于缺乏来自工作本身的成就激励,从而丧失了自我进修提高的内在动力。教师几年的教学生涯下来,感觉不是“长高”了,而是“变矮”了,这样教学相长成为一句空话,教学陷入恶性循环。

2 解决方案

2.1会欣赏每一个学生

面对普遍基础较差的后进生,教师要学会欣赏每一个学生,走近他,喜欢他,成为他的朋友,然后发掘闪光点,放大闪光点,让激励唤起自信,进而培植闪光点。学生的闪光点不仅可以成为促使他进步、发展的源动力,有时也给教师以启迪,正所谓“教学相长”。

2.2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使一堂课具有生长性,课堂知识必须丰厚,教师就必须不断添充,厚积薄发。过去说教师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现在看来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是一泓清泉,“为有源头活水来”。精心备课的过程就是要求教师充分发掘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加以补充更新,找到“授人以渔”的最佳方法和契合点,从而真正把教和学结合起来。

2.3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学会学习

高明的教师都应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应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进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教师教学重在教“法”:理解词、句的方法,分析课文的方法,写作的方法……因为教师只是参谋、向导,应该为学生“发现什么”、“如何发现”多提供思路和方法。学生一旦经过锻炼不再“摸着石头过河”了,掌握了“金钥匙”,那么开启科学知识的大门便不再困难。课堂教学中,首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发言,讲自学中所发现的知识点或存在问题,哪怕只发现一点点,也应予以鼓励。同时要尊重学生,使其增强信心: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必强求标准答案。即使学生的观点错误,也不要全盘否定,要对敢于表白自己观点的勇气予以肯定。其次,字、词、句、段、篇的学习,要指导学生如何围绕重点、中心来发现,而且指导要具体,并及时进行有关训练,通过运用加以巩固。再次,学生自学发现后,还要继续鼓励他们“讨论再发现”。因为通过讨论,学生有辨析,有补充,发挥了群体力量,促进了集体创造思维的发展。这样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设了有利于个性发展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

2.4生有意识的进行思维训练

世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其成效取决于思维培养的竞争。语文思维教学能够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智力,从而形成突出的语文能力。因此,语文学习必须与思维训练密切结合。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进取精神,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例如借助成语练习求异思维,如“雪中送炭”,其实并不是真正关心群众冷暖,如果干部心系百姓,暮秋时节就该把炭送到家里,而不必直到寒冬飞雪时才行动;又如俗语“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撞钟”是和尚的工作,是和尚的职责,和尚们能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兢兢业业的做着枯燥而平凡的工作,正是爱岗敬业精神的体现。这样课堂也就真正成了“唤醒”和“激励”学生的地方。而这样的训练,也常常能使学生对问题发人之所未发,道人之所不道,见解新颖、深刻。思维明显变得开阔,一般都能够辩证、全面的分析问题。作文的选材、立意、表达也变得新颖独特、摇曳多姿。当然,进行思维训练,还要求教师首先要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并做好相应准备。叶圣陶曾说:“语文教育在基本训练中,最重要的还是思维的训练,不要只顾到语言文字方面,忽略了思维的训练”,要“把思想、语言、文字三项一贯训练,使之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 张之伟.语文教学新视野[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第4篇: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模式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新课改中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性质、目标、模式等各个方面给出了指导性的规定。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在现阶段教育制度及教学环境的制约下,还有每位初中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教学活动的不同理解下,造成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着大量问题,严重偏离了新课改的要求及语文教学的性质、目标。总体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阅读教学主体角色错位

调查我国当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发现阅读教学主体角色错位现象广泛存在,在一些经济与教育不发达的地区尤为突出。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完全凌驾于学生之上,主导整个教学过程。当前,多数学校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选择阅读素材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吞咽”;教师设计好阅读线路与框架,学生只好循规蹈矩、“八股式”地吸纳;更有甚者,有些教师竟然将阅读教学简化为“老师读读、学生听听”,好一点的会“老师再讲讲、学生再听听”。如此,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在教学主体角色完全错位的情况下,缺乏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过程,缺乏学生的积极参与、勤于思辨,阅读教学就像一潭发霉、发臭了的死水,没有生气、让人窒息。在完全被动,甚至是“左耳进、右耳出”的情况下,原本可以开拓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理解与分析能力的阅读课,成了学生的负担,泯灭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潜质。

2.注重应试教育,忽略素质培养

语文素质教育一个重要观点在于“大语文教学”,“以学生阅读为主、教师辅助导引,教与学相得益彰”的阅读教学模式是实施“大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然而,在“以题代读,强调应试”的阅读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掌握与否取决于该知识点是否被教材所选用、是否在教师所选用的章节内、是否是例行的考点。如此的阅读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效果寥寥。显然,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与变革,势在必行。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改进的策略

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上存在的两大问题,在改进的对策上我们也应该从两大方面入手,有的放矢。

1.转变语文阅读教学主体角色,将主动权交给学生

首先,各级教学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员以及广大语文教学从业人员必须切实转变观念。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在于拓展广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其学习热情、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进而提高其综合素质。其次,在端正观念与认识的前提下,由各级教学主管部门组织广大语文教学从业人员,展开广泛、深入的阅读教学教法方面的研讨活动,探讨如何有效实现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从传统“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向新型“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发现先进、树立典型,必要时组织年轻有潜力的语文教师到语文教学先进地区、先进单位“取经”。然后,以点带面,推动我国语文阅读教学新局面的形成。

2.改进教学方法,注重素质教育

首先,改变传统阅读教学方法,结合具体教学系统要素与环境特征,对教学方法做持续改进,在变化中求活力、求效果、求发展。对此,首先要将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方式、方法进行灵活设计,摈弃传统“满堂灌”式的教学法,抛弃“中心思想”加“段落大意”再加“字、词、句讲解”“三段论”式的教学模式。

其次,被动阅读与主动阅读相结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倡中学生的主动阅读。这不是说,被动式阅读一无是处,没有意义。相反,以教师为中心的对中学生而言的被动阅读,具有“师傅领进门”的作用。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提示与分析,使学生对阅读技巧与技能的掌握有更进一步的理解。教师在启发学生阅读时,应当充分挖掘作品内涵,激发其探究热情,使之能主动阅读,常读常新、乐于思辨。对于教材中的泛读课文以及课外阅读素材,要将更多的主动权放给学生,给他们自由发挥、自由成长的一片天地。

第5篇: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沂蒙山区;农村中学;语文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本人在沂蒙山区一所农村中学从事语文教学已有十多年,十多年来,本人利用许多机会,同市县中学语文教研员及同行们进行推心置腹的请教、交流,感觉沂蒙山区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着三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 沂蒙山区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三个问题

1、 师资力量亟需加强。

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如今,站在中学语文课堂上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有相当一部分是五十多岁的“老民师”。这些“老民师”,得益于国家大力发展基础教育政策的“恩惠”,其身份早已转正成了公办教师,但由于他(她)们的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其实,他们早已不能胜任这份神圣的工作了。尽管为了评聘职称的需要,他(她)们通过函授等形式取得了所谓的大专、本科等第二或第三学历,但这种学历的含金量是不言而喻的。所以,由于上述原因,观摩他(她)们的课堂,难得看到激情飞扬、幽默调侃、生动传神的场景;更见不到引经据典、颇具文采、准确精炼的画面。看到的却是声音无抑扬顿挫、面部无丰富表情、内容照本宣科、课堂乏味繁琐的画面。细细观察课堂上的学生,有的兴趣索然;有的昏昏欲睡。

另外,虽说这些年来,沂蒙山区教育主管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从高校毕业生中招聘了许多青年教师,给农村中学补充了许多新鲜血液,但由于农村中学教学条件落后、工作环境不尽人如意、待遇偏低等原因,致使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辞职下海了。这些年来,得益于城镇化的大力发展,城镇人口急剧膨胀,相应的,城镇在校学生也急剧膨胀起来,这样一样,城镇学校就急需大批的优秀青年教师,无奈,为了形式发展的需要,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不得不就从农村中学中选拔优秀青年教师进城从教,于是,农村中学又流失了相当一部分优秀青年教师。这样一来,到农村中学看看,站在课堂上教书育人的仍是那些老面孔。

2、 教学方法陈旧落伍

沂蒙山区农村中学语文教师陈旧落伍的教学方法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满堂灌”是“法宝”。许多教师抱着“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不撒手,是因为他(她)们总感觉一堂课不滔滔不绝地“讲深讲透”,学生一定学不会。在他(她)们的眼里,学生的知识没有多少积累,不“讲深讲透”,学生就不懂,不懂,考试就不知从何处下手。二是对先进的教学方法认识不到位。现如今,已被事实证明了的先进的教学方法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但老师们对其认识却极不到位。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不能给学生指出明确的学习目标,致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同时,他(她)们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不足,使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教师常常让一个生活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忽视了具体的学习分工。这样的合作学习,其结果是变成了优等生尽情挥洒的天地,“学困生”却成了事不关己的“旁观者”。再者,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优等生口若悬河,“学困生”却没有时间消化、思考,这样一来,合作学习就变成了课堂教学无关紧要的点缀了。另外,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往往是袖手旁观,不对此进行指导,评价起来,只重点表扬几个优等生,对“学困生”的“优异”表现,要么视而不见、要么蜻蜓点水地“赞美”几句应付了事。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需要查阅许多资料,但由于农村中学图书室的有关图书既不多也不全,电子阅览室更是无从谈起,致使学生的探究学习常常无法开展;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对探究问题的设置既没有难度也没有梯度,于是乎,这样的探究学习,也就流于了形式。

3、 没有先进的学法指导

这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只教书本知识,不教书外知识。如此一来。学生就不会举一反三,不会举一反三,学生就只会吃鱼,却不会“捕鱼”。二是不能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没有持之以恒的训练,学生对学习就没有耐心,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因没有通过持之以恒的训练而内化不足导致了半途而废。三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常常是“通盘考虑”,只抓全面,而没有对学生分个性、按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二、 加强沂蒙山区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三个对策

对症下药,是解决问题之道。

1、下大力气解决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师资力量薄弱问题

针对上述沂蒙山区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师资力量薄弱的现状,本人认为,首先应通过远程网络研修等渠道,对从“老民师”转正而来的这些公办教师,进行语文业务培训,切实提高他(她)们的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使他(她)们焕发青春,为中学语文教育事业再立新功。其次,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应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制订一系列的政策,切实解决新进青年教师的后顾之忧,调动他(她)们的工作积极性,使他(她)们进的来、留得住。在政治上、生活上时时处处地关心他(她)们;在业务上通过老带新、优带新等形式,使他(她)们迅速地成长为名师、优师、大师。

只有如此,才能彻底解决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

2、加强业务培新,使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快速掌握、应用先进的教学方法。

现如今,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犹如雨后春笋,并已结出了累累硕果。比如:在沂蒙山区,三五X教学策略,就是中学语文先进教育教学的杰出代表。对这些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对农村中学语文教师进行培训,使他(她)们迅速掌握这些被实践证明了的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应通过量化考核等形式,让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大胆地应用这些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只有如此,才能大幅度、大面积地提高沂蒙山区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3、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第6篇: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问题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初中语文教学的认识不够

在过去很长一个时间段里,初中语文教学存在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教师主观上认为,要增加语文教学时间,增加学生语文作业量,学生语文成绩就能提高。很多学校直接或者间接的增加语文课时,除语文早自习外,很多语文教师甚至利用学生的体育、音乐等课的时间进行语文教学。导致学生要面对很多的语文作业,造成题海战、疲劳战。这样通常使初中语文教师觉得超负荷运转,学生们更是苦不堪言,这样的一种语文教学学生不可能全面发展。

(二)教师课堂教学缺乏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

现阶段,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依然存在教师在讲台上不停得讲,学生在讲台下处于被动接受的灌输式教学。课堂上,多数时候语文教师采用一问一答的课堂教学形式,完全忽视了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失去了进行语言实践和训练的最好时间和机会,使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容易觉得枯燥疲倦。学生在课堂上听的多、说的少、读的少、写的也少。长此以往,会直接造成课堂内损失的课业课外补,会给学生和教师造成额外的负担。

少数年轻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刚好相反,运用多种手段,甚至唱、念、演都用在了课堂教学之中,过分注重表面结果,忽视教学训练过程,使得课堂教学变成个人舞台,多数人的看台。

(三)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安排不合理

1、教师剥夺学生话语权。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在一堂课中,为了顾及知识的延伸和拓展,面面俱到。大量的时间用在了课文的讲解和分析上,造成课堂教学重点很难突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触及课文的思想内涵,不能很好地把握住课文的核心。

2、忽视普遍训练的重要性

教师在课堂上忽视普遍训练的重要性,让少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极大限度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扼杀了多数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成就感。课堂上经常出现,启而不发,或者是优秀生撑场面,多数学生当陪座的局面。

二、解决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问题的对策

(一)不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新课程背景下,对语文教师有更高的要求。在备课上要花费更多精力,在教学中要不断学习、更新和研究知识等。特别是对于广大初中语文教师,这种学习和研究的挑战和压力是巨大的。在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从以下方面展开研究和探索:

1、认真研究和学习课本

教师上课的过程中,从容和自信非常关键。而从容和自信都源自于教师对课文的深入透彻把握和驾驭。教师在对课本非常熟悉和了解的情况下,上课底气会显的特别足,特别是教师对课本研究的越是深刻就越是不怕学生提出各种质疑,在课堂中无论是引领学生讨论或者讲评都会显的从容而自信。

2、研究教法

在新课程要求之下,课本会随着需求产生一些变化。语文课堂教学不能一成不变,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不能一味的采用单纯的感知为出发点,也不能直接告诉学生现成的知识结论,要通过引导,通过给学生设问题情境进而引发诱导学生探索和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教学的出发点应当以问题为重点。

3、研究学生

教学应当以学生为本,研究学生的情况。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课程实施水平,不研究学生是不行的。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要切合学生实际需求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或者研究适当的教学内容,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先择有差异的语文教学内容,运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逐步完成课程目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对学生提供帮助的时候不能主动的牵着学生鼻子走,也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持袖手旁观的态度。应当用正确的方式和方法多启发,多引导。

(三)教师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首先对教学内容有自己的认识,要能充分意识到自己在课堂上给学生们教什么,以及如何去教。要站在语文的角度去进行教学,教师应当重点把握从课文出发,从语言出发的这一最基本观点,不能偏离这个原则太远。要明确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明白课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教学生好的语言、要读好的文本必须要引导学生自发性的多读,多练习。课堂上可以选择让学生高声朗读,也可以让学生默读,根据具体情况,可以略读,也可以精读。

总结:初中语文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品,认真研究课文,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明确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有效的教学。用端正的研究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不断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吴甸起.语文教学反思的七种模式[J].语文教学通讯.2006(31)

[2] 成尚荣.语文教学应当有更高的追求――语文本色的坚持与追问[J].语文教学通讯.2006(13)

第7篇: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论文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行,广大中小学校都在围绕着改革的精神在改革的园地中进行着一些探索。由于经验缺乏等问题,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共同关注。笔者就自己的发现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一、对新课改理念、新课程标准,学习、落实方面存在的问题

1、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得不到有效落实。

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我们的课堂上学生的参与面不够,回答的人次多,发言的学生少,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在状态,教师不督促,不引导,视若无睹。

2、教学中学生的独特体验和多元解读得不到有效评价和指导。

新课标要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但当学生的多元解读、独特体验出现时,教师对学生的独特体验和多元解读不能进行合理的评价和有效指导,缺少教学机智和智慧。

3、对“三维目标”的理解有偏差。目标是“三维”的,但有核心、有重点,这个核心、重点就是知识与能力。否则学科设立将失去意义。

4、学习理念落实不讲究实效。

新课标中的学习理念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教师运用时自主缺乏,合作浮华初中语文论文,探究虚假,致使教学效果不佳。

解决对策:

1、各校要重视新课改理论和新课标的学习,《课标》要人手一册论文开题报告。

2、研读要联系实际,要和本地、本校、本人的实际联系。特别要重视研究本地有资源使用、本校有条件利用、本人有能力运用的部分;能支持、帮助、改进当前课堂教学的部分,有利于提高教学成绩,有利学生发展的部分。

3、尽快地把新课改的理念和新课标的要求转化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

二、学生个性化阅读没有占到应有的地位

新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阅读是最富有个性化的学习行为之一,读者的个性心理不同,其阅读感受和欣赏体验也必然不同。“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作品由不同的人解读,可以有截然不同的感悟。对中学生来说,阅读的作用尤显重要。但是,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学生的阅读变成了纯功利性的阅读,它以终极的意义解读为目标,以传授知识、应付考试为轴心,追求现成、确定的知识。不少教师死守教条,照搬照抄《教学参考书》上的说法,不敢越雷池半步。语文阅读教学过分强调共性,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成为一个张开口袋等待灌注知识的回收站。

分析与对策:细心倾听,延时评价,激励学生阅读的创新精神。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思考的核心是创新。《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为此,教师不应以绝对权威的角色主宰课堂的局面,而应摒弃“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真诚地成为学生阅读活动中的合作伙伴,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阅读氛围初中语文论文,要学会倾听,激励学生勇于表现自我,大胆创新,大胆张扬自我的个性,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学生发表的见解,应给予延时性的评价,因为这种评价方式既可为学生准确理解文本内容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又可给那些异彩纷呈的答案预留更为广阔的空间。

三、课堂提问主体固定,忽视“学困生”

经常听学生抱怨“老师从来不叫我,总叫喜欢的那几个学生回答问题”。从这些抱怨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不满和挫折感。仅提问几个成绩好的学生的教师给了班级大多数成员一个消极的反应——我学习不好,老师不喜欢我,也不会关注我。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对学习越来越没兴趣,在课堂上开小差,从而导致集体斗志的丧失。还有很多教师对“学业不良”的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偏见。例如,教师等待他们回答花的时间短,没有给他们提供反馈,很少注意他们。但是,当某个学生开小差了,教师冷不丁地提起来让其回答某个问题,即提惩罚性问题。这样不利于教师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而且还很容易使师生关系僵化。

分析与对策:研究表明,教师的偏见会使学生的成绩存在显著差异。点那些积极的学生的意图是因为他们可以给出正确的答案,而使教师看起来是一个很有效率的教学。这种情况在公开课时表现得更明显论文开题报告。但是,假若教师想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成功者的话,就应该给他们每个人以同等的机会。使他们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体验成功中热爱学习。提问要面向全体,切忌针对个别学生或部分学生。我一直认为应该先提出明确的问题,再找学生回答。这样做,可以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使班级的全部或大部分学生集中精力,

四、作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1)随意性大,体现为作文命题的随意,指导的随意,评改的随意;(2)生活积累意识欠缺初中语文论文,对生活只是照相式的观察,不重视引导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引导学生进行审美的观察,割断了语文与生活的链条;(3)漠视学生基本的思维训练,缺乏对想像力、思维敏锐性的培养;(4)批改方式单一,效益低;(5)部分教师自身写作素养差。

分析与对策:我们的老师应正确把握作文教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新课程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创造了条件。作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材料、立意、情感和语言四个方面。要指导学生学会感悟生活,引导学生进行审美的观察,在生活中去积累、筛选写作的材料。作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思维训练,教给学生思维的基本方法,如:想象和联想、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比较思维、整合思维、抽象思维等,提高学生的立意和谋篇布局的能力。要鼓励学生在作文中抒发真情实感。

作文的批改方式要多样化,如:学生互批互改、面批、朗读比赛等。评语要避免老师写得多,学生看得少,面面俱到,流于形式。

所以,只要老师们在探索新教法的征程中,多学习,多借鉴,多反思,就一定可以多避免一些问题。这样,我们的教学就会更得法了。

第8篇: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现在的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相比新课标对阅读的具体要求来讲,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显现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教学方面分析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来自学生方面的问题

1.不想读。由于学生缺乏对课外阅读意义的认识,阅读兴趣不浓,上网、打游戏、打闹嬉戏几乎占据了他们所有的课余时间。再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和家长对“阅读”这个概念的理解存在着误区。他们认为,阅读就是指读好语文书,只要钻透那薄薄的一本语文书,认真上好那短短的一节语文课,加上大量的练习,那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有着这样错误的认识,他们自然对课外阅读是不屑一顾,认为看课外书是不务正业。

2.不会读。许多名著,尤其是外国名著,内涵丰富,其写作背景或事件的发生有着深厚的历史原因,要想理解其主题思想,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阅读。

3.没得读。农村经济文化建设落后,硬件设施投入不足,学校图书阅览室藏书太少,疏于管理,很少时间向学生开放,难得的资源成了应付检查的摆设,这种情况下不可能形成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

(二)来自教师方面的问题

1.教育观念落后,教学目的片面。当下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仍然是传统教学占主流,素质教育、创新教育难以开展,有些学生甚至产生了厌学语文的情绪。阅读教学教学目的局限于知识的归纳与传授,忽视学生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忽视学生阅读过程与方法的指导,忽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2.学生主体缺失,教学形式僵化。目前农村初中阅读教学形式还局限于教师讲学生听,忽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合作、探究,漠视学生学习和阅读的主体地位。阅读内容仅局限于教科书,大多由教师指定,课程建设缺乏学生的积极参与,这既不符合新课标精神,更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3.教师功利至上,评价单一乏力。目前语文教学的评价中,恰恰就是缺乏对孩子课外阅读情况的评价机制。一学期终结仅有的一张试卷上,基本上都是语文书上的内容,教辅书上的题型,有多少是检查和评价课外阅读的情况的呢?单一的测评方式就是对学生一学期语文知识和素养的唯一评定标准和评价依据。这种评价机制忽视了学生的动态发展,严重挫伤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语文教学的急功近利,过分强调应试训练,片面追求升学率,围绕考试的指挥棒教与学,考试考什么,教师教什么,考试考什么,学生学什么,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二、新形式下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应对策略

1.教师以身示范,提高阅读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主动性,让他们爱上阅读,乐于阅读。要想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教师自己首先要有兴趣。教师应发挥榜样作用,用实际行动给力。陶行知先生说:“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教师要扩大自己的阅读量,了解更多非本专业及众多边缘学科的知识,这样的老师在课堂上才能做到旁征博引、左右逢源,激发学生求知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榜样的力量在于行动,行动比语言更能说服人、教育人、启示人。

2.整合优势资源,营造阅读氛围。教师要定期组织开展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一日要闻等活动,让学生介绍在课外阅读中所了解的故事、要闻、风俗、奇闻,跟大家交流,还可以布置学生办手抄报、板报、墙报,放置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杂志在班级图书角,如《求是》、《读者》等,通过这些途经向学生传递阅读信息,学生随时可以在这些材料中阅读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会由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可以稳定和保持学生被激起的课外阅读兴趣。

第9篇: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 汉语言文学;存在问题;优化对策

探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可行性建议,是深化高校教育事业改革,践行新课程改革理念的重要体现之一。探索新时期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汉语言文学的吸引力与教学质量,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改革与推进。

一、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科的附加值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汉语言文学课程的设置,一方面是为了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汉语言基本知识点与知识体系,另一方面主要是为了培养出具有较高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的优秀大学生,为大学生将来走出校园,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必要的基础与保障。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教师过分注重了知识点的传授与讲解,对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面有所忽略,需要在今后的教书育人过程中进一步加强。面对如今日益激烈的就业形势与压力,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基础,而更重要的是综合素质的提升,人文素养的培养。汉语言文学的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式,保证课堂浓厚的人文气息,在教学环节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想灌输。[1]

2、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

由于受到就业前景与形式的影响,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不是很理想,部分高校汉语言专业招生人数有所减少。许多汉语言文学的教师也开始转向其他学科发展,同时部分汉语言文学的教师还担任着学院或者学校各部门的领导职务,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专心于教学工作,影响到了教学质量与实效性的提高。还有部分教师在思想上、学术上不能与时俱进,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方法,缺乏深入的教学研究,课堂教学缺乏吸引力,未能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课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

3、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教学方式的创新是汉语言文学教学与时俱进,新课标教学的重要体现。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重点放在了课本知识的讲解与知识体系的构建上,但是在新时期的今天,汉语言文学的教师应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学资源与教学媒介方面进行创新,从而达到增强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吸引力,加强汉语言文学教学实效性的目的。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在熟悉课本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有价值的信息与人文故事,将其应用衔接于课本知识中,从而既丰富了课堂知识内容,又增强了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可以在合适的时间,组织、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历史、文化古迹,将其与课本中的知识有机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3]

4、考试形式陈旧单一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与观念的影响,部分高校对于汉语言文学课程的考试,知识点考查形式仍然是死记硬背,缺乏对于大学生人文素养、口语表达能力、思辨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测评与考核。传统的考试方式与测评方法不利于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更不能培养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思想,不能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点充分应用到工作与生活中。对于汉语言文学课程的考查方式,可以组织学生对于本学期以来所阅读经典图书的心得与收获进行交流,以此来考评学生的思想深度与理解程度;通过小组形式的交流与互动,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团队之间的合作意识与精神。[4]

二、优化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建议

1、汉语言文学教学从传授知识向培养人文素养转变

长期以来,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问题。所以, 大部分课堂上我们看到的还是知识讲授占主导地位的现象,这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折磨。所以我们要进行改革,注重语言素养的教学,渗透文学、文化的熏陶与浸润,切实做到从思想上塑造学生,发挥文学教学的优势,着力培养学生们的人文素养。

2、明确教育理念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的教育教学理念有如下几点:其一,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其二,准确把握汉语语言教学教育的核心;其三,提倡合作式、自主时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其四,构建开放而又充满兴趣的汉语言课程体系。对于汉语言教师来说,以上四点必须要在教学中得到体现,因为这些理念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得以总结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本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总结和修正,这样才可以有效解决应试教育教学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

3、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法

高校课程的设置,教学的进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出适合于社会人才需求计划,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因此,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式,应该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思路与创新理念,赋予其时代特色与新的含义。以往教师在课堂从上课一直讲到下课,一味掌握主动权的方式已不适应新时期的优秀人才培养,教师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表达其自己的观点与想法。教师可以在备课的过程中,搜集整理具有讨论意义的主题,在课堂上开展小组讨论,最后由教师做出总结与陈述,对于同学们的讨论结果作出评价与鼓励。同时,老师可以通过微信、QQ等组建网络交流平台,在课后或日常的生活中,遇到问题,可以及时的探讨与交流。在交流与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及时的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与状态,对于学生的不足之处,加以及时的引导与启发,这样才有利与学生的成长。

4、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单纯的教书模式已经无法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了。教师要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在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加强知识的更新,将自己的学习所得传授给学生们。作为教师本身要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紧跟时展的脚步,努力做大学生的知己和朋友,揣摩当代大学生的心理,让自己的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在教书的同时,达到育人的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要解决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首先要解放思想,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理念,结合自己与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努力钻研,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不断创新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式,以增强其吸引力,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其次,还需要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及时思考、总结,将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逐渐转化为自己的思想,然后于今后的生活与工作中体现出较高的文学素养与综合素质。

【注 释】

[1] 吴桐洲.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汉语言文学教学观念的转变[J].中国校外教育,2014(3)44-45.

[2] 郑君.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256-257.

[3] 陈家琳.浅淡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问题及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4(6)80-90.

[4] 谢奇勇.从专业出发认识特色的基本特征促进特色专业建设――以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