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范文

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

第1篇: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8-0138-01

新课改条件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已经得到明显提升,但是,在农村一些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效率低下问题依然存在。为切实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效果,笔者组织开展了“小学低年级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研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做了努力:

一、结合教学实际,构建科学的目标体系

有效教学的核心在于“有效”,而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确立有效的阅读教学目标。

制订明确的、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目标,对于提高阅读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努力实现这些教学目标,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阅读教学。因此,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系,使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得到优化整合,才能把各项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中才能选择最佳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实现有效阅读,实现学习目标。我的做法主要是:

第一,优化整合语文阅读教学的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准确把握语文阅读教学的学期总体目标,紧密结合单元和课堂阅读教学内容,将情感目标和认知目标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尽力做到循序渐进。要求语文教师认真分析教材中的阅读内容,根据阅读教学的目标,深入研究各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准内容的结合点;同时还要准确把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创设阅读情境,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和兴趣开展自主的阅读活动,并在阅读活动中通过感受和领悟,获得进步与发展。

第二,优化整合知识与技能目标。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和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师应该将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等各项阅读教学目标进行有机整合,发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综合性和整体性强的特点,通过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阅读教学方式,激发和引导小学生开展阅读活动,通过阅读,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开阔视野,提高阅读能力。

第三,优化整合各级教学目标。语文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将其分解为总目标、年级目标、各册教材目标、单元目标、每篇课文目标和课时目标等。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用来指导日常的阅读教学实践。并将各级目标都渗透到每一节阅读教学的过程之中,使各单元的目标都能相互渗透,相互产生作用,从而保证小学阅读教学的总体目标得以有效实施。

二、有效利用地方资源,加强阅读训练

提高小学生的课堂阅读能力,就必须高度关注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对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必须改变教师始终占据课堂,不舍得将时间放给学生的传统做法。采取有效方式,激励学生在语文阅读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动参与学习。我在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主要采取以下做法:一是尽可能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来亲身感悟进步和发展。在过去,我的课堂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活动时间太少,一般只有15分钟左右,阅读教学效果不理想。后来,我改变了这种做法,要求自己每节课的时间必须最大限度地让给学生,尽可能占到三分之二左右,最少时也必须保证学生自主阅读时间在二分之一以上。通过学生实实在在的阅读,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感悟教材,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对教材的认识。二是在有限的课堂阅读时间内,我尽可能提高学生阅读训练的质量。不断强化阅读训练的针对性,并围绕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将语言文字的技能性训练和听、说、读、写的综合性训练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协调发挥作用。三是阅读训练要贯穿于语文教学过程始终,尽可能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阅读训练要有层次,重点训练要分步实施。四是关注弱势群体,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创设愉悦的阅读气氛,让阅读成为学生愉快的学习行为,通过教师引导,鼓励学生自己提要求,共同拟答案,集体来评价。教师评价是尽可能采用多元化评价标准,坚持多鼓励多肯定,激发学生树立信心,增强阅读的志趣,促使学生的知识通过内化,提高阅读的效率。

第2篇: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范文

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和课外阅读活动相结合,是语文教学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为语文教学赋予新的生命与活力,为学生的发展开阔了新天地。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尝试创建了单元整合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就是设法把“厚”书教“薄”,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时效,同时整合整个单元的学习资源,发现规律,发掘更大的教学价值,并以单元主题为牵引,在有序的主题挺进中贯穿整个单元的教学。为了深化单元主题,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在教学中笔者有目的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活动,提高人文素养,并让学生养成终身读书的习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语文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素养的提高必须依靠大量的语文实践,仅靠课本的阅读量是肯定不够的,开展课外阅读是实施新课程的迫切需要。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和课外阅读活动教学根本宗旨和“语文性”是相通的,都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把它们结合一起,想不到是那样的相得益彰、效果显著!

一、在单元整合教学和课外阅读中开启智慧之门

智慧,可以说是潜藏在任何一个人生命里的一种能力和能量,她就像是一口悬挂在我们灵魂殿堂的巨大金钟,而书籍正是撞响这金钟的重锤,点燃这智慧之灯的火种。人要从蒙昧走向智慧,唯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思考,而阅读是学习思考的重要手段,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读书学习的兴趣,启迪思维,开启智慧之门。在单元整合教学和课外阅读中,我们要求学生与书为友,与真理为友,阅读报纸,阅读杂志,阅读经典,阅读名著,从中读出思想,读出精神,读出智慧。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常常发现某些单元里的课文存在着很多共性,如第四册第四组的课文《动手做做看》《邮票齿孔的故事》《画风》《充气雨衣》都是围绕动手和动脑的主题选编的,笔者因势利导让学生从课文中受到启发,学会留心身边的事物,从利用身边的材料做起,经常自己动手做做看,或者互相协作做做看,学会独立思考、大胆创作。在课外阅读中,建议阅读的书目有:《爱迪生的故事》、《牛顿的故事》、《达尔文的故事》、《发明家的故事》等。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没有收到实效的。因此,开展写“读后感”、“故事会进行交流”、“优秀的读书笔记”评比、“比赛查阅资料”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阅读让学生结识伟大的发明家,体验了智慧的成果,超越时空,与智者对话,任心灵在浩瀚的思绪中飞翔。

二、 在单元整合教学和课外阅读中点燃亲情之火

亲情,自古就是人们讴歌的主题;家庭,历来被人们当的港湾。“黄香温席”、“卧冰求鲤”、“挨杖伤老”、“负米养亲”、、、、、、这拳拳的赤子之心,不知感动了多少炎黄子孙。第二册第二组《识字2》、《看电视》、《胖乎乎的小手》、《棉鞋里阳光》、《月亮的心愿》这组课文,它们体裁不同,题材多样,是进行情感教育、情感陶冶、培养美好情操的良好依托。通过单元整合教学,引领学生走进情境,充分发掘教材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感悟理解,懂得亲情的重要。为了让学生点燃亲情的火把,,学会关心体贴家里的每一个人。笔者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围绕本单元体验家庭生活、感悟亲情的主题,学生阅读背诵了关于亲情的诗歌、故事,如:《游子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孔融让梨》、《探母》、《奶奶的白发》;还让学生听故事《乌鸦反哺》,念童谣《大乌鸦》,还进行了“心怀感恩,体验亲情”的片段小写。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收集资料,交流课外阅读成果,就容易读进课文,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获得更深层次的阅读体验,进一步激发起热爱阅读的积极情感。阅读让学生做到动其心,正其念;阅读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学会思考,学会感恩父母,以此点燃亲情之火。

三、 在单元整合教学和课外阅读中细品人间真情

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处处暖人心。如第七册第六组要学习的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人间真情。这组教材内容有较强的互补性、连贯性,它们都是以“真情”为线索,以生活为载体,以求在阅读、理解、运用中感受真情,表达真情、陶冶性情。为了更好地落实本组的教学目标,我们开展了相应的课外阅读,培养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把课内学到的方法迁移到课外去,让阅读成为他们的精神食粮。如让学生入情品读《永远的白衣战士》、《一个苹果》。阅读心理告诉我们:要使语言文字升华为自我感受,先将语言文字具体内化为可感形象,然后借助形象感悟进行理性提升。学生们在读书中明理,在书海中得到熏陶、受到浸润、得到净化,从而体会到了人间的真情,获得思想启迪。长此以往,浸润在这“润物细无声”般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得不到提高吗?

四、 在单元整合教学和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第3篇: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范文

“语文主题学习”的根本任务在于除了“教”和“学”,更多的是“浸润”,让学生成为具有较高语文素养和人文情怀的人。结合实际情况,我在几方面进行了探索,力争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一、明确主题,瞄准目标

学习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对学习重点的把握、学习过程的设计、学习方法的选择、有效课堂教学的达成起着导向作用。原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老师曾提出“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要更加集中”,这与“语文主题学习”所倡导的理念正好不谋而合。那我们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应如何把握课堂主题、集中课堂教学目标呢?

学习主题依据单元目标确定,单元目标(单元主题)依据整册目标确定,整册目标依据学段目标确定,学段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确定,几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师首先要知道学生在本册教材学习完后应该具备的能力有哪些,其次要明确这些能力与整册教材知识要点的对应关系,再次要整合该册教材各单元的知识主题,课前准确定位单元目标。总之,依据课标,精心解读教材,确定单元主题,明确课堂语用点,准确定位学习主题才能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语文主题学习”切忌浮光掠影,“眉毛胡子一把抓”。每一堂课,应把握“三个维度”和语文教学的阶段目标,依据课文的特点与单元训练重点,整合课内外阅读资料,彻底解决一两个阶段性问题,拟定简明的教学目标,实现“一课一得”。例如,我们在教授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课文《负荆请罪》时,这样来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一是通过品读课文把握人物特点,二是通过《史记》《将相和》《公仪休拒收礼》等课内外阅读资料的整合,帮助理解人物特点,理解故事内涵。这两个目标一个涉及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一个涉及表达方法的问题,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也符合崔峦老师提出的教学目标要简明、实在的观点。

二、提炼内容,简化环节

语文教学,要教给学生的东西有很多,可是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研读教材和教学内容,发现那些学生真正需要的、有用的东西,以便充分发挥教材的价值。在“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中要追寻“任你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境界,善于使用教材中最具价值的地方,合理裁剪,大胆取舍,有所为有所不为。

比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秦兵R俑》《埃及金字塔》两篇课文,按常规教学至少需要五个课时才能完成,但认真研读教材后不难发现两篇课文结构相同,表达方法相似。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一个课时进行两课生字整合教学和朗读过关,第二课时重点精读《秦兵马俑》,引导理解本文运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和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表达方式,再以《埃及的金字塔》一课作为阅读实践,学生运用习得的学习方法进行阅读实践,既省时又高效。

我们必须学会取舍,学会简化设计,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思考时间,从而提升师生对话的质量。

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能真正做到真实、朴实、简单、高效,切实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语文素养,达到“真水无香”的境界,那么,我们追求的理想中的主题学习课堂就一定会如约而至!

三、简化教法,充分学习

“语文主题学习”追求简简单单教语文,其实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返璞归真。这种“简单”是对语文课堂的一种沉淀,是对语文学习本质的一种回归,是学生主动意识的一种彰显。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中教师指导是必需的,当学生出现偏差、走入误区时,要“引导”;当学生思路不清、认识肤浅时,要“开导”;当学生遇到困难、思路卡壳时,要“辅导”。我们倡导“简简单单教语文”,应努力追求指导得精当,指导得明白,指导得科学,含英咀华,使指导的内容具有提示性、启发性、示范性。

如在《将相和》一课的教学中,课前让学生阅读《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课上教师利用文中的空白点,让学生进行想象,写一写“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两人相见后,彼此会说些什么,在写后的交流中,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听同学的对话设计,你品味到了蔺、廉两人怎样的品质;评一评哪位同学的语言描写最能展现蔺、廉两人的性格特征。课后推荐阅读《负荆请罪》故事,这样整合四篇课文品读的指导,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实际操练了如何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作方法,真可谓是“一箭双雕”。

“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简简单单的语文课堂,应是“简明而不失品位,简约而不失精彩,简化而不失实在,简要而不失到位,简便而不失高效”的语文课堂。

四、整合资源,有效拓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得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大语文”的特点,充分挖掘、利用和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在“语文主题学习”课堂上进行拓展,在教学中不再把教材作为“圣经”进行解读。

第4篇: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范文

纵览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每册书都构建了开放、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每册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因此,我认为在备课伊始,就要对单元主题及编排意图做到心中有数。

一、备第一学段单元专题

低年段针对教材采取的以专题整合内容的编排方法,在备课时,要注意每组教材在内容上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方案。如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的单元主题是“走进秋天”。在《秋天的图画》一课之后,学习伙伴说:“我想画秋天的果园。”“我想捡几片落叶做书签。”“把咱们的作品带来,办个展览吧!”实际上这是在为“语文园地”的展示内容做准备。学到这里,就要布置学生画秋天,收集描写秋天的好词佳句,用落叶做书签、贺卡等,为举办作品展览做准备。

这样一来,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达成了教学目标,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备第二学段单元专题

从三年级上册教材开始从导语到课例、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都紧密围绕本单元专题而展开,教材的整合性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强化导语的导学功能

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每组单元前设计了专门的版面安排导语内容。导语的主要作用是揭示单元学习的内容,点明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导语还布置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任务,为课文和语文园地的学习做好准备。每组导语都配有表现专题内容的背景图,用直观的方式更形象地揭示专题。如,第一单元,导语一开始就用诗一样的语言为学生描绘了五彩斑斓的儿童生活情景,点明主题,并用召唤性的语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配以精美的反映儿童生活的画面,使学生很快进入本单元的学习情境中。

(二)联系单元专题,加强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专题是“细心观察”。本单元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人们在观察中的发现。有观察鲜花,发现鲜花开花的不同时间;有观察蜜蜂,发现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有在玩耍中发明显微镜的;有在观察中发现骆驼特征,进而找到骆驼的。教材在导语中就建议学生留心观察,在《花钟》后又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花和其他事物,还建议写观察日记。在《玩出了名堂》后安排小练笔“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口语交际”让学生说说最近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习作”让学生写一则观察日记。在“日积月累”中要求学生读背反映四季瓜果蔬菜的韵文。“宽带网”引导学生搜集和阅读更多的发明与发现的故事。可以看出单元内各部分成为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有利于全面实现课程目标。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

三、备第三学段单元专题

高段教材从五年级上册开始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有一定的继承性,体现整套教材的延续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现就五年级上册为例对以下几个方面作重点介绍:

(一)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

本册教材的编排方式仍按专题组织教材内容,但专题的角度、内容更加灵活多样。有的专题是从思想内容的角度提出的,注重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有的专题是从人物的角度提出的;还有的专题是从文体的角度提出的;有的专题虽然在前几册有类似的单元出现,如“父母之爱”,但本册教材在内涵上更加深化,不但表现亲子之间的浓浓深情,而且着眼于孩子的全面成长,表明严格要求、鼓励自立也是父母之爱。

(二)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本册各组的导语大都分为两个自然段,除了有激发学习兴趣、点明学习专题的作用外,还有提示语文学习重点、明确读写训练点的作用,方便教师和学生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关注课文。在语言叙述上,有的导语比较平实。有的导语则充满文学色彩,富有感染力,如第七组,“当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的时候,当全国人民为申奥成功欢欣鼓舞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有过一个百年的噩梦。那是一段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也是一段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历史”。

(三)单元之间各学习内容的铺垫和照应

第5篇: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积极意义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也越来越成为趋势,小学语文也不例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们主要将计算机信息技术用于课件制作和展示,也即俗称的多媒体课件应用。这种应用有图像,也有声音。教学中能有效将学生的视觉神经和听觉神经都调动起来,使这两种感官共同作用,接收和处理新的信息。实践证明,这种信息技术的运用,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确有较大的积极意义。现分条简要将这种积极意义阐述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学活动集文字、声音、图象、影象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图象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又具有检索方便、资源共享、和平共有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能大限度的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h}和主动性。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来导入,就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动机。而在讲课的过程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进行巧妙恰当地呈现,创设良好的情境,能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更具吸引力,更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如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时,根据各个教学重点环节,利用计算机分别再现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文字、图像资料,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导入新课时看抗美援朝打仗的片子和分别时的感人视频,这样导入新课,就会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对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大大提高。

二、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力地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1.培养朗读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结合教材适时适当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高朗读训练的效果,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但一味的要学生多读,学生会厌倦。运用信息技术提供的朗读素材,生动再现课文中各具特色的形象,让学生进行跟读、感情朗读,还可以配乐让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课文朗读,通过朗读体验作者的情感,不但能正确地理解课文,使学生对朗读训练不会有厌倦感,让他们在朗读中学会朗读,从而使他们的朗读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如教学《桂林山水》、《匆匆》等优美课文时,教学中就要进行充分的朗读,用读去体悟作者的感情。

2.提高阅读水平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在平时的上课中,利用计算机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我要求学生在课后通过E-inai 1或QQ等其他网络工具与同学交流,如谈中年闰土的景况、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异同,谈读鲁迅文章后的感受等。这一过程中既需要用到信息工具,又需要熟练的语言文字的交流、表达的技能。所以说,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不但培养了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激发写作兴趣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善于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计算机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文声像并茂的写作素材,这些丰富的写作素材,解决了学生“无话可写”的难题,引起了学生们的写作兴趣,如教人教版四年级卜册第四单元看图作文《一张旧照片》的习作师。可以先用课件出示写作要求让学生明确这次写作的目的,然后利用计算机出示有关这场战争的资料,观看题材的影片,真实再现当年战争的凄惨情景,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对这场战争的感性认识,为完成这次习作创造了条件。所以在学生们的字里行问都可以看到他们流露出对侵略者的憎恨,对孩子的同情,对和平的热爱与向往。由于多媒体计算#J L提供的情境比课本更生动更真实,能更容易点燃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共鸣,因此更容易激发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每个学生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课后,我还让学生把文章写到QQ空问和博客里,给自己一个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让亲戚朋友读读,提提意见,帮忙修改。这样,学生们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就大大提高了。

总之,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学习资源,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我们教师要继续以课程整合为理念,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以优化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以达到提升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第6篇: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范文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起来,诵读语言文字,可谓事半功倍。然而长期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晨读无非就是让学生齐声读读课文、生字,教师在教室里巡回走走看看,有的甚至派一个学生领读了事,自己忙着批改作业。因此,晨读被许多学生看作是无关紧要的,可有可无。晨读成了一种形式,费时而低效。要改变这种现象,教师要从语言的整体意识出发,对教材进行有效处理,为学生创设有情趣的、有意义的、符合学生年龄认知特点的鲜活的晨读材料,让晨读成为学生的一份“营养早餐”。

一、整合教材,突出重点朗读内容

教材是语言呈现的形式,也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语感的第一手材料。然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机械地朗读教材内容往往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厌倦。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都是按主题编写的,各个单元的主题相对独立。这种教材编排体系有助于学生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将同一单元中每篇课文里属于同一方面的词语、词组、佳句归到一起,利用晨读时间集中反复朗读、背诵。如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以春天为主题的,有《找春天》这样的美文,有写春景的古诗,有《笋芽儿》《小鹿的玫瑰花》这样在春天里发生的故事,每篇课文中都有许多描写春天的词语、词组、佳句,把它们集中起来,利用晨读时间让学生读一读,记一记,能加深学生对春天的印象,积累写春天的好词佳句,这样有重点地朗读,大大提高了晨读的效率。

二、全员参与,丰富朗读形式

在晨读课上,单纯的个人阅读或是齐声朗读久了就显得枯燥、乏味,有些学生不免会厌烦,所以除了这两种晨读形式,笔者会安排更多的形式穿插运用。如开火车读。确定该记、该诵的内容,让学生开火车轮流朗读或背诵,使学生全神贯注地参与晨读。又如分组读。用比赛的形式,全班分组轮流读。学生好胜心强,都想自己所在的小组能获胜,所以声音格外洪亮、清晰、准确,更会注意保持节奏一致。另外,分角色朗读也是学生喜欢的。这种方法适合于纯朗读练习,带有表演成分,在教师的点拨和指导下,整个课堂犹如一个舞台,大家乐在其中,阅读兴趣浓厚。结构有规律的诗文还可以采用教师或学生引读的方法,引读之前,确定引读和跟读的内容,引读的读一部分,跟读的紧跟着往下读,依次进行。这样灵活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晨读,训练了学生的节奏感和语音语调,培养了学生的朗读技巧,提高了晨读的趣味性。

三、参与选材,培养朗读热情

课本提供的教学内容固然精练、丰富,但终究不能满足每一位学生的需要。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选材空间。晨读课上,让学生读一读自己喜欢的话题材料,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教师要给学生自己选材的权力,激发其参与意识。如端午节临近,学生希望了解一些有关端午节的来历、民间风俗等方面的知识,可以由学生自行寻找相关的阅读材料,经教师整理选择一部分,打印后人手一份,在晨读时一起读读、议议。平时,学生有特别想了解或特别希望推荐给大家阅读的材料,都可以这样操作。由于选择的是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学生晨读的积极性和效率是不言而喻的,同时,晨读内容也会由一个狭小封闭的系统转向一个开放的大体系。

四、品读美文,构建文学素养

对于课本中文质兼美的好文章、脍炙人口的佳句,教师不要为了节省课堂时间而随意地布置学生课外或回家背诵,那样为背诵而背诵,很难被学生消化吸收,可以在晨读课中引导学生细细品赏,反复朗读,并教给一定的背诵方法,让学生能够高效地记忆背诵。通过诵读记忆,文章的语感脉络、语言的节奏韵律、作者的情感意趣,就会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这样的美文佳句课本中有,配套的《小学语文读本》中也有,其中有许多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美文,每个单元选上一两篇,带领学生在晨读时品读,画一画好词佳句,背一背自己喜欢的佳句美文,能有效地构建起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泛读书刊,拓展朗读视野

坚持进行广泛的阅读,可以延伸学生的学习之路。因此,在完成课本目标任务的同时,笔者还会找一些课外的精美文段、诗词名篇、小说、散文、随感等,或声情并茂地给学生朗诵,或欣赏视频,或打印成文分发,让学生自由阅读。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质量,而且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开阔了视野,同时对他们的写作也有很大帮助。当然,学生的泛读设计,仍须抓住教材这个“纲”,从课本的各个触角生发开去,在教材基础上扩展延伸,让学生接触不同体裁和不同题材的文本,开阔眼界,提升文化素养。

第7篇: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范文

[摘 要]《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充斥着一种淡淡的回忆,从中我们真切地看到了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对早已走远的童年的流连。教师可从整合教材、渗透学法、润饰语言几方面入手,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有效课堂 整合 渗透 语言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0-076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人教版第十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文中所描述的生活与这些21世纪学生的现实生活有较大的距离,但文本中有许多儿童特有的语言文字,是值得学生反复品赏咀嚼,并展开想象的。根据单元的学习主题和学习目标,在教学课文时,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备课中,我主要渗透了这样几个理念。

一、整合教材,备课有目标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

1.单元整合

每接触一个新的单元,我都会充分利用单元导语,让学生提炼单元主题和单元学习目标。学生有了目标,那么在学习每篇课文时,就能抓住课文的内容、情感、写法,有目的地展开学习。有时我还会从写法上入手,把一个单元中在写法上相似的文章放到一起来学习,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用学法的迁移让学生自学第二篇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其次是在比较中让学生找到异同点,习得表达方法。

2.课内外阅读整合

在课文教学中,我设计了三个链接,一是引导学生读课后资料袋,二是播放《城南旧事》中小英子看骆驼咀嚼的视频,三是在第二课时中链接了《城南旧事》中写小英子看小鸡吃食的一段话。三个链接的目的在于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童年,走进作者的心,走进《城南旧事》,在课外阅读这本书。

3.把握重点,大胆取舍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繁杂,谁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用有限的时间引导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对文本内容进行大胆取舍。教学这课时,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生字的书写,我只抓了最复杂的一个字“嚼”指导书写,其余的就让学生自己运用已掌握的识字写字方法自学;其次是对课文开头的三个自然段,只要学生能正确朗读即可,没有过多的要求;再次,是对课堂的上课程序进行随机取舍。学习童年的四件事,我以学定教,没有要求学生一定按照文本顺序来交流汇报,而是根据学生的交流及时调整教学程序,当学生理解到位时,我不再追问;当学生理解肤浅时,我及时点拨。

二、渗透学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在备课的时候,应以学生为本,有针对性地渗透学法指导措施、指导步骤等,使学生学有所得,从根本上获得学习的方法。

就这节课来说,备课时我主要从质疑、阅读分析、感情朗读等方面渗透学法。其一,导入新课,设计一个质疑点:抓住有特色的课题质疑。课题的每个词中间有间隔符号“·”,这是以前的课题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学生一下子就抓住了这个符号来提问。其二,课文写了四件童年往事,结合文本特点,我重点引导学生学习了“学骆驼咀嚼”这件事,学完之后归纳出阅读方法:反复品读—画词句写体会—交流读书体会—感情朗读;然后迁移学法,让学生根据学法提示,先自主学习后面的三件事,再在小组里展开合作学习;最后,全班交流感受、体会。其三,课文中的段落,有的里面含有多音字,有的是事件的具体描写,有的含有特殊的标点符号,学生读完之后,教师点拨:要善于抓住重要情节、重点句段反复朗读品味。如此长期训练,学生在预习中自然就会抓住重点阅读。

三、语言“煽情”,聚焦学生的注意力

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再突出,教师的引领也是不可或缺的。作为教师,我们要会对学生“煽情”。

第8篇: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范文

一、通过运用音乐导入,创设丰富情境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于这些感官直接刺激的要素反应比较灵敏,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借助与紧密联系的歌曲、视频、动画作为课堂导入,这种方法既能让学生在情感上引起学生共鸣,活跃课堂气氛,使他们在宽松的氛围中学习。如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内阅读教学时,对于阅读文章《欢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选择《今天是你的生日》这首歌曲导入,学生对于这些熟悉的歌曲便很快进入角色,陶醉其中,并随着优美动听的旋律唱了起来。这时候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在余音缭绕中水到渠成的进入诗文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通过复习以旧知,自然进入对新知的探究

对于课内主讲的课文,教师往往花费很长的时间与精力,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分析,这需要教师引导他们经历几个课时的学习。因此,教师需要从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组织学生进行对新知探究,通过复习已经了解的内容,设计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引导他们进入对未知问题的学习活动。除此之外,教材中单元与单元之间,课文与课文之间,都存在密切的联系,教师也可以结合这些学生已经获得的知识,引导他们有针对性地运用旧知为新授知识引路,依照教材本身内在的逻辑关系,设计出既能联系旧知,又能提示新知的导语,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坡度,激发学生求知欲。

三、设计丰富多彩的故事导入新课,引人入胜

小学生对于丰富的故事内容,曲折的故事情节非常感兴趣。将这些有趣的故事与所学习的内容有机整合,课堂效果会倍增。比如在教学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绝句》时,就可以设计这样的故事:有时候,某县有一个厨师很善于配菜。刚上任的县官闻知后,命令下属叫他来做菜。厨师来后,县官故意刁难,只拿两个鸡蛋和一撮葱给他,要他立即做成4个菜,否则给予惩罚。厨师接过鸡蛋和葱,思索片刻,就到厨房去了。县官看到厨师的背影,心里暗想,巧媳妇怎能做无米之炊,你再有三头六臂也无济于事。不久,厨师端出了3盘1碗象征性的菜:一盘是蒸蛋黄两个,旁边竖有去掉葱白的葱;另一盘是蒸熟的蛋白刻成象征性的“白鹭”,它的下边放着几根去掉葱白的葱;第三盘是用青葱编织成的山岭,再把蛋白和葱白切成颗粒撒在山岭上,最后是把蛋壳做成:“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县官笑道:“真是名不虚传!”这才把厨师放走。故事讲到这里,学生的情绪高涨,自觉进入了学习状态。这样精彩的故事导入学生不仅兴致高涨,还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提高课堂效率。

四、创设课堂情境活动,以境激情

情境不仅起到渲染课堂氛围的目的,还可以引生入情、入境,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题思想,让他们尽快进入课文角色。因此,创设情境,才能激发学生感情共鸣,使学生以最佳的学习心理去获取知识,乐于主动探究,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教学《珍珠鸟》一文,可以创设一个“鸟语花香”的情景氛围,学生不仅在这灵秀之作中感悟大自然的美丽,还由衷地对美丽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会自然地组织开展自主性阅读活动,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读者听,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而且增强了他们对优美句子的欣赏水平。这一设计,便将学生从被动灌输的角色转换到了主动探究的角色,使学生有很大的自主发挥空间。

五、精心设计巧妙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古人云:“学贵于思,思源于疑”。利用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精心编排问题,通过设置悬念引起注意。让学生处于一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从而促使他们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识,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当然问题的设计,一方面要切合文章中心,选择多角度思维,同时,教师可以设计问题串,层层推进,引人入深,通过展开联想,认真思考所提出问题,增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第9篇: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范文

一、活用文本资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1)抓住单元导语,开展综合性学习。人教版第八册第八单元导语中有这样的提示:下面的课文讲的都是人们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故事。让我们阅读本组课文,留心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和同学交流从故事中获得的启示。教学完这一单元课文后,我们开展了一次“名人故事知多少”的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拉近了与故事中人物的距离,并自然而然地受到了人物良好品质的熏陶。教材中的单元导语都是围绕一个主题的,通过延伸拓展,其主题往往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综合性学习更广阔的空间。

(2)根据课文特点,开展综合性学习。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能使语文学习变得趣味十足,有声有色,使语文学习在学生眼里变得富有魅力,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教师既要依据教材,又要超越教材,将课堂延伸到社会,将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外,真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3)挖掘教材信息,开展综合性学习。语文教材集中体现了编者的意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材料。新教材的每个栏目,像“课外书屋”、“趣味语文”、“阅读链接”、“资料袋”、“展示台”、“宽带网”等都为综合性学习创造了条件和机会。让学生课外收集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虽然这样的综合性学习较为小型,但是任何能力的形成都有一个从简到难的过程,这里的“小”是为后面的“大”积累经验,积淀能力的。

二、整合学科资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1)学科内的整合。“课文无非是例子”。但这些例子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高效的语文教学呼唤整组,甚至整册备课,呼唤融会贯通,呼唤整合教学,呼唤综合性学习。我还鼓励学生在父母的帮助下,收集有关夏天的古诗文。如高骈的《山亭夏日》,白居易的《池上》,陆游的《初夏绝句》,司马光的《客中初夏》等。学生自己会背之后,再教班里小朋友背诵,特别是曾几的《三衢道中》,更让我们衢州的学生对夏天无比向往。这次综合性学习并不是教材所要求的,但是学习的效果却是有目共睹的。

(2)学科间融合。《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配合。”语文学科不再是其他学科工具性学科,而是能复合其他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学生语文知识的获得,学习能力的提高,语文素养的养成,不仅仅是通过语文课本,而是通过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与学生生活体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因此,教师要有意识的突破学科界限,加强与各学科的联系,打破传统语文教学的学科壁垒,与音乐、美术、思品等其他学科间相融,汲取多方面的营养,综合性地学语文,用语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三、丰富学生生活,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生活即语文”,我们积极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自然现象中去发现问题,开展语文实践,进行探究性学习,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学语文的实践机会。

(1)关注国内外新闻的活动。如针对震惊全国的汶川地震,我们开展了《汶川――5・12大地震》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电视、报纸、网络,搜集了许多资料,感受那悲惨的一刻,继而开展了班级大讨论并自发组织了义卖活动。

(2)来自日常生活的活动。“生活处处有语文”,使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然后将语文运用到生活中去,这也就达到了学习语文的最根本目标。四上年级第八单元中要求学生调查生活中的不规范用字现象,我班学生组成了调查小组,调查具体的情况,写出了调查报告,还有学生组成错别字检查分队,上街查找不规范用字,反映给有关部门。就是从生活中学语文,服务于社会的例子。

生活处处有惊喜。去年冬天的一场雪给同学增添了几分惊喜,几多情趣,更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提供了极其难得的素材。那天有好几位老师放弃原定教学内容,带领学生走进了满天飞雪中。让学生们在雪中尽情玩耍,尽情感受。之后开展了综合性学习的课题《说雪》。说雪的谚语,读雪的课文,唱雪的歌曲,背雪的诗篇,问雪的问题,查雪的成因。这种因时制宜,身临其境的教学,学生兴致极高,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带领学生进入生活中的语文世界后,学生发现,原来生活中语文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其乐无穷。只有生活中的语文才如此的鲜活生动、丰富多彩。这就是鲁迅所羡慕的高墙外的另一片天空。

四、挖掘社区资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