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景观设计专业的认识范文

对景观设计专业的认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景观设计专业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景观设计专业的认识

第1篇:对景观设计专业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景观设计教学;当前问题;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3-0263-01

一、加强景观设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伴随着我国当前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对景观环境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高校景观设计教育应当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但是,我国传统的景观设计教学方式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严重制约着我国景观设计人才的培养以及景观设计队伍综合水平的提高,同时我国范围内关于景观设计教育的探讨和研究还非常少,关于景观设计教育问题与对策的理论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加强景观设计教学改革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二、我国景观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景观设计专业定位不合理

景观设计在近几年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为一门交叉性学科。它是建立在“园艺”,“景观建筑”,“造园”,“风景园林”,“环艺”等概念之上,涵盖更为广阔内容的一门综合性较高的设计艺术。

景观设计专业在不同院校进行开设,然而从教学现状来看,大多数都没从景观设计学科的交叉性,综合性角度出发合理定位景观设计教学。景观设计教学结构与专业定位不合理。

(二)景观设计作业缺少创意,模仿之风盛行

课程作业缺乏创意,较多学生面对课题作业,喜欢借用优秀案例直接模仿他人的设计与创作,使得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不动脑筋,方案平实,严重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训练。

(三)过分依赖工程实践而忽视研究性、概念性方案设计的训练

高校里的专业设计教学固然与社会上的设计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毕竟与工程实践不完全相同。过早或过分的依赖工程实践,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上未免会适得其反。

三、景观设计教学发展对策

(一)加强基础理论教学以及交叉学科之间的交流

加强基础理论教学是深入进行学科研究的重要基础,因此,应当在景观艺术设计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对景观艺术设计的产生与发展、常用设计策略、审美观念以及景观设计理论前沿等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与掌握,从而为日后景观艺术设计理论体系的构建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调整专业定位,明确培养目标

现代景观设计,其核心是风景园林、环境艺术、建筑规划三大块综合而成。在景观设计教育上来说应该改变各大院校的群雄逐鹿“三国格局”,而是现代景观设计学科的“三位一体”。应当把景观设计专业定位为园林、环艺、规划、建筑等整合基础之上的一种新专业。在教学目标中,结合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三)加强基础课程与景观设计课程教学衔接

目前我国高校的设计学科的教学大致都分为基础课、专业设计课、实践课几部分。但是,我们目前高校基础课的开设与专业课的教学脱节现象尤为显著。

在基础教学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创新思维发展与专业的基本功。大多数学生在这一阶段都达到了教学目标。在专业教学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然而在后期学生的设计方案大多数还是缺乏创意,有的甚至出现审美问题。因此,在后期的专业教学阶段,教师应把握课程的前后贯通,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作业得设置可以灵活多变,不要一味的与实际工程结合。

四、结语

景观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景观需要的重要基础,加强景观设计教学的创新十分必要。景观艺术设计教师应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景观设计教学的创新与发展,从而逐步构建一个以社会经济发展为依托、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内容、以社会人才需求为立足点和出发点的景观设计人才培养体系,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对景观设计教学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璐.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美与时代(上),2010(3).

[2]张继之.对高等教育中景观设计人才培养的思考[J].科学大众,2009(3).

[3]郑丽屏等.城市园林专业的现状与教学改革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8.

第2篇:对景观设计专业的认识范文

(一)教学理论不成熟景观设计是一门非常系统的学科,目前高职院校将景观设计专业包括三部分,风景园林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以及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这对这三类专业进行设计时,学生必须要用较为广泛的知识面,这样才能保证设计的可靠性和可行性。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景观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理论不够成熟,教育方向不够清晰,教学方法不够系统化,致使高职院校在景观设计方面进行实践性教学的工作不能顺利开展,无法满足社会对景观设计人才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操作的能力,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实践性教学。

(二)硬件设施不完善教育体制的改革让景观设计这一学科成为学生与家长关注的焦点,使得高职院校景观设计专业的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学生的增加导致了高职院校教学设备跟不上,教学投入资金不足等问题的出现,这极不利于景观设计开展实践性教学。景观设计教学不仅要对场地进行充分的考察,不断完善设计方案,对材料以及工艺的培训更需要实训室的实践模拟,若设备跟不上,这将导致教师无法顺利进行实践性教学活动,不利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二、提高高职院校景观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方法

景观设计专业是一门前景非常广阔的专业,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对景观设计专业进行实践性教学。那么高职院校如何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实践性教学呢?不妨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了满足市场对景观设计人才的需求,培养出社会实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必须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力引进专业素质高的设计师,加强对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可以安排教师参与企业的项目设计。当然高职院校也可以鼓励教师开设工作设计室,接谈景观设计项目,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教师在实际生活中锻炼出设计的能力,丰富实践经验,从而更好进行实践性教学活动。

(二)提高人文素质培养的能力为了将学生培养成才,高职院校必须要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开阔学生的视野,明确培养目标,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针,完善教学的体系。当然,高职院校可以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能够提高自身人文素养,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强化专业定位高职院校必须要对教师和学生的专业进行准确的定位,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教学方案,这样才有利于院校的专业发展。高职院校景观设计专业进行实践性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能够成为优秀的景观设计人才。高职院校必须要加强景观设计的实践操作,进行专业教学时必须要强化技术性项目课程的培训。

(四)完善硬件设备景观设计专门的实践性强,因此告知院校必须要完善设备。在景观设计教学过程中,实训室是进行实践性教学的最好基地,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学平台,使学生能够更为立体的感受到景观的设计,实训室的设备能够使生对材料的结构、工艺的流程以及空间的认识有一个直观地感受。因此为了景观设计专业能够更好地进行实践性教学,高职院校必须要完善硬件设备。

第3篇:对景观设计专业的认识范文

1.手绘技法是景观设计的基础

景观设计属于艺术设计范畴,需要有美术基础,需要有基本的艺术造型能力。手绘表现做为景观设计的一种表现语言,是设计师必须具备的基础技能之一。而手绘表现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又是从美术基础训练中获得的。也就是说不管什么材料、什么风格的手绘表现技法,都是从美术的基础造型训练中得来,经过演变和转化而形成的。可以说美术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手绘表现能力的好坏。景观设计不但要有基本的艺术造型能力,更要有正确的美学思想和掌握美学的基本规律。而美学思想又是从长期艺术造型的训练中理解和形成的。观察发现问题、理解提出方案和深化落实表现是设计创作的一个完整的全部过程。在这个反复训练的过程中,造型能力和艺术修养都得到了升华和提高。这也是景观设计师必须要有的充实艺术底蕴的过程。手绘技法能力是从美术基础训练中获得而演变来的。所以景观设计专业的手绘技法包括了绘画的全部过程。从设计草图的构画,到最终效果图的绘制,都是对美术基础的实践与延续,也是对审美能力、设计能力和艺术修养不断提高的过程。从我院教学实践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手绘能力强的同学,在设计过程中不但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创意,而且设计创意的水平也都是比较强的,相反手绘基础差的同学,往往是懒得动笔,很少有创意草图和深入的设计过程,作业大多是靠资料的拼凑而成,最后的绘图效果也不尽人意,甚至有些同学为此而失去了对景观设计专业的兴趣。手绘能力的不足,是影响学生和设计师全面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2.景观设计教学中手绘技法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对景观设计学科的模糊认识,以及教学资源的匮乏,使我们的学生存在着一些共同的问题:思维狭隘、缺乏创意、创造性弱、设计中照搬和模仿现象非常普遍、设计语言贫乏等等。形成上述问题有其复杂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学生长期受到填充式教育培养,缺少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的训练。另一方面我们的专业教学模式也存在某些不足,教学模式单一、僵化,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其信息处理能力的迅速增强,各种软硬件层出不穷,以及软件操作的简单化,价格的不断下降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和设计师选择计算机作为主要设计工具。使得制图和文件修改、文件存储等复杂工作变得更为快捷。然而计算机改变的不仅仅是工作方式,而是思维模式的转变。由此带来的是:排斥个性,使各种图像趋向标准化和规范化。这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对学生的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没有足够的重视,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局限于表现空间质感气氛的真实性为主的写实训练。另一方面,片面追求“手绘感”和“设计味”,以致忽略结构,歪曲透视,最终导致忽视手绘思维的过程和问题的探讨。因此,我们在景观设计教学环节中应重视对创造性思维教学的研究,有目的地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通过一些具体的、切实的措施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例如:我们在景观设计课程中加入主题创意单元,在一节课时间内全班同学一起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创意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1)、基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的手绘技法教学以图形的方式进行思维是人类最早认识世界和记录思想的手段。用手绘技法课程训练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在线条练习的环节中,要求学生从最基础的认识线条开始,培养学生记录和捕捉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在空间训练的环节中改变案例作品原有的视角,建立新的观测点来表达,在原有画面中加入一些新的创意元素,改变家具原有的布置和格局,甚至是风格,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立起三维空间概念。这是对完整设计构思过程和研究结果的最佳展示。训练学生通过对线条的取舍和重新组织来观察对象,从而用主动思考的方法达到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2)、基于图解思考能力培养的手绘技法教学手绘表现体现为图解思考的能力,是景观设计人才的基本能力。图解的思考所体现的交流作用:首先在于自我交流,作者与设计草图的相互交流,涉及了手脑与纸面图像,在同一纸面上表达多样的创意思考,同时训练学生的多维思考。例如:在同一张作业纸上既有透视效果草图,有平、立、剖面图和节点大样、分析图、全景草图,使学生由平面到空间的思维不断转换。其次是与客户的交流,作者与非专业的客户交流,那么,在交流的图形上更需要清晰的表达。例如:训练学生在反复推敲的草图中提炼客户最好接受的方式。在作业中要求学生徒手绘制比例、尺度、透视、结构准确的透视图和平立面图,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形成景观设计人才所特有的图解思考能力。

3)、基于艺术素养培养的手绘技法教学作为景观设计师,除了必备的专业技术知识、掌握现代设计手段外,其美学素养和艺术情操是必须的素质。但是,现在的学生仅在考前经过几个月的绘画突击训练外,学生基本没有太多机会进行更多的绘画训练。因此,手绘技法在满足设计思维需要的同时,更应该起到如画家或音乐家不间断的手头功夫训练的作用。例如:在课程教学中,要求学生除了进行具体的设计构思外,还要有写生训练、手绘资料收集、以图形的方式记日记等形式,并鼓励多种工具的表达和创意表现。最终达到通过手绘技法教学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目的。

第4篇:对景观设计专业的认识范文

景观工程实习是建筑景观专业学生大学四年在校期间课堂理论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的中间性教学环节,历来受到任课教师和学生双方的重视。由于各高校建筑景观专业课程的培养方案不同,决定了工程实习的时间、目的、方式和内容都不同。湖北工业大学的建筑景观设计专业主要培养景观方向的专门设计人才,景观工程实习开设于学生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以前,经过了前三年的基础课程学习与设计练习,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本专业基础知识并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景观工程实习也基于本校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具有自身的教学特点。

教学目的及教学内容

景观工程实习是建筑景观专业本科教学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学生通过工程实习,将学到的基础理论知识逐步融汇于实际的项目中去。通过实习,使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相结合,为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本人也从实习中得到了锻炼, 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组员协调能力,增强了工作责任感, 提高了综合素质,增长了关于景观设计的专业素质。

为了使学生从实习开始有一个对景观工程实习的准确定位,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的制定出具体的学习内容,比如说设计一个海边别墅,要考虑到当地人文、气候、风土人情、本土文化、地域文化、特有的历史建筑、民俗等,要通过调研还需要了解本地植物的属性,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景观工程实习有个宏观的认识,尽快理解工程实习是“要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做”。

教学方式多样化

为了保证景观工程实习的质量,达到预期目的,其教学方式不能像课堂理论教学一样采取固定模式,必须灵活多样。其教学模式应随着景观工程实习地点的变化而变化。在设计公园景观时,现场绘图的演示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快速地了解到计算机施工图绘制技术;在设计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时,实景观摩是尽受设计效果的有效途径,同时配合教师的现场讲解,可以让学生获得的景观视觉印象在第一时间转化为专业知识便于自己思考。

如果实习现场属于大型场地,学生可以组成若干个独立班组, 每个班组有10人左右,由1 名指导教师具体指导,然后组织讨论,使各个小组之间将学到的知识交流共享,聘请有经验的技术专家做兼职的指导教师。在实习中,学生应认真记录实习日记。实习结束后,实习日记作为评定成绩的依据之一,记录所在工地的工程概况、景观需求、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并记录当天实习的内容和所完成的工作。实习工作的操作要领和质量要求,以及实习后的体会和收获等。在按计划完成景观工程实习及现场参观之后,由指导教师组织好实习的总结工作。总结工作包括对学生生产实习的考核及实习成绩的评定。学生本人要通过实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思考,独立完成景观工程实习报告。

此外,还可以通过讲座方式,请校内外专家做专题讲座,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专业知识,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达到预期目的。

改革教学内容,实施系统化教学模式

首先,要充分重视实习教学环节, 调整现有的不适应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认识到实习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大力支持实习教学改革,使实习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其他课程的教学内容成为有机的整体, 保持整个景观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其次,实习过程可以采用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针对实习经费紧张, 实习地点分散等困难, 可以采取先集中后分散的方式。在实习开始时, 由指导教师对学生安排统一讲座, 请校内外专家为同学们作景观设计的专题报告, 讲解景观设计的基本流程,比如设计过程中每个各个设计阶段的特点、工作等内容。最后由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分组, 分别布置各组学生实习内容,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下一阶段实习的感性认识和深入了解。

第三,重视实习专题报告的写作。在过去的教学中,学生并不重视实习报告,把实习报告写成实习感想和体会, 不能从专业角度分析问题, 归纳经验, 总结收获。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实习进行到一半时, 根据实习的专题方向拟订自己的报告提纲, 并在接下来的实习中做到有的放矢,结合报告提纲进行现场调查、收集资料, 在保证实习按计划进行的前提下, 结合实习实际情况分析总结,使学生在整个实习过程中逐步完成专题报告。

结束语

探索建筑景观设计专业实习的方式,加强学生工程实践的训练,理论联系实际,对本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大意义。这也要求指导教师具有更高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能及时了解和把握景观设计领域的发展动向,把新科学、新技术及时反映到教学中去。

第5篇:对景观设计专业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 课程开发 环艺专业 景观设计 工作导向

一、引言

景观设计课程作为支撑环境设计专业的“双翼”之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系统性、操作性,知识覆盖面广,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较高。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对景观设计课程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所占比重和具体教学内容尚未达成共识,在实际教学中常常出现教学目标模糊、教学内容随意等问题。德国不来梅大学的费利克斯・劳耐尔教授上世纪80年代首创了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体系,基于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构建,将一项工作的完整流程作为一个学习内容,使学习与专业实践直接对接,学生学习过程更符合或接近企业的工作过程。本文借鉴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思路与方法,对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研究和实践,为完善环境设计学科体系和教育方法提供了有益参考。

二、工作过程导向的景观设计课程开发方案

1.明确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

通过到多家企业和用人单位的走访调查、对不同规模的景观设计公司进行整体、全面的景观设计职业分析,明确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

环境设计专业的景观设计课程以理论知识讲解为基础,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景观的概念和涵义,以培养学生基本景观设计能力为目标。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至少包括以下三种能力培养:设计思维能力、场地空间意识和设计表达能力,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2]。具体来说,就是在理解景观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景观设计的一般规律、方法和操作流程,能够绘制设计方案图纸,编写设计方案文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中小尺度景观项目的设计任务。

2.选取典型工作任务

典型工作任务指职业活动中具有代表性的职业行动,并能反映该职业本质特征的工作过程[1]。现代景观设计涵盖了从中小尺度的庭院、广场、公园与休闲景观设计到大尺度的旅游风景区规划、生态恢复建设等海量内容。学生在景观设计课程开始前通过一系列室内空间的学习和相应的设计实践,已形成比较强烈的室内空间感和微观细致的思维方式,并养成了利用透视图直观表达设计思想的习惯。在典型工作任务的选取上,应根据学生能力、课程性质、社会实际需求综合考虑。选题首先要偏重于新颖、趣味性、可变性较高的设计任务,力图培养学生对课题的研究兴趣和创新精神,拓展思维,体会内涵;其次,尽量选择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场景锻炼学生对空间氛围和尺度的把握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结合前述因素并确保在有限时间内接触综合性设计内容,最终确定居住小区的规划与景观设计为典型工作任务。

3.转换学习领域

学习领域是在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形成的针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依据完成工作任务所需具备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来确定[1]。景观设计完整的工作过程包括接受任务、方案设计、扩充设计、施工图设计与概预算等,按照工作过程整合、教学内容序化的方法,将景观设计课程的学习领域设置为任务书解读、设计准备、初步设计、深化设计、方案展示、总结评价等若干主题教学单元。

4.创设学习情境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非常重视教学中对类似实际工作环境的模拟。根据工作分析和能力要求构建具体的教学情景和活动内容,使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起来学习,切实掌握工作过程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表1)。

表1 居住小区规划与景观设计的学习情境设计

5.建立评价体系

成绩评定是教学实施的重要环节,在评价学生学习过程、成果的同时看成对课程教学的间接反馈。以往设计类课程大多是根据学生上交的设计作业进行考核,评分标准以设计的图面效果为主导,具有较强的单一性和随意性。景观设计课程的评价体系对课程考核项目进行了细化,包括资料搜集情况或调研报告、设计理念、设计创意、设计说明、设计方案草稿、CAD设计图表达、模型、效果图表达、整体效果等多个内容,实现对过程和结果的兼顾。学生最终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设计作业成绩按一定比例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40%,设计作业成绩占60%。这样在最终成绩判定中,不仅考虑学生的设计能力,还对学生其他一些方面的能力有所反映。

三、教学成果小结

1.系统化的教学内容

由于培养目标的差异,环境设计专业中的景观设计课程应有别于景观学科的专业课程。在让学生了解景观设计专业范畴及相关知识的前提下,环境设计专业中的景观设计课程应以微观意义上的、中小尺度的景观设计内容为教学实践对象,如庭院、广场、街道、居住小区、城市公园等,以人的平视和步行为度量标准,以人的感官体验特别是视觉感官体验为主要依据进行设计,即“视觉景观设计”[3]。通过强调设计中的创造性和作品的视觉冲击力,既发挥了环境设计学生的优势,又与社会对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和期望相一致。

在课程案例设计阶段,将综合性大课题分解成若干小课题,各小课题之间保持相互关联,考虑系统性、层次性和阶段性,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就可以由浅入深、举一反三。根据课程整体课时安排和内容结构,控制每一个任务的尺度和难度,将居住小区景观设计分解为中心绿地(含集散广场)、宅间绿地和步行商业街等三个阶段性的设计任务。对每个任务安排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小专题,例如宅间绿地景观设计的任务包括场地认知、空间结构与分析、景观要素分析三个专题;集散广场景观设计任务包括基地环境认知、空间结构、场所精神和细部营造等四个小专题。虽然各个任务包含的小专题比较接近,但具体内容和深度是不一样的。通过反复练习,有助于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景观设计内容和程序,锻炼构思方法和创造性思维习惯,提高设计实践能力。

2.突出实践、开放持续的教学过程

景观设计课程的开发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在开发过程中应始终注意保持“系统化、过程性、 开放式”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激活学生创新能力[4]。具体来说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尝试:首先是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对设计过程的关注和引导,而淡化设计结果。如在学生针对居住区景观设计不合理情况进行调查的过程中,鼓励、启发和引导学生采用现场勘测、调查问卷和类比研究等多种方式展开调查,培养学生调查和分析能力;其次是利用多媒体定期在课堂上汇报和展示阶段性设计成果,师生共同针对设计课题展开讨论和交流,汇报者针对教师和同学的疑问与点评及时做出解答和回应。通过设置“居住小区规划和景观设计”这样一个较大的课题为课程考核作业,在讲课之初就制订好详细的任务书和工作计划,并明确各阶段可供考察的设计成果要求,既对设计过程进行考察、展示和评价,又锻炼学生对设计方案进行讲解的能力。

3.启发互动的教学方式

传统“讲、练、评结合”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能动性,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般来说,在动手实践之前先讲解有关课题设计的知识和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课题设计的目的,更好地开展设计。但就艺术类学生而言,纯理论学习既难以理解又不会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融合到设计案例中,通过案例讲解和评析,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对培养和提高学生形象思维大有裨益[3]。教师可以借助一系列设计分析图和设计草图,以及对设计过程的细致描述,引导学生从功能、结构和艺术形态等方面深入、理性地对经典案例进行分析,了解设计究竟好在哪里,哪些地方还有遗憾之处,如何理解、学师的设计思维和设计手法,培养学生研究设计意识。

讨论式教学法在加强教学互动上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发挥。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主要起着组织、启发、引导、串联的作用。学生不再被动等待老师来改图,而是主动讲解自己的设计方案,其他同学提出问题或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一来容易发现学生在学习和认识中存在的问题,二来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锻炼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应注意与学生适时换位,引导学生问教师答,督促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并通过多种讨论方式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增强教与学的互动性。

此外,还可以广泛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利用网络系统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包括校园网、FTP站点等)建立网上教学平台,将课件、图片、视频、评述等融为一体,并链接专业网站、论坛、设计大师的博客等,使课内教学向基于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资源的课外学习延伸,拓展教与学的时间和空间,强化教学互动,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学习领域”――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德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突破[J].职教论坛,2004(24):61-64.

[2]葛丹.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思考――寻找适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形式[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7):108-110.

[3]宋立民,谢明洋,王锋.视觉尺度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第6篇:对景观设计专业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景观设计 课程设置 民族元素 文化传承与创新

景观设计包含在一个大环境概念当中,极少受控于某种单一的权威势力。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张,世界文化日益融合,现代景观呈现的单一视角使人们的视觉审美过度疲劳化,景观的地域性严重缺失,人们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这些现象折射出当今景观设计教育系统与相关机构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出现的问题,即本专业学生对传统民俗民族文化认识程度不够,尤其是身处多民族地区艺术设计院校的学生,对本民族文化元素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作用不够重视,盲目跟从“现代化”“国际化”设计大潮流,削弱了城市景观的地域文化特性,从而失去了景观这一“设计”的意义。

广西艺术学院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唯一一所综合性艺术院校,坚持“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和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资源,突出人才培养的地方特点,更好地服务广西经济文化建设”的办学特色,并设定了到2015年,把学院建设成为具有民族艺术特色,在东南亚地区有一定影响,处于全国同类高校先进行列的综合性艺术院校的总体发展目标。学院一直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教育教学中民族特色教学的改革,并在学院内成立有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西少数民族传统艺术研究中心,这些都为本项目的展开提供了很好的教学改革基础和理论研究环境。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首先,广西地域内有壮、苗、瑶、侗等11个少数民族,民族文化资源十分多元和丰富,这为景观设计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及对此展开的田野考察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近年来,为推动城镇的文明化进程,各地日益重视城镇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城镇景观规划设计逐渐成为其中的建设重点,景观艺术设计人才始终是近年的紧缺人才,而懂得特色设计的景观艺术设计人才更是匮乏。因此学院教育系统应积极调整景观设计专业研究课程,以本土民族文化、民族元素为设计基础,以考察民风、民俗为教学特征,解决课程设置单一的教学体制,打开学生的设计思路,为广西的城镇景观建设事业作出应有贡献。

其次,自2004年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举办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成为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中国—东盟博览会以展览为目的,同时开展多领域、多层次的交流活动,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交流密切、频繁,在经济、贸易及文化领域有了更多、更深入的了解和往来,不同文化的碰撞与对话,促进着各国关系的友好发展,不断发挥各自优势、挖掘潜力,积极开展农业、基础设施等各领域合作,为广西的文化建设与城镇整体景观设计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开展该课题的立项研究,既顺应时代需求,也是作为身处多民族聚居区的相关专业的专业教师应有的责任和义务,更能为景观设计教育教学和景观设计实践探索出新理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在中国,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基础建设任重道远,社会各领域的多样性特征日趋明显,基于相同景观设计法则上的相同景观设计表现手法,已无法满足每个城市需要展示其个性化风貌的诉求。如何寻找民族性,增强民族自豪感,维持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在景观设计中体现设计对本土文化的尊重,增强本土民族文化的竞争力,吸引外来的投资,扩大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这对城市景观建设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与体验。而如何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合理地利用当地特色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来保护生存环境,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环境物质要求,也要求景观设计专业教育必须做出反应,担当起培养相应人才的责任。目前的景观设计教育,尽管严格依据现代景观设计教育教学体系,但并未将民族性特别是本土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真正列入景观设计教学体系,未能清晰、完整地表达这一景观设计意图。

加拿大作家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中,以纽约、芝加哥等美国大城市为例,深入考察了都市结构的基本元素及其在城市生活中发挥功能的方式,分析研究了城市的复杂性以及城市应有的发展取向,也为评估城市的活力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该书自1961年出版以来,即成为城市研究和城市规划领域的经典名作,并对当时美国有关都市复兴和城市未来的争论产生了持久而深刻的影响。

第7篇:对景观设计专业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景观 视觉 效果 设计 表现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landscape visual effect desig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visual effect of landscape design related content.

Key words landscape visual effect to the design performance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在当代的景观设计当中,大多数的设计师往往注重景观功能性的设计,而给人们的视觉印象往往是平淡无奇,缺乏创意,不能给人们带来视觉的冲击。因此,合理的搭配视觉元素于景观当中,不仅能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更能够充分表达设计者的设计初衷,让大众与作者产生认识上的共鸣。

1.景观视觉效果设计的内容

我们在景观视觉效果设计上要注重景观里具体内容的视觉效果设计。它包含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建筑立面的营造:将建筑立面的视觉及对天际线的灵活处理结合起来,进行必要的视觉创意,以增强景观在纵向上的视觉冲击力和差异性,使空间更具有层次和错落参差的美感。

(2)入口处的景观:它是景观的重要节点,是人们进入某一个景观环境的开端和“序幕”, 是人们进入某一个景观环境的开端和“序幕”,是人们对此景观环境认知的主要标识。景观入口最突出的功能是其衍生功能或精神功能,它界定了整个景观的空间领域,也往往成为设计思想外泄的点睛之笔、成为该地区景观的形象标识。

(3)地面铺装效果:大多数景观中一般以步行漫游为主、视点也较低,限定景观街道空间的元素地面常常占据了视野中相当大的面积,无形中影响着行人对景观氛围的感受和评价。地面铺装的视觉形象对景观显得十分重要,一般采用与该景观风格相和谐的色彩和材质。通过地面铺装色彩的变化、材质的质感变化和非地面铺装的景观搭配来划分不同功能区段,组织和加强空间限定及导向,形成与景观的整体统一。

(4)景观中的公共设施效果:景观中的公共设施与人们的联系非常紧密,它主要包括:休息座椅、垃圾桶、邮筒、饮水器、电话亭、公共厕所等。在景观中,这些公共设施往往形成一条条视觉的导流线,好的景观公共设施的效果能使景观具有流畅优雅的线条美,同时又起到引导和指示的作用。

(5)植物景观:植物的自然性可以柔化现代城市建筑冰冷单调生硬的直线条,给人以自然、宁静、艺术的享受。植物景观的视觉效果设计中,非植物景观与植物景观的比例搭配要合理,使其相互融合,具有美感。设计时应多以“点”、“线”的构成形式为主,以便留出更多的空间供人群活动,使人与植物融为一体。

(6)水景观:当距离较远的时候,人们可以通过视觉感受到水的存在,被吸引到水边,实现近距离接触;当距离很近的时候人可以接触到水,用身体感受水的亲切;水味、水雾、水温都直接刺激着人,平静的水面可以让人感到宁静,潺动的流水可以让人感到心情舒畅、愉悦,而奔腾的瀑布会让人感到开阔、振奋。

(7)城市公共艺术品效果:则是城市艺术品位的体现,景观中的公共艺术品视觉设计或搭配应当创造具有较高艺术品质的城市公共艺术,同时,景观是人群聚集场所,在公共艺术视觉设计时,要符合大众的审美,要符合该景观的整个格调和主题,成为该景观地区的点睛之笔,而不能喧宾夺主,使该景观在视觉上显得杂乱无章。

(8)夜景照明效果:景观夜景中的照明效果设计成为视觉效果设计的重要部分,其设计宗旨是要让景观在夜晚下更具有魅力和吸引力,创造合适的环境和氛围,完善和强化该地区景观的形象。在景观中步行活动营造比较柔和的空间散射光。并让人们在休闲放松的氛围中活动,同时照明设施的选择也应当充分考虑到它们的视觉美观性和与景观整体格调的和谐性。

2景观视觉效果设计的表现方法

2.1 人性化的空间要素组合

一个景观场所所面向的目标人群通常是多元的人群。空间、色彩、材质、照明、绿化、水体、设施、公共艺术。这些景观视觉要素既可以增加景观的休闲性和文化性,丰富其多样性,集聚此地区景观更多的人气。在设计中需要“主动性的”去调动这些景观元素,限定设计要素,根据具体场地特征突出其特点,以人们的视觉舒适和感受惬意为设计原则。

2.2 多样的形态构成

设计的复杂性来源于简单元素的组合。景观的形态构成离不开其基本要素与关系通过各种基本形态加以分解、组织、重构与创新、挖掘其无穷的创造潜力。而且必须从设计手法上打破一些常规,通过视觉中心的转移秩序变换对比强化等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创造出新颖别致的时代感景观环境。

2.3 丰富的细节设计

在景观设计中,根据景观的位置远近和人视线移动速度的不同,对景观的设计表现形式也不相同,景观设计中的远景部分要求进行大尺度和粗线条的界面设计,但近景部分则需要慢需要精细的质地和精致的节点设计,必须在设计中凸显细节的效果,以突出景观的品质。对细部的重视也能从某个层面上使人们对该地区的景观环境留下深刻的印象。

2.4 空间界面的连续性

景观设计中的连续性,使得“景中有境”。这些多为人工的造景,如:悠长的碎石小路,蜿蜒的小溪等等,使景观的空间在虚实的变化中增强了连续性,同时也对整个景观的视觉连续性进行补充和强化。

3.5 整体风格协调统一

一个成功的景观设计,一切都会给人以舒适亲切的视觉心理感受。但从专业的环境规划和景观设计角度仔细观察,我们会意识到这是因为景观所有的休闲、娱乐建筑、公共设施、植物景观、导视系统的从材质到风格乃至部分细节符号都与整体景观的风格一脉相承,这样的设计能够加强整个景观空间的整体感和质感。同时,从某种程度上说也能够突出该景观的地域特征,强化了城市意向。

3.色彩搭配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为了让景观从视角度显得更加赏心悦目、色彩搭配合适,在景观设计的时候,设计者可以根据色彩搭配及混合的理论,设计出让人记忆深刻、过目不忘的作品。如在植物景观的设计时,可以根据植物在不同季节的颜色变化,再搭配上色彩混合理论,选择不同的植物进行搭配,让景观在不同的季节有自己不同的颜色,让相同的景观在不同的季节有着不同的语言表达。

3.1 相邻植物间的色彩补充

相邻植物间通过自身颜色对相邻植物的颜色进行补充的植物景观,能使景观显得更加温和,颜色搭配合适,能使整个植物景观融为一体,相得益彰,让人变得开朗心情舒畅。这种方法与单一颜色景观相比更能脱出色彩效果和艺术效果,多用于灰色等单色调的建筑物或商铺上。如将黄色和紫色的植物进行搭配的设计,不仅突出了黄色的鲜明与紫色的明艳,更表现出一种尊贵奢华的境界。紫鸭趾草、黄刺玫、黄叶假连翘、紫藤互相搭配组成的景观,给整体的颜色效果带来了不同的感觉。

3.2 类似色彩组合成的景观

这种景观的设计是,采用色彩类似的饰物(如植物)作为景观的背景,使得整体景观看上去,相互协调一致,明丽的颜色让人有华丽炫目的感觉,反之就会有朴素无华的感觉,让人们从整体上感知景观所具有的特性。而这其中的色彩类似、相互协调并不是简单的单调一致,而是让人有远观视为整体,近观却又不同的感觉。每种植物既要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又要有整体色彩上

的一致,这也是这种方法的困难所在。现在比较普遍的搭配是桃花、碧桃、贴梗海棠、榆叶梅、迎春、连翘、黄刺玫或白色的珍珠梅、金银花。当然方法还有很多种,这就需要各位从事景观设计的工作人员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了。

3.3 不同色彩间的混合搭配

在景观设计中,混合色彩的搭配要上升到面上,是一种空间上的色彩搭配,它能带给人们层次分明、视野广阔又不失情趣的感觉。例如:美国纽约的中央公园,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利用植被来隔离城市的喧嚣,其主要是采用不同叶色的树木与绿色树种混合的片植,这样形成颇具季节变化的整体背景效果。由于植被混合配植的强力效果必须具备较大的规模才会彰显出来,因而常常应用于大型的绿地。

结束语

当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种类型的园林景观项目纷至沓来,对景观视觉效果的设计也越来越高,但是,景观设计不是一个单纯的审美过程,而是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三个视角切入,对景观进行充分的分析,在对景观进行策划的基础上,全身心投入地进行景观的视觉创意。

参考文献

[1] 张声,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视觉元素的应用,现代园艺,2010(8).

[2] 张辉,视觉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40(1).

第8篇:对景观设计专业的认识范文

Based on elaborating the concepts of landscap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history of Amrica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representative landscape architects with their ideas and the professional area landscape architect dealt with, aiming at introducing Armerica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o great masters.

[关键词] 景观; 景观规划设计;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

1 "景观"及"景观规划设计"概念

1.1 景观概念及其研究发展

景观(landscape)概念及景观研究的进展,是人类对人-自然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表1是对景观概念及有关研究学科的概要总结。

表1 景观概念及其研究的发展

景观概念作为视觉美学意义上的概念与"风景"、"景致"、景色"同义作为地学概念与地形、物同义,主要用来述地壳的地质、地和地貌属性作为生态系统的能流和物循环的载体形成时期从古代形成沿用至今19世纪20世纪以景观为

对象的研

景观作为审美对象,是风景诗、风景画及园林风景学科的研究对象作为地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从空间结构和历史演化上研究 是景观生态学及人类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不但从空间结构及其历史演替上,重要的是从功能上研究 其它相关

学科建筑、城市规划、园艺等自然地理、历史地理、人文地理等 生态科学、现象学、区域科学等

1.2 景观设计与景观设计师

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一门关于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空间以为人创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的环境的科学和艺术。

对该学科,国人常以"造园"、"园林"、"风景园林"、"景观建筑"或"景观"、"地景"等与之对译。笔者主张以"景观设计学"以正其名,理由很多,主要出自对该学科的一种理解以及景观设计师所从事的工作实践的理解。景观设计师(Landscape Architect)最早于1858年由美国景观设计学之父-Olmsted非正式使用,而于1863年正式作为一种职业的称号,第一次在纽约中央公园委员会中使用。用本学科权威史学者,已故哈佛大学教授Norman T. Newton的话说"他们参照与建筑物相应的职业-'建筑师',发明这个名字用来表达与整体景观相对应的一种职业,而尤其强调'设计'。设计包括对问题的分析、设计一种解决方法以及监理这一解决方法的实施。什么问题呢?任何关于人类使用户外空间及土地的问题,其范围是无限的"(Newton, 1971)。Simonds在其经典着作Landscape Architecture(Simonds,1997)一书中也有一段点题的话语道破了景观设计师的工作及其对应学科的定义:

"我们可以说景观设计师的终生目标和工作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他们的生活-

同生命的地球和谐相处"。

当然,该学科更为贴切的名称可能是"土地的设计"。

现代景观规划理论强调规划的基点以人为本,在更高的层次上能动地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和不同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以维护人和其它生命的健康与持续。因而,景观规划师是协调者和指挥家,是可持续人居环境的规划设计和创造者。

2 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发展

2.1 历史概况

早期美洲土着对于现代美国景观设计,除了在园艺方面稍有贡献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殖民时期的景观设计也只是对意大利、法国或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园林设计的模仿。始于英国、却盛于美国的工业革命,为美国带来优越的物质文明。但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导致了资源和环境危机,给人类生存带来威胁;另一方面,大工业生产使整个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quot;城里人"不再是少数贵族及其侍从,集居在城市里的人们需要一个身心再生的空间。

将景观视为愉悦和满足的现代观念,是藉由风景画和庭园设计而提高的。当西方国家逐渐现代化时,艺术家尝试捕捉自然的气氛和表达自然的特质并享受她所提供的一切。英国充满画意的风景和具原野风貌的壮丽的景观是19世纪与20世纪早期影响美国景观价值的两大主导因素。一大群艺术家、作家热情地赞美大自然,讴歌大自然。

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美国的景观规划设计诞生了。

2.2 1858年纽约的中央公园与传统造园的分离标志着美国景观规划设计专业的创立

1857年,Frederick Law Olmsted与合伙人Vaux按当时流行的自然风格完成了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这个公园围着围墙,景色非常优美,和当时大城市恶劣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图1,纽约中央公园, 俞孔坚摄)。它满足了市民寻求慰藉与欢乐的愿望,促进了不断高涨的回归大自然怀抱的潮流,因而使设计者一举成名。与此同时,Olmsted还坚持把自己从事的专业从传统的造园专业中分离出来,把自己从事的专业称为"景观设计",把自己称为"景观设计师",并于本世纪初在哈佛大学主持了景观设计课程。以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为起点,景观规划设计从此走上独立的道路并发展为一门新的学科

2.3 1900年哈佛大学开设景观规划设计课程

在美国,景观规划设计专业教育是哈佛大学首创的,在某种意义上,哈佛大学的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史代表了美国的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史。从1860年到1900年,Olmsted等景观规划设计师在城市公园绿地、广场、校园、居住区及自然保护地等方面所做的规划设计奠定了景观规划设计学科的基础(图 2,作为国家历史文物的Olmsted设计事务所旧址, 俞孔坚摄)。

1900年,Olmsted之子F. L. Olmsted. Jr. 和A. A. Sharcliff 首次在哈佛大学开设了景观规划设计专业课程,并在全国首创了4年制的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学士学位。美国的景观规划设计之父老Olmsted于190

6年开始主持哈佛的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由于Olmsted及其合作者的实践以及专业教育在哈佛大学的确立,使美国的景观规划设计一开始便定位在一个很大的活动范围内,包括城市公园和绿地系统、城乡风景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居住区、校园、地产开发、农场和国家公园的规划设计和管理,随后又进一步扩展到主题公园和高速公路系统的景观设计,这使景观规划设计师成为人居环境的主要规划设计师和创造者。

2.4哈佛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专业教育体系

哈佛大学的设计学科群包括建筑学、景观规划设计和城市规划。建筑学的专业教育始于1893年,脱胎于文理学院的艺术课。此后,于1900年开创了景观规划设计专业课程。1909年James Sturgis Pray 在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内开设了城市规划课程,这便是哈佛城市规划专业教育的起源。

1908-190年开始,哈佛已有了系统的景观规划设计专业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并在应用科学研究生院中设硕士学位。1923年哈佛大学开设了城市规划课程,形成建筑-景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三足鼎立的格局,并发展至今。1936年,哈佛大学成立设计研究生院。目前,全研究生院有500名左右的硕士生和极少数的博士生,同时培养多个层次的进修生,没有本科生。

在哈佛,景观规划设计被作为一个非常广的专业领域来对待,从花园和其它小尺度的工程到大地的生态规划,包括流域规划和管理。景观规划设计师应兼有工程技术和设计学的创造能力,同时必须具有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的责任心。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强,城市的不断扩展,景观规划设计师的任务不仅是设计和创造新的景观,同时在于景观保护和拯救。为此,他们往往是造就多种文化和生态背景下的人居环境的不可替代的专家。

景观规划设计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利用各种知识进行决策的能力,鼓励学生从先哲的作品中,从艺术、设计理论、民用工程中,以及从场地分析中获取营养,同时强调影响设计过程的土地规划和生态分析,研究社会、经济、法律、环境和政策等, (图3,哈佛大学景观设计学生的实习, 俞孔坚摄; 图4,哈佛大学景观设计进行公众参与与规划实践, 俞孔坚摄。图5,一年一度的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毕业典礼, 吉庆萍摄)。

2.5 哈佛大学景观规划设计课程

哈佛大学景观规划设计课程分3类:设计课(Studio)、讲课和研讨会(Lectures and Seminars)、独立研究(Individal Study)。

设计课是学习和探索的核心,授课和研究强调关键问题的分析,重视对视觉、理论、历史、专业实践活动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全面研究。课程着重设计技能的培养,广泛涉及与景观规划设计相关领域的技术与知识。

讲课和研讨会主要是讲授与探讨景观规划设计的历史、理论及方法论。独立研究是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理论与方法论的基础上,开展某一方向的专门性研究,由导师指导,基本上独立完成研究,写论文。

3 代表人物及思潮

第9篇:对景观设计专业的认识范文

景观设计专业是最新的设计类型概念,是工业化发展所引起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人类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以后,才逐渐产生的设计概念。一般的理解景观设计师是运用专业知识及技能,将建筑、城市和人的一切活动与生命的地球和谐相处。景观设计职业是大工业、城市化和社会化背景下的产物,是在现代科学与技术(而不仅仅是经验)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我国经济、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社会对景观设计人才的需求与观念也进一步的转变,随着高等设计教育改革的深化以及教育观念的转变,提高“景观设计人才”全新的内涵,高等教育培养出的新一轮景观设计人才正接受市场的检验。

二、地方高校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的主要问题

1.生源整体质量不高随着1999年的高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地方高校在与省部级名牌院校设计专业的竞争下,招收生源具有自己的问题。在高考应试教育中,文理分科的结果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同时全国高考艺术类录取分数线相对偏低,所以某些高中学校一方面将文化课弱的学生集中强化训练。另一方面将专化课弱的学生也集中强化训练,有针对性的报考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这样的认识导致了严重的后果,考生文化底子薄,应试型的学习方法,入校后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都有缺陷,给地方高校的设计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导致生源整体质量下降。

2.专业教师年轻化,师资结构不合理,师资短缺严重河南省87所省属高校,加上民办高校多数都创办有自己的景观设计专业,学生逐年增加。各地方高校的景观设计专业的教师,在职称、学历、年龄结构都有不均衡的现象,在职称上,高职称师资培养需要较长时间,此外,地方高校由于条件有限,学校教师待遇、工作环境与部属高校相比有很大差距,很难引进高职称和留住学科的带头人、旗帜式及领军式的师资。在学历上,某些地方高校并不注重专业对口,大量引进刚毕业的硕士生,导致专业教师年轻化,相当一部分的新教师,在没有经过严格、系统训练和实践锻炼的情况下匆忙走上讲台。由于师资短缺,有些教师从来没教过的新专业课程也只得临阵磨枪,凑合讲授。也都不同程度的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3.教学模式单一,课程设置不科学许多地方高校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模式仍然是沿用各大美术学院的教学模式,教材、大纲均是传统美术院校的教材和范本,课程设置也是美院的“工艺美术”模式。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各个专业的定位与发展参差不齐,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地方高校的教学机制。例如:在基础素描的教学中,传统的素描依然是调子素描。地方高校学生的基础较差,想通过传统基础课的长期作业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是很困难的事情,不仅不能使学生的技法提高,还占用了其他专业课的学时与学分,为后期的教学增添了障碍。

三、发展地方特色的景观设计教学体系

1.个性培养、全面发展、综合实践能力的特色教学

(1)强化以实践、应用为特色的课程教学。课堂教学中,课本式教学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不利于景观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在教师的启发下,以已有的教材为基本依据,加以学生周边的环境和生活实际为参考,将学生组织为团队的模式,引导学生发现、讨论、表达、解决身边的实际环境景观问题。

(2)将专业实践引入课程教学实践能力是检验景观设计专业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设立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以请高级技师现场授课,例如《公共空间设计》课程,利用学校在建项目讲解基础规范和功能要求,并带领学生走进现场,学习施工材料,感受材质。通过对现场的了解,技师手把手的实际指导,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3)将实际工程项目带动课程教学采用基于实际工程项目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把教学和工作过程结合在一起,建设“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情境,开发与生产过程结合的学习模式。例如《环境设施设计》课程中结合周口地区深厚的文化资源特色,在课程中重点强调传统元素在景观中的应用练习,并结合周口新城开发规划项目,带领学生下工地实地调研考察,形成具有特色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训练。

2.基于地方高校实际的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突出实事求是,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地方高校更应该为了突出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课程中体现适应性、针对性、系统性的专业特点,用发展联系的观点对待课程教学改革,注重学科交叉与融合。

(1)课程设置的改革与调整。地方高校长期以来沿用传统基础课的技巧与经验的提升,但景观设计需要创意与实践,与传统美术的意识有一定的区别,景观设计基础的课程需要加大改革。例如: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大构成课程改为构成设计基础课程,这样基础课之间有机联系形成系统。同时,课程设计应该强调针对性,突出各阶段的培养目标,加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培养方案的早期课程中,注重理论教学,突出动手能力,强化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中期课程以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操作过程与技能培养,后期课程中,则更加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中以市场调研为重点。引入项目教学,使学生掌握设计项目组织与管理的基本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市场意识与项目意识。

(2)课程教学注重学科内外的交叉与融合。景观设计专业学科内的交叉是指专业课与其他设计学科、基础绘画学科、设计理论学科的交叉,例如景观设计与公共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素描、色彩、人体工程学、中外建筑史,各课程之间的交叉,都体现设计风格、流派、表现之间的融合。这种综合性学科导致当前的教材与教法很难完全适应现代景观设计教学发展的需要。景观设计专业学科的外部交叉是针对课程的综合性特点,这种综合涉及一定的文化、宗教、政治、民族、风俗联系地理、生物等相关学科,不能只局限于创造性思维或设计史学的常规内容。例如:《景观设计》课程中,对场地的调研增加为对地域特色的综合调研,从而使学生在后期的设计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解决各种问题。

3.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复合型人才,优化教师结构,培养求真务实的教师队伍

(1)注重学生的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并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针对地方院校的生源特点,在教学中注重培养扎实的基础知识,制定自身的培养目标,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概念设计、方案设计指导学生从作品的基本特征、文化风格、地域特色展开个人思维,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设计演讲与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思维的交流。例如:《快题设计》课程中,将景观设计表现、色彩设计、方案设计相融合,快速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并结合学生所学的手绘表现知识,锻炼学生的综合设计表现能力。

(2)优化教师结构,培养求真务实的教师队伍,整合教师资源目前,地方高校景观设计专业高级职称,高等学历教师严重缺乏,景观设计师高层次复合型学科,这就要求从事设计教学的高校专业教师必须具备交叉学科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科研能力有所不同,高校教师的结构应该调整为老、中、青的专业研究团队。地方高校景观专业教师普遍以中级职称为主,对外交流机会少,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应该加强青年教师业务能力的培养,组织参加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