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九年级语文教学目的范文

九年级语文教学目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九年级语文教学目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九年级语文教学目的

第1篇:九年级语文教学目的范文

一、端正思想,渗透情感

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不同阶段的学习,达到相应的语文水平;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内学语文,也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在课堂外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变得比较随意,特别到九年级。随着科目的增加,学生面临中考的压力,学生对语文学习更是无暇顾及。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整合学生已学到的语文知识?就需要学生和老师都要充分认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九年级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会综合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不能完全抛弃原来的教学常规,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去组织教学。

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核心因素。为此,在教学方面,我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与学生之间进行平等交流,和谐对话,不板着面孔授课。师生是“朋友型”的良伴,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共同探究学习语文的良方良法,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畅游知识的海洋,广泛汲取丰富的语文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信、友爱、坚强”的性格。

二、精讲少练,降低难度,自主学习

九年级对学生而言是非常时期。在这一年里,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全面复习。题海战术,以考促学,可以找出不足,加强复习。学生的练习多了,有些问题就不易理解、接受、补充和巩固;做题难了消耗的时间精力太多,成效不是很显著。另外,学生水平不同,各种各样的试题也不一定适合学生。单纯讲题教学方式削弱了学生自学的能力,耗费了学生大量的宝贵时间。试题的难度适中,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 ;学生才会梳理思路,总结要点和难点,激发学生的激情和兴趣,使他们有信心,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思考解决,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我们把知识教给学生,这些知识是死的,对学生来说是没有吸引力的。比如:古诗文,文言文的理解记忆。综合复习时,还是花费课堂上的时间来整体复习,对记住的学生来讲,就没有任何意义;对没记住的学生来讲,也是难以一蹴而就就能掌握啊。这样的课堂教学既浪费时间,也浪费精力。让学生自主去学,效率肯定高,收获一定大。

三、大胆取舍,删繁就简

九年级语文教学也许可以放弃一半以上的内容。一般说来,在教学中教师所放弃的,是学生已基本了解的或不必掌握的;教师所致力的,是学生最需要的并对学生当下发展能够起决定作用的内容。教师做出必要的放弃后,就可以腾出时间与精力对最重要的内容进行品味探讨。教师需要设计多维度活动对这些关键内容举一反三去复习,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理解掌握。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意识

第2篇:九年级语文教学目的范文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3―0087―01

随着中考制度的改革,综合性学习试题在中考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在试卷中直接以“综合性学习”呈现的题占到了7――10分。在古诗文和现代文阅读中也有一大部分题是与“综合性学习”相关题型。那么九年级语文课堂如何展开“综合性学习”,九年级学生如何训练和提高对“综合性学习”题型的答题技巧,九年级的任课教师都比较困惑,本人结合自己这几年带初三语文的实践,就九年级如何开展“综合性学习”谈点自己浅陋的看法。

一、了解考题动态,做到心中有数

近几年“综合性学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要求:

1.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

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综合以上信息,近几年中考综合性试题主要体现了如下特征:首先,突出综合性,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这四个方面的结合,同时也包括跨学科领域内容的综合,学习方式的综合;其次,强调实践,因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因此,实践是第一位的;再次,考题更关注身边发生的事,新的变化,科技革新等。当然,综合性学习的考题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的教学只能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目的。

二、精心设计活动,为课堂铺路架桥

不论哪一次综合性学习,学生都是以活动为框架的,在它的指导下去经历一个学习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认真准备,安排好其过程是十分重要的。通常情况下,每次综合性学习都要提前一个星期或者两个星期设计好,并布置任务让学生去完成,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主合作并探究有关的问题。我以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为例来谈谈如何进行活动上的设计。

1. 将活动准备设计到位,并贯穿到整个语文教学中。

①回忆自己的阅读经历,将以前读过的小说、故事或是观看过的电影、电视剧中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缩写成一个简单的故事,力求生动有趣,能引人入胜。上课时讲给同学和老师,让他们与你分享你的阅读。②将第二次作文命为《漫谈我的任课老师》,结合学生的习作,让学生将学到的写作方式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这些内容都与教材中所安排的内容相关,但涉及面更广,并且充分利用现有的语文教学资源,将学生身边的人和事融入到活动中来,他们的参与性更加积极,完成效果更加明显。

2.精心安排好课堂环节,让学生真正融入到实践学习中来。

在环节的安排中,预习反馈这个环节中设计了两个内容:“①竞猜人物,走进小说天地;②讲述故事,畅谈独特感受。”这两个设计达到了预习反馈的目的,将安排给学生的准备活动完成,并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本次活动中,让他们找到阅读小说的乐趣,学生能从活动中获得成就感。

在自主合作这个环节中,同样设计了两个活动:“①评说人物,神游缤纷画廊;②跨越时空,发挥文学想象。”第一个活动是让学生评说小说中的人物,谈自己的认识和感悟。第二个活动是让学生重新设计人物命运。这已开始转到写作这个实践上了。

在展示互动这个环节上,我设计了下面这个活动:“跨越时空,发挥文学想象。”本活动是让学生将自己的第二次作文,也就是我安排的第二个准备活动,以小组中优秀作文的方式展示出来,让大家感受一下同学们笔下的人物。

三、重视活动评价,给学生成就感

第3篇:九年级语文教学目的范文

关键词:深度学习;九年级语文;学习方法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决定了本学科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性。学好语文不仅对学生的中高考有利,更主要的是对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更加有利。如下文章围绕九年制九年级学生语文深度学习的方式的相关事宜进行剖析。

一、九年级学生语文深度学习的积极作用

1.语文深度学习增进了学生语文兴致的提升

兴趣是做好一件工作的根本,对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一定要注意学生乐趣的形成。只有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这样才会更好地认知与发现语文知识的奥秘,进而使得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充分地体现出来。而对于语文兴趣培养的主要途径就是对语文实施深度学习,它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中,促进多种策略与方法的使用,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知识;促进学生对学习产生一系列的疑惑,进而更好的深思,以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2.语文深度学习为学生持续有效的学习创造了条件

对于学生语文可持续有效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促进学生更好地去发现、探索、学习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把握好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有目的地实施教学,增进学生自主阅读、欣赏与品味语文知识的内涵。语文老师要注意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把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效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得到扩大,进而提高学生有效学习程度。

深度学习为语文的可持续有效学习开创了有利条件,成为语文学习的根本。学生开展语文深度学习,可促进学生主动去探究,收集与处理语文知识,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知识学习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语言文字中的文化气息,促进语文知识的拓展与延伸,促进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二、促成九年级学生语文深度学习的方案

1.善于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

现在的社会,批判性思维被高等教育列入重要目标之一,它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建立。从如今的情势来看,学生广泛缺少批判性与主动思索的能力,学生自信心严重缺少。这就使得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生存会遇到许多困难,此时深度学习的提出有积极的意义。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善于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积极主动地提出质疑,促进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2.注意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

深度学习不仅仅是针对学生个体的学习,是在开放的知识体系下形成的,对于语文学习的过程需要学生一起努力完成。学生个体对知识的汲取不够全面,理解也不透彻,假如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成绩与他人一同分享,在学习过程中相互探讨与踊跃讨论,增进学生之间相互启迪,相互补充,这样可增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知,从而使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能力得到提升。

3.增进学生从多角度实行学习与创新

深度学习重在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更侧重于知识的使用与创新,结合自身认知的知识体系,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可做到融会贯通,促进学生从多个方位去看待与思考问题,使自身的知识体系得到完善,进而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升。

4.掌握好学生的兴致点,更好地实行深度学习

怎样才能在深层学习中汲取到快乐。这就要求老师要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点把握好,运用多种方法有效地启发学生的兴趣,比方说可以在教学课堂上融入一些小游戏,借助多媒体软件等方法,把教材中的死板、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使教学课堂充满乐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鲁迅的《故乡》这节时,老师可绘制几张闰土儿时的照片与成年的照片,几幅动作变化的照片,之后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发现这些照片的不同点,让学生从人物形象、动作中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反映出当时怎样的时代背景,这样学生不仅在学习中得到快乐,还可以促进学生对教材知识更好地了解。

总体来说,对于九年级语文学习是整个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时期,它是学生接触高中语文的过渡阶段,在九年级学生语文深度学习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在浅层的学习基础上展开学习,假如学生对于语文基础性的知识没有很好地掌握,那么深度学习的效果也不大,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把握好学生的学习兴趣点,一点一点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第4篇:九年级语文教学目的范文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 九年级语文教学 影响

美国的加德纳基于对大脑损伤病人、特殊儿童、智力领域与符号系统关系等八个方面的研究与实验之后,对传统智力观进行了有力反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目前比较明确且被学术界认同的八种智能是:音乐智能、身体―动觉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语言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多远智能理论”肯定了个体智能差异存在的合理性,主张尊重个体差异性,倡导全面发展人的多种潜能。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影响了许多科目教学,本文就这一理论在九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影响做论述与总结,以期对日后教学提供参考。

一、积极乐观的学生观让语文老师轻松应对课堂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的智力都有自己的特征和强项,应对学生抱有热切的成长希望,充分尊重学生,愉快地完成教学。到了九年级,学生和老师都处于在冲刺中考的“拼命”阶段,许多语文老师面对模拟成绩差的学生,往往火冒三丈,质问学生学习效果、上课效率、作业态度等,老师的这种认真负责是好的。但是有些时候,真的不是学生没有好好学,也不是老师的重点没抓好,难点没讲透。每个科目都会以其学科特点自然而然地吸引部分学生学习,喜爱文学的学生自然愿意亲近文本,将更多精力投入在语文课上。同样的,也有一些学生即使遇到了好的语文老师,还是自顾自地把精力倾注在其他科目上,或许,在他的心里,已经有了日后发展目标,老师完全可以不强人所难。既然每个学生的智力强项不尽相同,老师就要鼓励他们尽最大努力去学、去练,虽然有些学生离整体目标仍有很大差距,不过他能每天进步一点,每天都在超越自我,不是值得高兴的吗?

二、因材施教的教学观让语文老师尊重学生的智力差异

“多元智能理论”主张根据学生智力特点进行教学,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智力结构中的优势势力,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使不同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在语文学习中,有些学生善于记忆,可以说,他们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阶段,完全是靠记忆支撑的。语文老师经常发现他们接触了不少文本,课上听得很仔细,也很努力地尝试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可是收效甚微,到了最后,还是靠记忆力取胜,深刻的理解只能流于表面,得不了太高的分。还有的学生,古诗文背诵常常不得分,可阅读理解无论课内还是课外都做得很棒,作文审题立意准确且有深度,语文成绩也不差。这两类学生是比较明显的在语文学科上有短板的代表,教师与其逼迫他们完成各自智力的弱项,不如采用适合他们智力优势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记忆力强的学生自主探究记忆式理解法,让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在理解中记住需要背诵的篇章,即用他们各自的优势弥补自身的短板,放手让他们自主查漏补缺。这样一来,不同特点的学生便在教师尊重他们智力差异的基础上获得了最适合他们的发展。

三、多样化的成才观让语文老师坦然面对学生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的智力优势只要得到了合理发展,就有可能成为优秀人才,成才的道路应该是多样化的。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考试,也不是把学生培养成作家、记者、文豪,尤其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老师的职责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让他们正确地听、说、读祖国语言,能准确写出自己的看法即可。至于学生日后的发展,不是学科老师能够左右的,如果有热爱文学,喜欢写作的学生,可以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参考意见,推荐相关书籍,简介发展方向,让学生对目前兴趣爱好有理性了解。有些学生确实不喜欢语文,不得不学习语文才与老师相识,老师大可不必强硬地塞给他们不喜欢的东西,把道理讲清,把考试局面分析透彻,鼓励他们尽量学,在他们能接受的考试项目上多些关注,多讲一些考试技巧,为他们在喜爱的科目上多争取一些时间,这样一来,师生关系才是融洽的,当学生怀着对教师的感恩情学习时,效果是不同的。这样的看法不是怂恿学生偏科,而是达到最基本要求的同时,给予学生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自由,成全学生的爱好。初中毕业后,有的学生上了高中,有的则早早接触职业技能学习,至于选择什么,家长和老师只是参考,真正的决定权在学生手中。哪怕一个可以上高中的孩子选择了高职类学校,只要他真心热爱,并对此有系统规划,长辈没有任务的理由阻拦。

参考文献:

第5篇:九年级语文教学目的范文

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重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要讲究素质教育的方法,通过让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学习,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综合性学习对提高学生的能力而言非常重要,结合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结构的特点,教师通过在课堂上进行恰当指引,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培养学生、说、读、写能力

初中语文课程是一个有机整体,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综合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占据很重要的位置,而且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苏教版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综合培养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利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体现出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比如,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的课文几乎都是诗歌,有关于的诗篇《七律·》,有关于爱国情怀的《革命烈士诗二首》、有关于至爱亲情的散文诗,还有古诗,诗歌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最好的方法,诗歌内容精简,感情丰富,易于朗诵,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语感。对各种类型的诗歌进行比较学习,可以让学生明白诗词的历史渊源和深厚情感沉淀,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很好的启蒙作用。

2.注重与其他资源的相互整合

苏教版初中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具有很好的整合功能,进行综合性学习不仅整合了系统性的教材知识,而且整合了与其他课程的相互交叉内容,语文的教学过程与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是对社会生活方面的有机整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可以与阅读、写作单元的内容建立起密切的联系,通过创设情境,融合为一个主题,促进学生言语能力的整体协调发展,整合听说读写等多种语文能力。比如,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的课文,进行综合性的学习,可以很好地整合多方面的内容。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的课文有哲理散文,有抒情性散文,有说明文和议论文,还有古代诗词和社会生活实践以及写作锻炼等内容,进行综合性学习而不是单一强调某个部分,可以从整体上对教材资源进行整合。不仅可以穿插讲解哲理,而且可以融入社会生活实践。

3.综合培养学生应用语文知识的实践能力

在实施苏教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很多教师注重了教学过程的优化创新,他们通过不断调整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把综合性学习的课堂发挥到淋漓尽致,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师在课堂上开展综合性的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应用语文知识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些活动,比如说,可以组织学生制作一些文艺气息浓厚的作品,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会或进行演讲,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采访,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竞赛等,这种综合性的学习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应用语文知识的实践能力。比如,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的内容就有要求学生写演讲稿的部分,当进行《悼念玛丽·居里》一文的学习时教师可以讲解演讲的方法方式等内容,不仅仅是学习课文内容,也可以组织学生针对某一话题进行演讲。通过开展演讲,学生就会主动应用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提高了应用语文知识进行实践的能力。

第6篇:九年级语文教学目的范文

斗转星移,岁月如梭,紧张而忙碌的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教学工作结束了。本学期本人担任九年级(2)班语文教学工作。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同事的支持与帮助以及本人的努力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回顾总结如下:

一、教育教学:

1.强化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强化教学常规各环节:

在课前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整体思想、教材结构、重点与难点;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在备课的过程中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认真编写每一份教案;在课堂上,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课后辅导工作

在课后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后进学生的思想工作及课后辅导工作;在自习课上,狠抓后进生的转化和优生的培养工作;同时,进行阶段性检测,及时了解学情,以便对症下药,调整教学策略。

2.教研工作

认真参加教研活动,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二、业务学习

1. 一方面,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认真学习新课改理论,努力提高业务能力;转变了以前的工作观、学生观,我对课改理念有了一个全面的、深入的理解,转变了教学观念、改进了教学方法。

2.为了拓宽知识视野,本人在手机上购买听书APP,有时间就听书,主要是文学、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觉得收获不少。

三、取得的成绩

1.在我的教育和管理下,学生的学习态度较开学初端正很多。

2.学生的书写水平也有所提高。

3.学习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也有所提升。

四、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1.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课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练习不够,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今后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对知识点的检查落实不到位;要狠检查,落实对知识点的把握,采取措施加强练习。

3.对差生的说服教育缺少力度,今后加强对差生的教育和管理,把他们时时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第7篇:九年级语文教学目的范文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写作教学长期以来还是“三无”产品:无写作教学的理论体系、无写作教学的课程体系、无写作教学的成熟的实践探索。这源于不少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误区:一是把教完课文作为硬任务,把写作教学当作软任务。二是教课文有一定的计划性、系统性,教写作却无计划性、系统性。这些误区导致了写作教学的随意性和无序性。

再从学生的写作来看,学生的积极性差,常是完成任务了事;目的不明确,就文写文,就文改文,没有解决问题;写作知识贫乏,写出的作文字迹潦草,错别字多,语句不通,文体不符,优秀率不高。

针对上述的现状, 语文教师如何建立一个作文训练的科学体系,改进作文教学内容,达到作文教学的整体化系统化,增加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切切实实、扎扎实实在日常有目的的积累和基本技能训练中有所得,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写出“象样”的文章,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中“鼓励自由表达和创意表达”,面对文体不限的作文要求,多数学生都会选择他们最熟悉记叙文来写。因此,记叙文写作的有效教学模式研究对语文课程的教和学都是非常必要的。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总结十几年的作文教学经验,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有效地记叙文写作教学模式。

我认为,记叙文写作的有效教学模式,是把教师的“教”系统化,以便学生更好的“学”,以此实现其“有效” 性。因此,我根据中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设计出一条“快乐作文——规范作文——创新作文”的记叙文系统的教学模式,有梯度,可操作性强。具体方法如下:

(一)把记叙文文体教学、记叙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

学生要想写出优秀的记叙文,记叙文知识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没有文体知识的支撑,写作就如空中楼阁。所以,写作教学是建立在记叙文文体教学的基础上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二)做好“四读一悟”的贯彻工作,不同时期各有侧重。

“四读”即“读自己”、“读名人”、“读生活”、“读自然”;“一悟”即“读中悟”。根据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和教科书记叙文的安排规律,七年级时,把重点放在“读自己”、“读名人”、“读生活”上,以便学生认识自我,效仿名人,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在八年级时,重点放在“读名人”、“读生活”、“读自然”上,实现阅读名著积累文学知识,发现、观察生活中的细节,认真观察自然,在认识自然中陶冶情操。在九年级时,随着积累的增加,生活阅历的丰富,逐渐学会从中悟出人生的哲理,提高自己认知、分析、探究事物的能力。

(三)鼓励并指导学生坚持写随笔。

随笔作文,又称随笔化作文,随笔作文包括课堂随笔和课后随笔。平日以写日记随笔为主,所做、所观、所闻、所感、所想,尽收笔下。在此过程中,教师根据初中生应达到的写作要求,给予适当的方法指导。

(四)按照学生思维发展规律,不同时期,重点各异,由浅入深的把“教”与“学”系统化。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的高低和知识储备的多少,我把7——9年级分成三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突出重点,由浅入深的把“教”与“学”系统化”。

1、第一阶段(七年级),采用多种形式增加学生的积累。

在这个阶段,除了多种形式的积累外,学生思维的回想能力的训练也不能忽视,教师进行适当的语言表达训练之外,主要是培养学生“我手写我心”,说心里话,写放胆文,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鸡毛蒜皮,只要敢想敢写就行,有没有写作意识、表达的恰当不恰当并不是评分的标准,唯一的标准就是自由表达、说真话、写出属于自己的东西,让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中快乐的“学”,快乐的“写”。

这个阶段我称之为:“快乐作文”阶段。

2、第二阶段(八年级),分专题对记叙文写作技巧进行探究,并做成专题讲座的教学设计或示范课,使这些专题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

在这个阶段,我把“作文的拟题、开头、结尾、照应的技巧;作文的一题多意(立意)、一题多形(结构)方法;素材转化方法;布局的技巧”等方面的写作技巧“教”给学生,用学生的实践,验证这些技巧是否有效。经过反复推敲之后,把这些记叙文专题写作的技巧,按照顺序形成一套完整的记叙文教学方案。学生通过使用技巧前后的比较,会切实感受到作文得到“规范”后的好处。

这个阶段我称之为:“规范作文”阶段。

3、第三阶段(九年级)加强学生作文的立意创新的指导。

九年级的学生面临的是中考这一最实际的压力,如何让自己的作文立意深刻,语言流畅生动,在应试中得高分便成了许多学生追求的目标,这个时候无论是课堂阅读教学还是具体的写作专题课堂教学都要指向考试作文。在此阶段“规范作文”要想达到深刻、精美就显得捉襟见肘了。所以此阶段就把作文的审题立意作为训练重要。

这个阶段我称之为:“创新作文”阶段。

(五)、建立多元化的修改与评价机制。

第8篇:九年级语文教学目的范文

在我国的教育阶段中,语文一直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初三的学习阶段中,学生们将面临着中考,在中考成绩中语文这门学科将占据很大的一部分,语文的学习和复习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中考成绩。因此在初三阶段中,老师的教学风格对初三学生的语文学习及复习有着关键的影响。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初三语文 教师 教学风格

由于受到中考的影响,很多语文老师过多的注重语文的理论知识教学,忽略了语文教学中实践的重要性。因此在初三这个特殊阶段中,教师要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通过自己的教学风格,将提高语文成绩和语文实践性运用相结合,提高学生中考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综合质量,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

一、新课改背景下初三语文教师风格形成原因

(一)新课程语文的人文性

新课程语文学科中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工具性体现于语文是交际沟通的重要工具;其人文性则指在语文课程教学中要体现教师的人文关怀、以人为本及对学生文化个性的尊重。因而语文教师作为语文教学课程中的组织者、构建者、引导者,需要在教学中体现人文性,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人文关怀,真善美的熏陶。因此为了真正在教学中实现人文性,语文教师必须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新课程语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

在新课程语文教学中,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自主的理念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进行自主的学习;合作的理念,源于新课程语文的开放性和综合性;探究的理念强调师生之间在语文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学习理念不仅改变了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和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还改变了教师的角色和教学观念及风格。

(三)提高初三语文教师教学效能的需要

教学效能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能充分熟练的利用教学资源,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有效规划教学环境,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初三学生即将面临中考、升学的特殊阶段,在这个阶段的语文学习跟中考、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初三这个阶段中,老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可以更有效的利用教学资源、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能,促进初三学生语文学习及复习的成效。

二、初三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的体现

(一)重视知识的回顾和整理

在初三阶段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尤为重视学生的基本功,对学生古诗文、现代文的阅读、学生的写作和口语交际等能力进行一个综合性的回顾和整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在初三复习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知识点的复习。在教学过程中,从课文入手,以培养学生对文本素材的“语感”为重点,从而达到对初中新旧知识的复习、衔接,有效的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应用能力。例如对九年级(人教版)第二册第二单元小说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把初一、初二的重点小说引入,如《社戏》、《故乡》等,让学生“温故而知新”,通过回想起阅读学习小说的方法,对《孔乙己》等小说进行学习,由此回顾、整理相关的知识点。

(二)选择具有“扩导”功能的课外导读文章

在初三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要防止和避免”中考语文”的现象出现,过度的注重课文的理论知识复习,而忽略课外阅读的教学。尽管初三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但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旧需要继续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学习,将“内外”相结合,由此对帮助学生后续的语文读写学习,并不断积累、扩展语文知识。如对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中,在学习体现“生命主题”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扩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等文章。由此让学生对励志类文学更加了解,并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得到更好的升华和扩展。

(三)注重对知识的提升和反馈

在初三阶段的语文学习及复习中,重要的一部分便是专题、模拟卷的练习和考试。通过专题的练习过渡到模拟卷的过程中将语文知识点转化为综合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综合性的整体练习下,渐渐地适应中考的考试模式。语文教师也会通过学生在模拟卷中的检测,检查验收学生学习及复习的效果,进而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指导初三学生的复习。学生在中考模拟试卷的练习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查漏补缺,巩固提升知识点,培训适应中考的速度与状态。另一方面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复习掌握情况反馈给教师,从而有利于教师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三语文教学阶段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形成自己一定的教学风格,从而提高教学效能,进而更好的指导学生对初三语文知识的学习及对整个初中语文知识的综合复习,从而提高学生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让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不仅体现在书面中,更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作者:程龙平 单位:重庆市江津区塘河初级中学校

第9篇:九年级语文教学目的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创建高效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每一名优秀教师的心愿。为了满足“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要求,在初中的语文课堂上创建高效课堂,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是教师们需要认真考虑和研究的问题,通过教师的不断探究W习与尝试,找到了有效的教学策略,不仅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使初中的语文课堂具有浓厚的学习气氛,为学生们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一、信息技术在创建语文高效课堂中的优势

(一)有利于语文课堂整体把握,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和效率

利用信息技术,教师能够获得更多有效的教学资源,通过制作课件和电子教案,进一步梳理教学内容,理清教学思路。运用多媒体授课方式,有助于缓解教师的紧张情绪和心理压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学习,实现心、脑、手并用的局面,从而增强了讲课的综合效果,保证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多媒体的运用,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如《斑羚飞渡》一课,在伤心崖老斑羚和小斑羚飞渡接力的动画演示中,直观、形象,扣人心弦的动画效果再配上《十面埋伏》的音乐,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悲壮和感人,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九年级上册的《智取生辰纲》和《香菱学诗》中,利用影片片段的播放,把文学和电影艺术有机结合,人物形象鲜明突出,学生印象深刻,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得到极大的提高。

(二)有利于解决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利用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如影片、音乐、朗读录音、动画演示、图片场景等,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如七年级上册的《看云识天气》中描述的各种形态的云,课本描摹的虽形象生动,但不直观,特别是每两种相近的云,界限较为模糊,学生极易弄混。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各种姿态的云、晕、华、虹、霞的形象和特征一目了然,强化了识别。再如八年级下册的《苏州园林》中“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学生往往难以想象,我们可以从网络上选取若干代表苏州园林特征的摄影图片和录像,通过对比分析,那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生动鲜明,学生也“如在图画中”。

(三)有利于学案导学的推进与完善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学案在这里具有双重的理念和作用:一是学生学习的依据,二是教师课堂教学过程实施的依据。教师会把学案提前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充分预习。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检查、师生互动交流、学生自我展示的过程。课件起到了引领学案导学的推进,适当进行点拨、补充、启发、引导和突破重难点的作用。课件的拓展思维又留给优秀学生想象的空间。同时,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依照学案提示,自主地预习和学习,如了解作者,查找背景,搜寻有关的图片、音像及资料,并能有效地与相关知识链接,如吴刚的《罗布泊,消逝了的仙湖》,搜寻古今面貌的图景以及月牙泉的现状资料。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更是离不开网络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允许学生接受来自不同方面的声音,从而开阔了学生视野,也实现了大语文课堂的理念。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众多周知,广大青少年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特别表现在初中学生,信息技术可以将视觉听觉集于一体,把课本中抽象模糊的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符合学生的思维模式,教师应挖掘出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根据课本的内容和特点创设极具个性的教学情境,从视觉,听觉上刺激学生的感官和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在讲到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一课时,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集有关苏州园林的历史资料,现状以及图片或录像,将其呈现到课堂上看来。下载一些具有江南特色的民族音乐,使学生融入到苏州园林的美景之中,将苏州园林的美展现在学生脑海里,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知来学习课文内容,掌握课本的思想内涵,把握课文精髓,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二)扩大知识容量,拓展学生视野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很难在教学时间扩大语文知识的容量,教师又要讲课,又要写好板书,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而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知识的信息量越大,越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根据教师和学生的需要进行取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初中学生奠定良好的语文基础,增强语文的综合分析能力,可以突破课堂时间的限制,节省板书时间,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

(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难以提起学生们的兴趣,有时候尽管教师滔滔不绝,还是达不到教学目的。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课堂中可以将知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调动学生的感官,突出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例如,九年级上册《故乡》一课中,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体会到闰土这一人物形象的变化,让学生自己总结少年闰土的形象特点,教师再运用演多媒体总结出来,再让学生总结中年闰土的形象,教师再演示出来,最后再在多媒体上进行比较,分析闰土形象的变化,使学生能够很快地却别闰土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的生活、动作、语言以及外貌。

(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