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商业文化活动范文

商业文化活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商业文化活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商业文化活动

第1篇:商业文化活动范文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企业文化宣传月”读书活动暨“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启动仪式,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动员全公司干部员工,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到活动中来,深入贯彻省市公司关于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部署,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和谐发展。刚才党委书记就开展“企业文化宣传月”读书活动暨“作风建设年”活动作了动员讲话,工会主席宣读了公司20__年企业文化建设计划,营销副总经理宣读了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生产副总经理宣读了开展“企业文化宣传月”读书活动倡议书;部分二级单位代表也作了表态发言,并且举行了赠书仪式。我认为此次活动很有开展的必要,对于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开展“企业文化宣传月”读书活动暨“作风建设年”活动是一项重要工程,各单位要把该项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务求实效,努力把“企业文化宣传月”读书活动暨“作风建设年”活动推向新。下面,我就这两项活动的开展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正确看待公司作风建设的成绩和问题

公司党委一贯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始终坚持不懈“抓作风、促党风、带行风”,实现了三个文明建设的健康协调发展。近年来,在公司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公司各项工作扎实开展,成绩斐然,得到了党和政府、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广泛赞誉,以“三个百分百”满意率和99.89的高分取得黄州区行评第一名,并荣获了“湖北省第十届消费者满意单位”、“湖北省电力公司纠风和行风建设先进集体”称号,这些荣誉证明了公司行业作风建设是卓有成效的。

当然,在看到公司作风建设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公司少数干部职工在作风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创新意识不强,二是务实意识不强,三是办事效率不高,四是服务意识不强,五是自律意识不强。虽然成绩是主流的,但我们也不能忽视问题的个别存在、局部存在,因为正是这些个别、局部的问题影响了企业的形象和声誉,制约了企业的健康发展,阻碍了和谐企业的创建,如不尽快加以解决,势必会对我们的事业造成严重的影响和消极的后果。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增加紧迫感和责任意识,大力推进“作风建设年”活动。

二、突出重点,认真开展“企业文化宣传月”读书活动暨“作风建设年”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公司关于作风建设的要求,切实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公司,党委根据公司作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分别作出了开展“作风建设年”、“企业文化宣传月读书活动”的工作部署。这两个活动名称不同,各有侧重,但内涵相通、要求相同,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都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各单位要紧扣主题,把握重点,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用求新务实的精神开展好“企业文化宣传月读书活动”和“作风建设年”活动。

要切实改进领导作风,特别是以“转变作风,促进发展”为主题,以“十查十看十抵制”为重点,有条不紊地开展好学习宣传、自查自纠、整改落实、总结提高四个阶段的工作,大力推进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改进行业作风,牢固树立“大经营”、“大服务”理念,加强行业自律,转变行业作风,塑造内质外形,以细节为重要立足点,实现公司优质服务工作观念的提升和工作手段的创新,不断提高全体员工服务的精细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通过服务细节的打磨锤炼和深入完善,促进企业自身的持续改进和不断超越。改进工作作风,大力推进“精细化管理年”活动,着力构建全面精细化管理模式,全方位推动企业各项管理工作、各个管理环节的细化量化,进一步倡导流程管理、流程改造和流程优化,倡导根据流程理顺结构,明确角色及职责,使业务有序运作,真正做到职责明晰、分工明确、执行有力,全面提升公司精细化管理水平。

要在公司范围内要倡导学习,努力形成学文化的良好氛围。领导班子成员要以身作则,加强自身文化学习,为员工带好头,领好路。各支部要充分发挥堡垒作用,充分发动员工,到员工中去,利用各种形式和载体,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引导员工正确的文化价值倾向和政治倾向;员工也要将自己置身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度,勤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增强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意识和能力,为实现企业的和谐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坚持四到位,确保“企业文化宣传月读书活动”和“作风建设年”活动取得实效

(一)建立工作机构,确保组织领导到位。

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是确保活动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公司要成立两项活动的专门领导机构,加强对活动的组织和领导。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自觉做“企业文化宣传月”读书活动暨“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先行者,亲自抓,带头抓、深入抓;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抓紧构建

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党团员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以实际行动为“企业文化宣传月”读书活动暨“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开展做贡献。(二)落实活动方案,确保具体措施到位。

制订方案、周密部署,是确保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公司党委精心制定的开展“企业文化宣传月”读书活动暨“作风建设年”活动方案内容丰富,关键就是要抓落实。各单位要根据实施方案,结合本单位的实际,认真策划,精心组织,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明确、载体明确、步骤明确、目标明确。

(三)加强宣传工作,确保舆论宣传到位。

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是确保活动顺利开展的思想基础。公司将在局域网上设立“企业文化宣传月”读书活动暨“作风建设年”活动专题,对活动的开展做专题介绍。各单位要通过多种宣传渠道,加强“企业文化宣传月”读书活动暨“作风建设年”活动的舆论宣传工作。要重视先进典型的挖掘和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在全公司上下营造浓厚氛围,展示电网企业文化建设、优质服务、奉献社会的精神风貌和社会形象。

(四)健全考核机制,确保活动保障到位。

我公司是地市所在地供电企业,承担着重大的政治及社会责任,“企业文化宣传月”读书活动暨“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开展将对提高公司员工素质、改善工作作风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活动的开展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健全的机制和严细的措施来保证落实,更需要切实有效的考核机制来保证实效。对活动开展情况,公司要建立切实有效的考核办法,要将此两相活动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班子年度业绩考核内容,进行严格检查考核。对于活动开展流于形式及出现作风问题的情况,要严究当事单位及个人的责任。要将“企业文化宣传月”读书活动暨“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开展与公司生产经营、落实40项制度以及优质服务等工作统筹安排、有机衔接,互为促进,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要力求通过作风整改,真正使公司广大干部员工有触动、有压力、有动力、有活力、有干劲。

第2篇:商业文化活动范文

摘 要 广场文化活动是群众文化中历史最为悠远、最富活力的一种活动形式。新时期,文化广场具有了全新的时代内涵,成为了群众文化体系的一大核心构成,对群众文化品牌的构建具有关键作用。本文在简要概述广场文化的功能和重要性基础上,探讨了立足于广场文化的群众文化品牌构建策略。

关键词 广场文化 群众文化 品牌 打造

丰富的广场文化为大众生活添加了无限乐趣和色彩,彰显了新时代的文化个性,成为群众文化的重要构成要素。可以说,现代广场文化活动凭借自身独特的品牌个性,成为了打造群众文化品牌的重要依托点,对推动群众文化事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广场文化的功能

广场文化主要具有教育功能、引导功能和交流功能,这些功能的充分发挥,成功营造了和谐民主的文化氛围,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一道道文化盛宴。

教育功能:文化广场为群众提供的节目都是充满正能量的,以弘扬时代精神,催人奋进,推动地方文化建设等为主题,在潜移默化中起到社会教化的作用。

引导功能:利用精彩纷呈、内涵丰厚的广场文化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和谐健康的文化生活。比如,通过大合唱、广场舞等文化活动,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不仅能够有效遏制不良文化的泛滥,而且有效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引导社会文明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交流功能:广场文化的繁荣发展,尤其是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和高水平的文艺汇演,为当地人民群众提供了喜闻乐见、新颖独特、内涵丰富的文艺节目,创造了和谐民主的文化环境,进一步推动了群众文化的深入发展。

二、广场文化对群众文化品牌打造的价值

首先,广场文化是群众文化中最富活力、最为基础的活动形式。文化广场是群众休闲娱乐、交流互动、健身养生等活动的重要场所,其中的广场舞、传统艺术和文艺公演等形式是广场文化活动的主体,充分彰显了群众文化的开放性和大众性。

其次,广场文化是群众文化的高度浓缩。在形式多样的广场文化活动中,有许多群众文化中的精髓节目,包括扭秧歌、民间器乐表演、交谊舞、太极扇等,集健身和娱乐为一体,成为了群众文化的综合缩影。

最后,广场文化有利于文明水平的整体提升。许多群众由于经济能力有限,基本不会涉足盈利性文娱场所,闲暇的时候就不知道如何打发时间,此时,赌博和其他不良文化很容易乘虚而入。而文化广场的出现则让那些无所事事的群众找到了文化活动目标,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文明环境。

三、立足于广场文化的群众文化品牌打造策略

在充分了解广场文化的功能,以及广场文化对群众文化品牌打造的价值后,我们要立足于广场文化,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加强群众文化品牌的打造。

第一,构建商业性广场文化发展新模式,打造时代色彩浓厚的群众文化品牌。新时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市场经济体制的成熟,广场文化活动要走商业化发展之路,具体来讲,就是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由企业出资兴办广场文化活动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文化凝聚作用,将广场建设为文化商业中心,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这种模式下的广场文化活动不仅能够拉动地方经济的增长,而且能够提高群众文化的社会影响力。

第二,利用高质量的文化活动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全面提高群众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目前,地方文化部门要加强对群众文化工作者,尤其是对社区文艺骨干的辅导,让他们深入融入到广场文化活动中,如此才能有效提高广场文化活动的质量,同时带动更多群众参加到广场文化建设中来。随着广场文化活动规模和质量的不断提高,群众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自然会得到提升,如此才能为打造良好的群众文化品牌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加大文化广场的硬件投入,强化群众文化品牌意识。目前,地方政府开始意识到广场文化对群众文化品牌建设的重要价值,纷纷将扩建广场提上政府工作日程。许多地方政府,包括笔者所在城市正在加大文化广场的硬件投入,积极推动文化广场建设。为了充分满足人们日益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地方政府要不断加大对广场文化建设的财政补贴和政策支持,做好文化广场的“三化”(绿化、硬化和亮化)工作,不断拓展文化广场的功能。随着政府的群众文化品牌意识强化,以及政府对广场建设投入力度的加大,广场文化活动将得到进一步丰富,并且将渐进式地向高层次发展,实现群众文化品牌的全方位打造。

总而言之,广场文化在群众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导向作用。所以,充分立足于广场文化,挖掘开发广场文化的价值,不仅能够提高社会文明水平,彰显地方文化特色,而且能够丰富地方文化内涵,推动和谐社会的文化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商业文化活动范文

关键词:文化活动;创意;策划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8-0366-01

文化活动开展多年使群众文化生活丰富起来,同时也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在文化活动取得好成绩的同时,也要找到不足之处,如今文化活动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这就需要在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和创意上展开讨论和分析,这对群众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群众文化活动意义综述

群众文化活动的意义主要包括几下三个方面:第一,充分体现政府形象,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政府是引导者和组织者,文化活动开展的是否成功也影响着群众对政府的印象,所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有利于政府树立形象;第二,对群众文化队伍的壮大有很大帮助,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时,乡镇市区的文化骨干就要经常在一起探讨文化活动相关工作,这就使文化队伍更加稳定,而且在文化活动方面有突出表现或能力的人也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第三,乡镇市区知名度得以提高,地方的文化活动会以地方特色为重点,不仅丰富群众生活,也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地方特色文化。

二、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分析

(一)活动模式多元化发展

群众文化活动要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和调动,发扬文化遗产和文化传统。不断丰富文化活动的形式,这样才能更加符合时展及社会发展需求。群众文化活动还可以与民族文化相结合,也可以融入捐助型活动,例如开设民间文化周等,对当地文化特色进行沟通讨论,打造地方特色的同时还可以宣传地方文化。

(二)可与商业运作相结合

可以融入商业化运作方式,这样能够增强群众文化活动的市场化运作,可以促进活动长期稳定的发展。可以以文化演出的形式宣传文化,建立相关的制度并加以完善,充分发挥群众文化优势。可以举行文化活动比赛,通过承办单位和参赛单位来扩充参与文化活动的群体,同时不断提升文化活动的影响力和参与度。联合举办的商家和企业对群众文化活动大力推广,为日后群众文化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定位精准、体现积极向上的形象和精神

为了保证文化活动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并强化,在对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过程中,就要做好精细周密的安排和组织,利用健康乐观的文化来引导群众思想,对于不健康的文化活动坚决抵制,如封建迷信等要坚决斗争。要充分发挥群众文化活动的作用,从而提升群众文化素质水平,提高地方文化水平。大型的群众文化活动可以依靠政府来组织,更加能够体现主流文化的凝聚力和政府对群众文化活动的支持。

(四)塑造品牌以提高影响力

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要大力打造具有特色的品牌,梳理品牌特色和典范,结合当地特色文化创新文化活动的开展形式,有效提升群众文化活动对社会带来的影响力以及市场效果,这些对于社会文化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推动意义。

三、群众文化活动的创意分析

群众文化活动要富有创意,这样才会使群众文化活动有宗旨有思想,才能充分体现活动的内容和意义。创意是群众文化活动策划的基本前提,更是文化本身的灵魂所在。一个有创意的群众文化活动,更能够吸引群众参与,不仅带来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能体现群众文化活动策划者的水平和能力。但是群众文化活动才黄奕要以文化活动作用、功能和特点等为核心,不能脱离文化活动的规律等进行。从下面两点来分析群众文化活动的创意:

第一,要利用逆向思维来思考群众文化活动的创意,摆脱传统陈旧的思想和模式,尽量不要模仿已经做过的文化活动的形式。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要大力宣传,适当的“炒作”也是必要的,这样才能对群众形成更大的影响力。例如多年前交际舞刚刚开始出现,很多人都无法理解甚至不能接受交际舞,那些对交际舞比较喜爱的群众无法公开的跳舞,这时杭州有以为策划者就将举行了交际舞大赛,并且组织在大剧院的舞台上进行比赛,通过观众、评委的公开公正的进行评分,该活动迅速成为当地焦点话题,同时其带来的效果也很好。

第二,善于利用地方资源,很多地区都是有地方的特色文化的,例如杭州西湖每年的舞龙舟,还有很多少数民族举行各种节日等,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者要紧密结合当地特有资源和文化特色举办群众文化活动,这样可以更加贴近群众生活,创意很好又容易被群众接受和喜爱。策划者可以结合这些特色文化举办比赛、展览或演讲等文化活动。

结束语:人们生活方式在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变化,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也变得丰富多彩,策划者就要从策划和创意的角度出发,为群众呈现新形态的文化活动,将过去群众被动接受文化活动转变为主动参加。不仅能够丰富群众的生活,还能体现社会、政府和国家对文化活动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张剑雄,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与创意分析[M].青年文学家, 2013, (21).

第4篇:商业文化活动范文

摘要:近年来政府鼓励发展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各地的文史工作单位与艺术工作者,纷纷投入乡土重建的行列。传统饶富宗教色彩的民俗节庆注入了艺术创新、招揽观光、开发文化商品的经济性目的。民俗节庆也成为推展文化产业,促进地方发展的重要项目。本文以文化生态研究的观点,为扩大文化营销,提出民俗节庆文化活动项目策划模式,期待有助激发我国文化产业的潜能与活力。

关键词:民俗节庆,文化活动,项目策划

1、项目背景

我国民俗节庆承袭汉民族传统文化,并包括源自各地方宗教祭祀的民俗庆典和原住民祭典。传统农村社会的民俗节庆往往结合耕作季节,富有祈福、消灾、演艺、休闲的多种意义。尤其民俗节庆期间搭配敬神、祭祀、团聚而来的艺阵、团康和各式各样的神佛绕境、花灯、蜂炮、舞龙、舞狮、抬轿、踩高跷等民俗表演,在民俗祭典文化薪传的意义之外,更以缤纷热闹的气氛带动民气,成为象征地方特色,吸引观光人潮的重要活动。[1]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社会变迁促使农村生活与民俗节庆的风貌逐步改变。

分析民俗文化活动的现代意义,在其原始的怀古念旧与追溯民族情感,凝聚社会人心的集体认同意识之外,二十世纪中叶以来,文化活动藉着现代化的生产与再制造,扩充提供消费和服务的功能,已跳脱了早期对所谓文化工业的负面思考,并融入知识经济发展的洪流。随着全球化的竞争与挑战,民俗文化活动被视为有效展现某一个地方或某一个社会、国家的生活经验、艺术特质、人文风貌和宣泄真挚热情的标志。[2]它是彰显地方感及塑造独特文化地景的绝佳题材。

2、项目目标

从参与观察的角度来看,节庆活动(festivals)是当代各地民俗文化当中,同时拥有象征传统习俗精神,能够号召吸引较多民众参与,易于结合亲近的民俗氛围,创造因提供经验、产品、服务,而滋生的经济效益。时人探讨文化产业有必要深刻重视这一环。

本文以我国的民俗节庆文化活动为标的,循文化营销与文化生态研究的途径,藉此透视民俗节庆文化的构成要素和变迁趋势,并分析民俗节庆文化活动项目策划实营销推广,期待有助于提升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潜能与活力的正向思考。

3、基本流程

民俗活动的源起具有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共享的文化意义,它是经由互动的社会过程而来,不仅单独存在于个人。也在群体活动的创造与累积的过程中,成为一种象征地方特色的知识总合。[3]

本研究的文化活动项目策划过程具体包括:(1)、构想执行,(2)、再制造,(3)、营销、宣传、流通、(4)、展示销售等四个阶段。我国的民俗节庆除了沿袭传统的动态基调,随着工商业生活步调的转变,加上推动社区营造而兴起的促销地方产业和发展观光的功能,成为文化产业的一环。以前述‘民俗节庆文化活动相关利益人模式’分析,民间参与的范围包括:呈现地方生活风貌、艺术成份、精神价值的文化制造者;具有执行传播,扩散宣传效果的文化营销业者;以及提供前来参与的顾客和消费者各种感观体验及休闲服务的文化服务业者三大类。进一步细分尤以下列各项最常见。(1)、宗教及公益团体:包括传统的寺庙、宗教团体,及当代非营利性组织的公益文教基金会,他们通常是民俗节庆的发起或赞助单位。(2)、地方文史工作者:无论是团体或个人性质之文化志工,对于协助节庆活动之企划、推动、考证与服务,往往提供绝佳的辅助。(3)、艺术工作者:包括传承传统艺术的戏剧、艺阵、表演以及寻求推陈出新或结合流行风尚元素的艺术创作者。(4)、地方产业供应者:原属地方生活主轴的地方产物提供者,如年货大街的商家、木雕艺术节的雕刻业者。(5)、衍生性文化产品制造者:如元宵灯饰的饰品制造商。(6)、营销及传播业者:包括媒体传播及当代承揽策展或执行活动企划的经纪公司。(7)、观光服务业者:民俗节庆活动的功能融入大众消费文化,增加了文化观光与知识经济的意义,食、衣、住、行等民生性质的消费服务成为节庆活动的重要项目。

本研究认为民俗节庆文化活动四个阶段不一定像工厂化生产流程那样一个接一个,有时候其实是既重叠又互动。事实上这些分工也存在于不同的执行单位之间,亦即垂直整合的合作模式是采取将原来个别执行的专长领域结合在一起,藉以提供较为完整的价值链。

4、营利模式

具有民俗传承与创造经济效益的民俗节庆活动,不但不在文化资产保存法严谨的保障范围,也非强化创意生产的文化产业项目。[4]而民俗节庆的文化活动涉及历史、宗教、礼俗、艺术、经济、营销、体验、服务等不同面向的学术研究与经营实务。因此,民俗节庆活动的价值链带动文化、观光、商业的实质效益是不争的事实。

5、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文化研究的命题在讨论文化意义产制过程中,以所谓文化循环的概念来观察,当代文化事业的生产、再现、认同、消费与管制的接合过程,每个层面都有其必然的影响力,各个层面的接合与连结会决定文化意义如何被接受或生产。

民俗节庆源起自俗民时节庆典,经过不断的积叠与创新,虽然可能因创新元素加入或怀抱不同的愿景而调整作法,但其根植于俗民生活的原始意义仍是维持永续绵延的原始动力。但时下许多新兴节庆活动的内容设计,往往标榜国际化、艺术化、大型化,成为追求商业效益的观光产业。[5]许多民俗产业曾创造一季数十万人潮参加的盛况。这种操作模式随着社会经济景气不佳,终于因亏损严重而宣布停办;与此相同,许多艺术节也经历类似的同样命运。因此,民俗节庆活动必顸投入更多文化行政的扶持与学术研究的基础,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

6、相关结论

传统民俗节庆结合乡土神佛祭祀,融入艺阵、戏曲表演,是汇聚村民共享迎神、喜庆、群集娱乐的节日,也是乡土艺术展现的最佳平台。那是俗民文化最核心的一部分,具有文化的、历史的、社会的、艺术的多层涵意。随着社会变迁与政府的文化行政提倡多元文化并蓄,透过富丽农村、社区总体营造、一乡一特色、鼓励文化产业化等政策的推动,当代我国的民俗节庆活动呈现一方面寻根复古,一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创新的民俗节庆发展出以艺术文化发展观光、为社区营造促销地方产业、维持民俗祭典又加入创新作法等三种类型。

当代文化产业研究强调承袭传统文化艺术,结合现代体验,发展兼俱文化与经济的双重效益。不可忽略的是人文艺术的美感,社会发展的理性价值,无论如何添加创新元素,它仍是文化生态绵延不断的原动力。我国的民俗节庆活动在产业文化化,文化产业化的潮流中,将持续发展。期待透过文化活动项目策划合作,追溯民俗的传统因素,融入现代生活,共同开创兼具吸引世人关注,又能令人回味无穷的美感体验与享受。(作者单位: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邹全民.潍坊市民俗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研究[D].山东大学 2009

[2]王惠建.旅游主题公园核心竞争力的识别和培育研究[D].湘潭大学 2003

[3]苏韶芬.关于旅游业如何开掘民俗文化资源的若干思考[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02)

第5篇:商业文化活动范文

文化营销活动是商业街发掘历史文化价值、提升体验式消费形态、集聚人气扩大商机、促消费惠民生的重要载体,也是展示xx城市文化、丰富城市表情、提升生活品质、打响"美食之都、购物天堂"城市品牌、推进国际化旅游购物城市发展的重要抓手。

多年来,全市各个商业街区推出丰富多彩的文化营销活动,有节庆活动、西博会活动、专题活动等,对于提升街区的影响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各个街区活动各自为政呈现"碎片化"现象,加之各种商业营销活动泛滥,致使商业街的活动未能突显出与国际化城市定位相匹配的集群效应。因此,全市商业街文化营销活动整合推广极有必要。

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媒体助力,集聚多方资源,将我市商业特色街区文化活动整合营销,打造成全市性、持续性、综合性的欢乐消费盛会,促进我市商街经济稳步健康发展。

目的意义

将全市商业街营销活动进行有机整合推广,充分发挥政府、社团组织、企业、传媒等各种资源优势,通过市场化配置,形成商业街文化营销的生产模式和产业链。

文化营销活动整体化

全市商业街文化营销活动整合,形成整体的城市推广效应,避免"零打碎敲",分散资源。同时,着力培育文化营销活动亮点,打造若干标志性项目,从而使商业街文化营销活动从众多的商业活动中脱颖而出,构成城市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文化营销活动常态化

创新文化营销活动机制,整合街区、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等要素,开展市场化运作,避免活动"自娱自乐"和搞过就完事的短期行为和现象,使营销活动常态化、长效化,成为城市中靓丽的文化风景线,融入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

文化营销活动品牌化

打造文化营销活动品牌,通过对各街区活动品牌的有机整合,进行统一策划、包装、运作、宣传,提升到一个城市的商业文化活动品牌的层次,进一步扩大商业街营销活动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目标要求

围绕"商业特色街区国际化"目标,以促进城市旅游购物为切入口,进行全市商业街文化营销活动整合。

体现民俗化——充分展示民俗文化、市井风情。

突显特色化——着力突出xx风韵、地域特色。

加强体验化——强化体验型消费,增强市民、游客参与感。

活动名称

满街风情 欢乐游购

——2015xx市商业特色街区文化营销系列活动巡游

活动主题

行走在人文景致的街上

组织机构

主办:xx市商务委员会(其他相关主办单位)

协办:xx市商业特色街联合会(其他相关协办单位)

承办:各市级商业特色街区

活动荟集

整合营销,对各街区活动进行梳理,每个街区选择一、二个经典活动进行打包。

第一站:xx坊历史文化特色街区

1、xx国际茶文化博览会xx坊民间茶会

2、xx御街国际旅游文化节

第二站:xx旅游商贸特色街区

xx购物节

第三站:xx中国丝绸城

"天堂丝绸"xx国际丝绸旅游文化节暨金秋网上购物节

第四站:武林路时尚女装街

"武林衣秀"系列营销活动

第五站:xx服装特色街区

中国(xx)女装节暨中国服装第一街嘉年华

第六站:xx汽车贸易街区

xx市二手车广场交易会

第七站:xx河(xx路)美食街

运河美食节

第八站:xx路电子信息街区

中国(xx)国际电脑节

xx电子竞技节

第九站:xx休闲旅游慢生活街区

"探梅古道·美满街区"腊梅节

第十站:xx天堂美食特色街

xx天堂音乐节

第十一站:xx茶文化村

xx民俗打年糕节

第十二站:xx秀水街

xx泼水节及啤酒美食嘉年华

推广平台

除了报纸、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外,发挥自有媒体的作用进行活动推广宣传。

微信:xx商务

纸媒:《商街》

经费预算

项目包装 50000元

活动奖励 150000元

宣传推广 50000元

第6篇:商业文化活动范文

1.企业文化成为广场文化的支撑。随着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商家的主动参与意识也越来越强烈,注重追求文化含量,寻求自身价值了。企业文化逐渐从不引人注意的角落走向众人瞩目的前台,成为受群众欢迎的热点。企业采用冠名、赞助、展销等多种形式,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在广场频频亮相,提高了知名度、美誉度。广场在融合艺术表演与企业品牌推介活动中,促进了发展,相得益彰。这种贴近群众的高品位的广场文化活动方式,不仅为群众喜闻乐见,而且也给企业带来了利益,收到小投入大效益的广告宣传效应。

2.群众文化成为广场文化的核心。广场文化的主要载体是各种文艺、体育等具有艺术性的活动。人们在此集中,自发地以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形式,传播着健康文明的思想内容,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高尚审美情趣的熏陶,既培植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文化修养,也展示了本地独特的文化现象。特别是政府导向性决定,在广场多举办各种节庆活动及各类庆祝活动,包括常年必办的新春系列文化活动及文化艺术节活动等,包括元宵灯会、端午、六一、七一、八一、十一等节庆活动及有意义的纪念日庆祝活动等,都吸引广大群众广泛参与。有的活动还形成品牌,还从不知名到知名,从地方走向全国。群众参与的力量形成了广场文化的宏大的气势和热闹的氛围,使广场更具文化魅力。

二、广场文化存在的问题

广场文化在新阶段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广场文化的载体不够完备。一是投资少。相对于工业、城建等基础性经济而言,政府对文化设施投入较少;社会投资更少,社会团体和个人不愿高投入低回报的投资,缺乏文企联姻的纽带。二是广场数量少。有的地方没有广场,土地开发拥有量有限,本来用于城建就很困难,更不用说要辟出更多的土地搞广场建设。三是广场功能单一。更多的广场建在居民小区内,顶多只能算一个街心花园,一片绿地,功能不全,导致广场文化单一、分散,形不成规模。

2.广场文化缺乏品牌效应。一是缺乏地方传统文化和时代特征。要体现地方文化主要依靠政府有针对性地定位广场文化的主体功能,有计划地建设,有意识地引导。二是缺乏地域文化特色,文化内涵偏低。广场建设要蕴含文化,在广场上要开展文化活动,如文艺、科普、医疗、体育、庆典等活动。

3.广场文化利用率不高。究其原因,一是一些文化广场建在了人口不很聚集的地方,由于交通、民居、人气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广场几乎闲置。二是广场管理机制不完善。责任不清,或根本无人管理,环境、卫生、设施、秩序等管理不到位。

三、广场文化的发展思路

1.各级政府要重视广场文化建设。首先要领导重视,把广场文化发展列入议事日程,并以此为切入点,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其次要加大投入,完善设施,打造功能完备的文化广场,政府买单,让群众收益。第三是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给人们留一些必要的空间,为群众参加广场文化活动提供必不可少的场地。

2.牢牢把握好广场文化的导向。各级政府,特别是宣传、文化部门要以先进的文化去占领文化阵地。把握舆论导向和宣传主流,精心设计活动载体,举办思想性强,艺术水平高,有感召力的群众文化活动,以增强广场文化教化的功能和活力。

3.打造广场文化品牌。在群众自娱自乐活动外,要举办系列文化活动,除定期的广场文化演出活动外,还要不定期举办灯谜竞猜、灯展、书画展、非遗展示、健身操展演、科普展览等活动。利用城市的人文优势、地域优势,通过特色广场文化来宣传,让外地人都能来感受到文化广场浓烈的文化氛围,进一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

第7篇:商业文化活动范文

关键词:群众文化;大型活动策划;组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文化建设的进程也不断加快,人们在文化和娱乐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型文化活动的举办有效的推动了我国的文化建设,对于文化建设质量的提升意义重大,并且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了居民的文化素质。为了使大型文化活动能够顺利举办,需要做好活动相关的组织和策划工作,发挥文化活动的价值。

一、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所面临现状

(一)群众文化从业人员现状

群众文化近年来发展迅速,对于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意义重大。但是缺乏青年群众文化工作者的问题越发严重。一方面具有丰富专业技能和经验的干部已经退休了,另一方面具备较高学历的群众文化工作者缺乏经验和专业技能,不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需要。

(二)基础设施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重视精神文明方面的建设,但部分干部思想上认为经济发展才应是第一位的,文化建设只是次要的,对于文化建设方面的重视程度不足,没有认清文化建设在社会和谐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

(一)确定活动的目标和主题

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需要具备较强的文化感染力,使广大群众对文化活动的举办充分的认同,树立广大群众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还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同时,大型群众文化活动需要进行有效的宣传,借助各种现代化的媒体,全方位的展现高尚的文化价值,实现举办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的目的。例如: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节目为群众展现了很多感动的人和事,将这些人的先进事迹和崇高思想加以宣传,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让人在参与的同时内心产生共鸣。这种以故事为主的大型活动向人们展示的内容,有利于广大群众的接受,使群众在良好的思想道德熏陶下,自觉的提升社会的正义感和奉献精神。因此,在大型群众策划时,应首先确定好节目的内容和主题,并预测节目能够发挥的作用。新时期对于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应具有良好的时代特点,并关注人们的日常生活,展现社会责任感,使文化活动的内涵充分展现。总而言之,活动的策划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文化和较强的观察能力。

(二)大型文化活动的创新

目前我国组织的大型文化活动,存在内容过于单一的问题,设计的场景和内容大同小异,使广大人民群众产生一定的审美疲劳,无法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这就要求文化活动的策划人员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并且重视节目的创新,利用自身的丰富策划经验,发挥智慧来努力创新,激发广大群众的对文化活动的参与热情。首先,大型的群众文化活动可以用不同角度来展示主题,例如: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可以展示丰富的历史资料,老兵讲述亲身经历,鲜明的活动主题、个性展示方式可以使群众提高关注度,使其从活动中感受到年代所经历的时期,感受先辈的无私奉献精神,进而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其次,大型群众文化的内涵需要通过创新的规划和题材进行演示。可以通过创新性的策划来提升大型群众共文化活动的魅力。

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

(一)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

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涉及到诸多内容,需要很多人的共同努力,并且应具备经验丰富的组织机构进行策划和组织。在组织结构中,可以分成若干工作组进行分工合作,并要重视人员的培训,使活动组织人员能够准确了解工作的内容,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提升活动的组织效率。

(二)工作质量的保证

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相关工作应该合理的分配各各个部门中,并且管理人员应做好活动的组织工作,采取的有效的措施来保证工作质量,完成好规定的工作内容。由于大型群众活动的规模较大,因此各个工作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每个小项目环节工作都需有专门的负责人,从而在做好部分环节工作的基础上完善整体文化活动的组织形式。对于大型群众文化活动需要将各个细节工作做好,否则都会影响整个活动的质量。工作人员在具体工作中应明确自身的职责、工作内容和任务,使活动的组织工作顺利开展,给群众留下良好的印象。对于大型群众文化活动中可能存在一些紧急情况,需要组织机构做好应急预案的编写,保障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的安全性。在活动开始前组织机构还应进行计划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工作。策划单位还应联系有关部门进行活动的审批许可申请,才能保证活动顺利举办。各活动部门还应团结协作,部门间紧密的沟通,保障活动的安全稳定进行。

四、结语

总之,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是满足居民日益提升的文化需求和娱乐需求,同时对我国居民文化素质的提升意义重大。因此,大型文化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工作十分重要,各部门和单位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活动能够顺利举办,并在活动的策划上增加创新,使我国大型文化活动的综合水平得到提升,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朱萍.群众文化活动应贴近群众[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2).

[2]戴冬屏.浅谈群众文化活动的现状及发展[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08).

[3]侯怀军.浅谈对如何搞好群众文化活动的认识[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08).

第8篇:商业文化活动范文

市场经济环境下,人们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越来越强,人们在文化上的自我参与、自我欣赏和审美需要愈发趋于多元化。广大人民群众由于年龄、阅历、知识结构的不同,在文化消费方面的欣赏结构也存在较大差别。这些变化和差异对群众文化带来了挑战。

二、文化馆建设有待完善

文化馆作为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前沿阵地,起着组织和实施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枢纽作用,普及与提高群众文化活动规模和活动水平的职能作用。文化馆建设的完善情况直接影响着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情况。然而,长期以来,受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各地文化馆的自身建设情况不容乐观:文化馆的群众文化专业工作者不但素质参差不齐,创新能力不够,而且普遍年龄偏高:文化馆的用人机制、工作机制僵化,内部管理松散。

三、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群众文化工作

(一)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各类群众自发组织、自娱自乐的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层出不穷,但是受求新求异思想和群众实际能力的影响,这些群众文化活动的实际效果与期望值相差甚远。尤其是年轻群体在各类新兴文化样式和思想的影响下,一味地沉浸于这些文化活动中,而鲜于对许多优秀民族文化进行继承和发展,以至于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正在被淡忘。所以,我们要通过群众文化活动来将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普及和弘扬,充分发挥群众文化活动水平。

(二)创新活动方式,拓展发展空间

群众文化工作者要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文化需求,创新群众文化活动形式,进一步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如开展灯谜晚会、节日庆典、群众作品展览等。通过这些活动可充分调动起基层群众的文化活动参与意识和热情,在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提高其自身文化素养。群众文化工作者要转变传统工作观念,创新活动形式,要采用多样的群众文化形式,在创新中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如目前流行的企业文化、校园文化、街头文化、商业文化、青少年文化和老年文化等,这些都是新形式下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如果我们将这些空间利用好了,就可以使得群众文化工作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

(三)完善文化馆建设,更好地服务于群众

第9篇:商业文化活动范文

关键词 区域文化产业经济 组织 复杂性

中图分类号:f250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区域文化产业经济已通过赢利性的文化基地产业的形成一个体系。经济学家,地理学家,文化政策学者等学科学者对文化产业的运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深刻的研究,我国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加快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主要目标之一。如何构建文化产业体系转变生产方式,成为地区发展和学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然而,文化产业的规模,特征、整体的绩效并不能完全超越区域经济的整体规模。除了传统的定义界定以外,文化产业能容纳的就业能力仅仅是区域经济就业人数的较小部分,雇员大部分并不直接从事文化具体的工作,超过50%的文化工作者都是个体经营,并不能计算到就业统计之中,然而他们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具有本地化和外向化,创造了大量可观的收入,许多文化工作者为非文化产业服务,许多生产面向当地市场以便获得来自国家和当地政策的支持,同时在区域消费市场上,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本文基于区域经济学角度来研究文化产业。区域研究文化产业的结构、目标、运作系统。这个理论假定文化产业的经理、文化工作者、艺术家和文化产业政府管理者,非盈利的文化团体在组织、引导、规范、服务于文化经济。文化产业的经理收益来源于公益机构推荐过来有熟练技能的文化工作者,随着时间的推移,艺术家们从各个经济部门形成聚集。艺术家们被假设为在各个行业有着不同的经验,但是他们能利用这种独有的个人经历进行独特创造并获得较好收益。

作为文化经济产业研究的框架补充,职业分析是用来追踪文化工作者获得技能和其它区域其他产业组织的协调。这个理论调研了北京和广东的的大量艺术家,尽管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在商业领域比其它部门收入多,但他们也会花费相当部分的时间在非盈利组织上。

二、文化产业的界定争议研究

近二十年来,地理学者、经济学家、政府决策对文化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解决就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文化产业被定义为社会生产的一种模式。文化产业被界定为影视、电台、摄影、新闻、杂志和书籍出版,唱片业等等。但是这些界定忽略了文化工作者和非盈利文化产业对社会文化丰富以及价值创造。

文化产业的巨大的包容性不能完全在区域文化产业进行统计,但是这些研究都显示了这些产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只有少数的员工从事文化工作。艺术家只占5%,在广告公司文化创造的职业人员只占有10%。文化产业雇佣者有许多行政人员、财务人员、销售人员,如果把文化的内容解释为整个产业的存在显然是不成立的。

更为严重的歧义是文化产业是区域文化经济的一种表征,北京45%的艺术家是个体经营,只占整体区域经济就业统计的8%,因此,统计并没有显示在雇主为基础的职业就业统计。许多艺术家也在为其他经济产业工作,并不包含在文化产业里面。在经济统计年鉴里几乎是被低估了。北京的艺术创作者自我就业率往往低于广州统计的艺术者的就业率的22%。

通过以上分析,以艺术家为核心的文化人员的只构成区域文化经济的一小部分,有很高比例的艺术家是自我雇佣,而非文化产业的就业者更依赖工作行业和就业市场,而这些文化生产这更愿意与文化产业公司进行松散的合作关系,基于职业分析的角度,生产的艺术产品更具有广阔性,地方政府也希望从文化绩效上与其它地区进行比较。在一个国家中如果仅仅只按照文化经济统计的就业人数来分析文化经济产业的规模,那么显然艺术家和他们的文化产品和收入是被远远低估了。

三、 基于区域经济的文化结构分析

职业分析重点关注创意人员的行为,理论化了文化经济的动态。在多个文化经济产业区域中,艺术家可以选择如何培养自己的能力,在哪里生活和创作自己的艺术形式,花多少时间投入到创作

,becker (1982)指出艺术家的创作需要建立一系列的关系网络,包括艺术公司老板、分销商、评论家和专业的购买者。这些因素区分了商业组织、非盈利组织,公众和公共服务部门。在这些部门中文化活动受法律、文化、经济的发展演变,文化活动往往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活跃反映。

(一)盈利性文化组织结构。

商业部门包括盈利性企业雇佣艺术家,企业为他们的服务签订合同,购买他们的产品,包装,和市场分销,这些公司在文化产业中比重较小;许多非艺术公司也雇佣艺术家帮助进行产品设计、市场营销和员工关系维系。这些商业部门也包含在艺术市场(画廊,艺术展览,在线网站)和以营利为目的的艺术场所(戏剧,音乐俱乐部,餐厅),使艺术家与他们的观众直接交流。许多视觉艺术家直接在因特网上出售他们的艺术创作。同时,艺术家可在培训机构、工作室里进行教学。商业文化活动受经济微观主体的驱动。艺术家、中介机构、画廊业主、公司经理构成微观经济体组织进行生产并对营销的投资回报最大化的进行考虑。商业公司面临直接盈利的需求,那么收入必须超过支出费用。基于资本运营理论,他们要有良好的资产负债。此外,至少每五年一次,他们在有盈利的情况下,才能冲销成本与税收。商业艺术企业面临着在同行更成功企业的业务竞争,这也是一种商业组织化。

文化公司同其它区域企业一样也有成本意识和时间意识,许多公司挣扎于生死边缘,除非保持良好的声誉和较高的产品质量,营销也是商业经营中的重要部分。另一方面,以营利为目的的公司有更大的财务灵活性和良好的现金储备,可以使它们承担风险和损失而不至于使公司陷入资金恐慌。对于艺术家来说,这意味着在相对复杂组织系统工作的工作,生产受到严格管理,他们的工作则更强调技能和专业流程化,几乎缺乏创新的空间。

因此,在商业领域的艺术产品是缺乏创新和特色的,但却能迎合消费市场快节奏的变化,而显得有利可图。商业市场艺术作品市场是高度细分的,许多文化传播公司因为一个项目损失导致整体公司的破产,资源分散到其他部分也是导致失败的另一个原因。

(二)非盈利文化组织结构。

非盈利的文化产业组织,往往比盈利文化产业组织在税收、法律有优惠倾斜。这种组织模式让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有宽裕的创作空间和税收上的优惠政策,比如国家扶持的博物馆、乐团,歌剧院。非盈利的艺术工作包括宗教礼拜活动,非盈利的演出等。

非营利性的文化组织和盈利性组织可能面临困境有较大区别。非盈利文化组织往往由较高声誉的志愿者领导,而不是通过由业主或董事会成员领导,组织成员包括各类的艺术家、专业爱好者和慈善人士。它们的运营成本仅仅包括场地租金,艺术家和其他组织正常开销,艺术活动和表演,专业老师的工资支付,以及宣传费用等等。非营利性的文化组织成本比商业文化组织成本更低因为几乎很少的税收,而仅仅只需要5%-10%的资金回报率。

非营利性的文化组织资金回报率低,管理需要艺术家和领导具有非常专业的管理技能和专业的生存技能,如何应对融资、组织的大小;编制管理服务费用的收入支出平衡,除此之外,还要应对未来舞台科技的发展的挑战包括更贴近观众的新技术,增加多媒体的使用。

没有了短期高额收益的压力,非盈利文化只注重艺术质量和社区宣传发展,资金投入只能支持那些生活紧张的艺术家和行组织生存发展。更多的志愿者只能通过其他途径来补贴自己的生活费用。

一些专家认为,非营利文化组织可以提供艺术自由和长期稳定性,因为它厌恶风险,因为较高的社会声望能弥补市场盈亏的担心。虽然非营利文化组织并不关心资回报率,但他们必须在服务于社会时,获得满足生存的收入,除此,还可能面临资助者的考核或者非营利文化组织可能改变原有的发展。

(三)非正式文化组织结构。

非正式文化组织结构是由演员组成的非正式的、民间的、盈利或非盈利的文化活动。以社区艺术家为对象的前沿研究分析了这第三个领域,包括变化特征,以及产生的非正式收入。它包括涂鸦和其他公共艺术、青年文化活动、非正式的社交网络等等,许多艺术家通过交流学习开始了他们艺术气质的发展。这种社区艺术活动,没有规范的盈利设置,也不容易被法律所规范。总的来说,非正式文化组织的活动是无正式

化工作的人进行组织,活动没有连续性,也不需要正式的场所。

同样,这些非正式文化组织也面临资金的困境,人格冲突、松懒、管理的缺失都会使这种活动无法维持可持续性。

第四类组织是政府或公共部门。在中国这些艺术家在文联或画院,他们达到资格才能被国家和地方政府录用,获得稳定工资收入。这个部门不同于其它三个部门。但是艺术家的就业和收入来源于政府,根据文化统计方面的年鉴可以知,被规范为非盈利部门进行会计归类。

四、建议与启示

本文的研究报告表明,政府决策者应该深化对区域文化经济的认识,把培育文化产业经济作为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地方政府应该组织培养全方位人才和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利用非文化产业,非营利基金,教育机构,文化部门和社会服务机构等,来构建一个区域文化生态圈和培育产业群体。文化产业的发展能提高地方的文化声望,对于地区政府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在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资金的供给决定上,政府决策者可以权衡区域文化经济发展对区域经济各个领域的贡献。在公共和非营利艺术空间,投资一些些艺术中心,艺术家的创造基地,以便于推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作者:西北民族大学2012级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参考文献:

[1]林宪生,曹静静.海南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思考.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3(1):108-112.

[2]杨泽喜. 文化产业发展的制度支撑与对策创新. 社科纵横,2013(1) :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