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范文

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

第1篇: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 探究式 教学

高中地理的探究式教学就是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之下,以课本为教材,然后尽可能引导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根据具体的问题来进行讨论探究,从而完成对知识的掌握。这样就能够真正变学生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消除对地理学习的恐惧,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水平的提高。

一、顺应学生心理,改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的是一种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进行听讲为主的教学模式,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往往容易从课堂上走神,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不会主动进行思考,这样就导致课程质量的下降。而探究式的教师模式就能够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提出一些新颖的问题的时候,要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这样一种追求好奇的心理是符合高中学生的成长规律的,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就能够促进自己地里学习水平的提高。

比如在学习鲁教版高中地理中《水圈和水循环》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在上课之前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寻找资料,来对本地区近一年来降水情况进行了解,然后让学生去想想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降水现象。学生看到这样问题的时候,由于是自己身边发生的自然现象,学生自然学习兴趣就比较浓厚,然后就会积极参与到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的时候,教师不需要急于进行解答,而是要让学生再次进行资料的查找,然后将不懂的问题拿到课堂上进行讲解,这样的一个过程,学生就真正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了地理学习的乐趣,久而久之,就能够逐渐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

二、增加课堂趣味,激发学习兴趣

目前高中地理课程的编排中已经涉及到了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难免就会产生懒惰的情绪,长此下去使得学生失去地理学习的兴趣,为了改变这样的一种学习状态,就需要教师能够将课堂内容通过趣味化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在亦玩亦学中实现对知识点的掌握。

比如在学习鲁教版高中地理《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的时候,教师在加强课本内容的讲解的时候,还需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播放有关温室效应所造成的全球环境的变化的视频,比如冰川融化造成海平面的上升,从而使得学生了解气候问题是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由于是对于一些沿海地区的同学,学生对于全球变暖感受都是极深的,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对老一辈的人进行采访,那些老人对于全球气候的感受是最深的,学生在调查采访的过程中就能够感受到自己身上的责任,然后就能够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为全球变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或者教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来进行公益表演,将自己对环境的理解通过话剧的方式表现出来,高中学生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都比较强,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就能够积极参与进来,这样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于环境的理解,而且使得学生对于这部分的知识点理解也会更加的透彻,感受到的就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点,而是立体的、生活化的现象,长此下去,学生就会喜欢上地理的学习。

三、加强学生合作,加强知识运用

将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运用到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关键的一点就是需要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这样不仅能够改善学生和别的同学之间的关系,而且能顾促进学生对知识点更好的掌握。目前的学生由于成长环境的关系,往往缺乏被他人合作的意识,遇到问题也不善于去请求别人的帮助,这体现在学习中就容易使得学习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在探究式的学习中就需要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水平的提高。

比如在学习鲁教版高中地理《用罗盘辨别方向》、《用太阳辨别方向》以及《用北极星辨别方向》这部分的知识点的时候,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将这部分的知识点真正能够运用到实践过程中,就可以安排课外课程,将班级里面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同一组的学生在相互配合之中来完成自己的任务,就像用北极星辨别方向的这个小组,就需要让学生在夜晚的时候能够配合好工作,哪些同学背仪器,哪些同学记录好数据,哪些同学总结调查报告都需要进行分工合作。经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学生就能够将课本上的知识点真正运用到实践过程中,学生也会之间提升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改观对地理的印象,明白地理是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自己可能在未来某些时候就需要用到相关的地理知识。

综上所述,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中的运用,能够促进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这都是符合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地理的学科特点的。长此下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就会逐渐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傅桂平. 地理探究式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研究,《中学课程辅导》,2014(12).

[2] 田军.《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分析》,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第2篇: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教学模式

作为一位年轻的地理教师,我在教学中积极地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贯彻于课堂实践活动,去年的一节校内公开课,经过跟指导老师的沟通和准备,终于初步摆脱了新教师通病――“满堂灌”,能够做到将课堂还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学习。下面就将这堂课的设计和教学步骤叙述如下:

这堂课学习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第一课时,主要学习锋面系统及其对天气的影响,这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含量比较多,若只是老师一味地教授知识点,学生学起来很枯燥,没有理解正确的方法做题准确率会很低。因此,结合导学案教学,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第一部分导入我为学生播放了一段“近日冷空气南下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新闻视频,让学生观察冷锋的移动路径并找出带来什么样的天气。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锋面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部分,让学生结合教材和学案,先自学锋面的特点、冷暖气团的物理性质对比,以及锋面附近出现的天气状况。第三部分,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表格的形式先教会学生怎样分析冷锋的定义、符号、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特点和实例。接着让学生按照方法自主学习,分组讨论、研究暖锋、准静止锋的特点、对天气的影响,以及冷暖锋的区分方法,并通过表格来对比归纳总结。各小组派代表展示研究成果,并评出最好的一组给予掌声鼓励。第四部分,教师概括总结,分析不足,并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冷暖锋移动时冷暖气团的移动特点以及对天气的影响,利用多种感官刺激加深学生的理解,避免一味地死记硬背。第五部分,达标测试,学生完成学案相关内容,请个别学生上台演板,完成学生纠正,个别不太熟练的学生通过组长的指导,慢慢完成练习。

一、这节课比较满意之处

1.带给学生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堂课的导系生活实际,并没有因为教而教,每个教学环节都追求最大化关注学生的兴趣,使整节课的氛围很好,学生注意力集中,积极动脑思考,积极举手发言,我能从他们的眼神中感觉到他们这节课学习的快乐。

2.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然也是课堂的主人,所以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本节课把传统的“讲堂”变成学生学习的“学堂”,给他们充分的时间自我探究。朱永新在《新教育之梦》中谈到:“理想的智育,应该让课堂充满活力、情趣与智慧。”课堂大部分的时间交给了学生,教师只是作为引路人、纠错人和组织者。

3.教会学生方法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面对枯燥复杂的知识点,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总结的方法总结。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小组间的评比,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发挥了学生自己的分析、归纳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最大化避免课堂流于“华丽”的形式,无论是课堂学生活动还是多媒体、导学案的结合,都实实在在落实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能力的提高。

二、这节课存在的问题

1.板书设计还需加强

老师应该在课堂上把本节课主要的知识点罗列清楚,学生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有利于复习和巩固。

2.小组讨论时应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

小组讨论时,分组应考虑每组学生的层次是否相近,组内思维较活跃的学生如何发挥作用,以及成绩较差,学习不积极的学生如何在组员的帮助下提高学习兴趣,建立学习的信心,如何利用小组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能力等问题,还需教师进一步

思考。

3.老师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及课后反馈

这节课采用的是学案形式,但学习后学生掌握的程度如何不甚了解,这要求教师在课后要通过和学生沟通和交流来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以便掌握学生的理解情况。

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在《好的教育》一文中写道:“最好的教育就是适合孩子发展规律的教育,是孩子感觉最好的,而不是我们作为教育者以为最好的。”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注重引导学生,创造探究式课堂,让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思考问题,从而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乐趣,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时应借助多媒体技术,根据各知识点的不同特点,应用不同的平面或动画技术来帮助学生理解,同时选用一些生活事例,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为这样能贴近生活,不仅使学生感到亲切,而且把课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赋予课本以鲜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教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自主、和谐、愉快的氛围,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探索、发现、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第3篇: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高中地理;应用

引言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也有了相应的提升,通过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通过对探究式教学的理论研究,对实际教学的质量提升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1.高中地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特征及探究内容

1.1高中地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特征分析

高中的地理是文科生学习中比较重要的科目,加强对高中地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是教学改革的要求使然。探究式教学模式根据自身的不同也有着鲜明的特征体现,主要体现在自主性特征以及过程性特征和问题性特征、实践性特征几个重要方面。其中的问题性特征主要是通过问题的提出来供学生进行问题的探究,这也是探究教学的基础。自主性主要就是学生进行自主的对问题探究,是学生创造性发挥的重要条件,过程性特征则是对地理知识各个层面的探究,并且有着实践操作的环节。

1.2高中地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内容

高中地理教学中对探究式教学比较适合采用的就是地理位置以及地理空间的分布,这一内容的探究目标主要能形成对地理空间格局的敏锐觉察力,并能对位置变化以及联系观的形成和理解有着促进作用。对地理特征的探究内容上能够让学生对地理要素和区域特征得到有效掌握并形成地理环境而定整体观等。还有是对地理关系以及过程,空间相互作用以及空间格局等层面的内容探究。

2.高中地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应用策略

2.1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原则

对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应用还要能遵循相应的原则,这些原则主要体现在创设情境以及激发学生兴趣的原则,只有在兴趣的基础上才能够将探究的效果得到有效呈现,例如可以提出问题我国的青藏高原为什么要比四川盆地的晴天多?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样学生就能主动的进行参与探究教学中来。再有就是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对探究式教学方法应用和选择过程中要能够根据所处环境的特征,例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学习资源等。同时也要能够将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有着差异性,所以在对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中应用时要能和学生个性发展相结合因材施教。

2.2高中地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应用策略

第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对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应用过程中,先要进行教学氛围的营造,提出适当的问题,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来对问题加以探究。这就可以通过对当前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来对问题进行提出,学生在动态化的情境下就会比较感兴趣,对课堂的轻松氛围也能得到良好营造。然后就势提出所要讲述的内容问题让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探究。

例如:在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宇宙中的地球内容进行讲述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播放关于宇宙星体的动态画面,提出问题如银河系当中有多少颗星体,地球在其中扮演着什么角色等相关问题,然后学生就能够进行互动交流,在老师的引导下进入到课程的讲述内容。

第二,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还要能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验证,所以在设计验证这一重要阶段主要是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技术设计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类型的探究式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对实际的实验内容进行验证。例如:在高中地理中关于沙漠化的内容讲述过程中,先通过幻灯片对世界的荒漠化的分布图进行展示,主要让学生发现荒漠化的重要问题,为探究做准备。然后可提出问题什么是荒漠化,我国哪些地区有着荒漠化,怎样进行对荒漠化问题加以防治?然后让学生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对我国的化规模化地区的情况进行了解,引导学生发现基本的地理原理等,然后通过实际行动对问题进行验证。最后可总结出通过植树造林以及设置防护带等对荒漠化问题得以解决。

第三,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之后要能够对实际应用效果进行总结经验,掌握探究的方法以及思路等,加强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的完善。对探究问题的方式以及案例应用的方法老师要能够进行详细讲述,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方法,从而提升学生在地理知识学习中的问题解决能力。

3.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高中的地理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应用要和实际教学情况相结合,以及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重视,只有从多方面得到重视才能够发挥探究教学法的作用。通过对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学生对地理问题的解决能力也能得到相应提升,对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质量也有得到效提高,此次主要从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的几点思路进行研究,希望对实际的教学能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美芝.中学地理课堂探究式教学浅析[J].科技信息,2014(10)

第4篇: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范文

一、化远为近,以心为诚,在课堂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或许是因为有时凭借学生自学,教学进行的速度有些慢,教师便迫不及待地想把所有知识一股脑儿传授给学生。殊不知,这样做不仅拉远了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同时也降低了教师讲授内容的质量。所以,教师应当在今后的教学当中首先做到化远为近,以心为诚,对待学生有一颗真诚的心灵。具体做法就是在课堂上让学生有更多的发言表达机会,让学生与老师有充分沟通的机会,不要怕学生自学的慢,只要学生能学会自学,从自学中掌握知识,就比教师灌输教育来的强。所以说拉近课堂上与学生的距离,是探究地理教学的第一步。

二、化虚为实,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可操作性

一直以来地理教学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以教师的空谈来代替地理本身抽象的理性思考。换句话而言就是一碰到比较抽象难懂的内容教师就让学生死记硬背,用一些较虚的句子来搪塞过去。所以,教师应当重视并妥善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教师应当化虚为实,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在面对一些晦涩、抽象的内容之时教师完全可以尝试用一些临时表演之类的趣味性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问题。例如,地球公转、自转的问题,就可以让学生自我表演。通过这类可操作的游戏来增强课堂趣味性,提高课堂效率。

三、重视课堂上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第5篇: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范文

摘 要:将信息技术运用到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中,能使抽象的地理知识变得具体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高中地理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应用

一、探究式教学的含义

探究式教学是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使学生快速理解、内化知识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前提,还原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的发展方向和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通过探究式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答案,能增学习地理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兴趣。

探究式教学不是说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后,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教师就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具体包括合理设置悬念,引发学生思考,有效导入课程。教师设置具有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究新知识。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密切观察,对于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争执不下的疑难问题,教师应适时点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运用,使学生保持对地理知识探究的热情,提高教学效率。

二、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中的作用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对高中生的地理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上地理课程涉及的知识很广泛,例如:政治、经济、文化、天文等知识。这就需要学习地理知识要有较强的思维能力。但是传统口头讲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抽象的地理知识理解起来较困难,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使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对地理学习和高考无所适从。

将信息技术引入到地理教学中,就会使地理教学变得容易多了。第一,信息技术可以使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化。例如:通过多媒体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昼夜的变化,形象生动,符合现代学习理论的要求,便于学生快速理解知识。还有一些学生没有见过或经历过的地理现象,可以通过大屏幕观看视频或图片实现,例如:地震、火山、泥石流等。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加深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运用。

第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手机和电脑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网络的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教师通过设置趣味作业,组织学生课下上网查阅相关资料,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三,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能提高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由于网络上信息繁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析比较,归纳总结,最后得出结论。这个过程能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整合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三、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教育的信息化,研究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地理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从广义上讲是指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整体课程中,改变课程的内容和结构,创制信息化的课程。从狭义上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或媒介,被运用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合理利用各种资源,促进教学效率的最大化,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的整合指的是狭义上的整合。

新课程标准规定,高中地理要求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的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的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新的教学理念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注重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是高中地理高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的整合,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地理教学客观规律和高中生的身心特点。教师通过现代化的设备和资源以及先进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和自主探究的机会,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探究学习,感受学习的快乐。这种教学模式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快速掌握知识,学会方法和技能,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和价值观方面获得长远的进步和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实践证明,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中,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自主探究问题,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高效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6篇: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地理案例 特征 成效 不足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观察、调查、分析、讨论、实践、思考和归纳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仅有传授学生“知识”的方法,还包括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即教“知识”的同时渗透“学知识的方法”;在让学生学“知识”中的同时学会“学习的方法”,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教法和学法的有机整合,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一、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具体做法

1.选编地理案例

这是实施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选编高中地理案例,一是学习地理案例的编写知识;二是根据学生身边的实际、高中地理教材和热点地理问题;三是在正确的原则指导下,符合地理客观实际,精选案例,切忌“信手拈来”。

2.高中地理案例的类型

根据高中学生的特点和教材,将所选案例分成四类:一类是讲读式,如《茫茫宇宙觅知音》、《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及分布》等;讨论式如《宁启铁路扬州段开通对家乡的影响》、《洋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活动式如《城市化给我们带来什么》、《身边的污染及人们的反映和能做的小事》;调查式如《扬州乡镇工业的类型、特点及发展方向》、《家乡河流的现状、变化、原因、危害及对策》等。

3.运用高中地理案例

这是实施案例教学的重要步骤,主要在课堂内展开和进行。首先是教师提供和呈现高中地理案例,呈现的方式是多样的,有印发地理背景材料;有学生、教师描述、介绍;有电教手段放映、模拟再现实际情景;有学生角色扮演、记者采访等形式。其次,分析和讨论高中地理案例,教师根据给出材料和相关的条件(包括课前),提出要求,进行师生互动分析:将高中地理案例的内容和相应的地理知识联系起来,揭示高中地理案例与道理原理之间的联系,讨论其发展规律。学生经过准备,包括阅读资料、调查访问(课前)、构建图示、分析资料、讨论问题、寻找方法、作出决策,进行发言交流。教师的职责是启发引导、组织调控、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在宽松、自主的状态下研讨和学习、探索。在此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和评价:对前一阶段的案例教学进行概括和提升,即时表扬和肯定学生们的成绩,特别要鼓励那些虽有不足或明显错误但富有创意的发言、建议、想象等;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弥补。最后,给学生“布白”:提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留一段“悬念”,促使学生拓展视野、调整视角,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伏笔”。

这一程序可以看出: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必须进行独立的思考,略结论、重思维过程的养成。这与高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之一“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异曲同工。

二、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三个鲜明特征

1.以学生为主

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非常注意学生的兴趣、个性和能力,运用许多幽默、故事和儿童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对学生感兴趣的热点地理问题,我就以极大的热情去组织教学:

如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地震引发的海啸波及印尼、斯里兰卡、泰国、印度、马来西亚、孟加拉国、缅甸、马尔代夫等国,死亡人数超过16万,造成有史以来最为惨重的海啸大劫难。我结合到高中地理《地质灾害及其防御》一节的内容设计了《地震·海啸和高中地理学习》这一案例进行教学,满足了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课堂上学生们非常活跃,教学效果比较显著。(本案例全文发表在2005年1月4日《扬州晚报》)

再如2005年环境日的主题是“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学生对此比较关注,希望老师介绍有关背景知识。于是,我在6月5日前后结合高中地理第六单元“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途径”和第八单元“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这两节内容,设计了《世界环境日的由来和历届主题》案例进行教学,还发动学生以“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中国主题)每人自编一份宣传的手抄报进行展出,学生们对地理课的兴趣更加浓厚。

2.重视实践和归纳

案例教学的教育性寓于它的实践性,从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看,案例都源于实际的社会活动和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与地理教育有紧密的联系。通过必要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地理教学中真切了解、认识实际状况,增长知识,增强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地理教育在德育、智育、美育和非智力因素发展等方面的教育价值。案例教学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尤其以学生为主体的社会调查、访问和野外考察为重要形式。学生围绕一个个高中地理案例,收集地理资料、组织环境资料、分析地理资料来回答高中地理案例中的问题,学生一改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而且从知识、技能、情感等各个领域,拓宽学生探索性、研究性学习的渠道,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了条件,完全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加强地理能力培养的目标。例如:当前农村中的河流污染相当严重并有继续恶化的趋势,给人民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结合高中地理第八单元“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一节内容,,我设计了《家乡河流的变化、原因及对策》案例进行教学:上课前一周的周五将围绕案例的5个问题印发给学生(①观察家乡河流的污染情况?主要有哪些污染物?②询问家长或年长的人,20年、10年前河流的情况?③观察并思考引起河流变化的原因;④针对目前的状况,你认为如何解决?你自己将怎么做?),让学生利用双休日进行观察、调查、访问,收集各种信息资料,进行思考想象。到了课堂上,因为有一手资料,学生们都有话可说,纷纷发言,相互交流和补充,教师再进行归纳、指导。如对河流污染的原因分析得非常全面,除了教材上介绍的乡镇工业、农业、农民生活污水外,学生通过调查访问还发现:自从农村有了自来水后,农民们就不注意保护河流水的清洁了;养殖业、洗浴业、医院、诊所是当今河流污染的“新杀手”;解决的办法也很多。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都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3.明显有别于传统教学

传统教学强调知识学习的系统性、结构性,这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案例教学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创新性,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下表是两种教学方式的比较:

传统教学的弊端

案例教学的优点

教学方法

以教师为中心

依赖教科书

重理论

以演绎法为主

注重正确与详细

强调服从统一

强化考试

以学生为中心

灵活运用教材

重实践

以归纳法为主

注重生动和有趣味

强调创造个性

强化兴趣

学习方法

被动式学习

依赖老师

学生一元化

勤奋,强调记忆

服从听话

为考试而学习

主动式学习

依赖自己

学生多元化

开拓,发挥想象力

不接受教师的摆布

出于好奇而求知

课堂气氛

纪律性强

紧张、正规

严肃、艰苦

纪律性差

放松、随和

轻松、愉快

教材

单一,资料少

平淡一色

容易使学生厌倦

难度教大

多渠道,背景资料少

丰富多彩

较生动活泼

较容易

学习效果

考试分数高

独创意识低

理论基础强

动手能力弱

考试分数低

独创意识高

理论基础弱

动手能力强

转贴于 三、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主要成效和不足

在三年多的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实践和探索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主要成效

1.便于学生理解环境知识

高中地理案例具有相关的背景资料,而且具有直观、形象、典型等特点,利于学生感知认识的深化,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思考,加深了对抽象地理知识和原理的理解。

2.培养了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是围绕着一个案例展开的,以解决问题和表达、交流为结束。在这过程中,许多学生在开放性环境中如从图书馆、INTERNET上学会了自主收集和加工处理资料信息,能力得到了提高。

3.训练了思维能力

教学中选择的一些高中地理案例来源于现实实际,有些是热门话题,如温室效应、人口问题、城市化等,其中包含有核心部分和次要部分。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和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及经验剖析案例,把握案例的关键;教师有意识地对案例进行引申和扩展,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拟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发展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

4.获得了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

案例教学是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积极参与类似科学家探索的活动,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交流中,获得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关注地理时势,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以及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5.学会了沟通和合作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弘扬社会的人文精神也把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作为重要的基石。但在以往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机会并不多,且较多停留在口头引导鼓励的层面。案例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培养了善于合作和交往、沟通的能力。

6.进行了思想教育

案例教学联系社会实际,能恰如其分地进行思想教育,特别是联系乡土地理的案例,更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环境的最热烈、最真挚的情感,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存在的不足

任何一种教学方式和方法都有其局限性,案例教学也不例外。初中和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存在的不足有:

1.高中地理是一门文理交叉的综合性课程,对教师的要求较高,使高中地理案例的选择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不是专职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时,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以教师的有效组织为保证,以精选的能说明一些问题的高中地理案例为材料;针对不同的地理教学内容,我主要设计了讲解式案例、讨论式案例、活动式案例和调查式案例。而要做到这些方面的有机结合往往较为困难。

3.高中案例教学因受教材、教学对象、教学辅助条件等的影响,特别是受高中分科、应试教育的影响,给课堂分析、讨论和实践调查带来了困难;同时案例教学对地理概念、地理原理方面的掌握效果不好。

参考资料:

1.《案例教学指南》郑金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第7篇: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案例教学;探究学习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地理教学要体现课程理念、落实课程目标、达到课程标准,需要地理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积极探索和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合作交流、批判性思考以及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探究式教学作为教学与学习方式的双重变革,在我国教育界备受关注,并在教育教学中加以推行。为了更好的实现探究式教学模式启发思维的目的,我们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设计课堂教学。

一、设计具有探究性的提问

学习是围绕“问题”开始的,富于探究性的提问是教学的精髓,探究性提问能引起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独立思考。这种提问,从内容上看属于“高级”问题,学生需要改变信息的形式或组织结构,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高级思维活动才能回答。

二、给学生营造探究学习的课堂生成氛围

当课堂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时,教师应当将自己放在一个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尊重学生的生成,给学生的生成营造氛围。面对学生的种种想法,我们应在平等的立场上给予指导。例如,在“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一节教学中,不断有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南印度洋的中高纬海区的洋流流动情况与大洋环流模式图不完全一致,为什么?”“北太平洋与北大西洋中高纬海区的洋流流动也不完全相同,为什么?”“为什么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暖流,而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寒流?”等等。对于学生的这些疑问,教师并不是直接给学生答案,而是把问题抛给学生,启发学生自己来解答,学生积极发言,甚至出现争论,整个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在集思广益中解决疑惑,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充分利用“案例教学”,师生共同合作探究

案例教学就是对案例进行研究和分析的教学方式,它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特征,强调师生对案例素材共同进行探讨,并写出有关案例报告。案例及案例教学能够提供地理情境材料,又能优化探究式教学的过程,实现其教学目的。下面以“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教学案例来说明:

第一步:展示主题,引入探究

在《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一课的教学中,根据学生已经了解过世界人口数量和增长的特点,从已有知识

入手,让学生分析世界人口问题,从而进入案例探究。提出案例:为什么当今世界各国对本国的人口生育政策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实行鼓励生育人口,第二类是计划生育人口,第三类是既不鼓励也不限制、随其自然生育?这分别对应哪些典型国家?根本原因是什么?

第二步:合作讨论,解决问题

学生在自己探索的基础上再通过分组讨论,小组内部或小组之间进行相互协作相互讨论,对事物的理解将会全面和深入。学生通过自己学习和合作学习,已可以得出初步的结论。再有了教师适时的点拨引导,培养学生的系统性、发散性、创造性思维,把已学过的分散知识上升为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学生很快就能总结归纳出:第一类国家有日本、俄罗斯和英国等西欧国家。第二类国家即实行计划生育的有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等。随其自然生育的第三类国家有美国以及多数发展中国家。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的发展。教师小结:世界的人口问题是个复杂的问题,各国应该根据本国国情来解决。不管是控制人口增长还是鼓励人口增长,目的都是一个,就是为了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了全人类和谐发展。

第三步:教学活动的延伸

新教材改变了学生过去过于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状况,倡导学生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拘泥于教材,设计一些具有社会性、开发性的问题留待学生解决。如设置“假如世界人口无限的增长,那会导致怎样呢?”这个问题时,学生反映非常激烈。等到隔日第二堂课时,学生定是有备而来,观点鲜明,有理有据。有的说人口多,生存压力就更大,为争夺资源的竞争就日益激烈;还有环境问题也会更严重……有的认为人口趋近于无穷大的未来是无法想象的。也有观点是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任何物种种群的规模都不可能达到无限大的水平,都会受到资源的限制,最终保持多种物种之间的生物链的平衡。所以说无限增长是不可能的。当然一旦真的超过限量,那么原有的生态系统就会失衡,甚至崩溃。这就引出了“环境承载力”和“合理人口容量”的概念,就是我们后面的课要探讨的问题了。这种模式的教学确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总之,随着地理教学的改革,学生学习地理的方式也必然发生重大变化。不失时机地将探究式教学引入日常的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一些开放性的地理问题,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从而给中学地理教学改革带来新的活力。探究是地理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又是地理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

第8篇: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课堂教学 高中地理 探究式

“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是本次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构建探究式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既是新课程基本理念的要求,也是实现三维课标的最佳途径。通过探究式课堂教学,可以发展学生提出地理问题、获取地理信息、整理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信息和回答地理问题的地理技能、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地理思想。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可概括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分析推理――验证假设――归纳概括――总结反思,进一步提高。

一、探究式课堂教学要体现双主体性

在过去的教学观念中,教师多以自我为中心,过多地关注于自己的教和给,忽视了学生的学和得,往往教师讲得又多又辛苦,收效却甚低,可谓是“广种薄收”。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推进,越来越多的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双主体性上达成了共识。

1.教师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组织、引导的主体

我们既要意识到“教师永远不能代替学生学”、“一切教学行为都是为了学生的学”,避免搞“一言堂”、唱“独角戏”,又不能矫枉过正,做甩手掌柜、“满山放羊”,使课堂教学偏离课程目标。教师应该把握教学的方向,成为地理课堂教学的“编剧”和“导演”,做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

课程标准虽然给出了内容和活动建议,但是过于精炼,需要进行解读和案例佐证。教材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对课标的解读,但由于学生学情的差异性,教材的针对性有时被大大削弱。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认真研究课标,分析教材,并在结合学生实情的基础上重组教学内容,必要时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的增删。同时,要精心设计和调控课堂教学的结构和程序,以更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和知识的生成。

就探究式地理课堂教学而言,可侧重于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运用引导――发现――探索――归纳方法进行教学。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个体发展情况,把教学内容进行拆分、细化,并以多样化的载体形式(资料、视频、图片、实物等)展现出来,在此基础上将教学内容问题化。以提出问题开始,解答问题结束,中间是生生探究、师生探究的过程。在课型组织方式上,可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学生发展状况和课程目标等因素,采用形式多样的课型,如:合作探究式、自主探究式、辩论式、访谈式……等等。在地理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刻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冒险精神、开拓能力和批判精神。

2.学生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学习、探究的主体

“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是新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把课堂还给学生”是课改专家和一线教师都认可的一个观点,因此,我们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到关注学生的学和得上。在教学实践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围绕着学生的学和得来设计、组织教学,真正实现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对此,我们的做法是:

其一,指导学生制定地理学习计划,加强学法指导;

其二,为课堂教学设计“学案”,提供学习程序;

其三,优化设问,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体验,由渐入深、由近及远、层层推进,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使用学案。

学案(或“导学案”)是立足于学生主体式学习的一种“支架式”教学手段。教师可以把知识准备、问题探究、重难点内容、拓展延伸等教学设计通过学案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知识生成。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使用学案有以下优势:

可以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

有利于教师把时间投入到问题探究环节,优化教学结构;

利于发挥集体备课的力量,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操作性强,易于实施等等。

二、探究式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要体现基础性

鉴于不同地区学校硬件、教师水平和学生基础的差异,教师在构建探究式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其基础性,不能为了盲目追求能力提升而使用难度较大的探究问题。我们经常发现有教师把别人的优秀教学设计中的问题照搬下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时却发生了“冷场”,经过反思才发现是问题不适合学生,所以探究问题的设计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一般情况应该遵循宜小不宜大、宜细不宜粗、宜近不宜远、宜新不宜老的设计原则。

三、探究式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要体现实用性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用性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也是课标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使地理知识与身边的问题结合起来,通过探究赋予地理知识生命力。为此,我们专门收集、组合了相关的问题,并形成主题资源形式,利于在课堂教学中随时调用。如:邮票中的地理问题、诗歌中的地理问题、其他学科中的地理问题、新闻时事中的地理问题、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照片中的地理问题等等。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通过邮票探究地域文化,通过诗歌、古文探究锋面天气,通过新闻探究全球变化、产业调整,通过旅游照片探究地质构造,通过旧城改造时学校旁的工业用地变为居住用地探究地租理论……等等,受到了学生的极大欢迎,课堂气氛活跃,探究积极。

第9篇: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分层教学 目标 课堂教学 分层作业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新课改下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当今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能够以新课改为指导,主动把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在新课改下,学生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只是关注到个别学生。作为一名新课改下的教师,要想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推动新课改的进程,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新课改下,分层教学法得到了教师的重视,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能够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之上进行因材施教,真正让每位学生都能够经过课堂学习获取知识,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地理是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但是,由于高中地理知识涉及的范围较广,许多知识学生们都没有经历过,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阅历在地理学习上会或多或少的遇到困难。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地理水平不同,差异较大。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促进学生的全面、整体发展,运用分层教学法是必要的选择。

笔者在高中从事地理教学工作多年,在多年的教学中,通过实施分层教学法取得了一些成效。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分层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施。

一、制定分层教学目标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如果采用相同的教学目标授课,难免会照顾不到部分学生,为了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教师就需要为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进行“量身定做”,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越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有助于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通常情况之下,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把学生分成三层,A层次为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够对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究;B层次为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C层次为学习成绩偏差的学生,他们基础知识不扎实,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为他们制定出不同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师在确定了教学目标之后,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都要围绕所制定的目标展开。在实际教学中,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师要要求所有学生掌握,对于加深扩展的内容,仅仅要求学优等生掌握即可,且绝不强求将每一个知识点都分出三种目标。比如,对于地质灾害的成因、工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某地理事物意义的记忆等不进行目标划分,而要求全体掌握,关于这些内容的案例分析,则进行分层要求,要求学优等生,要求他们能详略得当的分析,而学困生能依据课本大致分析,中等生要求能详尽分析。而对于地球运动、大气运动、等值线的判读等较难理解的知识,则均进行目标的细化。要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教师仔细分析教材、分析课程标准、分析考试大纲,还要求教师真正认识到对任何事物的感知不同人都是不同的。

二、分层进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做到施教的分层。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不管是运用哪种教学方法,教师都要兼顾所有学生。问题情境教学法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下面,笔者以问题情境教学法为例,对课堂分层教学进行探究。

在运用问题情境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时,设计出有效的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要根据每个层次学生的水平,为他们精心设计适合的问题。问题的设计难度要适中,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如果问题太简单,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如果问题太难,学生经过探究获取不了知识也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想设计出合理的教学问题,需要教师多下一番功夫。

在进行课堂提问时,教师要把简单的问题留给学困生,需要经过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的问题要留给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只有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课堂教学,才能够让他们获取成功的快乐。通过为学生设计教学问题,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行思考,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三、布置分层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