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人们相互关爱的作文范文

人们相互关爱的作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们相互关爱的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人们相互关爱的作文

第1篇:人们相互关爱的作文范文

一、事例要充分

作文要表现一个人的特性,只说明人物具有的特性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充分的事例才能够证明。也就是说,要使人相信你要表现的人物有某种方面的特性,选取的“证明”方法一般用归纳法。归纳法的特点是孤证不为证,多个相关论据加以证明,从而得出结论,往往更令人信服。在实践中,我们一般要尽量从不同角度,选用本质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例加以表现。比如,表现一个人的正直,可正反两面举两个事例表现他对待亲人和大家的态度,做到公正合理,令朋友和“敌人”都佩服,从而有力证明其为人正直。

二、事例要典型

用事例表现人物的特性,尽量选用典型事例,如果事例不够突出时,那么证明的力度就大打折扣,因而表现的人物特性也就相对弱化。那么,哪些是典型事例?超出一般的,尽可能是常人想努力达到而不能轻易达到的境界的事例。往往这种事例能够把人物具有的内涵特性推向极致。真实的典型事例较少怎么办?

合理虚构!虚构本质真实典型的生活材料来表现主题!“本质真实”即表象上看来不是那么“真实”,但反映的内涵一定是人们都能共鸣,并且能够得到大家认可的理性真实。这种“真实”如同鲁迅先生所说:“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创作则可以缀合,抒写,只要逼真,不必实有其事也。”如此,表象生活没有真实典型的材料,就合理虚构本质生活真实典型的材料来表现人物特性。虚构常用方法有截取加工生活材料、移植整合生活材料等等。

三、事例要生动

怎样把事例写生动,关键在细节的描写,事例的细节描写就好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是刻画人物非常有效的方法。细节唯其“细”,才能使千姿百态的各种人物在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间能够充分传达出人物的神韵。细节描写就是要以小见大,从大处着眼,从细微处着手,小中见大。生动的细节描写,我们可以充分运用李白坚教授提出的“作文时间”这一写作技巧来表现。所谓“作文时间”就是电影、电视、小说、作文里的时间。这个时间跟生活里的时间大不一样,这个时间是可以停留、延长的。一旦学生学会运用“作文时间”的技巧,他们就能够比较自由地按照主题需要对作文中的人物叙写和场景的描述,进行适当地铺叙、剪裁、处理。如此,即使生活中再小的事情也可以根据需要把它扩大、拉开,写深写透,写得具体生动、丰富多彩。

比如,为了表现一个队员的球艺高超,我们可以展开描写他的一个精彩的进球。在生活时间里,一个进球只需几秒钟,但是,为了突出这个进球的精彩,可以写这个队员是怎样灵活地接球、投球、旋转前进;也可以根据这个队员的表情、动作、语言猜想一下他的心理活动;还可以写场下的观众的反应。如此,让时间停留在这几秒钟上,让我们进行多视角、多维度地观察,足以表现出这个队员的高超球艺。

四、事例要夸张

夸张,其实就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为了突出人物身上具有的本质特征,在事例描写中对这个人物的本质特征进行着意夸大,作艺术上的渲染,以增强表达效果,让读者如看京剧脸谱一般,经久不忘,只要给一点语码上的启示,就能够立刻想起这个人物特性。

例如,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塑造的吝啬鬼严监生,为了突出吝啬,作者进行了艺术夸张,在严监生临死之前,他“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众人总是猜不出什么意思,最后“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顿时没了气。”这绝妙的细节夸张,没有加上任何感彩的语言,却活生生地刻画出了一个吝啬鬼的形象。

五、事例要新颖

为了让读者能够有兴趣读完你的文章,那么,你就得运用你的智慧,比如“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创新、新颖是文章的生命!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让人手不释卷。为什么?他别出心裁地构造了一个“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故事,“情理之中”的是夫妻俩的相互关爱之情,“意料之外”的事例让人感动:丈夫、妻子各自卖掉自己心爱的金表、头发为对方买了对方渴望已久的梳子、表链作圣诞礼物,虽然,买来就意味着各自失望,但失望中包含的爱令人更觉得温馨,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这样的人物行为往往超出读者的想象,因而欧・亨利战胜了读者,这篇小说也经久不衰。

第2篇:人们相互关爱的作文范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身体健康已经不是现代人健康与否的唯一标准,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的健康。作为十三四岁的初中生,除了身体发育急剧变化之外,同时心理也渐渐地经历着一场青春期裂变。能否从这场青春期裂变中顺利走出来,预示着学生是否能正常地步入人生的轨道。否则,人生之路有可能就此改变。所以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更应得到足够的关注。

作为一名教学十多年的初中语文老师,我深知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而健康的心理正是构建这种生命发展的核心。语文学科的课程特点,尤其是它的人文性和社会性,恰恰符合这一核心思想。

相比其他学科而言,语文的教学资源是非常丰富的,而且语文教学资源中包含很多心理健康因素。所以,能否巧妙地挖掘出这些因素并进行拓展渗透,是在语文学科中穿插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语文课本中包含大量优美的文章,学生在体验作者的思想和文章的艺术感染力的同时,心灵深处时不时会被文章中的人物、情节、情感或哲理所震撼,这对学生未来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有的文章甚至有着明显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如《生命 生命》教育孩子们学会珍惜生命,《走一步,再走一步》旨在教会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散步》《冬夜的灯光》告诉学生人间处处有真情……在欣赏分析这些文章时,学生的思想不知不觉已经被感染。

因此,我在遵循语文学科性质的前提下,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把语文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适当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让学生能够健康、和谐地发展。

随着教师队伍的不断扩大和完善,有条件的学校开始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但短时间内大多数学校没有专业心理教师的现状仍然无法改变。而语文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则具有较大的优势,应该承担起“兼职”心理老师的责任,适当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培养学生乐观、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这反过来又能促进学生高质量、高效率地学习和生活,一举两得。何乐而不

为呢?

语文教师不仅可以利用美文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还可以利用课堂或课余时间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鲁教版的语文课本都有几部名著推荐,我经常建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周末读,并借机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教育。如我利用名著《爱的教育》中的文章,引导学生相互关爱,互相理解,相互帮助。通过《昆虫记》培养学生热爱动物,进而延伸到热爱一切生命,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爱的情感。通过《傅雷家书》让学生了解父母对他们的良苦用心,进而发愤图强,积极拼搏。

心理教育不仅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起作用,还可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调整心态。每次考试前,学生或多或少都会产生紧张情绪,这个时候我会适时加以疏导,通过听配乐诗朗诵或优美的演讲来释放压力。考试结束后,总会有一些考得较好的学生沾沾自喜,我会通过一些文章让学生冷静下来,让他们像“飞流直下的瀑布”,在短暂的喧嚣奔腾后迅速归于平静,重新回到脚踏实地的学习中去。有的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容易产生挫败心理,我利用让学生写小作文的机会,使他们反思自己的不足,让他们懂得,一次考得不好不能说明什么,关键是要有恒心、有毅力,贵在坚持,早晚都会成功。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总会遇到苦恼,我利用语文作业中的日记,让他们在写作中倾诉内心的苦闷,并通过评语开导学生走出烦恼,快乐前行。

心理教育的关键,就是发现学生心中的症结。心结打开了,心门也就会随之打开。每个问题学生的背后其实都隐藏着一个心理的“黑洞”。这个“黑洞”覆盖了学生应有的光明和温暖的一面,只能让人感受到其冷漠和黑暗的一面。我所在的学校地处农村,学生的家庭情况总体比较复杂,有的父母在外打工,有的父母离异,有的家庭条件困难……这些学生往往孤僻,少言寡Z。有的内心灰暗;有的则表现为另一个极端,上课时注意力无法集中,小动作多,学习成绩差,多数老师因此厌弃这些学生。我便利用课上和课余时间多关注这些学生。没想到,不少学生从此发生了令人惊喜的变化,变得懂事听话了,甚至还经常送给我他们亲手制作的礼物。我被震撼了,这些经常被忽视甚至挨批的学生得到老师一点点关爱理解竟然会如此感激,其实老师并没有做什么。孩子的问题大多是家长造成的,而家长往往只会去埋怨孩子。在这些孩子面前,父母真该好好反思一下。任何一个孩子尤其是问题孩子的内心,其实都有着一颗纯洁的心灵,关键是有没有人去发现,去关怀他,让他从“黑洞”中走出来。

学生往往只需要一点阳光就可以灿烂,老师们,不要吝惜我们的笑容,请用我们的表扬和鼓励,用我们的真心,去关心爱护学生,去了解他们,让他们面带微笑,让他们在语文的文学世界里遨游,心理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第3篇:人们相互关爱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和谐 关系 校园师生

西方有学者强调,在学校、教室这个“文化生态圈”中,教师角色被定为“平等中的首席”。校园的和谐在于师生的关系,特别是中职院校,师生之间要找到平衡点。

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多鼓励,少打击,树信心

其实从中考落榜的那天起,学生心里比谁都难过。人都是有好胜心理的,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一旦与他们同龄的孩子有了差距,不管是父母还是周围的人都会给他们不少压力,久而久之,连他们都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一旦有了这样的想法,各种不良行为开始滋生,最突出的就是逆反心理。而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1、拉近距离,形成邻近性。“在人们的相互关系中,邻近性能提高喜欢的程度,这是由于空间距离的人接触频率高,相互了解深。”①“人们和最接近他们的人交流最多。”②这说明教师在重智能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精神,多与学生联系、沟通、交流和谈心。善于观察和了解学生,包括从记住学生姓名开始,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能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从学生的言行中推论出他的感受、信念和态度。

2、积极关注,提高喜欢程度的相互性。一般情况下,“人们喜欢那些也喜欢自己的人。如果关于某人的全部信息资料说明他喜欢另一个人,则这个人也会喜欢他;相反,如果他不喜欢另一个人,则这个人也会缠上不喜欢他的感觉。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喜欢或不喜欢都是相互性的。有时一个人也会喜欢某个不喜欢他的人,或不喜欢某个喜欢他的人”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起主导作用。因此,依照相互性喜欢的理论,教师应担当积极主动的角色,主动喜欢学生,无条件地积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事实上,教师爱学生并不是课堂教学的前提,而学生爱老师才是真正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前提”③。老师喜欢学生,学生钟爱老师,进而积极参与学科学习,主动形成良好品行。这点在中职院校里比较缺乏。学生已经是十六七岁的“大人”,加之逆反心理泛滥,时常做出违反常规的行为,所以,老师很难主动喜欢一个所谓的“不良少年”。其实,当与他们接触后,我们会发现,即使非常调皮的学生本质还是善良的,只是由于生活环境、教育环境和成长背景的不完善,导致学生关爱的缺失。正是由于这样,我们教师更应该主动地喜欢学生,无条件地关注每一位学还是呢个,人道的对待一切学生,这是师德的本然要求,也是和谐师生关系建立基本前提。

3、尽量以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形成相似性。中职学生很想与老师交朋友,但是,传统的“严师”让学生望而却步。当然,老师要树立一定的威信,但威信不一定完全等于严厉。在师生交往的实际层面上,既定的事实是师生间在年龄、阅历、兴趣、爱好和社会背景等方面相似性很小,差距却很大,甚至构成师生交往的鸿沟和障碍。这就要求教师心理年龄不能老,知识结构不能旧,要保持一颗年轻向上的心,积极主动,热情友好,思想敏锐,宽容大度,幽默风趣。

教师讲课教育学生时希望学生倾听、学生满心接受,教师个人能力比较突出有利于产生吸引力,使学生愿意与教师接近,但是,有时候教师表现得过于强势,让学生觉得教师神圣不可侵犯,什么都好,什么都强,敬而远之,于是会产生疏远感。“一个看起来很有才华的人,如果表现出一点小小的过错,或暴露出一些人的弱点,反而会使一般人们喜欢接近他。如果一个表现得完美无缺、十全十美的人,倒会使人感到高不可攀、望而却步,自己认为自身太差而不敢与他人交往。”④如果这样,学生也不会主动找教师沟通,我们就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而解决问题了。

二、惩奖的恰当运用加强师生之间的信任,减少猜疑

可能有很多人认为中专生没办法信任,太会撒谎了。确实,我遇到过很多撒谎很厉害的学生,“在家骗父母,在校骗老师”,但我们要找找原因,为什么他们经常撒谎?是缺乏被信任。他们现在处在一个很无奈的年龄段,说大吧,还没有成年,说小吧,也有十六、七岁了,很多事情他们想自己做主,可又没到法定年龄,于是开始撒谎。我想不妨给予他们更多的信任,你主动地信任他们了,反而对他们起到了“远程调控”的作用,他们会觉得老师这么相信我,我不能让老师失望,做事情反而会有尺度了。当然,学生做什么还是要有个度,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要对学生多说、多提醒。所以,必要的惩罚和合适的赏识是加强信任的一个关键。

1、惩罚教育的内涵和必要性。惩罚教育要以不损害受罚学生身心健康的原则来确定处罚的方式和处罚的程度。惩罚教育是一种权利,是社会赋予学校或教师教育学生的一种权利。这种权利又是一种责任,要慎用,否则,惩罚变成的体罚,将造成学生身心的伤害,使受罚学生从心理上感到受虐待和歧视,从而走上教育的反面,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严重的错误。

但是,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会造成学生对权利的滥用,而认识不到自身权利与职责,使学生处在放纵的状态,对学生的教育是失败的,学生也会因为教师不能合理运用惩罚而对其产生不信任感。

2、赏识教育更能体现师生间的交流和相互的信任。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交友,多多鼓励,适当奖励,如,学生的进步、学习取得的成绩等等都是我们教师鼓励学生的点点滴滴,甚至作业后的评语也可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三、以教室的平台作用加深师生之间的自由表达和深度了解

大中专教育模式不同于小学、初中,它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和充分的自由时间。我们的学生大多数是未成年人,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心理上容易波动,思想易受到外界影响,既是青春勃发的花季,又是容易迷失方向的雨季。当他们远离家人来到学校,非常需要老师的呵护和正确的引导,而教室就是提供师生之间自由表达和深度了解的平台。

在我国大力扶持中专院校的大好环境下,为了提高中专的教学质量,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角色及教学方法、教学行为等方面应进行必要的转变和调整,用交往和对话来重建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做到刚柔并济、一张一弛。 转贴于

1、“不偏向一个,不漏掉一个”——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发展。教师面对的是众多既有共同的身心特点,又有不同的家庭环境、人格特性和智力水平的群体,故,教育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偏差,向他们提出统一的要求,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多样化,关注学生个体的需要和发展;既要为个别学生“对症下药”,也要为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与他人相处能力有困难的学生的全面发展考虑,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主动与学生交流沟通。教师是主导,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老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特别是中职生,处在懵懂却又自负的年龄段,很容易自己“所以然”,甚至曲解老师的意图,所以,在与中职生交流的过程中一定要主动,同时注意形式,尽量避免使用一些敏感的语句,甚至可以从学生在想什么、喜欢做什么、希望了解什么等等进行沟通,减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正确引导学生成人、成才。

3、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向综合型教师转变。“师资教育”应运而生,它更强调在“教育”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去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管理角度,观察自己的课堂行为,从而评估教学效果并开展教学中的科研。所以,参加培训,不仅能提高自己的理论文化素养,开拓视野,更新知识结构,还能提高职业成熟度。

四、哲性的班级管理,促进师生融洽沟通

1、树立主人翁精神。每个班都有听话的孩子,自然也就有调皮捣蛋的。对于这种情况,不能一叶障目,对每个孩子都要一视同仁,更多的关心反而要放在后进生身上,对他们除了耐心、多教育、引导,还要“一碗水端平”。一样的错误,不因是好学生就轻描淡写,不因是差学生就小题大做,对学生客观正确的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前进和战胜困难的勇气。要充分发挥管理过程中每一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注重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为被管理者提供参考与管理的机会,从而增强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

2、提倡模范带头作用,从身边的道德典范和教师的以身作则为师生构筑统一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组建优秀班委。对于一个班级来说,如果说班主任是灵魂,那么班干部就是支柱。班级管理的好坏,班主任下达的任务能否顺利地在班里执行,很关键的就是班干部,所以,挑选合适的班干部、建立完善的班委很关键。刚刚来校的学生,在你还很不了解的情况下要想选好就必须会观察。成立了班委就要给他们锻炼的空间,特别是班长,在刚开学的几个月里班主任要多去关注,再慢慢放手。班上发生的事情学生是最先知道的,班干部先处理就可以争取到更多时间,甚至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但这不代表班主任不去管理班级,要多和班干部、学生交流,从侧面管理班级。

要多开展活动,丰富课余生活。中专院校受范围的影响,很多硬性设施跟不上,缺乏活动场所,学生下课后无所事事就开始想些其他的,比如上网、看言情小说,很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为了陶冶情操、锻炼身体,可以以班为单位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羽毛球、乒乓球等体育类的比赛,演讲、书画、作文、摄影等人文性评比,从这些活动中让学生找到人生的乐趣、学生的职责,懂得做人的态度。

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精神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才能保持心灵上的交流,拥有一个祥和、友爱和宽松的教学气氛,从而使学生处在无拘无束、心情舒畅、心情振奋的心理状态中。只有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看待中职师生,才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与学生形成合理的新型师生关系,发挥师生的互动效应,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导者和参与者,与学生形成一个真正的、科学的共同体。

参考文献

[1]费穗宇 等 社会心理学辞典.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145.

[2][美]麦克罗斯基 等 张艳华 译 课堂交流指南:交流在教学和培训中的作用.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32。

第4篇:人们相互关爱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 英语 教学质量与效率 有效途径

1.引言

英语作为外语教学,我们应了解该语言的文化特征。英语既是该语言的文化的载体,又是思维传播的媒体。因此,英语教学的过程和最终目标的是促使学生运用英语语言结构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选择词汇的能力和创造性运用词汇组合成语和语篇的能力,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表达思想的能力。如何培养综合素质高、外语交际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这是英语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探索和研究。

2.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分析

大学英语教学发展不平衡。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各地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水平差异极大。大学生入学英语基础相差较大。不同高校及同一高校(甚至同一班级)的学生对学习英语的期望差异也极大。特别近几年来的扩大招生,使一些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涌入高校。这一问题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从小学到大学,虽然教师、学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英语学习上,但效果却不如人意,究其原因:

(1)在传统教学中,教材是《圣经》,教师无权思考课程,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课程与教学的孤立,使师生的主体性无法得到充法发挥。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是“权威”,不容学生置疑,而学生的任务只是听、记、问、答。教学重结论,轻过程,只要学生记住就行了,而不注意达到教学目的或获得所需结论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目前教学中,相当一部分教师依然是“只见学科不见人”,很少关注人的全面健康发展。许多成绩的取得以牺牲学生的长远发展为代价。学生学得苦、学得累。

(2)教学模式相对陈旧,教学手段落后。由于过分突出强调正确的语音、扎实的语法、一定的词汇量,造成老师是讲课主体,学生是听众,学生没有真正的语言体验、训练和实践的机会,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未能有效达到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目的。教学中很少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对有助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录音、录像、电视、网络及多媒体等课件的推广措施和力度不大,不重视改善教学条件,设备简陋陈旧,影响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3)学习与运用脱节,导致了教学双方的消极互动,使学生经历了学习失败的消极体验,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使教学难以获得满意成效。

(4)英语教学师资不足、投入不够。教师的待遇差、缺少进修和提高的机会,学校对教师进修的政策不宽松、资金帮助少,众多原因造成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热情不高、缺乏敬业精神,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兼职工作方面,部分教师还寻机跳槽。再者,大学英语教师出于经济或任务所迫,兼课较多,妨碍了大学英语教师进行科研活动,从而对教师提高科研、教学水平不利。这使得许多教师成为“教书匠”,对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研究不利。因而造成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不能适应学生入学后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

上述因素直接影响和制约着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英语教学的思考与对策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因此,高等院校要采取有效措施和手段,积极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作。我们的思考与对策必须围绕“教”与“学”的问题展开研讨,应从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质量管理五个方面入手深化教学改革,从根本上实现“五个转变”。

3.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1)从多方面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从课堂教学来看,“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积极创设大学生的有效学习环境和氛围,重视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导与帮助。调动大学生自主性学习、创新性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从教学模式来看,“以学生为中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三大基本原则,一是“以学生为中心”。重在培养大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二是课内课外有机结合,重在培养大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堂教学的设计,重在满足大学生的要求,以大学生的参与为衡量标准。把统一要求与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结合起来,制订教学计划要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科学地确定必修的核心课程。否则会成为无序的、无目的的教育。同时,又要看到大学生是有差异的,而且社会需要各种不同的人才。因此,必须因材施教,在培养模式、教学内容组合上应该多样化,实行多种模块,让大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及授课教师方面有一定的选择权。

(2)从师生关系来看,“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改变传统的师生模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生活中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民主的、相互关爱的。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也应该是相互交流、合作的。

(3)从教育过程来看,“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培养和激发大学生对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大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勇于展示自己、勤于思考、善于参与。让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其内在的价值。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大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所需的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

3.2“以学生为中心”是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

(1)“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方法是在英语学习中提高大学生注意力,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励大学生充分利用所学材料解决问题,发挥已具有的语言能力,积极参加言语活动的有效方式。以大班精读课为例:这本身是启发大学生心智,帮助大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集听说读写译于一体的交流活动。所以我们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除了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课前演讲、讨论,讲解名人轶事等外,还可以在课堂上根据课文的主题,编排丰富的课堂活动。如双人对话(pair work)、小组讨论(group work)、课堂辩论(class debate)及演讲(speech)等。这些形式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避免大学生出现疲倦的状况,又可提高大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班授课,增加口语练习。中国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口语水平低的现象,主要是因为不具备语言环境,大学生能够练习口语的唯一机会是课堂,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又忽视口语训练,这样就造成了大学生只会读、不会说的情况。为了克服以往翻译语法教学法造成的“哑吧英语”的顽疾,改变“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应在授课的内容和侧重点上也做一些调整。针对大学生英语水平和口语能力普遍低的问题,采用听说小班授课,使大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练习听说。内容上做到丰富、逼真、有趣,力求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在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之余,组织大学生欣赏现代诗歌、名人演讲、电影对白、英文歌曲等。新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培养大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这也是培养大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重点和关键。

(3)“以学生为中心”的引入过程写作教学法。英语写作也是大学生较薄弱的环节之一。因此改革大学英语教学,强化英语教学中的写作训练己经是势在必行。因课时、班级规模等客观条件限制,目前的大学英语写作仍以成品教学法为主,即老师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批改作文,而批改的重点往往是在语言形式而不是语言内容,对篇章结构的分析、反馈不足,而大学生只关心分数,对老师的评语和修改部分不太认真阅读,结果同样的错误在以后的作文中仍然出现。针对这种弊端,应引入过程写作教学法:英语的写作内容多种多样,在课堂上,教师找一些简短的形式供大学生练习,如通知、便条、报告、邀请函、致谢信等,这样大学生可以在短暂的时间里练习动手能力。

(4)强文化因素的导入。外语教学的宗旨是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实现恰当有效的交际。如果忽略了文化差异这一因素,势必造成双方交流的障碍。在教学中结合大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加强了文化知识的导入,从英语“重逻辑,重明确”的特点入手,使大学生学会用英语式的思维造句作文。此外,还可以结合课文向学生讲授跨文化交流的礼仪、注意事项、日常用语、体态语等。这种文化因素的导入,有利于构建以素质教育为主导思想大学外语教学体系,突破了传统的语言知识教学的局限性,符合信息时代的要求。

3.3坚持“学以致用”的教学思想。

英语课文教学的目的绝不只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取课文所传达的信息,也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课文所包含的词语、词法、句型和语法等语言知识。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以全新的姿态迈向21世纪的战略举措,而课堂教学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如何利用课堂教学这块阵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教学中有待解决的问题。语言教学只有跟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才能体现出其功能和生命力。因此,在课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多探索把课堂作为学生英语实践活动的舞台,把课文内容作为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议论、评价、延伸和借鉴等言语实践活动,从而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其积极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3.4坚持“互动型”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

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学习效果考核阶段,学生无疑是“主角”。无论以何种方式进行考核,他们都需要把自己所获知识的展现出来。考核结束后,他们则需把考核中出现的错误、原本没有掌握的知识点进行书面总结,以备教师检查,或作为教师单独提问或指导的依据。此外,学生平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技术,反复练习和模仿、做作业等,老师可以适时检查并留下指导性意见,以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提高。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并非教而会之,需要大量的、反复的语言实践活动才能掌握,因为语言的社会性和交际性本质使英语学习有别于其他课程。就语言学习而言,“教”与“学”实际上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的结果最终得由“学”来体现,抓住了“学”,就是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重视了“学”,就是明确了英语教学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是以语言学习规律为基础的,它把学生从被动引向主动,从消极接收引向积极参与。语言知识尽管有助于语言能力的培养,但语言知识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转化为交际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使课堂变为交际活动的场所。教师应从传统的主导地位向指导地位转变,课堂教学应从传统的“单边灌输型”向“双边交互型或多边交互型”活动转变。通过平等参与和学生的主角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听读,提高学生的接受性技能;通过说写,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技能;通过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努力形成课堂教学的整体活力,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力培养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保证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的职责一是教给学生知识,二是教给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本领。我们设计教学活动不仅要有益于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学会”具有一定的时限性和被动性,而“会学”能使人终身享用,符合“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会学”更具有主观能动性,效果更佳,所以,教师要给学生送金子,更要教学生点金术,使之掌握独立学习的方法。只有“会学”,才能学好,才能创新,才能有所作为。

3.5坚持营造“多维度”的语言交际环境,使教学手段从“黑板-课本-录音机”向“多媒体化”转变。

但是经过多年的实践教学,笔者发现由于多媒体教学课件本身融入了大量的相关信息,学生实际接收信息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确实有了极大的增加,但是,学生接收信息的速度能否适应高清晰度投影显示和课件讲授速度,则是需要进行探讨的问题。由于学生素质及教师素质的不同,即使是使用完全相同的一套多媒体课件,其教学效果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性质、授课对象、本人讲授特点等适当地调整课堂中教学信息传递,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在教学时间内切实掌握和理解课程知识,才能够达到应有的教学要求。此外,还要注意,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是一无是处,只要与新的教学手段相接合,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是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的。

3.6坚持建立有效的质量保证制度,使英语教学从注重“目标管理”向注重“过程管理”转变。

有效的教学质量考核是常规教学管理的重要方面,建立严格、科学和规范的教学管理保证制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我们就必须强化发展性过程考核,通过这种教学过程的量化考核实施教学质量的“动态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教学工作的量化考核,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考核体系;

(2)加强测试研究,实行教考分离;

(3)建立学生成绩档案,落实教学质量目标责任制;

(4)强化教学研究活动,建立“周情通报”制度;

(5)加强同行之间的交流,建立听课评教制度;

实践证明:教学过程实行量化考核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敬业精神,增强教师的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

如今在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英语已日益成为一种国际性语言。它不仅是人们交际和沟通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还是国际竞争的“武器”。所以培养大批英语人才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我们必须认清大学英语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深入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实际工作中总结探索新办法、新思路,使大学英语教学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张尧学.加强实用性英语教学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2,(8).

[2]阎志坚.武世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