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范文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范文

一、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由于我班学生知识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比如,在书写方面,我应大力强调规范性,要求行款整齐,字迹工整,并努力克服错别字,“规”字右边本该“见”而非“贝” 字,这类似的问题我要进行大力更正。又如,对修辞手法的判断运用,对各种句式的变换,对病句的修改,对生字新词的理解运用,对近、反义词的积累等,我都要逐一进行讲解或强调,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语文能力。

二、灵活机动处理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学生的学习要体现自主、探究、合作。因此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课程内容,以求学生能尽兴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完成自已的探究,真正体现自主性。要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旺盛的学习劲头,教师也必须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加以探究,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在教学中,我以读代讲,自主感悟;以鼓励学生各抒已见,尽情发表自己的看法;以采用一些别开生面的方式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会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三、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方法的学习。搞好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有很大的好处的。有的同学为什么老是玩,可成绩却不错,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我们强调上课专心听讲,及时对知识进行巩固,然后还要及时复习。有人说,聪明与否,在于是否思考。这是很关键的,我们要着重指导学生学会思考。睡前回顾当天所学,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方法多,但要适用,易行,便于操作,还要督促学生坚持。

四、做好扶优转差工作

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感到“吃不饱”,而成绩差的学生又常常“吃不了”。这就给我的教学提出了一个难题,必须保证优生够吃,差生能吃。不然,都会有意见的。我应采用的方法,在作业中使用“自助餐”的形式,要求必须全面完成的基础上,优生可以自选一些操作实践题,使之能够有所为。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我觉得这方法应该有效。

五、突出章节过关

本期的教学内容,分为八个单元。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我都要进行检测,针对学生存在的知识点问题,及时解决。对确实困难的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个别教育,使之掌握,并能运用。抓好了章节过关,本期学生的学习成绩肯定会普遍提高。

六、拓展知识视野

第2篇: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五年级;语文;综合性活动;策略分析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特点使得语文成为小学教育的基本课程。在功利性教学的影响下,小学生学习语文只是为了考取优异的语文成绩,他们根本无暇思考语文知识的应用问题,也不具备欣赏语文中的人文美、文学美、情操美的审美能力。综合性学习活动可以将小学生从固定的教学程序中解放出来,他们可以亲自体验语文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还可通过多种实践性的趣味性活动来完成学习任务,这便可以有效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使其树立知行统一、学以致用等意识。下面,我将从以教材内容设置活动主题、发挥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反思与总结中促进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发展三个层面,讨论小学五年级语文课程中综合性教学活动的开展策略。

一、以教材内容设置活动主题

语文课程中的综合性活动除了要满足学生的语文学习需要之外,还应与具体的语文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体现综合性活动的“语文意味”,这是因为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应试能力也是促进小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教师必须要正确处理综合性学习活动与语文教学任务之间的关系,以教材内容来确定活动主题,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口语交际·习作一”一课主要是为了锻炼小学生的交友能力,因此,我与本校的其他语文教师合作,利用课后空闲时间组织小学生进行了一次“交友会”,即学生可自由出入所有参与本轮实践活动的班级,选择一名不认识的同学进行自我介绍,完成交友任务。在本轮活动中,我会与其他教师有机合作,每个班级都有一名老师“坐镇”,观察学生的交友情况。待学生完成基本的交际活动之后,我再对本班学生进行书信写作指导,鼓励他们与自己的“新朋友”展开书信往来,以书信在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友谊之桥。在本轮实践活动结束之后,许多学生都与自己的“新朋友”建立了长期的联系,这就证明本轮实践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还可丰富他们的交友圈,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发挥学生的活动主体作用

开设综合性活动的基本目的便是为了提升小学生的语文能力,使他们在动手实践中深刻品味语文知识。因此,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懂得放手,让小学生自主完成各类活动任务。教师可以合作者的身份来帮助小学生,但要注意适度,不可剥夺学生的学习权利。

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口语交际·习作三”一课中,我以“生活中浪费水资源的现象”这一主题组织小学生就自己周边浪费水资源的生活现象进行了实地调查。在本轮活动中,我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希望他们能够为学生提供手机、照相机等,以便学生拍摄浪费水资源的图片。我将实践周期定为一个星期,因为小学生需要充足的时间来收集实践素材,并对素材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学生需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来完成资料调查活动,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同时也为了让学生彼此监督,我鼓励学生结伴而行,以小组形式参与实践调查。待资料收集完毕之后,学生需分门别类地整理资料,思考解决浪费水资源问题的有效策略。之后,我便在语文课堂上组织学生分享了实践学习成果,引导他们从“以理服人”的角度来展开辩论,进而使其了解水资源的宝贵之处。

三、在反思中进行总结

反思是一位具有发展眼光、进步能力的教师的基本能力,可以说,反思是促进教學进步的基本因素。综合性活动是一个创新型的教学举措,教师更应时时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的有效经验,以便保证综合性活动的教学质量。

在上述“生活中浪费水资源的现象”这一实践活动中,我利用十分钟的时间组织学生反思了自己的学习行为,并对实践活动效果进行了全面评价。在本轮总结中,我肯定了学生善于观察、积极实践等正面的学习表现,且就学生所提出的几个具有创新性的“劝告他人珍惜水源”的意见进行了表扬,比如,有的学生从浪费水资源的危害方面进行了阐述,希望引起人们的警醒之心;有的学生从水资源的用途方面进行了分析,为如何珍惜水资源提供了具体建议……在本轮活动反思中,我发现即便是平常不喜欢学语文的学生也积极参与了学习讨论,这就证明大多数学生都很喜欢实践活动。

总而言之,五年级小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动手能力,具有强烈的自我探究欲望,教师应尊重小学生这一成长特点,以综合性学习活动来帮助小学生成为问题的发展者、知识意义的建构者,使其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

参考文献: 

[1]李琴.探讨小学五年级语文综合学习策略[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6,(7):80. 

第3篇: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范文

关键词: 阅读教学 课前学习 课堂教学 课后学习

小学是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能直观地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语文阅读。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尽快融入阅读角色,掌握阅读方法,进而提高阅读质量,感悟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是当前语文教学的热点研究问题。在农村任教三十余年,总结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以下心得体会:课前学习、课堂教学、课后学习三个环节相互结合,逐步解决阅读中的相应问题,进而达到理想的阅读效果。

1.课前学习――为更好地阅读做准备

1.1指导预习,教方法。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学生已经升入五年级,可以熟练掌握阅读方法:首先要求学生通览全文,将不认识的字词标出,将不理解的句子画出;随后借助工具书,明确字词的意思。其次要求学生熟读课文,达到正确且流利地朗读课文[1]。最后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读完课文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1.2加强词句练习,重积累。

读课文只有在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明确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只有明确学过的词语的意思并根据需要进行再创造,才能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重视词句本身的理解,二是要重视词句在句子或文章中的运用[2]。引导学生对词语和句子进行理解及时掌握,先要明确这些词语和句子一般在哪些情景进行使用。有些词语意思浅显,学生很容易自己理解;有些词语语义晦涩难懂,教师要精讲并造句帮助学生理解。在进行句子练习时,教师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句式进行变换,如“被字句”换成“把字句”;当然,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造句、仿句练习。掌握一定量的词语和句子,是更好地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

2.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方法

2.1多形式读,启迪思维。

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教学自然要避免单调乏味,其中一个行之有效的策略就是设计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多样的读书活动。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灵活多变的教学过程中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更能进一步达到阅读要求的效果。从不同的角度设计,读书形式也就多种多样。从阅读目的说,可以开展:引读、范读、赛读、评读、品读。从阅读速度说,可以开展:速读、慢读、跳读,等等[3]。

例如教学《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时,就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进行阅读,以便学生更好地融入角色,理解文章要表达的主要思想。

例如教学《珍珠鸟》的7、8、9、10自然段时,由于这几段的构段方法是相同的,因此我把读思、读说、读写等有机结合起来。

教师引读:(1)老师:雏儿是什么样的?学生读有关的句子。老师:起先在哪里活动?学生读。老师:随后呢?学生读。(2)老师:久了?学生读。老师:渐渐的?学生读。老师:它先?学生读。(3)老师:它放开胆子?学生读。老师:它完全放心了?学生读。老师:有一天?学生读。老师引着大家这么一读,你们有什么新发现?启发学生写下发现的东西。然后设计读写结合训练:雏儿与作者还会有怎样亲密的互动?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几句话。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例子。”实践证明:通过引读理解课文内容,引领学生发现课文构段的规律,可以习得方法,启迪思维,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读思、读说与读写结合,先说后写,水到渠成,为单元的作文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2.2自主阅读,放飞心灵。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是悟的基础,悟是读的深入,练是读和悟的融会贯通,是语言积累和运用的水融,是技能的形成过程。阅读教学中应做到以人为本,“训练”中包容“感悟体验”;以读为本,“感悟体验”中体现“训练”。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需要语文老师做长期的、细致的练习和培养。文章是表情达意的工具,鲜明的态度,真实的情感是朗读的灵魂。而选择好了“读”的方式,找准了语言文字情感的基调,才能与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涌起随之而至的激情,鲜明的态度与真实的情感也才能从“读”的声音语调里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3.课后学习――有兴趣有计划的阅读

3.1鼓励课外阅读,培养阅读兴趣。

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在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一时难于解答,可以发动学生把疑难解决。在我引导同学们学习了《丝绸之路》这节课后,有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骆驼可以在沙漠中生活?其他生物像羊、牛,为什么不能在沙漠中生活呢?”这是从课文中引申出的问题,难以预料。我随即向学生发问,请学生结合自己课外的读物进行解答。这样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仅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可以适时介绍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读物,帮助学生培养阅读兴趣,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3.2小组阅读,制订计划。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形成小组,组内成员共同制订阅读计划,具体可以包括:读哪些书,什么时间进行读书笔记的交流等。这样通过小组的共同学习,既可以起到督促作用,促使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又可以帮助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对于大多是独生子女的新时代的小学生来说,小组阅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等等。

阅读,在学生学习和生活当中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长时间下工夫;而且要切实落实《课程标准》,更应将课前、上课过程中及课后三个环节有机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庆芳.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

第4篇: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范文

    作为小学部的英语老师,下面谈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创设学习环境和情景。

一、环境   

所谓英语学习环境是指学生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和嘴里说的尽可能是英语。眼睛看到的主要指的是硬环境。让学生在学习场所、生活场所、玩乐场所都可以看到和学习英语。如:校园内的警示牌、标语牌、宣传牌,用英汉双语;玩乐场地的器材名称用双语;教室里的课表、班规和其它布置用双语;食堂内墙壁上的卡通画和漫画等的人物对话用双语;公寓内部设施名称、名人名言等用双语,等等。耳朵听到的和嘴里说的主要指的是软环境一种语言的学习目的主要是听得懂说得出,这需要教师的主观努力,去引导、去营造环境去创造机会。首先,在英语课堂上毫无疑问老师尽量多用英语、少用母语,有人的小学生还听不懂,但你可以想办法,一是多采用直观手段,如实物、图片等创设语境,二是老师利用眼神、口形、手势和其它肢体语言帮助学习理解;其次,在课堂外也尽量多用英语,最好是小学部全体师生人手一本《日常英语200句》,大家都学,路上打招呼、各科上下课的问候语、早操课间操的司令都用英语。二是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站播放英语歌曲、英语小故事、小笑话等。三是每个月举行一次英语竞赛活动,如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朗诵比赛、英语唱歌比赛等。学校的其它大型活动尽量让学生主持并运用双语。这些不仅让学生有机会听和说,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情景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必须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学习举趣,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用英语进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运用所学语言成功地达到某种目的后的愉快。这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学科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要使小学生能够在40分钟的时间内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情景,做到教学情景化。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是这样做的:

    (一)是运用多媒体手段,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模拟表演创设的情境,往往受时空限制无法全部做到,在这种情况下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移植情境,形象生动地再现有关对话的时空,做到声像结合,图文并茂,这适合小学生好奇、求趣、求新的年龄特点。教师将学生要学的对话融入其中,会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帮助学生在语言与表达对象之间建立起联系,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自觉、更有趣的进行英语交际活动。例如:下雨的情景课堂上难以再现,老师预先录下下雨声,再用FLASH制作成课件,这样让学生先体会下雨时的情景,再跟着课件中的卡通人物学习有关下雨的对话内容,学生会很感兴趣。学生在情景中深入角色,自觉主动实践,又在表演中充分展露自己的才华,在相互评价中体现自我。

    (二)是教唱英语歌曲,学讲英语小笑话、小故事、还有演话剧、童谣、小诗、绕口令、猜谜等等,形成轻松的学习气氛。不少小学英语学习内容可以用歌曲形式表达,这有助于激发兴趣和分散难点。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融音乐与英语为一体,能帮助学生理解对话,表现情景内容,创设有声语言环境,使学生自然投入。在唱歌过程中,可以根据歌曲内容进行问答或分角色对话,体现歌曲中的交际情景。英语小笑话和英语小故事不仅老师讲,而且要让学生学会讲,让学生从机械、呆板、单调、紧张的学习环境中解脱出来,消除学习疲劳,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效率。

   (三)是设计游戏情景,复习巩固对话内容。在对话复习教学中设计适合儿童口味的游戏情景,是寓教于乐的好方法,能帮助教师把单调乏味的复习工作变得生动活泼,为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进行语言操练创造了条件,使学生乐而好学。

例如:在教12个月份和天气时,我设计了一个“哈哈HAPPY”时,我准备了12个月份的纸条,放在一个盒子里,再准备关于天气特征的纸条,如hot、cold等放在另一个盒子里。游戏开始时,一名学生从两个盒子里各抽取张纸条,连起来说一个句子。如果这个句子符合事实,如。其它同学则重复该形容词:如果句子不符合事实,如其它同学则“哈哈”大笑说。显得形象、生动、有趣。学生在游戏情景中深入角色、踊跃表演。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这既符合孩子们乐于模仿与好玩的天性,又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还调节了学习节奏。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巩固了学到的语言知识,锻炼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第5篇: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范文

快要上课了,请大家听一首歌,会唱的一起唱。(媒体—《好汉歌》)

1.谁知道刚才听的是什么歌?

2. 是的,这是《水浒传》的主题歌作者施耐庵就用他那一枝生花妙笔塑造了一个个生动鲜明、有血有肉的英雄好汉的形象,演绎了一段段生动曲折、为后人传颂的传奇 故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其中的一个故事:读题:林冲棒打洪教头,让我们一起跟随着施耐庵的妙笔一起来欣赏人物的形象,体会他文笔的精妙。

通过早晨的熟悉课文,我们知道,这个故事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见面,第二部分是交手。

(板书:见面、交手)见面讲的是(文斗),交手讲的是(武打)

二、学习第七小节

1.文章的第七小节直接写了两人精彩的武打场面,我们就先来欣赏两人交手情景。

2.自由读读第七节,想想第七节写了他们几个回合的交手?(3个)

⑴板书:回合齐读、什么叫回合?怎样做了才能算一个回合?课文共写了几个回合的打斗?点清了吗?几个?是否找对了,我来检查一下

⑵分别指读三个回合(谁来读第一个回合,看看他分得对不对?)

3. 这场武斗虽然只有三个回合却扣人心弦十分精彩。那么精彩在哪里呢?我们来品读一下。怎样品读呢?请看提示:指名清楚响亮地读读要求

1. 媒体出示:

1.洪教头打了哪三棒?用直线画出句子读一读;说一说,每一棒的用意何在,从中可以看出洪教头是个怎样的人?

2. 面对洪教头的三棒,林冲回了哪三招?用曲线画出(每招只能两个字),说一说这三招妙在何处,想一想从中可以看出林冲是个怎样的人?

要求看懂了吗?请大家先围绕第一个问题轻轻地读读,细细地想想,一边读一边悟,一边读一边想。

4.欣赏感悟体会

⑴谁来做做洪教头,通过朗读来打出他的第一棒?

你打这一棒用意何在?何以见得?

(恼恨林冲——柴进对他的看重和款待。“想赢银子”“使出浑身的功夫”。

他用了什么招式呢?——把火烧天。齐读,顾名思义,这个招式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把火”怎么拿?烧天,天在哪儿?——谁来做做看?

请问洪教头,你第一棒就使出了这个招式,想干什么?体会的真好,这个洪教头第一招就是一个杀招,而且使出了浑身的功夫,摆明着要致林冲以死地,用心何其险恶何其毒也!)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洪教头的第一棒,读出这个洪教头的用意

⑵谁来代表洪教头打出他的第二棒?

你这第二棒用意何在?从哪里看出来?

“劈头打来”——还是打脑袋,还是那么用心险恶!看来,他就是要借着比武把林教头干掉!

跳起来大喊,喊什么?——“来!来!来!”读读看,这三个字怎样读好它?(来,让我打!让我打!让我打!)

光说不练不行,一起来读读他这招险恶的第二棒。

⑶好,谁来代表洪教头使出第三棒?请问,这一棒你用意何在?

(还没站稳脚跟,又提起了棒——想快点早点,迫不及待搞定林冲,还没有站稳就提起棒了。)

全班一起来迫不及待一下。这三棒下来,我们可以看出洪教头是个怎样的人?(鲁莽、凶狠、残忍)

⑷ 小结评点:洪教头这三棒表面上看去仅仅是比武的三棒,但一棒紧似一棒,每一棒都欲置林冲于死地。作者施耐庵的一支笔是多么了不起!名著就是名著,几笔下来 就把人物的形象勾勒的如此生动、传神。下面,我们一起完整的读一读洪教头这用心险恶的三棒。读出他的用心读出他的特点。齐读课文。

那么面对洪教头野蛮凶狠恶毒的三棒,林冲应了哪三招?这三招妙在何处?

大家做一下小林冲,在小组里讨论一下,说说你的回招妙在哪里?

⑴ 首先第一招,谁来?(一横)——你有“把火烧天”,我有“拨草惊蛇”。草在哪里?伸出手来拨拨看。示范,这就叫一横。有什么好处?说不出来,指名表演(我 做洪教头,使出什么来的?用把火烧天攻,你做做拨草惊蛇的动作试试。我双手举起来了,破绽在哪里?拨草惊蛇可以打哪里?

这一招妙在哪里?(攻其破绽)巧不巧?——板书:攻破绽

让我们通过朗读帮助林冲使出这高超的一着。

⑵“一退”。谁不会退,退又有什么好?(敌进我退,避其锋芒)——板书:避锋芒。

林冲们一起来,灵巧的一退,避过洪教头。

⑶“一扫”。看准机会,迅速出击,洪教头一个踉跄,立脚未稳就急着进攻,破绽百出,浑身上下全都是弱点,这么一扫,哪有躲开之理?正如歌里所唱的“该出手时就出手!”

板书——攻弱点

来!拿起棒,打他的弱点。

体会了这三招之妙,你觉得林冲是个怎样的人?(武艺高强、武德高尚)

引导:洪教头的三棒,棒棒致命,而林冲,特别是在最后一棒时,却仅仅是打了他的小腿,可见林冲的武德(高尚)

林冲这精妙的三招在施耐庵笔下仅仅只用了六个字——“一横、一退、一扫”。却是那么生动传神,这就是名著的绝妙之处、这就是名家的风范所在。让我们完整地欣赏一下这名家的风采。(男生:读洪教头的三棒,招招致命。女生:读林冲使出的三招,招招精妙,最后两句全班一起读。)

5.小结、指导学法

在 第七节中,施耐庵就是这样通过对人物言行的细节描写给我们展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让我们通过品读言行就了解了人物的个性,感悟了人物的内心。像这样精彩的 描写,文章中比比皆是。让我们用刚才的这种品读方法自学课文其他的部分。今天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先重点来学习他们的见面——第三小节

三、学习课文3节

1.提出要求:

请大家默读文章的第3节,一边读一边想,林冲是个怎样的人?洪教头又是个怎样的人?你是怎样体会到的?读的时候划划有关的句子。你觉得初次江面的洪教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林冲呢?

2.先讨论洪教头

三个主要部分,灵活掌握(a. 人物神态b. 人物语言c. 人物动作)

A.人物神态描写

边汇报边板书:

挺胸歪戴

全不理睬神态描写

也不相让

(一介武夫、高傲、骄横的形象跃然纸上。)

这就是神态描写。一起来读读这三个词语体会人物的个性。

B和C用媒体交互

交流后汇总提高

作者就是这样抓住了神态写出了傲慢、骄横的洪教头

人物语言

施耐庵运用了人物的语言,体现了洪教头的特点,这些语言都相当精妙。还有哪些?

媒体演示:有道是锣鼓听声听话听音结合上下文,读读洪教头的话,想想这三句话用意何在

①指读第一句

(评:读的外表上像,内心却不像。不理睬林冲,只对柴进说了这句话,他有什么用意?

如果说不出,听老师来读——强调“犯人”。——这是对林冲的嘲笑、讥笑)

齐读,读出讥笑

②那么第二句的用意又是什么?谁来读读说说?

(仅仅还是讥笑吗?犯人尽管是犯人,但还有人格,然而这里用了“依草附木”、“冒称”、两个“骗”,仅仅是嘲笑吗?这是对他人格的——侮辱)贬低。

谁来做做这心高气傲的洪教头,贬低一下林冲?

③第三句呢?谁来读读看,体会到了什么?(逞凶好强,藐视他人,对林冲的紧逼)

④初次见面,他先讥笑再贬低最后逼迫,步步(紧逼),用意(邪恶)让我们一起做一回洪教头,把他言语中的讥笑、贬低、侮辱、逼迫都读出来。

⑤面对洪教头的傲慢无礼,步步紧逼,作为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林冲让了几次?躬身施礼、起身让座、”不敢不敢“。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为人谦和)

书上写得十分精彩,想不想看看电视连续剧水浒中的这段有趣的情节?

齐读第三节,让我们一起完整地体会一下人物的形象和作者描写的细腻。把人物的特点读出来

四、总结:

今 天,我们了解了一个故事——林冲棒打洪教头,结识了一位好汉——林冲,还认识了一个社会小丑——洪教头,我们更领略了一位名家——施耐庵的妙笔生花。关于 水浒的故事还有很多,课后我们可以像今天一样细细读,慢慢想,紧紧抓住人物的言行,品味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特点。

五、作业

第6篇: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范文

教学重难点: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课前准备:1.歌曲《为了谁》的磁带、官兵抢险的录像。2.影片《大江保卫战》片段。

教学过程:

(一)情感铺垫,歌曲导入。

媒体播放歌曲《为了谁》,声音渐低。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是为谁写的吗?那么为什么要歌颂他们?(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借助音乐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渲染课堂氛围,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震撼,让他们迅速走进文本中,为学习本课奠定情感基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多读几遍,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大江保卫战主要写了哪几件事。⒉检查初读效果。分组出示词语朗读。 指名读、齐读。请你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三)精读感悟,深入理解。

画面一:危急险情。播放影片《大江保卫战》片段。谁能说说你看到的情景?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第1自然段。你能读懂些什么? 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洪水的大、猛、灾情严重?你从文中的哪些词句体会到的呢?出示第1自然段,学生交流。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价、齐读。出示: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 理解“日夜兼程” 。指导朗读。出示: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画面二:抢险护堤。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文中的子弟兵是怎样保住大堤的。用“——”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再读一读。学生默读,边读边画出有关的句子。教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用好课后练习题,让学生静静地读、默默地想,拿着笔批注式的阅读,是阅读教学效果的最重要的保障。这就加深了阅读理解的程度,学生思维也更加深刻。]

全班学生交流:

预设板块一:了解子弟兵救援神速。出示: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出现了。你读出了什么? 学生读句子思考后交流。练读、指名读。

预设板块二:体会官兵们奋不顾身。出示: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 ……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这段鲜活的文字,你又能从中体会出些什么?学生思考后交流。[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抓住关键词语,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落实到教学过程中,从而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完成从“学会”到“会学”的飞跃。]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终于保住了,此时官兵们怎么样?联系上下文理解“鏖战”。出示战士受伤情况的一组数据。此时,你想对这些官兵说些什么?播放抢险录像。你们面对可敬可亲的子弟兵,又想说些什么?出示: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

预设板块三:感悟战士的乐观情怀。此时,子弟兵已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听,狂风更加呼啸;看,暴雨更加猛烈;望,巨浪更加翻腾。这时的战士们怎么样?让我们一起高喊——出示: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谁能简单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指名读,学生评价。子弟兵面临的困难是狂风、暴雨、巨浪,但这又算得了什么!多么乐观的子弟兵呀!让我们一起高喊——(齐读)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宾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学到这儿,我想大家都能读懂这句话。出示: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请联系上下文读读这句话,与同桌交流一下。指名回答。战士们用勇敢、乐观谱写了一曲感天地、泣鬼神的抗洪之歌。让我们再来一起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设计意图:重视朗读的训练,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引导学生深情朗读,读出子弟兵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

(四)回顾歌曲,升华情感。

《为了谁》背景音乐起。同学们,英勇的人民子弟兵用自己的行动体现了人民军队为人民,用自己顽强的意志,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现在,你知道子弟兵到底是为了谁吗?[设计意图:课始,学生在音乐中走进文本,为学习本课铺垫情感。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后,在音乐中情感得到升华,更深入地理解了子弟兵全然不顾护住大堤到底为了谁?]

(五)指导写字,反馈评价。

出示生字:“兼、赛、崩、扛”。⒈分析字形。⒉教师范写。⒊学生调整写字姿势。⒋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⒌写字展示,及时反馈评价。[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识记字形,掌握汉字的结构,体会汉字的优美,进而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六)课后作业。

第7篇: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范文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经验,清楚地介绍一种动物,能说出它的有趣之处。

2.能认真听别人介绍有趣的动物,有不明白的地方,要有礼貌地提问。

[教学重难点]

1.能清楚地介绍一种动物有趣的地方,吐字要清晰。

2.倾听时,有不明白的地方,要有礼貌地提问。

[教学课时]1课时

一、图片激趣,导入课题

出示动物图片或者猜动物谜语,揭示课题:有趣的动物。师:你喜欢哪种动物?为什么?

二、介绍有趣的动物

1.小狮子的自我介绍。(课件播放录音)

大家好!我是小狮子,号称“万兽之王”。我的头大大的,嘴里长着锋利无比的牙齿。我有粗壮而有力的腿,还有一条长长的尾巴。我整天练习滚、扑、撕、咬这些本领。力大无穷的我最爱吃新鲜的肉,森林里没有我的对手!别怕,从今以后,保护大家是我的职责!希望大家喜欢我,和我交朋友哟!

思考:小狮子是怎样介绍自己的?(生回答,师板书:名字、外形、特点、习性。)

2.练习说话。

课件出示鸭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鸭子的外形、叫声、动作、本领和习性。

3.师:小狮子带来了参加森林动物派对的邀请函,你们想参加吗?

生戴上动物头饰,互相打招呼问好。指名做自我介绍。(生评价,师板书:说话声音响亮,态度热情有礼貌。)

4.齐读口语交际要求。

三、人人参与,自主评价

1.学生在小组内练习介绍,从倾听与表达两个方面作出评价。鼓励学生在讲的时候做到吐字清楚,音量适中。其他同学在表达时要认真倾听,了解内容,有不明白的地方,要有礼貌地提问。

2.小组推荐介绍。每组推荐1名学生,在全班面前介绍有趣的动物,其他同学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有礼貌地提问,介绍者或所在的小组同学都可以回答。

3.参加森林派对,自由地向大家进行介绍。

有趣的猫

大家好!我最喜欢的动物是猫。我觉得猫最有趣啦!传说猫还是(

)的师傅呢!你知道吗?猫的胡须可以(

),猫的瞳孔(

),猫的脚掌下面还有(

),走起路来(

),这样就可以出其不意地抓住老鼠。哈哈!猫是不是很有趣呢?

四、总结收获

回顾介绍动物的方法,树立爱护动物的意识。

第8篇: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范文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探讨 阅读技巧

一、精读课文的教学

1,指导朗读、默读。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本册教学仍要重视朗读训练的要求,一般安排在课后练习第一题。教师可以根据要求,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在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重点是要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让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上下工夫。另外,要注意不是所有课文、所有段落都适合有感情地朗读,教师要抓住重点段,指导学生练读。

本册默读的重点是加快默读速度的训练。默读比朗读语速快,更利于训练思维,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默读能力的提高要有个训练的过程,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默读,循序渐进地提高默读要求,把训练落在实处,不能急于求成或流于形式。

2,精读词句,积累语言。词句训练是精读课文的主要内容。本册教学要继续理解词句的意思,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积累词句,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本册课后练习中对词句的学习和积累采用了灵活安排和指定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学习的指导性,也便于学生和教师操作。

3,精读课文,领悟感情。理解课文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重点。教学本册教材,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导语、课后习题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精读课文可以采取多种方法:①要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②阅读中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并展开联想和想象,还要对阅读的内容加以分析和归纳,进一步理清课文的条理和思路,从而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③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感情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过程,通过自悟自得或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可做重点指导和点拨,不要用现成的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同时,尊重学生的理解和独特体验,允许学生有其他合理的选择。另外,教师还要教会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

4,精读内容,领会方法。通过阅读,既要理解内容,体会感情,还要领会作者表情达意和写作的方法。

本册要重点教会学生领会两点:①学习基本的说明方法;②“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阅读方法。前一项内容安在第三组,教师除了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基本的说明方法外,重点还要让学生领会使用了这些说明方法后,文章有哪些不同。后一项内容安排在第四组,在“回顾拓展四”的“交流平台”中有所提示,教师重点是要教会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通过上下文,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相似文章的阅读来体会等等。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中年级虽然训练过,到了高年级还应予以重视。

二、略读课文的教学

本册安排了14篇略读课文,根据叶圣陶提的“就教学而言,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略读指导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的思想。略读教学要求与精读要求不同,略读课文的教学,一是内容上,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具体的词句学习上不必多作要求。

三、选读课文的教学

本册教材后面安排了8篇选读课文,内容大都与单元对应,有少数是为了补充本册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在某种类型上的缺乏。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自读,教学上不作统一要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和个体情况,决定是否选用。选用时,可以按课文内容分别插入相关专题单元让学生读,也可以作为期末综合复习材料,让学生课外独立完成,教师酌情检查。对主动阅读的学生,要予以鼓励,激发学生更广泛地去阅读。

四、课外阅读的指导

第9篇: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范文

关键词:任务分析理论;语文阅读;作用;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促进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任务分析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大量的理论基础和理论依据。任务分析理论促使教师教学目标的明确性,能够确保教师切实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给学生的阅读教学提供理论依据,解决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一、任务分析理论在阅读教学中起到的作用

任务分析理论在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首先,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确保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的合理性,为学生的阅读学习提供理论基础,确保学生阅读教学的科学化。其次,为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行为提供指导,该项理论改变了教师的传统教学方法,其中蕴含了优秀语文阅读教师的经验,促进了教学方法的优化。最后,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科特点,合理选择阅读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确保教学内容选择的合理性,防止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二、任务分析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分析学生特点,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任务分析理论的第一步,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处于小学阶段高年级的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日益增强,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将阅读教学融入语文学习中来,需要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课文预习时间,让学生对阅读内容有直观性的了解。教师为了防止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学习压力,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较多的课堂讨论时间,让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对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轻声地读出文章内容,要求学生大胆地阐述自己阅读的感受。

(二)分析教材内容,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任务分析理论的第二步,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在提出问题之前,需要对文章进行深入的阅读,及时提出对文章的质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要及时进行纠正。在阅读教学初期,要求学生先阅读一段或者两段,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需要深入分析阅读材料内容,提前做好问题的预设,将问题下发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使学生在阅读时更加有针对性,有助于提高学生问}回答的准确率。教师对于问题回答正确的学生应该给予一定的奖励,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例如,在苏教版《哲学家的最后一课》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结合课文内容,给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1)采用什么方法进行除草,结果怎样?(2)去年杂草丛生,今年却长满庄稼的原因是什么?在讲课前提前针对阅读内容,给学生设置问题,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三)分析阅读情况,强化学生朗诵感悟

任务分析理论的第三步,主要强调将小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将培养学生的预感和文字驾驭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进行朗诵,通过学生的朗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展现自我搭建平台。学生可以运用范读、小组读、分角色朗读和领读等形式开展语文阅读活动,将范读和领读作为阅读活动的主体,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了解更多的生字,提高语文阅读素养,促使学生能够更快地理解语文阅读中的较长句子,强化学生的朗诵感悟能力,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四)分析写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作品

任务分析理论的第四步,要求学生具备理解作品的能力。每个阅读材料中都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为了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学生阅读时,会给学生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使学生在大脑中对作品形成一定的印象,带着自己的理解进行作品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在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任务分析理论,对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强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任务分析理论的四个步骤进行阐述,帮助学生切实把握阅读教学内容,提高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质量。因此,需要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大力推广任务分析理论教学法,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