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八年级地理学科总结范文

八年级地理学科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八年级地理学科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八年级地理学科总结

第1篇:八年级地理学科总结范文

一、认真研读课标和考试要求,把握复习方向

八年级地理会考范围包括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涉及知识点较多。由于地理学科课时少、任务重,地理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把握考试方向,突出复习重点,做到详略得当、有的放矢,有效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复习中,教师要对重点知识多加复习,对不考知识大胆舍弃。

二、立足教材,提取主干知识,提高复习效率

每年的地理会考试题都是紧扣课本内容,侧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是,这些知识点比较分散,学生普遍感觉无章可循,无从下手,达不到预期的复习效果。因此,教师要以课本为主,对知识点进行合理的整合,提取主干知识,提高复习效率。

八年级学生因知识水平有限,并不能很好地进行复习,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梳理主干知识,充分利用宝贵的复习时间,构建知识网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三、培养用图能力,突破复习瓶颈

在“无图不成题”的考试理念下,如果学生没有读图意识,脱离地理图像进行学习,就无法取得良好的成绩。由于学生不注重培养阅读地理图像的习惯,因而缺乏从地理图像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无法利用地理图像解决地理问题。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使用地理图像,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强化读图指导与读图训练。

在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落实到相关地图中,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又能减轻学生的负担,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复习“中国的地理差异”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图”中描出四大地理区域的界线,并注明界线的组成、界线的划分依据、区域的主要差异和特征等信息。

四、讲、练、补相结合,提高复习质量

讲是指教师要根据课标、考试说明和复习指南,向学生讲解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做到重点突出,并将所讲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明白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练是提高复习质量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通过练习,才能掌握解题的技巧,巩固与深化所学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也只有通过学生的练习,才能检查学生的复习效果,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精选典型性和启发性较强的试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力争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补是在练的基础上进行的评析与补充,是提高复习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再次进行有针对性的讲与练,弥补学生的不足,消除学生的知识盲点,突破知识难点。

五、增进沟通与交流,提高复习动力

八年级学生既没有七年级学生刚入学的那种新鲜感和认真劲,也没有九年级学生升学的那种紧迫性和压力感,他们正处于初中阶段的转折期,其行为规范和学习习惯都亟须进一步培养。

首先,教师要开展思想动员工作,通过开年级会、班会、家长会,使家长、学生重视会考。

其次,教师要增进师生间的情感联系,多跟学生进行谈心,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第2篇:八年级地理学科总结范文

地理

年级

八年级

教学形式

探究新授课

教师

单位

课题

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西北地区的范围

2、用事例说明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选材:选自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

学习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八年级上册中国综合地理和本册分区地理第六章、第七章,本节内容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延伸和巩固章节,为区域地理其他单元的学习方法提供了模块对比,奠定了学习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地图,说出西北地区的界线、范围;运用图表资料,

能概括西北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河湖、植被)

2、过程与方法:了解西北地区的种植业与畜牧业的特殊性,联系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的观念;培养“尊重自然,人地和谐”的正确的人地观

教学重难点

确立依据:以往地理中考目标和地理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人地观

重点: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难点: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因素

突破难点的措施:通过观察图片、观看视频、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结合前面所学中国区域地理知识。

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本册所有内容为八年级上册的延伸和细化,所以学习基础牢固,学习兴趣积极主动。

2、年龄特点:八年级学生探究欲望较强,从图片和视频中挖掘信息的能力较强。

3、活动经验: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探索能力,也养成了合作交流的的习惯.

4、存在的问题:对地理学科的重视度不够,日常教学中虽有小组合作交流,但大多数流于形式,没有形成真正的人地观

教法学法

1、教法:按照学科特性和本节内容结构,教师主要采取设问追问和引导启发的教学方法。

2、学法:小组合作讨论、自主探究、读图观察。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 入

预设1 分钟左右

西北地区的情景影集导入,让学生翻阅影集及听取歌曲的同时发掘影集中的地理景观描写我国那个地区,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学生结合多媒体观看,并从词中体会挖掘隐含的地理知识。

影集配歌曲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好的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同时能消除课前的困倦。

旅前准备(新授课)

预设7-8分钟

旅前准备(新授课)

旅途见闻

(互助探究,突破难点)

5-6分钟

2-3分钟

2-3分钟

预设6-7分钟

一、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

多媒体展示中国区域图和西北地区图

1、课前预习引导学生从上图中找出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2、引导学生读我国西北地区地形图,描述西北地区的界线范围。

3、引导学生描述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特征和地形区名称及其分布

(通过课本73页8.3图),请在图中找出并在导读单上标注出来

4.“三山夹两盆”

二、气候特征

承转:结合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及自然景观,我们去探究其气候特点。

出示中国气候类型图,引导学生结合北方、南方地区的学习,读图用两个字总结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教师总结点拨:西北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决定了它的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全年干燥。

设置合作探究一:

为什么王之涣的词中有“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指的谁?

教师引导学生四人为一小组,展开合作讨论,教师及时点拨。

展示我国谷歌地图中的西北地区地形图和夏季风活动路线,及时纠正补充学生的知识误区。

合作探究二:

展示西北新疆的瓜果蔬菜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甜”、“红”

与我们家乡中宁的枸杞和硒砂瓜的成因有无关联?教会学生学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合作研究三:

展示西北地区不同位置景观图,引导学生了解西北地区从东向西景观依次呈现草原-荒漠-沙漠的原因。

合作探究四:

结合西北地区气候特征,解答为什么西北地区还有河与树,它们的补给来源是什么?为后面的农业奠定基础。

三、农业

1、农业类型

教师根据学生对前面地形和气候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农业类型。

出示西北地区农作物类型图引出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教师总结: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

灌溉农业:黄河水灌溉和绿洲农业

2、农业发展的条件

学生结合课前下发的导学单和多媒体展示图片,自主完成,总结得出西北地区:

界线:大兴安岭以西,长城、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以北。

范围:包括新疆、,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

地形特征: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地形区: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利用新疆“疆”字右半部分,按照顺序记忆三山夹两盆

学生结合前面北方、南方地区的学习方法,结合中国气候类型图,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西北地区气候的预习,快速完成导读单。

气候特征:干旱

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

干旱

学生及时在课本和笔记本上做好补充和标注

学生四人为一组,结合教师引导,对比课本插图或地理图册,找到几大地形区,通过读图合作探究。

西北地区身居内陆,远离海洋,受高大的山脉阻挡,来自海洋的水汽难以到达等。

“春风”指夏季风。

学生自主学习,对照多媒体展示的土壤图片,了解其特性和分布特点。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对比其他地区的农作物类型,完成本环节的学习,并填充导学单。

学生补充记忆西北地区主要的农业类型及其分布

合作探究五:

分析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和限制条件,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及遇题勤翻地图的习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锻炼学生运用导学单自主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方法

结合希沃5,学生自主展示部分地形区和景观,利于掌握解记。

教师引导完成,帮助学生巩固加强

学生自主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落实地理学科“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这一学科素养

教师先引导学生自主回答,最后教师利用幻灯片将这个活动题设计成图文资料呈现给学生。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再提高,加深学生的记忆。

落实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思维能力

落实教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学科素养。

以谚语和图片形式,

图文结合,教师解释,教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对比学习,简易有效,

提升学生知识储备,教于学生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归纳总结

游戏

3-4分钟

教师设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感想?还有哪些困惑?

教师引导学生分男女两组进行游戏对抗,用游戏答案完成本节小结

1.西北地区的范围、位置、界限.

2西北地区的作物类型是什么.

3.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

在这环节里,我将时间交给学生,鼓励他们完成游戏,并互相评价对方的表现,达到共同提高。

巩固提高(真题检测)

2-3分钟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1).诗词所描绘的是我国四大地理分区中的()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

(2)右图谜底所指的动物,其所在地区的主要自然环境特征是

A.冷湿 B.湿热

C.高寒D.干旱

(3)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以下开发与保护措施不合理的是()

A.合理发展畜牧业

B.大力发展种植业

C.适度发展旅游业

D.防治土地荒漠化

(4)对于河西走廊绿洲的形成,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水资源 B.地形

C.交通线D.海陆位置

学生根据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自主举手回答问题

学生集体作答或举手回答

师生共同提升

巩固新知

作业布 置

(一)巩固性作业:

必做题:地理填充图册P30-34

(二)预习性作业:

结合本节学习方法,同学们规划下学期暑假“坐上火车去拉萨”,预习青藏地区。

巩固性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激发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出示预习作业,并做预习指导,让先学后教的模式贯穿始终。

第3篇:八年级地理学科总结范文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 渗透 情感教育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情感教育被认为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纽带。从心理学看,在地理教学中,只有重视和关注了学生的情感领域,才能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等诸多因素的协调发展,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友爱、融洽的人际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究教学艺术,使学生在乐意的、心平气和的、心情愉快的情况下进行练习,才能提高地理教学的整体效益,增强学生的自我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而且国家义务教育法规定:在教学方面,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同时还须加强情感的交流。事实上学生也渴望平等和被尊重,希望老师既是“良师”又是“益友”。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打破传统的师生关系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情动人,以趣激情,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精神放松,则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探讨问题的热情和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尤为重要。现结合教学实际对情感教育在地理课堂上的渗透作如下探讨。

一、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引导学生的情感发展

作为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中学生具有求知欲强,充满好奇心的心理特点,教师的素质尤为重要。因为教师的影响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每位教师都应该处处起模范作用,为人师表,以严谨的教学态度,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孜孜不倦的精神影响和教育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可能会对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该学科的情感及个性品质的形成,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尤为重要。作为中学地理教师,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自我教育、自我反思、自我充实、自我提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墨守成规,只凭经验办事,一张嘴巴讲到底,而应开动脑筋,勇于接受新事物新观点,创造性地进行工作。对教材的处理、教法的设计、教学手法的运用,都应该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地上好每一节课,创设良好地理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地理课堂教学。从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和威信,并能成为他们的榜样。

二、以饱含感情的教学语言,以情动人

世界上众多的地理事物、地理景观,绝大部分不能被学生直接感知,虽然现在多媒体技术已经引入课堂,多少能够弥补一下这方面的缺憾,但毕竟极其有限,更多的还是要靠教师运用饱含感情的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绘声绘色地将学生引入神圣的地学殿堂。同时,根据中学地理学科的知识面广,内容丰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近及家乡,远及全球,既有自然,又有人文地理的特点,这些广博的知识对喜欢言古论今,谈天说地的中学生来说是有刺激性的。

如七年级上册讲到陆地地形类型时,可这样导入话题的:“我们的地球家园无比美丽,自然景观千姿百态,五彩缤纷。有绵延不绝、雄伟高峻的喜马拉雅山脉,有被誉为”世界屋脊“、富含民族神韵的青藏高原,有郁郁葱葱、神秘莫测的亚马孙热带丛林,有深陷千丈、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东非大裂谷……”一段热情洋溢的引言,在学生面前幻化出了一幅幅逼真的画面,学生不禁发出阵阵唏嘘之声。这样不但激起他们对地球的热爱,而且很自然地引发他们要去研究的热情和兴趣。又如八年级上册黄河的治理一课中,我讲到黄河的忧患时说:“……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同时,还举出具体生动的事例,把黄河化害为利的今昔进行对比。引发学生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产生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由此可见,教师生动、活泼、优美的语言,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对地理科学的热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良好的情绪状态,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这样,学生就会学而忘倦,乐而习之。

三、精心组织教学,创设情境,激情起趣

老师上课就像演员表演,要让学生紧随你的思维行动,完全置身于你的教学过程中,你就要想办法创设一种良好的教学情境。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在轻轻松松中就能获取知识,增长见识,发展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地理教学中,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就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比如,讲到七年级地理上册的地图这一节时,可用谜语导入新课的:“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 猜到的学生,自然享受胜利的喜悦,没猜到的学生也从别人的答案中获得启示,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再如现在科技发展了,多媒体技术已进入课堂。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将其制成课件,利用多媒体将它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就能够使学生领略到动感的、立体的视听效果。在讲到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冬夏季风这一节时,我就采用课件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讲解七年级地理上册的地球公转规律和现象示意图时,将地球、太阳、赤道、南北回归线、地轴等均制成动画效果,立即使学生眼前一亮,很自觉地就去总结归纳地球公转的全过程。通过使用多媒体,将教材的平面效果转化成立体效果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营造出了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获取了大量知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讲,既有共同性,又有独特性。课前应根据地理学科内容多、知识杂、涉及面广的特点,兼顾其它学科,多方涉猎,精心编排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应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建地理教学情感教育模式,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努力追求“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第4篇:八年级地理学科总结范文

回顾本学期的工作,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教育教学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学工作的永恒主题。本学期,在学校倡导的“5+1”高效教学模式的探究中,我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制订了符合地理教学的“5+1”模式:“5”即五个环节:分别是复习旧知识、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讲授新知识、课堂小结、检测反馈;“1”即一渗透,在教学中渗透自己的教学理念:贴近生活,学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这些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和现象,并自行设计或补充一些学生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地理问题和事象,以展示地理课内容的丰富多彩和智力价值,初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归纳出“看书、听讲、用图、动手、动脑”等方法和要求,并可利用“地理学习”图向学生介绍地理学习的形式。针对初二学生的特点,要求应简明具体而又切实可行。并经常督促检查,养成学生很好的学习习惯。还要进行复习、测验、考试组织课外活动等。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因为八年级上册地理,需要理解的内容多,知识的空间概念强,根据八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尽量利用了多媒体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加大课堂的容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理解力,提高教学效果。

4、积极认真参加学校及教研组的教研活动。研究探讨课程教法、学法,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工作。

二本学期取得的成绩

本学期在我和全体学生的合作和努力下比较圆满的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地理主要是掌握学科知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懂得自学地理的方法,教会学生阅读地图,并熟悉它们,为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打下基础。结合教材我抓住学生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

。使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地理打下良好的基础。本学期校内、校外领导的推门课以及本组的优质课汇报课都顺利完成,并得到好评。期中考试成绩优秀,平均分位于区第三名。

三存在的不足

当然,在工作上我还是存在某些不足。譬如,课堂上不能及时地关注到每个学生,让每个人都真正参与到课堂当中;因为教的班级多,不能把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都落实到位。还如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工作,一节课下来,总觉得原来会的还会,不会的还不会。

四今后的工作思路

1.加快教学方法研究,在教学中认真吸收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大胆尝试,加以变通,并从理论的角度,加以深华。

2.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基础知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视地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

五网络学习

第5篇:八年级地理学科总结范文

杜威的“做中学”理论充分体现出活动教学的思想,皮亚杰因为主张活动教学而对口授法、直观教学法以及程序教学法持有批判的态度,他认为这些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与活动教学相对立。概括来说,活动教学法认为,儿童与成人社会不是“一种单方面的关系”,而是“一种交互作用的关系”,儿童不应该被灌输现成的知识,而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亲身体验去完成正当的行动。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活动教学日益引起大众的广泛关注。

二、“活动”栏目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现行的“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中,除了课文系统,还有“阅读材料”和“活动”两大栏目,其中,“活动”栏目在整个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例如,在“人教版”《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中,共有“活动”栏目35个,共计51页,占全书109页中的47%,其中一节教学内容中的“活动”项目更是多达4个,可见其在地理教材中的重要性。“活动”栏目以教材为载体,大量穿插于课文之中,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视野,培养创新思维,又可以加强学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帮助教师退出课堂“主宰”的位置,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此外,教师能够结合“活动”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

三、“活动”栏目教学在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功能

(一)类型多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按照不同的分类依据,我们可以将“活动”划分为多种类型。多种多样的“活动”栏目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课文中,会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给枯燥的课堂平添几抹亮丽的色彩。由于初中生逻辑思维的发展程度还不完善,对于某些抽象事物并不能完全理解;因此,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运用语言传递信息,则可能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以“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民族”一课为例,该内容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我国是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并了解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文化特点等;在实际教学中,要实现前一部分的教学目标,可以通过教师的讲授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后半部分教学目标若仍然通过教师告知给学生,则学生只能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掌握学习内容,难以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此时,教师可以采取教材中第17页的“活动”栏目来开展教学,采用PPT展示图像和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呈现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习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学习知识,并且印象深刻。

(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完成课堂教学后,教师通常采用考试的方式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学内容。但是,初中地理课程每周的教学时间只有2课时,若教师在课堂中花费大量时间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导致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活动”栏目能够帮助中学地理教师解决这个难题,既可以巩固学生之前所学的知识,又可以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教师的讲授内容。以“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地形和地势”为例,本节内容中包含许多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包括识记位于阶梯分界处的山脉名称与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以及三大平原的名称。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在教师讲授中记不住相关内容,影响了教学效果;此时,若教师借助教材第28页的“活动”栏目开展教学,则会显著增强教学效果,该“活动”要求学生参照前文在图上填出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的主要山脉名称,将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及三大盆地的名称填入表中,如此一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得以巩固所学知识,既强化了记忆,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新课标提出“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学生在思考问题时需要运用地理视角来看待问题,因此,教师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有效开展“活动”栏目就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内容时,学生因为刚刚接触地理学科而感到陌生,不知如何学习,此时,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活动”栏目开展教学工作,第5页的活动要求学生动手操作,按照书中的步骤制作地球仪,既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四、“活动”栏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实施策略

(一)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活动”栏目不重视从笔者所在的实习学校来看,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实施过程中主要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授课过程以课文内容为核心,“活动”栏目的开展视课堂教学时间而定,有时为了节省课堂时间,教师会直接省略这一部分教学或者布置为课后作业,由学生在课后自行学习。但是,“活动”栏目中的某些问题存在一定的学习难度,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完成。2.活动教学形式单调开展“活动”栏目的目的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思维和视野、增加实践能力,但是,一些教师在实施过程中为了活动而活动,偏离了“活动”栏目最初设定的教学目标;一些教师在带领学生完成“活动”栏目的过程中,只是采取单一的“师问生答”形式,教师在提问几个学生之后进行简单的总结性陈述;还有一些教师为了完成“活动”栏目的教学任务,直接将答案告知给学生,让学生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旨在应付考试。上述“活动”栏目的开展形式与新课改的初衷相背离,难以达到“活动”栏目的教学效果。3.学生对“活动”栏目的认识上有偏差学生对于“活动”栏目的认识上也存在一定的偏差。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的中学生习惯于接受讲授型知识,而不太接受探究型知识,以至于一部分学生认为“活动”栏目是可有可无的教学部分,在学习过程中敷衍了事,没有充分认识到“活动”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二)“活动”栏目的实施策略与建议

1.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的教学观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教师应该从教材解读和新课改理念的认识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栏目的开展应该以新课改理念为基准;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要将自己的角色从领导者转变为引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好伙伴。2.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根据新课标提出的教学理念,初中阶段需要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联系生活实际,既组织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地理知识传递出地理思想,又创设适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例如,教学“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内容时,由于本节内容的知识点繁多,需要学生熟悉各个阶梯地形与分布其上的众多山脉。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情境,并编写一段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即:我国西高东部低,地势大致呈阶梯;一级海拔超四千,青藏高原是屋脊;一千两千是二级,宽广高原和盆地;平原丘陵是三级,海拔低于五百米;昆仑祁连横断山,一二阶梯要记全;大兴太行巫雪峰,二三阶梯分得清。在轻松的氛围中,学生既培养了学习兴趣,又能熟记知识点,学习了“生活中有用的地理”还使得课堂教学生动有朝气。3.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态度影响学习效果,如果学生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则很难学好地理。由于初中生还处于心智不完全成熟的状态,易受他人的影响,需要教师多培养一些正确、积极的学习态度,并使他们了解到“活动”栏目在教材中的重要性,进而转变学习态度,增强学习效果。此外,学生能够在地理教师的引领下进入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通过“做中学”积极探索“活动”栏目中的每一个问题,锻炼了探究能力与实践能力。

五、结语

第6篇:八年级地理学科总结范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A-

0118-01

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记忆力和思维力是智力的五个基本因素。地理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地理学科的各类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智力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下面笔者就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智力进行探讨。

一、加强观察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认识始于观察,同理,对于地理现象和事务的认识,也离不开观察。没有观察就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理论的概括和创造性的思维。初中生由于受到年龄、性格所限,其观察往往粗枝大叶、浮光掠影,对于复杂的观察对象抓不住重点。对此,教师要加强观察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能根据不同的观察目的、观察对象,选择相应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一般可从明确观察目的、提出观察要求,说明观察方法、注意观察顺序,多做启发联想、善于对比观察,坚持长期观察、形成观察习惯,做好观察总结、概括科学结论等方面入手。

例如,在教学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中国一月气温分布图》时,让学生仔细观察该分布图,认真比较一月等气温与海岸线的关系和等温线的疏密,就可以得出中国冬季气温变化的特点――以秦岭、淮河一线为南北方分界,以南无结冰期,以北在0°C以下,有结冰期,南北温差大。学生通过观察,就能发现并习得相关的地理知识。

二、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记忆是学习知识技能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记忆的学习就是无效的学习。当需要记忆的内容抽象繁杂或难以掌握时,合适的记忆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内容包罗万象,知识点林林总总,强迫学生去记忆往往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或出现学习疲惫感。因此,需要教师教给学生相关的记忆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中学地理教材主要由地理概念和概念的连接――地理判断所组成。每一个地理概念都有明确的含义,概念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理解和掌握了概念之间的联系,不仅易于记住一个个概念,而且还能成串地掌握概念群。如讲述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球》一章时,要想让学生记住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的经度纬度读数,以及五带的产生,就必须让学生搞清楚地球的公转、自转和公转时的倾斜角度。当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这些必要的联系时,就容易记住这些内容了。

三、启发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任何创造性的活动都离不开想象,想象是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方法。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能力能够促进儿童自身智力的发展,让孩子学得生动活泼。由此可见,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启发想象时,需要学生有细致的观察、足够的感性和一般性的知识基础为前提,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各种想象活动。

例如,在讲授森林是“大自然的总温度室”这一内容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把它想象为“绿色工厂”――它可以净化空气,想象为“吸尘器”――它可以消烟吸尘,想象为“绿色水库”――它可以涵养水源,想象为“绿色卫士”――它可以防风护田、保存水土,想象为“空调”――它可以调节大气,想象为“防疫员”――它可以杀死细菌、洁净空气,想象为“庇护所”――它是动物的乐园。这样就可以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使他们敢于幻想、善于幻想、积极思考,从而形成地理想象能力。

四、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活动,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与观察、记忆、想象等有密切关系,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的发展程度,是整个智力发展的缩影和标志。地理思维就是人们根据思维的共同规律,考查地理现象,把握地理本质,揭示内部联系,从而达到对地理事物、现象和规律认识的目的。在地理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智力,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人们的认识过程,往往是从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由于中学生对很多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感知较少,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多联系实际,借助分析、综合、概况等方法,丰富学生的认识,使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发展抽象思维,理解和掌握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成因和原理。

例如,在学习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世界的气候》时,引导学生联想一盆水和一块石头在加热时和冷却时的不同表现――石头升温快,水升温度慢,可以得出“陆地(石头)比海洋(水)升温快降温也快”的认识,从而了解海陆热力差异。这样训练学生从多方面想问题,就可以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进而能多角度地提出具有创造性的问题。

第7篇:八年级地理学科总结范文

关键词:地理学科 素质教育 基础课程

0引言

初中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性质。同时,要求地理教师改变学生学习地理的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他们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之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1如何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1.1正确认识地理学科,培养学科兴趣

现代地理学从德国“洪堡时代”到现在,只有两百年,学科研究范畴却变化很大,无论在自然还是人文方面,处处都有地理学。它以各学科为基础,更在各学科之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研究诸地理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它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维系着全社会的发展。“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生活中到处是地理知识”,如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自然现象;再如“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五彩缤纷的生活方式有它特定的地理背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再到全球性的粮食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这些关系到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将在初中地理课上探讨。认识到学习地理知识在生活中能解决问题,解释困惑,这就是兴趣和动力的源泉。

1.2正确认识教材,合理使用教材

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更加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课程理念与目标,强调学生素质的发展。与之对应的教材体系随之变化:“一标多本”取代“一纲多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取舍、补充教学内容,“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如八年级上下册讲授中国自然及分区地理,教材中内容相对较少,教学中则应有意识的充实内容,适当增加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相关内容。

1.3重视能力培养

教学过程既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它是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相应的能力,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在教师教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如在“利用经纬网定位”的教学中,由于该知识点比较抽象,可以首先引导学生了解:地球表面并不真正存在经线和纬线,而是为了准确定位某一点的位置,而使用了经纬网。在经纬网确定位置的图中,是“横纬纵经”,同时指出一些具体的位置,如北京的位置是116°E,40°N。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地震的位置是:103.4°E,31°N,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经纬网的理解,形成基本的知识与技能。

1.4营造互动氛围

教师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时,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把过去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单边教学过程,变为师生双边的互动学习关系,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学习环境。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创设不同的情景引导学生全面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热情的激发,创设师生平等的对话、互动交流的氛围,加强师生相互沟通与交流,倡导教学民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讨论是情感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方法。教师与学生的讨论、学生与学生的讨论,是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世界第一大洲”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讨论“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通过讨论:学生可以知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①面积最大(4400万平方千米);②跨纬度最广;③东西距离最长;④人口最多(约36.8亿);⑤有许多世界之最(如世界最高的大草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等,所以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这样,学生由客体变为主体, 在积极地、目标明确地讨论中,学习和掌握了新的知识。

1.5培养学习兴趣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成功的地理教师,都十分重视学生学习乐趣的激发。如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灵活选用讲故事、猜谜语、举实例、编歌谣、搞竞赛等形式,有意识地拨动学生的心弦。如学到“青藏地区”,可向学生展示2001年12月发行的《青藏铁路开工纪念》邮票,让学生知道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它的二期开工建设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一个标志性工程,它的建成对促进青藏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加强与沿海的联系,增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大意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我好学”,再到“我乐学”的递进转变,形成具有内在动力的良性学习机制,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供有力的心理保障。

1.6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古语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教人以渔,终身受用。”课堂上,教师应注意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2总结

总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过程应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思想。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调动其探究问题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并且注重学法指导,促进其有效学习,直至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许大海.关于地理新课导入的几点思考[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7,1.

第8篇:八年级地理学科总结范文

我们的初中地理就是这样一门“传统中的副科”,在我国大部分省区它既不是中考学科,同时也只开设到八年级,因此地理教师的任务就更重了。但是,从我对接触的学生调查情况来看,令学生头痛的是“地理尽讲些他们没去过的地方”,同时有些知识甚至就是必须经过长期的观测才能感受到的,比如说“黄河在开封段形成的地上河”,但学生们可能去长期观测吗?这一点恐怕连我们地理教师也无法办到吧。这就让他们熟练掌握地理知识无疑是遇到了很大的障碍。于是就导致了许多学生对地理学科“望而却步”。笔者认为 ,许多学生学不好地理关键是没有掌握好一种适当的学习方法,而只是简单地把课本的方案读一读,在教师的要求下去呆板地背一背,这样,学生自然不具备必要的学科技能,其地理素养当然得不到提升。

其实,学习地理,我们是不能藐视地图的作用的。而要学好地理,就更离不开地图了。我们知道,地图和地理知识的关系非常密切,这是由地理学科本身的特性(综合性和区域性)所决定的。地图好比地理学科的“骨架”,所有犹如“血肉”的地理知识只有在这些“骨架”的支撑下才能有机组合起来,才能形成完整的地理学科体系。就好比你不能把一只鸡颈部的肉硬贴到鸡的脚部去,那不合理。同样,你不能把中国南方的湿热环境特征给“填进”西北地区去。这样,有了地图这副“骨架”,才便于我们去记忆,并引起一系列的联想 ,便于我们理解掌握,从而进一步获得丰富的地理知识。另外,由于地理学科

的研究对象――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分布范围很广,很难直接观察,故学习时必须经常运用地图。这样,一方面能帮助我们理解和巩固学习过的地理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启发我们获得新的地理知识。

具体来说,在学习地理时,要书图结合,“左图右书”(并非严格这样摆放,只是说明地图和书本要同时使用),索象于图,求理于书。要一边看书,一边看图,将地理知识主动地“附着”到地图这副骨架上,更利于我们去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有助于对知识的自如运用,由此及彼,便于知识的确迁移,做到举一例而反三例。只要养成书图结合的习惯,那些看似复杂的图形、深奥的知识就自然而然的印在我们的脑海中了。此时,无论是图,还是理论知识点,都利于我们记忆。这样一来,就会使传统的呆板的难记忆转变成了图理结合的愉快的容易记忆了。

那么,“书图结合”的重要性在哪儿呢?

由于某些地理知识具有空间性的特点 ,学习的时候“按图索骥”,就能够获得各种地理现象和事物分布的知识,并以此来培养我们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概念。比如:在学习“日本”的地理位置时,只按照书本所讲“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而不去阅读相关的地图,那就很难理解和掌握。又比如我们运用地图帮助学习“中国的邻国”知识点,不仅能帮助我们正确掌握这些邻国的相互位置,了解这些国家的大体轮廓,同时我们会更进一步了解它们是与我国哪些省级行政区相邻。这样,就能在我们的脑海中建立起一个“中国邻国”的空间位置关系图。因此,要能熟练掌握各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的知识,必须与地图紧密结合起来 ,离开地图,就谈不上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

同时,地理事物不仅具有空间性,也具有各自的大小、高低、形状及不同地理区等特性,而这些特性有的是用文字难以形象直观地体现出来的,可地图却能做到这一点。这样,充分利用地图就利于我们形成各种地理事物的观念和概念。比如,我们在学习“七大洲的分布”时,只有在运用地图的情况下,才能直观、明白地理解它们各自的大小形状、相互的位置关系及它们在各半球的分布情况。但是,如果不使用地图的话,在我们的脑海中就很难形成这些直观的印象。

第9篇:八年级地理学科总结范文

一、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了解地理的作用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怎样才能让学生感触得到呢?首先,教师要更多地联系实际生活来教学,纵观初中的地理课本,你会发现很多知识跟学生身边的事物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昼夜长短的变化、天气与气候、民族、行政区划、交通运输等,只要联系实际,学生理解起来不会困难。其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如怎样看云识天气,如何预防台风、地震、寒潮,为什么"高处不胜寒"等知识贯穿进去。

二、别出心裁地导入新课

教师上课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途径。导入新课是一节课的开始,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那么,怎样导入新课才能抓住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呢?同样是有技巧的。

如讲授《天气与气候》时,可以结合诸葛亮草船借箭、借东风烧曹营等历史故事来引入,强调故事里的"大雾""东风"等地理知识。学生对故事一般都很感兴趣,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不但认识到地理知识的用处而且有了学习课本知识的兴趣。

三、美术化地理教学,有效果地布置作业

初中地理知识点大都是了解的内容,要记忆的还是比较多的,作业很大程度上就是帮助学生记住知识点。课本上的重要插图,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简单地画(或临摹)到作业本上来,标上相关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如八年级的"中国地形图""中国主要山脉图""中国的主要气候图""中国主要铁路干线图"等。学生除了平时多看这些地图外,自己动笔画过才会留下深刻印象。

地理检测一向都重视考查学生读图的能力,所以,平时教学应该注重这方面的培养。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不但学到地理知识,对画得较好的图会有一定的成就感、满足感,学习地理的兴趣自然就会被激发出来,尤其是绘画方面本身有天赋的学生。另外,画地图的作业,也避免了作业抄袭现象。

四、多用、巧用地理教学挂图

地图是地理学科最直接的语言。地图包括了无限的地理知识,可以说任何一幅地图都无法用语言来完整描述的。

作为教师,特别是上课时间,教学挂图一般不可少。教师使用教学挂图对教与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很多的地理知识都直观地反映在地图上。如讲授长江、黄河时,利用教学挂图,对于河流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主要支流、流经的省区等一目了然。当然,除挂图外,教师尽量使用更多其他的直观教具。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地理教师可以不用课本,但不能没有教学挂图。地理教师能够巧用教学挂图的时候是可以脱离课本的时候。

五、多联系地理时事热点来教学

学习任何知识要与时俱进,地理也不例外。时事热点是大家都关心的事情,有炽热的时代气息。如08年的四川汶川大地震,教师可以次为例向学生讲授有关地震的知识及四川的相关地理知识;08年的北京奥运会是学习北京地理的首选切入点。09年的地理热点应该抓住联合国气候大会,相关的地名如哥本哈根(欧洲丹麦的首都)、马尔代夫(印度洋上的岛国)、新西兰等。2010年如海地大地震、舟曲泥石流、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2011)等。

多年地理中考、会考均联系地理时事热点来考查,2009年的南极地区的昆仑站的位置、H1N1流感首发的国家,2010年的玉树地震、武广高铁、冰岛火山等都进入了考查的范围。

教师提醒学生平时看电视、报刊,听收音时多留意与地理相关的时事,多结合课本相关内容想一想。

六、地理兴趣小组树榜样

成立地理兴趣小组不一定要全体学生都参与,关键是小组的成员能够带动大家学习地理的热情。兴趣小组可以分为气候小组、制作地理模型小组等,每组有主要负责人(组长)。教师布置每小组每个时间段完成的任务各是什么,每次任务完成的成果都向体同学展示与学习。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途径相对较少,学生能够自己动手学到东西教师应大力提倡和鼓励,而学生本身也会因此觉得十分自豪。

七、地理知识竞赛充活力

地理知识竞赛的形式可以是笔试、背诵、分组抢答等,每一个学年举行1到2次。竞赛试题除了注重基础知识外,应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如果是背诵的形式,可以选择"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的内容来背诵。竞赛要求全体学生参与,奖品可以是与地理相关的学习用具,如地理拼图、地图、小型地球仪等。

八、进行必要的测试

地理本身或许被视为次要科目,如果平时一次正规的测试都没有,学生会不自觉地认为教师本身不重视地理,试想一下,这样又怎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本人认为:除学期中段、期末考试外,科任教师平时有必要选择重要单元进行检测,对于成绩优良的学生大声、大众表扬。

九、地理知识一线牵

特别是到了八年级地理会考复习的时候,对整个初中的地理知识有效地归纳、总结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如用"世界之最"、"中国之最"、"世界主要国家的首都"、"世界主要国家的河流"、"世界大洲分界线"、"中国地理分界线"等这些线把地理知识贯穿起来。其中,"中国地理分界线"包括内容有:(1)我国人口分界线;(2)三级阶梯分界线;(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4)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5)农耕区与畜牧区的分界线;(6)温度带分界线;(7)干湿地区分界线;等。

把相关、类似的地理知识点放在一起,一方面方便学生记忆与比较,另一方面在归纳、总结的过程中自然地提升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十、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