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血糖的健康教育范文

高血糖的健康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血糖的健康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血糖的健康教育

第1篇:高血糖的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Ⅱ型糖尿病 高血压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示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8)8-0155-02

健康教育是传授健康知识,培养健康行为的一项社会活动。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和健康教育观念的改变,大多数患者不能满足一般的生活护理,而需要的是健康知识,更多了解自己的健康状态和健康行为以及疾病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的问题。护士在健康教育工作中显得越来越重要,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是Ⅱ型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俗称“姊妹病”近年来该病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1]。因此,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越来越受到关注,高质量的健康教育将为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提供最优质服务。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科选择2006年1月~6月糖尿病360例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Ⅱ型糖尿病214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146例,均符合1999年WHO建议的高血压判断标准。

1.2健康教育方式采用面对面口头讲解、胰岛数注射操作示范、发放碟片宣传资料、每月定期开展糖尿病及高血压之友知识讲座,电话咨询,答疑等形式增强和促进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让患者早日成为治疗自我疾病的“医生”。

2健康教育内容

2.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做好患者心理护理的前提。护理人员应尽可能针对不同层次的病员,尽可能避免用医学术语,多以生活中显而易懂的实例或用打比方的形式与患者交流、沟通,让患者了解所患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治疗的必要性,使患者有良好的依从性心体贴患者,调动患者的正性心理,使其在心理上认同治疗,配合治疗。

2.2饮食指导

2.2.1 饮食指导是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一个环节限制食盐、糖的摄入对两种疾病都有利,每日食盐摄入量小于5克忌食胆固醇含量高的(动物内脏)食物。嘱患者少食甜水果(如苹果、梨子、橘子香焦等)可多进食西红柿黄瓜。但也要保证每日必需的营养供应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并教会病人在边进行饮食治疗的同时做到自己在进食的食物搭配上合理的控制血压及血糖可在两餐之间或睡前将水果作为加餐并增加膳食纤维外出时应随身携带联系电话号码姓名卡片和食物如水果糖饼干等以免出现低血糖和低血压。

2.2.2禁吸烟 饮酒 忌辛辣食物

2.3用药指导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要坚持长期规律服药,不能随便自行停药或更换药物,而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谨慎地减少药量或更换药物,应用降糖降压药时应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因此,在服药期间应定期测血压、血糖变化并做好记录,血压一般控制在135/85mmHg左右,餐后2h血糖<7.22mmol/L为宜。

2.4体育锻炼 跟具自己的年龄及身体壮况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体育锻炼方式包括步行、慢跑、骑自行车、健身操、太极拳、游泳及家务劳动等需氧活动。活动时间为20~40min,可逐步延长或更久,每日1次,活动时间宜安排在餐后1h,选择合适运动方式活动量以出微汗为宜。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者最好每日定时活动,肥胖患者可适当增加活动次数。血糖>13.3mmol/L或尿酮阳性,严重的心脏病者不宜进行上述活动。2型糖尿病有心、脑血管疾病或严重微血管病变患者按具体情况妥善安排,收缩压>180mmHg时停止活动。

2.5注意皮肤清洁保护口腔粘膜刷牙时宜用软毛刷保持足部卫生穿软底鞋剪手足甲时不宜过深以免出血造成感染预防感冒有炎症 痈和创伤时要及时就疹治疗。

2.6指导患者或家属定期到就诊医院或社区参加糖尿病及高血压病知识讲座与病友一起交流自我护理及治疗的体会,掌握更完善的自我护理治疗的方法及技能,培养宽容的态度,不要轻易发怒,要克服对立情绪,宽以待人。培养宽容的态度,不要轻易发怒,要克服对立情绪,宽以待人。

3结果

通过对140例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进行统计,30~50岁的健康教育内容完全掌握率95%,不完全掌握率5%,70岁以上的少数老年人掌握较差。患者对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疾病知识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能正确进行自我保健,提高了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4体会

近年来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键康的重大疾病,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通过医院及社区的键康教育,能满足患者对疾病的相关知识,饮食治疗,合理用药体育锻炼,并发症,生活方式及心理调节方面的了解,医护人员通过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采取不同教育方式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保健。

第2篇:高血糖的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中学;学生;体质;健康

一、学校在学生体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学校是向学生宣传体质健康知识的重要园地。随着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衡量一个学生也不再是“以分数论英雄”,学生的视野也开始看到了书本以外的东西,越来越多的学生也开始关注体质健康。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城市和农村(乡)高中学生认为学生体质与学校教育有关的分别占46.7%和53.3%。占选项的第一位,其余依次是社会环境,经济条件和其它。认为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教育很重要的城市高中学生为68.3%,农村(乡)高中学生为51.7%。均占选项第一位,其余依次是重要、一般没有作用,且城乡高中学生对以上问题的回答均无显著性差异;并且将安全意识、生活习惯也列为体质健康教育的内容。学生开始认识到学习文化知识与追求体质健康并不矛盾,两者可以协调统一起来。学生观念上的转变,及对学校在体质健康教育关注与认同,无疑更有利于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教育的宣传与推进工作。

学校是向学生传授增进体质健康相关知识的重要途径。体育课已不再是简单传授一些具体的运动知识技术,而是在传授运动知识技术的同时,也在向学生传达一种“健康”“运动”的理念,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观念与态度,使学生能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对人体各器官系统有一个初步了解,在学生进行运动技术学习的过程中使身体素质得到锻炼与提高,同时培养学生不怕困难与挫折,建立相互协作与信任等良好心理品质。从调查结果看,城市高中86.7%和农村(乡)高中85%的学生认为体育课对学生体质健康教育效果为“很有效”或“有效”。体育课已成为学生了解体质健康相关知识,掌握健身运动技能,使身心得到锻炼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是其它社会健身机构所无法比拟的。

二、学校在体质健康教育中的局限

学校体育教学的计划性是学生获得系统体质健康知识,掌握健身方法与技术的可靠保证,也正由于其计划性过强——规定了教学内容,教学时数,教学进度及要达到的目标,反而制约了师生双方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学的计划性使得教师只能按教学计划,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师只能是围绕教学计划进行,而学生只能是按照教师设计的组织教学形式进行学习,使师生自身优势及主观能动性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为了赶教学进度,许多内容只能是蜻蜒点水式的教学,形成学生为学习而学习,很难体会到学习与锻炼的乐趣,这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及自觉运用所学技术、技能进行体育锻炼是非常不利的,它制约着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向纵深开展。学校的硬件设施如篮、排球场,健身器材等锻炼设施是否完备也直接影响着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频率与热情。通过调查了解到,城乡高中都设有篮、排球场和乒乓球台这些基本锻炼设施,但其数目及活动空间等却有很大差异。我们知道体质健康包含有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多方因素。就学校进行体质健康教育而言,除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外还可以通过开展讲座、板报、心理健康课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的宣传教育工作,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只是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诸多因素之一。

三、小结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体育课是学校进行体质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课外体育活动是其延伸和补充,它们为学校进行体质健康教育提供了时间,场地设施及专业技术指导等多方保障,学校对培养学生参与体质健康教育活动的兴趣,技能及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学校未能走出封闭式的教育模式,未能与学生家庭、社会建立起互为联系,互为补充的体质健康教育网络,也是目前学校体质健康教育事倍功半的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第3篇:高血糖的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评价;有效性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构建和谐的教学环境,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实现提高教与学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且要以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实际情况为依据,从而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那么,在日常的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如何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呢?

一、了解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

学生正处在人生的一个重要十字路口,面临诸多的人生疑虑与思考,难免会有心理上的起伏与挫折,这就需要让他们能够正确地对待这样的问题,而心理健康教育课就是为了解决大学生的这些问题而存在的,它可以培养学生健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对自身与他人的自我调控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课在教师的指导与带领下,将团体活动与个人的行为结合起来,让每个学生在这样的互动中去感受人生,思考人与人之间应该怎样相处,感悟人与周围世界的一切是属于什么样的联系,这样才能达到将学生的心理素质一步一步地引向正确的人生轨迹上,从而塑造具有个人特性的人生道路。对心理教育课的评估重点不在于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专业知识到底掌握了多少,而是要看学生的心理是否相对以前有一个质的提高与改变,自我控制能力是否有所提高。目前,新课程中尚没有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具体评价标准,实践中也一直处于研讨状态,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造成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一直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例如,大多数学校仍然将其他学科的教育评价模式照搬到心理健康教育课这一学科,这样就造成将此学科真正的教学意义掩盖了,所以我们要思考如何正确地评价这一学科在大学课程中的教学成果。

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

(一)教育目标

评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目标的依据: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目标能不能够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学生所学所感能不能促进学生的心理认知和发展、心理品质的提升以及能不能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一般而言,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目标的评价往往会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一是教学目标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是不是一致;二是该教学目标是不是有现实可行性;三是该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心理发展水平是否相符合,是不是按照“最近发展区”的原理;四是该教学目标是否将知识界定为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知识;五是该教学目标的表述是否准确。因此,作为一线的教师应该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目标不能够过多、过大,而是要使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心理实际水平相结合,使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将抽象的概念转变成为生动形象的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促使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康地发展。

(二)教学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体现以人为本,以教会学生全面理解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标准,即让学生对人生意义及价值有一个正确和较全面的认识。在这种教学目的下能够使得学生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更加客观化、全面化、真实化、实际化。社会环境需要一个人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社会认知能力,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最大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应有的社会生存能力,让其心里所想的与实际做出来的行为都要符合社会现行的道德标准与法律规范,这样才能让其一生有个正确的轨迹。因此,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学科的教学评价,第一要能看到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共同问题;第二要注意到区域性不同所造成的个人心理状况的不同;第三要根据不同年龄所能接受的能力因材施教。只有结合实际的情况才能对此学科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才能让此学科有真正的意义。

(三)课堂效果

1.质性评价。质性评价不是单纯的一个分数,而是记录学生提倡的行为表现、作品或者思考等内容。质性评价方法往往比较注重描述和记录,且能够真实、深刻地将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展现出来。质性评价可以按照以下四点进行实施:第一,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接受课堂上的基本观点,且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确保大多数学生能够学会并掌握自我调控以及自我消解的方式和技巧;第二,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学生运用教师留出的时间思考自己的思想、行为,然后将自己的感受和心理体会记录下来;第三,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投入到活动中,且能够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确保课堂组织活动的目标顺利完成;第四,教师要给学生布置一些时间训练项目,且要随时关注项目的进行程度,及时接受学生反馈,调整措施。作为一线教师,一定要将质性评价方法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评价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够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地发展。

2.情境评价。实践证明,单纯依靠书面的成绩考核并不能够全面客观地给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作出评价,因此,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要注重情境评价的应用。情境评价就是指创设与学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情景模式,使学生能够毫无防备地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示出来。评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施教的成果就是要“找到这种行为表现需要的情境,且实际上能够鼓励或者唤起这种行为的情境”,学习效果在情境中的评估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评价要求相符合。可见,该种评价方式不仅易于操作,还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进来,使学生通过亲身感悟,促使学生的心理得到成长。

三、结束语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这就需要广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探索、总结、反思,最终构建一个与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实际相符合的教学评价体系,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专业素养,确保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顺利开展,且取得理想的成效。

参考文献:

1.王文,《中职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职教通讯》,2013.19

第4篇:高血糖的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家属;健康教育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09-1321-01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糖尿病已成为发达国家中继心血管病和肿瘤后的第三大非传染病,并发症成为第五位死因[1],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或集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2]。其目的就是消除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糖尿病除了应用药物控制血糖外,健康的生活方式、心理因素对糖尿病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识,而健康教育已贯穿到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每个环节,并成为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

1临床资料

我科于2004年1月~2005年4月收治糖尿病患者26例,其中男20例,女6例,年龄30~68岁,病程3个月~5年,26例中发生多器官衰竭死亡1例,低血糖反应1例,高血糖症状2例,好转25例,出院时血糖控制在4.6~5.8 mmol/L。

2方法

2.1糖尿病知识宣教: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糖尿病知识教育,采取发放资料、语言沟通等,让患者和家属了解糖尿病的治疗和预防,掌握怎样控制血糖以及家属在治疗中所起的作用。家属在患者患病过程中起着仅次于医疗的作用,如果家庭对应能力好,特别是饮食上的配合默契,患者的恢复就相对较快,反之,则不利于疾病的恢复。所以家属如果能更好的掌握糖尿病防治知识,对患者出院后的保健也将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组中有1例患者回家后呕吐、腹泻,出现低血糖症状;有2例患者进食含糖高的饮食后出现高血糖症状,患者和家属经过糖尿病健康教育,掌握了对低血糖、高血糖反应的正确处理,及时给予处理,未造成严重后果。

2.2坚持用药

2.2.1正确使用口服药:按时服药,磺脲类均应在餐前15~20分钟服用,应从小剂量开始,主要不良反应有低血糖,其次是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双胍类在餐中或餐后服,可致胃肠道反应、乳酸性酸中毒、过敏反应、肝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者忌用。药物剂量要根据尿糖、血糖调整,尽可能使血糖接近正常,这样可以防治微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的发生,减少病残率和死亡率。

2.2.2正确使用注射剂:教会患者或家属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注射部位及准确的剂量,皮肤消毒。注射剂量调整原则,从小剂量开始,调整的依据要根据血糖、尿糖而调整,同时强调注射胰岛素后半小时按时进餐。本组15例用饮食控制加口服降糖药,10例采用饮食控制加注射胰岛素降糖,均未发生低血糖反应,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2.3合理饮食: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基本及长期治疗方法。目的是减轻胰岛负担,使体内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得到纠正。避免患者以药代食的错误治疗方法,指导患者改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喝酒,生活有规律,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以低糖、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适量脂肪组成。并定时、定量、定餐,忌甜食,提供食用绿叶蔬菜、粗谷类,多食富含果胶类纤维素的食物,有助于降低餐后高血糖和胆固醇水平。总之,合理的饮食治疗有利于1型糖尿病患者控制高血糖和防止低血糖发生,有利于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或超重者恢复理想体重,改善血糖、高血压和脂代谢紊乱,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2.4调整不良的心理状态:告诉患者焦虑不安、悲观失望、情绪不稳定等心理状态,这样的负性心理对治疗不利,可引起体内生长素、胰高血糖素、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等应激性激素分泌增加,这些激素又可引起血糖升高,加得病情或降低治疗效果[3]。因此,应关心、体贴患者,教会患者学会控制情绪,如何去适应工作和生活的挫折,感到焦虑、愤怒、悲伤时善于向他人渲泄感情、面临紧张或兴奋时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向患者介绍治疗成功的体会或病情控制满意的病友,让他们相互交流防治疾病的经验,相互鼓励,充满自信心,保持精神愉快,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

2.5坚持适量运动:适当运动有助于肌肉对葡萄糖摄取,降低外周围组织胰岛素抵抗。因此,对1型糖尿病体育锻炼宜在餐后进行,运动量不宜过大,可以步行,持续时间不宜过长;2型糖尿病患者适当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强适应性和劳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血糖,有利于血糖控制。

3体会

第5篇:高血糖的健康教育范文

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妊娠前无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在妊娠期发生或首次发现的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妊娠糖尿病对母婴的影响严重,其影响程度与糖尿病病情及妊娠期血糖控制与否有十分密切的关系[1]。健康教育在妊娠糖尿病孕妇的治疗、护理中占有重要地位与作用,直接关系到病情控制与妊娠结局。但实际工作中,健康教育对部分患者收效甚微或无效,主要是缺乏全程性及系统性。因此,我们对社区妊娠糖尿病孕妇进行了全程系统化的健康教育,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2月至2010年6月期间,我社区共有能按时进行产前检查、全程接受系统化健康教育并进行治疗的GDM孕妇8例。

1.2 方法 ①进行自编糖尿病相关知识问卷的调查,满分为20分,并通过查阅产前孕妇联系卡、病史资料等方法收集GDM孕妇的一般资料、体重、血糖变化等情况。对她们除发放书面的糖尿病相关知识宣传手册,每隔1周进行系统化教育,内容包括对糖尿病的基本认识、饮食指导、运动疗法、血糖监测、胰岛素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并于分娩前对她们再次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问卷的调查。记录其分娩情况、婴儿出生情况及母婴合并症等情况。

2 结果

结果显示,教育前后糖尿病相关知识水平得分有显著的变化。教育前糖尿病相关知识水平得分7.73±3.85,教育后糖尿病相关知识水平得分18.24±1.62。血糖水平得到了有效控制。

3 体会

妊娠糖尿病是一种常发生于妊娠中晚期的高危妊娠,如病情未及时控制,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如流产、早产、胎儿畸形、巨大儿、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感染等;血糖控制不佳则容易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导致胎儿窘迫,甚至胎死宫内[2]。及时进行全程系统化健康教育,可有效加强孕妇自我监控、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

妊娠糖尿病健康教育目标是将血糖控制在满意的范围,没有发生低血糖或酮症酸中毒,降低母婴危害。由于妊娠对糖尿病的影响,随着妊娠周数的增加,在饮食控制,运动治疗,胰岛素治疗方案不变的过程中,血糖水平也可能出现波动,使血糖控制困难。妊娠期胰岛素抵抗逐渐形成,其抵抗程度逐渐增加[3]。同时,由于妊娠周数的不断增加,妊娠并发症的影响,孕妇运动耐力降低,运动形式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健康教育中的饮食计划,运动计划必须随着血糖的波动不断调整。所以必须全程进行系统化的健康教育,我们每隔1周进行健康知识教育,适时调整健康教育的内容。教育后糖尿病相关知识得分及知晓率明显提高。同时通过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充分满足妊娠糖尿病孕妇的心理支持,提高了遵医的依从性[4]。全程系统化健康教育,使妊娠糖尿病孕妇在妊娠期获得系统健康教育。由于不同个体对健康教育的方法方式需求不一,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采用一对一的教育方法效果明显[5]。血糖控制的满意程度由饮食控制,运动治疗,胰岛素治疗的效果决定。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健康教育不仅传授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还要传授患者普通治疗、护理的操作技能,使患者离开医院,回归社会家庭后能自我进行普通治疗及护理。教会妊娠糖尿病孕妇使用血糖仪自测血糖,可实时了解患者的血糖,血糖仪测定指尖毛细血管血糖值,可以代替静脉血糖测定[6]。根据妊娠糖尿病孕妇胰岛素的治疗需要,教会孕妇自我使用胰岛素笔注射。在家庭治疗的孕妇,可通过门诊、电话咨询、随访进行妊娠糖尿病孕妇血糖监测、治疗和护理。大多数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经合理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治疗,都能将血糖控制在满意范围,减少了对母婴的危害。维持正常血糖是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关键,是降低母儿并发症的主要因素[7]。

常见的母儿晚期并发症是羊水过多、子痫前期、早产、巨大儿。羊水中含糖量过高会刺激羊膜分泌增加,致使羊水过多的发生率增高;高血糖可致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小血管内皮细胞增厚及管腔狭窄,并发子痫前期;子痫前期可能导致医源性早产,羊水过多也可能引起胎膜早破,从而发生早产;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高血糖继发引起的胎儿高胰岛素血症可使巨大儿的发生率增加[8]。全程系统化健康教育可有效控制血糖,降低了糖尿病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

由此可见,对妊娠糖尿病孕妇进行全程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可明显加强孕妇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程度,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对减少围产期母婴并发症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石光.糖尿病对妊娠的影响.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11):645~646

2. 庄依亮.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孕期处理.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1(6):651~652

3. 杨慧霞.加强妊娠糖尿病的研究提高临床管理水平.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23(6):401~403

4. 聂洁萍.健康教育对初诊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影响的调查.广东医学院学报,2007;25(2):228~229

5. 李志娟,余岸松.健康教育在我社区糖尿病患者中的实施及其效果观察.广东医学院学报,2006;24(3):103~104

6. 杨少娜,陈村华,高晓丽.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时手臂毛细血管血糖值的可靠性研究.护理学报,2007;14(8):4~5

7. 梁梅英,汪剑萍,王山米.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与围产儿预后的分析.北京医学,2002;24(2):112~115

第6篇:高血糖的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体检 高血脂 高血糖 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8)5-0028-02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摄入大量的高脂高糖高蛋白食物,导致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患者普遍增加,许多资料显示它们是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探讨年龄和性别与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发生之间的关系,本文对梅山地区2007 年14543 名体检者体检结果进行分析,并对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7 年3~9 月,梅山医院体检人群14543例,男性10898例,女性3645例,年龄18~83岁;

1.2 方法 生化标本均采用隔夜空腹血清,于每日上午9:00以前采血,当日完成所有项目的检测;

1.3 数据收集依据:①高血糖:空腹血糖(FPG) ≥6.4mmol/L;②高血脂:甘油三酯(TG) ≥1.70mmol/L;总胆固醇(TC)≥6.70mmol/L;③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

1.4 统计分析 显著性差异采用χ 2检验

2 结果

2.1 三种疾病与年龄的关系 总趋势均与年龄正相关 将体检者按年龄分成4 组,在高血脂的病例中, ≤35岁组分别与其他3 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在高血糖的病例中, ≤35 岁组分别与其他3 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这三种简称“三高”疾病的发病率有明显升高趋势,已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它们是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全世界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

为保障梅山地区职工身体健康,首先要通过体检工作来来了解本地职工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这三种疾病的情况;本资料调查发现梅山地区职工高血脂发生率高达35.05%,高血糖和高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6.57%和10.33%;并且这三种疾病的发生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由此可见,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这三种疾病已经成为梅山人的健康杀手,并且从表1结果还可以发现≤35岁年龄组中高血脂的发生率也占相当的比重,提示血脂代谢异常有年轻化的趋势,应引起重视;究其原因主要与热量摄入多于消耗、日常活动过少、工作紧张、吸烟、饮酒、饮食结构不合理、性别、年龄、家族史等有关。[1]

表2显示,三种疾病的发生,性别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职工平时应酬较多,不良的生活方式,摄入过多的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食物,以及烟、酒等不良嗜好有关。世界卫生组织对“生活方式病”的探索,据统计,其中改善生活方式所起的作用约占70%,而纯医疗技术所起的作用只占30%;[2]

建议梅山人群,尤其是男性职工,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少吃富含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有规律的进行体育锻炼,调整生活节奏,培养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改善和预防高血脂,高血糖和高血压的发生,提高梅山人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第7篇:高血糖的健康教育范文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4(a)-003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and analysis of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in diabetes patients. Methods 80 cases of diabetes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oth groups were given the routine hypoglycemic drugs, symptomatic treatment and nursing, and the health education group and their family were given the 1-year systematic health education. Results The blood glucose in the health education group was better controlled and there was no complication(P

[Key words] Diabetes;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Effect; Analysis

糖尿病(DM)是由于胰岛素绝对缺乏或胰岛素的生物效应降低引起的体能代谢失调和高血糖状态。患病率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1]。DM教育通过传授DM相关知识,充分调动患者及家属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了解长期高血糖的危害性及其并发症的危害性,认识到糖尿病的可防性和可治性,及不防不治的危害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该院2015年3月―2016年2月就诊的DM患者80例,男42例,女38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62岁。1型DM患者4例,2型患者76例,病程3~5年。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和认知方面(文化程度)相当,分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按常规用降糖药物,根据血糖情况增减药物剂量,针对不同时期出现的健康问题给予指导。

1.2.2 健康教育组 除按对照组方法用药和指导外,还有计划地开展健康教育,包括:①随机教育 在晨、晚间护理和各种治疗时有针对性的指导,如服药时讲解药物的作用、副作用、用法、注意事项等。②个性化教育 通过聊天、沟通,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并对个别病例逐项指导。③图文教育 通过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手册指导患者了解掌握有关疾病的知识,同时给与必要的解释。④健康教育讲座 举办讲座1次/月,1~2 h/次,介绍相关知识,患者互相分享经验。

1.3 健康教育内容

1.3.1 糖尿病基础知识宣教 认识DM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必须终身治疗。同时解除患者对DM的恐惧心理,向患者介绍DM的分型、症状、并发症及诱发因素,使患者避免各种不良因素,控制并发症及诱发因素。

1.3.2 饮食指导 饮食治??是DM最有效、最基本的治疗措施。①糖类应占总热能的60%~70%。这里所说的“糖”,是指粮食,如能掺些粗粮则更好。可吃粮食300~400 g/d,肥胖者控制在200~250 g,对使用胰岛素者可适当放宽。蜂蜜、白糖等精制糖属双糖类,在肠道中易于吸收,应忌食。②要限制脂肪。脂肪占总热能的20%~25%。尤其是要限制富含饱和脂肪酸的牛、羊、猪油和奶油等动物性脂肪,植物油中的椰子油、棕榈油也含较多的饱和脂肪酸。葵花子油、玉米油、橄榄油、花生油、豆油中不饱和脂肪酸较多,对糖尿病人较合适,鱼油也是安全的。③蛋白质的量则与正常人相近,占总热能的15%。其中,动物蛋白质应占1/3。④高纤维饮食 DM患者应多吃粗粮、豆类、绿色蔬菜,这些食物含膳食纤维较多,有利于降低血糖,减轻体重,保持大便通畅。⑤少食多餐要做到每日不少于三餐,每餐主食不超过100 g,若每日三餐,主食分配应为早1/5、中2/5、晚2/5。⑥不宜饮酒 酒精的代谢虽不需要胰岛素,却可产生较多的热能,少量饮酒也会对需严格控制总热量的糖尿病人的病情造成麻烦。

1.3.3 指导DM患者合理用药 DM患者大多数需长期用药,向患者说明各类降糖药的降糖原理,强调服药时间,以保证患者按时服药。如双胍类应在餐后服用,磺脲类药物应在餐前30 min服用[2]。

1.3.4 运动指导 ①宜在餐后30 min进行,20~30 min/次,以不疲劳为度,3~4次/周最为合适[3]。②运动前多饮水。③运动前应做5~10 min的低强度活动。④穿柔软棉线袜、合脚的运动鞋。

1.3.5 并发症预防指导 注意休息,勿劳累,冬季注意三保暖,即头暖、背暖、脚暖,防止外邪侵入而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注意用眼卫生,经常闭目养神,不可过多看电视、看书刊等;经常保持个人卫生清洁,着装宜棉质、宽松、柔钦、勤换内衣、勤剪指甲,防止抓伤皮肤,引起感染;晚睡前用温热水泡脚,水温低于50℃,以促进血液循环,利于睡眠。

1.3.6 糖尿病的自我监测及控制要求 注意自我?O测血糖,使空腹血糖控制在8 mmol/L以下,餐后2 h血糖维持在10 mmol/L以下[4],定期监测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眼底等,使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P

2 结果

2.1 健康教育组干预前后血糖的比较

健康教育组40例DM患者经1年的综合干预后,空腹血糖平均为(7.03±1.45) mmol/L,与健康教育前相比平均下降了(1.4±2.15) mmol/L;餐后血糖平均为(10.56±1.71)mmol/L,与健康教育前平均下降了(1.39±2.99)mmol/L。健康教育组DM患者空腹血糖(t=4.788,P=0.000)和餐后血糖(t=3.455,P=0.001)与健康教育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对照组干预前后血糖比较

对照组40例DM患者1年后空腹血糖平均为(8.14±1.78)mmol/L,平均下降了(0.15±1.62)mmol/L;餐后血糖平均为(11.56±2.55)mmol/L,平均增加了(0.47±2.96)mmol/L。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t=0.725,P=0.472)和餐后血糖(t=-1.226,P=0.225)与之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干预后两组人群血糖比较

空腹血糖(t=-3.602,P=0.000)和餐后血糖(t=-2.486,P=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是世界范围内患病人数最多的慢性疾病之一[5]。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DM的人数和潜在高危人群呈不断上升趋势[6],因此DM的防治刻不容缓。DM是慢性、终生性疾病,患者绝大多数时间是在医院外度过的,对DM患者教育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于单纯的医院内的治疗与护理,而要通过健康教育指导病人和家属掌握防治DM的有关知识和技能,积极加强自我护理变得十分重要。

第8篇:高血糖的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妊娠糖尿病;护理干预;研究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983-01

妊娠糖尿病(GDM)指在妊娠期间第一次发现的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不排除孕前或孕初已存在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仅在此次妊娠期间被发现的糖尿病患者[1]。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增长趋势。妊娠糖尿病对产妇和围产儿都产生很大的危害,可引起产妇流产、妊娠高血压、羊水过多等,而且还可增加畸胎儿、巨大儿发生率,严重威胁母亲和胎儿的健康。妊娠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研究一直是护理领域研究的热点,并且有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就近年来妊娠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研究作一综述。

1 妊娠糖尿病形成的主要因素

虽然有关GDM的发病机制的研究已有半个世纪,但其具体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大量研究显示某些因素与CDM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研究发现,妊娠可诱发伴生孕酮、皮质醇、催乳素水平升高的胰岛素抵抗状态,可引起葡萄糖代谢能力的改变[2]。②糖尿病家族史与妊娠期糖尿病的遗传因素与GDM的发生密切相关,糖尿病家族史可导致子代糖尿病发生的危险性升高。③患者孕前超重、肥胖为GDM发生的危险因素,孕前肥胖孕妇发生糖尿病的概率是体质量正常孕妇的22.4倍。④孕妇不良孕产史或孕妇自身体质,如孕妇有低出生体质量病史者胰岛素抵抗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概率增高。

2 国内外对妊娠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研究现状

对妊娠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的研究是近几年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研究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心理、饮食、运动等多种护理方法,尤其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患者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因素都可引起体内胰高血糖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进而引起血糖增高,加重病情。因此,GDM患者的心理护理近年来引起了广大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3 具体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3.1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妊娠糖尿病治疗与护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贯穿整个孕期,饮食、运动治疗法等的实施都离不开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GDM的知识,指导患者有效控制血糖,提高患者自我监护和自我护理能力。王月玲报道[2]通过糖尿病知识教育,患者对低血糖的预防措施均能较完整复述以及更好的进行自我护理。高璐璐等[3]研究结果显示,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后,患者的空腹、餐后2h血糖、妊娠结局均与常规护理组存在显著性差异。

3.2 心理护理干预 心理护理是近年来备受重视的护理问题,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GDM患者得知病情后心理波动很大,往往担心胎儿发育受影响,常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心理因素对GDM患者的影响很大,患者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等心理因素都可能导致血糖增高,从而加重病情,必须引起重视。黄小红等[4]研究发现,多数GDM患者的心理问题表现很明显,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不良情绪都有很大程度的改善且SCL-90评分相对常规护理患者明显下降(P

3.3 饮食护理干预 近年来有研究显示,孕妇孕前及孕期的饮食摄入情况与GDM的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饮食干预在糖尿病治疗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饮食指导是治疗和护理的关键。肖日华等[5]研究发现,根据孕妇患者身高和体重制定的个体化通过饮食处方干预后,患者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干预前得到明显改善,且效果要优于一般口头饮食指导组。合理的饮食应是既不会引起餐后高血糖的发生,又能提供妊娠期所需的热量和营养。采用按孕前标准体重计算每日所需的总热量,每日总热量30.35kcal/kg,可以根据孕妇体重、饮食习惯等做出适当调整。注意饮食结构多样化,以低糖、定时定量、少量多餐为主,多摄入富含纤维素、维生素的食物,并适当补充钙、铁、镁等微量元素。

3.4 运动护理干预 适当的运动有益于血糖的控制,对患者的治疗的作用不容小视。根据孕期的不同阶段采取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肌肉及其他组织摄取葡萄糖量增加,减轻体质量,降低血脂、血糖。龚静亚[6]对45例GDM患者实施个性化的运动的治疗方案,各项血糖指标均比干预前明显改善,并接近正常水平。GDM患者运动的原则是运动时不引起胎儿窘迫且孕妇不感到疲劳为宜,可以进行一些平缓的运动,如缓慢步行、打太极拳等,运动时间30min左右,餐后1h进行为佳。

3.5 药物治疗护理 当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对血糖控制仍不理想时,由于口服降糖药可以通过胎盘影响胎儿,故一般应用胰岛素治疗来控制血糖。胰岛素的治疗剂量要高度个体化,一般选用短效和中效胰岛素,主张用人胰岛素[7]。胰岛素的应用一般从小剂量开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如病情、血糖值进行调整。护理人员在患者住院期间要严密监测其空腹、餐后2h及睡前的血糖水平;注射胰岛素后要观察患者有无出汗、饥饿、全身乏力等症状,防止低血糖的发生,万一出现低血糖,应给予糖水或葡萄糖注射液以纠正低血糖。患者出院时要教会患者掌握胰岛素的注射时间、剂量、部位等,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3.6 孕期母儿监护 妊娠期糖尿病病情复杂多变,要对妇孕妇血糖、血压、血浆电解质等进行严密监测。目前,通常采用简易血糖仪进行血糖检查,主要对患者空腹、3餐后2h血糖及睡前血糖进行监测,使患者血糖水平维持在正常水平[8]。同时,加强对孕妇血压、肝肾功能、血浆电解质、尿蛋白定量检查。

孕妇高血糖可通过胎盘导致死胎,畸胎发病率及围生儿病死率均增高[4],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密切观察胎心、胎动变化情况。教会孕妇自数胎动,每天3次,每次l小时。3次胎动正常值为20-40次,过多或过少均属于异常,应及时来院检查、就诊。妊娠晚期每2-3d胎心监护1次,及时发现宫内异常情况;定期行B超检查,监测胎头双顶径、羊水量和胎盘成熟度。孕周36周后进行住院监护,随时观察孕妇及胎儿情况。

4 总 结

综上所述,有效的护理干预对GDM的预后极其重要,孕妇一经诊断为妊娠糖尿病,应嘱患者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加强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有效的心理护理、合理的饮食指导、适量的运动指导,严格按标准控制血糖,监护胎儿等护理干预,使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减少母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总之,积极、有效、合理的护理干预保障和促进了母婴健康,对GDM患者及胎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敏,冯玲.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全程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6):46.

[2]王月玲.糖尿病合并妊娠病人的健康教育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1,09(22):2062.

[3]高璐璐,沈玉兰.健康教育路径在妊娠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2):54-55.

[4]黄小红,任利容,于燕,等.心理干预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0):25-27.

[5]肖日华,唐婉璋.饮食处方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2,19(3):57-59.

[6]龚静亚,侯顺玉.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9):46-48.

第9篇:高血糖的健康教育范文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9(b)-0060-02

糖尿病为一组以高血糖为临床主要特征的代谢性慢性病症。高血糖的出现,和胰岛素分泌缺陷、生物作用受损有关[1]。糖尿病的出现,主要受到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临床表现:多饮、多尿、多食肥胖、乏力等。糖尿病患者长期存在高血糖,进而会对眼部、肾部、心脏及血管等构成损害,或出现功能性障碍,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2]。针对于此,2016年2月―2017年2月该次研究以糖尿病患者作为试验对象,探讨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常规护理,对患者依从性、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空腹血糖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随机抽签方式将该院收治的124例糖尿病患者分成观察组、对照组,每组人数相同,均为62例。所有患者均经WHO诊断标准确诊[3],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严重并发症者、精神障碍者。观察组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5例、27例;年龄收集范围为26~80岁,中位年龄(53.4±5.5)岁;病程收集范围为2~12年,中位病程(7.6±0.5)年。对照组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8例、24例;年龄收集范围为24~78岁,中位年龄(51.4±5.2)岁;病程收集范围为2~10年,中位病程(6.4±0.3)年。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等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入院时,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实行健康宣教。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进而消除患者存在的顾虑,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开展各项工作。

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具体措施如下。

入院后,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临床资料,经专科医师制定个性化护理路径。入院首日,叮嘱患者实行常规检查、专科检查,告知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然后,实行胰岛素释放和糖耐量的试验、24 h尿蛋白定量试验、4周血管检查、眼底病变检查,并告知其饮食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入院2~7 d为患者讲解检查的结果、检查必要性,普及糖尿病相关的知识、治疗(运动、饮食、降糖药物及胰岛素)方法。教会糖尿病患者自我检测血糖方法,为其讲解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并发症防治方法,常见糖尿病并发症主要包括:糖尿病足、糖尿病神兵和视网膜病变等。对于出现并发症情况患者,临床医师应结合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指导。此外,临床医师应参照健康教育护理路径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健康宣教。

出院前,叮嘱患者定期入院复查。教会患者、患者家属血糖设备使用方法、胰岛素注射方法,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平时加强机体锻炼。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依从性、护理满意度、住院相关指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护理前、后空腹血糖水平进行观察、比较。随访时间3个月,根据患者每日按医嘱服药(服药时间、次数、剂量)情况,按照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几个级别评判患者的依从性。使用该院自制护理满意度量表,对糖尿病患者满意情况,经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评判,(非常满意+满意)×100.00%=护理满意度。参照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内容评判空腹血糖水平,空腹血糖水平在4.4~7.0 mmol/L范围,即为良好。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中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临床所有数据均利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加以统计学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依从性的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的对比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1.94%,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67.7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住院相关指标的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数据对比显示为:(20.56±14.64)d、(6 434.22±546.36)元,(26.82±16.94)d、(6 932.66±565.36)元,组间实行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1 5、t=4.991 8,P

2.4 护理前、后两组空腹血糖水平的对比

护理前,两组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及对照组空腹血糖水平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