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分析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语文教学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语文教学分析

第1篇:小学语文教学分析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

在少数民族地区中的语文教学本身存在一定的难度,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所以在进行汉语言教学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藏族地区,其民族本身具有十分悠久的文化与历史,在语言上也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所以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要立足于藏族地区文化,致力于小学语文教学,以此提升藏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与质量,进而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

一、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运用语文教材

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只有具备较高的语文素养,才能很好地学习其他学科知识。但是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学因为受当地民族语言的影响较深,在汉语言教学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首先要从语文教材入手,结合本课教学内容进行备课,并结合相应的教学方式全面开展语文教学。教材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范围进行了规定,同时也指导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除此之外,教材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作为藏族地区的语文教师,虽然现如今教学条件十分有限,但是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明确语文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正确地学习汉语言。以人教版五年级《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为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确定教学的目标,即让学生掌握这一课文中汉字的阅读,并体会在发生地震时,这对父子发挥了怎样的精神,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发挥教材的实质性作用,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进而体现语文学习的价值。

二、善于运用激励性语言,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语言是激励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提升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尤其是藏族地区的语文教师,其教学对象主要为藏族的学生,教师在教学时更要注重语言的运用,使学生能够从自己的言语中获得激励,体会到汉语言学习的乐趣,进行提升自己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语言也是师生进行交流的一个主要媒介,为了提升藏区地区学生的汉语水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务必要使用汉语进行教学,尽量避免使用方言。例如教师进行人教版五年级《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教学时,教师要使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课文中所描写的当时圆明园毁灭的场景,教师也要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例如当学生回答完一个问题之后,教师可以用“你的答案棒极了”等鼓励性的话语,让学生能够充满信心,进而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将传统的灌输性教学全面剔除,全面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或者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以人教版五年级《小树与大树的对话》一课为例,教师在进行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小树与大树,结合教材,进行角色扮演,从而深刻体会教材中所蕴含的中心思想,通过创新教学方法的形式,全面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进而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汉语水平。

三、教师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同时也是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中,必须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讨论当中,与学生共同进行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并对学生进行引导,用和蔼、亲和的态度进行教学,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而言,因为在生活中\用本民族语言交流的情况比较多,所以一些学生的汉语水平比较差,甚至听不懂汉语,而教师便要运用和蔼的态度面对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让他们能够体会到汉语的魅力,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活跃的语文学习课堂氛围,拉近师生之间距离。例如,教师在进行古诗《渔船瓜洲》教学时,因为一些学生的汉语不好,会不了解古诗的含义,教师便可以耐心地为学生进行讲解,不要将自己视为教师,而是作为他们的朋友进行交流,这样便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提升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第2篇:小学语文教学分析范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也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成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落实育人目标的制约因素。因此,我们应该更为关注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现状,重视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使教师可以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指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应具备的理论与素质以及持续性改进与提升的过程。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素养也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当前教师的专业素养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与教育学知识层面,而是强调多方面因素的融合。当前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主要存在四方面的问题。

一、专业知识缺乏,知识结构单一

教育教学理论可以指导小学语文教师更科学的开展教学工作,熟悉掌握教育教学理论是当代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具备的专业素养之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比较相信于自身教学经验,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展大多根据自身或他人的经验进行,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关注度不高。国内一项调查显示,仅有三成左右的语文教师仅会在考核、课题研究时阅读小学教育理论的书籍,而经常阅读的教师则少之又少。小学语文课程人文性较强,因此教师还需要具有丰富的人文知识,但在教学中,部分教师片面的认为,只要有正常的人文知识储备,就可以胜任小学语文学科教育。另有一些教师由于日常教学工作量大以及自身家庭因素的影响,对人文知识的关注度不够,认为现有的知识可以满足日常教学的需求。当前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有待提高。小学语文课本中不乏一些科普性的文章以及说明文,一些教师在进行这类课本的讲解时会感到比较吃力。这是因为这些文章中涉及到了一些专业性的知识,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需要向学生拓展一些课外科学知识,而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都是根据教学参考书上的内容来向学生拓展知识,只有少部分的教师课前会查找相关的资料。可见语文教师自身科学知识储备捉襟见肘,这也折射出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于非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低,知识结构比较单一。

二、教学基本能力一般,创新力不足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决定教育教学实施结果的某些能力的结合,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基本能力表现较为一般,教学能力仍有待提高。例如在处理运用教材方面,当前小学语文教材与课本变化较快,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尽快熟悉教材中的新内容。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在课前梳理教材知识点时并不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调整教材中内容,有些内容对于学生而言学习难度较大,需要进行简化或者调整教学顺序,但部分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并没有考虑到这一情况。解读教材时也没有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认知规律去挖掘教材中一些“亮点”,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设计方面,有效的教学设计往往需要进行学情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确定教学组织形式、内容等。但一些教师在进行教学分析时没有认真的进行学情分析,没有根据学生以往的课堂表现、考核结果等判断学生的理解能力、认知情况,因而所设计出的教学方案不能够较好的适应课堂教学的需求,不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积累知识、掌握阅读方法,充分说明了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有待提高。在教学研究方面,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选择课题时“问题意识”不强,不能够较好的将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整理成专题,收集课题相关资料的能力不足,难以较好地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转变为研究的过程,文字表述与写作能力有待提高。除了教学基本能力一般以外,小学语文教师还普遍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在教学中无心钻研业务,照本宣科地讲解课本上的知识,在教学活动中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在设计教案时,大部分直接照搬其他教案的内容,没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三、信息素养不高,缺乏应用能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2002年教育部在相关文件中就已经指出要建设一支质量合格的、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小学师资队伍,从而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然面从现实情况来看,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信息素养有待提高。在信息意识方面,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都比较肯定信息技术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带来的积极作用,对于信息技术改变课堂教学效果持肯定态度,这说明绝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对于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持积极的态度。但也有一些教师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需要自己或者是家长的监督,学生在使用信息软件或网站进行学习时可能会受到网络上不良信息的消极影响。虽然这些教师关注到了这些问题,但在教学中也没有注意此方面的教育与引导,可见教师信息伦理道德意识有待提高。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在全媒体、互联网时代,一些语文教师并不能够充分的利用网络平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不能够较好的利用网络上的教学资源,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在运用信息技术设计课程、整合资源时,大部分教师不能够较好的筛选网络上的资料,设计的课件较为简单,不能够较好地对已有资源进行整合。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主要是利用多媒体课件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仅有少部分的教师会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辅导以及设计在线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小学语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为欠缺。

四、职业倦怠普遍,不善情绪调节

第3篇:小学语文教学分析范文

一、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方面的问题

1.教师对儿童文学缺乏了解由于很多儿童文学作品是以儿童的思维创作的,成年的教师往往对儿童文学缺乏兴趣,很多教师仅仅根据教参资料对儿童文学的作者、年代等等基础信息进行学习,并没有采用儿童的思维对儿童文学作品进行认真的阅读理解,因此,教师往往只对儿童文学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具备成年人思维的理解,对儿童阅读这篇文学作品的感受缺乏了解,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用成年人思维理解出的成熟理论对学生进行讲述,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也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一些教师没有对语文教学课程中的儿童文学进行认真阅读,仅仅根据教师教学材料中的定义,制定自己的教学方案,使得教学过程充满了理论性定义,缺少教师的真实理解。

2.教学方法陈旧儿童文学是一种充满丰富想象力和趣味性的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引进儿童文学,可以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识,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但是,很多教师却没有根据儿童文学的独特属性更改教学方法,很多教师在儿童文学教学中,采用与其他语文教学课程一样的教学模式,使儿童文学的独特意义难以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实现。一些教师并没有给予学生在课堂上表达自我见解的机会,仅仅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参资料中的理论性言论对学生宣讲,使得学生对儿童文学的理解不能被教师所熟知,教师无法对学生正确的见解进行鼓励,也无法对学生错误的理解进行更正,严重降低了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一些教师没有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创新意识当作教学工作的重点,仅仅将儿童文学的内容和价值对学生进行灌输,没有鼓励学生对儿童文学中的问题进行质疑,也没有组织学生对儿童文学故事进行续写,使得学生单纯地认为儿童文学是不可置疑的神圣作品,降低了学生质疑权威,坚持真理的信心,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案

1.教师要加强对儿童文学的理解教师不能仅仅对成年人思维创作出的文学作品进行学习,也要尝试着用儿童的思维对儿童文学进行理解。首先,教师要切实认识到,儿童文学并不仅仅是幼稚的文学作品,许多儿童文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并不亚于成年人的文学作品。教师要对儿童文学的价值进行认真挖掘,以便获得对儿童文学深刻的理解。另外,教师要尝试着以儿童的思维阅读儿童文学,以便教师把握学生对儿童文学的理解,选择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儿童文学教育,使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价值真正得到实现。

2.改变传统的语文课程教学方法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儿童文学教学不同于其他语文课程的教学,必须采取新颖的教学手法,首先,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我观点的机会,鼓励学生将自己对儿童文学的真正理解勇敢地表达出来,教师要认真听取学生对儿童文学的见解,并对持正确见解的学生给予鼓励,使其提高学习信心,对持错误见解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必要的纠正,使其能够正确理解儿童文学的真正内涵。教师要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作儿童文学教学的重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具备了阅读儿童文学的巨大热情,儿童文学的巨大价值才能真正在语文教学中体现。教师要创造性地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儿童文学教学,例如,可以采取课本剧的方式,让学生扮演儿童文学中的人物,并允许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节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小幅度调整,以便学生在充分自由的情况下,投入到儿童文学的学习当中。另外,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当作儿童文学教学的重点,要采取辩论会的形式,让持不同见解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辩论,教师要在辩论过程中认真记录每一个学生对儿童文学的见解,并参与到辩论活动当中,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了解到与自己不同的见解,以加深对儿童文学的理解。教师要在儿童文学教学活动中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创新能力当作工作的重点,教师要组织学生分析儿童文学中的问题,使学生养成敢于坚持真理,勇敢挑战权威的意志。另外,要组织学生对儿童文学故事进行续写,以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第4篇:小学语文教学分析范文

关键字小学语文;以人为本;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316-02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而分层教学方式就是针对不同的学生划分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现在还有不少学校采用“大课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这就容易出现学习好的学生吃不饱,学习后进的学生消化不良的现象,导致班级成绩分化严重,总体教学质量偏低。针对这些情况,如何实施有效的分层教学,提高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成绩,就成为了众多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1以人为本 合理分层

学生受到“先天的遗传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形成了千差万别的性差异。学习方式、接受知识等都各自不同。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就必须把他们以分层方式地契区分开来,根据他们各自的学习基础,心理素质,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以及交际能力,并结合教材的要求把他们分成若干组、若干层面分别上课,分别指导,以促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我们一般采用以下方式进行分层教学。一是按学生现有掌握的基础知识情况;二是按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三是按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等。每个学生在不同的课例中,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情况是不可能一致的,还有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他们的综合素质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正如恩格斯所说的:“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始终注意这些变化,及时地进行调整。这里必须着重说明的一点,就是在分层教学中,为了课堂教学的方便,简单地把学生分成一、二、三层,而忽视了每个学生的差异,忽视了层次中又有多种层面的存在,这种分层教学势必无法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是“换汤不换药”还是老一套。我们必须要提高对分层教育、教学的认识,把它作为一种理念,并落实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才能使每个层次,每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2因材施教 分层备课

教师要在课尝堂分层教学中,驾驭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就是课前必须分层备课。教者除了要把握好“教材”还要把握好“人材”,即要对本班的第一个学生有深入的了解,采取什么教学手段,如何应对和处理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并如何地加以引导,这都需要教师所必须精心准备的。那么,在备课时,首先教师要转变角色,要处处为学生着想,要考虑第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基础;要最大限度地设置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真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整个教学的过程之中,还要备好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学得生动,愉快。这对教师上好一堂课是十分重要的。要彻底废除设置“线路”,给学生“划圈子”,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转的“填鸭式”的备课方式。有一次,我看到一位老师的教案,他可谓颇费一番苦心,教案写得“十分详细”尤其是教学过程写得更入微“一行师问,一行生答”老师如何问,学生如何答都一字不漏地写在教案里。看完这位老师的教案,我不禁为这位老师的“苦心”深感叹息!心想这样满堂问,到底能把学生问出什么来呢?再想,这位老师面对着那么多的学生,他又如何知道学生对他提出的问题会作出这样的回答呢?这个班级的学生会有一个按照他的答案回答吗?我想这样的教案再也不能再存在下去了。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天真烂漫的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有他们自己的看法,不管他们如何想象,我们都要认真的去面对让他们充分地表现,即使他们说错了,也要耐心地把他们引导到正确的方向来。因此,备课一定要充分考虑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位学生的了展,切忌扼杀或抑制学生的创造性。

3小学语文分层教学的实践方法

第5篇:小学语文教学分析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分段式教学模式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难点。因为作文囊括了听说读写各方面,是对汉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从作文水平可看出学生的语文素养。传统教学中,语文教师多采取“模仿范文――批改――评论”的教学模式,虽然下了功夫,但收效甚微。新课改则对作文教学进一步优化,结合作文本身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鼓励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进而提高作文水平。

一、现代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特点

1.多元性

作文可以看作是一种无声的表达,但除了表达能力,与小学生的词汇量、阅读量、观察能力、思考方式等均有密切联系。词汇和阅读是基础,观察则关系到表达所用方式以及表达的深度,思维是组织语言、获取信息的关键,占据着核心地位。

2.真实性

作文也是做人,要诚要真,真实性指的是作文要抒发真情实感,想象力则正是小学生内心想法的表达。而且只有意识到作文的真实性,才能提高观察能力,否则极易出现胡编乱造的现象,文章空洞无味,不知所云。所以有必要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

3.渐进性

任何学习都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作文教学也不例外。小学阶段是初级阶段,初学时重点在激发学生兴趣,深入些以培养习惯为重点,再深入则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要一步步深入。

二、分段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作文中的应用分析

分段式教学模式与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如一二年级学生心理起伏较多且情感体验随意,故其无法清晰认识写作目的,写作主动性欠缺;三四年级学生心理起伏有所减少,对自身感情有效控制,故其在写作表达中更具备条理性;五六年级阶段学生心理平稳且情感丰富,写作时思路会更清晰。另外,分段式教学模式和小学生生活阅历的积累规律及写作知识的学习规律均相适应。

1.在不同阶段设定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并设定不同内容

在小学语文作文中应用分段式教学中,应注意不同阶段采用不同方法教学。在一二年级低段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词汇积累与句式变化的掌握,引导其正确应用标点符号。如在进行《王冕学画》、《葡萄沟》等文教学时,应要求其积累经典名句,通过长期积累学生写作时可以具备丰富的语言素材以对自身感受予以表达,在下课后也可要求学生阅读《有趣的书》等进行写话训练或看图讲故事,从而可提高其写作能力。在三四年级这阶段教师可引导学生注意修辞手法的使用,对其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加以锻炼。在写作形式上,可通过书信、随笔、日记等形式展开多段话写作或短篇写作,如可安排《我和XX的故事》、《童年趣事》等题目进行写作,让学生通过描述自身经历充分表达自我情感,同时进行写作锻炼。在五六年级这一阶段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重视全篇布局、归纳主题与提炼特色,在写作形式可安排补写、缩写、改写、续写、扩写等方式和自读笔记等复杂样式,训练学生从短篇写作逐步过渡到长篇写作。如在六年级时可以安排《读XX有感》、《小扫帚扫天下》等“以事说理”、“以小见大”的写作,引导学生通过记录生活中的小事来抒情达意、说明道理。

2.作文评价与修改训练也应分阶段安排,促使学生综合写作能力逐步提高

作文评价及修改为小学写作教学中重要的内容,教师应根据年级特征分段设定评改重点、方法及形式。在低段,作文评改训练的侧重点为字词句、标点等应用和选择,主要方式为教师评改。教师应全阅全批并筛选优秀作品在写作课堂交流、点评。中段时作文评改训练侧重点为选材、修辞组织及运用、段落设定等,主要方式为教师评改与学生互评二者相结合。高段,教师可根据学生素质、作文难易为依据设定全阅全批、半阅半批,或由学生互评。不管采用何种评改方式,均需对优秀段落、修辞运用及选材给予肯定,反之也许提出相应修改意见。高段作文评改侧重点为特色提炼及谋划、主题、篇章,在教师评改、学生互评基础上引入学生自我评改方式。自我评改为重要环节,同时教师还应审阅并指导评改结果,鼓励优秀学生参与各种比赛,并反复指导所有的参赛作文。

三、结束语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进行作文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只重视内容的预设和生成,忽视作者本真的思想,因此出现学生怕写的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与现代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特点,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从而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提升教学成效。分段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用,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学生写作能力的逐步提高,对于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第6篇:小学语文教学分析范文

关键词:小学课堂;语文教学;有效性

一、小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新课改的实施是小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新

型教育理念的贯彻也将有力地促进小学课堂教学时效性的提升,推动小学教育的发展。然而,新课改的全面贯彻实施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因为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实行了较长的时间,同时传统的教育理念也已经深入人心。传统教学模式占据主导地位,不利于新课改的实施。针对当前的小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占据了主导地位。首先,对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言,学生并没有过多的热情表现在课堂上面。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多数为被动性学习。对于当前的课堂教学工作而言,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新课标则会更多地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地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

二、如何提高小学课堂教学实效性

1.切实转变传统教育理念,贯彻新课改教学思想

为了新课改的全面贯彻实施,不断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时效性,首先就需要切实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全面贯彻新课改教学思想。教学思想在教师的教学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引作用,在新型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才能够不断地促进小学新课改的改革,提升教学时效性。

2.认清学习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在学习中应该占据主体作用,然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却恰好相反,在以往的教学课堂中,主要是依靠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只需要被动地听取和接受就行。由于是学生被动地学习,积极性必然不高,因此对教师所讲述的课堂内容并不能够完全地吸收,换言之,就是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学生并不能全部地吸收和消化,这实际上是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因此,为了提升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就需要认清学习中的主客体关系,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3.实行新型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才能有力地推动教学工作的进行。探究式教学则能够很好地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新奇中去探究所要讲授的知识,这就有力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从而不断地提高教学效率,促进课堂有效性的提升。

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积极主动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只有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才能把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乐趣,而

不再是一种负担,同时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就需要学生以主人翁的心态参与到课堂中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分析当前的小学课堂,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在小学课堂的改革中传统的教学思想根深蒂固,不利于新课改的进行,同时就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这都阻碍了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的提升。还从四个方面展开对有效性提高的探究。

总之,要转变传统教育理念,贯彻新课改教学思想,认清学习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并实行新型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性地学习。

参考文献:

[1]宣英.语文情境教学法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03).

第7篇:小学语文教学分析范文

语文是小学教学的一门基础课程,语文囊括了丰富多彩的内容,传递了细腻的情感,儿童文学是组成小学语文的重要部分。不同于一般的语文教材,儿童文学注重的是培养小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童真和童趣。笔者结合教学实际,针对当前小学语文应用儿童文学的现状,提出几点建议,以期能够给同行带来一点启发。

【关键词】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

一、小学语文教学应用儿童文学的不足

1、教师严重缺乏儿童文学素养

小学语文课文大部分都是儿童文学作品,语文教师若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自身就必须具备儿童文学素养。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普遍缺乏儿童文学素养,大部分的教师在入职之前根本没有进行儿童文学培训,所以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缺乏儿童文学素养的具体表现如下:①语文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没有及时引进现代先进的儿童文学观念,仍然保持传统的儿童文学审美理念;②许多语文教师没有及时掌握儿童文学的相关知识,完全不了解儿童文学的美学内涵、体裁特征等,教学活动浮于表面;③语文教师阅读视野较窄,在教学过程中重复引用耳熟能详的内容,限制了小学生文学思维的发散。

2、语文教学完全脱离了儿童文学的特征

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应用儿童文学的时候,不能围绕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展开,导致儿童文学失去了美学品格和艺术特性:①部分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儿童文学课文时,完全将其当作基础知识的认知工具,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被刻意忽视;②语文教师没有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采用成人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讲解课文主题等层次较深的知识点,学生感到晦涩难懂,进而失去学习兴趣;③语文教师由于不了解儿童文学的文体特征,所有的课文都采用相同的文体处理方式。比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儿诗和儿歌时,完全忽略了儿歌的趣味性和押韵性,将其当作诗歌体裁进行讲解,导致课堂教学失去了趣味性。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儿童文学的有效措施

1、充分挖掘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童真和童趣就是儿童文学作品特有的美学特质。小学阶段的孩子拥有丰富的感情,思想比较细腻。充满童趣的儿童文学作品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儿童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童真和童趣挖掘出来。比如,语文教师在讲解《小松鼠找花生》一课时,可以指导学生模仿小松鼠可爱的表情和活泼的动作,激发小学生的纯真感情。语文教师通过对儿童文学作品的整合,来指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流露的纯真情感,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比如,教师在讲解《小蝌蚪找妈妈》时,可以让学生寻找有趣活泼的画面:白肚皮的螃蟹、大眼睛的金鱼等,让学生在课文中感受水中动物的乐趣,始终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又如,在学习《小苗和大树的对话》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来扮演小苗,自己扮演大树,通过模拟对话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2、结合文体特征进行教学

儿童文学拥有较多的文体形式,具体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儿歌、寓言故事等。所以语文教师必须要熟练掌握各种文体形式的特点,能够发现不同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的艺术特性。比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歌主要是通过抒情达意来陶冶学生的情操,语文教师在讲解这首诗歌的时候,应该重点向学生展示异乡生活的孤独,让学生通过简练的词句感受诗人重阳节想念亲人的浓厚情感。此外,教师在阅读课文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采用诵读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韵美;采用念唱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体味诗歌朗读的趣味性。

3、根据儿童发展水平进行教学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注意区分儿童文学和的差异。儿童文学结合了儿童的思维特点,强调的是“以善为美”,主要是通过一个小故事向学生讲解基本的道德思想。比如,《汤姆•索亚历险记》展示给小学生的是主人公追求友谊、自由、公道的故事。的主旨则是“以真为美”,注重的是道德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性,即道德现实转化。儿童文学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塑造道德观,所以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需要分析学生的思维特点,根据儿童的思考方式来进行教学,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比如,在儿童文学中,争吵是一种不好的行为,这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文明友善的品格,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一些争吵是很正常的,如学术界不同观点的辩证等,但是小学生的心智不成熟,不能理解,所以儿童文学教学必须要结合儿童的思想特征来展开。

三、总结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儿童文学能够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灵活应用教学手段,科学展开儿童文学教学,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孙建国.论儿童文学视野下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J].教育导刊,2009,(11).

[2]麦慧.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的现状[J].新课程(小学),2015,(01).

第8篇:小学语文教学分析范文

一、小学阶段审美教育和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首先,小学阶段儿童的智力发展和思维拓展都很迅速。紧紧抓住小学阶段,引导学生逐渐深入理解感悟古今中外优秀文化,不仅能帮助他们提升文化修养,还可以在这个阶段初步构建起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审美意识。其次,儿童发展既是顺序性和阶段性的,同时又具有不平衡性。针对小学阶段儿童发展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审美教育的渗透及人文素养的培养有重要意义。再次,小学阶段儿童的独立自主性差,自制力不够,还不善于支配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他们的生活范围和社会交往范围却在不断扩大,因此,儿童的整个身心的发展都面临着一个巨大的转折。同时,儿童的心理发展又是开放和可塑的,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等都还没有完全确立,所以这个时期也是接受新事物、理解新事物的最佳时期。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审美教育和人文素养培养

1.提高人文素养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早在我国古代就提出了诸如“明理知耻,崇德向善”等有关培养人文素养的说法,也积淀了诸多名人贤达传承下来的提高人文素养的方法。古诗文便是我国五千年来积淀下来的民族精华,意贯辞畅,韵足味丰,其中的文学意境给人带来情感愉悦,能够丰富学生人文素养和升华人文情怀,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抓住时机,用深厚的人文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成为真正具有较高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健全的人格魅力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达到我们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接班人的目的。

2.加强审美教育的渗透

美育是培养和提高人们对自然、社会以及文化艺术的鉴赏和创造能力,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们的生活趣味,使人们变得更高尚、积极,在思想感情上得到健康的教育。教科书中朗朗上口的语句、引人遐想的图画……无不蕴涵着无限的“美”,这都是对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语文教学应该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教学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语文中的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也是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通过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创新,运用多媒体技术,美化板书,音乐做伴,使优美的文字由抽象变具体,体会到字里行间蕴含的审美情感。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审美过程中,学生是审美的主体,他们会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受和想象,从而得到审美体验,使得作品的意蕴融于胸中,自觉地汲取精神养料。另外,审美活动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从审美的高度鉴赏文学作品,并进一步引发学生创造美的动机和行动。

三、结语

第9篇:小学语文教学分析范文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 小组合作 教学策略

一、合理分组,明确分工

小组是一个集体,和社会分工问题一样,小组合作也是小型的社会分工问题。组建合作集体,可以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小学生因为年纪小,所以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构建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以5人为佳,按照“异质同组、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有效分组,分配优良中差层级的学生相互搭配学习,实现优势互补,小组间公平竞争。小组合作学习使得学生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展现自己的能力,并从他人那里吸取经验。

例如:在教学《画风》这篇文章时,我引导学生对本篇文章进行深入学习,分工合作创作出一幅关于“风”的作品。选取具有全局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由具有创意的学生构思,并由绘画能力强的绘画,由文学功底深厚的命名主题和搭配文字解说,等等。在规定时间内,小组合作完成了一幅绘画作品,并派出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上台表述。在之后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互换身份和任务,从而有效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实现有效教学。

二、适时探究,开展合作

合作学习需要找准一定的时机进行,针对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学习方法。如果问题缺乏探究性和思考性,那么学生只需要独立作答就可以完成。合作学习需要针对一些具有探索性、启发性问题进行合作探究。根据合作内容,找准合作时机非常重要。实践证明,当有如下情况时,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答案不唯一时,学生处于心理矛盾状态时,问题有一定难度时。当处于这些状况时,可以通过开展小组合作教学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与探究。

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这篇文章时,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及性格特点,我适时促进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分小组进行本篇文章的学习,并对相关故事背景、人物情节进行复述,有效掌握和了解文章的思想和智慧,并收集资料找出类似的充满智慧的小短文,并与其他小组学生进行交流和分享。针对可以进行深入挖掘的课文内容,教师适时鼓励学生参与小组合作互动,深入了解文章相关知识并有效拓展,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更多知识。

三、目标明确,精心引导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就是以小组为单位,以任务型为手段,让学生实现知识的探究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在学习过程中,要制定针对性的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努力后能够实现。教师也应该给予关键性的有效引导。精心引导策略可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引导组织活动;第二,引导合作程序;第三,引导方法;第四,引导课后学习。教师要适时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得学生顺利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时,我有效对学生进行引导:将学生根据性格、能力等合理搭配,鼓励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就环境污染、温室效应、资源短缺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并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以小组形式收集图片、视频等资料。鼓励学生以“环保”为主题,每个小组完成一份手抄报。小组成员分别发挥特长,如绘画、书写、收集资料等,小组间合作交流心得,评选出有效搭配奖、最佳创意奖等。通过引导学生有效合作,精心指导学生学会交流、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四、科学评价,强化效果

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是指明灯也是方向标。教师的科学评价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历程展开,有效激励学生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要结合学生的参与情况进行整体分析和综合考虑。教师要对学生的参与态度、投入程度及合作精神等进行综合分析。观察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与参与程度的真实情况,并结合三个层次展开科学评价。

例如:组内评价、组间评价及教师总评等,综合考虑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带头作用、分工合作等方面的问题,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和不同基础,评选出最佳小组长、最佳学习小组及最佳进步奖等。让小组内学生在小组的共同成长中实现个人成长,不断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以上分析及新课改的最新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有效结合小组合作进行合作方案的学习与研究。合作学习方式是新时代要求下的一种比较实际的学习方式,它对于提高小组成员的交流与沟通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为学生今后参与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小组合作学习,实现童真童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语文教师要掌握小组合作引导方式,使得学习方案得以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