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旅游管理行业分析范文

旅游管理行业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旅游管理行业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旅游管理行业分析

第1篇:旅游管理行业分析范文

1、创新人才培养的意识不足

旅游人才培养离不开高校旅游教育。放眼世界,旅游产业已经走向国际化的高端发展道路。要想跟上世界旅游产业发展的脚步,就必须对旅游创新人才的质量和数量严格把关,以推动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不容忽视的是,目前我国的旅游教育还没能达到要求。最重要的落后之处在于对旅游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旅游行业是一个灵活多变、飞速发展的行业,仅靠传授书本的理论知识,很难在实际操作中做到更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学以致用才是关键。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争取学会自己分析并解决问题,在实际操作中能随机应变,这样才是旅游产业的实际需要。如果过分重视理论而忽略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会导致整个学校的教育体系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其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2、创新人才培养的环境尚未形成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环境的影响。所谓创新人才的培养,深究起来离不开拼搏向上,关注现实的人文创新。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人才培养这一环节起到不容置疑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对创新的尊重以及鼓励进而营造出良好的人文环境。当前我国高校教育中普遍缺乏创新人格养成的人文氛围和展示创新能力的活动平台,使得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沦为一句口号,难以落到实处。有些院校虽然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制度的不完善,最终导致创新教育不能实施到位。

3、创新人才培养所需的教学管理体制尚欠齐全

首先是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事实上,与理论教学相比,实践教学更有利于对现代服务业人才的素质素养的培养,旅游人才在仿真的工作场景中更能激发奇思妙想,并产生出新的设计和方案。然后是教学方法偏重于填鸭式教学而忽略了引导探究。教师的填鸭式讲授使得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创新才能得不到展现,消磨了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新问题的激情。再有,教学内容偏重智力因素方面的考察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考虑。非智力因素其实比智力因素对于培养创新型旅游人才更加重要。无论是对意志品格还是对心理情感而言。四是考核评价注重结果的好坏而忽视过程。长此以往造成很多学生疲于应付各种考试,缺乏主动提高创新意识、应变能力、整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时间和激情。

二、人才培养策略

1、构建创新型旅游管理人才教育模式

(1)管理人才教育的思维创新

要时刻记住创新思维教育的新理念。我国旅游行业需要靠高校来输送人才。可以说,高校的旅游教育是决定我国旅游行业能否与世界接轨,逐渐走向繁荣的关键因素。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要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理论知识必不可少,但是其实际运用才是重点。也就是说,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提高,重点要突出创新能力,要达到让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高等院校在推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方面要多创新来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2)专业知识结构改善

目前旅游市场的需要为考虑方向,注重知识结构的创新,中国旅游行业已具备一定的行业规模和发展。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与社会相比是较落后的,所以培养出的人才难以跟上旅游市场的脚步。注重对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结构的调整和改进以达到高校培养创新型旅游管理人才的要求,就要主动适应旅游市场的发展方向。并且,对于特色教育的发展和完善这方面也是要特别需要注重的,发展旅游专业教育应结合学校本身的学科优势和地方经济发展特点,创建具有本校创新知识结构的特色教育,使旅游管理人才能够顺应市场需求并以特色取胜。高校还要积极吸取国际上的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以及行业动态,通过动态地调整,促使我国旅游管理行业人才的知识结构更稳固,使之不与市场脱轨。

(3)旅游管理人才多角度培养

通过对国际旅游教育发展现状的审视可以发现,努力培养并强化全方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旅游管理教学的基本教学目标之一是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教师应将案例教学与实例讲解相结合,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逐渐养成一种创新意识的能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校将其积极应用于旅游管理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活动中,需要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和目标。

2、高校创新型旅游人才培养的思路与对策

(1)加强理论研究和推广

旅游管理人才的培训工作需要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的,我国需要有创新性管理人才来主导整个旅游市场。然而,满足这些因素的前提条件就是需要强大的理论基础来支撑,做到这些,中国的旅游市场才有可能走上正轨,并可持续发展。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旅游人才研究基础仍然处于相对薄弱的环节,这些就需要广大的旅游基础理论研究者开展视野、创新思路。结合中国现有的理论成果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创新型人才发展理论,这只是其一;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仅仅只依靠研究员发展理论研究工作,需要更多的旅游行业前沿工作者加入进来帮助旅游管理人才教育机构开展咨询调研、命题研究的诸多工作,鼓励那些旅游行业的龙头企业加大对旅游基础理论研究的投入,科学有效的建立起旅游创新理论格局,为培育优秀的旅游管理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适应行业发展,转变人才培育观念

任何行业,人才是其发展的根本,没有人才的创新,该行业必将迅速凋零,淹没在时代的浪潮之中。旅游管理,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就更需要人才的创新,而创新的前提,便是观念的转变。目前中国的旅游市场还未到达峰值,接下来也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需要很多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来主导这一产业发展。特别是那些能够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分析目前旅游行业现状,以及产业升级过程中将会面临道德困境的创新型旅游人才。旅游管理人才培训机构需要树立以学生素质培养及创新为首要目的的人才理念,还需要实时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将教学与实际结合起来,建立动态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教学方式改变

旅游管理人才的培训模式需要加快改革,重新建立创新型人才培育模式。在人才教育的模板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实际情况的需求,有必要的整理出培训大纲,不能每一步教学都按设计走,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思维会禁锢在很小的一个范围里,而实际旅游行业中会有林林种种的问题出现,到时候这些人才无法解决问题,那所谓的创新型人才教育岂不是成为了一句空话。鼓励培训机构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校企结合、理实统一的规划道路,改进教学内容和多元化教学手段以及进一步整合师资队伍,多角度全面的建立起旅游管理人才培训机制。在教学方式上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带领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创设学习情景,启发学生面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与此同时,关于旅游管理的课程也是改革的一大重点,教学资源要倾斜于实践类课程,开展与企业的高效合作,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践平台。

(4)设立奖励机制构建良好的学术氛围

学习需要良好的氛围。要想培养旅游管理创新型人才,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相当重要。在学校可以通过各种竞技比赛、举办讲座等来实现创新文化氛围这一中心。学生有更多空间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在比赛过程中赢得自信,收获乐趣。在课堂讲座中自由发表言论,拓宽思维,也可以从别人的观点中学会思考。另外,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鼓励创新。创新首先应该受到尊重,学生的任何创新都应该得到应有的肯定。学校通过申请创新基金来鼓励老师和学生一起承接项目。对于表现突出的,可以适当给与奖励,比如增加学分,颁发获奖证书或者是发奖金,无论何种形式,旨在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为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气氛打好基础。

3、发挥创新型旅游管理人才优势

(1)理论是实践的指导,要想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先得发展旅游管理行业的理论

通过创新管理理论来带动旅游管理行业的理论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我国对旅游管理行业的理论研究的时间并不长,经验尚浅,还有很多地方有待进步。理论服务于实践,考虑到旅游行业的多样性和多变性,必须拥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适应应付各种突发状况。对于这样一个新兴产业,创新型管理理论是其长期健康发展的前提。在研究理论体系的同时应该注重实践,在实际操作中总结经验,进而来完善理论体系,所以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不可懈怠。只有坚持以创新管理理论为实践做指导,才能促进旅游行业的理论研究工作,并且促进旅游行业的整体发展。

(2)提升旅游行业整体经营策略要靠创新管理思维

经营策略关系到旅游行业的发展方向和经济目标的实现,只有不断地对经营策略进行完善和更新,才能保证我国旅游行业的整体经营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传统的旅游行业经营策略已经跟不上现代旅游行业的发展需求。从属性上来说,旅游行业属于服务行业。如何迎合客户需要,为其提供专业意见及具体策划是服务的重点,值得令人反思。目前我国旅游管理人员的管理思维不够开放。加上我国旅游管理方面的管理经验欠缺,所以势必要向国外旅游行业的先进管理学习。在引进国外先进思维的同时要注意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不能照搬照套。取长补短,开拓创新思维,从经营理念上提高,进而提升整个旅游行业的发展。

三、结语

第2篇:旅游管理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中职;旅游管理;教学;改革

1引言

新形势下对旅游管理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旅游管理人才需要具备更加全面的能力,才能够有效应对不断发展的旅游行业。因此中职旅游管理的教学工作者必须根据当前发展情况,对教学工作出进一步的改革,提高中职旅游教学的效果。

2中职旅游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不符合发展要求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对于旅游管理也提出了更高更深层次的要求。然而当前中职旅游管理教材虽然几经改版,然而却仍然无法满足不断加快的旅游市场的发展需求。教材的内容比较陈旧,缺乏很多新型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的教学。在课程的设置上,由于学校往往只考虑到学生的就业问题,因此仅仅按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相关企业的要求,对课程进行了设定,单纯地对技能进行传授,刻意把学生打造成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然而却忽略了对学生内在素质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2.2教学模式保守

当前的中职旅游管理教学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方式,单纯地讲授旅游管理中的各类技巧。然而却忽略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课程内容枯燥无味,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这样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很难保证学生能够充分学习到相关的旅游管理知识。同时,由于缺乏合理的训练,学生在管理实践方面的能力仍然十分缺乏。保守而单一的教学模式,极大地降低了旅游管理教学的效果。

2.3考核制度不完善

合理的考核制度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验,并对他们的后期学习进行指导。然而,当前很多中职旅游管理教学课程的考核制度都并不完善,仅仅将期末的考核成绩作为唯一标准,却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考核。导致了很多学生平时不用功,仅仅到期末考试时才开始对相关知识进行突击复习,这样的考核方式不利于激励学生的日常学习,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

3中职旅游管理教学的改革方法

3.1课程设置的改革

中职旅游管理的课程应该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教师应该深入到各大旅游景区对相关的旅游企业的管理需求进行深入的了解,同时对旅游管理的岗位职责进行深入分析和时间。从而更加明确当前旅游管理专业中职生的学习方向。以具体岗位的服务工作任务为导向,并结合学生实际,邀请不同的旅游管理企业共同制定教学大纲,从而更好地应对当前旅游管理行业的需求。通过开设一系列的英文课程、文学鉴赏课程、形体课程等课程,全方位地应对新形势下中职旅游管理行业的要求。此外,在课程的设置中,必须综合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要综合促进学生的总体能力的提升。在课程教学中要多与学生进行互动,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更多地利用课堂模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2丰富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效率十分低下,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和实践水平。因此新形势下,应采用更加丰富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各类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采用视频、音频、图像等方式,更好地展现旅游管理中的各类要点。同时,在课堂上多采用现场模拟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模拟实地管理场景,提高实践能力。此外,有能力的学校还能够邀请相关旅游管理企业到课堂中进行实践环节的讲解和考核,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时间能力。同时课堂教学的地点也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可以将学生直接带到旅游景区,相关的酒店等地方,一方面通过现场实地的讲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方面也能够更好地让学生结合实际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化学习。通过现场实践教学,强化动口动手能力培养。通过到现场的学习,能够有效弥补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化。

3.3完善的考核方法

旅游管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的考核应该贯穿于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而非简单的期末考核。因此学生的考核方式应该细化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考核,同时更加注重实践环节的考核。通过课堂模拟以及实地教学,随堂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考核。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掌握旅游管理知识要点,积极提高实践管理能力。

4结语

我国的旅游行业快速发展,对新形势下的旅游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当前的中职旅游管理教学工作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包括了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不符合发展要求,教学模式保守以及考核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中职教育工作者必须针对这些问题,更好地进行课程的设置,并采用更加丰富的教学模式和完善的考核制度,促进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更好地对专业知识进行学习,并强化其实践能力,更好地满足旅游市场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梁经巧.浅谈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与实践的对策[J].环球人文地理,2017(7):12.

第3篇:旅游管理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旅游管理;就业意向;调查思考

一、调查测试对象与研究方式

调查测试对象为四川理工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08级学生,共对130人进行测试调查,回收有效样本127份。

调查方式是通过学生采用职业决策平衡单的方式对自身三个以上职业发展方案进行选择,对其进行价值量化打分,根据各项职业的最终量化分数作出职业决策确定工作岗位。然后根据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最后,针对大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选择所呈现出的特征,为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决策提出建议。

二、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结果分析

从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主要选择体现以下特征:

1、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成首选

经调查显示,教师岗位占21%,公务员13%,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为大学生的首选.由此反映当前经济形势下,越来越多学生找工作求稳的心态,对于21%的学生想要当教师,这个比例有些偏高,据了解主要原因为:教师的职业稳定、社会地位高,教师公招考试竞争激烈程度比公务员考试小。另外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女生占多数也是选择教师比例高的原因之一,一份稳定的职业更符合女生的心理预期。有13%的同学选择公务员这一职业,无疑体现了“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他们向往“当国家干部、端铁饭碗”。工作舒适、稳定、待遇不错,有政治发展前途。从学生的意向选择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工作稳定性的要求极高,反映了在大学生群体中,职业价值取向存在一定的偏差,开拓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2、注重专业岗位

从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有20%的学生选择从一名普通的酒店职员做起,还有12%的学生希望从事旅行社的相关工作,其中导游占多数。酒店、旅行社都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这说明较大部分同学希望毕业后能在与本专业相关的部门找到就业机会,愿意在本专业上有所发展,将大学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服务社会。

3、自主创业增多

有15%的学生要自主创业,说明大学生自主意识越来越强,愿意自立、自强,希望通过自主创业来实现个人价值,在商海搏击中锻炼提高自己,期望将来可以大干一番自己的事业。

表明一些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逐渐增强,这也正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和社会大环境的需要。

4、工作岗位多样化

经调查,在其他类中有考虑从事记者、会计、婚庆、销售、室内设计等等职业,多样化的选择体现了学生在选择岗位时从实际出发,不再着重强调专业对口,头脑较为灵活。

5、考研人数较少

只有8%的学生考虑考研,比例较低。其中,大部分都是因为为了兴趣或想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考研目标明确,态度正确。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因此大部分学生选择毕业之后直接就业。

三、调查研究的对策

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工作岗位选择的情况,为了让学生选择更为合适的工作岗位,正确的进行职业决策,提出以下建议:

1、调整好就业心态,改变就业观念

目前大学生对职业选择有着一些不合理的观念,受到目前社会经济形势的影响导致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消极倾向,如求稳心态、崇拜权力、功利心理,哪个职业热门,哪个职业环境优,就选择哪个,以至于在择业中出现了“教师热”、“公务员热”、“外企公司热”等非理性选择,作为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要加强自身思想教育,正确认识自我,克服盲目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意识倾向,培养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面对现实,主动认真分析形势,结合自身情况,作出符合实际的就业选择。

调查显示大学生选择职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兴趣爱好、个人的能力、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劳动报酬等等。各人情况不同,考虑的重点也各不相同。但大学生必须明白求职是职业者和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在择业过程中不能过分强调个人的职业理想和利益,而要努力把自己的职业理想与单位需要结合起来,主动地服从单位需要,把个人理想自觉地统一到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中去。应主动响应国家号召,树立“到祖国需要我的地方去的”就业观念,在为国家建设做贡献同时,谋求自身发展,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做到人尽其才。

2、分析环境因素,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

学生应从自己的专业特点出发,有一个准确的职业定位,系统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知己”,科学评估自我。可以借助于职业兴趣测验和性格测验以及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等,对自己进行全面分析,认清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对自己是否适合在旅游管理行业发展、适合做导游还是适合做酒店管理营销、或者旅行社外联等等,对于自己想从事的专业方向做出判断,并且有计划、有重点地把精力用到自己感兴趣的的地方中去。然后要“知彼”,对自己的目标单位进行分析。旅游管理专业这门学科的产生时间不长,但是近来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现在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量很大,相关专业岗位很多。如专业技术岗位:旅游景区讲解员、导游、旅游产品营销与研发人员;经营业务岗位:旅游线路策划员、外联销售人员;经营管理岗位:旅游财务人员、旅行社经理酒店管理人员等等。最后是“抉择”,不同类型的单位对求职者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有着不同的要求,在进行职业选择时,要将旅游管理行业所需要的一般能力与目标类型单位所需要的特殊职业能力结合起来作为重要的参照因素。根据自身能力,理性地进行职业选择。

参考文献

[1]张向飞.机械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思考[J].青春岁月,2010(18).

第4篇:旅游管理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旅游管理;教学改革;重要性

作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业,一直以来都有投入少、回报多的特点,同时,它又是典型的无烟工业,既有助于拉动地方经济的增长,又能够以旅游来促进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地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程度地提高和改善。与此同时,人们对旅游的热情和需求也随之不断增长,旅游行业也渐渐摆脱过去以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为主的“边缘”地位,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对旅游管理方面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

一、旅游管理专业当前教学现状

然而,从当前我国各个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现状上看,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学观念落后

在高职院校中,旅游管理专业的开设与其他专业相比,较为滞后。很多院校之所以开设旅游专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近几年我国旅游产业的快速增长。在此前提下,很多院校在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初衷往往是基于利益上的考量,而对于旅游管理有关的先进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以及优秀的教学方式等仍然欠缺。因此,其培养出来的旅游管理类人才往往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无法快速适应旅游行业的发展。

(二)教学脱离实践

上述我们提到,我国的旅游管理专业化课程起步的时间较晚,大部分学校刚刚设立或者正准备设立旅游管理专业。在此情况下,由于经验的不足和教学理念的滞后,导致现今教师在教学旅游管理专业过程中,将教学的重点放置在旅游管理基础类和理论类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然而,旅游管理往往又对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很高,需要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与人沟通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临时应变能力……等等,将社会对旅游管理类人才需求的类型与当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重点的倾向上看,两者存在较大的矛盾和不适应性。

(三)教师的专业性水平不足

当前形势下,很多院校在对教师进行招聘和引进过程中,重点仍然在于教师的学历,而非教师的专业经验。在这种机制引进下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虽然学历水平很高,但其专业性、适应性却显得薄弱。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施教学改革对促进学生就业的影响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作为培养这方面人才的主要阵地,其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学质量的高低,都将直接影响到其向社会输送人才水平的优劣。因此,不断改革和完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既符合当前应用性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需求,又符合时展的必然需要。

(一)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一直以来,旅游行业都是服务行业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很多省份和地区的经济支撑产业。随着人们对旅游需求不断增大,我国旅游业也随之不断发展壮大,成了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此形势下,我国的旅游行业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同时也遭遇时代赋予的重大挑战。因此,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进行改革乃大势所趋,且势在必行。

(二)满足人才自身发展的需求

目前,在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片面的注重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教学与研究,而忽视对学生管理实践、沟通能力以及专业素质等的培养。而我们知道,旅游管理专业一直都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脱离实践而开展的课堂教学,不仅效率极低,而且也不利于培养旅游管理高素质、精专业人才。所以,对旅游管理专业进行改革也是促进人才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对旅游管理专业改革的建议

下面,结合当前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现状,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一)优化旅游专业课程设置

根据旅游市场的需求,开设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课程也是当前旅游专业改革的主要措施之一。当前,旅游管理行业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少应用型的专业人才,对此,要重视对旅游管理专业现有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使其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将对学生的实际训练内容摆在重点突出位置。同时,还要加强对旅游管理课程的分类,优化课程教学设置,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实施更加系统化的教学。

(二)强化旅游专业实践教学

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各院校要注重对教学重点的改革,变过去只重基础性和理论性知识,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对此,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重点,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加强学校与各个实习单位的合作,为学生的实践训练提供充足的机会,从而强化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训练,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加强优秀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是当前旅游管理专业改革的重点。过去,院校在引进教师过程中,常常只重视教师的学历水平,而忽视对其专业技能的要求。对此,院校要积极转变这种片面的教师引进机制,转而重视教师“双师”素质,即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旅游管理理论知识,还需要要求其具有充足的旅游管理经验,以此来达到提升实践教学的目的。

四、结语

总而言之,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改革是一项需要长期努力坚持的过程,非一朝一夕所能达到。各个院校在实施旅游管理专业改革的过程中,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不断优化课程教学过程,同时配备具有实践意义的旅游管理实践课程,以及强化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相信在做到以上几点之后,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课堂必定更具实效。

参考文献

[1] 杨建翠.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几条途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0).

[2] 林琳.新形势下旅游管理教学的改革探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9).

第5篇:旅游管理行业分析范文

一、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定位

应用型是相对的概念,应用型的相对性表现在不同层次的教育,有不同的内涵要求。张学梅从培养目标、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教学体系等5个方面把应用型本科人才与学术型本科人才和高职专科人才之间作了较为详细的区别[1]。简单地说,就是应用型人才在学术水平方面要逊于学术型人才,在操作技能方面可能略逊于高职专科人才;但是却能适应企业管理者的人才需求,既具有一定的专业管理水平,同时也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也有专家提出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应该突出“国际化”“应用型”和“适应性”[2],其应用型主要是满足市场的人才岗位需求。结合本专业的办学特色与当前旅游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特点,我们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能胜任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事业单位管理工作,能从事中等旅游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培训和研究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其实质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以适应旅游相关的企业事业单位任职的应用型人才。

二、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能力构成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能力构成一些直为许多专家关注,如有专家提出专业技术能力、专业行政能力、社会责任能力[3],也有专家根据人才层级水平分成企业基层员工必备的职业能力、企业中坚力量必备的职业能力以及企业管理者的领导管理能力[4]。我校结合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及市场定位,把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分成三个层次多个模块。三个层次即公共能力、专业能力、发展能力,其中公共能力模块是每一个大学本科生应具备的,分为价值判断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身心调适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四个模块。专业能力分为旅游认知能力、旅游经济与逻辑分析能力、旅游管理与经营能力、旅游管理综合实践能力四个模块。旅游管理综合实践能力主要表现在发现和解决旅游企业的实际问题上,能运用相关专业知识进行策划,促进企业发展壮大。发展能力根据专业方向分为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能力、酒店经营与管理能力、景区经营与管理能力、会展节事管理能力四个模块。这四个模块所涉及到旅游行业的具体领域,要求学生分别掌握各个领域有关的经营与管理的各项能力。

三、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平台构成

一些高校认为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平台由专业技能模拟平台、专业理论应用能力平台、综合实践能力应用平台组成[5]。而我校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平台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为课程实训实践教学、创新实验实训实践教学、专业实习实践教学、学生自发成立的校团协会实践活动。相比其它高校,我校学生成立的校团协会也是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平台。四、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措施按照我校“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应用性的特点,在“课程实训实践教学、创新实验实训实践教学、专业实习实践教学、学生自发成立的校团协会实践活动”四个平台,按照“专业认知实习、专业课程实训、毕业实习”三个层次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增加综合性实训课程,调整实践能力训练在教学环节中的比重,从实训项目设计、实训考核、实训场地建设、实训设备等方面进行改革,确保专业实践教学全面落实。

1.增加实践课比重,改进和创新试验、实训项目根据本专业特色需求,适当提高现已开设的旅行社管理、餐饮管理等课程的实践课时的数量和比重。当前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计划与前几届人才培养计划相比,理论教学课时减少近200学时,把一些与专业技能关联不强的课程删除,一些理论课的学时也减少了。但增加了较多的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案例教学、模拟实习、社会调查、项目设计、撰写论文、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同时,根据行业对人才的新要求,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与手段改进与创新现有的实验、实训项目,使操作技能实践向管理、设计与策划、培训实习等领域拓展。

2.科学安排实践课程层次顺序,适应实践教学的需求在具体安排课程顺序时,基本原则是前四个学期安排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并开设相应的较低层次的实践教学活动,后面四个学期安排专业性较强的课程,但也灵活把握。如考虑到刚入校大学生对专业的好奇心,把专业认见习活动安排在第一学期开设,把对旅游资源、旅游行业的社会调查安排在第二或第三学期;第五学期安排学生进行课程专业实习活动,同时把第五学期的课程适当压缩,部分内容分摊到其它的学期进了;兼顾到大四毕业生求职等特殊要求,在第八学期安排一些集中毕业实习实践教学,既锻炼了学生又为学生就业提供必要的帮助。

3.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优化整合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构建上,把课程体系为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校园文化活动三个层次。理论教学分为公共能力模块、专业能力模块和发展能力模块;实践教学分为课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相结合,既有实践操作的内容,也有实践研究部分。校园文化活动主要体现在有关旅游服务技能比赛或相关旅游协会的一些活动。为了突出对应用型旅游人才的培养,结合旅游市场对人才需求特点,我们把旅游管理专业划分四个专业方向即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景区管理,会展管理,分别确立四个方向的专业课程,并把这些课程按能力模块划分组成课程群,然后整合每一个课程群,根据学科特点和专业背景构建相应的教学团队,对本组课程进行钻研,确立本组课程所要达到的能力要求及实施方案,整合本组课程的教学内容,增加一些专业领域中的新内容,删除课程组中重复的内容及部分过时的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时序,把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落实。

4.巩固校内实习基地,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多层次的实习基地目前我系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主要由湖南省首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管理学实验室、计算机操作室、语音室等组成。其中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由形体礼仪实训室、模拟餐厅实训室、模拟导游实训室、模拟酒吧实训室、模拟客房实训室、模拟旅行社实训室、旅游规划实训室组成,旅游管理专业方面的实训课程及创新实验通常都在该中心完成。该中心的各实训室根据市场需求增减实训实验项目,并建设相应的配套设施,确保各项实训实验的顺利完成。管理学实验室配备了最新的企业管理运作的相关软件,如企业管理的ERP软件,旅游绘画软件等。现有的校外实习基地有著名景区和高星级大酒店,而且保持深层面的合作关系;并不断建设新的校外实习基地,按旅游行业人才需求方向,建立除酒店、景区和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外的旅游行政、教育培训机构等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教学平台与机会。

5.完善实训实践教学考核制度为了确保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质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和实践教学文件,包括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及实践成绩评定办法等,建立综合考核体系;按照实践教学大纲,合理分配各层、各种类型实习学分比例,指导实践的教师要对学生的阶段实习进行打分,计入实习成绩,并且要引入企业考核方法,设计适宜的学生实习考核表,将实践教育目标细化为考核项目,进一步完善学生实践考核方法,使企业评语、个人总结、教师评分与实践教育目标一致。

第6篇:旅游管理行业分析范文

高职院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主要是为旅游和酒店行业培养专科层次管理类复合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专业,在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设计上,应以培养能够充分适应我国旅游和酒店业发展的管理人才作为指导思想。本文主要阐述高职院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在课程体系改革的方法和措施,以适应培养旅游与酒店管理行业高级人才的教学要求。

一、制定专业教学计划

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主要是根据高职院校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旅游和酒店业对人才的需求制定的,是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确定的,要紧密地跟随市场形势的变化,随时修正专业教学计划。

(一)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调查以及旅游与酒店业的反馈情况,确定高职院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岗位群和培养目标。

1.职业岗位群:根据就业单位的需求,主要为旅行社、酒店行业等单位培养专业人才,主要从事旅行社的管理工作、旅行线路的制定、导游、旅游酒店的管理工作等。

2.培养目标:学生主要学习旅游与酒店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着重接受从事旅游管理及旅游基层服务操作技能的专业化、职业化训练。经过专业学习,毕业生应具备如下六个方面的能力素质:①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具有一定的市场经济知识;②掌握旅游与酒店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旅游与酒店管理方面的工作能力;③熟悉我国关于旅游和酒店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④具备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和专业应用软件;⑤具备一定的英语读写能力。⑥具有创新精神、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建立完善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

专业教学计划将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素质能力进行了划分,共两大方面:

1.基本知识能力素质:基本知识与基本素质能力理论能力部分的培养主要通过“两课”教学、体育、计算机、英语、数学、大学语文等课程教学进行;

2.专业知识能力素质:①旅游与酒店企业基层管理能力,该部分能力素质的培养主要通过旅游管理学、旅游经济学、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学概论、旅游文化学、旅游资源开发管理等课程进行;②现场导游能力,该部分能力素质的培养主要通过导游业务、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政策与法规、旅行社业务、旅游地理学、旅游心理学、旅游市场营销等课程进行;③酒店服务能力,该部分能力素质的培养主要通过酒店管理与服务课程进行;④社会沟通能力,该部分能力素质的培养主要通过沟通、礼仪、形体训练等课程进行。⑤相关领域活动能力,该部分能力素质的培养主要通过文艺、茶艺、音乐欣赏等课程学习进行,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三)调整专业课程和教学环节

1.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课程以就业为导向,突出专业课程,拓宽专业基础,提高学生的适应社会能力。

2.保证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将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不断趋于成熟、完善,不断趋向于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符合高职院校教学的基本要求。

二、编写理论教学大纲与实训指导书

根据教学需要,编写理论教学基本要求和实训指导书。教学基本要求的编写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指导思想,以教学计划为基本依据,以近年出版的高职高专统编教材为蓝本,以知识模块为结构,通过教学实践不断修订完成。理论教学基本要求包括了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和部分选修课,实训教学指导书包括所有集中实践项目,为专业教学、实践的进行和开展提供了基本的依据。所编写的教学大纲也要随着教学计划的修订和专业的发展不断修改,以更好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专业教材建设方面

根据高职院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鼓励自编教材或者参编教材,加强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选用的教材一方面要注重理论知识,一方面要加强工作技能的训练,这样才能达到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为了适应旅游与酒店业市场的需求,要选用教育部批准,具有国家导游资格的认证教材,这样与学生导游资格考试所使用的教材同步,也可以使学生全面学习相关专业知识。

四、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的改革

大力推行案例教学法和情景模拟教学法,根据教学要求,针对学生入学成绩偏低、抽象思维能力差的现状,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互动,指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兴趣。鼓励教师开展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效果。采用多种考试方式,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除采用闭卷考试的方法外,还经常采取案例分析、开卷、实训等考试形式。考试成绩和平时考查紧密结合,进行综合评分,综合实训课的考试方法也灵活多样。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旅游与酒店业的迅猛发展,社会与市场需要有更多更好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高职院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应坚持实践第一,不断改革和完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编好教学大纲,开展多层次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以适应我国旅游与酒店行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资料:

[1]章平.旅游管理基础[M].科学出版社.2008

[2]李昕.旅游管理学[M].中国旅游出版社.2012

第7篇:旅游管理行业分析范文

实践是主体对客体作用的一种活动,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具有极强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是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其科学文化知识基础上,通过学习、研究、工作、生活等各种途径与实践客体发生作用,而展现的应对、解决系列问题的水平与能力。它反映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个体的整体能力,是其实践个体素质高低的重要表现。这种实践能力受到众多因素影响,如身心健康水平、知识广度与深度、经验、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科技环境等。它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量变到质变的连续发展过程。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分为基础性实践能力、专业性实践能力、综合性实践能力。基础性专业能力对于个体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无论哪个专业学生都必须具备。它包括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信息运用能力、组织与管理等能力。旅游管理专业性实践能力建立在其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基础上的解决旅游管理领域问题的能力,如酒店经营管理能力、旅游产品设计能力、导游服务能力、旅游经济分析能力、旅游领域研究等能力。综合实践能力是指建立在其基础性能力、专业性能力基础上的解决综合问题的高级能力。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综合实践能力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创新。在旅游经济日益发达的中国,培养具有优秀综合实践能力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是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最高目标。

二、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问题

(一)双师型教师紧缺

双师型教师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对专业教师的一种特殊要求,这类教师一方面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教研及教学能力和素质,另一方面具有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和科技推广能力。旅游管理专业是实践性特别强的专业,它的教学要求要有一定数量、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然而,目前中国院校大多旅游管理专业都存在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的现象。一种情况是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量”少,很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有过旅游企业工作经历的比例很低,有些教师的科研可能做得很好,理论水平很高,然而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模式没法培养出高素质的现代化旅游管理人才。另一种情况是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质”低,不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拥有导游证、饭店经理资格证、景区管理证等专业相关证书,但却没有在相应岗位系统、长时间实践过,仅是零散的接触或体验过相应的岗位工作,这类教师往往很难全面把握这些岗位的系列实践问题,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效果很有限。

(二)实践学习结构不合理

实践是学生理论认识的基础,也是学生素质提高的核心动力。培养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学习体系。然而根据调查,中国大多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学习类型结构极其不合理。从时间结构来看,大一到大四旅游管理专业有内容不同、难度不同的专业课程,这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从大一到大四必须有连续的实践体系,这包括低年级的认知见习、中年级的课程实习、高年级的毕业实习等实践阶段。目前大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体比较重视,效果也比较好,但低年级的认知见习、中年级的课程实习时间远远不够,这导致很多课程实践操作部分基本流于形式。从内容还看,旅游管理专业实践主要包括酒店、旅行社、景区等模块,目前中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做得较好的主要集中酒店与旅行社模块,包括导游、计调、中西餐厅摆台、客房布置与管理等方面,而景区管理方面的实践却往往被忽略。学生实践内容的不完善影响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如今旅游迅猛发展的时代,景区经营与管理在旅游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其进行扎实的实践是旅游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

(三)课程体系不科学

课程体系决定了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度与效度。从中国大多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来看,主要表现出重理论轻实践、不全面、重课堂轻课外的特点。几乎所有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主要核心课程都为管理学、西方经济学、会计学、旅游学、旅游地理学、旅游经济学、旅游市场营销学、酒店管理概论等,而如旅游商品开发与设计、旅游策划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较少。在实践课程教学内容中,大多院校课程实践教学不全面,如导游实践教学主要集中在导游词的讲练,而全陪、地接、领队等方面却往往被忽视。在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大多院校主要狠抓课堂教学,高度重视模拟实践教学,而课外实践教学却没有被重视。通过校企合作形式把实践课程放置在相关企事业岗位中完成,如把部分餐饮、客房、计调等实践教学内容放在酒店、旅行社完成,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效果具有较好的作用。

(四)实践教学监控体系不科学

科学的监控体系是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保障。尽管目前中国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对实践教学大多有具体的内容、形式等要求,但实践能力培养效果并非理想。表面上,不少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监控类似于理论课程教学,但实际操作往往流于形式。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明显存在盲点,如有些学校对学生实习评价主要由实习生本人自我总结、实习单位评价、指导教师评价组成,但每个模块大多存在走过场、搞形式的成分。其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内容、形式多样,不少指导教师都有自己独立的教学、管理方案,缺乏统一性、规范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效果很难评价。

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措施

(一)强化双师型教师培养

提高双师型教师比重、质量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关键。旅游管理专业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相关教师到相关旅游企业第一线实践锻炼,以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完善校企合作机制,与旅游企业签订师资培养、学生培养的战略联盟协议。同时,一方面形成校外相关旅游企业、旅游管理行政部门的专家到本校旅游管理专业兼职授课的制度和机制,另一方面重视校内教师到相关旅游企业、旅游管理行政部门联合攻关研究提升专业技能。

(二)优化课程体系

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上,根据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理论,把课程体系分为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校园文化活动三个层次。理论教学又分为公共能力模块、专业能力模块和发展能力模块。实践教学分为课内实训与校外实习,既有实践操作的内容,也有实践研究部分。本专业的校园文化活动主要体现在有关旅游服务技能比赛或相关旅游协会的一些活动。将旅游管理专业能力分为四大块即:经济与逻辑分析能力、经营能力、管理能力、谋划和策划能力。按照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根据“有用、实用、够用”的原则,按照“整合、分解、增加、舍弃、压缩、保留”思路优化了现有课程,删除不必要的课程,增设一些专业特色课程,以提升课程支撑能力,形成模块化的专业知识结构。如将酒店餐饮管理与酒店餐饮服务整合为酒店餐饮管理,将旅游地理学与旅游地图整合为旅游地理学,将旅游资源学与景观学整合为旅游资源与景观;将旅游市场营销分解为旅游市场营销学、旅游策划学。按照不同方向的“前期趋同,后期分化”原则优化课程开课时序,即低年级通识教育,高年级专业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三)建立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建立包括课堂模拟实训、校内仿真实训、企业见习实训、中期专业实习、顶岗实习实训等在内的实践教学体系。狠抓课堂模拟实训,推行模拟情景教学,将理论知识通过模拟实训的方式加以演练,使其掌握基本的操作规程。夯实校内仿真实训,以先进的教学设施和教学仪器为依托,加强校内仿真实训,如旅游业口语交际实训、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操作实训,以及职业技能实训等。重视认知见习实训,这主要是安排学生到旅游企业进行参观考察和调查研究,使学生能够了解企业的实际操作规程及实际工作情况,加深学生对行业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注重中期专业见习,强化学生的理论与实践互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把握,同时通过这个环节了解自身不足,明确以后的努力方向。突出顶岗实习,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氛围下进行职业技能操作训练,加深职业认识,同时也是培养职业素质,增强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四)完善了实践教学考核制度

第8篇:旅游管理行业分析范文

专业认同作为自我认同的一部分,是指学生通过参与互动的过程,内化专业价值观、知识体系、伦理守则和专业行为,形成专业的自我意向,具有专业的职业人格,产生执着感的过程。专业认同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信心、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对学生的个人发展产生影响,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就业方向的选择。因此,调查了解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对于专业教学、学生管理和就业工作都非常重要。

二、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以中华女子学院高职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运用了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文献调查等方法。此次调查通过学生班级微信群和实习微信群等共发放问卷114份,收回有效问卷107份。问卷从专业选择、教学满意度、学习状态、就业意向等几个模块进行设计,共设计了32个封闭式问题和1个开放性问题,希望充分了解学生的专业认同态度。调查过程中的访谈部分主要在班主任工作和指导学生实习工作等过程中展开。

三、调查结果统计

1.专业选择调查结果统计。在“报考旅游管理专业的原因”方面,调查显示“个人兴趣主动填报”的人数比例占48.25%;“服从调剂”的人数比例占26.32%;“父母朋友影响”的人数比例占9.65%;“认可就业前景”的人数比例占9.65%,其他因素如“意外选取”“分不够报其他专业”“随意选取”等人数比例占6.17%。在“入学前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兴趣”方面,“很感兴趣”的人数比例占26.32%;“有点兴趣”的人数比例占55.26%;“不太感兴趣”和“完全没兴趣”的人数比例占18.42%。可以看出,入学前对该专业很感兴趣的学生占比较少。在“如果再有选择的机会,您还会选择本专业吗?”问题中,选择“会”的人数占26.32%;选择“不会”和“不一定”的人数分别占19.3%和占54.39%。数据表明,愿意再次选择本专业的学生人数不足1/3。2.教学满意度调查结果统计。在“对本专业的总体满意程度”方面,“大体符合预想、较满意”的比例占56.14%;“符合预想、很满意”的比例占14.91%;而“不太符合预想、一般”和“完全不符合预想、失望”的比例分别占26.32%和2.63%。在“您认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整体学习氛围”方面,认为“非常好”和“好”的比例分别占7.89%和35.09%;认为“一般”的比例占51.75%,认为“不好”和“很差”的比例共占5.26%。在“您认为学习氛围不好的原因”方面,比例最高的四个选项依次是“学习热情普遍较低”“对未来很迷茫”“班级凝聚力不强”和“课程枯燥无味”。在“对专业课程教师的教学满意度”方面,认为“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例分别占25.44%和45.61%;认为“一般”的比例占26.32%,认为“不太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比例共占2.63%。在“您最希望专业课程在哪些方面进行改善和提升”调查中,比例最高的选项是“讲解的趣味性”,占到76.32%;其次是“内容的丰富性”比例占到56.14%;再次是“课程的互动交流”“学生的参与性”和“课下与学生交流”比例均占到35%左右。在“您最希望班主任和辅导员在哪些方面给予更多的指导”方面,“专业技能”和“就业前景”选项比例最高,均占到42%左右;其次是“求职技能”和“社会经验”比例分别占到38%左右;而“职业规划”“专业知识”“学习方法”均占比达25%左右。3.学习状态调查结果与分析。在“是否清楚自己的学习目标”方面,“很清楚,有长远目标”占比9.65%;“比较清楚,有大致方向”占比59.65%;“仅有模糊方向”占比26.32%;“没有明确目标,很迷茫”占比4.39%。在“您觉得自己的学习状态怎么样”方面,7%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状态“非常好”,36.8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状态“比较好”,51.75%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状态一般,其他不足5%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状态“不太好”或“很不好”。在“学习状态不好的原因”方面,比例最高的是“学习动力不足”,占到了59.38%;其次是“难以持之以恒”和“对未来充满迷茫”分别占到了53.13%和40.63%;再次是“学习氛围不好”占到32.81%;比例最低的是“对专业没有兴趣”,占到20.31%。“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哪些困惑”方面,42%的学生认为自己学历低将来没有竞争力和对未来充满迷茫;38.6%的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专业学习;34.21%的学生存在自我管理的不足;28%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兴趣爱好;19.3%的学生认为专业不好就业;15.79%的学生认为高考失利影响了心态。在“上课睡觉、玩手机的原因”方面,认为“对课程不感兴趣”“自制力不够”的人数最多,达到60%左右;认为“老师的授课方式让学生提不起精神”的人数占到44%;认为“手机内容比上课所讲更有吸引力”的人数占到39%。同时还有18%的学生因为晚上睡觉太晚、睡眠不足导致上课没精神。“在课下是否有对自己的专业进行了解或资料查询”方面,有80%的学生表示“偶尔”会了解或查询;14%的学生表示“经常”会了解或查询;7%的学生表示“从不”了解或查询。在“是否有主动进行一些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方面,62%的学生表示有过类似的实践;38%的学生表示没有主动进行专业实践。从访谈中了解到,一部分学生会认为通过实践增进了对专业的了解,增长了见识和技能;也有部分学生会觉得通过实践了解到这个行业的许多负面信息,打击了专业信心。4.就业意向调查结果与分析。在“认可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前景”方面,61%的调查对象认为前景“一般”,18%的调查对象认为前景“很好”,其他21%的学生认为前景“不好”或“不太清楚”。在“毕业后的就业意向”方面,准备在酒店行业就业的人数占26%;准备在旅行社就业的人数占19%;而准备在“非旅游管理行业”就业的比例占29%;剩下25%的学生对于就业意向较迷茫。在调查中,有56%的学生准备继续提升学历,其中希望通过“学校专升本”的学生占68%;希望通过自学考试提高学历的人数占45%;希望出国学习提高学历的占20%。在“提升学历的原因”方面,58%的学生认为高学历社会认可度高;50%的学生认为高学历会增加自信;45%的学生认为高学历好就业;37%的学生希望通过提升学历转到自己另外喜欢的专业;只有23%的学生因为喜欢旅游管理专业而想继续深造。

四、调查结果分析

1.高职旅游管理学生专业自愿填报率低。根据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主动选取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数占比较少,未达到调查总人数的一半。而且通过访谈得知,在主动填报该专业的人数中,还有一部分没有将旅游管理专业填报为第一志愿,而是作为第二志愿等后备志愿被录取。由此可以看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填报志愿时由于兴趣而主动选择该专业的人数较少。结合访谈分析,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入学前的专业自愿填报率低和专业兴趣较低是导致入学后专业认同度低的一个重要原因。2.高职旅游管理学生希望提高课堂趣味性、实用性。通过调查数据显示,近1/3的学生对专业不太满意,同时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专业整体学习氛围一般或不好,超过1/4的学生对专业课程教学不够满意。在教学方面,需要教师注意加强课程的趣味性,丰富课堂内容,并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生方面,学生相对重视专业技能、就业信息、职业规划和社会经验,需要学校和教师在学生工作中进一步面向就业、增强实用性,为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提供更多的就业指导。3.高职旅游管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调查数据显示,高职旅游管理学生中,有清晰学习目标的学生不足1/10,有超过1/3的学生学习目标模糊、较迷茫,一半以上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态不太满意。许多高职学生对高职学历不够满意,并且自信心不足,同时在学习方法上需要进行指导。在教学和学生工作中需培养学生的专业信心,进行专业学习方法指导,鼓励学生,调整不良心态。除了课程应增强趣味性外,学生的“自制力不够”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状态和效果的重要原因,同时手机、网络等外在因素以及生活、作息习惯也会影响学习状态和效果。需要培养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同时增强自制力。许多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意志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困惑和不足,需要学校和教师加以指导和培养。在实践方面,学校和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课外实践进行指导,对实践效果反馈进行了解,对于正向的反馈应予以鼓励,对于接收到的负面信息应予以及时分析和疏导,以免影响接下来的专业实习。4.高职旅游管理学生对专业就业前景信心不足。根据数据显示,有很大部分学生对旅游管理就业前景信心不足,准备在旅游行业就业的学生比例不到总数的一半,1/4的学生就业方向较迷茫。这也是影响高职旅游管理学生对专业认可的一个重要因素,需要学校和教师在平时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多介绍行业前景和就业信息,及时纾解就业困惑,帮助学生明确就业方向,增强就业信心。调查显示,大部分想提升学历的学生并不是因为喜欢旅游管理专业才继续学习,而是认为高学历能带来更好的社会认可度和就业竞争力或者想通过再学习转到自己喜欢的专业。在学生中存在的这种盲目地追求高学历,而不考虑职业兴趣和就业方向的现象可能会影响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就业。需要帮助这部分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特点、优势和职业兴趣,做好职业定位和发展规划。

作者:李素馨 单位:中华女子学院

参考文献:

[1]徐秀玉,张春霞.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倾向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6(1).

第9篇:旅游管理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 旅游管理 双元制教学模式 师资队伍

在旅游业飞速发展的今天,旅游教育的规模也日渐扩大。不过我国目前的旅游教育水平较为滞后,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较为缺乏。怎样转变学校旅游教育专业的教学模式,提高旅游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优秀的旅游管理人才,是目前高校旅游教育不容回避的问题。

1 双元制教学模式的内涵及特征

“双元制”是德国以一百多年传统学徒制度为基础形成的重要教育模式,“双元”分别是指职业学校和企业,学校主要负责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企业则负责职业技能的传授,它们分工合作以达到提高学生技能的目的,缺一不可。

在“双元制”教学模式中,学校通过与企业的合作,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学校接受专业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又接受职业技能的培训,专业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实操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因此这一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文化素质扎实,毕业后还可以马上上岗工作,能较快地适应工作。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双元制教学模式有着鲜明的特征。首先,受训者在学校与企业两个场所分别接受专业教师与实训师傅的教育,有着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其次,在教学内容上,学校教育以理论传授为主,而企业培训则以实操为主。最后,这一教学模式是以社会发展与市场需求作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的的。

2 双元制教学模式在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现状

2.1 双元制教学模式下,旅游管理专业取得了飞跃的进步

不可否认,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双元制教学模式之后,取得了飞跃的进步。首先,高校与企业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日渐密切。双元制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它把培养学生的责任分摊给高校与企业,所以学校在办学中与社会的交流与沟通较多,对企业的人才需求有着更为深入的了解,这会明确学校办学的方向性。其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模式找到了改革的突破口,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了有效的训练和提升。这一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目标,每个高校在教学实践中都以实践为主,让学生得以在学习之余得到社会实践的机会,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同时,在应用双元制教学模式之后,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也出现了变革,教学内容大大地丰富了,教学方法更为多样,这推进了整个专业教学模式的改变。另外,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切实得到了提高,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专业教师以学科型为主,普遍说来看,实际操作能力薄弱,而双元制教学模式对师资素质的提高、师资队伍的建设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2.2 初生事物不完美

首先,在双元制教学模式应用于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时间的过程中,常出现一些表面工程,双元制流于形式,并未得到真正的实施。一些旅游职业学院当前以双元制教学模式作为幌子,用以招揽生源,但实际情况是学院没有与企业签订固定的合同,没有稳定的合作关系,学生的实训基地得不到保障。这一方面与我国的法律保障体系不完善有关系,承担教育责任的纯粹是学校,企业没有一丝一毫的责任,在以利为先的市场经济之下,企业大都为了自身利益,不愿接收毫无经验的学生。另一方面,缺乏经费支撑是我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在旅游管理专业上流于形式的根本原因,单一的政府拨款难以支持庞大的教育队伍。

其次,企业参与旅游管理专业办学的积极性有限。对旅游管理行业来说,其需要的是实操能力强的员工,对还没走出校门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相对较高的要求,只有经过长时间的在岗培训,才能有真正的成长。然而,今天我国的旅游业飞速发展,旅游管理企业本着一切利益为先的原则,大都不愿意花费过多的时间与费用去培养人才。旅游企业的这种短视来自其对双元制教育模式的认识不足,对整个行业的未来发展认识不足,这直接导致学生没有稳定的实训基地,许多旅游企业都觉得给实习生安排工作不过是给企业增加麻烦,加重负担,所以为学生提高的实训条件非常恶劣。而在学校方面,学生实习时间的安排与企业需要不同步也是一大原因。

另外,实习岗位单一,实习时间过短使得双元制教学模式难以得到很好的贯彻,是学生实操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培养的一大原因。当前我国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三段式”:公共课专业课专业学习,学校教育与企业职业培训泾渭分明,且时间过短。时间也没有得到有效保障,岗位也难以得到实施的调整,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全面的培养,实训的意义并没有真正达到。

3 旅游管理专业推广双元制教学模式的对策研究

当前,我国的旅游管理专业接急切需要进一步调整与提高,现行教育模式急需变革,但凡事皆有一个过程,一个学科的改革更是如此,但对旅游管理专业推广双元制教学模式的对策研究却是一刻也不能松懈。

3.1 充分调动旅游企业参与双元制教学模式的积极性

顾名思义,正所谓“双元”,即是企业与学校缺一不可。双元制教学模式的实施必须要有企业的积极参与。怎样充分调动旅游企业参与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是推动旅游管理专业双元制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可以借鉴德国在推广双元制教学模式的互通式的教育经验。对学校来说,可安排毕业生到旅游企业实习,接受旅游专业专业对口的训练,并以职业资格证书证明其培训成果;而对旅游企业来说,可安排员工进入高校进修,不断充电,提高文化素质,这对学校与企业来说,都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是实现学校与企业双赢的捷径,而且可以有效地使旅游企业参与旅游管理专业的双元制教学之中,有着长远的发展前景。

3.2 以职业分析为依据进行课程改革

双元制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主要目的,同样地,在旅游管理专业中推行双元制教学模式,首先要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在课程的编排和选择上要以职业分析为根据,从对旅游就业岗位的分析入手,如对旅行社、饭店与景点分析,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成为知识面广、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强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职场能人。

3.3 培养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应该是不仅有着专业学校教育背景的,更应是有着旅游管理企业工作经验的。把学院派的老师和旅游企业实践类老师汇合起来,让他们在学校过程中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在实际工作中,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老师可定期去旅游管理类企业接受培训,长时间的定期培训,可以让学校老师把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管理工作联系起来。旅游管理企业的师傅也可以定期参与高校培训班,为他们的日常实践工作找到理论支撑,进一步指导实践。

要深入推行双元制教学模式,教师必须有着娴熟先进的操作技能,一支有着优良素质、具备厚实的专业基础的师资队伍,是双元制教学模式真正得以贯彻的基础。走出高校,走向企业是培养专兼结合教师的重要途径,另外,走出国门,建立学科带头人、培养优秀青年教师,也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方式。

4 结语

由于双元制教学模式应用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时间还很短,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要在实际教学中逐步总结,不断完善,以经过时间检验的德国的管理经验为母版,充分结合我国实情,在实践中改进。

参考文献

[1]雷佑新.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的启示[J].经济师,2010(2):113-115.

[2]陈国生.新世纪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与高等旅游教育改革[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10(12):5-8.

[3]吴巧红.从供需错位看旅游院校人才培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旅游学刊人力资源与教育教学特刊,2009:22-25.

[4]姚丽.双元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73-75.

[5]蒋冰华.高校旅游教学模式新探[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3):111-113.