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三四年级语文教学方法范文

三四年级语文教学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三四年级语文教学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三四年级语文教学方法

第1篇:三四年级语文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困生;激励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总结以往出现的种种情况,总结出一些新的科学有效的语文教学经验,使教学效果显著提高,教学理念不断创新。在这种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坚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能够从语文课堂上收获该有的知识和技能。

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会有这样的现象,学生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学习差异不明显,但是越往上,到了三四年级就会出现个别同学学习效果不理想的现状。他们的具体表现就是在学习上不能够及时的完成作业,上课不能够集中精力听讲,小动作较多,而且出现学习懒惰的现象,在日常交往中,这些学生不能够很好的跟同学交流,情绪化较为严重等等,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我们把这种学生暂称“学困生”。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我们如何更好的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去引导这些学生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我们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学困生自身的特点,谈一下学困生的激励策略。

首先,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在教育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背后隐含着深刻的含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不断地加强教育理念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应该树立崇高的教学理想,关心和关爱每一个学生,把学困生摆在重要的教学位置,让学困生能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鼓励。同时教师还应该不断的加强教学技能学习,去吸收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比如积极使用网络教学资源,学习最为先进的教学理论,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等其他相关学科,并且把学到的知识根据实际情况去运用到教学中来,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更好的实现自身的教学专业化。只有教师对学困生多一些关注,才能够更好的激发这些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从而更好地提升他们的语文学习成绩。

其次,在教学中,对学困生因材施教,紧抓基础。一般来说,造成语文学困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原因进行教学安排,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能够对每一个学困生进行仔细的观察,总结造成他们学习困难的共性和特性,然后因材施教。比如有的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有的学生表达能力较差,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学生自身具有畏惧心理或者胆怯心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对这样的学生及时进行鼓励和激励,让他们能够勇敢的表达和展示自己,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另一方面语文自身也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听,说,读,写”的学科特点就要求在教学中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学困生而言,应该抓住重点,哪里薄弱就让学生去补哪里,从而做到重点突出,集中进步。

由于学困生面对的学习困难是多方面的,但是在教学中必须坚持的一个原则那就是要紧抓基础。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在语文教学中也是这样,打好基础是一切学习的关键,因此必须对学困生进行基础练习的专项训练,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把基础打牢固,从而更好地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开展多种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活动,让学困生积极的参与进来,完成语文学习。知识来源于实践,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实践教学,首先来说语文本身的教学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可以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实践性教学就是其一。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汉字听写大赛,组织学生进行普通话演讲比赛,组织学生进行专题探究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对于学生的训练是综合性多方面的,学生在准备这些活动的时候,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去完成语文知识的积累。比如说,在汉字听写比赛中,学生会更加积极地去识记不同的汉字和词组,能够更加仔细的去区分不同汉字的差异和词组的使用方法。这些对于学困生来说,都是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所缺乏的,但是通过这些训练能够达到很好的语文学习效果。

实践活动对学生的训练是多方面,也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困生去积极参与实践性教学活动。

第四,抓住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制定奖励机制,让学生更多的体会成功的快乐。首先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自身的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看待和思考问题的方式还不是很完善,对学困生而言更是如此,因此在改善学困生学习困难的时候必须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去采取有效的措施。

第2篇:三四年级语文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 阅读教学 现状分析 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个阶段。但是,目前广大农村学校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与这些规定相差甚远。那么,哪些因素影响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呢?对此,我对本校三到六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调查和分析,现总结如下。

一、农村课外阅读的现状分析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有85%的学生认为应该多看课外书,觉得看课外书有很大益处,并能主动地阅读课外读物,这些数据表明农村学生已具有了课外阅读的意识,但也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外阅读的涉及面窄,比较抠门。

部分家长一听说要买课外书,就是作文书,学习参考书,形成优秀作文等同于课外书籍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学生课外阅读很少涉及古今中外名著、民间传说、科幻读物。

(二)学生课外阅读过于简单化。

学生阅读基本上是囫囵吞枣,粗略浏览一遍,大多数学生只是为了达到老师的要求,即使做了读书笔记,只是摘抄课文而已,根本没有其他实用性的东西。

(三)对课外阅读的认识不足。

一些家长对于“课外阅读”这一概念不理解,认为孩子对书本上的东西都是一知半解,阅读“课外书”,纯属多此一举。除了家长不理解之外,学校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也重视不够,甚至有一部分老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少鼓励学生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导致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脱节,造成课堂所学无用武之地。

(四)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不能得到保证。

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营造,时间也无法保证,因为是农村孩子,在家中,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很少阅读书籍,只要一有时间,三三两两地就去玩耍。家长都是农民,还要为生活奔波,较少督促子女读书,甚至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待在家里,让他们看电视。这样,孩子的阅读时间根本无法保证,还养成了不良习惯。

二、提升农村学生阅读水平的方法

鉴于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这样那样的问题,我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看法:

(一)加强家校联系,营造良好氛围。

课外阅读是在课外学生靠一种自愿自觉支配的阅读方式,它脱离了老师的直接指导。所以,家长的监督至关重要。经过调查发现,我班学生中能够自觉在课外读书的几乎没有,有极个别是靠家长监督。针对这一现象,要通过开家长会、家访等形式让家长明白,孩子毕竟小,没有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要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就要对他们作适时的欣赏和监管。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只有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孩子的阅读水平才会提升。

(二)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要相联系。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教师在对教材进行分析时就应该考虑怎样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想开去。课外阅读的目的就是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所以课外阅读一定要与课内阅读紧密联系。

小学生年龄小,再加上在农村,见识短、阅历浅,鉴别能力和欣赏能力有限。所以,在扩大农村学生阅读范围的同时,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依照读物的教育性、益智性和趣味性原则,积极向学生推荐适合的课外书籍。

1.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

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教师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如教完《狼和小羊》,就可以让学生阅读《伊索寓言》;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可以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

2.推荐与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宜的书籍

小学共六年,跨度比较大。教师推荐读物时,不能一个模式,必须根据不同年段,向学生推荐不同书籍。如对低年级的学生,可向他推荐带连环画、注音的成语故事、童话故事等;三四年级学生拥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具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可以向他们推荐《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和观察事物的独特视角,可向学生介绍一些世界中外名著的简缩本,优秀的古典诗词,以及一些时事新闻报道,等等。

(三)拓展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

第3篇:三四年级语文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有效性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关系到一个学生的语文成绩,还影响着学生在学习生涯当中综合素质的提升。确保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在课堂环节当中对事件进行有效的利用,最大限度上的提高教学效率,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语文阅读教学应有的价值[1]。在此过程中,教师应以文章的主题内容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自身的教学风格,实施具有创造性的教学环节,提高课堂的效率,在保证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接受更多的知识。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提升课堂的整体效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2.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经过大量的探索与实践之后,广大教育者们发现,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能够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也是如此,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细致的了解,包括学习能力方面、性格特点方面、兴趣爱好方面等等,针对学生不同的情况,结合实际创造出一个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环节,营造出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小学阶段的学生自制能力比较差,注意力不集中,在听课过程中很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出现溜号、走神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有趣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给学生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这样能够更好的集中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的注意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为学生展示一些与课堂相关的图片、动画、音乐等等,创设情景教学,给学生提供视觉和听觉上的辅助,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提供一个轻松的氛围。

2.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听课过程中虽然很难集中注意力,但是他们具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着属于孩子的天性,在阅读过程中必定会产生很多新奇的想法。作为教师,应对学生的想法持有充分的尊重,明确在教学环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课堂内容,利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2]。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教学方法及时做出革新,根据不同的文章内容和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在保证学生学习热情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或其他教学素材,创设情景教学,把学生的情感融入到文章内容当中,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如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讲台上表演文章中所叙述的剧情,这样有利于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文章内涵,提高学习热情。

2.3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相应的学习热情,只有让学生对某一学科提高学习兴趣,才能够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大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重视程度,利用新颖的教学方式,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创造出生动形象、欢乐有趣的教学课堂。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不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有所差异,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立不同的教学目标,以便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教师可以定期的组织学生进行一些阅读知识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对成绩优异的同于给予适当的奖励,提高学生的参加兴趣,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参与学习,根据自己思维方式理解文章内容。

2.4针对学生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

小学一共分为六个年级,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心智上也会得到相应的发展,从原本的懵懂无知的孩子成长为风度翩翩的少年。因此,在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小学的初始阶段,也就是一年级或二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当中,学生年龄还比较小,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比较有限,在脑海中还不能够对文章内容形成一个大概的印象。所以教师在此阶段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文章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是组织一些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三四年级的学生相比较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了相应的阅读能力,教师则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文章进行反复的阅读,发掘文章中更深层次的含义,并根据教师的讲解调节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一些精美的语句和段落进行记录,形成积累。在对五六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时,教师便可以为学生拓展一些阅读技巧,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一些课外资料。

第4篇:三四年级语文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情境式;写作;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06-0072-02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他把课教活了,把课教活的关键就是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令学生置身其中、流连忘返的情境,使学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随课文内容的波澜起伏而流动,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浓郁兴致。”作文是一项创造性、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也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活动中,相较于传统的理论指导教学,情境式教学更加契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本文从情境式教学理论出发,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进行了理论与实践探究。

一、情境式作文教学价值新探

所谓情境式作文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有目的地创设形象生动、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具体场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将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给学生以真实的情感体验,以此弥补学生阅历不足的缺陷,拓宽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1. 传统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机械灌输理论知识。在传统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老师往往按照教学计划与大纲的要求,机械地讲解写作技巧、写作流程,缺乏形象生动的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由于小学生缺乏生活阅历,其思维模式仍然停留在形象记忆阶段,单纯的理论知识无法冲击学生的心灵。学生往往只能接收到相关的内容,却没有转变为自己的东西。

(2)缺乏趣味性。课堂上如若只是呆板地授课――听课模式,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是没有兴趣、没有强烈的表达情感的欲望,作文就缺少灵魂,再多的训练也只能止步不前,难以提升写作水平。

(3)重结果,轻过程。应试教育的后果就是师生只关注结果,忽视了过程。语文新课标对写作的要求是:一二年级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三四年级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五六年级学生懂得写作是一种沟通与表达的方式。“语言是思维的表达,思维是语言的内核”,作文不是辞藻的堆砌,而是情感的表达。对情感的培养是写作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 情境式教学对作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情境式教学方法克服了传统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赋予学生一些真实的情感经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情境式作文教学去伪存真,强化了学生的感受性。情境式教学方式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情境的创设、情境的拓展,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理论精髓的理解与掌握,去伪存真,增强了学生对情感的认知与表达。

另一方面,情境式作文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摒弃传统主角地位,加入学生的讨论中,熟悉学生的想象空间,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增进了对学生的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写作训练,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情境式写作教学的实施步骤与策略

在学生的写作训练教学活动中,运用情境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其在“身临其境”的场景中得到饱满的情绪,激发创造的灵感。情境式作文教学的实施策略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的天性是好玩,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在引入作文训练之前,结合主题限制,有目的地创设相关的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关工作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充分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教学,诸如问题导入、设置游戏、开展小辩论、舞台剧表演等,都能帮助学生迅速进入指定的场景。例如,作文题目为“我的老师”,学生可以表演自己喜欢的老师的典型特征,在达到娱乐效果的同时,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能在表演中调动学生全身上下的细胞,于表演的过程中给学生感悟细节的机会,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又如,课前进行“猜谜语”“绕口令”“词语接龙”等活动,让学生在享受竞争带来的乐趣的同时增添学生写作的素材,拓展学生的思路。

“生活是最好的素材”,在平常的课本学习过程中,老师应积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进入社会,进入自然,感受真真切切的世界的模样,用真实的经历教会学生情感的表达。例如,在学习《爬山虎的脚》一文时,尽管课本描述得非常生动、形象,但若能带领学生去真正观察爬山虎,相信学生的理解能更加深刻。具体的物象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老师在讲解课文所用遣词造句技巧、修辞手法的效率也将提高,帮助学生真正掌握写作技巧。

2. 情境初表达,增强学生信心

在完成情境创设之后,学生要学会将情境中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只有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才能完成写作的基本要求。情境的初表达以增强学生信心为主,帮助学生完成基本的描述任务,由小及大,加入修辞等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1)强调观察的重要性。学生在游戏中可能有了兴趣,却忽视了自己的主要任务。这时候需要老师强调学生进行观察,带着自己的问题、想法进行观察。写作必然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只有学会了观察,才有写作的素材和创作的灵感。

(2)鼓励学生进行表达。作文训练遇到的一个重要难题就是学生不会表达,或者说不敢表达。学生由于词语的匮乏,勇气的欠缺,对于自己想描述的事物或者情感往往词不达意。这个时候,要从鼓励学生尝试进行简单的表达开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首先,进行基本的连词成句练习,学生可以将所要表达的词语说出来,同学们一起帮助他造句;然后,学生分组进行一些口头的交流,既锻炼了沟通能力,又对写作水平的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最后,学生信心的建立离不开老师的鼓励,老师作为一个领路人,要不断地给予学生信心,帮助学生跨过自己心灵的屏障。

3. 情境拓展,创造作文灵魂

写作来源于生活,却不是生活的简单复制粘贴,由客观事物到思想感情,再到文字表达,这就是写作的本质。对于小学语文写作训练,在完成情境创设、情境初表达之后,还必须进行情境的拓展,通过联想,触类旁通,发掘所要表达的情感,创作属于自己的灵魂。

(1)联系生活,拓展情境。老师创设的情境只能起到引导的作用,在“授人以渔”的基础上,学生必须学会搜寻自己的灵感点,并加以拓展延伸。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学生联想自己的生活,寻找异同点。例如,主题是“春游”,学生在情境中只能经历一种方式,体验一种情绪,那么可以联想自己的爸爸妈妈,联想与他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将或悲或欢的情感加入其中,通过模仿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增添作文的深度。

(2)快速作文,及时记录。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学生能从情境之中感悟一些东西,比起一味地臆想要容易得多,但也消散得快。此时,要指导学生进行构思,安排行文结构,快速进行创作,不可拖沓。快速作文就是要达到既快又好的效果。学生在短时间内构思写作的质量能体现学生写作的综合能力,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加以辅导,反之,拖沓完成反而起不到监督的作用。

三、观察生活,创新情境式写作教学

情境式写作训练凭借其形象性强的特点,对学生理解理论、丰富素材有重要的意义,教师通过有目的地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具体场景,将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给学生以真实的情感体验,拓宽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但是这种情境创设并不是机械式的运用,创设的原因是学生缺乏生活的阅历,难以凭空臆想。创新写作教学,必须重视生活,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积累写作素材,丰富写作情感,写作灵感就会源源不断地涌来。

参考文献:

[1] 朱水根.新课程小学作文教学[M].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