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五年级语文教学重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引言
传统教学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学生对课堂的感受大多是枯燥和乏味,一成不变的讲解式课堂导致学生没有学习的欲望,再加上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设计的课堂环节以及缺少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语文课堂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一、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1.单纯的记忆、背诵学习方式导致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会采取同样的教学方法:记忆、背诵,而这种方式衍变成为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所进行的死记硬背,对于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来说大都是这种方式,在出题考核时开率更多的往往也是学生对文章的记忆情况,导致学生无法对文章进行深入和正确的理解,在学习语文时感到枯燥和乏味。[1]
2.教师的教导方式过于单一,导致学生对语文课堂失去兴趣
一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会选择追求教学速度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例如,让一个阅读能力较好一些的学生同学进行范读,然后对文章中的生僻字进行讲解,再分段的对文章进行剖析,指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境,最后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记忆和背诵,这种固定的教学方式是导致课堂教学效率得不到提升的最主要原因,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式都要进行更新和改进。[2]
3.教师和学生之间缺少互动和交流
对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来说,教师往往都是课堂的主体,整堂课都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只是在被动接收知识,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很多学生都会对教师的讲解似懂非懂,听的迷糊,对于整堂课的重点和关键点都无法进行准确的掌握。还有的学生会有这样的感受:不理解教师讲解真正的意思,究其原因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进行良好的互动和交流,很多学生对不懂的地方不敢问,在教师询问学习情况时又不敢说不懂。
二、優化和解决当前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问题有效策略
1.尽量引导学生理解性的记忆语文知识
在应试教育对教育教学产生重要影响的大环境下,在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依然让学生死记硬背语文知识,以应付考试。特别对语文课程的学习来讲,让学生死记硬背式的记忆知识已经成为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对小学教育提出减负的口号提出至今依然只停留在表面,许多学生家长主观意识中依然存在学生没有课后作业是不正常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语文知识确实需要学生进行记忆和背诵,比如一些优秀的文章段落和古诗词等,教师和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只能强行背诵和记忆。当需要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记忆和背诵时,教师就应采取有效方法引导和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和背诵知识,让学生通过理解和内化语文知识、文章段落中的词语和语句含义、古诗词内涵大意的基础上再展开语文知识的记忆和背诵,一定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大大提升语文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树立语文学习自信心,并且也能够让学生更加高效的理解和记忆语文知识。
2.有效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有着较强好奇心理的特点,并充分利用和开发语文教材内容打造较强趣味性的语文课堂,使学生在充满新鲜感和趣味性的语文课堂中学习语文知识,从而有效调动学生语文课堂参与度和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和语文教学有效性。比如,在教学唐代诗人王昌龄《出塞》这首古诗的时候,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作者,精心做好课前导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古诗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古诗可以让生活浪漫多彩可以带给我们古代战争真实的情感体验,今天就带领大家学习一首边塞诗’,首先通过这样的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接下来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古代战争的真实情境,学生在直接的感官刺激中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并会思考和平的美好,更加珍惜当前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对学生产生实际的教育意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情感体验,从而更好的理解古诗的内涵,当学生对古诗词每一句的词语和诗句内涵都做到理解和内化后,不知不觉中就能够很轻松的记忆和背诵下这首诗,从而真正的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3.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有效调动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关键词:立体引学式教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农村小学阅读教学日益成为语文教师案头的重要课题。去年我校积极参与了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立体引学式与中小学各学科教学研究》的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立体引学式教学提倡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根据五年级学生识字量的不断增加,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概括、抽象、归纳能力的不断提高,结合我本人的多年五年级语文教学实践和对立体引学式教学理念的理解,在五年级语文的阅读教学,启发引导学生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高阅读能力方面说道谈我个人的一点认识。
一、启发引导学生了解阅读的相关问题,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了解阅读的相关问题,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力争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0课《杨氏之子》一课时,可围绕阅读的“语言艺术”,设计为:“读—译—说—悟—背”问题。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借助注释理解大意;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人物特点,体会“杨氏之子”语言的风趣和机智。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1课《晏子使楚》一课,让学生先了解课文人物对话比较多,以人物对话来塑造形象,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突出特点;启发引导学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理解课文,逐步领会晏子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而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2课《半截蜡烛》和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3课《打电话》这两课,则可以让学生,先讨论前两课的学习方法,再来自主学习。学习《半截蜡烛》一文,通过自读自悟了解“半截蜡烛”的重要性,开展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方式,理清课文脉络,深入细读、探究人物的机智勇敢;学习《打电话》一文,则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表演式朗读,领悟“相声”语言的讽刺意味,促进学生在阅读问题上的自主学习。
二、启发引导学生阅读基本功的训练,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五年级语文的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主要通过入境入情地运用多种形式的进行自主的朗读。如在执教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6课《桥》一课时就可以这样。①调换字词,进行比较朗读:“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与“死亡在洪水中逼近。”②抓住关键词语和段落,有感情地读:“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等词句。③在教师范读或学生齐读时,就可以播放音乐。另外带着表演读,分角色朗读,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在活跃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在启发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时候,还要注意语气轻重、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以及停顿、重音等的朗读方法。如:“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中的恰当停顿,就要特别加以启发引导。在启发引导朗读《再见了,亲人》一文时,就要特别注意朗读的语气。在启发引导五年级的默读训练时,既要提高理解水平,又要提高默读速度。“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让学生在自主的阅读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
三、启发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如,课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6课《冬阳·童年·骆驼队》课后第二题:“课文描写的一些场景和画面,一定使你印象很深。找出来,读一读,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可以启发引导学生抓〖HJ0.96mm〗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粘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启发引导学生联系农村生活,让学生从家人放牛的情景中领悟“骆驼”咀嚼的情景。课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8课《童年的发现》一课,文后第三题,课文最后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先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再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要启发引导学生知道,这句话一语双关:其一是科学事业的某些事实,其二是“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示了对此事的看法。这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另外,启发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情感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7课《祖父的园子》一文中,“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体会作者自己童年时自由快乐的心情,通过这些自由生长的农作物,领会这段文字中寄情于物的方法。
四、启发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课改十年间,虽然我曾不止一次教学过相同的教材,但实事求是而言,有意识地进行前后的比较却不是太多。
2001年,在课改刚刚起步的春天里,我在南通市第三次青年教师教学展示活动中,执教了《田忌赛马》。这也是我第一次登上市级的平台进行公开教学,应该说还是比较好地完成了任务。近日,再次阅读这个熟悉的故事,我并未感到轻车熟路,而是久久难以确定教学的内容、理清教学的思路、选择教学的策略。我很想通过自己的设计与教学来诠释十年课改给课堂带来的变化,但是深感自己没有这样的能力。不过,个人十年的成长中,我的课堂或多或少发生着变化,这变化当然离不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影响。
回顾这两次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我仿佛听到了自己对话的声音,发现自己最大的改变在于,越来越多地学会向自己提问,在预设与教学过程中,不断寻求教学的理性支撑。正是这样的发问与寻找,两堂课的教学促使我在某些问题上有了更深的思考与理解,试图不断实现自我的超越。
提问一: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的学习为核心,不同年段应有怎样不同的目标与方式,如何才能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在学校,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陶冶情操、丰盈思想的基本阵地,是孩子们生命成长的原野。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呼声早已发出,然而,对于我们课堂究竟产生了多少触动却不容乐观。正如2011年一项网络调查所示:对新课改理念的认同度高达74%,而对新课程实施的满意度仅25%。理念难以落实固然有其客观原因的存在,但是,我们必须以正确的理念为指导,在行动中尽最大的努力来尝试,去改进。
坚持以学生的学习为核心,首先应该考虑到学生年龄的特点,并据此改变教与学的方式。《田忌赛马》是根据《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改写而成,曾先后入选人教版、北师大版、西南师大版、语文A版等多种版本的教材,故事情节与叙述语言基本相同,不同的是该教材被安排在三、四、五三个不同的年级。我两次教学均在五年级进行。在第二次备课过程中,我不断地追问自己:教这些是五年级学生的需要吗?这样教符合五年级学生学习的规律吗?如果我的学生是三年级、四年级,还是这样吗?因此,在学习第二次赛马部分时,在学习的策略上做了较大调整。第一次教学,我选择了用表演的方式,课堂上热闹的场景依稀呈现在眼前。通过表演,课堂生动地再现比赛的过程;表演中,学生对人物的表现有了更深的感受,同时也对“目瞪口呆”等词语有了正确的理解;通过表演中穿插的追问,引导学生体会孙膑的智慧。这种表演是具有价值的。但经过思考,我放弃了这样的设计,因为现在想来,觉得这样的学习方式应该更适合中年级的学生,而且耗时较长。取而代之的是故事复述,根据简单的动画,结合课文内容,学生进行相应的解说。学生同样兴致盎然,同时语言得到更好的训练与发展。
当然,教与学的统一是一个很复杂的命题,也不仅仅体现在教学设计的年段差异上。课堂中,两个主要角色,即教师与学生;两种主要行为,即教与学。两者之间的关系应该十分明确,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可以这样说,课堂因学生的学习而存在。因此,尊重学生的特点,遵循学生学习的规律,以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在课堂中努力做到“顺学而教”,实现教与学的统一,这应是我教学过程中永无止境的追求。
提问二:究竟怎样理解语文的“核心任务”,在教学实践中又该怎样落实?
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可以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找到答案。在阐释语文课程的性质时是这样描述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语言文字是依托,学习语言文字自然成为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关于这一点叶圣陶先生早有论述,并将其称之为“语文教学特有的任务”,那就是要重视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就是要重视语文的形式和方法。因此,我们的教学实践自然应该落实语言文字学习与运用这一“特有的任务”或“核心任务”。
《田忌赛马》着重叙述了两次比赛,五年级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即比赛的过程、比赛的结果等并不存在难度。那教学的重心应落在哪里呢?我开始更多地关注语言的表达。经过反复阅读,我发现文本对两次比赛叙述的方法是不同的:第一次的三场比赛是合在一起,概括地叙述;而对第二次的三场比赛则是逐一介绍,具体地展现。因为第二次比赛正是孙膑智慧的主要体现。而这一特点恰恰是学生在日常表达中所需要掌握的,因此,在第二次教学时,我就将发现这一表达特点并学会运用作为学生学习的重点。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阅读比较中去探索、发现表达方法的不同,并通过方法互换分别进行概括与具体描写的语言表达训练,进而了解课文选择先概括后具体写的原因。而第一次教学更多地将重点落在两场比赛场景的再现上。相比较而言,这一次的教学更加关注的是文本语言表达特点的认识与运用。
教学实践表明,这样紧扣语言叙述方法进行教学,没有停留于理解与感悟的层面。学生在语言表达的能力得到真正训练的同时,对两种表达方法也有了更深的体会,同时,进一步深刻地领略到孙膑的智慧。而这恰恰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研制与修订工作组负责人巢宗祺教授在谈及课程标准的修订时说,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上,突出“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我认为这正是对近年来语文课程“回归”呼声给予的应答,这种“回归”绝不是简单的恢复,更不是一种后退——回到课改之前简单机械的训练,而是一种螺旋上升,是将人文关怀、品格教育、文化濡染、方法领会融入语言文字运用之中。我们必须坚守语文的阵地,牢牢把握语言文字学习这一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
提问三:小学语文教学要不要深度?深度究竟在哪里?
有这样一种观点:小学语文姓“小”,面对的是一群孩子,所以不需要深度。我认为这种观点是有失偏颇的。首先,儿童是人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具有自己的“深度”,比如真挚的情感、创造的思维、丰富的想象等,而这常常被所谓的顽皮与幼稚所遮蔽。其次,小学语文教学作为母语教育规范性、系统性学习的初级阶段,承担着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传承的重任,没有深度的语文教学显然无法担当此重任。再次,儿童生活的真实世界是具有深度的,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引领与促进学生的成长。以此推断,小学语文教学同样应该具有自己的深度,可以表现在语言建构、思维拓展、情感陶冶、文化感悟等不同的方面。
就《田忌赛马》而言,我们尤其需要关注的是思维的深度。在第一次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个开放性的思考问题:如果当时你也在场,有没有什么其它的好主意?学生也想出了一些方法,比如换上一些好的骑手,买通齐威王的骑手等。第二次教学则重在探寻其他的对阵方法以及比赛结果,并思考孙膑让田忌获胜的必备条件与关键所在。其实,这两次设计都没有局限于书本,对学生思维的拓展均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这两次思维的含金量应该是不一样的。对阵的排列与反败为胜必备条件的探寻跟故事本身扣得更紧,更有利于思维缜密性、条理性的发展。课堂上,学生对这一设计表现出较为浓厚的兴趣。我特别要求学生在这一环节独立思考。事实上,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有差异的,在相互的交流中,大家终于摸索出了还有的4种对阵方式(在齐威王的马出场顺序不变的前提下)。而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学生在找到新的对阵方式后,均要求他们通过简洁的语言来表达。这样,这一设计在发展学生思维的同时,又是一次对学生概括表达的巩固训练。
当然,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并不局限于此。不同的文本可以有不同的深度追求。同时需要强调的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同样应该以学生为基础,必须有“度”的要求,而这个度的标准就应该是“儿童”,即站在儿童的立场上,从儿童出发,一切为儿童考虑,为儿童的发展服务;这一深度既立足现实,又指向未来,是现实性与可能性的统一,既有现实水平,又指可能水平。我们不妨称之为“儿童深度”。而且,我们应该努力将小学语文的“儿童深度”以生动、自主、清浅的方式呈现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之中。
结语:永远的“我—我”对话
一、改革教法,诱导成功
在课堂教学的教法改革上,我们主张一法为主,兼用多法。关键是教师在教法的选择和组合上,要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讲与练的时间比例及练习的设计上,要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在板书及提问的设计上,要新颖和富于启发性,有助于活跃学生思维和记忆新知,有助于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我们教师要善于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每学习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都要力求全面理解抓住本质,掌握要领;通过试验,取得成效,然后组织推广。例如低年段语文的支架式直呼音节的新教法就是一个例子,我们用了两年多时间,先派教师到市教师进修学校学习新教法的要领,然后回校同科组的10位语文教师反复揣摩直呼音节的教学要领、步骤,并采用循序渐进、分步过渡直呼及教顺口溜、儿歌、趣味拼读、看图摆音节等多种形式强化训练,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再其次,是讲究科学,坚持精讲巧导。没有艺术的教学是低质乏味的教学,是不成功的教学;而不讲科学的教学更是盲目粗劣的教学,是肯定要失败的。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体现艺术性,又要体现科学性,力求做到科学与艺术性的统一。如六(3)班的叶老师在教学《七律·》中的“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时,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绘画了“五岭”和“乌蒙山”的山势,巧导学生理解“逶迤”、“磅礴”,再通过填比喻句:()的五岭在的眼里像();()的乌蒙山在的看来像(),加深学生对上述两诗句的理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总是竭尽一切努力使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如果学生愿意学习而不会学习,就应当帮助他,哪怕前进很小的一步,而迈出一步将会成为他们思维的情绪刺激的源泉。”这里的帮助指的是启发点拨,使学生于疑惑处豁然开朗。例如四(5)的欧阳老师在指导学生写《有趣的小实验》一文时,教师先指导学生做实验:先将纸片放进水杯中粘在杯侧,然后将水杯垂直放入盛满水的器皿中,然后取出,再斜着放入水中,让学生仔细观察两次水杯中的纸片和内壁有什么不同,原因何在。经过学生的讨论及教师的启发点拨,让学生明白空气的存在。
二、改革活动课程,培养综合能力
语文活动课是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操作为特征,以促进学生认知、情感、个性等全面、和谐、主动发展为目的的课程。从这一理念出发,当前对语文活动课的内容与形式的选择,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改革。
其一,要克服活动课“非语文化”现象。
自从我国新的课程计划改变了原来单一的学科课程结构,将“活动”纳入课程体系以来,由于对这一新型课程的本质尚未了解,把“语文活动课”上成班队活动或竞赛活动,从计划、教学设计到活动实施都缺乏语文训练意识,严重偏离了语文活动课的轨道。为此,要通过学习对语文活动课的本质属性有一个准确的认识,抓住语文中“言语交际性”这一重点,力求活动课具有趣味性、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等基本特征。我们要求各年级的语文科组组织设计符合语文活动课这一本质属性的活动课例,进行交流观察,探讨语文活动课型的教学设计规律。如一(2)班的《字词游戏》、四(3)班的《巧用标点符号》、六(2)班的《写成语,说成语》都深受学生欢迎。随后,我们还组织人力以五年级的语文教材内容为依据,根据小学五年级学生的特点及知识基础的实际而设计编写了人教版九年义务教材的第九、十册的活动教材。每册各有活动课设计十六个,每单元两个,综合性活动两个。每个活动课包括:活动目的、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几个部分,并附有部分活动的具体内容,答案供老师们实施时参考、选用。
其二,加大语文活动的课外延伸。
形式有如下四种:一是吸收性语文活动。以听、读为主要形式,如听广播、看电影、电视,读书报和摘抄、剪辑等。二是输出性言语活动。如普通话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书法、日记展览、演讲、语文学法经验交流、小记者采访、编抄报、作文比赛。三是综合性的大型活动──举办读书节。我校每年举办一届,已经持续十年了。内容有:书签制作、书面设计、小报设计、书法、日记、周记、警句、格言、剪辑以及明信片设计展览;也有读书、诵书、演书、讲演、复述、讲故事、快速作文、钢笔、毛笔字的即席挥毫。四是鼓励课外写作,出版学生习作选。如我校通过“鲁迅写作组”及“小记者站”的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的采访与写作活动,学校为了激励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写作水平,分别出版了介绍学生学法的《钥匙集》,学生作文的优秀习作选《小花集》,并将出版学生所写的各类日记选《童心集》。
三、改革考评方法,激励创新精神
如何改革语文学科的考评方法,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是落实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为此,我校在原有的口试与笔试并举,开卷与闭卷结合的考评方法的基础上,遵循整体性、层次性、等级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进一步加以改革、调整,全面实行“学生素质的综合评价”,取代传统单一的“成绩+评语”的评价方式。我校语文科的考评有以下三个环节:
一是平时考评。
方法灵活多样,原则是重评不重考。内容包括堂上练习、课外作业、单元目标测评、阅读延伸、实际操作展示,加上教师的作业评语、学科评语和即时评语等内容组成。如阅读延伸,我们以学生在规定的时间(两周或一月)内读多少课外书报,摘抄多少优美词、句、段;剪辑多少语文或其他的资料;中、高年级还加上能写多少读书日记等以展览、交流形式让学生互评。又如语文实际能力的考评,我们以同桌或4人小组为单位每月自编一份手抄小报作为平时语文考评内容之一,从小报看学生的选材、写作、排版、书写、装饰、绘画等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及创新能力。教师除了参与学生的评议外,侧重在对学生平时的作业、单元目标测试及课外延伸的习作进行必要的评语加以点拨、鼓励。
二是阶段考评。
原则是考评并重,内容是一学期语文科学习的听、说、读、写知识,加上教师等级评定及阶段性评语。
笔试,考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命题一般分三大部分:拼音与课文内容;阅读与应用;作文练笔。并注意逐步加大阅读能力的考查比重,可占全卷的40-50%。题型多复合型,以便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采用闭卷考查,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
口试,是口头语言能力的考查。我们以朗诵、复述、自编自演课本剧、讲小故事、高年级设专题讲演等,考查学生口头创造能力,采用开卷形式,在总复习期间考查。
三是评定等第。
语言文字的运用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在新课程推行素质教育背景下,实施小学语文语用教学即是把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关注学习的过程和结果,重视在具体言语交际环境中如何学会运用语言达成交际的目的。语用涵盖了文字词汇、书面语言、口语、篇章结构、文章体裁等丰富的内容,要求在特定的语言情境中能正确、合理地进行表达,将自己所学过的字、词、句、篇等内容,结合具体语境需求而进行规范、恰当、个性的发挥运用,不仅重视学生善于模仿语言、迁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等能力的内化,而且重视在阅读学习中激活已有的生活记忆和思维想象,积极抒发和倾吐体认和感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语文教学必须回归本位,就必须强调有效的语用教学。语文语用教学的关键在于语言文字的积累和实践运用,必须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大力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积极构建语用型语文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感情,形成独立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语言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优化实施语用教学,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与学生的日常的听、说、读、写、思等能力培养是不可分离的。教师应注重从教学总体上进行优化设计,引领学生组织开展学习生字、造句仿写、练笔、朗读、课堂讨论等多样化训练学习形式,设计活化互动学习环节,增强语用教学实效性,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语用教学应用策略
创建有效的小学语文语用教学,必须紧扣语文教育教学实践,进一步深化认识语用课堂教学的实质和内涵,明确教学重点和目标,探索有效的教学应用策略。
(一)贴近学生学情,找准语用教学起点
学生是语文课堂的主体,他们在语文学习中的语言行为和心理态度影响着对语言文字的有效理解和运用。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中,优化实施语用教学,教师必须从学生生活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深入研究学生,以此为教学起点,来创建平等和谐的语文语用学习和训练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有所获。
如在五年级下册,指导学生一起学习《爱如茉莉》课文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找寻文中细节,紧扣爸爸妈妈的真爱这一主线,鼓励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讨论沟通,进而理清文章结构,细心揣摩写法,从而使得学生在细节和动作描写情景中更好地领会到爸爸对妈妈的爱。又如,在六年级上册的《姥姥的剪纸》一课,教师进行学前预设时,力求从学生的视角来做好教前思考:“学生对剪纸内容是否感兴趣?对剪纸内容的理解是否存在难度?”有了这些提前预设思考,教师事先了解了学生,认识到小学生对剪纸内容很感兴趣,但对剪纸艺术形式了解不多,对图案内容不太理解;同时,他们对自己生活中姥姥疼爱自己的情景历历在目,感觉非常亲切。于是,借助学习“喜鹊登枝”和“老牛兔子”剪纸时,带领他们努力回忆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疼爱自己的点点滴滴,顺利地体会到文中的姥姥对作者的喜爱与呵护,也品味出作者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
在此,教师通过预先了解学情,找到切入课堂教学的起点,为深入语用课堂教学作好充分准备;进而一步步地引导、点拨学生围绕生动的剪纸形式,铺展开“我”和姥姥之间有趣的故事情节,展现出姥姥的心灵手巧以及她的精湛的剪纸技艺,字里行间尽情抒发了“我”深切怀念姥姥的美好情感;并促使学生在在情景交融的背景下学会合理运用语言,掌握了善于运用语言的必要技巧,有效提高他们的言语表达能力。
(二)品味语言内涵,夯实语用教学基础
优化开展语文语用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必须找到恰当的语言文字运用切入点。品味语言、感悟语言魅力正是学生开展语言文字运用训练的有效切入点。教师精讲解析,引导学生捕捉关键词句,咬文嚼字、品词析句,能深刻领会文本内涵,领悟精妙的语言文字运用特色,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为夯实语用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如,在三年级上册教学《秋天的雨》时,与学生一起赏析课文活动中,向学生问道:“为什么作者要用‘五彩缤纷’这个词语去形容秋天,但文中描绘的颜色可不止五种呀!”许多学生也感到十分疑惑。经过启发和思考之后,有一个学生回答道:“我认为,五彩缤纷只是用来描述色彩绚丽、颜色繁多,只是一种泛指,类似于千军万马、成千上万等一些形容词词汇。”教师对学生的这种回答较为满意,并给予了肯定,也做了适当的补充。在此,教师借助精细解析的方式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我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领会中华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特征,在特定的语言语境之中理解运用了语言文字。这对引领学生仔细去感受我国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提高运用文字的恰当性和合理性非常重要。
又如,指导学生开展五年级下册《水》课文教学时,教师紧扣文中“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我们的脸……”这片段中的三个“滑过”, 鼓励学生反复品读、领悟,从中感受到伟大的母爱。并让学生通过对比“滑”和“流”等词汇,深刻体会到语言文字运用的内涵,进一步夯实语用基础。又如,在《日月潭的传说》课文教学中,有一个学生问教师:“潭和湖有什么区别?”为了有效帮助他解决这一问题,带领学生们利用字典,开展查字典、仔细翻阅字典,通过完整全面的解析学习,有效解答了学生的疑惑。所以,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必须充分考虑高年级语文的语用特点,紧密把握教学目标,灵活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优化实施语文语用教学,引领学生能正确地理解语用教学的深刻内涵,促进学习能力和素?|的提高。
(三)揣摩写法技巧,习得语用训练方法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任务。但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还小,他们接受教育的时间不长,阅历浅,知识面相对狭窄,经常面对作文题目感到“无话可说”, 或所写的文章容易变成流水账,缺乏语言美感。为此,加强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有效掌握写作方法和技巧,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文中的精彩词句进行揣摩写法、模仿训练尤为重要,能使学生在模仿作者写作手法的过程中学会遣词造句,逐渐形成具有自己的写作风格和思想,潜移默化地促进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高。
如,在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课文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一起品析形象生动、优美简洁的语言特色,对文中大量应用的比喻修辞手法和排比修辞手法进行模仿叙写,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写作技巧。又如,在五年级下册的《爱如茉莉》一文,与学生一起把握文章中所细致描绘的父母之间平淡却深厚的真爱这一鲜明特色,在教学进程中,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了“爸爸妈妈的真爱”这一主线,进行互文阅读,让学生一起通过“熟睡图”中的动作、神态、语言和环境等细节描写,理清结??,揣摩写法,学会善于从不同方面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当然,我们必须明确,揣摩文章写法应积极着眼全文,从整体的视角来全面地了解文章表达顺序的连贯性、构思的巧妙性,深入品味语言文字描写的细腻特色、用词的准确程度,从而有效习得语言文字表达的好方法,扎实语言文字运用的基础,逐渐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四)读写相融相促,提升语用能力素质
读写结合是开展语言文字运用训练的有效策略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是写的必要基础,写是读的推进和发展;读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方法的过程,写是逐步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过程,读写相融相促,有助于把语言文字运用真正落到实处。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了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叶圣陶先生提出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也就是,生活是我们进行读写结合训练的源泉。教师开展实施语文语用教学,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应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读写结合训练,贴近学生生活做好随文练笔,让学生找到更多写作和表达的生活支点,有话可写、有情可抒。
总结所要反映的是全局工作或某项工作的全貌,所以在内容安排上要考虑到方方面面。不能遗漏任何环节,否则就会影响工作总结的客观性和全面性。今天小编整理了五年级语文2020工作总结优秀模板五篇供大家参考,共同阅读吧!
2020五年级语文工作总结1本学期我担任杨树小学五年级的语文、数学教学工作,担任五年级的班主任工作,同时负责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工作。结合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班主任工作计划、远程教育工作要求,本学期我做了如下工作:
一、教学工作
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书,要备好课,上好课,做好作业批改等工作。因此,拿到教材后,我认真研读教学参考,利用晚上时间,把教材中配有的光盘认真学习,做好笔记,使自己能够很好地把握方向,把握教材的重难点,以及教学策略。在读了《名师备课经验》之后,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把课备好上好,教师首先要自己把教材读明白,掌握教材的编写主旨,然后再认真阅读教学参考,寻找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本学期,每备一节课,我都按照这种方法,实践发现:这种备课方式能够使自己更好地把握教材,一段时间自我锻炼之后,我的备课能力有所提高,有时自己的想法与教参不尽相同,这种备课方式让我受益匪浅。在听了胡光锑教授的单元备课的讲座之后,我更加坚信这种备课方式的益处,而且要做好单元备课,这样在教学中就不会手忙脚乱。
课堂上,我认真上课。记得北京光明小学校长李永胜说过:一名年轻教师怎样自我提高,你要把每堂课都当成公开课,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然后再不断反思、总结、提升,你就会进步得更快。我把李校长的话铭记于心,每堂课都像公开课一样来上,课后及时反思,有时得心应手,有时却不尽如意,渐渐地我发现:我的课堂节奏有些慢(为了个别后进生重复讲解),致使有的学生有机可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改改自己的教学策略,让会的同学帮助不太明白的同学,这样他们就有活可干了。
课后我及时批改反馈。当学生第一次口算测试结束时,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全班所有同学口算都为d。我让学生各自买来口算练习本,每天早晨利用5分钟时间集中练习,然后批改,接着查看错题的原因。如果不是计算方法的问题,我就让他们重新计算;如果是计算方法的问题,我就把他们集中起来再讲,直到他们知道该怎样算了,再自行修改。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学期的练习,期末单项口算测试我们班有23名同学获得a等。但还有6名同学是d等,需要再接再厉。
本学期在语文教学上,我继续进行语文的实践性探索。同学们把《武松打虎》、《草船借剑》等内容搬上课堂,体验到其中的情趣。学了人物描写一组之后,同学们在课堂上讲起了红楼梦、水浒传等,这调动了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激发孩子要多读书。
在教学策略方面,我借助名家备课方案学到了许多策略,他们在上课方面各有千秋,各有各自的优势,开始每堂课我都采用,慢慢地,我感觉这样学生捉摸不透老师的上课路子,学生也很不适应,于是,我集中进行“由课题入手,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学习课文”的方式研究,学生学得非常顺利,我也得心应手。如在学习《草船借剑》一课时,我问学生: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回答:问什么要借剑?怎样借剑?最后结果如何?然后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内容就很容易疏理了。
二、班主任工作
1、爱学生。
作为一名班主任,首先要爱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我们班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班的_x没有母亲,父亲精神失常,照顾他的爷爷今年也去世了。孩子衣服脏了,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趁中午休息时,我带他到河边教他洗衣服。开始,他一点也不会,渐渐地,他有点会了,一点点熟练了,看着他把衣服洗干净时的喜悦,我的心中也非常高兴。_母亲照顾姐姐,父亲一大早就出去干活,孩子有时饿着肚子来上学,到第三节课的时候,肚子就更饿了,根本没有心事上课。我知道后,到第三节课的时候,就把买来的小饼、肠给他吃。当他有困难时,首先也会想到我。头发被别人染黄了,他找我帮忙,把头发重新染黑。我想这就是我付出的“爱”得到了成效。……爱在我们班级时时处处得到体现。
2、搞好班集体建设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是取得良好成绩的关键,因此,我很注重班集体的建设。在班级建设中,我也付出了不少心血,同时也得到了周国洪老师、魏裕富老师、刘传琳老师等多位老师的帮助,在这里表示我最衷心的感谢。当发现地面不干净时,眼保健操过后,我提醒学生弯腰捡一捡;当课前两分钟学生没事做,而乱讲话时,我让课代表组织学生背单词,背积累,背数学定义等,孩子们就有事可做,逐渐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为了给孩子们搭设展示自我的平台,每天的晨会时间我让给孩子们,每个孩子提前准备一个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既锻炼了讲者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听者的倾听能力。本学期课堂上,我尤其注重孩子的倾听能力的培养,具体不再多说。
2020五年级语文工作总结2一学年即将过去,我所带的五年级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已接近尾,本学期的工作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这一学期我继续按新课程标准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收到很好的效果。
教育教学工作方面,始终站在新课改的前沿,积极学习新课改理论,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同行讨教经验。在教学中,认真钻研、吃透教材,积极开拓教学思路,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论、科学的教学方法及先进现代教学手段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等能力。
1、课程标准走进我的心,进入课堂。
怎样教语文,《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开学初我首先仔细研读教材,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开始上课,每一节课都有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都用全新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每一点成长,都用不同的程度地评价不同程式度的学生。让学生乐学、愿学。
2、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本学期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语文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语文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紧扣新课程标准,根据本班学生情况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课后写下教学反思,记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
3、做好教学每一个环节的工作。
在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上,以《练习册》《快乐课堂》两本作业为练习内容,记下学生的错题,并让学生更正,直到做正确为止。注重单元检测,并写出检测的质量分析。积极做好辅导工作,帮助学生学好语文,对一些学困生做跟踪。肯定学生的进步,找出学习上的不足。及时做到查、漏、补、缺。找出重点出错的地方,着重在全班重复讲解、分析。针对个别学生的作业还要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习题。两次深入学生家庭,到学生家庭走访,了解每一名学生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
4、加强业务学习,积极参加语文教科研活动。
学校安排的语文教研,每一次都积极参加,认真听课,取他人所长。参加语文集体备课活动。课余之际,我还积极地学习新课改的理论知识,以求用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教学方式来服务于教育教学。同时,认真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参加黄陂区教研室组织的论文评选,写出了《悦纳语文课堂,提高教学效果》的论文。在这一次全省开展的“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中,认真准备,积极参加,上好一堂课,同时,还写出心得体会,总结经验。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一学期以来,我一直用自己正直、坦率、真诚、友爱的朴素人格去影响学生;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为他们行为示范,用自己对学生、对事业的爱心去带动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今后,我将以更好的精神面貌,更高的理论修养,更完善的教学方法去努力工作,开拓创新。
2020五年级语文工作总结3今学期我担任五年级一班的语文教学。在教学中,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别的老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人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古诗》的时候,这课的主题是“认识和理解其中的意义”,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使教学生动,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当讲到一半的时候,我拿出准备好的课件,让学生进行学习,学生特别用功,教学效果十分理想。相反,我没有认真备课的时候,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好,与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
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同学们的语文写作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
语文是语言。困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下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我将继续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加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
2020五年级语文工作总结4回顾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有沉沉的收获,有郁郁不得解得疑问,有崭新崭新的希望和梦想,也有溢满胸怀的欣喜。
(一)我的教学收获
1、常规工作常抓不懈,培养学习习惯事无巨细。
(1)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
五年级的学生,自主性有了很大提高。开学初,我建议学生早晨早到校大声诵读经典诗文,安排专人检查督促,表扬能按要求做到的学生。中午到校,安静默读。这样每天二十分钟的晨诵和午读被我们加长了近一倍时间,而且学生到校后的纪律有了很大的改善。
(2)有效读书的习惯。
面对学生读书多,写作难;不爱读书、读书走马观花等等许多种当前存在的读书问题,我严格执行学校让学生写读书笔记的学习方式,认真指导,仔细批阅,及时评价,做到扎实有效。另外结合班中学生的特点,我们还推行了,同读一个内容,每天指定同学交流读书感受。每读完一本书,老师统一出题进行阅读竞赛等方法。多方面提高学生读书兴趣。
(3)预习的习惯。
本学期我们就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这一大目标,进行了预习习惯培养的训练。为生字组词,锻炼学生勤查字典的习惯,根据课后题在文中做批注,查阅资料了解文章创作背景和作者信息。
(4)自由表达的习惯。
班中学生总体比较内向,运用丰富多彩的评价语言对学生进行激励,训练学生就头给一个问题发表不同的意见。每个单元的口语交际都提前准备,专门用一节课来交流讨论。
(5)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可以说是每个老师都很重视又都很头疼的问题。班级人数多,检查时间紧迫,都成为作业检查有可趁之机的软肋。
在本学期中,我们学习并实施了县教育局统一指导的检查方法,大组长查小组长,小组长查组员,老师查大组长,并对组员随时抽查,只用五分钟时间,班中作业一目了然,有效防止了一些学生偷懒。所有常规工作,全部利用小组评价进行监督考核,每周汇总评价。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方面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2、认真钻研,站稳讲台,让课堂活色生香。
本学期课时不太多,所以每节课的课堂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1)大胆创新,让每节课都新鲜生动。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主要的是让教学设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第六单元,全部围绕名人故事组织课文时,我们利用几天时间进行预习,将四篇课文对比着学习,围绕“讲名人故事”“打动我的情节”“值得学习的品质”“课文精彩片段朗读等几个环节,用两到三节课进行读书交流;在学习课文《少年王冕》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问题中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意。各种形式的上课风格让学生兴致盎然。
(2)主动听课,在倾听中思考。
时间真是一种奇妙的东西,有些想法,有些做法也许当时不太明白,甚至有抵触情绪,可是坚持做下来,在某一天你终归会明白它其中的妙处,听课就是这样。
本学期中,我不禁听语文课,还试着去听了科学、数学、品德、美术等课,在听课中发现,老师的语言调动,情景创设,激励评价,问题提问,课堂组织竟然在不同中显示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我们学习美术课上老师对于学生想象力的启发,学习数学老师的言语严谨,学习科学课上的动手实践和小组合作,学习品德课上的情感熏陶。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决定了语文独特的功能,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更应该博采众人之长,同时,在别人的课堂中发现自己曾经存在的问题。
(二)我的下一个教学目标
1、这学期中,习作教学虽然关注了,但是讲评和修改还不太扎实。
2、日记写作坚持不够。
还要引导和督促,争取让写日记成为学生终身的好习惯。
3、读书笔记讲评不够,呈现两极分化现象,要想办法引导。
4、磨课受益匪浅,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思考。
5、教师反思要坚持写,以写促进自身素质提高。
(三)我的成长反思
在本学期的教育过程中,比较好的一点是坚持读书并做读书笔记,另外能随时将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天天进步一点,加油!
2020五年级语文工作总结5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学生的点滴进步让我无比欣慰,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今后还需努力解决。现对自己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
一、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由于我班学生基础较差,为了扎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比如,在书写方面,我大力强调规范,要求行款整齐,字迹工整,并努力克服错别字。对生字新词的理解运用,对近、反义词的积累等,我都逐一进行讲解或强调,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语文能力。
二、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方法的学习。搞好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有很大的好处的。有的同学为什么老是玩,可成绩却不错,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我们强调上课专心听讲,及时对知识进行巩固,然后还要及时复习。有人说,聪明与否,在于是否思考。这是很关键的,我们要着重指导学生学会思考。睡前回顾当天所学,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方法多,但要适用,易行,便于操作,还要督促学生坚持。
三、做好转差工作
针对我们班差生较多的情况,我狠抓差生,给差生“开小灶”,每课跟进,要求生字词语过关。既严格督促,又给与他们及时的鼓励,使他们重拾学习的信心。
四、突出章节过关。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分为七个单元。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我都进行检测,针对学生存在的知识点问题,及时解决。对确实困难的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个别教育,使之掌握,并能运用。由于抓好了章节过关,本期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有了提高。
五、拓展知识视野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运用,只有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之后才能运用。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我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活动。
1、优秀文段朗读。
通过学生自主搜寻优秀文段,使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量增加的同时,学生必然收获了许多东西。
2、好词佳句的收集
。在不断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学生的词汇积累有了明显的增多。
3、开展各种语文活动。
如辩论、演讲、出手抄报等等。学生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训练了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在这个学期中,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和经常开展语文活动是分不开的。
关键词:高段小学;语文阅读;写作能力
G623.2
语文教育,有侧重点,只有,在教育中,突出重点,采取有效的教学行为,才能够真正达到你想的教学效果。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是有目共睹的,从小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小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更加需要得到教师的科学指导,才有助于他们学习与探索能力的提高。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不是简单通过知识记忆能够达到的,而是需要不一样的教学途径。阅读与写作,是高段小学需要着重教学的。这是学生成长进步的巨大动力。
一、高段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1.学生能力提高
我国教育的发展一直处于不断改进的状态,这是因为我国将教育当做一项长远的发展任务。小学生朝气蓬勃,如果能够给予科学的引导,将会极大地促进他们以后高效学习。由于教育改革的进行以及深入,教师调整教学策略,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采取了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小学语文教学有了一定的改观。学生更加热爱语文学习,整体语文能力得到了提高。[1]
2.实效性不足
语文教育具有明确的目标,对于学生素养的提高,具备比较完善的教学模式,能够解决多数教学问题。尽管如此,小学语文教育的效果并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状态。通过对学生的检验,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语文教育的成效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更重要的是,有许多学生对语文教育产生了反感情绪,更加不利于语文教育的高效进行。语文教育实效性不高,是目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开展中存在的不足,需要得到解决。
3.阅读写作教学需改善
尽管小学语文教育进步明显,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中有许多部分已经难以满足新时代教育的要求。许多学校依然一味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育,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有欠缺。此外,阅读写作方面的不足是一个较大的问题。这两方面的学习是每一个语文学习者都必须高度重视的。广大语文教师没有做到根据形势变化调整教学,导致教育中存在较大的不足,不利于后期学生的语文学习。
二、高段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语文教学的需要
教育发展作用明显,能够让广大学生受益。根据教育发展的需要,在教学活动中,把握重点,才能够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教学问题,改善教育。小学语文教育不能仅仅依靠以往教育中的经验,而是要不断前进,争取更多有利的因素,有效改进教学情况。在把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上,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必要内容,阅读、写作的方面的学习不容忽视。学生需要更加客观地看待这两项。这是为教育发展注入新鲜活力的途径,是新时期小学语文教育发展解决所遇到问题的重点所在。
2.促进学生进步
我的教育发展一直是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教育是我国一直以来在进行改良的重要对象。以往教育在如今已经显现出许多漏洞。而现今社会情况变化,要寻找更加适合学生需要的教育途径。学生们需要认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并且在学习活动中正确把握两者,这才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式。阅读与写作学习有助于学生不断充实自身,是学生获得不一样学习效果的关键所在。
3.解决教学问题
小学教育持续发展,改进教学十分必要。这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展开探究,正确把握不同性质的教育问题。虽然打好基础在语文学习中是有必要的,但是处于高段的小学生,不能一味依照以前的学习模式。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需要得到尽快的解决,才能够改变当前不良的教育局势。现今小学语文教学形势并不是完全乐观的,许多学生没有认真学习,忽视重点的学习内容,平常上课没有积极性。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得到解决。[2]
三、高段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能力培养的策略
1.不断积累
高段小学语文教育中对阅读与写作教学,学生首先应当在思想上对这两者进行肯定。这是促进学生从行动上展开针对性学习的前提。学生们应当明确了解这两项能力的提高,并不是短时间之内能够达到的。教师要学会引导,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注重积累,长期积累能够产生明显的效果。坚持积累,学生能够充实大脑,在无形之中拥有一定的阅读与写作灵感。通过优秀文章的阅读,如《师恩难忘》、《滴水穿石的启示》等文章,进行不断的积累,并切实实行,才有助于学习目标的实现,促进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阅读与写作互相促进,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3]
2.注重锻炼
语文学习需要学生用脑,其中,阅读与写作就更是如此。阅读与写作学习在难度方面也明显不同于基础知识。学生要具备耐心与毅力,不能半途而废。注重锻炼是学生必须要做好的工作。教师需要在这项工作中发挥指导作用。如在一个星期内,专门利用两三节课进行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训练。选择好的阅读篇目,如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可以进行着重阅读,因为这篇文章中所体现出的情感是小学生们需要进一步理解的。除了阅读,也需要学生们自己动手写作,进行课堂随笔练习。如果能够把握好文章中的精髓,将大大有助于学生相关能力的提高。
3.进行总结
任何科目知识的学了坚持,也需要进行总结。总结是查缺补漏地重要方式,是学生明确自身不足,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的重要途径。总结工作,可以由学生自己完成,也可以让老师进行参与。由于学生在整合能力方面尚有欠缺,教师的指导就显得非常重要。对于阅读,存在一定的相通性,教师可以对不同的篇目进行分析与总结。如对于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对于这类相似的文章,可以拿出来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相通点,这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途经。
参考文献:
[1]邓雯.妙笔生花――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随文练笔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47:268-269.
以上种种,都与上课之前、备课之时的教学目标设定不正确有关。
高效的课堂教学,备课的功劳已占一半;好的备课,正确的教学目标设定也占一半。有了正确的教学目标,才能有有效的教学措施,加上有效地“备学生”,课堂教学才能达到实效。
教学目标,有的是普遍通用的,如思想教育的目标是所有学科的共同目标,不应该作为语文课的重点目标,否则就削弱了语文课堂的语文元素,成了思想教育课。还有的教学目标,是每篇课文大体在第一课时、第二课时都要达到的规律性教学目标,如:第一课时,学会课文中的几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几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用课文中的某些词语造句等等;第二课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某些道理,并能激发学生或保护环境、或热爱大自然、或热爱科学的感情等等。
一、梯级教学目标应有侧重:
语文教学的特殊性造成了某些教学目标是一个梯级体系,它的达成不是一堂课能完成的,所以就有了循序渐进的课文培养目标体系,如关于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就设置了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鲁班与橹板》,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人类的“老师”》,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夜晚的实验》等,但是在具体的目标设置上,又各有侧重。
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天火之谜》和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夜晚的实验》,同样都是写实验,同样都是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但是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不同。《天火之谜》写了富兰克林求证“天火”是一种放电现象,中心词是“谜”,“解谜”和“实验”是这两篇文章的主题,需要沿着或者寻找写实验类课文的规律:发现问题——实验研究——有所发现——造福人类来学习实验的经过,继而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备课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
而《夜晚的实验》共写了斯帕拉捷研究蝙蝠飞行的四次实验,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斯帕拉捷的观察细致、善于思考、不屈不挠、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固然是教学目标之一,但是在这个大目标之下,更应该有本篇课文的侧重点和特点。本文和《天火之谜》的不同之处在于,《天火之谜》写了一次实验,而《夜晚的实验》写了四次实验,第一次实验详细写,后三次实验简写,可以在学生回顾《天火之谜》的写作方法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为什么第一次实验详写、后三次实验略写?都详写好不好?后三次实验分别略写的是哪些部分(结果?猜测?现象?)?能否把第一次实验为何先写结果,后写猜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把斯帕拉捷略写的实验补写详细的锻炼上,更应该留出多一点时间给学生练笔实践,这样的教学目标设定才能体现循序渐进、循环上升的年级梯级培养层次,才能体现编者的教学意图。试想,如果两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设定是一样的,那么,首先是对教材的理解肤浅;其次,也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并且对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提高不大。
二、似是而非式教学目标应矫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发现某些老师对学生的回答的评价左右摇摆,这样理解也对,那样理解似乎也可以,回答总在正确答案周围徘徊,导致学生在阅读理解时抓不住重点,不能一针见血。这是老师在备课时,对教学目标理解不准确造成的。如苏教版第二册第8课《小松树与大松树》,课文很简短:
“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小松树对大松树说:‘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大松树没有回答。
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 ”
很多同学把小松树归结为骄傲,似乎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就是因为懂得了不能骄傲的道理。其实,这样理解是不准确的。
小松树之所以看得远,是因为它站得高,它把大山爷爷的功劳归为自己了,这里可以与上一学期的《小河与青草》进行比较阅读:
“弯弯的小河边,长满了青青的小草。
小草对小河说:‘你的水真清啊,一眼能看到底。’
小河说:‘这要感谢你呀!是你把河岸的泥土紧紧抱住,要不,我早就变成浑浊的泥水了。’
接着,小河对小草说:‘你长得碧绿碧绿的,真让人喜爱!’
小草说:‘这也要感谢你呀!是你给了我充足的水分,要不,我早就干枯了。’
小河流得更欢了,小草叶长的更绿了。”
这里小河和青草就懂得互相感谢,小松树乍看是骄傲,其实是不懂得感谢,一比较阅读,学生就明白了。
在上课的时候,可以由学生读小松树的话,然后由老师板书:长得高,看得远,再由学生读大松树的话,发现不对了,板书要改一字:“长”改成“站”。这样,就能发现问题了,小松树看得远其实是因为大山爷爷托着它,那么功劳是谁的呢?——是大山爷爷,然后再与《小河与青草》进行比较阅读,课文的理解就不会偏颇了。
我们在设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还要注意言意兼得,既要理解课文内容,还要研究课文的表达方式,理解是必须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运用,才能形成学生的能力。有时候,朝前走一步就是方法,停留在这一步就是内容,虽然只有一步之差,但是体现的就是我们教师的教学理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当前,小学生的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注重朗读教学,强化对学生日常学习中诵读的评价,指导学生多诵读。”长久以来,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尤其是小学语文高段的朗读教学,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误区。比如,语文高段朗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朗读示范形式化、朗读内容零碎化、朗读教学表演化的误区。因此,转变小学语文高段朗读教学观念,探索小学语文高段朗读的新方法,让学生乐在“读”中,让高年级语文课“读”占鳌头,便成了当务之急。
一、通过范读,提升朗读水平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充分利用范读去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可以让学生在品读、体悟的前提下,获取大量信息,提高语文学习效果。其次,范读是学生理解课文的一个重要航向,对学生正确的朗读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教师范读时的言行举止都能够对学生产生影响,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激发学生对朗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再次,范读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所谓语感,就是对课文的感悟、接受、体味能力。教师进行范读,是融入自身情感的阅读,这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是一种很好的引导和训练。通过多年的朗读教学实践,范读成为我的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们也通过我的范读获得了较大的进步,提升了阅读水平,爱上了朗读。
二、创设情境,感悟朗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是朗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在实际的朗读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常常采用一些标准答案,把学生自身的体验、感受、领悟统一为一致的情感体验,这无疑就给学生的朗读情感体验蒙上了一层阴影。有时候,一些学生由于自身的理解力差等多种原因,导致自己无法真正地体味到课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所以并没有真正进入课堂教学的角色当中。因此,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造一定的教学情境是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的基础。
1.使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指导朗读
目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是每个教师都强调的。但是读的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没有感情,不知道怎么样才能够读出感情。针对这种情况,我积极探索,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我发现这是一种好方法。
比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的《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尝试着运用多媒体技术来指导学生朗读。由于学生对圆明园并不了解,对当时清政府的社会环境也不了解,朗读的时候很生硬,没有什么情感。于是,我用多媒体做了以下准备:(1)展示了若干幅圆明园完好无损时候的照片。(2)播放了一段列强欺凌中国人民的影片。(3)播放了一段列强的电影片段。(4)展示了一些当时清政府昏庸无能,任人宰割的资料。当学生通过多媒体了解完以上的背景资料后,思绪好像一下子就穿越回了当时圆明园毁灭时的情景,心情悲痛,义愤填膺,朗读的时候满腔热情,字字饱含深情,读得恰到好处。
2.开展角色扮演,指导朗读
在朗读教学过程中,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能让学生融入课文的角色中,拉近学生与作者的距离,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我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白杨》一课时,邀请学生分别扮演爸爸、大孩子、妹妹,还有白杨,按照课文中的对白进行角色演练。当学生们表演结束以后,我请所有的学生思考:白杨有哪些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爸爸“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从而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进行移情体验,然后说出各自的感想。学生们很快就领略到白杨所具有的精神,以及爸爸想要表达的感想,文中体现的精神,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精神。当学生们再次朗读课文的时候,体会加深了,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三、理解和朗读相结合,有效指导朗读
讲解是死板的,就像解剖一样,然而朗读却是活的,就像给予作品以生命。教师在教导学生进行朗读的时候,要注重朗读和理解的联系,抓住文章的重点,帮助学生进行理解性的朗读。
抓重点就是要重点学习一些关键词、关键句子。在指导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落花生》的朗读时,我重点指出文中父亲说的话:“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的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产生爱慕之心。”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对于这些句子,朗读时要注意语调、语速,突出父亲借花生的品质教育人们的情感。通过朗读,学生们也体味到了阅读的趣味,感受到了做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