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旅游资金管理办法范文

旅游资金管理办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旅游资金管理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旅游资金管理办法

第1篇:旅游资金管理办法范文

一、做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工作

二、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发放工作

三、做好农村部分计生奖扶对象资金补助工作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今年出台了《蒙城县二oo八年奖励扶助民生工程实施方案》。在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今年计生奖扶工作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工作时间进度。

四、做好09年度贫困家庭大学生资助工作

2009年,我们继续与有关部门配合合理确定受助对象,对今年被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录取的蒙城籍应届本科贫困大学生给予适当的资助,资助标准为:一般贫困户标准1000元/人,特困户标准xx元/人。今年,我县资助贫困大学生441人,补助金额为54.8万元。使一批家庭困难的学子能够走入大学的校门。并进一步并完善管理制度,建立贫困家庭大学生救助的长效机制。

五、做好县直单位及上划教师统发工资管理工作

几年来,通过完善考核制度,建立档案管理体制,工资统发工作正逐步正规化、正常化。今年,我们又进一步整理、完善了统发工资人员台账管理,并对部分乡镇在编不在岗教师进行了核实清理。今年6、7月份行政事业单位执行正常晋升级别工资,由于此项工作涉及两个年度,工作要求细致,录入时我们力求准确,并对增资进行了补发。

另外,我们根据省下达平均数,对我县的津补贴进行了认真测算,形成了《蒙城县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实施方案》,已上报省厅,我县规范津补贴工作正逐步开展。

六、做好中央政法补助专款项目申报与执行工作

七、积极参与“六个一工程”项目与资金的管理

我县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配套设施相对滞后。为此,今年以来,我县积极实施了以修建板桥集战斗纪念馆、续建庄子祠、整修文庙、重建九鼎灵山寺紫竹阁、打造“楹联文化一条街”、万佛塔公园景点环境整合等为主体的“一馆、一祠、一庙、一阁、一街、一园”的“六个一”工程建设。为此,县财政在财力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优先安排文化产业工程建设经费1065万元,用于“六个一”工程建设。为确保财政资金透明、合理、高效投入使用,对此项资金实行了专户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在资金拨付上严格按照与建筑商的合同规定进行,根据工程进度拨付资金,并由牵头领导、业主单位、监理方集体讨论认可并签字后方能进行资金划拨,我们也多次深入到工程现场,查看工程质量,做到了公开、透明、规范、高效。

八、加强对教科文行政政法单位专项资金的管理

第2篇:旅游资金管理办法范文

一、充分认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旅游业是促进我市实现“两个率先,一个努力”的动力产业,建设生态文明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先导产业,深化对外开放的窗口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就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发展旅游业是我市实现“两个率先,一个努力”目标的重要推动力。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中国将在2015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省委、省政府对旅游业的发展一贯高度重视,把旅游业列为服务业的龙头和全省产业发展的十大主攻方向之一,旅游业已成为我省的主导产业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随着我市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旅游业必将对实现“两个率先,一个努力”、“经济发展进入全省第一梯队”的宏伟目标产生重大的推动力。

2、发展旅游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市工业经济发展迅猛,工业销售收入增速每年都保持在45%以上,培育了一批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巨大的优势企业。但是,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呈现下降的趋势,服务业的滞后已经不能适应全市经济高速增长的需要。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关联度强,乘数效应明显,可以大规模带动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有效集聚人气、财气、名气,并同现代金融、交通、餐饮、电子商务充分配合,从而形成参与面广、包容量大、最具成长性的现代服务业。加速旅游业发展,是促进我市现代服务业快速增长,为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的有效途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着力点。

3、发展旅游业对促进就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产业链将越来越长,广泛联结城市与乡村、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带动作用将进一步加大。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门槛低,对各个知识层次的劳动力都具有很强的吸纳性,每增加一名直接就业人员,能带动五至六个就业岗位;每产出1元产值,可带动相关产业产出4.8—10元。旅游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满足当前群众的物质需要,而且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加快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交流。同时,发达地区游客到欠发达地区旅游,可将社会财富进行有效转移,促进旅游目的地的经济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二、理清思路,明确旅游产业发展目标

1、发展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原则,打造以仙女湖和大岗山为“龙头”,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北部蒙山区块和东部百丈峰为“两翼”的“飞鸟型”旅游发展空间结构布局。

2、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数达6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35亿元,把旅游业培育成为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将我市建设成为中部地区著名的观光度假休闲旅游目的地。

三、科学规划,打造旅游精品

1、科学规划安排旅游产业发展。

坚持规划先行、上下衔接、左右融合、统筹兼顾、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各地各部门要加强旅游资源调查和保护,科学制定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合理安排旅游产业布局和要素建设,并在经济社会及各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中予以安排落实。要加强城市、景区、小城镇和乡村旅游点的规划建设,提升文化品位,突出特色魅力,完善配套设施,强化旅游产业综合功能。交通规划要充分考虑旅游发展需要,优先安排建设通往景区(点)的公路项目。要加强旅游规划管理,强化执行机制,规范操作程序。全市景区(点)开发建设项目要围绕《*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布局要求,征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意见,按程序报批立项,防止重复建设和低水平开发,确保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构建全市一盘棋的旅游发展格局。

2、加大景区开发建设力度,实施旅游品牌战略。

围绕“佛教圣地江西五台山、情山爱水*仙女湖”整体形象品牌,以景区建设为中心,整合旅游资源,优化产品结构,打造旅游精品。

⑴进一步壮大培育龙头,倾力打造仙女湖。

科学定位仙女湖景区的发展方向,把仙女湖景区建设成江南最大的佛教圣地和中国最具仙女文化特色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从仙女湖短缺的旅游要素入手,丰富“游”的内容,扩建“吃、住、购、娱”四大要素。高标准、大手笔规划建设圣集寺和禅修中心,倾力打造江南最大的佛教文化园。建设七仙女下凡主题公园,在已有的“中国仙女湖情人节”的基础上,打造“中国*·东方情人节”,丰富节庆内涵,聘请全国著名的导演,创造编排一台反映仙女下凡的大型歌舞,提升仙女湖品位,争创国家5A级景区。

⑵构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旅游区域。

要以*中心城市强有力的旅游辐射和带动为支撑,充分发挥经济优势、文化优势和区位优势,重点开发《天工开物》主题园,加快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建设,力争成为*旅游叫响全国、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重视开发具有产业优势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太阳能是怎样利用的”工业旅游产品,真正把中心城区建设成为既是全市旅游发展的组织和集散中心,又是全市文化旅游和商务旅游中心。

⑶大力打造蒙山——洞村“自然秘境”探幽区。

要充分利用蒙山溶洞群作为华东地区密度最大的溶洞群这一地理资源的独特性,打造以旅游探险、洞中漂流为主的新形式旅游景区,发挥我市旅游资源协调、旅游形式互补的特色旅游优势。

⑷开发建设罗坊——百丈峰“修身养性”休闲区。

利用百丈峰森林公园丰富的森林资源,将其开发建设成为乡村型生态观光、体验式旅游为主的景区。在“罗坊会议”和“兴国调查”为主题的红色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扩建罗坊会议纪念馆,建成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姚圩、罗坊*蜜桔基地的基础上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展示现代农业的科技成就,开展水果采摘、土菜采集、体验农家生活等活动,打造“快乐老家”休闲区。

3、以开放姿态精心设计独具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

根据我市旅游资源特色,在仙女湖旅游产品的基础上调整旅游产品结构,开发主导型旅游产品和旅游精品,充实旅游线路产品内容,构建观光旅游产品、休闲养生度假产品、文化体验旅游产品和专项旅游产品为主的旅游线路产品体系,提升旅游的综合竞争力。

⑴市区旅游线路:仰天岗森林公园—孔目江湿地公园—抱石公园—抱石纪念馆—孔庙—特色街区购物城区风光游;*钢铁有限公司—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生产基地—渝州绣坊工业旅游;*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渝州科技学院—赣西学院—太阳能职业学院职业教育特色游。⑵市域旅游线路:孔目江湿地公园—仙女湖—九龙狩猎—神牛洞观光休闲游;抱石公园—仙女湖—罗坊会议旧址—姚圩七里山果园—百丈峰森林公园休闲养生度假游;抱石公园—仙女湖—卢肇读书台—万年桥—严嵩故里—邓氏围屋—天工开物博物馆(规划)文化体验游。加速推出“井冈山上唱红歌,仙女湖中唱情歌”旅游精品线路,精心培育庐山——八一·南昌——佛教圣地仙女湖大旅游品牌,加快打造蓝色仙女湖、绿色明月山、红色武功山(安源)赣西旅游区域协作圈。

4、加快发展乡村旅游。

要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各级对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和资金扶持,紧密结合农村的自然山水、特色产业、古民居等优势,建设生态新村镇,突出文化品位,大力挖掘民间传统民俗、工艺和美食资源,扶持一批新农村旅游示范点,通过典型引路,形成一批新农村旅游小村镇。

5、加强旅游与文化的结合。

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要深度挖掘仙文化、佛教文化、天工文化、抱石文化内涵,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提高旅游的文化品位。景区开发建设要注重文化的构建,充分渗入文化元素,真正做到景区体现文化内涵,文化提升景区品位和魅力。要充分利用各种文物古迹、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科技馆等文化旅游资源,结合自然、人文资源,展示文化魅力,提升旅游审美价值。要充分发挥全市文化、电视传媒的优势,调动文化专业队伍、民间艺人、院校和社会中介机构等方面的积极性,推动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打造我市旅游文化的知名品牌。

四、政府主导,加大旅游产业的扶持力度

1、设立市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从*年起,由市级财政设立市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对全市旅游整体形象和旅游精品线路的宣传推广,举办全市性重点旅游节庆活动和区域联合促销,对创建旅游品牌和为旅游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等方面。由市财政局会同市旅游局制订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2、扩大旅游产业对外开放。凡法律、法规、规章没有明令禁止的旅游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凡向外资开放的领域,都要向内资开放;凡对本地企业开放的旅游领域,都要向外地企业开放。加大旅游资源开发、景区经营性项目和高星级旅游饭店向国内外投资者开放力度,重点策划推出一批优势旅游项目,列入市政府的项目库,以优势项目为载体,引进有实力、有旅游开发理念的大客商、大财团来我市进行旅游开发。

3、加强旅游宣传促销。整合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业界与媒体的宣传资源,围绕整体形象,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企业为主、部门协调、上下互动、口径一致、形式多样的联合宣传促销工作机制。各地各部门要把宣传*旅游整体形象作为对内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报、*电视台等主流媒体要将全市旅游整体形象作为公益广告,在固定的栏目和时段中进行宣传。要在主要交通干线、城市出入口和重要的公共场所设置旅游形象公益广告,并纳入相关市政建设规划;要加快建设集旅游信息咨询、出行服务、质量投诉、产品展示交易等功能为一体、社会公益性质的游客服务中心。努力争取各种全国、全省性的会议和公务活动在*举行,鼓励委托旅行社、宾馆安排会议和活动的交通、住宿、餐饮、会务等事项,开拓旅游市场。

4、支持旅游项目建设。各地在制定土地利用和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旅游产业发展需要。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根据发展需要,适时提出用地需求,由国土资源部门列入年度计划。实力雄厚的国内外大企业来余投资兴建大型旅游项目,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和旅游规划的前提下,列入全市重点建设项目进行调度并安排用地。为降低旅游企业一次性投入成本,企业可以租赁方式取得国家建设用地使用权。以租赁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租金可以按年度缴纳。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旅游成片绿化用地,允许其非基本建设部分的土地,在不改变土地用途且承包农户自愿的前提下,由用地者向集体土地所有者租赁使用。涉及林权的,依法按程序申办林权证。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集体建设用地,与开发商合作开发中小型旅游项目。

5、强化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机制。对各级旅游行政管理人员、各类旅游企业管理人员、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有针对性、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逐步实现全员持证上岗,全面提高旅游行业队伍的整体素质。对取得导游资格证的导游,经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的培训机构培训合格后,符合享受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补贴条件的未就业人员,每人一次性享受培训补贴300-600元和职业介绍补贴120-150元,所需资金由市再就业资金支付,用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培训机构对导游人员的培训。

6、支持创建旅游品牌。对新获评世界遗产名录的旅游景区、世界地质公园,新获评国家2A级以上旅游景区(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江西旅游强县,新获评全国乡村旅游示范点、全省乡村旅游示范点,首次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和江西名牌的旅游商品生产经营企业,新获评三星级以上旅游饭店,首次获得全国“双百强”的旅行社、省级明星旅行社、市级明星旅行社,新获得其他旅游创建或评定称号的,分别给予一定的一次性奖励。

7、鼓励做强做大旅游企业。严格兑现市政府已出台的支持旅游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8、大力开发旅游商品生产和推进游客购物一条街建设。鼓励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纪念品、工艺品和土特商品,支持个体和私营企业开办旅游定点购物商店,改善旅游购物环境,推进我市旅游购物精品街的建设,推动商贸旅游的发展,鼓励支持有关部门行业组织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旅游商品的征集、评比和展示、展销活动。

第3篇:旅游资金管理办法范文

(海口经济学院,海南 海口 571127)

摘要:海南发展会奖旅游是实现“旅游强省”和“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文章以海口、三亚、博鳌为中心,对海南会奖旅游发展现状做出简要说明,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最后提出了海南发展会奖旅游的对策:政府加大重视力度,实行统一有效管理;培育专业化的会奖企业,培养专业化的会奖人才;加大营销力度,开发精品会奖旅游产品。

关键词 :会奖旅游;现状;对策;海南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1-0236-03

引言

近些年,会奖旅游以其消费水平高,活动内容丰富、利润相对较高、对服务商的专业度、业务操作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要求高等特点,成为世界各国各地区大力发展的一大领域,而在中国,会奖旅游正以每年20%的速度快速增长。海南作为中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凭借着独特的旅游资源,日渐完善的会奖设施,以及通达的交通体系,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会奖客人。文章以海南会奖旅游发展作为研究内容,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希望促进海南会奖旅游更好更快地发展。

一、海南发展会奖旅游的历史背景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41号文)要求“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自1988年海南建省伊始,省委省政府就将旅游业作为推动全省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重要产业,支柱产业。《国际旅游岛规划建设纲要》明确提出“以旅游业为龙头,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海南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提出,加快实施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与“提质扩容”进程。会奖旅游,将会展业与旅游业高度融合,其创造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相当可观。发展会奖旅游,可以实现海南“旅游强省” 的目标,也可以实现由单一观光旅游向高端休闲度假旅游的转型升级。

二、海南会奖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海南会奖旅游发展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主要集中在海口、三亚、博鳌三地。海口会奖旅游发展主要得益于其作为省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优势,三亚以其独特的热带旅游资源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会奖客人,博鳌则以博鳌亚洲论坛的成功举办,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改变成为世界闻名的会议目的地。

海口市会奖旅游发展起步晚,近些年,随着会展业的持续发展,以及旅游业的转型升级,都促进了海口市会奖旅游的稳步发展。据海南省旅游委有关数据统计,2011年海口全市旅游饭店共接待国内外会议15634个,其中100人以上的会议3289个,50人至100人的会议6145个,?50人以下会议6200个;接待参会人数84.66万人次,占全市过夜游客的10%;直接营业收入2.39亿元人民币,占全市旅游饭店营业收入的12.3%。过去5年,年均增长速度达25%(超过了全国20%的增速)。大部分中高档旅游饭店(特别是2011年以后新建的旅游饭店)均以会议接待为主,其中,会议接待收入占营业收入30%以上的旅游饭店达二成。会议旅游已成为海口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而2012年,海口商务会展突破200场次,荣获2011-2012年度中国品牌会展城市大奖,为商务会展旅游开创出新局面。

三亚会奖始于世界小姐大赛。从2003年开始的第53、54、55届世界小姐大赛,2005年第14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2007年世界先生大赛和新丝路中国模特大赛等一系列重大节庆赛事活动的举办,近两年围绕游艇、游轮展开的海天盛筵、CLASS1摩托艇大赛、,以及沃尔沃帆船赛三亚站、2014年世界旅游旅行大会等重大活动,让三亚作为会奖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已经打响。目前,三亚每年接待的会奖旅游团队约有2万个左右。2013年三亚接待国内过夜总游客1228万人次中,近120万人次是会奖旅游团体,约占1/10。三亚市旅游委调研员唐嗣铣认为,随着绝大部分国家可以在三亚落地签证,26国免签政策的实施,三亚承接国际会议团体和承办国际大型活动方面的优势凸显。

博鳌亚洲论坛始于2001年。十多年成功举办论坛,使得博鳌已经成为著名的会议小镇。每年除了博鳌亚洲论坛,在博鳌举办的各类会议多达上千个,每年来博鳌旅游的人数超过200万人次。

三、海南会奖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政府对会奖旅游重视不够,缺乏统一管理

政府对会展业与旅游业之间的关系缺乏全面认识与理解,对发展会奖旅游所产生的强大产业联动功能认识不足,在规划中没有明确体现发展会奖旅游的重要性,由此也导致会奖旅游发展定位不明确,管理措施不统一。具体表现在,其一,没有设立专门的会奖旅游管理机构,配备专门的管理工作人员,从事会奖旅游研究、分析、开发工作;其二,政府办会办展造成市场竞争的不公平以及行业管理的低效率;其三,一些行政管理部门工作程序繁琐,办事效率不高,比如会展审批手续复杂;其四,行业协会力量薄弱,虽然成立了会展协会,但却没有专门的会奖旅游协会,这些都影响海南会奖旅游的发展,对会奖旅游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二)缺乏专业的PCO与DMC

PCO(专业会议组织者)和DMC(目的地管理公司)都是会展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也是国际会展业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体现。国际会奖旅游活动的举办通常都是由PCO进行组织,在选定会展目的地城市之后,将各种主题活动交DMC公司负责。

目前,海南会奖旅游市场更多偏向于会议接待,主要集中于会议公司、旅行社、会议酒店。他们大多只是单纯的按照客户的要求,为客户安排在海南开会期间的住宿、餐饮、旅游等事宜,主动性远远不够,从而导致所获得的利润也是非常有限的。由于提供会议接待的企业多,致使会奖市场出现了恶性削价竞争,严重影响了海南会奖市场的正常、健康发展。

(三)缺乏专业化人才

会奖旅游专业人才属于复合型人才,既应掌握外语、精通电脑,还要具有市场开拓能力和应变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目前,海南会奖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部分都是从旅行社转行,半路出家,对会奖旅游的具体操作环节了解不全面,执行不规范。比如,酒店会议组织人员不懂会议策划、安排、协调等等。对一些高级的会议专用设备,会议酒店的设备操作员不懂如何调试。酒店营销人员不懂国内外会议市场以及国际不同类型会议组织者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其中,专业会奖旅游策划人才、国际协调人才、高级外语人才、会展营运服务人才等,成为海南会奖旅游发展的紧缺人才。除此之外,会奖专业人才教育与培训环节也相对薄弱,这已经成为制约海南发展会奖旅游的“瓶颈”。

(四)营销力度不够

由于政府对会奖旅游认识不全面,再加上受资金、人力和物力所限,针对海南会议、展览、奖励旅游各细分市场的调研和开拓工作不够深入,会奖旅游市场国际化程度有待提升。与此同时,树立并提升城市形象是会奖旅游竞争的有力武器,缺乏城市形象或城市形象不佳的城市很难吸引国际大型会议、展览和奖励组织。因此,发展会奖旅游的城市必须要有鲜明和良好的城市形象。比如,“阳光海南,度假天堂”的设计与推广,一定程度上对外提升了海南的知名度。然而,对于主要的城市海口、三亚等,则需要仔细斟酌并设计符合城市发展的形象,进而推动会奖旅游的发展。

(五)会奖旅游产品单一,缺乏创新

目前,海南的会奖旅游很多是由旅行社来运营,由于缺乏专业性,会奖旅游产品大多仍以传统模式进行设计,旅游线路、活动安排,服务标准等无法体现客户的实际需求,导致产品单一化、缺乏创新。比如,很多大公司大企业选择在海南召开商务会议及奖励旅游活动,由于会后配套拓展活动不完善,没有一个固定的会后拓展训练场地等因素。会后活动仍以观光、购物旅游活动作为主要内容,企业投入巨资在海南召开商务会议,但在员工的户外拓展训练等配套方面相对薄弱,无法进行理想的户外拓展训练活动,导致会奖旅游无法达到企业预期的目的。

四、海南发展会奖旅游的对策

(一)政府加大重视力度,实行统一有效管理

海南会奖旅游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重视与扶持。将加快海南会奖旅游的发展纳人到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整体规划之中加以考虑,不能单纯从发展旅游产业来考虑。各级政府应全面认识与理解会奖旅游带给地方经济的巨大产业联动作用,为会奖旅游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实行高效统一的管理。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制定专门的会奖旅游政策,促进海南会奖旅游健康、快速、持续发展。比如,2012年7月北京市旅游委正式《北京市会奖旅游奖励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将配套总额2000万元的预算资金,重点鼓励在京举办商务会奖活动和国际会议。这是迄今为止全国各旅游城市中针对会奖旅游行业力度最大、惠及面最广的专项奖励政策。因此,海南各级政府也应尽快制定专门的会奖旅游政策,从制度、资金、管理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的战略性规划与宏观管理。据环球旅讯报道,海口市政府于2012年出台会奖旅游扶持政策,主要内容包括旅行社引进会议规模达到300人以上,游览1个以上收费景区或观看1场演艺节目的,并入住海口一类、二类旅游饭店2晚,每次会议奖励2万元;入住海口三类旅游饭店,每次会议奖励1万元。这一政策有力促进了海口会奖旅游的发展。

第二,设立专门的会奖旅游管理机构,在全省范围内实施整合资源,统一管理。在海南省旅游委设立“会奖旅游处”,配备专业人才,负责制定海南会奖旅游管理政策、发展计划、市场调研开发、整体营销活动等工作。如2009年杭州市旅委设立了“会奖旅游部”,配备专业人员,从事会奖旅游区市场的研究、开发工作;北京市旅游局成立国际会奖旅游促进处,专门负责会奖旅游的发起、协调、市场引导、监督、信息咨询等事宜{2}。

第三,成立会奖旅游协会,成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为政府出谋划策,为企业排忧解难,引导会奖旅游市场健康发展。比如,杭州率先在全国成立会议于奖励旅游业协会。

除此之外,转变政府职能,将市场活动的主办权交给会展企业,以市场化为主,从项目的策划、运营到企业之间的竞争合作,尽可能地通过市场杠杆来调节,体现市场化运作,而政府应着力为各种会奖活动提供“一站式”服务,为企业提供各种便利,营造良好的会奖环境。

(二)培育专业化的会奖企业,培养专业化的会奖人才

1、考察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培育专业化会奖企业

如前所述,海南从事会奖活动的企业大都是半路出家,在活动策划、运作、管理等方面,缺乏专业性,无法体现产品的高端性,由此也导致了产业链条较短的现象。基于此,政府主管部门可以牵头,组织省内部分优秀的会展公司、旅行社、酒店等企业,前往会展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进行考察学习,比如,“展览王国”德国、“国际会展之都”香港、新加坡等。通过考察学习,掌握国外先进的办会办展经验,提高会奖旅游活动的举办水平。

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积极对外宣传,吸引国际著名的专业会议组织公司(PCO)和专业奖励旅游公司来琼设立分公司,将更多的国际会奖活动安排在海南举办。比如,上海积极与MCI、Pacific World、Kenes等专业国际组织合作,这些机构都在上海设立了自己的分公司,为上海争取到了更多的国际会奖旅游活动,有力地促进上海成为国际会奖旅游目的地。

2、加强会奖专业人才的培养

专业会展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高等院校等各种社会各方力量的协调与配合。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扮演倡导者与协调者的角色,整合社会教育资源,例如专业培训机构、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等共同参与到人才培养工作中来。

其一,政府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应积极邀请国际会奖组织机构的专家来琼讲座或举办相关论坛,内容既可以是涉及中高层领导的观念性教育,也可以是涉及从业人员的技术性培训,包括会奖旅游运作规律,经营技巧、操作办法以及营销策略等。比如,北京在这方面的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北京市旅游局和SITE(国际奖励旅游协会)中国分会已连续举办了四次较大规模的商务会奖旅游培训大会。由于每次培训会都注重专业,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吸引了来自酒店、目的地管理公司、专业杂志和媒体、航空公司、政府部门和协会、公关公司、会展中心、会展公司等单位共约800人参加,在业内形成了了较大的积极的影响{3}。

其二,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积极引进国际会展资质认证与培训,培养高端国际会奖旅游人才。比如,北京市旅游局正在与全球最大的会议奖励管理者协会MPI进行战略合作谈判,计划开展会员资格的培训与认证。

其三,进行会展学历教育,开展校企合作。目前,海南很多高校都开设了会展类课程,2009年,海南大学开设“会展经济与管理”本科专业,海口经济学院也在积极申报会展本科专业,除此之外,琼州大学、三亚学院、海南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也都已经开展会展课程教学。学校教育应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开展校企合作,实施项目制教学,共同培养会奖旅游专业人才。

其四,引进国外优秀人才。国外会奖旅游发展较早,经验较为丰富,因此,政府主管部门可以指定优秀人才引进政策,在全世界广招贤才,为海南会奖旅游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三)加大营销力度,开发精品会奖旅游产品

1、采取“走出去”与“引进来”策略,开展国际营销,扩大国际知名度,吸引国际会奖旅游活动。

第一,“走出去”策略,是指海南省旅游委应积极组织有关企业参加国际上著名的会奖活动,比如,墨尔本亚太会议和奖励旅游展(AlME)、法兰克福世界会议和奖励旅游展(IMEX)、芝加哥世界会议和奖励旅游展(IT-ME)、巴塞罗那欧洲会议和奖励旅游展(EIBlM)等,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宣传推介海南的会奖旅游资源,吸引国际会奖旅游活动来琼举办,促进海南成为国际会奖旅游目的地。

第二,“引进来”策略,是指政府部门可以开展一些专门针对会奖旅游的活动,比如,北京每年都会开展“会奖旅游公司感受北京”的活动,以此努力扩大国际会奖旅游市场。我们可以向北京学习,组织来自欧美国家的奖励旅游经销商对海南的会奖旅游资源进行考察;邀请全球知名的高端旅游公司负责人与海南的酒店、旅行社负责人接触洽谈,商讨形成高端旅游团;利用一些在琼举办的重要国际活动,如博鳌亚洲论坛,邀请国际专业媒体,通过他们的报道,很好地宣传海南优质的会奖旅游资源,增加海南作为国际会奖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

2、提升形象,开展事件营销,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政府应联合各相关部门、企业,整合全省各种优势资源,制作海南会奖旅游宣传片,印制会奖旅游宣传手册,策划大型活动,如“海口之春”音乐节、“印象海南岛”等等,这些活动都会强化海南会奖旅游品牌。与此同时,开展事件营销。努力将一些国际会展活动吸引到海南举办,比如,海口市正在积极申办2017年世界石油大会,在三亚举办的“金砖五国”会议、沃尔沃环岛世界帆船赛、高尔夫世界邀请赛等等,借此展开宣传,推动海南会奖旅游发展。

3、开展目的地营销,提高目的地知名度。

无论政府部门,还是企业公司,都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对外宣传营销。比如,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自己的门户网站,展现当地的独特资源,会奖设施等各种软、硬件环境;企业可以设立自己的微博、微信公众账号,将自己的实力、成功案例进行推广,以此吸引国内外会奖旅游活动经销商,进行合作;政府还可以借助时下流行的新媒体,比如微电影,通过制作微电影,以此达到目的地营销的目的,提高目的地的知名度。

4、开发特色化、多样化、精品化会奖旅游产品。

会奖旅游产品的开发,首先应做到专业化。以会展活动的招展招商策划为例,由于会奖客人的高消费性特点,因此我们的客户是高端游客,他们对交通、住宿、餐饮、游览、接待等各个环节都有较高的要求。比如,准点接机、安全卫生的餐饮、舒适整洁的客房、线路合理的旅游、细致周到的接待等等;其次突出创新性,体现在会展活动的主题、日程安排、活动设计等诸多方面,比如,北京曾把会奖旅游团请到太庙观赏“皇帝登基表演”,为他们展示老北京胡同里的三轮车、老北京的叫卖,甚至把冷餐会开到了长城上。再次体现多样性。结合海南旅游资源的特点开发多样化旅游产品。比如,依托岛屿型海洋旅游资源,开展海洋游;依托热带雨林旅游资源,开展热带海岛森林游;依托热带海岛民俗风情等人文旅游资源,开展乡村游;依托富硒、负氧离子、温泉资源,开展养生康体游;依托黎苗文化、红色文化、戏剧文化、现代时尚文化等综合文化要素,开展文化体育游[4],等等。

参考文献:

[1] 叶娅丽 四川旅游发展对策研究——以会奖旅游为例[J].改革与战略,2012,28(3);132-134下转142.

[2] 李平生,李佳 北京会奖旅游发展探析[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1(1);28-30.

[3] 海南省旅游委 海南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R].海南省人民政府,2012-5,第18页.

第4篇:旅游资金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畲族;民俗文化;法律保护;非物质文化

中图分类号:D922.16 文献标识码:A

畲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福建宁德畲族人口最多、分布最广、历史最悠久。在2006年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与畲族有关的就有3项,即以霞浦县为主要发源地的“畲族小说歌”、以宁德市为主要发生地的“畲族民歌”和源于永安市青水畲族乡的永安大腔戏[1]。畲族民俗文化经过漫长的历史洗涤,扎根于该民族的生产和生活之中,通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形式表现出来,是民族文化艺术进一步发展与繁荣的基础之一。

一、 畲族民俗文化的界定及部分畲族民俗文化面临的危机

“民俗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并传承的生活文化”[2],钟敬文先生将民俗分为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而法律只能保护具有较高价值的民俗,因此法律上的民俗范围要比钟敬文先生民俗的范围小得多。

畲族宗教:畲族是一个祖宗崇拜和多神崇拜的民族,畲族人重视传统节日,重视祖先崇拜。畲族先民将机智、勇敢的盘瓠尊崇为畲族的始祖,世代相传和歌颂始祖盘瓠的功绩。盘瓠的图腾礼仪、图腾标志、图腾禁忌等,反映了畲族图腾文化的典型特色。

畲族民歌:福建畲族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可见畲族民歌在畲族民俗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畲族社会广泛流传着二十四节气歌、种田歌、勤耕歌、采茶歌、送别歌等民歌、民谣。

畲族婚俗:畲族婚礼别具情趣,在畲族婚礼中,畲歌贯穿始终,畲族民歌《哭嫁歌》是畲族婚礼中不可缺少的,其内容包括《哭爹娘》、《哭哥嫂》、《姐妹恋》、《哭母舅》等。此外“调新郎”或称“答歌”、“嬉新娘”、“嬉大舅”、“八仙闹洞房”、“接亲家伯”、“做表姊”等活动都是畲族婚俗独具特色的活动。

畲族服饰:“男女椎髻,跌足,衣尚青、蓝色。男子短衫,不巾不帽;妇女高髻垂缨,头戴竹冠蒙布,饰理路状”[3]是历史文献对畲族服饰的描述。畲族服饰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较深的文化内涵,内容丰富,鲜明地显示畲族民族艺术特色。“凤凰装”、“绣花鞋”、“脚龙套”、“围裙”等都是典型的畲族服饰。

畲族语言是畲族最重要的民族特征之一;畲族民歌其音美妙,绕梁三日,其辞精彩,勾人魂魄;宁德畲族独有的宗教文化和内容恢宏的祖图画卷;畲族传统服饰多姿多彩,传统首饰别具一格;父传子继的医药以及“二月二”、“三月三”等独特的民间节庆活动共同构成宁德畲族民俗文化的精髓。

由于人口流动及外来文化的影响,畲族传统文化受到强烈的冲击,大量畲族民俗文化面临失传的危机。畲语交流范围越来越小;畲歌古抄本严重毁坏;畲歌传入出现断层;大量畲族祠堂年久失修,且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被誉为“三绝”之一的畲拳面临失传的危机;蕴含着深厚、古朴传统文化内涵的畲族婚俗不断被淡化、简化、弱化;部分畲药药方已经失传或面临失传;传统服饰、首饰、畲族传统竹制工艺品的制作艺人正在不断减少;畲族祭祀舞蹈也面临传人断层的危机。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二、 我国现有法律保护畲族民俗文化的不足

(一) 相关知识产权法不能全面保护畲族民俗文化

我国《著作权法》第6条规定:“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由于各地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有其各自的特点,至今国务院仍无具体的规定出台。《著作权法》不能适用于畲族民俗文化的保护。首先,《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有其特定的创作主体,而畲族祖图画卷等民间文学作品的创作主体通常为某一族群,而非某一个人或者几个特定的人。其次,《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是已经创作完成的,而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还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再次,《著作权法》要求作品的表现形式应当符合法律的规定,也就是说《著作权法》保护的是作品的表现形式,而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一般没有固定的表现形式,况且畲族山歌等民间文学艺术需要保护的是其创作方式,而不仅在于其表现形式。最后,《著作权法》对作品的保护受保护期限的限制,如果用保护期限限制畲族民俗文化,则民俗文化早已超过了保护期限。

《商标法》也无法满足畲族民俗文化的保护需求。畲族民俗文化有其独特的价值属性,可以进行商业开发利用,形成文化产业。虽然畲族服饰、首饰、特色节庆活动的开发可以申请商标保护,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的制度能够保证畲族民俗文化不被歪曲、变形,有效防止对畲族民俗文化的仿冒、侵害。但我国商标法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商标权人的财产权,而面对即将灭失的畲族优秀民俗文化,使之传承下去是最重要的保护目标,故商标法无法满足畲族民俗文化的保护需求。

另外,畲族服饰、竹编工艺等民俗可能符合专利法上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可以适用《专利法》进行保护,但由于专利的新颖性和创造性,部分畲族民俗可能无法受到《专利法》的直接保护。

(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排斥部分畲族民俗的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是目前保护民俗文化的重要依据,但由于畲族民俗文化并不都是无形的、非物质的,因此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对畲族民俗文化进行保护也是不全面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在于抢救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在于保存和恢复物质文化遗产,这二者都是为了保护优秀的文化遗产。畲族古民居,畲族祖图画卷,畲族山歌手抄本都是有形的,都属于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畲族文化内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排除对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由此可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也不能全面地保护畲族民俗文化。

三、 国外对民俗文化法律保护概况

国际社会对文化遗产保护倾注了极大的关注,更有不少国家或地区通过宪法或法律赋予相关机构权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大力保护。

(一) 民俗文化保护的国际立法

国际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源于1985年的《关于保护民间文学国际通用规则中技术、法律和行政方面的初步研究》,该文件首次界定了“民间文学”的概念,其范围主要包括:“语言、文学音乐、舞蹈、游戏、神话、宗教仪式、风俗习惯、手工艺、建筑艺术及其他艺术。”[4]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民间文化的建议》,该《建议》中的“民间文化”的内涵和《关于保护民间文学国际通用规则中技术、法律和行政方面的初步研究》中的“民间文学”基本相同。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通过了《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该《建议案》要求各会员国采取法律手段和一切必要措施,启动民间创作保护工程。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该公约第二条列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a)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b)表演艺术;(c)社会风俗、礼仪、节庆;(d)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e)传统的手工艺技能。教科文组织还设立了“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来贯彻落实《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该公约填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司法空白,对世界各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产生了长远的推动作用。

(二) 日本、韩国等国对民俗文化的法律保护

《古社寺保存法》、《史迹名胜天然纪念保存法》、《国宝保存法》等一系列法律的颁布为近代日本的历史文化保护做出巨大的贡献,而现代日本更加重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1950年5月日本政府颁布了《日本文化财保护法》,该法总则第二条为文化财所下的定义中,包括有形文化财、无形文化财、民俗文化财、纪念物及传统建筑群落。“民俗文化财”指与衣食住行、传统职业、信仰、节庆相关的风俗习惯、民俗民艺,以及在活动中适用的衣物、器具、住屋及其他物品[5]。《日本文化财保护法》不仅规定了国家行政主管部门文化财保护委员会及其附属机构的组成、责任、权利和义务,而且规定了有形民俗文化财和无形民俗文化财的指定、管理、权利和义务的继承、经费等相关措施。日本政府经费支持民俗文化的保存和整理,对民俗文化传承者进行培养的经费也由政府财政支出,并建立起了保护“重要无形文化财技能保持者”制度――“人间国宝”制度,这些制度对日本文化财保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日本文化财保护法》至今被修订了四次,进一步明确了保持人的认定制度,新增了无形民俗资料的记录保存制度,加强了文化财的组织机构管理,引入了欧美等国的登录制度。

韩国在民俗文化法律保护方面并不落后于日本,20世纪60年代韩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加快,西化思潮严重冲击着韩国民间文化,韩国民俗文化的商业开发使韩国民俗“异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为了保护韩国民俗文化,韩国出台了《韩国文化财保护法》。该法借鉴《日本文化财保护法》将文化财分为四部分:有形文化财、无形文化财、纪念物、民俗资料。民俗资料包括衣、食、住、行、职业、信仰等民俗活动,以及进行有关活动时的衣服、器具、房屋等[6]。通过大量调查,韩国将民俗文化财产根据价值大小划分为国家、地方等不同的等级,并于1964年启动了“人间国宝”工程,对具有重要价值的无形文化遗产的传承者或保持团体授予“人间国宝”荣誉称号,“人间国宝”获得者将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大力保护和财政支持,以此提高民俗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积极性。《韩国文化财保护法》明确规定了“人类活的珍宝”制度,这个制度主要包括传承人国家命名制度、政府专项财政支持制度、“重要文化财产保有者”的责任和义务制度[7]。为了落实对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韩国成立了文化财委员会,聘请各界文化财专家对文化财进行审议,研究无形文化遗产,推动韩国民族民间文化的全面保护和振兴。 日本、韩国是世界上较早对民俗文化进行法律保护的国家,也是法律保护措施较为齐全和先进的国家。其先进的立法手段不仅对本国的民俗文化保护影响重大,而且对世界的文化遗产保护也意义深远。尤其是《日本文化财保护法》对其他国家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发挥着重要的借鉴作用。法国首先规定了“文化遗产日”,大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遗产日”等文化遗产保护活动在欧洲蓬勃开展,由此形成“欧洲文化遗产日”;巴西1998年《宪法》第231条规定,承认印第安人的社会组织、习俗、语言、传统,制定《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计划》,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推广;越南《文化遗产法》明确提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由越南民俗家协会及各省文化新闻局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协调工作;蒙古国政府实施“国家扶持传统民间艺术工程”,建成了“蒙古口头遗产视听文献工程”,对600多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了录音录像。

四、 对畲族民俗文化保护的立法建议

《著作权法》、《商标法》等知识产权法属于私法范畴,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知识产权人的财产权,这完全不能适用于畲族民俗文化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又不能完全包含畲族民俗文化的保护。时至今日,我国法律尚无法对畲族民俗文化进行全面的保护,也没有一部明确的关于保护民俗文化的法律法规出台,大量优秀的畲族民俗文化正在不断消失,大批的民俗文物在保护民俗文化的呼声中继续流失。因此,制定一部能够全面保护畲族民俗文化的政策法规,建立一整套完整的民俗文化保护措施,对促进畲族民俗文化的发展十分必要。

(一)畲族民俗文化立法保护应当遵循的原则

1. 抢救先行、保护为主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第4条规定保护的基本原则为“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畲族民俗文化的诸多方面都面临着失传的危机,因此抢救濒临失传的民俗文化成为保护文化遗产工作的先行任务,离开抢救谈保护是不切实际的;同样,仅抢救不保护等于做无用功。只有将抢救和保护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好畲族民俗文化。

2. 权利主体确定原则

畲族民俗文化保护的最初阶段,人们认为畲族民俗是畲族人民在过去生活中产生、使用的,是人类共同的财产,正因为这种“共同财产”理念,导致社会上的主流意见反对用法律手段对畲族民俗文化进行保护,也正是基于“共同财产”的理念,畲族民俗文化面临“异化”危机。畲族民俗表演开发者,为了追求民俗表演的“舞台”效果,扭曲和改变民俗表演的原貌;畲族民俗商品开发者,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哄抬畲族民俗产品价格;音像制品者改编畲族民间神话时,为了艺术效果,丑化或美化神话人物。这些迎合消费者需要、追求经济利益、扭曲畲族民俗文化的种种行为,加剧了畲族民俗文化面临灭失的危机。

权利的明确能从实质上保护畲族民俗。根据不同的民俗文化,权利主体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地方行政机关,像畲族语言、畲族婚俗、节庆活动等民俗的权利主体应该为行政机关。第二类是团体,畲族舞蹈、宗教仪式等畲族民俗的传承都离不开集体的努力,因此团体享有这些文化的权利理所当然。第三类是个人,畲族山歌、畲族服饰、首饰、民间工艺、畲族医药文化等民俗的主体为传承人个人,更有利于这些民俗的保护和发展。

3. 知情同意原则

知情同意原则是在民俗权利主体明确的前提下,民俗开发者必须在民俗开发前必要的时间内,将民俗开发利用的规划告知权利主体,并征得权利主体的同意[8]。只有经过权利主体的同意,才能可持续地开发利用畲族民俗,最有利地保护畲族民俗,也更有利于畲族民俗的传承。畲族民俗文化作为特殊的作品,其权利人享有保护作品完整权,他人在使用传统文化时,应当尊重民族或群体的、风俗习惯和精神权利,不得擅自对传统文化进行修改、篡改原生作品,不得违背原生作品独特的表现形式或艺术风格,不得作不适当使用[9]。知情同意原则有利于保护权利主体行使保护作品完整权,有利于保护畲族民俗文化,有利于可持续地开发利用畲族民俗文化。

4. 利益均享原则

畲族民俗文化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可以创造出巨大的商业价值,“使创造利益者享受该利益”是现代民商法的基本精神及现代法制之基本精神[10],我国宪法、物权法都规定私人财产所有权不可侵犯,因此作为畲族民俗文化的权利主体依法享有畲族民俗文化所衍生的经济利益,这是所有权神圣的重要体现。在畲族民俗文化保护和利用利益的冲突矛盾中,片面牺牲所有者或者利益创造者一方的利益都会最终危害畲族民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危害畲族社会公共利益,因而在分配民俗文化利益时要均衡兼顾,实现合理分享利益的目标,避免给畲族民俗文化造成不必要的毁坏。

(二)设置专门的保护机构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第十三条要求各缔约国“指定或建立一个或数个主管保护其领土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构”。畲族民俗文化的管理涉及多个行政管理部门,如文化部门、建设部门、宗教部门、旅游部门等等,众多管理部门的存在势必造成管理职能交叉和重叠,各管理部门之间职责不分、相互推诿。而日本文化遗产保护各行政部门之间很少有相互推诿、职责不清的状况,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管理体系:由中央政府制定总体的保护方针、政策,地方进行相关立法,并设置专门的保护机构。例如宁德市文化局可以统领畲族民俗文化的保护工作,文化局下设由文化研究专家、畲族民俗学专家、畲族民俗文化传承人等人员组成的畲族民俗文化专家委员会,由畲族民俗文化专家委员会负责畲族民俗文化的申报、整理等具体保护工作。

(三)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

1.建立畲族民俗文化指定制度

日本、韩国等文化遗产保护发达的国家大都根据文化遗产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将文化遗产分为国家级文化遗产、地方级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落实畲族民俗文化的保护工作,首先要进行全面、系统的普查,了解畲族民俗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生存环境、濒危程度、保护现状等基本情况,再向有关单位申报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小说歌”、“畲族民歌”和“永安大腔戏”已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福建省、宁德市要加紧开展省级、市级文化遗产申报工作,以便更好地保护畲族民俗文化。

2.依靠立法建立“传承者保护”机制

畲族语言、畲族婚俗、畲族民歌、畲族医药等大部分畲族民俗文化一般都是由传承人的口传心授而得以代代传递、延续和发展的,传承者们担负着对畲族民俗文化传承、挖掘、整理和发展的使命,这使得保护传承者的工作成为畲族民俗文化保护工作的重点。借鉴外国先进经验,应当建立“畲族民俗文化传承者保护”机制。

首先,认定畲族民俗文化传承者的传承身份。2007年8月陕西省印发了《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详细规定了传承人认定部门、传承人资格以及申请传承人所需提供的材料等[11]。2007年9月19至21日,文化部在安徽省召开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会议讨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福建省应借鉴陕西省的先进做法,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为指导,建立适合畲族民俗文化发展的传承人认定办法。

其次,在经济上给予民俗文化传承人适当资助。《日本文化财保护法》、《韩国文化财保护法》都规定了“人间国宝”制度来保护文化遗产传承者的权利,我们应当借鉴这个成功的制度,给予畲族民俗文化传承人补助金,以鼓励他们不断提高技艺和悉心培养后继传承人。

最后,尽量依靠相关知识产权法来保护畲族民俗文化传承人的权利。畲族民俗文化可以看作一件特殊的作品,因此畲族民俗文化传承者和著作权人同样享有人身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署名权)和相关财产权。

3.立法鼓励高校等研究机构给予智力支持

高等学校、畲族研究协会、畲族民间艺术团体、畲族民俗摄影协会的专家学者们对畲族民俗文化的研究更深刻,也更了解畲族民俗文化的内涵和底蕴,他们对畲族民俗文化的保护意见更有利于畲族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第一,借助学校培养畲族民俗人才。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通过介绍畲族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增强畲族人民自觉保护畲族民俗文化的意识,激起畲族人民继承畲族民俗文化的责任感;通过开设各种关于畲族服饰、畲族民歌等民俗文化的选修课,将畲族民俗文化的传承课堂化;通过邀请著名民俗专家、学者开设专题讲座,举办短期培训班,培养保护和发展畲族民俗文化的得力组织者。

第二,借助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的支持。社会团体对畲族民俗文化的研究更有深度,为政府制定畲族民俗文化的保护政策出谋划策,以实际行动确保畲族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例如,畲族历史博物馆可以为人们展示最真实、最有特色的畲族民俗文化,畲族文化村、民俗一条街、畲家广场更能展示最自然的畲族民俗文化。

第三,立法鼓励和推动畲族民俗爱好者的各项民俗活动。例如畲族的某些地区会定期举行“盘诗会”,届时汇聚许多畲族山歌爱好者,独唱、对唱、二重唱,好不热闹。二声部重唱也叫“双条落”,即由一个歌手先唱二个字或四个字,另一歌手紧接着再唱下去。立法要鼓励这种民俗活动,让畲族山歌在他们的接唱中一代一代传承。

4.立法鼓励文化产业大力宣传畲族民俗文化

韩国对民俗文化的保护除了依赖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外,还受益于韩国商业炒作和旅游业的发展。因此音像公司、出版社、民俗文化旅游公司等文化产业也肩负着宣传畲族民俗文化的重任。

第一,立法鼓励文化产业的正当宣传。文化产业以民俗文化为经营对象,不得作出破坏畲族民俗文化的行为,不得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口味,任意篡改、歪曲畲族民俗文化。文化产业可以根据畲族民俗,创造出具有畲族特色的文化产品。例如,根据畲族祖宗崇拜和多神崇拜等传说,创造出具有畲族特色的音像制品,但是不得扭曲原畲族民俗的含义。

第二,立法鼓励创新畲族服饰。畲族服饰民俗极具特色,如今畲族人民除了在盛大的节日才穿畲族服装,畲族年轻人一般不再穿畲族服装。服装公司可以将社会流行元素融入传统的畲族服饰,设计出适合现代社会的畲族服饰。

第三,立法鼓励开发畲族民俗旅游。人们对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倾向文化旅游,因此可以结合畲族丰富的民俗文化,开发畲族民俗旅游。独特的畲族婚俗、畲族节庆都是畲族民俗旅游的重要资源。既不遵循市场规律又不尊重当地民俗,盲目进行旅游开发,任意对民俗旅游资源进行商品化会出现对民俗文化的篡改,扭曲,过分舞台化等问题[12],我们要对畲族民俗旅游资源进行审视,充分认识和发掘,在保护民俗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开发利用,在尊重传统和事实的前提下,科学地开发和保护,使民俗旅游资源在现代化进程中永葆生机。

畲族民俗文化的商业化,可以是对畲族民俗文化的继承,也可以是对畲族民俗文化的创新,但创新不能违背畲族民俗的真实意思。总之,民俗文化的商业化要遵循可持续发展以及“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重要原则,做到文化利益、经济利益的双赢。

(四)通过立法确保畲族民俗文化保护基金的筹集和管理

1.关于民俗资源的税收收入

畲族民俗旅游、畲族特色产品等畲族民俗文化的商业化,往往会引起畲族民俗文化的“异化”,因此建议开征民俗资源税,防止畲族民俗文化的“异化”,实现民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3]

民俗资源税的纳税人应该包括旅游者。旅游不仅是一种消费,而且是一种高层次的奢侈消费,所以将旅游者纳入民俗资源税的纳税人既符合消费税的特征,也满足通过民俗资源税增加民俗保护基金的目标。

建议对畲族民俗开发者和旅游公司征收民俗资源税时采用不同幅度的税率,当民俗开发者合理利用、有效保护民俗资源时,可采取低税率进行征税,相反,民俗开发者扭曲、破坏民俗资源时,对其进行高税率征收民俗资源税。

2.立法规定政府专项扶持基金并鼓励民间个人捐赠

虽然对民俗资源开征民俗资源税,但并没有免除国家、政府对民俗保护的责任。畲族民俗文化的抢救、保护、传承都要花费巨大的资金,单单依靠民俗资源税是无法满足其需求的,政府仍然要定期投入资金,以弥补民俗保护资金的不足。扶持资金应该主要由中央财政拨款,宁德畲族经济并不发达,地方政府财政也不充裕,如果扶持民俗的资金由地方政府承担,无疑会给地方政府带来沉重的负担。民俗扶持资金无法到位,必将影响畲族民俗保护工作的正常开展。

保护畲族民俗文化是全国人民、畲族人民共同的责任,政府要立法鼓励企业、法人、个人投身畲族民俗文化的保护工作。我国税收法规定了企业公益捐赠的优惠政策;《企业所得税法》第9条规定了公益性捐赠支出的扣除及比例: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14]我们应该通过立法引导,鼓励个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资助。目前个人对公益事业的捐款,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仅在2000年2月武汉市文化局、武汉市地方税务局共同颁布《鼓励对文化事业捐赠的管理办法》。福建省应该制定鼓励个人对民俗文化捐赠的地方法规或规章,明确规定捐赠办法、捐赠范围、捐赠款项用途以及对个人捐赠的奖彰制度。

3.立法规定畲族民俗文化保护基金的管理

为了保证畲族民俗保护资金的合理利用,建议对畲族民俗文化保护基金进行专项管理,立法规定由专门机构制定明确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严格按照审计办法进行管理。专项管理办法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专项基金的来源,专项基金的主要用途,专项基金的使用原则,专项基金的使用管理,专项基金的使用审批以及专项基金使用的监督。专项基金应由专门机构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使用必须坚持“重点用于畲族民俗文化保护工作的宏观管理”和“全面规划,统筹安排专款专用”的原则,注重专项基金使用的综合效益。

(五)畲族民俗文化保护法律责任

畲族民俗文化作为法律客体具有特殊性,它一旦被破坏就很难恢复,因此注重事前的防范,而不能坐以待毙,等破坏了才采取惩罚措施则未免晚矣!加大力度,以惩罚性为主,从严保护畲族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的民事侵权主要发生在民俗文化的商业上,例如传承者的民俗文化署名权、民俗文化许可使用权受到其他团体的侵害,可以依民事诉讼法向法院提出赔偿。依照我国《民法通则》等民事法律,侵害民俗文化的民事责任主要包括停止侵害、赔偿违约金、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从三百二十四条到三百二十九条规定了妨害文物管理的多项罪名以及相应的刑罚处罚,仅有第二百五十一条规定了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还将本罪犯罪主体限定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条款的干瘪以及对犯罪主体的限制严重削弱了刑法对民俗文化犯罪的打击力度。我们建议刑法具体规定民俗文化犯罪的构成要件以及对民俗文化犯罪进行刑罚处罚,加大力度打击民俗文化犯罪,保护民俗文化。

参考文献

[1]中国公布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18项.http://news.省略/politics/2006-06/02/content_4635811.htm.

[2]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5-6.

[3]苏日娜.少数民族服饰[M].北京:中国文献出版社,2006,161.

[4]朱祥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价值理念[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27-28.

[5]杨永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法学界定[J].行政与法,2007,(7):85-90.

[6]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263.

[7][韩]梁锺承.李斯颖译.韩国的文化保护政策――无形文化财产与它的持有者[DB/OL].http://省略/inc/detail.jsp?info_id=118.2006-12-16.

[8]齐爱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法律问题[J].电子知识产权,2007,(5):22-25.

[9]黄玉烨.保护传统文化的政策目标论纲[J].法商研究,2008,(1):86-91.

[10]梁慧星.电视节目预告表的法律保护与利益衡量[G].民商法论丛(第3卷).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341.

[11]关于印发《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陕文发[2007]6号).http://ylwhww.省略/ReadNews.asp?NewsID=951.

[12]邱扶东.民俗旅游学[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161.

第5篇:旅游资金管理办法范文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在区农委、区财政及镇党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重视关心下,镇农办、镇财政、镇工业园区管委会的通力协作下,项目建设得以顺利进展,已初步建成符合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的“林木村杰”苦瓜产加销体系。也大大提升了企业产品生产能力和质量水平,并获得了中国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中心、“中国名优产品”等荣誉称号。还被国际绿色产业合作组织(GICO)评为“国际绿色生产企业”。

二、工程完成情况

我镇2009年度“林木村杰”苦瓜产加销体系项目建设计划的完成情况是:

1、土建工程全面结束。包括如下:

(1)生产车间(A)976.4平方米。

(2)生产车间(B)878.5平方米。

(3)锅炉房248.5平方米。

(4)综合楼1154.48平方米。

(5)门卫室76.4平方米。

(6)道路1940平方米。

(7)其它方面还有道路1970平方米;下水道窨井520平方米;室内消防管215平方米;化粪池50立方米;车棚80平方米;绿化3240平方米;土方5100立方米。

2、设备配套安装情况如下:

(1)烘箱6台,已完成。

(2)煤锅炉2台,已完成。

(3)切片机4台,基本完成。

(4)汽车3辆,已完成。

(5)漂烫设备4套,已完成。

(6)脱水机4台,已完成。

(7)粉碎机5台,已完成。

(8)自动包装线6台,已完成。

(9)信息设备4套,正在实施中。

(10)化验设备3套,尚未完成。

(11)其它方面还有:清洗设备脱水线3条,分析检测设备2套均已完成;配套工具,附属设备尚未完成,输变电设备等已完成。

3、流动资金共150万元也已落实到位。

通过项目实施后,使我镇以苦瓜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壮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林木村杰”苦瓜产加销体系已经形成。

三、资金执行情况

我镇2009年度“林木村杰”苦瓜产加销体系项目建设的资金计划安排是:

总投资金额949.86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90万元(含无偿资金47.5万元)市财政资金266万元,区财政配套资金114万元,本镇自筹资金379.86万元。

上述项目资金均已全部落实到位。

在资金管理上,我们严格按照市、区关于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办法和要求,做到及时、足额筹措和落实各级配套资金。做好建设工程资金支出报账制工作。严格按照工程竣工资金审价和审计制进行规范管理。按照政府采购、工程监理、质量监督等要求,做好工程招投标管理、工程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按时完成任务。

项目使用资金,我们实行专职专人管理,专户储存、专帐核算、专款专用。凡是镇级配套的资金由镇财政列入专项预算,确保项目建设需要。资金拨付按工程合同,经项目法人、分管领导批准后核付。

四、养护管理情况

项目建成后,我们切实加强了厂房、设备、绿化等一系列的养护管理工作。职工持证上岗,责任到人,还建立了司炉工操作规程,食品检验、化验制度、安全员制度、卫生制度,办公室制度、门卫制度等,并建立档案备查。

五、主要成效

1、经济效益:

通过项目建设实施,我镇年生产加工苦瓜能力达到1200吨。预计年产10万斤苦瓜片、粉(茶)、全年新增产值1159万元,新增利税361.9万元,净利229.1万元。新增固定资产789.86万元,安排劳动力30人。

2、社会效益:

(1)苦瓜系列产品是有机食品中的上品,是纯天然绿色食品,是有明显的抗癌生理活性的蛋白质,加速排除体内毒素,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常用该产品,能预防及治疗糖尿病,可降血脂、减肥、美容,是21世纪的理想保健品。

(2)通过扩大苦瓜系列产品消费市场,可推动种植业发展,解决农民就业和提高农民收入,为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农业发展作贡献。

(3)项目实施后,将以保障农民利益为基础,土地流转后,规模经营种植苦瓜,让农民转化为产业工人,在进行技术培训的基础上,解决农民就业。以计划种植800亩计算,每3亩一个劳动力,可解决260多各农民就业。

(4)利用新品种、新材料、新技术将产品深加工,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档次,增加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产业化,为本镇农业发展起带头作用。

3、生态效益

大面积种植苦瓜,将极大地改善环境、培肥土壤。改良土质和水质、净化空气。生产季节,产地是一道优美的绿色生态型风景,可供游人尽情观赏。

六、主要做法及体会

1、领导重视措施到位

为加强我镇2009年度“林木村杰”苦瓜产加销体系项目建设,区农委、镇党委、镇政府等各级领导都十分重视,始终把这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分管镇长亲自参与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选址工作。经常顾问项目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会同财政、工业园管委会等单位和部门专门成立了项目工作小组,我们镇农技站具体负责项目的申报计划落实和日常管理,镇财政负责项目资金使用及监督;还专门成立项目建设质量进度技术监督小组,在建设过程中,经常召开联席会,到现场看质量进度,由于分工明确,措施到位,使项目建设得以有序推进。

2、精细计划,规范运作

围绕市、区关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精神要求,我们于2009年1月起着手准备编制项目计划,根据本项目特点,深入细致地开展调查研究,组织人员现场勘察后确定建设计划内容和要求,切实做好当年建设当年受益,有利生产,方便群众,使项目计划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在此基础上,选择有资质的建设单位为中标单位,与他们签订工程合同和工程质量承诺书,确保项目建设实用、实际和保质保量。

3、按质按量,加快建设进度

为项目建设保质保量完成,我们做到一是专门组织施工监理人员,严格督查工程质量和进度,建材设备进货,按上级规定要求办。二是专门安排人员协管,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该返工就返工,即知即改,绝不影响质量。三是加强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教育,确保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七、存在问题和对策

(一)存在问题

1、原料涨价产品难涨价。一个时期以来,由于能源的涨价,生产资料的涨价,农副产品原料普遍出现了涨价的情况,我们生产的原料涨价,增加了生产产品成本,带来了利润下降等许多问题。

2、销售渠道还不足。由于我们苦瓜系列产品、品种单一,企业还在起步阶段,知名度不够等因素,目前,要大批量地进入扩大生产尚缺乏一定的销售渠道。

(二)对策

1、首先,切实加强管理,把企业产加销各个环节上的增收节支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其次争取各级政府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力度,希望继续大力支持和关心,切实解决相关实际困难。

2、加大产品宣传力度。下一步打算,进一步利用各种媒体和客户源,利用我镇旅游资源等优势,做好产品的宣传工作;把目标瞄准国内外市场,努力去增设产品销售网点,同时,加快打进超市步伐,扩大销售网络。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从国内外客商中寻找真诚的合作伙伴,真正使我镇的苦瓜系列产品市场做大做强。

第6篇:旅游资金管理办法范文

一、放宽投资领域,简化审批手续

1、进一步放宽社会投资领域范围。除国家法律及产业政策明文限制和禁止外,本地国民经济各产业、行业均对外商投资民间投资(以下简称外资民资)放开,享受优惠待遇。鼓励外资民资在我市直接投资工业、农业、商业、进出口贸易、信息咨询、旅游娱乐、餐饮酒店、房地产开发、建筑安装、能源交通、仓储运输、技术科研、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中介经纪、社区服务、物业管理、城乡公益福利等行业。重点鼓励和支持传统产业改造、高新技术产业、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矿产和旅游资源开发、出口创汇、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产业化基地以及开发区、工业园、创业园、科技园的投资项目。授权市发展计划局定期综合编制和本市产业发展序列与投资指导目录。

2、鼓励外资民资以独资、合资、参股、并购等多种形式投资开办企业和经营,对各产业、行业的企业持股比例不作限制。在信息、投资指引、可行论证、立项申报、融资结算、招工培训、税费征缴、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最优惠简便服务。除国家和省政府规定需要办理经营许可证、资质审查或专项审批的生产经营项目外,一律不另设与附加投资条件限制。投资开办企业及经营项目的审批管理要逐步改为登记备案管理。

3、申报企业(项目)设立登记、经营许可、资质审查等,属国家和省政府规定须前置审批的,企业设立登记申报推行"一次受理,联合会审,集中收费,限期办结"的办法。市本级项目由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各市经济贸易局共同组织相关单位联合会审。会审机构自收到项目申请书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作出可否受理的明确答复。对已通过联合会审的项目,在限期内(一般生产性投资项目5个工作日、非生产性项目10个工作日)完成本市事权责任应办理的全部审批手续。

二、优惠企业用地和厂房设施建设

4、工业用地。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创业园、科技园等纳入政府规划的工业用地,实行优惠地价,土地出让金由各地按基准地价总额20%计收。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企业的工业用地(除上缴中央、省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及支付征地补偿费用外)免收土地出让金。

5、农业用地。项目列为省、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含培育对象)的,其综合开发加工项目用地视同农业生产用地。企业或个人投资连片开发荒山、荒地、荒滩、残次林地的,优先安排立项和审批。土地租金降至同类最低,土地租用期一般为30年,必要时可放宽租期至50年。已承包和租赁的农业用地,可依法转包、互换、入股等经营流转。

6、委托招商用地。在指定地段和规定年限内实行委托招商的用地,给受托者以同类土地使用权出让价格10%的优惠。土地使用权实际出让价格超过委托招商地价部分(扣除有关税费)的收入,归受托招商者所有。

7、工业厂房建设。鼓励和支持投资者参与工业园区开发。在工业园区内或利用非耕坡地、荒地,兴建企业自用或招商厂房设施,已建成的工业厂房设施可出租和转让,土地使用价格按当地最低档次计收;土地使用权再转让的,实行最高限价。

三、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

8、除国家和省法规规定及省政府批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外,任何部门单位不得自行设立收费项目,不得向投资者收取额外行政管理费用。经批准保留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要向社会公布,并按最低收费标准(幅度下限)执行。企业(项目)完成申办手续后的筹建期、试业期(12个月以内)免收各项地方行政事业性收费。超出政府许可和受权收费单位制发的缴费手册(或登记卡)范围之外的其他收费,投资者可检举投诉和拒绝交费。政府物价管理部门要定期公示许可收费单位和收费目录,并依法严格监督检查。

⑴市政建设配套费。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投资项目和本规定第13条所列重点投资项目,免收市政建设配套费;市中心区范围内新建工业厂房及其他工业项目减半收费。

⑵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社会公益福利性质的第三产业重点投资项目,经项目所在地政府审核批准,免收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

⑶堤围防护费。对企业定额收费,一定三年,由堤围防护费收费部门按政府核定的年缴费额分期征收。需增加企业缴费的,每年不得超过该企业上年度实际缴费额的1%。

⑷证照工本费。投资者在立项、基建和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须办理的各种证照(出入境、土地、房产、车船、资质管理和个人证件除外),属行政管理部门收费的,工本费减半收取。

⑸中介服务费。凡土地、房产、设备和无形资产评估、验资、会计、审计、公证、鉴定等鉴证类中介服务的,可委托政府设立的投资服务机构统一。收费单位执行政府及部门文件定价收费的,服务费用按最低收费标准减半收取。

四、打破行业垄断经营,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9、任何部门单位不得强制或变向强制投资者接受指定的经营性有偿服务和商品。涉及消防、环保、卫生、供电、供水、防雷等需进行审批或验收的项目,以及与项目相关的工程设计、施工安装、部件设备和商品采购,一律由投资者以公开招标及其他有效方式,自主选择具备资质的中介服务、劳务单位或选购符合技术标准要求的商品。

依法保护投资者合法财产、经营场所、知识产权和投资收益。政府有关部门及其人员在行政执法执规过程中,不得干扰投资者(经营者)政党的投资与生产经营活动。要积极发展各类社会中介服务机构,防止经营垄断。

五、对重点投资企业(项目)实行特殊优惠

10、投资开办企业符合本规定第1条重点鼓励支持类项目的,其企业注册资金可适当放宽。投资者以科技成果、专利专有技术等知识产权作投资股本的,这类股本占注册资本比例可达35%。

11、建立科技进步项目贷款贴息制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高新科技企业研究开发项目,经县以上政府科技和财政部门审核后,其项目贷款由企业税收所属一级财政给予3年全额贴息。

12、对具备条件的企业,支持其在境内或境外通过发行股票、公司上市等融资手段筹集发展资金,申报取得自营进出口权和开展集团化、国际化经营。

13、投资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工业项目,投资额500万美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以及大型的现代物流中心、专业批发市场、高档酒店及旅游文化娱乐设施等列为鼓励支持类的市级重点投资项目,可根据项目性质、建设规模、科技含量和质量等级,在立项审批、土地使用价格、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和专项配套服务等,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由市鼓励外商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工作联席会议确定其具体优惠事项。

14、对工业园区的企业税利大户给予专项扶持。每年从企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本级财政入库增量部分拨作专项扶持资金。专项扶持资金主要用于工业园区企业税利大户培育经济增长项目的扶助。新开办企业自投产后5年内,单个企业年缴纳企业所得税本级财政入库额在30万元以上的,每年按该企业缴交本级财政留成收金额不少于50%的比例,给予企业专项扶持。专项扶持资金管理办法由企业税收所属一级政府制定。

六、鼓励企业增资扩产和科技创新

15、外资民资企业增加再投资扩大生产经营的,对其新建项目用地和收费按本规定第4条、第8条执行;新建项目性质和增加再投资额符合本规定第13条所列条件的,按该条款给予优惠。

16、中外合资、合作和外商独资项目,不涉及配额和许可证管理,以及外汇自求平衡的,放开其产品内外销比例限制。

17、积极支持实力强、业绩好、信誉好的外资民资企业融资,地方金融机构和资产经营公司可为其提供信贷支持、信用担保和其他融资服务。

18、鼓励企业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和技术创新,研创名优新产品及商标品牌。对有单个(项)产品实现缴纳税利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或对地方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及个人,由企业所在地政府授予荣誉称号和表彰奖励。

七、鼓励外资民资参与国有、集体企业产权改制

19、外资民资参与国有、集体企业股份制产权改制的,可以用货币资金、专有技术、商标、厂房、设备、土地使用权等形式投资入股。以受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在受让合同规定的土地使用期内,可转让、入股、租赁和作信贷抵押。

20、外资民资企业或个人出资收购、兼并、控股、参股(占总股本25%以上)国有、集体企业,视同新办外资民资企业,享受本规定的有关政策的优惠。其中整体并购国有、集体企业资产的,可在剥离非经营性资产、扣除不良资本和无效资产后,商定合理的出让成交价格;其资产评估、产权转让和房地产变更登记等,按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收费。参与属国有、集体特困企业产权改制的,给予特殊照顾。

21、投资者租赁和承包国有、集体企业,并投资对其进行改造、扩建的,可依照本规定第15条给予优惠;企业缴纳所得税达到本规定第14条所列条件的,享受专项扶持资金的优惠政策。

八、支持帮助企业招聘人才

22、外资民资企业调进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及其配偶和子女,属城镇户口的,迁入市区免收城市增容费;属农村户口的,优先安排城镇居民户口指标,迁入市区免收城市增容费。

23、优先为企业办理所需人才引进的各项配套服务手续。对引入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的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公安部门为其提供户籍迁移和居留办证;人事部门为其提供调动联络、档案管理、职称评定、出境审核等服务;劳动保障部门为其家属提供就业介绍;教育部门为其子女入学提供方便,就读学校择校费减半收取。

九、奖励引资有功单位和个人

24、直接牵引外资民资进入本辖区内投资的单位和个人,经财政部门审核其资金(设备和专利技术等按国家标准规范评估值)实际投入到位后,由投资受益单位的税收所属一级财政给予奖励。奖励标准为:属固定工作职责范围以外的,按实际引进吸收资金的0.4%给予奖励;属于固定工作职责范围之内的,按实际引进吸收资金的0.2%给予奖励。联系牵引投资者收购、兼并、控股国有或集体企业取得成功,并产生较大经济与社会效益的,亦按上述标准对牵引单位和人员给予奖励。对作出重大贡献的有功人员给予重奖。兑现奖励可支付现金或采用其他灵活形式。同时适用本条或第6条的,可选取其中之一。奖励操作细则由财政部门提出方案,报政府批准后执行。

十、建立工业园区企业专项保护制度

25、鼓励和引导外资民资进入本市工业园区(包括经政府批准成立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创业园、科技园等)投资设厂置业,园区集中为投资者提供前期和后续的综合配套服务。依法规范园区管理,在工业园区内建立企业专项保护制度,即由工业园区管理机构统一协调园区内企业与上级有关部门单位的关系。凡上级有关部门单位对园区内企业进行常规性检查、收费、参观、采访等活动,必须先与园区管理机构协商衔接,以维护园区内企业合法权益和确保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不受干扰。选择有条件的工业园区实行对企业只依法征税、尽量不收地方行政事业性规费的"低费区"试点。

十一、落实服务承诺制度,提高办事效率

26、所有涉及对外资民资企业和个人投资进行管理服务及收费的部门单位,必须在本规定公布之日起1个月内建立和完善服务承诺制度,公开承诺内容包括办事程序、收费项目、计费标准、审批时限、资料查询、服务质量、投诉受理等事项,印发资料介绍和上墙张榜公示,接受监督。各地要巩固和改善"三个一服务"、"窗口行业单位"服务承诺制度,严格清理和压缩各项收费项目,坚决刹住"三乱"行为,制止向企业多头收费、重复收费,减少管理层次和环节。可试行"一费制"即对投资者申办企业(项目)一次完成各项收费的办法。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招商引资方式方法,推进电子政务、电子文件等政府信息网络工程,提高政府运作透明度和办事效率,建立透明、规范、高效的投资管理服务体系。坚持运用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共同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十二、实施执行和检查监督

27、各地各部门要认真组织本政策规定的贯彻落实,建立招商引资工作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坚持按"公开公正、强化责任、简化程序、优化服务"的要求办事,切实做好投资政策法规的咨询、宣传和解释,定期督促检查执行情况。市直各有关部门根据本规定制定配套的实施办法,要及时上报市委、市政府备案并向社会公布。凡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要求不符,国家予以废止和宣布失效的行政法规及部门文件,必须立即对照清理,令行禁止。财政部门要强化收支两条线管理与检查。各地工商联和各行业协会、商会(公会)要发挥自身职能优势,加强自律管理和内外联络,扩大交流合作,为投资者提供服务和权益保护。纪检监察机关可对工业园区和重点企业实行挂牌服务。党风廉政和督查机构要组织专项督查。

28、建立由市委、市政府主管领导主持的鼓励外商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有关部门和中央、省驻肇有关单位为联席会议责任成员,负责全市吸引利用外资民资工作的统一指导、规划和协调。联席会议日常工作由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承担。按职能分工,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市经济贸易局分别对外资民资的投资服务进行具体协调,加强工作沟通协同,设立受理投资者投诉的跟踪服务机构、检举信箱和专线电话。本规定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重大事项问题,应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

第7篇:旅游资金管理办法范文

新春伊始,我们就隆重召开县委全委(扩大)会议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充分说明了县委、县政府对经济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1年经济工作,认真分析当前的形势和机遇,部署今年的各项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表彰奖励在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动员全县上下振奋精神,扎实工作,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讲两点意见。

2011,我们铿锵而行打基础

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新一届县委、县政府打基础、谋长远的一年。一年来,全县上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十六次党代会确立的“一年打基础,两年求突破,三年大跨越,利用五年时间,根本改变在全市整体形象欠佳的不利局面,根本改变在全市综合排名靠后的不利地位”的发展目标,深入实施“工业园区化、农业特色化、城市园林化、旅游品牌化、环境最优化”发展战略,团结拼搏、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全县完成生产总值54亿元,增长12.2%,三次产业比由上年的20.4:44.5:35.1调整为18.5:47.2:34.3,二产比重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5.82亿元,增长23.8%;一般预算收入3.23亿元,增长9%;财政税收占GDP的比重达到10.7%,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90.3%,同比提高7.5个百分点,在全市排名第四。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9.44亿元,增长2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7亿元,增长19.8%。城镇职工平均工资24312元,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6330元,增长17.8%。

一年来,工作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宜业、宜居、宜游”三个方面。

(一)宜业的后劲和活力进一步增强

1、工业发展有了新跨越。全县工业实现增加值22.1亿元,增长18.2%,其中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8.1亿元,增长12.1%;工业园区完成主营业务收入80亿元,增长22.5%;上交税金2.99亿元,增长47.9%;就业人数1.1万人,增长8%。工业园南岩小区完成投资2.5亿元,一期征地2743.5亩,6.1公里主、次干道建设全面完成,自来水、电力、管网入园等配套设施以及主干道绿化相继完工;污水处理厂已完成选址。海螺水泥、天施康药业、旭日铜矿、姚家铁矿、巍华化学等一批骨干企业进一步壮大,全县48家规上企业中,销售收入过亿元的有23家,纳税过千万元的有8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海螺水泥去年实现销售收入11.44亿元,上缴税金1.62亿元,占全县税收总量的27.8%。在骨干企业的支撑下,新型建材和有色金属两大优势产业进一步聚集,两大优势产业实现增加值13.11亿元,上交税金2.43亿元,分别占全县工业经济总量的39.8%和60.99%,优势产业引领能力进一步增强。

2、农业经济有了新起色。全年粮食生产达20.8万吨,实现“八连增”。建设了大禾谷、雷竹、草龟、鲟鱼、娃娃鱼等一批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的优势农产品基地,新加坡客商投资的艺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上海蔬菜集团成功签约,在我县建立优质蔬菜基地。全年新增朝辉食品、龙天茶叶等县级以上龙头企业7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0家,犇牛大禾谷种植、太平洋农产品等5家专业合作社获得省级示范社称号。

3、改革开放有了新活力。平稳有序地完成了农垦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基本完成杭长高铁拆迁任务(除东站外),保障了国家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各项改革。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有效开展了驻点招商活动,成立了项目洽谈小组和经济发展顾问团,进一步提高了项目的洽谈率;启动了项目经理制,对重点项目从洽谈引进到开工建设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各种问题,确保项目早落户、早开工、早投产。全年引进县外资金16.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437万美元,同比增长24%;外贸出口7854万美元,同比增长18%,荣获了全省外贸出口先进县称号。

(二)宜居的空间和品位进一步提升

1、城乡面貌有了新变化。大力实施“一城三区、三区联动”城市发展战略。投入资金8.87亿元,实施龟峰大道(320国道)、垃圾填埋场、志敏公园、保障性住房、城区天然气管网等15个重点城市工程项目,城市建成区面积拓展到14.2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40%。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完成了志敏公园、文星塔亮化以及高速挂线路面改造、建安路路面硬化等工程建设;实施了滨江公园、国道圆盘等绿化改造;进一步加强市容市貌整治,城市“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清查违法违章建筑3158.7平方米,有效地遏制了城区违章建房行为。在抓好城市建设的同时,以曹溪、漆工、南岩等示范镇建设为抓手,推进了小城镇建设。进一步加快新型农村建设,新建村点80个,农村清洁工程试点304个;深入推进农村道路改建工程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了周洪线路面改造,启动了双流线(流口—港口段)改造工程;扎实推进了23座小(二)型以上水库除险加固、葛溪乡乡镇防洪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等项目;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0.83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2、生态环境有了新改善。完成造林3万余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9.4%;减排化学需氧量502吨、二氧化硫900吨、氨氮50吨,完成了年度减排计划;加大饮用水源保护力度,饮用水水质保持在国家二类标准以上;完成了第四期信江河道段河砂开采权拍卖工作,开展了为期三个多月的河道采砂集中整治,整治非法采砂码头21座,有效遏制了非法采砂现象,保护了合法采砂者权益。

3、社会事业有了新进展。城镇新增就业人数9670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2396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785万元。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3620人;城镇小集体企业职工完成参保1875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4552人。社会救助水平大幅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低保等保障标准进一步提高;城乡大病医疗救助人数达28527人。着力抓好了950套保障性住房建设,发放廉租住房补贴136.33万元;财政贴补资金,鼓励公交公司购置了23辆新空调客运车投入营运,进一步改善群众居住和出行条件。16个乡镇卫生院全面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新农合参合率达99.3%,补偿总金额6105.45万元;荣获了2011年度全省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称号。为145名贫困家庭高考生发放资助金72.5万元,为982人发放助学贷款589.2万元。完成129个城乡公共文化村级服务点建设,建立乡镇综合文化站14个、农家书屋81家。人口计生工作扎实推进,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1‰以内,出生人口性别比稳中有降,社会抚养费征收到位率和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到位率明显提高,育龄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大力推行开门接访和干部下访,积极化解一批积案;深入开展“打黑除恶”和“清网行动”等专项行动,确保社会秩序稳定。一年来,实现了无重大、无重大安全事故、无重大刑事犯罪的目标。

(三)宜游的内涵和魅力进一步显现

1、旅游产业有了新发展。全年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23.2万人次,旅游收入实现3292.7万元,分别同比增长26.6%和23.9%。启动了《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策划规划》等规划编制工作。多渠道筹措资金,进一步加大景区开发建设力度,与北京金晨泰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签订了总投资2亿元的龟峰风景名胜区南岩景区佛教文化产业园项目的合作协议;投资1500万元完成帝王山旅游区一期建设;纪念馆新馆建成开放,仅六个月就接待游客17.29万人;320国道至龟峰景区入口旅游公路竣工通车,清水湖码头改造完工,南岩寺景区和卧佛景区入口公路改造已申报立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引导农家乐参与星级创建,目前全县“农家乐”已发展到347家。

2、商贸流通有了新繁荣。文庙大市场、城北大市场、步行街商业中心等更加繁荣;“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深入实施,共发展农家店114家;家电下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累计发放补贴946万元;金融事业健康发展,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60.57亿元,增长15.8%,贷款余额达31.98亿元,增长3.2%。

同志们,发展有目共睹,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县各级干部扎实苦干、迎难而上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勤奋务实、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同时,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主要有:从宏观方面看,一是资金供应持续紧张。国家货币政策保持紧缩,信贷闸门不断收紧,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更加突出。二是用地供需矛盾突出。国家执行严格的土地政策,拓展园区发展工业、拓展城区发展商业的困难倍增。三是节能减排形势严峻。国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低碳产业,对我县的传统型产业必然造成很大的冲击。从自身方面看,一是经济总量偏小。同全市其它兄弟县(市)相比,我县经济总量小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从财税上看,去年我们的总量排在全市倒数第二,如果今年我们没较快的增长,就很有可能“垫底”。二是项目质量不高。除海螺水泥、天施康等企业外,能支撑我县经济发展的大企业和大项目“寥若晨星”。三是城市建设相对滞后。我县城市功能不健全,综合承载力、辐射带动力不强。四是部分干部思想不够解放,“等、靠、要”的思想严重,不作为、乱作为,“中梗阻”等现象时有发生,企业生态环境亟待优化。五是社会稳定形势严峻。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医疗纠纷等引发的矛盾问题层出不穷,牵扯的精力过多。

2012,我们狠抓落实求突破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县委十六次党代会确立的五年蓝图中“求突破”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当前我们既面临着不少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面临着许多难得的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主要是:从外部环境看,全国经济形势总体向好,内需潜力巨大;国家针对中小企业在税收、用地、融资等方面都制定了许多促进政策,有助于推动我县民营经济发展。从内部因素看,一是工业发展的潜力巨大,新工业园区将成为我县工业发展的绝佳载体,在全市乃至全省都有很大比较优势。二是资源优势明显,有山清水秀的生态资源,有红、古、绿三色交融的旅游资源,有储量全国第一的瓷石矿等矿产资源。三是地理位置优越。位于长三角、海西经济区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之间,承东启西、通南达北的枢纽地位明显,尤其是沪昆高铁建成通车及站建成后,优势将更加凸显。四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愿望强烈,对的未来充满信心。

面对困难,信心最重要;面对机遇,行动最有效。“自强之道,师而法之,比而齐之,驾而超之”。面对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竞争态势,我们别无选择,必须认真把握当前的困难和经济发展的形势,坚定信心、攻坚克难、抓住机遇、励志拼搏,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开展好各项工作,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2012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精神,以“一城三区、三区联动”为主战略,以企业生态环境建设年为抓手,深入推进“工业园区化、农业特色化、城市园林化、旅游品牌化、环境最优化”,为建设奋发图强、快速崛起,实现突破性的进展。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完成生产总值63亿元,同比增长14%;实现财税总收入7.28亿元,增长25%,力争完成7.57亿元,增长30%。完成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9.3亿元,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3.4亿元,增长20.6%。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职工平均工资达到6800元和26014元,分别增长10%和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41‰以内。

如期实现甚至超越上述目标,要着重做到以下“七个坚定不移”:

(一)的工业发展有良好的平台、传统的基础,要坚定不移地把这根“脊梁”挺直,在壮大经济总量上求突破

把“工业强县”作为发展主旋律,力争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2.2亿元,增长22.5%。工业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21.5亿元,增长21.5%,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增长25%。

一是要发挥平台效应。工业园南岩小区在全市乃至全省都是不可多得的好平台,因此,今年园区建设必须坚持“高标准建园、高质量招商”。一方面,继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展望大道等人行道建设和4条次干道道路建设工程,启动实施日处理3000吨污水处理厂及管网项目;按照“全省一流生态工业园”和城市新区的定位,推进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另一方面,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引企入园”上,在投资强度、产业要求、产出率上严格把关,严格环保准入门槛,力争年内引进3-5家大项目、好项目落户并开工建设,做到“靓女先嫁攀高枝”;对已入园的巍华化学二期项目要全力做好服务,促其早建成,早见效。此外,积极协调好多方面的关系,做好志敏工业园企业搬迁的准备工作,分步实施搬迁工作。

二是要加快产业聚集。目前从现有企业来看,能够对经济发展全局起大的推动作用的大项目只有海螺水泥、天施康药业、旭日铜矿等有限的几个,况且仅靠少量几个大项目,也根本无法实现“一年打基础、两年求突破,三年大跨越”的既定目标,因此,抓工业,更重要的是抓大项目,抓大企业。对海螺、天施康这些贡献大的企业,要一如既往地加大扶持服务力度,帮助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促进企业加速“膨胀”,努力为县域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对701厂、蛇纹石矿等原国有大中型企业,要积极引进大集团、大企业进行嫁接改造,努力盘活资产,实现再次“腾飞”。在大项目勇当先锋的同时,小项目也要全速跟进,要想方设法为中小企业提供用地、科技、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加快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提升企业技术装备和市场竞争力,使其不断做大做强,形成新的骨干企业梯队。通过一批重大项目不断成长,进一步促进有色金属和新型建材两大优势产业聚集,力争年内两大优势产业实现销售收入68亿元,增长15.1%。

(二)的三农工作有传统的产业、明显的特色,要坚定不移地把这块“基石”筑牢,在加快农民致富上求突破

近几年来,工业化进程加快,但作为农业大县的地位还没有根本改变,“三农”工作仍然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切实加以重视。

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着力提高。积极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大力创建粮食高产示范基地,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5万亩以上,粮食产量20万吨以上。

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要着力提升。要明确支柱,确立产业化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我县的农业特色,在进一步壮大草龟、鲟鱼、娃娃鱼等特色养殖规模的同时,突出抓好大禾产业和雷竹产业发展,使之逐步成为我县农业支柱产业。在大禾产业发展上,要制定出台政策扶持大禾产业发展,力争大禾谷种植面积扩大到3.5万亩,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步伐,从源头上保证年糕品质,尤其要把“小而散”的加工企业资源整合起来,着力组建大禾产业集团;在雷竹产业发展上,要牢牢抓住艺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上海蔬菜集团成功签约建立优质蔬菜基地的契机,大力推广雷竹种植,力争年内新增种植面积1万亩,总面积扩大到2.6万亩,同时,激活加工和流通环节,使雷竹产业成为我县农业产业中又一支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生力军。要壮大龙头,增强产业化竞争能力。着力扶持犇牛实业、艺林公司、朝辉食品、柏林实业等成长性好、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力争年内新增县级以上龙头企业5家。要搞活营销,拓展产业化市场空间。“市场有多大,产业化的潜力就有多大”。要着力构建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产品营销网络,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走向市场,力争全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0家。

三是农村基础设施要着力改善。全面推进59个新村点建设,继续抓好以“三绿一处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清洁工程,不断改善农村卫生环境。加快推进双流线、万青线改造,力争改建通自然村公路90公里。全面完成23座小(二)型以上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积极争取红旗闸枢纽除险加固工程,新上13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继续推进土地开发项目,新增耕地面积834亩;抓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实施,解决1.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三)的城市有秀美的山水、内在的气质,要坚定不移地把这块“璞玉”雕琢好,在提升城市品位上求突破

一城三区,城区是中心,园区和景区是两翼,城区强,则三区活。今年,我们要投入资金10亿元,积极实施城建十大工程,力争城镇化率达到42.6%,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

一是必须要站高一层,搞好规划。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依据,规划带来的效益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带来的损失也是最大的损失。所以,在城市建设和管理过程当中,必须坚持规划先行。要进一步完善城南城北控规及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报批工作,做好高铁新站及周边区域规划工作,确保城乡建设在规划指导下健康发展,同时要加大对规划的执行力度,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打击“两违”行为。要深入挖掘建县1800年的人文积淀,结合新时期的城市发展实际,确立城市建筑风格,着力打造特色城市品牌。

二是必须要望远一步,拓展框架。三区联动,关键在“联”。要确保信江三桥及景观桥年内建成通车;力争年底前全面完成龟峰大道(320国道)道路改建工程,启动实施圭峰大道(拟更名)改建项目,扎实推进白马大道二期,康伯路、建安路东延至乐江线,逐步构建联动的大框架。

三是必须要想全一些,完善功能。要着力抓好新火车站广场和东站大道建设、环城路改造、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城区天然气管网及省天然气管网二期建设、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等工程项目;加快汇金广场、林业产权交易中心、县综合性医院、供电调度中心及消防大队新营房的建设速度;启动三小、汤家城中村改造等项目。

四是必须要从严一点,强化管理。城市建设“三分建,七分管”。再好的城市,如果管理不到位,那也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城市管理难点很多,难度很大,但恰恰又是老百姓向政府反映问题最多的一项工作,所以,我们在城市管理上,还要进一步加大力度,让这项工作在群众心目当中的满意度逐年上升。要充分发挥居委会、物业管理部门的作用,将管理工作重心下移;要扎实推进城区里弄小巷改造和下水道改建工程,大力实施城市绿化工程,逐步对沿街单位、标志性建筑实施夜景亮化,全面打造城市景观;要下大力气整治城市环境垃圾乱扔、摊位乱摆、广告牌乱挂、车辆乱停“四乱”现象和城市规划区内乱搭乱建、非法买卖占有土地的行为,还城市一片“洁、靓、雅”的空间,让逐步成为卫生清洁、环境优美、居住舒心的宜居城市。

(四)的旅游有丰富的资源、世界级品牌,要坚定不移地把这张“名片”打造好,在建设魅力上求突破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目前,我县加速旅游发展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我们决不能对眼前这片广阔的市场熟视无睹,对加快旅游发展的浩荡大势无动于衷,必须坚定发展“大旅游”的信念,乘势而上,做大产业。力争全年旅游综合收入达10.5亿元,旅游人数170万人,分别同比增长37%和38%。

一是要找准定位。的旅游如果仅停留在观光游上是没有出路的,一定要向休闲度假游方向发展,因此,在制定旅游产业规划时,要始终切中两个“主题”,其一是要切中“从龟峰旅游向全县旅游拓展”的大旅游这个主题,积极整合红、古、绿三色旅游资源,串点成线,联动发展,使逐步成为“激情洋溢的红色之旅、活力绽放的绿色之旅、文化浓郁的古色之旅”。其二是要切中“一城三区、三区联动”这个战略主题。作为旅游主体的龟峰景区毗邻城区,是“一城三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制订完善旅游规划体系时,要特别注重旅游规划与城市发展规划相衔接,注重旅游规划建设与城市功能完善相结合,使之与城区、园区相互融合,功能互补、相得益彰,使逐步成为休闲、度假之都。

二是要加快建设。旅游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是制约我县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之一,如何突破这个难题,加大旅游开发力度,进一步提升旅游产业内涵,是我县发展旅游产业的当务之急。今年,我们要在全力以赴做好龟峰创建5A级旅游景区前期工作的同时,按照政府主导、部门支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推进旅游开发,争取年内新建一批重大旅游项目和旅游服务设施,重点加快“佛教文化产业园”项目、龟峰山庄改造、桂花园-将军楼游步道改建等工程项目,力争启动龟峰外环线建设。

三是要加大营销。龟峰景美如画,但是名气不大,犹如“待字闺阁”的“小家碧玉”,这主要是我们的宣传营销方面做得还不够,“酒香还怕巷子深”,我们要积极采取各种方式,搞好营销策划,特别要邀请主流媒体、知名旅行社走进、走进龟峰联合采风踩线。大张旗鼓地进行形象宣传,大力唱响“世界的龟峰,天赐的园林”、“可爱的中国,美丽的”旅游品牌,努力提升旅游的对外知名度。

(五)的改革开放情况复杂、困难重重,要坚定不移地把这块“硬骨头”啃下,在增添发展活力上求突破

改革开放是实现崛起的关键抉择,过去发展靠改革开放,今后崛起更要靠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就没有活力,没有开放就没有竞争力,必须要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努力使我们的发展动力越来越强劲,发展空间越来越广阔。

一是要锲而不舍推进改革。继续做好国有农垦企业改革后续工作;积极探索国有林场改革;继续实施一系列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切实改进工程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推行项目开工报批制度和资金审核制度,建立“在建工程项目库”,按季调度工程项目进度,资金需求和使用情况,进一步规范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是要千方百计做强乡镇。乡镇是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的交汇点,是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的结合部,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乡镇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实事求是地讲,这样的发展与乡镇应有的贡献是不相匹配的。从总量上看,去年,我县乡镇完成财税总收入2.54亿元,仅占全县财税总量的43.6%,从均衡性看,完成好的乡镇如圭峰、朱坑、三县岭等,增长幅度都在100%以上,但没有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乡镇仍有4个,比上年还多了一个,发展极不平衡。这说明我们在发展乡镇经济方面还有很大的不足。没有乡镇经济的“小河涨水”,就没有县域经济的“大海澎湃”。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乡镇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不断完善财税分成体制,充分调动乡镇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增强乡镇经济发展的活力,努力在我县形成乡镇经济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乡镇经济发展,财税是重要的“晴雨表”,今年,我们16个乡(镇、场)财税都要力争过千万。希望各乡镇(场、街道)一方面要进一步增强“顾全大局、多作贡献”和“开拓进取、争先进位”意识,另一方面要在大力招商引资、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发展物流业等多做文章、多找出路,努力培植新兴财源,做大经济总量。

三是要全力以赴抓好招商。招商引资是加快发展的“华山一条路”,我们要始终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放松,切实提高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水平,力争全年引进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8个(其中亿元项目7个),实际进资17.8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600万美元。“看在眼里的,要想方设法引进来”。在招商重点上,积极对接“海西经济区”,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紧盯江、浙、沪、闽以及台湾等重点区域,瞄准省属企业、国企、台企等“标杆”企业,重点围绕新型建材、有色金属两大优势产业和瓷石、石灰石、蛇纹石等矿石资源,着力引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在招商主体上,要突出以商招商、产业招商、委托招商、驻点招商,同时要充分发挥项目经理制、经济发展顾问团、项目洽谈小组的作用,努力打造成为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的亮点。“请到身边的,要想方设法留得住”。要重点跟踪对接中材非矿集团矿石精深加工、浪莎集团铜材加工、鸿阳公司15万吨电解铜生产、香港永成集团的新型电器生产等意向性项目,促进这些在谈项目留得住、落得下、能发展;要积极做好已签约落户的一凯实业、淘气宝贝婴童用品、梵特西服饰等项目的用地、办证等前期工作,使这些企业能够早日投产,早见成效。

四是要紧盯不放地向上争取。省、市项目指标执行的不是平均主义,指标有限,坐等的结果只可能是分不到项目的蛋糕,因此,我们要以强烈的事业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去争取项目,保“份内”、争“超额”,拓宽争资平台,做大投资总量。要密切关注国家和省投资政策和导向,找准我县各行各业项目与国家和省政策资金扶持的对接点,重点围绕水利、教育、卫生、节能环保、文化、旅游等领域组织项目申报,积极跑省进京汇报衔接。特别是在重大项目的争取上要扭住不放,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必须作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力争使我县能够得到国家和省更多的政策倾斜和项目资金支持,最大程度地扩大我县享受国家和省扶持的受益面。

(六)民生事业关系千家万户,惠及广大民众,要坚定不移地把这项“使命”落实好,在改善生活质量上求突破

始终把改善民生、促进和谐摆在突出位置,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抓住重点,加大投入,积极改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条件,千方百计安排好群众生产生活,打造文明和谐的区域环境。

一是要牢记民生工程无小事。要大力促进就业。充分发挥小额贷款扶持创业促进就业的拉动作用,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500万元,力争新增城镇就业7600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9530人。要完善社会保障。全面推进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障工作,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加强扩面征缴,推进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员参保,做好返乡农民工社会保险关系接续政策的落实,力争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8.3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达5.12万人。要强化社会救助。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健全和完善低保听证等相关制度。要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全力推进2000多套廉租住房、公共租赁房、棚户区和各类危旧房改造等保障性住房建设。要加大扶贫与移民力度。积极整合资金600万元,以20个省定贫困村为重点,大力提升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坚决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二是要推进社会事业迈大步。加快城区学校和农村薄弱学校改造步伐,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完善教育网点布局调整;积极筹措校安工程建设资金,改造危房校舍28000平方米;继续完善教师职称评聘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和整体素质。扎实推进文广事业,实施好文化惠民工程。提高资源共享工程县、乡、村三级网络服务水平,推进第四批57家农家书屋申报实施工作,加快文广中心建设步伐,确保年内建成使用;申报花亭场、三县岭场、桃源街道的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提高“文化三下乡活动”水平;保护传承好腔,力争安排一个精品上中央媒体,扩大知名度。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医药卫生制度改革;抓好新农合专项基金监管及门诊统筹试点工作;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严格落实人口计生“警示”、“重点管理”和“一票否决”制度,健全人口计生工作综合治理机制,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和“两非”案件查处力度,抓好以二女户结扎为重点的长效节育措施落实,进一步推进全县人口计生工作取得新突破。

第8篇:旅游资金管理办法范文

一、回眸“十二五”,水运发展强基固本、亮点纷呈

“十二五”期,湖北水运投资规模大、建设项目多、发展速度快、经济社会效益好的历史性特点凸显。

――打牢大底盘,港航项目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累计完成投资340亿元,相当于“十一五”完成投资额的3.2倍。武汉阳逻三期、荆州盐卡、宜昌云池、黄石棋盘洲一期等70个港航建设项目先后开工,新增江汉运河、汉江兴隆以下、丹江库区、清江水布垭库区、三峡库区支流等千吨级航道614.4公里,全省三级以上高等级航道总里程达到1738公里,占全省航道总里程21%,居长江沿线第一位。汉江从河口至兴隆段的千吨级航道全面贯通,环绕江汉平原的“长江一汉江一江汉运河”810公里高等级航道圈全面形成。新增泊位数超过100个,净增港口货物通过能力和集装箱通过能力7000万吨(不含淘汰产能1200万吨)、250万标箱,分别达到3.1亿吨、433万标箱。长江、汉江沿线每个县市均至少有一个装卸效率较高的直立式码头建成或在建。

――发展大运能,水运承载能力得到历史性提升。5年来共筹措中央和地方补贴资金4.6亿元,吸引企业和社会投资30余亿元用于船舶更新换代。全省船舶总运力达779万载重吨,货船平均吨位达到1800吨,较“十一五”末增长14.6%、38.5%。全省新增航运企业78家,10万载重吨以上船舶运力规模企业8家,基本形成集装箱、汽车滚装、矿建材料、危化品、煤炭、件杂散货等六大专业化运输系统。武汉先后开辟至上海洋山江海直达、泸-汉-台(基隆、高雄)快班、至东盟四国、至日韩等品牌航线。“汉新欧”集装箱班列每月6列。掣肘武汉铁水联运多年的江北铁路香炉山段、阳逻港临时配套铁路等项目加速推进。武汉港2014年突破100万标箱,迈入世界内河集装箱港口“第一方阵”。水路货运量、货运周转量、港口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稳步上扬,预计2015年分别达到3.1亿吨、2500亿吨公里、3亿吨、130万标箱,较“十一五”末增长92%、118%、59.7%、68.8%。

――服务大产业,一港双园、高端航运服务迎来历史性突破。“十二五”新建港口项目与临港产业园物流园规划同步、发展联动,黄石棋盘洲、黄梅小池、枝江姚家港、松滋车阳河、沙洋新港、嘉鱼石矶头等50多个“港园一体”的项目日渐成型,筑巢引凤聚集了一批总投资百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临江而建。全省一类水运口岸点达到7个、二类水运口岸点2个,总数占长江沿线口岸的30%。阳逻港获批成为全国首批进境粮食指定口岸和中西部地区首个进境水果指定口岸。武汉航交所重新组建,并与多家商业银行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华中航运服务中心积极筹建,积极推进港口企业与航运服务的深入融合发展。

――保障大安全,平安水域构建取得历史性成效。“十二五”以来,全省共发生水上交通运输船舶安全事故6.2起,死亡5人,直接经济损失37.09万元,与“十一五”相比,分别下降40.95%、54.55%、93.05%。连续67个月未发生一起死亡3人以上的重特大责任事故,港口危险货物、水运工程建设领域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报废更新老旧渡船2064艘,全省渡船平均船龄下降到5年以内。水上搜救应急管理系统一期、二期工程全面建成,近2300艘渡船安装GPS(北斗)监控终端,实现了对重点水域、重点船舶的动态视频监控。以购买社会服务方式推行“专家问诊”消除港口安全隐患。“十二五”以来共投入资金1.4亿元,新建(维修)趸船39艘,海事执法艇73艘,海事执法执勤用车115台投向基层一线。

――实施大改革,管理服务效能发生历史性改观。在清江水布垭至恩施段110km航段开展养护市场化试点,借鉴三峡经验实现汉江兴隆船闸(南水北调局建设)和江汉运河高石碑船闸(交通部门建设)联合统一调度管理。对汉江航道养护经费实行定额管理。湖北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湖北长江段和汉江沿线岸线资源管理若干意见》,国内首创“双指标”控制和内河全口径岸线统一管理。启动实施武汉、黄石、鄂州、黄冈和咸宁等鄂东南5市港口的整合,武汉港航发展集团正式成立。《湖北省水路交通条例》颁布,法治建设和简政放权取得新成效。

――培树大典型,行业文明创建结出历史性硕果。培树24名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十行百佳”标兵,刘利金(汉口航道段副段长)、曹道国(十堰老艄公24年义务渡运)等一批重大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在全系统巡回演讲。“信义渡工”万其珍当选湖北省道德模范,以其为原型的电影《我的渡口》荣获国际电影节四项大奖。113个基层站所、政务大厅创建达到“六型”窗口标准,省局成功晋升全国文明单位行列,提炼、总结了具有行业特色的“同心同行、创新超越”湖北港航海事精神。

二、审视新形势,落实“四个全面”、践行“五个发展”任务艰巨、时不我待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五大发展新理念”(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为新驱动力,吹响了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阔步挺进的新号角。落实新时期“四个全面”的战略部局,秉承“五个发展”的战略指引,湖北水运事业发展面临重大机遇。

(一)“创新”激发活力,水运发展在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方面大有可为

水运运能大、成本低、投资省、占地少、能耗少等比较优势饱受青睐,面对港航建设任务艰巨、航运企业长期低迷、管理体制存在不顺、先进工艺应用不足的困扰,必须在创新上求突破,实现创新制胜。加快理念创新,水运建设庞大的资金需求,必须打破惯性思维,拓宽筹融资渠道,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PPP)、BOT、土地捆绑开发、收益权质押等筹融资方式综合施策;加快技术创新,信息化水平不仅是衡量港口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成为港口未来发展走向的决定力量。随着高等级航道不断延伸,船舶流量加大,加快推行重点水域“数字航道”;加快管理创新,点多线长面广、监管对象多元,是水路交通的特点。因地制宜的整合辖区资源,提升监管服务效能,网格化管理、扁平化管理皆为有效路径。加快行政执法监管改革,下放与船企船民密切相关的船舶、船员、港口经营、水路运输等领域的审批权限,打造便民服务;加快机制创新,通过逐步实现航道养护工程的市场化运作,实现养护投入与效益的统一。学习借鉴广西整合北部湾、浙江整合沿海内河港口的成功做法,进一步理顺港口管理体制。

(二)“协调”提质增效,水运发展在实现与综合交通、产业转型、城镇化建设良性互动方面大有可为

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内核,水运在构建综合运输体系、促进沿江经济发展、吸引适水产业沿江布局中,具有“筑巢引凤”的功能。水运与其他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国家大力扶持“铁水联运”示范工程建设,湖北四个主要港口区位优势明显,武汉阳逻、黄石棋盘洲、宜昌云池、荆州盐卡配套建设进港铁路,可有力争取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率先落户湖北;水运与沿江产业转型升级协调发展,在世界产业梯度转移的浪潮中,湖北承接了一批汽车、光电子、能源等大运输量、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临江聚集,亟需长江干线、支流航道及核心港区适度超前为之提供强力支撑。发挥湖北区位优势,迫切需要水运加快构建“一主三江一网四支”骨干航道网,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区域竞争力;水运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协调发展,矿建材料等大宗物资运输需求强烈,水运低成本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挥。临港地区的工业、商贸、物流以及城市功能的快速发展,对港口综合服务功能提出更高要求。发挥松滋、沙洋等地“一港双园”示范带动作用,推广“以港兴城、港城互动”成功经验,不断提高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

(三)“绿色”促进转型,水运发展在示范船型推广、港口节能降耗、防治船舶污染方面大有可为

水运是低碳绿色、利国利民的交通运输方式,也是节能减排的重要领域。加速推广示范船型,《内河船型标准化补贴资金管理办法》对LNG动力船的补贴作出了具体规定,未来十年LNG动力船产业将迎来迅猛发展;打造节能示范港口,对新建港口、核心港区,依靠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围绕低碳理念、低碳基础设施、低碳型装卸运输装备、组织模式及操作方法、碳排放管理等方面,不断提高港口能源利用效率;防治船舶污染水域,丹江口库区为南水北调水源地,“一江十六湖”绝大多数为饮用水资源保护区,船舶防污染既是发展趋势,也是政治责任。出台扶持政策,鼓励现有船舶加装生活污水处理装置,予以资金补贴,逐步消除“移动污染源”。

(四)“开放”占领高点,水运发展在品牌航线、高端服务、邮轮经济方面大有可为

港口,特别是对外开放的水运口岸,是外向型经济的晴雨表,是开放开发的前沿阵地。以主要港口为节点,发挥高效的作业效率、高端的航运服务等功能优势,可成为吸引对外贸易的重要手段。培育品牌航线,推动大宗散货江海直达、江洋直达,建设长江物流大通道,降低物流成本是实现“中部活则全国活”的“良药”,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地理优势,与上海、宁波、南京等“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对接,发展培育品牌航线是提高湖北水运开放水平的关键;完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学习借鉴上海、重庆等地的经验,做大做实航运交易、船舶交易,积极推进航运高端服务业发展。推动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需要在航运交易平台搭建、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运人才培养等服务体系上深耕细作;建设中部邮轮中心,邮轮经济、亲水旅游休闲是世界许多港口城市和滨水景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湖北沿江旅游资源丰富,加快中部三峡邮轮中心、长江内河邮轮母港建设步伐,以引导发展高端游轮业务。

(五)“共享”惠及民生,水运发展在安全保障、便民服务、应急救援方面大有可为

共享发展的关键在于“让民生福祉更加看得见摸得着”,湖北为千湖之省、渡运规模位居全国第二,水运安全发展、渡运民生工程是践行共享发展的重要纽带。增强渡运安全保障,强化责任制,形成政府主导、财政支持、行业负责的管理机制,开辟渡运安全监管新路子,彻底解决渡口渡船设施不完善、渡工技术水平不均衡,安全监管环境复杂,难度大等问题;完善便民服务措施,一方面,进一步推动简政放权,向百姓释放改革红利。另一方面,以水运政策引导企业发展,以及时的动态航道、航运、港口信息提升行业服务水平,帮助水运企业度过“寒冬”;提升应急救援能力,着力推进水上搜救体系建设,包括搜救中心、搜救力量、搜救设备等,完善应急预案。

三、奋战“十三五”,立足综合交通打造湖北水运“升级版”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一系列重大战略聚焦长江、聚焦中部,黄金水道再次迎来快速腾飞的“黄金期”,湖北港航海事系统将充分抢抓战略机遇,加快水运转型升级,为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一)把握主基调,将水运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精心谋划实施“十三五”水运建设发展,对接长江经济带战略,畅通长江中游“大动脉”;对接“一带一路”战略,构筑主要港口开放高地;对接“京津冀”战略,打造丹江绿色航运示范区。重点实施“1957”工程。

“1个航运中心”:加快构筑“一个平台、一个保税区、三个分中心”(武汉航交所服务平台;阳逻港综合保税园区;多式联运中心、中部地区邮轮中心、襄阳汉江航运中心)。下半年着力加快航交所建设,力争有明显进展。

“9大航道”:加快建设“一主三江一网四支”长江中游高等级航道体系。一主:力争“6.45工程”开工建设,早日实现武汉至重庆5000吨级船舶直达、武汉至上海万吨级船舶直达。三江:畅通汉江、江汉运河、清江航运,雅口、碾盘山枢纽开工建设、2020年前建成,建设清江翻坝运输体系。一网:推进以内荆河航线、汉北河及松虎河航线为主要支撑的江汉平原骨干航道网建设。四支:长江三峡库区支流、汉江丹江口库区支流、清江水布垭库区支流、鄂东南长江支流航道建设。

“5大港口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铁水公”互联互通的武汉、宜昌、荆州、黄石、襄阳五大枢纽港口,打造武汉新港为龙头的长江中游枢纽性港口集群。

“7大示范”:打造建养管示范航道、多式联运示范基地、“一港双园”示范港口、安全监管示范制度、绿色航运示范区、江海联运示范航线、航运服务示范平台。

(二)坚守主战场,把安全稳定作为第一责任

始终把安全作为第一责任,实现队伍设施水平、应急救助水平双提升,努力营造水运经济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突出加强港口危货监管,严格执行《湖北省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工作制度》。全面构建安全监管体系,加快建成湖北省水上搜救协调中心、市州分中心,搭建“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湖北水路交通应急指挥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与气象、环保、公安、水利、旅游等部门的协调机制,初步建立起省级网络与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水上搜救应急体系。加快推进巡航救助一体化,实现所有危险品码头、集装箱码头、客运码头、客运量较大渡口的视频监控全覆盖,形成覆盖全省通航水域的快速反应及搜救系统。

(三)突出主攻点,把多式联运作为第一突破

坚持把多式联运作为水运转型升级的第一突破,打造一批以港口为节点,铁水、公水、水水衔接配套的综合性枢纽,实现水运发展从资源型向综合型转变。

打通进港“最后一公里”,建设以港口规划布局为依据,骨干路网布局为支撑,港区出口路为起点,骨干路网为终点,布局集约、高效、快速的港口集疏运通道。打通“铁水公”立体通道,建设武汉、宜昌、荆州、黄石、襄阳五大枢纽港口,打造武汉新港为龙头的长江中游枢纽性港口集群。武汉新港:重点建设武汉阳逻三期后续工程,加快形成连接“两线”(京广、京九铁路)、通达“两港一站”(深水港、航空港、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的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将武汉新港打造成辐射中西部地区、连接国际航运市场的区域性集装箱和大宗散货枢纽港口。宜昌港:打造以临港工业物流为核心的三峡枢纽港中心港区,形成以三峡翻坝为特色、货物翻坝转运和旅游客运集散为核心三峡现代物流中心。荆州港:依托北煤南运大通道建设,重点建设江陵郝穴港区,打造五位一体的煤电能源基地、煤炭加工基地、配煤增值基地、华中煤炭交易中心和国家能源应急储备基地。黄石港:重点建设黄石港棋盘洲港区,打造东、赣北、皖西物流枢纽。襄阳港:重点建设襄阳小河港区、余家湖港区,打造成为蒙华铁路的集疏运基地、鄂西北电煤储备基地。

(四)抓住主心骨,把“三化建设”作为第一抓手

坚持把“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作为队伍建设的第一抓手,力争建成与水运发展相适应的全国一流港航海事队伍。

加强培训教育力度,着力抓好市州专业骨干力量和内部师资的培育,鼓励市州区域培训工作的开展。加强典型标杆培树,力争培树1个国家级重大先进典型,一批在全省交通系统有一定影响力的先进典型,全省基层港航海事处所、水上综合检查站、航道段等窗口单位100%达到行业管理、规范服务标准。加强执法管理能力,建立并推进建设管理、业务管理、服务管理、执法管理“四位一体”的现代化水上安全执法机制。

(五)思想大解放,把深化改革作为第一动力

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水运发展的第一动力,为水运发展增添强劲活力。

实现水运筹融资新突破,对公共码头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补助,对私营货主码头鼓励国有、民营等各类资本参与建设。大力争取航道建设养护纳入财政保障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对资源型航道积极探索PPP模式。实现航道管养新突破,建立国家高等级航道通航设施运行管理事权的统一管理机制,实现跨部门的通航设施统一、集中调度管理,建立购买社会服务的航道养护管理机制。实现规费改革新突破,积极争取替代性返还资金、基本支出切块下放的替代性政策。实现机构管理新突破,打造省级港口资源开发建设投融资平台,争取成立港口综合协调领导小组,为港口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六)弘扬主旋律,把党风廉政和文化建设作为第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