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课堂教学模式指的就是教师们在课堂上针对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即圣人孔子所说的“因材施教”。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需要在不同的课堂上,以及在对待不同的学生时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一书中,乔伊斯和韦尔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但是从某方面来说教学模式并不是一种计划。因为将模式引入到教学理论中,只是希望能够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者教学理论下建立起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的基本框架或者结构。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指向性;(2)操作性;(3)完整性;(4)稳定性;(5)灵活性。
二、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注意的方面
(一)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设计都是有着一定的目标性,即是需要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模式设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明确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教学模式起到更好的作用。例如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节《非洲》,其教学目标主要可以分为三部分:(1)知识与技能,学生需要掌握非洲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征、主要河流、主要资源;(2)过程与方法,练习看各种气候图,训练读图分析能力,学会通过对比法了解尼罗河和刚果河的水文特征;(3)情感,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树立起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与可持续发展意识。教师必须在明确这些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设计相应的教学模式,或者是套用合适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教学模式才能够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教师们也才能够顺利的完成教学目标。
(二)需要注意对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
如今教学在很多时候已经不再是“一支粉笔+一本教材”,现在已经有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可以应用到教学中,例如多媒体。虽然这些先进的教学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将静态变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把宏大场景作缩微处理,转瞬变为定格,化枯燥为生动。但是如过不注意,则极有可能形成喧宾夺主的效果,不仅仅是无法提高教学效果,还会形成反作用。因此在进行教学模式的构建的时候,需要考虑好如何应用这些先进的技术。
(三)需要注意灵活性,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如今,课堂教学活动并不是教师单方面的“教”,而还包括了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学”。因此在构建相应的课堂教学模式时,需要注意教学模式的灵活性,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从而主动的去“学”。为此,教学模式需要考虑到提升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思维。例如可以设置相应的问题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学《中国的水资源》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几个问题:我国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表现在什么方面呢?水资源时间上分布不均,是否就可以说,在同一时间段内,就一定分布均匀,没有矛盾了呢?应该如何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现象呢?究竟应该是北方的“土老哥”南下去“打工”还是南方的“水兄弟”北上去支援呢?为什么?如今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十分严重,这种现象又该如何解决呢?让学生们通过思考,给出自己的答案,然后再根据学生们的回答情况进行补充。这样做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分析,获取了答案,教师的补充使得他们的答案更加的准确合理,他们就会获得相应的喜悦感和成功感,同时还能不断的提升对问题的应变能力和分析能力,以便于增强创新思维的敏捷性。
(四)需要考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得到协调发展
有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教学的过程并不仅仅是一种认知的过程,更重要的还是一种情感的投入和交流的过程平等。”正因为如此,在构建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情感因素进行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构建出的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在“知识、情感、意念、行为”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教师必须要明白,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要加强对课本知识以及其他技能的传授与培养,还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任何一个人都希望在学习与生活中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与肯定,能够与他人建立起平等的关系,处于叛逆期的初中生尤其如此。为此,在构建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教材中挖掘出能够培养和感染学生情感的部分内容,并进行一定的加强与润色,让学生能够加大在学习上的情感投入,使学生们能够获得学习的积极情感,例如那绵延万里的万里长城、举世闻名的黄河壶口、有雪域之称的青藏高原、千姿百态的雅丹地貌等等,都能使学生产生崇敬、赞美喜悦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对地理内容的以及我国的地理环境产生情趣和热爱。
关键词:优化;初中;地理 ;课堂;教学 ;
初中地理这一学科较为抽象、枯燥而乏味,因而,不少学生对它兴致缺缺,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然而,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改变初中地理教学面临的困境。于是,不少教师跃跃欲试,企图找到扭转困境的新举措。就在这时,先进的教学设备涌入课堂,课程改革也随之推出。让初中地理教师有种久旱遇甘霖的感觉,积极投身于课改浪潮中。
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我在教学实践中正视地理教学的现状,也找到一些较为有效的教学措施,现分享给大家。
一、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
(1)板书过多,黑板不够用。地理教学因为自身教学内容的特点,导致了板书、图画等内容的丰富,这一复杂多样的内容使黑板的空间变得狭小。
(2)教师在课堂上完成这些板图、板画,不但费时费力,而且相对说来不够准确。
(3)教学挂图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但是,挂图要素繁多、主次不分,而且无法向学生展示教学过程,缺乏层次感,违反了教学的一般规律。
(4)地理是研究自然界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演变规律的科学,因而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熟悉地理地貌,还要让他们了解世界各地的人文特征、生产发展以及人地关系等问题。但常规教学手段难以实现这一教学目的,这就妨碍了学生认知过程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发展。
二、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措施
1.多媒体成为辅助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手段
在地理课堂上,利用计算机高速处理信息的特长,对复杂的过程、烦琐的计算或者动态的图形提供高速处理,可以大大提高信息的效果;同时,课本繁杂的文字通过计算机简单的图像表现出来,或者生活中丰富的自然地理现象,通过计算机再现出来,都能有效地实论文现地理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增加课堂信息的密度。像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
2.教案要求因人而异
地理教案要求因人制宜,因师而异。从形式要求上说,对新教师应提倡写详案,因为他们驾驭教材、学生、教法的经验不足,能力也相对较差,教学时需要较详细的教案作参照,以确保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的中青年教师则可以写简案,提纲挈领,画龙点睛,富于个性与创造性的教案是我们的追求。对于老教师,教案要求可以更灵活些,教学过程的设计可以更简略,但对于引证资料和新的知识信息则要详细记录备案,以显示出老教师治教治学的活泼与严谨,科学与创新。
3.处理好理论与实际的关系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任何一门课程都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中学地理课程更是注意到这一点。新编高中地理教材应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体现高中阶段应有的教学要求,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地理理论来源于实践,又运用于实践,深化他们职称的地理认识过程;同时也有助于开阔视野,扩展思路,培养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4.走出去看看
地理教学的特点是强调直观性,野外是地理教学的最好课堂,我们可以走出去,让学生亲历地理事象,感受地理变化,了解地理规律,积极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弥补学生课堂直接经验的不足。这样可以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把抽象深奥的地理知识同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更高。
5.处理好课文、图像、练习三者之间的关系
课文、图像和练习三者是地理教材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课文系统主要以文字形式传递知识内容,所以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科学性强、语言简洁的优点,同时还要注意文字抽象性的缺点。具体教学过程中,还要结合图片,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具体的问题抽象化,突出重点,强调要点,设置难点,解决疑论文点,从多方面强化地理教学信息。练习是供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的部分,容量适当的训练,不但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而且起到了巩固知识的作用。题型多样化的练习,可以增加学生探究性、开放性、应用性学习的兴趣。当然,练习的设计要注意主次分明,具有层次差异,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单调的训练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处理好课文、图像、练习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最大限度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
6.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为了避免学生听课的被动地位,就要增强听课的针对性。教师可以根据大纲的要求,把课本知识转化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自学,边阅读边做习题。采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自学选编习题很重要,要求选编的题目与课本内容有密切联系。主要知识点都应在题目中显示出来,而且题目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启发性,但难度要适中,以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学都能得出正确答案为宜。
7.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初中地理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求教师转变角色,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手段,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实现有效教学。本文从三方面入手就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了分析,以供广大教师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现今,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它不仅为初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机遇,也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必须转变以往陈旧的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但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地理教学一直都是采取“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学生一直处在知识被动接受者的位置,主体性得不到发挥,独立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不能够形成和发展,以至于成为了单纯的知识“容器”,有效教学成为了一句空谈。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呢?经过长期的思考与实践,笔者总结了一些经验,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在地理学习中,学生只有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想要主动去学,才能学得好,才会把学习当成一件既轻松又愉快的事情。而学生之所以学不好地理,追根究底是因为对它缺乏兴趣。对此,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和特点,运用多样化的手段组织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巧设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直接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巧妙设计导入,如引入故事导入,设置悬念导入,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导入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一开始就处于兴奋的状态,迫不及待地投入到接来下的学习中去。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有利于学生在情境过程中学习地理、发展地理、体验地理价值。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如问题情境、生活情境、音乐情境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他们在具体、生动、形象、真实的情境中探索新知,轻松掌握地理知识。
(三)组织竞赛,激发兴趣
每个人都有好胜心,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只是隐藏在自己心中,等待着被人唤醒。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唤醒学生的好胜心,引入竞争机制,根据教学内容,组织一些对抗性、趣味性强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比、赶、追、超的过程中轻松掌握地理知识。
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有效教学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的好坏。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纽带,教师只有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学生喜欢上自己,喜欢上自己所教授的学科,实现有效教学。那么,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首先,教师要转变角色,变课堂“主演”为课堂“导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往往影响着师生之间的关系及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往传统教学中,教师始终占据着主置,控制着课堂和学生,根本没有给学生参与讨论的自由和机会,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不好。对此,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变课堂控制者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学生平等交往,一起讨论,共同解决问题。这是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基础。其次,教师要热爱学生,成为学生的知己。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教师要热爱学生,多关心、爱护学生,用真诚的心对待学生,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难点,成为他们无话不谈的朋友。尤其是对待学困生,更要多关注,了解和体谅他们学习地理的难处,善于发现、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表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从而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加倍努力去学习。再次,教师要尊重学生,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学生。尊重是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关键。它是双方面的,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换取学生的尊重。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思想,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同时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学生,切忌不能因为他们学习成绩的好坏而有所偏颇。只有做到上述几点,用自己的关爱、真诚、尊重去换取学生诚恳的学习态度,与学生一起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往传统教学中,教师总是采取“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从不考虑学生的需求,也不管学生能不能听懂,只考虑教学任务能否完成。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教学法或多媒体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实施分层教学法
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地理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并兼顾不同学生的差异。一个班往往有几十名学生,他们不可能处在同一水平,知识基础、学习态度、理解能力、创新能力等肯定都有所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如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分层、布置作业分层、教学评估分层,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并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从而让全体学生都能通过地理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相较传统教学方式而言,多媒体教学具有显示与传输声、光、形、色的强大功能,能够变抽象为直观,有效地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启发学生想象,激活学生的思维,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既然多媒体教学有这么多的优势,我们不妨将其与初中地理教学相整合。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适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其直观性、交互性强的优势,通过文字、图形、动画、影片等多种信息为学生呈现教学内容,使他们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这样做,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提高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以上仅是笔者对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粗浅建议。除此之外,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探索,认真思考,刻苦钻研,大胆实践,就能找到更多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初中地理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郑海霞 单位:甘肃省高台县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杨铭刚.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5).
[2]娄鹏鸽.新课程下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0(21).
关键词:初中地理;借鉴;教学实践
传统的地理教学就是向学生灌输地理知识,教师为了教而教,学生对知识死记硬背,学习效果不佳。如何夯实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是当下地理教学中的重难点。根据实践教学经验,笔者发现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特色,有效地融入地理课堂,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本文就此进行初步探析,以供参考。
一、挖掘视听素材,吸引学生注意力
初中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教学过程中讲解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变成教师的独角戏,而大多数学生不为所动。教学中可适当精选优美的民族音乐和风光片来活跃课堂气氛,比方讲亚洲地形时,播放刘欢和韦唯演唱的1990年亚运会主题曲《亚洲雄风》,并把歌词打在投影片上,让大家一起跟着唱,唱过后利用歌词和学生一道分析亚洲地形的主要特点。
在选材的过程中,基本要求是与课堂教学内容联系紧密,此外要力求特色鲜明,画面优美,解说风趣,学生喜闻乐见。太正统古板的介绍片一般不宜选播,否则既费时间,效果又不佳。另外,在看之前一定要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有目的性地收听、收看。时间要控制得当,要讲完预设的课堂内容,最好控制在15分钟以内。再则播放的素材可以是来自学校的电化教室,但最好是教师自己搜集,这样得到的素材,内容新,质量高,才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借鉴文史政等课程的活动经验,把表演引入地理课堂
过去笔者设置过“课堂5分钟地理知识介绍”的活动,以演讲为主,形式单一,加上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效果并不理想。细细想来,学生的能力也是多方面的,发挥他们的专长,才能让他们获得成就感,才能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不妨把多样的表演引入地理课堂,比如可让唱歌好的学生,课前找个音乐伴奏带,在课堂上领唱或独唱一首特色民歌,像《北国之春》《铃儿响叮当》《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牧羊曲》等民歌都是不错的选择;会拉琴的同学表演一段独奏;而平时调皮又有一定表演才能的同学不妨表演外国民俗,如澳大利亚毛利人的碰鼻礼、三大宗教的不同祷告形式、不同国家的舞蹈等。在讲国家地理时,可分别请一些同学事先熟知一些国家的主要地形、气候、河流、物产、城市、工业产品、娱乐风俗等常识,然后组织一个课堂吹牛比赛“夸夸×国好”,几个同学分别代表不同的国家,谁的牛皮吹的不正确就下台。有条件的活,节日时可组织一场世界风情表演大会,把全班同学调动起来,内容可以是各国民歌演唱、地理小品、民乐演奏、时装表演、地理游戏等,最终结合学生民主评议和教师评审来评比优秀节目。
三、通过开展“地理图片展”,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及观察能力
每一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风光、服饰、建筑、娱乐活动……利用课堂或课外时间,可以让学生画一画反映各国具有代表性的动物、建筑、风光、娱乐、服饰等图画,还可师生一起搜集中外地理风光的照片及资料,最终在适当地点进行展出或评比,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可以利用画地图来学地理,课前可要求学生准备一张透明纸,描绘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轮廓,然后讲到一个知识点就把它写画在图上,一个国家或地区讲完,它的每个知识点也就相应画在了图上,比直接用现成的地图讲记忆效果更好,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
四、通过激烈的竞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表现欲望
关键词: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意义 着手点 存在问题 提高措施
引言
地理课程不仅是一门综合地理环境、人文关系、人与自然关系及可持续发展等知识点的基础性课程,而且是渗透环境保护教育的主要课程。初中地理教学,对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及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1]。因此,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率不仅可以实现地理教学的目标,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还可以增强全民环境保护的意识,为赢得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前提条件。
1.初中地理学习的意义
地理教学的意义就是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引导,并通过实际与理论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2.初中地理学习的着力点
2.1身边环境方面。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老师应该尽量做到让学生对本土的资源及环境形势有具体的了解,以此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地理现象,也可以通过此行为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2.2学习兴趣方面。
地理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而学习兴趣作为学习推进的一种潜动力,其学习兴趣直接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把生活环境和书本知识相结合,通过自身的感触及个人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2]。
2.3社会时事方面。
任何学习都不能闭门造车,地理学习也不例外。因此,在地理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更要结合社会实际,并从社会时事中获取相关地理知识,以此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3.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师资力量建设不齐全。
在长时间的地理教学中,通常会出现地理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地理老师年龄结构不合理,老年地理老师偏多,缺乏专业的地理知识体系等现象,尤其是村镇这种现象表现得尤为突出。不合理的师资结构导致在现实的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学的目的性偏差,针对性不强,使得很多老师不敢大胆进行教学,严重阻碍地理教学的功效发挥。
3.2教学常规建设不规范。
地理教学常规建设问题主要体现在地理老师集体备课方面,因为地理属于一门小的学科,其中任课老师很少,甚至很多学校根本就是采用一个老师带一个年级地理教学的分配模式,外加目前学校实行班级管理模式,所以对于地理教学的集体备课无法得到落实,并且在备课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关老师的讨论分析,从而致使在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得以暴露解决,长此以往,严重影响地理教学质量。
3.3教学模式过于落后。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不管是采用问答式的教学模式还是授课式的教学模式,都容易致使地理教学的惯性作用,使得老师在长期教学中懒得进行教学改革,甚至有的老师在常年不变的教学模式中产生教学疲劳,影响教学的正常秩序,并且在这样的同模式教学下,学生对于地理的学习也容易产生疲累,大大降低学习兴趣,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受挫。
4.提高地理教学效率的具体措施
4.1做到实际与教材相结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该做到教学教材与实际相结合,并根据每个单元的重点知识要点综合实际情况开展探索性教育,大胆地设计探索的问题,并通过实践找到答案。同时,老师可以根据相关的知识点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在探索学习中激发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4.2正确把握教材的难易度,进行逐个击破。
地理课程的相关知识点都要通过主观的想象加以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正确地认知学生的学习现状,把握学生对教材中知识点难易程度的掌握程度,并根据学生所能承受的范围合理地进行课程教学设置,划分一章的学习要点,使得学生针对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做到逐个击破,并合理设计课堂课后练习,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3]。
4.3改变教学模式,增强地理课教学的效果。
传统的教学模式仅靠书本教授,使得老师学生都容易产生思维疲劳。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将现代化的教学辅助工具引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学校也应该加大对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学生在丰富的教学模式下保持一颗积极进取的心。
结语
地理作为一门综合了地理环境、人文关系、人与自然关系及可持续发展等知识点的学科,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实现教学的创新,并根据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才能使得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自身素养,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陈文卫.初中地理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策略[A].科教文汇,2012(8):120-122.
一、在初中地理的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当前的初中地理的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导致了我们的初中地理教学质量一直不高,这些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初中地理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
初中地理教学,在整个教育教学中处于弱势地位,在所有的初中学科中备受冷落,是一门学校、社会、教师、家长以及学生都不重视的学科,甚至在初中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地理学科就被当做是一门副科,因为都认为学与不学,并不影响学生的成绩,所以地理教学往往被忽视。这种现象的后果,就会给初中的地理学科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和结果,最后就会导致初中的地理教育教学质量不理想,效果不佳,这样的问题在整个初中教育教学系统中变得非常得明显和突出。这是初中地理教育教学质量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學方式存在弊端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由以往的“应试教育”逐渐向“素质教育”所转变,也就是说,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不再是以往传统的教师为了成绩而教育,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的教育模式。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提倡的是素质教育,真正地是为了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能力和技术能力而进行教育的。但是,很多的初中地理教师,受以往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太深刻,以至于现在仍依据以往的教育观念来进行教育教学,忽视了现代化的教育观念,也忽视了现代社会对于学生的要求,现代化的社会,要求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学生自身的素质能力和技术能力。教学观念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就导致地理教师的教学方式没有优化和提高,以致循规蹈矩地按照教材和课本上的内容教学,不是死记硬背就是理解记忆,缺乏灵活性的教学,缺乏一定的教学实践,使学生不能够很形象地体会到初中的地理知识,硬性的教学会使教学内容变得单调乏味,就会导致教学课堂变得死气沉沉,缺乏生机与活力。这样的现象也是导致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初中地理的教材有一定的缺陷性和局限性
初中地理的课本内容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多的教学内容都比较死板,只是纯粹的知识理论,缺乏需要去实践的教学内容,课本教材比较注重科学性和理论性,如果只是依靠地理教师在讲台上一味的讲课,学生在下边听课,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不足以激发起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那么,初中地理的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就能够可想而知了。
二、针对解决初中地理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出解决策略
上面我们已经分析了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我认为应该从下面几点入手解决这些相应的问题。
(一)改变初中地理的位置,使初中地理学科受到重视
初中的地理课程主要就是让学生了解、熟悉并且可以掌握运用乡土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一门地理基础知识课程。初中学生只不过都是青少年,他们对地理学科的知识了解和掌握的是少之又少,因此,初中地理学科地位的问题不容忽视,要采取措施把初中的地理学科提上日程,放在主科的位置上。身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首先,教师自身就要高度重视起自己的教学工作,认识到地理学科对学生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在讲课中灌输地理学科的重要性。比如,告诉学生在人们外出游玩时是需要有相对应的地名、方位、景点知识,需要了解当地的气候,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还可以让学生明白现代社会任何一个职业都能够用到地理学科的知识。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从而间接地使学生家长也能够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家长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用新眼光去看待初中的地理课程。
(二)初中地理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
以往的教学观念比较传统,比较封闭,缺乏开放性和实践性。身为一名初中的地理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时代在不断地发展,教育在不断地改革,教师应该不断地吸取新时代,新的教育观念的精髓,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为学生设计生动、有趣、灵活的教学课件,带领学生多去户外实践,多去实际操作,这样可以把初中的地理知识变得更加灵活、生动,可以进一步地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条件,比如,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教师亲自做的课件,可以使课件非常灵活、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就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让学生了解并且掌握初中地理知识,这样就可以更加容易地提高初中地理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初中地理教师不能受教材的局限
对于初中地理的教学来说,仅仅局限于课本的内容来进行教学的话,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没有太大的作用,地理教学应该采取更加灵活的方法,不单单地拘泥于教材的内容,根据教材中的内容来进行相应的扩展,以教材结合实际,以实际照应教材,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
初中地理的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想有效地提高它的教学质量,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善于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之后及时地进行改正,不断地以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寻找出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这是我们每个地理教师所应该不断努力的。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6期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高;有效方法
一、课前准备
新课改前提下呼唤新型的教师,这就意味着我们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研究和掌握本学科知识体现中对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新思想、新手段,使自己专业知识不断深化提高,扩展知识面,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与此同时,还要做好充分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所以课堂教学设计应更重视对“学法”的研究和设计,那么,怎样才能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呢?
(一)深入研究教材,研读新课标,明确教学目标。
(二)认真分析“学情”,这是教学设计重要的前期工作,根据本班学生自身的特点,制定
相适应的教学方案,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从而促进学生发展。
(三)精心设计教案,地理教案是地理教学的实施方案,是教师教学活动必须具备的“行动纲领”。那么,怎样设计一份优秀的教案呢?首先是导入部分, 每节课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导入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关键,也直接影响到一堂课的成败。所以导入的选择最好是学生有所了解而又感兴趣的事物,这样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只有对学习地理活动本身感兴趣,才能发展为对学习地理内容和结果感兴趣。其次,根据“学情”制定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过程和方法,合理的选择教具。结合现行的地理教材来看,课本文字内容较少,而图表资料较多。所以,地理教学若采用多媒体教学得话就比较直观,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又有利于学生的读图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老师应精心制作课件,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学而不厌。运用投影、幻灯、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学生的思维迅速带入到具体的地理场景中,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在现今的初中阶段,专业地理教师人员奇缺,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地理教师之间应加强研讨,充分发挥集体智
慧,提高备课效率和质量。
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科学而严谨、生动又活泼,能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性,发挥学生学习的
主体性,是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那么,如何组织好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呢?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
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会收到好的效果。如引用歌曲,在学习“长江的开发”时,我
就以视频《长江之歌》导入,这样学生就在很宽松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进入主题学习,
一改死板直白的引入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再如,学习季风概念时,可以
请学生仔细观察我们芜湖地区冬夏季节风向的差异;除此以外,教学中穿插古诗句、趣
味性故事等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这些犹如调味剂一般,给地理课堂教学增添了一番
韵味。
(二)充分发挥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过去的教学一味地强调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习被动性强。但新课标强调的是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所以,我们要把过去的教师教、学生学重新理解和定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在这四种因素中,教师是“教”的主导、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它支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的组织安排、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等都是取决于教师的主导。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动力靠教师来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靠教师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方法靠教师指导。从这个意义上说,提高教师“教”的效率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最主要的途径。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热情的激发,创设不同的情景引导学生全面参与活动,加强师生相互沟通与交流,倡导教学民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三)注重培养问题意识,锻炼学生质疑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注重培养问题意识,锻炼学生质疑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学生创设一个研究现实未知问题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这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想问”问题情景是指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一时无法解决,从而产生一种努力探究问题的内心需要。教学中应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使之乐于学习、乐于发问。例如,学习地球的运动时,先邀请两位同学上台演示地球自转的方向,一位同学顺拨地球仪(自西向东),另一位同学逆拨地球仪(自东向西),然后教师提示:显然,二种转动方向,只有一种是对的。究竟哪一种是正确的呢?再让学生观察地球仪的造型,想想看:地轴为什么不是垂直于底座而是倾斜的,而且所有地球仪的地轴倾斜的角度都是一样的?这样的造型是不是为了设计上的美观?通过一系列的演示、观察、设疑,一次又一次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参考文献:
关键字:初中 地理 课堂教学 问题设置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知识,提高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潜能。通过必要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究知识,使他们的思维在“发散”与“集中”中前行,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置应遵循两个原则:
一、设置的问题要由浅入深、逐步深入
根据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他们的学习过程是有浅入深、从不知到知,从不懂到懂,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的过程;所以地理课堂教学就必须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体现教学过程的基本原则,由浅入深地设置地理课堂问题情境。比如:在学习“非洲的气候”一节时,先请学生阅读教材插图,随后依次设置如下问题:
你发现了“刚果盆地和东非高原都位于非洲什么部位吗?(都处在赤道附近)
它们又分别属于哪一种气候类型?(前者是热带雨林气候、后者为热带草原气候)
两者都处在赤道两侧附近,为什么有不同的气候类型?(因为刚果盆地常年受赤道低压控制、终年高温多雨;而东非高原由于地势比较高,气温偏低,降雨偏少)
马达加斯加岛远离赤道,为什么其东部是热带雨林气候?(尽管该地远离赤道但是由于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又受厄加勒斯暖流的影响,降雨较多。)由于设问是由浅入深的,以“气候”为焦点,从不同角度将思维“聚集”到“焦点”上来,又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样教学既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又有利于个性见解的产生与发现。
二、设置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最活跃的成分是求知欲。即对学习的内容产生认识上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务必要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针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积极创设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启发思维。如在讲述日界线概念之前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从日期上来讲,后出生的人一定比先出生的人小吗?”在讲述地球的公转时提问学生:“为什么远日点是夏季,近日点反而是冬季(指北半球)?”在学生头脑中构成一个悬念,引起好奇,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高涨情绪。
那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如何通过设置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思维探究活动中,感受地理、学习地理、运用地理呢?我们不妨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设置问题提问:
1.联系实际的提问
在地理课堂教学提问中,联系生活常识,尤其是能及时联系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去分析回答,可以增加地理教学的感染力,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必要补充。如在讲气旋与反气旋问题时,我结合台风在我省登陆的实际情况,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据气象台报道,有一股台风在我省登陆,同时得知,福州当地的风向变化是:西北西南东南,请问该台风是在福州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中的什么方向登陆?”这种问题既将课本知识“活化”了,又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同时还能达到开启学生的智能的目的。
2.逆向思维的提问
课堂提问可以获得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但这种反馈必须是实质性的而不应是形式上的反馈。这里的关键就在于提出的问题设计的质量如何了。我在听过一位教师讲述空气的组成时,他是这样提问学生的:“干洁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各有什么性质?”这一问题提出,学生照本宣科读了一遍就回答完了,但学生究竟理解如何就不得而知了。这实际上是一种形式上的反馈,所以我在讲授这一问题时,把提问改成:“假如大气中分别缺少了氧气、氮气、二氧化碳、臭氧,那么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回答这样的问题照课本读一遍就不行了,学生必须根据课本上各种气体的性质,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逆向思维才能把问题答出,既使学生答错了也往往能给教学提供生动的实例,成为澄清教学问题的大好契机,这样的反馈才是一种实质性的反馈。
3.因果相关的提问
这种提问问题的方法,可以摆出一些条件或设想,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得出结论,也可以先摆出地理现象,再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推究原因,认识地理事物的本质。例如,讲述欧洲的气候时,先展示气候类型分布图,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年等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欧洲地形图,在学生对欧洲的位置、地形、洋流、降水和所温的分布特点有了感性认识后,再提出:“欧洲为什么会具有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这样能使学生从“因”中得出“果”来。再如,学生了解日本多火山地震的特点后,问:“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引导学生阅读“板块构造示意图”,这样学生可以从“果”中得出“因”。
【关键词】初中地理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
关于初中地理课堂教育新方法的探讨,最重要的是要结合当前中国教育的实际。长期的课堂教学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式不能突然发生较大程度的改变,一时改革幅度过大,一旦学生和老师不能很好地适应,将会严重地影响一代青少年的成长。当前有效的课堂资源要求改革的主要方面在课堂,主要的力量在老师,当然,对于师生配合也会有所要求。由于我国的教学资源存在严重的分配不均匀,所以地理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也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不能一概而论,制订统一的评价标准。
1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形式问题
地理教学的评价者多是工作在一线的地理学科教师,大部分的工作仅仅限制于地理学科的研究,没有真的深入教学课堂中,受教学实践、个人素质、理论根基等因素的影响,其做出的教学评价仅仅限于形式,而没有触及“实质”和“内涵” 。主要表现是教学中的评价主要为“你很好”“你很棒”等不痛不痒的词语,缺乏鼓励性,且以意见为主而很少涉及建议。
1.2初中教育对于地理教学的随意性
由于目前教育体制的限制,地理学科在考试中所占的分值较少,以至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把地理作为一门副科学习,学习态度上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这进一步导致学校在安排老师上也存在随意性,所以安排的老师并不是专业的地理老师,可能是教数学、语文的老师顺便教授地理,老师缺乏专业性。缺乏专业性的老师,存在专业知识不足的问题,找不到教学的重点,就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也存在一个老师带多个班级的地理课程的情况,教学压力大,很难对一个学生甚至一个班级倾注太多的精力。笔者见过有些初中学校由一个老师负责全校地理教学!这样教学,老师的正常休息都无法保证,怎样花更多的精力来研究地理教学呢?
1.3理想化问题
理想化问题实际上就是教学的评价问题。在目前的教学评价中,大部分学校以下课检测习题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而不管各个学生地理成绩的差异性,这样就会严重地打击基础较差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同时,由于从短期看来,应试课堂教学会让学生在课堂考试中得到较高的分数,这使得部分老师为追求更高的评价效果而采用应试教学的方法,这样就忽略了学生素质的提高。
1.4地理课堂“作秀”
部分学校应上级部门的要求开展应试教育,所开展的“应试教育”仅仅限于检查时,并且作秀成分严重,课堂很松散,盲目地把应试教育等同于让学生放松,这样的作秀不仅仅让学生学不到知识,还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2解决地理教学问题的措施
2.1加强地理学科的师资力量建设,用专业的地理老师去教授初中地理
作为严重缺乏专业师资力量的初中教学,急需要一支专业过硬的师资队伍。这就要求学校在招聘老师的时候,要招聘专业的地理老师,而不是用教主科的老师去代授地理。同时要经常地组织老师再教育,接收新的知识和教学思想。有很多老一点的教师教学思想陈旧,不能很好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2.2改变地理教学的评价机制
改变以往的评价方式,多点实质性的鼓励,对于学生的成长多点参与,真正地做到人文关怀。例如在评价的时候,对于差生多点关怀,在考核机制上,实行有差别的考核机制。不能仅仅以课堂考试成绩作为考核标准,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进步程度来制订考核标准,所以要建立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相结合的考核制度,确保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同时保证暂时落后的学生能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2.3采取图文并茂的教学方法
地理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是科学性的,是带领学生认识世界的学科。对于部分名词的解释不能仅仅限于文字,要让学生真正地了解,还要通过图片、视频等。例如对于龙飓风的危害,对于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对于山地的气候垂直型分布等等专业名词,由于初中学生社会经历不足,如果仅仅通过文字的方式进行解释,学生无法理解。同时笔者认为,地理是带领学生发现世界美的学科,让学生发现我们的自然环境如此不一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学科的了解和探索欲望。
2.4互助学习,让学生相互帮助
让学生自发地组成互助学习小组,老师尽量只讲知识的主干部分,对于有些知识的学习,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这样一来,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同时大大地加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且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之间的交流变多,对于班级的建设也是有积极作用的。
2.5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众所周知,计算机在教学中的运用是一个大趋势。但是笔者了解到,目前不少学校配备的计算机仅仅是一个摆设,学校不舍得让学生使用计算机,笔者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不仅仅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能使课堂充满活力,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结束语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初中地理教学存在很多问题,但是笔者相信,只要坚强改革,坚持因地制宜,坚持结合我国的国情开展素质教育,在下一代的教学中一定能让地理学科的教学完成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李臻.初中地理情景教学案例设计[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8(Z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