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地理网络课程范文

初中地理网络课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地理网络课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地理网络课程

第1篇:初中地理网络课程范文

1.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微课程”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针对性较强,围绕一个地理知识重点或难点进行集中讲解,教学主题比较突出,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2.初中地理微课程一般由画面、文字与音乐组成,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进行知识学习,也可以丰富其想象力,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3.初中地理微课程方便灵活,教学时间较短,受限制的因素较少,可以随时随地开展,也可以有效的利用零碎时间,十分便捷;教学空间较为灵活,学习场所几乎不受限制,除了教室也可以选择在室外,并且授课方式多样化,包括手机、网络等。最后,近年来,随着移动终端与无线网络的逐渐普及,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微课程”教学模式,也可以有效利用网络在线学习与远程学习模式,学习地理知识的方式更加多种多样,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

二、初中地理微课程的具体设计

1.制作初中地理微课程。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微课程”教学模式,首先需要精心设计,制作一个良好的初中地理微课程,在通常情况下所使用的工具包括多媒体教学设备、麦克风与绘图板等。

(1)需要确定教学主题,微课程一般只对一个知识点进行专业教学,主要是初中地理知识中的难点或重点,像时差计算、气候差异、读取地图和降水分布等,也可以是学生们较为感兴趣的知识点,像地域文化、地形河流与人文环境等。

(2)设计教学方案,内容主要包括导入环节、讲解环节、点拨关键点、归纳总结、生活情境等。

(3)准备素材,初中地理教师需要搜集与主题相关的各种素材,包括视频、音频、图片与文字等。另外,在制作微课程过程中,教学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特长,特别是在确定主题时,可以联合其他地理教师共同参与讨论设计,促使整体学生都能够学习到优质的地理资源。

2.丰富地理微课程内容。

一节优秀的初中地理微课程不仅需要教学设计精美,同时还应该融入部分具有一定冲击性的视觉元素,或者是活泼而优美的动画,当然这需要初中地理教师拥有一定的技术力量与教学资源。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应该熟悉微课程的制作方法与技巧,掌握一定的多媒体技术与技巧,丰富地理微课程内容,精心设计初中地理微课程,使教学内容具有自身特色,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在初中地理教学内容中,部分知识内容较为抽象,或者涉及到空间现象与概念,像纬线和经线、海陆的变迁、气候的形成、气温的变化等,这些地理知识内容都是设计微课程教学模式的最佳整合点。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动画元素,使教学内容变得惟妙惟肖、形象具体,灵活展现给学生,让其仿佛置身其中,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地理概念,探究地理知识。

3.注重微课程教学细节。

在设计初中地理微课程过程中,要重视各个教学细节,并且对其进行仔细研磨,从而设计出一个能够促进学生深度而完整学习与掌握地理知识内容,同时引发学生对其进行深思。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运用微课程教学模式时,对地理知识或疑难问题进行讲解时,都需要加入部分微问题,教师使用逻辑思维方法对地理知识进行整体规划,把一些地理知识重点划分为多个小主题,对它们进行精心设计,从而设计出多个微课程。例如,在进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时,教师可以针对这一教学内容划分为多个小主题,设计出多个微课程,包括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与洋流因素等,让学生进行学习,内容精细简要,并且降低了学习难度,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同时还能够有效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总结

第2篇:初中地理网络课程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网络课教学;设计探索

现在,大部分学校的初中数学都是使用电脑上课的方法,因为电脑既可以通过网络连接到因特网,又可以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组成局域网,正是利用这种先进的网络技术,实现了知识共享。老师只要教学生如何使用这种方法,就可以使学生互相交流沟通所学到的知识。在教学中,老师将自己呕心沥血准备的上课内容发到特定的网址或者共享的电脑上,这样每个学生就可以自己用电脑访问完成习题,老师再在网上直接检查。如此一来,不仅能完成用网络上课的模式,还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性、互动性以及团队协作,改变了以前死板的教学。

一、初中数学网络课实施的优势

1.提供了双向的交互教学情境

新时代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与以往守旧的教学模式相对比,它有着更灵活、更先进的优点,不仅能达到老师跟学生、学生跟学生间的交流方式趋于多样化,还能达到人跟电脑间直接相互沟通的效果。明显,初中数学网络课有着自己的强势,跟以往的教学对比,更加能吸引学生主动、自觉地去学习数学知识。

2.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把握数学知识

初中数学使用这种新方法教学,将原来知识讲解跟习题练习的分开状态完美相互结合,正是这种变化,改良了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框架。这种网络课教学就是利用网络技术的先进性及创新,让初中数学的模式得到升华,使教学的知识以及资料趋于多元化、全面化并更易于理解,这样学生也更能客观、生动地理解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同时也对初中数学更能产生兴趣,就能更好地掌握所学到的知识,那就不会再呈现出传统教学下那种死气沉沉的尴尬环境了。

二、初中数学网络课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具体实践路径

1.初中数学网络课的教学设计

判断一个数学老师的教学观念是不是具有先进性和现代化,主要取决于老师本身的数学知识量、运用知识的技巧、学习新事物的能力以及教学服务的意识等,这些都与现代化教育理念密切相关。假如要实战操作网络课方法,首先老师要先意识到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赋予教学的创新精神。由此一来,初中数学老师在操作这个新方法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学生现在的生活情况以及拥有的知识阅历,这样才能准确找到数学教学的切入点,所以老师在准备课件的时候,至少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学生能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怎么样;第二,有多少知识是学生比较熟悉了解的。第三,又有多少知识能让学生真正学透等等。初中数学老师只有将以上方面加入到课件中,才可以使学生把以前学的知识跟新知识进行一个完美过渡。

2.初中数学网络课的教学设计

由于数学教材的独特性,所以这种新教学模式就应当把教材的特性更好地呈现给大家。也正符合初中数学教师讲课的准则是将数学教材进行标准化、目标化。而且,现在的初中数学教材知识大部分都是含糊抽象的,不适合对学生执行独特性教学。所以,初中数学老师就要根据现有的情况对知识做一些调整,把一些抽象的实例转换成具体的事物,这样就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这些知识。

总之,这种新教学方法的执行,只是教学上的一个协助方法,而不是完全取代了传统教学。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取长补短,将初中数学网络课教学步入正轨。

第3篇:初中地理网络课程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微课;初中地理;教学应用

今天,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不论是生活、工作还是学习,网络技术都有所渗透,在教学领域也有各种网络技术的应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运用网络技术发展地理教学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也有着巨大的优势,它能够有效地促进地理教学的发展。

一、“互联网+微课”在地理教学中的优势

1.短小精悍,针对性强

“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采取视频的方式进行教学,这些视频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微小,一个视频只有几分钟。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师45分钟的教学有一大半的时间都在课堂上讲解知识点,课堂显得沉闷呆板,而微课使知识教学更加清晰明确,学生从中理解地理知识的时候针对性强,一些教学难点也更容易掌握。

2.不受时间和地域等因素的限制

互联网教学与传统课堂相比,最大的优点在于学生的学习不再受课堂的限制,只要学生愿意,不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学习自己想要的知识。这种新型学习方法为地理探究性学习带来了便利,而且通过互联网,教师还可以搭建专业的地理网络教学平台,促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地理教育的良性发展。

二、“互联网+微课”在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地理是一T十分有趣的学科,许多知识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其中也不乏一些难以理解的地理知识。例如,一些复杂多变的地图,在一些学生眼中就是他们学习的重难点,而且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法较为传统,以考试要求为主,缺乏趣味性。这种教学现状导致学生对地理学习缺乏兴趣。而在地理教学中应用“互联网+微课”这种新技术,使得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看到了与以往不同的教学方式,新的教学技术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注意力。

2.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点

初中地理长期以来被大部分教师认为是一门“副课”,在考试中所占的分值也不高,教师和学生都不太重视这门课程,更为严重的学校,连专业的地理教师也较为缺乏,这些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导致学生在理解地理知识的时候存在一定的障碍。但是在教学时应用“互联网+微课”的教学技术,则可以将平面的地理知识立体化,使知识点更为集中,有助于学生理解地理中的重点和难点。

三、“互联网+微课”在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在地图学习中应用“互联网+微课”教学

初中地理中的地图教学可以说是教学的一大重点,由于在小学时,学生没有接触过地理方面的知识,导致许多学生对于地理这门课程比较陌生,也给地理教学增加了几分神秘感。地图在地理教学中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例如,在学习《世界的地形》这一课时,不可避免地就会涉及地形图的知识。地形图中的许多地形都是学生没有见过的,都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想象能力才能理解,这对于不少学生来说是学习的难点。而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互联网+微课”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通过微课让学生观看视频,将平面的地图知识变得更加形象,而且这种信息技术还可以模拟不同类型的地形差异,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它们之间的变化,使得教学内容更加清晰。

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不同学生学习地理知识

传统的地理课堂上,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地理知识的时候,由于班级的人数比较多,教师在教学时往往难以兼顾到每一个学

生,他们的学习需要也不能得到有效满足。但是,运用了“互联网+微课”技术以后,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将学生进行分组,学习不同的地理知识。针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不能只满足于教学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要学会运用微课进行适当的知识扩展,让学生学会运用新技术探索更多的地理知识;而针对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则不能给学生讲解过多的知识,应以基础学习为主,针对他们的微课,应当相对简单一点,以基础知识教学为主,保障他们的学习。通过有选择性地应用微课技术,可以使班级里的每个学生都能收获地理知识,降低他们的厌学情绪。

总之,虽然在很多学生和教师的眼里初中地理可能只是一门副课,但是地理所讲解的知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好地理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出现的地理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衔接紧密,教师在教学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地理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探究地理知识的欲望,促使他们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

参考文献:

第4篇:初中地理网络课程范文

一、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社会的飞速发展,促使信息技术教育正在发生转变,逐步从单纯的信息技术教学课向与其它学科的整合,进而构建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模式发展。它的教育内容从传授计算机基本知识转到利用计算机网络作为工具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讨,它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伦理、道德、法制的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正日益成为推进国家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强有力的手段,通过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二、初中地理教学应用信息技术教育的必要因素

(一)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着信息技术的应用

地理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巨大的信息世界。它涵盖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创造并遗留下来的各种信息的积淀。通常我们对地理的了解主要依赖于各个时代所遗留下来的各种资料,但其却庞杂繁多。现代教育技术以其巨大的信息存储能力,方便快捷的文件检索功能,使广大师生拥有浩如烟海的地理资料并能快速进行查询。

(二)《新课标》的实施赋予了地理学科教学新的内容

《新课标》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地理教学如何实现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呢?其核心是要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变教师教学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过程。

(三)地理教学同样担负着新的教育使命

信息社会,知识以惊人的速度在不断更新,很多知识在我们尚未认识清楚的时候,它却已经被新的知识所取代了。地理学科教学以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为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对材料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应该具备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进行选择、判断的能力。

三、初中地理教学应用信息技术方略

(一)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目前,地理CAI教学课件的商业化运作已经相当成熟,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演示学习探究过程。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辅助教学。这类课件可以是线性序列的演示,即按教学顺序来组织各种信息;可以是交互式的,也可以是开放式的,既可按顺序进行操作,也可以通过主菜单根据需要随意选择学习内容或重复同一内容。

(2)高密度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和灵活的文字板书应用。这类课件多用于专题课和综合复习课中,利用计算机大容量存储和快速显示功能,代替教师的口授,它具有图文并茂、资料详实、容量大、线索清晰、操作简便等特点。

(3)创设信息情境,让学生主动完成意义构建。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提供一个由教师预先创设的信息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通过对信息的处理加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利用多媒体自身的优势将声、光、电等多种信息资源构建成学习地理的氛围,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供可能。

(二)基于校园网等局域网的网络教学

要经常性的开展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初中地理教学活动,就必须善于积累地理电子教案、分类电子地图、地理CAI积件,构建自己的地理数字化素材库;就必须善于积累图像、声音处理经验、动画制作经验、课件的制作经验,努力提高信息技术水平。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等局域网,使之与相对成本较低的卫星电视互联,教师、学生既可以共享通过卫星电视互联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料,又可以通过校园网等局域网实现交互式教学,防止出现信息时代的不平等教育现象的产生。

(三)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

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抛开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打破了时间、空间对地理学科教学的束缚。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是一对多的关系;网络教学构建了一个虚拟的地理课堂,这里提供了优秀的地理教师设计的学习资源,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来选择相应的内容进行学习,并可将学习情况及时地提交给教师,教师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定,以此实现一对一的教学。

四、初中地理教学应用信息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角色的多元转换

信息技术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教师教育思想是否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而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愉悦感。地理教师要根据教学情况的实际需要,不断转换自身角色,利用计算机及网络信息占有量大的特点,提供给学生地理学科领域一些前沿的研究成果及有争议的热点问题,启发学生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

(二)地理教学方法的转换

在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下,地理教学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民主性和平等性原则,注意学生个性化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制作的CAI课件及网络教学为学生的独立学习创造条件,学生可以独立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进行学习,使学习的内容更具有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灵活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的转换,注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第5篇:初中地理网络课程范文

关键词:网络环境资源 地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4-0136-01

1 利用网络环境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无形的动力,当我们对某件事有充分的兴趣时,就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然而,地理是一门内容较庞杂,需要记忆较多的学科,有很多地名和对应的地区特征,有时候记忆起来比较困难。这就需要我们善于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网络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就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来学习地理。

例如,在学习“世界的语言和宗教”内容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放动画片《西游记》中的片尾曲《白龙马》的视频:“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欢快的节奏,熟悉的画面和旋律,不仅能够吸引住学生,还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说:“相信大家都看过这部动画片,动画里讲的就是唐僧师父历经九九八十一个磨难,跋山涉水,惩处妖魔,在师徒四人的团结协作下,终于取得真经的过程,这部动画里面的真经是哪个宗教里的真经?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宗教吗?你们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宗教活动啊?”通过动画的引入,再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不仅使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的效率,集中了学生学习的精力。

2 利用网络环境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课堂中使用网络技术辅助教学能够利用其检索快、信息容量大、传播效率高这些功能,使学生充分利用视觉和听觉来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很大作用,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可以将要讲授的课程制成多媒体课件,在讲解新知识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对重点进行放大、个别重复等,在对一堂课的小结和归纳时,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思想和解题方法以特写方式放到一张画面中,并配上轻松的背景音乐,使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下学到新知识。在练习巩固中,由于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容量大大增加。这时可以预先拟好题目运用电脑设置多种题型多角度,全方位、循序渐进地突出重难点,然后根据学生练习的具体情况,将相应的重难点进行反复的练习。

3 利用网络环境资源培养学生综合实力

利用网络资源可以突破地域和时空的限制,形象地再现或描述一些事件和现象,展现在学生眼前,帮助学生建立空间和地域的想象能力,建立对地理知识的感性接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中国的工业分布与发展”时,就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几个工业区来进行展示,锻炼学生的地理形象思维能力。在网络资源的环境下,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网络技术可以拓宽地理的教学渠道,设置出有趣的教学场景,丰富学生的体验和经历,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以直接的经验为基础,根据网络资源如视频、图片等信息,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积极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天气和气候”内容时,就可以播放“热带沙漠和热带雨林的景观”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各地有着千差万别的自然景观,而人类也相应地根据这些景观设计出了不同的建筑来适应这样不同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提供的自然环境来设计相应的建筑”,这样就使学生对课本内容理解得更加透彻,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发挥了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4 利用网络环境资源时注意把握好度

网络环境资源作为传统教学形式的必要补充,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任何的教学方式只有在合理正确使用时,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果。所以,在应用网络环境资源时应把握好度,还应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在课堂中,应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有些教师计算机知识不足,就从网上直接下载课件,在自己上课时跟着课件的思路走,以多媒体为中心,很难根据学生掌握的具体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实际上,教师要根据上课的具体情况做一些适当的调整,把握教学过程的主导地位,才能与学生更好的双向互动,提高课堂效率,而不能只是跟着课件走。

第6篇:初中地理网络课程范文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创新思维的工具,对于初中地理教学起到重要作用。思维导图以图文并茂的方法,为初中生更好地展示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地理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做出积极贡献。因此,如何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提升初中生的地理学习效率,就成为了初中地理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地理教师必须要掌握正确的教学方式,为初中生建立知识框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初中地理;思维导图;逻辑;课堂氛围

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运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是意义深远的,不仅有利于设计人性化和开放性的地理教学方案,还可以优化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进一步深化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地理课程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使课程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和时代性,以进一步提升初中生的人文素养。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满足不同学生的求知欲,巧妙运用思维导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初中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尝试从生活中挖掘教学资源,引导初中生积极实践,交流学习经验,反思学习地理的体会。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紧密结合地理教材,营造高效课堂氛围

很多初中生面对抽象的地理概念都会感到迷茫,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必须要紧密结合地理教材,利用思维导图优化教学节奏,给初中生讲述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初中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和积极的学习动力,让初中生对地理课堂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找回学习地理的信心。比如,讲初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我深入研究地理教材,给初中生绘制了内容丰富的思维导图,用简单的线条把整章的知识点都清晰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更好的梳理学习的思路,营造高效的课堂氛围。在思维导图中分别向初中生介绍了自然界的水循环、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并加强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讲解,减轻初中生的学习负担,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对于考点,我通常会让初中生在小组中探究,共同分享学习心得,如暖流和寒流,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等。我还会给初中生设计小专题研讨活动,如研究三峡工程的意义,移民安置政策,面临的挑战等,让初中生有展示才华的机会。

二、构建正确知识体系,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初中生对地理课感兴趣,才会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好的配合地理教师完成教学人物。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必须要注重初中生的情感体验,运用多种有效教学方式,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为初中生构建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实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比如,讲初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为了加速初中生对地理知识的积累,我利用思维导图给初中生分别展示了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空间变化,并且给初中生分析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讲人口的数量变化时,我告诉初中生目前人口的数量变化主要表现为人口增长,一个地区的人口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我给学生列举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对比图,以及人口增长的速率随时间发展的曲线图。在讲人口的空间变化时,我告诉初中生目前人口的空间变化只要表现为人口迁移,我给学生讲解了人口迁移的过程和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最终提出人口的合理容量,让初中生明白人口的变化是当今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

三、拓展地理学习思路,利用网络开发资源

有的初中生学习思路不开阔,学习动力不足,对地理资源掌握的有限,针对这样的问题,初中地理教师必须要结合实际学情,充分利用网络,挖掘更多的学习资源,从而拓宽初中生的学习思路,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促进全体初中生的共同进步。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地理教学,需要地理教师勇于探究,积极实践,引导初中生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比如,讲初中地理《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为了让初中生从资源状况、市场和交通条件三方面记忆和理解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越条件,我制作了思维导图,带领初中生一起分析和讨论,让初中生能理解我国为何要加强山西省能源基地的建设,了解能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对环境的影响等。我还在网上给初中生下载了许多与教学相关的学习资源,初中生对山西省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逐渐学会了分析一个区域的区位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初中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进一步提升。

四、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将需要初中生掌握的地理知识设计成思维导图,让初中生找到学习的方向,避免初中生过分依赖答案和地理教师的现象。同时,初中地理教师还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积极组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活跃地理课堂氛围,展现新时期初中生的风采。比如,在一学期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将本学期地理教材的全部知识点都制作成了思维导图,并且分层次的带领学生进行复习和训练,降低地理知识的难度,优化初中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再如,对于某一知识点的复习时,我通常会将知识点制作成思维导图,便于初中生从中找到学习规律,更好的提高学习效率。总之,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还需要不断的研究,地理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还要注重教学的多元化和全面性,根据初中生的实际水平,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思维导图,为初中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坤.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2012,(95).

第7篇:初中地理网络课程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地理教学 整合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教学的日渐普及,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了各种供选择的资源,还将导致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课程内容、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育手段等全方位的变革。面对信息社会到来所造成的强烈冲击,初中地理教学也应在汹涌而来的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中走在时代的潮头。

一、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促使信息技术教育正在发生转变,逐步从单纯的信息技术教学课向与其它学科的整合,进而构建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模式发展。它的教育内容从传授计算机基本知识转到利用计算机网络作为工具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讨,它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伦理、道德、法制的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正日益成为推进国家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强有力的手段,通过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二、促使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教育必要因素

1.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着信息技术的应用

地理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巨大的信息世界。它涵盖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创造并遗留下来的各种信息的积淀。通常我们对地理的了解主要依赖于各个时代所遗留下来的各种资料,但其却庞杂繁多,数不胜数。现代教育技术以其巨大的信息存储能力,方便快捷的文件检索功能,使广大师生拥有浩如烟海的地理资料及快速查询资料成为可能。

2.《新课标》的实施赋予了地理学科教学新的内容

《新课标》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地理学习如何实现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呢?其核心是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变教师教学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过程。

3.地理教学同样担负着新的教育使命

信息社会,知识以惊人的速度在不断更新,很多知识在我们尚未认识清楚的时候,它却已经被新的知识所取代了。地理学科教学以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为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对材料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对于信息高速公路——Internet网络提供的各种信息,应该具备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进行选择、判断的能力。

三、初中地理教学应用信息技术教育方略

(一)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目前,地理CAI教学课件的商业化运作已经相当成熟,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演示学习探究过程

采用计算机技术集动画效果、视频影像、声音等为一体,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辅助教学。这类课件可以是线性序列的演示,即按教学顺序来组织各种信息;可以是交互式的,也可以是开放式的,既可按顺序进行操作,也可以通过主菜单根据需要随意选择学习内容或重复同一内容。

2.高密度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和灵活的文字板书应用

这类课件多用于专题课和综合复习课中,利用计算机大容量存储和快速显示功能,代替教师的口授,它具有图文并茂、资料详实、容量大、线索清晰、操作简便等特点。

3.创设信息情境,让学生主动完成意义构建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提供一个由教师预先创设的信息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通过对信息的处理加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利用多媒体自身的优势将声、光、电等多种信息资源构建成学习地理的氛围,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供可能。

(二)基于校园网等局域网的网络教学

由于客观原因,到目前为止,还未见到一套较为成熟的初中地理教学配套的电子材料出版发行。要经常性的开展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初中地理教学活动,就必须善于积累地理电子教案、分类电子地图、地理CAI积件,构建自己的地理数字化素材库;就必须善于积累图象、声音处理经验、动画制作经验、课件的制作经验,努力提高信息技术水平。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等局域网,使之与相对成本较低的卫星电视互联,教师、学生既可以共享通过卫星电视互联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料,又可以通过校园网等局域网实现交互式教学,防止出现信息时代的不平等教育现象的产生。

(三)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

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抛开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打破了时间、空间对地理学科教学的束缚。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是一对多的关系;网络教学构建了一个虚拟的地理课堂,这里提供了优秀的地理教师设计的学习资源,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来选择相应的内容进行学习,并可将学习情况及时地提交给教师,教师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定,以此实现一对一的教学。

四、中学地理教学应用信息技术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角色的多元转换

信息技术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教师教育思想是否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而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愉悦感。地理教师要根据教学情况的实际需要,不断转换自身角色,利用计算机及网络信息占有量大的特点,提供给学生地理学科领域一些前沿的研究成果及有争议的热点问题,启发学生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

2.地理教学方法的转换

在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下,地理教学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民主性和平等性原则,注意学生个性化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制作的CAI课件及网络教学为学生的独立学习创造条件,学生可以独立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进行学习,使学习的内容更具有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灵活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的转换,注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注重学生多元素质的和谐发展

教育教学的信息化为地理教学提供了多元而广阔的教育平台,我们在地理教学中也要落实我们的最终教育目标,重视学生多元素质的和谐发展,学生健康个性的培养,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参考文献

[1]钟万书.《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地理教学的有机整合》.

第8篇:初中地理网络课程范文

趣味教学法是一种结构清晰、模式多样、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也需要教师对课文的知识进行设计,由此才能达到提高学生兴趣与营造课堂氛围的多重目的。然而,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领悟不透趣味教学法的真实含义,有时还会适得其反。比如,在教师在讲“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一课时,有很多教师就把学生带到大街上去了解生活,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较好的效果,但是在有限的课时内,要想完成预设的教学内容就很困难了。究其原因,教师对趣味教学法的概念认识模糊,不仅浪费了大量时间,还完不成教学的任务。针对这种现状,本文提出了一些方式方法来解决相应的问题。

二、初中地理趣味教学法的应用

(一)教师要重视趣味教学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条件,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所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提倡趣味式的教学方式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上课时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营造课堂氛围及培养学生兴趣。例如:在讲“中国地形”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制作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知识展示给学生,在讲山丘、高原或平原地形时,教师就收集一些照片或一些视频给学生欣赏,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辅助工具来提高教学效率与趣味性

只有提高了教学的效率才能提高学生的成绩及教学质量。然而,提高教学效率需要一些教学的辅助工具来支撑,像一些手工制作,或买一些简单的地球仪,用这些工具来辅助教学。比如,在学习“亚洲与欧洲”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一张白纸参考地球仪画出两个洲的大概轮廓,通过此种方式方法营造地理课堂气氛,并在提高学生的兴趣的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三)巧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兴趣

教学中可以利用现代媒体信息资源,将电视、广播、网络、杂志、报纸上喜闻乐见的信息资源应用到教学中来,将地理教学同时代进步有机结合起来。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展开教学,扩大教学信息量,刺激学生的视觉器官和听觉感官,提高教学层次,丰富教学内容。同时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也具有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能将复杂的地理知识、变化过程通过电化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甚至呈现动态视觉效果,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本文来自于《新课程导学》杂志。《新课程导学》杂志简介详见)

(四)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提倡地理生活化教学

第9篇:初中地理网络课程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地理课程;地理教学;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2-0259-02

近年来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从概念形式到实践都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基于对课程概念的不同理解,国内外学者对这种整合的定义也各不相同。目前可以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整合主要是指将信息科技融入课程的整体中,改变课程的环境。而狭义的整合则将课程等同于教育教学。后者是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的主流观点,主要受一线教师和科研人员的认同。从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角度出发,狭义的整合是符合当前的发展趋势和实践要求的。本文利用中国知网运用“信息技术、地理课程整合”和“信息技术、地理教学整合”为关键词,分别搜索出近十年38篇和74篇文献资料。旨在对狭义的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的理论、整合的实践领域内主要贡献者的观点进行归纳,梳理其理论逻辑,以期能为人们寻求信息技术和地理课程的整合的相关问题时提供一些有益的视角。

一、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的理论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这一课题,我国最具有代表人物的是何克抗教授。在他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书中明确提出:“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程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除此之外,他还介绍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整合的途径与方法、整合的常用教学模式等等。而李晴、汤玉梅等人的《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一文中,也提出了“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就是在一定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特点,给地理教学创造良好的情境,增加学生对地理事象的认识,提高他们对地理事象的理解判断能力,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以及地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还强调了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的意义以及应该遵循“交互性、开放性、实践性、艺术性”的原则等。

二、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的实践

近十年我国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的文献综述中有54篇涉及到了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教学)整合的实践问题,凌钥在论文《论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有效整合》中提到“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的实践过程必然牵扯到学校软硬件的建设,教育理念的转变,地理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等各个方面”。而大多数学者都从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的整合来论述。

1.信息技术与“教师的教”的整合。佟磊在硕士论文《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中分别阐述了信息技术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和教学模式等各个环节的整合。钱丽雅在《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的优势》中也认为,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能够有效地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王莉在《浅谈如何实施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中,提出“多媒体网络教学”。徐悠、刘飞、钱海春、时峰等人也分别在各自的论文中提到了相同的观点。张桂如在《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中提出了“网络查询教学模式、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网络游戏教学模式”三种教学模式。程南云在《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的探索》中,除了这三种外还提出了“软件应用教学模式”。汪红艳在《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教学整合初探》中提出以下四种模式:讲授演示型教学模式、探究发现型教学模式、讨论研究型教学模式、小组协作型教学模式。钟爱群在《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提出类似的观点。牟桂琳的《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教学初探》中认为,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内容的整合主要表现在“利用幻灯片制作讲演稿”。而王志旺在《浅谈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一文中,结合了一定的教学实践提出,信息技术可以分别与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结合。

2.信息技术与“学生的学”的整合。陈兵和曾国凤都认为应该从“学生自主学习”和“学生的兴趣”两方面进行整合。在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整合方面,陈兵在《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程整合的研究》中认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为他们提供自由探索创造条件,学生有更大的灵活性”。而曾国凤在《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中提到:信息技术具有资源共享等功能,为学生提供多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开拓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与“学生的兴趣”的整合方面,陈兵认为“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教师首先要做的是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有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让教学内容动起来、活起来”。曾国凤认为“现代信息技术以其本身的特有的功能而具备了趣味性的特点,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着极高的价值”。马艳丽在《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中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整合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自我检测的能力。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生的学”整合还体现于学习方式方面,宋城杰在《混合式学习在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中的应用研究》中提倡“混合式学习”。曾沛在《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课程的整合》中分别提出了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查珍在《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课程整合的研究》中强调了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牟桂琳和李学全在《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教学初探》中提出了辅助式学习和自主式学习。周桂梅在《初中自然地理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整合的实证研究》中提出互动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陆敏和冯莉在《设情境求互动重发展――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中强调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式学习。张立伟在《新课程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研究》中认为应该“探索利用网络开展探究式学习”。通过对近十年我国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相关文献的梳理得知,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的理论还不够完善,还有很多问题亟待去探讨与解决,如有关整合的必要性、特点、以及对于整合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等方面的论文尚少;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的实践主要表现在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与“学生的学”的整合方面研究相对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