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八年级地理教学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在考试中,考生答题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历史的基础知识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历史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位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历史的知识和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生跟不上的学生对历史失去兴趣。
二、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根据今年试题中出现的内容,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三、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教学大纲(历史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除了要用新的教学历年武装自己以外,要提前在初二历史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
四、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听完课后能与上课老师及时进行交流,提出不足之处,以求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五、加强分析教学,中考试题中,材料分析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日常教学及复习中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这一部分相对得分较高。
六、理直气壮抓好学有余力、有特长的学生参加学科活动,给有特长的学生创造发展个性的氛围,鼓励他们冒尖,脱颖而出,为将来培养专门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加强集体备课,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走向……。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七年级的地理教学,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方法,掌握了阅读地图并通过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方法,掌握了初中地理教学大纲规定必须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这对于学生学习八年级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期地理教学,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一步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绘图的能力。同时,通过本期地理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地理概况,包括中国疆域概况,中国人口、民族特点及其地理分布特点,了解人口问题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掌握中国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概况,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影响。了解中国自然资源分布和自然资源所面临的现状,认识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学生节能、节约的主动意识。认识祖国各地风土人情和地区差异。
四、教学措施
1、强化基本技能训练,通过识图、绘图、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方式,提高学生地理基本技能和阅读、分析、理解能力。
2、强化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现象和解释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的能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农村初中地理课程“起点高,入门难”教学难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初中地理课程学习从“地球”、“地图”开始,这些起步知识十分抽象繁杂,难以阐明。学生没有一定的逻辑思维、空间概念、综合分析比较能力、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的储备等是难以理解明白的,更不要说灵活运用了。
2.农村学生的素质及年龄、生活经验的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理解力和课堂教学的效果。农村学生生活单纯,在知识层面、接受能力、活动能力等方面相对于城市学生较为薄弱;七年级学生的年龄又偏小,思维能力有限,一进入初中就要接触诸如经纬网、地球“五带”现象、等高线地形图、板块运动等抽象难懂的陌生知识,难免理解困难,力不从心;在课堂上往往跟不上老师的思路,知识消化有限,以至于问题累积成山,成了障碍。
3.课程设置有偏差,教学时数偏少及边缘化,严重影响了初中地理教学顺利进行。由于地理是“次科”,每周2节课,被安排在《课程表》的边缘。由于放假、“活动”等原因,地理课时往往被挤占,少到不能正常授完课。实际授课时数与教参的“建议”相比,是大打折扣的。每年秋季期,都是匆匆忙忙“读完”课文,来不及复习就马上段考。因此学生成绩一片飘红。
由于各方面原因,地理教学“起点高,入门难”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成为七年级学生地理学习的“拦门虎”,大大挫伤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甚至“谈虎色变”,产生厌学情绪,严重影响了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如何破解这个教学难题呢?根据它产生的原因,我们很容易得出解决这一难题的对策,但不容易做到。比如,对于教学课时,由于课程设置的关系,是不能增多的;秋季期段考,由于有效课时太少,很难改变到段考时匆匆“读完”新课的被动局面。在教学制度没有多少改革的情况下,教师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在课堂教学中想办法,把握好课堂40分钟,尽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学难题的破解,要立足本土,在农村初中全日制寄宿学生的前提下使用。大致来说,我们的本土教学,在破解“起点高,入门难”这一地理教学难题时,应该注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保证地理教学时间
如上分析,七年级秋季期段考前,星球版初中地理教学“地球”、“地图”、“海洋与陆地”三个单元内容,要保证平均每周有150分钟的教与学的时间,才能完成课本知识的传授、解惑和演练运用。万一被节假日或各种活动冲掉课时,必须想办法补回才行。学校领导和教育部门要考虑到这些情况,调剂好相关“活动”时间,以尽量不挤占各科教学课时为宜。
2.熟悉学情和教材教法
常言道,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自己就要准备一桶水。地理学科因其综合性强,要求教师具备的地理素质特别高,教学技能特别强。新版教科书(以商务星球版为例)不像旧版教科书那样讲述得全面、详尽,而是重点突出能够说明地理问题和实现区域地理教学目标的内容,图片多而文字说明十分简洁、浓缩。很多重要的知识点分散在正文、读图、思考、活动和阅读各个栏目里,并且有些思考练习题在教参书中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在课堂教学中,要补充相当多的地理基础知识,将浓缩的知识点“稀释”,引导学生学会读图、用图,依图求知、据图理解、记忆,从课本各个栏目的解析中总结、归纳出知识要点、地理事物的规律.初中地理不像其他科目,没有诸如《课程标准新教案》、《中学教材全解》等教学辅导书,一切全靠教师个人的聪明才智、专业技能和实践摸索。因此,教师(特别是非专业地理教师)不下一番苦功夫去研修,不具备相当的地理知识和教学技能,不熟悉教材和学情(农村初中学生),是难以恰当处理,应用自如的。
3.重视概念教学和直观教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方法
对于刚刚升入初中的农村孩子来说,地理是一门新课程,没有相关知识的储备,脑中一片空白,认知能力也很有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几个要点:
(1)重视概念教学,传授辨析概念的方法。对七年级学生来说,地理课一开始就出现许多陌生难懂的地理名词,对这些名词,虽然不要求背诵其定义,但要理解其含义,包括其由来、特点,以及与之相似概念的区别,避免彼此混淆。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想尽办法,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将这些名词的含义或特征表达清楚,或归纳出“规律”、“要诀”之类形式,让学生易于理解、掌握。
在教学等高线地形图各部位名称时,讲解图形特征后,可以用歌诀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和判读,就像武打小说师傅传授徒弟武功时既传招式又传口诀一样。各部位名称的口诀可以这样概括:“山峰黑三角,陡崖似天梯;缓坡线圈疏,陡坡线距密;鞍部镜片连,脊谷数值辨。……山谷凹陷处,小河冲向前。”为了通俗易懂,有趣好记,后两句改为“山谷像屁股,尿尿流出来”,效果更佳。
(2)重视直观教学和立体思维的建立。直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立体概念、空间思维能力,对农村初中的地理教学尤为重要,是破解“起点高,入门难”这个难题的重要法宝。比如经纬网概念的建立,需要学生从平面思维过渡到立体思维,在头脑中建立立体图像,形成“脑地球”。具体做法是加强教学直观性:一是要充分借助教材中各种图像或多媒体动画,二是要利用经纬度地球仪实物演示,三是要每个学生都直接观察地球仪,自己动手用彩带代替经纬线“编织”经纬网;自己动手画“经纬网”或用乒乓球制作“地球仪”等。学生通过多观察、多动手、多思考,才能领会经纬网的真谛。经纬网有球面的,也有平面的,两者要多对比。地球仪上的立体世界地图要与地图册中的平面世界地图多对比,以此理解球面与平面的关系:球面可以展开形成平面,平面也可以卷曲合拢成球面。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建立起立体概念。从已有的生活体验也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立体思维,例如用篮球、排球等实物来理解地球仪,用篮球网兜和比赛场上的排球网来理解立体经纬网和平面经纬网等。
(3)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方法。地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堂”。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普及,新教法的研究、总结和推广,教师可用的教学方法有了更多选择。其中用多媒体教学能更好地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图的三要素、等高线地形图的成图原理、板块构造学说以及火山地震的成因等。用做实验或实践活动的方法能使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引发主动的讨论与探究。
4.重视学生的“学”和地理能力的培养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模式解决了“把学习交还学生”的教育难题,主要是把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变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更关键的是要逐步把学习地理的方法教给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地理能力。学生们要养成主动自觉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独立获取、驾驭已掌握知识的技能,利用已学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这是学好初中地理的捷径。
在七年级,加强学法指导和培养地理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地球”、“地图”、“海洋与陆地”这三个单元教学中,应该教给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技能是:(1)多观察,细思考,从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问然后求证。(2)抓住关键词,通过对比明确地理事物、名称的各自特点,明确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3)建立空间概念,形成立体思维。(4)学会看地图,绘简单地图,使用地图;心中逐步建立“地球”、“地图”的形象和观念。(5)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能课前预习,进行质疑;课堂认真听课,做笔记,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课后及时复习,做作业,自觉自主学习。(6)唤醒生活体验,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社会见闻结合起来,用“地理”的眼光审视身边事物。(7)学会综合分析、对比归纳的方法。(8)有条件的学校要教会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的地理知识,学会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等。
以上所述方法、技能应该逐步渗透在教学中,有的在以后各章节的学习中还要进一步加强。
5.构建现代化的、和谐的地理课堂,让学生想学、勤学、乐学、会学
新课标教学基本理念还有:“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前面提到的教学方式、方法都是基于这些教学基本理念而采用的。如果农村初中都能具备好的教学条件,贯穿新的教学理念,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和适宜的教学方式、方法,在时间较充分时,“起点高,入门难”的教学难题必定迎刃而解。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师的角色,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如果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和认知规律,创设出适宜的问题情景,循循善诱,让每一个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成长的快乐,那么,学生对初中地理就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通道,想学、勤学、乐学乃至会学。即使开始学不好,后来也能快速改善,变差为优。
此外,地理课程可以作合理调整教学顺序、暂时降低教学要求等灵活处理。比如对初中地理的入门课程,“地球”、“地图”的教学,应尽量降低难度,教学检测也要降低难度。有些内容,如经纬网的运用、比例尺大小与内容详略、在有指向标或经纬网的地图上判定方向、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运用等,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和知识的增长,到八年级时再深入教学、提高要求,会容易达标一些。在七年级,对于一些水平高的学生,有时间作详细的教学辅导,也是能够达到新课标要求的;但大多数学生还是到八年级时比较易于理解掌握,教学也容易、轻松一些。
因此,综观农村初中地理教学“起点高,入门难”的问题,其产生原因及破解方法,涉及到课程设置、教学体制、评价机制、教学条件、教学的方式方法以及学生素质等问题,非教师一人的力量所能撼动。短时间内,农村初中七年级秋季期段考学生地理成绩大部分飘红的现象可能难以改变。但是随着教与学的时间推移,通过老师正确引导,学生努力学习,成绩会逐步提高,“开门红”将会渐渐淡化;到八年级会考时,通过增加课时、反复学习,大多数学生都能取得毕业考试好成绩。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课改的深入发展,多媒体教学的普及,和谐课堂的创设运用,初中地理教学“入门难”的问题将会逐步解决。即是说,破解“起点高,入门难”是一个时效问题。本文阐述的内容,就是解决这一教学难题的好思路、好做法,也是本人经过多年实践验证的经验之谈。
参考资料:
1.《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
关键词:重视基础;教学情感;互动教学;学习评价
多年以来,初中地理教育教学在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潮和应试教育思想的双重冲击下,学生地理学习水平处在低谷状态。特别是地理教学质量不令人满意,经过多年来的地理课堂教学,特别是一年多来,在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仍然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学会判读经纬度、计算实地距离、判断方位和气候类型、年平均温差等实用技能,没有具备基本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的公民意识。
初中学生往往刚接触地理学科积极性还比较高,但越往后,特别是进到八年级时,地理学科在学生的心目中,更充分地突出表现了地理课的庐山真面目,使学生学习地理的目的性越来越强:还是升学学科'语数外理化政'重要。所以,对初中生来说,地理学科在初中不是主科而是增加负担的副科的科目,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不重视。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及《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指导下,以新课标,新环境,高要求进行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在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课堂教育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堂教育教学改革:
1、建立融洽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民情激情。
建立和谐、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学生能否参与教学过程,取决于课堂的教学气氛。在森严肃穆的氛围中,在教师的严厉呵责下,学生是不可能充分地表现他们的个性和灵气,不可能积极地参与教学、大胆幻想、勇于创新。反之,教师态度和蔼、亲切、不压抑、不专横,热爱学生,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精神放松,则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探讨问题的热情与积极性。
作为地理教师,我坚守着地理课堂中民主平等师生关系,重视教学相长,不断学会控制自己情绪,把微笑和激励带进课堂,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尊重他们对地理的看法和观点。例如:在一次评讲测验卷课堂中,自己对某道题目讲评错误了而导致改错成绩分数,当时,我立即坦率地承认自己的失误,并解释道:“老师不是圣人,我也有许多缺点和不足,需要你们勇敢地指出和帮我改正。”采取开发、平等、诚实的态度与学生共同研究思考,克服学生缺乏自信或产生自卑的心理,使学生和教师的思想脉搏融为一体,学生的思维就会充分地得到调动,使学生在愉快而和谐、充满民主的教学气氛中,激励思考、勇于创新、不怕露短与出错,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地去获得地理知识。
2、教学语言应该饱含感情,以情动人。
世界上众多的地理事物、地理景观,绝大部分不能被学生直接感知,虽然现在多媒体技术已经引入课堂,多少能够弥补一下这方面的缺憾,但毕竟极其有限,更多的还是要靠教师运用饱含感情的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绘声绘色地将学生引入神圣的地学殿堂。同时,根据中学地理学科的知识面广,内容丰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近及家乡,远及全球,既有自然,又有人文地理的特点,这些广博的知识对喜欢言古论今,谈天说地的中学生来说是有刺激性的。
如七年级上册讲到陆地地形类型时,我是这样导入话题的:“我们的地球家园无比美丽,自然景观千姿百态,五彩缤纷。有绵延不绝、雄伟高峻的喜马拉雅山脉,有被誉为”世界屋脊“、富含民族神韵的青藏高原,有郁郁葱葱、神秘莫测的亚马孙热带丛林,有深陷千丈、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东非大裂谷……”一段热情洋溢的引言,在学生面前幻化出了一幅幅逼真的画面,学生不禁发出阵阵唏嘘之声。这样不但激起他们对地球的热爱,而且很自然地引发他们要去研究的热情和兴趣。
如七年级下册介绍美国、巴西时,通过与发达国家的经济、文化、教育、生活等方面相比,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现代化科学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忧国心”,激励学生树立胸怀祖国、艰苦创业、立志报国的奉献精神,使个性得到优化,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由此可见,教师生动、活泼、优美的语言,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对地理科学的热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良好的情绪状态,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这样,学生就会学而忘倦,乐而习之。
3、精心组织教学,创设情境,激情起趣。
正如演员要想感动观众,就必须先营造出相应的气氛,使观众沉浸于其中,然后再通过精彩的语言、表情、动作等表演,使观众产生共鸣,那么观众就会被感动了。同样道理,老师上课就像演员表演,要让学生紧随你的思维行动,完全置身于你的教学过程中,你就要想办法创设一种良好的教学情境。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在轻轻松松中就能获取知识,增长见识,发展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如,现在科技发展了,多媒体技术已进入课堂。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将其制成课件,利用多媒体将它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就能够使学生领略到动感的、立体的视听效果。在讲到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冬夏季风这一节时,我就采用课件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讲解七年级地理上册的地球公转规律和现象示意图时,将地球、太阳、赤道、南北回归线、地轴等均制成动画效果,立即使学生眼前一亮,很自觉地就去总结归纳地球公转的全过程。又如:分析冬夏季风示意图时,紧紧抓住高气压向低气压流向位置的关系,采用动画效果,很自然、很直观地使学生明白了冬夏季风各自所属的发源地、风向及海陆走向的情况。通过使用多媒体,将教材的平面效果转化成立体效果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营造出了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获取了大量知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地理教学的情感教育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讲,既有共同性,又有独特性。课前应根据地理学科内容多、知识杂、涉及面广的特点,兼顾其它学科,多方涉猎,精心编排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应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以大纲教材为准绳,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建地理教学情感教育模式,努力追求“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初中地理;开放式教学;方法探究
初中七、八年级学生的地理学习以学习知识为主,是为九年级的强化复习做准备的,所以在七、八年级段开展开放式教学,可以很好地把握住课本知识与学生实践的关系,建立起知识体系以及体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让学生养成自主思考、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开放式教学改变了传统课堂上教师的权威地位,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有权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节奏。可以这样说,开放式教学是“私人订制”的,能够营造出自由轻松的课堂氛围,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在学习中,教师如同学生的学习伙伴,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在这其中,地理教师要关注自身角色的转变,在处理教学内容、方法及师生关系上,要做到多样化和学生主体化。要构建地理开放式教学,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我们必须在一堂课的时间里,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课堂上多下功夫。开放式教学的课堂氛围是自由平等、民主开放的,学生有足够的发言权和选择权,教师应该适当放权,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积极引导辅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不要对学生设置过多的约束和限制,通过宏观地组织安排,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顺利进行。学生在开放式课堂里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通过自主探索来亲身感受地理知识的奥秘和神奇。对于不懂的地理问题要敢于提问,遇到疑惑的问题要敢于提出质疑,学生要做自己学习的主人。
师生之间遇到问题要及时沟通解决,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意见要予以重视,用积极的态度去处理问题,尊重学生的想法和选择,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权利以及学习热情的重要性。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与积极性,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够更加自信地去解决问题,进行更多有益的探索。
二、重视地理与生活的联系,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
初中地理大致可以分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这三个方面,不论是哪个板块的学习内容,都是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科学知识,身边的大自然、浩瀚的宇宙、广袤的土地,多种多样的生产生活形式,都是学生日常能够接触到的。课上的理论学习和素材展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教给学生许多地理知识,但是要想真正掌握,学生应该亲自到生活中去感知体验,这样才能加深学习印象,学以致用学有所得。理论的学习最终都是要指导于实践的,而且将知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也是有很大帮助的,不仅能让学生获得常识与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开展课外地理实践活动时,我们应该结合教材知识点,有针对性、有方向地进行学习拓展。让学生大自然中去观察有趣神奇的自然现象,通过细致的观察总结出地理规律。一切知识定理都是有凭有据的,发觉地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在实践活动结束后,要及时总结,以实践报告或者日记的形式,将实践的细节及收获记录下来,作为自主学习的素材。
三、课堂评价形式多元化,注重学生能力发展
既然学习风格发生了改变,那么学习效果及课堂评价的标准也应做出相应调整,不能以之前学习、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参考标准。考查学生学习效果的指标应该多元化,注重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开发和拓展。开放式教学关注的是学生学习过程以及能力的提升。教师在评判学生地理学习能力时,要将过程与结果统一起来综合考评,学习成绩并不是唯一的优势,能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才是最重要的。同时,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表扬,对学生的错误要正确地指出,并适当引导改正,实行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鼓励与批评相结合。
总而言之,实行初中地理开放式教学,可以改变之前沉闷死板的教学风格,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沟通,顺应教学发展的节奏与步伐,为教师减轻负担,让学生快乐学习,做自己学习的主人,地理开放式教学这一想法是值得深入探究和执行的。
参考文献:
[1]陈格.地理新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与思考[J].成才之路,2011(19).
关键词:地理会考;地理学科素养;兴趣
一、应试背景下初中阶段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升学考试催生的教学“导向性”错误
笔者在初中阶段担任地理教学工作已经快接近20年了,结合和多个学校的同仁交流,普遍有同感的是地理教学在初中阶段是个谁都能胜任的一碟“小菜”,地理教师更是可有可无的一根“鸡肋”。不是领导看不起地理老师的人,而是应试教育让领导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地理教学,整个学校的舆论环境就不利于初中地理教学的开展。在这种导向错误的影响下,初中阶段地理教学课时严重不足,教师很难按照自己的预定计划开展教学。这样,初中阶段的地理或被视作“偏房”得不到正视,或被永远打入“冷宫”。
2.知识本位的陈旧思想泛滥
“这节课我们上……,重点内容是……,下去背诵记忆……”这些话基本上是很多地理老师每节课要说的经典台词,一方面是受到课时不足的限制,如果要展开来教学,那就在会考之前完不成教学计划,唯有忽视了学科综合素养的训练这一环节(学科素养的培养往往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直奔主题方能快速奏效。
3.“宅”在课堂学天书,不从身边探真知
地理就是“大地”之“理”,研究的对象就是我们身边真真切切的地理事物,由于地理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地理教学很难在实验室开展地理实验教学。最大最完备的实验室就是我们身边的环境。由于学生很难与生活中身边的地理现象结合,再加上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局限,渐渐地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越来越淡。
二、从问题入手,培养学生做为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因此,地理教学“走进生活、走向大自然”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地理教学的不二法门。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和时事热点等地理素材引入地理课堂中,让学生亲近地理,注意以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地理学习内容,增加具有广泛应用性的内容,建立地理课程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地理与现实世界的结合。例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身边的优势资源,把课堂搬到大自然中,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动脑思考,这样获得的知识是活生生的,学生理解得深刻,也许终身不忘,还会激发学生保护植被、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培养地理应用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世界观,更好地认识事物、认识世界。比如,索马里海盗为什么那么猖獗且能够劫到货船?我们首先要知道索马里是在非洲东北部,相当穷,因为不能生活所以那些人才都成了海盗,而且索马里附近的红海是重要的国际货运航线,所以有很多货船,才有劫持的可能性。试想,如果索马里是一个很富有的地方,那些人还会冒着生命危险去当海盗吗?这仅仅是个例子,但却可以简单地说明培养地理应用能力对学生世界观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由于目前素质教育还没有真正落实,在此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引导和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趣味中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无定法,教师应该根据课文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入研究性学习思维状态,让学生、教师进入各自的角色。以“中国地理”教学为例,对照《标准》,我们不难理解教学模式多样化的必要性。《标准》中,每一部分的学习内容都有“运用地图,说出……”“运用资料说出……”“举例说出……”三大要求。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提出问题运用地图提取信息找出答案(问题教学)
阅读资料提出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案(开放性教学)
举例探究成因归纳总结形成规律(探究性教学)
提出假设运用地图结合地理现象提出新观点(创造性思考教学)
关键字以图导练;读图;用图;绘图
【中图分类号】G633.55
一、“以图导练”复习法的提出与手段
八年级下学期,学生面临地理学科的结业考试。上、下两册书的复习量,往往让许多老师和学生感到困惑与茫然,不知道重点复习哪里好;同时,大量的地图、图表,又常常让学生产生混淆,顾此失彼,很难抓到规律。在本人多年的地理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心理发展,探索出一条针对结业考试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以图导练”复习法,即读图、用图、绘图,以地理图象、图表的识读、应用、绘制为主要方式,把地理事物在空间的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效地直观化、形象化,起到了语言文字难以表述的作用;也增加了复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动脑(思考)、动眼(观察)、动口(用图解答)、动手(绘图提高)有机结合,全方位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运用“以图导练”复习法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把握课标中重点难点与知识技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果关系,根据教学目标而设计具有科学性、实用性且能让学生感受到通俗易懂、乐于接受的各种图象、图表及相应量的训练题,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类,采用多种形式逐类强化训练,每一类型都基本从识读、应用到绘制三大级别能力逐渐提升。个别图象、图表可只要求识读与应用,不需要全部绘制。同时,要发动学生搜集或自行设计需要用来强化训练的地理图象和图表题目,有效应用小组积分制度,及时表扬奖励,充分激发地理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调动地理学习的主动性、培养自主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二、“以图导练”复习法的实施
(一)读图复习
学会阅读各种地图和图表,是学生应掌握的基本地理技能;也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建立空间概念、避免混淆与判断失误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学生用图、绘图的前提保障。因此,有效到位的读图训练至关紧要。
读图的复习训练一般采取以下几个步骤:
识别图象类型,明确图象名称
把八年级上、下册地理书、地图册中的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等一一归类,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分别用两至三节课、甚至更多课节来识认。建议用小组比赛的方法来激励学生自行寻找办法区分。
例如,把上册书中的《中国疆域示意图》、《34个省级行政区划图》与下册书中的《北京》、《香港和澳门》、《台湾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图放在一起,让学生学习辨认区分。尤其是34个省级行政区的轮廓图,各小组想出了许多办法来区分识记。展示记忆成果时,各显千秋,各具特色。绝大部分学生在半节课中都能明确区分识认全部省级行政区的轮廓图。与此同时,也促进了对下册书中“四大省级区域”轮廓图的辩认,在此基础上,增加各省级区域具体信息的识记,则水到渠成。
识别图例,了解方向、比例尺以及其它地图、图表中所显示的相应信息
如在复习《辽阔的疆域》、《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省级区域中的《北京》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跨省区域中的《黄土高原》等内容时,在第一步识别类型、明确名称的基础上,要关注图中的具体信息,诸如图例、方向、相邻省区和国家等内容。引导学生在区分记忆的基础上,观察图中具体要素,能够迅速找出有用信息,对观察能力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再辅之以专项训练,学生则能清晰地掌握各区域的主要特征。
(二)用图复习
识记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应用。识图之后,许多学生都跃跃欲试,希望老师尽快考试、做题,来检验自己想办法去记忆的结果。而填图训练,是巩固学生识图能力、培养学生用图技巧的重要方法。所以,在复习过程中,经过读图训练后,我引导学生进行大规模的填图训练。诸如填充《中国的地形和地势图》、四大地理区域的主要地形、北京及其周边地形、新疆的地形等。
地理填充图册更是非常好的训练工具,同时也鼓励学生自己开发训练图象。许多学生上网找来读图分析题,先拿到小组内讨论完成,再利用地理课展示给全班同学;要求其他组学生抢答或轮答,从而争得小组加分;出题展示组直接获得五分。每一种类型图练完后,都进行小总结,联合班主任对得分最多的组予以小奖励;激发了学生对下一类型训练的期盼。
(三)绘图复习
能力的培养,是眼、脑、手多种感官的密切协作的结果。在复习过程中,让学生亲自动手画一画,不仅可以加深对地理事物的印象,还为综合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许多学生都深感:绘图很难,往往看着图,半天不知从哪儿画起。于是,我要求学生准备薄纸本,当实在无法画出来时,可以临描轮廓,然后再动手填充具体内容。如在复习区域地理时,一般先指导学生画或描出区域轮廓,然后,根据复习内容的增多,再分别把地形、气候类型、资源、城市等地理事物填充到轮廓图里。课堂复习中,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哑图”转变为会说话的“活图”,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小组展示中,既有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展示的;也有手绘图传阅展示;更鼓励学生现场板图展示。
关键词:关注;情感发展;感染;培养情感;地理教学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人们复杂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也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水准的重要尺度。
情感教育即情感领域的教育,它是教育者一定的教育要求,创设一定的情境和学习氛围,促使学生情感领域发生强烈的自我追求的心理倾向,产生的新的情感,并把这种追求转化为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地、自发地参与地理教学。
教学,既有老师的教,又有学生的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双向流动过程。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情感教育被认为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纽带,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情动人,以趣激情,学生精神放松,师生关系融洽,则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探讨问题的热情和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尤为重要。
那么,在课堂上应该怎样激起学生内心的浪花,拨动学生地理“心弦”呢?
一、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引导学生的情感发展。
作为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中学生具有求知欲强,充满好奇心的心理特点,教师的素质尤为重要。因为教师的影响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每位教师都应该处处起模范作用,为人师表,以严谨的教学态度,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孜孜不倦的精神影响和教育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可能会对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该学科的情感及个性品质的形成,进而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
作为中学地理教师,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自我教育、自我反思、自我充实、自我提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墨守成规,只凭经验办事,一张嘴巴讲到底,而应开动脑筋,勇于接受新事物新观点,创造性地进行工作。对教材的处理、教法的设计、教学手法的运用,都应该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上好每一节课,创设良好地理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地理课堂教学。从而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良好的形象和威信,并能成为他们的榜样。
二、建立融洽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民情激情。
建立和谐、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学生能否参与教学过程,取决于课堂的教学气氛。
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在教师的严厉呵责下,学生不可能充分地展现他们的个性和灵气,不可能积极地参与教学、大胆幻想、勇于创新。反之,教师态度和蔼、亲切、不压抑、不专横,热爱学生,充满温情,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精神放松,则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探讨问题的热情与积极性。
作为地理教师,我坚守着地理课堂中民主平等师生关系,重视教学相长,不断学会控制自己情绪,把微笑和激励带进课堂,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尊重他们对地理的看法和观点。例如:在一次评讲测验卷课堂中,自己对某道题目讲评错误了而导致改错成绩分数,当时,我立即坦率地承认自己的失误,并解释道:“老师不是圣人,我也有许多缺点和不足,需要你们勇敢地指出和帮我改正。”采取开发、平等、诚实的态度与学生共同研究思考,克服学生缺乏自信或产生自卑的心理,使学生和教师的思想脉搏融为一体,学生的思维就会充分地得到调动,使学生在愉快而和谐、充满民主的教学气氛中,激励思考、勇于创新、不怕露短与出错,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地去获得地理知识。
三、教学语言应该饱含感情,以情动人。
世界上众多的地理事物、地理景观,绝大部分不能被学生直接感知,虽然现在多媒体技术已经引入课堂,多少能够弥补一下这方面的缺憾,但毕竟极其有限,更多的还是要靠教师运用饱含感情的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绘声绘色地将学生引入神圣的地学殿堂。
同时,根据中学地理学科的知识面广,内容丰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近及家乡,远及全球,既有自然,又有人文地理的特点,这些广博的知识对喜欢言古论今,谈天说地的中学生来说是有刺激性的。
如七年级上册讲到陆地地形类型时,我是这样导入话题的:“我们的地球家园无比美丽,自然景观千姿百态,五彩缤纷。有绵延不绝、雄伟高峻的喜马拉雅山脉,有被誉为‘世界屋脊’、富含民族神韵的青藏高原,有郁郁葱葱、神秘莫测的亚马孙热带丛林,有深陷千丈、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东非大裂谷……”一段热情洋溢的引言,在学生面前幻化出了一幅幅逼真的画面,学生不禁发出阵阵唏嘘之声。这样不但激起他们对地球的热爱,而且很自然地引发他们要去研究的热情和兴趣。
如八年级上册黄河的治理一课中,我讲到黄河的忧患时说:“……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同时,还举出具体生动的事例,把黄河化害为利的今昔进行对比。引发学生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产生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精心组织教学,创设情境,激情起趣。
正如演员要想感动观众,就必须先营造出相应的气氛,使观众沉浸于其中,然后再通过精彩的语言、表情、动作等表演,使观众产生共鸣,那么观众就会被感动了。同样道理,老师上课就像演员表演,要让学生紧随你的思维行动,完全置身于你的教学过程中,你就要想办法创设一种良好的教学情境。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在轻轻松松中就能获取知识,增长见识,发展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地理教学中,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就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比如,讲到七年级地理上册的地图这一节时,我是用谜语导入新课的:“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猜到的学生,自然享受胜利的喜悦,没猜到的学生也从别人的答案中获得启示,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再如,现在科技发展了,多媒体技术已进入课堂。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将其制成课件,利用多媒体将它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就能够使学生领略到动感的、立体的视听效果。如:讲解七年级地理上册的地球公转规律和现象示意图时,将地球、太阳、赤道、南北回归线、地轴等均制成动画效果,立即使学生眼前一亮,很自觉地就去总结归纳地球公转的全过程。又如:在讲到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冬夏季风这一节时,我就采用课件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分析冬夏季风示意图时,紧紧抓住高气压向低气压流向位置的关系,采用动画效果,很自然、很直观地使学生明白了冬夏季风各自所属的发源地、风向及海陆走向的情况。
通过使用多媒体,将教材的平面效果转化成立体效果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营造出了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获取了大量知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地理教学的情感教育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讲,既有共同性,又有独特性。课前应根据地理学科内容多、知识杂、涉及面广的特点,兼顾其它学科,多方涉猎,精心编排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应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以大纲教材为准绳,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建地理教学情感教育模式,努力追求“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 张景奎.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智能的尝试[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1981(02)
[2] 张平.地理教学法系统新探[J]. 教育科学研究. 1992(04)
“八年级会考,九年级暂停,阔别一年,进入高中再修地理”是当前我国地理课程设置的现状。这种设置,形成了对初中地理教学重视不足,导致学生地理知识薄弱。而在学生进入高中后,由于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联系密切,学生会感觉高中地理太难理解和学习,原有的知识系统的缺陷,成为高中地理学习的很大障碍,甚至造成很多学生对高中地理的厌学、弃学,严重影响着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开展。为此,文章对高中地理教学与初中地理的衔接加以探究。
一、教学内容上的衔接
初中地理侧重于自然,主要讲述是什么,在哪是,而高中地理侧重于地理的“理”性,怎么样,为什么。再加上初中地理不受重视,九年级不设地理课,学生的地理基础可想而知。因此,作为高中地理教师,不仅要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了如指掌,也要理解《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知识设计和内容要求,对中学地理整体知识体系做到胸有成竹。哪些知识学过,学到什么程度,哪些尚需在高中阶段进一步拓宽和加深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了解和观察到的学情,结合高中地理课标要求,科学地设计教学目标。例如,在地球的运动上,初中学生只是简单地理解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产生了昼夜现象和四季变化。而高中地理则要求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增加了抽象分析、判断及准确计算地球运动程度,显得很深奥,给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了个“下马威”,学生会感到很困难、难消化。此时,在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演示,化抽象为直观,尽可能将知识简单化、直观化,化难为易。讲到晨昏线的判断与应用时,学生在初中根本就没有接触过这些知识,学习起来很困难,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看动漫、看图、学习分析、进行练习,使难点细化,最后达到让学生牢固掌握的目的。
有些教师在开展高中地理教学之前,先将初中地理教材重新蜻蜓点水般地讲一遍,然后再按部就班地进行高中地理教学。这种简单的重复,产生不了新鲜感,学生无法产生兴趣,只是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而已。如果把初中地理与高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适时将初中知识穿去,用拓宽延伸的方法,让学生看到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加深学习印象,培养学习兴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二、教学方法上的衔接
初中地理教学,课堂上通常以地理事物或事件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以学习地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主要目标,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控制度较高。而高中教学中,则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情感品质,要求学生的思维具有较高层次,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地理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并能自主分析、解决地理问题。因此,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上的衔接。例如,有的学生由于区域地图掌握得不好,头脑中没有形成空间立体图像,拿到一幅地图时,与整个区域地图或空间联系不起来,甚至看不出这幅图含有哪些地理信息,更不要说运用地图中提供的有效信息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了。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图文练习的机会,让学生在了解地理事物、事件或现象的同时,逐渐在头脑中形成空间地图。注意把知识点落实在地图上,用图来引导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学会用图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使知识与地图有机融为一体,让学生形成空间概念,其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就会得到长足发展。
三、学习方法上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