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物流工程的定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引言
物流学是一门综合学科,物流产业是一个新兴聚合型产业,它的理论与实践必然在中国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被称为"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竞争的国际化、需求的多样化、市场的一体化使现代物流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级阶段。许多专家指出,现代经济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的水平。物流实践的发展,需要对物流学理论更深入、更规范的研究,需要更多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物流人才,这就迫切需要建立和不断完善物流学学科体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我国物流发展的要求、适应物流学理论研究和物流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提出关于对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两种设计方法,望引起各界同仁们的争鸣和共同探讨。
2.构建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必要性
从二十世纪初,美国人提出物流这一概念开始,就有许多争论,并逐步深化与发展,到目前为止,各国对物流的定义也不完全一致,但大同小异。物流业已成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个重要产业,已是既成的事实,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已无可质疑。物流作为一门科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各国研究的成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但是,物流尚未作为一个学科屹立于众多成熟的学科之林,这个学科就是“物流学”。直至目前,物流学还是一个没有进行充分研究的新学科,建立和不断完善这样一个学科是否有必要?是否可能?这个学科下面又应该包含哪些子学科、其学科体系究竟如何?这是长期致力于物流实践、物流理论研究、物流教育和培训的专家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2.1物流实践的发展急需明确物流学学科体系
目前,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和物流学理论研究上的滞后已严重影响了中国物流实践的发展。物流实践活动对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影响日益明显,已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然而,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物流学学科体系至今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致使物流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研究清楚,物流学学科的本质还没有被全面揭示出来,进而直接导致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偏差。
2.2新兴的物流学呼唤建立自己的学科体系
物流学理论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物流概念、物流技术和物流模式,产生了许多传统学科无法解释的问题,带来了传统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这就必然要求建立起物流学学科。通过理论研究,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物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由管理学、经济学、工学和理学等相互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物流学学科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内容;作为一个学科,物流学有着自己的学科体系。从物流学理论研究出发产生的建立物流学学科体系的需求,是学科发展的必然。
2.3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
为适应物流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深入,社会和经济发展各对层次物流人才需求的急速增长,目前我国物流教育正在快速发展(见下表),从2001年仅有一所高校招收物流专业,到2003年9月已有47所高校在办物流专业。但是,我们的同仁中仍在对有关物流的学科专业的内涵进行着讨论。例如,对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从系统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称为物流系统工程,简称为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指在物流管理中,从物流系统整体出发,把物流和信息融为一体看作一个系统,把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看作是一个整体,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物流系统规划、管理和控制,选择最低的物流费用、高的物流效率、好的顾客服务,达到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组织管理活动过程。”这样,就从方法论、工学、管理学三个角度对同一概念产生了三种定义。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试想,在这种内涵混乱的情况下,必然产生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正是由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产生的。
近三年我国招生物流专业的高等学校数
专业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物流管理
1
7
37
物流工程
2
10
2.4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对今后学科的调整和完善会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目前我国的物流学学科体系正在建立过程中。由于受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分业管理等问题的影响,我国物流业呈现一个分散的状况,再加上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物流教育条块分割的状况也未得到彻底的改变。因此,各学科专业的研究领域、研究目标、研究的重点不明确。新设的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等专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原来某一物流相关学科的转型,使物流学学科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对物流学学科体系进行构建,以期对今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调整和不断完善起到指导作用。
3.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设计方法
学科是指学术的分类,是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学科发展历史表明,一个学科的成熟将要引发这个学科与相关学科的集成。对于在一定层次和高度已经认识清楚的事物,人们将会在更高的层次上来认识。物流学学科的发展也是这样的。以前人们所认识的重点是物流各要素所组成的这些学科。目前我们认识到,这些学科必需进行集成才能达到更大规模的优化,而这个更大规模的范围就是物流学学科的研究范围。
研究物流的目的是要有效地管理控制物流的全过程,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使其消耗的总费用最小,因此,经济指标是衡量物流系统的基本尺度。研究物流学必然涉及经济学的有关内容,特别是近代兴起的技术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都和物流研究有密切关系。在对作为物流要素的对象物的研究中,以及对对象物产生时间维和空间维物理性变化的方法、手段的研究中,又涉及到工程技术科学的许多领域。在运输技术、仓储技术、搬运和包装技术中融合了机械、电器自动化等学科的成果。对物流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必须以数学特别是应用数学、运筹学等为基础,也要以电子计算机作为手段来实现分析和控制的目的,这些都是物流学的研究范畴。综上所述,物流学可以说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或是管理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鉴于此,我们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提出以下两种设计方法,供大家讨论和完善。
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第一种设计方法:
将物流学作为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一个一级学科,物流学下面进一步分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二级学科。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这种意见见表1。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管理学
物流学
物流管理
物流工程
物流经济
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第二种设计方法:
在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中设立一个二级学科——物流管理工程,该二级学科下可设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多个研究方向。将物流经济作为经济学学科门类中应用经济学下产业经济学二级学科的一个研究方向。这种设计方法可鼓励多学科共同研究物流问题。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这种意见见表2。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研究方向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物流管理工程
物流管理
物流工程
供应链管理
物流系统分析
等等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物流经济
等等
在上面两种设计方法中,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构成都是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子学科,有必要对这三个子学科作一分析。
3.1物流管理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为:“高效、低成本地将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等由始发地向消费地进行储存和流动,并对与之相关的信息流进行规划、实施和控制,以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西方物流(LOGISTICS)理论强调物流学科研究的重点就是对物流系统的管理。在我国,物流管理学科应该作为国内物流学的重点子学科进行研究。
物流活动是由物流组织来完成的,而“管理是一切组织的根本”。企业的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业务的具体运作、物流过程的控制、物流效益的考核与评估等都是管理,需要管理理论的指导。物流与许多的管理学专业有关,如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但物流管理学科有着自己的研究范围。
(1)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可以概括为:同现代生产经营、科技、经济、社会等发展相适应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工具。
(2)物流管理学科的内涵
物流管理研究的对象是物流系统,它是由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物质资料(物品)的运动构成。物流管理研究的核心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物品实体运动的客观规律,它包括物品运动的时间及时性、路径合理性、速度的经济性以及物品运动过程中的停滞和相关形质变化的必要性等。物流管理学科是研究以经济效益为目标,运用现代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来分析处理物流活动,设计建立物流系统,以及对物流问题进行决策的科学。因此,物流管理学科必须以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为基础,以网络化的电子信息技术为支撑。
(3)物流管理学科的目标
物流管理学科的目标概述为: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方法与科技成就,阐明和揭示物流管理活动的规律,发展物流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提高物流过程的运作效率。该学科作为一个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方法、管理数学及计算机应用等基础理论;掌握物流系统分析、物流管理方法等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物流计划、预测、决策、经营、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4)物流管理学科的特点
物流管理学科具有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特点,将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于物流管理实践领域,通过分析宏观和微观物流发展的规律,研究发展适合宏观管理和企业管理特点的新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
(5)物流管理学科研究的意义
物流管理实际是对物流活动的管理,通过这一管理使物品得以合理配置和运动,但是,“物流”或“物流系统”作为概念所反映的物质实体是“物”而不是“人”。物品是企业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它的运动不仅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而且还由于它的运动,使社会经济主体之间形成供应链。科学地进行物流管理,不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还可消除或缓解经济主体之间联结点上的矛盾。
3.2物流工程
“物流工程”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学科。大型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一般都是高度自动化的物流设施,建设前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分析和工程设计,建成后需要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物流的载体——运输车辆、自动立体仓库、装卸搬运设施的建设等,也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实施都涉及大量的工程和技术,因此“物流工程”涉及到工学的许多学科方向,如机械、建筑、电子、信息、材料、交通运输等等。
在众多的理论研究中,“物流工程”有多种含义(见本文第一部分)。我们认为,“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真正意义上的物流工程,国家也是把物流工程划在了工学学科门类下。
(1)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多目标决策的、复杂的动态物流系统,主要从工程角度研究上述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2)物流工程学科的内涵
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对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研究。设施设计是工程的灵魂,规划设计是物流系统优劣的先决条件。物流工程为物流系统提供了软件和硬件平台。一个良好的物流系统不能仅留在规划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的工程建设来实现,物流工程的实施过程就是完成整个系统的硬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过程,同时也需要规划软件的功能。在进行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和实现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其经济性指标,又要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科学性。因此,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以工学学科作为其理论基础的,它既是技术学科,也有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的渗透。
(3)物流工程学科的目标
物流工程学科的目标概述为:运用工学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根据物流系统的基本要求,对复杂物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实施,以提高物流技术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4)物流工程学科的特点
物流工程学科具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方法,不仅要运用自然科学中常用的科学逻辑推理和逻辑计算,同时,也常采用对系统进行模型化、仿真与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常采用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
(5)物流工程学科的意义
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意义主要在于培养一批具有工科背景的物流人才。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大批掌握物流工程同时掌握管理方面坚实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现代物流工程理论、系统规划设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具备独立从事大型物流工程项目规划、实施、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专门技术人才。
3.3物流经济
物流学科研究大量的物流资源优化配置、物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宏观物流产业的发展与增长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靠的是经济学理论,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理论在物流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日本行政管理厅统计审议会对物流的定义是:“物的流通是与商品的物理性流动相关联的经济活动,包括物资流通和情报流通。物资流通由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以及运输基础设施活动组成。”日本的物流定义中强调了物流是一种经济活动,物流在日本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从经济学科的角度,研究物流经济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经济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物流产业的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问题。
(2)物流经济学科的内涵
物流经济学科应以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中国宏观物流问题的关注为基础,以深度分析宏观物流发展趋势及宏观物流产业发展政策为特色,致力于探索和建立经济发展中的宏观物流理论体系;同时应关注微观物流经济的研究,研究重点集中在与企业问题有关的物流企业制度、物流项目评估、物流市场需求预测等政策和理论问题上。
(3)物流经济学科的目标
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目标为:研究物流产业发展政策及其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对物流业发展提出决策建议,成为有关决策部门和企业的思想库和参谋部;加强物流经济理论体系建设并与国际物流经济学科接轨。
(4)物流经济学科的特点
物流经济学科同样具备多学科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相关学科有运输经济、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技术经济、信息经济和会计学等。该学科的特点就是要紧密结合物流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宏观和微观的物流发展问题进行理论探讨。
(5)物流经济学科研究的意义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物流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同时对实现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物流还以本身的宏观效益支持国民经济的运行,改善国民经济的运行方式和结构,促使其优化。特定条件下,物流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一个新的物流产业可以有效改善我国产业结构。因此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必将促使国民经济向更加合理的、协调的方向发展。
4.对物流学学科体系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建议
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物流人才的培养应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物流学学科的设置应立足于培养复合型物流人才。按照这一思路,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提出如下几点相关建议:
(1)保留现有某些按物流环节设置的物流类专业。这类专业有交通运输、油气储运工程、包装工程等,它们既是按物流环节设置的专业,也分属不同的行业。这些专业都有他的特定的领域适用性,不一定要全盘改造成为物流工程专业。
(2)尽快构建和完善物流学学科体系,进一步明确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等学科专业的内涵。
(3)加强高校、学术团体、企业之间的交流,对物流学学科体系问题进行不断的探讨,逐渐深化,,在适当的时候向国家提出调整学科专业目录的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1]丁俊发,现代物流与中国经济发展,首届中国物流学会年会,2002,R
[2]何明珂,物流系统论,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M
[3]宋伟刚,物流工程及其应用,机械工业
出版社,2003,M
关键词:物流学学科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
1引言
物流学是一门综合学科,物流产业是一个新兴聚合型产业,它的理论与实践必然在中国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被称为"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竞争的国际化、需求的多样化、市场的一体化使现代物流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级阶段。许多专家指出,现代经济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的水平。物流实践的发展,需要对物流学理论更深入、更规范的研究,需要更多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物流人才,这就迫切需要建立和不断完善物流学学科体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我国物流发展的要求、适应物流学理论研究和物流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提出关于对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两种设计方法,望引起各界同仁们的争鸣和共同探讨。
2.构建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必要性
从二十世纪初,美国人提出物流这一概念开始,就有许多争论,并逐步深化与发展,到目前为止,各国对物流的定义也不完全一致,但大同小异。物流业已成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个重要产业,已是既成的事实,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已无可质疑。物流作为一门科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各国研究的成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但是,物流尚未作为一个学科屹立于众多成熟的学科之林,这个学科就是“物流学”。直至目前,物流学还是一个没有进行充分研究的新学科,建立和不断完善这样一个学科是否有必要?是否可能?这个学科下面又应该包含哪些子学科、其学科体系究竟如何?这是长期致力于物流实践、物流理论研究、物流教育和培训的专家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2.1物流实践的发展急需明确物流学学科体系
目前,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和物流学理论研究上的滞后已严重影响了中国物流实践的发展。物流实践活动对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影响日益明显,已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然而,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物流学学科体系至今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致使物流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研究清楚,物流学学科的本质还没有被全面揭示出来,进而直接导致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偏差。
2.2新兴的物流学呼唤建立自己的学科体系
物流学理论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物流概念、物流技术和物流模式,产生了许多传统学科无法解释的问题,带来了传统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这就必然要求建立起物流学学科。通过理论研究,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物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由管理学、经济学、工学和理学等相互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物流学学科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内容;作为一个学科,物流学有着自己的学科体系。从物流学理论研究出发产生的建立物流学学科体系的需求,是学科发展的必然。
2.3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
为适应物流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深入,社会和经济发展各对层次物流人才需求的急速增长,目前我国物流教育正在快速发展(见下表),从2001年仅有一所高校招收物流专业,到2003年9月已有47所高校在办物流专业。但是,我们的同仁中仍在对有关物流的学科专业的内涵进行着讨论。例如,对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从系统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称为物流系统工程,简称为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指在物流管理中,从物流系统整体出发,把物流和信息融为一体看作一个系统,把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看作是一个整体,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物流系统规划、管理和控制,选择最低的物流费用、高的物流效率、好的顾客服务,达到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组织管理活动过程。”这样,就从方法论、工学、管理学三个角度对同一概念产生了三种定义。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试想,在这种内涵混乱的情况下,必然产生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正是由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产生的。
2.4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对今后学科的调整和完善会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目前我国的物流学学科体系正在建立过程中。由于受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分业管理等问题的影响,我国物流业呈现一个分散的状况,再加上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物流教育条块分割的状况也未得到彻底的改变。因此,各学科专业的研究领域、研究目标、研究的重点不明确。新设的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等专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原来某一物流相关学科的转型,使物流学学科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对物流学学科体系进行构建,以期对今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调整和不断完善起到指导作用。
3.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设计方法
学科是指学术的分类,是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学科发展历史表明,一个学科的成熟将要引发这个学科与相关学科的集成。对于在一定层次和高度已经认识清楚的事物,人们将会在更高的层次上来认识。物流学学科的发展也是这样的。以前人们所认识的重点是物流各要素所组成的这些学科。目前我们认识到,这些学科必需进行集成才能达到更大规模的优化,而这个更大规模的范围就是物流学学科的研究范围。
研究物流的目的是要有效地管理控制物流的全过程,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使其消耗的总费用最小,因此,经济指标是衡量物流系统的基本尺度。研究物流学必然涉及经济学的有关内容,特别是近代兴起的技术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都和物流研究有密切关系。在对作为物流要素的对象物的研究中,以及对对象物产生时间维和空间维物理性变化的方法、手段的研究中,又涉及到工程技术科学的许多领域。在运输技术、仓储技术、搬运和包装技术中融合了机械、电器自动化等学科的成果。对物流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必须以数学特别是应用数学、运筹学等为基础,也要以电子计算机作为手段来实现分析和控制的目的,这些都是物流学的研究范畴。综上所述,物流学可以说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或是管理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鉴于此,我们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提出以下两种设计方法,供大家讨论和完善。
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第二种设计方法:
在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中设立一个二级学科——物流管理工程,该二级学科下可设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多个研究方向。将物流经济作为经济学学科门类中应用经济学下产业经济学二级学科的一个研究方向。这种设计方法可鼓励多学科共同研究物流问题。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这种意见见表2。
在上面两种设计方法中,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构成都是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子学科,有必要对这三个子学科作一分析。
3.1物流管理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为:“高效、低成本地将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等由始发地向消费地进行储存和流动,并对与之相关的信息流进行规划、实施和控制,以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西方物流(logistics)理论强调物流学科研究的重点就是对物流系统的管理。在我国,物流管理学科应该作为国内物流学的重点子学科进行研究。
物流活动是由物流组织来完成的,而“管理是一切组织的根本”。企业的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业务的具体运作、物流过程的控制、物流效益的考核与评估等都是管理,需要管理理论的指导。物流与许多的管理学专业有关,如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但物流管理学科有着自己的研究范围。
(1)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可以概括为:同现代生产经营、科技、经济、社会等发展相适应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工具。
(2)物流管理学科的内涵
物流管理研究的对象是物流系统,它是由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物质资料(物品)的运动构成。物流管理研究的核心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物品实体运动的客观规律,它包括物品运动的时间及时性、路径合理性、速度的经济性以及物品运动过程中的停滞和相关形质变化的必要性等。物流管理学科是研究以经济效益为目标,运用现代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来分析处理物流活动,设计建立物流系统,以及对物流问题进行决策的科学。因此,物流管理学科必须以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为基础,以网络化的电子信息技术为支撑。
关键词:第四方物流;理论;述评
中图分类号:F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4-0152-0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因特网的发达与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使得企业界发现信息科技在整合供应链管理服务上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他们对现代物流的需求也逐渐超过了原有的范围。同时,第三方物流业者也体会到除了在传统物流,如报关承揽、运输仓储、配送发货等领域的专业实力以外,还必须在信息技术、知识管理与策略联盟等方面加强,以迎战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学术界、管理顾问公司、第三方物流公司和最终客户都认为,物流管理的日益复杂和信息技术的爆炸性发展,使得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的的确确需要一个“超级经理”[1] ,第四方物流的提出正好符合这一需求。对于第四方物流,国内外都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但相比国外,国内对于第四方物流服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还有一定的差距。本文从定义、优势、研究方法等几方面归纳整理出第四方物流理论并进行简要的评述,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一个理论基础。
一、第四方物流定义
对于第四方物流,虽说目前尚没有统一的定义,但下面是几种普遍存在的定义:第四方物流是指集成商们利用分包商,来控制与管理客户公司的点到点式的供应链运作 [2]。强调的第四方物流是一个具有集成各种知识的总承包商设计了总体方案;第四方物流负责传统的第三方安排之外的功能整合 [3] 。强调的第四方物流企业只是在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擅长的领域,通过自己具有的集成的知识与技能从供应链的角度来为客户提供服务。第四方物流是一个集中管理自身资源、能力和技术并提供互补服务的供应链综合解决方案的供应者 [4]。第四方物流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它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应商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提供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 [5]。强调的是第四方物流提供商利用各种互补性资源为顾客提供基于客户供应链的综合解决方案。显然,四个定义各有侧重,但都不全面。四个定义有着一些共同的观点,也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共同之处在于:都认为第四方物流提供商具有提供综合物流解决方案的能力,通过优化客户所在的供应链来提供物流服务为出发点。最大的分歧是有关第四方物流服务商的角色和地位,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第四方物流的是组织策划者,不参与具体物流过程;另一种认为对第四方物流服务商是否参与具体的物流不作严格规定,只要是注重提供供应链物流解决方案的都可以算第四方物流。事实上,一方面,目前,不存在实力雄厚的纯粹的第四方物流服务商可以直接控制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为其服务;另一方面,目前由于缺乏足够的信息能力,第四方物流服务商如果不参加具体的物流过程,将难以有效地实施供应链的物流优化。
本文综合上述学者的研究,将其定义如下:第四方物流是一种现代物流运作模式,它是指物流客户将整个供应链的物流管理外包给具有集成管理、信息技术、第三方物流运作等知识能力的第四方。即由第四方来拟定一套供应链总体解决方案,并负责对解决方案的实施过程进行监控与评价,以便提高供应链的整体运作绩效。第四方物流是一种物流运作模式,同时,也指代按照第四方物流方式运作的企业。
二、第四方物流的比较优势
第四方物流是在第三方物流不能满足客户日益提高的物流需求下诞生的,是物流运作模式的新发展,其优于第三方物流。两者的对比关系见下页表 [6]。
从下页表中可以看出,第三方物流由于受专业化的限制只能局限于某些物流功能的运作,不能满足现代供应链企业的全球化、个性化的物流服务需求。第四方物流由于集成了互补性资源,拥有多种知识和技能,能够以整个供应链为着眼点为企业做出战略规划,设计出综合性的物流方案,主要负责整体规划方案的设计。
可见,第四方物流和第三方物流是一种协同服务的关系,如果第四方物流和第三方物流截然分开,就很难成为解决供应链价值的最佳途径。
三、第四方物流的研究方法
对第四方物流研究,最初主要第四方物流应用实例的报道性,逐步转向理论高度的研究探讨,这些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从定性的角度论述第四方物流出现的原因、概念、分类、作用、功能特点、现状与发展趋势、实际运作方式及与第三方物流的区别与联系等。这些研究把第四方物流这种新型的物流服务介绍给我们,使我们对第四方物流有了初步的认识。Cooper,Lambert和Pagh(1997)认为供应链上需要有一家公司承担领导者的角色,由一个供应链领导者对整条供应链进行协调和监管,进而提出了第四方物流出现的可能性[7]。朱庆伟(2002)介绍了第四方物流的概念界定及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8]。杨宝军、李华增(2003)从价值链和战略管理的角度分析了第四方物流产生的必要性,并分析了第四方物流在供应链设计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及第四方物流供应商应具备的能力 [9]。刘舒燕、王飞洲(2004)分析了第四方物流的优点和发展第四方物流的前提条件 [10]。
第二类引入量化手段来研究第四方物流模式的具体运作问题。Bumstead和Kempton(2002)对从供应链管理角度对具体第四方物流的运作模式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第四方物流的出现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11]。陈建清、刘文煌、李秀(2003)提出了第四方物流基于多维权重的有向图模型及算法,并用有向图模型研究第四方物流的工作机理 [12]。李奕(2004)分析了第四方物流存在和发展所依赖的微观环境,揭示第四方物流企业和它的主要竞争对手与合作伙伴之间相互的关系,并在这个基础上探讨第四方物流竞争优势的构建 [13]。
四、上述研究存在的不足
可见,第四方物流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对第四方物流的研究还处于一个探索性阶段。国内外大多都停留在对其概念界定、特点、出现原因与功能等定性的某一方面的单一研究上,对其定量的研究也仅仅从一般物流活动角度出发,很少能结合第四方物流这种具体的新型模式。同时,以上所提到的都只是对第四方物流的某些方而进行的阐述,并没有对第四方物流进行系统的论述。对于第四方物流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运作模式?为什么会产生第四方物流? 它与第三物流的关系?企业发展第四方物流条件是否成熟?如何组建第四方物流企业?如何高效地运作第四方物流企业?第四方物流企业运作中的所遇到到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等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黄蓓.新的天地――第四方物流[J].市场周刊,2008,(2).
[2]周丹.缝隙中生存的中国第四方物流市场的破局分析[J].中外管理导报,2002,(4):43-45.
[3]刘伟.第四方物流的运作模式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3.
[4]张新,田澎.第四方物流及对物流规划功能的外包[J].工业工程管理,2002,(2):38-40.
[5]Bade.Douglas,Mueller,Jansk.New for the millennium:4PL[J].Transportation and Distribution,1999,(2):78-80.
[6]浦永平.第四方物流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江苏大学,2005.
[7]Martha,C.Cooper,Douglas M.Lambert,Janus D.Pagh.Supply Chain Management:More Than a New for Logistics[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1997,(1):11-13.
[8]朱庆伟.第四方物流[J].物流科技,2002,(6):35-37.
[9]杨宝军,李华增.第四方物流剖析[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3,(3):49-51.
[10]刘舒燕,王飞洲.第四方物流核心竞争力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4,(6):90-92.
[11]Jon Bumstead,Cannons Kempton.From 4PL to Managed Supply-Chain Operations[J].Logistics &Transport Focus,2002,(4):18-24.
[12]陈建清,刘文煌,李秀.第四方物流中基于多维权的有向图模型及算法[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3,(3):45-59.
[13]李奕.第四方物流企业竞争优势研究[J].物流科技,2002,(111):25-29.
The Fourth Party Logistics――The Domestic and Abroad Literature Review
YANG Yi-hua1,ZHAO Meng-hua2
(1.Guangzhou Railwa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Department of Mass Transit,Guangzhou 510430, China;
2.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Xi’an 710054, China)
笔者认为,单轨制和双轨制之争是典型的由于受制于传统手工记账思维模式而导致的狭隘观点,因为其忽视了当前企业普遍使用财务软件处理日常会计业务的技术背景;而借助于信息技术,企业完全可以跨越双轨制和单轨制的界限,较容易地按照规定的标准和要求从现有会计数据中提取和归集物流成本信息。本文拟将讨论在我国现行的会计核算体系下,如何通过财务软件的项目核算功能从纷繁复杂的会计数据中提取物流成本信息,并按国家标准GB/T20523-2006《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规定的企业物流成本项目构成、范围构成和支付形态构成三个维度进行归集,此方法既绕过了单轨制需要改革现有企业成本核算体系的难题,又避免了双轨制获取物流成本信息代价较高的缺陷,能够真正地帮助企业低成本地获取物流成本信息。
一、利用“项目核算”功能可以实现单轨制核算企业物流成本
“项目核算”功能是财务软件的一种重要辅助核算功能,该功能的开发充分利用了计算机在数据处理方面的特点和优势,为会计主体组织明细核算提供了新的途径,常被用于工程核算、成本核算和现金流量等范围。事实上,“项目核算”功能的应用范围远不止此,利用“项目核算”功能,企业可以不用设置物流成本辅助账户,直接从会计数据中提取和归集物流成本信息。
(一)从数据库技术看企业多维度成本核算的实质为满足经营管理的需要,企业需要从多个角度了解成本信息,要求会计核算系统能提供多元化的成本信息,因此,形成了一个涵盖产品成本核算、责任成本核算、标准成本核算和变动成本核算的多维度成本核算体系。责任成本、标准成本和变动成本属于西方管理会计中的核算方法,在被引进我国之初,学术界也存在单轨制和多轨制之争:一种观点是几种成本核算不能结合进行,应分别组织核算,即建立“多轨制”的成本核算体系;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几种成本可以在同一核算中完成,即建立“单轨制”的成本核算体系。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经过多次会计制度调整并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四位一体”的“单轨制”成本核算在实际操作中已经实现。
事实上,不同维度的成本核算是对相同的原始成本数据,采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划分类别,并在此基础上按不同的成本对象进行归集整理,以便从多个角度反映企业的成本管理问题。从数据库技术的角度来看,多维度成本核算的实质是对同一数据源的数据从多个角度进行分类标识和分类汇总等操作。因此,从理论上讲,只要定义好原始成本数据的分类标识,借助于数据库技术,可以满足用户对原始成本数据的任何分类汇总要求。财务软件中的部门核算、个人往来、客户往来、供应商往来、项目核算等辅助核算功能均可以看作是这方面的运用实例。例如,为了解各部门招待费的开销情况,企业可以将“管理费用”科目中的明细科目“招待费”指定为部门核算,然后,在填制会计凭证时,只要涉及到该明细科目,系统就会自动提示输入相应的辅助核算信息,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对“招待费”按部门进行分类标识,在凭证审核记账后,系统可以按部门分别汇总招待费。
(二)财务软件的“项目核算”功能可用于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从会计核算的角度来说,不同行业对项目有不同的理解。譬如,施工企业、建设单位所承建的工程项目,印刷、出版企业所承印的书画、期刊,加工、制造企业所承担的货物加工、产品制造,科研院所所承接的科研课题等,均可称之为“项目”。虽然不同会计主体所要核算的“项目”内涵不同,其成本构成也存在很大差异,但就同一会计主体而言,作为成本核算对象的“项目”具有核算时效性和耗费相似性等特点。因此,可将“项目”定义为会计主体具有共同或类似支出构成的一组成本核算对象。在手工会计处理条件下,企业为了获得不同工程项目、产品或科研课题的各项支出,通常需要对在建工程、生产成本和在研课题等科目设置多栏式明细账并按成本核算对象开设专页进行明细核算。针对“项目”所具有的核算时效性和耗费相似性等特点,财务软件一般通过开发“项目核算”功能以实现对“项目”收支的辅助核算。其基本开发思路是在凭证数据表文件中增加“项目代码”字段用以专门存储“项目代码”信息,并以“项目代码”为索引与项目数据表文件建立关联,从而把对“项目”收支的核算从传统的“科目”核算中分离出来,为会计主体组织明细核算提供了新的途径。
将“项目核算”仅用于满足会计主体的成本核算,其实是对“项目”概念的狭义理解。在电算化系统中,“项目核算”通常采用与“科目核算”类似的开发方式,即以单独存储于凭证数据表文件的“项目代码”记录实现对“项目”数据的分类、统计。这种处理方式可使用户在不增加主账套明细科目级次、数量的前提下进行立体式账务系统设置。因此,“项目核算”已经不再局限于会计主体对成本的核算,而被应用于所有具有相同或类似明细核算特性的核算对象。由于电算化系统将“项目核算”视为“科目核算”的一个属性,并使用独立字段对凭证数据表文件进行单独标识,从而使用户可针对不同科目通过设定不同的核算属性而满足核算或管理上的特殊需要。如对现金类科目按现金流入、流出项目进行“项目核算”可实现现金流量表主表的计算机编制;对应收、应付款科目按往来单位进行“项目核算”可实时掌握与每一往来单位的债权、债务情况等;对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按商品品种或服务类别进行“项目核算”可获得不同商品或服务的毛利信息。为此,可以把财务软件及电算化账务系统的广义“项目”概念定义为“针对不同核算科目所设置的具有相同或类似特性的一组核算对象”。物流成本符合广义“项目”概念,其核算涉及多个会计科目,可对这些科目按企业物流成本项目构成、范围构成和支付形态构成进行“项目核算”,从中提取和归集物流成本信息。下文将以用友ERP-U8软件为例,阐述利用其“项目核算”功能核算企业物流成本的具体思路。
二、利用“项目核算”功能计算企业物流成本的思路
在用友ERP-U8下,利用项目核算功能完成企业物流成本提取和归集工作,再利用UFO报表系统编制企业物流成本报表。其基本思路是:在项目档案中定义“物流成本”项目大类;根据物流成本项目构成和物流成本范围构成进行二级项目分类定义;根据支付形态构成建立物流成本的项目目录;在编制记账凭证时,根据发生业务的性质,随时确认涉及物流业务所属的物流成本项目;在UFO 报表中,自定义报表的格式,确定企业物流成本项目的数据来源,实现企业物流成本报表的编制。
(一)将与物流业务相关的会计科目设定为项目核算科目 在会计核算中,对生产制造企业来说,物流成本常被分散记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其他业务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以及材料采购等科目,因此,这些会计科目是物流成本项目的辅助核算科目,应该在设置会计科目时,将这些会计科目或其下的某些明细科目设定为“项目核算”。
(二)建立物流成本项目档案 具体包括:(1)定义项目大类。定义项目大类名称“物流成本”。定义项目级次为两级,以便于从物流成本项目构成和物流成本范围构成两个维度进行项目分类定义;一级参数选定为2,因为物流成本项目构成超过十个,需要两位数对其进行编码,二级参数选定为1,因为物流成本范围构成只有五个,只需一位数就可以完成对其编码。(2)指定核算科目。将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其他业务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以及材料采购等科目或其下的明细科目选为物流成本项目核算科目。上述科目一般都会下设明细科目,应该只将其中与物流成本相关的明细科目指定为物流成本项目的辅助核算科目。因为一旦某科目被指定为项目辅助核算科目,那么在编制会计凭证时只要涉及该科目就会被强制要求输入项目辅助核算信息。因此,如果将与物流业务无关的明细科目剔除出去,会计人员在录入凭证时就不用费神判断该项业务应该归属于哪个物流成本项目,并减少凭证录入时的工作量,以提高工作效率。(3)定义项目分类。以物流成本项目构成和物流成本范围构成为依据定义项目分类,同时根据国家标准GB/T20523-2006《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提供的企业物流成本主表所需填报的相关细目,增设部分“其他”项,用以表示无法准确划分类别的委托成本,例如:“016其他”表示无法准确划分物流范围的委托运输成本;“034其他”表示无法准确划分物流范围的委托包装成本;“11其他”表示不分成本项目,用整体计费方式支付但可划分物流范围的委托成本;“116其他”则表示不分成本项目也无法划分物流范围,用整体计费方式支付的委托成本。另外,增加一个“非物流成本”项目类别,用于归集指定核算科目中不属于物流成本的内容。这很重要,因为一旦指定某会计科目为“物流成本”项目的辅助核算科目,那么在编制会计凭证时,在输入完科目名称后,系统会强制要求输入该科目的辅助核算信息,而可能该科目的发生额中只有小部分属于物流成本,还有大部分不属于物流成本,应将不属于物流成本的部分归属于“非物流成本”项目类别,如企业的材料采购业务,在“材料采购”科目的发生额中大部分是材料的价款,只有少部分是企业支付的运输费用,因此,应该将“材料采购”科目的发生金额一分为二,材料价款记入“非物流成本”项目类别,支付的运输费用记入“运输成本――供应物流成本”项目类别。具体项目分类见表1。(4)定义项目目录。项目分类是以物流成本项目构成和物流成本范围构成为依据,因此,为了从三个维度反映企业物流成本,在项目目录中,还需要体现物流成本的支付形态;同时,根据国家标准GB/T20523-2006《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提供的企业物流成本主表和附表所需填报相关细目,建立具体的项目合计118项。由于数量过多,本文不准备一一列举,只用举例的方式予以说明。例如:由于运输成本存在于企业供应物流、企业内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全过程,同时还要考虑无法准确划分物流范围的委托运输成本,因此与运输成本相关的项目共有21个;而仓储成本通常仅发生于企业内物流阶段,因此与仓储成本相关的项目只有4个,见表2。另外,在项目分类中,定义了“非物流成本”项目类别,那么在项目目录中也要定义归属于此类别的“非物流成本”项目,该项目不在物流成本报表中反映。
(三)编制记账凭证时,随时确认发生的物流成本所属的物流成本项目 输入凭证时,要录入辅助核算明细,对辅助核算科目发生额中不属于物流成本的部分指定为“118非物流成本”项目;对属于物流成本的部分,则需要根据所涉及物流业务的性质,指定其所属的物流成本项目。由于这一操作步骤,既要确定发生的物流成本所属的物流成本项目,还要确定物流成本的发生金额,因此会涉及到间接物流成本分配的问题,是物流成本计算的关键和难点所在,需要企业各个部门的全力配合,建立完善的原始会计信息,并采用科学的方法方能完成。
(四)物流成本报表的编制企业可以通过总账系统中的“项目辅助账”查看物流成本项目的总账和明细账,获取详细的物流成本信息。当然,为了使各部分的物流成本看起来更直观,可以利用UFO 报表中的自定义报表功能根据国家标准推荐的格式编制物流成本报表。物流成本项目的辅助核算科目除材料采购科目为资产类账户外,其他全部为成本费用类科目,而根据借贷记账法,资产类账户与成本费用类账户具有相同的账户结构,即借方记录本期增加的发生额,贷方记录本期减少的发生额,因此,物流成本是通过其辅助核算科目的借方一笔笔记录下来的。在编制物流成本报表时,只需要统计辅助核算科目借方发生额中与物流成本相关的部分即可。利用“项目核算”功能计算企业物流成本应注意:(1)我国的商品化财务软件,因受实务中“项目”核算内容、核算方式和会计工作组织的影响,对“项目核算”功能所作的不同程度的限制妨碍用户的实际运用。例如,用友ERP-U8规定一个会计科目只能指定一个项目大类,从而限制了核算的维度,比如将“制造费用”指定为物流成本项目大类核算的科目,就不能再将其指定为生产成本项目大类核算的科目,无法满足用户多元化的信息需求。(2)财务软件的项目核算功能只能对已经标识过的信息进行分类汇总,并不能解决原始数据的标识问题。例如,在编制会计凭证输入“材料采购”科目的辅助核算信息时,只有在原始凭证中分别注明了材料价款和运输费用,人们才知道,应该分别将多少金额计入“非物流成本”项目和“运输成本――供应物流成本――委托”项目。可见,为了满足物流成本计算的需要,企业应该丰富原始凭证记载的内容;而企业的原始凭证既有来自外部的,也有来自内部的,因此,需要外部合作伙伴和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方能完成。
[本文系江西省教育厅2009年度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用友ERP软件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构建研究》(GJJ09157)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冯耕中、李雪燕等:《企业物流成本计算与评价》,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0523-2006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年版。
[3]杜赵伟:《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模式及方法研究》,吉林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4]陈文:《物流成本管理》,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吕立伟:《试论现代成本核算体系》,《河北财经学院学报》1994年第4期。
[6]钞天虎、邢福治:《财务软件“项目核算”功能的开发应用》,《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年第9期。
[7]王新玲、汪刚:《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题目:我国逆向物流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随着物流行业在我国的高速发展,物流业逐渐被行内业界的学者认为是“物流是企业挖掘利润的最后一块处女地”、“第三利润源泉”等能为企业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不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国家的物流行业虽有“起步晚、发展快、后劲足”,发展潜力大的优势,但就目前来说,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重心,主要停留在正向物流方面,而对逆向物流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由于我国物流行业的技术含量都比较低,以及相关制度的不完善,新兴的逆向物流,不仅不能够像正向物流那样蓬勃发展,成为企业增加利润的新途径,反而还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而且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出现了不少制约和影响企业发展的问题。随着物流行业的不断壮大,国家不仅提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科学发展观”等理念,还倡导以绿色消费,发展绿色工业等趋势作为发展重点,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企业家把目光投向了逆向物流,发展逆向物流,成为企业和国家的新方向。所以,发展逆向物流,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于世界的资源利用来说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文献综述与研究现状:
对于国内现状来说,在物流行业不断壮大的同时,逆向物流逐渐成为发展的新方向。为了能使新兴的逆向物流可以更好的发展,行业的专家、学者们从各个方面对它进行探讨。
从逆向物流的组织形式上,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的柳健在供应链的逆向物流一文中,指出逆向物流组织形式的建立,应该从市场机制,网络结构,等级控制结构(企业模式)这三方面出发,提倡逆向物流不应采取市场交易机制,而是采用企业或网络模式,再通过他对网络组织理论的研究,得出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及网络关系可以创造某些无法复制的无形资产,从而提出逆向物流最佳的组织模式是,网络结构(集成供应链)结构。
从发展逆向物流的战略意义上,长沙理工大学的刘涛,胡列格,在回收逆向物流策略研究一文中,提出发展回收逆向物流具有,有利于资源节约,有利于环境保护,组织实施回收逆向物流,变废为宝有利于促进我国早日实现“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性意义。
从逆向物流中的策略方面,许金波,朱霞在回收逆向物流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文章中得出的,举出我国的应对策略有政府引导、社会推动、企业联动、源头控制。
从影响逆向物流发展原因的探讨上,天津大学管理学院的王国弘,赵涛,在逆向物流发展障碍的技术本质及其策略研究中得出,逆向物流发展出现困境最根本的原因是,技术研究和发展的严重滞后,导致难以满足目前逆向物流发展的技术需求。这些不足使企业无法获得足够的利润而缺乏进入动力,进而导致“市场失效”,使逆向物流的发展陷入到恶性循环当中。
从退货逆向物流方面上,吴容,龙子泉,李琪在论零售企业的退货管理对策指出,造成退货逆向物流的原因有,货物运输方面的问题、订单输入出错、顾客退货、时间问题、供需问题等方面。退货逆向物流对策的确定,要以解决问题出现的原因为基础。
有部分的学者还探讨了企业构建逆向物流体系,如在网络优化方面,徐莉,刘彩霞研究提出了逆向物流体系构建的3种选择:基于原有物流体系而增加逆向路径、建立独立的逆向物流网络、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逆向物流公司。
对于国外现状来说,物流行业在发达国家的起步早,发展的时间也比较长,对于物流,与逆向物流的研究,国外的学者不仅是从理论上研究,而且还通过企业实践中得出技术发展策略。
从逆向物流的成因上,早在1992年,由Stock所提出的,逆向物流就是基于减缓环境、能源危机而逐渐形成的。
从逆向物流的定义上,美国逆向物流专家Rogers博士等人认为,逆向物流主要包括:①由于损坏、季节性、再储存、残次品、召回或者过度库存等原因而形成的回流商品;②再循环利用的包装材料或容器;③修复、改制或翻新的产品;④处理废弃的机器或设备;⑤处理危险的物品;⑥恢复产品的价值。
从逆向物流的技术上,Fleischman等人认为,逆向物流需要提高容量和设备的灵活性以及额外的安全库存,来应对可变性和不确定性。国外对于硬技术的不足,主要表现为大量废弃物的回收技术水平有限,软技术的不足主要表现为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及控制模型[4]。
从技术发展策略上,2004年2月欧盟通过,出台了生产商负责回收、处理废旧电子器具的环保“双指令”(WEEE,ROHS指令案),该指令对电子器具产品的材料、零部件和设计工艺提出了更高的环保要求;目前,通用汽车、西尔斯、3M等众多知名公司已相继引入逆向物流的信息管理系统:柯达公司通过逆向物流系统已回收一次性照相机达3.1亿台:日本索尼联合三菱、日立、富士通等15家公司共同建立了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家电再循环系统[4]。
创新思路:
结合目前学者们对逆向物流的研究,在归纳学者们理论的基础上,本文的创新之处是,提出综合逆向物流模式,即:在回收逆向物流的基础上增加退货逆向物流。
论文提纲:
一、绪论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逆向物流定义
(一)物流的概念
(二)逆向物流的内涵
1.回收逆向物流的涵义
2.退货逆向物流的定义
(三)阐述正向物流与逆向物流的关系
三、我国逆向物流发展现状
(一)逆向物流的发展现状
1.回收逆向物流现状阐述
2.退货逆向物流现状叙述
(二)物流与逆向物流发展状况比较
四、我国逆向物流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回收逆向物流实施中的问题分析
1.××××
2.×××××
(二)退货逆向物流实施中问题的阐释
1.×××××
2.×××××
五、实施逆向物流的新对策
(一)回收逆向物流
1.从企业流程中提出对策
2.完善国家的政策与法规促进回收逆向物流的发展
(二)退货逆向物流
1.从企业角度提出对策
2.行业角度
3.完善国家政策与法规
进度安排:
20xx.10.14-20xx.10.24学生选题(可自拟)
20xx.10.25-20xx.11.4系部安排指导教师,下达任务书
20xx.11.7-20xx.12.5撰写开题报告
20xx.12.5-20xx.12.9开题报告会
20xx.12.10-20xx.2.20撰写论文初稿
20xx.2.20以前提交初稿
20xx.2.20-20xx.5.7修改论文
20xx.3.12-20xx.3.16中期检查
20xx.5.7以前提交论文终稿(电子版和纸质版)
20xx.5.19-20xx.5.20答辩
参考文献:
[1]柳键.供应链的逆向物流[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11-13
[2]刘涛,胡列格.回收逆向物流策略研究[J].物流科技,2008:07-08
[3]许金波,朱霞.回收逆向物流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54-55
[4]王国弘,赵涛.逆向物流发展障碍的技术本质及其策略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6-29
[5]吴容,龙子泉,李琪.论零售企业的退货管理对策[J].物流技术,2005:12-14
[6]徐莉,刘彩霞.逆向物流体系的构建[J].科技进步对策,2004,21(8):10-12
[关键词]公路货运;物流业
“要想富,先修路”,随着公路网络的日渐完善和发展,四通八达的交通给全国各地的运输业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完善的交通网络极大程度地促进了各地区的物资和信息交流,由此兴起的交通运输业也得以日渐发展。可以说,公路货运和相关的现代物流业,对于拉动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物流业和公路货运业的定义
什么是物流业?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是:物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要而进行从起点到终点间的原材料、中间过程库存、最后产品和相关信息有效流动和储存的计划、实施和控制管理过程。
现代物流业是近一、二十年以来兴起的新兴行业。二战以后,西方工业化国家进入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其生产企业为追求利润,千方百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产量和产品质量,企业间的竞争主要发生在生产领域。随着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的提高,这种竞争日趋激烈,人们逐渐看到,企业在降低生产成本方面的竞争似乎已经走到了头,产品质量的好坏,也仅仅是一个企业能否进入市场参加竞争的敲门砖。这时,竞争的焦点开始从生产领域转向非生产领域,转向过去那些分散孤立的,被视为辅助环节而不被重视的领域,诸如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领域。人们开始研究如何在这些领域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创造“第三个利润源泉”。现代物流业从此从企业传统的生产和销售活动以及传统的运输行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新兴行业。
公路货运与物流业是息息相关的,是商品实现空间转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依靠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和各种公路运输工具来实现商品从生产地向消费地转移的服务活动。
近几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都把路政建设作为主要的工作来进行,安全、快捷、经济、舒适的交通,已经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国家经济的发展,成为人类文明和现代生活的一部分。完善的高速公路网同时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要素。
畅通的公路网也带来公路货运的快速发展,公路运输业的蓬勃发展,为现代物流业提供了更为方便的运输服务条件,物流业以其方便、快捷、经济等优势深入到全国各地。
二、公路货运与物流业的重要性
现代物流的诞生使得原来在经济活动中“处于潜隐伏状态的物流系统显现出来”,它揭示了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的内在联系,它的发展和日臻完善,是现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而日渐发达的公路货运使得这一过程得以顺利进行,对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988年,美国的物流总成本为8000多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国民生产总值GNP的10.6%。在欧洲工业化国家,其社会物流总成本,虽因国家不同而略有出入,但一般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11%—14%。现在尚无确切数字来说明目前我国的物流总成本究竟有多少,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是多少,但是大家都有共识的是,我们在运输和物流的各个环节,有待提高效率,需要进行完善的地方还很多。在从原料到生产制造再到市场销售,最后到用户的物流供应链中还有大量的产品、原材料、零部件的库存和积压。
随着我国路网的建设改造,村村通路路通的通畅工程逐一实现,很多偏远地区也与外界有了更多的交流和发展机会,物流业成为必不可少的桥梁和纽带,对于促进各地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公路货运与现代物流的关系
简单说来,公路货运与现代物流之间是息息相关的:物流涵盖了现代经济生活中有关商品空间转移的各种经济活动。商品从生产环节到消费环节的空间转移过程,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很多行业,如运输、仓储、流通、金融、信息服务等。
物流活动涉及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过程,需要利用和整合相关行业资源来进行。由此来说,公路运输是物流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物流活动最为基础最为繁多的服务活动,因为大量的物流都必须依托公路运输设施和运输服务来完成。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达的公路运输和良好、高效的公路运输服务,是物流活动开展以及物流效率不断提高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关键词:供应链;精益物流;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2-0057-02
引言
随着企业竞争日益加剧,数量大、品种少的生产经营已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精益思想构建与实施的成功向全世界证明了变革的到来。在中国的汽车制造行业,有许多企业选择了以精益思想为指导,并取得显著成效。可以说,无论是目前还是以后,精益思想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一、供应链及物流概论
供应链管理是近年来国内外备受重视的管理模式之一,从物流研究发展而来,主要关注与其他企业的联系,通过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来开展工作,要注意供应链的完整性与目标成员一致性。主要涉及到四个领域:供应、生产计划、物流以及需求。它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横向纵向一体化、客户定制代替大规模生产、组织与业务敏捷化、信息共享、跨部门协作等方面,以实现供应链的无缝连接。
物流最初是指销售中的物流,是因为生产力过剩而提出的。之后又将物流定义为供应链的一部分。可以说,物流就是指商品的位移,而物流管理就是对物流活动的集成式管理方式。主要包括为物流设计、物流规划和物流活动运营。它是一种综合的管理,包括生产地点与生产力、仓库与运输信息系统、制定仓储促销政策、分配订单确定库存清单、确定发运运输日程等都属于它的范畴。
二、精益物流理论体系
精益生产是相对于手工生产与大规模生产而言的生产形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丰田汽车在实践中得出。最初丰田公司发现成本难以下调,到美国去学习,但发现美国的模式并不适合日本,而公司的终极目标――生产范围较窄的标准化产品使得精益思想得以出现。精益生产具有顾客需求驱动、精简开发、快速响应市场、节约成本、优化流程、以小组为单位等特点,这是一整套的改革思想体系。
精益物流理论的出发点是由生产者创造、由用户确定价值。与传统物流不同,他们不是按照以往的做法来进行生产、提供服务,而是从客户角度出发,充分了解其需求后为使顾客满意而进行生产。这样计算得来的成本大大低于传统企业,提高了竞争力,避免了浪费。分析浪费的过程,就是确定价值流的过程。价值流是从概念设计到投产、从接订单到送货、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都加以监控,从系统出发,发现浪费。这里的浪费并不是狭隘的浪费,而是指不增值与必要但不增值两类。在确定价值流之后要使其流动起来,要专注于实际的目标并保证这个目标可以实现,重新思考以消除倒流,使流程可以连续进行。主要采取准时与均衡的计划,并使其贯穿终点。当完成由生产到流动的转化后,要在所需要的时间内为客户提品,这种模式被称为拉动式生产系统。该系统要在生产线、分销、仓库、销售等各环节体现出来,达到尽善尽美的理想蓝图。
引入精益物流理论体系就是为达到“准时制”的状态,即能在短时间内满足客户高质量的需求。做到以精益思想为指导,以持续不断改进价值链为前提,以达到最大增值为目的。要把握好正确定义价值、价值流分析、物流流动平滑均衡、客户拉动、持续改进等关键因素[1]。
三、精益物流实施体系
精益物流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提升利润就要对物流模块进行优化,对物流系统进行改进。
1.以价值流分析为起点。传统的企业内部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弊端,在改进之前要找到切入点,逐层深(下转85页)(上接57页)入,进而做出整体优化。需要有开拓精神的管理者将改革在系统中推行下去,可以聘请专家进行辅助指导,也可以到正在实施精益化的企业进行访问交流。要达到以精益思想为本能的状态,首先要绘制价值流图,之后要对薄弱环节进行改善,这个工程量巨大,不可能一次完成,要周而复始,持续不断地进行整改完善。浪费分析的目的是确定浪费,消除浪费,对浪费提高警惕。可以开设专门的小组监控浪费。要运用“留同变异”的成组技术与并行工程进行准时制生产,全面进行质量管理,保证生产流程化、均衡化[2]。
2.以组织结构改革为条件。企业应以精益化取得的成果为动力,以企业性质与产品销售量为基础进行重组。将部门划分为只有企业领导与生产部门两个层次,每项业务尽量合并,通过追踪看清进展。这样的团队才会以客户为本,将客户的需求置于首位[3]。
3.以精益化推广到供应链为手段。仅仅完成企业内部的系统变革还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流通,还要选择库存管理方式与物料管理方式的方法。供应商管理库存要成立VMI小组,通过VMI项目实施。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对VMI进行分析,最终形成方案,与供应商进行谈判,进行推广并进行阶段性评估。建立MILKRUN的循环取货模式,准备好供应商数据、物料数据、本企业数据等,进行循环取货设计,之后再进行试运行,要注意避免选择费用低的第三方公司。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其中贯穿着用户定义原则、按价值流组织经营原则、用户拉动价值流原则。
关键词:信息平台;区域物流;Web Service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是一个面向整个物流系统的、集成的、智能的物流信息管理中心。它为平台的用户提供所需的基础物流信息,包括:物流基础设施信息、用户需求信息、物流供应商信息、物流市场信息、物流交易信息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等信息。随着区域物流的发展,区域物流信息平台需要对内和对外提供更多的业务功能,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需要交换和共享。区域物流信息平台不仅内部需要增加一些新的子系统,还需要向工商、税务和银行等部门提供更多的业务信息。不同系统架构、不同数据结构的系统之间进行业务功能调用和业务数据交换,需要开发应用接口,信息平台的维护和扩展将会越来越困难[1-2]。Web Service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能够构建一个具有松散耦合、灵活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本文对基于Web Service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构建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1 Web Service技术
1.1 Web Service定义。一般而言,Web Service 是构件技术在Internet 上的延伸,采用了一种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SOA),它定义了一组标准协议,用于接口定义、方法调用、基于Internet的构件注册以及各种应用的实现[3]。Web Service具有跨平台、与开发语言无关、可以跨越防火墙、易部署与维护等特性。Web Service 实现的功能可以是响应用户一个简单的请求,也可以是一组更为复杂的应用。一旦一个Web Service在网络上后,其它应用程序或其它Web Service就可以发现并调用其提供的服务[4-5]。
1.2 Web Service体系结构。在Web Service 的体系结构中包括3种实体和3种操作,其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3 种实体分别为服务提供者、服务请求者、服务注册器;3种操作分别为、查找、绑定(如图1所示)。
(1)Web Service中的3 种实体:①服务提供者:服务的所有者,可以所提供的服务,并且对使用自身服务的请求做出响应;②服务请求者:服务的消费者,在服务注册器中查找需要的服务,然后调用该服务;③服务注册器:也可称服务,用来注册服务描述信息。服务提供者在这里它们的服务;服务请求者在这里查找所需的服务,获取服务的绑定信息。
(2)Web Service中的3 种操作:①:服务提供者向服务注册器注册自己提供的功能及访问接口;②查找:服务请求者向服务注册器查找需要的服务,并获得调用服务所需的相关信息;③绑定:服务请求者与服务提供者进行绑定,从而可以使用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服务。
2 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系统架构
2.1 软件体系结构。基于Web Service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采用多层分布式的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具体包括4个层次:表示层、Web服务层、应用服务层、数据库服务层。
(1)表示层:主要是人机交互界面,负责信息的输入、显示。
(2)Web服务层:主要负责对表示层传来的SOAP请求的授理及信息。
(3)应用服务层:主要负责事务处理和逻辑运算处理,以Web Service封装了各项服务,根据具体业务提供多个Web Service。
(4)数据服务层:主要负责数据的存放、组织与数据库的各种管理。
2.2 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系统架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不是封闭、孤立的,而是与其他信息系统有联系的,存在一定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可以通过Web Service和内部的运输、仓储、配送、销售、供应链、客户关系管理、全球定位、地理信息子系统进行业务功能调用和业务数据交换,也可以通过Web Service和外部的工商、税务、银行、海关、保险、政府等部门进行业务功能调用和业务数据交换,并且上一级物流信息平台可以通过Web Service和区域物流信息平台进行业务功能调用和业务数据交换,下一级物流信息平台也可以通过Web Service和区域物流信息平台进行业务功能调用和业务数据交换。因此,区域物流信息平台能够实现内部系统之间的业务功能调用和业务数据交换,也能够实现与外部系统的业务功能调用和业务数据交换[6-7]。基于Web Service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具有松散耦合和灵活的特点,可以在不同体系结构、不同数据结构系统之间进行业务功能调用和业务数据交换,只需要将需要交换的业务功能封装成Web Service就可以被其他系统调用。图3显示了基于Web Service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系统结构。
3 结束语
随着分布式技术的发展,基于XML、SOAP、WSDL、UDDI等开放标准的Web Service技术已成为系统开发和应用集成的理想技术实现,本文提出的基于Web Service的煤炭企业信息系统集成的系统架构解决方案,不需要全盘原有系统,重新开发,很好地保护原有系统的投资;另外,此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具有较好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
参考文献:
[1] 刘海滨,王立杰,赵志明,等. 煤炭企业信息化框架结构及建设模式[J]. 中国煤炭,2004,30(7):17-18.
[2] 甘早斌,李志欣,彭彬. 多异构系统集成模型的研究[J]. 计算机应用研究,2003(10):16-17.
[3] 徐慧,张虹. 基于Web Service的GIS动态服务的设计与实现[J]. 计算机工程,2005,31(3):110-112.
[4] 郑晓东,王志坚,周晓峰. 一种基于Web Service 的分布式计算模型研究及实现[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40(1):144
-147.
[5] 谭显东,李存斌,樊建平,等. 基于Web Service 的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架构研究[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29(7):21
-23.
【关键词】退货 逆向物流 研究综述
一、电子商务逆向物流发展状况概述
随着电子商务的日益兴起,越来越多的电子商务企业已经意识到物流的重要性,但是对于逆向物流,也就是产品的退换货和产品消费后的残余部分的回收问题的处理显得有一些力不从心。由于退货流程比较复杂,漫长,经常会使得顾客怨声载道,从而增加企业的成本,并且使企业的形象受损,严重的更会导致企业顾客的流失和利润的下降。
20世纪90年代开始,逆向物流开始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但是不同学者对于逆向物流的概念有着不同的定义:Carter和Ellram将逆向物流定义为物品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反向传递的过程;Rogers, Tibben和Lembke在第一本逆向物流的著作中提到,逆向物流是为重新获得产品的价值而使其得到正确的处置,从产品的消费地转移到产品的生产地的移动的过程,并且这个过程是由人、计算机软硬件和承运商共同作用的;Stock提出,他认为逆向物流是包括退回产品和款项、更换物料、物品再利用、废弃物品处置、再加工、修理与重新制造等环节的物流活动;Dekker从供应链的角度对逆向物流做出了定义,认为逆向物流是企业全部或者是部分从消费者回收到生产者的产品进行可能的再利用、再循环、再制造或者是作为废品处理的物流过程;徐潇在论文中对电子商务逆向物流做出了定义,是指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由于退货引发的物流活动,消费者在收到商品后由于某些原因提出退货要求,由电子商务平台满足其要求而提供物流服务。
二、电子商务退货逆向物流研究概述
逆向物流包括退货逆向物流和回收逆向物流这两个部分,退货逆向物流是指商品由于各种原因从消费者手中回到企业的退货过程;回收逆向物流一般是指将消费者持有的废旧物品回收到各个供应链上进行重新处理和再利用的过程。而对于电子商务企业而言,逆向物流主要是指的是退货逆向物流。
Savaskan等认为电子商务逆向物流有三种具有代表性的代表性退货渠道:制造商接受退货、网上商户接受退货和第三方企业接受退货;周敏等对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退货逆向物流的流程进行分析,得出影响企业退货逆向物流的6个影响因素,为企业选择合适的退货逆向物流策略提供了有建设性的建议;翟春娟和李勇建在Savaskan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电子商务环境下退货物流渠道及特点,分别对制造商接受退货、网上商户接受退货和第三方企业接受退货这三种代表性的电子商务退货物流渠道进行分析,详细比较了三种退货渠道的优缺点、退货处理方式、适用企业,提出了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信息整合策略。
三、电子商务物流服务质量研究概述
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物流作为连接网络店铺与消费者唯一途径,由于服务质量差等问题,已经成为阻碍网络购物的严重障碍,研究证明,当消费者得到的物流服务质量超过他们的预期水平时,就会带来消费者满意度和忠诚度的提高。早在1974年,就有学者对物流服务质量进行研究,Perranlt 和Russ以时间和地点效用为基础,从物流服务提供者的角度提出了7RS理论。Mentzer等在SERVQUAL的基础上,从顾客的角度提出了LSQ模型,提出用人员沟通质量、订单释放数量、信息质量、订购过程、货品准确率、货品完好度、货品质量、误差处理和时间性来测量物流服务质量;Jukka和Markku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物流服务质量进行研究,将之分为可靠程度、应急能力、订单周期、性价比、增值服务质量这几个维度;Boshoff提出了可以通过与消费者进行有效沟通、进行合理解释、进行积极补偿、给予员工一定的权力、及时回复消费者等来提高物流服务质量。
我国学者张长根和郑金钟在SERVQUAL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评价指标,认为柔性也可以用来测量物流服务质量;郑兵利用深度访谈法和德尔菲专家意见法从顾客角度出发,构建了适用于中国本土的的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时间高效性、人员沟通有效性、订单处理准确性、误差处理及时性、货品运送完整性、灵活性和便捷性这七个维度;秦星红等通过构建协调模型得到在物流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获得网店的补偿,可以有效促进网店和物流的共同发展。
四、结论
随着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发展,催生了我国物流的迅猛发展,各网络店铺也越来越意识物流服务质量对于顾客重复购买意向的重要性。由于时代的进步,消费群体的年轻化,使得顾客群体产生了退货逆向物流服务质量的需要,但是退货逆向物流服务质量却没有引起网络商家的足够重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也证实了退货逆向物流服务质量对于留住顾客的重要作用。所以本文研究电子商务退货逆向物流服务质量的目的是,为以后为电子商务企业改进退货逆向物流服务质量提出建议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徐潇. B2C 电子商务平台退货逆向物流服务能力研究[D]. 厦门大学, 2014.
[2]张长根,郑金忠.物流服务质量评估的指标体系研究[J]. 物流技术, 2002.
[3]郑兵,金玉芳,董大海,刘瑞明. 中国本土物流服务质量测评指标创建及其实证检验[J]. 管理评论, 2007.
[4]翟春娟,李勇建. B2C模式下的在线零售商退货策略研究[J]. 管理工程学报,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