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语文课堂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107-02
大学语文教学,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性,实施课堂教学改革要重塑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重塑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理念而言,教师需要对大学语文教与学的现象所反映出来的现有理论、观点和见解做出科学判断归纳,形成特有的符合时代要求和自身需求的教育教学理念,并运用于大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这一特有的教育教学理念主要包括大学生素质发展、语文素养提高、教师自身造就三方面内容,其中,核心部分是大学生素质发展。重塑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理念,有效进行课堂教学,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教学理念的确立着手。
一、全面提高大学生语文素养
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语文素养,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基本内容。语文素养是大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技能基础,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理基础,因此大学语文教育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大学生,并致力于大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那么,何谓语文素养?笔者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热爱祖国语文为基础、提高语文能力为核心、形成高尚品德修养和高雅审美情趣以及提升文化品位为目标的综合性涵养。长期以来,大学语文课程教育教学先后走了两方面的极端:一是人为强化语文教学的政治因素,抹煞语文课程的学科特点,突出“政治思想教育”,忽视语文能力的培养。二是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淡化语文学科内在的人文性,以形式逻辑的诠释方式取代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扼制了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挥和个性发展。摒除这两方面的极端,根本途径在于走全面提高大学生语文素养的课程改革之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运用有效手段引导学生从优秀文学作品中汲取崇高的理想、坚强的意志、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等精神粮食,以真善美洗涤心灵,去伪存真,去恶从善,去丑扬美,提高自身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塑造健康的人格。同时,通过广泛阅读和识记背诵手段强化学生识记功能,提高阅读能力,积淀文学素养,增强文化精神底蕴。有效的大学语文课堂教学还要激发大学生情感,增强其感知能力,加强认知能力训练,提高其表达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二、科学把握大学语文教学特点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特点。撇开学科特点,展开教学只能是无的放矢。语文课程本身具有学科工具性,同时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体现出多元化的人文理念。针对这一特性,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统一起来,在注重大学生语言能力开发的同时,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熏陶感染作用,有效地对大学生精神世界进行引导和布控,大力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并尊重大学生独特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发展,给大学生宽裕的成长空间,使大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尚的文化品味和高雅的审美情趣。语文课程还具有较强的教学实践性。传统的语文教学把课程内容分解成知识点、能力点,以练习形式达到知识点和能力点的要求,大学生的机械练习造成了语文课程的繁、难、深、多。这样,曲解了教学实践的本意。科学体现语文课程教学实践本意,就要确立大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人翁精神,培养大学生的语文实际运用能力,突出教学过程中“学”与“用”的整体性。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其主要途径理应是通过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来实现。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侧重引导学生直接把握语文材料,鼓励自由阅读、自主写作、自由表达、自主创新,提倡探究性学习,掌握运用语文学科规律,将“学”与“用”有机地统一起来,走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治学之路。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为主体,具有主体间性。有效的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教学主导作用,切实尊重教师教学独创精神,又要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和语文学习特点,对大学生成长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学习需求给以特别关注,尊重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进取精神,肯定大学生在多元化研究性学习方式活动中展现的个性化行为,留给他们较为宽松的探索思考空间,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当沿着这一改革指向展开。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必然是以提高大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根本目的。追求智育目标固然重要,但是脱离对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合作精神的培养,就无法促成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就难以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为此,倡导有效的语文综合性教学,有利于大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课堂教学内容,不拘泥于学科知识要求范围,要敢于关注社会、人生以及历史、现实、未来等科学文化问题,涉及科学、人文和自然、道德、艺术各个领域的学科内容;利用各种可用的资源,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促使多样化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在有效教学课堂中顺利实现。坚持课内外教学活动相结合,在实际情境、生活体验、社会实践中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养的培育。
四、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大学语文课程体系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7-0046-02
互动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互动指一切物质存在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大学语文课互动教学中的互动是指狭义的互动,即一定的社会背景与具体情境下,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互动教学是把课堂教学作为学生、教材、教师、环境交互作用的动态情境,将教学活动看做是师生之间进行的一种和谐、真诚的交往、对话、理解和合作,将教学过程看做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的统一过程。
《大学语文》是高等学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人文素质教育基础课程,主要侧重在对大学生的人文教育和审美教育,以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为目的。随着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的教育主导思想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为此,《大学语文》课程传统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的重点不再是纯文学知识的灌输,而是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审美能力的培养以及对技能的训练(包括书面和口头技能)。通过对《大学语文》传统教学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而大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调动师生互动的积极性,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兴趣,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
互动教学的基本思想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学、独立思考,并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激发兴趣很重要。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知识的原动力。一个人做有兴趣的事情,常常会伴随着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这种情况就会激发个人的想象力,容易迸发智慧的火花,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结果。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就必须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探索,参与知识的教学过程。例如,在教授古代文学部分时,很多学生对枯燥的古文或诗词不感兴趣。教师可让学生来讲课,并将上台的表现作为平时成绩。为了讲好课,学生回去后必须对新课进行充分的准备,查资料,制作PPT,不仅培养了学习能力,而且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其次,在讨论中解决问题。课堂上,让学生上讲台讲述自己对新课的理解,然后把困惑的问题讲出来供大家讨论,通过讨论,理清思路,解决问题。整个过程中,教师做好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在讨论中踊跃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不仅激活了思维,也使课堂气氛充满生机活力,更使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不但能改变他们对上课产生的厌倦感,还能激发教学过程中的活跃因素,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二、创设文化情境,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和文化品质
一、比较时代经历
李白比杜甫早l1年,在李白身上带有大唐盛世前期培育起来的富于幻想和乐观的特点;杜甫则在“安史之乱”中更多地看到庸王朝的江河口一f干戈离乱。即使是表达悲愁,李白也仿佛是巨人似的哀叹:“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苦闷写得也豪迈;杜甫是家国之思郁积满腔,铸成的诗句自然沉郁:“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李白25岁仗剑去国走出蜀地,“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人名山游”;杜甫近5o岁辗转颠沛流落蜀地,后又“漂泊西南天地间”。李白半生游历,杜甫半生漂泊,二者看似相似。133229.cOm从外在形态上看都是没有根基的离乡在外。而内涵却大不相同,心境有天壤之别,游历往往注目天地山川壮观奇景,诗句当然飘逸;漂泊常常饱尝人间苦难黎民忧患,诗句自然凝重。
二、比较个性特点
李白个性率直自信、狂放不羁;柱甫性情敦厚、忧国伤时。李白被召人长安时写诗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篷蓠人!”狂喜自信溢于言表。当他受权贵们排挤被皇帝赐金放还时,不只是愤然,而且毅然决然,同时也很悠然飘然的离开长安。杜甫曾在长安困守l0年,动乱中被叛军俘虏逃出后,又忍辱负重麻衣敝履去见唐肃宗。
关于作诗,李白说自己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苍洲”,自信又高傲;杜甫说自己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刻苦又执着。李白的诗就是他胸襟抱负、个性气质、心理特征的自我写照,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和表现意识:“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杜甫旅食京华的辛酸屈辱。颠沛之中的饥寒凄苦,是唐代许多诗人不曾体验过的人生,“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忧患意识虽说是时代、遭遇使然,但诗人自己说“物性固难移”,与自身的个性特点是分不开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分别有两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前者可见李白蔑视权贵的傲骨,后者看出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甚至我们从二人互赠的诗中也能见出不同的性格特点。李白纵情喝酒,杜甫劝他:“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恳切关心;杜甫苦于作诗,李白笑他:“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亲切随意。李白自言“青莲居±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杜甫曾写“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从“青莲居士”和“少陵野老”的自号中,也能感受到二人不同的性格特点。
三、比较思想意识
虽然李杜二人都是从小就有济世报国的雄心抱负,但李白的思想更复杂一些。儒家和道家学说对李白思想的影响都很大。当他想建功立业的时候,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占主导地位;当他觉得“人生在世不称意”的时候,就想“明朝散发弄扁舟”,道家的思想又占了上风。儒家的思想经他自身的变形走样,就带有明显的个性色彩了,所以在他的诗里,有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也有执着:“欲济苍生应未晚”,而这些和“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放纵,“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消极,“钟鼓馔玉不足贵”的激愤,常常是矛盾地出现。
与李白不同,杜甫的世界观中儒家的思想始终占主导地位。“仁者爱人”、“民为邦本”使杜甫一生都把关心人民的苦难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即使终身不被用,还是“一饭未尝忘君”,忠君思想虽然很重,但对儒家的教条准则他又有所突破。儒家有“穷则独善其身”、“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之说,杜甫却始终关心时事,忧国忧民,直到最后“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境地,登上岳阳楼,想到“戎马关山北”时,他仍旧是“凭轩涕泗流”。
四、比较文学主张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效率 营造 课堂氛围 语文素质
作为初中语文的教师,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我们应该对教材有深刻、独到的见解,深挖语文教材里有细腻而生动的语言,丰富而真挚的情感,博大而深邃的哲理,并有广博深厚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自由发挥,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指点有方、循循善诱,从而使课堂教学体现发散性思维的魅力,利用设置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去探索,去创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从而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结合我几年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对如何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营造良好课堂学习氛围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想方设法把学生吸引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是一种乐趣,而不是枯燥乏味的苦役。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会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如在讲到《食物从何处来》这一课时,我在这个题目的后面打了个“?”。我说:“人天天吃食物,人以外的生物都有食物吗?什么叫食物?食物到底从何处来?”学生开始你看我我看你,开始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兴趣,学生带着这份兴趣开始边阅读边思考。在阅读过程中,他们知道了一切生物都需要食物;食物是一种供应能量的物质;水和矿物质盐类不属于食物;除了个别细菌外,其他一些生物都是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获得食物的。这样,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教师带着问题实施课堂教学。
二、深研语文教材,善于引导,营造高效课堂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发挥引导者的作用,课前应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并用独特的见解,有较广的知识量,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去学习课堂知识,从而使课堂教学充分体现语文的魅力,吸引学生去求知。教师可以通过置疑引导,诱导学生向着未知领域深入研究探讨,把学生带进“山穷水尽疑无路”的疑惑,然后或抛砖引玉,或画龙点睛,或点拨指示,或取喻明理,使学生对未知领域心领神会,如入幽微之境,突见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情景。知识的获得,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现代是终生学习的社会,我们一直处在学习的状态中。教师不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帮助学生成功的人。在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善于启发、激励、指导学生,要针对初中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够强、心理情绪不稳定、好奇心强,给予及时有效的、坚持不断的引导,运用多种手段置疑、激疑、导疑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远远胜过掌握知识本身。只有教师重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有利于激发兴趣、有利于发展思维、有利于培养创造能力为原则,关注学生发展,帮助学生提高自身修养和能力,同时教师要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尽量让学生多动手、动口、动脑,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找出方法,让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只有这样课堂的学习效率才会提高。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1.课堂教学引入故事,渲染学生情感。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抓住青少年这一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兴趣。同时,授新课前,花极短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显得亲切自然,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
2.营造情感氛围,吸引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是教学的主场所,教师在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去营造一种情感氛围,提供一种条件,让学生在情感氛围中,在这种条件下,心情放松,思维活跃,享受学习的快乐。如果能在语文课堂教学的最初就把学生的心思集中起来,并极早进入状态,这就为这节课的高效性做好了准备。教师就像主持人,能不能把全体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过来,需要看老师有无激情和智慧。教师的穿着,表情,动作,语言,教师的活动,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对文章的认识等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营造与教学内容相切合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并不是以传授知识为单一目的的简单过程,我们应深研教材内容,让语文的魅力在艺术的殿堂绽放它应有的光芒与魅力,让学生在享受语文的同时,提高运用我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就一定能够当好学生语文学习的“引路人”,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学生的探究潜能,也提升人格素养、人性品质,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功效,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参考文献:
[1]张静.初中语文课堂的“五趣”教学[J].课程教学研究.2012.
【关键词】初中语文 高效课堂 构建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快速推进,素质教育模式已经渗透到多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中,也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认可。语文,是初中阶段的一个基础学科,语文学习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与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增强初中语文教学效果,构建高效初中语文课堂就显得十分重要。课堂效率得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才能有所提升。目前,我国初中语文教学还存在一些低效现象,极大地影响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关注课堂效率,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所在。
一、打造高效初中语文课堂的重要性
1.有利于语文教学改革目标的实现。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让课堂教学活动不再只是简单重复。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是教育发展新时期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打造高效课堂,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以调动,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突出。初中学生富有个性,给学生个性学习的机会,能够让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满足教学改革的需求。所以,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是实现新课改目标的实践。
2.有利于初中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课堂效率的提高,会加快学生的各项能力提高。一个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必然具有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敢于提出疑问与解决问题。高效的语文课堂,会从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出发进行教学活动的制定,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最大程度地展现自我,促进学生大胆创新。因此,对于学生来讲,高效的课堂能够满足他们实践与创新能力提高的需求。
3.有利于促进教师个人成长。教师,是课堂活动中的主导者,教师的成长是高效课堂构建的基础,同时,高效课堂的构建,可以反作用于教师的成长。新课程改革给当代初中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要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创新,坚持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让自己主导的课堂充满活力。教师不仅要根据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方案的制定,更要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考虑学校的教学条件,制定多重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教学活动才具有针对性。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的语文专业知识不断丰富起来,教学想法也越来越多,自己也在学生的成长中快速成长起来。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虽然教学改革实施的时间不短,但初中语文教学活动还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发现初中语文教学的不足,打造高效课堂才更有可操作性。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几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1.教师的教学创新意识不足。教师的创新意识,影响了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丰富性。只有教师敢于创新,课堂才能不断的融入新的元素,实现课堂效率的快速提高。但是,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队伍中,许多教师缺少创新意识。虽然他们传授知识教学效率的提高很重要,但往往用错了方法。部分教师坚信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意义,认为他们只要不断提高语文课堂的活力,就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还有教师认为只要加强学生管理的严格度,让学生将更多的学习精力放在语文学科,就能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教学观念没得到改变,直接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升。
2.课堂教学氛围死板。教学氛围,可谓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情绪的一个元素。教师,是课堂氛围的主要调节者,调动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氛围,往往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不考虑学生的学习感受,忽视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无法全身心地融入到课堂中来。教师一方面觉得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足,嘴上说让学生快速参与进来。又用自己的课堂讲解,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没有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在传统教学体制的影响下,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氛围普遍死板,缺少创新教学的活力。
3.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充足,就乐于将自己的思维运动起来,跟随教师一起去探索初中语文世界。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就很容易成为课堂中的旁观者,不理会教师的讲解,也不会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目前,许多学生觉得语文学习十分枯燥,除了识字、阅读回答问题以及背诵课文,没有任何有意思的内容。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打造高效初中语文课堂的方法
打造高效初中语文课堂,需要语文教师重视课堂教学的各个元素,合理安排教学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1.加强语文课堂结构的优化。优化课堂结构,是构建高效语文课堂中最重要的一步。首先,教师要引导初中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开端。在课前,教师引导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全面预习,提供合理的预习任务,让学生自主对新知识进行探索,有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课堂学习目标。学生经过预习,可以有准备地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掌握好课堂教学内容。其次,教师要针对课程标准,找到一个好的教学切入点。语文教学内容较为广泛,涉及到的内容无穷无尽,教师不可能在一节课的时间内让学生全面了解字、词、句子与篇章知识。因此,教师要通过教学准备明确教学重难点,在教学中做到有条不紊,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最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对课堂问题进行精心设计,利用具有代表性与针对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思维运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2.创设良好语文课堂氛围。课堂氛围,是课堂教学的整体情感氛围。当代初中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和谐课堂氛围的打造,让学生的思维一直活跃于课堂中。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就更乐于探索知识,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具有个性化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更要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加强语文学习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体。
比如在讲解《安塞腰鼓》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段安塞腰鼓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安塞腰鼓演出的愉快氛围,促进课堂氛围的活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活跃起来,了解文字背后的情境与情感,能够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3.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从要我学的状态转变到我要学的状态。灵活应用教学手段去激发学习兴趣,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提高语文教学的新鲜感,能够激发学生的欲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应用积极评价方法,给学生充足的学习动力。
综上所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应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学生语文知识体系的构建,会让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收获更多。教师要重视个人教学能力的快速提高,敢于接受与应用新的思想与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多地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充满饱满的热情下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有利于推动语文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
【参考文献】
[1] 杨素云. 对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解读与思考[J]. 学周刊B版,2013(1).
关键字:初中语文;有效性;课堂教学
一、充分进行课前准备
首先、备教材。教材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素材。要实现课堂的高效,教师必须熟练的掌握教材,吃透教材。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材进行组织、加工,确立教学目标,明确自己在课堂上要教什么,并设计好讲课方法。同时,教师应该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材进行适度的裁剪,使之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行为。
其次,备学生。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现有水平。所以,教师在讲课之前必须十分熟悉学生的情况。了解他们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性差异等。只有了解学生,才能使课堂设计更有针对性,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备方法。教学目标确定了,就要设计目标实现的途径和方法。教学方法要依据教学目标选择,必须服务于教学任务。教学方法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否则就无法实现课堂的高效,甚至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更不用说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了。
二、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是不可能构建起高效课堂的,由于其忽视学生主体性,语文课堂上老师一个人唱主角,学生充当“倾听者”角色,老师和学生缺乏互动交流,这对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不利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角色,把学生领进教室大门,就应该把知识的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知识的王国里去发现,去探索。因此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语文老师不能剥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权利,而应该将课堂让位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们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去发现新的知识和新的学习方法,从中体验发现新知识的好奇感和完成自主学习的成就感,增加学习兴趣和信心。老师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得新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发挥好引导作用,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和感想,从而树立起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自信。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成功的奠基石,只有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干好一件事情。那么,我们该如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语文的状态呢?让学生愿意学、乐意学,着急学习语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十分肯定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这给我们语文教学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启示。可以肯定的是,一旦学生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他们就会主动地去学习、去讨论、去交流,而学生的这种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又可以反过来促进我们语文高效课堂的形成。这种相互促进、相互增长的学习氛围,必然会对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四、检测学习效果,恰当做出评价
检测学习效果是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了解学生获取知识情况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通过抽查批阅、同桌对改、个别解答、小组展示等形式反馈检测结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辨别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又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思维是否正确,及时纠正他们错误的思维方式。评价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那么,如何恰当地评价学生,才不至于误了学生,才能把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评价学生需要因人而异,以鼓励为主。二是实事求是地评价学生,我们要用放大镜看学生的闪光点。三是用发展的观点评价学生,激发学生前进,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五、搞好小组的分工与合作
语文课堂教学任务完不成,展示的时候环节出现混乱,回答问题学生出现重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对小组进行明确分工。小组明确不了任务,就会出现一个问题重复说,有的问题没人说这样被动的局面。受此启发,教师一定要注意小组任务分工明确,不重不漏。比如说导学案上设计六个问题,就应该将这六个问题划分至每个小组,各组都来承担一个问题,重点研究,小组长认领任务以后,也要给各成员明确分工,各负其责,人人有责。同时小组长肩负重大责任,要善于分解问题,做到每人有事十,把一个问题分成几方面来回答,大问题优等生做,中等问题中等生做,简中一问题学困生做,人人有事,人人尽责任。搞好小组的分工与合作有助于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利于激发每位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六、结语
优质高效语文课堂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境界。我们要实事求是,去伪存真,取长补短,立足学生,人人向上,多琢磨,多想法,不为困难找客观,只为高效来努力。争取让学生人人有事十,人人能十事,人人能把事十好。让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课堂上来,实现新的飞跃,打造有效的、多元的、高质量的高效课堂,从而让语文课堂达到最佳效果,让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培养和提升。保证知识全面获取,保证能力得以锻炼,保证技能全面提高,保证语文课堂更高效。
【关键词】学生主体高效教学语文课堂
从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来看,它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写字、阅读、写作、口语和交际能力,从而为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夯实基础。为了更好的实现该目标,语文老师必须敢于打破落后、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探索新的教学策略,从源头上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得到和谐、稳定、健康的发展。
一、将学习主动权给学生
自新课标实施以来,相关部门要求将教学作为平等的过程进行,老师作为相关活动的引导者与组织者,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将学生视为进行知识探究的主体,而不是单纯装知识的容器,有主次、有轻重的传授知识。在这过程中,既不是全盘托出,也不是照本宣科,从实施传统教学方式的结果来看,不仅令老师疲倦,还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如果学生在这种教学情境下学习,不仅不能提高学习兴趣,对培养语文素养也会构成严重影响。由于主动权一直在老师手中,学生没有过多思考的空间和机会,所以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大多不能满足要求。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实现角色转换,老师必须正确看待教学,转变教学理念,将知识传输变成服务,这样才能有效组织、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如果学生带着愉悦的心进入课堂,用良好的心态学习,在课堂上他们就能有所收获。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老师必须理清脉络,主动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例如:在《将相和》中,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形式和内容,分析、讲解《完璧归赵》的故事,掌握实情发展以及层次,然后再利用人物言行,对性格和品质进行分析,就能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二、将思维空间给学生
思维作为事物联系和本质属性的反映,人体思维都是问题的反映。因此,在现代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解疑、设疑的方式,将相关知识传输给学生。在工作中,老师通过整理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将问题作为打开学生思维和视野的钥匙,这样就能不断培养学习能力。
另外,课堂提问作为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也是促进师生情感和信息交流的途径,所以老师必须根据教学需求,对问题精心设问,这样就能围绕教学目标和程序,强化教学过程。例如:在《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中,我们可以根据课文难点与重点,对其进行精心设计,这样就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最后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在第一段中,围绕“大娘失去唯一的亲人”,引导学生理解大娘先背伤员的原因;在第二段中,围绕“小金花为什么会在志愿军面前留下眼泪”,让学生主动设计问题,并且思考,这样就能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为学生创设广阔的空间,同时这也是提高思维训练的有效方式。
三、将探究机会给学生
从新课标具体内容来看,它倡导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构建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这也是推进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在这过程中,创新作为探究的实质,老师必须充分利用该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意识、精神和品质。同时从新理念实施过程来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老师始终只是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因此,在现代语文教学中,老师必须有意识的推进学生主体活动,从各方面增强课堂效益。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探究活动都能将知识作为支点,如果太难,很容易打消学生学习积极性;如果太简单,又达不到探究性学习的价值,当然也就不值得思考。如果在探索中,既没有指示、要求,也没有指导,完全性自由,虽然能够活跃课堂氛围,但是探究结果并不能达到要求,很多时候都是没有收获。
针对上述现象,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在打破传统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局限的同时,让书本和实践处于平衡的状态;并且鼓励质疑,发表自己的新思路、观点、思想和发现,这样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例如:《跳水》这一课中,我们可以围绕“|船长命令儿子跳水是不是最好的方法”进行讨论,这样就能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解决问题,并且提高能力。
结束语:
课堂作为能量的磁场,对传递文化,培养文化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必须根据新课标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爱好,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进行自主学习,这样就能不断提高学习兴趣,保障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语文教学 高效课堂 教案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4(b)-0080-01
1 “把握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案”是打造语文高效课堂的前提。
只有明确的训练目标,才能在教学中尽量减少教与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那种心血来潮即兴发挥,兴之所致离题万里的语文教学是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总目标、阶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结合课文的教学内容,站在学生的角度精心设计教案。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要保证80%以上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生可以延伸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练习;而对学困生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浅层次的练习,让他们循序渐进。这样设计出的教案才切合实际,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教师精心编学案,学生自学”是打造语文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
包括课前预习和课上自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学习目标,按照教材的逻辑程序,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独立地分析、理解教材,并按从低到高的顺序,对学习目标层次(认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做出具体反应,是学生自觉积极地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认知过程。
自学的方法是:“四遍自读法”。第一遍:初读全文,粗知大略,圈注字词;第二遍:朗读文章,理清思路,划分层次;第三遍:把握要点,推敲大意,概括中心;第四遍:分析写法,准备研讨。其中前三遍可在课前预习时做好,后一遍在课堂上解决。
3 “灵活用方法”是打造语文高效课堂的保障。
如何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怎样的课堂才算是务实高效的课堂?我们说只有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深入、学得自主的课堂才算是务实高效的课堂。因此,课堂上运用方法很重要。
3.1 营造使学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氛围
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近年来我校电教建设上了几个台阶,把电子白板连接到每个教室。有了这些条件,我就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美妙的音乐、流动的画面。营造使学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氛围,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3.2 发挥好小组学习功效
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现今课堂上的一种主要学习方式,既能碰撞出学生思维的火花,又能活跃课堂气氛,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课前精心备课,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另外,教师要将小组成员搭配好,优、中、差兼顾,让学生帮学生,比老师逐个指导要省时省力,这样,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轻松。
3.3 教师引导,穿针引线。
经过小组合作学习,有的问题解决了,但仍有不少问题尚未解决,或理解不够深透。这时,学生便把希望寄托于教师。教师重点讲解的时机成熟了。为此,教师引导要力求生动有趣、言简意赅、掷地有声、富有启发性。
教师引导重点应放在“三点”“一线”上。所谓“三点”是指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新知识的关键点(即教材的重点、难点),理论和实际的联系点;所谓“一线”指前后各课之间、各单元之间和各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教师引导要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即指由学生提出、为学生普遍关注且同教材紧密联系的问题。
3.4 精心设计反馈练习,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完成反馈练习是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逐步达到牢固掌握,以及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都要在一定的练习之后才能达到。教师在处理反馈练习时要做到三个字“少”、“精”、“活”。即:反馈练习不仅要注意量,更要注意质,要精心挑选,合理编排。同时要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不搞“一刀切”,有必做题,选做题,有不同难度分层次的练习题,通过完成作业,各类学生都得到发展。
3.5 对学生及时评价与奖励。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
提到教学目标的制定,我们必须首先知道何为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及学生实际而制定的一种具体要求和标准。它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是课堂教学的方向,是一堂课的灵魂,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是小学他语文学科整体教学目标和单元目标的具体化。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只有在每上一节课之前,从学生的角度学习课文,从而知道本课的教学目标所在,这样才能在教学目标的提出上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因此,研究探讨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与有效实现,对于优化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时,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相结合:与教学大纲的要求相结合、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与教材相结合、与知识点相结合、与能力相结合、与品德教育点相结合、与知识的重难点相结合。例如在教学《荷花》一课时,可以提出如下教学目标:(1)识字学词,读准生字的字音,了解词义,正确书写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用朗读表达对荷花喜爱的感情;(3)从感悟作家笔下荷花的特点中,了解抓住特点、展开想象的写法。
二、教学目标的实施
课堂教学目标的提出,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为教学目标制定完整的课堂实施过程,在我们确定好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之后,应该为这节课进行必要的准备,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在课堂上依据我们知道的教学目标有的放矢。为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在实施教学目标时必须做到:(1)课始,教师要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使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有的放矢。(2)教学程序要合理,方法要灵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安排时间和内容,教学过程主次分明,依据学生和教材的实际,灵活交替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3)教学中要抓住课堂的重难点,这里要注意的是,一是要善于利用时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二是要善于抓时机突破重点,突破难点;三是要对重点字词句段的启发、推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例如在教学《狼和鹿》时,根据教学重点,我从第一、三自然段入手,设计了教学的三个主要板块:一是对比捕杀前后森林的变化;二是对比捕杀前后鹿群的变化;三是探究造成变化的共同原因。这样的设计层层递进,逐步深入,用捕杀狼前后强烈的对比,给学生的思路带来极大的冲击,从而很自然地让学生明白破坏生态平衡的严重后果。最后学生谈看法时,说得较为深刻,如“一切皆有规则”、“不能让食物链上的每一节脱落”、“维持生态平衡是为了我们每一个人”,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
三、教学目标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