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道路景观方案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本文结合青岛市深圳路与辽阳路立交工程,简述交通设计、景观环境设计等在道路方案设计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在详细地交通功能和景观环境分析与设计基础上进行道路方案设计,保证建成后的道路能够实现规划功能,在现状基础上优化交通环境、提高交通效率、保证交通安全。
一、现状分析
深圳路与辽阳路交叉口位于青岛市区东部,规划辽阳路快速路与海尔路全苜蓿叶互通立交以及与青银高速公路Y型互通立交之间,是青岛市区规划“三纵四横”快速路网的重要节点,也是外域车辆进入青岛市区的门户,目前为信号控制十字交叉口,交通拥堵严重,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通行能力不足
路口现状为信号灯控制十字交叉口,东侧约100米、西侧约300米分别为青银高速Y型互通立交和海尔路全苜蓿叶互通立交,该路口通行能力不足且与两端互通立交通行能力不匹配,导致车辆从两端大量快速向该路口集结排队,交通拥堵严重。
(2)车辆交织干扰严重
青银高速公路是进出青岛市区的主要通道和迎宾大道,辽阳路是青岛市区南部规划东西向快速路,深圳路是青岛市区东部规划主要干路,三条主要道路的交通在深圳路与辽阳路路口汇集,导致过境交通与境内交通、直行交通与转向交通交织干扰严重,进一步加剧了路口拥堵和延误。
(3)专用道设置不合理
路口专用道设置不利于车辆畅通运行:青银高速公路西出口左转车辆需连续跨越两条直行车道至左转专用道,导致直行与左转车辆干扰严重;深圳路南进口右转至青银高速公路的车辆受直行排队车辆、公交进出车辆影响无法连续通过,导致路口通行秩序混乱、交通拥堵严重。
二、道路方案设计
以下从交通、景观环境两方面简述在道路方案设计过程中两者对设计方案的影响。
1、基于交通设计的道路方案优化
交通设计与交通工程设施设计不同,其出发点为交通功能的实现,是从交通需求的角度出发,通过量化分析、工程建设、交通管理等综合手段,提出合理的交通组织方案,达到实现交通功能的目的,是确定道路工程设计方案的依据之一。
(1)车道数和车道功能优化
目前,辽阳路方向拥堵除受信号灯控制影响外,另外一个原因是车道数变少,通行能力不足。本次设计通过主线下穿消除信号灯控制影响、以及道路拓宽增加车道数和道路通行能力两方面,使辽阳路自海尔路立交至青银立交全路段通行能力匹配,从而消除辽阳路方向的交通拥堵。根据交通量预测,辽阳路主线配置双向8车道、辅路配置双向6车道,与两端海尔路立交、青银高速立交车道数相匹配。
其中,海尔路立交至深圳路段在保证主线、辅路和辅助车道的情况下,路段间单向为8车道,根据已建道路实际运行情况,当单向车道数大于4车道时,车辆行驶随意性较大,驾驶员易频繁变更车道,导致通行秩序混乱。本次设计为保证交通有序通行,减少交织干扰,在主线和辅路间设置硬质隔离墩,同时通过改造现状海尔路立交龙门架上的交通标志和路面标线,设置指路标志,明确车道功能,指导车辆选择合适的车道通行,减少车辆行驶过程中不必要的变道。
(2)交织流向设计优化
青银高速公路西向出口左转、辽阳路直行均为路口的主要流向,两者在到达路口前交织干扰严重,高峰期间匝道排队车辆甚至影响至青银高速公路主线。
本次设计为避免主要交通流向间的干扰,采取以下措施实现过境与到达、直行与转向等不同性质交通的分离:①辽阳路主线下穿深圳路后改造原青银高速西向联系匝道与主线相接,实现直行过境车辆的快速通过;②在原西向联系匝道外侧新设与深圳路相接的匝道,满足青银高速与深圳路间转向交通联系;③在两条匝道的外侧新建辅路,实现辽阳路与深圳路间的交通联系;原匝道、新设匝道、辅路按交通流向的重要等级自内向外设置。
(3)专用道设计优化
现状深圳路南进口未设右转专用道,同时距离路口约70米有一处公交停靠站,直行排队车辆及进出站公交车对右转车辆影响严重,通行秩序混乱。本次设计考虑该进口道直行车辆较多不宜减少车道数,且现状公交车站为西侧长途汽车东站的主要换乘车站不宜取消等因素,为消除直行排队车辆、进出站公交车对右转交通的影响,自现状公交港湾车站以南在人行道外侧设置独立的右转专用车道,将右转车辆提前分离。
另外,为优化道路空间利用,增加辽阳路辅路的排队车道数,在辽阳路辅路的东、西两个进口分别利用匝道并入主线的加速车道和渐变段空间、以及向主线内设置悬挑结构等方式,增设左转专用车道,提高交通供给能力。
2、基于环境设计的道路方案优化
景观环境作为道路建设内容的一部分,应与道路方案同步规划设计建设,这不仅有利于形成景观、功能各方面协调的道路建设工程,同时能够避免景观环境单独设计建设对道路交通带来的反面影响。
(1)汇流三角区的优化
青银高速现状立交汇流三角区内存在大型标志杆件、大树冠苗木等较多影响道路通视的障碍物,这主要是由于后期道路、设施和绿化等分属不同部门建设管理所造成的,对交通安全带来了较大的隐患。
本次设计基于交通安全的原则,在主线和匝道设计车速对应的停车视距与汇流端围合的三角区内避免设置一切影响车辆通视的护栏、高大植物以及大型标志杆件,匝道和主线间的高差采用平缓的斜坡过度,坡面种植草坪,保证主线和匝道间的通视。
(2)中央和路侧隔离带的优化
绿化和景观设计应保证交通安全。《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中规定“绿化和景观设施不得侵入道路建筑限界,不得侵入交叉口视距三角区,不得干扰标志标线、遮挡信号灯及道路照明,不得有碍于交通安全和畅通”、“被人行横道或道路出入口断开的分车绿带,其端部应满足停车视距要求”。
目前,很多城市在绿化种植时忽略了对道路视距的影响,导致视距不足,产生很多交通隐患,其中,以路口处的路侧绿带、掉头车道处中央绿带遮挡视线等问题尤为突出。
本次设计基于交通安全的设计理念,借鉴国外路口或交叉口简洁大方的设计风格,在道路交叉口和出入口视距三角形区域避免设置高出地面30厘米的障碍物,以保证车辆通行安全。
结语
深圳路与辽阳路交叉口是进出青岛市区的咽喉,也是目前青岛市最为拥堵的路口,交通总量大是其拥堵的主因,不合理的交通组织进一步加剧了路口的交通拥堵,本文简单介绍了该路口改造方案的基本情况,在先进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方案设计注重交通需求及合理的交通组织,避免粗线条的土木工程建设,确保建成后实现预期的交通功能。
参考文献:
[1] 道路勘测设计
为贯彻落实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决定》和市政府《关于城乡规划分级决策与审批的规定》文件精神,进一步统筹城乡规划,协调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特色,切实发挥城乡规划对城乡景观与环境建设的调控与引导作用,促进城乡建设整体规划上水平,建筑设计出精品,提升城乡文化品位,现就进一步提高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水平提出如下意见:
一、全面放开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市场,加强设计方案征集工作
全面开放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市场,推行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多方案征集和优选工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结合建设项目情况,广泛吸纳、邀请国内外高水平的设计单位,鼓励资质高、信誉好的设计单位参与我市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城乡规划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据有关法规制定配套的管理办法和运作程序,规范设计方案征集、评议、监督和协调工作。
为提高设计方案水平和质量,城乡总体规划、专项规划、重要区片详细规划的编制,要在符合资质要求的基础上,根据规划项目情况结合设计单位业绩综合比选确定规划编制单位,吸纳先进的规划理念和设计方法,做到高起点规划。重要地段成片开发项目的详细规划设计和单体(群体)建筑设计方案,公共建筑规模10000平方米以上或沿城市主要道路、重要景观节点、城市公共绿地、广场周边及对景观有特殊要求地段的建筑单体,一律采取广泛征集、专家评议的方式优选设计方案。一般地区的建设项目,也要通过多方案比选的方式确定设计方案。优选的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要体现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完善配套公共设施,营造优美城市景观,本着“经济、实用、美观”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原则,统筹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综合效益,提高城乡景观品位与内涵,展现地方文化特色。
二、严格规划决策运行程序,提高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科学化水平
城乡规划与建筑方案设计的决策,实行“部门问策、专家议策、社会征策、规委决策、阳光亮策”的运行机制。通过建立部门协调联动、专家技术咨询论证、广泛征求社会意见的运行程序,确保城乡规划建设的全面性和科学性。设计方案的评议应在综合城乡规划管理要求、专家评议意见和建设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推荐方案。
城乡规划的审议决策,按照规划事项实行由市规划委员会、市政府、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分级审查决策工作制度。城乡规划审批与规划实施的管理,除需要上报国务院和省政府审批的城乡规划之外,按照法定要求及程序,实行市政府和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两级审批工作制度。
强化市规划委员会审议决策程序。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规划道路红线40米以上的城市主要道路、市区河道景观控制规划方案和整治规划方案;规划道路红线40米以上的城市主要道路两侧各100米范围内,占地5公顷以上或单体建筑规模10000平方米以上、以及规划道路红线40米以上的主要道路交叉口周边的公建项目及城市重要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建筑设计方案;占地10公顷以上的居住小区及重要工业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方案;古城区内,《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划定的7处建设控制地带以及东、西大街、城隍庙街、北大街等传统历史街区规划、建筑设计方案,在组织专家委员会评议后,需提交市规划委员会审议决策。
强化城乡规划公示制度。规划方案编制完成后,应结合项目情况采取适当方式进行公示,广泛征求专家和公众意见。审批后的规划成果,应予以公告。经规划许可的建设工程,要将规划许可内容和要求在现场进行公示。
三、强化城乡规划管理,确保规划和建筑设计严格落实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充分采纳专家评议推荐意见的基础上,要结合城乡规划管理相关要求,认真做好设计方案审查审定工作。为确保设计方案的深化落实,无论获选方案设计单位是本地,还是外埠的,单体或群体建筑施工图设计,原则上由获选方案设计单位负责。城乡规划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做好设计方案征集与施工图设计合同审查等相关工作的衔接和协调。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和施工图设计,应严格按照经依法审定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对于建设单位或设计单位擅自变更已经审定的设计方案造成建设工程设计总平面图、施工图设计与审定方案不一致,违反有关要求,导致设计水平下降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责令改正,若拒不改正,且属于不具备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条件的,将不予颁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对于不认真落实规划设计条件和有关规范要求,弄虚作假、违背职业道德进行设计的,应予以警告,问题严重的,有关部门要追究单位和设计人责任。
关键词 公路建设;公路环境;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2-0134-02
1 概述
青岛至兰州公路(宁夏境)东山坡至毛家沟段高速公路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18条横线的第6条—青岛至兰州高速公路在宁夏境内的重要路段,路线起点为泾源县东山坡村东南约4km的白家高庄村,终点为隆德县毛家沟村西甘肃、宁夏两省区交界处,路线全长51km。本项目全线按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车速采用80km/h,路基宽度采用24.5m。
本项目所经区域属内陆性季风气候,地处中温带半湿润向半干旱过度地带。由西向东依次为中低山的河谷川地、黄土丘陵沟壑山地和六盘山地,和本项目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宁夏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本项目的环境与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保护措施及对策、环境污染防治方案及道路沿线及场区景观设计。
2 环境敏感区域分析
1)本项目的运营不可避免地会对沿线区域带来声环境影响,对沿线的声环境敏感目标造成噪声污染,应对受噪声危害的敏感点采取切实有效的降噪措施;
2)项目区涉及的水环境敏感点主要有:渝河、筛子河以及清水沟水库、庞庄水库、清凉水库和三里店水库。在施工期和运营期加强管理,可有效避免对沿线水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3)项目的建设将会对沿线附近的自然景观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但对沿线较远的自然景观不会产生大的影响。环保设计中力求与原有自然景观融为一体,防治结合,减少水土流失;绿化多选用乡土树种种植、减少植被破坏,保护自然环境。
3 环境保护措施及对策
3.1 声环境保护方案设计
针对噪声超标的敏感点通过降噪措施方案比选提出切实可行的噪声防治对策。堡子咀位于K33+414~K33+592路线两侧30m。路线以3m左右填方形式经过村庄,受影响的住户21户,近期预测超标4.0dB(夜间)设计拟采用被动防护措施:采用适合路基段布置的声屏障以及当地适用及降噪效果好的隔声窗。
3.2 自然保护区及水资源保护区的环境保护措施
K5+910~K13+050路段7 140m以隧道形式穿越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试验区,为保护自然保护区,项目采用了隧道的形式,并遵循了“早进洞,晚出洞”的原则,将高速公路” 隐”于其中,本次设计将对隧道洞门做专门的绿化设计。
路线在K12+500附近六盘山隧道右侧1km外为清凉水库,主体在隧道设计中采用全封闭的形式,公路在营运过程中将不会产生渗水影响水库的情况,因此,本次设计暂不考虑保护措施,但需做好项目营运期间的跟踪监测工作,适时采取措施。
4 道路沿线及场区景观设计
4.1 路侧景观设计
沿线路侧景观以林地景观、农田景观为主,风景优美,本段设计方案以林地景观和农田景观为背景,选用适合本段生长的本地乔灌木进行绿化设计。边坡平台种植乡土灌木柠条,与周围景观融合,在边坡坡脚护坡道位置种植彩叶小乔木紫叶李,增加景观效果;在边沟外侧隔离栅处,选择当地适应性强的大乔木杨树进行绿化,利用其生长高度,给人以视线引导的作用。同时,在边坡上,根据其护坡形式,适当栽植适应性强、管理粗放的小灌木,以达到稳定边坡,进化小环境的目的。
4.2 互通式立交景观设计
互通式立交区景观设计中以“生态建设”为主导思想,在立交方案设计中采用营造自然植物群落的设计手法。
隆德互通立交靠近隆德县城,绿化设计以“和谐自然”为主题,充分结合道路途径不同的景观生态,最大限度地保护周边自然环境,整个立交的绿化设计给人一种自然生态林的感觉。植物配置主要以国槐、杨树、紫叶李、绣线菊、云杉、沙棘等为主,其互相搭配调和,季象变化明显,色彩变化丰富,层次感强烈。
4.3 收费站、隧道管理处绿化
收费站、隧道管理处都是工作和生活的场院。在对其进行绿化设计时考虑人的参与性,强调以人为本。本项目选用云杉、山杨、紫叶李、圆柏、芍药、绣线菊等乡土植物进行庭院园林式绿化配置,发挥植物的观赏功能。
5 结论
公路环境和景观设计是门新学科,值得公路建设者们不断学习、完善。环境保护措施要做到合理、有效,景观绿化设计要做到合理、美观和经济。本项目的一些设计方案值得类似项目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研发办公建筑;方案设计;策略
一、项目背景
近年来,科技研发产业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发达国家均已形成成熟的科技产业园区,如美国硅谷、日本筑波科学城等。 随着我国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扩展,全国各地高新科技园区也蓬勃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新研发办公类建筑的规划建筑设计需求也日益增长。
二、项目概况
本案位于南京市某软件园区内,建成后将作为软件研发企业加速器。本案基地面积约为11750平方米,容积率上限5.0,建筑限高100米。基地东侧为某高校校园,西侧为城市道路,北侧为在建科研办公楼。南侧为科研预留用地。基地西南面不远处为一处风景优美的森林公园。建筑单体需布置三栋科研楼,其中一栋将整栋作为某企业总部;另外两栋将分层租赁或出售给中小型软件研发企业。
三、设计要点分析
总平布局方面,需要深入研究本项目的区位、景观资源、交通条件和人的活动需求,从有利于提高整体空间质量、促进资源共享的角度进行项目策划、功能布局,利用相应的技术手段研究该地块空间形态分析,对轴线、视线通廊、建筑布局等进行研究。根据人的活动需求、景观塑造等因素组织开放空间,提供舒适、安全、富有特色的公共活动场所,对开放空间的位置、功能、尺度、可达性、界面景观等深入研究。
功能布局方面,本案整体功能上既要体现软件园加速器的主要功能,又要结合本地块的区位特点,加强公共技术平台、金融服务、商业配套、文体活动等配套功能的研究。结合场地及使用功能合理进行总体规划、平面设计、内部功能布局、单元分割,重视建筑节能技术等创新科技合理应用。在功能划分上要考虑研发型企业的需求,空间可以灵活的划分与整合,以满足各类型研发科技企业的需求。
交通流线设计方面,需要结合本案规划外部条件,根据人的活动特点、地形地貌、景观塑造等要求,对道路系统、设施布局的优化、修正或补充等深入研究,同时兼顾功能使用和观赏等要求。合理组织好场地内、外的交通,以及建筑物内的垂直交通及消防疏散。
建筑造型设计方面,建筑形式需现代且富有韵味,符合软件园加速器的功能定位和科技、智慧、绿色低碳的要求,能体现现代化科技研发、办公的内涵和风貌。
景观设计方面,需要结合软件园加速器项目定位,做好环境的规划设计,使绿化环境、建筑有机结合。综合考虑绿化、铺装、环境设施、夜景照明、无障碍设施等方面,深入研究重点区域、节点的风格、色彩、图案、材料使用等因素。
四、设计策略
主要设计理念――建筑与自然相融合:通过对基地西面森林公园景观资源的充分利用,体现科技与自然相结合的设计理念,打造生态绿色的新时代研发办公园区。
总平面布局设计:根据设计要求,将三栋建筑按不同的性质合理布局。西北侧布置长条形研发办公楼01栋,充分利用沿街面宽,在底层布置服务配套功能,服务整个片区;基地东北侧布置研发办公楼02栋,坐北朝南,环境较为安静,且便于与01栋共享配套服务设施;基地南侧布置独立的企业总部楼03栋,拥有独立的沿街形象与出入口,便于企业独立管理,满足企业总部的使用需求。三栋建筑围合的景观广场,为办公人群提供了业余休憩的场所。在01栋与03栋之间打开景观通廊,使得森林公园景观渗透进园区内部。景观广场上以线性公共绿地加强视野导向性。
建筑形体设计:本案主要的景观资源位于基地西南,所以建筑的形体设计力求通过建筑形体的高低错落最大化每栋建筑的景观视野。01栋和03栋为较低矮的10层和13层建筑,02栋为24层塔式高层。这样的布局可以充分避免沿街的01栋和03栋对02栋的景观视野产生阻挡。另外通过建筑底层局部架空,将景观更好的引入中心广场,创造宜人的内部场地环境。
建筑平面设计:三栋建筑均采用简洁方正的建筑平面,经济高效。利用建筑平面中部采光通风较差的部位布置核心筒和辅助用房,将建筑四面均留给办公空间,充分提高建筑平面的利用率。且平面形式利于灵活分割,满足各种规模企业的使用需求。
共享空间设计:本案在建筑中加入共享空中庭院的设计,使更多的房间能够获得良好的景观。共享室内花园分布在所有的办公楼层,室内花园不仅能够净化室内空气,更为使用者提供贴近自然的室内工作环境。建筑屋顶均设有种植屋面和屋顶花园。共享的屋顶花园提供了各类小型集会的空间,同时也提供业余休闲、交往的空间。本案通过采用上述丰富多样的绿色空间,丰富园区内和建筑内的环境。通过加强与自然的联系,为工作人员缓解压力,激发其创作热情。
交通流线设计:本案的基地仅有西侧临城市道路,故主入口设置在基地西侧。由于容积率较高,地下车库为三层且局部为双层机械车位。三个车库出入口布置在基地边缘,尽可能的简化和缩短日常车行流线,为内部休闲广场留出充足的步行空间。每栋建筑均在广场周边设置有落客区,方便车辆接送人员。沿基地边界有消防环路环通。
建筑立面设计:由于本案位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所以建筑立面的设计以现代简洁的元素为主。在建筑的主形象面采用玻璃幕墙以突出建筑形象。其余朝向以浅灰色干挂石材为主,简洁明快,富有时代气息。
可持续设计:本案贯彻可持续设计理念,采用多种绿色节能技术,如呼吸式玻璃幕墙、地源热泵、光伏发电、雨水回收、种植屋面等,力求打造节能创新示范工程。
关键词:行政中心景观、规划设计、“形式与功能兼顾”、“本土景观”、“生态”、“景观艺术”
赣州市行政中心北区占地36009,位于赣州市章江新区中心地区,东临大道,北靠赞贤路,是市级行政办公中心,因此在景观设计中,首先考虑行政中心平面规划布局的合理性,其次从设计理念到设计原则,从环境协调到细部设计,都应该充分体现景观区域特色原则及景观生态原则。
一、场地分析
做景观规划设计之前,认真仔细分析周边环境及目标的规划功能要求是非常必要和关键的:
1、市政中心北区作为行政办公中心,其办公停车的功能要求很突出,一定数量的停车位是不可缺的,同时结合城市生态景观的要求,停车场设计成生态停车场,采用透水型的植草砖,以及停车位之间种植大树。
2、东北角的办公大楼是开放式的,且临两条城市道路交汇点,决定了东北角的绿地景观同时也是城市景观节点,景观应具有标志性特征,同时也应是城市景观亮点。所以我们设计了精致的喷水池以及镂空风水球等。
3、东边及北边临道路侧绿化景观应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并同街道景观风格相统一。
4、市政中心北区出入口正对南区的中心大楼,决定了主道路的位置以及景观主轴线。主道路两侧种植大规格的行道树引导视线。
5、西侧绿地位于办公楼西侧,作为后花园景观设计。因考虑办公区严肃氛围的要求,需设计成不进人绿地,因此其植物景观需考虑整体统一、绿色生态以及植物群落色彩等合理搭配,季相变化等。
二、设计理念
在仔细分析场地现状之后,我们提出了以下方案设计理念:
(1)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组合
赣州市行政中心北区作为一个行政中心,其布局主要作用是要发挥行政办公的功能。其景观在满足行车通行、办公车辆停放的功能之外,力求美化办公环境,同时为办公人员及群众提供一个安静、优美的生态景观办公场所,在这个前提下还应该具有明显的生态观赏效果。因此,设计方案在形式上必须首先服从于这一基本功能,再进行设计形式的探索和创新。
(2)场所与本土文化的有机结合
行政中心景观,体现城市区域特色文化是对设计方案是否具备浓厚底蕴的重要考验。在城市小区绿化不断增加的今天,乔木、灌木、绿地、小品等都是共性的特征,同时应突出体现行政中心景观特色。赣州市行政中心北区绿地总面积为19644,绿地率为54.6%,园林景观大有可为。行政中心邻两条城市主干道,其景观设计作为城市景观节点的设计尤显重要。本土的赣南风水文化在景观设计中也应有所反映和体现。
(3)生态与景观的合理定位
方案设计之初,业主就要求绿化多种大树,体现生态景观,体现政府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目前在生态效应与景观效应的偏向上,我们也更偏重生态;景观草坪对局部环境的改善效果远低于成片树林。为此,我们在景观方案时尽量减少草坪及硬地的比例,停车场也尽可能地种植大树,遮荫与生态的效果并重,注重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生态效益,并努力实现生态效益与最大效应的统一。
(4)景观艺术的合理体现
行政中心19644的绿化需强化景观艺术的体现,要能通过较小的空间折射出赣州城市发展的活力与文化底蕴,做到以小见大。大到功能分区,小到道路、喷水池的设计,都应该别具匠心,体现出本土景观与文化特色。
三、行政中心北区景观设计:
绿化景观设计
行政中心北区两栋29层办公建筑,办公部门及办公人员众多,最缺办公车辆停入空间及生态绿化。故358个室外停车位均做成生态停车位,停车位中间种植大树,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西侧11275大面积绿地,堆土形成景观高程点,以种植大规格树木为主,搭配四季开花小乔。同时,小区内车行道周边种植大樟树为行道树。小区东北角也是大道与赞贤路两条城市主干道相交的城市节点,此处景观设计有喷水池及大型镂空石雕盘龙风水球,作为行政中心的景观标志。喷水池往外辐射的铺装小广场及绿地,分别种植了大桂花及大榕树等,让人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浓浓的绿色意境。行政中心绿地均以常绿树为主,兼种四季开花小乔,让人感觉绿意的同时也能欣赏不同季节的繁花景观。林下种植低矮灌木,上有绿乔覆盖,下则视线畅通,从马路及人行道上均可透视绿地景观。
(二) 地形竖向设计
行政中心北区办公大楼在东北侧,而西侧11275大面积绿地则是后花园也是重点景观绿地,设计种植堆土最高处达2米高,形成景观制高点。地下车库顶上绿地堆土大于60cm,中间堆高为1.3米种植适量乔木。其余绿地面积大不,中间稍做微地形,以利自然排水、造景和组织空间。
(三) 绿化树种选择
行政中心北区景观树种选用能反映中国园林特色的传统植物和赣州的乡土树种,如桂花、榕树、香樟、银杏、白兰、广玉兰、红花羊蹄甲、南洋杉、红枫、紫薇、黄花槐、樱花、杜鹃、小叶栀子花、红花继木、丰花月季、五色梅、文殊兰、雪茄花、鸢尾、萱草等,种植形式自然、传统,尽可能不用或少用需修剪的造型类植物。其中,背景林以大叶女贞、木荷、香樟、桂花为主体,特大规格的桂花、樟树、小叶榕等作庭荫树,孤植或丛植在草坪上;紫薇、樱花、枫树等成片栽植在林缘或庭荫树下,形成花林、色叶林。南洋杉、造型红继木桩、铁树、花叶鹅掌柴、美女樱等栽植在建筑出入口,形成赣南特色景观等。
(四) 景观功能分区
在总体功能布局方面,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设计手法,以办公区景观为重点景观进行打造。配合植物四季变化的景观进行功能分区,整个行政中心北区分为三个功能区:办公活动区、生态停车区、生态景观区。办公活动区:在正对办公楼主入口的东北角设计了一个景观休闲小广场。半园形的广场以弧形及辐射状园路分成特色鲜明的景观层次。第一层是迭水、涌泉,中间设置镂空石雕盘龙球。水的流动、涌动给人带来灵动之美,而中心石球则体现城市文化主景,两者互为补充,形成建筑主入口主景。第二层景观是树阵铺装小广场和生态景观草坪,树阵广场提供休息坐凳,使人们在办公之余可以在绿树下感受到自然美景。生态景观草坪中间种植大榕树,构成自然宁静的景观。生态停车区:主要是考虑人们停车办公的便捷要求。室外设置了358个停车位,停车位中间种植大树,兼顾遮荫及生态景观效果。
1.明确设计目的
所有的景观项目在开发之初都应该明确开发目的或设计目的,如场地建成后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环境影响、经济效益,开发投入的资金预算,以及该场所在未来的服务区域或服务人群,等等。本科课堂教学实践环节中学生创作设计的景观项目方案,同样需要在设计之初明确设计目的。因为只有在关注社会、环境、经济等因素的基础上进行的景观设计才是符合客观实际的,才具有可实施性,否则,即使图纸效果十分精美,仍然是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教师在课堂上布置给学生的设计课题在课题性质方面一般分为两大类:新建地块的景观规划设计和现有场地的景观改造设计。这两大类课题的设计目标和设计内容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相同点是指在整体的设计目的和设计内容方面基本一致,都需要考虑社会、环境、经济等方面因素,都需要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和流畅的路网设计等,这些在前文和后文中都有所涉及,在此不做赘述,笔者主要阐述两类课题的在设计目的方面的不同点。新建地块的景观规划设计要求将原本荒芜、废弃或破旧的已无法满足人类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地块进行重新规划,赋予其全新的场所性质,在社会功能和环境效益等方面产生质的改变。如,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将旧建筑旧街道拆除推平后新建的居住社区、商务楼盘等都属于这一类景观规划设计项目。现有场地的景观改造设计要求在不改变场地性质的基础上对环境进行良性改造设计,如场地面积的适当扩大或缩小,内部功能分区和道路网络的重新调整,以及地面铺装、环境设施、绿化植物等景观元素的优化设计。对于城市中建成时间较早且具有历史感的公园、广场、街道等场所,设计师都可以进行景观改造设计,通过改造使空间功能更趋于合理化,配套设施更加人性化,环境氛围更加艺术化。另外需要强调的是,无论何种性质的课题设计,都需要注重对民族传统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发展,因为历史的遗迹是不可复制的,是一个地区文化的延续。对规划区域内具有文物价值的旧建筑、旧街道等实施保护性开发,对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切不可随意砍伐移植,以免造成不可修复的损伤。在明确项目设计目标的基础上,教师通常给学生制订思考和工作的几大步骤,学生通过方案设计练习逐步掌握景观设计程序。
2.熟悉设计程序
要求学生掌握并熟悉景观项目设计的一般程序,即基地环境分析、概念方案设计、扩初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必须在课程学习中逐步掌握基地分析、概念方案和扩初方案的设计方法,大四学生需要在此基础上初步了解施工图的设计方法和制图规范。(1)充分了解并分析场地进行某课题设计时,教师会给学生指定地块,使其了解地理位置、规划面积、项目建设目的等。学生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前期调研,充分地了解场地情况并做好记录,包括所处地域、地形、气候条件、土壤、水质、交通状况、服务人群等。学生通过实地勘查、资料收集等方法了解上述场地情况,运用SWOT分析法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下一步提出设计定位和功能分区提供有力依据。SWOT分析法是将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结合形成的平衡系统分析体系,SWOT分别是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y(机会)、Threat(挑战)。实际操作中主要有分析环境因素、构造SWOT模型、制订计划三部分。(2)提出设计定位,完成方案设计接着要在以上分析基地环境的基础上提出设计定位构想。这一阶段,学生要与教师充分沟通,共同找到最适合场地建设项目要求的设计定位,也就是做出概念方案设计。不同的建设项目会有不同的设计要求,如居住区景观设计、公园景观设计、广场景观设计等。不同的项目在使用人群、场地功能等方面有很大区别。因此,设计者在充分了解场地环境情况、理解建设项目要求的基础上,才能找到了合理的景观设计定位,包括环境主题、景观风格、主要功能特点等,进而做出主要功能分区规划图。这阶段的图纸可以用规划总平面图、平面分析图和实例示意图来表达构思。扩初方案是在概念方案的基础上完成的,需要完成修改后的规划总平面图、详细的局部景观设计平立面图、重要景观节点效果图、部分主要设施的设计图纸和设计说明。设计说明要求条理清晰、语言简洁、用词规范,清楚地阐述设计理念、设计方法与设计结果,起到辅助理解项目设计方案的作用。一套良好的扩初图纸应该能够达到全面细致展现该项目景观设计结果的目的,除去实际项目需要的施工图设计部分,基地分析、概念方案、扩初方案三者综合就是一套完整的景观项目方案设计。
3.具备良好的设计表达能力
完成一套景观项目设计方案需要绘制大量的图纸,如平面图、立面图、效果图等,图纸是展现设计意图和设计目的的最直接手段,绘图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方案展示的最终效果。一般景观项目设计的图纸表达无外乎三种手法:手绘设计图、电脑辅助绘图、手绘电脑结合绘图。这三种图纸表达方式在概念方案阶段和扩初方案阶段都可以被使用,其目的是完整、详细、艺术化地展示设计结果。所以景观设计专业本科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设计表达能力,熟练手绘技巧,掌握AutoCAD、SketchUp、Photoshop等电脑绘图软件,有了扎实的绘图基础,才能将设计构思和设计理念完美地呈现出来,这也是作为一名合格的景观设计师必须具备的技能。
二、树立科学的设计理念
一套优秀的景观设计方案不仅需要完整的图纸表现,更重要的是应该具备科学的设计理念。可以说,绘制精良的图纸是方案的设计结果,而科学合理的设计理念才是支撑方案的内在灵魂。教师要求学生在进行方案构思与设计时,始终贯彻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注重体现地域特色这三大景观设计理念。1.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世间万物,唯人为贵”,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一切以大多数人的发展为目的,而不是片面追求物质发展和经济增长。在景观设计中,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充分的前期调研、合理的功能分区、流畅的路网结构、完善的环境设施,以及符合大众审美文化背景的形态设计,等等。前期调研可采用实地考察拍照、问询并结合问卷调查,目的是尽量全面翔实地掌握设计基地物质环境和人文背景,尤其是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找到更符合当地市民意愿的环境设计定位。在调研结果上进行功能区域的规划,必须合理划分出符合市民实际需求的功能空间,强调各个空间的相互联系,规划流畅的路网结构以加强各空间的可通达性。无论是步行还是车行,方便快捷的交通都可以提高效率,满足市民生产和生活中的出行需要。完善的环境设施能够为市民在公共环境的活动提供便利,环境设施设计不仅要求功能齐全,而且要求数量布局科学合理,既满足使用需求又不能造成浪费。以广场休息设施为例,每100平方米广场面积应该有6~10平方米的座位面积,这样才能满足人们在广场中活动时随时休息的行为要求。景观元素的形态设计通过风格与造型的艺术化处理能够体现环境历史文化、风俗民情等人文背景,同时也是景观视觉设计的重要环节,是关系到大众能接受并长久使用该场所的关键因素。总之,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才能营造出实用、美观,符合大众需求的城市景观环境。
2.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可持续发展理念是1987年由世界环境与发展组织提出的,要求城市的发展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能损害子孙后代为需求而寻求发展的能力”。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影响下,景观设计不仅仅是营造一个优美的小环境,如建一座亭子、种几棵植物那么简单,而是通过设计改造自然界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当然,改造必须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前提,否则改造就成了毁坏,必然会遭到自然的惩罚,如水土严重流失、土壤的沙漠化、物质资源的浪费、城市地下水位下降等都是自然向人类发出的警告。在校大学生作为未来的景观设计师,必须担负保护环境、建设良性生态环境的重任,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区域内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在规划区域内,通过科学的考察与设计,实现物质的循环、能源的自给、垃圾的无害处理等,达到区域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的。
3.注重体现地域特色
中国地大物博,每个地域都有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所以景观设计所体现的地域特色也主要反映在这两个方面。针对某一特定区域进行的景观设计,一定要充分了解当地的气候条件、地势情况、河流水域、物种群落等自然环境状况,做到合理开发,同时在设计时发展当地传统特色,体现人文历史背景。地形设计尽量符合自然地势条件;植物配置使用本土品种;水体景观的导入必须考虑当地水资源现状,符合节能环保要求;公共设施在实现功能完善的基础上,强调地域传统文化的艺术特色。
三、结语
关键词:地铁;物业开发;建筑方案;可行性
Abstract: urban land in the growing tension today, how to use the car depot upside space, will industrial building and civil construction in assure respective use function, under the premise of organic combine, save of land use, promote economic,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harmon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have the important meaning. Taking a car depot as an example, a detailed explanation of the subway car depot cover property development encountered in the design of a few questions.
Key words: the subway; Property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project; feasibility
中图分类号: U2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地铁车辆段及综合基地,是保证地铁正常运营的后勤基地,它包括停车、日常检修、综合维修等功能,以及物资总库、培训中心和必要的生活设施。地铁车辆段根据功能分为检修车辆段(简称车辆段)和运用停车场(简称停车场)两种,传统的车辆基地主要具有占地面积大,建筑密度较小,用地强度低的特征。这与日益紧缺的城市土地资源间产生了难以调和的矛盾。 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本着持续发展、集约化利用的原则,地铁车辆段及综合基地的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被再次提上议程,深圳、广州、上海、北京、杭州等重要城市,纷纷开始尝试对地铁相关土地进行综合物业开发。本文以车辆段为例,详细阐述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设计中遇到的几个问题。为今后车辆段及其上盖物业开发的设计方案提供借鉴。
一、工程概况
某地铁四号线A车辆段位于城市副中心东侧,用地最大宽度约330米,最大长度约1100米,面积约26公顷。根据市政府建设集约型社会的要求、土地弹性发展的土地使用理念,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地铁+物业”的建设理念,本方案利用A车辆段优越的区域位置和便利的长短途交通,进行上盖和落地的综合物业开发。
二、物业开发的可行性
车辆段是负责地铁车辆维修、清洗、整备的场所,主要功能房间是占地大、层高高、跨度大的厂房。我们所要进行的物业开发就是要将厂房的屋面作为物业的地面,布置房屋、道路、绿化等综合设施。对青山车辆段物业开发的可行性,我们进行了以下分析。
1)物业所在的地段的交通是否便利往往成为地段好坏的一个重要衡量因素。A车辆段位于地铁四号线终点站附近,长途客运站距离用地最近端仅一公里左右,交通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2)伴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大量的人流被吸引、地铁沿线土地的价格的上涨幅度会加快,进而带动周边的建筑物业迅速增值。
3 )地铁的修建将会缓解市区土地稀缺所带来的供需矛盾。因一直制约房地产业发展的交通问题得以解决,所以,地铁所到之处的土地也将会身价倍增,时间距离的缩短,缩小了土地价值的区域差异。
因此,我们认为物业开发具有较大的商业和实用价值。但是,我们同时也看到,因上盖物业位于车辆段的上部,轨道车辆的频繁过往会引起一些噪声和振动,尽管在设计中我们已经采取了各种措施将这些不利因素降到最小,仍会给一部分买楼业主带来心理影响,这是上盖物业开发的先天缺陷。只有通过优惠价格、便利交通、完善配套设施等综合措施的运用,才能使本地块成为优良的置业地段。
三、上盖物业开发的特殊性
在车辆段检修厂房上盖进行物业开发,除了要解决普通土地开发中的问题外,还要解决因房屋不落地而引发的一系列建筑专业和其他专业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1)因车辆段室外标高一般位于城市用地的自然标高,上盖物业是在车辆段厂房屋盖之上修建房屋,交通的组织没有普通的地面开发自由。上盖物业的入口包括人行出口、车行出口两大部分,车行出口还要与路桥专业相配合,选择具有起坡长度要求的路线和基地入
口引入点。
2)由于上盖物业不能像普通落地开发的建筑那样,将室外水、电、暖、信等设备管线做埋地处理,而是需要将这些管线综合布置在专门的设备层内。一般选择在厂房屋盖之上、物业开发的底板之下做一层房屋作为设备层使用(图1)。
图1车辆段上盖剖面关系图
图2下层厂房通风采光口
3)不论上盖物业开发为何种类型的房屋,都会有相当数量的停车要求,仅靠地面停车一般难以满足。物业开发设计时,我们适当提高设备层高度将此层综合用,可以有力解决所需的停车车位问题。
4)因车辆段厂房全部被盖入物业开发及设备层之下,通风采光仅靠机械解决会造成较大的能源浪费、运营成本高等问题,故我们在设计时要考虑在合适位置均匀布置直通上盖物业的通风采光口(图2)。这些采光口在物业层被做成玻璃材质的景观小品,在下部厂房层将阳光、空气引入到转换层下的车辆段工作区内,使盖下的工作环境得到改善。采光口的设置位置非常讲究:不仅要考虑厂房的室内通风、采光、景观等效果,还要综合考虑车库层的使用及上盖物业的房屋、道路及景观布局等需要。
四、建筑方案设计中遇到的几个问题
1、消防问题
因上盖物业是把车辆段厂房的屋面当作平台(地面)进行道路、房屋等设施的布置,所以地面层的厂房相当于被一个庞大的屋面连接成了一个整体。跟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不仅要根据厂房的火灾危险等级划分防火分区,还要在厂房中设置消防通道。鉴于厂房中除油漆车间为乙类危险等级外,其他车间都不超过丙类,我们在设计时将油漆车间置于南侧临路的位置自成一个防火分区,其他车间按二级耐火等级丙类厂房划分防火分区,并设置与厂外环形消防车道双向连通的室内消防通道,有效解决了底层建筑布局的消防问题。
上盖部分与城市道路是通过两条起坡较大、线路较长的高架道路相连接,加之上盖的面积又比较大,根据《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的规定“城市规划区内普通消防站的布局,应以接到报警后五分钟内消防队可以到达责任区边缘为原则确定”。在设计时,我们在上盖物业部分做了一个小型普通消防站,确保上盖部分的消防安全。
2、上盖房屋的建筑设计与其他专业设计的协调问题
2.1 结构伸缩缝的设置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伸缩缝最大间距55米。即便是采用后浇带的方法,也一般不超过80米。根据已建成上盖物业的车辆段的使用来看,伸缩缝处是建筑防水的最薄弱的环节,而且一旦漏水很难治理,故建筑专业要求在结构专业满足规范和技术要求的前提下,结构尽量减少伸缩缝的个数。
伸缩缝给建筑专业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不论何种形式(板式或点式)的住宅楼,都要把一个完整的单元放到由伸缩缝划分好的地块中去,以避免户内出现缝。这个要求使户型设计比普通地面上的设计受到更多的限制,能布置出的户数也会相应减少。
在水景的布置上,也要尽量避开伸缩缝,以点状布置的水池或抬高的喷泉广场为主。
2.2 结构转换形式及柱网布置对建筑的影响
本方案上盖物业定位为住宅小区的开发。这样就形成了上部建筑按户型要求小开间、小跨度,而下部厂房按工艺要求大开间、大跨度的布置的情况。在结构设计中,当柱网不能对齐时,需要在结构改变的楼层布置水平转换构件,来解决竖向结构的突变性转化。结构专业经过比较,采用了传力途径清楚、节省材料造价的梁式转换结构方案。然而,这种形式就要求建筑的上下层柱子尽量对齐,相当于要在一个整齐的柱网格子内完成大小不同的功能房间的设计,同时解决好采光、通风的要求。因此,建筑方案设计的顺序就由通常的功能设计兼顾状网布置,变成了柱网拟定―功能布局―柱网调整―工艺核对的多次反复的过程。
2.3 与景观设计专业的协调
普通设计中的地面绿化,只需根据景观需要布置高矮乔、灌木就可以了,而在一个大屋盖上布置绿化就不一样了。首先,种植基质如采用人造轻质土,基质层厚度根据栽培植物不同,一般在10~75厘米之间。其次,树种选择也很重要。树木的根系太深会带来覆土太厚,结构构件加大、设计难度增加、造价提高等问题;根系太过发达,不仅会破坏物业层平台面的防水层,甚至破坏到结构构件,影响到结构的安全性。因而,景观专业设计时要选择恰当的绿化方式,尽量减少覆土的厚度。同时,建筑防水设计时也要考虑使用特殊的抗渗混凝土和防穿刺防水材料,使花草灌木生长不会影响大屋盖的防水问题。
2.4 与设备设计专业的协调
在普通的小区设计中,室外管线的敷设是按照管线的埋深要求在地面标高以下同城市管线相接,而在本设计中,所有的管线必须集中到中间设备层统一安排。这样,车库层的层高就是车库层所需净高加设备管线高度加梁高。因层高过高会带来影响建筑布局、通往上盖道路坡度变大、路线变长和影响建筑结构造价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在方案设计中,我们要求各设备专业将管线统筹布局,尽量减少管线的高度(例如,通风专业的管道做成扁而宽的风管)。
3上盖绿化的设计问题
上盖物业部分的绿化设计注重同盖下厂房周围的绿化相呼应和延续,并着力于对城市景观作出贡献。另外,上盖部分在盖子的两端(下部为地铁车辆出入段线部分)和试车线一侧设置了宽阔的绿化隔离带(图3),在隔声减噪的同时,转移和遮挡了人们通向铁路线路的视线,使位于此地的居民产生依然在平地上的心理感受。
图3上盖方案总平面
在计算上盖部分的绿化率时,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如果我们的盖上绿化按照屋顶绿化的概念计算建筑面积,依据《城市建设工程项目配套绿化用地面积审核办法》的规定“屋顶和地上架空层的人工绿地覆土厚度不小于0.6米的,按其面积的25%计算为绿地。”则即使把整个盖上部分全部作为绿化,也只能达到25%绿化率,使上盖小区实际的绿化效果和计算指标的差别很大,给总平面的设计控制带来了很多问题。在此也希望本文引出的关于指标计算的问题能够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五、结束语
【关键词】建筑方案设计;现状;重要性
建筑方案设计对于整个建筑工程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建筑方案的现状和建筑方案的重要性可以看出,方案设计的优劣不仅仅可以体现建筑工程的自身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也关系到城市的整体风貌和历史人文文化的延续。这就要求建设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建筑方案设计的重要性,各相关部门要加大力度,建立良好的管理去要求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方案设计,只有正确地理解建筑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并努力提高设计水平,才能设计出好的项目。基于此,以下结合笔者的实践工作经验,就建筑方案设计的现状及重要性进行了探讨分析,旨在提高从业人员的建筑设计水平。
一.建筑方案设计涵义及其现状分析
建筑方案设计是根据具体环境条件进行的有针对性的空间环境建构过程,是一种运用图示思维解决设计矛盾的过程,其本质是生活设计。图示思维即借助徒手草图的方式及时迅速地记录下头脑中不稳定的、模糊的设计意向,使其成为可感知的图形,一面进行功能分析的逻辑思维,一面就方案的平面布局进行思考。
建筑设计作为一个项目的基础部分,是项目建设之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据资料显示,建筑方案设计对施工效果的影响作用占到整个施工过程的70%以上,但是有些部门和建筑单位均没有充分认识到建筑方案设计对于工程的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中,因为市场管理极不规范,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不断加剧,部分设计单位以及施工方对方案设计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造成了很多不成熟的施工方案出台,使得有些建筑的施工极不规范,这不仅会对人的正常生产和生活产生影响,甚至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这也就不难理解当今出现的资金短缺、专业人才不足、工作周期短等问题。对建筑方案设计的不重视会导致建筑在施工使用后存在很多使用方面的问题,影响到建筑的使用年限,对建筑的安全也构成潜在的危险,所以就需要认真地做好建筑方案的设计。
二、方案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
建筑方案设计不等于整体项目的设计,它只是对工程设计、工程方向定下一个目标的轮廓。建设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建筑物的位置,空间环境,道路交通,水文地质,风向,日照,生态植被的生活和生产习惯,这些建筑资源整合后的历史和文化。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通过分析,判断出对开发建设项目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影响因素。因此,建筑方案设计对于整个工程来说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1、建筑方案设计对于城市的历史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传承意义。建筑方案的设计与建筑项目的建设虽然决定了建筑的位置、结构、外观,但要尊重整个城市的历史和人文积累,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也要认识到建筑设计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城市的人文文化底蕴,只有这样才能使建筑反映出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文文化的进步。例如,广东博物馆新馆,作为城市的重要公共建筑,从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中汲取营养,挖掘我国文化和岭南传统的建筑艺术表现。以现代建筑的设计手法,从岭南传统工艺珍品象牙雕、砖雕、木雕的层层透雕工艺中,提炼出建筑表皮的肌理特点。经过对立面构图的反复推敲,确定了如镂刻透的门窗和墙面的精细比例,采用了我国传统漆器常见的红、黑二色作为建筑立面的主题配色,体现出我国传统艺术和岭南历史文化的神韵。
2、对生态环境的好坏有直接的影响。建筑方案设计要考虑到建筑周围的环境与城市的生态环境。在设计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建筑附近的人的习惯,之后合理确定建筑物和地面之间的关系,再对空间环境、休闲景观进行设计。一个好的设计能让人感到快乐、令人振奋,有利于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对舒缓精神以及心理疲劳都有促进作用。相反,一个失败的设计会让人觉得乏味无聊,不利于身体和精神健康。
3、对建筑空间的好坏,舒适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规划条件的限制,造成了对建筑物高度的限制,所以在建筑方案设计方面,一开始就会确定下建筑的布局以及建筑的高度,之后就不会再做更改。在进行设计时,也要考虑到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空间尺度,设计人员还要合理利用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设计建筑的空间舒适性。
4、对于城市空间以及城市面貌有直接的影响。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充分考虑城市中轴线,与周围的建筑元素的空间关系,使尽可能多的建设工作适应整个城市的建筑风格,突出城市特色,还要对这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空间和城市景观进行布局和风格设计,最终达到整个城市的空间形态和整体外观具有美的效果。
5、是设计项目的灵魂的塑造过程。建筑内涵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就应该融会贯通到方案的设计中去,在这个过程中要有详细的设计和对建筑的抽象提取及具象表现,最后形成具有个性、反映性能,能看出施工方和用户固有的精神面貌与形象,最终反映出建设单位的精神和文化层面的内涵,在建筑的塑造过程中建立起项目的灵魂。
6、对城市交通有直接的影响。城市交通组织以及减轻城市交通压力,在设计过程中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良好的方案设计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相反,它可能会造成交通的衔接处理不当,增加城市交通压力,给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例如,在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建设方案设计中,道路系统主要由南北向二条,东西向二条城市高速路和主干道构成,西侧为华南快速路,东侧为科韵路,东西向道路南侧为新港东路,北侧为环岛北路。场地内设置内环路不与城市干道交叉,物流交通由东西两侧进出,人流交通由中部交通走廊和东西侧人行天桥进入。人流与车流全部立体交叉,形成高效运作的交通系统。。
7、对建筑成本的控制起着重要作用。好的建筑方案设计会合理的确定结构形式和立面材料,在结构允许、合理预算的范围内进行体量组合和精心的设计,使普通材料达到好的整体视觉效果,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结构问题,控制建筑成本。
8、对设计单位能否顺利开拓市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好的方案设计,会给项目单位一个非常好的印象,这将有助于双方下一步的沟通,为以后在工作中的相互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否则,即使设计单位可以参与到一个好的项目的设计中,但是由于设计方案不能让项目单位满意,肯定会使项目单位对设计方失去信任,怀疑到设计单位的综合实力,直接影响到设计单位在行业中的口碑。
三、结束语
建筑方案设计对建筑工程建设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它是建筑设计的基础,目前有很多方案的设计缺乏合理性,设计水平较低,从而严重影响到建筑施工质量。因此在进行方案设计过程中,需要对项目实施的具体情况进行细致的划分与研究,并考虑建设项目设计中的多种因素以及容易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何润仲,初步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9.
作者:陈晓宇 邵国琴 单位: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
桥型方案分析根据前述设计条件,跨越黄河的主桥孔跨布置可采用单跨、双跨、三跨或者四跨布置。结合通航条件及水中墩的布设,主跨跨径在70m~150m,这样满足功能、景观要求且结构合理的桥型方案主要有拱桥、悬索桥、斜拉桥、桁架桥和连续梁桥等。和两岸大尺度的空间环境和以及林立的高层建筑群相比,桥位处300m左右的黄河河道并不显得宽阔和突出,方案设计的重点应表现桥梁对两岸的连接以及这一连接过程的丰富表现。下面结合具体桥型展开设计构思。对于悬索桥、斜拉桥而言,由于桥位处黄河河道宽度有限,即便是不考虑经济因素,采用较大跨度一跨过河的方案,也很难有高大的桥塔和舒展的索面布置,很难表现出良好的景观效果。另外,对于距离相对较远的其他视点场,悬索桥和斜拉桥的缆索系统将不再醒目,剩下的只有塔柱和梁的侧面被关注,梁与塔由于没有缆索的连接而显的突兀。综合以上分析可以认为,斜拉桥和悬索桥在此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拱桥也存在和上述斜拉桥、悬索桥方案类似的问题,一方面会对北岸的背景环境造成一定的干涉,另一方面,由于桥位下游不远的雁滩桥已经以其鲜艳的拱式造型给人以深刻印象,因此同在视域范围内的中心滩桥为避免桥型雷同、不宜再选择拱桥方案。桁架桥和梁桥强调水平方向的连续,强调两岸的连接,不会对背景环境造成影响,和上下游已建的中立桥和雁滩桥桥型也不冲突,是比较适合的桥型。但传统的梁桥和桁架桥由于景观效果一般,中心滩桥若采用此类桥型,需结合功能需求,注重景观效果的大幅提升。从交通需求的角度看,本次桥梁方案需同时考虑两岸滨河交通的沟通需求以及较大区域范围内中远距离快速交通过河的需求,需要同时关注通航净空、泄洪要求以及城市桥梁慢行交通系统对纵坡等诸多功能的需求。为了满足以上交通需求,往往需要设置众多的匝道和具有相当高度的梯坡道,这样的设计,不仅总的投资和占地规模大而且慢行交通系统过桥也不方便。基于以上考虑,本次方案设计经过多次优化,提出了双层桥的构思,用上层桥面配合引桥满足中远距离快速交通的过河要求,用下层桥面配合两岸滨河路完成近端机动车、非机动车和人行交通的过江要求,很好的解决了上述相关问题和矛盾。从双层桥的角度,桁架桥是比较理想的桥型。本次方案设计针对桁架桥的特点,集中精力,进行了深入的景观研究和造型优化,推出双层钢桁架连续梁方案作为唯一推荐方案,桥梁总体布置根据规划的黄河大桥桥位,结合本次方案研究的结果,工程范围北起B407#路,南至S612#路,全长1054.48m。高架层起迄里程为k0+073.21~k0+937.21,全长864m,其中在k0+405~k0+745段布设主桥,两端为引桥和引道工程。上层桥在起终点处分别与B407#路、S612#路平面交叉,中间相继跨越北滨河路、B403#路、黄河、南滨河路。下层桥及道路分别与B407#路、北滨河路、B403#路、南滨河路、S612#路平面交叉,在B403#路、南滨河路之间位于主桥下层跨越黄河。除主线工程与北滨河路、B403#路、南滨河路采取分离式立交外,其余均为平面交叉。平面设计平面设计原则(1)线形设计必须满足相应道路设计车速的规范要求。(2)线形设计流畅、避免不良线形组合,确保行车安全舒适。(3)主线线形服从路网总体规划要求,保证主线交通的连续性。(4)交通流量大的主要交通流向尽可能采取较高的线形标准,次要交通流向可采取较低的线形标准。(5)在对工程量影响不大的情况下,尽可能采取较高的线形设计标准,以提高整体交通运行质量。
平面设计依据方案征集业主方所提供的桥位规划资料进行桥梁线位的布线。中心滩黄河大桥桥位横跨南北两岸,北岸与B438-1#路相接,南岸与S623#路相接。全线在靠近南岸处设置一个平曲线,平曲线半径为260m,并按规范要求设置了缓和曲线。与双层桥桥梁方案相对应,本次桥梁平面线位设计包括上层桥梁、下层桥梁及地面道路系统的线位设计,其平面线型指标体采用情况纵断面设计桥梁纵断面设计原则(1)线形设计必须满足相应道路设计车速的规范要求,保证车辆行驶安全、舒适。(2)服从城市总体规划,满足道路和铁路通行净空要求及区域排水、防洪要求。(3)处理好与周边路网中现状道路及规划道路的高程衔接。(4)在满足上述各项要求的前提下尽量与地形相结合,减少填挖方工程量,争取填挖方平衡,并尽量减少桥梁长度,减少工程投资。.2桥梁纵断面设计桥梁纵断面设计的主要控制因素有北滨河路路面标高、B403#路路面标高、黄河通航水位及通航净空要求、南滨河路路面标高等,沿线控制标高分析如下:(1)北滨河路交叉口标高:现状标高为1515.7m,桥梁上跨北滨河路,需考虑北滨河路通行净空的要求。(2)B403#路交叉口标高:现状标高为1515.1m,上层桥梁上跨B403#路,需满足B403#路通行净空的要求。(3)通航孔标高:黄河在桥址段规划为Ⅴ级航道,通过对河道水文情况的分析,桥址处最高通航水位为1512.70m(对应流量4700m3/s),通航净空依据规范并结合现状取8.0m,即通航处梁底标高控制为不低于1520.7m。(4)南滨河路交叉口标高:现状标高为1516.1m,上层桥梁上跨南滨河路,需满足南滨河路通行净空的要求。横断面布置原则(1)车道宽度和分车带宽度必须满足相应道路设计车速的规范要求,保证车辆行驶安全、舒适。(2)主线上层桥四车道按单方向设置一条大型汽车道和一条小型汽车专用道考虑;主线下层桥两车道按双向布两条小车道和非机动车道考虑,并在车行道两侧布设人行道。(3)道路横断面布置应服从规划,与规划道路等级及红线宽度相匹配,并尽可能结合现状道路,以便缩小改造工程范围,降低投资。道路横断面设计根据规划,并结合现状道路,按照上述设计原则确定各道路横断面布置如下:(1)主线桥梁为双层桥结构布置形式,上层桥梁宽度为19m,下层桥梁宽度为14m,其断面布置为:上层桥:0.5m(护栏)+1.0m+(检修道)16m(车行道)+1.0m(检修道)+0.5m(护栏)=19m。下层桥:2.5m+(人行道)9m(车行道)+2.5m(人行道)=14m。(2)现状北滨河路为两块板布置形式,道路宽度30m,双向四车道,其断面组成为3m(人行道)+10.5m(车行道)+3m(中央分隔带)+10.5m(车行道)+3m(人行道)=30m。(3)现状B403#路为一块板布置形式,如图4所示,道路宽度15m,双向两车道,其断面组成为3m(人行道)+9.0m(车行道)+3m(人行道)=15m。(4)现状南滨河路为两块板布置形式,如图5所示,道路宽度32m,双向四车道,其断面组成为3m(人行道)+11.5m(车行道)+3m(中央分隔带)+11.5m(车行道)+3m(人行道)=32m。(5)规划S436#路中央布置高架桥梁,两侧布设地面道路系统,(6)依据方案征集所提条件,对B438-1#路进行拓宽改建,拓宽后的道路中央布置高架桥梁,两侧布设地面道路系统。(7)规划S623#路中央布置高架桥梁,两侧布设地面道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