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防范自然灾害的建议范文

防范自然灾害的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防范自然灾害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防范自然灾害的建议

第1篇:防范自然灾害的建议范文

根据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年度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的通知》要求,为认真做好年突发事件应对总结评估工作,结合我区实际,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结评估内容

(一)基本情况。按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分别汇总总体情况及其所包含分类别的具体情况。主要包括年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发生起数、伤亡人数、经济损失情况,以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有关情况,与年度相比较的情况等,并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主要特点进行分析。

(二)应急工作总结评估。对照《突发事件应对法》以及总体预案、专项预案、部门预案,根据本辖区、本部门工作实际,从组织领导、预案编制演练、应急队伍建设、物资资金准备、监测预警预报、应急防范处置,以及恢复重建、调查处理和科普宣教等方面和环节,对年应急管理工作及突发事件防范处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评估,既要认真总结防范处置工作中好的经验和有效做法,又要深刻分析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三)工作建议。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进一步提高防范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意见和建议,以改进和推动应急管理工作.

(四)典型案例分析。根据点面结合的原则,按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各选择1至2个典型案例,对应急处置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评估分析,以利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完善预案,改进工作。

二、总结评估工作的组织安排

(一)各乡镇、街道和庐阳工业区负责汇总编写本辖区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并以正式文件报区应急办备案。

(二)区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分为四个编写组。各组的参加部门负责编写本部门、本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各组牵头单位负责提供本组典型类别突发公共事件防范处置工作有关总结分析材料,并在各组成员评估报告的基础上,汇总形成本组突发公共事件的评估报告,报区应急办。

区政府有关部门分组如下:

自然灾害组:由区民政局牵头,区农委、区林业局、区科技局等参加;

事故灾难组:由区安监局牵头,区建设局、公安庐阳分局、质监庐阳分局、环保庐阳分局等参加;

公共卫生事件组:由区卫生局牵头,区农委、区林业局、质监庐阳分局等参加;

社会安全事件组:由公安庐阳分局牵头,区民政局、区民族宗教局、区教育局、区建设局、区局、庐阳消防大队等参加。

三、评估分析工作的有关要求

(一)各乡镇、街道、工业区和区政府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的总结评估工作,各牵头部门要指定一位领导具体负责,做好组织协调和计划安排,有关单位要组织精干力量积极参与,全面、准确地进行总结分析并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二)要做好各方面基础数据统计和材料汇总工作,各项数据的统计要规范、细致,避免重复和疏漏。要按照定性与定量、文字与图表、概括描述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评估分析,做到语言精炼、层次清晰、内容充实并配以典型实例。

第2篇:防范自然灾害的建议范文

“人定胜天”是人类祖祖辈辈的梦想。但严酷的事实无情地告诉我们,人类在文明的进程中常常受到酷暑严寒、水涝干旱、风刀霜剑、雷鸣电闪的困扰,这些无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的发展。

我国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约占全球自然灾害总损失的20一25%,平均侮年的直接经济损失近10亿元,这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最大限度地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已是人们不可等闲视之的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二、自然灾害会计概念的提出

自然灾害古往今来成了悬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自然灾害是自然界中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但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高科技的投入就能使人类同自然灾害的搏斗中日益从自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例如,1994年第17号台风,挟暴雨、狂潮扑向浙江沿岸。由于浙江省各级气象台站准确地发出了警报信息,得以使省政府及时作出了转移60余万人的重大决策,使受程度极大地减轻,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社会经济效益。自然灾害会计就是通过经济、统计学原理、会计方法和跨学科领域的方法测定、计量、考核和报告为避免和减少自然灾害所支付的一切费用,以及有效避免和减少自然灾害所减少的无辜损耗与损失及所预期达到的效果,通过量化引导和数据分析,形成的会计信息以帮助利用者、管理者进行决策.

三、自然灾害会计的核算

1.自然灾害会计的计量

目前,从技术手段上来说,如何对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作出比较恰当的计量还确有困难,这是自然灾害损失的确切数据难以统计和经济行为造成自然灾害恶化的代价曦以计入生产成本的两个主要障碍.尽管如此,我们决无理由隐讳。笔者认为,自然灾害会计主要是对自然灾害成本会计的计量,具体包括:(1)为预防和监测自然灾害而投入的费用;(2)发展地展、水利、气象事业及环保、资源利用事业所投入的费用;(3)自然灾害发生对企业员工和财产造成的损失;(4)自然灾害发生后,投入的救护、医疗对为恢复生产而发生的费用;(5)国家自然灾害救济支出;(6)国家和各级政府设立的有关“减灾”科研、工作机构的经费.以上各项自然灾害成本可用货币加以计量,而后三项则难以用货币计量。(7)自然灾害造成的自然资源的操作员和生态环境的恶化;(8)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力资源和人文景观的操作员;(9)自然灾害造成的资源闲置损失,如一些企业的减少、停产、关闭,从而造成一定时期内劳动力与生产资源闲置.这些资源闲置必然导致国民生产总值减少。

2.企业自然灾害会计的核算

企业为采.取防范、治理自然灾害而发生的费用,如资本投资、业务费用、研究与发展费用、补救及复原费用等,这些涉及成本费用会对财务状况产生影响,鉴于自然灾害会计尚在提出阶段,无规模的核算标准,因此,可对自然灾害预防和损失支出采用资本化方法、或计入当期费用、或是作为负债.采用资本化方法,主要是指企业为实施自然灾害措施而购置的设备作为资本支出,计提折旧,或是将有关费用作为递延项目,分期摊销。计入当期费用,将自然灾害支出计入经营费用,不单独列支,这种作法使得报表使用者难以明了自然灾害的预防和损失的数额。作为有关负债,是指与自然灾害有关的负债或损失能够合理可靠地估计和计量时,就作为应计负债入帐;如果无法得到一个合理的估计数,就只能在财务报表中注释,予以说明。计入当期损益,将自然灾害的支出和损失,投保的企业应由保险会司赔偿,赔偿不足部分列入营业外支出,未投保的企业,列入营业外支出。

3.几点建议

(l)建议国家将用于防治自然灾害的资金列入中央预算,作为专门用于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的资金来源,以促进自然灾害防救工作的顺利开展;(2)中央和地方财政继续对水土保持、沙漠治理、草原建设、气象预报、环境保护等建设项目,给予低息或贴息贷款;(3)保险公司在向投保单位支付赔偿金后,应单独编制“自然灾害赔偿情况表”,专门统计自然灾害的次数、种类、发生区域和损失(赔付)金额,报送计划、财政、统计部,以作为国民经济核算的补充;(4)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中国地震事业会计学会等部门可以飞尝试地开展自然灾害会计核算,并及时地将科研、实践成果公布、交流、研讨和总结。

四、加强自然灾害救济费的管理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自然灾害救济费管理中存在不容忽视和急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参与管理力度不够,投入较少,致使自然灾害救济费的绝大部分来源于中央财政,这与分级分税财政体制的改革方向是相悖的。二是自然灾害救济总量不足,但每年都是大量的结余.三是许多地区民政部门过多地提取救灾周转金,将预算内资金转为预算外,用于扶持民政部门的创收、扶贫项目,使用中存在许多问题.四是救济和救灾资金分别使用中存在重灾区设重点安排甚至优亲厚友、浪费娜用等不良倾向。因此,应尽早研究制定有关管理办法,在根据财力可能适当增加投入的同时,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强化管理,杜绝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各地财政部门需要在对本地区自然灾害救济费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的基础上,清理和整顿救灾周围转金,严格控制提取比例,切实保证自然灾害救济经费用在刀刃上,保证自然灾害救济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开展自然灾害会计核算的意义

1.自然灾害会计报告可以向国家和企业提供自然灾害的预防和损失情况,使国家和企业在制定发展规划时予以充分考虑,力求减小自然灾害对社会和经济发展计(远见)划的影响。

第3篇:防范自然灾害的建议范文

尽管发生自然灾害的概率很小,但它产生的后果则可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影响到我们的实际生活。要把这种负面影响与后果降到最低,必要的风险应对策略必不可少。

对于自然灾害所造成的风险管理,一般来说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风险的转移,也就是通过各种保险产品的购买,减轻自己的财务损失;另外一种方式就是风险的保有,侧重于应对风险资金的储备以及通过各种风险抵御措施和应对机制,加强对家庭财产的保护,尽可能降低由于自然灾害给家庭财务造成的损失,防患于未然。以下行动供您参考――

行动一 适当增加现金储备

回想起地震突发当日所感到的强烈眩晕,在高楼中上班的潘小姐仍然心有余悸。尽管她所在的地区并没有发生地震,但由于大陆板块引发的共振,特别是20层以上的高楼,仍然感受到了一阵猛烈的“晃动”。事发突然,正在工作的潘小姐下意识的反应是拿起自己的钱包和手机从楼梯撤退。从一般情况看,手机和钱包也是紧急疏散时,人们最先考虑到的两件必备物品。手机可以为人们进行外部联络提供帮助,而钱包则可以为应对突况提供财务支持。

显然,在遇到紧急突发的情况下,有一笔充足的应急准备金是必不可少的。在可能发生的外在威胁之下,我们建议家庭和个人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资产配置是否合理,可以适当增加现金和变现很快的资产,不要把过多资金都押在房产等流动性较差的资产上。

值得一提的是,在不少个人和家庭的财务结构中,现金储备的比例非常薄弱。两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月光族”和“满仓族”。

“月光族”以信用卡为生,大部分现金都用来偿还欠债,但储蓄账户上几乎少有结余。“满仓族”偏好将几乎所有的资产都集中于一些风险较高的投资产品中去,如股票、房地产等,他们虽然资产不菲,但现金储备却少得可怜。如果将几乎所有资产都集中在这种投资上,不仅不符合理财的基本要求,在遇到不可预测的外部危机时,更是风险重重。

行动二 提高贵重物品的安全系数

贵重财产放在哪里更加安全,同样也是灾害之后值得人们思考的一个问题。出于爱好和投资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添置一些价值贵重的藏品作为投资,如古董、油画等,一些家庭还拥有价值较高的贵重珠宝首饰。在紧急情况发生之时,生命的保护显然是放在第一位的,但身价不菲的贵重财产如遇到损失,也着实令人心痛。因此给家中的贵重资产提高安全保障系数,值得个人和家庭考虑。

一种途径是为家中的贵重资产购买一些特定的财产保险,另外一种方式则是寻觅更加安全的贵重资产保管途径。银行的保管箱是可以考虑的保管方式之一,与家庭的保管环境相比,开设保管箱业务的银行设置具备更高的硬件要求,除了温度、湿度等条件外,安全性和抵御突然灾害方面的能力要高出一筹。从抵御风险的角度出发,保管箱虽然不能算是完美的解决方案,但从某种程度上说,可以为你的贵重资产提供一个安全性更高的保存场所,从而提高了贵重资产的安全保障系数。

行动三 给家庭资产记录进行备份

如果遇到不可测的自然灾害,我们存放在银行的资产能否获得保障?银行内部人士介绍说,随着电子系统的完善,银行对于客户的账户资料准备了安全的防范措施,账户资料的备份就是其中的一项。

同时,银行的业务专家也提醒个人,特殊情况发生时,如果能够保管好金融业务的凭证,如银行卡、银行存折,将更加有利于提高获得金融服务的效率。最低限度下,身份证明也可以起到较好的帮助作用。

第4篇:防范自然灾害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大暴雪;农业;影响

自然灾害是当前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经济发展,自然灾害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自然灾害风险识别、灾害监测与预警被列为未来10年防灾减灾的五个优先领域之一[1-4]。

冰雪灾害是北方地区的一种主要灾害,尤其是出现在秋末初冬的冰雪对农作物构成极大危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虽然近年来气象工作者对冰雪灾害做过一些研究[5-8],由于冰雪灾害的地区性、时间性差别很大,致灾原因也不相同,必须根据本地的灾害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提高公众对灾害危害的认识,才能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6-7]。

延庆县是北京的农业大县,2012年11月3-4日延庆地区的大暴雪强度大,降水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尤其是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损失惨重。本文在对降水过程的特点,成因及造成影响进行概述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暴雪灾害的防范措施和建议。

1 降雪过程及成因分析

1.1 降雪过程概述

2012年11月3日至4日,华北大部地区出现了大范围雨雪天气,京津、河北东部及南部的降水量为25~50毫米。北京3日10时自西向东开始出现雨雪天气,本次过程观象台总降水量达67.3毫米,远超过历史同期最大降水量(2003年11月7日降水量为22.9毫米)。

延庆地区位于北京西北部,于3日9时24分开始降雨到3日15时29分转成雨夹雪,到16时完全转成雪,降雪持续到4日15时结束,延庆站过程总降水量66.4mm,远超过特大暴雪的标准;积雪深度达46厘米,雪压5.6g/cm2。

此次降雪特点是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密度大,并伴随着降水相态的转变和剧烈的降温过程。具体表现在:

此次特大暴雪全面覆盖了延庆县所属的15个乡镇376个行政村;由图1可以看出从3日18-23时6小时降水30.3毫米,已达到了24小时30毫米的特大暴雪标准;降水持续时间从3日09:24开始至4日18:52结束,共计21小时28分;降雪密度由雪压5.6g/cm2换算出本次降雪密度121.7kg/m3较大。从本次过程气温变化(图2)来看,延庆11月2日,最高气温高达11.7℃,最低气温为1.7℃。2-4日48小时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分别下降7.3℃、11.7℃和4.7℃,特别是3日当天气温下降8.8℃,4日最低气温达到-3℃。气温下降显著;降水相态由开始降雨9:24-6小时后转成雨夹雪-半小时后转雪-1小时后转中雪-6小时后已完成特大暴雪量级并持续。

图1 2012年11月3日9时-4日18时逐时降水量

1.2 与历史同期比较

此次降雪是北京1960年以来最大的一场降雪,为51年来历史同期单日降水量最大值(1975年11月8日降水量为21.2毫米); 2012年11月降水量也是历史最高记录,以往11月降水量最大值的2.2倍,高出历年11月平均降水量10.2倍。

1.3 降雪成因分析

1.3.1 天气形势

从500hPa形势场可以看到,在3日08时,中高纬及以北地区为两脊一槽型。其中一脊位于贝加尔湖西侧至我国新疆地区,另一脊位于我国内蒙东部至东北地区;两脊的经向度较大,两脊之间为南-北向低槽区,呈现北槽南涡的形势,北京位于低涡东侧,存在西南暖湿气流不断向东北向输送,为强降雪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水汽条件。高空锋区异常强烈,冷空气势力强,随着上游冷空气的东移以及下游高压脊的稳定维持,河套低涡东移并明显加深,导致所经之地降温明显、降雪时间较长。

1.3.2 地理环境及气候特征

延庆地形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境内海坨山,海拔2241米,县城海拔高489.0米,北京46.0米),地形高度差,造成了山区和城区(平原地区)的气温差异,从气候资料看,延庆地区常年平均气温9.1℃较北京城区(13.0℃)低3.9℃的气温,近10年11月平均1.7℃,比城区5.5低3.8℃。2012年11月份-0.7℃,城区4.3℃。11月3日延庆平均气温-2.6℃(城区2.9℃)这种温差在这次的过程中正好表现为山区的延庆降水相态为雪,所以同一个天气形势,同样的降水量,而平原地区表现的是雨,在延庆则是特大暴雪,造成了严重的灾害。

2 特大暴雪对延庆县农业生产的影响

延庆是农业大县,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有机循环农业为主导的现代生态农业成为延庆农业的主体。目前延庆主要有大棚温室蔬菜,名贵花卉,珍稀名木,珍贵药材及特种养殖等。此次特大暴雪对延庆设施农业、畜牧业、养殖业林业、渔业等现代生态农业造成巨大破坏。受灾损失达14.5亿元之多,占全县总损失的80%。

2.1 对畜牧养殖业的影响

主要是养殖场棚厅、禽畜圈舍、简易棚室建筑、饲料库房因为建设,设计时没有对应暴雪严寒的指标,故大暴雪突然来临也只能被动受灾,过厚的积雪致使圈舍倒塌压坏砸伤及寒冷引发疾病造成的伤亡灾害。畜牧业总经济损失11602.0万元。其中圈舍、工棚损坏13206间,损失7839.1万元;饲料库倒塌1643栋,损失1432.8万元;由此引发鸡禽伤亡67.43万只;大牲畜死亡1643只,损失2330.1万元。

2.2 对林业的影响

降雪时间偏早、降温速度快。在暴雪过程到来之前,林木枝叶茂盛,尚未落叶,且有养分回流即进入休眠期,暴雪覆盖茂盛的枝叶,树木承载积雪面积大,受力增加,最后达到承受极限,导致大多数枝杈折断劈裂或林木倒伏。受灾果树主要包括苹果、杏、板栗、核桃、苹果、葡萄、梨、枣等经济林木、绿化造林、平原生态工程山区生态工程,城市绿化工程包括绿篱雪毁、古树名木、苗圃、林业设施等。林业(含果林、造林工程、城市绿化工程)经济损失97326.4万元。

2.3 对渔业的影响

因为大雪覆盖,形成封闭空间,不通透没有氧气造成鱼类窒息死亡。渔业损失2481万元。

3 农业生产防范暴雪灾害的建议

(1)强化防灾和减灾教育,通过组织培训和科普宣传[3,7],提高领导和群众的减灾能力。当人们得到预警信息或面对灾害时,管理者知道怎样组织人员落实应急预案,老百姓懂得如何自救。一旦遭遇重大自然灾害,还应该注意防灾工程和非工程建设,特别是防灾技术和科学管理水平。比如此次延庆“11.3特大暴雪“市县农业、畜牧等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结合实际,科学制定生产救灾措施,指导灾区做好棚舍修复重建、农作物防低温冻害、畜禽疫病防治等工作。将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2)各行业建筑,尤其是农业设施建设规划设计中,加强灾害性天气气候的可行性论证,提高抗灾性(比如:此次特大暴雪,建筑设施的承重力)设计标准。提高防灾能力。(3)落实政策性的农业保险,它是农业生产的“一把伞”,当遭遇灾害时有保险分担,可以减少个体损失,减轻农民负担。

4 结论

(1)暴雪是造成延庆农业气象灾害的主要原因,而形成暴雪的主要原因则是高空深厚的冷低涡和地面低压。这种北槽南涡(贝湖低槽和河套冷涡)是华北、北京地区强降水的重要天气形势,如果这种形势出现在11月的上、中旬,将可能造成该地区的大雪天气。(2)延庆特殊的地理环境也是造成灾害的原因之一。延庆高海拔,气温低促成了此次从雨-雨夹雪-雪-大雪-特大暴雪过程的演变;雨雪交融由于低温使得冰雪一体,导致积雪密度加大压力增强,造成了破坏性灾害。(3)农业生产的脆弱性使灾害雪上加霜。11月上旬华北、北京地区的秋收还没有完全结束,林木枝叶仍然茂盛,应对冰雪灾害能力较弱,另外现有设施的抗逆性差,如抗寒、抗压承重性能等设计标准不能适应突发的极端性天气变化。

参考文献

[1]Uniated Nation,Draft programme outcome document.Bulding the resilience of nations and communites to disasters: Hyogo framework foraction 2005-2015,World Conference on Disaster Reduction,Kobo,Hyogo,Japan,2005.

[2]许世远,王军等.沿海城市自然灾害风险研究.地理学报.2006(2):127.

[3]梁必骐.自然灾害的影响与防范.广东气象.2007(8):39-41.

[4]田淑欣等.2009年秋末山西大暴雪天气过程分析.气象科技.2011(6):295-296.

[5]韦方强等.2008年初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及其对山地灾害的影响.山地学报.2008(3):253-254.

[6]郭晓宁,李林等.基于实际灾情的青海高原雪灾等级(评估)指标研究.气象科技.2012(8):678-677.

第5篇:防范自然灾害的建议范文

一线传真

舟曲泥石流的救灾工作仍在继续,刚刚从特大地震毁灭性破坏中恢复过来四川汶川县,又接连遭受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记者于9月中旬拨打了当地财政部门的电话,并得知财政系统已启动救灾应急保障模式。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在数日断电之后,这是办公室第一次通电,由于救灾工作紧迫,不得不匆匆结束此次采访。短暂的连线,已让记者对受灾地区非常态的工作状况有了更深的感受。

随后,记者从四川省财政厅处了解到,目前省财政已建立起市县库款每日查询制度,以便随时掌握了解灾区财政支付能力。汲取汶川地震中经验,此次省财政已经紧急开通救灾资金拨付“绿色通道”,为在第一时间将救灾资金专调到受灾地区。同时,将中央救灾资金、省政府拟安排的救灾资金和各部门管理的相关专项资金集中整合起来,统一安排使用,保障救灾应急和灾后恢复重建的资金需要。此外,地方在与财政部的联系上较之汶川地震中也更为紧密,及时的信息反馈反应出一线受灾情况,也能够根据救灾和恢复的进程,及时取得中央财政的支持。

政策解读

9月1日国务院颁行了《自然灾害救助条例》(下称《条例》),在制度上明确了政府在救助准备、应急救助、灾后救助和款物管理中的责任,并赋予相应的法律效应。

《条例》中提出设立自然灾害救助物资储备库,加强自然灾害救助队伍建设和业务培训,确保救助款物用于自然灾害救助,强化对救助款物的监管措施等。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与自然灾害救助需求相适应的资金、物资保障机制,将人民政府安排的自然灾害救助资金和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县级以上财政部门、民政部门负责自然灾害救助资金的分配、管理并监督使用情况,并由民政部门负责调拨、分配、管理自然灾害救助物资。

《条例》的出台,无疑明确了政府的职责,是对以往灾难救助工作的政策总结,但在资金的拨付和使用过程中的具体技术问题,此次《条例》中并未涉及。在汶川地震中,记者走访了都江堰市财政局副局长程建国,面对坍塌的国库,财政资金已无法正常到位,程建国只好驱车赶往成都,亲自运送救灾资金。出于安全性考虑,每次只能支取70万元。每谈到这段经历,程建国都感慨万分。原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耀也表示,民政部门和财政部门在救灾过程中仍存在技术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三位一体模式

无论行政的力量何等强势,灾害救助必然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参与。如何有效协调三方力量成为救灾体系的关键。目前中国政府认同并鼓励市场和社会广泛参与救灾,但对两方面的资源缺乏系统化的管理和调控,其中的沟通协调机制仍有待改善,因此结果往往不尽人意。例如在玉树救灾重建中,政府下令统筹使用民间善款就引起了广泛的社会争议。

国务院为了整个救灾工作协调的方便,在国家层面上设立了四个工作机构,一是国家减灾委办公室,二是全国抗灾救灾综合协调办公室,三是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四是国家减灾中心。这四个机构实行一体化运作。建立这样的运行机制,目的在于保证综合协调机构的有效运转。

在各级政府的职责体系中,地方政府承担着救灾工作的主要责任,特别是县级政府,处在救灾第一线,赋有着全面具体组织指挥救灾的任务。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全国抗灾救灾综合协调办公室、救灾救济司和国家减灾中心则承担着抗灾救灾减灾综合协调职责,具体办理各项救灾业务。

财政部门在救灾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财政资金的及时补偿是稳定民心、恢复灾民信心、搞好生产自救的关键。目前国家预算设立了预备费以应对某些自然灾害、意想不到的事件而引起的难以预料的开支。规定各级政府预算应按照本级预算支出额的1%~3%设置预备费。但以近几年的救灾支出情况来看,预备费的提取比率过低,难以满足当前的实际需要。在未来的灾难防控工作中,财政部门或需调整预备费比率。此外,制定明确的资金救助计划和资金补偿机制客观上迫使财政系统建立一套应急预算体系,以系统化地安排危机状态下的公共收支。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曾建议编制应急预算,确定突发事件发生时可动员的收入来源及收入筹集方式。如向中央银行透支、向国际金融机构借债、发行国债或推迟国债偿还、拍卖政府企业和资产等等。另一方面是支出用途和支出程序,明确支出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责任和任务,以便一旦出现突发性支出时,不仅资金能很快到位,而且能够得到有效的使用。

在当前中国的救灾工作中,市场力量相对显得较为弱势。从全球平均水平看,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中,保险通常约承担30%,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则高达60%。而在中国,以汶川地震为例,保险赔付占经济损失不到1%。市场化保险资金除具备灾后救助的高效性外,还具备灾前防范的前瞻性,将风险转移,也将资金责任分散到企业、家庭和个人,利于在更大的范围增强风险管理意识,提高灾后救助与重建的水平。此外,合理使用金融手段,撬动银行信贷资金亦能在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目前中国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处理中所形成的社会成本一般难以通过市场机制转化为私人成本,而只能由政府承担,一方面加重了财政的负担,另一方面降低了救灾效率。

第6篇:防范自然灾害的建议范文

××撤乡并村后为7个乡镇,51个行政村,669个村民小组,22900农户,74176农业人口,其中山区、库区缺粮人口16000人,而长年外出务工人员占24%以上。缺粮人口主要分布在边远山区及沿205国道一带。目前,全区51个村全部实现了村级通达工程,硬化道路95%以上,交通十分便捷。

调研情况

1、存粮情况。实施村级通达工程,山区交通环境日益得到改善,农户的存粮数量也随之减少,农户存粮食主要为成品粮,多数为随购使用,没有大型的存粮容器,都为米缸和木制容器,存粮数一般都在50——100斤/户。

2、存粮意识。山区农户在春节和茶叶生产季节有多备存粮食的习惯,一般备足二个月的可用成品粮,平时都为食用完即购,不备过多的粮食,如遇粮食价格上涨、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突发事件来临时,有争购风潮。

3、加工、经营情况。境内无粮食加工企业。每个自然村都有粮食销售点,全部销售成品粮,成品粮以大米和筒面为主,农户方便使用。每个销售点一次性购入成品粮在一吨以上,进货地为××、歙县的城区加工企业,经营网点日常备粮一吨左右,同时,个体车辆运输户也都加入粮食回带销售行列。

存在问题

1、农户存粮备荒意识淡薄。主要是交通方便和购粮网点的增多,农户多年没遇重大自然灾害,风调雨顺已成为习惯,如遇粮食价格上涨、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突发事件来临时,必有争购风潮。

2、山区境内没有粮食加工企业,农户多为购买成品粮,而山区气候变化较大,存粮器具简陋,不利于成品粮长期存放。

3、网点虽多,但存粮少,抗风险能力差。边远山区有诸多的粮食销售网点,但多为个体商店,不是以粮食购销为主,仅是附带销售,购销能力受到场地和购销资金的制约,销售点的存粮数量也随之受到限制,没有粮食购销保障。

建议与对策

1、加强宏观调控能力,完善粮食应急供应体系,防范和保障因“粮食价格上涨、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突发事件”来临时的粮食供给。

2、加强宣传,增强农户科学储粮备荒意识。农村科学储粮,利国利民。不仅要引导好产粮区的科学储粮,而且更要引导好缺粮山区的科学储粮,使他们恢复过去储存一年以上食用量稻谷的良好习惯,做到家中有粮心里不慌。

第7篇:防范自然灾害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因第三方原因中止供电;法律纠纷;措施

所谓的第三方原因中止供电,就是由于第三方因素或第三人过失,导致电力企业中止供电服务。其中也包括了自然灾害等因素,中止供电会给供电企业以及电力用户造成一定的损失,而损失的赔偿问题已经成为电力企业关注的焦点。

一、因第三方原因中止供电引起法律纠纷的种类

第三方原因中止供电引起的法律纠纷是电力企业面临诉讼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自然灾害(暴雪、地震、台风、暴雨等)导致电力供电中断,诱发供电赔偿案件;2.由于第三方过失导致供电中止,诱发供电赔偿案件;3.在中止供电前,电力企业没有事先进行通知,造成损失诱发的赔偿案件;4.供电中止后,电力企业未及时抢修或抢修不利造成的供电赔偿案件。

二、因第三方原因中止供电引起法律纠纷的法律责任分析

(一)根据我国《电力法》相关规定,由于不可抗因素导致的电力供电中止,供电企业不需要负责。同时对不可抗也提出了相应的条件,包括不能克服、不可避免以及不可预见,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方面的条件才符合不可抗要求。在电力供电设施建设过程中,电力企业已经考虑到不可抗因素,供电系统本身也具备了一定的自然灾害抵抗能力。如果由于自然灾害而造成供电中止,但自然灾害处于电力设备应该具备的承受范围内,则不能将其归为不可抗因素,电力供电企业还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只有当自然灾害超出了电力系统承受极限,也就是超出了国家对电力系统设计时制定的承受标准,导致供电中止,才能属于不可抗因素,电力企业需要对用户损失给予相应的赔偿。

(二)如果由第三方过失导致供电中止,给电力企业以及电力用户造成损失,企业与用户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责任承担者应该是第三方。同时也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一方面,若第三方因素仅仅是供电中止的诱因,而电力企业或电力用户才是导致供电中止的主要原因,则责任应该有三方共同承担。

(三)因第三方原因导致供电中止,需要进行电力抢修,如果电力企业没有事先通知用户,或通知不及时,给电力用户造成损失,电力企业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电力供应使用条例》第二十八条和《供电营业规则》第六十八条规定,供电企业应当提前24小时通知重要用户。另外,当电力检修任务实施时,电力企业对重要的电力用户具有供电中止通知的义务,若没有及时通知而造成重要电力用户损失,则需要由电力企业承担赔偿责任。

三、因第三方原因中止供电引起法律纠纷的处理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笔者基于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防范因第三方原因中止供电引起法律纠纷的有效建议:

(一)电力企业与电力用户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主要依靠双方合同,也就是用户交易原始凭证以及用户的基础信息等。电力企业不仅需要严格按照双方合同履行义务,还应该保存好这些原始凭证及基础资料,包括用户电力设备、设备型号、数量、功率、用户常住住址、用户名称,还应该包括电力用户申请用电时填写的资料以及现场勘查数据资料等等。

(二)做好供电中止事件前后的证据资料收集工作,包括故障现场情况、天气资料、抢修方案、停电通知单等等。必要情况下,还可以申请法院以及公证处保管这些证据材料,也能申请当地有关部门进行故障现场勘查,对供电中止的原因进行确定,为确定责任人提供便利。

(三)加强对企业下属电力设施的检修与维护,认真履行企业相关义务。电力企业在电力设施建设过程中,应该对设施建设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阶段的质量严格把关。同时加强对电力设施的定期管理或不定期巡视,强化电力安全管理,将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另外,需要不断完善电力设施建设相关手续,加强对相关资料的保管,以便在法律案件中做到有证可依。

(四)电力企业在运行过程中,需要不断规范自身行为,本着依法办事的原则。同时企业还需要建立维权长效机制,加强对涉法事务的监督与管理,学会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五)为规避法律风险,电力企业可以通过保险等方式事先分散风险,或者在合同中约定,对损失负担作出合理分配。另外,电力企业需要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能随意向社会、民众许下某些不切实际的承诺,一旦许下承诺,就需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完成,这也是维护企业形象的重要措施。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因第三方原因中止供电会导致法律纠纷,具体的原因分为好几种,需要根据具体的原因判断法律赔偿责任人以及赔偿形式。为了有效防范这些法律纠纷案件,就应该规范自我运营,依法行事,同时要学会使用法律维权,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帮助,同时也为构建和谐社会、维护良好的供用电关系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第8篇:防范自然灾害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网络优化;设计分析;网络技术指标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4-0064-04

本文紧密结合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的业务需求及铁路通信系统现状,灵活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形成一套安全、可靠、合理、易于实施的网络建设优化方案。

本文主要结合灾害监测系统网络现状,从广域网通信技术,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安全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对现有网络方案进行了设计优化,提出优化方案,并给出相应的网络技术指标。

1既有系统网络情况

灾害监测系统包括现场监测设备,监控数据处理设备和终端设备,网络结构也包括了这几个层次。根据对既有线路的网络情况调研,如厦深线,温福线,沪昆客专江西段等,发现如下问题:

? 各线路网络方案各异,无网络架构规范;

? 网络指标不明确;

? 缺乏有效的网络安全防护手段;

? 网络质量无法监控,出现故障不易定位;

2网络方案设计分析

2.1广域网通信技术选择

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广域网包括线路数据处理中心与基站、终端、路局中心、相邻线路中心之间的网络通信设备及线路。从统一建设、集中维护、节省投资等多方面考虑,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网络应充分利用既有铁路通信专网资源进行构建。目前可供选择铁路通信平台主要有SDH(同步数字体系)、MSTP(多业务传送平台)、IP数据网、工业级IP光纤环网四种。

从业务容量来讲,以上几种通信网络都可以满足本系统的需求;从安全性来讲,IP数据网不适宜;从可靠性上来讲,除IP数据网以外,都有类似环形的保护机制和低延迟切换机制;从性价比来看,工业级IP光纤环网投资性价比较低,且本系统不能够与其共用网络。因此,本系统不适宜采用IP数据网和工业级IP光纤环网进行构建。

相比SDH,MSTP技术显然更适合本系统。因此,应优先采用MSTP方式来构建。在不具备MSTP接入条件的情况下,可采用SDH方式。

2.2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2.2.1灾害监测系统组网方案

目前,已开通的高速铁路灾害监测系统均采用以太网技术组网,以多业务传送节点(MSTP)魇湎低匙魑信息承载平台,其通信组网方案主要有环型、星型和树型 3 种结构。

环型网的组网原理是利用MSTP传输设备的二层交换功能在每个网元以太网业务处理板的二层交换模块中建立虚拟网桥,利用虚拟网桥互连组建环型网络, 星型网是最简单的组网方式,它利用以太网私有专线(EPL)方式在现场监控设备和监控数据处理设备间建立一个点对点的网络。

树型网采用 EPL与EVPL(以太网虚拟私有专线)相结合,分层汇聚收敛的方式传送防灾安全监控系统信息,构成一个逻辑上是星型但物理上是树形的网络,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知,3 种组网方案各有优缺点,如表1 所示。

2.2.2汇聚车站与中心网络构架方案

线路处理中心与汇聚车站是典型的一对多通信模型,适合用MSTP网络承载。考虑到MSTP在物理线路上具有完善的环网保护功能,并可以增加基于MSTP的二层环网保护。这样整个网络中存在两套冗余机制,完全可以满足系统对网络平台安全性的要求。

线路处理中心与基站间的内部逻辑架构建议采用双星型和双环型两种方式:

2.2.3线路中心之间网络构架方案

线路中心之间组网方案取决于业务需求。假设有A1、A2、A3、…An共n个线路中心,这n个线路中心可能有数据交互,也可能没有数据交互。如只有两个线路中心,可以使用MSTP点到点模式直接组建直连双网,如有两个以上线路中心进行互联,则建议采用网络通道采用网状或部分网状构建,带宽根据业务需要设计。

2.2.4路局中心与线路中心之间网络构架方案

路局中心集中接入各个线路中心,以实现统一调度和管理。网络架构采用MSTP构建双网,如果线路中心相对独立,可以直接点对点接入路局中心;如有多个线路中心需要数据交互的情况,则可采用网状或部分网状架构。网络带宽依据所接入的业务需求进行设计即可。

2.3局域网安全设计

网络安全设计主要从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网络隔离技术几个方面考虑,设计网络安全方案。

在不同线路中心之间、局中心和线路中心之间、本系统和其他系统之间等边界接口处,应采用硬件防火墙进行数据访问控制。通过在防火墙上部署相应安全策略,阻断未经允许和授权的非法访问,来保证边界访问安全。

在同一系统内部,主要考虑线路数据处理中心与基站、终端之间的访问控制、隔离及相关防病毒措施,具体如下:

1) 为减小广播风暴的影响范围,采用了vlan隔离技术。

2) 服务器、终端、监控主机都启用了操作系统自带的防火墙功能,通过合理的策略设置,来禁止系统内部的非法访问。

3) 服务器和各终端均部署防病毒杀毒软件,并开启威胁实时防护功能,一旦感知到有病毒威胁,则自动采取扫描、隔离、清除等措施,确保病毒无法感染、传播;另外,需定期下载安装最新病毒库,并进行全盘扫描。

4) 各个网络接口处考虑网口防雷方案。

3网络优化方案以及技术指标

3.1数据处理中心网络方案

3.1.1广域网

广域网采用双网冗余架构,并采用延迟小、保护特性完备的传输专网通道,接口为RJ45。终端至数据处理中心广域网采用点对点、双网结构,基站至数据处理中心广域网采用双网、MSTP 点到多点以太网汇聚架构。

应优先采用MSTP方式来构建。在不具备MSTP接入条件的情况下,可采用SDH方式。

3.1.2局域网

局域网采用双网冗余架构:数据处理中心采用2台三层核心交换机,组成A、B两套网络;数据处理中心的服务器配置A、B两块网卡(地址也分为A、B两套,每个网卡上配置一套),分别上联至2台核心交换机上;监控终端同样配置双网卡,分别通过2条通信通道连接至数据处理中心的2台核心交换机。同时,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采用双机集群配置,监控软件采用双收双发策略。这样,当其中任意服务器、交换机、网卡、应用软件发生单点故障时,都能保证业务不中断,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系统的高可用性。

数据处理中心的主要设备连接图如图3所示:

3.2网络拓扑结构方案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知,3 种组网方案各有优缺点,如表2 所示。

根据以上分析,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方案优先考虑树形结构。

汇聚车站与中心的网络架构建议采用双星型和双环型两种方式。

线路中心之间、路局中心与线路中心之间建议采用网状或部分网状构建,带宽根据业务需要设计。

3.3网络示意图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设计,形成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的网络示意图,具体如下:

3.4网络安全优化设计

3.4.1广播风暴的抑制

解决广播风暴需要从监控和管理两个方面进行解决。

1)保证网络设备及线缆质量

在资金允许的条件下使用较高档次的网络设备及线缆,保证网络通信质量。从硬件上减少故障发生机率。

2)避免出现环路

优先使用星型、树形的网络拓扑结构。

3)做好恶意软件的防控工作

应部署专业的杀毒软件,并及时进行病毒库;原则上应2周升级一次病毒库;加强日常病毒管理和查杀;严格控制U盘和光盘等高风险移动介质的使用。主机应卸载不必要的服务、关闭不必要的端口,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漏洞,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充分利用网管软件和工具进行监控和定位

应使用网络管理软件,对整个网络运行状况进行定期有效监控,故障时可迅速定位故障源头。

5)采用VLAN技术

VLAN是一种将局域网从逻辑上划分成一个个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数据交换技术。VLAN不能消除广播风暴,但可以有效地隔离广播包的传播,限制和缩小广播风暴的影响范围,因此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通过在以太网数据帧基础上增加的VLAN ID字段,实现了把物理交换机划分成若干个不同的逻辑交换机的功能。

按照实现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基于交换机端口的VLAN、基于计算机MAC地址的VLAN和基于IP地址的VLAN三类。

在灾害监测系统中应综合使用前两种方式进行VLAN划分。

3.4.2 ARP欺骗的优化及解决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是一个位于TCP/IP协议栈中的底层协议,对应于数据链路层,基本功能就是将网络层(IP层,也就是相当于OSI的第三层)地址解析为数据连接层(MAC层,也就是相当于OSI的第二层)的MAC地址,以保证通信的进行。

ARP自身存在着很多安全缺陷,因此成为网络攻击的主要目标之一。

为避免ARP攻击带来的危害,一方面可利用杀毒软件进行ARP病毒的查杀;另一方面,可综合利用交换机设备提供的多种ARP安全特性(如ARP报文限速、ARP Miss消息限速、ARP严格学习、ARP表项限制、ARP表项固化、动态ARP检测等),对ARP的攻击进行防范、检测和应对,从而屏蔽ARP攻击,保障网络设备的安全运行。

上述安全策略各有侧重点,但大多可以互相叠加、协同生效,可根据应用场景特点及设备特性灵活配置。

3.5网络技术指标

1) 应优先采用MSTP方式来构建。在不具备MSTP接入条件的情况下,可采用SDH方式。

2) 灾害监测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宜星型、树型的方式来组网。

3) 对于监测点数量多,分散广,数据量小的子系统(如气象监测、异物监测),考虑到带宽容量和控制以太网广播域大小,为合理节省通信资源,建议优先采用双环型结构,每个2M环内不宜超过10个基站。对于监测点较少、数据量较大的子系统(如地震),可优先按照双星型考虑,每个监测点独享一个2M通道。

4) 灾害监测系统监控数据处理设备处的核心网络交换机采用知名品牌,并按照双路供电配置。

5) 在不同线路中心之间、局中心和线路中心之间、本系统和其他系统之间等边界接口处,应采用硬件防火墙进行数据访问控制。

6) 设备互联网线通过室外h境需考虑防雷方案,室内网线布设距离大于50m时需考虑防雷方案。易发生雷雨天气地区在监控单元接入网络前需考虑防雷方案。

7) 服务器和各终端均部署防病毒杀毒软件,并开启威胁实时防护功能,一旦感知到有病毒威胁,则自动采取扫描、隔离、清除等措施,确保病毒无法感染、传播;另外,需定期下载安装最新病毒库,并进行全盘扫描

8) 灾害监测系统内设备IP根据统一的规范设置。

9) 害监测系统建设需考虑完备的网络监控方案。

参考文献:

[1] 铁总建设.86号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工程[Z].设计暂行规定,2013.

[2] 铁总运.146号高速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铁路局中心系统总体方案(暂行) [Z].2014.

第9篇:防范自然灾害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应急物流;应急物流体系;快速反应机制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灾害灾害频发,给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突发的自然灾害会给人类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经济损失更不可估量。2008年初南方地区雪灾、5月汶川大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日本地震引发的核设施破坏都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需要大量的应急物资来处理伤员救助、灾后重建等工作,为使突发性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极小化,要求在极短时间内调配大量的物资,客观上要求构建快速、高效的应急物流体系。

1.应急物流基本理论研究方面

1.1 应急物流的概念

应急物流是为应对自然灾害以追求时间最短和损失最小化的物流需求,它是从物资的供应地运到需求地的一个实体流动过程,包括:获取、加工、储存、配送、运输、装卸以及信息处理能力[1]。

1.2 应急物流的特点

突发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涝、飓风、泥石流等。与一般物流相比,应急物流的特点主要有:突发性、不确定性、急迫性、非常规性[2]。

(1)突发性。现代技术还远不能准确监测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时间,这是区别于普通物流的最主要特征。

(2)不确定性。人们无法确定自然灾害持续时间,以及影响的范围和强度。因此,应急物流的内容具有不确定性。

(3)急迫性。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流程和最安全的方式来进行应急物流保障。应急物流速度的快慢,决定了自然灾害造成损失的大小。

(4)非常规性。普通的物流运行机制将不能满足应急情况下的物流需要,必须要有一套应急的物流机制来组织和实现物流活动。

2.我国应急物流存在问题方面

2.1 高物流运作成本

危机一旦发生,各级政府就会组成相应的危机处理领导小组,以危机的及时处理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这种运作机制是一把“双刃剑”[3]。一方面,国家会运用行政命令手段统一组织指挥物流保障机制的运行,调动全国人民的力量保障应急物资的供应,它从时效性上解决了对物资的需求。另一方面,运用行政手段必然会产生高昂的成本。由于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法律保障机制,全国各地都会紧急供应应急物资,会造成应急物流的体系紊乱。

2.2 基础保障设施落后

物流基础设施包括通讯系统、交通运输网络、物资储备设施和物流信息网络等。08年南方雪灾造成的电力系统瘫痪,由于缺乏相应的基础保障设施,以至于居民区大面积停电,尤其是交通不便的山区。雪灾影响了南方大部分地区,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2.3 组织协调不够完善

自然灾害发生后,要在最有效的时间内把所需救灾物品送到灾区,这是应急物流的关键所在。当通讯网路中断后,组织协调短板尤为明显。急需救灾的地点不能够及时得到所需的物资,而相对不严重的地区却涌现大量的物资,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救灾物品来源广泛,有个人的捐赠、地方的捐助、国家的调配、国际人道主义的援助等,而相应的组织协调机制跟不上灾情的变化。

2.4 信息的有限性

由于突发自然灾害事件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很多信息随着事态的发展而变化,在有效的时间内,决策者掌握的信息不够全面,在信息的反馈和处理中,信息的准确性难以得到保证。决策的效果关系到灾区人民的生命安全,这是对决策者的严格考验。

2.5 应急物流管理专业队伍与装备匮乏

应急物流是一个系统化、专门化的工程,其特点是受难灾区范围广、密集度大,对救灾物资的需求量大,需求的时间短,而且这些物资来源广泛。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调配运送方式,我国还没有专业化的应急物流管理专业队伍,甚至一些救灾的装备还需要国际人道主义的援助。如:一些大型的物资运输机和专业性的救援装备。应急物流面临的任务艰巨,需要专业人员来处理相应的救援设备,而相应的救助体系还没有成熟,没有相应的救助队伍,灾害一旦发生,就会难以自救,大部分地区以铁路和公路作为物资的运输方式,交通运输工具的落后严重影响了应急物流的运输效率。

3.应急物流问题的对策研究方面

3.1 应急物流的公共应急机制方面

为了使应急物流系统高效运转,应该建立和完善国家的行政制度和公共政策。包括要建立国家预控中心,应急物资的采购、运输以及物资的发放机制,资金的筹集、发放和监管。这需要国家的宏观调,形成以一种有效的制度。建立应急物流公共机制的目的在于使应急物资能快速、及时、准确地到达事发地。要使整个应急物流体系形成高效运转的大系统,应从全局出发统筹应急物流的建设与发展。

3.2 高效的应急物流信息技术平台

建立应急物资信息系统、应急物流预案数据库,构筑应急运输方案自动生成的应急物资运输调度平台,以及基于GPS、GIS的应急物资运输监控平台。突发灾害事件发生后,我们可以借助先进的物流信息平台,在最短的时间内,根据灾区反馈到的信息做出合理的分析、判断。从应急物流的目标出发,制定合理的物流配送、运输方案,在物资的运送过程中,可以借助于GPS、GIS等先进的手段进行全程监控。

3.3 应急物资储备战略

应急物资储备是应急物流实施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影响着应急物流的反应速度和最终成效[4]。国家应该储备大量的应急物资以备不时只需,拥有了战略物资储备,就可以在灾害发生短时间内,达到应急物流的系统目标,尽可能降低灾区的损失。国家与一些实力雄厚的公司签订战略物资保障协议,同时给企业一些优惠措施,保障战略物资的供给。同时,国家可以建立一些战略性的物资储备仓库,各省市相应制定物资储备战略,建立健全的物资储备制度。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制定出一个比较系统科学的应急物流体系。

4.结语

总体来说我过应急物流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体系。本文根据对应急物流的特点和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随着人类防范抵御突发性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意识的增强,应急物流理论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成熟。

参考文献:

[1]钟利军.应急物流系统绩效评价[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3.

[2]郑露,李晨晨,王钰.浅析我国应急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J].2009,3.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